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2 14:57:36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1

关键词:语言迁移 语用反向迁移 请求言语行为 中介文化风格

一、引言

自从Blum-Kulka(1991)提出“中介文化风格假说”来解释双语者两种语言间双向互动的中介文化样式的发展以来,国外一些学者陆续对移民人群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假说在目的语环境中成立。Kecskes & Papp(2000)通过分析匈牙利英语、法语、俄语等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写作表现,发现经过沉浸式和特殊式外语教学,他们的外语学习对自身的母语写作能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而这一假说也在强化的外语接触学习环境中得到了支持Cenoz(2003)。通过针对西班牙英语学习者的西班牙语请求表现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在母语环境中同样存在中介文化风格。在国内,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通过对比英语流利组与英语不流利组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表现,证实了英语对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并验证了中介文化风格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同时他们还指出了,由于语言背景、文化距离等因素,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文化风格并不显著,仍处于形成过程中。

现有研究已初步证明,无论是在目的语环境还是在母语环境(即外语学习环境)中,都有可能产生中介文化风格,但目前尚无针对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否影响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显著性的对比研究。

本文在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的研究基础上,将留美中国学生增加为研究对象,考察语言学习环境因素是否会影响英语学习者的中介文化风格的显著性。我们通过具体分析非英语专业组、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首先检验二语是否会影响一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语请求表现中是否存在中介文化风格。其次,若存在中介文化风格,两组英语学习者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是否与被试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相关?回答这些问题即是本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被试共85人:非英语专业组(31人),英语专业组(29人),留美学生组(25人)。前两组的被试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学生,其中英语专业组为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非英语专业组均为各专业的大一新生。留美学生组为就读于美国各大学的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美就读时间为1~5年不等,平均在美时间为2年。

本研究将非英语专业组的汉语请求表现视为接近汉语母语者的请求表现,将英语专业组的请求表现视为母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表现,将留美学生组的请求表现视为目的语环境下的请求表现。

(二)研究工具和步骤

此次调查数据通过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设计的DCT测试卷收集。测试卷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内容包括被试的背景调查、测试说明和12个不同的请求场景。非英语专业组的被试只完成中文问卷,其他两组被试须完成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的问卷。在数据统计上,本研究借鉴了Cenoz(2003)的方法,将每个出现的请求要素给以一个值,凡有则用“1”表示,最后通过数值计算来比较三组在请求表现上的差异。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请求言语行为中的四个主要成分:起始行为语、请求策略、内部修饰语和外部修饰语。

首先,对比三组汉语请求表现中各个要素的总体情况,以检验三组使用汉语请求时在总体风格上是否表现出差异。在这一组对比中,主要运用SPSS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ANOVA分析中的两两比较方式,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2可知,三组在起始行为语、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内部修饰语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从表1来看,英语专业组的起始行为语和留美学生组的情况更为接近,且两组总数都略低于非英语专业组。三组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的是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直接请求策略和外部修饰语三个要素。其中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上,非英语专业组的汉语请求同英语专业组以及留美学生组分别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后两者之间未有显著差异。且从表1来看,非英语专业组使用了更少的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更多的直接请求策略。在外部修饰语上,英语专业组同非英语专业组以及留美学生组分别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后两者之间未有显著差异。从表1来看,非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使用外部修饰语的情况相近,但英语专业组的使用情况却明显低于这两组。三组的汉语请求在其他要素上表现出趋同性。

综合上述结果,我们认为,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在“直接请求策略”和“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这两个关键要素上都同非英语专业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可初步说明二语(英语)学习对被试的一语(汉语)请求表现产生了一定影响,即二语对一语的语用反向迁移作用存在。该结论与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的研究结论一致。

结合表1和表2又可知,英语专业组在两种策略上的使用情况,尤其在直接请求策略上,与留美学生组的表现并不相近。虽然两组在直接请求策略上未有显著差异,但从表2中的具体数值(0.054)来看,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所以英语专业组在两个请求策略上的表现更多地介于非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之间。这一结果可以初步说明,英语对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所产生的语用反向迁移作用是不相同的,我们认为这与两组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下文将对此作进一步讨论。

为了检验中介文化风格假说是否成立,以及不同的语言环境是否会影响到中介文化风格特征的显著性,我们需要对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留美学生组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只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在总体风格上,留美学生组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更多地呈现出趋同性。根据以往的研究,汉语母语者即使拥有流利的英语水平,在请求表现上还是和英语母语者存在差距,一般将此归因为一语的语用迁移。再结合三组汉语请求行为的分析结果: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语请求表现在总体表现上分别同非英语专业组的表现呈现出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定,总体上无论是英语专业组的表现还是留美学生组的表现,都介于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的表现之间。也就是说,在汉语和英语的双向作用下,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既不同于汉语母语者,也有别于英语母语者,由此可证明中介文化风格正在形成。该结论同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的结论一致。

从表中数据看出,留美学生组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上的差异相同,但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两组的汉英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之间是否有更细微的差别,本研究采用“差异系数”(卢加伟、张晓莉,2009)概念,其计算方法为:(高值-小值)/高值。通过计算,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差异系数为0.38,直接请求策略的差异系数为1.09,而留美学生组在两个要素上的差异系数分别为0.29和0.95,因此,在这两个请求策略上,留美学生组的汉英差距略微小于英语专业组的汉英差距。

其他四个要素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从显著值(s值)来看,在起始行为语上,留美学生组的英汉之间的差异大于英语专业组的英汉之间的差异;在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上,两组的汉英差距相近;在内部修饰语和外部修饰语上,留美学生组的汉英之间的差异小于英语专业组呈现出来的差异。

由此,本研究还得出另一结论: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相比,留美学生组在使用汉语和英语表达请求时,更倾向于采取趋同的行为方式。因为从总体表现来看,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的差距略低于英语专业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的差距。这一结果表明,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会影响中介文化风格特征产生的显著性。总的来说,目的语环境更容易形成显著的中介文化风格。

四、讨论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表明,语用反向迁移和中介文化风格的产生,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随着这一互动程度逐渐深化,两种语言之间的融合程度也随之加深,最终形成独特的中介文化风格。这种风格既有一语的烙印,也有二语的特征,但又同两者存在区别。正如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各自的汉英请求表现有趋同倾向,但既不同于汉语母语者,也不同于英语母语者。那么,促使两组汉英请求表现趋同的基础是什么呢?本研究认为,是由于两组的汉语和英语在双向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底层概念基础”(the Common Underlying Conceptual Base,CUCB)(Kecskes & Papp,2000)。Kecskes & Papp(2000)认为,学习者经过二语强化学习使得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CUCB开始产生。学习者从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获得的概念、语言知识和技能通过两个持续互动的语言渠道,在CUCB中相互作用。但CUCB的形成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二语程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最终形成的是概念层次而非语言层面的CUCB,因此本研究认为CUCB是形成中介文化风格的基础。

从调查结果看,尽管被试的汉语和英语在双向作用过程中还未能使两种语言在CUCB中实现完全融合,但留美学生组的融合程度大于英语专业组,因为前者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更显著。我们认为,导致二者差距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正是目的语学习环境促使留美学生组更多地暴露于(exposed to)英语和英语文化,进而有利于他们形成中介文化风格。同时,调查中被试的汉语基础相近,其中介文化风格的不同主要由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及两者间的互动程度不同引起,而环境因素也主要在这一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Schauer(2009)的研究表明,在目的语环境中的长期停留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因而,本研究认为正是二语语用意识的增强,与一语语用意识之间相互竞逐,促使两组被试形成不同程度的中介文化风格。换言之,在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下,二语语用意识的强弱程度会影响CUCB中两种语言的互动程度和一语语用意识。

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认为,英语流利组(相当于本研究的英语专业组)尚未最终形成中介文化风格的原因是由于汉英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且存在着较大的文化距离。但本研究认为,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被试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同。英语专业组被试身处汉语环境中,相对而言,其英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英语语用意识相对较弱,所以两种语言之间的竞争力较小,互动程度较低,缩小汉英之间的文化差距也较为困难,所以他们的CUCB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汉语,该组的中介文化风格并不显著,且更多地显示出汉语请求特征。

而留美学生组则处于目的语环境中,英语成为基本交际媒介,为了适应留学生活,他们不断有意或无意地增强自身的英语语用意识,同时语境也为他们提供了完善英语表达的平台,所以他们的英语语用意识远比英语专业组的要强。同时,对该组被试来说,汉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也由于他们在目的语环境居留时间较短,他们的汉语还未达到严重磨损(attrition)的程度,在与家人和其他中国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依然使用汉语。因此相比英语专业组,该组被试的汉英两种语言竞争更为激烈,互动程度更大,而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两种语言寻求共存的概念基础,促使文化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所以该组被试的CUCB更多地表现出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相同处,且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英语特征。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组、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语请求表现,首先得出了与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研究结果一致的结论:二语学习会影响一语语用,中介文化风格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成立。

其次,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对比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得出结论:后者在使用汉英进行请求时,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度小于前者,这说明两组表现出各具特征的中介文化风格,且留美学生组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更加显著。

我们认为,影响两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显著性不同的因素,除了语言类型和文化距离之外,还有语言学习环境。由于环境不同,两组对汉英两种语言,尤其是英语的需求程度不同,这使得英语语用意识对一语语用意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导致两种语言在两组各自的CUCB中产生不同程度的互动作用,最终形成了各具特征的中介文化风格。

(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双语者请求行为表现的多元语言能力双向研究”[批准号10BYY0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Blum-Kulka,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The case of

requests[A].In Phillipson,R.,Kellerman,E.,Selinker,L.,Smith,S.,& Swain,M.(eds.)Foreig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Research[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1:255~272.

[2]Kecskes,I. & Papp,T. Foreign Language and Mother Tongue[M].

London:Psychology Press,2000.

[3]Cenoz,J.The Intercultural Style Hypothesis:L1 and

L2 interaction in requesting behavior[A].In Cook,V.(Ed.)Effect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on the First[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3:62~80.

[4]Schauer,G.Interlanguage Pragmatic Development:the

study abroad context[M].London:Continuum,2009.

[5]卢加伟,张晓莉.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拒绝

言语行为的实证调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范燕妮,李柏令.汉英双语者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

实证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11).

[7]范燕妮.中国大学生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实证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2

摘要:修辞分为美学修辞和交际修辞。本文以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为研究对象,通过美学修辞的三个方面即(音韵修辞、词语修辞、结构修辞)来讨论美学修辞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押韵、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修辞格在科技翻译中的处理技巧。最后得出结论科技翻译应该融合文体特点运用美学修辞,再现科技英语中的美。关键词:美学修辞科技英语科技翻译OntheAestheticRhetoricinESTfromtheAngleofAestheticsAbstract:RhetoricTechniquesinEnglishcanbedividedintoaestheticsRhetoricTechniquesandCommunicativeRhetoricTechnique.Thispaper,fromthreeperspectivesofaestheticsRhetoricTechniques(PhoneticStylisticDevices、LexicalStylisticDevices、SyntacticalStylisticDevices)todiscusstheeffectofaestheticRhetoricinEST.Thepaperexpoundsrhyme、personificationandparallelismappliedinESTandtheirtranslationtechnique.ThetranslationofESTshouldmakeuseofaestheticrhetorictoexpresstheuniqueaesthetics.Keywords:aesthetics,EST,translation,rhetoric1.引言按照现代修辞学的观点,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不少人认为修辞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与科技文献没有多少联系。科技英语往往是一种客观的叙述,用于描述事实、记录试验,阐明规律或探讨理论。不论是科学论文、科普论文,还是技术文本,都需要把科学道理说清楚。具有平铺直叙、简洁、确切的特点。科技人员注重的是科学事实和逻辑概念等,因而其文体十分严谨,修辞比较单调。英国语言学者戴维•克利斯特尔认为,科技语言应当避免抒情、幽默、比喻以及其他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语言。译论家刘亦庆先生也认为科技英语要“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言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借喻、讥讽、反话、双关及押韵等修辞手段,以免使读者产生行文浮华、内容失真之感。”总之,反对科技文献使用修辞的人不占少数。但我们知道修辞格未必就会削弱语言内容的客观性,相反,恰当的修辞格能起到剂的作用,减少晦涩,使行文流畅生动,形象易懂,富有美感。正因如此,我们发现在科技文献中修辞格如明喻、暗喻、提喻、拟人等并不少见,这正反映科技文体严谨、表达确切而又具有灵活性这一特点。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前者又称为交际修辞(CommunicativeRhetoric),后者又称为美学修辞(AestheticRhetoric)(范家材,1992)。交际修辞在总体上注重逻辑思维,其重点在于使语言表达简明、流畅、准确,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用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均、安排稳密”。美学修辞则是在把握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偏重于语言表达的生动、活泼、优雅、具感染力,从而取得语言的艺术性表达效果。根据修辞格的特征美学修辞可分为词语修辞(侧重营造词语的形象感)、结构修辞(着重呈现句式结构的均衡美)和音韵修辞(立在表现语言的音韵美)三个方面。由于消极修辞的格式难以确定,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下将从美学修辞的上述三个方面即词语修辞、结构修辞和音韵修辞,分析其在科技英语中的体现。2.词语修辞词语修辞常用的具体修辞格有隐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夸张(hyperbole)、仿拟(parody)、矛盾(oxymoron)、移就(transferredepithet)、对照(contrast)、借代(metonymy)、及提喻(synecdoche)等,这些修辞格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均有体现。以下重点介绍以拟人为例介绍科技英语中的词语修辞。拟人赋予各种事物以人的特征、思想或活动,或带上人的属性,形象解释科技知识,使内涵化虚为实,格调轻松,明朗自然。译文应明确爽洁,直截了当,运用于科技英语当中亦产生异曲同工之妙,增加审美想象力。例如:(1)WhilemanyCaliforniansdreamofleavingtheirhomestateofCalifornia,clamsfromAsia,aslugfromNewZealandandajellyfishfromtheBlackSeahavedecidedtobuckthetrendandtakeupresidenceinSanFranciscoBay.译文:正当许多加利福尼亚人梦想着离开他们的家园时,亚洲的一些蛤类、新西兰的一种海参以及生长在黑海的一种水母,却拿定主义反潮流,来到旧金山定居。(将蛤类等海生物拟人化,“拿定主义反潮流”这几个字,把它们的行为描述得更加人性化,用在此处来与句前人的行为进行对比)(2)InthechillymonthofNovember,mostU.S.productionareasdon’thaveharvestfruit.ButateamofUniversityofFloridascientistsistryingtohelpgrowersinNorthernFloridaproduceacrop—bytrickingstrawberryplantsintothinkingit’sspringtime.译文:寒风凛冽的十一月对美国大多数水果产地来说不是收获季节,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却正在尝试让佛罗里达北部果农在这时候也有收成——方法是对草莓进行欺骗,让它们觉得春天已经来临了。(赋予草莓以生命,“对草莓进行欺骗,让它们觉得春天已经来临了”这几个字,让译文读者更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个研究小组研究的实际效果。)(3)Thetechnologyofmillimeterwaveguidanceisstillinitsinfancynow.译文:毫米波制导技术目前才刚刚起步。(4)Sincetheearly50s,whennavalmissilescameofage,thewayinwhichthedifferentnaviesevaluatedthelevelofimportancetobeattributedtonavalgunhasbeenmarkedbyupsanddowns.译文:自从五十年代初舰载导弹开始服役以来,各国海军对舰炮重要性的评价就各不相同。例(3)中的短语“initsinfancy”和例(4)中的“cameofage”一般用来描写人,分别表示“婴儿期”和“成熟,到法定年龄”,但在这用来说明“制导技术”和“舰载导弹”的发展情况。(5)“Becausethisproteincomesfromarelatedfungus,thetreethinksit''''sunderattack,”saysHubbes:“Itthereforetriggersacascadeofdefensereactions.”译文:“因为这种蛋白质来自一种相关真菌。所以这棵树认为自己受到攻击”,哈布斯说道。“它因此采取一连串的防御性行动。”作者把树比作人,赋予它思想。这是有生命的事物间的比拟。无生命的事物亦可拟人化。例如:(6)NECsaysithasdesignedtherobottobe“cute”,Itcandozeoffandtalksinitssleep,andwillstartdancingandplayingmusicifitispetted.译文:日木电气公司称已设计出一种灵巧的机器人。它会打瞌睡和说梦话。要是你拍它一下。它便又开始跳舞、演奏音乐。以上六个例子都在科技英语翻译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能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也使译文本身展现了生动美。3.音韵修辞音韵修辞常用的具体修辞格有押韵和拟声(onomatopoeia)。它们的合理运用能使翻译明快而生动,富有节奏感,充分体现语言内在的音乐美。以下本文就以押韵为例来分析一下科技英语中的音韵修辞。押韵在英美报刊或科技报告中俯拾皆是。头韵或尾韵都是通过重复相同读音或字母,使结构整齐漂亮,音律铿锵有力,增加了和谐与美感。这一重要修辞手段给人以听觉冲击或视觉美感。英语辞格押头韵的手法历来被认为是很难译的,译文要求最好能再现原文鲜明的修辞特点,获得形和声两方面的美。例如:(1)Theelectronicdevicesareusedincomputersasswitchesthatsimpleturnonandoff.译文一:这些电子器件在计算机中起开关作用,只是打开和关掉而已。译文二:这些电子器件在计算机中起开关作用,只是开开关关而已。(2)Andsoonoverthewholesurfaceofthemarsh,agreatcloudofbirdshungscreamingandcirclingintheair.译文一:很快就有一块乌云似的一大群野鸟在沼泽上空惊叫着,盘旋着。译文二:很快就有黑压压的一大群野鸟在沼泽地上空惊叫着,盘旋着。英语的alliteration(头韵)是英语的骄傲,是英语获得音韵美的台柱,而汉语的叠音词则是另一道更加绚丽的音韵风景。译文一与译文二相比,不难发现译文二因使用了汉语表达的叠音词而琅琅上口,其音韵美又为意境的营造推波助澜,而译文一并非误译,但读来逊色。在遇到科技汉英翻译时,译者应该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头韵,使得译文在形式上更加紧凑。共2页:1[2](3)搜集资料加以论证,提出理论加以检验,然后归纳整理研究成果—这就是科学工作的全部内容。译文:Gatheringfacts,conformingthem,suggestingtheories,testingthem,andorganizingfindings—thisisalltheworkofscience.(词尾-s,-em交替押韵)(4)脱发可能由药物、疾病和食物所引起。译文:Hairlosscanbetriggeredbydrug,diseaseanddiet.(词头d-形成视觉押韵效果,读起来也琅琅上口)4.结构修辞结构修辞常用的具体修辞格有repetition(反复),catchwordrepetition(联珠),chiasmus(回文),parallelism(排比),antithesis(反对),rhetoricquestion(设问),anticlimax(突降)等。本文重点以排比为例介绍一下科技翻译中的结构修辞。排比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形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内容,反复强调某个观点,使人留下深刻印象。排比读起来音韵悠扬,层层递进,具有流畅的美。译文语言应力求概念准确,活泼生动,行文严谨流畅。例如:(1)TheInternetisalsofun.Youcanwritetooldfriends.Orcheckouttheirwebpages.Enjoywebbasedsoapoperas.Laughatonlineparodiesandjokes.JoininaliveNetEvent.ChatwithotherInternetsurfers.Pickafakestockportfolio…译文:英特网也很好玩:你可以给老朋友写信,或查看他们的网页;欣赏网上电视连续剧;网上还有模仿的滑稽剧和笑话让你开心;你可以参与实况网络动态节目;与别的英特网冲浪者聊天;模拟跟踪股票价……(原文的排比由一连串短句组成,译文条理清晰,语势如瀑。)(2)Itisthesameoldstoryofnotbeinggratefulforwhatwehaveuntilweloseit,ofnotbeingconsciousofhealthuntilweareill.译文:还是那句老话,失去方知难得,病后倍思健康。(原文排比包含两个ofnotbeing……结构,译文娓娓叙来,层层递进。)(3)Manufacturingprocessesmaybeclassifiedasunitproductionwithsmallquantitiesbeingmadeandmassproductionwithlargenumbersofidenticalpartsbeingproduced.译文:制造方法可分为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指小批量的生产,批量生产指生产大量相同的部件。(由于汉语重意合,汉语句子间的关系主要由意思本身来连接,很少借助连词或介词;而英语重形合,句子之间的结构比较严密,介词和连词(特别是连词)使用很多,句子的各个组成成份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次清楚。因此,我们在汉译时不能全盘照搬原文的句子结构,而应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采用先总后分,讲究对称、排比的原则,达到整齐美的效果。)(4)与极限荷载有关的是保险系数和终级系数,保险系数是选定来保证即使极限荷载加在飞机上,飞行也不会受到损害;终极系数则是用来预防结构强度可能发生的变化。译文:Associatedwithlimitloadsistheprooffactor,whichisselectedtoensurethatifalimitloadisappliedtoastructuretheresultwillnotbedetrimentaltothefunctioningoftheaircraft,andtheultimatefactor,whichisintendedtoprovideforthepossibilityofvariationsinstructuralstrength.(译文采有排比结构,用了由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引导的两个相同结构,显得对称整齐,和谐优美,给人一气呵成之感。)5.结语以上是对美学修辞中的美学手法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简单分析。虽然与文学作品相比,科技英语较少使用修辞手法,而且手法的种类也有限。但在科技英语中使用的美学修辞远不止这几种。笔者的写作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读者对美学修辞的重视,并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理解原文,在译语的表达过程中既能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文的修辞美,又能使原文中音、形、意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的传达到译文中去;另一方面是抛砖引玉,希望学者专家能搜集关于美学修辞方面更为详细的知识,使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参考文献:[1]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2]毛荣贵,翻译与美学[J].上海科技翻译,2003.3[3]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4]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84[5]晓娃,科技翻译的美学意识与美学修养[J].上海科技翻译,1995,(4)[6]戴纬华,科技英语的文体修辞的语言特点[J].上海科技翻译,1986,(3)[7]徐纪敏,科学美学[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作者简介:周君(1983—),女,湖南长沙人,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用途英语周笃宝(1945—),男,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3

关键词:美学修辞 科技英语 科技翻译

Abstract: Rhetoric Techniques in English can be pided into aesthetics Rhetoric Techniques and Communicative Rhetoric Technique. This paper,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aesthetics Rhetoric Techniques (Phonetic Stylistic Devices、Lexical Stylistic Devices、Syntactical Stylistic Devices)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esthetic Rhetoric in EST. The paper expounds rhyme、personification and parallelism applied in EST and their translation technique. The translation of EST should make use of aesthetic rhetoric to express the unique aesthetics.

Key words: aesthetics, EST, translation, rhetoric

1.引言

按照现代修辞学的观点,修辞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Brook & Warren 1979;姚殿芳1987)。有不少人认为修辞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与科技文献没有多少联系。科技英语往往是一种客观的叙述,用于描述事实、记录试验,阐明规律或探讨理论。不论是科学论文、科普论文,还是技术文本,都需要把科学道理说清楚。具有平铺直叙、简洁、确切的特点。科技人员注重的是科学事实和逻辑概念等,因而其文体十分严谨,修辞比较单调。英国语言学者戴维克利斯特尔认为,科技语言应当避免抒情、幽默、比喻以及其他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语言。译论家刘亦庆先生也认为科技英语要“尽力避免使用旨在加强语言感染力和言传效果的各种修辞格,忌用夸张、借喻、讥讽、反话、双关及押韵等修辞手段,以免使读者产生行文浮华、内容失真之感。”总之,反对科技文献使用修辞的人不占少数。但我们知道修辞格未必就会削弱语言内容的客观性,相反,恰当的修辞格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减少晦涩,使行文流畅生动,形象易懂,富有美感。正因如此,我们发现在科技文献中修辞格如明喻、暗喻、提喻、拟人等并不少见,这正反映科技文体严谨、表达确切而又具有灵活性这一特点。

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袁晖,宋廷虑1990)。前者又称为交际修辞(Communicative Rhetoric),后者又称为美学修辞(Aesthetic Rhetoric)(范家材,1992)。交际修辞在总体上注重逻辑思维,其重点在于使语言表达简明、流畅、准确,有效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用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均、安排稳密”。

美学修辞则是在把握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偏重于语言表达的生动、活泼、优雅、具感染力,从而取得语言的艺术性表达效果。根据修辞格的特征美学修辞可分为词语修辞(侧重营造词语的形象感)、结构修辞(着重呈现句式结构的均衡美)和音韵修辞(立在表现语言的音韵美)三个方面。

由于消极修辞的格式难以确定,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下将从美学修辞的上述三个方面即词语修辞、结构修辞和音韵修辞,分析其在科技英语中的体现。

2.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常用的具体修辞格有隐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夸张(hyperbole)、仿拟(parody)、矛盾(oxymoron)、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对照(contrast)、借代(metonymy)、及提喻(synecdoche)等,这些修辞格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均有体现。以下重点介绍以拟人为例介绍科技英语中的词语修辞。

拟人赋予各种事物以人的特征、思想或活动,或带上人的属性,形象解释科技知识,使内涵化虚为实,格调轻松,明朗自然。译文应明确爽洁,直截了当,运用于科技英语当中亦产生异曲同工之妙,增加审美想象力。

例如:

(1)While many Californians dream of leaving their home state of California, clams from Asia, a slug from New Zealand and a jellyfish from the Black Sea have decided to buck the trend and take up residence in San Francisco Bay.

译文:正当许多加利福尼亚人梦想着离开他们的家园时,亚洲的一些蛤类、新西兰的一种海参以及生长在黑海的一种水母,却拿定主义反潮流,来到旧金山定居。(将蛤类等海生物拟人化,“拿定主义反潮流”这几个字,把它们的行为描述得更加人性化,用在此处来与句前人的行为进行对比)

(2)In the chilly month of November, most U.S. production areas don’t have harvest fruit. But a team of University of Florida scientists is trying to help growers in Northern Florida produce a crop—by tricking strawberry plants into thinking it’s spring time.

译文:寒风凛冽的十一月对美国大多数水果产地来说不是收获季节,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却正在尝试让佛罗里达北部果农在这时候也有收成——方法是对草莓进行欺骗,让它们觉得春天已经来临了。(赋予草莓以生命,“对草莓进行欺骗,让它们觉得春天已经来临了”这几个字,让译文读者更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个研究小组研究的实际效果。)

(3)The technology of millimeter wave guidanc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now.

译文:毫米波制导技术目前才刚刚起步。

(4)Since the early 50s, when naval missiles came of age, the way in which the different navies evaluated the level of importance to be attributed to naval gun has been marked by ups and downs.

译文:自从五十年代初舰载导弹开始服役以来,各国海军对舰炮重要性的评价就各不相同。

例(3)中的短语“in its infancy” 和例(4)中的“came of age”一般用来描写人,分别表示“婴儿期”和“成熟,到法定年龄”,但在这用来说明“制导技术”和“舰载导弹”的发展情况。

(5)“Because this protein comes from a related fungus, the tree thinks it' s under attack,” says Hubbes:“It therefore triggers a cascade of defense reactions.”

译文:“因为这种蛋白质来自一种相关真菌。所以这棵树认为自己受到攻击”,哈布斯说道。“它

因此采取一连串的防御性行动。”

作者把树比作人,赋予它思想。这是有生命的事物间的比拟。无生命的事物亦可拟人化。例如:

(6)NEC says it has designed the robot to be “cute”, It can doze off and talks in its sleep, and will start dancing and playing music if it is petted.

译文:日木电气公司称已设计出一种灵巧的机器人。它会打瞌睡和说梦话。要是你拍它一下。它便又开始跳舞、演奏音乐。

以上六个例子都在科技英语翻译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能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也使译文本身展现了生动美。

3.音韵修辞

音韵修辞常用的具体修辞格有押韵和拟声(onomatopoeia)。它们的合理运用能使翻译明快而生动,富有节奏感,充分体现语言内在的音乐美。以下本文就以押韵为例来分析一下科技英语中的音韵修辞。

押韵在英美报刊或科技报告中俯拾皆是。头韵或尾韵都是通过重复相同读音或字母,使结构整齐漂亮,音律铿锵有力,增加了和谐与美感。这一重要修辞手段给人以听觉冲击或视觉美感。英语辞格押头韵的手法历来被认为是很难译的,译文要求最好能再现原文鲜明的修辞特点,获得形和声两方面的美。

例如:

(1)The electronic devices are used in computers as switches that simple turn on and off.

译文一:这些电子器件在计算机中起开关作用,只是打开和关掉而已。

译文二:这些电子器件在计算机中起开关作用,只是开开关关而已。

(2)And soon over the whole surface of the marsh, a great cloud of birds hung screaming and circling in the air.

译文一:很快就有一块乌云似的一大群野鸟在沼泽上空惊叫着,盘旋着。

译文二:很快就有黑压压的一大群野鸟在沼泽地上空惊叫着,盘旋着。

英语的alliteration(头韵)是英语的骄傲,是英语获得音韵美的台柱,而汉语的叠音词则是另一道更加绚丽的音韵风景。译文一与译文二相比,不难发现译文二因使用了汉语表达的叠音词而琅琅上口,其音韵美又为意境的营造推波助澜,而译文一并非误译,但读来逊色。

在遇到科技汉英翻译时,译者应该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头韵,使得译文在形式上更加紧凑。 (3)搜集资料加以论证,提出理论加以检验,然后归纳整理研究成果—这就是科学工作的全部内容。

译文:Gathering facts, conforming them, suggesting theories, testing them, and organizing findings — this is all the work of science. (词尾 -s,-em 交替押韵)

(4) 脱发可能由药物、疾病和食物所引起。

译文:Hair loss can be triggered by drug, disease and diet. (词头d-形成视觉押韵效果,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4. 结构修辞

结构修辞常用的具体修辞格有repetition(反复), catchword repetition(联珠), chiasmus(回文), parallelism(排比), antithesis(反对), rhetoric question(设问), anticlimax(突降)等。本文重点以排比为例介绍一下科技翻译中的结构修辞。

排比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形似的句子或句子成分表示相近或相关的内容,反复强调某个观点,使人留下深刻印象。排比读起来音韵悠扬,层层递进,具有流畅的美。译文语言应力求概念准确,活泼生动,行文严谨流畅。

例如:

(1) The Internet is also fun. You can write to old friends. Or check out their web pages. Enjoy web based soap operas. Laugh at online parodies and jokes. Join in a live Net Event. Chat with other Internet surfers. Pick a fake stock portfolio…

译文: 英特网也很好玩:你可以给老朋友写信,或查看他们的网页;欣赏网上电视连续剧;网上还有模仿的滑稽剧和笑话让你开心;你可以参与实况网络动态节目;与别的英特网冲浪者聊天;模拟跟踪股票价……(原文的排比由一连串短句组成,译文条理清晰,语势如瀑。)

(2) It is the same old story of not being grateful for what we have until we lose it,of not being conscious of health until we are ill.

译文: 还是那句老话,失去方知难得,病后倍思健康。(原文排比包含两个of not being……结构,译文娓娓叙来,层层递进。)

(3)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ay be classified as unit production with small quantities being made and mass production with large numbers of identical parts being produced.

译文: 制造方法可分为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指小批量的生产,批量生产指生产大量相同的部件。(由于汉语重意合,汉语句子间的关系主要由意思本身来连接,很少借助连词或介词;而英语重形合,句子之间的结构比较严密,介词和连词(特别是连词)使用很多,句子的各个组成成份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明确,主次清楚。因此,我们在汉译时不能全盘照搬原文的句子结构,而应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采用先总后分,讲究对称、排比的原则,达到整齐美的效果。)

(4)与极限荷载有关的是保险系数和终级系数,保险系数是选定来保证即使极限荷载加在飞机上,飞行也不会受到损害;终极系数则是用来预防结构强度可能发生的变化。

译文: Associated with limit loads is the proof factor, which is selected to ensure that if a limit load is applied to a structure the result will not be detriment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the aircraft, and the ultimate factor, whi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for the possibility of variations in structural strength. (译文采有排比结构,用了由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引导的两个相同结构,显得对称整齐,和谐优美,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5.结语

以上是对美学修辞中的美学手法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简单分析。虽然与文学作品相比,科技英语较少使用修辞手法,而且手法的种类也有限。但在科技英语中使用的美学修辞远不止这几种。笔者的写作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读者对美学修辞的重视,并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理解原文,在译语的表达过程中既能最大限度的忠实于原文的修辞美,又能使原文中音、形、意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的传达到译文中去;另一方面是抛砖引玉,希望学者专家能搜集关于美学修辞方面更为详细的知识,使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 毛荣贵,翻译与美学[J]. 上海科技翻译,2003.3

[3] 冯志杰,汉英科技翻译指要[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4] 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 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84

[5] 晓娃,科技翻译的美学意识与美学修养[J]. 上海科技翻译,1995,(4)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4

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对所学词汇进行归类和总结。这样,由于这些词汇是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得到的,因此,他们对这些词汇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反之,如果教师将自己的分类结果告诉了学生,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去记忆这些词汇,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总结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7第一模块Basketball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不参考课本的情况下,总结出该模块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篮球这项运动的词汇。教师可以做出如下引导:Now,youshouldworkwithyourgroupmembersandtrytohaveasummarizethewordswehavelearnedaboutthebasketball.Iwillcheckwhichgroupisthefinalwinner.

2.指导学生画出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指导他们画出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便可以从语音、语义、用法以及构词法等多方面全面掌握重点词汇,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了高中英语外研版选修6第6模块WarandPeace中的disagreement这个单词之后,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指导:Now,pleaseworkbyyourselfandtrytodrawthemindmapsoftheword“disagree-ment”.Youcanpayattentiontothepronunciationofthisword,themeaningsofthisword,thespecificusagesofthisword,thedifferencesbetweenthiswordandothersimilarwordsandtheword-formationofthisword.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探讨disagreement这个词汇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的区别,或者是相关词汇a-gree,agreement,disagree等的意思和用法等。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从多个层面对一个重点词汇进行全面地再次学习和总结,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3.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词汇就某一话题进行口语练习或者写作练习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英语会话或者英语写作中正确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另外,通过形式多样的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并能在实际的场合中运用这些词汇。比如,在学习完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五模块TheGreatSportsPersona的单词之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场合中恰当地运用词汇,实现活学活用的目的,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Now,pleaseusethewordsinthisunit,suchasathletics,rugby,bat,club,net,pitch,ring,stadium,track,tracksuit,trainer,perform,sportswearandsoontodescribeasportsituation.这样,通过在写作中进行实际联系,学生不仅可以对这些词汇的语义和用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地进行实施。

4.结语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非商贸类高职学院 商务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19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Training Model Guided by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Take Non-commercial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WANG Xiaoli(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Abstract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should take complex and highly skilled routes.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talent marke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widely welcomed, demand is ri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with the non-engineering majors based commerce Vocational College, its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overall level of weak employment market less competitive. Therefore,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flection and reform of non-commercial vocational colleges, it become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the use of engineering majors based vocational college advantage of its superior resources around the students, from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er training objectives optimization, etc., will be trained to meet the "thick foundation students, wide caliber live job, "the three requirements of compound talents, such students in the workplace in order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Non-commercial vocational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1 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全球经济一体化,交流方式多样化,要求人才培养应走复合型和技能型路线。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促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高职教育模式,主要有“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岗、证、课一体)和“2+1”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大部分院校实行的“2+1”模式就是三年教学,其中两年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在当前的大部分研究中,研究者们皆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质量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在关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研究者们亦主要围绕“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和“行业先导”等主题,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 非商贸类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不足和优势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英语应用能力总体水平不高。虽然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是围绕高职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开展,但是极少有研究者关注高职院校的类型,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所处高职院校的地位和现状鲜少关注,致使很多研究的差异性不大,针对性不强。相较于非商贸类高职院校而言,商贸类高职院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有着绝对的优势,因其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教学环境。

相较之下,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非商贸类高职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总体水平较弱,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商务英语专业招生不理想、规模小、双师型教师少、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机会少,学生专业技能较弱、岗位灵活性较差、离复合型人才的标准相差较远。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非商贸类院校虽然针对商贸类的资源较少,但是以工科为主打的专业是该类院校的强项,资源设备,师资力量皆完善和充沛。因此,这也给商英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和绝佳的优势。学生在掌握商英专业知识之余,选择自己想要选修的感兴趣的本系部或其他系部其他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了解该专业的基础性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拓宽平台,增加就业筹码。而且,这一优势是商贸类院校不可比拟的。

基于上述现状和优势,要走多元化路线,反思和改革非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

3 多元智能理论与商英人才培养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人类的智能可以分成以下九个范畴: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

3.1 鼓励学生勇于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每个人都至少拥有一项优于他人的智能,或逻辑、或人际、或言语等。面对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感慨生活的压力很大、工作的压力很大,且大部分的入学新生都是选择好就业的专业来就读,其中有的学生是兴趣所致,有的学生只是为就业而选择。暂且撇开那些因兴趣所在而选读某专业的学生不论,就后者而言,为了更好就业,而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人数通常占据了九成以上,其间亦有半数以上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智能优势并不在此,人数之多,令人瞠目。我们无法也不能改变这种选择,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经济前进的必要因素。但是从个人智能的发展规律和以人为本,追求快乐生活而言,这样一种违背个人兴趣和智能优势的选择,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更多的坎坷,更难体会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真谛。他们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补充自己的不足,往往放下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学习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也正是我们为何会经常看到不少学生付出了双倍努力,却始终收获很少的关键原因。

因此,鼓励学生勇于拾起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当选择了不是自己专长所在的专业,而又不愿放弃选择时,就应勇敢拾起自己的专长,大胆地去辅修和选修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虽然或许无法精通,但是在兴趣和特长的帮助下,至少能让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能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给未来的发展道路增加一份选择。

在市场的指导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寻求两者的平衡,或许无法做到一比一的比例,但是至少让天平倾斜的角度小一些,让学生们的学习快乐一些,今后的工作快乐一些,才能带来生活上的幸福感。

3.2 积极大胆地拓宽商英专业的辅修课程本科院校对于第二专业的辅修,开展得较为普遍,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辅修专业的开展力度很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亦是如此。有的学生对理工类课程感兴趣,有的学生艺术类兴趣较浓。我们在鼓励学生勇于发掘和利用自身优势时,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发挥优势的空间和时间。现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大多为:单证、函电、会话、外销、秘书、国贸等专业课程以及大量的听说读写基础课程,选修课、辅修课程极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皆为大众性的普通商务型人才,该目标在各高校间的差异性很小。统一的培养目标并不能满足所有高职院校商英专业的人才发展需求。不同类型的高职学院,自身优势也不一样,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学院特点和优势,给商英专业学生制定既满足商务人才标准又兼具学院特色的培养目标和方式。

非商贸类高职院校的学院特色主要表现在核心专业及重点专业发展迅猛,师资雄厚,教学资源充分,就业平台广,职场发展较好。学院利用这些优势,将核心专业和重点专业进行师资和教学资源的再分配,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制定和安排适合他们辅修的课程和时间。非商贸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一个年级常常只有一个班级,船小好掉头的特点给辅修课程的安排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了解学生的优势和特长,确定辅修的专业和课程;(2)可依据修选人数,选择专门开班或跟班学习的方式;(3)辅修课程的内容设置,应以入门和基础型知识为主,后期依据学生的自身需求和学习能力,再采用跟班教学的方式。(4)将辅修专业或课程的教师进行师资的优化配置,将教师的才能应用到各个专业的学生身上,而不是限定在本部门的教学工作中,也能加强学院教师间的交流。

很多行业的国际交流加深,需要能用英语进行熟练交流的英语人才,对外交流,进行英语口译或英语文案。掌握一些专业基础知识,能帮助这些英语人才在交流的过程中,更为得心应手。同时不少学生就业时,并不是完全选择自己的本专业,而是选择自己有优势或感兴趣的职业。这样,辅修专业就促进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

3.3 充分发挥学院的就业优势,推进商英人才的就业每年都有大批的招聘单位来校招募新人,非商贸类院校在邀请招聘单位来校纳新之前,可以加大对外宣传,让用人单位了解商务英语人才的新特点――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能较之其他普通的商英人才更具特长,以给学生谋求更多的应聘职位和机会。同时,不少企业都需要外联人才进行熟练正确的外语交际,学院可以通过就业动员大会,增强商英人才信心,鼓励商英人才大胆尝试其他专业的招聘,以寻求更广的平台。

4 总结在这条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道路上,我们可能无法一蹴而就,满足所有学生的所有兴趣和特长,但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结合学院的发展现状,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平台,让学生自主性地选择竞争筹码。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6

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开设通识课程,其动因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更加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领导才能的通用人才和领军人才。因此,提高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应势而生。其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Et渐突出,迫使高校从培养专才向培养具有一定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其三,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机会增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外高校的课程体系和分类方式必然对我们产生影响。但是,究竟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是什么、通识教育和通识课程是什么关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深人思考,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向前进了。一个新概念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课程变化和教学制度创新。任何创新都需要实践检验,并及时修正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比如,由通识教育概念产生出的通识课程开发、设置和推广过程出现了3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一些新课程缺乏严谨的开设论证;二是课程分类不严谨,缺乏系统整合;三是课程只增不减,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通识教育是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的概念范畴。它不是否定专业教育,而是在肯定专业教育的同时,针对专业教育可能产生的知识和思维狭隘陛提出的补救策略,并由此上升为一种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对生活、对社会的责任放在大学教育目标的首位,把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看得比专业性更加迫切。它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规定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性和渗透性,思维方式的兼容性和创造性。另一种是通过课程开发的方式,根据特定教学需求和目标,开发专门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这两种途径往往是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的。在开发、建设我国本科教育通识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高校长期办学积累的经验,挖掘和继承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资源和传统,整合各类公共课程,不能叠床架屋,不断增加课程类型和数量,让学生疲于奔命,成为课程学习的奴隶。在“通识课程”这个名称出现之前,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公共必修、公共选修等公共课程体系。一些学校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等。但在增设通识课程时,一些学校没有把原有的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技能课、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等加以统盘考虑,通过整合不同名目的公共课程群形成统一的通识课程群;而是增设了一类新课程——“通识课程”。学生既要修满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的学分,又要修满通识课程学分,还要修满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和素质技能课的学分,导致通识课程内涵非常混乱。我围高校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有很大的发展空问,需要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整合设计。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学科交叉,形成多元知识结构和多维思考方式,因此重点不在于开发新课程。而在于认真设计,明确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的选课数量和类型规定。我国目前的公共基础课程都是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选。按照通识课程的理念,就必须尽量减少具体哪门课或哪几门课的规定,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在规定类型的课程中自己选修。例如“两课”,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结合我国法律、国情、文化、民生中的社会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去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开发新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模式。如果我们厘清了通识课程的性质和内涵,就会发现,通识课程就其本质看,就是为本科生建立多元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基础课程。所谓基础就是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具体地说,基础知识包括复合型人才应该具有的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三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律及公平公正意识、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缜密的思辨素质;基本技能包括身体技能、电脑操作技能和交际技能(演说和书写技能,外语交际技能)。我国高校统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应该属于通识课程系列,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课程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观。此外,我国高校还建立了大学外语系列、计算机系列、体育系列等公共课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通识课程的理论视野,重新定位和统筹整合现有的各类公共基础课程,形成一个目标清晰、结构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在当今信息无限丰富的时代,哪些知识需要在大学课堂传授、这些课程分别归属哪个学科、一位大学生可以选修一个学科方向的几门课程,这些都应该有合理的规范和严格的审核。

二、西伊利诺伊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一)西伊利诺伊英语专业简介美国的高校评估机构把美国高校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全国性高校;第二类是面向全国,以授予学士学位为主体的文理学院;第j类是以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为主体的区域性大学;第四类是以授予学士学位为主体的区域性学院。美国的区域性大学分为东北部区域、中西部区域、东南部区域和西部区域,每年都有专门机构对高校进行评级。一级(Tier1)表明办学水平最高,四级最低。本文选取的样本是西伊利诺伊大学,属于第三类中的一级,对我国地方性综合院校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西伊利诺伊大学地处美国中西部地区,有学士和硕士授予权,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其英语专业隶属英语传媒系。这所大学1899年创办之初是州立教师培训学校,所以英语传媒系既秉承了传统,有英语教育专业,又开发了语言文学和传媒两个专业。其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副专业课程和任选课程四大类,英语专业毕业要求是完成42门课程。其中通识课程2¨],占课程总数的50%;专业课程14门,占课程总数的33.3%;副专业课程共6门,占课程总数的14.3%;任选课程1门,占课程总数的2.4%。该系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学、电影,以及创造性和论说性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评判性写作、阅读和思考技能。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院顺利学习和专业机构深造打下基础,也为毕业生进入需要清晰思路和有效表达的各行各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西伊利诺伊英语专业通识课程简评西伊利诺伊大学的通识课程是“GeneralEducationCourses”,分为6类:第一类为语言交际技能,需选修3门(大学写作1级、写作2级和演讲入门);第二类为自然科学和数学,需选修3门(可从生物学、化学、地理、地质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课中任选,其中一门必须带实验);第三类为社会科学,需修满3门,可从人类学、经济学、人文地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女l生研究等学科的基础课中选修);第四类为人文艺术,需修满3门,可从美国非裔研究、传媒、交际、英语、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研究、美术、音乐、戏剧等基础课程中选修(外语属于外国语言文学部分,不是必选);第五类为多元文化研究,需选修1门(有60门课程供选择);第六类为健康知识,需选修2门,可在游泳、网球等运动课程中选修1门,另在健康科学课程中选修。以上是学校规定的本科生通识课程选修要求,每位学生需修满l5门。由于英语系隶属人文艺术学院,该学院要求,除完成以上学校规定的通识课程之外,学生还要完院规定的6门通识课程:自然科学和数学增加,社会科学增加2门,人文艺术增加3门。L3J西伊利诺伊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由3部分组成: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科平台选修课程(DepartmentalElective),指英语系内部三个方向开设的可供全系学生选修的课程,对专业课程的选课要求如下:1.5门专业核心课程:英国文学简介、美国文学简介、世界文学简介、评判性阅读与写作方法、高级研讨。以上课程是规定性的,本专业学生必须选修。2.5门专业选修课程:1门文学形式课程(从诗歌形式、小说形式、美国电影类型等l0门课中选),文学史(从女性和文学、电影历史等17门课程中选),1门社会正义课程(从黑人小说、边缘文学、后殖民文学等l0门课程中选)、¨]文学或语言学理论课程(从文学和修辞理论、修辞语言、电影理论及评论等6门课程中选),1门职业发展讲习课程。3.4门学科平台选修课程(即英语系为语言文学、英语教育、传媒三个专业共同开设的选修课程),其中2门必须是高年级课程。该校英语专业的一个特点是,学生必须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一个辅修专业。这种要求本科生同时拥有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规定,既兼顾了通识教育理念,又是专业教育的延伸,形成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统一。可以说辅修专业选修规定是西伊利诺伊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辅修专业课程要求完成6门相关专业课程。英语系向全校及本系学生提供的辅修专业有5个方向:英语、英语教育、创作、新闻、职业写作,英语系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也可以跨专业选修其他学院开设的辅修专业,比如经济类的辅修专业。各个系开设的辅修专业也有明确的选课指导,有必修和选修之分。西伊利诺伊大学作为一所区域性综合大学,其生源和师资素质和美国一流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其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渠道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更注重课程的通识I生和基础性,更注重构建学生宽泛却不一定深入和前沿的知识结构。它不是通过提高课程的专业难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而是通过提高专业课程的宽度来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它的课程规定性大于美国一流大学,只有1门课程是不作任何限定的任选课程,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避免学生因选课不慎,影响毕业而定的机动学分。专业课程内容则更多的是大跨度的基础知识和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它的毕业要求课程总量与耶鲁大学相比,超过6门。它通过规定较大的课程数量,迫使学生广泛涉猎,形成开阔的知识结构。可以说,西伊利诺伊大学的本科教育定位是:具有现代大学人文素养和就业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7

从写作课堂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写作是英语学习中薄弱的环节。写作通常只当作是一种练习,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方面,教师认为写作难教,课堂上花费大量的精力而教学效果却不如意;另一方面,学生反映写作难写,虽不断练习,写作能力仍进步不明显。尽管写作已经不是中国英语教学的重心,但是,写作对于中国人学英语来说仍然十分重要。同时国内外学者对二语写作进行过有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国外二语写作研究

(一)写作研究概况

国外的写作源自于修辞学,关注所谓的“写作修辞环境”(题目、读者、写作目的)是国外写作教学的传统。笔者认为写作应当源自于人类交际的实际需要。二语写作过程、写作结果、写作环境和写作教学等四个领域是当前国际二语写作研究的重点。也有学者指出,国际二语写作研究存在“失衡”现象,二语写作在外语环境下的实证研究成果不多,且在以英语国家第二语言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上较为集中。二语写作师资培训,母语写作能力迁移和写作语料研究等将是未来写作研究的主要趋势。对于二语写作在21世纪初的发展情况,Tony SILVA认为,提供多语研究成果支持是主要的研究任务。但是其对二语写作教学研究是否具有借鉴意义并没有提及。由此可知,有关二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对非英语国家的教师而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二)写作理论和实践研究

William H. Roberts认为,教师在写作中应注意语言的存在,将修辞方式转变成写作手段,认为关注语言问题能促进学生学习写作。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体裁教学法,存在教学方法呆板、枯燥,学生难以掌握所有体裁的种类等不足。2000年的过程体裁教学法,所要求的特定的体裁,特定的语篇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Michael H. Long指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脑子里的模糊概念。我国的EFL写作评估能从“教师反思-启发性-转化-对话”的反馈模式中得启示。Edward P. Bailey认为,从练习写作个人的经历、熟知的人和事等独特的视角出发,有助于学生学习写作。Jean Wyrick坚持写作教学要分阶段和分解写作任务,逐步让学生独立写作。Flavell强调可从“主体知识-任务知识-策略知识”来对学生的写作认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二、国内英语写作研究

(一)英语写作特点研究

关注写作理论和实证研究,深化学习主体和语料库的认识,从影响写作的因素、写作评估与测试,以及写作错误等视角进行研究是当前我国英语写作研究的特点。写作研究趋于多元化发展,但仍存在重复研究等问题。母语思维影响,语体意识不强,写作练习频率等情况,是我国学生英语写作的不足之处。

(二)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认为可以通过“写长法”来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语言的内在化。清华大学的杨永林倡导“体验英语写作”,后将其发展为“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写作教学新模式,认为可以实现学生从痛苦写作到学术写作的跨越。有学者从安德森的ACT模式和哈默的ESA语言教学理论视角探讨写作流利性和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学者从模因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模因式二语写作法。但总体而言,关于我国英语写作的研究总体比较零散,系统性不强,缺乏系统、全面地论述,研究视角单一,缺乏从语言输出、整体语言观、学生需求等视角进行论述。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8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主体参与

为了能够在实际的词汇教学过程中正确高效地实施主体参与性教学, 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策略。只有通过合适的策略,这种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根据本文的研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型教学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词汇进行归类和总结

在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高三这一备战高考的特殊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所学的词汇进行归类和总结。另外,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对所学词汇进行归类和总结。这样,由于这些词汇是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得到的,因此,他们对这些词汇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反之,如果教师将自己的分类结果告诉了学生,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去记忆这些词汇,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分类和总结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外研版高中英语选修7第一模块Basketball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不参考课本的情况下,总结出该模块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篮球这项运动的词汇。教师可以做出如下引导:Now, you should work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try to have a summarize the words we have learned about the basketball. I will check which group is the final winner.

2. 指导学生画出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以学习的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还可以指导他们画出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便可以从语音、语义、用法以及构词法等多方面全面掌握重点词汇,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比如,在学习了高中英语外研版选修6第6模块War and Peace中的disagreement这个单词之后,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指导:Now, please work by yourself and try to draw the mind maps of the word “disagreement”. You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is word, the meanings of this word, the specific usages of this wor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is word and other similar words and the word-formation of this word. 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探讨disagreement这个词汇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的区别,或者是相关词汇agree, agreement, disagree等的意思和用法等。这样,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相关词汇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从多个层面对一个重点词汇进行全面地再次学习和总结,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3. 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词汇就某一话题进行口语练习或者写作练习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英语会话或者英语写作中正确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另外,通过形式多样的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并能在实际的场合中运用这些词汇。比如,在学习完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五模块The Great Sports Persona的单词之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场合中恰当地运用词汇,实现活学活用的目的,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Now, please use the words in this unit, such as athletics, rugby, bat, club, net, pitch, ring, stadium, track, tracksuit, trainer, perform, sportswear and so on to describe a sport situation. 这样,通过在写作中进行实际联系,学生不仅可以对这些词汇的语义和用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地进行实施。

4. 结语

总之,根据新的课程英语标准的要求,在高中英语的词汇课堂中,教师应该努力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采用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词汇学习才不是过去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自己的总结、归纳、提炼以及实际运用而深刻内化习得英语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

小学英语个人研修总结范文9

【关键词】2011版英语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启示

一、课程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课程标准的变化注定了教师教学方向和内容的变化,英语教师必须在仔细咀嚼这些变化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英语新课标的变化

(一)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英语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关于对语言和外语的认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一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加的这些内容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关于基本理念。

一是调整了基本理念的顺序安排,使六条基本理念更为紧凑、连贯。

二是修订稿将原来的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改为“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三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英语课程应做到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育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学习需求;用生动、多样的方式,寓教于乐,通过实践和体验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成功感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使他们的基本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三)关于内容标准。二级和五级的词汇量分别改为700个和1600个左右的单词,并且在词汇量的要求上增加了灵活性,在1600个单词中,给300个左右的单词标上了*号。为体现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新修改的词汇表中不标注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四)关于教学建议。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五)关于课程评价。对评价建议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特别对“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条建议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使这一条建议更具有可操作性。对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三、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启示

(一)英语课程的必要性。有助于英语教师加深学生对初中英语课程的认识,认识到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必要性。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或者家长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中考或者高考结束之后立即停止了英语学习,因而导致了“哑巴英语”这种现象的出现。新版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的重申强调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重要性,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这一点,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掉,使英语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将素质教育寓于英语教育之中的理念,认为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接受能力和他们的情感态度、学习需求为英语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和往届的学生非常不同,之前的学生看到老师往往就会避之不及,而现在的学生则非常积极,喜欢和老师进行交流。这一点就说明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而教师们就应该善于抓住这种心理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针,抓住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的学习。

(三)调整教学内容。修改后的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是增强了音标和语音语调学习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英语语音模仿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加强音标教学,之前的英语教学淡化了音标学习,没有单独将音标列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新版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调整教学内容,在初中一年级将音标先于课本讲授,使学生在英语的起步阶段就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掌握标准地道的英语发音;另一方面在词汇上给300个左右的单词标上了*号,属于强化词汇,这样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词汇水平,将需要强化的单词和生词分开教学。 另外,强调在语境中进行教学的重要性,这一点完全改变了之前运用汉语进行词汇教学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造词汇的使用语境,而不是用汉语进行解释。

(四)改变语言教学途径。2001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使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新版课程标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采用多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没有必要完全苛求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需要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

(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挥这些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对它们进行综合利用。

四、总结

总之,修改过的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在更多的方面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英语教师应该在认真思考自己教学的基础上对之做出合适的调整,使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各个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发春.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2]徐金波.实施新课程标准,完善初中英语教师的评价体系[J].林区教学,2011(10).

[3]农红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16).

[4]教育部.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