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语文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3-06 15:58:57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策略

文章的组成基础是字、词、句,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新词语,语文水平才能逐步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完整的构思,另一方面就是词汇量太少。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抓好词语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认识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1.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充当桥梁和纽带

词处在字、句之间,词的问题解决了,字、句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词的含义。学生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不断地掌握和积累词语,拥有了丰富的词汇量,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2.词语教学可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关键是词语,培养小学生对词语的归类、比较能力,就可以达到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之目的。

3.词语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词语教学不但开发了小学生的智慧、拓展思维、浇灌心灵、培养道德情操,还提高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词语教学普遍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而且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词语教学观念发生偏离

在以往的教学中,词语教学缺乏目标性,导致词语教学缺乏具体操作指导。在小学的每个阶段应该掌握多少词语,具体掌握哪些词语很笼统,我们发现生词一般在整个小学阶段只出现一次,而且每篇课文需掌握的词语数量很有限,这根本不能满足小学生写作的需要。另外,现在的教材对文章的时代性、文学性、思想性较为重视,对词语的含量和分布有所忽视。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词语也需要不断更新与丰富,但这种语言现象却没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这就造成学生不能大量地积累词语,有碍学生思维的拓展。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有的教师把生字、词的教学任务放在预习阶段完成,课堂上只做简单的正音、词语解释,主要侧重于分段,精讲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2.离开具体语言环境教学词语

语言是社会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的教学中,有不少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将词语教学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不再讲解词语,这样词语的教学就脱离了具体语境。这种做法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势必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

3.词语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缺失

教学中大多老师在新课文的最初讲授时,把生字、词的教学放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读课文时将生字新词圈出来,然后查字典熟悉这些词的意思。课堂教学时,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那么识字、学词的环节就完成了,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缺乏对所学词语的应用性训练

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阶段虽然学生学了不少新词,认识了许多词语的音、形、义,但在支配运用过程中显得无从下手,茫然失措,这就表明学生掌握的词汇应用较少,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5.词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弊端

在词语教学中有的老师方法不得当,让学生以查词典、抄记词语解释为主,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把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这样学生面对词语只会呆板地解释,而不会灵活运用。

6.词语教学缺少文化内涵的感悟

词语教学中应注重词语深度的挖掘。小学课文中蕴藏着不少经典的语汇和典故,如掩耳盗铃、南辕北辙、愚公移山等,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查字典,或背现成的解释,学生掌握的仅仅是字面意思,而没有理解和感悟到词语的内涵。

7.词语教学脱离了小学生身心发展

目前的词语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误区就是让学生反复地死记硬背、机械抄写来达到记忆字词的目的。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发现知识的乐趣,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失去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心理体验,极易造成厌学。

三、提高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抓好课内和课外两个环节的学习是促进学生高效率地掌握和积累词语的最佳方式。

1.以语文课堂为阵地,不断掌握积累运用词语

名家美文遍及小学语文教材,其中课文语言生动丰富,用词恰当、传神。因此,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等到写作文时便能信手拈来。教师还可以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加、减、换、调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挖掘其蕴涵的意义,同时,还应注意加强课后读写词语的训练,以达到积累、加深理解和掌握用法之目的。

2.由课内走向课外,扩大积累运用词语的渠道

词语的学习和积累,课堂只是基础,课外积累是关键。老师必须筛选、推荐、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收集信息,同时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拓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让从学生感兴趣的广播、电视等节目中汲取语言精华,合理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来扩写,在课文精彩处、空白处模仿写作等方式,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 情境教学

第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教育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艺术。

既然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创设教育情境,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做轻松愉快中,探求天地奥秘,事物规律。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同样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其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此的基础上,学生只有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字典上查到的概念是死的,而文章中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活的。因而,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概念时,特别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的含义,这是培养语感的前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词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对语言内涵的领悟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有所创造,在创造中培养其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很多,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常见的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主要有直观形象法和联系比较法:

直观形象法:直观形象法就是用实物、鲜明的图画、个、幻灯、音响、实验室、简单板画生动的演示和抓住字形本身的特点进行释义等手段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所理解或加深理解。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性、运用方便等特点。在词语教学中,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解词语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接触较少、含义抽象、印象模糊的词语,减少了繁琐的语言解释。例如:《清明节》这篇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明节扫墓的情景,使学生理解“烈士”、“革命”、“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体会到扫墓时应该恭恭敬敬的;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放大特写图景,为学生创造鲜明、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认识“鲜艳的杜鹃花”、“四季常青的松柏”、“高大的纪念碑”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推理想象,在联想中领悟、理解词语,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为领会课文内容、感知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准备了信息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

联系比较法:联系比较法就是联系学生已学过的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联系上下文:如《灰雀》这篇课文,第一段写“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第十一段写“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表面上看两词差不多,但联系上下文,“唱歌”和“歌唱”蕴含不同的意思,第一段“唱歌”比喻的是灰雀的鸣叫,很大成分是一种客观状态的描写;到第十一段重见灰雀时,它不再是唱歌,而是歌唱,这就不完全是对客观实际的描述,更多的是情感的流露,列宁心目中灰雀“歌唱”所表示的欢欣正是他自己内心愉悦的反映。

联系生活体验感悟: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领略到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一句讲作者肖复兴见到叶老“那样随便、和蔼,作者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的拘束感也消失了”,“拘束”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你们在生人面前感到不随便,这种感觉就是“拘束”。

换词比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中的“飞舞”一词,可用“飘落”、“飞来飞去”等词语替换,但都没有“飞舞”一词用得好。“飞舞”写出了小兴安岭林区秋天经霜的树叶的多姿多彩,被秋风卷起在林间,悠悠地飘落时的美态,也表达了作者高兴的心情。这种换词,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原词运用极佳,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的。

删词比较:如:《种子的力》一文中的一个句子:“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里,阻止它的石头终于被它掀翻了。”删去“终于”一词再与原句比较,学生便可以体会到“终于”一词情味是很浓的,它突出了小草掀翻石块的艰难里程,也显示了小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决心。

第二,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志即使感,没有情感,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而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词语教学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3

关键字:小学语文 口语 交际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人的一生中有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与人交流沟通。

一、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有着奠基性的作用

在人类发展已经步入新世纪的今天,口语交际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在现代社会中,人之离不开口语交际,犹如鱼离不开水。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说话里。《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体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对公民的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已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对于公民形成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各地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教师教学方面

A.教学特点把握不准。据调查,超过50%的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特点把握不准。一方面表现出教学中书面化倾向严重,将教学要求定位为“学生能站起来大声说一段有文采的书面语”,教学中口语性缺失;另一方面只注重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不注重交际知识的渗透,未能凸显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

B.教学形式零散无序。目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考试试卷还不能较好地有效地进行考查。对于现阶段还不能脱离应试教育束缚的教师来说,自然不会对口语交际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有的教师课紧就不上,课松就大家自由谈谈。还有的教师,“创造性”地用半堂课进行口语训练,用半堂课要求学生将要表达的内容用笔写下来,以写代说,将口语课上成了“写话课”。

C.教学评价简单随意。口语交际教学课堂上,评价形式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片面,只关注学生说了什么,怎样说的,而忽视对学生在交际中情感态度等非语言因素方面能力的评价。

(2)学生能力方面

A.不敢交际。B.不够规范。C.不善倾听。

三、口语交际的主要特性

(一)口语性

有的老师对口语的概念认识不清,认为从口中说出来的话,就是口语。课堂上只要有人在说、在听,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结果是课堂上师生在用书面语言交流,把口语交际课上成口头作文课。口语跟书面语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口语多使用短句,结构松散,关联词少,语序灵活,易位现象多,追加句、倒序句、插入语等使用频繁。口头作文是书面语言的口头表达,目标是为习作奠定基础;而口语交际是口头语言的表达,目标是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二者在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运用、内容结构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交际性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完成某种交际目的,这是与过去的听话说话训练根本的区别。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听者和说者的地位又随着交流的需要在不断转换,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实践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听说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包含着丰富的交际技巧、交际方法、交际策略、交际心理等因素。

四、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还有几个方面得注意:

(一)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兴趣

有的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课堂冷落,学生没有表达的兴趣,原因在于创设的情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试想,每次打电话的交际内容都是请朋友到家做客,中间没有一点曲折变化,怎会不让人乏味。老师需要根据生活实际,创设多种打电话的情境。如正值朋友午睡时间,朋友不知道家的地址,朋友暂时不方便到家中做客,跟朋友商量来家时间,最近跟朋友有点小矛盾等。情境多了,表达的内容更丰富了,学生自然乐意选择感兴趣的情境进行表达,这样培养的口语交际能力才是实用的。

(二)拓宽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

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阵地,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但光靠口语交际课上的训练还远远不够,难以达到训练目标,得向其他活动进行渗透。如阅读和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课外实践活动等。

(三)注重互动,切实“交际”

即使是独白式的交际,如自我介绍,也应该注重互动,才能达到交际目的。自我介绍中,声音应该有高低、快慢、停连的变化,介绍者跟听者应该有眼神、表情、语气等交流,中间应该有打断、补充,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际目的。

(四)正确导向,全面评价

老师的评价是学生交际的指挥棒。老师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在语言素质方面,学生能否做到内容合理,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在综合素质方面,学生是否具体初步的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礼貌素养。实际操作中应该多激励,多以商量的口气提建议。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4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词语学习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

1、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2、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弄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着的科学精神”的关系,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的意思。、

二、通过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三、在情境表演中理解词语

1、学生情境表演。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2、教师情境表演。

教师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漩涡”一句中的“漩涡”,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思考词语的音、形、结构中理解词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运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让孩子进行有趣的游戏,既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模仿力、有能培养儿童的表演才能。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5

(一)德育渗透过程停留在表面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思想能够明确,但是内心的重视程度还只停留在表面,导致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学内容不足,深度不够,没有对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使学生对这种道德说教逐渐厌倦。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充分提高,而对于学生语文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于这样的现象,广大教师还应充分予以重视,将这样的教学现状进行积极转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统思想束缚较为严重

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的发展,对学生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起到推动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关键,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德育渗透过程应该在课外进行,所以课堂教学中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很难提高。这也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发展新方向

(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德育教育活动的前提在于教学内容应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通过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自身的素质应该怎样提高。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的德育引导与渗透过程才更加具有说服力,而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过程中才能够积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从内心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这一过程是保证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所在。

(二)深入研究德育教育发展趋势从而展开深入教育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内心进行积极观察与总结,从而对其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判断。这样的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也会具有相应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形成可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内心的发展特点进行普遍观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效划分,对于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保证德育教育活动深入研究以及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三)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观念,加强德育教育力度

传统教学思想在于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相脱离,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将自身的素质进行积极提高,而教师对学生道德素质以及意志品质没有得到积极引导。从这一方面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将自身的观点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同时对其思想存在的不足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充,这是转变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需要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困境与对策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设计杂乱无章。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选题的组织设计上并不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脱离学生兴趣与生活的作文话题,自然无法赢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写出优秀作文自然困难。因此,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尽量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激发其内心的写作冲动。例如,在作文课上教师可以叙述一个场景或事件,以语言的形式去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下意识地进行相关话题的作文练习,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语文教师真正做好作文优化设计环节,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轻松愉快的写作,实现情感的真实宣泄。

2.作文教学评价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写出作文之后,后续的评价同样对学生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都是由教师进行点评,所以教师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就有这样的观念:老师说过,作文要写好的方面,那些不好的方面就不能写。可能是教师的偶然一言,便导致这样的观念长期驻扎在学生脑海,越来越不敢说真话。写作如做人,如果在小学时期就让学生失去了求真的思想,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1.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树立良好学习榜样。作文教学倡导的永恒主题是“从说到写”,由教师“说”,学生跟着“写”。教师说得好与不好,跟自身的文化素质高低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教师能在作文课上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应该没有哪个学生会拒绝。但并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做到如此,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进行作文课程教学时,会出现词穷说不下去的尴尬,当教师的思路都断电,又如何让学生去理顺呢?因此,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多阅读和积累,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水平,才能晋升为受学生欢迎的风趣幽默、博学多才的好老师。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能否在生活中源源不断地找到写作素材,决定于教师不被时代和学生淘汰。

2.注重培养阅读习惯,强化提高学生语感。所谓语感,是指语言的感知应变能力。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前提,语文教学是离不开读和写的,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从朗读和默读入手,抓住每一个时机培养语感。小学阶段的课文分析,还是应该以浅显易懂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开口去读,反复不断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千万不要抱有小学生读书念经一样的想法,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在学生的潜意识里,熟读之后他们会自然理解其中一二,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己内在的东西,在写作时跃然纸上,这就是语感的后续体现。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打造合理想象空间。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日常接触的人和事当中留心观察,找到写作的灵感,因为实际是越来越多学生缺乏这样的观察力与想象力。这点我们在学生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就可以发现,没有想象力的作文是苍白的,只有具备一定想象力的人,才能写出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的作文。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细节的层面,让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享受写作的快乐,他们才更愿意主动用心去完成这样一种学习任务。当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体验到乐趣,他们便不再把作文课当作是煎熬,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4.注重作文教学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写作。作文评价是根据文章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各种有效数据的收集。作文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改进作文教学方式,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评价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多多鼓励学生,二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对于写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进其进步;对于暂时相对落后的学生,则要发现他们文中的闪光点,通过积极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作文的信心。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则是培养学生互评互改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改和自改,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利民.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吉林教育,2009,(02).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7

小学生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不能长久地保持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把兴趣转换成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使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图片,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之后,我让学生阅读课文。他们认真地进行学习,仔细阅读对西沙群岛的优美描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进行导入时要使导入和学习内容密切联系,使导入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严肃的教学态度,亲切耐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把教师当成学习中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敢于和教师进行知识探讨,大胆发表对知识的看法,使课堂学习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真正解决语文教材中的重难点,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学习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使他们树立学习主人的意识,把自己的学习和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在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信息流。而且,学生畏惧教师的严厉,在课堂学习中不敢积极发言,对不理解的问题没有提出来的勇气。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们成为了学习上的朋友,在积极的沟通交流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自己来分析课文内容,总结语文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激发自身的内动力,对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学习中,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环境中进行思考,能让他们从知识的多个角度进行切入,在探究中获得思维的发展。要使课堂氛围和谐、活跃,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1)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他们取得的进步和优点对他们进行表扬,使学生积极进行学习,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2)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小学生对游戏都很感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游戏和语文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来学习和巩固知识,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3)运用竞争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的好胜心很强,运用竞赛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使课堂氛围紧张、激烈,还能使学生为了取得竞赛的胜利积极进行思考。竞赛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重视教学中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要领。古人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比教授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要领,才能终身受用不尽,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开辟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剧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学法指导呢?

一、要创设精彩的教学氛围

精彩的教学氛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擅长在上课时创设精彩的教学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精彩的氛围,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举办得富有成效,可以施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精彩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宽松的、愉悦的情境下,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开拓他们的潜能,从而更快、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并在得到新知识的基础上,举办比赛、讨论、综合、抽象、想象、推理等创造性学习,从而慢慢形成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要领,以真正达到进步且服从学习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构建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一种感动的、轻松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以体验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快乐。教师要以满腔的激情亲切地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饱满、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以崭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以切实有效的学习要领启发学生,以崇高的责任感教育学生,以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教师的爱给他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进步的方法。从而表现出对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转变,最后到达“我真行”的地步。

二、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与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假如只顾教法,不作任何的学法指导,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

学法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比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要领、识字的规律,教会学生如何拼读音节,如何识记字形等等。如教“歪”字时,可指导学生“不正”即为“歪”,“拍”可直接用手势进行演示,猜这个字怎么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自学交流,通过“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呢?”如教学“闪”“问”等字时,学生在交流中有的说:“‘闪’字就是一个小人躲在门里”;还有的说:“我在家学习碰到了不懂的题目,要开门出去问问别人”等,通过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既能让学生分享识字的乐趣,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表达能力与识字技能的完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后,教师可按课本规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识字方法。

又如,阅读教学,教师要把阅读课文所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从而自主探究新的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渗透学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段时,可以采用导读法,指导学生“美读”。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知道这一节是写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清、静、绿。最后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段话明明是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又要先写波涛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漓江的水的与众不同。这样,既渲染了教学氛围,又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写文章的真谛,并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课文第三段在写法上与第二节相似,要指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三段,掌握了桂林的山也有三个特点:奇、秀、险;作者运用了“抓住特性,分步描绘”的方式,学生通过学法指导、训练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领会出:阅读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时,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理解。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范文9

关键词:语文 拼音 教学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枯燥,但这已教学内容却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拼音教学呢?

一是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形象性。汉语拼音教学形象性的特点是由儿童心理认知特点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决定的。汉语拼音教材的本身就注重形象性。例如声母、韵母的教学,教材几乎给每个声母韵母都配了插图,这些插图有的是描绘发音方法;有的是描绘字母的外形。教材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形象、生动。

二是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情趣性。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对于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更有兴趣,而且教师只有把课上得有情、有趣,学生才能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保证学习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汉语拼音教学具有记忆性。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所有的声、韵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牢、记准、记得快。

四是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实践性。第一阶段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是让学生会拼读音节,而且教材在编写时也是在学习声韵母的过程中穿插着音节的拼读,而不是学完声韵母,再学拼读。因而在教学拼音时不但要让学生会写、会读,还要会用。这就决定了拼音教学实践性的特点。

1、注意拼音教材的整体性,加强整合

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要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做到:

1)、字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画面,说出本课要学的字母或音节,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图画培养孩子自主发现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形态。

2)、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的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的难点。如,让学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物品,可以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还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拼读音节与识字、阅读儿歌的整合。

识字是学生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准汉字,阅读儿歌。这部分内容的儿歌只要让学生读熟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更不宜分析讲解。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让他们看图发音、看图记形,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和想象,而且能帮助他们认知和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于是,笔者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1)、发音示范法。

在教韵母和声母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发音的开口度和唇型,然后让学生模仿,最后观察学生发音时的开口度和唇形,发现学生的发音毛病,及时指导纠正。

2)、看手势读音组词。

在学四声时,为了让学生大量地进行练习,笔者采用了看手势读音的方法,如学完“ɑi”,举起了四个手指,学生马上读“āi、ái、ǎi、ài”“热爱”的“爱”;举起了两个手指,学生马上读“ái、ái、ái”“挨打”的“挨”,或者教师读四声,学生做手势。这样不但训练了四声,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字母教学时,充分发挥教学挂图和课件的作用,把图形和字母形体结合起来给学生讲。如b、d、p、g、q这几个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字母,笔者在教学时分别出示“小朋友听广播”、“骏马奔驰得得得”、“小男孩爬坡”、“鸽子衔树叶”、“气球”的图片或课件,让学生领会字母发音,说出记忆的方法:b的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的机体,d的发音像奔跑的马蹄声,形状像马蹄印,p的右半圆像小朋友手举的红旗,一竖像旗杆,g像数字9下面加弯、q像9字,这样学生的头脑中容易形成表象,并储存在记忆中。

4)、歌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