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数据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7:39

大数据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人口 计划生育 统计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经济体制的转变,农业人口的转移流动,也使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更加复杂和困难。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协调、不统一,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数据不一致现象也十分严重。根据以上问题的出现,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浅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的现状与意义,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做好今后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意义

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统计主要是以多手段,多数据来对总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有效的控制人口的增长和流动,确保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流动人口和下岗职工的增多,使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失真性越来越大,准确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对我国的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存在的问题

1、统计数据失真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数据的统计中,数据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在城市的人口计划生育的统计上,主要是以派出所和居委会,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在部门间数据的加工中易产生笔误一类事件的发生,造成数据失真。而在县乡的人口计划生育统计上往往受地方领导的制约,人口普查不被重视,上报数据蒙混造假而导致了数据的失真。在县乡的数据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统计人员往往会迫于领导的压力而对数据进行修改,造成数据失真,在县乡的统计人员变动中,频繁的更换统计人员,造成统计工作忙乱,也是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统计数据收集困难

在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数据的收集主要是以基层的上报数据为主分析数据。由市、县、区、乡、村各级的计划生育采集人员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相对较为复杂,工作效率也不高。在统计的过程中,数据表格的使用也延续以往的表格,这类表格过于陈旧,不能及时的反应出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数据特点,不能有效合理的利用数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目前人口信息交换的方式也较为落后,数据共享相对较为复杂,这样就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三.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几点建议

1、建立监督机制,保障数据真实

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监督是由多个监督机构组成的网络监督体系,主要是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的数据进行辨别,分析,整理,调控。监督部门主要是通过设立监督机构,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进行甄别和整理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在统计数据汇总后,由同级的监督部门对数据进行验证确认,然后分级上报主管单位,即人口计生与公安部门的统计机构在业务上既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又接受同级统计部门的指导,由同级统计监督机构协调确认,以实现统计口径和统计数据的一致,确保数据客观准确。在统计后不是由政府进行调整确认,而是由监督部门确认上报,避免了行政干预,统计过程也要受群众的监督,增强人口计生工作的透明度,确保统计数字客观真实。

2、改变方法,科学统计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统计过程中,要充分科学的界定统计指标。在我国的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是从多个统计单位多个部门综合组织完成的,在各单位的统计过程中,统计范围,统计方向,统计方法,统计时间都不相同,这就使统计数据的结论产生了差异,比如人口计生部门统计的只是新生人口,而公安部门统计的是流动性人口或暂住人口,这就存在着数据重复统计的问题,所以统计方法上要部门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科学的统计,确保数据的唯一和真实性。在统计过程中要改进统计的调查方法,就现阶段的社会人口情况来看,所采用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进统计方法,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我们统计部门进行的人口普查、人口登记,人口计生部门的报表和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制度等,虽然我们大量的基础数据要靠这些方法取得,但单纯靠这些渠道取得准确和全面的数据越来越困难。因为存在着“官出数字”的现象,存在着违法生育不敢报户口和报不到户口等复杂的情况,因而在原有的统计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再辅以其他方法作补充来获取信息和验证、调整经常性调查方法所取得的数据是非常必要的。

3、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统计分析

首先在人口计划统计数据时应加快计算机的使用。要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拓展信息化深度,实现省、市、县、乡、村联网,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创建数据库的时机,逐步实现常规统计报表业务处理与数据通信、数据管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作业,这样可以对数据进行高效的利用和分析。其次是改变以往数字论数据的上报形式,要以数据分析为主,结合现今的工作生活,把分析结果与生活联系起来。最后是统计数据的分析也要结合地方政府的工作,捕捉热点,深入开展统计调查,开发统计资源,撰写有参考价值的统计文章,对领导决策和地区今后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数据管理计划 DMPTool 科研数据管理

分类号 G250.76

Study on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s DMPTool

Wu Hairu

Abstract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whethe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s a result, some U.S. fund will have to make project data a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etting up a management plan. To help researchers to quickly generate the data management plan, the 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 developed data management plan generation tool C DMPTool based on the user needs of reality. Use of tools is also provides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domestic library research services.

Keywords Data management plan. DMPTool.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为提高科研数据管理水平,国外众多研究机构引入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形成各具特色的数据管理模型,如ICPSR社会科学数据存档生命周期模型、DataONE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英国数据存档生命周期管理模型等[1]。这些模型虽因研究主体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均将制定数据管理计划视为科研数据管理的关键点。为帮助研究者迅速生成简单有效的数据管理计划,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基于科研人员的现实需求,联合其他7所科研机构,共同研制了一款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DMPTool。本文拟对该工具进行介绍,并阐述该工具为国内科研数据管理带来的启示。

1 DMPTool的提出及发展

2010年初,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简称NSF)了项目管理指南,规定自2011年1月18日起所有提交至NSF的申请项目必须以附件形式提交一份不超过两页纸的数据管理计划,详细描述申请者如何实现项目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共享传播,缺少数据管理计划的申请项目将不予接受[2]。除此之外,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下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航空航天局等其他科研项目资助巨头同样在其资助指南中对项目的数据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为响应这些科研项目资助机构的要求,方便科研者制作数据管理计划,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联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史密森学会、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图书馆、数据监管中心以及DataONE项目中心,推出了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DMPTool[3]。

2011年10月,DMPTool在线版本正式,该工具一经,便引起科研界及图书馆界的极大关注,并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2011年十大数字保存发展项目。2013年,DMPTool项目组接受Alfred P. Sloan基金会、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协会注资,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研发工作。2014年5月,项目组正式DMPTool V2版本,相较版本1,版本2实现了诸多改良(见表1)。

1.1 DMPTool角色权限改良

系统的角色权限设计包括两个维度:一是系统用户的角色定义,包括角色大类(如操作员、管理员)和大类下的角色细分(如科研机构级别管理员、总系统管理员);二是职责和权限在不同角色大类和细分角色的分配。

升级版的DMPTool在角色权限方面做出了如下改良:(1)增设系统编辑员角色,包括资源编辑员和模板编辑员,前者负责帮助信息、链接信息、参考答案的日常维护和更新,后者负责数据计划模板的日常维护和更新。(2)增设科研机构级别DMP复核员角色,负责对机构内提交的数据管理计划进行统一检查和审核。(3)对管理员角色进一步细分,增设科研机构级别管理员,负责管理、维护机构级别的DMPTool,及时收集反馈基层数据管理需求信息,协调发展科研机构与资助机构、总系统管理员的合作关系。

表1 DMPTool新旧版本对比分析表

1.2 DMPTool模块设置改良

升级版的DMPTool登录界面包含三大模块:公开化DMPS、DMPTool新闻和DMPTool帮助。该界面设计可以使用户在正式使用工具前通过大致的浏览就可以初步掌握DMP的结构内容、DMPTool的发展动态及具体如何使用DMPTool。其中,帮助模块最能集中体现升级版DMPTool的创新:(1)增加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题解答);(2)专设针对系统管理员的Wiki帮助,并通过GitHub进行托管控制;(3)增加数据管理指导内容,相较旧版工具侧重于数据计划的生成,升级版的工具更侧重于对科研人员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4)增加公开资源信息,公开资源信息包括各资助机构的项目信息、最新政策、资助动态等内容,该内容的加入赋予了DMPTool新的内涵和外延,除了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功能,DMPTool进一步彰显了对科研机构、资助机构和科研人员三者信息沟通和合作的促进作用[4]。

1.3 DMPTool模板设置改良

旧版的数据管理计划工具中,可供用户参考复制的数据计划模板大多是按照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制定,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科研机构对数据存储、数据共享要求的差异,这些按照资助机构要求制定的模板并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以及科研机构数据管理计划生成需求。因此,升级版的DMPTool别增设了科研机构DMP模板,该模板管理权限统一下放到科研机构层级的系统管理员。

1.4 DMPTool自定义改良

数据政策、用户需求的不同都会引发数据管理计划的不同,而数据管理需求又会随着科研领域、数据管理偏好、数据计划用途等具体内容的变动而变化。DMPTool必须在统一的数据管理政策下,尽可能关注科研人员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才能实现应用工具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升级版的DMPTool进一步拓展了其自定义功能。(1)科研机构自定义。包括①机构基础信息输入、Logo设计;②机构授权,自定义设置不同的角色和权限,如模板编辑员、资源编辑员、复核员、管理员;③模板自定义,设计符合本机构数据政策、应用于不同领域或提交给不同资助机构的DMP模板。(2)科研人员自定义。这一模板大多是为了满足用户特定条件下的需求,如教师想设计一份用于大一本科生数据管理课堂教学的通用性DMP,或者项目中不同角色(PI或CO-PI)的科研人员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不同数据管理侧重点的DMP,这些都可以通过用户自定义功能实现[5]。

2 DMPTool的功能分析

2.1 快捷生成科研数据管理计划

DMPTool工具是一款开源软件,可免费获取,用户登录注册也不受任何限制。协助科研人员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生成数据管理计划,是DMPTool的项目宗旨之一。纵观整个DMPTool的使用步骤(如图1),完美诠释了在线应用工具的便捷性。

图1 DMPTool管理工具使用步骤图

第一步,选择DMP模板。包括三项内容:(1)选择登陆方式(机构用户或非机构用户);(2)选择科研项目资助机构,如NSF-AGS(NSF天文地理科学基金会)或NSF-BIO(NSF生物科学基金会)等;(3)选择所需复制的计划模板,即开放共享的计划、机构内共享计划、用户创建的历史计划。用户应评估当前计划需求,选择适当的模板作为新计划的制定基础。

第二步,填写数据计划基础信息。包括以下内容:填写计划名称、项目申请号、项目提案截止日等内容;增加项目合作者信息,设置项目合作方拥有对数据计划编辑、预览、下载的权限;设置数据计划公开方式,包括仅项目申请人和合作者可见、机构内共享和公开存取3类。

第三步,完成DMP细节描述。通过答题的方式,完成数据格式、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共享策略等内容的设置,每道问题都配答题指导、参考答案和相关性资源链接,能够保证数据管理能力较弱的用户也能详细、客观地作答。

第四步,自动生成科研项目数据管理计划。DMPTool在综合前3步信息的基础上,自动生成报告,用户只需选择报告导出格式(txt/rtf/pdf等3类),便可预览、审查系统形成的数据计划,并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调整。整个使用过程方便快捷,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时间成本的节约,潜移默化中也有利于其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6]。

2.2 紧密联系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

先前的科研模式中,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三方对科研数据的管理需求被完全割裂,而DMPTool的出现,成为联系三方科研数据管理需求的桥梁和纽带。(1)研究者和研究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MPTool查看所属机构的计划示例,预览科研机构的需求,查看计划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可以利用DMPTool积极了解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水平及需求,利用工具中呈现的数据管理信息和政策,整合规范自身的数据管理政策,促进科研人员与机构图书馆、IT部门及其他数据管理部门的合作和创新。(2)研究者和资助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DMPTool几乎囊括了所有主要项目资助机构(NSF/HIN/DOE/NASA/USDA/DOD)的数据管理要求,并及时追踪各机构的数据政策变更,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MPTool了解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需求,另一方面,资助机构也可以随时通过对数据管理计划的查看、编辑,及时掌握科研人员的需求动向,改良其数据管理要求和政策。(3)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间数据管理的有机联系。科研人员制定的数据计划可以通过科研机构的审核后提交至资助机构,强化了科研单位对资助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研究,另一方面,科研机构也可以通过DMPTool与资助机构探讨数据管理相关政策,反馈科研人员的集中化数据管理需求,逐步实现数据政策的规范统一[7]。

2.3 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定制需求

DMPTool不仅能够帮助用户高效生成标准化数据管理计划,还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数据管理需求。(1)对科研人员而言,用户可以在标准化数据管理计划中添加体现其个性化需求的元素,使得整个计划在满足资助机构、科研机构要求的同时体现用户一些个性化、多元化的数据管理需求。(2)对科研机构而言,DMPTool管理员可以依据科研人员需求自定义其数据管理计划工具,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机构级别的信息服务功能,如数据存储服务,不仅进一步完善数据管理计划,更有利于其对科研数据的统一规范化管理[8]。(3)对资助机构而言,用户可以依据资助机构的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的计划版本,同时可以依据资助机构需求信息变更,及时调整数据计划,保证计划体现资助机构的专门性需求。

3 DMPTool带来的启示

3.1 分层推进科研数据管理工作

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科研数据遵循计划、采集、确认、描述、保存、分析的发展过程,要确保科研数据发挥出更多价值,必须依据数据发展进程来管理数据。国外科研资助机构及科研机构很早就将提供数据管理计划作为项目申请的硬性要求,我国也应积极设立数据管理计划相关规范要求。首先,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科研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和开放式存取,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政策,从政策层面进行数据计划流程的规范和引导。其次,各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应依据政府出台政策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或操作指导,硬性规定项目申请必须附带符合标准的数据管理计划,同时从多方面提供资源,辅助其计划制定。最后,科研机构同样需要制定符合本机构数据管理需求的数据管理政策,协助科研人员制定数据计划,促进科研数据的共享和传播。

3.2 强化科研各方的信息沟通和共享

政府科研管理机关、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共同构成了科研有机统一体。政府是科技创新的保护者、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者、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政策的制定者;科研资助机构在政府相关政策指导下落实科研项目考核评估、促进产学研结合、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引导科研成果创新;科研机构侧重机构层面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负责科研成果的审核、评估和归档及其他面向本机构科研人员的科研服务项目;科研人员是最直接的科研成果产出者,利用政府、资助机构、科研机构提供的多方资源开展研究,形成丰富的科研成果。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是科研有机统一体高效运作的前提,DMPTool项目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其实现了研究者、研究机构和资助机构的紧密联系。我国也应通过统一科研平台的构建,及时国家科研导向和政策扶持,反馈各类科研需求,保证科研人员的言路畅通和科研政策的上通下达。

3.3 基于科研人员需求构建完备数据管理工具箱

DMPTool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的产生直接源于科研人员项目申报的需求,除了DMPTool,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保存中心还设计有一系列满足科研人员数据管理的工具(图2)。

图2 加州数字图书馆数据管理工具箱示意图

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序,在数据计划阶段有DMPTool协助科研人员生成数据管理计划,项目申请成功后,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ataUp检测数据格式、建立标准化元数据,EZID赋予科研数据统一化标识符,最后通过Merritt实现数据的长期存储、管理和分享。整个数据管理过程中,科研人员还可使用Colectica进行数据追踪。强有力数据管理工具箱保障了科研人员对数据的全过程及高效管理。我国科研相关机构也应在切实了解科研人员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系列数据管理应用工具,形成工具箱体系,实现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的全方位、高效化管理。

3.4 整合共享,提高科研数据利用效率

各科研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在实践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数据管理经验,科研人员也形成了较高的科研数据管理素养,美国加州数字图书馆的DMPTool工具对三方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1)通过自定义功能的设置,鼓励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在DMPTool平台设计符合不同用途和需求的计划模板,并实现模块共享化管理;(2)DMPTool工具中整合了科研机构、资助机构的数据政策、常见问题、管理程序等信息,通过长期应用实践的磨合,有利于更为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政策和科研数据环境的形成;(3)DMPTool平台实现数据计划的三级复核制度,并设有不同级别的数据计划管理员,充分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实现了科研数据的高效管理。国内的科研数据管理也应在多方科研力量集结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4 结语

加州数字图书馆联合其他7所科研机构研制的DMPTool数据管理计划生成工具为我国数据管理提供了新视角,国内科研机构应在设立数据管理计划标准化程序、切实了解科研人员需求的基础上,促进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资助机构的沟通交流,整合多方资源,设计强有力的数据管理工具箱,实现对科研数据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 1 ] 丁宁.国外高校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比较研究及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3):18-22.

[ 2 ] NSF.Grants.gov application guide:A guide for preparation and submission of NSF applications via grants.gov[EB/OL].(2011-01-18)[2014-05-21].http://www.nsf.gov/pubs/policydocs/grantsgovguide0111.pdf.

[ 3 ] Sallans,Andrew.DMPTool:a community tool[EB/OL].(2011-07-11)[2014-05-21].http:///about-the-dmptool/.

[ 4 ] Lake,Sherry.DMPTool2:Improvements and Outreach[EB/OL].(2013-11-04)[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5 ] Strasser, Carly.Expanded functionality for better data management planning[EB/OL].(2014-02-25)[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6 ] Zing, Tao. DMPTool:Expert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Data Management Planning[EB/OL].(2013-09-06)[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7 ] Sallans, Andrew.DMPTool:Integration with other open science software[EB/OL].(2013-05-23)[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 8 ] Abrams Stephen, Sallans Andrew. Enhancing DMP

Tool:Further Streamlining The Data Management Pla-nning Process[EB/OL].(2013-12-10)[2014-06-04].http:///presentations-and-press/.

第3篇

1.经费不足,信息化水平低在实践工作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乡镇仍有个别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未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列入重要规划日程,导致工作经费不足。受到经济平的制约,基层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不利于统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2.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从事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兼职,专职人员少。加之乡镇干部重视度不够,经费限制等,工作中不能充分深入村组织中了解相关情况,导致信息不全面,报表中数据存在不足和不实,统计出数据信息后只简单汇总,而未对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3.制度管理水平较低一些乡镇报表往往不能及时送交,统计数据不能及时更新补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制度,导致信息数据不能真实充分地反映实际情况;管理水平偏低,大部分乡镇未建立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的建议

1.提高人员素质及统计人员待遇各乡镇应对统计队伍进行优化,利用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加强对统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以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基层地区应建立起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通过提高工资待遇的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热情,从而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水平。

2.加强管理与核对首先,计生部门应建立并不断完善专门的存放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信息的档案室,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管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其次,应加强核对工作,每月对数据进行核对,保证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建立起合理的管理制度,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指标,并依据每月的信息变动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第4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全生命周期 分包管理 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力工程总量大幅增加。以2016年天津市蓟州区为例,电力工程总量较2015年全年增长64%,其中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数也逐年增长,参与施工的企业较2015年全年增长了20%以上。电力行业传统工程管理方法开始凸显不足,无法满足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工程管理问题日益显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信息不共享:工程施工各阶段、各专业均比较独立,信息不共享,关联性较弱,管理人员无法从整体角度把控项目;二是对工程风险缺少必要管控: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无法提前预判工程施工L险,总是风险发生后再去补救,导致浪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三是施工队伍管理缺少有效手段: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法满足电力工程施工对人员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导致施工质量较低,甚至容易发生施工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光源公司采用工程管理系统,开展以计划为导向的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工程管理系统,意在解决电力工程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实行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精益化、多样化管理

以计划为导向的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工程管理过程分为“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五个阶段。其中,“计划―执行”两个阶段依照项目进展循环进行,而监控阶段是整个工程能够顺利执行的一个重要阶段,监控阶段以计划为模板,随时监管执行情况,如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电力工程启动阶段包含工程招标、工程投标、总包合同、分包合同、工程派工;计划阶段包含工程计划、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领用计划;执行阶段包括工程进度、工程资料、工程变更、工程签证、隐蔽工程等,监控阶段包含施工进度监控、物资库存监控、分包人员监管等,收尾阶段包含工程结算、物资结算、工程竣工等。

通过工程管理系统,整合各个阶段,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以计划为导向的涵盖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流程。

1.1注重过程管理,贯彻 “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管理思路

光源公司工程管理系统上线前,各部门各业务的负责人之间信息不共享,工程进展情况同步滞后,制度相对孤立,只能针对各岗位职责进行描述,各负责人管理方式不同。比如负责工程资料的专责,只能确保最终资料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对于资料的时效性、与现场的吻合度均无法及时监管;同时工程资料对于领导决策无法起到实际作用,浪费了工程资料的使用价值。

光源公司工程管理系统在开发前,将公司工程管理制度梳理并整合为一套完整的工程管理流程,明确了每个阶段的输入项、输出项和具体职责,形成了多种表单模板。系统设计阶段,将整套的工程管理流程表单模板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实现了由工程管理系统负责施工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各岗位责任明确,管理到位[1],工作流程定义清晰,明确。

1.2以工程为核心,推动电力工程建设精益化管理,促进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诸多目标的实现

工程管理系统以工程为核心,根据工程范围的不同,将整体工程设计为三层架构,分别为“工程―工程段―工程区域”,施工范围逐层递减。工程包含整个需要施工的工作;工程段按照标段进行划分;工程区域按照施工的最小单位再次划分,可能是一段线路,一个小区,或者一个村。其中,启动阶段的投标、总包合同与工程关联;招标、分包合同与工程段关联;计划阶段和执行阶段的工程计划、工程进度、工程资料、工程变更、工程签证等环节,与工程区域相关联,以最小的维度进行管理。工程监控的收尾阶段,均是从工程区域开始,逐层汇总到整个工程,实现细节到整体的统一管理。

以工程区域为管理单位,细化管理颗粒度,对于每一个区域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多方人员统一协调和调度,对每一个区域的工程成本、质量、进度、材料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精益化管理。同时,又可以自下而上进行汇总,将工程整体的状况展示出来,供领导层了解和决策。

1.3以数据为基础,统一数据格式,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是整个工程的基础信息,也是领导在决策时的关键依据。在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同数据处理者的习惯不同,导致异构数据普遍存在,造成整个工程数据呈现交叉互用、数据重叠、频繁更新、版本不一致等漫无头绪的复杂局面。另外,在数据的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缺乏调用、修改、保密等安全措施,容易造成数据信息泄露。因此,工程数据管理面临缺乏规范性、混乱无条理、数据不准确、没有保密性等诸多问题,加之不同项目的工程数据管理意识有强有弱,结果可能是有些项目的数据管理处于放而无收的无管理状态,对工程目标管理失去指导意义,项目管理也一片混乱。

通过工程管理系统,梳理各阶段各专业的数据特点,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实现数据统一存储,并根据业务流程和权限进行数据共享。实现一份数据多部门共享,减少了大量数据的整理校对工作,提高了信息流通程度,增强了数据使用价值,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数据本身的分析上。

2 运用以计划为导向的工程监控手段,减少项目风险

在整个工程管理的生命周期中,计划是重中之重。随着工程施工的难度增加,施工人员增加,管理复杂度增加,工程计划制定的好坏,决定着项目的好坏甚至成败。工程施工过程中频繁返工是最常见的问题,通常导致进度延后,成本超支。在工程管理系统中,通过制定完善的计划,并辅以全面的监控手段,可以尽早发现风险,随时纠正,减少影响。

2.1采用预制模板,编制详细计划

在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之前,项目经理多靠主观经验制定计划,盲目安排工期计划,压缩投资,造成工程建设计划制定不周密,人、机、物料安排不合理,不符合电力施工规律。同时实际现场监管时也未必按照之前的计划执行,导致频繁的工程变更及返工,最终为了满足工期要求,只好降低质量或增加投资[2]。

在工程管理系统中,通过制定计划模板,减轻项目经理制定工程计划的复杂度,同时,系统可以根据整体的计划,进行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拆分,通过移动技术,发送计划到施工人员的微信端。计划管理包含工程计划管理和物资计划管理。

2.1.1工程计划管理

在工程尚未开工前,依照前期的现场测绘,将本次工程所需的施工工作编制为一份完整的计划,计划包含工期和工作量两部分。工程管理系统中按照不同的施工类型,选择不同的计划模板,项目经理只需要填写施工的时间计划以及施工的工作量,即可汇总成总计划表。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减少项目经理编制计划的繁琐程度,将注意力集中在进度和工程量这两个关键参数上。

详细的工程计划还可以细化工程监控的颗粒度。通过将工程计划拆分,逐步细化监控的内容,提高了现场施工监管的可行性和可执行性。每天按照日计划进行汇总和分析,当发现计划偏差的时候,随时可以进行纠偏,使工程可以按照总体的计划顺利执行。

2.1.2物资计划管理

物资到位是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所以物资需要通过计划来保证按时入场。工程管理系统中包含物资需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领用计划。

项目经理在申请物资前,根据工程计划来编制物资需用计划。在工程管理系统中,可以根据预设好的模板,直接生成物资需用计划的框架,通过调整细节,生成工程的需用计划。

根据工程计划的安排,物资需用计划会安排好各种物资的需用时间、需用数量。物资管理专责可以根据需用计划,筛选供应商,生成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关注点在于供应商的供货截止时间、货物送达的仓库地点。供货截止时间须早于物资的需用时间,如果无法满足,则可以通过调整采购计划,或更换供应商,或分批次购买,保证现场项目经理的物资需用不受影响。

项目经理根据物资的采购进度,结合工程的施工进度,提交物资的领用计划,精确申请使用数量,避免物资的无端浪费或者损坏。

2.2多种手段并行,加强现场监控

计划的制定指导工程的进行,但是施工现场的监管也是重要的一环。依靠抽查来发现存在的所得信息滞后问题,故所得的结果无法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工程管理系统利用移动技术进行现场施工的监管。考虑到施工人员对手机的熟悉程度不高、对微信使用较为熟悉的情况,故采用“微信加视频播控球”的手段进行监管。施工人员使用微信关注了光源公司的企业号之后,根据推送的计划进行实施工作,同时在施工现场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和照片的上传,供管理人员查看现场施工情况。对于重要或者大型的工程,现场可以设置视频播控球,通过远程监控端随时查看现场的视频回传画面。

3 注重分包管理,加大人员监管力度

电力工程施工一般比较庞大、复杂,涉及到多个专业,例如土建、安装等。各专业之间需紧密配合。现在各专业领域通常由不同的分包商所承包,分包商及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现场各专业之间无法紧密配合,常常出现质量低下、进度滞后、成本超支、频繁返工等现象,而且不规范的施工作业还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分包商和分包施工队伍的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1加强分包商管理

工程管理系统中针对分包商的施工资质和安全资质进行记录管理,每年更新一次,保证符合要求的分包商进入招标范围。除了资质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分包商施工质量的管理。通过对分包商施工工程数量、施工工程等级、施工工程竣工评分等级、抽查评分等级、施工人员资质和数量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直观地显示每家分包商的施工能力和施工信u,从而建立起合格分包商名录,作为进行新的工程管理的决策依据[3]。

3.2加强分包队伍人员管理

即使分包商资质符合要求,也会出现不同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不一样,甚至是无证施工现象的发生。所以同一分包商下的不同施工队伍,乃至于同一队伍中的每个人员,都需要在系统中统一管理。所有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资质证书、从业考试成绩等信息,都会记录并及时更新。同时,现场施工的人员通过微信端进行工程进度汇报,施工记录都有迹可查,避免了人证不一致的现象。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光源公司在利用工程管理系统后,有力地解决了施工过程、施工监控、施工人员管理等问题,做到施工的每个环节可监控、可追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光源公司工程管理系统仅仅解决了信息共享、流程规范、人员规范等问题,在数据统计、分析、决策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后期我们计划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深度挖掘数据潜力,为企业高层领导决策提供更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石岩峰,卫宏.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及意义[J].山西建筑, 2010,36(33):194- 195.

第5篇

【关键词】统计分析 电力建设 工程造价管理

统计分析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分析研究,认识客观现象的状态,揭示客观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预测客观现象前景的活动。

一、统计学和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

工程统计学是结合工程问题,研究怎样去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直至为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的学科。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等一系列工作是由统计学工作来完成的,是由统计数据全面反映的。数量性统计信息在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是最鲜明的体现和最普及的应用,即通过数字揭示电力建设项目实施计划管理过程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对电力建设项目的计划管理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计划管理方案。

二、计划管理可采用的统计技术

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计划统计工作,包括对计划统计数据的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进而进行分析、对比,最后形成统计分析报告,用以指导计划管理实际工作,主要由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阶段来完成。

数据收集是取得原始资料数据的基础环节,在计划管理进行中,计划任务各项原始数据必须根据预先设定的要求按期完成,收集内容应保证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统计资料的搜集,不能只使用一种调查方法,而应该根据数据收集对象特点和调查条件,灵活地选用不同调查方法组成调查方法体系。

数据整理是根据计划管理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反映总体单位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的基本统计指标,从简单枯燥的数据中找出计划管理任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下一步数据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数据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数据收集、数据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计划管理中数据分析的作用在于总结计划管理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

三、统计分析在电力工程造价中运用

(一)制定一套科学的统计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统计管理手段

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统计管理制度,工作中要严格按制度执行,对于违反者要给予一定的处罚;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管理统计分析成果,对于数据大、指标多、统计分析复杂的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操作,以实现资源共亭和科学决策。

(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要抓影响建设项目的核心重点,抓现场管理及收集整理统计资料

首先,不论建设方还是施工方,都要以合同为主线进行统计,全面履行合同,发现实物量或工程质量严重与合同、目标、统计报表不相符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其次,加强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搜集、积累工程造价资料不仅是造价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同时也是统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已完工程数据资料的积累和数据库建设,建屯统一的收集管理模式,可以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提供条件,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信息,为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投标报价的依据,使投标报价更快捷,更准确。

(三)要从“量”和“价”上着手进行统计分析

(1)从“量”上。采用统计综合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把施工图设计预算或投标中标数据加上工程变更增减数据中的量与实际发生的人工、机械及材料设备中的量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浪费现象严重问题,要责令施工方赔偿;如果属未及时办理领退料手续;要责令施工方及时办理领退料手续,如果是统计时多列应令其减去;如果是漏列。要令其补上。

(2)从“价”上。以自己的报价为依据,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计算和分析,做出公平的,合理的报价决策。“价”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价的种类有多种,估价、预算价、市场价、招投标中标价和合同价等等,计价的方式又有多种,但不论是采用那种价,它都归属于合同。合同规定用什么计价方式,投标及预结算就采用什么计价方式。价的计算方法,要采用统计提供的科学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使价建立在有充分依据,计算更为准确的基础之上,以保持价在甲、乙双方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四、统计学在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在电力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中的应用电力建设项目管理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及制度一系列的选择、筹划和确定均需要统计信息上报的资源来完成,经过数量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准备的组织实施对电力建设项目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科学的指标体系,为了解决项目计划管理统计中的问题,项目部需要建立起对各阶段原始记录资料的质量检查制度,出现问题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校正,把统计工作看作是指示器和校正器,发现矛盾,提出建议,以便使统计工作在电力建设项目计划管理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再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使各项统计资料具有充分的科学性合理性,能正确全面反映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真实情况,并能保持连续性、系统性。

在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在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要求统计信息及时、详实、完整,随时需要将系统的统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优化决策,优化决策实施过程又是统计信息反馈、调整、优化的过程,说明统计信息不是单纯地罗列数据,如同点连成线,要有机结合。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联系电力建设项目的实际生产情况,每隔一定阶段,组织统计人员的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概念,提高业务素质,这对于提高电力建设项目的统计水平,强化统计的职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6篇

现在,人们多是把大数据当成一个客观现实或者扑面而来的潮流,而没有看到这更应该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欲求和战略管理的历史性需求。

2012年,美国已经制定了“大数据研发计划”,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大数据计划。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应该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在城市层面,如何研究和制定北京的大数据计划,就更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当然也是十分有趣或有意义的工作。

北京要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都特别需要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北京要研究和创制一种使用某种分析方法的“基础架构”,能够让“大数据”更好地使北京率先做到: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北京亟需开发城市和大区一级的大数据管理体系架构。科技北京或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建设,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问题上。

在这种大背景下,面对扑面而来的大数据潮流,北京应如何制定具有北京特色的《大数据计划》?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将大数据用来考虑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再用最先进技术来落实最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二是北京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也需要这么走。目前只是欠缺思路或顶层设计。

三是北京已经实施“祥云”计划,但主要是基础建设,有多种朝向,并未重点朝向或研究解决科技的新式研发与成果转化问题。数据本身是资产,这是大家目前达成的共识。云计算为数据资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如何盘活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城市功能升级和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这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也是云计算内在的灵魂和必然的升级方向。

众所周知,北京正在实施“祥云计划”,到2015年,形成20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亚洲最大超云服务器生产基地;上海正在实施“云海计划”,到2012年,培育10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1000亿元,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重庆,正在实施“云端计划”,到2015年,建成云集上百万台服务器、上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成为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广州正在实施“天云计划”,到2015年,云计算应用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构建世界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但却没有一个城市颁布和实施大数据计划。这样讲,并不是赶时髦,而是因为云计划固然与大数据存在密切联系,甚至我们所说的大数据处理本身就应该是在云端进行的,但云计划却代替不了大数据计划。

云计划主要是基地建设和设备集聚、要素堆积的工业经济概念,相对于提高城市创新发展能力的大数据计划来说,云计划主要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基础设施甚至硬件条件,至于一个城市如何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在区域乃至国家和世界中的战略定位,来提供城市的整体功能水平,使城市智能化,还是云工程性计划中所不能覆盖的。另外,云计划也主要是一个IT范畴的工作,而且是一个工程概念。

相对来讲,大数据计划就可能要丰富、立体和复杂得多。北京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一定要以世界一流的数据抓取、管理与处理或分析加工能力为基础和主要朝向的。这个抓取和处理能力所涉及的必然是世界范围。

第7篇

结合空间光学遥感器实际生产业务情况,分析了整个加工生产车间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光学遥感器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MES)的生产需求,提出了面向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的MES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统一产品基础结构的制造类物料清单(BillofMaterial,BOM)管理、面向多专业特点的制造过程协同管理和面向闭环的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并介绍了目前的应用实施效果。

关键词:

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管理;制造执行系统;集成应用

1引言

随着航天产品设计复杂程度的增大,使用交付时间的缩短等情况逐渐增多,对航天企业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排产、资源调配等粗放式管理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也无法实现精益制造的管理要求。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过程存在多型号并行研发和交产的现象,导致设计方案频繁变化,令后续加工工艺、物料、设备资源等需求也必须快速反应,随之变化。同时,在某型号部分生产任务急迫的情况下,就会存在加塞生产的现象,打乱了原生产计划。离散型制造模式在严格的型号质量要求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时间节点,需引进以实现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集成制造为目标的[1],满足行业需求的MES。MES体现一种生产模式,把产品制造系统的计划、进度、追踪、物料、质量、设备等一体化管理[2]。航天企业实施应用MES,可以对整个加工生产进行监控,管理资源可以更灵活地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跟检零件工序级,生成完整的产品质量数据包;记录每个加工生产环节执行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可以有效地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追溯管理。这里针对航天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特点,介绍其MES的应用情况。

2面向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的MES体系结构

2.1现状分析航天产品的研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型号有严格的时间节点控制要求和产品保证要求,各个分系统与整星之间的信息交互频繁,由于技术状态变化引起的设计与制造协同过程复杂,涉及的专业也多种多样。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生产过程可按专业划分多个制造单元,如机加、电装、部装、总装、复材、光加等,通过详细调研,归纳总结各专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a.生产过程中计划执行状态管理存在困难:由于专业流程复杂,每个生产加工任务的时间都是确定的,但专业内部和跨专业的生产过程具有不透明性,需要计划员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关注、协调实际生产内外存在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如不能实时关注计划的执行情况,就很难掌握各种设备资源的动态使用情况;管理人员如不能及时掌握各个专业生产加工任务的进展、执行情况,就不能为后续生产加工计划提供合理有效的加工周期。b.产前准备效率需提高:在型号加工生产前,调度、计划员等相应人员,需要根据各个型号的生产加工任务或任务变更动态协调相应资源,依据协调后的资源进行排产,造成计划编制量大,难度也同时加大;生产要素输入和生产环节存在脱节问题,图纸、料单、技术要求等不能快速下发到生产部门组织生产加工;设备实际操作工时的不确定性造成生产加工任务的有效工时不准确。c.质量数据包需更有效、实时地随生产过程流转:在型号加工生产环节,采用跟检及终检的方式,每一级检验都需要填写相应的检验信息,有时生产和检验人员在产品交检后获取检验数据不及时。

2.2体系结构航天企业在实施离散型MES时,由于产品涉及的专业与复杂程度的不同,研究重点也不同,有研究工时管理、设备监控、作业调度等方面的[3,4]。空间光学遥感器这样复杂的航天产品,不仅要考虑其光、机、电、热、复材等多专业及多角色管理的特点,还要结合航天产品的技术状态控制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以较低的成本,高效构建向上能承接项目计划、向下能连接专业级生产单元生产计划的MES。根据以上定位构建如图1所示的MES体系结构,分为三个层次。a.表示层:面向航天企业科研生产管理多技术角色的特点,为如型号调度、生产调度、外协调度、生产计划员、核算员等多种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用户界面;b.功能层:围绕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多专业生产流程,包含系统配置管理、资源管理、产前准备、工序计划、工序执行、产品检验和查询监控七个模块。系统配置管理和资源管理模块体现了MES的可配置性,尤其是多专业流程定制功能,为多专业生产协同管理提供了可能,也能为单件、小批量特点的航天产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统一的产品结构树构建制造BOM,所有生产加工任务都挂接在产品树上,并按照产品分类,建立按专业生产的管理模式。在各个专业流程中涵盖所有生产相关业务点,通过流程化管理模式清晰、实时地展现任务执行进展情况,体现每个业务点执行的具体操作。在工序计划分解和执行阶段,生产调度按照工序信息进行排产,并自动流转执行。在生产加工环节中,质量部门将实时记录质量数据到系统中,最终形成质量数据包,并实现对整个产品质量体系的闭环管理。c.数据服务层:是系统运行的数据基础。一方面提供通过数据采集与对象感知等技术获取的现场加工检测设备、物流设备、制造资源等实时生产过程数据;另一方面,提供集成数据,包含通过集成接口获得的外部业务数据,集成关系如图2所示。MES可提供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工艺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接口实现其功能。

3MES在生产管理中的关键应用

3.1基于统一产品基础结构的制造BOM管理MES中的加工任务涉及不同产品,为满足设计与制造的协同要求,MES通过和产品结构基础数据库集成,完整获取产品结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名称、属性、层级关系等。生产管理部门依据此信息以及实际加工、装配、质量等要求,考虑工艺实际情况,在产品基础结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节点,将其属性继承到每个任务相应的属性中,并扩展相关属性,建立制造BOM,用于管理不同的加工任务,如图3所示。设计和制造部门通过产品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统一的产品结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MES以此为依据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实现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管理。设计和制造部门通过产品基础数据库提供的统一产品结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MES以此为依据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实现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管理,如图4所示。

3.2面向多专业特点的制造过程协同管理基于MES与科研综合管理相关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多专业制造过程协同生产管理模式,如图5所示。在产前准备阶段完成光、机、电、热、复材等多专业项目计划、设计、工艺、原材料、定额工时等相关数据的准备,在工序计划管理阶段,由生产调度根据不同专业在各生产单元安排生产,在工序执行阶段,由班组领取并执行任务,同时进行产品检验。a.基于MES与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空间光学遥感多专业制造流程的统一计划管理。型号调度在项目计划管理系统中启动与生产相关的项目计划,并下达到MES,由MES将任务细化,再汇总至生产部门的周计划中进行生产能力平衡,生产部门计划员调整后形成周计划。通过系统间的集成,型号调度可以在项目计划管理系统实时查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管理。执行过程中每一阶段完成的状态自动同步到项目计划管理系统中,打通了计划数据流和执行数据流,如图6所示,避免了生产环节出现“黑盒子”,能够为科研生产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及时、有效的提供数据信息。MES接收型号主生产计划后,按照各专业流程启动各生产单元的任务,进行工序计划管理。为了满足生产环节的要求,生产部门的计划员结合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场地等资源情况,按主计划分解车间计划,生成可执行的工序级任务。在MES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主计划、工序级计划的流转情况。其中,针对生产计划的分解是动态的、滚动式的排产过程,从而能够更合理地安排生产加工任务,提高排产的合理性、准确性。计划员排产后,MES会将加工任务推送给生产调度,进行工序执行管理,由生产调度将加工任务分派给加工班组长,班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操作人员加工生产。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操作员在领任务、交任务的过程实现刷卡管理,通过读取员工卡信息,可以在系统上记录每道工序具体谁操作、工序开始时间、工序结束时间等信息。同时,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时通过MES查看生产加工信息、技术要求、图纸等信息。b.基于MES与物资系统、工艺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产前准备管理。在型号加工生产前,需要完成相应的产前准备,才能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产前准备主要包含图纸的归档和分发、物料的齐套、工装的准备、工艺文件的编制等。在MES生产流程中,依据专业配置流程,并为流程中各角色设置相应的操作点,相关人员可以在任务发起后在工位上刷卡领取任务,提前进行产前准备,执行完成后刷卡提交工作。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任务流转情况。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受控电子文件随流程流转至生产部门,便于随时查看。工艺人员根据设计数据在工艺管理系统中进行工艺编制和审签。工艺文件是生产执行过程中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若不能被企业内部系统共享,将会使工艺设计过程与计划、生产等脱节,无法为企业内部其他系统提供有效的工艺信息。通过工艺管理系统和MES的集成,MES能够自动获取相应加工任务的工艺路线与详细工序内容,同时还能获取质量信息。针对MES中按专业管理生产流程的模式,工艺管理系统也按照专业给MES传递工艺信息,使MES能够有序组织生产,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可追溯,从而使系统能够动态、准确地跟踪整个加工生产过程。物资人员依据流转的料单信息同时在物资系统中进行物料配套。物资系统存储了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主要包括标准件、金属件、非金属件、元器件等信息,MES在各专业流程执行过程中有专门的备料、领料环节,在该环节与物资系统集成,进行同时备料,并自动获得各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并生成领料单。在电装流程中,需要生成装机清单,其元器件信息通过条码扫描方式获取,实时从物资系统中自动获取到元器件的批次、规格等信息。c.基于MES与工艺管理系统的集成,启动检验管理流程,在MES中进行产品检验管理。每道工序加工完成,操作者提交任务,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班 组分工,由班组长分派任务,检验班组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验员检验,检验员可以在领任务、交任务时刷卡,系统自动将检验员信息和时间记录到质量跟踪卡,为日后信息追溯留依据。对合格工序,自动生成带检验章的质量跟踪卡,所有检验数据形成质量数据包记录到MES中,为质量管理系统分析、追溯提供准确的数据。当检验员发现检验不合格时,可以在系统中发起不合格品流程,从而使整个产品的加工形成有效的闭环。

3.3面向闭环的生产执行过程监控面向闭环的生产执行过程主要以产前准备、计划执行为核心,整个加工过程围绕这两方面展开,所有加工流程中涉及到的角色可以通过流程跟踪生产进展状态,并按照计划执行相关的工作,流程执行过程中能够实时监控派工情况、执行反馈等信息,对各专业生产单元的加工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后续,在各专业制造单元基于物联网技术建设物联制造环境,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反馈现场数据,除条码外,安装RFID等感知设备,建设工业互联网,再基于数据处理技术,为MES各应用功能模块提供所需监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前预警现场问题,管理人员可实时调整现场资源,优化生产流程,使生产过程闭环可控。

4应用情况

空间光学遥感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用MES,它向上承接项目计划管理系统,向下集成各生产单元,可作为数字化制造平台的核心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基于统一产品结构的加工任务管理、加工车间分解计划及工序执行管理、制造资源管理、加工任务派发管理、生产加工任务过程监控等功能,目前二期建设完成,型号全面上线应用情况如下:a.基于统一的产品结构的任务管理,使任务管理更加清晰,生产部门能够获得准确的产品信息,避免设计人员和生产部门使用的产品数据不一致。b.在生产执行过程中,通过承接型号主生产计划,细化可执行的生产计划,使计划具有层级,操作性更强;通过计划的执行,实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使计划执行透明化。c.在生产执行过程中,通过计划的执行,使制造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避免了制造资源的浪费和冲突。d.加工任务派发通过刷卡管理,更方便地记录了每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和开始、完成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可以更准确地记录每个操作人员具体的实作工时信息。e.通过MES的可扩展性,可以与相关系统集成,更方便、准确地获得生产环节需要的数据,同时,能够为其他系统提供生产过程中记录的有效数据。

5结束语

作为航天离散制造型企业,MES发挥了计划与生产单元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是企业整个数字化链路非常重要的纽带。空间光学遥感器包含多专业生产流程,通过MES的应用实施,打通了从生产计划到产品加工整个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监控。通过MES和产品结构基础数据库、工艺管理系统、项目计划管理系统、物资系统等的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各个系统传递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后续,还将应用MES打通生产单元内部的信息链路,深入到智能设备层,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环节的精益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柴天佑,郑秉霖,胡毅,等.制造执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控制工程,2005,12(6):505~510

2王丽虹,成平,杨冬.建立军品电子装联MES系统[J].制造业自动化,2013,35(7):22~25

3莫建亮.航天生产计划管理及车间作业调度问题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8篇

[关键词]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

[DOI]10.13939/ki.zgsc.2017.08.119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必须要对人口的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方面是否实现动态平衡进行有效的监测,并结合监测的数据,分析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而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而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就是对人口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的过程,可见提升其质量对国家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目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队伍建设不达标

首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属于典型的基层工作,但目前我国街道、社区设置的相关从业人员数量非常少,通常仅设置1名统计员,其不仅要完成计生报表、数据统计等本职工作,而且还要定期为上级考核做准备,落实区域计生科技服务等,这直接导致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人员因工作任务繁重,出现数据质量更新不及时、统计报表提交不及时等问题的概率较大[1]。

另外,虽然近年来“说实话、报实数”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得到重视,但仍存在部分统计人员为应付考核,提升绩效,而对统计数据弄虚作假,使统计工作的价值被严重地削弱,可见统计队伍除在成员数量方面不足外,在成员素质方面也有待提升。

1.2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失真的可能性较大

首先,部分基层统计人员在进行数据采集过程中,因对采集数据真实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或自身统计能力不足,漏统、重统等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统计数据失真,此问题在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长期存在[2]。其次,近年来我国实施的新《婚姻登记条例》虽然极大地为新婚登记人员提供了便利,但因部分环节被舍去,新婚通报及时性差,新婚、育妇数据遗漏的可能性增加;最后,公安部门目前要求的报户手续中并不明确地要求结婚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统计数据失真的概率。

1.3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且管理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尝试加大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但目前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低,而且只将数据分析和上报工作作为信息化处理的对象,数据采集方面仍存在欠缺,不利于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3]。另外,现阶段部分地区报表制度、填写账册表制度以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等不能满足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问题仍然存在,使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都不能得到保证。

2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结合目前我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量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提升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2.1强化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队伍建设

首先,我国各乡镇地区的计生中心,要结合目前统计工作的实际质量以及计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统计队伍进行优化,在避免出现人员冗余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统计人员数量,以保证统计人员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提升数据采集的真实性。考虑到统计人员队伍规模建设难度大主要是因为晋升空间小、人员调动大,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改善[4]。

其次,要有意识地提升相关统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使有限的统计人员可以尽可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统计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层面着手:一是针对统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统计人员认识到统计数据采集真实性的重要性并掌握统计的相关方法和措施,提升统计服务质量;二是针对统计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等,提升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优化统计人员的人才选拔制度。例如在村级统计人员选拔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市管、镇聘、村用”的形式,而且保证聘用的人员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不超过35周岁的年龄,而且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充满热情,在上岗前要对其进行统计、计算机业务等知识的培训,保证进入统计工作的人员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能力;四是有意识地完善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制度,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使统计人员可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2.2强化信息共享和信息核对工作

强化信息共享和信息核对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例如,每季度市政府针对人口信息开展信息共享会议,在会议中对卫生部门的出生实名登记、分娩对象的相关信息共享;公安部门的新生儿入户情况、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分享;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情况等数据分享,通过在数据分享的过程中达到统一统计口径的效果[5]。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信息核对工作,即针对共享中出现的数据矛盾和差异进行具体核对的过程,在核对的过程中,通常以月份、区域等作为核对的主要形式,以此达到对统计数据查漏补遗等效果。

可见,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必须先肯定数据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并有意识地结合各部门的统计结果,尽可能地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统计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2.3强化管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笔者认为强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统计资源进行规范化、保密化管理,在保证统计信息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升统计相关表册的填写质量以及保存质量等,这对提升采集对象的配合积极性以及避免采集数据的遗失、失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二是通过建章立制,对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重点环节进行规范,例如,针对已婚育龄妇女,按照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类型提取信息;针对婚前管理,利用人口信息系统对18周岁以上的未婚青年,根据就业情况确定重点对象;在制度中要明确育龄妇女统计工作的开展规范,为避免隐性生育、隐婚等育龄妇女漏统问题出现提供依据[6];三是通过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定期核对的必要性,通过保证技术服务资料、育龄妇女卡片、信息报告单以及相关系统的记录等完全一致,进而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在信息采集、传输、计算等方面的优势,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计算机采集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可能存在欠缺,如何对真假数据进行识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将统计工作的大范围联网,也是相关工作的重点。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其工作质量的必要性,并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结合相关工作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基层人口和计生统计工作质量的方法展开不断的探索,这是国家计生管理基础工作水平提升的体现,应合理地加强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崔艳敏.浅谈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统计现状[J].中国城市经济,2012(3):253.

[2]谢红梅.关于做好新时期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浅析[J].才智,2015(35):288.

[3]高霞.探讨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方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212-213.

[4]高霞.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现状与改善对策[J].质量探索,2016(2):91-92.

第9篇

【关键词】测量设备;计划报送;计算机;应用

1 测量设备计划报送计算机管理的意义

1.1 计算机管理的意义

测量设备计划报送系统是根据目前测量设备计划报送,从人工统计、查询工作时容易产生疏漏的现状,开发了该系统,实现了计划录入、保存、自动记忆,查询统计、汇总,数据自动导入EXCEL,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测试报告/台帐打印等功能,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计划报送工作的管理水平。

1.2 计算机管理的作用

(1)运用计算机管理测量设备计划报送工作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在本系统的应用 ,便于计划管理人员统计数字 ,打印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测试报告/报表 ,及时汇报工作,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非常繁琐 ,效率不高且需要较多的人力。而应用计算机对计划进行管理和控制则比较省时、省力 ,防止资源浪费。

(2)计算机在计划报送管理中不但有高度的可靠性 , 而且有很强的安全保密性(身份验证),满足系统的要求。

2 测量设备计划报送系统介绍

2.1 测量设备计划报送系统描述

(1)本系统采用C/S 的体系结构 ,C/S 的体系结构具有高效性、高安全性、交互性强、数据处理量大。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由点到面的管理信息系统。

(2)采用 SQL Server 作为DBMS,客户端、浏览器采用普通 PC 机 ,运行Windows XP Professional 操作系统。系统所有数据都保存在服务器端 (Server) ,客户端 ( Client) 主要负责数据的录入、维护。浏览端 (Client) 用于实现基础数据的多条件检索、系统具有安全措施 ,在系统启动时有身份验证,只有合法者才可以进入系统对各模块进行操作。

2.2各系统功能描述

(1) 数据录入功能模块

主要是对测量设备计划进行登记,首先对测量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然后录入此设备的相应信息,包括申购单位、送检单位、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数量、单价、合计、检定日期、有效日期、检定结论、检定部门、检定员、复核员、证书编号、供货商、检定结果等,在录入过程中如果两条记录有几个部分相同,可以启用自动跟踪记忆功能,从而避免反复输入相同的内容,节约了劳动时间。

(2) 检定证书打印模块

对于计划中涉及到的测量设备在进厂时必须由计控中心进行入库检收,并出具入库验收证书,在本模块,只要选择在三个条件,即检定部门、检定分类、证书编号,则自动调出该测量设备的证书,检定结论为合格的出具测量设备检定证书,检定结论为不合格的出具测量设备检定结果通知书,只做测试的出具测试报告,通过正面按钮,按打印按钮后进行正反面打印出来,操作简单快速。

(3) 数据查询统计子系统

主要是对计划中的数据进行查询 , 提供多种查询功能,即按流水号码、申购单位、送检单位、设备名称、生产厂家等,还有时间区间,升/降序等等,并可同时给出多个条件组合查询,功能强大。同时可对所有计量器具进行统计,并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打印,或导入电子表格,只要点击按钮就可轻松完成数据写入。

(4) 系统维护子系统

该系统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和数据恢复系统 ,数据备份系统是管理员把当天日期作为文件名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选择备份 , 数据恢复系统使管理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可以把最近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数据库中去。

2.3、应用效果

计划报送管理系统的使用 ,将给企业带来的应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1) 提高了测量设备计划报送的及时性。在人工统计时代,全公司所有测量设备计划均由人工统计,费时费力,严重时将会影响生产,采用本系统后则使原来复杂的统计汇总工作和报表、证书等工作变得轻松快捷,此台帐、证书、通知书、测试报告等界面外观精美、字迹清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提高了计量人的形象,结束了手工填写的历史。

(2) 可以制定年度和月度计划 ,可以按使用部门、检定部门或计量类别制定周检计划 ,对周检结果进行处理和统计,提高了周检数量和质量,保证了器具的准确可靠性,还可根据计量器具 ABC 分类管理进行分析 ,这对于提高器具的管理水平、加强和完善计量器具的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3) 操作方便 ,通俗易懂。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计量信息管理的程序化降低了成本 ,操作方便,对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管理人员的投入、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很大作用。

(4) 数据准确、规范化、科学化 , 各种数据统计、查询迅速、方便。大大节约了工时 ,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 提高了计量工作质量和应用效果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