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矿山地质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7:00

矿山地质论文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1

在评估矿山地质灾害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由于其评估方法比较多,所以在评估的时候选择评估方法,应当根据当地地质的实际情况而定。在评估的时候首先应该搜集整理矿区的资料,其中包括矿区前期的地形、地质、矿山开采设计、矿体分布等等方面的资料,如果这些矿山基本的地质资料都没有收集到,那么定性评价的方法就比较适用;如果以上这些资料都能搜集到,不过由于这个矿区曾经比较少的发生地质灾害,导致采样数量不足,这种就最好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了;而对于矿山历史上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的采样数据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就可以选用神经网络、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评估。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

1、专家评估法

此种方法一般是由在研究区当地生活工作多年,因而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比较熟悉的的专家,对灾害进行直接的评估。这种方法虽然效率高,也能结合现场的很多因素进行考虑,不过人为因素比较大,评价的结果受制于专家的经验水平。

2、参数合成法

对影响质地灾害的所有因素分类,然后根据经验,对每一个因素给予一个权值,最后对这些所有的权值平均。此种方法是定量评估,利用软件,工作效率也很高,缺点是当矿山面积比较大时,灾害点多,应用就比较复杂,而且权值的确定主观性比较强。

3、数理统计

通过对现有地质灾害以及影响它的因素,建立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从而建立评价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进行的评估预测。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模型需要反复的验证,不过评估结果科学准确。

4、人工智能

这种方法包括神经网络、向量机、灰色聚类。

二、评估及治理工作开展的思路

在开展评估及治理工作的思路上,首先应该对矿区进行现场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对以前的一些相关资料和评估方法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和评估,进而对矿山的地质灾害提出一个治理的合理措施,在治理完成后,还必须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如果发现任何的安全隐患以便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

三、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及治理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护措施和治理方法,必须要根据评估的结果以及灾害的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措施。这是因为不同的灾害类型,它的灾害体所危害对象的范围也就相应的不同,所以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的时候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矿山的地质特点和条件以及地质灾害灾点的分布情况基本可以划为几个不同的防治区。其次是次重点防治区,这个主要针对的是矿山的生活区和进场公路,这两出地方很容易形成大量的边坡,周围还有一些废弃的渣,如果这些边坡失去稳定就很有可能造成塌方和滑坡,而那些沿途的废弃的渣也会造成矿区的水土流失,从而形成泥石流;最后一般防治区,就是指在无主要建筑和项目工程的建设的矿区内,一些地表岩石由于破裂、破碎等原因而造成的水土流失,这里应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做好植被的防护工作。那么发生了地质灾害应该怎么做,采取哪些措施?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1、滑坡:修建排水设施,建立安全平台;2、塌陷:可以采用充填复垦的方法;3、崩塌:降低陡峭程度,清理或拦截危岩;4、泥石流:封固矿山的物质,建立拦挡设施,建设疏导通道;5、瓦斯爆炸、矿坑火灾:设置检测点,设计预火方案;6、水土流失:绿化植被;7、矿坑突水、涌水、涌泥:做好坑道排水、排沙设计。

四、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人工巡视法、工程测量法和遥感解译法。

(一)人工巡视法

人工巡视法可以监测不同类型的矿山,比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增加监测频率,比如在雨季的时候,监测频率要频繁一些。人工巡视法主要是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点多、点散,规模较小的致灾地质体。

(二)工程测量法

工程测量法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一是灾体已经发生变形,周围有青瓷的滑坡、不稳定斜坡的矿区;二是防治效果监测方面,如挡土墙等防治工程部位;三是矿区地表的变形和沉降等监测方面。工程测量法只要的是测量仪器对致灾体进行相对位移的测量,因此,大多时候是用在滑坡有变形的阶段以及防治工程效果的检测。

(三)遥感解译法

遥感解译法一般应用在对地质灾害的监测方面,这是由于遥感解译法可以发现大规模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并且监测的效率比较高,不过同时也需要现场调查核实验证手段来进行辅助,所以遥感解译法一般应用在区域性的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以达到大面积的观测的目的。

五、总结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2

矿区位于娄烦县城南西约14km,境内降水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季节差异大,强度变化大。多年平均降雨量420.2mm,大多集中在6-8月。矿区位于吕梁山区,西临吕梁山主峰,东近汾河。矿区属中低山区,最高点位于7号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763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南部,海拔标高1539.1m,相对高差220m左右,总体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两侧低。区内地形切割严重,近东西向的与矿带走向基本一致的山梁和沟谷发育。经过多年开采及村民私挖滥采,在矿区内已经形成多处露天采场、高边坡和采坑。矿区出露为太古界吕梁群袁家村组和第四纪黄土。区内地层多为北西走向、倾向北东,以单斜产出,矿区岩层倾角30°-55°,表现为地表较陡而向深部变缓的趋势,深部变为15°-20°,矿区断层主要出现在矿区南部.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1地质灾害对于露天采区来说,主要是剥离及开采,未出现地裂缝、地面塌陷。根据现场调查,矿区岩石完整性较好,地表风化层薄,植被发育良好。矿区内各沟谷两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在原罗家岔铁矿,多年露天开采形成露天采坑深30-50m,边坡坡角为50°-70°,由于剥离、降水及风化的影响,采坑边坡发生零星崩塌。现状条件下,研究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未来开采,环宇铁矿共设计有三个采区,先期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一采区上部矿体,露采结束后转入地下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分三个采区规划三套开拓系统开采区内剩余资源。预计随着采矿活动的持续进行,地下采空区面积不断扩大,顶板的物力力学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当达到某个临界值,就会出现顶板冒落,从而在采空区及其影响范围出现由开采沉陷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根据矿体顶、底板围岩的特性及周围矿井的生产实际,本次确定的地表移动参数为:顶板、端部岩石移动角取65°,第四系沉积层移动角取45°。依据地表移动范围计算公式得出了地表塌陷范围面积约47.5hm2。对于各矿体开采沉陷范围来说,由于地裂缝、地面塌陷的存在,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当矿山各矿体采空区达到一定范围、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因开采沉陷地表可能出现地裂缝、地面塌陷,从而破坏开采沉陷范围内坡体的完整性,极易引发沟谷边坡发生岩体崩塌、滑坡,预测崩塌、滑坡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根据娄烦县气象资料,多年(1974-2009年)平均降雨量420.2mm,大多集中在6-8月,年最大降水量563.5mm(1988年),年最小降水量为277.1mm(1999年),日最大降水量88mm(1997年7月18日),1小时最大降水量39.4mm(1994年7月23日12时28分),10分钟最大降水量7.8mm。本区暴雨强度指标为8.23,泥石流发生的机率>0.8,根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220-2006)可能发生泥石流的界限值,对比研究区所在区域的降雨量条件,初步判定矿区具备爆发泥石流灾害的降雨量条件。排土场所在范围汇水面积不大,上游所在沟谷植被覆盖良好,无松散的泥石流物源,且排土场堆积的废石及矿渣经分层堆放、压实后一般也不会构成泥石流物源,排土场沟谷在自然条件下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预测评估排土场遭受泥石流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综上所述,现状条件下,矿区内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均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2含水层影响现状条件下,经过多年的露天剥离及矿石的开采,对采坑所在范围的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孔隙含水层、矿带及顶底板岩石含水层造成彻底破坏,但由于含水层含水微弱或不含水,基本无矿坑涌水,露天开采对评估区地下水资源量影响小,现状评估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未来该矿采用露天和地下开采方式采矿,预测未来开采条件下,露天采区将形成深近200m的采坑,将会破坏矿体上覆含水层的结构,而采坑以上的含水层主要为矿带及顶底板岩石含水层、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孔隙含水层,此处均为弱含水层,基本无矿坑涌水或涌水量小,采矿对矿体以上含水层地下水资源影响小。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2.3土地资源影响现状条件下,原罗家岔铁矿面积6.47hm2,经多年露天剥离及开采,批采标高以上资源基本已开采完毕,其土地类型为采矿用地。露天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较轻”。在原私挖滥采区,面积165.31hm2,其中旱地2.45hm2、有林地12.33hm2、灌木林地11.20hm2、其他草地35.31hm2、采矿用地104.03hm2;破坏土地资源面积61.29hm2,破坏土地类型为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其他草地,其中破坏耕地2.45hm2、林地面积23.53hm2、草地35.31hm2。露天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严重”。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严重”。未来开采条件下,一采区占地面积约31.74hm2,破坏土地面积约10.82hm2,破坏土地资源的类型主要为旱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其中旱地0.49hm2、有林地2.91hm2、灌木林地0.09hm2、其他草地7.33hm2;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严重”。

3防治对策

3.1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对地裂缝、地面塌陷的整治以填埋裂缝、陷坑,恢复地表植被为主,具体应根据地形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对较小的裂缝、陷坑,可就地取土回填、夯实、局部整平;对较大的裂缝、陷坑,可先用废石回填至一定高度后,就近取土局部整平。地裂缝、地面塌陷填埋及崩、滑体清理后,及时恢复地表植被。清除影响区可能对人员及机械等有威胁的斜坡上的岩土体,降低临空面高度,减小斜坡坡度和上部荷载,提高斜坡稳定性,从而降低危岩(土)体的危险程度。同时加强(岩)土体形变监测,主要通过地面观察、形变测量等手段监测位移、裂缝变形。建立汛期巡查制度。

3.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在矿体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对含水层和土地资源等造成破坏,因此必须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4结论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3

关键词:矿山;找矿;深部找矿;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强化矿产资源勘查,是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我国大量矿山在长时间的过度开采之下,正处于资源枯竭的状态,强化矿山找矿工作,成为矿山可持续开采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矿山找矿是解决矿山资源危机的有效举措,但在此过程之中,强调找矿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因此,文章以河南上宫金矿为例,阐述了矿山找矿的科学基础以及找矿的方法。

1 概况

上宫金矿位于河南省洛宁县,于1990年正式投产。在20余年的开采过程中,986以上各段已处于重度残采阶段。一方面,20余年的连续开采,地质储量消耗殆尽;另一方面,矿山的地质品质出现显著下滑,开矿生产日益困难。于是,早在2006年,上宫金矿便成为资源危机型矿山。因此,面对生产日益步入“死胡同”的上宫金矿,如何维持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上宫金矿在审核批准初期,批准储量为29087kg/423.6万吨,在长达20余年的开采过程中,上宫金矿已出现显著的金矿枯竭,逐步走向发展的“死胡同”之中。在2006年确定为资源危机型矿山之后,上宫金矿进行了较大的发展改革,并于2007年进行了组建,洛阳坤宇矿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组建,加快了矿山探矿工作的开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产矿山找矿的科学基础

生产矿山找矿是生产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现找矿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完备的科学基础,确保找矿的科学性。在笔者看来,生产矿山找矿的科学基础主要有以下两点:

(1)找矿的选区要科学合理,一般在已知矿床的附近。这是因为,矿床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中,是在有限的空间下地壳微量元素的大量沉淀。因此,对于身处矿山的找矿,应选择已知矿床的附近,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找矿的成功率。对于上宫金矿,其所处的地质单元,就是诸多地质因素巧合的发生地。于是乎,金矿在找矿的过程中,选择已知矿区的附近区域,实现有效的找矿,增加了矿床的探明储量,进而大大推进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2)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矿山矿体的分布、形态及产量等。针对这些真实的数据,为矿山找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方面,对于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分布规律等的查明,需要这些记录的数据作为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找矿是一个过程,在进行成矿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对矿体的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便于找矿工作的全面开展。

因此,在生产矿山的找矿中,需要做好各项的准备工作,并在此基础之上,要做到科学找矿,突破传统找矿的思维和方法。当前,上宫金矿处于资源枯竭的危险期,如何有效的开展找矿,关系到矿山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以来,上宫金矿一直积极开展深部及找矿,并获得良好的收获。在文章的第三节中,笔者依据科学基础,具体阐述了生产矿区深部及找矿的方法。

3 生产矿山深部和找矿

对于资源危机型矿山,扩大对矿山的找矿领域,是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强化对基础地质的研究,实现找矿工作的新突破;其次,新的找矿思路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基于矿山的实际情况,突破传统找矿思路的束缚;再次,找矿是实现质量与效益的双赢,迎合生产矿山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上宫金矿的发展现状,就其深部和找矿进行如下论述:

(1)遵循“科学发展观”,扩大矿山的找矿领域。当前,为缓解上宫金矿的资源危机,扩大矿山的找矿领域是缓解危机的有效举措。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在已有生产矿区的基础之上,强化对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强化找矿工作的力度,突破找矿瓶颈,实现矿山找矿的有效性。上宫金矿面对生产窘境,在986中段以上开展了找矿工作。通过探矿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强化,上宫金矿找矿成果颇丰,找到多处矿产。如,磨石崖F8、陡石崖F17号矿脉等都是通过扩大生产矿山的找矿领域,寻找到的新的金矿区。这样一来,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矿山的资源危机,而且提高了开矿的价值,推动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2)实现找矿新思路,提高找矿的有效性。在矿山找矿的过程中,依托传统的找矿思维,不利于于找矿工作的创新性开展。因此,实现找矿新思维,是资源危机型矿山发展就的必然需求。首先,上宫金矿的找矿跳出了“主蚀变带”的思维,建立了“控矿系统”,实现了找矿思维的创新;其次,上宫金矿的矿体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一是露出地面的矿带比较零散;二是与其依附的是岩脉或断裂带。于是,在实际的找矿中,上宫金矿于2010年实现了找矿的新丰收。在野狐子沟1020中段发现金矿,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找矿的前景。

(3)矿山深部找矿,找到更多矿体。处于重度残采其的上宫矿区866中段,面对资源日益枯竭的危机,开展了矿山深部找矿的举措。上宫矿区866的生产能力处于下滑阶段,为增加探矿储量,实现矿山深部找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上宫矿区开展了深部找矿工作,在矿区的25线至49线706以上,进行了垂直孔钻探工作。在垂直孔钻探中,钻探的深度在10000m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在2012年,上宫金矿的深部探明矿石量已达100万多吨,实现了深部找矿的大丰收。

(4)水平钻探与坑探工程综合运用,提高找矿的质量与效益。通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在找矿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水平钻探与坑探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找矿的质量与效益。在上宫矿区的段,存在大量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脉,这就强调找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前,随着对上宫金矿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开展扫盲探矿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于是,早在2009年,上宫矿区便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在2011年年初,逐步完成了陡石崖1188段、野狐子沟1020中段等的钻探工作。探明333级储量12万吨,金属量252kg。实践证明,水平钻探与坑探工程综合运用,提高找矿的质量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找矿的开展,是生产矿山,尤其是资源枯竭的矿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矿山找矿的过程中,要强调找矿的科学合理性。针对矿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并且,在找矿方法上,要注重找矿思维的创新,在已有找矿思维的基础之上,实现找矿质量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姜文斌,陈特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方法探讨[J].科技传播,2010(3).

[2]马虹.中国有色金属的地质找矿思路及方法[J].科技创业家,2013(9).

[3]张原庆.地球化学信息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地学前缘,2010(3).

[4]杨春亮.矿床密集区预测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5]李建俊,黄建华.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的讨论[J].地球学报,2008(2).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4

矿山地质教学 系统实验 多媒体 构造模型

矿山地质是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井灾害防治、工程物探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及地质图件的阅读与使用等专业知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与煤矿生产相关的地学分支学科知识,建立地质学的时空观,能阅读及编制相关矿山地质图件,掌握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能够运用地质知识指导和保障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由于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变,且难以在实验室中重现,导致了该课程较抽象。同时因其涉及学科种类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与理解的困难。另外,该课程与煤矿开采实际结合紧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采煤概论与矿山生产实习还没有完成,致使学生难理解,不能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现场实际到底该如何对应。

针对这种情况,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一方面,强化基础概念与理论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地质模型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地形象化,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地质工作能力。

根据教师对采矿、安全三届学生的授课经验,认为除了要进一步实施上述的教学手段,更应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相应实践环节教学。具体包括:(1)强化野外地质认识实习;(2)结合学院科研项目丰富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煤矿山相关的研究实例,讲授一些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地质学内容,以及在矿井灾害防治过程中正确认识地质条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3)吸收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矿山地质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充分地运用相关知识。

一、强化矿山地质认识实习提升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

矿山地质学课程面向采矿、安全等非地质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地质实践机会不多,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构造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煤矿开采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都有构造有关。所以认识各种复杂的构造现象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点。为此,在矿山地质学教学的过程意安排了野外认识实习教学内容。

经过认真筛选,矿山地质认识实习的野外教学基地选在北京西山东部下苇店村,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该实习区内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在华北地区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地质构造形态直观明显,易于学生现场学习,提高他们对矿山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在实习中,沿实习路线从老地层到新地层前进,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观察点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各类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并做必要的记录,对特征地质构造作素描图。并且通过产状测量,学生很好地复习和掌握了罗盘的野外使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观察不同地层单位的分界标志、地层中出现的断裂构造和层间小褶皱,尤其是断裂构造附近的牵引构造等,训练他们运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教学实习取得较好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对野外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印象深刻,部分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相关地质现象进行分析。

二、引入科研工作实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

矿山地质课程内容在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是经常涉及的内容,教师把相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地质构造引入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把抽象的地质构造形象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院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矿山地质课程对这方面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遵循矿井充水条件分析――矿井水文观测――矿井水害防治的流程,引入相应的科研实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采掘活动,对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充分说明井田构造格局、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小构造对顶板富水区的影响。在采动条件下,后期的人为改造与先天地质条件的叠加,破坏了顶板含水层地下水天然径流条件,如果没有遵循矿井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很容易发生水害事故。强调在矿井水害防治中应落实“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同学们深刻领会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前面几章基础地质知识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

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抽调优秀本科学生参加学院教师科研项目是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习惯。每年都有高年级学生进入教师科研队伍,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现场系统收集、整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而且能在繁杂的资料中收集到课题研究需要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参与项目数量增多,一方面学生能系统全面了解各大矿区各种的生产系统与地质条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应对井下工作条件的能力;最后,经过2年左右的锻炼,在毕业时,这些同学都有不俗的表现,有获院级优秀毕业生的,由以优异成绩考研获录取的,参加工作的同学也由于有前期的积累,工作能很快上手,在用人单位都有不错的发展。

这项工作,从03级开始已经坚持了7届,今后还会坚持下去,相信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矿山地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面向采矿、安全专业学生开设。由于没有地学基础,授课教师如何能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03级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总结出具有安全工程学院特色的几种实践教学方法:

(1)强化矿山地质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消化书本知识,认识实际地质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地质条件和矿井水害防治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科研实例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5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引 言

当前,资源紧张成为了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矿业资源是开发矿业的基础和保障。解决有色金属矿山面临的资源危机,加强其地质找矿,延长矿山寿命,增加矿山服务年限成为矿业发展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实现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主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有色金属地质找矿从矿种的选择、知识经济、政策保证等方面来探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矿种选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矿业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矿业资源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加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矿种选择实质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综合分析矿产资源的承载力以及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使矿产资源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化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的预算可以得出,目前,全球资源服务年限最长的是锰、钾盐、铝土矿、铁矿石、煤等,将会受到全球资源的最大冲击。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原则下,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重点矿种包括:铜、汞、锡、锌都是全球资源竞争和国内矿产资源比较缺乏的。

二、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成为了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新技术和新理论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地质找矿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满足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找矿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地质调查研究过程,需要从实践、再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需要成矿理论的指导,辩证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基于经验和统计原理产生的“就矿找矿”原则,到矿集区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到“探边摸底”的成功,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吸取经验,不断成功的。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提高,找矿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铜、铅、锌、金、铁等矿资源,埋藏深度增加,找矿难度也增加。以往的地质找矿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地质找矿的需求,地质找矿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

地质找矿信息化水平与自身的内在要求差距较大,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应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要求,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中心,逐渐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等,针对地质找矿的特殊性,加强新的采矿理论和采矿方法的应用,如:遥感技术新方法、物探新方法等,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采矿效率。

三、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证

(一)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实现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高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能力,丰富人员找矿经验。加强体质改革,平衡产业之间的发展,完善采矿措施,保持适当的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满足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的要求。

(二)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保证

地质找矿除了通过政策性投资以外,还要采取鼓励多元化投资的政策、鼓励地方、企业、外商投资,国家对全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金的有效投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管理,规范对探矿和采矿,针对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特殊情况。采用探矿权和采矿权拍卖的办法,加强对有色金属勘查的有效再投入,实现有色金属找矿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大力的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技术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合格评定程序,为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投资提供保证。

四、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投入和输出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也是能量守恒、物质转化的过程,涉及投资、人力、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了实现其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矿山找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投入的消耗,减少无效劳动。首先,在传统的地质理论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正确把握和论证矿区及的找矿潜力。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力技术是新技术利用和应用的关键,合理的优化人才结构。最后,结合矿山开采的环境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之间的合理的组合,为实现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结 论

有色金属地质找矿重点应该放在国内有色金属资源比较短缺的矿种,缓解当前矿种压力。在地质找矿中,应采用现金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加强物探、化探、遥感、矿探工程的应用,提高采矿的科技含量。国家应通过政策性投资和鼓励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政策,为有色金属矿山找矿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莲芳;我国铜矿资源及开发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2]孙顺利,杨殿;我国的能源利用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0年03期

[3]杨明;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6

关键词:矿山测量;测绘新技术;3S

矿山测量工作是贯穿岩金矿山及煤矿从建立到废弃始终的重要基础工作,从建矿初期的地形图测绘、矿界测绘、地质勘探钻孔放样,到投产后的定位、定向联系测量、指示巷道掘进的中腰线给定测量、贯通测量、开采沉陷预计等工作,再到各种矿山基础图件的测制、矿山采矿地质灾害的监测等,直至矿山开采完毕,矿山废弃时仍须将全套的矿山测量图纸等基础资料转交有关单位长期保存。因此,各项测量技术在矿山生产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大型的矿山企业已初步建立了“数字矿山”系统,并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围绕“数字矿山”的建立,矿山测量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技术体系已很难保证该系统的建立与运行,以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低空遥感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测绘技术应用其中。这些发展,都为矿山测量技术的革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1 矿山测量新技术发展

近些年,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矿山测量技术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摄影测量、陀螺定向、激光指向和计算机技术先后应用于地面和井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和贯通测量工作中,并有效地解决了地质勘探、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开采沉陷损害与防护等方面的矿山测量问题。同时,伴随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自动成图技术在矿山基础图件绘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以北京龙软公司研制的煤矿地测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代表,建立了矿山测量数据库及处理系统,为数字矿山建设奠定了基础。防爆全站仪、GPS、陀螺全站仪、激光扫描仪等测绘新仪器的推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矿山测量方法,使矿山测量朝着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和绘图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此外,矿山测量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矿山测量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指示巷道掘进与贯通测量,也不再是地面的地形测量,还应加强对地下资源开采的监督,积极开展矿区环境监测和土地复垦研究。在这些工作中,沉陷预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评价其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同时,矿山开采、越界越层开采监测也纳入到矿山测量之中。

1.2 在测量方法、仪器应用方面,要推广摄影测量技术,尤其是低空无人机系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技术,该技术的使用,弥补了大飞机费用高、难以完成小区域测绘、速度慢等不足,缩短成图周期、减小测图费用、加快矿区基础地形图更新、最终实现矿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自动化。

1.3 研究用于井下的矿用轻便经纬仪和自动跟踪、数字显示的防爆陀螺经纬仪、陀螺全站仪、全自动陀螺经纬仪等,支持巷道贯通测量工作,使矿山测量人员在仪器的支持下完全能胜任该项工作。

2 矿山测量理论发展

2.1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矿山测量实践中重要的理论之一。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以及各种测量计算分析软件的推出,计算机已成为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测量数据处理、自动化成图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工具。相对于以前测量工作人员在小型计算器上编程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或者进行简单的平差数据处理,现在的测量数据处理则体现出智能化、自动化和可视化,且数据处理理论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灰色理论、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新的理论大量应用于矿山工程测量数据处理中,单一模型的变形预测与组合模型的变形预测均得到了发展。以公路勘测数据处理系统为例,这个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 ①数据获取和处理模块; ②数字地面模型模块;③绘图与设计应用模块。

2.2 矿山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

测量方案的设计以前都是凭经验进行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设计正在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优化设计是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使矿山工程控制网具有较高的精度。而在满足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使成本最低。网的优化设计是一个迭代求解过程,它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设计任务

由测量人员与应用单位共同拟定,通常是后者提出要求,前者对其具体化,每一个优化任务都必须表示为数值上的要求。

(2)制定设计方案

包括网的图形和观测方案,观测方案指每个点上所有可能的观测,通过室内设计和野外踏勘来制定。

(3)进行方案评价

按精度和可靠性准则进行,同时考虑费用和灵敏度。

(4)进行方案优化

对网的设计进行修改,以期得到一个接近理想的优化设计方案。

2.3 矿山测量信息管理

随着矿山测量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逐步自动化、数字化,测量工作者更好地使用和管理海量矿山测量信息的最有效途径是建立矿山测量数据库或与GIS 技术结合建立各种矿山信息系统。目前,矿山测量部门已经建立了各种用途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矿山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数据检索与使用管理的科学化、实时化和现代化创造了条件。目前,矿山测量人员对这个问题都很重视,并且正在参与和从事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和管理工作,建立矿山信息系统、矿山生活区信息系统、矿区信息系统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

2.4 矿山开采沉陷预计理论

开采沉陷预计理论按采用方法的基础可分为: 经验方法、分布函数、理论模型法三大类。而常用的预计方法主要有: 概率积分法、负指数函数法、典型曲线法、威布尔分布法、样条函数法、皮尔森函数法、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法、基于托板理论的条带开采的预计法、力学预计法和有限元法。近年来,随着变形理论的深入发展,灰色系统理论预计法和神将网络预计法被应用到了沉陷预计领域,并有了一定的实践进展。同时,基于地质观点的沉陷预计方法也有相应报道。

3 3S技术在采煤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RS( Remote Sensing,遥感) 和GPS( Global 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技术作为测绘高新技术在采矿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3S”技术整合及与其它信息技术的结合则必将成为未来矿山采矿地质灾害信息化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2]。

3.1 GIS 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是一门快速发展起来的集多学科综合性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数据库技术、地图可视化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对包含空间定位和属性关联的问题进行计算机化处理,进而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系统。目前,GIS 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数据管理、地质灾害风险性分析和地质灾害预警等防灾减灾工作当中。由于GIS 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因此,其不再局限于某种地质灾害的分布显示,而可提供综合多种地质灾害,并能进行区域划分的功能。

3.2 RS技术的应用

RS( 遥感技术) 作为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手段,近几年迅速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监测的文章也多不胜数。总结归纳,遥感技术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是可行的,也是必要、可推广的。从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的角度来看,遥感技术贯穿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全过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随着遥感技术在理论上、技术上和实际应用上的逐步发展,遥感数据源向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过渡,其不仅具有精确的空间分辨率,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光谱信息,使具有特殊光谱特征的地物探测成为可能。这也必将使得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宏观调查、灾体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中大显身手,成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3.3 GPS技术的应用

矿山开采中,大量的采空区随之出现,给采矿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因此诱发的大量的地面塌陷灾害更给采矿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以采空区为变形体所进行的沉陷观测,受采空区自身沉陷影响,很难找到稳定的地点埋设监测基点。同时,在对沉陷引起的地裂缝进行监测时,需掌握其空间位置,针对上述工作,如果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必将面临诸多不便与不利因素。作为新一代空间定位技术的代表—GPS 技术,经众多技术人员从实践角度和众多学者从理论角度的验证,其不仅可以满足沉陷观测的精度要求,而且可以实现监测工作的自动化与实时化。目前,GPS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变形监测项目中。而动态差分GPS 技术的出现,更为地质调查、灾害地点确定等实时、高精度定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测量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测绘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

4.2 矿山基本建设中的施工测量,如井筒位置的标定。

4.3 测绘采矿基础图件,如采掘工程平面图。

4.4 观测和研究由于开采所引起的地表及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组织开展“三下”( 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 采矿和保护矿柱留设的实施方案。

4.5 进行矿区土地复垦及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4.6 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

4.7 进行矿区采矿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7

[关键词]矿山地质 深部 羊拉铜矿 第二轮找矿

中图分类号:P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70-01

引言

矿山地质部门肩负着矿山生产的重大责任,矿山生产发展与否,取决于地下资源的好坏与多少,也就是矿产资源的质和“量”的问题,本文主要论矿山地质工作中的若干同题,谈一些体会和粗浅认识。

一、矿山探矿工作

1、矿山探矿工作与地质队相结合首先双方应互相信任,思想上结合好,技术上互相配合支持,共同为矿山的生产,地质工作负责,加快矿区的地质探矿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地质资料与成果交换,在探矿工程中,坚持地质探矿工程与生产勘探工程相结合,地质探矿工程能利用的矿山要坚持利用,可避免探矿工程的重复利用,加快地质勘探步伐,缩短勘探周期,加紧矿区的探矿速度。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是矿山进行设计,生产建设的重要依据,是第一手资料。因此,矿山地质工作人员还需对地质队提供的地质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一步提高对矿山地质的认知,正确知道矿山探矿工作。

2、地质勘探与生产勘探结合地质探矿的目的和成果,是为矿山生产勘探提供依据,生产探矿是储量升级探矿,是为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工业储量。因此,矿山生产探矿中,必须严格遵守矿山生产探矿有关规定和探矿原则,在生产探矿施工过程中,尽量利用原有地质探矿工程,为矿山节约探矿费用,达到良好的探矿效果和地质效果。

3、探矿和采矿相结合矿山探矿与采矿工作,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工作,但它们在矿山生产中又是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工作:也就是说“探”是采的前提,“采”是探的目的。只有探清查明,才能保证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从矿山生产实践来看,采矿又是检验探矿可靠程度的最好见证,是最详细的探矿工程。矿山探矿工作要投入沿脉,穿脉,天井及辅穿等工程,要求地质人员充分利用这些工程,为后期开采提供服务,可减少一些坑道工程的费用。采矿过程中又可发现一些盲矿体,补充和完善了探矿工程中的不足,提高了探矿控制程度。所以探矿和采矿是一项相辅相成的工作,两者充分结合,定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矿山地质综合研究工作及工作部署

矿山地质工作单凭积累的原始资料是不够的,主要应对地质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不断丰富矿山地质理论,促进矿山地质科学发展,更好的为矿山生产服务。

矿山地质工作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矿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有的放矢的提出科研课题,其目的,为矿山生产提供更多的地质科学信息。

1、正确确定矿床勘探嘲度,合理布置探矿工程的研究

当前矿山部门采用的勘探工程网度,一般是采用地质勘探时的网度加密。我认为,要根据矿床赋存的地质特征,正确划分和确定矿床勘探类型,然后再决定栗用何种勘探工程阿度,这是合理正确的。为了准确性,必须搞好探采与地质探矿资料对比,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矿区综合资料,搞好勘探网度的探矿工程布置。

2、开展主要含矿岩石和成矿断裂构造地质特征研究

成矿过程中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形成复杂的矿化类型。如铜矿脉中有条带状、带状、细脉浸染型、复脉型和分支脉状等矿脉类型。所以研究成矿裂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寻找新的矿石类型有指导意义。对加深矿区成矿认识和进一步开展探矿工作有实际意义。

3、开展矿区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区的研究

重点对矿区总的成矿规律和矿床特征,全面系统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系统的矿山地质科研成果。根据这些成果.结合地质成矿理论与区域成矿地质特征,把矿区成矿地段划分为成矿重点区、远景区及成矿预测区。

矿山探矿就可以把主要力量投向成矿重点区。其余力量投向成矿远景区与预测区.从中获得地质工作敛果。

因此,凡是具备条件的矿山一定要加强矿山地质力量.增加科研经费,把地质科研活动擒起来,多出地质成果,不断提高矿山地质工作质量。为矿山增加地质资料多做贡献。

三、矿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矿石损失贫化管理

1、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矿山开采利用资源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在资源开发上,坚决贯彻“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坚持大小、难易、贫富、厚薄兼探兼采的原则。在矿山建设上,必须首先建立在地质依据充分、资源可靠的基础上。使矿山建设和开拓工程布局合理,达到良好经济效果。为了搞好矿产资源的利用。矿山地质技术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采掘技术政策,采用先进的采矿方法,尽量最大限度的回收资源,采掘工程的布局与赡工。满足三级矿量的平衡,保证矿山生产持续向前发展,矿山地质部门在资源开采利用上,负有监督、检查、验收的职责。

2、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管理

贫化率和损失率指标是衡量矿山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效果的主要考校指标。矿石的损失和贫化管理工作,不是由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能蜉管好的,而是要发挥矿山生产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贯彻有关技术政策。提倡专业队伍与施工单位协作,共同管理好采矿和放矿工作,在采矿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好“采矿设计---施工管理---正规开采---均匀放矿”这几个环节,就能实现矿山正规开采,提高矿石的回采率,达到减少损失,降低贫化的目的。

四、矿山深部研究

随着矿山生产开采深度的下降,地质资源的减少,直接影响和限制矿山生产的发展,深部找矿的重任落在矿山地质工作者肩上。

羊拉铜矿是云铜集团重要的铜原料生产基地,主要有里农和露农两个矿点,共有7个主要开拓中段和1个露天采矿点。从目前羊拉铜矿保有地质储量看,已经进入了矿量危机.由此可见,上部地质资源已经消耗掉很多,只能靠深部地段开展探矿,增加地质资源。

1、认真总结羊拉地质找矿的经验,总结区域戚矿规律,预测深部及地段有利成矿区。重点寻找里农、露农结合部成矿富集带。

2、寻找新的矿石类型,跳出原有的石英脉型矿石的圈子,寻找蚀变岩受、斑岩型矿铜矿床,不断扩大地质找矿线索,寻找大型---超大型铜矿。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8

[关键词]金矿带;找矿条件;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35-01

一、引言

新疆某金矿地处阿勒泰地槽褶皱系,具体被额尔齐斯大断裂控制。区内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均较为强烈,且分布广泛,如此使金矿的形成拥有充沛的物质来源及热动力条件。区内占有比重较大的石炭系与泥盆系底层,具体为高成熟度的陆源碎屑岩、(中)酸性的凝灰岩及火山岩,属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可见,碎屑岩及火山沉积岩建造对金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区内板块构造活动形成额尔齐斯沟弧盆体系,对额尔齐斯金矿及多金属矿化带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且断裂构造主导性的控制着金矿的形成。依此地理背景,本文就该地区金矿带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进行思考。

二、金矿带的成矿条件

金矿带的成矿条件有地层与岩性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控矿条件、地球物理条件。本章节侧重就地层与岩性条件、岩浆岩条件及构造控矿条件展开讨论。

(一)地层与岩性条件

由前文可知,区内岩性影响着金矿的富集程度。依此可知,金矿化的富集地层为火山碎屑岩地层,且下石炭统及中泥盆统的火山碎屑岩地层内金矿的含量更高,即为。区内所有的岩石及地层几乎全部经受过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此外,变质岩的含金量与岩石的变质程度几乎呈负相关,即由绿片岩相逐渐朝角闪岩相降低(见表2-1)。根据表2-1所示可知,多数金矿分布的岩层为浅变质的火山沉积岩及火山岩。

(二)岩浆岩条件

此区分布着大的花岗岩基,且表现出高位置侵位及异地侵位的特征,同时岩相明显分异、近边缘相偏基性与多捕虏体沿脉较多及出现孔雀石化、硅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等蚀变,如此使区内金矿及铜矿化的形成拥有丰富的热源,如喀拉萨依等金矿。从华力西早期到中期,地处喀拉通克岛弧火山岩带的火山活动均相当强烈,且主喷发期为早期,并主要为中心式及裂隙式盆溢。火山的频繁活动使火山岩层的堆厚约为5722m~7181m。火山岩岩浆具有硅酸熔浆含量大、岩浆分异彻底及连续分异演化的特征。区内岩石组合的常见类型为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且老山口的安山岩类金本底值为,铜本底值为,明显较相关岩类及地壳的卡拉克值高,因此金铜成矿专属性表现突出。

(三)构造控矿条件

区内多数金矿床均表现出断控的特征,且断裂的不同级别分别控制着级别不同的成矿单元,如额尔齐斯-玛因鄂博区深大断裂对额尔齐斯金矿带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同时主干断裂的次级构造对沙尔布拉克等金矿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区内不同方向的断裂表现出不同的控矿方式,如北西向的主干断裂为北东盘-西南盘的高角度逆断层,因此控制着变质作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及金成矿带的分布,即沿断裂的金矿与多金属矿分布异常密集。东西向构造带控制着花岗岩穹窿的分布,北西-西向断裂表现出韧性剪切性质,且构造带内断裂密布、挠曲与褶皱发育、糜棱岩与碎裂岩密布,因此对金矿的形成也起着控制作用,如喀拉达巴等金矿及多金属矿均处在布尔根韧性剪切带。北-北西向构造带多分布着横跨性构造-岩浆-成矿带,如北-北西向的卡拉先格尔-二台斜跨断裂是由北东-南西向主挤压应力作用及顺着最大剪应力而形成的右型走滑断层,如此斜切及错开北西向断裂带,同时此断层表现出扭曲及突变特征,如阿尔塔斯等地分布着大批金矿点。区内断裂侧面(单侧或双侧)≥2组断裂的交汇部位明显控制着金矿的形成,如北西向、北-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便出现金矿点密布的情况。北-北西向断裂为后期的斜跨性断裂,因此与北西向压扭性及压性大断裂交汇点的附近多出现金矿点密布的情况,同时也形成老山口及喀拉通克金矿浓集区。

三、金矿带的找矿方向

根据金矿带的成矿条件,本文梳理出该地区日后的找矿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突出断裂控矿的特征,即从区内北西向断裂与北-北西向斜跨性断裂的交汇部位或复合部位进行找矿,如呼吉尔特-福海北-北西向斜跨性断裂与北西向塔尔浪断裂复合部位的哈巴河金巴金及分别与额尔齐斯断裂、乌论古河断裂的布尔津及黑山头;切木尔切克-杜热北-北西向斜跨性断裂与北西向塔尔浪断裂、阿巴宫断裂的阿勒泰及分别与克孜勒加尔、唐巴勒北西向断裂、额尔齐斯、达拉乌孜断裂、乌论古河断裂复合部位的克孜勒加尔、阿克希克金矿点及扎河坝;卡拉先格尔-二台北-北西向斜跨性断裂分别与额尔齐斯断裂、乌论古河断裂复合部位的老山口、卡拉通克及沙子沟、阿克塔斯托别等。

(二)从多种控矿因素的交汇部位找矿,而应优选断裂控矿的优势部位为靶区,如复合部位或交汇部位;从火山岩带及岩浆岩带进行找矿,且应重点从岩相明显分异的岩体近边缘相、连续分异演化的安山岩类露区及褐铁矿化、孔雀石化明显的部位进行找寻,如老山口;应从重要的矿源层进行找寻,如下石炭统及中泥盆统的浅变质火山碎屑岩地层;应从金异常及金矿点集中区进行找寻。总体来讲,本区重要的找矿部位有阿克塔斯托别、阿克西克、哈巴河金巴金矿、老山口、扎河坝及黑山头等。

四、结语

新疆地区金矿蕴藏量大,且金矿的开采对促进国家发展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金矿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对促进国家金矿开采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金矿带的成矿条件有地层与岩性条件、岩浆岩条件、构造控矿条件及地球物理条件,而根据金矿带的成矿条件,本文指出金矿带的找矿方向应从断裂控矿、多种控矿因素的交汇部位入手。

参考文献

[1]魏永明,蔺启忠,肖磉,陈玉,王钦军,刘庆杰,魏显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不同尺度地质构造的遥感标识特征及找矿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01:76-92.

[2]杨利亚,杨立强,袁万明,张闯,赵凯,于海军.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的氢-氧同位素示踪:夹皮沟金矿带例析[J].岩石学报,2013,11:4025-4035.

[3]李平,徐仕琪,朱志新,陈川,赵同阳,靳刘圆,陈邦学.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一带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研究[J]. 西北地质,2013,04:163-172.

[4]吴延之. 新疆西准噶尔哈图―萨尔托海金矿带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2,03:854-862.

矿山地质论文范文9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加强

正文: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我国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矿业企业不断应用新的开采技术进行矿山开采,加快开采进度.这使得原本就不注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情况更加严重。近年来各矿业企业由于地质环境保护不力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对矿山地质环境没有进行保护与治理,造成矿山地质情况发生变化,而企业对于地址情况的勘探不及时造成的。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对于矿业企业安全生产.我国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分析

由我国国土资源部部署牵头,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经历了五年的时间,通过全国3 1个地质环境监测站的汇总与评价,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造成了我国大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在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已经发生大面积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至200 5年底,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1 2379起,死亡4250多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60多亿元。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地面塌陷面积达3 5.22万公顷,占压和破坏土地面积1 43.9万公顷。wWw.133229.CoM而且由于建矿、采矿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环境,导致采矿区域及周边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加上采矿废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使得矿区周边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已经势在必行。自2 0 0 6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加大的管理力度。

2 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2.1 矿山废弃物处理——地质环境治理基础

矿山废渣、废石、弃土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以及水文环境。其中还有重金属的废弃物长期受阳光、雨水、空气的析出,对矿山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合理利用废弃矿物进行矿坑回填可以极大的降低矿坑回填资金使用。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的合理配比进行回填,一方面减少了回填使用材料带来的资金与物质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废弃矿物有了很好的处理。并且这样的回填在压实度、以及地质原有情况复原上也有着一定帮助。

2.2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由于传统矿山开采很少进行矿坑回填,造成地质塌陷等情况极易发生。按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变性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矿山开采对于矿山周边水资源的污染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以前的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易造成边坡的不稳固,在外力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

针对这样的情况,矿山地质治理首先要从水资源治理开始,加快矿山矿物制备过程中水处理设备的投入,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再行排放。同时加快矿山植被的恢复,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土地荒漠化也可以算矿山地质环境的一种,由于矿山生产运行中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水资源的减少,河流的干涸,植被的消失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但矿山的不合理开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最终使矿区土地石化和沙化。这种情况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通过上面论述的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等方式,慢慢恢复矿山周边土壤水分以及植被,恢复土地含水量是治理矿山土地荒漠化的唯一方式。

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保护

近几十年的矿业开采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针对我国矿山环境现状,加强我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通过复合治理方式、拦、排、护、整、植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保护,对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加强矿业地质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首先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通过对矿山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促进我国矿山化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环境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监督职能、国土资源部具体环保工作的实施共同来履行我国地质环境保护与监督的工作,促进我国矿业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施。同时加强有关法规与制度的建设,从法律立法的角度,强化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3.2 加快我国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

矿山环境治理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施。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对矿山的综合利用和尾矿、煤矸石、矿渣等开发利用的科研投入和生产开发研究工作。这样既可减少环境地质问题,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另外还要通过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对在职人员的再培训等方式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

3.3 加快矿业“三废”回收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施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于“三废”的回收、利用,对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采用先进的采选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对于加快我国矿山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4 关于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与防护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