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纳米医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6 15:57:57

纳米医学论文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1

1进行纳米生物医学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

纳米生物医学技术是一门非常典型的多领域交叉学科,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内容都包含在内,因此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自然也非常高[5]。个人认为,应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培养学生具备相关领域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富有创新精神与思维模式,在纳米医学生物技术的某一或某几方面具有相当的专业实践技能与经验,能够将纳米生物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的科学研究与实际技术产业化之中,对纳米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某一领域的当前产业情况主要发展趋势有所体悟,具有技术研究与项目管理实施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

2实施纳米生物医学技术教学的主要理念

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作为一门多领域交叉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非常强调实践与实用性的应用型技术学科,在纳米生物医学技术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把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实验教学、专业科研活动和产业企业课外实践活动整合成一个综合教学体系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纳米生物医学技术的教学内容、方法、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等基本要素必需共同有机的地结合在一起,协同服务于学科教学目标,以合理的安排与布局,相互相同综合成一个有效的教育教学整体过程。我们应该充分注重激发与引导学生学习与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像过去只是进行知识的单向传授,因此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双向沟通、激励引导、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探索,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枯燥、单调的知识传递,而是师生双方之间在智慧、思想与感情上的沟通分享。而且,教学模式应注意技巧设计,创造设计一个问题情境,通过好的提问与启发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然后就该问题从不同的多个角度来解析与研究,并且进行持续的提问与思考,逐步分析挖掘该问题发生的根本性缘由,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寻找答案,通过答案的适度不固定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处理问题的习惯与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6]。

3纳米生物医学技术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

纳米生物医学技术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多元化。作为一门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不是几个学科领域知识的单纯组合,而是将相关的学科都以一种非常紧密、多元化、多层次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教育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并理解透彻这些交叉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和知识理论结构,并依据这种联系与结构在多个学科的藕合点基础,设计出具有纳米医学生物专业特色的理论课程体系。这时候,对学科知识的划分上也不宜再过于详细,而应更注重该专业的理论特点,让学生的知识背景建立在宽厚扎实的大专业平台上。纳米生物医学技术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前沿性。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其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注意将该学科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及时、适当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并结合纳米生物医学技术在医学诊疗领域应用的经典实例,以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应用方式和创新思维方法,也让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化和实用化,进而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以致用,很好地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7]。纳米生物医学技术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应用性。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技术,其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生在独立设计、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其专业思维、创新意识、科研素质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要求我们注意控制死板的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多设置一些具有较好综合性、可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课程进行过程中也更注重学生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而非实验结果[5]。

4CDIO实践教学模式在纳米生物医学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CDIO实践教学模式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实践教育模式。CDIO的主要内涵是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与运用(Operate)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育方法体系[8]。该方法体系模拟了应用技术从研发到运行的完整流程,能充分培养学生运用主动性和综合性的实践方式来学习与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非常适用于纳米生物医学技术教育教学体系。因此,我们应当将这套综合性和操作性都强的CDIO教学模式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把每个实践能力点的培养都具体落实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很好的与科研活动参与、行业企业实习等课程外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种深度的“学以致用”的宝贵经历和体验,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5结语

纳米生物医学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猛,同时具有鲜明的交叉与复合特性,能助力整体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对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起到巨大推进作用。因此如何培养适应专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专业人才,是医学院校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目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通过以上积极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探索,以及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优化,我们若能据此更好地培养出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专业的研究与应用兼顾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将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意义,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和纳米生物技术的更大发展。

作者:刘斯佳 孙健 凌敏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4]顾宁.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发展中的应用[J].AdvancedMaterialsIndustry,2002(12):67-71.

[5]胡建华,张阳德等.促进我国纳米生物医学高端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0):3070-3072.

[6]胡高,胡弼成.大学教学协同创新论[J].现代教育科学,2004(4):109-110.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2

目前,纳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电子学等领域,并逐渐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2000年,杨氏等[1]在通过研究不同粒径(≤100、150、200、500 nm)的矿物中药雄黄和石决明(纳米、微米和常态)对药效的尺寸效应后认为,利用改变中药颗粒的单元尺寸(使其小到一定程度)以改变其物理状态,可以显著改变中药制剂产生的药理效应,并由此首次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此后,国内学者开始了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申请了许多有关纳米中药的专利。纳米技术的应用对中药的研究和开发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  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意义

1.1  有助于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

1.1.1  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中药归经是中药选择性地归属于机体疾病状态的某些脏腑经络的属性,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传统的归经理论没有阐明归经所依据的经络、脏腑的实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经难以继续指导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中药归经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应该是全面探讨归经的物质基础,并从分子水平阐明这一理论所涉及的现代生理、生化、药理、病理等问题,揭示归经的实质。目前,中药归经理论实验研究的其中一类思路是观测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及作用部位[2]。随着纳米中药粒子或纳米中药微胶囊的发明,可以利用其控释效应,使中药有效成分恒速稳定地作用于动物模型或人体的作用器官或特定靶组织,并较长时间地维持其有效的浓度,从而较好地确定药物主要作用的某些生理系统,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1.1.2  进一步完善中药“升降沉浮”理论 

中药的“升降沉浮”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势。升降沉浮作为用药的基本原则,它与临床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治疗时,需根据药物升降沉浮的不同特性选用相应的药物。传统理论认为,代赭石、半夏等能引药向下,作用趋势向下;人参、黄芪等能益气升提,作用趋势向上;金银花、细辛等可作升浮药;大黄、黄连等可作沉降药。因此,我们可以将纳米级的这些中药作用于生理器官,跟踪其作用趋向,确定其“升降”或“沉浮”。

1.1.3  揭示“五脏相音”的实质 

五脏相音理论认为,五脏相应于不同的声音,五脏脾、肺、肝、心、肾相应于五音宫、商、角、徵、羽,可以根据人们声音的变化,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提示应当进行何种经络调理和饮食调理,最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3]。2004年,德国gimzewski教授[4]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其研究成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精确地测知了单细胞细胞壁上的任何振动,并把它们转换为声音,开创了基于纳米水平的细胞声学,也开创了一个新的高科技研究领域——声音与疾病的关系。这与《黄帝内经》中论述的宏观意义上的脏腑声音、辨色听音察体诊断疾病、以声音区分阴阳并进行饮食和经络调理以达到治未病的理论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5]。因此,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可能揭开中医“五脏相音”理论的神秘面纱,以更好地指导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

1.2  有助于提高制剂质量和水平,促进中药新产品的开发

1.2.1  改善传统制剂工艺,丰富中药剂型,提高制剂质量和水平 

采用传统的水提或醇提的制剂工艺容易破坏中药的生物活性成分及有效成分,而一些与纳米技术相关的制剂技术的应用,如分子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固体脂质纳米粒技术、聚合物纳米粒技术和微乳技术等,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药传统的以汤、丸、散、膏、丹为主的剂型,引入高效透皮释放制剂、口服控释片、口服含片、干粉吸入剂、鼻喷雾剂、舌面速溶片以及植入制剂、微乳剂和脂质体等多种新剂型,也将显著地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水平,如可以极大地提高制剂的混合均匀性、分剂量准确性以及可压性。

1.2.2  增加新功效,促进中药新产品的开发 

纳米中药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将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及药理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而赋予传统中药全新的药效,拓展治疗范围[3]。例如,纳米化后的牛黄和灵芝都呈现普通牛黄和普通灵芝不具有的药效。若将纳米中药应用到保健品或化妆品中,将促进中药材保健品、化妆品工业的发展,拓展中药的使用范围。此外,若将纳米中药作病毒诱导物,将可能实现不含抗生素的长效广谱抗菌功效和抗病毒功效,开发出新一代的广谱抗菌药物。总之,纳米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对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2.3  促进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提升中药的市场竞争力 

中药的多种新剂型,可以使其使用方法更符合现代医学标准,利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与开发,能在纳米中药的制药技术、药效等诸方面建立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创新方法,能使中药的质量评价有国际化的标准,从而有助于提升中药的市场竞争力。

1.3  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中药一般都含有较多的木质素、纤维、胶质、脂肪、糖类等,用传统方法粉碎往往难以达到细胞破壁,影响了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妨碍了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中药粒子的纳米化可以使细胞破壁,大大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渗透性或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利用纳米化的中药所具有的缓释功能和靶向给药功能,提高药效。另外,也可以利用中药的纳米包覆技术,改变一些中药制剂的亲水亲油性,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这将有利于减少用药量,节约有限的中药资源。

2  存在的问题

2.1  与中医“辨证用药”原则相悖

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机理较复杂,往往多元反应同时进行。中药从单味药到组合成方,不仅量变,而且质变,中药在不同复方中的功效可能有所不同,这与药物在不同的复方中可能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随着纳米技术的应用,中药成分之间的某些物理化学反应将受到控制或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药物脱离了复杂的化学环境或使化学环境更加复杂,导致中药有效成分和药效的不确定性,并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从而可能改变药物的功效,与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相悖。

2.2  与中医药“价廉”的特点相悖

纳米技术在中药制备领域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其生产成本,势必会影响到中药的销售价格,使原本以质优价廉取胜的中药因价格因素而难以推广,也会影响到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

2.3  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有待加强

①纳米中药制备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包括适合中药制药行业使用的系列超细颗粒装备及配套设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工作;②纳米中药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建立纳米中药药理、疗效、病理学和毒理学的理论与系统评价方法;③纳米中药新产品开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以及产业化推广工作。

3  结语

纳米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它给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与开发领域的一些应用基础研究上获得突破,它必将极大地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杨祥良.基于纳米技术的中药基础问题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 28(12):104-105.

[2] 赵宗江,胡会欣,张新雪.中药归经理论现代化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5-7.

[3] 高也陶,李捷玮,潘慧巍,等.五脏相音——《黄帝内经》失传2000多年的理论和技术的现代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 27(9):51-53.

[4] pelling ae, sehati s, gralla eb, et al. local nanomechanical motion of the cell wall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 science,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3

全书共3个部分12章。第1部分 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富勒烯,含第1-6章:1.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合成、表征和功能化:关于应用的冰山一角,讲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的本质、制备新路线和多种激发其潜在应用的修饰方法;2.石墨烯的表面改性,涵盖了一系列共价、非共价键改性方法;3.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介绍了一些以石墨烯、碳纳米管基亲和作用电极为新型环境污染物监测工具;4.碳基纳米材料在轻金属氢化物上的氢吸附行为,先进的碳纳米管、纳米纤维和石墨烯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氢储存材料;5.碳纳米管及其应用近年来大尺寸的碳纳米管的合成工艺、提纯和化学改性手段的进展;6.碳纳米材料的生物影响石墨烯、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的纳米毒性、纳米生态毒性以及可能的生物医学应用。 第2部分 复合材料,含第7-9章:7.碳纳米物质改性过的先进光学材料,展示了光学碳基纳米材料的光谱、光导、光折变以及光动力学性能;8.共价及非共价键改性碳纳米管揭示了碳纳米管基化合物的光催化本质;9.金属基质纳米化合物加固的碳纳米管用铝、铜、镍、镁和钛加固填充碳材料。第3部分 如何利用环境污染物粉煤灰制备先进化合物用于下一代高等轻质化合物的研发,含第10-12章:10.铝/粉煤灰复合塑料泡沫: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集中展示了填充着铝基化合物的粉煤灰材料的合成方法、微观结构、机械性能和摩擦性能;11.灰烬填充物的工程性能,囊括了大量灰烬材料工艺表征、硬化、承载力和固定等性质;12.碳参杂的衍生于间苯二酚甲醛的Cryogel薄膜展示了这种材料的结构及光学性能。

本书内容由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ping University)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电子学中心的Ashutosh Tiwari副教授和印度德里大学(University of Delhi)Bhaskaracharya应用科学院高分子科学系的S.K.Shukla助理教授联合撰写。Tiwari是先进材料国际协会秘书长,材料化学家和应用物理系讲师,目前在材料科学技术领域发表或申请超过350篇(件)文章、专利和会议论文,编写完成至少15本图书,同时是先进材料世界会议和印度材料会议的创办成员。Shukla目前发表了至少15篇论文、出版7本图书,曾因自身在电子碳材料技术领域的贡献获得先进材料国际协会科学家奖。

本书适用的读者众多:大学生、专攻城市、环境和生物医学等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员。对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此书可当作教科书使用,而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学、医学、药物学、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可将其视为综述或参考书。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4

1、各国竞相出台纳米科技发展战略和计划

由于纳米技术对国家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地区)纷纷将纳米技术的研发作为21世纪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器,相继制定了发展战略和计划,以指导和推进本国纳米科技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一些国家虽然没有专项的纳米技术计划,但其他计划中也往往包含了纳米技术相关的研发。

(1)发达国家和地区雄心勃勃

为了抢占纳米科技的先机,美国早在2000年就率先制定了部级的纳米技术计划(NNI),其宗旨是整合联邦各机构的力量,加强其在开展纳米尺度的科学、工程和技术开发工作方面的协调。2003年11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案》,这标志着纳米技术已成为联邦的重大研发计划,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研究中心、基础设施的建立以及人才的培养等全面展开。

日本政府将纳米技术视为“日本经济复兴”的关键。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环境技术和纳米技术作为4大重点研发领域,并制定了多项措施确保这些领域所需战略资源(人才、资金、设备)的落实。之后,日本科技界较为彻底地贯彻了这一方针,积极推进从基础性到实用性的研发,同时跨省厅重点推进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加强国际竞争力的研发。

欧盟在2002—2007年实施的第六个框架计划也对纳米技术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该计划将纳米技术作为一个最优先的领域,有13亿欧元专门用于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以知识为基础的多功能材料、新生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欧盟委员会还力图制定欧洲的纳米技术战略,目前,已确定了促进欧洲纳米技术发展的5个关键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势头;加强研发基础设施;从质和量方面扩大人才资源;重视工业创新,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考虑社会因素,趋利避险。另外,包括德国、法国、爱尔兰和英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还制定了各自的纳米技术研发计划。

(2)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瞄准先机

意识到纳米技术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韩国、中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也纷纷制定纳米科技发展战略。韩国政府2001年制定了《促进纳米技术10年计划》,2002年颁布了新的《促进纳米技术开发法》,随后的2003年又颁布了《纳米技术开发实施规则》。韩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3个主要技术领域,以提升前沿技术和基础技术的水平;到2010年10年计划结束时,韩国纳米技术研发要达到与美国和日本等领先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前5位的行列。

中国台湾自1999年开始,相继制定了《纳米材料尖端研究计划》、《纳米科技研究计划》,这些计划以人才和核心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追求“学术卓越”和“纳米科技产业化”为目标,意在引领台湾知识经济的发展,建立产业竞争优势。

(3)发展中大国奋力赶超

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的势头,也制定了自己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在2001年7月就了《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并先后建立了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纳米技术专门委员会。目前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将明确中国纳米科技发展的路线图,确定中国在目前和中长期的研发任务,以便在国家层面上进行指导与协调,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争取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鉴于未来最有可能的技术浪潮是纳米技术,南非科技部正在制定一项国家纳米技术战略,可望在2005年度执行。印度政府也通过加大对从事材料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纳米科技研发投入一路攀升

纳米科技已在国际间形成研发热潮,现在无论是富裕的工业化大国还是渴望富裕的工业化中国家,都在对纳米科学、技术与工程投入巨额资金,而且投资迅速增加。据欧盟2004年5月的一份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世界公共投资从1997年的约4亿欧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0亿欧元以上。私人的纳米技术研究资金估计为20亿欧元。这说明,全球对纳米技术研发的年投资已达50亿欧元。

美国的公共纳米技术投资最多。在过去4年内,联邦政府的纳米技术研发经费从200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7.5亿美元,2005年将增加到9.8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根据《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法》,在2005~2008财年联邦政府将对纳米技术计划投入37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防部及其他部门将用于纳米研发的经费。

日本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纳米技术投资国。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支持纳米科学研究,近年来纳米科技投入迅速增长,从2001年的4亿美元激增至2003年的近8亿美元,而2004年还将增长20%。

在欧洲,根据第六个框架计划,欧盟对纳米技术的资助每年约达7.5亿美元,有些人估计可达9.15亿美元。另有一些人估计,欧盟各国和欧盟对纳米研究的总投资可能两倍于美国,甚至更高。

中国期望今后5年内中央政府的纳米技术研究支出达到2.4亿美元左右;另外,地方政府也将支出2.4亿~3.6亿美元。中国台湾计划从2002~2007年在纳米技术相关领域中投资6亿美元,每年稳中有增,平均每年达1亿美元。韩国每年的纳米技术投入预计约为1.45亿美元,而新加坡则达3.7亿美元左右。

就纳米科技人均公共支出而言,欧盟25国为2.4欧元,美国为3.7欧元,日本为6.2欧元。按照计划,美国2006年的纳米技术研发公共投资增加到人均5欧元,日本2004年增加到8欧元,因此欧盟与美日之间的差距有增大之势。公共纳米投资占GDP的比例是:欧盟为0.01%,美国为0.01%,日本为0.02%。

另外,据致力于纳米技术行业研究的美国鲁克斯资讯公司2004年的一份年度报告称,很多私营企业对纳米技术的投资也快速增加。美国的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投入约为17亿美元,占全球私营机构38亿美元纳米技术投资的46%。亚洲的企业将投资14亿美元,占36%。欧洲的私营机构将投资6.5亿美元,占17%。由于投资的快速增长,纳米技术的创新时代必将到来。

3、世界各国纳米科技发展各有千秋

各纳米科技强国比较而言,美国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尚无确定的赢家和输家。

(1)在纳米科技论文方面日、德、中三国不相上下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的纳米论文统计结果,2000—2002年,共有40370篇纳米研究论文被《2000—2002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纳米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且增长幅度较大,2001年和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22%和18.26%。

2000—2002年纳米研究论文,美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国家,3年累计论文数超过10000篇,几乎占全部论文产出的30%。日本(12.76%)、德国(11.28%)、中国(10.64%)和法国(7.89%)位居其后,它们各自的论文总数都超过了3000篇。而且以上5国2000—2002年每年的纳米论文产出大都超过了1000篇,是纳米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也是纳米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的增长幅度最为突出,2000年中国纳米论文比例还落后德国2个多百分点,到2002年已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与日本接近。

在上述5国之后,英国、俄罗斯、意大利、韩国、西班牙发表的论文数也较多,各国3年累计论文总数都超过了1000篇,且每年的论文数排位都可以进入前10名。这5个国家可以列为纳米研究较活跃的国家。

另外,如果欧盟各国作为一个整体,其论文量则超过36%,高于美国的29.46%。

(2)在申请纳米技术发明专利方面美国独占鳌头

据统计:美国专利商标局2000—2002年共受理2236项关于纳米技术的专利。其中最多的国家是美国(1454项),其次是日本(368项)和德国(118项)。由于专利数据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所以美国的专利数量非常多,所占比例超过了60%。日本和德国分别以16.46%和5.28%的比例列在第二位和第三位。英国、韩国、加拿大、法国和中国台湾的专利数也较多,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

专利反映了研究成果实用化的能力。多数国家纳米论文数与专利数所占比例的反差较大,在论文数最多的20个国家和地区中,专利数所占比例超过论文数所占比例的国家和地区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这说明,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纳米技术研究上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比较侧重于基础研究,而实用化能力较弱。

(3)就整体而言纳米科技大国各有所长

美国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在半导体芯片、癌症诊断、光学新材料和生物分子追踪等领域快速发展。随着纳米技术在癌症诊断和生物分子追踪中的应用,目前美国纳米研究热点已逐步转向医学领域。医学纳米技术已经被列为美国国家的优先科研计划。在纳米医学方面,纳米传感器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而且,已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前列腺癌、直肠癌等多种癌症进行早期诊断。200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专门出台了一项《癌症纳米技术计划》,目的是将纳米技术、癌症研究与分子生物医学相结合,实现2015年消除癌症死亡和痛苦的目标;利用纳米颗粒追踪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活动也是一个研究热门,这对于研究艾滋病病毒、癌细胞等在人体内的活动情况非常有用,还可以用来检测药物对病毒的作用效果。利用纳米颗粒追踪病毒的研究也已有成果,未来5~10年有望商业化。

虽然医学纳米技术正成为纳米科技的新热点,纳米技术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应用仍然引人关注。美国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纳米级半导体材料晶体管的应用研究,期望突破传统的极限,让芯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纳米颗粒的自组装技术是这一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地方。不少科学家试图利用化学反应来合成纳米颗粒,并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这些颗粒,使其成为体积小而运算快的芯片。这种技术本来有望取代传统光刻法制造芯片的技术。在光学新材料方面,目前已有可控直径5纳米到几百纳米、可控长度达到几百微米的纳米导线。

日本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实力强大,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尚未脱离基础和应用研究阶段,距离实用化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在纳米技术的研发上,日本最重视的是应用研究,尤其是纳米新材料研究。除了碳纳米管外,日本开发出多种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链、中空微粒、多层螺旋状结构、富勒结构套富勒结构、纳米管套富勒结构、酒杯叠酒杯状结构等。

在制造方法上,日本不断改进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合成法和激光烧蚀法等现有方法,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制造技术,特别是批量生产技术。细川公司展出的低温连续烧结设备引起关注。它能以每小时数千克的速度制造粒径在数十纳米的单一和复合的超微粒材料。东丽和三菱化学公司应用大学开发的新技术能把制造碳纳米材料的成本减至原来的1/10,两三年内即可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日本高度重视开发检测和加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等的性能不断提高,并涌现了诸如数字式显微镜、内藏高级照相机显微镜、超高真空扫描型原子力显微镜等新产品。科学家村田和广成功开发出亚微米喷墨印刷装置,能应用于纳米领域,在硅、玻璃、金属和有机高分子等多种材料的基板上印制细微电路,是世界最高水平。

日本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积极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内为纳米技术寻找用武之地,如制造单个电子晶体管、分子电子元件等更细微、更高性能的元器件和量子计算机,解析分子、蛋白质及基因的结构等。不过,这些研究大都处于探索阶段,成果为数不多。

欧盟在纳米科学方面颇具实力,特别是在光学和光电材料、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学、磁性材料、仿生材料、纳米生物材料、超导体、复合材料、医学材料、智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能力较强。

中国在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分析和单原子操纵等方面研究较多,主要以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为主,约占80%,高分子和化学合成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和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4、纳米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目前,纳米技术产业化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展示了巨大的商业前景。据统计:2004年全球纳米技术的年产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2010年将达到14400亿美元。为此,各纳米技术强国为了尽快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都在加紧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进程。

美国国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管理者们认为,美国大公司自身的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不足,导致美国在该领域的开发应用缺乏动力,因此,尝试建立一个由多所大学与大企业组成的研究中心,希望借此使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美国联邦政府与加利福尼亚州政府一起斥巨资在洛杉矾地区建立一个“纳米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以便及时有效地将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界。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纳米技术基础研究;二是与大企业合作,使最新基础研究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其研究领域涉及纳米计算、纳米通讯、纳米机械和纳米电路等许多方面,其中不少研究成果将被率先应用于美国国防工业。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也正在认真探索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其产品和工艺的潜力。IBM、惠普、英特尔等一些IT公司有可能在中期内取得突破,并生产出商业产品。一个由专业、商业和学术组织组成的网络在迅速扩大,其目的是共享信息,促进联系,加速纳米技术应用。

日本企业界也加强了对纳米技术的投入。关西地区已有近百家企业与16所大学及国立科研机构联合,不久前又建立了“关西纳米技术推进会议”,以大力促进本地区纳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东丽、三菱、富士通等大公司更是纷纷斥巨资建立纳米技术研究所,试图将纳米技术融合进各自从事的产业中。

欧盟于2003年建立纳米技术工业平台,推动纳米技术在欧盟成员国的应用。欧盟委员会指出:建立纳米技术工业平台的目的是使工程师、材料学家、医疗研究人员、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能够协同作战,把纳米技术应用到信息技术、化妆品、化学产品和运输领域,生产出更清洁、更安全、更持久和更“聪明”的产品,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垃圾。欧盟希望通过建立纳米技术工业平台和增加纳米技术研究投资使其在纳米技术方面尽快赶上美国。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的美观满意率和疗效。方法:160颗需要进行修复的前牙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颗,分别采用Z 350纳米复合树脂和Z250复合树脂修复,修复完成时及修复1年后进行患者和医生对修复体的美观满意率调查,并进行修复效果的成功率检查。结果:修复完成时两组的医、患美观满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修复1年后Z350纳米复合树脂组的修复成功率和医、患美观满意率均比Z250复合树脂组的高,差异有显著性。无论在修复完成时或修复1年后,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率均低于医师,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前牙1年后的美观满意率和成功率均比Z250复合树脂的高,但患者对修复体的美观满意率要较医师的低。

[关键词]Z350纳米复合树脂;Z250复合树脂;前牙修复;美观满意率;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9)03-0369-03

Clinical evaluation of Z350 nanofiller resin compostite in anterior teeth restoration

DUAN Chang-hua1,TANG Kai-hong2

(1.Xiang Yang Hospital of Foshan,Foshan 528000,Guangdong,China;2.Stamotological hospital

of Foshan,Foshan, Guangd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Z350 nanofiller resin compostite in anterior teeth restorations. Methods 160 anterior teeth that needed to be restore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Z350 nanofiller resin compostite, the other was treated with Z250 resin compostite. The ratios of clinical artistic satisfactory were investigated rightly after the treatments and after one year later, and the ratios of success were investigated one year later either. Results The ratios of clinical artistic satisfactory in o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no marked difference rightly after the treatments. After one year, the ratios of both success and clinical artistic satisfactory in the Z350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Z250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marked. No matter when you check the artistic satisfactory, the ratios in the patients are lower than the doctors", though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marked. Conclusion The ratios of success and clinical artistic satisfactory in anterior teeth restoration with Z350 nanofiller resin compostite were higher than that with Z250 resin compostite,but the ratios of clinical artistic satisfactory of the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entists.

Key words:Z350 nanofiller resin compostite; Z250 resin compostite;anterior teeth restoration;ratio of clinical artistic satisfactory;effect

复合树脂因其经济、快捷而广泛应用于牙齿因龋坏、牙间隙、牙外伤、或牙畸形等的充填修复。修复后的美观性、稳固性、耐磨性等问题一直困惑着口腔医师和患者,尤其是前牙的美容修复。作者临床应用Z350纳米复合树脂对前牙进行美容充填修复,并对其美观满意率和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60颗需美容充填修复的前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即实验组80颗,采用Z350纳米复合树脂(3M公司,美国)修复;B组即实验组80颗,采用Z250复合树脂(3M公司,美国)修复。对于同时有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患牙先行完善的根管治疗,2周后再行牙体修复。

1.2临床检查:修复完成后检查修复体的边缘吻合及颜色匹配情况, 对不满意的患者立即重新修复至尽量满意。

1.2.1美观满意调查:修复完成时由患者和操作的医师根据对修复体的颜色、光泽、形态等方面分别填写对修复体的美观满意调查表,评价标准[1]:①满意:感觉树脂修复后形态及色泽自然逼真,形态与邻牙谐调;②不满意:对树脂修复的形态、色泽及与邻牙谐调方面其中任意一方面不满意者。1年后复诊时再次由患者和操作的医师分别填写对修复体的美观满意调查表。

1.2.2疗效检查:参考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评价系统[2-3],从修复体的边缘密合、着色、修复体松动脱落、继发龋、牙髓炎等方面来评价修复体成功与否,上述情况有一项发生的即为不成功。

2结果(见表1~2)

由表1经χ2检验后可以看出,刚完成修复时A、B两组的医、患美观满意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修复一年后各组的美观满意率均下降,但A组患者和医师的美观满意率均比B组的高,差别有显著性(P<0.01),B组患者和医师的美观满意率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组医患美观满意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在刚修复完成时或修复1年后,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率均低于医师,但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2经χ2检验后可以看出,在一年后修复疗效方面,A组的成功率远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前牙龋坏、折裂、牙间隙、畸形牙等的修复治疗效果,包括修复体的美观性和稳定性等会严重影响到患者对修复体的满意度,甚至影响医患关系。临床常用的一些复合树脂常存在着修复体着色、变色和脱落等现象,给患者和医师带来了不少烦恼。Z350纳米复合树脂的临床应用大大减少了这些问题的发生。

3.1修复体着色、变色、松脱和折裂:复合树脂修复体着色、变色的原因一般为[4-5]:①修复体表面不光滑;②复合树脂聚合后产生收缩,造成修复体与牙体间形成微渗漏;③食物色素沉着;④复合树脂本身变色等。Z350纳米复合树脂由晶粒尺寸小于100 nm的纳米颗粒和纳米集团构成。纳米颗粒和纳米集团经硅烷处理后,与树脂基质能充分结合,接触面积的增加和树脂聚合收缩的减少,使得充填物与牙体组织接触更充分、更紧密。纳米颗粒和纳米集团在树脂中成分的增加又提高了其良好的抛光性和抛光保持性,充填体的韧性也更强。从患者一年后复诊表2结果看,不论是前牙充填修复后的着色、变色,还是修复体边缘显示微渗漏的着色线,具有纳米填料的Z350明显少于Z250。同时由于树脂基质和填料技术的改进,Z350纳米树脂的韧性很强,与自然牙有相近的耐磨性,而处理剂和粘结剂对边缘密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对于Z250修复体的折裂和脱落率大大减少,修复体的使用期也相应延长。本实验中有3颗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的牙齿发生修复体松脱,可能是由于操作过程中龋坏物去除不彻底、隔湿不严格、牙龈渗血未控制,或患者用修复体咬过硬的东西所致,临床上可以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和医嘱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3.2应用技巧:前牙美容充填修复要获得满意的形态、色泽和稳固性,除了要有性能优良的修复材料外,还必需遵循一些修复技巧:①牙体充填修复前,牙体洁治抛光,去除腐质;②牙体缺损边缘备小斜面,增加接触面积,消除连接痕;自然光线下,患者和医师共同分区、分层选色;③根据患者意愿确定恢复或改变牙体原有形态;④叠层三角充填,分层照射;⑤利用树脂趋光性聚合的原理,在牙体缺损边缘近组织面照射;⑥使用专用的抛光碟和抛光条,由粗到细地更换碟片进行精细干抛光。

3.3修复体的成功率和美观满意率:良好的色泽、外型和稳固性是医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由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年后复诊时Z350纳米复合树脂组患者的疗效成功率明显比Z250复合树脂患者的高,且1年后时Z350纳米复合树脂组患者和医师的美观满意率均明显比Z250复合树脂患者的高。但由表1可以看出医患双方对修复体的满意度有所不同,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无论是刚完成修复时还是修复1年后A、B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比医师的满意度低,其原因可能是:虽然本实验要求根据对修复体的颜色、光泽、形态等美观方面来填写对修复体的美观满意度调查表,但毕竟没有客观的指标,患者填表时的主观性很强,而且容易受到期望值过高、医师的态度、收费高低、患者本身当时的心情等的影响。这也从一方面提醒医师注意,尽管我们采用的材料和技术都很好,但患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从而可能影响到医患关系。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取得治疗成功,医师的行为应友好、镇定、称职、富有同情心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等[6]。同时,表1中有一例的情况告诉我们,医师不要将个人的主观愿望强加给患者,特别是患者对牙体形态和颜色的选择。否则,在材料因素之外,造成患者对修复效果不满意。

本实验的观察期仅为1年,若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能证明Z350纳米树脂有较好的稳定性,则将是前牙美容修复的一次革命。

[参考文献]

[1]陈祖保,相长勤,程 洋,等.复合树脂ceram-X在前牙邻面龋美容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90.

[2]Gemalmaz D,Ergin S.Clinical evaluation of al1 ceramic crowns[J].J Prosthet Dent,2002,87(2):189-196.

[3]张风焱,梅 君.Pyract复合体在临床修复楔状缺损中的固位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2002,18(1):111.

[4]王列荣.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容修复前牙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20(3):129-131.

[5]龚 怡,徐 明.前牙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后失败原因分析及预防[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7,11(4):295.

[6]Corah NL, O′Shea RM, Donald G, et al. The dentist-patient relationship: perceived dentist behaviors that reduce patient anxiety and increase satisfaction[J].J Am Dent Assoc,1988,116:73-78.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纳米尺寸开辟科学新领域,介绍纳米材料的神奇特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曾小到原子、分子,大到宇宙空间。从无限小和无限大两个物质尺寸去认识物质,使人们了解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物理理特性的最小微粒。这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进科学的向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产生了一个个的科学原理和定理,推动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当物质达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特殊性能的物质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他们的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的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材料在尺寸上达到纳米尺度,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就会产生特殊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及由这些效应所引起的诸多奇特性能。拥有一系列的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些特性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应用价值。 

近年来,已在医药、生物、环境保护和化工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并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1医学方面的应用: 

 

目前,国际医学行业面临新的决策,那就是用纳米尺度发展制药业。纳米生物医学就是从动植物中提取必要的物质,然后在纳米尺度组合,最大限度发挥药效,这恰恰是我国中医的想法,随着健康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药物的要求越来越高。控制药物释放减少副作用,提高药效,发展药物定向治疗,必须凭借纳米技术。纳米粒子可使药物在人体内方便传输。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尤其是以纳米磁性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定向药物,称为"定向导弹"。该技术是在磁性纳米微粒包覆蛋白质表面携带药物,注射到人体血管中,通过磁场导航输送到病变部位,然后释放药物。纳米粒子的尺寸小,可以在血管中自由的滚动,因此可以用检查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的病变。利用纳米系统检查和给药,避免身体健康部位受损,可以大大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 

 

2在涂料方面的应用; 

 

纳米材料由于其表面和结构的特殊性,具有一般材料难以获得的优异性能。借助于传统的涂层技术,再给涂料中添加纳米材料,可获得纳米复合体系涂层,实现功能的飞跃,使得传统涂层功能改性从而获得传统涂层没有的功能,如;有超硬、耐磨,抗氧化、耐热、阻燃、耐腐蚀、变色等。在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高其防护能力,实现防紫外线照射,耐大气侵害和抗降解等,在卫生用品上应用可起到杀菌保结作用。

在建材产品如玻璃中加入适宜的纳米材料,可达到减少光的透射和热估递效果,产生隔热,阻燃等效果。由于氧化物纳米微粒的颜色不同,这样可以通过复合控制涂料的颜色,克服碳黑静电屏蔽涂料只有单一颜色的单调性。纳米材料的颜色不仅限粒径而变,而具有随角度变色的效应。在汽车的装饰喷涂业中,将纳米tio2添加在汽车、轿车的金属闪光面漆中,能使涂层产生丰富而神秘的色彩效果,从而使传统汽车面色彩多样化。 

 

3在化工方面的应用; 

 

化工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化工业中采用纳米技术,将更显示出独特畦力。在橡胶塑料等化工领域,纳米材料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在橡胶中加入纳米sio2,可以提高橡胶的抗紫外辐射和红外反射能力。纳米al2o3和sio2,加入到普通橡胶中,可以提高橡胶的耐磨性和介电特性,而且弹性也明显优于用白炭黑作填料的橡胶。塑料中添加一定的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和韧性,而且致密性和防水性也相应提高。最近又开发了食品包装的tio2.纳米tio2能够强烈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产生很强的光化学活性,可以用光催化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利污染物,具有除净度高,无二次污染,适用性广泛等优点,在环保水处理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4其他生活方面的应用: 

 

纳米技术正在悄悄地渗透到老百姓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化纤布料制成的衣服虽然艳丽,但因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因而在生产时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摆脱烦人的静电现象。不久前,关于保温被、保温衣的电视宣传,提到应用了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可使衣物防静电、变色、 贮光,具有很好的保暖效果。冰箱、洗衣机等一些电器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细菌,而采用了纳米材料,新设计的冰箱、洗衣机既可以抗菌,又可以除味杀菌。紫外线对人体的害处极大,有的纳米微粒却可以吸收紫外线对人体有害的部分,市场上的许多化妆品正是因为加入了纳米微粒而具备了防紫外线的功能。传统的涂料耐洗刷性差,时间不长墙壁就会变的班驳陆离,纳米技术应用之后,涂料的技术指标大大提高,外墙涂料的耐洗刷性提高很多,以前的电视、音响等家电外表一般都是黑色的,被称为黑色家电,这是因为家电外表材料中必须加入碳黑进行静电屏蔽。如今可以通过控制纳米微粒的种类,进而可控制涂料的颜色,使黑色家电变成彩色家电。 

总之,在未来生活中,纳米技术将带给我们无限的舒心与时尚,使人类的生存的条件更加优越。 

 

参考文献 

[1]赵清荣:雷达与对抗[j],2001,(3):20-23。 

[2]秦嵘等。宇航材料工艺[j],1997,(4):17-20。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 甲状腺癌根治术; 纳米碳; 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

Application Effect Observation of Parathyroid Nano Carbon Negative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yroid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YANG Chao,WANG Yue-dong,GU Yi-hu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6):119-12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application effect of parathyroid nano carbon negative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yroid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Method: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60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jected nano carbon suspension liquid,thyroid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after injection 15 min.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taken nano carbon mixed suspension line,only thyroid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directly.Postoperative 24 hours,the blood calcium levels,serum levels of parathyroid hormone(iPTH)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erum iPTH and blood calcium redu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Thyroid cancer radical; Nano carbon; Parathyroid imaging techniques

First-author’s address:Meizhou People’s Hospital,Meizhou 51403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6.034

甲钕侔┦歉叻⒍裥灾琢觯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临床上对此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过程中比较容易引起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国内外研究发现甲状腺癌手术误切率比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纳米碳混悬液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成为保护甲状腺的一个重要方法。纳米碳悬浮液具有淋巴系统趋向性,术中注射到恶性肿瘤周缘组织,使淋巴结和淋巴管染成黑色,实现淋巴活体染色[1-3]。本次与研究主要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细针穿刺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68岁,平均(48.56±2.39)岁;原发肿瘤最大直径(1.1±0.6)cm。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2岁,平均(50.12±1.08)岁,原发肿瘤最大直径(1.3±0.4)cm。所有患者均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血液性疾病、遗传病史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术中病变位置暴露并且在甲状腺中上、中、下1/3交界位置分别缓慢注射0.1 mL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待15 min后将病灶切除,此外术中还要接受快速病理检查,确诊后实行根治术。对照组术中不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直接将病灶切除,其他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术后24 h检查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等水平及降低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钙水平和血钙降低情况比较 两组血钙水平和血钙降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血钙水平和血钙降低情况比较

组别 血钙降低 例(%) 血钙水平(mmol/L)

观察组(n=30) 2(6.67) 1.16±0.12

对照组(n=30) 6(20.00) 1.08±0.16

2.2 两组患者血清iPTH降低情况和水平比较 术后随访中,两组低钙症状都是在术后一过性出现,并未发生永久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观察组中2例(6.67%)患者的切除组织内检测出甲状旁腺组织,而对照组有8例(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血清iPTH降低情况和水平比较

组别 iPTH降低 例(%) iPTH水平(pg/mL)

观察组(n=30) 1(3.33) 35.42±9.03

对照组(n=30) 6(20.0) 29.54±12.21

2.3 其他 研究中有3例患者将标本切除之后,发现保留下的甲状腺腺体缺血并且出现了发黑,在经过快速冰冻的病理证实以后,将腺体切位一个个薄片,随后种植于胸锁乳突肌中,然后用不可吸收线将肌膜缝闭。7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暂时性的低钙血症,但是大概经过2周之后,患者的复查结果显示相关指标均达到了正常。

3 讨论

甲状腺是位于人体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形状似蝴蝶,犹如盾甲,所以称之为甲状腺。甲状腺分为左右两叶和峡部,左右两叶位于喉下部与器官上部的两侧面,上端自甲状软骨的中点,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环,有时达胸骨上窝或胸骨后。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美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根据统计,1973-2002年间,美国甲状腺癌的年发生率由3.6/10万增加到8.7/10万,大约增加了2.4倍(P

纳米碳混悬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纳米级的碳颗粒,这种颗粒直径为150 mm,而且存在较高的淋巴系统趋向性。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如游离甲状腺中要将腺叶1/3实行暴露,还不能对甲状腺被膜的完整性造成任何的破坏,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感染,污染术野[1]。另外,抽取1 mL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在甲状腺中上、中、下1/3交界位置分别缓慢注射0.1 mL,为预防误注入血管可以在注射前回抽,拔针过程中要及时按住纱布,避免纳米碳溢出;随后经过5 min的观察再实施手术,纳米碳可以快速将淋巴结和淋巴管染黑,而且胸腺的喉部通常出现数个被染黑了的淋巴结,若是肿瘤在甲状腺下极,将上纵隔区域中被染黑的淋巴结进行切除就显得十分重要了[2]。

淋巴结送检的过程中,需要清算淋巴结的数量,黑染的淋巴结转移率不够,可知纳米碳注射液注射于甲状腺腺体内以后,黑染淋巴结对整个甲状腺腺叶进行了引流,并非只有肿瘤淋巴液,而甲状腺癌所回流的淋巴管可能会由于肿瘤细胞的堵塞造成已经转移的淋巴结无法染色,中央的淋巴结按照原发肿瘤的部位差异,并不都是肿瘤转移淋巴结的第一站[3]。手术过程中纳米碳混悬对甲状腺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手术过程中每一枚甲状腺都应该依据各自的腺体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使用纳米碳能够比较清晰的找到甲状腺明显的不同,有效降低误切发生率,就该部分内容上看,血供很好的保护了甲状腺。为了保障甲状旁腺血供,必须要紧密的贴合甲状腺固有被膜对甲状腺进入和出来的3级终末血管实行保护,基于生物意义对甲状旁腺腺体实现保留,并非单纯的从物理意义上保留。此次研究中有3例患者将标本切除之后,发现保留下的甲状腺腺体缺血并且发黑,在经过快速冰冻的病理证实以后,将腺体切为一个个薄片,随后种植于胸锁乳突肌中,

然后用不可吸收线将肌膜缝闭[4]。7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暂时性的低钙血症,但是大概经过2周之后,患者的复查结果显示相关指标均达到了正常。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不但要对被膜进行精细的解剖,同时还要使用神经检测仪并且要很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和可能会产生的变异。在甲状腺肿注入纳米碳之后,借助负显影技术,将喉返神经暴露之后优势更为明显。虽然Ligasure热传导的距离要短于超声刀,但是离断甲状腺的血管时和喉返神经的距离至少要在3 mm以上[5-6]。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得知,借助纳米碳甲状旁腺淋巴负显影技术的患者术后,血清iPTH和血钙降低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显示了纳米碳甲状旁腺的淋巴负显影技术可以很好的降低甲状腺癌术中损伤甲状旁腺的概率,有效的对甲状旁腺实行了保护[7-14]。但是该技术在临床上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限制,例如:(1)癌肿较大:侵犯甲状腺组织范围较大的患者,病变部位已经延伸至甲状腺淋巴引流系统,纳米碳注入后的染色效果会很差,因此本次实验对肿瘤长径>3 cm病患进行了排除;(2)伴囊性结构癌肿:在注入纳米碳混悬液后,同样会出现较差的染色效果,甚至不会出现染色;(3)二次手术:特别是近期二次手术者,甲状腺周围的淋巴系统遭到破坏、炎细胞浸润并且形成了瘢痕组织,这些都会对纳米碳混悬液染色效果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这些患者的手术中运用该技术并无任何的优势。虽然该治疗技术有局限性,但是把握适应证,就可以有效降低甲状旁腺功能损伤[15-20]。

综上所述,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损伤,改善甲状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朱精强,汪洵理,魏涛,等.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9):992-994.

[2]王晓雷,吴跃煌,徐震纲,等.纳米碳在鉴别甲状腺周围淋巴结和甲状旁腺中的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36-140.

[3]马云海,钱军,曾玉剑,等.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分辨和保护甲状旁腺[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4):68-70.

[4]杜国能,肖玉根,檀谊洪,等.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肿瘤学杂志,2015,21(6):469-471.

[5]王新征,李玉梅,刘金彪,等.纳米碳甲状旁腺淋巴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48-49.

[6]王勤,顾文斌,原思梦,等.纳米碳混悬液示踪前哨淋巴结在甲状腺癌根治中的应用[C]//第六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126-129.

[7]蔡辉华,安勇,薛卫,等.纳米碳负显影在甲状腺状癌根治性手术应用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6,26(7):635-640.

[8]肖荷芳,邓ィ曾祥福,等.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12.

[9]吴恢升,肖瑜,郑昶,等.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6-9.

[10]淳林,黄蔓,苏新良,等.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5):646-649.

[11]张维,崔海滨,葛怀娥.纳米碳负显影甲状旁腺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2):50-51.

[12]肖树文,张超杰,范培芝.纳米炭在甲状腺癌再手术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0):1997-2000.

[13]刘宁,韩彬,韦伟.纳米碳负显影甲状旁腺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14,35(12):1918-1920.

[14]翟新法,龚建军,王蓉,等.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12):2972-2973.

[15]陈万志,吕云霞,谢嵘,等.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24):1918-1920.

[16]申虹,魏伯俊,冯睡,等.纳米碳在甲状腺癌颈部Ⅵ区淋巴清扫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10):817-820.

[17]杜杰.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18]林楠.纳米染色颗粒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术中对甲状旁腺保护作用的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4.

[19]李真华,葛家华,吴剑,等.纳米炭负显影在甲状腺术中对甲状旁腺定位及原位保护作用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17):2127-2129.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医学;职业技术教育;生物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R318.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16-02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SKS02)

随着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在形式和数量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基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推出最新版本“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1997,虽然将高等职业教育仍定位于ISCED5为“第三级教育第一阶段”,但是作为“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资格证书”(not leading directly to an advanced research qualification)获得的教育层次,它将初版中分属两个不同层次的大学专科(原ISCED5)和本科(原ISCED6)以及“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原ISCED7中的博士前课程部分)纳入了同一层次之中,从此突破了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在中国)仅仅局限于专科层次的教育瓶颈,为各类职业教育建立本科乃至硕士层次的教育提供了可能[1]。与普通本科教育并行的“立交桥式”发展之路由此拉开序幕。目前我国由于临床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以达到“能进入一个高精技术要求的专门职业”。医学本科院校在医学主干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水平上均高于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本文将以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国内外现状为例,来探索职业教育互补于普通医学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1生物医学工程国内外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为防病治病、促进健康提供新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的高技术学科。

1.1 80年代起生物医学工程学步入新起点 50年代是生物医学工程学发展的初期,工程技术与生物医学间的交差、渗透是从临床医学开始的,其中尤以人工器官的出现,可视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大特征。在经历了60年代的早期发展和70年代以医学影像技术为代表,所标志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80年代起,生物医学工程学除继续向临床领域横向扩展外,开始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方面出现新的转折。如医学影像技术中的MRI、DSA、EC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装置、图像文档与通讯系统等;出现了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体外碎石机和除颤器等治疗装置以及微波、射频、激光、超声等各种治疗技术。

1.2 90年代与更多的学科交叉、融合 组织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生物力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学科间的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新的前沿科学。所涉及的组织有软骨、皮肤、胰腺、肝脏、肾脏、膀胱、输尿管、骨髓、神经、骨骼肌、肌键、心瓣膜、血管、肠、等,其中皮肤已有初步产品进入临床应用。我国自90年代初开始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列入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成为国家的重点支持项目。生物芯片:在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DNA微探针阵列的基因芯片是最重要的生物芯片之一。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分析大量的基因,实现生物基因信息的大规模检测。微米/纳米技术:是指量度范围分别在0.1?100微米(?m)和0.1?100纳米(nm)内的物质或结构的制造技术。其最终目标是,人们将按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小于10nm)、分子团,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纳米显微学等等新的高技术群。我国在大尺寸纳米氧化物材料制备方面,已成功地研制出致密度高、形态复杂、性能优越的纳米陶瓷,从而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日本研制出的“万能医用微型机器人”,可在不损害任何人体器官的情况下,沿着血管或胃肠道行进到发病部位进行检查,医生可指令机器人取组织样品、直接释放药物、清除血栓、切断或接通神经和进行细胞操作等精细手术。家庭保健工程(Home Health Care, HHC):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均已将HHC作为重要内容列人21世纪的生物医学发展战略,成为优先资助的领域之一。即将家庭保健管理系统、疾病早期预报、家庭治疗和康复仪器、家庭急救支援系统等技术和产品作为重点开发项目。我国开展HHC的研究与开发以家用治疗产品为最多。通过采用电话传输监护网的方式进行心脏监测和急救,已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开展起来。

1.3 生物医学工程学传统领域的发展 生物材料:自50年代出现合成高分子材料以来,生物材料取得了很大发展;如今,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医用金属材料,无机生物医学材料,以及由活体材料和非活体材料构成的杂化生物材料,几乎在临床医学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最终导致了标志着本世纪现代医学重大特征之一的人工器官的出现;在此基础上,90年代生物材料又在向着复合/杂化型、功能型和智能型的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学中,像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放射性核素、红外线等物理源的医学影像技术,对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已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总体发展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学所涉学科尚有生物力学、医学电子学、人工器官等等。

2国内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情况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多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强调数理科学、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等理工科知识与生物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本专业课程设置除数理化及工程基础课外,主要专业课程有: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生命系统分析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仪器,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医学超声波,工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系列课程等,并开设多个专业课程设计,做到教学与实验设计并重。目前国内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校,一部分是医科院校,一部分是各大综合类院校。排名前十的有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而在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由工程学院与医学院合办,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工程和生命科学的原理,理解不同类型的先进医学工程系统之设计和运作,掌握工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3医学职业教育可以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寻找“立交桥式”发展契机

医学职业教育类院校,应该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应该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和各类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方面的专业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数字化医学中心,医学图象处理及多媒体在医学中的应用,生物信息的控制及神经网络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理论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科研能力,解决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医疗仪器研制,产品开发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管理等问题,同时也能胜任其他领域的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3.1 生物信息技术 实现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发展生物信息高通量、高效、快速的提取方法,发展疾病检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发展研究药物与靶标作用的新方法,发展基因组数据、蛋白质组数据和结构基因组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方法,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等,提高生物信息处理、分析和利用的水平,为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源头创新奠定基础。

3.2 医学图像与医学电子学 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和治疗、医学物理等,以及生物、医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理论和方法,并通过这些学科的交叉形成了新型学科。

3.3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 包括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器件研究、纳米生物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纳米材料与器件的计算模拟。

3.4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用于人体、器官的诊断、修复、替换或增进其功能。

3.5 医学信息学及工程 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

4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例,探讨医学职业教育的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授予学位是工学学士。就业前景良好,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是各大医院及公司急需的人才。毕业后可从事医学机构中医疗器械的维护、使用、销售和和医疗电子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辅助医生观察、诊断、治疗疾病。职称由卫生部组织统一考试评定,颁发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初级士、初级师、中级等)证书。

医学职业教育不仅要解决国家发展急需的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区域经济向先进领域拓展,提升地方行业水平。建设西部教育高地,需要在技术类专业中大胆创新,走别人没有走过或者没有走出规模的路。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医学应用技术类专业虽然具有办学成本高、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但也具有技术含量高、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巨大优势。②医学应用技术类专业走向产业化,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拓展地方行业布局和提升地方行业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医学应用技术类人才培育专业群的建成,将为地方输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能提供高水平的就业岗位,有助于拉动地方经济,整体提高地方生产力。④医学应用技术类专业人才的聚集,与提高区域人才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进程直接相关。斯坦福大学在成立之初不被看好,但坚持将硅谷建设与学校成长联系在一起,最终成为世界名校就是例证[2]。

5结语

在国家拉动内需、教育优先的有利政策指引下,在医学职业教育领域大力发展医学应用技术专业是切实可行的。用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医学技术专业人才,为地方医学应用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其意义也是深远的。创立医学应用技术专业基本原则是按照专业设计,分步骤解决专业基本格局,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逐步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内涵质量,最终构建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群。在全国众多的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同质化办学的现象非常突出,上海医疗仪器高等专科学校涉足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外,还没有一所学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的相关专业[3]。现代医疗活动是建立在庞大的医疗仪器设备的辅助诊断和治疗基础上的,急需医学工程技术的大量人才。只有大力拓展医学相关技术领域的办学,才能真正在传统医学专业之外办出既有生命力又有制高点的医学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文献

[1]Issenberg SB,Mcgaghie WC,Petmsa ER,Gordon DL,Scalse AJ.Features and uses of high―fidelity medical simulations that lcad to effective learning:a BEME systemic review.Medieal Teacher,2005;27:10-28.

纳米医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中药;剂型改造;研究进展

纳米科学技术(Nano-ST)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

10-9~10-7m)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物质[1]。药剂学领域中纳米粒子的研究早于“纳米技术”概念的出现,70年代就已经对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囊和纳米球等多种纳米载体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中药剂型的老化、单一,是中药制剂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我国中药提取工艺及设备落后,限制了中药临床疗效的提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中药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现代剂型可能是现代中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纳米中药

徐辉碧等[2]认为“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

2 固体分散技术和固体分散体

这是应用纳米技术分散水溶性药物在载体中,以增大药物的溶出-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比较典型的新技术、新剂型,近年来已被大力研究推广,还被应用与水溶性或水难溶性制成缓、控释的固体分散体。固体分散体中的水难溶性药物是以微粒、微晶或分子状态分散在易溶于水的固体载体中。若选择载体、制备方法得当,药物与载体的比例合理,制得的固体分散体中的药物分散的粒径均

3 包合技术和包合物

包合技术应该完全属于纳米技术的范围,也是一种纳米药物粒子的制备方法。包合技术所采用的载体材料,本身就是一种纳米尺度的分子材料。已被选用的主要是环糊精类,有α,β和γ型三种,目前还有它们的衍生物。这三种环糊精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组成,都具有筒状结构。其中β-型的结构,由7个葡萄糖分子环合而成筒状,内径为0.7~0.8 nm,可容纳几个药物分子,形成不到2 nm的药物超微粒,这样的包合物又称为分子型包囊。由于载体是种多羟基物质,且羟基排列于筒状结构的外壁,极易分散于水中,筒内侧可包裹水难溶性的药物分子,从而大大提高水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出和体内的吸收,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和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以及用于一些液体药物的粉末化。中药挥发油应用包合技术制备包合物的研究报道较多,是包合技术在药学上应用的最好例子。如维感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及稳定性研究[6];益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7]等。

4 毫微囊

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毫微囊包裹技术是一种纳米级包裹技术,在中药研发中引进该制剂技术对中药现代化意义重大。毫微囊的粒径范围一般为10~100 nm,其优点在于[ 8-10 ]:所用包裹材料便于进一步表面修饰,以达到主动靶向的目的;一般成品稳定性较好,便于加工、灭菌;可制成缓释剂,以延长疗效;对所包药物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氧、介质和体内酶对药物的破坏;选用适当囊材又可达到生物相容,能在体内生物降解,从而减少毒副作用。如最近日本研究人员将抗癌药制成毫微囊,可定点将药物直接送到癌灶。这种包着药的高分子微胞进入血液后,在正常血管中是很难泄漏出来的,但是癌变组织周围的血管容易渗出大分子,所以这些带药的高分子微胞运行到癌变部位时,就会从血管里渗出来,滞留在那里,因而使药物具有了极强的靶向性[11]。

5 纳米微乳化技术和微乳剂

纳米微乳化技术是指将油、水、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按一定比例在一定温度下通过适当方法混合成外观透明的胶体分散系统的技术。微乳液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助剂构成的透明液体,是一类各向同性、粒径为纳米级的、热力学、动力学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微乳液的液滴在纳米尺寸范围内,所以又称为纳米液滴或纳米乳液。微乳液小球的粒径小于100 nm,所以微乳液呈透明或微蓝色;一般乳液小球的粒径为100~500 nm,所以乳液是浑浊或半透明的。通过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可以得到尺寸分布较窄的高分子纳米颗粒,这种纳米高分子材料具有一些崭新的性质和功能。据文献报道,已用微乳液制备的纳米粒子有金属纳米粒子(Pt、Pa、Rh、Ir 等),半导体纳米粒子(CdS、PbS)、Ni、Co等金属的硼化物,SiO2、Fe2O3等氧化物、磁性材料等,其中某些纳米金属粉末可作为制备动物生长素药物的新型添加剂,还可用于免疫分析[12~15 ]。此外,微乳液本身可以作为溶剂应用。微乳液在相同溶液里能溶解不同极性的很多材料。这种独特的溶解性使微乳液能够应用于药物缓慢释放体系、生物工程上的细胞色素分离、生物转变、生物酶催化有机合成等许多方面,如紫杉醇自乳化微乳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16]。

6 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系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药物载体。脂质体根据其结构和所包含的双层磷脂膜层数,可分为单室脂质体和多室脂质体。凡由一层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者,称为单室脂质体,它又分为大单室脂质体和小单室脂质体(粒径0.02~0.08 nm,可称为纳米脂质体)。由多层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的称为多室脂质体,粒径1~5 μm。由于其结构类似于生物膜,可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选择性高,靶向性强,具有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副作用、无免疫原性、缓慢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保护药物、提高稳定性、适合多途径给药等特点,含有药物脂质体的制剂在医药界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如靶向性制剂人参皂苷脂质体、丹参多相脂质体、黄芩前体脂质体的研究[17];鱼腥草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肺靶向效果[18];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19]等。

7 聚合物纳米粒

聚合物纳米粒作为一种高效、毒副作用低的靶向药物载体,近十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药物与聚合物纳米粒的结合可以是包封,也可以是附载,前者形成毫微囊,后者形成分散体,这两种形式的聚合物纳米粒作为口服蛋白、多肽、基因等药物的载体,已有文献报道[21]。聚合物纳米粒具有以下优点:①高载药量(包封率)及控制释放特性;②纳米粒表面容易改性,使之不易团聚、在水中形成稳定的分散体;③为生物相容和可降解材料;④聚合物本身经化学改性后,具有两亲性,在制备纳米微粒时,可不再用表面活性剂(而大多数表面活性剂均为非生物相容)。聚合物纳米粒在化学合成药物及蛋白类药物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这些药的新剂型应用是可行的,但在中药领域里的应用却较少报道。徐辉碧、杨祥林、谢长生等[22]认为聚合物纳米粒作为中药的新剂型应用是可行的。

8 结语

纳米技术在中药剂型改造中的应用,将极大地丰富中药的剂型,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了保证,并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中药具有一定的缓释性和一定的组织靶向性。目前我国的中药产业所以尚未走出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药剂型改造的进展缓慢。纳米技术的介入,在促进新剂型开发应用的同时,使中药制剂工艺避免了传统中药及其复方在加工过程中繁琐的处理工序,从而有利于对制剂质量的控制,促进中药生产走向工程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并有望将中药制成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现代制剂,符合并达到国际主流市场对产品的标准和要求,最终实现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张立德(Zhang LD),牟季美(Mou JM).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2000:2-3.

[2] 徐辉碧,杨祥良,谢长生,等.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3):161-165.

[3] 杨祥良(Yang XL),徐辉碧(Xu HB),谢长生(Xie CS),等.基于纳米技术的中药基础问题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学报(J Huazhong Univ Sci & Tech),2000,28(12):104-105.

[4] 周云中,姜志勇.纳米材料与中医药研发.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9):7.

[5] 储茂泉,刘颂,古宏展,等.丹参酮固体分散物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1,27(2):191.

[6] 张卫东,刑建国.维感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及稳定性研究.中成药,2005,27(5):515-517.

[7] 纪明慧,刘红,何猛雄等益智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中药材,2005,28(10):952-953.

[8] 徐辉碧,杨祥良,谢长生,等.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3):161-165.

[9] 王建新,张志荣.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01,36(2):73-75.

[10] 黎洪珊,赵京玲,魏树礼.环孢菌素A聚乳酸纳米粒胶体的制备和大鼠的口服吸收.中国药学杂志,1999,34(8):532-536.

[11] 顾琳慧.日本开发纳米技术抗癌药投药方法.中国肿瘤,2001,10(8):479.

[12] 胡文军,陈晓丽.微乳液和有机凝胶的性质及应用.材料导报,1997,11(1):53-56.

[13] 贾世军,陈柳生,金熹高.微乳液聚合和寡链高分子凝聚态研究进展.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10(3):408-417.

[14] Ribrioux S,Kleymann G,WinfriedH,et al.Use of Nanogold-and Fluorescent-labeled Antibody Fv Fragments in Immunocytochemistry.J Histochem Cytochem,1996,44(3):207-213.

[15] Y.Uchiumi.Oxide-based Composite Ceramics Containing Nano-sized Carbides and Nitrides [P].JP08081277,1996.

[16] 张学农,唐丽华,阎雪莹,等.紫杉醇自乳化微乳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4):294-298.

[17] 靳琦,胡定邦,王子炎.论中医现代研究的基本思路.中国医药学报,2000,15(2):57-61.

[18] 罗琥捷,李临生.鱼腥草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肺靶向效果.时针国医国药,2006,17(1):56-57.

[19] 杨莉,成丽,田聆,等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3):357-360.

[20] Kreuter J,Nanoparticles.In:Kreuter J.(Ed.).Colloidal Drug Delivery Systems.New York:Marcel Dekker,1994,21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