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二化学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1 16:22:43

高二化学总结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1

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C236,C243,C251三个班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

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模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保证学生实验的做出率100%,对于某些用品,发动学生自己想办法,使用代用品,或者缩小实验用品的比例,或者采用微型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既学习了知

识,又增长了才干。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材料,并制成材料实物标本”,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动手、对比、判断,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体验化学对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情感。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听课 23 节,参加教研活动 11 次,充分利用学校各

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2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二、教学工作方面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三、德育工作方面

工作以来一直1010班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学习,认真钻研,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在教育工作中秉着耐心、细心的原则,用心灵去倾听心灵,做学生的“知心人”。平时,我耐心找学生谈心,交流,了解我所带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真诚的走进学生的内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探寻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日久见人心”,从一开始我主动找学生谈心,到后来学生主动向我交心,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德育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平时还认真研读《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德育类杂志,并认真的做好读书笔记。

四、教科研方面高

自古以来教学相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新的活水。”,我深知此中的道理,平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我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业务,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本人在教育教学的领地上收获了一些成绩,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当然成绩永远属于过去,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在工作中争取不断进步。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高二理科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主要是进行总复习,高三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和广东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广东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以来我不断研究了近五年各地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

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才能筛选训练题和资料,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高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指标。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年度,我担任化学7、8、9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认真上好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上了一节区级示范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知识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我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到电脑学校学习。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四、下学期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争取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爱你疼你。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范文5去年以来,我担任高二年级化学教学任务,下面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主要有三点。

一、遵循规律,抓住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化学课具有很强的实验性,通过化学实验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化学课的关键。我坚持在教学中抓住化学实验,强化实验的研究性,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验现象,针对关键问题做不同角度的研究,直到探究出实验现象与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问题的研究来把握的关键点,不但达到能使学生们理解重点、难点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实验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促进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一年来,我在抓好实验教学的同时,重点在成绩不好、不想学、不愿学甚至厌学怕学的学生中增大兴趣教学的分量,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原来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厌学的同学改变了化学“学不会”、“学不好”的看法。

二、注重基础,狠抓基本知识教育。

通过对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感觉到主要是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基础不牢,很难学好化学,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抓基本、打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学习的基本功。抓基础知识,坚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坚决克服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都能消化好、吸收好,避免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的问题发生。坚持抓基本技能,重视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化学学习的乐趣,

三、求实创新,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创新是每项工作进步发展的灵魂,在教学中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来进行教学改革是必须和必要的。因此,我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自己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2

四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高三第二学期是最艰辛的一学期,当然从高考结果看也是收获的一学期。本学期备课组4位化学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比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制订阶段复习计划

《考试大纲》是高考试题的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第一轮复习主要分四边个阶段:第一段先复习化学实验;第二段完成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原理之后进行元素化合物的复习;第三段则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复习《物质结构》;第四段复习《有机化学》。在前三段的复习中穿插《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的相关章节内容,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阶段,2月下旬—4月中旬设置专题,构建网络,强化考点,培养综合能力。重点进行专题练习和课堂限时练习,每周一套综合练习,每节进行课前15分钟限时训练,主要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

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阶段,4月下旬—5月下旬套题训练,巩固应用,总结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每天保证40分钟的练习量。

第四轮复习:高速冲刺阶段,5月下旬到高考前进行休整调适,自主整理,处理信息,达到最佳状态,考前安排专家讲座和授课教师的最后一讲。

在复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如下两点:

1.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训练。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容量适中、密度合理、节奏明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写理念,把这些理念贯穿到高三的教学和复习中去。

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一个“理解——应用——创新”逐步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来巩固积累知识,知识的积累过程是能力的形成过程,知识积累的过程包含理解过程。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凸现理解的程度,理解程度层次越高,形成的能力就越强,就能应用自如。

2.认真执行集体备课

认真研讨考试大纲和高考真题,准确把握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近五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特别是理综高考试题的化学部分试题,对比研究其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可能的生长点。在第一轮复习中务必要强化基础、淡化热点,全面、深入复习。如果仅仅抓住热点不放而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梳理,就会在面的方面失去更多的分。精选习题,认真批改和讲评,即习题的讲评一定要讲清来龙去脉、延伸拓展、举一反三,关键要讲清思路、以点带面、分层推进、逐步提高。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做高考复习的主人

在高三复习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是化学备课组几位老师的共识,因为高考是学生的高考。复习开始,我们就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课前的预习,因为复习的时间较短,每节课的基本知识较多,如果对要复习的内容没有基本的了解,听课时收效就不会太大,基础差的学生更可能听不懂。

(2)强调听课的重要性。尤其是高三上学期,要求学生一定要跟老师走。老师上课都是经过精心的准备,例题是经过各位老师精心筛选的,针对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课堂例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方法、步骤、技巧等要领会。

(3)做好典型错例的收集整理工作,每周将化学辅导时间交给学生整理错题。

(4)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复习节奏。在学期初,化学备课组就将本学期和各阶段的复习和练习计划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段时间要复习什么,怎样复习。

三、做好模拟考试分析并对下一阶段做计划

2月对“合肥一模’考试情况做了分析并对下一阶段作好计划。

4月对“合肥二模”考试情况作了分析并对下一阶段作好计划

5 月对“合肥三模”考试情况作了分析。

四、考前专家讲座和最后一讲加强解题和考前指导

根据对考试说明的分析研究及2021年的高考命题可能会体现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重点做了一下几项工作:

1.关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就有关图像、图表等信息的获取能力设计了两个专题进行复习和解法指导。

2.注意开放性题目的应对措施。

3.注意探究性题目的应对措施。

4.真实性问题的分解与解决,解答综合性题目。

5.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性题目。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3

3月1日晚6:00-8:00,化学特级教师王静、严晋娟莅临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校聊天室,为诸多同学答疑解难。

学生:请问老师,该如何学好化学?

王老师:首先要学好化学用语,象化学方程式等。其次要掌握一些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像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酸碱盐等。还应该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计算,一些基本理论等。

学生:我是初三学生,化学成绩很差,一些化学公式总是记了之后就忘了,怎么办?

王老师:初三刚开始学化学,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元素化合价等这是必须要记忆的。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们的概念,而且要会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问题。要理解记忆,不要单纯的去记忆。而且要多应用概念,做一些练习题。

学生:高三时间少,复习起来显得又忙又乱,除了跟老师学外,自己应怎样学呢?

严老师: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自己总结归纳,如概念问题、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联系和不同点,如有关理论问题不仅要知道理论本身的内容还要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元素化合物内容,按周期的族总结归纳,掌握它们的相似性。

学生:有机物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老师:首先要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式,官能团、同分异构体,还要掌握有机物之间的衍生关系。还要掌握有机物的重要性质及合成方法等。

学生:高考考哪些实验?

王老师:高考:首先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化学实验的基础,所以要熟练的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才能够会运用这些技能,无论考什么样的实验题,将这些基本技能进行重组、辩析、确认以及改良来解答各种实验问题。

学生:老师,化学考试中总是经常考到一些实验,可我总是这部分比较差,该怎么办?

王老师:首先要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复习,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网络。中考一般分为基本概念,要弄懂进行分类、元素化合物学好、掌握几种重要物质,像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它们的性质及其重要关系,其次要将学过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分类总结,如化学仪器的分类、用途以及化学基本操作还应该掌握根本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学生:电解质部分应着重练些什么?

严老师:电解质部分内容较多,重点部分是盐的水解、电解、原电池以及离子共存等,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通过练习题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学生:王老师、严老师后天我要参加化学竞赛,今天我应做些什么?

王老师:后天就要参加化学竞赛,现在不要在做难题了,将你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在进行归纳总结。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学生:烷烃分子中电子总数的通式怎么算?

王老师:首先要知识碳元素是四价的,碳碳之间单键所以烷烃的通式应该是二个碳原子,还缺六个氢原子满足碳是四价的,如果有N个碳原子,必然需要有2N+2个氢原子。所以烷烃通式应该是CNH2N+2。

学生:老师好,我上高一。高一上学期,我一下子觉得化学很难学,学的很不好。请问从现在开始怎么补啊?

王老师:上高一化学学的不好是自然的现象,现在应该把所学过的知识总结归纳,你已经学过卤素、氧族、碱金属这三个族的元素已氯气以及氯化氢盐酸等为代表物,以硫以及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酸等为代表物,以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等为代表物进行总结归纳,按照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和用途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成为网络在有掌握好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会应用它们进行计算。

学生:银镜反应的能够检验醛基的存在,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王老师:通过银镜反应工业生产中就可以利用银镜反应在暖水瓶内镀银。

学生:老师,如何记住化学方程式?

严老师:化学方程式首先要掌握物质的重要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实验,实验中认真观察,知识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就会写了。首先要对所做过的实验现象记清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记住化学方程式,再有掌握物质的性质也能记住化学方程式。

学生:如何简易的记住物质的可溶性?

严老师:记住有关物质溶解性的常用口诀。如钾、钠、铵、硝酸、盐、全溶、盐酸除(银汞、)硫酸除(钡、铅)碳酸只溶钾、钠、铵。

学生:老师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严老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主要就是根据电子的得失数相同来配平,表现形式是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数相同来配平。

学生:高二化学那里是重点,需要掌握?

严老师:无机部分重点是铁及化合物,镁铝及化合物,有机物掌握住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重点是结构决定性质,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有什么样的性质。

学生:怎样根据挥发性和酸性的强弱对酸进行分类?

王老师:从挥发性来说,分成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挥发酸如盐酸、硝酸。不挥发酸有硫酸、磷酸等。根据酸性强弱分成强酸,中强酸和弱酸。强酸有盐酸、硫酸、硝酸。中强酸有亚硫酸、磷酸等。弱酸有碳酸、醋酸等。

学生:高考时那类是难题?

王老师:高考哪一部分都有容易的,较难的和难题。例如选择题最后也有难题,最难的题应该是在化学最后的计算题里面有一部分。计算题也有一部分容易和难的。一般有二个计算题一个容易,一个难。有机合成难度大一些。

学生:老师你好,我是高二的。马上要会考。我想问一下高中的化学那些是重点!

严老师:元素化合物部分主要是卤族、氧族、氮族、碱金属、铝、铁等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要掌握住,基本理论部分主要是原子结构周期率、周期表掌握住它们的内容并会应用、基本概念主要是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要掌握住并会应用与计算,总结复习之后要多做练习,只要是错题一定要找到原因,如果是知识方面的原因进行补救。

学生:我在有机物这一部分总也学不好您能给我些建议吗?

王老师:有机物特别要注意掌握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衍生关系。掌握每一种重要物质的关能团。这些关能团决定了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学习化学应该怎样记学习笔记?记笔记的目的是什么?笔记应该记些什么内容?我的笔记只是照着书上抄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书上提到的化学方程试及其现象。我觉得我的笔记对我的学习好像没有多少作用。请问我该怎样改进?

王老师:书要有的一些内容就不需要记笔记了,注意老师总结的规律应该记。

学生:对于一些离子方程式应该怎样记呢?

严老师:离子方程式:第一要掌握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和难电离的要写成分子式。易溶易电离的写成离子式。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完成的条件。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4

一、教学准备

这阶段主要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1)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真实的史料。(2)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3)引人深思,有探究余地。(4)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

二、主持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不是讲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上课后,教师先用几分钟简要介绍一下案例,布置讨论思考题。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照讨论题,反复思考,推敲案情,待学生基本熟悉案情,得出基本结论时,再组织讨论。

三、讨论后总结

每次讨论结束,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二是对案例本身讨论的总结。

下面以九年级化学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案例:

1.确定案例阶段

案例:十八世纪,英国化学家布拉克,用石灰石与酸作用,制取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该气体中,蜡烛不能继续燃烧,麻雀和小鼠等在其总会窒息而死,后来他又在空气和天然水中也找到了这种气体。1776年,英国着名科学家卡文迪什把这种气体充入膀胱气球中称量,测知其密度为空气的1.57倍,并证明它和动物呼出的及木炭燃烧生成的气体相同。1772年普利斯特里发现植物可以吸收该气体,1774年拉瓦锡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该气体是碳的氧化物,同学们,你知道这种气体是什么吗?

问题:①当时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的组成并不清楚,但已认识了一些性质请你做简要归纳。

②请你通过实验并结合案例事实,探寻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

③结合制取氧气的经验,研究制备二氧化碳应选择怎样的装置?

④怎样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如何验证该气体就是你所要制取的气体?

⑤动脑筋想一想,你在家中利用现有条件能制出二氧化碳气体吗?

(注:这一案例与本堂课联系密切,史料中涉及的知识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未知的,所提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本堂课讨论的线索之所在。)

2.讨论案例阶段

①讨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注: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是灭火,这体现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②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制二氧化碳

现提供以下药品:碳酸钠、碳酸钙、稀硫酸、稀盐酸,你选择哪些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呢?

(1)碳酸钠+稀盐酸 (2)碳酸钙+稀盐酸 (3)碳酸钙+稀硫酸

最后结论:

小常识:大理石、贝壳、鸡蛋壳、水垢的主要成分都为碳酸钙

3.选择装置

以上几套装置 可用来制取氧气, 可用来制取氢气(要点:考虑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与制取 相似,只不过石灰石颗粒较大,故最好选择 装置。

4.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问题:①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验满?

②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③完整的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5.在家中可用 与 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注:以上讨论的问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从药品到装置,从局部到整体,采用对比、归纳、实验的方法。使整个探究过程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并密切联系实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

四、总结案例阶段

1.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 其次 最后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5

1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1提出实验探究主题

在开展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时候,首要任务便是提出实验探究的主题,并要对实验的注意事项以及操作技巧、目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效率.另外在提出实验探究主题的时候,还要对问题进行设计,对情景信息设计,要全面考虑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由于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所以需要加强情景设计,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意义为主.

1.2重视实验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化学物品的认识与了解,帮助与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与操作.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同时及时进行记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实验探究中对化学知识加以了解,并且通过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对实验探究进行归纳与总结

在完成实验之后需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还会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

1.4对实验探究进行思考

对化学实验探究进行思考是最后一个步骤,同样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在这一步骤之中学生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与分析,并且能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实验报告,对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2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构建步骤之后要及时地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这是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也是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对二氧化硫制法与性质检验的时候,教师需要设置情景,并且要结合相关的情况,可以通过案例讲解二氧化硫对社会及人类的重要性及危害性,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能有效防止二氧化硫的危害,这样一来不仅导入课题,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紧接着,可将全班同学分为4个小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探究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提供pH试纸、石蕊试剂、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2)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进行探究,所需要的化学药品包括溴水、氯水、碘水.3)对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加以探究,所提供的试剂包括硫化氢溶液、硫化钠溶液、淀粉碘化钾试纸.4)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进行探究.很多学生认为可以利用溴水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因为布条发生褪色现象.这时教师可提问学生: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导致布条褪色还是漂白性?该装置的第1步是硫酸溶液与亚硫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气体经过品红试剂的时候会出现褪色现象,再经过实验加热后溶液会恢复原先的颜色,由此可以证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在实验中如果颜色没有恢复,那么可以说明之所以形成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还原性造成的.该实验装置中设置了尾气收集装置,主要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由此可以得知这一装置比较环保,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总结,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区域;呼包鄂;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内蒙古在经过长达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三次产业结构的GDP结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由2007年的12.5 : 51.8 : 35.7,到2011年的9.2 : 56.8 : 34,产业结构一直在优化调整,第一产业迅速下降,第二产业都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基本保持在35%左右。呼包鄂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变化,本文采用SSM模型,研究呼包鄂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求其区域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为此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一、分析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2]。

假设为被研究区域的基期的经济总量,为报告期经济总量;为全国或全省在基期的经济总量,为报告期经济总量。并且用和来分别表示该区域的第j个行业的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量;和分别表示全国或全省第j个行业的基期和报告期的产值量。

表示该地区各产业部门按全国或全省GDP总增长率增长计算的增长额;是指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效益。若该地区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或全省的产业结构,则 > 0,反之 < 0;反映该区域的竞争力效益,指该地区各产业部门按实际增长率所计算的增长额与按全国或省同一产业部门增长率算的增长额之差, > 0,则表示该区域处于有利的竞争力,产业竞争力较强。

二、呼包鄂地区发展状况

就“呼包鄂”区域而言,三地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区域内有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产业,发展速度备受瞩目。2010年,呼包鄂区域GDP占全内蒙古自治区的59.8%,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410元和8750元,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4.4 : 48.4 : 47.2调整为2011年的3.2 : 52.2 : 44.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了更加清晰了解近几年“呼包鄂”区域的产业结构比重,本文建立了图1。

图1 2007-2011年“呼包鄂”区域三产业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呼包鄂”区域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由2007年的47.2%发展到2011年的44.5%;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从2007年的4.4降到2011年的3.2%;第二产业由2007年的48.4%,反复升升降降,最后升到2011年的52.2%。第二、三产业比重有升有降,总体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三产业比重较合理。

三、呼包鄂经济增长区域结构SSM分析

本文在对包头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分析时,以全国为背景区域,对呼包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系统进行Shift-share Method分析,时间区域取2007-2011年五年,计算指标取各个产业的当年生产产值,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2007-2011年间呼包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表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根据表2的数据分析,从整体来看,呼包鄂的三大产业都处于发展态势,2007-2011年间呼包鄂实际经济增长额大于全国的平均增长份额,总偏离分别为2157.93亿元,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到63.4%和36.7%,这说明呼包鄂经济增长额在一定程度上严重依赖于第二产业,而且三产的结构是二三一。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总的结构变动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重减少,在第二、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增加[3]。我们可以得出呼包鄂在这五年间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依然停留在严重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增长比较缓慢,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面分别从产业结构偏离和竞争偏离两方面对比分析呼包鄂和内蒙古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偏离方面分析可以得出,在2007-2011年间呼包鄂的生产总值的结构偏离增长量为33.66亿元,呼包鄂的总体结构份额大于0,相对于背景区域而言,具有结构性发展优势,但整体优势并不明显。其中,第一产业结构份额小于0,说明2007-2011年五年间呼包鄂的第一产业与背景区域相比较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第二产业的结构份额也小于0,说明呼包鄂在这五年间没有充分发挥出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竞争偏离方面分析,呼包鄂的产业竞争力分量高于全国平均值2110.57亿元,这说明呼包鄂总体产业竞争力较全国有明显的优势。呼包鄂三次产业竞争力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第二产业竞争力份额大,增长率为82%,贡献率为66.23%。

这些种种数据表明呼包鄂经济在近十几年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四、呼包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思考

产业结构的变动与调整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通过对呼包鄂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竞争力偏离度等的分析得出呼包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偏弱,但发展潜力大的结论。在之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认清自身的资源及行业优势,改善三次产业内在素质,加快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成长,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4]。

针对呼包鄂未来第二产业比重可能过重,呼包鄂应注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其主导产业生产效率更高,促进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提高深加工、附加值高,而且污染少、物耗少的产业的比重,以促进其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发展。其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此带动呼包鄂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昌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湖北产业竞争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1):152-155.

[2]魏文佳.基于SSM 的福建产业结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02):134-137.

[3]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01):46-49.

[4]张学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商业研究[J].商业研究,2009(02).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7

【关键词】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阶段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对西部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的影响,出现了中东部产业西进、人才西流现象,这将促使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再次加速。西部地区开始借调控契机,利用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展现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潜力,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理论界对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测度方法做出了大量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统计模型以及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模型。

一、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及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1、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其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研究了现代经济增长问题,根据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全过程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了国民生产总值、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等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的变化,总结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条件、方式、内容、趋势和规律,见表1。

2、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其中,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chenery)的“标准结构”最具影响。钱纳里利用101个国家1950—1970年间的统计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构造了“世界发展模型”,并以此模型求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从而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组合提供了参照规范,同时也为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产业结构转换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见表2。

二、研究区概况

按照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方法,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重庆等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面积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71.5%,人口36298.0 万(2007年底),占全国的27.9%(如图1)。

西部地区各省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2954.7 亿元,占全国的16.9%,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306元;到2007年底,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7864.1亿元,占全国的 17.4%,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3212元。5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约108.5%,而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109.5%,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如图2)。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统计测度

本文将利用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框架,并结合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具体分析西部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具体数据资料参考了《中国统计年鉴2008》。

1、人均收入水平

西部地广人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以人均gdp排名计算,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内蒙古、新疆和重庆,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贵州、甘肃和云南(见表3)。

西部人均gdp按当年人民币汇率计算为1738.42美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90.01美元。根据表1中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中的标准,对照分析可知西部地区的经济处于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阶段,显然这并不符合西部地区的现实。这是因为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中的人均收入的数据是1985年的标准,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但根据钱纳里的统计标准,西部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第二阶段的初期发展阶段。因此,综合分析,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库兹涅茨模型中的工业化前的准备阶段,进入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2、西部地区产业结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以及西部开发带来的机遇,加上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作为内陆的西部很好地承接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各省区根据自身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产业结构得以不断调整优化。

如图3,1998年以来,西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由1998年的25.4%下降到2007年的16.0%,下降了9.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由1998年的41.0%提高到2007年的46.3%,提高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由1998年的33.5%提高到2007年的37.7%(如图3)。总体上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序列。

2007年,西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64.1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产值7645.0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2172.1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8046.9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0、46.3、37.7(见表4),第二产业比重为46.3%。根据库兹涅茨的统计模型中的数据,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即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3、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

伴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地区各省就业状况逐步好转,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年变化(如图4),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图4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最大,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63.6%下降到2007年的51.4%,下降幅度1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相对最小,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从1998年的13.3%上升到2007年最高的17.9%。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相对较小,但比重呈缓慢上升趋势,由1998年的23.1%上升到2007年的30.7%,提高近8个百分点,并且从1998年起比重一直超过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总体上,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依然过大,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比重相对较小,劳动力产业结构呈现为一、三、二序列。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还很不协调,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2007年,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为51.4、17.9、30.7,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为51.4%,根据表1可知,低于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中的工业化准备阶段的63.3%,处在46.1%~63.3%之间。2007年城镇人口比重为36.96%,高于表1中工业化前的准备阶段的32%,处于36.0%~49.9%之间(见表5)。因此,通过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构成和城市化水平综合分析,对照库兹涅茨统计模型的经验数据,可知西部经济发展已经突破了工业化前的准备阶段,处于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四、结论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正确认识西部区域经济增长阶段,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不同阶段的比较优势,成为确定未来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的依据和出发点,另一方面对于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保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3] 胡建等: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开放经济条件我国碳减排责任动态研究”(11BJY066);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湖滨缓冲区生态建设综合效益评价”(2009ZX07101-009-01-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空间趋同视角下中国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差异研究:理论、实证与对策”(10YJA790212);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模式、途径与政策研究”(2010ZDAXM002)

作者简介:徐盈之(1970―),女,浙江杭州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各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测算了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视角下估计出中国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的减排成本。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能源实现同等减排效果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于中国这种节能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一个恰当的政策。

关键词:二氧化碳减排;能源消费;减排成本;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1)06-0031-07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的急剧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如何在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的能源消费前提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研究和探讨的焦点。而随着“后京都时代”的到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承担起更大的减排责任。根据世界银行的分析,1990年至2003年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8亿吨,增幅超过77%。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称,2004年至2030年间,中国的煤炭消费将每年上涨3.2% 。而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2008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6 896百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 321.2万吨,烟尘排放量为901.6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84.9万吨。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虽然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由最高峰时的76%下降到了2008年的68.7%,但仍然占据了绝对地位,而且这一比重在近年还有上升的趋势。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对环境污染压力相对较小,而煤炭对环境的污染要严重得多。我国油气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很大,并且我国能源技术和能源加工与利用效率均低于OECD国家,能源强度和单位能耗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高,因此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中国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基于VAR的分析框架,通过测算不同类型能源的减排成本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以期为制定二氧化碳减排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分析以及相应政策建议,多以定性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主。如王顺庆(2006)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耗高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1](P63-65)。高鹏飞等(2004)研究了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说明了能源消费结构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费减少有重要影响[2](P1192-1195)。郑新业(2010)研究了影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因素,指出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对二氧化碳排放起了很大作用

[3](P55-57)。张爱军(2010)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中提出应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4](P55-56)。王克强等(2009)分析了国际能源的发展趋势,认为能源结构短期变化不大,长期应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转换[5](P57-64)。罗裴等(2010)分析了基于协同论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问题,并提出对策[6](P21-25)。

二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多为实证分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如林伯强、蒋竺均(2009)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和STIRPA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指出除了人均收入外,能源消费结构会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影响[7](P27-36)。帅通等(2009)采用 IPCC 2006 年提出的各类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量的计算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8

](P885-889);二是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Cho等(2004)使用 1981―1997年的季度数据,采用两阶段超对数成本函数对韩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间替代关系作出了估计[9](P31-50)。李国章等(2010)使用 ARDL模型方法对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说明节能减排政策的一项重点应该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10](P55-126)。邹璇(2010)计算中国1990―2007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11](P33-39);三是采用情景预测方法对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综合分析,如Strachan等(2008)利用MARKAL-MACRO模型对英国长期减排方案进行情景预测,提出应当增加天然气、生物能源消费结构等的利用[12](P2947-2963)。王灿(2004)用一个综合描述中国经济、 能源、环境系统的递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析了中国实施碳减排政策的经济影响[13](P1621-1624)。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月

第11卷第6期徐盈之,等: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能源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实证分析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以往学者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从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分析角度切入,大都只考虑环境因素;且多数文献的定性分析难以反映一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的实际成本,导致得到的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不具有较强的可信性和可行性,难以起到指导实践的目的。而基于定量层面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则多数没有全面考虑能源消费、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减排三者之间的关系,情景预测主要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综合预测,措施较多,难以考虑每种措施的单独影响。所以本文综合考虑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和二氧化碳减排的共同作用,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考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证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测度

(一)VAR模型的建立及数据获取

1.VAR模型的建立。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产出、就业、资本与总能源消费(或分类型的总能源消费)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可以测算能源消费对总产出的影响。这突出了不同变量之间的动态反馈机制,并且测度了能源消费对总产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一方面,能源作为生产投入可以直接影响产出――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投入可以通过影响其他投入(如资本和劳动)间接影响产出――替代效应。因此,VAR模型是估算能源消费对总产出影响的理想方法[14](P89-95)。

本文总共估计4个VAR模型,每个模型都包含产出、就业和资本变量。此外,每个模型包括一个能源变量――能源消费总量或三种类型能源中的一种。根据VAR的建模原则,本文的VAR模型构建如下:

Y1t=(lnAE,lnGDP,lnE,lnK)

Y2t=(lnC,lnGDP,lnE,lnK)

Y3t=(lnP,lnGDP,lnE,lnK)

Y4t=(lnG,lnGDP,lnE,lnK)

Ykt=AkYkt-1+Et(k=1,…,4),Et~iid(0,Ω)(1)

其中,AE表示总能源消费,E表示就业人数,K表示资本,C表示煤消费,P表示石油消费,G表示天然气消费。Ak为4×4阶参数矩阵,Et为4×1阶随机误差向量,0是4×1阶零向量,Ω是4×4阶协方差矩阵。

2.变量确定及数据说明。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实证研究的需要,本文的分析期间确定为1990―2008年。所使用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1990―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其中,经济发展以产出、就业和资本来衡量。各变量的选择及数据处理如下所示:(1)产出,以各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单位为亿元;(2)就业,以各年份的就业人员总数来表示,单位为万人;(3)资本,以各年份总资本固定形成表示,单位为亿元;(4)能源消费,其中总能源消费直接采用各年份的能源消费总量来表示,统计口径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之和,单位为万吨标准煤。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为总能源消费量与各类型能源所占比例相乘计算得出,单位为万吨标准煤。由于电力只包括水电、风电和核电,而水电、风电和核电的排放系数均为0,所以本文不考虑电力。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由于现实中的许多经济变量往往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采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首先应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确定各序列的单整阶数。单整阶数是序列中单位根的个数,检查序列平稳性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如果含有单位根的非平稳序列通过d次差分成为一个平稳序列,而这个序列差分d-1次时却不平稳,那么称序列为 d 阶单整序列,记作 I(d )。本文采用ADF对样本进行平稳性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nGDP、lnE、lnK、lnAE、lnC、lnP和lnG的ADF统计值都大于相应的临界值,接受存在单位根的结论,这表明八个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在其二阶差分中,lnGDP、lnE、lnK、lnAE、lnC、lnP和lnG的ADF统计值都小于相应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八个变量的二阶差分序列都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这些变量均为二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如果各个变量序列是非平稳的单整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说明变量之间是协整的。由于时间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关系的分析。本文使用 Johansen 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估计法来检验各变量序列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检验方法,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先确定VAR 模型的滞后阶数。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同时又要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使用 AIC、SC信息准则和LR统计量作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检验标准,并用其他各项检验方法来检验模型的统计性能,最后确定用于协整检验的 VAR模型滞后阶数为 2。对能源消费决定的2阶 VAR 实施 Johansen 检验,统计结果显示,经过自由度调整的最大特征值和迹特征值显著地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并证明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3.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经过以上协整检验可知,模型中的变量均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但短期由于会受到随机干扰的影响,这些变量有可能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脉冲响应函数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这种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它是指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显示任意一个变量的扰动如何通过模型影响其他变量,最终反馈到自身的过程。

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之前,应对 VAR模型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如果VAR 模型不稳定,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将不是有效的。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并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在不改变原始变量间关系基础上,对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变换。经检验,4个模型全部根的倒数值都小于1,表明建立的4个VAR模型的结构是稳定的,因而满足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条件。

其中产出、就业和资本对能源消费单位信息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给出总能源消费的脉冲响应曲线,依次类推。图1中,横轴表示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虚线表示响应函数值两倍标准差范围的置信带。从图1可以看出能源消费与资本、就业、产出之间的动态反馈。

(三)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首先对资本、就业和产出等经济发展变量关于不同类型能源的长期弹性进行估计。累积弹性代表当能源消费长期累积变化一个百分点时,考虑到所有动态反馈效应时其他变量长期累积变化的百分率。累积弹性定义为:

η=经济发展水平变量的长期累积脉冲响应能源变量的长期累积脉冲响应(2)

相应地,用边际产品来衡量当能源消费增加相当于一顿标煤时资本和产出的变化(单位:千元)以及长期就业人数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边际产品=Δ经济发展水平变量Δ能量变量

=η110∑2008i=1999经济发展水平变量能源变量(3)

将1999―2008年资本、产出、就业与能源消费的平均比率与相应的弹性相乘就可以得到边际产品,考虑过去十年的平均比率是为了消除周期性影响。估计的边际产品如表1所示。

1.总能源消费冲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总能源消费施加1单位的正的冲击后,产出、就业和资本均有明显的增加,总能源消

图1产出、就业、资本对总能源消费冲击产生的影响

数据来源:根据1990―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表1能源消费的边际产品

产出就业资本

弹性边际产品弹性边际产品弹性边际产品

总能源消费0.863 96 764.261 00.065 00.027 11.496 8085 537.361 0

煤0.790 49 125.217 00.047 60.029 51.294 5657 043.421 0

石油1.446 252 327.460 00.091 30.167 02.432 30742 128.510 0

天然气0.370 6102 079.700 00.056 80.879 30.758 60796 774.200 0

数据来源:根据1999―2008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脉冲响应结果共同计算得出,边际产品单位为元。

费的增加对经济发展变量的效应为正。同时表1给出了给予总能源消费1个冲击后产出、就业和资本的具体效应:产出关于总能源消费的弹性为0.86,边际产品为6 764意味着每增加一吨总能源消费,产出增加6 764元;就业关于总能源消费的弹性为0.06,从长期来看,一吨总能源消费的增加会创造出0.027个就业机会,即增加1个就业需要增加37吨总能源消费;长期来看总能源消费对资本有一显著的影响,其弹性为1.50,相应的每吨能源消费的边际产品为5 537元。

同时可以测算出能源消费响应中劳动产出比率的弹性为0.08,因此,长期来看产出的响应大于就业的响应。总能源消费冲击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对经济中长期的劳动生产率有积极的影响。

2.不同类型能源消费冲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总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有较显著的影响。但由于不同类型的能源消费对产出、就业、资本的影响有较大差异,以下分别测算不同类型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各种类型的能源消费冲击对资本的影响均有较大影响。其中最大为天然气,弹性为0.76,边际产品为96 774元,亦即每增加一吨天然气消费,资本增加96 774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天然气广泛用于诸如工业燃烧、化工燃烧等第二产业和家庭、餐饮等第三产业,而且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主要为第二和第三产业,所以其单位消费引起的资本增加量最大。接下来依次是石油和煤,弹性分别为2.43和1.29,边际产品分别为42 128元和7 043元。能源消费的外生冲击对就业水平也有重要影响,天然气的影响最大,弹性为0.06,边际产品为0.88,接着依次为石油和煤。

鉴于每种类型能源对资本和就业的影响,它们对产出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产出影响最大的是天然气,其边际产品为102 079元,即增加一吨天然气消费,产出增加102 079元。接着依次是石油和煤,其边际产品分别为52 327元和9 125元。煤的边际产品较低和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有关,实证结果也表明天然气为高效能源,单位能源消费的产出明显高于煤和石油。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知,能源消费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不同类型的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减排成本取决于调控目标能源的类型。因此,考虑每种类型的能源对经济发展变量的影响在估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的经济成本时至关重要。

四、不同类型能源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的计算

为了得到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本文接下来通过结合不同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与上述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估计各类能源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从而探讨能源消费、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本文考虑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由化石能源燃烧所引起的,不包括废弃物、林业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IPCC(2006),当石油燃烧时碳的释放率为99%,天然气与煤燃烧时碳的释放率为94%和98%,碳遇到氧气氧化为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通过考虑二氧化碳中碳分子的比重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小组采取方法相一致,本文运用能源消费量、碳因子、氧化率以及碳因子与二氧化碳的比率来计算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首先确定不同类型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然后通过氧化率调整不完全燃烧,确定释放到大气中的碳总量,最后将碳总量乘以二氧化碳(12+16×2)与碳分子(12)的比重44/12,得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15](P227-242)如表2所示。

表2各种化石能源消费结构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能源消费结构转化系数碳排放系数碳含量氧化系数CO2∶C的比率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总能源0.041 8683.468 6

石油0.041 86820.00.837 40.9903.666 73.039 6

煤0.041 86826.81.040 90.9803.666 74.031 9

天然气0.041 86814.30.640 60.9943.666 72.337 1

资料来源:IPCC(2006),其中总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根据1999―2008年中国数据计算得出的均值。

表2表明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证明了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政策的可行性。从表2可以得出:

1.煤的含碳量最高,每吨煤燃烧产生4.04吨二氧化碳。为减少煤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和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推进热电、热电冷联供等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从而集约、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降低煤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2.石油的含碳量居中,每吨石油燃烧产生3.04吨二氧化碳。为减少石油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逐步提高成品油的环境标准,发展清洁油品资源,从而降低石油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3.天然气的含碳量最低,所以其排放系数最低,为2.34,即每吨天然气产生2.34吨二氧化碳。总能源由煤、石油、天然气以及风电等组成,且煤炭所占比例较大,所以综合1999―2008年数据,得出总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较高,为3.46。

(二)不同类型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减排的边际成本

表3列示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减排的边际成本,反映了不同类型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边际成本为边际产品与排放系数的比值,表示各种类型能源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对产出、就业和资本的影响。

表3能源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

排放系数产出就业资本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总能源3.468 61 950.141 00.007 81 596.425 0

煤3.039 63 002.111 00.009 72 317.220 0

石油4.031 912 978.360 00.042 110 448.800 0

天然气2.337 143 677.920 00.376 241 407.810 0

注:边际成本单位为元。

从表3可以看出,总能源消费的边际减排成本为1 950元,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产出减少1 950元,资本减少1 596元,长期来看工作岗位会减少0.007 8个。但是从总能源消费中不能得出具体某种类型能源的减排成本,而各种类型能源的边际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下面根据实证结果逐一分析每种类型能源的边际减排成本:

1.煤的边际减排成本最低,为3 002元,意味着减少煤的消费量实现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产出减少3 022元,资本减少1 596元,长期来看工作岗位会减少0.007 8个。因为煤为高污染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最高,与此同时,我国煤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单位能源消费的边际产品较低,所以其边际减排成本最低。所以在政策制定时,可以降低煤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且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最低。

2.石油的边际减排成本居中,通过减少石油的消费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产出会减少12 978元,资本减少10 448元,同时工作岗位减少0.042 1个。在政策制定时,亦可酌情降低石油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降低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的经济成本。

3.天然气的边际减排成本最高,通过减少天然气消费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产出会减少43 677元,资本减少41 407元,同时工作岗位减少0.376 2个。主要原因是天然气相对煤和石油而言为清洁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系数较小,且为高效能源,单位能源消费的边际产品较高。所以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同样的减排效果,更为合适的将是减少煤与石油的消费而增加天然气的消费,为此可以通过提高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进口周边国家天然气,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

4.由于本文所采用电力统计口径为水电、核电与风电,其排放系数为0,所以没有计算其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在政策制定时,应更多地考虑提高水电、风电与核电的比例,从而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五、政策启示

本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类型能源实现同等减排效果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中国这种节能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降低煤炭类和石油类能源所占比例。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最高,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是名副其实的排碳大户,且其边际减排成本较低,因此应该减少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类和石油类能源所占份额。与此同时,应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和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推进热电、热电冷联供等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对石油类能源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提高成品油的环境标准,发展清洁油品。

第二,增加天然气等其他形式能源的消费。相对于煤和石油而言,天然气的边际减排成本最高,所以如果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实现相同的减排效果,增加天然气消费将更为合适。因此一应加快对塔里木、鄂尔多斯、柴达木和四川盆地等地区的天然气开发,积极开展战略选区工作,扩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二应加强国际合作,打通国际贸易通道,确保国际市场供应畅通,加大进口周边国家天然气以及LNG的力度;三应大力开发和使用天然气替代、天然气水合物替代等技术,提高天然气替代石油的比重,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第三,大力发展无碳能源和新能源。由于目前电力主要依靠煤炭和热能转换,导致整个电力行业效率较低,所以应该着力提高无碳能源和新能源的比例,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我国无碳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主要是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对风电、核电等无碳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投入力度,如扩大建设大中型风力发电项目、大力发展核电水电工程等;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广对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无碳能源和新能源的系统利用,如扩大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太阳能暖棚、太阳能暖圈、太阳能聚焦、聚热等热利用,推广农户沼气池和沼气综合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气化,开展生物质能源种植与开发利用等。

参考文献:

[1] 王顺庆.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6,(11).

[2]高鹏飞,陈文颖,何建坤.中国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

[3]郑新业.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形势和策略[J].前线.2010,(6).

[4]张爱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0,(1).

[5]王克强.国际能源发展趋势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11).

[6]罗斐,罗婉婉.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2009,(7).

[7]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

[8]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4).

[9]Cho, W.G.,K.Nam,J.A.Pagán.Economic growth and interfactor/interfuel substitution in Korea[J].Energy Economics,2004,(26).

[10]李国璋,霍宗杰.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10,(3).

[11]邹璇.能源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0,(7).

[12]Strachan, N.,R.Kannan.Hybrid modelling of long-term carbon reduction scenarios for the UK[J].Energy Economics,2008,(30).

[13]王灿,陈吉宁.基于CGE 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

[14]彭国富,蔡扬扬.基于OR分析框架的人民币汇率评估[J].统计研究,2010,(4).

[15] Pereira,A.M, R.M.M. Pereira.Is fuel-switching a no-regrets environmental policy ?VAR evidence o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Portugal[J].Energy Economics,2010,(2).

How to Achieve Double Win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Positive Analysis under the View of Optimiz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XU Ying-zhi, DONG Lin-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高二化学总结范文9

为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乐清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乐委发〔20*〕3号)精神,结合我市二轻系统实际,决定在全系统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为主题,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新载体,广泛组织,深入发动,教育和引导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强化责任使命,激发热情活力,努力解决二轻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面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我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主要内容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修正案)》,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明确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确立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上来,不断增强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深入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温州市委“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报告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以及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报告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省委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领会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温州市委提出的“第三次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第三次跨越”是省委、温州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增强创新优势、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第三次跨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健全创业创新机制,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

3、深入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加快我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报告,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推动“五个发展”、抓好“五个提升”和突出“五个重点”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举措,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六区联建”、“六城联创”等工作任务。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扎实工作,更加坚定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创业创新,为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三、时间安排

根据市委的部署要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20*年1月开始到20*年6月底告一段落,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深化学习阶段(1月至2月底)。各二轻企业党总支部、党支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计划,迅速召开会议,对本总支、支部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在层层发动的基础上,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支部学习会、各层面讨论会、基层宣讲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以及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

2、专题教育、谋划思路阶段(3月至4月底)。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20*年工作,分专题、有重点地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具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重大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修正案)》、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温州市委“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等九个专题。在专题学习的基础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结合二轻实际,深入研究和谋划好本总支、支部的具体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3、总结提高、推动工作阶段(5月至6月底)。各总支、支部要在前两个阶段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巩固提高工作,因势利导,把党员干部职工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推进我市二轻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把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到实处。6月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各总支、支部要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向总公司党委作出报告。

四、具体方法

1、分类指导,分层施教。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在全系统各党总支部、党支部及机关各科室开展。要根据实际,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生产企业,重点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来开展;在停产企业,重点结合维护企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保护好集体资产及培养接班人来开展;在机关,重点结合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来开展。

2、联系实际,创新载体。要紧密联系本总支、支部的工作实际和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主题大宣讲”,紧紧围绕“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要把十七大报告等列入理论中心组和党支部近期和今后学习的主要内容,要组织开展以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的集体学习会、专题研讨会等活动。要围绕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体会,针对二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和运用到工作中。通过学习,着力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着力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着力提高驾驭改革发展的能力。二是深化“思想大讨论”,围绕如何从二轻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创业创新”、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等问题,组织开展思想讨论和献计献策活动。通过开展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或“创业创新与二轻发展”或“我为二轻发展做什么”大讨论以及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的思想解放大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全面系统学习,研究式学习,针对现实问题学习,真正掌握领会十七大报告中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理解十七大关于教育发展的方向、原则、目标和重点,进一步认清当前二轻形势。三是建和谐二轻。要把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各项关注民生行动结合起来。要认真开展送温暖、送服务、送温情等活动,关注系统内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落实好市政府有关优惠政策,为广大职工谋利益。

3、注重结合,务求实效。要紧密联系本总支、支部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困难结合起来;与维护企业稳定、促进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要从解决具体问题着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扎实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五、组织领导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这项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市二轻总公司建立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彭成荣同志担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科室有关人员及各片总支书记为成员。各总支、支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开展好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