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集锦9篇

时间:2022-10-05 16:55:33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微课程;微课学习;实践反思

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5~8分钟精确详细的讲解而录制成的小视频。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视频的方式播放;二是在于微课的“微”。微课程内容少,时间短,能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感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

一、什么时候适合录制微课

(一)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时候

进入学校的孩子,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同时也充满了激情。但是孩子对于学习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学校上课内容为《可爱的校园》,让孩子结合具体情境来数数,认识1到10的数。那孩子们回家后该如何复习数数呢?我在这时录制了两节《数数》的微课。第一节《数数》要求孩子们回家有序地将1到20的数按顺序数出来,先一个一个数,再两个两个数。而第二节《数数》则要求难度加大,除了要求正着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还要求孩子们能倒着数数。在第二节微课中我加入了一些关于数学的习题,如:小朋友,你知道括号里是什么数吗?①1、2、3、4、( )、6、7、8。

②20、19、18、( )、16、15、14。③20、18、16、14、( )、10、8。

④3、5、7、9、11、( )、15、17。

这两节微课比起书本上的知识要有一点难度,在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同时,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微课,兴趣十分浓厚,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们在家喜欢观看学习微课两遍甚至以上。这两节微课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拓展课堂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

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时,孩子们开始正式接触数字1到10。课本要求学生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0到10。为了拓展孩子们对数字0到10的相关知识,我在本单元教学时,录制了两节《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微课,分别为《数的组成与分解――2到5的组成与分解》和《数的组成与分

解――6到10的组成与分解》。在微课中我将加法算式引入讲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如0+2=2,说明0和2组成2,2可以分成0和2;1+1=2,说明1和1组成2,2可以分成1和1。我按顺序讲解2到5的组成与分解和6到10的组成与分解。同时,让孩子们在观看微课时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数的组成和分解。这样既拓展了数字0到10的相关知识,又为三单元的《加与减(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的时候

微课可以反复观看,便于孩子在课前预习,上课没有听懂消化知识的孩子可以反复看微课复习。例如,在讲解《小明的一天》时,由于要讲述“时间的认识”,这属于讲述性强的知识。我提前录好了一节微课,其内容主要呈现各种各样的钟表,讲解时针和分针的特点,讲解整十和半时的特点以及电子钟表的认识。在学习微课后,孩子们上课时显得格外积极,很多知识大家都在微课中已经学会并消化了,我在上《小明的一天》这一节课时,完全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效果良好。

(四)突破知识难点的时候

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9加几和8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在本册学习中属于较难的知识。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特意录制了《9加几的加法》和《8加几的加法》这两节微课。在微课中,我分别用画图圈一圈,计数器这两样实物展示加法的过程。同时,我又讲解了9加几和8加几的加法方法总结:(1)满十进一。(2)凑

十法。(3)看大数,分小数。在微课最后我留给孩子一些练习题,通过反馈结果来看孩子们能仿照例题进行计算,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二、微课教学的反思

(一)学生喜欢生动的课堂教学

微课学习在家进行,学生看着播放的屏幕感觉就像在看电视,比起上课的拘束要自由得多。而且在录制微课时我加入很多精美的PPT以及动画视频,学生对这样的生动课堂极为感兴趣。

(二)微课可以反复观看、学习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永远不会超过3遍。这是我们当老师在进行教学时所不能超过的,把同一教学环节在一节课上对同一个学生讲解超过3次的老师不会多。然而确实存在着学习了5次甚至10次都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微课学习弥补了这一点不足,学生在家可以反复数次地观看自己掌握不好的内容,从而真正学会知识。

(三)微课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微课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微课内容少,效果立竿见影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十几分钟,而微课一般在

5―8分钟,这样学生在学习微课时就能集中精力。而且微课一般只有一个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掌握,通过每次的反馈可以看出孩子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上做得很好。

(五)微课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一直是小学高年级阶段各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高年级数学教师而言,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对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上的问题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也贯穿在义务教育的始终。数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是通向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对小学阶段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开发非智力因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理念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把数学教学的任务简单当作是讲授课本、背诵概念,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以“讲”为主,通过口头讲解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从整体上看,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还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从低年级步入高年级,所学的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仍是抽象的,理解和把控的难度较大,需要为他们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使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象的生活语言建立起真实可感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有所欠缺,使学生觉得数学太抽象而在理解上存在困难。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失去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反馈上的问题

教学反馈是将教学系统所产生的结果作为新的信息再输入该系统的一种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教师识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此作为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反馈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不重视收集反馈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课堂教学任务大多环环相扣,尤其是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比较弱,如不及时跟进课堂反馈,则不利于学生思维持续性的培养。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倡导师生关系的平等,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师要在维护好课堂秩序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多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的语言带领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科学的奥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抽象的数学与真实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主动思考,主动发问,并积极帮助学生解开疑团。

(二)重视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衔接初中教学的重要阶段,能否构建起科学全面的数学学科思想,对初中乃至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当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教材当中的知识点为核心,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求同、求异等多种思维方式,逐步构建起数学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各有利弊,不能以偏概全地完全接纳或完全摒弃,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吸取传统教学方法当中的精华,引入新的教学理念,科学组织和调动各种资源。例如,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入“微课”“翻转课堂”等优秀的教学资源,用形象生动、新颖多样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展课堂知识容量,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教师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教师不能为跟上潮流而一味使用多媒体,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和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适时适量地加以运用,以实现辅助教学的最佳功效。

(四)重视教学中的回顾和反思

教师要发挥好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加大对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的重视。一方面要注重及时的直接的反馈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多观察学生的反应,尤其是多观察那些平时数学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的反应,也要注重从作业、考试等书面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和反思的能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对知识点和习题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中去,实现“学”与“用”的良性互动。

三、结论

总之,小W高年级教师在不断地提升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时,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要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逐步地实现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的开放化,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初中乃至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若冰. 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7):162-163.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品质;三年级教学;培养策略

G623.5

隨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理念也在逐步更新,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知识及最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及思维、品质,以便于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然而这种良好的数学品质并不是靠短期的充电就能够达到的,也不是学生天生就具备的。这需要教师在学生习惯形成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小学三年级正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从而促进其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

一、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习惯提升数学品质

小学三年级正是思维能力锻炼最佳时期,学生要想具备较强的数学品质首先需要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数学品质培养。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考欲望的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启发式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逐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其次教师应适当的为学生提供思考依据,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内容,从问题出发,在提供的一句中找到问题的契入点,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进行提示及必要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个人见解,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及观点,从多角度多渠道解决问题。通常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够形成独特的新颖的解题思路,发表个性的数学见解,然而这一切形成基本都在后半段,因此如果教师预留的思考时间过少将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探索,而预留的时间过长又会导致学生陷入思考的死角,因此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视实际情况及实际教学需要而定,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指导。

二、激发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数学品质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专家指出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已知知识向未知知识、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度的过程。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单纯的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逻辑性根据自身的教育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而学生看不到知识对其自身的价值及意义,将无法从内心对知识产生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将抑制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及良好数学品质的形成。因此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将学习变成学生愉悦的事情,就可以将学习的苦转化为学生追求成功的快乐。例如:三年级上册学习“测量”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讲解一千米是一千个一米所组成,学生肯定无法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测量一百米的长度,告诉学生十个一百米就是一千米,这样学生认知的会更加的清楚。然后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用物品进行测量,如书长度有多少厘米、书桌高度有多少厘米、家里的床长度有多少米,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他们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

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及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性质以及公式都是抽象性概括的结果。因此提升学生的抽象与概括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品质的提升。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要从形象着手。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如一格一格的数、横着数、竖着数进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是培养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水平、体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数学品质的有效途径,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思维能力以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这阶段是对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绝佳时期。首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这是培养良好反思习惯的有效途径。学习档案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如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有效的习题解法,及容易出错的习题,或是失败的教训等等。第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反思由问题开始,不会提出问题就不会反思。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孩子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有些孩子甚至不会提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进行疑问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抓住反思的时机。要求学生每节课记录自己在本节课中提出的问题,每月进行“问题明星”评比,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第三、记数学日记。将反思培养成一种习惯,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地进行,才能不断的取得进步。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而反思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日记中可以记录课堂上教师进行示范解题反思过程中学生也想到了同样的方法但并未与教师沟通交流问题,在作业中对习题的解法有着不同的见解、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等都可以记录在数学日记中,以便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反思是个体成熟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品质培养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见解,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晓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14(31) 

[2]刘嘉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品质培养方略谈[J].信息教育技术,2016(19) 

[3]郭敏,戴丽娟.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品质的培养[J].杭州大学学报,2015(26)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高年级数学;良好习惯;学习行为

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的,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良好的品质道德、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最佳时期。所以,根据小学教育大纲,需要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达到教育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基础教育上提高全民素质水平,争取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和有纪律的社会公民,从而带动我国的文化教育发展。在小学教育体制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高效率的获取知识和吸收知识,同时也会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1.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级学生处于“儿童-青春期”成长的过渡时期。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缺少一定的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也不是很强,需要不断的提高,并且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很强烈,但是学生又缺少自制能力。所以,在小学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围绕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

2.1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重要环节,还可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学习思想与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设计数学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数学的应用实践能力。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需要督促学生和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预习,并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学习方法,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增强预习效果。其次,在课堂数学教学中,需要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定向的训练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在活动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的交流探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在获得学习效果中得到资信,在失败中学会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最后是课后复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在课后的自我实践中巩固课堂上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2.2分层次教学方式

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如此,需要教师的正确、耐心和细心的引导与督促。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宏观的分析学生学习习惯,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长时间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现象等。第二类,缺乏学习习惯,学习的满足心理比较严重,认为只要按时交作业、考试及格等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造成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此二类学生需要老师付出的更多一些,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管理并且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一类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比较好,并且其自制力和自觉力也比较好,因此需要帮助这类学生树立高远目标,在不断的进步与突破中获得重视与自信,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3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反思质疑学习习惯

质疑与反思虽然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二者在教育中的共同点都是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识,也不是同化与复制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逻辑思维的构建过程中,不但需阶段性问题进行质疑与反思,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判断错误,并且及时的修正。所以,数学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反思与质疑能力,通过反思中的内化,并且通过质疑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在培养学生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诱导性教学,例如:“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一点、更简便的方法吗;这样做对吗”等。在不断的提问学生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反思,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且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

第二,培养学生反思与质疑习惯的实际应用。经过检验的知识能够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且反思与质疑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思考。例如:在布置课堂作业习题时,可以多设计几个不同思路问法的问题,但是答案是一样的,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反思思维,寻求一题多解。在小学高年级的书写解题教学中,需要定向的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质疑习惯。

3.数学中的辅教学

3.1品德教育的辅

学生的思想品德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期,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会使学生走进误区,难以抵制和分辨不良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班级中,设计一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上进心,从而通过榜样的带领下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3.2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归纳总结是对知识的一种梳理和归纳,可以使学生达到预习效果,也能够巩固知识。在对数学内容的总结归纳中可以加深对公式定义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反复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道路上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廖月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2(10-18).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合理设计

“快乐体育”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导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旨在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去体验参与的快乐以及运动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运动主动性。它是以学生的人格为出发点,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把情感与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为以后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应该给学生带来乐趣,让学生感到运动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从而爱上体育。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快乐的体育课堂呢?在课堂中融入游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然而游戏的设计、运用也是需要教师精心研究的,下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展开论述。

一、基于年龄差异,合理设计

小学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二年级,年龄较小,玩心较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是很强;第二个阶段是三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相对来说玩心没有那么重了,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提升;第三阶段是五六年级,到了这个时候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一些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游戏活动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被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重视。

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是以趣味性的游戏为主。在一次二年级的体育课上,笔者带学生们玩了一个名字叫“贴人”的小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学生们三个或者四个人一个小组,所有的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每组学生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一个学生追另外一个学生,被追的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小组的任意一边“贴”上去,这个小组另外一边的学生则成为被追的对象。这个游戏简单易学,充满趣味性,易于一二年级学生接受。在一次四年级体育课上,笔者带领学生们玩了一个拉人角力的游戏,两人相对站立,各出脚相抵,各出手相拉。然后互相用力拉引,看谁能把对方拉向自己这一边。将对方拉过来者为胜。这个游戏相对而言比较考验技巧,适合高年级学生。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设计游戏,构建快乐体育。

二、考虑内容特点,科学组织

虽然课堂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课堂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体育舞蹈时,为了响应“阳光体育”的号召,我们全校开展了一场体育舞蹈游戏大赛。体育舞蹈节奏比较欢快,动作不是很难,一学就会,比较适合小学生。而且体育舞蹈可以按照时间长短分成很多小段,课间等零碎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如果觉得体育舞蹈比较难,也可以从健美操开始学起。还是按照年级划分难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跳初级健美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跳稍微难一点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跳体育舞蹈,每个班都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练习。

科学组织和混乱无度比起来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根据内容科学组织体育课游戏活动形式,更能提高体育运动的效果。

三、培养反思习惯,提升意识

然而,学习的结束并不应该是学会知识,而是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找到长处和短处,不断完善自己。反思应当是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处,当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培养反思的好习惯。

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篮球课的教学中,学生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教授知识时有的学生在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却心不在焉。于是,笔者想了一个小游戏:拍球接力。规则很简单,学生们分成两组,相距50米,一个学生拍球走到对面再由对面的学生将球拍着带回来,中间球失手的学生将接受惩罚。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拍球要领,中间偶尔会失手。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检验学生们听讲的效果。如果认真听了笔者说的,再加上十分钟的练习进行这个游戏,就会比较轻松。游戏立刻开始了,有的学生一路顺利地过去了,有的学生一路上球失手的次数太多了,走两步球掉了,没有办法持续拍击球,有的学生勉勉强强过关。游戏结束后,笔者让学生们反思,为什么有的同学可以很顺利,自己却不行呢?这个时候,笔者看到有些学生低下了头,有一个学生鼓起勇气说,以为自己会,就没有认真听老师讲,结果证明自己过于自信了,以后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另一个学生说,老师给十分钟让练习的时候自己没有好好练,以为很简单。听到学生们能这样反思自己,我相信他们下次一定会更好。

反思是一种习惯,只有善于反思,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积极改正,才能有所进步。作为学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因此,老师设计合理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尤为重要。

四、总结

总之,快乐体育理论能成功地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是在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应该是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上三点,就是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游戏教学的规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三点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始终。游戏具有娱乐性和竞争性,所以深受小学生喜爱,作为教师要懂得投其所好。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前沿阵地,对其探讨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79

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和专业素质发展的积极手段。反思的过程常常孕育专业发展和能力的结构性螺旋上升,它其实是教师自身完善的过程,同时促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小学美术反思性教学,就是指在《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活动练习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美术课反思性教学如何实施呢?笔者通过自身对“反思性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教什么

“教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反思,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到《美术课程标准》中探寻,但也不能一味地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教什么”是必须在课堂中对学生付诸实践的,课前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不仅要考虑国家课程中总目标和课程计划、学校的整体工作方案,还要考虑本校该年级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再确定适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教学方案。在教学后要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反思每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到位,是否已经贯彻美术新标准的精神。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当前许多美术教师都在落实教学目标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教学内容安排过多,造成“面面俱到”而无法落实的被动局面。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四季歌》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有些教师就把它压缩成一课时,整节课既要介绍一年四季的知识,又要讲述诗配画、画配诗中所体现构图与意境的知识,所包含的容量很大,那一节课怎能涵盖得了。可想而知,上课肯定造成“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局面,给予学生的信息量越多,学生越措手不及,无从下手。

其二: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比如四年级上册《台灯设计》是一节设计应用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很开心,制作过程乍一看人人干得热火朝天,兴趣盎然。制作效果也不错,巡视教室,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还有部分人的手就一直闲着。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就是空手而归,没有学到什么,教学目标其实只落实到一部分学生手中。

其三:想当然地删减教学内容,造成无法落实教学目标。比如:三年级上册的《立体造型》课,很多美术教师想当然地删除,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会不喜欢。其实,儿童的能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对创造性的主题都会很喜欢。还有写生类的课业,比如四年级上册《生长的植物》是一节写生课,笔者也很回避这节课,因为怕学生根本不喜欢。可结果正相反,学生很积极地带来写生的盆花,自觉地分组而坐,在课上表现得既细致又专注,而且画的作品也不错,并且还要求下节课继续画写生课。

二、怎么教

怎么教?考虑的应是“如何将目标有序、分层进行落实”的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通过反馈着重对教学的大、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随时反思,不随机应变,课前计划就有可能与实际教学脱节,找不到切合点。因此,教师不能迷恋教学计划,应根据课堂实际,随时对目标的现实状况进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计划。如:笔者在上三年级下册的《星星闪烁》一课时,按教学计划第一环节是先让学生剪不同形状的星状;然后欣赏星状图案,讨论设计方法,再设计星形图案。可是在上课中,学生对第一环节的剪纸热情有余,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折,那着急的表情让P者很受感动。本来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回顾与感知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就行了。看到这种情形,笔者及时地做出调整,第一课时就研究剪不同折法、不同样式的星星,学生一阵欢呼。由此可见,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及时调整,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这样,既用于培养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反馈教学,提高监控能力。

三、学会没有

对“学会没有”的反思也就是对教学实效性的反思,我们的教学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因为,不少教师只考虑把知识传输出去,不考虑如何收集反馈信息。没有体现出“双边”活动意识,致使相关目标不能落实。又有许多教师总以为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而实际效果与他们想象的却有一段距离。因为他们往往凭自己主观的臆断,而忽视了对教学中所有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了便于反思“学会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中加强教学反馈。反馈只有在制定目标时预先考虑安排好,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合作学习――课堂作业展示――组长检查”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有层次的反馈。通过面向全体的检查,使教师能了解到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思,就可采取相应的对策。反思原理指:“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反馈,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才能实现对教学的控制。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调整教学计划合理与否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评价目标是否完成的基本途径,也是优化目标,调节后续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会没有”怎样衡量呢?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首先这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评价。自我评价环节也是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一种体现。二是课堂中的具体表现。三是课堂作业,这其实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综合起来,是贯彻“新课标”的一种综合评价方式。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7

一、活动主题

通过学校语文科组开展理论学习―确定研究专题--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评课等活动过程,展现学习型科组建设的过程,促进语文科组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从而提炼出基于教学研究的学习型科组建设的基本途径。

二、方案设计与要求

本方案设计以语文科组开展的一次完整的教研活动为重点,探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个人及团队的成长。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情况

本学年学校语文科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低中高年级学习重点,确定了各年段研究专题,期望通过两到三年的研究,低中高年级形成相对富有特色和成效的研究成果。

1. 自学理论。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我们制订了现代教师培养目标和要求,提出完成“四个转变”(即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由应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使每个教师有目标,树立起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理念。开学初,学校主管教学的行政就以区教育发展中心下发的小语科教学反馈为重点,并组合我校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关注点,向语文科各位教师推荐了三篇自学文章,让老师们在课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学、思考,并在分年级教研时,与同级组老师分享自学的收获。

2. 确定研究小课题。结合自学的文章以及我校各年段研究的重点,确定了各年级分别确定了各自的研究小课题,并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口,探索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的热点问题。低年段(一、二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爱读书会写字。中年段(三、四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课内外有效阅读。高年段(五、六年级)的研究课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读写有效结合。

3. 集体备课。语文科组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结合本册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课文,实施本年级的研究课题。大家通过多次的集体备课,讨论,形成第一次的教学设计方案。一年级课例:《乌鸦喝水》《四个太阳》。二年级课例:《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三年级课例:《可贵的沉默》《太阳》《妈妈的账单》。四年级课例:《触摸春天》《乡下人家》《鱼游到了纸上》。五年级课例:《冬阳 童年 骆驼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六年级课例:《一夜的工作》《灯光》。

4. 上组内研讨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实施,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方法策略是否合适。同年级的教师互相听课,在课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达成课前目标设置。

5. 组内评课、交流。各年级组的老师上完课后,依据第一次教学的实施情况,互相交流、评课,改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完善教学设计。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两次备课。第二次教学设计后,又进行了第二次课堂教学实施。课后再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策略、反思等部分。通过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了提升。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8

新中国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的光荣任务。而新中国的建设人才,又必须是才德兼备,不但要具有高度文化科学水平,又必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那末,如果教师本身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高尚的品德,又如何能担负起这一光荣的任务呢!尤其是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在身心发育时期,他们的爱好、性格、品德等各方面都要在这

一时期逐渐形成;而他们自己由于年龄小,各方面缺乏知识和判别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对他们起着极大的作用。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反动思想、资产阶级思想等,有许多都是受了教师的影响。例如在许多过去为帝国主义所办的学校里,学生崇拜英美帝国主义的思想就特别多。学生们决定自己的志愿也常常受教师影响的。如在这一次高中毕业学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时候,很多人不愿考师范学校,我们仔细去考查一下,就发现其中很多人就是因为受了教师的影响,有许多教师由于对于自己的光荣岗位缺乏识识,认为当教师“没出息”,这些错误思想,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改造,对于国家的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说:“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种知识分子的思想改进,是我国在各方面彻底实现民主改革和逐步实行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中小学教师们、应积极响应的这一英明指示,认识到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意义,积极地自觉地来参加这一运乱动。

三年来,中小学教师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革命形势的推动下,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比之于我们祖国建设事业的前进速度,比之于学生们对于教师们的要求,还是远远赶不上的。在部分教师中,反动思想还没有肃清,至于自私自利追求个人名利个人享乐、教学上严重地不负责任等资产阶级思想,更是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地存在的。在这次学习运动中,对于反动思想,应该坚决彻底加以肃清,对于资产阶级思想也应认真地加以批判。每一个参加学习的教师,应该丢掉怕“面子难看”、怕“砸饭碗”、怕“得罪别人”等等一切思想顾虑,认真学习,下定决心,彻底交代和批判自己的反动的和错误的思想行为。只要自已决心要求改造,对于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老老实实地进行批判,是一定会受到人民的欢迎的。同时,也必须指出:每一个教师必须反正自觉地积极参加到思想改造运动中去,如果认为”端人碗,服人管”,“上级要思想改造,不得不奉命”,抱着勉强的心情来参加学习运动,缺乏自觉和热情,是不可能收到很大的成效的,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态,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来鞭策自己,大胆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次学习运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改造和提高;也只有自己思想经过彻底改进,树立起工人阶级的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才能胜任人民交给你的光荣任务,受到人民的尊敬。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范文9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反思性学习;策略

一、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标实行以来,教学观念的改变让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重大改变,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内容成为主流,从整体来看小学数学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也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启蒙。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出现了以下问题:

1.数学与实际“分家”

小学高段数学要求学生掌握小数及相关运算,在小数除法教学中,通常采用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导入,比如“咱们两个班共有98个人,老师想带你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只能乘坐8个人,咱们来算算需要多少条船?”这样的题目学生参与度高,目标也比较明确。学生通过列式计算98÷8=12.25(条),结果正确,但是不可能有0.25条船,学生就会思考该如何取舍。有的学生舍去小数取12条,有的学生则直接进位13条。学生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了自己的答案,但整个运算和分析的过程已经与实际“分家”。正确答案很明显应该是13条,答案是12条船的学生,很有可能在听讲解的过程中不假思索地认为这类题目都应该直接进一,自己并不会再重新分析一遍。由此可见,很多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没有反思的流程也就没有自己的理解,再次遇到此类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做不对。

2.错误的数学思维

小学学段数学课程是比较基础的运算和技巧,但同时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多学生在数学思维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有一个典型的问题“小红上学迟到了12分钟,小明上课迟到了15分钟,请问一节课时长多少分钟?”很显然根本无法得到答案,给出的条件与求解并无关系,可是有的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数字就认为是有用的,与答案有关的,根本没有真正去考虑逻辑关系,错误的得到27分钟的答案。这种思维体现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认为数字就是数学,逻辑不是数学,这种做题的惯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判断,由此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得到答案后并没

有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即使教师及时纠正了,但反思过程的缺

失,学生还是很难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

二、多次反思――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反思,把握反思的内容,如何在反思中总结经验,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案例对比,或者以问题的多角度对比分析让学生进行反思。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读法一章中,可以通过多个读法范例的对比进行反思性学习。

首先是第一组数:123450000和130400。共同点都是数位较多,而且包含多个0,按照大数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每级都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亿”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如读第一个数,先分级从亿级读起,一亿,再读万级,二千三百四十五万,零在级尾不读,整体读作一亿二千三百四十五万。同样,第二个数先分级从万级读起,十三万,再读个级,四百,个级中有一个0只读一个零,所以读作十三万零四百。第一组数在于让学生发现零的特殊读法,让学生尝试总结自己读数的方法,这也是第一遍反思,巩固基础的读大数规则。然后是第二组数:2195330000和10030040。让学生按照刚才自己总结的方法进行读数,第一个数显然与第一组第一个数有同样的读数规则,每级级尾的零是不用读的。但是第二个数与第一组第二个数有所不同,在万级级中有零,个级级首级尾也有零,学生有的会读一千万三万零四十,也有会读一千万零三万四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让学生再反思基本的读数规则,对比第一组第二个数,学生通过对比和再次反思,初步发现了0的位置与读法的规律,让同桌间进行讨论,看看每个人反思的结果是怎样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0在哪些位置不用读,哪些位置又需要读呢?0在每级级尾时不用读,0在每级级中时要读出,且不论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也许学生通过两次反思不能全部总结出来,让多个学生分别发言,尝试获得整个读数规律,正确读出一千零三万零四十。教师再进行总结,学生反思获得的经验得到了准确化的表达,使得记忆更加深刻,理解和运用也更加灵活。

三、多次反思――培养数学感

学习数学一方面是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及原理,更多的是要掌握数学思维,这样在解决和分析问题时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仍然是组织学生去公园划船的问题,学生通过列式得到98÷8=

12.25(条)运算结果,说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列式解决问题的技巧,对于数学基本知识是理解且掌握的。但是对于结果的取舍,12条还是13条,还需要学生结合数学逻辑思维进行符合实际的分析。

通过让学生进行多次反思,感悟数学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得到不同答案,教师可以先不公布结果,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取舍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按照一般的小数取舍规则“四舍五入”认为0.25小于0.5,所以应当舍弃。而有的学生则考虑了题目的实际情况,认为如果选择12条船不能满足所有人。两种想法从特定的角度都有道理,此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再仔细地反思一下题目。学生从读题到分析问题重新操作,有的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意识到实际问题的满

足关系,不再以“四舍五入”进行取舍,但也有可能学生还是按照旧的思路得到一样的答案。这时教师在得到学生的反馈后,引导学生再次反思,这次用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抛开题目设定的环境,重新设定问题,“同学们,根据刚才大家计算的结果,现在你们手上有12条或者13条船,每条船还是只能承载8个人,那么你们每个人可以邀请多少人去划船呢?”整数乘法列式得到12×8=96,13×8=104。大家得到答案后,再回到原来的题目,要让两个班的学生都有船坐,我们应该需要13条船。

“学而常思”要求学生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反思,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想法,比如计算需要多少条船的问题,通过反思学生发现了运算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更新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反思过程,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在今后解决问题上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反思,学生摆脱了死板的思维方式,所谓“三思而致远”,学生如果只思考一次,怎么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反思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多次思考,不断深入,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克洪.探索数学反思学习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7).

[2]李艳.关于小学数学反思教学模式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