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5:01:06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1

关键词:非运输企业 中层管理人员 工资分配 模式

中层管理人员是铁路非运输企业的中坚力量和连接上下级的桥梁,是企业战略和经营任务贯彻实施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在企业所有管理者中处于重要的、关键的地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业绩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工资分配模式,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思考。

一、现行工资分配模式

通过调查,目前铁路非运输企业对中层管理人员采取档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的工资分配模式。其中:

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根据路局确定的岗位、技能工资等级标准确定。

辅助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和固定效益工资,根据连续工龄的长短确定,2001年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不再发放固定效益工资。

津贴补贴依据铁路总公司和路局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发放。

奖金采用奖金基数乘以岗位系数的标准发放。奖金基数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效益设定;同一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系数标准一致。

二、现行工资分配模式存在的问题

1.工龄因素

技能工资、固定效益工资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工龄成正比,和人员的技能、企业的效益脱节。不仅没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相反引起了新老职工在分配上的矛盾。

2.行政级别因素

岗位工资、奖金系数按行政级别确定,使得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工资、奖金完全相同,不能体现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完成难度系数的不同,无法实现工资分配的内部公平。

3.考核对象因素

各企业只对部门、基层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没有根据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制定专门的绩效考核办法,使工资收入与其工作业绩联系不紧密。

4.增长手段制约

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和企业负责人及本系统、单位职工的收入不挂钩,使职务晋升成为工资增长的主要手段,无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企业间差距大

由于各非运输企业在政策支持、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各企业之间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差距较大,无法实现工资分配的外部公平。

6.岗位差异化程度较低

工资分配的重要职能是激励员工发挥最大潜能。由于现行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分配平均主义严重,岗位贡献的差别无法通过工资分配得到体现,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三、完善工资分配模式的建议

通过对铁路非运输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分配模式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对中层管理人员建立并完善以岗位评价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主导的工资分配模式。

1.原则

坚持工资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考核相统一,与企业经营者收入、企业效益、系统职工收入和本企业职工收入水平挂钩,促进收入分配公正、透明,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2.方案

铁路非运输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年度工资收入由月度基本工资、季度效益工资、年度绩效奖励三个单元构成。具体来说:

(1)月度基本工资

月度基本工资是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基本回报,与其工作业绩不挂钩。月度基本工资的确定主要依据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岗位等级以及结合非运输系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月度基本工资=(上年度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上年度非运输系统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0%)×岗位等级系数÷12。

第一,岗位等级评定。在原来的工资分配模式中,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处于同一等级上,无法体现不同岗位的价值差异。因此,开展岗位评价,确定岗位等级成为确定基本工资的基础。为此必须根据知识技能、岗位责任、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要素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岗位等级评定,评定结果分为A-D档。

第二,岗位等级系数。对应岗位等级分设为四档,岗位等级系数为1.2-1.5,岗位等级系数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基本工资标准水平和其在全年收入中所占比例,建立相应的动态调整办法(见表1)。

表1 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等级、岗位等级系数对应表

岗位等级 A B C D

岗位等级系数 1.5 1.4 1.3 1.2

(2)季度效益工资

季度效益工资以月度基本工资为基数,与企业季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和中层管理人员季度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挂钩,由企业、岗位季度经营业绩考核等级系数决定。

季度效益工资=月度基本工资×60%×岗位季度考核系数×企业季度考核系数。

第一,企业季度考核等级按照铁路局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规定,根据路局公布的考核结果,核定企业季度考核系数。

第二,岗位季度考核等级由各企业制定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办法,具体考察工作技能、方法、态度、业绩等方面,采取强制分布法,强制比例分别为20%、60%、20%,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核定岗位季度考核系数(见表2)。

表2 单位、岗位季度考核对应系数表

单位季度考核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单位季度考核系数 1 0.75 0.5 0

岗位季度考核等级 优秀 称职 基本称职 不称职

岗位季度考核系数 1 0.8 0.6 0

(3)年度考核奖励

年度考核奖励主要根据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等级和岗位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等级而设定的工资单元。

年度考核奖励=(∑月度基本工资+∑季度效益工资)×20%×岗位年度考核系数×企业年度考核系数。

岗位年度考核系数根据企业制定的岗位年度考核办法确定,企业年度考核系数按照路局公布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确定。

(4)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年度基本工资、季度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奖励之和,原则上不得超过本单位党政正职年薪标准的70%。

(5)中层副职人员

中层副职人员的月度基本工资、季度效益工资、年度考核奖励,可按其正职的70%-80%进行确定。

四、配套措施

1.强化工资预算管理

各单位要根据铁路总公司和路局工资政策的变化,结合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工资预算管理,在实施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分配模式的过程中确保职工收入增长不低于路局确定的调控指导增幅,工资总额控制在路局计划之内。

2.加强日常考核与支付管理

工资支付采取“月预支,季考核,年结算”的方式,同时做好日常考核记录、预警诫勉等基础工作,为年度工资结算和综合考核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不断优化岗位等级评定和业绩考核办法

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重点,结合分配模式的实施效果,不断修正完善岗位等级评定。同时对岗位业绩考核办法应根据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变化,形成不断制订计划、执行、改正的循环过程。

4.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采用绩效考核、责任风险与经营审计相结合的约束模式,不断完善对考核数据失真、违反财经纪律、隐瞒重大经济损失和违反规定获取规定外其他工资性收入等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

五、效果分析

通过完善非分配模式,打破了中层管理人员行政级别的限制,充分考虑了各部门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体现了关键岗位的价值,使得工资分配适当向关键岗位倾斜。

在制定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分配模式时,不但考虑了企业、系统内中层管理岗位之间的工资差距,还注重中层管理岗位与企业经营者、职工收入的对应平衡关系,使相互之间工资差距拉得不太大,增加了职工的接受程度。

通过岗位等级系数的调整,打破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形式,工资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得以保证。同时避免各系统内企业之间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出现较大差距,保证了工资分配的外部公平。

该分配模式将绩效考核的重点转向中层管理人员,强化中层管理岗位的考核,将分配到部门的绩效指标落实到中层管理岗位,再落实到岗位的人员,层次传递,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非运输企业经营规模、效益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如何不断完善中层管理人员工资分配模式,统筹兼顾好企业经营者、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利益关系,不但既关系到中层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不断完善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平衡各个层次的分配关系,将是劳资工作人员持续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文艳.企业中层经理薪酬激励设计要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5)

[2]程国平.我国经营者年薪制实施模式的分析与研究方案的设计[J].管理现代化,2002(1)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2

为了减轻基层企业统计报表的工作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经研究自1992年起,《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工人数劳动报酬月报》改为季报。并提出以下要求:

1.各单位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人员认真负责,确保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准确性。

2.各区(县)、局(总公司)、中央在京成系统单位劳动服务公司汇总季报要及时,不得漏报、迟报、不报。上一个季度报表的报送日期为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的十五日以前,报市劳动服务公司企业指导处。

3.区(县)劳动服务公司负责本区所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本辖区内中央及市属不成系统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报表的汇总。企业数以1991年劳动工资联审企业数为准。

4.各单位要按报表中要求的内容填报,不得随意更改报表栏目。

5.为了节省开支,杜绝报表的浪费,从1992年第一季度起上述报表改由市劳动局发行站供应。

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

工人数劳动报酬季报(汇总)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劳动局

批准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单位名称:________ 批准文号:(90)京统制字20号

单位编号:________ 表 号:京劳服综1表

电 话:________ 年 季 执行期限:1992年

| |企业数 |本季企业 || || 本季新安置人数| |

| | | || 本季末实有职工人数、构成及来源分类(人) || | |

| |(个) |增减(个)|| || (人次) |聘 |

| 项 |----|-----||------------------------||--------|用 |

| | | | | || |主办单| 劳动就业服务 | 劳动就业服务 || | |离 |

| | | | | || | | | || | 其 中 |退 |

| | | | | || |位职工| 企业正式工 | 企业临时工 || | |休 |

| | | | | || |---|---------|--------|| |------|人 |

|行 目 | |其中|新 |减 ||合| | |城镇待业| | |城镇待 | | ||合|城镇待 | |数 |

| | |独立|增 |少 || | | |人员转正|调大|五|业人员 |农|其|| |业人员 |富|( |

| |计|核算|企 |企 || |扶|富|----|入集|七|----| | || |----|余|人 |

| | |企业|业 |业 ||计|持|余| |其中|的体|职| |其中|民| ||计| |其中|人|) |

| | | | | || |人|人|计|待业|全职|工|计|待业| | || |计|待业|员| |

| 业 | | | | || |员|员| |青年|民工| | |青年|工|它|| | |青年| | |

| | | | | || | | | |转正| | | | | | || | | | | |

|--------|-|--|--|--||-|-|-|-|--|--|-|-|--|-|-||-|-|--|-|--|

|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 |14|15||16|17|18 |19|20 |

|--------|-|--|--|--||-|-|-|-|--|--|-|-|--|-|-||-|-|--|-|--|

|1.工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商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建 筑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4.交通运输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5.饮 食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6.服 务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7.修 理 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8.劳 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9.其 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企业管理机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此表由区(县)、局(总公司)、中央在京单位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部门按系统汇总后于季后十五日内报市劳动

服务公司企业指导处。

2.表内主要平衡关系:5=6+7+8+10+11+12+14+15;21=22+23+24+26+27+28+30+

31;21=32+33+34+35+36。

3.表中数字均保留到整数位。

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职工人

数劳动报酬季报(续表)

制表机关:北京市劳动局

批准机关:北京市统计局

批准文号:(90)京统制字20号

表 号:京劳服综1表

执行期限:1992年

----------------------------------------------------

| | 本 季 全 部 职 工 工 资 总 额(元) | |

| |-------------------------------------| |

| 项 | | 按 人 员 构 成 分 || 按工资构成分 |支 |

| | |------------------------||---------|付 补|

| |合|主办单| 劳动就业服务 | 劳动就业服务 || | | | | |给 贴|

| | |位职工| 企业正式工 | 企业临时工 ||计| | |加| |聘 (|

|行 目 | |---|----------|---------||时|奖|津|班|其|用 元|

| | | | |城镇待业 |调大| | 城镇待 |农|其||计| |贴|加| |人 )|

| | |扶|富|人员转正 |入集|五| 业人员 | | ||件| |和|点| |员 |

| | |持|余|-----|的体|七|-----|民| ||工|金|补|工|它|的 |

| 业 |计|人|人| |其中:|全职|职| |其中:| | ||资| |贴|资| | |

| | |员|员|计|待业青|民工|工|计|待 业|工|它|| | | | | | |

| | | | | |年转正| | | |青 年| | || | | | | | |

|--------|-|-|-|-|---|--|-|-|---|-|-||-|-|-|-|-|---|

| 甲 |21|22|23|24|25 |26 |27|28|29 |30|31||32|33|34|35|36|37 |

|--------|-|-|-|-|---|--|-|-|---|-|-||-|-|-|-|-|---|

|1.工 业 | | | | |   | | | | | | || | | | | | |

|--------|-|-|-|-|---|--|-|-|---|-|-||-|-|-|-|-|---|

|2.商 业 | | | | | | | | | | | || | | | | | |

|--------|-|-|-|-|---|--|-|-|---|-|-||-|-|-|-|-|---|

|3.建 筑 业 | | | | | | | | | | | || | | | | | |

|--------|-|-|-|-|---|--|-|-|---|-|-||-|-|-|-|-|---|

|4.交通运输业 | | | | | | | | | | | || | | | | | |

|--------|-|-|-|-|---|--|-|-|---|-|-||-|-|-|-|-|---|

|5.饮 食 业 | | | | | | | | | | | || | | | | | |

|--------|-|-|-|-|---|--|-|-|---|-|-||-|-|-|-|-|---|

|6.服 务 业 | | | | | | | | | | | || | | | | | |

|--------|-|-|-|-|---|--|-|-|---|-|-||-|-|-|-|-|---|

|7.修 理 业 | | | | | | | | | | | || | | | | | |

|--------|-|-|-|-|---|--|-|-|---|-|-||-|-|-|-|-|---|

|8.劳 务 | | | | | | | | | | | || | | | | | |

|--------|-|-|-|-|---|--|-|-|---|-|-||-|-|-|-|-|---|

|9.其 它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附:企业管理机关|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3

认真抓好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检查、督查工作。学校、各村、各企业要认真开展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2020安监局第一季度安全管理工作总结范文如下,快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建和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安委会的指导下,根据《建和乡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认真开展了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按照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相关会议及文件要求,建和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开展了六打六治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通过活动,巩固了2018年全乡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成果,全面排查整治安全生产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强化措施,消除隐患,深入推进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坚决遏制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乡在春节和两会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2.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为了使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安委会成员会、乡机关干部会、乡村两干会、乡村组三级干部大会和企业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通过以上会议组织学习新安法和、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各村、乡属各单位(各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农村夜话活动、开展职工(师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认真抓好各个层面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一季度召开安全会议20场次,悬挂宣传标语5幅,开展迎新春和中嘉联合杯安全知识竞赛活动3场次。

3.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我乡根据《中共建和乡委员会、建和乡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沐川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建委发〔2018〕6号)文件精神,对各村、乡属各单位(部门)、企业都认真签订落实了2018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33份。

4.认真做好日常监管工作。一季度组织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明查暗访组3个对全乡涉安单位及经营者进行了3次全覆盖的排查,共查处企业一般隐患25条、餐饮(副食)行业一般隐患10条、烟花爆竹经营户一般隐患1条、消防安全一般隐患47处、违章车辆20台次,处罚2人,罚款150元。以上隐患都已落实整改到位。

二、建和乡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监管力量不足。由于乡机关工作人员少、工作又繁杂,每个乡干部都承担着两个岗位以上的工作量,因此乡安监员都有力不从心之感。

2.安全监管装备(手提电脑、打印机、车辆、摄像机等)、经费保障滞后和委托执法方式,给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利。

3.由于农村教学点的拆并、农村公路的延伸及农村车辆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点多面广、鞭长莫及之势。同时也给学生和群众造成诸多不便和错误认识,影响社会稳定。

三、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打算

1.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乡村两级要根据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重点抓好学校、农村的防汛、地质灾害、意外伤害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企业要认真抓好员工操作规程、隐患识别、排查、治理等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工作。

2.认真抓好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检查、督查工作。学校、各村、各企业要认真开展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乡安办工作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要按照《中共建和乡委员会、建和乡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沐川县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全覆盖、零容忍要求认真履职尽职,全面做好所负责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3.切实做好汛期安全值班值守工作。第二季度已进入汛期,乡机关、学校、卫生院、各村、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企业要加强值班值守,确保通讯畅通,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安全稳定。

四、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

1.希望县级相关委托执法部门加大对乡镇安全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乡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2.希望县级相关委托执法部门加大对乡镇安全监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联合执法力度。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江太太桂圆肉”为你整理了这篇燃气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燃气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及计划

2020年,我局燃气办在市、县业务部门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紧紧围绕全面工作目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深入开展燃气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治理及开展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工作,加强了行业管理,营造安全的社会氛围,确保了燃气方面的安全。现将2020年前三季度燃气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第四季度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 ? 一、强化日常监管

我局要求燃气企业每天都要进行隐患排查并有日巡查记录,月底上报本月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报表,没有上报的给予通报批评,再者给予处罚。建立燃气工作微信群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布置和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

二、开展燃气领域安全排查及治理工作

1.2020年第一季度,燃气办下发了(太建字[2020]3号)即《关于开展2020年第一季度燃气行业安全检查的通知》,第二季度《关于加强高温天气燃气生产安全工作的通知》,第三季度《关于开展全县燃气行业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其中第一季度共检查了13个燃气企业,其中液化气站10个、天然气企业3个,共排查安全隐患43项(其中企业自查隐患32项),下发安全监督检查整改通知书3份,目前已督促各企业全面完成安全隐患整改并回复。第二季度检查出安全隐患20项,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4份,目前全部完成整改并回复。第三季度安全检查共检查了13个燃气企业,发现安全隐患7项,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2份,目前都在整改中,计划10月底全部整改完毕。

2.完成了《太和县县域燃气专项规划(2019--2030)年》,已在政府网上公示1个月,下步报政府审批。

3.完成了省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供气供热建设发展情况现状调查及上报工作;完成城镇燃气“十四五”期间发展与建设规划上报工作。

4.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为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应急救援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全县燃气企业在6月底开展应急演练工作,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

5.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2020年共抽查了3个燃气企业,抽查事项6大项16小项,部分企业未建立隐患台账,反恐防范工作未常态化管理,应加强常态化管理工作。

6.督促燃气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要求燃气经营企业及时对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防雷防静电、计量装置等设备申请报检,对设备、电、气及时进行巡检,发现隐患及时维修。

7.建立健全台账制度,凡是检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论大小一样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隐患所在企业地址,隐患类别,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待限期整改完成后,企业进行回复,核验后进行销号。

8.开展燃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截止目前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活动,共排查隐患数68处,属一般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务,整改率100%,油气管道保护安全整治排查安全隐患62处,整改率100%。

三、存在问题

1.个别燃气企业未办理《燃气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燃气经营活动

2.部分燃气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记录缺乏问题整改和整改回复,未形成闭环管理。

3.部分液化气企业未能按照全年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真实培训内容与计划存在出入。

四、2020年第四季度计划

1.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继续开展城镇燃气专项整治活动,落实隐患整改,压实责任到人,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

2.加强企业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建设。一是要求企业完善组织机构,任命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工作,严禁出现站长兼职安全员的现象。二是要求企业建立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3.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应急救援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演练,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4.认真落实燃气专项整治活动,按太安办【2020】21号文件要求,7月9日县安委办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会,会上住建局副局长付金夫解读了县安办【2020】21号文件精神,县安委办公室主任阮传宇作了强调,并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完成好上级布置的专项整治任务,住建局于7月10日召开全县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上学习了省、市、县相关文件,布置燃气企业开展入户安检工作,建立用户信息档案,8月10日联合旧县镇政府清理取缔一家非法经营瓶装液化气的商户,没收15kg钢瓶22支,50kg钢瓶1支,10月13日,联合市场监管局取缔李兴镇幼儿园旁边一家非法经营瓶装液化气的商户,没收15kg钢瓶2支,截至到现在已对全县燃气企业进行了两轮全面安全检查,共检查出隐患和问题27项,下发整改通知书7份,目前已完成了20项整改,还有七项正在整改中。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5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队伍建设,大力提高班子和党员政治素质。今年我局把建设一支善谋发展,科学发展的班子队伍,作为加强统计局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加强班子理论学习,交心谈心开好民主生活会,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等方式,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党性认识,理论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力求处事公平公正,廉洁自律,作风正派,促进了班子建设,增强了战斗力。认真贯彻落实“”制度,按时收缴党费,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推行“以讲促学”,领导班子成员轮流上讲台,讲理论专题、谈心得体会、说思想认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大讨论,讲学结合,收效明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养成我要学习、经常学习的良好习惯,组织4名干部参加县级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5名业务人员参加省市专业培训。5月,统计局机关党支部成功换届选举,配齐了支部班子,发展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二)健全制度,构建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制定了《县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县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与党组班子成员签订《2016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全体干部签订了《拒收不送红包礼金承诺书》、《不打干亲承诺书》。将党建工作纳入各股室工作和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业务工作一并考核,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目标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完善了单位内部用人、理财、管物等规章制度;同时新制定了党组议事制度,修订完善了“”、民主生活会、发展党员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管理、党内监督等党内工作制度;结合统计业务工作,修改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责任追究、统计数据使用和工作、统计调查工作等业务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积极开展廉政谈话、交心谈心活动。今年,局一把手与班子成员廉政谈话2次,局班子成员分别与各股室负责人、股室职工进行交心谈话累计13次。通过开展班子成员廉政谈话、股室职工交心谈心,一方面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廉政意识、大局意识,促进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拉近局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的距离,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共创统计工作新局面的良好氛围。

(四)丰富载体,积极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上半年,我局邀请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市社会经济调查队队长刘志勇同志为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作了“三严三实”教育专题讲座,大家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在“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局内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服务群众下基层,走企业,到联系村的活动,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固定资产投入进行实地查看,企业新进调查单位要查看财务报表是否达到标准,专业人员每个月下一次企业,班子成员每周到乡镇和企业一次。

二、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一)狠抓统计基础性工作

1.认真完成各专业报表工作。圆满完成了2014年年报和2015工业、投资、能源、商贸、服务业、农业、劳动工资等各专业定期数据的收集、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全县“四上”企业联网直报率达到100%。

2.做好国民经济综合核算工作。严格把关,要求基层单位做好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基础性工作,评审好各专业的综合汇总数据,确保数据质量,使我县的综合核算统计数据更加准确。每季度末按时召开GDP核算部门联席会议,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数据一致。

3.做好城乡住户调查工作。全年培训乡镇综合统计员、辅助调查员、记账户共计4次,通过培训,提高数据质量。每季度每个点的报表录入完成后,现场对该点数据进行会审改错,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为全面准确实施报表制度和提高数据质量奠定了基础。

4.加强基本单位管理和调查单位入库工作。一是加强名录库管理工作。今年,县乡两级统计人员对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后近两年来新增、注销等变动单位实地核查,及时收集单位信息,对名录库进行了维护,更新单位变动情况,维护后全县单位较2013年的经济普查总数多214个。二是切实加强符合“四上企业”条件的单位及时入库。全年召开两次相关部门会议,工业、投资、商贸、房地产等专业与部门建立月度联系制度,对于摸底排查的企业,专业人员及时实地核查,对于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做好统计业务指导工作。今年全年,我县新进“四上企业”8户,其中工业4户,房地产3户,投资1户。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统计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引进人才。今年年初我局配齐了纪检组长,国家统计局调查队为我县配备一名调查员,12月新增一名参公人员编制,壮大我局力量。二是加强局内统计人员的培训学习。今年全年,我局派出四名干部参加省组织的相关业务工作培训,大大提高了干部队伍的业务综合能力。三是加强企业统计员业务培训。今年,工业、能源、房地产和建筑业、商贸都组织召开“四上企业”专业培训会2次以上。通过培训,企业统计员进一步掌握了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统计报表质量。

(三)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及执法检查

一是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3月份,我局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企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主要是对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年底制定的《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公示暂行办法》进行宣传、解读。重点传达对象是“四上企业”负责人,乡镇、部门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及统计人员。6月份,在县委常委会第87次会议上,统计局局长陈冬梅同志向全体参会领导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从领导层面上宣传了统计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各专业召开统计员培训会时,执法专业人员在会上组织大家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我局执法专业人员今年每季度都开展了执法检查,共检查企业数6户;市法规科、工业科、投资科、商贸科组成的巡查组,在二季度对我县3户企业进行了巡查工作;四季度,我县1户工业接受了省上的执法检查(市局代检查)。今年开展的执法检查,有2户企业有统计违法行为,均按照统计执法相关要求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四)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按照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今年2月份,我局专业人员就近两年来的普查数据资料,拟定《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二、三号)。3月份,《报》、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连续刊登了三份公报。6月份,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汇编》的整理编辑和印制。今年,我们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开展了2016上半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县、乡(镇)分别成立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县财政下拨工作经费及两员补助款5万元,共选聘指导员9人,调查员25人。全县共登记户数1914户,人口4377人,出生人口27人,死亡人口21人。

(五)加强统计信息报送,努力提升统计服务工作水平

今年3月份,印发了《2016上半年县信息报送任务分解表》,对各股室报送采用信息条目数进行了明确,把统计信息报送作为全年统计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充分调动了全局干部职工撰写信息的积极和主动性。2016上半年向市局报送20条工作信息,采用16条,向县政府办报送36条均被采用,政府信息公开部门动态网站52条。各专业每季度都要撰写相关专业分析,同时综合形成《季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报县“四大家”领导,为县委、县政府领导掌握全县经济运行状况调整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料。按时提供月、季度经济数据和资料,搞好统计优质服务。今年完成了《2016上半年县统计年鉴》的整理和编辑,全年共写分析资料30余篇,出统计月度资料12期。

三、扎实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和扶贫攻坚工作

我局成立了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领导小组,由局长陈冬梅接担任小组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小组副组长,下派我局一名年轻党员同志刘亮到杨柳槽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局长陈冬梅为队长的“党员先锋队”,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与村两委的沟通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对联系村工作制订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并拟定实施计划。将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和扶贫工作列入我局重要工作。截止目前,共向联系村提供帮扶资金三万余元,该项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一是一对一慰问或帮扶,全村有51户(130余人)贫困户,统计局全体职工积极看望帮扶对象,帮助开展生产活动,送去慰问资金和物品,全年落实个体贫困户帮扶资金万余元。二是扶持产业发展能人,带动村民增收。根据走访联系户摸底情况,有针对性的为联系户提供生产资料树苗、鸡苗、鸭苗,折合人民币6000余元。并对他们组织开了两次专业的产业技术培训。三是积极争取危房改造、医疗救助、助学基金等扶贫资金。经过全村社员大会投票,今年确定了三户危房改造。对于家庭因重大疾病致贫的,及时将信息汇总,积极与民政部门联系,争取医疗救助。对于上学有困难的家庭,积极和教育、民政部门联系,联系助学补助。四是积极协助村上项目发展。目前,现代农业项目顺利开工,瑞西路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村务公开公示栏全面完善,万国花园初见规模。全局干部职工参加春季、秋季植树活动,累计植树800余株,并落实专项资金0.5万元,用于万国花园产业发展。

四、重点突破的工作

我局认真做好数据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加强经济发展的预警预测,2014年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在全省第91位,较2013年上升3位,较2012年上升6位,在丘陵地区县级经济综合排位在全省52为,较2013年上升1为,较2012年上升3位。2016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位较好,大部分指标进入第一方阵。

五、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一)超额完成招商引资

2016上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统计局的对上争取资金任务是5万元,统计局实际完成8.5万元,完成任务的170%。

(二)认真做好“四城同创”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四城同创”的要求,一是加强各项指标数据的监控,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仔细研究讨论各项指标数据,确保各项指标数据及时、准确收集、上报;二是认真开展了园林绿化示范县、环境优美示范县满意度调查;三是加强对责任片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安排专人负责,落实一定经费,集中开展卫生打扫和不定时卫生巡查。

(三)完成“三张清单”梳理和报送工作

按照全县清单工作的部署,落实专人负责,按时、按要求完成了统计局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的梳理和报送工作。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6

一、美国建筑市场发展近况

金融危机对美国建筑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乃至短期内,大部分行业领域仍将处于低迷状态。

(一)金融危机前美国建筑市场持续发展

2000年以来,美国建筑市场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尽管在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3年第二季度出现小幅下跌(环比分别下降0.9%和1.4%),但美国建筑市场总体上仍然保持发展趋势。而且,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建筑行业的收入几乎呈线性增长。2006年第一季度,美国建筑业的产值为6657亿美元,达到这一周期的波峰,与2003年第二季度的4720亿美元相比,增长了41%,季度复合增长率高达2.9%。

(二)金融危机对美国建筑业影响巨大

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建筑市场已经出现下滑。按照产值计算,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建筑业产值就开始下滑。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建筑业产值为5647亿美元,已经比2006年第一季度减少了15.2%。而同期建筑业在美国国内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滑更加明显,从5.7%下降到4.6%。与此同时,2007年美国建筑业的雇员数量也从上年的790万人减少到785.1万人,降幅为0.6%,明显低于同期全美产业雇员总量1%的增幅。

2008年,美国建筑市场继续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建筑业产值为5104亿美元,同比下降5.7%,与2006年第一季度的周期顶点相比,下降了23.3%,已经跌回2004年第二季度的水平。

(三)美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尽管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推出了大型经济刺激计划,接管“两房”,阻止现有房贷等级继续恶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投资,但是2009年美国建筑业市场仍呈现下降趋势。第一季度,建筑业产值为492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6%。建筑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4.1%,比2001年第一季度低1个百分点。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enr)今年5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工程承包商对美国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受访的752家企业中,86%的受访者认为建筑业仍将继续下滑,13%认为将保持平稳,仅有约1%的受访企业认为市场将触底反弹。

(四)传统领域受影响较大。生活必需和新兴产业较为乐观

根据enr的调查,各个行业的发展有较大不同。目前,企业对商业写字楼的预期最为悲观,92.1%的受访者认为该细分市场将继续下降,而健康医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运输、能源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市场领域则相应要好得多。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认为这些市场会下降,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行业领域将保持平稳发展。

受访企业对未来一个季度至半年内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要乐观一些。除商业写字楼、物流仓库、娱乐设施、多单元住宅、零售和旅馆外,其他领域都有复苏。有半数受访者认为美国的运输业、给排水和污水处理、发电、环境保护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将率先复苏。

受访企业对未来一年至一年半内美国各行业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大多数细分行业领域都将平稳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和能源产业将步入上升周期。

二、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建议

面对处于发展低谷的美国建筑市场,中国企业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努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一)规划企业长期发展路径,制订发展战略

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格局和实力对比,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尽管按照enr排名,中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全球225强的数量逐年上升,但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跟着自身的感觉走,着力于短期的营销和业务拓展,缺少长期战略指导。在机遇面前,中国承包企业要精心谋划,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设计发展路径。

(二)积极开拓美国市场,经营形式更为灵活

美国市场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建筑市场之一。尽管由于中国尚未加入“政府采购协议”,企业参与美国政府采购的难度较大,但仍然存在不少机会。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上,企业总是努力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成本。金融危机对建筑市场的各种消费者影响巨大。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美国加州的现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金将于7月24日告罄,其他州也会先后出现流动性危机。而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现金流更为紧张,不少企业濒临破产。

与之相比,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所受影响较小,可以探索进入美国市场的新渠道,形式上也应更为灵活。除直接接包以外,可以更积极地探索分包、转包等形式,也可介入一些由于开发商资金不足而中途暂停的工程项目。

(三)适当考虑资本运作,利用领先企业现有资源

开展工程承包的企业可以探索国际资本运作的新渠道。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往往只是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领先企业在技术、管理、研发上相去甚远。而这种差距在近几年还有扩大的趋势。尽管中国企业承包的海外工程业务额增长较快,利润率却普遍不高。而且由于技术缺乏、不适应国际规范和标准,企业在不少领域无法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

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工程承包企业,特别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领域承包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破产。中国企业可以在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适时通过并购或参股等资本运作模式,获得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

(四)加大技术创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领域和服务性领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且复苏速度较快。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在路桥、涵洞堤坝、高层建筑等领域的施工上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然而,在新科技、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企业进入得还不够,技术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金融危机下,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一些高端的工程技术,快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都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这些保障经济运行、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需求的技术,在中国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有机结合,就有可能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未来占领技术制高点,从比拼劳动力价格的低水平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增加品牌影响力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7

金融危机对美国建筑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乃至短期内,大部分行业领域仍将处于低迷状态。

(一)金融危机前美国建筑市场持续发展

2000年以来,美国建筑市场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尽管在2001年第四季度和2003年第二季度出现小幅下跌(环比分别下降0.9%和1.4%),但美国建筑市场总体上仍然保持发展趋势。而且,从2003年第二季度开始,建筑行业的收入几乎呈线性增长。2006年第一季度,美国建筑业的产值为6657亿美元,达到这一周期的波峰,与2003年第二季度的4720亿美元相比,增长了41%,季度复合增长率高达2.9%。

(二)金融危机对美国建筑业影响巨大

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建筑市场已经出现下滑。按照产值计算,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建筑业产值就开始下滑。2007年第二季度,美国建筑业产值为5647亿美元,已经比2006年第一季度减少了15.2%。而同期建筑业在美国国内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滑更加明显,从5.7%下降到4.6%。与此同时,2007年美国建筑业的雇员数量也从上年的790万人减少到785.1万人,降幅为0.6%,明显低于同期全美产业雇员总量1%的增幅。

2008年,美国建筑市场继续下滑。2008年第四季度,建筑业产值为5104亿美元,同比下降5.7%,与2006年第一季度的周期顶点相比,下降了23.3%,已经跌回2004年第二季度的水平。

(三)美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不容乐观

尽管奥巴马总统上任后推出了大型经济刺激计划,接管“两房”,阻止现有房贷等级继续恶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投资,但是2009年美国建筑业市场仍呈现下降趋势。第一季度,建筑业产值为492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6%。建筑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4.1%,比2001年第一季度低1个百分点。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ENR)今年5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工程承包商对美国建筑市场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受访的752家企业中,86%的受访者认为建筑业仍将继续下滑,13%认为将保持平稳,仅有约1%的受访企业认为市场将触底反弹。

(四)传统领域受影响较大。生活必需和新兴产业较为乐观

根据ENR的调查,各个行业的发展有较大不同。目前,企业对商业写字楼的预期最为悲观,92.1%的受访者认为该细分市场将继续下降,而健康医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运输、能源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市场领域则相应要好得多。仅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认为这些市场会下降,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行业领域将保持平稳发展。

受访企业对未来一个季度至半年内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要乐观一些。除商业写字楼、物流仓库、娱乐设施、多单元住宅、零售和旅馆外,其他领域都有复苏。有半数受访者认为美国的运输业、给排水和污水处理、发电、环境保护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将率先复苏。

受访企业对未来一年至一年半内美国各行业的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大多数细分行业领域都将平稳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和能源产业将步入上升周期。二、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建议

面对处于发展低谷的美国建筑市场,中国企业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努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一)规划企业长期发展路径,制订发展战略

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格局和实力对比,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尽管按照ENR排名,中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全球225强的数量逐年上升,但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跟着自身的感觉走,着力于短期的营销和业务拓展,缺少长期战略指导。在机遇面前,中国承包企业要精心谋划,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设计发展路径。

(二)积极开拓美国市场,经营形式更为灵活

美国市场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建筑市场之一。尽管由于中国尚未加入“政府采购协议”,企业参与美国政府采购的难度较大,但仍然存在不少机会。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上,企业总是努力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成本。金融危机对建筑市场的各种消费者影响巨大。作为全球第经济体,美国加州的现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金将于7月24日告罄,其他州也会先后出现流动性危机。而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现金流更为紧张,不少企业濒临破产。

与之相比,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所受影响较小,可以探索进入美国市场的新渠道,形式上也应更为灵活。除直接接包以外,可以更积极地探索分包、转包等形式,也可介入一些由于开发商资金不足而中途暂停的工程项目。

(三)适当考虑资本运作,利用领先企业现有资源

开展工程承包的企业可以探索国际资本运作的新渠道。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往往只是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领先企业在技术、管理、研发上相去甚远。而这种差距在近几年还有扩大的趋势。尽管中国企业承包的海外工程业务额增长较快,利润率却普遍不高。而且由于技术缺乏、不适应国际规范和标准,企业在不少领域无法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

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工程承包企业,特别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领域承包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出现破产。中国企业可以在自身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适时通过并购或参股等资本运作模式,获得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

(四)加大技术创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领域和服务性领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且复苏速度较快。中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在路桥、涵洞堤坝、高层建筑等领域的施工上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然而,在新科技、新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企业进入得还不够,技术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金融危机下,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一些高端的工程技术,快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都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这些保障经济运行、满足人民日益提升的需求的技术,在中国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在金融危机中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有机结合,就有可能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未来占领技术制高点,从比拼劳动力价格的低水平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增加品牌影响力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8

89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24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8%;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近539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

总体而言,2003年一季度全国89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从总体情况看,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求人倍率为0.86.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0.0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3.下图显示了2001年一季度至2003年一季度全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变化情况。

2.第三产业依然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但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第二产业需求比重略有上升。

一季度89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2.0%、30.2%和67.8%,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4.7和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则分别上升了4.4和2.2个百分点。

3.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 占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地位,制造业需求保持增长势头。

从行业需求看,75.5%的用人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 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三大行业,其用人需求分别为 33.1%、24.7%和17.7%.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分别上升了4.0和2.1个百分点;而社会服务业则分别下降了4.2和0.6个百分点。

4.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私营及个体企业用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企业用人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3.1%,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用人需求占多数,两者所占比重之和约为66.7%.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需求比重仅占10.7%.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私营及个体企业的增长幅度 较大,分别增长了2.1和5.8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需求比重合计则分别下降了1.1和4.1个百分点。

5.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两大职业,两大类职业的需求比重和求职比重分别是70.8%和63.2%.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关系相对缓和一些,其求人倍率分别为0.95、0.91、0.9和0.83.

6.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68.1%,是求职主体。 其中就业转失业人员占26.9%,新成长失业青年占19.6%,其他失业人员占12.5%;下岗职工占9.1%.其他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占22%.

与上季度相比,失业人员的比重略有下降,下降了2.2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比重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其他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则上升了3.9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大。

与去年同期相比,失业人员比重有所上升,增长了3个百分点;下岗职工的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其他人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则下降了2.0个百分点。

7.分文化程度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既是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者主体。求职人员文化结构和用人需求结构基本一致。

从单位用人需求看,87%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39.5%;从求职者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7.5%.求职人员文化结构和用人需求结构基本一致。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除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求人倍率大于1外,其余均处于求职人数大于需求人数的状态,求人倍率小于1.求人倍率较高的是硕士以上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求人倍率分别为1.58和0.94,其余文化程度高中、大专、大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83、0.8和0.83.

8.分技术等级,用人需求和求职者群体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职业资格四级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与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结构基本一致。

企业员工第一季度工作范文9

一、襄阳市企业技能人才现状

调查的500家企业现有和急需各类技术工种共442个,其中高技能人才现有3837人,缺口2969人;一般技能人才现有23238人,缺口8967人。

二、2013年度襄阳市人力资源市场部分人才供求情况

表1 一季度人才供求情况

序号 职 业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人数 需求倍率

1 电焊工 457 97 360 4.71

2 车工 1184 675 509 1.75

3 加工中心操作工 1091 338 753 3.23

4 其他行政办公人员 119 456 -337 0.26

表2 二季度人才供求情况

序号 职 业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缺口人数 需求倍率

1 电焊工 321 48 273 6.7

2 车工 461 311 150 1.5

3 其他工程技术 145 6 139 24.2

4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7354 15405 -8051 0.48

三、调查情况分析

1.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原因

第一,部分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有的企业不愿意招收刚毕业的中职毕业生,认为他们年轻怕吃苦,没有工作经验,在企业锻炼几年又流失了。襄阳市所有企业都在税前提取了职工培训经费,但真正用于技能人才培训的比例偏低,大多数企业没有专人和专门机构从事培训,有些企业又不愿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学校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第二,技能人才流失到外地。襄阳市每年培养的钳工、电工、车工、汽车维修工等类技能人才在10000人左右,基本上可以满足全市的需求,但是毕业生在就业时却有一半人以上选择长三角区和珠三角区等待遇较好的企业,由此造成此类技能人才的缺口。

第三,技工院校生源严重匮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没有人愿意从事这类工作,如铸造工、锻造工和电焊工。二是生源数量严重不足。市属6所技工院校在2012年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办法,招收全日制学生1376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之比严重失调,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严重短缺。

第四,部分专业尚未开展培训。如食品检验工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需求约为580人,啤酒酿造工需求量为400人。目前襄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和各培训机构均未开设此类专业,主要因为学校专业狭窄,没有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覆盖所有工种。还有一种情况是因投入过大,无力开设。如起重工,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需求约100人以上,但培养此类人才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投入过大。

2.需求较少的20个技能人才工种存在的问题

一是涉及的行业多,二是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均未开设这些专业。

3.从技能人才供求数据看问题

从人力资源市场部分技能人才供求数据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如电焊工,今年第二季度需求321人,求职48人,缺口273人,需求倍数为6.7。其他工种技术人员综合在一起,在第二季度需求145人,缺口139人,需求倍数24.2。

(2)非技能人才供大于求。第二季度人力资源供求数据显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需求7354人,求职15405人,超出需求8051人。

四、解决技能人才紧缺的措施

一是发挥企业在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政府可对示范性职工培训中心给予补贴,企业要通过自身培训或校企合作的形式大力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解决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

二是对需求较大工种采取以下措施: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使学生树立服务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中等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的毕业生如果留在本地就业,政府可对学校、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职业介绍补贴;引导企业适当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三是对生源不足的工种,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管理,严格执行《襄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使中等职业学校有较充足的生源。对学习此类专业的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引导企业提高此类技能人才的待遇。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需求量大的工种的培训。对需求量大,没有开展培训的技术工种,鼓励襄阳市技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龙头院校开设这类专业,统筹分配专业和培训名额,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新增开的投入较大的专业,政府给予投入一半的补贴。为鼓励招生,政府可给学习此类专业的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