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2:19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艺术教育 传承 地方优秀文化 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又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把它们继承和延续下去,对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潮汕文化是以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为主,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种属于汉文化的地域性亚文化。1、以“开放融合。兼取互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其突出特征。潮汕地区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其中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木雕闻名遐迩,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汕头市澄海区有着浓厚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氛围和数量众多的地方艺术门类。近年来,澄海区中小学在利用潮汕地方艺术资源拓展艺术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后,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2、2010年澄海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澄海实验学校和莲下中心小学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澄海实验学校小学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另有四所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澄海区各中小学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况,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们熟悉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澄海区中小学艺术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澄海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的韩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后几经易制,2003年成为澄海区,隶汕头市,现有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75万(2008年)。在澄海民间,保存了大量具有浓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丝弦乐,潮汕童谣、方言歌、版画,剪纸、纱丁、抽纱、嵌瓷、灯谜、香包艺术等,还有极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门的蜈蚣舞、永新的鳌鱼舞、隆都的西头鹅舞等动物舞蹈。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艺术门类,富有强劲的生命力,为澄海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澄海中小学通过对潮汕民间艺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归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引进了大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案例,成为地方、校本教材建设的雏形。如澄海实验学校的《少儿潮剧演唱基础训练》、《潮剧欣赏基础》、《潮语语音与合唱训练》、《潮汕动物舞蹈欣赏及训练》等音乐课校本教材,《潮汕儿童版画教程》等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书法楷书训练》等书法艺术校本教材。又如建阳小学,通过对众多教学案例的整理、提炼,编写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资源包》,内容涵盖《潮汕童谣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锣鼓》、《潮剧行当》,《潮剧欣赏》等。再如华侨小学的《木刻版画教材》等。

在教学中运地方艺术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民间艺术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艺术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辐射作用。

二、 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认识艺术世界的过程。澄海区的艺术教师们会在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介绍潮乐、潮剧、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师生有时还会进行即兴表演。例如,树础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选择《天乌乌》、《桃花过渡》这样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利用《客鸟声客客》、《新编桃花过渡》等地方音乐素材进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美术课上,他们会介绍澄海作为“版画之乡”的文化历史,使教学内容具有地方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在教学方式上,他们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经典引导”与“乡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把现行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进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区建阳小学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现行教材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大胆尝试,他们以现行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把从周边社区采集来的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并对曲调节奏、歌词进行规范,对内容、形式进行修改、整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他们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个资源包;莲下中心小学的古筝队在各种比赛中以演奏潮筝曲而大获成功,这得力于该校音乐教师对古筝的创造性教学,他们既遵循古筝演奏的一般规律,又改进了潮筝演奏技艺,编配新的潮筝曲;实验学校教师则安排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教学,课余时间则加强潮乐的集体训练;莱芜中学把当地工艺美术引进了美术的课堂教学,如丝网版画、羊毛编织、民间玩具等地方工艺美术,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澄海区现有中小学艺术科教师大多受过系统、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又主要来自潮汕地区,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利用潮汕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些年来,澄海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剧、澄海灯谜,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等为主要传承项目,重点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锣鼓、澄海版画的传承,为此加强了对中小学艺术科教师的地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一批本地民间艺人、艺术家被请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艺术科教师举办潮汕地区音乐、曲艺、美术工艺以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讲座。

学校艺术教育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后将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家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进地方艺术进课堂,营造校本艺术教学的浓厚气息,在家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让优秀的地方艺术内容走进课堂确实不失为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 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

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适当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澄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明,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民间艺人队伍庞大,业余艺术团体遍布城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剧社(团)最多时全县达到60多个,大量新旧剧目上演。澄海还享有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的美誉,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在澄海这样一块具有浓厚地方艺术氛围的土地上,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澄海区中小学校组建了大量业余课外兴趣小组,每所学校至少有5个以上的兴趣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外艺术活动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当地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学现状。例如,澄海区教育局自2003年来,坚持每年举行学生潮剧演唱比赛,参赛选手众多,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华侨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以版画见长,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学生版画作品集《大师的画》、《太阳花》,美术作品集《心灵的画》,五十多件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或收集于画册;建阳小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引进潮汕音乐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潮汕民间艺术在该校开展活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涌现出一批潮艺爱好者,他们多次参加当地重大节日晚会,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建设贡献了力量;澄海实验小学以“传承潮汕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课题,积极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乐特色韵味的“竖吹竹笛”进入课堂,将澄海动物舞蹈和潮州锣鼓引入课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校自编地方舞蹈、自创潮语童声合唱节目、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连续四届参加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四个省一等奖的佳绩;莲下中心小学将潮汕儿童版画和书法引入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取得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省一等奖的佳绩。

一直以来,许多散落于群众中的传统优秀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越来越少,许多民间优秀艺术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更有一些民间音乐己经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艺绝”的程度。澄海区传承优秀地方艺术从中小学抓起,笔者认为,此举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艺术是当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优秀艺术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地域的标志,积极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引入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是让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传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澄海区中小学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纳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通过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从而使学校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在途径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艺术不仅能够把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传递下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时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当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认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喜欢,感兴趣,才有传承弘扬的可能。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家庭要发挥引导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家人在与孩子的言谈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一点一滴讲给孩子听,教给孩子学,引导青少年认识传统文化,这对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应当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诸如聘请民间知名艺人,在课外或课内担任艺术辅导员,开设民族民俗文化知识讲座或课程等,这是地方优秀传统艺术能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关键。教育、文化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文化公益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书画院、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合社区、村居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创造一个展示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是地方优秀艺术得以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域文化有它的局限性,地方艺术往往比较质朴,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人文素养,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既能走进地方艺术的殿堂,又能摆脱它的局限,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中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澄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澄海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林伦伦、吴勤生主编.潮汕文化大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3]黄挺.《潮汕文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2

1.当今高校艺术类学生创业教育之探索

2.关于教师参与教材开发的研究

3.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及应用分析

4.艺术类民办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5.邓小平的国家文化建设思想与践行路径研究

6.聋人艺术教育的发展模式分析

7.从创意产业的社会性需求看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教育的可实行性

8.浅析艺术高校山水画写生教学的发展趋势

9.加强艺术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和谐校园的建设

10.高职平面构成教学改革之探讨

11.拓展教学方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2.现代动画教育的思考

13.浅析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14.美好的声音———声乐教学体会

15.浅谈高校大学生话剧的编排

16.考察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17.论艺术教育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8.地方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9.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状况调查———以贵州大学为例

20.艺术对儿童教育的启迪作用

21.包豪斯设计基础教育研究

22.高等艺术教育游戏美术规范的教学研究及应用

23.刍议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国画教学尝试

24.现代绘画在设计中的作用 优先出版

25.如何培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26.设计与文化———关于双融合课程体系的思考

27.论高师美术教育《课标》改革与发展

28.县级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29.浅析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综合性视觉观

30.略论艺术教学中歌舞剧型影片的鉴赏

31.从传统文化理念看中西艺术设计教育

32.浅谈小学美术学习电脑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33.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34.艺术设计专业第二课堂构建与实践初探

35.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究

36.试论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37.浅谈中国传统雕塑对当代雕塑教育的意义

38.书画名门的书画传承特点

39.论陶瓷英语在陶瓷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因素

40.无声的完美律动——由舞蹈“千手观音”引发的对音乐表演艺术的思考

41.浅谈摄影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42.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现状探讨

43.让梦想成为艺术创作的导航

44.传道授业 正身解惑——谈俞剑华的教育之功

45.关于高校应用艺术类专业色彩教学的探究

46.趣味性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小学低段为例

47.论雕塑教学中艺术理念的培养

48.对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问题的探讨

49.新时期高雅艺术进高职校园活动的探讨

50.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51.混合教学与德国探讨式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整合实践研究

52.新媒体时代艺术教育的挑战与创新

53.论美育与艺术教育

54.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生命化价值取向研究

55.论艺术教育的四重取向

56.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面发展——清华大学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57.论高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与功能

58.“艺术教育社会学”成为学的思考

59.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力中的作用 

60.廓清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61.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62.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63.专门艺术院校与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之比较——从影视专业角度

64.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65.试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动

66.学校艺术教育应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67.当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新拓展

68.身体、审美与艺术教育

69.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70.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71.论艺术教育的开展途径及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72.新形势下高校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73.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中的艺术教育问题

74.艺术教育的荣誉与教学策略

75.丰子恺论艺术教育

76.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77.论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互动

78.艺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

79.浅析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80.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贡献的研究——以上海市医药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为例

81.美国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特点

82.浅谈美学原理课程中的艺术教育问题

83.论艺术教育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4.后现代语境中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探析

85.山东省城乡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

86.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87.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

88.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分析——以中美比较为例

89.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

90.艺术教育O2O,千亿市场如何分羹?

91.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功能与定位思考

92.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民间艺术学取向

93.20世纪美国艺术教育思想流变

94.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改革及评价体系初探

95.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96.地方院校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97.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

98.关于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师范艺术教育 艺术实践 艺术素质

目前,师范类美术教育的讨论中,就专业教育目的而言,或反对过多的专业教育,或反对过多的职业教育。其讨论的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师范生应具备的专业技术程度的作用上。前1种观点认为,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完成教学工作无须过高的技术要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审美”活动认识和理解艺术的含义,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教育,而不应以掌握某种美术技术为目的。因而,艺术教师的培训,重在教育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掌握。而持后1种观点的人则提出,艺术学科的教育如果没有技术的含量,就不能称为艺术的教育。尤其在中学的课程中,没有良好的技术水准,教师不仅难以向学生提供优秀的示范作品,技术水平的低下也必然导致低水平艺术的教育。

上述讨论,无论就师范的性质,还是美术专业的性质,都在忽视1个问题,在师范教育中,就接受基础教育的初学者而言,艺术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艺术行为的实践性价值对人所具有的本质意义。笔者认为,艺术行为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认识、体悟世界的基本方式之1。因而,艺术教育首先应该是针对人的教育,应该是具有艺术含义的教育,1个开放的而非形式规定的教育。

就广义的美术教育来讲,美术的教育内容在3个方面展开(冒号):1.文化知识的教育;2.艺术技能的教育;3.艺术行为的教育。就艺术教育的总体来说,无论哪个方面,艺术的教育都必须是通过“艺术的行为”来实现的教育。但在上述师范教育的讨论中,不难看出,我们对艺术教育目的的认识,是在将艺术教育的技能培养、知识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的要求分离开,来强调艺术教育中的技术能力和泛文化意义,而忽略了艺术行为自身对于人的文化价值。无论是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是师范高等专业教育的讨论中,我们虽然在不断地强调艺术的创造性和文化性意义,但这1强调,大都是将创造性和文化性从艺术体验的行为中剥离开来,孤立地谈它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由于这种观点更多地倾向于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工具性意义,从而,使艺术行为本身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分离开来,使艺术行为的价值与人生活的本质要求分离开来。造成我们的艺术教育所针对的目的与艺术对于人的根本价值在事实上的背离。

艺术的本质是通过艺术的活动实现对现实的体验,通过某种情感的行为方式来实现对现实精神的体认。因而,艺术的行为也适用于认知的原则,它总是在相应的环境和生存需求中发生。以幼儿学说话的过程为例,1个母亲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的同时,必然通过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使孩子获得言语的基本条件。语言能力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认识能力的成长而实现。语言能力的成熟,实际上是孩子在整体成熟过程中的1个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掌握必然要在生活的要求中,通过实际的运用过程才能领悟其意义,创造性必然蕴含在这1运用的要求中,它并不能脱离与生活紧密关联的运用要求而孤立存在。就艺术的文化性意义来说也是1样,它不仅包含文化知识的内容,艺术对人的意义,更多地在于我们用艺术的方式来领悟生活,感悟人的存在价值。审美体验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事物所做出的回应性体验。生成美的感悟和体验依赖于我们的体验过程,就如同我们经历生命的过程1样。艺术的领悟同样是在1种实践性的过程中来实现的。因而,艺术的行为也必然总是针对现实做出的实践。由此,反观上述对艺术教育目的的讨论,不难看出,在师范艺术教育的认识中,我们对艺术行为的实践性价值和作用,在事实上是忽视的。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4

一、艺术教育政策精神

1、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艺术教育的启发。 2014年10月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一次针对整个文艺界的讲话,对于艺术教育也具有重要指导性。艺术教育需要为整个国家的文艺发展培育人才,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此紧密相关。讲话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都要跟上时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讲话触及艺术创作对象的精神把握和创作精神本质,恰恰正是艺术教育必须坚守的方向。而关于文艺创作的对象,创作者需要的品质,创作实现的内涵等,都和艺术教育息息相关。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正是艺术教育在培育人中必须坚持的精神准则。形象指出, “当下创作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 ’的现象,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等等一系列比喻,切中要害,对于艺术教育的批评精神作出了表率。总之,讲话不仅对于文艺工作者,对于艺术教育也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

2、艺术教育国家文件的精确性。 2014年1月伊始,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近年来对于艺术教育在宏观政策和具体政策上最为全面细致的国家部署。其总体思路是将艺术教育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强调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强化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在观念上,本文件新鲜之处还在于对艺术教育所起的“立德树人 ”价值的确认。对于艺术教育的思路阐释,文件归纳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所以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立德树人的明确化,在2014年3月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得到更为全面的阐释。本文件在针对如何实施艺术教育的政策和策略上都做了细致的部署,抓住重点环节 ,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要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加强区域内艺术教育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以及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合力,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等。无疑,这一文件是影响中国艺术教育全局的重要指南。

3、传统文化教育热潮呈现。 2014年3月教育部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启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国家教育路径。文化自然包括艺术文化在内,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纲要在具体实施上也涉及到不少艺术文化的举措,在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具体包括: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初中阶段,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 2014年艺术教育重要举措

1、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这是 2006年开始的,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要求,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每年在全国高校组织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经成为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引领青年学子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的平台;成为普及优秀文化艺术,增强青年学子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途径。 2014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继续开展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高校和中学取得良好反响。 2014年初,组织部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 30个省(区、市)的高校演出京剧、昆曲、话剧、交响乐、歌剧、芭蕾舞、民族民间音乐歌舞、地方戏曲等经典作品,共计 290场;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地区高校举办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篆刻)、影视等艺术教育专题讲座,计划安排 120余场;组织在北京地区高校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参加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重点剧目演出等活动,计划安排 100余场;组织在北京地区高校学生走进中国美术馆参加精品特展、专题展览等活动,计划安排 100余场;还鼓励各省(区、市)开展本地“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各地组织优秀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和地方艺术院团赴本地学校和社区演出交响乐、民族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等 1000余场。这一活动受益范围和精神感染都很大,活动样式新颖,资金列入国家财政支持计划,有严密组织和评价反馈,受到广泛欢迎。实践证明高雅艺术具有动人的魅力,其坚持正确育人导向,突出校园文化特质,彰显高雅艺术魅力。艺术教育专题讲座以中西部地区高校为主,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讲座内容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篆刻)、审美、影视等领域,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形式生动。

2、考试制度改革政策逐步出台。其中关涉艺术教育和考试的文件有:其一, 2014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涉及到艺术教育的包括严格规范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艺术和艺术特长生等等类型招生的政策规定,不得擅自调整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高校范围、招生计划和规定的项目范围;不得在新生入学后将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同时要重点加强对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生资格、录取要求、录取结果的全部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特长生、艺术类等类型招生计划,要根据在各省拟录取学生名单将相应计划调入生源地省级招办。重点督查属地高校执行国家的招生政策情况特别是对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类专业、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招生情况;要对有关高校录取结果进行抽查,抽查高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10%。其二,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及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5年起取消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其三, 2014年12月教育部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意见。在考试科目与内容上提出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严禁压缩课程授课时间,开齐开足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此外,从 2014年起,开始实施提高艺术类招生文化课的控制分数线,其中,美术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控制分数线,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学生文化成绩的 70%;音乐专业学生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考生文化成绩的 65%。

3、农村艺术教育改革。农村艺术教育是教育公平和师资缺乏的重要领域, 2014年对这一领域的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其中,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的具体行动,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工作部署,在全国 31个省(区、市)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水平,选择确定了 126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旨在通过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破解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短缺、设施设备落后、开课率不足等难题,实现实验县区域内惠及全体、丰富优质的学校艺术教育,为推进全国学校美育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例。 2014年12月12日,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东片区)现场推进展示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举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教育部从 2013年开始在全国 31个省(区、市)的 126个县(区、市、旗)组织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

4、艺术教育观念和理论发展局面。 2014年全国艺术教育在观念上和政策上都有不少探索,和艺术成为独立门类相呼应,专业艺术教育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但重要的是从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有利于艺术教育的发展。在观念上认知艺术教育不只是技术和学科教育,而是立德树人的教育,是审美育人的教育,也是丰富文化的教育。而艺术教育第一次在各个学段(小学到大学)到不同地域(东西部和专门针对农村)的部署都有明确的措施和标准,说明艺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全面的理解。在教育各种文件中,对于美育和艺术教育的文字提示越来越多,也证明从领导层面和学术认知上,艺术教育地位得到了大大提高。在国家严格招生公平的政策中,艺术教育的标准也逐步提高。

从各地提供的数据可以观察全国各地艺术教育发展的态势:北京市 2013―2014年间,市财政总投入 10亿左右,而2014年用于高校和社会力量支持小学体育与美育发展工作投入 2.6亿元,建立艺术教育专项

经费管理制度。北京市教委和有关部门每年投入 3000万开展民族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市户籍政策紧缩的背景下利用三年时间招聘千名音体美教师补充农村地区专业教师队伍。江苏省历年各级财政总投入 26.3亿元使全省中小学艺术教育技术装备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组织高校编写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艺术类系列教材,实施高校五个一达标行动,创设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13-2014对全省 3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艺术课程进行考核检查。重庆市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课率达到 100%,近三年新配艺体学科老师约4000人,小学、初中、高中艺术专任老师配齐率较 5年前分别增长 51.83%、17.61%、

79.68%。

艺术学理论发展对于艺术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这一年度举办的重要艺术高端论坛包括: 10月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艺术教育》杂志和西安美术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院 (校)长高峰论坛”在陕西西安美术学院举行。论坛深入学习贯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我国艺术教育下一阶段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以“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教育新思路”为主题,结合“艺术教育与时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当代设计艺术的交融与弥合”三个分论坛议题,剖析了当下我国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探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5

小学艺术教育是国家进行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提高人生艺术修养,完善人格品行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主要从研究综述、大事记、方针政策、研究进展、聚焦北京等五方面对过去一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做整体回顾。 一、研究综述 2013年,专家、学者、民众对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关注点较之从前,表现出更为具体、更加全面的特点: 第一,音乐、美术、舞蹈教育仍然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主要关注点。截至目前,通过中国知网( CNKI)检索 “2013年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类达四百余条, “2013年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类三百余条, “2013年我国小学舞蹈教育”类五十余条。其中,在音乐教育方面,较多的谈到了民族音乐进小学课堂的问题。如周琼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赵婧伊的《民族器乐教学在小学民乐社团中的实践》等;在美术教育方面,关于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如陈小雁的《让美术贴近生活,让学生展开想象――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经验谈》、于疏影的《探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作用》等;在舞蹈教育方面则较为关注舞蹈的实践性体会。可见,从小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一种社会的要求和大众的期盼。 第二,关于如何将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完美结合的思考。闫婷的《小学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问题研究》,直言不讳指出了在素质教育下我国小学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完善小学艺术教育体系等措施。 [1]郭杰的《让艺术与人生交相辉映――宿城区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纪略》则属于个案研究,文章紧紧围绕“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办学思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2] 第三,关于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建设等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人们对它的关注有了新视角,其中尤以周星等人的《呼唤艺术教育的回归――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问题及改进探究》一文观点新颖、措施明确。文章指出了学校和家庭、社会的艺术教育脱节 ,缺乏有效的艺术资源整合机制;资金、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对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缺乏兴趣和重视等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措施。 [3]多视角的探讨,多维度的观察,对于改进我国目前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二、大事记 2013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几件全国性的大事上: 活动之一是在 2013年2月20日至 26日, “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厦门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介绍说,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 13号),教育部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今年是第四届,此次艺术展演活动的主题是在“阳光下成长”。内容大致包括三类:一是艺术表演类(声乐、器乐、舞蹈、校园剧 /课本剧、朗诵),二是艺术作品类(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三是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本届展演共评出艺术表演类小学组一等奖 94个,二等奖 120个,三等奖 90个;艺术作品共评出一等奖 560幅,其中小学 287幅,二等奖 759幅,其中小学 378幅,三等奖 559幅,其中小学 298幅。此次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并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 活动之二是在 2013年5月30日至 6月10日期间,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教委联合主办的“我的艺术梦―― 2013国家大剧院第五届青少年艺术周暨北京市第十六届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展示”。这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公益性大型主题活动,特点表现为孩子演、孩子看,打造北京青少年的艺术大舞台。演出场次多、覆盖面积大,使青少年接触并喜欢上高雅艺术是艺术周的主要目的之一。此外,在艺术周期间,国家大剧院还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配套活动,如邀请知名的歌剧教育家、艺术家开展“歌剧1+1”系列活动,以及走入中小学开展“孩子们的歌剧”讲座活动等等。活动在北京青少年中反响强烈,并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 活动之三是在 2013年7月9日至 9月1日,一年一度的“走进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如期举办,主要内容包括四大主题活动、十余种艺术形式、近两百场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打造充满艺术气息的暑期欢乐假日。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届暑期高雅艺术体验活动以“艺术高起点”为特色,通过广泛集结名人、名家、名团资源,开展名家工作坊、探秘名团、名曲名剧赏析、艺术夏令营等四大主题高雅艺术普及活动。该活动文艺气息浓郁、亮点迭出、规模宏大、引人入胜,启迪性和普及性作用明显。 三、政策分析 梳理过去一年国家有关小学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教育规划纲要的分规划 )。研究制定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等条例。 其二,年初,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2013年我国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工作报告中指出: “当前教育发展最大的红利是改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然要靠改革! ”随后,教育部印发了《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综述》。 其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2013年2月5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 ),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印发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2013年工作要点》。内容详实,其中第四部分――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中对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开足开齐上好艺术教育课程。组织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对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检查。继续推进体育艺术 2+1项目、班级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使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在全国中小学继续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加强高校和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 ”对规范和指导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指明了方向、强化了重点、严格了标准。 总体来看,我国对小学艺术教育的方针政策更加注重改革与发展,并且表现出方案越来越具体、要求越来越明确的特点。 四、研究进展 纵观过去一年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笔者认为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认真贯彻十报告,着力进行教育改革。十报告对教育明确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13年教育部一号文件主打词就是“改革”。在这一年中,上至国家方针政策,下至全国各中小学校对艺术教育的实践,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十报告,全面探讨和推动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教育部在落实十报告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拉开了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大幕。正是在改革的方针下,学者们纷纷进行了新的尝试:刘亚辉的《柯达伊教学体系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探索》、吴丽娜《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杨琼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培养》、田静的《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等等,这些研究均站在崭新的视角去看待我国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将前沿的研究理论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新的见解与具体的实施方案,很有创新性,为我国今后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次,分门别类的小学艺术教育研究越来越深入,教学理念越来越新颖。无论是在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还是舞蹈教育方面,这一年的研究都可谓是硕果累累。在把握以艺术教育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前提下,学者们跳出以往的惯性思维,为小学艺术教育寻求更先进、更实用的理论方法。综观这些研究,呈现出三大特点: 1、注重学生的兴趣点和特长,使艺术教育更加得生活化、趣味化、通俗化、普及化。 2、注重艺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潜在因素,使学生各有所需。 3、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及审美体验,在艺术教育中鼓励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展现自我。 再次,小学艺术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注重校内外互动。过去一年全国各地形式多样的艺术演出、讲座、培训、比赛活动涌现,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类活动,更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从以往的注重课堂上听、课堂上学,到现在的走出校园,走出课堂,与社会,与生活接触,让更多的孩子们享受艺术体验,懂得彼此的艺术交流,使得艺术教育有异于应试教育,真正做到素质教育的提高,这是小学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五、聚焦北京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在小学艺术教育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活动之一,第二届“欢动北京” 2013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在北京举行,来自以色列、韩国、芬兰、印度等 7个国家的优秀青少年艺术团,与北京为代表的全国青少年代表团一同献上了一台具有国际特色、北京神韵、中国气派、青少年特点的欢乐盛典。北京的青少年与世界各国的青少年相聚一起完成心灵和艺术上的互动,通过艺术交流认识世界,感受各国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从小学就培养了孩子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交流意识。活动承办单位魅力校园总制片人郭海霞说:“这次文化艺术交流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搭建平台,增进中外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让中国的孩子不出国门感受世界,让国外的孩子走进中国首都北京,了解北京文化。 ” 活动之二,由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北京市中小学美育研究会,北京金帆书画院等单位联合举办――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览。此次活动是以提升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教学业务技能水平,鼓励教师教学之余进行美术、书法创作,展示美术及书法教师职业特点以及别具魅力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气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的。作品形式有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陶艺、书法等。这在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问题上无疑是一种鞭策与激励。 活动之三,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 2013年天安门广场万名青少年文题展示活动举行,来自北京、山东等地 47所中小学校的万名青少年进行了表演展示,孩子们带来了红领巾舞、小学生广播体操、交谊舞、韵律操、鼓子秧歌、民族舞以及民族体育项目等表演,展示了中国青少年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将会是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它不仅仅只是一堂课程、一段欣赏,而是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倾注心血共同努力的事业。 张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6

位于春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其前身是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46年,组成西南联大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1999年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余年来,学校恪守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已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构建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427网址:ysxy.ynnu.edu.cn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美术学、舞蹈学、舞蹈表演、艺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11个本科专业,以及美术学(中国画与书法)、舞蹈表演(空乘与礼仪)2个专业方向。有四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即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在校本科与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艺术学院专任教师9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3人,外聘专家1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历教师占总数45%,硕士生导师29人。“艺术教育”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云南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音乐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学”与“音乐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艺术学院教师在出版著作、作品,在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社科研究项目、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成果突出,大量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美展”、“荷花杯”、“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艺术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中,艺术学院的师生都有不俗的表现。

艺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调全面发展和一专多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观念和创业精神;在教学观念和课程设置上体现现代艺术教育思想,反映最新的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生美学修养、艺术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以宽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创新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个性的全面发展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艺术人才。

音乐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专业文艺团体、文艺研究单位及社会文化管理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研究及演艺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植根于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土壤,重视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与教学,注重培养从事云南民族民间声乐、器乐表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依托云南师范大学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学生选择教师职业提供条件,毕业生能够在专业艺术学校、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工作。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全面的音乐创作知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能在有关文艺单位、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作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根据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作曲、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戏曲音乐作曲、电脑音乐制作等方向。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从事学校美术教育必备的美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具有绘画创作、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艺术领域和各类学校从事绘画创作或教学、研究工作的应用人才。本专业学生根据所择定的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潜力,使之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美术学专业(中国画与书法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书法教师和社会书法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继承发扬书法传统及创新精神,具有艺术实践能力,具备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学等基本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艺术教育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艺术教育工作者。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音乐、绘画、舞蹈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艺术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设计学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设计学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计学类为非师范类,该类学生一年级统一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环境设计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艺术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专业(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历史文化知识、舞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具备主要舞蹈种类表演的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舞蹈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舞蹈理论研究、舞蹈表演及编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舞蹈历史和理论的基本知识,接受一定舞蹈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掌握舞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和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本专业学生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不同专业方向,主要学习与规定专业方向舞蹈表演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舞蹈表演专业方向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规定的在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表演专业(空乘与礼仪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该专业是我校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方式举办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是云南省高校中招收艺术类考生的空乘与礼仪类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为民用航空事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精通国内外航空服务业务,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外语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适合民用航空事业需求与发展的空中、机场、高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及能够适应民用航空运输服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的教师及培训人才。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传媒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12967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创建于2010年6月,是学校在“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理念指导下新成立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实体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学院设新闻传播学系、动画系、语言传播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与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及云南省舆情研究基地。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现未招生)、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云南省特色专业,《大众传播学》获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现有校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名。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云南省精品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院省校合作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校级创新团队1个,校级攻关项目1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学院拥有多功能演播厅(室)及影视技术、动漫制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线性/非线性编辑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达600余万元。学院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1人,助教10人,其士或在读博士16人,硕士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师资总数的87%,部分教师参与了国内热播电视剧和动画作品的制作。学院与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佛光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学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动画(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动画专业培养具有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创作、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画创作与传播的基本流程,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更好地从事动画相关工作构建稳固的基础知识结构。

主干学科:电影学、美术学、动画、艺术理论、计算机应用软件。

主要专业课程:动画概论、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运动规律、数码摄影及后期、动画策划、动画剧作、计算机动画基础、视听语言、分镜头设计、动画后期合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定格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艺术设计、漫游动画等。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门培养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以及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普通话发音、播音发音、有声语言表达、广播电视节目和栏目播音主持创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有声语言艺术创作和播音主持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主要专业课程: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语言学概论、新闻学、传播学概论。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致力于培养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等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发展史和艺术创作规律,掌握广播电视创作规律,了解广播电视制作技术,接受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创意、制作训练,培养具有独立创作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主要专业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学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电视晚会编导。

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体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943936网址:tyw.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云南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体育专业院系,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系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体育部,部长为马约翰先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西南地区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职工99人,专任教师8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33人,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40余名。拥有二级教授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队教练员3人,裁判员3人,各类裁判员20余人。

学院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还设有2个硕士学位授权方向。学院设有4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精品课程,1个教学团队,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近年来,完成各级各类科研基金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科研获奖近100项。

运动竞赛方面,我校学子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其中游泳运动健儿王晓福、李鹏、王家超等同学在雅典、北京和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上获得多项冠军;我院张娴同学入选中国女排,多次参加国际大赛并屡获佳绩。

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非师范,招收艺术类考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具备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传媒、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学、文化(艺术)馆、健身俱乐部、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科学研究以及管理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非师范类本科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育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体育舞蹈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案设计、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体育舞蹈理论与技能、艺术概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理论、编导理论与实践、形体训练、芭蕾舞、流行舞蹈、时尚体育运动项目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专业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咨询电话:0871-65192084网址:zjpx.ynnu.edu.cn

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云南师范大学直属学院,也是云南省本科院校中最早建立的集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目前是云南省高职本科试点院校和高职“专升本”基地。2013年,学院招收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方向)、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文秘教育、应用化学(药学方向)、小学教育(数学、语文)共五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两个“专升本”专业。学院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培训为一体,设有高等职教研究所,学院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和“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点,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化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小学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同时还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现已招收六届学员共256人。学院下设“云南省第129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培训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下设“云南师范大学培训学院”,代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社会培训工作。

学院是云南省纪委、云南省监察厅的“云南省纪检监察干部院校培训基地”,是云南省总工会批准的我省首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正加大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围绕“特色与创新”开展职教本科的内涵性建设。现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公共关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熟悉职业教育特点、“双师型”占一定比例的教师队伍。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综合技能实践中心、艺术素质训练中心、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中心、制药技术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导游实训中心、语言能力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行“双证”制度。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近80%的毕业生还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各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同时,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居学校前列。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艺术教育方向,招收艺术类考生)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7

关 键 词 :艺术教育 艺术课程 中小学艺术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展开,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艺术课程的实施牵动着整个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如何处理好艺术课程的教学,如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艺术教师,是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全面发展的关键问题。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必须理顺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关系,尽快培养出顺应、合乎艺术课程教学的高素质毕业生,以促进艺术课程的全面实施。

一、人的发展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人的本质力量,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马克思主义早就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论证了:作为人类精神需要和享受的一个主要方面——艺术和审美需要,是在物质需要和享受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必然发展起来的,这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属性。也就是说,对于人类,精神的力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精神”更具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它不仅包含智慧,而且还有道德和热情。而艺术又是人的“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因此,艺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审美价值。

人们的生活中需要艺术,因为艺术能把人们生活中本质和规律的东西,以及人的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展示出来,使人们通过审美认识领悟到自身生活的价值,从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人的本性出发,除了物质的需要,还需要精神的食粮。每个人都离不开艺术,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有艺术的陪伴。

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影响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它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对于一名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精神陶冶和学习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初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来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的。艺术教育有着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的教育。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不断地从艺术中获得艺术的感受、想象,汲取灵感以及艺术的思维方式。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丰富和陶冶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从中能够学会和谐的人际交往,从而建立起积极、宽容、健康的社会心态和完善的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艺术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无法替代的。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人性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校需要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一个民族的艺术素质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艺术不仅是人的生命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多元智力理论”与美国的艺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这种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加德纳把创造力作为智力的核心,认为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的发展。然而,创造力又是艺术创作的两个要素之一,即创造力和将创造力表现出来的技能。人类的进步、发展也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来完成。加德纳认为,他提出的8种智力中有4种智力(语言—言语智力、音乐一节奏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和身体一动觉智力)与艺术有直接联系,是音乐、视觉艺术、文艺创作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7种智力中的每一种在运用过程中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创造力和表现力,因为表现智能的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但不一定必须)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美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通过立法程序,艺术教育被写进联邦法律。这一法令承认,艺术是一门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是一门“学术性”的学科,在教育中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和外语同样的地位。该法令是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制定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首次将艺术(包括音乐、视觉艺术、戏剧和舞蹈)增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②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和艺术课程的实施。2O02年美国“艺术教育伙伴”组织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该组织在研究后发现,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在读写语言能力发展、抽象概念理解、基本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社会举止方面都有极大的益处。

三、中小学艺术课与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1.我国的艺术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在教育部颁发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体现课程目标的方面是: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学。为实现目标而设置的四个学习领域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可以说,艺术课程是一门以人文为主线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学习的是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课。在艺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艺术文化。教师必须挖掘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这些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的艺术学习变得自然、容易接受,同时要改变以往的偏重单一性的分科教学。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验审美的情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对艺术鉴赏的能力。由此看来,艺术课程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关注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的。

2.艺术课的教学要求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有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那么如何体现“综合”的效益呢?“艺术课程强调综合和联系,就是通过发掘不同艺术类型的共通性与共同价值,借助不同艺术门类在审美特征上的关联性,生成与建构学生的艺术通感,培养学生整体的艺术能力与审美意识。”③“艺术不等于艺术的知识技能,或者说,艺术不是艺术知识技能发展到极致后的产物,真正的艺术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只有当艺术的知识技能与人文内容发生联系时,知识技能才会发生飞跃性变化,变成艺术能力。”④因此,艺术课中的这种“综合”不是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自然融合。综合艺术课程在教学目的上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一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它关注的是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在获得丰富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表现和创造活动,并对创造的成果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这样,学生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了理性的反思。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内容和艺术的文化背景、艺术信息等,这既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使艺术学习更有趣味性。在对待学生的评价方式上,以鼓励为主,艺术教育关注的是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以延伸艺术课堂。然而,现有的艺术类教师都是接受的音乐、美术、舞蹈等分科专业毕业的单科教师。这些单科教师无法完美地操作艺术课的教学,造成了有些艺术教师的教学,只注重表面地、外在地展示一些形式,为综合而“综合”,使艺术课在一定程度上走入了误区。

3.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国家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至2005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至2010年,农村学校开课率达到10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80%;高中阶段所有学校按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需要,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至2010年前,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⑤作为高师的艺术教育专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师范教育是一种职前的预备教育,它对学生今后成长为成熟的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师的艺术教育专业必须要从艺术教师的“角色需要”入手,从艺术课教师的角度去认识教师角色的内在机制,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使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与艺术课程共同成长,促使学生能自觉地接受艺术课程文化。

鉴于目前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进校以后,在思想上,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特征和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要使学生明确艺术的特征与功能,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要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建立适应新课改基本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门类的艺术课程,使学生摆脱原来狭隘的审美经验和偏执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审美,即体验、感受、表达,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艺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课程,要求学生能处理好文化理论课程与艺术文化、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在办学方向上,要改变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面向社会,加强和中小学的联系,并参与中小学的一些艺术教育活动、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艺术教学的实践探究,对艺术文化的“综合”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对教材、教学的研究能力。在培养模式上,也要改变以往的以专业为中心的对口培养,转向重视综合、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用一种模式“塑造”所有学生的培养模式。我们要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的师资才能胜任艺术课的教学,才能加快艺术课程的全面铺开。

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当今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目前艺术课师资匮乏的现状,就必须加紧培养能够准确把握艺术课程基本理念的、能自如驾驭艺术课堂教学的、具有高素质的艺术教师。如果我们的中小学艺术课教师能把握好课堂的教学,那么,艺术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孩子们尽情体验艺术、纵情表现艺术、激情创造艺术的殿堂。

注释 :

①缪胤,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艺术教育的回归. 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②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第188页.

③④滕守尧.综合不是机械叠加——普通高中艺术课程解析.中国教育报,2005—4—1(5).

⑤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

参考文献 :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8

 

教育部200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主要任务。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09年11月7日全国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表示,2012年义务教育实现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实现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城乡、地区、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素质、教育质量等方面大致平衡。重要的保障是教师队伍建设,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形势和任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显得更加紧迫。

 

目前小学师资队伍,尤其是偏远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合理。小学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师严重不足,有些小学由于采用复式班教学,一个教师包几个年级的课,艺术课程根本无法开设,且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①

 

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东部、北部和中西部地区,他们是将来城乡义务教育的生力军。培养具有师范教育专业基本知识、综合能力,同时又具有健康的审美观点、良好的艺术素养、一定的艺术教育技能的教师,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不同地区、不同区域教师的不同层次和义务教育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等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中,不应只满足对艺术概念、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课本知识的掌握,教师应注重开发和利用广泛的艺术课程资源,指导学生树立清晰的艺术课程观念,关注艺术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开展积极有效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技能,适应不同地区初等艺术教育的需要。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下,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课程资源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多质性、价值潜在性等特点。②

 

艺术课程资源可理解为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有利于艺术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1.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开发艺术课程资源有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料,满足不同特长和爱好的学生需求,使教学充满新鲜感,增添教学的活力。同时,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拓宽课程研究的范围,对学科的发展、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资源,以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等特点,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将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社会活动、教学实践相联系,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在提高学生艺术感受力与鉴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力。

 

3.增强艺术素质,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时期的艺术文化传统,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艺术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开阔艺术视野,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放眼世界共享人类的优秀艺术成果,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教育技能,拓展教学能力

 

在充分了解各地区小学艺术课程特色、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初等教育艺术课程资源,根据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艺术理论基础知识和艺术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结合当前初等教育的地域特点和需求,提炼出适合学生发展艺术素养、培养一定的艺术教育技能,包括艺术课程的设计、教学、组织、创新等能力的课程资源体系,为他们将来担当一定的艺术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下,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明确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教学和校园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在资源的选择上明确三个目标,一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扩大视野、提高学习效果;二是具备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具备参与艺术活动的一定技能;三是掌握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承担一定的艺术教学活动。

 

2.层次性原则

 

针对不同学生的艺术特长、个性特点、就业方向、个人志向,制定内容形式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艺术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有三种层次,一是旨在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为目的,二是具备一定的小学艺术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三是能够担当小学艺术课程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

 

3.实践性原则

 

艺术具有情感体验的特性,只有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才能获得审美愉悦。根据初等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培养目标,艺术课程资源应提供学生大量的艺术实践环节,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使他们走近艺术,得到审美的体验和心灵的陶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艺术教育的基本方法。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下,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1.开发区域性艺术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底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瑰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结合笔者学校所在的浙江省以及学生就业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反映本地生产、生活的民族民间艺术,作为课程资源供教学使用。

 

(1)地方民歌、舞蹈。浙江地形复杂、生产形式多样、物产丰富、住民勤劳聪慧,歌舞形式多样。民歌有号子、山歌、小调、灯调、莲花、仪式歌等,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有奉化布龙、长兴县的百叶龙等。

 

(2)地方戏曲。浙江的戏剧艺术底蕴深厚,是被认为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的著名南戏的发源地。越剧是中国主要剧种,曲调优美婉转,细腻抒情。浙江还拥有婺剧、绍剧、瓯剧、甬剧、姚剧、湖剧、温州乱弹、新昌高腔,以及流行于杭嘉湖地区的昆剧、评弹等多个剧种。

 

(3)地方工艺美术。浙江省内的浦江民间剪纸、青田石雕、象山竹雕、乐清黄杨木雕、仙居皤滩花灯、东阳木雕、东阳竹编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久负盛名。

 

地方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2.开发高校网络信息资源

 

利用高校网络信息传播迅速、资源丰富、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帮助学生有效、便捷地学习、补充、扩展艺术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能力、习惯、时间、方法等进行选择。不仅听教师讲授,还可以动手操作,通过找、听、看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艺术知识信息,进行主动的学习、体验、欣赏、创作,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使他们的音乐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得到发展。

 

(1)艺术教育网站。相关的艺术网站有很多,可以针对初等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特点,推荐给学生相关的网站,例如中国艺术教育网、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等网站,供学生浏览、下载艺术资料,了解有关艺术教育的新闻和艺术教育改革动态等。

 

(2)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图书馆。笔者所在学校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阅览图、文、声、像一应俱全的电子艺术类书刊,提高学习的效率。

 

(3)艺术课辅助教学系统。教师开发的艺术课辅助教学系统,可以高效地扩充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路,提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的全面、详实的参考。可以根据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倾向、兴趣、爱好等不同需求,更准确、快捷地找到数据与分析资料,提高教学效率。

 

3.开展校园艺术文化活动

 

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精心策划各类活动(参与的学生要多,普及面要广),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艺术表演与创造才能的舞台,加强同学之间的艺术审美交流。

 

(1)艺术社团活动。学生根据自己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与志同道合的学友组成各种艺术社团,例如,江南丝乐、歌舞达人、快门望世界、动感行草等。学生社团具有时代气息,接受专业教师的指导,学校在活动场地、设施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提供他们自主学习和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环境。

 

(2)艺术展演活动。校园艺术展演全面展示了高校艺术教育改革的成果,促进了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反映了大学生乐观开朗、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例如杭师大初等教育学院每年开展的“六艺节”文艺演出。所谓“六艺”即弹、唱、跳、说、书、画。同学们通过精心的准备,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师范专业技能,体现了专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3)艺术竞技比赛。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艺术节的比赛起到学习、宣传、推广、激励的作用。例如,校园十大歌星大赛、趣味艺术知识竞赛、广场舞比赛、舞动青春等。通过比赛,学生的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选手之间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开发艺术教育实践活动

 

教师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要求师范生不仅仅自己会学,还要善于教学生如何学,艺术教育更是如此。加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体验和磨练的机会,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教学能力,在就职后能很快地在教师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实践意识,奠定实践基础。从学生进校开始就有目的地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时,请小学校长、艺术教师进行专场的报告,聆听他们对初等教育艺术课程观念、课程开设情况的介绍,对现今小学艺术课程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阐述;并与小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艺术课程的向往。

 

(2)提供实践基地,实现长效体验。与杭州市的艺术特色小学开展合作,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例如杭州市大关小学、哇哈哈小学、东城小学、文海小学等与杭师大初教院建立联系,请学生去小学担任艺术教师助理,辅导艺术兴趣小组,开展校园文艺活动等,使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目的地提高、改进,充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组织教育实习,全面提高技能。充实教育实习的内容,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尝试艺术课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了解、感受、体验艺术课教学的模式、方法和特点,具备基本的艺术课教学能力。

 

结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下,偏远地区对于具有丰厚扎实的师范教育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同时又具有健康的审美观点、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的教师有着迫切需求。通过对于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进行艺术课程的科学、合理建设,构建师范生有效成长、多元发展的平台,使他们成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审美育人的合格教师,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范文9

【论文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已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和社会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提高个人的文化内涵已然成为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更高要求。那么,艺术素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又包括哪些方面呢?艺术素养的提升对职业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提高,而更随之发展起来的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对艺术的欣赏和追求变得更为突出,有一定文化内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而追求更高的艺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理念。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职业教育方式的改革外,还应注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内涵、社会综合能力等等,而良好的艺术素养亦是不可或缺,下面我们就将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理论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力、创造力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是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艺术素养也可概括为三种能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思维能力。

二、职业教育学生艺术素养之现状

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状况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未能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学生审美意识不强,甚至对美与不美没有具体概念只凭个人喜好进行判断;

② 艺术基础知识和常识知之甚少,不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

③ 艺术兴趣不高,只接触少量通俗的艺术门类,对其他艺术形式不闻不问;

④ 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差,思维方式比较具象守旧。

那么,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 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源多数来自中小城市或县乡一级的地区,这些地区都存在一个普遍特点,即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对不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较落后,艺术作品(如戏剧、电影、音乐会、画展等等)普及性低。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大学之前较少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门类及作品,艺术兴趣低,艺术素养相对不高。

第二,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与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据调查,大多数艺术家都出生于艺术世家,如欧洲著名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等,都出身于著名的音乐世家,并且从小就开始进行音乐知识及乐器演奏的训练,在年幼时就已经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又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二王”、“三苏”都说明了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可见,父母艺术素养不高的情况下,也很难为孩子营造出后的家庭艺术氛围。

第三,小城镇艺术教育和艺术特长培训机构较薄弱,乡镇一级的地区除民间艺人外甚至没有艺术门类的职业从业者,这就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艺术培训和接受正规艺术课程的教育,导致艺术理论基础差,艺术思维无法发展,创造力也得不到激发。

三、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学生自身素质来说,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识艺术、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在精神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从学生的发展能力来看,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提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生动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创造力将成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只掌握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修养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职业教育正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也将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这一阶层的艺术素养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有着推动型的意义,是我们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不能轻视的问题。

四、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的提高对职业教育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实施开展这项重要的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艺术常识及艺术基本理论的了解

开设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和兴趣社团,以各种形式在学生中普及艺术理论教育,使艺术常识及各艺术门类不再“神秘”和“遥不可及”。

2、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学校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比如组织观看艺术影片、戏剧,参观画展、艺术展、艺术节,听音乐会演奏会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艺术氛围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感受艺术。

3、校园内开展学生艺术节、学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

学校可经常开展艺术节、艺术展等活动,加强同学的参与性,使同学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得以发展的空间,从欣赏者向创作者的方向转变,培养学生创作艺术的主动性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4、艺术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艺术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

如设计类专业除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的训练、构成训练、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外,还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结合艺术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实践,帮助同学构件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的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5、 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校方可为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开设创新奖学金等方式,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奖励。

五、小结

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否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完全取决于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专业角度出发,使学生拥有过硬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艺术素养,就能打造出我们职业教育的品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知凡等编著:《教师艺术素养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1.

[2] 张海鹏:《大学生艺术素养》,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9.

[3] 王一川:《谈谈国民艺术素养及其意义》,人民政协网 ,2011-9.

[4] 汪青松:《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光明日报,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