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3:01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1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2)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汽车电器设备 实训 考核

《汽车电器设备》是高职高专汽车电子专业的重点专业课之一,实践性强是该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教学大纲中规定该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其中实训课为32学时,占总课时的50%,同时大纲还明确要求实训成绩单列。因此,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环节,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推行实训技能考核,制定实训考核标准,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1实训技能考核的目的与实际意义

实训技能考核是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实训教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革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和实训。实行实训技能考核,有利于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目标。实践证明,《汽车电器设备》实训如不进行技能考核,就会导致实训课出现学生不动脑、个别教师敷衍了事的不良现象,从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高职学院要办出特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训技能考核是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实现毕业后与工作“零距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证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也反映出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职业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面向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书并重的目标,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因此,高职高专汽车电子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毕业时参加汽车维修职业技能鉴定,考取中级或以上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多年汽车中级维修工考证的实践证明,《汽车电器设备》实训的内容又是学生参加汽车维修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试卷――中级汽车维修工技能考试试卷》2005722-02中共有五道试题,其中“汽车电器维修”、“启动机检修”和“故障诊断(电路部分)”三道题目都是《汽车电器设备》实训的重要项目。可见学生对《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当然也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适应程度。为使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零距离”的教育目标,必须十分重视《汽车电器设备》等重点课程实训的技能考核。

2 实训技能考核的组成和具体说明

实训技能考核包括实训纪律、平时实训考查、实训报告、实训操作考核四个部分,总分为100分。

2.1 实训纪律(10分)

纪律是保证实训效果的重要条件,如果实训课纪律相对松散,迟到、早退、乱说乱动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实训课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要提高实训质量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为此,实训纪律要与实训技能挂钩。

2.2 平时实训考查(10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明确每次实训的重要性,在每次实训结束时向学生提问本次实训有关的问题或进行技能的抽测很有必要,并告知这与最终考核成绩挂钩,这样学生听课会更加认真,注意力也集中。最终根据每位学生的抽查结果,评出他们的平时实训考查分并记入考核总成绩。实践证明,加强平时实训考查能促使学生多动脑、勤动手、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实训质量,保证实训纪律。

2.3实训报告(20分)

实训报告是检查学生实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只有将实训报告作为实训考核的内容之一,学生才会更好地、认真地完成实训报告,从而使实训效果得到巩固。

2.4 实训考核操作(60分)

实训操作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平时实训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的要求。考核前,实训室按要求对学生开放,学生根据要求,自行去训练与复习。

3 实训操作考核的内容和评分标准

实训操作考核的内容根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及评估规范――汽车电器设备”的要求确定考核项目,每位学生抽签决定具体的操作考核内容。考核教师严格按照《汽车电器设备》实践教学项目及评估规范进行评分。因为操作考核内容由抽签而定,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学生平时必须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这符合职业教育中对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要求。

3.1 实训操作考核的项目与具体考核内容,见表1所示。

3.2实训考核项目的评估规范与具体要求,以“起动机总成的性能测试”项目为例,见表2所示。

4 实训操作考核的具体步骤

《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操作考核一般安排在该课程实训结束时分组抽签进行。当一名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考核时,监考教师视具体情况可以叫该组另一名学生协助该学生应考(抄表、测转速等),但不得提及与应考学生考核有关的问题。考核时每组要求有1-2名教师监考,详细记录考生实训步骤的合理性,操作程序的规范性,测试结果、分析处理及口试情况等的正确性,并初步确定该考生的分数,待考核全部结束后,监考教师根据考生的考核情况及实训的难易程度综合评定,确定考生的实训操作考核成绩,并以考核成绩的60%填入表3,最终确定该考生的《汽车电器设备》实训总评成绩。

结束语

实行实训技能考核,可以使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实行实训技能考核也必将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管理规范。

参考文献:

[1]刘振闻, 陈幼平.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M].北京:任命交通出版社,2000.

[2]编写组.桑塔纳轿车维修[M].北京:任命邮电出版社, 1999.

[3]GB/T18344―2001,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S].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复习指导书(汽车维修工)[M].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9.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工培训;培训难点;责任心;安全意识

随着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工作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通过对其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在提升其工作职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我校作为经安监局批准有培训资质的特殊工种培训基地,对于技术培训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作为电工培训的负责人,有着多年的培训经历,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在农民工的电工培训工作中,由于多方面因素总是存在着很多难点,下面,我将对这些难点进行总结,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意见。

一、电工培训难点

通过对培训经验的总结,农民工电工培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

由于农民工文化底子薄,在进行电工培训时,对于专业的概念、符号、工具原理及使用方法不能很好地掌握,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方面存在很大难度。

2.安全意识差,不能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电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安全意识差,在实操时,想当然地图省事、图方便,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程进行操作。

3.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

在电工培训时,农民工对于执行的操作不能保持足够的责任心,在不能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极易造成安全隐患;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主动学习自身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的规范,只是对培训教材简单地进行了解。

4.培训管理体系不健全

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单单是由于农民工自身因素造成的,在管理体系方面,对于农民工这一培训群体考虑不周全,随意性强,没有制订合适的学习、考核制度,对于农民工的培训结果不能准确把握。

5.培训教材及方式不恰当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未能结合农民工的自身条件去编写培训教材,只是按照以往的培训方式,主抓理论概念及安全规程,对于实际操作和安全规程的遵守不够重视,在实际操作培训时,未能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去执行,在培训时就没有使农民工对于电力作业的安全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二、培训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农民工电工培训的质量,通过结合培训学校的师资力量及培训设施,现提出以下几条改进意见:

1.了解学员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地对农民工学员进行电工培训,在培训前,有必要对其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了解其文化水平及实际工作中的侧重点等。

2.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和培训方式

在电工培训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这一目的,对于培训内容应区别于其他培训群体,应满足全面、针对性强、注重实际这几个目的。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应针对农民工理论知识掌握难度大的特点,重点对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讲解,通过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实践操作,提高其动手能力。

在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时,不能单单是枯燥的理论学习,还应结合现有教学手段,多元化地进行授课,比如通过幻灯片、视频能够更加直观地对设备的使用和工作原理进行深刻了解;对于电子元器件的认知和电气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万用表、兆欧表等,通过手工制作小型电器、电路板能够更好地掌握电工知识。

3.对学员严格要求,加强管理

严格的学习纪律能够保证培训质量,但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不仅学员不遵守纪律,很多培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纪律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规定,对老师进行考核,提高其授课的积极性,使其在授课时,能够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同时对学员要严格要求,比如遵守课堂纪律、上课时手机静音等。

4.注重责任心、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培训工作中,对于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绝对不可忽视,在电工作业过程中,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安全意识是保证工作质量和人身设备安全的必要条件,在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安全事故案例的讲解分析,使学员明确了解造成事故的原因及后果,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在电工操作中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电工作业安全规程》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最基本的安全方针,在培训中要使学员铭记于心。

在上文中,我们对农民工电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如何改进培训质量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其专业技术水平对于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培训工作中,培训学校及培训老师应提高对农民工电工培训工作的重视,针对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耐心、用心、专心地对其培训。

参考文献:

[1]魏光霞.浅谈怎么上好农民工电工培训课[J].科技风,2012(22).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技能测试;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28-03

一、引言

近年来,公司设备大规模升级换代,现有设备均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控制技术。PLC、现场总线控制、驱动技术以及先进自动控制技术的引进让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但同时也对电气维修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为切实提高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师带徒、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各种委外培训。但以上各种手段,还不能有效保障维修电工技能持续提升,其培训存在不同漏点。为有效解决目前维修电工训练时间不够,训练内容不切合公司实际,训练内容不系统等难点,并利用该系统有效检验维修电工的真实水平和发掘人才;单位计划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指导,以国家教育与培训部门所颁布的教学大纲、鉴定题库为依据,以职业技能各知识点技能点的实现为重点,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利用当前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建立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系统。

二、维修电工基本现状

1.单位目前在岗员工4500余人,而在岗的维修电工定员175人,占在岗员工近4%,但确保障了近200万箱卷烟生产的设备运行。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岗位人员见下表

2.单位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8岁,从卷烟生产的劳动强度和技术要求分析,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应能满足生产的血药。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的年龄结构如下表

3.单位目前高技能人才较为缺乏,从事维修的近500人中,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不到20人,只占维修队伍的近4%。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的技能水平如下表

单位目前高级工和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合计127人,占总人数78%,技师、高级技师人员占22%,高技能人才缺乏,与公司教育培训规划40%以上为技师人员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4.单位从事维修的近500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4.4%,中专、技校学历的占32.51%,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23.32%;学历结构偏低。中专中技学历人员中,较大一部分属于函授学历,接近50%的维修人员未受到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能力提升受限。截止2012年10月,单位目前维修电工的文化程度如下表

目前单位大专以下人员为34人,占总人数21%,大专及以上占79%,从其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情况分析,能有效支持公司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5.单位维修电工有效工作时间现状。随着单位陆续开展的技改和购买先进设备,使单位设备大规模升级换代,现有设备均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控制技术。因而目前单位设备故障率较低,卷包设备有效作业率保持在90%左右,制丝设备停机率为1.4%左右,故单位维修电工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足50%。

6.单位维修电工目前培训现状。目前单位维修电工培训主要是送外培训,如与高校密切协作,进行钳工基础知识培训;与鉴定机构培训,进行职业鉴定培训;针对维修电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难,与生产厂家联系,送外培训。

今年,随着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在聘任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任务工作单中,添加了带徒任务,加大了师带徒培训。

三、单位维修电工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单位四个分厂先后进行了整体技改和局部技改后,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四个分厂目前的设备在国内也处于领先水平。但随着先进设备的使用,其对维修电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维修电工人员现状分析,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才能有效对接单位“一流竞争力卷烟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

(一)维修电工技能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有效支持单位十二五规划目标

从单位维修电工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分析,按目前鉴定的要求,技师及以上人员应该占维修电工人员的绝大多数,但实际情况是单位的技师及其以上人员只占维修队伍人员的21%。而按照单位的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目标,技师及其以上人员必须占到公司维修电工队伍40%以上,才能有效保障公司先进设备有效运行,支持单位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

从单位近几年鉴定情况和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单位维修电工技师及以上人员缺乏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行业从1999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但维修电工未包含在内,一直以来,维修电工基本是靠维修工志愿参加地方鉴定,这种局面直到公司2009年出台了《职业技能鉴定办法》以后才得到改善。

2.用工制度改革以前,职工的薪酬与其职业技能等级基本无关系,只和职工所在岗位有对接,取证与否,对职工的收入影响不大。这种情况也影响了职工申报职业鉴定的积极性。

3.单位维修电工的来源基本为大中专毕业生,历史上这类型职工都走的职称路线,以取工程师等职称为目标,但在单位成立之前,由于各种原因,职称评定工作未有效开展,也使部分职工对取证或评定职称失去兴趣。

(二)维修电工技能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完善的培训规划

从目前维修电工的培训现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问题,就是维修电工技能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完善的培训规划。一是单位缺乏实训设备,员工在工作间隙无法利用设备加强动手能力的培训,只能通过看图纸来熟悉,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够。二是遇到维修难点和困难,只能送外培训,无法通过实训设备进行专研和攻关。三是维修电工的培训,基本靠送外培训,但送为培训有明显缺陷就是因工厂的生产导致送培人员少,费用高,其系统性不够,导致员工培训规划不完善。

(三)维修电工有效工作时间不足,不能从工作中有效提升技能水平

单位先进设备的引进,标志着单位设备具有多功能、高效率、高智能、高可靠性,同时又能省材料、省能源,并且产品轻、薄、细、小、巧,充分满足了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但同时也标志着机器电气故障减少,维修电工动手维修机器的时间减少,表明员工通过工作演练进行培训的时间减少,因而不能从工作中有效提升水平。

(四)社会鉴定机构鉴定的内容与工厂实际情况不符,不能有效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目前由于行业未开展维修电工技能鉴定工作,单位的鉴定工作主要依托社会力量。但从社会鉴定机构的培训教材和员工鉴定后反馈的情况看,其教材明显落后于现今主流技术,并且与工厂实际运用技术不符,不能有效检验单位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四、通过建立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持续提升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随着行业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和持续深入以及单位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如《职工竞赛管理办法》、《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办法》。职工的收入与其贡献和技能水平挂钩,从思想上解决了职工提升技能水平的问题。但要真正使职工提高技能水平,我们不仅要在制度上保障,也要利用国内先进培训模式并结合公司实际在硬件上给予支持。

目前,各大院校和国内各大中型企业都陆续建立职工(学生)训练中心,单位这套系统的设计将充分借鉴当前控制技术和这些现有训练测试系统的成果,尽量涵盖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并结合车间实际将卷包、制丝、辅联、动力涉及的各种设备工作流程包含进来。卷烟生产的过程中,制丝、卷包、辅联以及动力虽然需要掌握的技术大同小异,但侧重点不同且具体器件也有差异,所以本项目的技术关键就是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设计出的综合实验系统要求符合车间大部分电工工作实际,并能用于招聘、训练学习、技能考核等。

(一)运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招聘合适的人才

虽然目前单位维修电工只缺员12人,但考虑到单位技改后,大量先进设备的应用,单位现有维修电工有部分员工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且年龄偏大,随着单位的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部分维修电工会调整到其他岗位。因此,单位在今后几年内会招聘一些维修电工,充实维修队伍。

运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一是我们可以测试招聘人员对常用电工工具、仪器仪表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我们可以测试招聘人员对常用低压电器(断路器、熔断器、按钮开关、各种继电器、接触器、启动器等)、传感器、常用电动机、变压器等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等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三是我们可以测试招聘人员电气识图和绘制简单电气控制图能力。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到维修电工队伍上。

(二)建立维修电工培训规划,开展技能竞赛形成比学敢超文化氛围

建立了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我们充分利用其涵盖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并结合单位车间实际包含了卷包、制丝、辅联、动力涉及的各种设备工作流程的特点。一是我们结合维修电工现状,制订每一个维修电工的训练规划及年度训练计划,利用训练测试系统持续提升其技能水平。二是利用训练测试系统,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与公司生产设备维修技术紧密相关的维修竞赛活动,通过奖励竞赛活动的优胜选手,营造必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三)利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保障维修电工训练时间,提升技能水平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涵盖机电一体化的所有典型技术并结合公司车间实际包含了卷包、制丝、辅联、动力涉及的各种设备工作流程。我们的职工在工作时,利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按照维修电工训练手册,根据不同人员实际情况进行训练。一是训练维修电工对常用低压电器、气动元件、传感器、常用电动机等进行拆装、检修;二是训练维修电工对复杂电力拖动系统的快速识图、安装、调试、故障检修;三是训练维修电工对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熟练;四是训练维修电工对常用PLC(西门子S7-300/400、罗克韦尔/AB)的各功能模块的快速拆装、功能配置、故障检修;五是训练维修电工使用计算机辅助绘设计、仿真软件、组态软件、PLC(西门子/罗克韦尔)编程软件进行设计、组态、编程;六是训练维修电工掌握工业以太网、工业组态相关知识,熟练使用组态软件设计现场所需的组态程序。从而有效解决维修电工不能通过工作演练提升技能水平的问题。

(四)通过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有效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鉴于社会鉴定机构的培训教材明显落后于现今主流技术,并且与工厂实际运用技术不符,不能有效单位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我们一是通过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测试系统,在维修电工参加社会鉴定前,对其依据公司依托系统开发的测试试题进行检验;二是通过加快维修电工培训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力争将与公司实际设备相符的考题纳入到社会鉴定机构的考题中,准确检验维修电工技能水平。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5

一、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优化人才配置,致力于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立足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完善人力资源工作的体制和培训、考核、使用、奖惩、待遇一体化机制,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高端引领、竞争力强的员工队伍,为深入推进电网及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与智力保障。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建立规范高效的劳动用工机制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调整劳动用工结构,实施用工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随岗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严格控制用工总量。长期职工队伍总量实现零增长,超员单位实现负增长。提高入口门槛,长期职工新增人员以“211”工程院校本一批及以上电力专业毕业生为主,农电工新增人员以电力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

(2)稳妥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新进人员必须配置在生产一线岗位,其中,研究生不少于3年、本科生不少于5年、专科生不少于7年。应优化劳动组织及主多分离产生的富余职工,进行针对性的转岗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尽快补充到缺员岗位。主业用工必须以长期职工为主,规范主业市场化用工与业务外包的管理。建立工资总额计划与劳动定员贯标、劳动用工总量挂钩机制,引导基层单位盘活人力资源存量,建立生产一线岗位成才机制,有效解决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对于长期职工借用到集体企业人数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以及劳动定员超编单位采取业务外包的,适当扣减工资总额。

(3)规范县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按时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内退、病退等长期不在岗人员的管理。清晰界定农电工工作界面,农电工是指在农村全日制从事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运行维护、农村供电所营销服务,由农村低压电网维护管理费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采用全日制用工方式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全省统一的农电工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农村供电所各类不规范的劳动用工人员,积极稳妥地处理好股改遗留的人员问题。

(4)加强岗位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竞争上岗力度,公司系统管理岗位原则上采用公开竞聘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方式选拔人员,实现人岗匹配。完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严格按标准选聘人员。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对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内部人才市场进行转岗或待岗培训。

2.建立规范科学的薪酬分配机制

(1)加强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管理。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工资预算管理规定,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完善各类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和管理调控办法,建立工资总额与绩效考核结果、定员与用工总量、劳动效率、人工成本指标挂钩的办法;加强工资总额来源管理,通过规范集体企业向主业借工,争取各单位定员总量、市场化用工总量、工资水平等因素适当调整工资总额等手段,合理调控和平衡各单位工资发放水平,维护规范、公平的收入分配秩序。

(2)改进内部收入分配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改进企业内部分配,建立有利于提升绩效和员工素质的薪酬激励机制。首先,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管理,完善基本薪金核定办法,提升绩效薪金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其次,改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与职员职级体系以及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相衔接的薪酬体系,鼓励员工提高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再次,建立基于员工绩效表现和绩效累积贡献的薪酬晋升机制,拓宽员工薪酬晋升空间,引导员工持续提升绩效水平。最后,指导县供电企业改进内部分配,进一步优化农电工岗位等级工资制和星级农电工评选办法,完善保险福利项目管理,稳步提高农电工劳动待遇。

3.建立各级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改革各类人才培养使用方式,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培养使用机制。

(1)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加大部级科技人才、重点专业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县公司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通道人才作用,组织他们参与承担决策咨询、课题研究、项目攻关、技术研发、交流培训活动,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高人才效能。

(2)推行轮岗交流制度。制定骨干人才轮岗交流计划,有计划地组织骨干人才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领域多岗位轮岗,在岗位实践中培养一批专业业务精通、综合管理能力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3)推行挂职(岗)培养制度。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职工群众认可的同志选拔到机关管理岗位培养锻炼;把省公司机关管理人员、电业局优秀干部派往基层单位培养锻炼。

(4)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人才。围绕重大管理变革、重要课题研究、重要攻关项目等急难险重任务,选拔骨干人员作为负责人,促使其尽快成长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专家。

(5)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实行生产一线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计划,根据生产一线员工的能力、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各单位在选拔机关及中层干部时,要把班组工作经历及年限作为一项必备条件进行把关,有班组长工作经历的应重点考察培养。

4.建立各类人员培训开发机制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工作,突出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推进培训标准化建设,强化培训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各类人员培训效果。

(1)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培训中心作为公司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传播先进管理思想策源地的作用,创新培训方式,对公司管理的领导人员进行分批轮训,开展针对性的政治理论和领导能力培训,重点使领导干部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增强贯彻落实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2)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一是引入社会职业资格标准和认证,鼓励各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安监、工程、财经、人资、经贸、法律等领域的执(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依托培训中心、电科院、国内高水平的院校和咨询机构,加强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层干部及党务工作者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及时掌握各专业领域的最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发展趋势以及电网发展和新能源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综合业务素质。三是鼓励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硕士学位教育,选派优秀管理和技术骨干系统接受MBA和工程硕士教育。

(3)加强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一是强化现场培训。基层单位是现场技能培训的责任主体,应建立相应的岗位练兵制度并予以落实。省公司人资部

围绕各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典型技能,组织开发现场培训方案并监督指导基层实施。二是建立技能人才导师培养制度,搞好传帮带,实现先进经验和技能的有效传承。三是继续推行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各类新录用生产人员和转岗人员必须先持证后上岗,持证上岗后也必须每三年参加一次复审考核。深化应用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规范,围绕“智能电网”不断完善培训标准。四是建立技能竞赛常态机制,从业人数多的工种三到四年、从业人数少的工种四到五年举办一届竞赛。五是加强新入职员工的培训。继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习—综合考核”的三段式培训模式,重点抓好现场实习阶段的培训,对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种由省公司集中安排到生产基建单位开展6~10个月的现场跟班实习。六是加强班组长安全管理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企业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7号),制定班组长安全培训实施方案,重点加强班组长综合管理能力培养,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每三年到省公司培训中心培训一次。

(4)加强农电员工培训。省公司、电业局的各类培训要全面涵盖到县公司,培训内容要切合县公司实际工作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独立办班管理。重点抓好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对电网、设备及人员安全要求高、专业性强、实训基地投入大的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培训由省公司统一组织,对于配电、营销及可实现远程培训的持证上岗培训由各电业局或县公司按照省公司统一下发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加强农村供电所所长与农电工持证上岗复审培训。农村供电所所长培训以综合管理知识与技能、团队建设等内容为重点。农电工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技能的培训。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举办县供电企业紧缺专业人员的学历提高班,提高县供电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5)加强主业市场化用工培训。市场化用工在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工作实行上岗准入制度,必须经安规及岗位相关规程考试、技能考核合格后上岗。对从事带电登杆作业、导线压接、线路测量、机动绞磨等安全性、技术性要求高的特殊技能操作项目的人员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考核。对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工种的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6)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对电力培训中心、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快建设省公司管理和技能培训基地,加大对电业局、县公司实训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网络培训中心的功能,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5.建立对口帮扶和人员交流机制

为整体提高公司系统各单位的员工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各级专业职能管理部门的对口帮扶责任,充分开发公司系统内部各类培训资源,采用业务培训、咨询指导、项目攻关、挂职(岗)锻炼等各种人员交流方式,加大对专业管理和技术薄弱单位、县公司的帮扶培训力度。省公司人资部会同各专业部室牵头制定系统内部跨单位的帮扶培训计划,组织基层单位专业骨干到计量中心、检修公司、电通公司、电科院以及管理与技术相对比较强的单位进行离岗跟班实践,组织专家人才及兼职教师跨单位开展业务培训、导师带徒等帮扶活动。各电业局要针对所辖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帮扶培训计划,推行电业局与县公司之间上下挂职(岗)锻炼、县公司与县公司之间交流挂职(岗)锻炼。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电工技术基础Y―启动电路日光灯电路RL串联线路

职专“电工技能训练”的任务是配合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提高电工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讲授此科的技能训练中,注重启其疑,导其思,促其思维的发展,寓思维能力的培养于学生技能的各个环节上。具体做法:

一、设疑预习,激活思维

在上技能训练课前,要求学生对技能训练工作原理及步骤等进行预习和思考,教师布置预习题,引导学生设计好技能训练方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注意能启发学生思维,要用心去思考,可以做适当的提示。如在鼠笼式电动机Y―启动电路的安装技能训练中,笔者提出“为什么要选用Y―启动电路?电路应如何连接?”“选用Y―启动电路,启动线电流与工作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接触器KMY―相主触头不能接触所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等。这样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定出技能训练操作方案。

二、研讨方案,引导思维

上技能训练时,应对预习进行检查,组织讨论如何合理选用元、器件规格,确定具体操作过程。如在做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及功率因素提高的技能训练中,笔者提出“为什么镇流器的功率必须与灯管功率相同?”“启动器的连接导线应怎样接?”“在日光灯两端并联电容器后,日光灯的有功功率是否会发生变化?电路的总电流又会怎样变化?”“如果日光灯不能正常启动,故障可能存在哪些地方,应如何检查?”“如果并联的电容器错选为电解电容器,会发生什么后果?”等。这样在预习后,让学生结合电工基础进行思维,明白在进行技能训练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进行检查,怎样排除,使学生经过自己动脑,对技能训练方案有了充分准备,大大提高了技能操作课的效率。

三、先思后动,促进思维

明确了技能训练方案后,还应对技能训练的技巧等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动手。比如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使用测量工具前先调零的习惯,教师在准备仪器时有意将部分仪器调到非正常工作状态,让学生一起对同一电压或电流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启发学生思考这测量结果相差较大是否属于测量误差,然后再对另外一个电压或电流进行测量,再比较结果,查找原因。这样引导学生思维,可以提示每次的差几乎相同,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出事先没有调零的原因,吸取教训,养成测量前调零的良好习惯。如有部分同学对于万用电表的欧姆档测电阻,当换电阻时易忘记要进行欧姆档调零,为此,教师应有意识的提出“用欧姆档测电阻换档后为什么必须进行调零?”“万用电表测电阻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换档后如果不调零直接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如何?”,这样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部分学生马上进行测量对比,对于同一个阻值为3KΩ的电阻,从R×10档调至R×100档,如果不调零直接测量测得阻值为2.6KΩ;调零后再测其阻值,测得阻值为3KΩ。通过这个例子促进思维,使学生掌握了用万用电表欧姆档测电阻的要领和方法。

四、诱导释疑,加强思维

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出现问题又无法分析原因时,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求知欲望的有利时机,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用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的知识,指导学生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不断在产生疑问下引导思考,加强了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例如在RL串联线路里,R=1.5KΩ,L=180MH,f=2KHz,使低频信号源输出电压U=3V,结果测得U接近3V,而U几乎为零,显然与理论相矛盾,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了疑问,这时教师不能直接为学生找出故障原因,而应及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电工知识分析得出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原来是将1.5KΩ的电阻错选为阻值为1Ω的电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寻求问题的根源,使技能训练与学生思维互相渗透,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

五、及时总结,深化思维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企业电工;技能;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部门、各行业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讯速增长,其中尤以中青年电工居多,他们急需学习实用电工技术。技工荒,特别是高级技师荒已经有几年了,有的企业年薪十万、二十万都找不到技术精湛、技能全面、职业道德高尚的技师。这说明技术断档、技工断档这一严重事实已经危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加速企业的发展,我校近几年办了几期企业电工培训班,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浅谈一下关于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

1、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基础和前提。

1.1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开发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企业电工培训教材以满足企业岗位工作需要、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为目标,专业知识要同生产相结合。(2)针对性原则。教材要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具有职业岗位的定向性,以提高综合技术能力为教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实用性原则。教材应尽量减少理性分析和公式推导,多增加技术参数、经验公式、事故案例、岗位生产实际经验总结,把实际经验中的谚语口诀编入教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可操作性原则。教材要突出工作程序、步骤和岗位操作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5)综合性原则。教材要对本工作岗位中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6)时效性、先进性原则。教材内容应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1.2企业电工技能培训教材的内容

(1)电工常识。包括常用电工设备图形符号、计算公式、安全用电常识、电气防火、防爆、防雷措施。(2)变压器。包含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结构,各种变压器的用途及维护。(3)三相异步电动机。内容有电动机的结构,产品型号,技术数据,电动机的维护、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4)电器。内容有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用途、常见故障及修理。(5)常用机械电气控制。包含电气控制线路中常用环节,常用机械控制线路,控制线路的故障排除。(6)室内配线安装。内容有导线的选择,配线的方法及工艺,常用照明灯具的安装与维修(7)动力配电线路。包括厂房车间动力配线的技术要求,配电方式,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检查(8)电工常用仪表。包含常用仪表的结构、使用与维护。(9)电子线路与焊接。内容有各种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试,焊接工艺及技术,电子线路识图。

2、合格的电工技能师资队伍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保证。

教师肩负着培养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验实践能力,掌握各方面的信息,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成为应用先进科技和设备的先行者。而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的教师比较年轻,虽然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经验短缺,使电工培训不能高效、顺利地进行。针对技能培训师资的现状,一是要对现任教师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组织教师下现场、下实习工厂、下实验室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任教,发挥他们传邦接代的作用,加速“专门技术”“技术绝活”的推广普及,这样才能使电工技能培训卓有成效地开展。

3、采用工作任务导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搞好企业电工技能培训的手段

学员在技能培训前由指导教师发工作任务引导文,指明本次培训的任务、目的、要求,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所需的信息,拟定出工作计划,交给指导教师审核,最终决定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采取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下面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为例介绍一下此教学过程。

工作任务引导文:思考设计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的工作计划,绘制出控制线路的安装位置图和安装接线图,安装完毕后检查电气线路的可靠性。最后评估所完成的工作。

教师根据以上要求分几个阶段进行教学。

(1)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实训设备的数量对学员进行分组,分发工作任务引导文。(2)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展示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在机床电路中应用的视频,激发学员对工作任务的兴趣,使学员在开始工作前对工作任务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3)学员根据引导文的要求独立收集所需的信息,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图,选择出相关的电器、导线、工具和仪表,(4)进行小组讨论,绘制出电器安装位置图和接线图。(5)小组讨论拟定出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检查步骤。(6)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案,教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对原方案进一步修订,形成工作过程的决策。(7)实施阶段。小组成员根据决策方案进一步分工,要求每个学员能够独立或共同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并做好工作记录。(8)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应根据工作记录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总结评估,合理填写评估表。(9)向教师展示评估的结果,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

在此项培训中,教师在现场亲自操作演示,让学员了解实际操作的全过程。要求教师做到“口到手到动作规范,技术标准一丝不苟,操作程序有条有理,重点难点反复强调,安全常识及时提醒。”教师在现场仔细观察,及时纠正错误,使学员逐步掌握要领,最终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员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即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提高学员的方法能力,即能根据工作任务拟定工作计划、实施步骤,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记录、反思、检查,把自己的成果向别人展示,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三是提高学员的社会能力,即培养学员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和承担工作责任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是提高学员的个人发展能力,即对工作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总结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8

电工技术作为一门高职高专工科类专业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型职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与社会对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潜心研究,对电工技术这门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顺应时展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二、电工技术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目前高职教材存在整体知识面较窄,相关的新知识内容太少,实用性的例题不多,注重的大多是对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不能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一些教师的知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对这个行业如今所使用的新技术知之甚少,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社会要求脱节。

(二)教学方法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较多而学时较少,教学模式仍是黑板加粉笔、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教学互动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没能将相关的知识和专业要求紧密结合,使得学生被动学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甚至厌烦学习本门课程。而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没有创新。

(三)考核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考核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测试而缺乏对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考核,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不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掌握好电工技术课程所必须具备的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导致其在进入高校后学习本课程时非常吃力,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再者,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有些甚至不愿意动手,结果该掌握的东西没有掌握。

三、改革途径与成绩

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目前学院存在的困难:实训设备少,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实训设备数量不足,学生训练次数少,实验仪器落后,开展培训的专职教师较少,参加培训的教师业务水平仍需要不断提高等等,拟定解决的途径有:

(一)进一步增加培训所需的工具与设备,扩大培训的场地

同时拟校外参观,与周边学校联合实施教学,解决校办实训场所设备条件或加工工艺满足不了生产实训教学需要的矛盾。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为电子电力工程系添置了大量的新型仪器设备,实际总价值达到200万余元。其中包括引进通用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引进触电急救模拟人、引进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引进数码投影机并提供一系列配套电脑二十多台,使可用电脑总数达到100余台等等,这些都为电工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使电工培训提供实际的操作平台。

(二)积极开展对高职院校、兄弟院校的考察学习,建立对口支援与合作关系,使有利于我们对该项目的研究与探索

我院积极与广西区内包括南宁地区、柳州地区、百色地区等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交流互访,在进一步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对高职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地探索,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展望广西高职的机遇与发展,努力争取为社会、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积极开展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竞赛

开展面向广大市民的家用电器维修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弥补实训教学不足,改变学生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电工技术的浓厚兴趣与热情。一方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促进学校科研向深层次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良好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将来走向社会、独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2009年至今,我系派出大量成绩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广西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过激烈地对抗,我系的学生不负重望取得一次次优异成绩。如2009年11月,我系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1年秋11月,我系学生获得广西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培训体系

针对以往培训工作缺乏完整系统性、培训管理幅度力度较弱、培训科目及受训人员层次的问题,今年我系调整了培训的管理方案,进一步加大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管理力,责成培训教师建立完善且综合的备案登记制,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优化培训管理流程,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此外,鼓励受训的人员对培训效果与系部领导及时进行直接反馈,从而促进全体培训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极大改善了培训的质量。

(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进修

建立了由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目前,参加培训的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均达到12人次以上,培训的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均为讲师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中、高以上层次与高职称,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以实训室为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包括电工上岗证培训及电工职业资格证培训,提高我系毕业生的素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或解决学院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在高职院校中的竞争地位,扩大学院的办学规模。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培训教材大纲要求,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和配套的教学方法,每位参加培训工作的教师均备有较为详细的培训教案,从而保障了培训的质量;对每位培训的学生均严格要求,杜绝缺课现象,保障学员学习的时间;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保障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经过一年多电工技术课程的改革,我系组织了多期电工上岗证培训,培训对象均为我院的在校大专学生共有150人,培训一次通过率均在90﹪以上。目前,150名学生已取得电工上岗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学生在学完电工技术课程之后参加等级鉴定并获得相应的电工证,为今后工作拓宽路子,也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培训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授课能力得到加强,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队伍。通过培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摸索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方法做出有益的尝试,为培养学生学习电工技术技能能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子,在新形势下为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鲍洁.新世纪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电工技能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项目教学;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项目操作

1.引言

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广,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在电子技术专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特色,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开展实验和实训教学,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具备良好的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研究背景、任务及目标

2.1 研究背景

电子技能实训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好电子技能离不开印刷板的制作、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调试以及有关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电子技能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我们“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改进教学为中心,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我,促进教学改革”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任务完成、项目实施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力求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的优势,探索加强实训环节教学的教学模式,促进电子专业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促进我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项目研究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来自生产实际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以项目教学、练讲结合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材料。教材采用“模块-项目-任务”结构形式,促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实施步骤配有大量实操图片,直观演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实际动手操作。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很快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本项目注重研究对学生爱岗敬业、沟通合作等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每个实践项目中都以实训卡片的形式展现,包括仪器仪表、操作步骤、要点提示、数据记录和处理;每个课题中还都设置有操作注意事项等环节,以养成学习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等。练习拓展的内容与企业生产密切结合,让学生很快胜任企业工作。

2.2 研究的任务及目标

1)结合电子技能课教学要求,通过对电子技能课项目教学法进行初步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制定出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指导方案,形成模块化教学体系。研究项目教学考核体系,确立几个典型的模块项目,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上课、全体听课、评课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组装与调试。

2)探索并完善项目教学方法,研究项目教学组织和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总结理实一体的教学经验。通过实践课堂授课,落实实训课教学成果,探究适合中职电子专业学生电子技能的方法手段。通过教学项目承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将学校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由学科体系向工作过程体系转变,实现了由“先理论后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转变,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

4)开发电子实训教材,形成理实一体化的电子实训教材。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编写以项目教学、练讲结合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材料。根据中职生《电子技能与实训》工科教材编订适合中职生电子动力操作能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用书。

5)编制生产性实训任务书。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新增加了生产性实训和企业专项实训两大模块,以企业生产性任务作为学生实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缩小企业与学校的差距。充分体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深入实训车间、企业、车间,以问卷调查、谈话、考察等方法研究用人单位对阶段实习、顶岗实习的要求,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研究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行动研究法:从课题调研、设计开始,通过实践研究,不断反思和修正研究方案,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实训,积极探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验证性研究。

3)案例分析法: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个案作为案例,加以解剖、研究分析、提炼,形成初步结论。

4)经验总结法:在自身培训学生提高技能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形成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辅之以调查问卷法和经验总结法等,以行动研究推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4.研究过程

4.1 论证准备阶段(2011.9-2011.10)

组建课题组,明确成员的分工,进行调查问卷,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为了了解学校原有的技能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题组对学生、教师、企业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2012年9月对我校10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50名学生接受了问卷调查;2012年9月,对我校机电部32名教师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2012年10月,利用我校实习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对20家企业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发现,三方面都对学校原有技能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评价方式表示不满意,都认为职业技能必须按实际工作环境和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形式,才能符合当前的实际要求,应该使技能教学体现直接为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职业特性,着眼于培养企业第一线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突出能力的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问卷,对我校中职生电子技能实训课做详细地分析,并且给出科学、合理的意见,结合老师培养需要选定课题。项目负责人在教改实验项目研究中主要承担包括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人员的遴选、研究的实施、听课评课、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改进意见、组织后一阶段研究计划的实施、课题结题,最后制定出电子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案。

4.2 研究应用阶段(2011.11-2012.8)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分析讨论,确定模块内容,确定项目实施对象进行课题个案实验。根据个案实验成果,组织教学资源,编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组织开展课题的中期评估检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扩大课题应用研究成果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4.3 总结提高阶段(2012.09-2012.10)

认真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申请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成确定下来,组织研究成果的的推广工作,通过课题组努力,圆满完成结题验收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5.研究成果

5.1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按照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边研究边教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由此引发的变化很多。

首先,教师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手段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从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其次,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一方面所学知识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从创设问题中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授课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2 项目课例分析

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掌握所学基本电路模块,我们以“迷你小音箱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年历电路”、“调频收音机、对讲机”、“抢答器电路”、“声光控节能开关”等的设计、组装、调试作为教学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这些实用产品带进课堂进行演示,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学习兴趣,增强了职业岗位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下面以“迷你小音箱电路的组装与调试”项目制作过程为例讲解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按任务结构形式完成。

项目三:迷你小音箱电路的组装与调试。

任务1:识图

(1)认识各元器件及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

(2)学习电路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电路在产品中的作用。

(3)识读电路原理图、装配图、印制电路板图。

任务2:安装

(1)核对元器件。

(2)检测元器件。

(3)安装电路。

1)元器件的安装。

2)电路组装,按印刷电路板图插入元器件。

3)整机装配。

任务3:调试

(1)通电前对印制电路板进行安全检测。

(2)电路故障的检测与分析。

(3)示波器检测。

(4)万用表检测。

整个过程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只是解惑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5.3 主要成果

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法引领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和《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设计方案和课件;成熟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模式以及用该教学模式讲授部分教学案例的影像资料;突出了以学习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初步完成了《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市级精品课建设方案和《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校级示范课建设方案。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职业技能培训经验,整理出版了《电子产品调试工》(中级)、《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中级)两本技能培训教材。这两本书打破以往传统教材先理论后技能训练模式,将电子产品和电子测量仪器操作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机嵌入每个项目训练课题之中,教学中采用练讲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完成项目操作,达到规定的目标。让学生始终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理论时毫无兴趣等现象。

选取了有代表性几个模块项目完成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高二学生学工电子制作培训,在学工教学中加以推广。

5.4 标志性成果

(1)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学生技能水平提高了,理论水平有了提升,大赛成绩也一年比一年突出,真正体现了竞赛与教学互相促进作用。近年来,学校参与各级技能大赛的学生数量、工种较以前增加,成绩也是稳步提升,在今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青岛市参赛,在电工电子组比赛中,取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其中电子产品装配项目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2)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具有代表性项目组装与调试,展示学生部分工作成果。

1)迷你小音箱的组装与调试。

2)数字万年历电路组装与调试。

(3)根据教学案例实验成果,组织教学资源,整理出版了《电子产品调试工》(中级)、《电子测量仪器及应用》(中级)两本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这两本书打破以往传统教材先理论后技能训练模式,将电子装配和电子测量仪表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机嵌入每个项目训练课题之中,教学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完成项目操作,达到规定的目标。让学生始终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理论时毫无兴趣等现象。

(4)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走向行动导向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了学生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完成岗前培训、技能培训鉴定。组织完成校内和实训基地学生中级电子产品维修工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操作训练项目和理论训练项目中采用了一些以往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试题目,兼顾学生考工。

6.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电子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在实训室完成,保障课堂教学与实训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实现课程项目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互动化、技能训练专业化。

1)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深度融合,建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和序化课程内容。

2)课程设置模块化。把电子技能与实训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常用仪表的使用与操作模块、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模块、焊接工艺知识与焊接技能模块、电子整机装配工艺模块、电子整机调试技术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例如《电子整机装配》每周六节课,三至五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

3)教材与资料一体化。结合教学实际,自编讲义,作暂用教材,然后,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编写出“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教材和资料。

4)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一体化。能力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实行过程控制,采用等级评价制,具体考核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完成能够体现若干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或调试、维修、故障诊断,同时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对考核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独立解决,从而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5)定期开展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比赛,评选设计制作小明星,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在校园和周边社区开展小家电维修服务,为同学们和居民提供了方便,锻炼了自已的组织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丰富了社会实践经验,提升了学校知名度,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7)教学管理一体化。由专业教师兼管专业教室,使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学设施“零距离”接触,激发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方便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

8)选取了有代表性几个模块项目完成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高二学生学工电子制作培训,在学工教学中加以推广。

9)师生各类技能竞赛成绩较往年突出。近年来,学校参与各级技能大赛的学生数量、工种较以前增加,成绩也是稳步提升,在今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代表青岛市参赛,在电工电子组比赛中,取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其中电子产品装配项目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7.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技能实训课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非常有用的,但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实施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师资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掌控在教师的视野之下。

2)对教学条件的要求。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所有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一般应该具备,最好是实际的东西,没有实际东西,教具、模型或仿真软件必须具备。

3)对教材的要求。目前符合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现成教材很少,需要组织人力、物力编制校本教材。

4)对教学进度的要求。“项目教学法”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进度往往很慢,难于控制。

5)对班级人数的要求。人数太多教师指导起来不方便,实验设备数量也要求多,资金和管理不太容易。

8.结束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电子技能实训课项目教学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实验阶段也发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改进,使电子技能实训课真正起到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学生们能够学得自己想学的感兴趣的课程。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才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立.项目教学法对中职电子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思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