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文地质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1:29

水文地质学论文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8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35-01

随着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在传统的水工地质工作中做出创新改革,使得地质工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充分体现出来。在岩土工程学科领域中,水工地质和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是从原有相对分散的水文地质和工程理论中结合发展和延伸出来的。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体系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主要涉及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三个方面,岩土工程则是主要对岩土和地质进行勘探。两者在岩土施工领域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两门相关相同类的专业和学科。

1.当代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概述

1.1 当代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主要运用商业性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形式,这种新型的工作方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有效的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我国较干旱地区,解决了供水问题,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工程项目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的水工环地质发展状况分析,在未来的地质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水文地质理论

19世纪五十年代达西定律的建立标志着水文地质理论的形成,我国水文地质理论起步较晚,上世纪使用的水文地质教材大都来自前苏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才开始有我国自己的水文地质教材。我国水文地质理论从科学技术找水理论到地下水开采再到生态环境水文地质中[2]。当代水文地质理论的应用全面进入到科学管理、科学调配、科学利用的水文地质理论中,形成了水文系统和生态环境、技术量化和以人为本的良性循环的协调发展的系统。

1.3 工程地质理论

工程地质理论首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前苏联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我国的工程地质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形成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复杂地质工程建设的需求,工程地质理论在水利工程、铁路工程、电力工程、隧道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工程勘探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我国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水平已经走进世界先进的行列中。

1.4 环境地质理论

环境地质理论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工程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扩大,环境地质的工作任务转变为制定和治理地质灾害规划、措施,开展环境地质调查。

2.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概述

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主要分为四次浪潮。岩土工程从人类开始穴居后就形成了岩土工程的第一次浪潮。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地铁,标志着岩土工程的第二次浪潮的来临。随之1925年,太沙基的土力学名著开始发表后,标志着岩土工程的第三次浪潮。29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岩土工程的第四次浪潮的到来。我国的岩土工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环境、水文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和发展,形成一门具有边缘性的独立学科[3]。

3.水工环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其一,水文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我国水文地质理论的核心为找水打井应用技术,为农业、国防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贡献。水文地质理论体系发展进程要比应用技术快,我国相关研究者不断的对其理论体系进行改善和创新,使得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地震、地热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成为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在应用方面也有较大的创新,例如相关地质专家在对洞庭湖区的构造沉降等项目的综合研究中,就充分利用到水文地质理论和技术。这一工程项目的成功,开创了生态环境水文研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水文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中,随着《现代水文地质学》的问世,使得水文地质理论向现代化生态水文地质理论转变[4]。水文地质理论运用在农业中,有效的改善了农作物缺水的问题,另外还对生态农学、土囊学等领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理论体系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工程地质理论最早运用在环境地质当中。随着我国工程地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当代的工程地质强大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工作者在复杂环境地质的条件下,解决了众多地址问题,从而使得当代的工程地质学科内容多样化,主要有土体结构力学、地质灾害环境学、城市环境工学、土体水文环境地质学等。工程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理论广泛运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中,为国家土地规划、城乡一体化等各类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另外为地质灾害带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急救抢险以及灾后重建设等项目提供了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例如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三峡水坝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4.岩土工程理论体系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岩土工程逐渐融入到土木工程中的各个领域。岩土工程具有一定的边缘性的独立学科,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中的原理、方法、手段等运用到工程建设的多个项目环节中。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工程又与其他类学科相互渗透,通过互补、综合应用,成为了当今的岩土工程。随着我国相关研究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对岩土工程进行不断的改善和创新,制定出岩土工程制度和相关标准。我国岩土工程应用理论逐渐步入到法规技术标准中,随之成立了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质量审查机构,并制定出相应的施工图纸审查标准和方法。扩展了岩土行业有关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我国岩土工程随之进入到第四次浪潮中。在第四浪潮中,岩土工程正朝着改造大自然、环境、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例如,我国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长江流域的洪灾现象,还为我国提供了巨大的电能。另外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运、青藏铁路、城际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都运用到岩土工程理论体系,将我国当代的岩土工程技术充分的发挥出来。随着岩土工程理论体系不断的成熟,知识领域不断的扩充,我国当代的岩土工程内容还包括环境岩土工程、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防治技术、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和方法、风险评估等方面。

5.总结

水工环地质及岩土工程理论体系都是从地质学科理论中分离出来的,这两个理论知识体系的特点和目标相互统一,通过对环境和自然以及水文地质等进行改造,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水文环地质和岩土工程理论体系,能够有效的确保建设施工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建设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润秋.面向21世纪工程地质的发展[J].岩土工程,2010,12(05):23-24.

[2] 孙蓉琳.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2011,12(03):15-16.

[3] 高洪烈.对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取向的讨论[J].中国煤田地质,2011,24(02):26-27.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地下水流模拟;参数不确定性;点参数;数量化理论

1. 引言

(1)水文地质参数在地下水数值模拟中是非常重要的,饱和带地下水流模拟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非均质性的区域概化,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计算的水头、流速的不确定,并影响到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基于“定性分析指导建模”指导思想下的地下水模型,为了追求“拟合”,往往过多依赖于调参,而忽视参数初值的获取及参数优化。对区域含水介质参数的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对于参数“随意化”的选取。

(2)实际上很多参数并不能依靠定性来确定,必须根据其影响因素建立相关的分析模型,做到科学评估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王文科认为在地下水系统模型研究中,必须使用新的观测手段和新的数学方法,研究和模拟相匹配的输入数据和高精度的参数,提高模型的精度。

(3)研究和模型相匹配高精度参数获取方法是地下水流数值法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对于点参数的研究备受关注,因为其在数学模型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比面参更直接,灵敏度更高。渗透系数和给水度是最为关键的模型参数,可靠的获取方法是通过抽水试验,但相对昂贵。Roberte在岩溶地区试验确定导水系数;陈喜利用抽水试验资料,采用单纯形法在计算机上优选水文地质参数;戴凤君根据大型抽水试验水位和流量资料通过线性规划求逆推算镇江东门一带的水文地质参数。许多学者探讨了利用间接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如投影内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基因算法、单纯形搜索法、遗传算法、经验公式分析法等。

2. 数量化理论的引入

(1)综上所述,现在对点参研究多是针对确定性的抽水试验资料、地下水位资料及定量数据的数学处理开展的。对于大区域研究区来说,这些参数的获取和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因为勘探孔和试验孔的数量有限,这样得到的含水层参数是局部的,不足以概化整个含水层参数分布;二是在有的地区只有较少的抽水试验资料,而大量是只有含水介质定性数据一般的勘探孔。怎样结合抽水试验和一般勘探资料,将定型数据应用到含水层点参的确定中去,就成为地下水模拟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2)目前,国内外比较盛行定性数据量化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日本学者建立的数量化理论、模糊数学和数量化理论相结合的模糊数量理论;西方研究的多维标度法(计量性、准计量性和非计量性多维标度法)、列联表分析法;前苏联学者创建的逻辑信息法等。其中,以日本的林知己夫提出的数量化理论应用最为广泛。数量化理论是多元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严格的说它是准计量性的多维标度法,已在矿藏地质、气象、林业、交通、环境保护、医学等领域获得了良好应用,主要用于分类、评价、预报、预测和系统优化。根据该理论研究问题的目的不同,可分为Ⅰ~Ⅴ型数量化理论。该理论Ⅰ相当于多元统计的回归分析,Ⅱ相当于多元统计的判别分析,Ⅲ相当于多元统计的对应因子分析,Ⅳ、Ⅴ相当于聚类分析,实际工作中Ⅰ、Ⅱ应用较多。

3. 数量化理论Ⅰ原理

数量化理论Ⅰ原理的核心是把没有用数值表示出来的、用于判断和评价的数据资料,从数量上探索和处理,以解决定性变量如何量化和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理论Ⅰ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说明变量(自变量)分别对基准变量(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并可进行预测,要求基准变量是定量变量,说明变量可以全部是定量的,也可以都是定性的,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可充分利用可能收集到的定性量信息,使那些难以作详细定量研究的问题定量,更全面的研究并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

4. 应用与总结

(1)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对某灌区水文地质进行研究,得到的渗透系数曲线较好的反映了区域含水层参数的整体趋势及细部特征。

(2)将数量化理论方法引入区域水文地质参数确定中,充分利用水文地质调查和试验取得的各种定性、定量数据,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在数量化理论模型中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可以结合专家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含水层参数由场地尺度向区域尺度延伸中的尺度效应问题,提高地下水模型研究的精度。

参考文献

[1] 王文科,李俊亭.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发展与展望[J].西北地质,1995,16(4).

[2] 陈喜,李英,乔雪红,等.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自动优选方法[J].工程勘察,1998(2).

[3] 戴凤君.线性规划法在推求水文地质参数中的应用[J].水文,2000,2(增刊).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同位素水文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同位素水文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特别是现代人类正在面临着空前的水危机与环境危机,同位素水文学的发展负有重大的时代使命,推动着传统水文学在概念与方法上的深度变革。环境同位素在微观上进入了元素的原子核结构,在宏观上进入了流域的三维空间,在时间上进入了历史时期和地质时期,因此成为推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开展的重要研究工具,极具生命力,应用前景广阔。同位素水文学已逐渐成为我校培养以地学为特色、具有市场力和竞争力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然而,同位素水文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同位素分馏的理论基础,还是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因此,如何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集经典、先进和全面于一体,如何在教与学中贯彻地学的演绎思维与地球化学见微知著的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是同位素水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1重视专业思想的教学理念

高等教育阶段既是学生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向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地学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思想和学术道德。因此需要将同位素水文学的专业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正确认识、理解、对待和处理同位素数据所隐含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在以同位素数据说明和解释实际问题时,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积累的结合,尊重地球本身复杂性所导致的数据的多解性,合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2融合经典、全面和先进的教学内容

同位素水文学主要依托于同位素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水文学、水文地球化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着重于分析与解决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其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内容既要科学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又要技术地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因此教学内容既要阐述同位素水文学的基础理论,讨论自然界别是各类水体中环境同位素的组成、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又要论述同位素在水文与环境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中的应用,包括样品采集方法、测试技术和数据解译等。

国内现有的教材主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如张人权的《同位素方法在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1983),刘存富和王恒纯的《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基础》(1984),张之淦的《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概论》(1984),尹观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1988》,王恒纯主编的《同位素水文地质概论》(1991)。然而同位素水文学在近三十年内经历了迅猛的发展,现有的教材虽然经典,但已不能反映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科研成果。因此,课程教学内容需以“融经典性、全面性和先进性于一体”为原则,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的精选教材,系统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框架,结合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重大问题,筛选丰富而有张力的教学案例,将学科领域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及其应用的前沿动态引入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既突出经典,又体现前沿创新,既保证科学性与权威性,又保证完整性与前瞻性。

3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环境同位素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是利用数字、公式和理论来说明、论证地学、水文、环境领域中的问题,其求证与研究方式完全不同于数理化, 也不同于其他的基础专业课程,更注重的是结合地质原理解译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以见微知著、将古论今的地学思维方式探索自然、认识自然。课程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基础课程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方式要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法由灌输式向启发式、引导式转变,讲课强调基本概念原理的运用与实际问题的分析。

4实践教学严谨与规范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是同位素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将科学的采集方法与先进的测试技术引入到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是非常必要的。采样方法的可靠性与测试方法的精确性直接关系到第一手原始数据质量的好坏,样品缺乏代表性、采样和测试的误差可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实践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同位素从事研究调查工作的基本技能,更应该重视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和规范精细的操作习惯。另一方面,同位素实验设备昂贵,测试技术先进,实验步骤复杂等因素使同位素测试实验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实验教学相比具有特殊性,课程实践教学的规范性是其顺利开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4

20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开始日益严重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多学科学者开始参与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学科分支,从不同角度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进入70年代后,学科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对独立和统一的环境学,《环境水文学》就是环境学中环境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环境学中的水环境部分[1]。相比普通水文学,更加重视水量和水质的统一,使读者能够从水文学和环境学多视角更加系统完整地认识水环境问题中水量和水质的变化规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水文情势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反作用于环境,导致水旱灾害等社会问题,因此,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预测和防治水旱灾害及水环境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2]。而《环境水文学》解决这些问题具有指导意义,是未来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3]。

一、课程内容

目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基础篇。环境和流域管理中的基本水文过程[4],包括降雨、截留和降雪过程,土壤水和渗流过程,蒸发-蒸腾过程,径流过程,地下水变化过程等。

方法篇。常用的水文分析方法及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在《环境水文学》中的应用。

应用篇。涉及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水文循环和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城镇化[5]、工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和森林植被变化等影响水文情势的人类活动与水文环境变异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的特点

1.教学内容丰富。该课程包含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和实践篇,涉及内容非常丰富,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抓住主线,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水文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2.基础要求高。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计算、模型编程、流体力学分析、水文地质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内容,要想学好该课程,需要有多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

3.应用性强。《环境水文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应该以“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实践篇”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最终目的是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落到解决环境问题上来。因此,学生实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需要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扩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高。课程的基础篇和方法篇涉及内容多且复杂。有些概念还很抽象,如果理论功底不扎实,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上课时兴趣不高。

2.没有实践学时。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水文学》课程只安排了理论学时,没有实践学时。然而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通过一定的实验或实习学时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加深对基本理论理解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课程教学实验或实习环节的缺乏,会导致学生综合能力较弱,实践应用能力不强且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较差,工作后竞争力不强。

3.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如前所述,《环境水文学》课程对学生的基础要求高,需要学生修完一定量的基础课程后学习起来才更容易掌握。目前我校该课程开设时间和流体力学课程安排同一个学期,没有一定的流体力学分析基础,学习《环境水文学》课程时就会困难重重,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授课时需要补充流体力学的内容,会造成课程进度过慢,无法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

四、今后教学改革思考

1.课堂教学要形式多样。避免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授课方式,否则会限制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角度启发式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时反馈给教师,增加互动后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同时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防止讨论内容偏离主题。

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片、动画或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但是,也要和传统的板书教学相结合,比如演算和推导过程如果用多媒体展示,会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推导过程,需要通过慢速板书的形式逐条展示,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2.文献资料查阅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由于课程的内容较多,受课时限制,不能将课程内容一一讲解,需要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相关的参考书,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专题,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学生课后开展文献资料调研,并将调研成果以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然后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活跃了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考虑将该环节作为课程考核中的一部分。

3.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针对上文提到的无实验学时问题,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8~16个实践学时,包括教学参观实习、实地调研及室内实验等环节,形成“基础篇-方法篇-应用篇-实践篇”的教学内容体系。

可联系学校附近的花溪水库,组织学生参观实习,了解水库的功能和对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及机理,现场可通过水文监测和水质分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理解水利工程对水文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了解湿地的类型、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等问题,调研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特征,通过数据分析,掌握河水的水化学组成及湿地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和能力,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湿地中水文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4.开课时间须调整。如前所述,目前我校《环境水文学》课程的开设时间不利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因此需考虑将《流体力学》课程开设时间提前或《环境水文学》课程开设时间推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流体力学分析基础后,再进行《环境水文学》课程的学习,这样更加高效。

五、课程考核方式

学生往往根据考试方式来确定学习和复习方式,所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选取就显得非常重要。传统单一、死板的闭卷考试模式容易造成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情形,且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学习兴趣,不能真正地用心去学习,学习主动性大打折扣,很难达到课程的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可增加其他环节的考核,激励学生课堂上积极讨论,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实践能力也必须作为课程考核的环节,基于以上考虑,课程应采取综合方法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可按照理论笔试70%、课堂讨论10%、课后开放性作业10%和课程实践10%的比例进行考核,这种导向真正反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水文资料;质量;资料整编;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TU42 文献标识码:A

1 提高水文资料质量,促进水文行业健康发展

水文资料作为国家建设所需的重要资料,它是重要工程的第一手资料,是重要决策的参考依据。从宏观的层面来看,社会很多工程、部门、组织和个人都需要水文资料,只有高质量的水文资料才能够尽可能地满足社会与之相关的多层面、多角度的需求,从而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出积极地助推作用。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只有提高水文资料质量,才能使水文行业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出更加显著的作用,才能够助推水文行业更加高质高效健康快速地发展。由此可见,想方设法提升水质资料质量是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水文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水文资料质量。水文资料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说就是水文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就是水文技术人员检测技术和资料整编水平的提升。从现行的水文行业来看,水文检测技术还有待提升,水文资料整编有待进一步加强。故此,作为水文技术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总结,这样才能促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为水文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浅谈如何提高水文资料质量

2.1 做好观测位置的检验

对观测位置进行准确地检验,是确保水文资料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不论是从长期性、短期性的水文资料来看,还是从有关专项试验的项目来看,其所选择的观测位置都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一是应该切实了解多个备选检测断面,充分调研各自周围的水文环境。这些主要内容包括:对河流断面位置的上游下游的相关地貌、水文、植被、水利设施等进行全面地了解,在此基础上,主要了解这些因素对检测质量是否具有怎样的影响。二是充分考虑好如何规划和实施相关的水利机构,以及对断面不同的水位级别应该采用何种校验方案。三是在对观测断面迁移进行测验时,为了确保水文资料具有更好的完整性、连续性,必须收集好所需的相关资料,从而为水文站进一步落实具体规划创造条件。

2.2 着力提升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水文资料是依靠水文技术人员完成的,水文资料质量与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关联。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工作素养直接决定了水文资料的质量。提高水文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水文资料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提升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专业学习机培训。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文环境遭受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严重,水文环境越来越复杂,这给水文技术活动带来了新的问题,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水文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以满足新形势下水文测验工作的需要。在水文测验过程中,定线、分析、审查等主要是依靠人工完成,因此,必须对水文技术人员加强资料整编业务培训,以提高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文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加强对水文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为进行专业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理论的提升。二是注重实践,不断总结,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水文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多变性,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水文工作需要的,这就需要水文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思考、分析和总结,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三是加强水文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水文技术人员,要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水文实践工作,在水文实践工作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是专业素质水平。四是加强水文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培养。水文资料的采集与整编过程,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这关系到水文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这就要求,水文技术人员,需要具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愿意为水文工作献身的精神。水文资料的整编是同样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具备超强的责任感,才能以满怀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才能得以保证。

2.3 严把好水文资料整编关

2.3.1 合理审计水文资料

一是加强对水文测验精度的审计。水文资料测验的精度是影响水文资料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除了在测验时必须把握好精度外,必须在资料整编工作中加强对测验精度的审计,审查测验技术与实际是否符合,测验方案、技巧等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所测验的结果误差有多大,是否进行了弥补,有无补救措施等。二是对水文资料内在质量,包括是否真实、完整等,都要进行审计,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虚假信息,应该予以清除,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

2.3.2 着力提高审查的正确合理性

做好水文资料的审查工作,是确保整编质量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原始资料的审查,以夯实水文资料的质量基础。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因此就会导致所收集到的资料具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进行资料整编时,必须加大对原始资料的审查力度,逐一核对,仔细审查,认真鉴别,剔除不真实、不可靠的信息,及时修正错误信息,补充或完善未完整的信息,从而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加大整编成果的审查力度。对相关项目、数据之间的进行对照、分析与检查,如对日降雨量与年降雨量,日水位与时水位数据等进行对照检查。确保项目、文字、规格等相互统一,最大可能地降低资料的错误程度,避免出现较大的资料错误。

2.3.3 切实加强资料整编

一是资料整编是确保水文资料质量的有效途径,它贯穿着整个过程。资料整编能够加强测验与整编联系的紧密性,在进行资料整编过程中,一旦发现测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及时反馈,从而纠正和完善测验工作。同时,能够促使测验人员在进行测验时充分考虑整编要求,从而确保测报、发报等制度落到实处。二是重视水文资料整编队伍建设。提高水文资料整编质量的关键在于重视水文资料整编队伍建设,针对影响水文资料整编质量的人为因素,进行水文资料整编队伍建设应重视水文资料整编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增强水文资料整编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水文资料整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应重视水文资料整编人员专业素质建设,通过不断学习与培训来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结语

总之,提高水文资料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个水文技术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因此,水文技术人员应切实做好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工作,确保测验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精确度,加强对资料整编的审查,不断提升水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促使水文资料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质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16-03

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毕业之前必须交出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不仅能反映出本科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和参与科研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1] [2] [3]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毕业论文的质量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格式规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笔者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际指导工作和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其他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按其来源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提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案和措施。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获取知识方面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从小学到中学都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4],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进入大学后,学生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多数学生只掌握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广泛汲取不同观点并变成自己知识和观点的意识比较欠缺。有些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只知道上课埋头记笔记,或下课抄别人的笔记,考试时背笔记,基本上没有查阅过相关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专著,除了教师指定的一本教材之外基本不看其他的参考书,从而导致其知识面狭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欠缺、完成的毕业论文(设计)起点低、缺乏深度、广度和新意。

(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视不足

学生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他们认为做毕业论文(设计)只不过是走过场,只要做了就能过,其成绩不会影响自己的最终毕业,更不影响找到好的工作单位。因此,他们对如何做好论文(设计)很少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认真查阅资料,不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做论文(设计)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遇到问题不主动面对。[5]

(三)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很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

有的学生缺乏勤奋、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在论文(设计)上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够,过分依赖指导教师。目前,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查资料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但是很多学生不能透彻地理解、分析、归纳和正确地使用所掌握的资料,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常常出现引用资料不恰当的情况;有的学生对问题不能表达清楚,行文逻辑思路不清晰。这样就使指导教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去检查论文,学生也得花费很多时间去重复修改。还有的学生虽然获得了很好地实验结果或相关资料,但是因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找不出内在的规律;也有的学生爱面子,与指导教师缺乏沟通,这些都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之一。

(四)忙于找工作,疏于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既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时期,又是学生为找工作而忙碌的时期。面对就业压力,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参加各种交流会、招聘会、面试(包括研究生面试)等。还有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毕业补考等其他事情,很难有时间坐下来专心做毕业论文(设计)。

二、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和责任心不够

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精力的投入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高低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大量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猛增,一位理科指导教师带4~6名学生、一位文科指导教师带6~8名甚至更多的学生的现象是常见的。由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相当繁重,导致其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其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有些教师对论文(设计)的选题没有认真把关,在选题上,没有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课题,没有对课题的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进行充分论证,仓促定题。有的题目缺乏创新性,是一些多年重复的类似课题;有的题目太难,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题目虽难度不大,但是耗时,不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1~2周就完成了。这些选题都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的目的。

2.指导教师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学生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够,不能用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来找就不管不问。指导教师对学生科学研究道德、诚信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不够,甚至对学生弄虚作假睁一眼,闭一眼。

3.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不重视,不能认真修改或提出整改意见。到答辩时,则对自己指导的学生给人情分,无论写得好与不好都让其通过。这种现象挫伤诚实、积极努力的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生整体论文(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指导教师能力有限

教师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责任心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起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修养、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品德等都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这种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人格感染,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是与指导教师在一起,接受其教育指导。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指导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准也折射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风格。俗话说得好:“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6]但是,有的指导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实践的经验、技能等软条件和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文献资料等硬条件的积累;有的教师科研费少或没有,能够支配的各种资源很少,只靠学生一二百元的毕业论文(设计)经费,很难选择有一定难度、广度的题目;有些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比较狭窄,对课题了解不多,自己本身也基本不做科研、不写论文。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教学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科学情趣、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短暂的毕业论文(设计)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并且更多地是依赖于完善的制度。

(一)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些学校在第七学期末由教师出题,学生选题。由于这时已经是期末,学生进入紧张的复习考试阶段,教师也在忙着出题判卷、算成绩及填表格等,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只是见个面,没有给他们安排实际性的具体任务。第八学期开学后,学生才开始着手查阅、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购买相关药品器材,而后开始做实验。因任务布置时间过迟,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不能及早进入状态。加之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很多学生参加招聘会、培训班、研究生面试以及参加各种考试的时候,诸多因素使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造成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下降。[7]

(二)毕业论文(设计)经费投入不足

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为100~200元,这包括查阅、复印资料费,购买化学药品和材料费,测试费,论文打印费等其他费用。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要么出与往年类似的题目,要么简化省略实验内容,或选择花钱少的题目以便节省经费。理工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大部分与实验有关。近年来,虽然各校实验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加,还存在实验场地不够、仪器设备老化、缺药品的现象,这使有些实验无法进行。另外,理工科学生在大型测试仪器的操作训练方面由于实验课训练太少,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既不能亲自动手操作仪器,也没有条件和时间学型仪器的使用操作。这些因素制约着理工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展和进行,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8] [9]

(三)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

现在要求宽口径培养人才,实验课时压缩较大,为了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教师要么提前做本应学生要做的很多实验内容,要么简化实验内容,减少测量项目和次数,降低要求,讲解实验也尽量快速从简,这些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与考核监控不完善

学校虽然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及写作上有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主要以论文结果的评价为主,对“过程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从选题、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并实施、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论文成绩评价等方面,缺乏责任监督机制。另外,在答辩过程中,有时由于学生数量多、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对答辩者提出几个随意的、象征性的问题,学生也采取应付性的回答,不能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参加答辩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过,这容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造成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后果。[10]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就得在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认识、指导和管理水平方面下功夫。本文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和教学科研中体会到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各因素与有关文献中提出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问题结合起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吉高,严赞开.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若干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3):57-59.

[2] 刘雪锋,方云.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些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3):54-56.

[3] 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74-76.

[4] 唐建华.树立化学教学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学教育,2001(3):16-19.

[5] 吴学平.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8-80.

[6] 赵莉,徐运红,王华东.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21-122.

[7] 王杏龙,毛永江.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9-71.

[8] 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7

钱阳阳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2级硕士生

摘要:研究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高级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重点要抓好考试与录取、培养、学位论文三个环节。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教学环节

一、考试与录取环节

1.初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主要是考核考生基础理论知识,

因此,专业课初试科目的设置应能基本覆盖本科生在学期间的基

础理论课程和未来研究生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需要的基础理论

知识;在试卷命题时,要注意基础题、综合题和提高题的比例,

要有适当的难度、效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标准差,使考试成

绩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能体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使

知识水平高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

2.复试。初试虽然考察了考生的知识水平,但对研究生而言,

科研等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通过复试环节把住综合

能力关。复试一般包括面试和笔试,其中面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报

考专业整体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水平,因为有时也不乏有的考生在

硕士学习期间主要精力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通过面试可以考

察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科研意

识和能力、外语水平、理想和抱负、本科所学的专业和成绩、科

研水平和成果等整体能力水平。笔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报考专业方

向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因此试题的命题应更加具体,应体现报

考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能体现本专业的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

为后面的录取提供依据。

3.录取。录取工作是决定考生是否录取的最后一关,这是一

个政策性强,既涉及考生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研究生录取质

量的重要问题。因此,一要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择优录取,二

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将真正的优秀考生录取为研究生。

二、培养环节

1.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未来具有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科研人员,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突出特色,

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宽广的知识

面,更要突出专业课程的深度。因此,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在调查

研究的基础之上,聘请相关教授、企事业科研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共同制定,以满足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为目的。课程设置是建

立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的,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内容新颖、结构有

序、学分适宜、学时合理、进度井然的原则,同时应加大选修课

程的开设,满足研究生教学的需求。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注重讲授与思考讨论相结合,注重与启式教学,根据

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阅读与思考。广泛地阅读大量学科领域的学术专著,有利

于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前沿理论,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的思

考,可以有效地理解新的理论,并引发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

新观点、新技术的萌芽。

4.讨论。研究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的讨论是激发创新思维的

有效途径,由教师根据某一问题提出讨论的思路,根据这一问题,

学生们可以查阅资料,进行激烈的讨论,可以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5.实践。实践教学是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课程实践

训练,也包括和导师进行的科研实践。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印

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创

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位论文环节

1.论文选题是基础。论文选题是做好学位论文的基础,研究

生学位论文题目要尽可能选择本学科前沿,或者是对于社会有现

实意义的题目。在选题过程中,导师要站在学科的前沿,清楚地

认识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引导和鼓励研究生钻研新技术,采用先

进手段,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加以吸收、转化,进行

方法上的创新。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完成选题报告,通过由学

院学位分委员会组织的论文选题报告答辩后,方能进行后面的工

作。

2.过程控制是核心。研究生学期论文写作过程就是创新活动

过程,导师的中间控制环节尤为重要,导师主要控制论文的进度、

方向、时间以及论文水平等问题,对于创新内容的研究应予以重

点关注,出现偏差应及时予以纠正。

3.定稿审定是关键。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如何,导师最终的

审定是关键。导师要从本专业出发,综合考虑论文的方向、质

量是否符合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必须

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修改的内容以及达到的程度,直至符合

要求。

4.专家评阅是条件。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在答

辩之前必须经过专家评阅。专家评阅环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

作:一是建立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在此基础

上设计评价表,既能体现评价的准确性又要有利于分析统计。二

是采用论文盲审制,由研究生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组织评审,以确

保评审结论的真实性。三是专家要对论文的创新点进行评析,给

出结论。只有通过评审的论文,才能进行论文答辩,否则,不能

进行论文答辩。

5.答辩意见是根据。答辩委员会成员需要完成三个任务:一

是审阅论文水平与质量,包括论文题目内容与所学专业的相关

性,论文水平是否达到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可能给出的成绩档

次等;二是倾听研究生的答辩陈述,聆听研究生对整个论文重点

内容的讲解,分析学生对整个论文的理解、主要观点,思考论文

中不完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整理准备提出的问题;三是提出问

题并请学生回答;四是根据上述进展,讨论答辩意见,给出最终

成绩,得出是否同意授予学位的意见。

6.学位审定是保障。学位授予委员会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审定

是学位授予工作的最后一环,也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保障。学位委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8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论文指导水平和能力

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固然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科研素养、写作水平,但与指导教师的负责态度和指导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应该首先从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着手。

1.严格准入制度,优化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其次是严格指导教师的准入制度。论文指导工作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科研素养、写作水平、责任意识等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降低指导教师的选聘条件,就意味着降低论文指导水平。因此,应该完全按照要求选聘,即论文指导教师在专业、学历和职称上要满足规定条件。再次尽可能选聘高水平指导教师。在确保指导教师基本要求基础上,有条件的基层电大还可实行更高的选聘要求,不仅满足专业、学历和职称等基本要求,而且还要有认真的指导态度、丰富的电大教学经验、较高的科研水平。同时,尽可能按照教师的“教”“研”方向与学生的论文选题相一致的原则安排指导教师,即为现当代文学选题方向的学生指派现当代文学教师,为古代文学选题方向的学生指派古代文学教师。

2.实行培训制度,提高指导教师履职能力。提高指导教师的履职能力要从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做起。目前,电大除了对论文答辩主持人有明确的培训要求外,对论文指导教师还没有刚性的培训要求,而必要的培训对论文指导教师的履职和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要重视基础培训,掌握应知应会内容。一是清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明确指导教师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二是掌握毕业论文体式和结构,了解论文写作中从选题到行文每个环节的规律和技巧。三是论文指导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毕业论文写作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求实品格的必要手段。论文指导教师应坚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督促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基本学术道德规范,维护科学诚信的义务。其次是重视提高培训,不断提高指导能力和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定期的集中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来逐步解决,从而不断提升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3.完善监管制度,提升论文指导工作质量。首先要做到两个实事求是:一是实事求是确定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限制每位教师的指导学生数量是确保论文指导工作质量的需要。二是实事求是确定论文指导报酬。中央电大有“对每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得低于10学时”的工作要求,但没有相应的统一报酬标准。可以这样说,科学确定报酬标准已成提高论文指导工作质量无法回避的问题。其次是建立指导教师考核机制。以抽查论文指导工作、邀请学生评议等方式,对指导教师的工作水平和质量进行考核。同时,通过精神表扬和适当提高报酬等形式对考核优秀者进行表彰。最终实现以考核促提高,引导指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指导工作水平和毕业论文质量之目的。

二、突出重点环节指导,严把三个关口

1.突出起始指导,严把选题关。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不仅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选对了题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指导教师必须突出对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帮助学生选对题、选好题。一般而言,学术论文选题应该特别强调学术性、创新性原则。但开放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非普通高等教育,是大众化教育,非精英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学者为目标。因此,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不能片面追求与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一样的标准,而要建立与自己办学特点相适应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突出重实践、重提高的选题原则。基于上述认识,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应该坚持三原则,首先是专业性原则。毕业论文贴近专业实际选题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硬性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能选择经济或法律方面论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这应该非常容易理解。其次是应用型原则。开放教育学生基本为在职人员,选择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其有关联。因而,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应用型研究。再次是难易适中原则。怎样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课题昵?一是方向对路。避开自身弱项和盲点,少些玄奥、抽象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多些应用研究、实证研究。二是大小合适。毕业论文选题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论文质量。相对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尽量做到选题要小,挖掘要深。

2.突出初稿指导,严把抄袭关。“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首先要判断初稿是否具有抄袭嫌疑。判断标准一看初稿质量,二看初稿水平。其次是鉴定初稿是否真正抄袭。一是通过中国期刊网搜索,二是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在方法上,一般先用题目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全文抄袭的论文。后用段落语句搜索法进行搜索,这样可以搜索出部分抄袭和杂凑抄袭的论文。再次是处理抄袭论文。对上交抄袭论文的学生,不仅要退回论文,责令其重新选题和写作,而且还要进行严肃批评和学术诚信教育。而对由学生自行完成的初稿,则就论文观点、材料、逻辑结构、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修改指导。

3.突出修改指导,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论文修改的指导务必要抓住三个环节:首先是初稿检查环节。全面、系统地检查初稿,清楚其错误和缺陷,是指导学生进行论文修改的第一步。对论文初稿的检查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先整体后局部。即先进行全篇检查,然后再按照各部分、段、句子、词语和标点这样的顺序进行检查。二是先内容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起草初稿要根据内容选择形式,修改论文也要根据内容调整形式。同时,初稿检查还要关注论文的四大要素,即观点是否正确、新颖、全面、明确,材料是否充分翔实、具有说服力,结构是否完整、合理、科学、均衡,语言是否准确、流畅、简洁。其次是论文修改指导环节。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后,如果没有发现重大问题,确认论文不必推翻重写,就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论文修改一般都要经过几个来回,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根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进行修改,二是按照从大问题到小问题的顺序进行修改。再次是论文格式指导环节。关注的重点是要素是否齐全,格式是否规范,特别是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素是否合乎要求。如果不够规范则要予以纠正,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定稿。为提升学生的论文书写能力,确保论文质量,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要注意防范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指导。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初稿指导比较认真,但在将初稿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后就很少过问了。二是“保姆式”指导。在论文修改指导过程中,修改意见过于细致周全,就连每个词语和标点的错误都一—列出,甚至觉得反复指导十分麻烦,干脆自己帮助修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优化论文指导策略

开放教育无论是生源特点,还是教学模式,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方式应该选择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策略。

1.个体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一般而言,毕业论文指导更多地属于个别化教学活动,即由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但开放教育毕业论文仅有个体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应该安排至少三次的集体指导。一是选修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宏观指导。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精神劳动,对人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均有要求。而论文写作作为比一般文章写作更为复杂的写作活动,对人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开放教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偏低,不知如何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中文学科论文写作”课程,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知识,掌握毕业论文写作规律和技巧,引导学生尽可能将毕业论文写得规范、得体,就显得十分必要。二是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集中辅导,对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具体指导。在即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前夕,选派论文写作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以往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就毕业论文如何确定方向、选题,如何收集、整理和筛选材料,如何谋篇布局、规范论文格式进行全面辅导,尽可能淡化理论阐述,强化方法说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同时,趁机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动员。三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集中辅导,及时解决共性问题。通过前两次的集中辅导,学生虽然对毕业论文写作中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写作过程中,仍然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共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既为了提高指导效率,也为了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召集自己指导的全部学生,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至于具体次数可以视情况而定。

2.面授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能单纯地运用传统方法,而应采取以远程指导为主、面授指导为辅的方式。除论文写作前夕的集体面授指导,以及遇到必须通过面授指导才能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确保接受面授指导外,其他一般都应采用远程指导方式。首先是运用电子邮件指导。其优点是只要指导教师有时间,随时都可以进行。不足之处是由于师生之间不能实时交流而容易造成学生不能完全领会甚至误解教师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一般在学生写作时间比较宽余、且指导意见比较容易理解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指导方式。在进行电子邮件指导时,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指导意见,指导教师除说明清楚外,还要在修改稿中加注必要的符号。二是运用QQ指导。其优点是如果师生双方都在线的话,能够实现实时交流,确保学生全面正确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如果学生不在线,就不能运用。进行QQ指导时,最好能事先预约,确保指导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指导。再次是进行电话指导。其优点是指导教师能够随时联系学生,只要学生有时间就能实时交流,且能够比较清楚的接受指导意见。不足之处是会产生交流时好似已经领会指导意见,但修改时又不知所云的现象。电话指导方式一般多在指导意见较为原则且条理清晰时运用。对毕业论文进行远程指导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组合式指导。

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工程地质 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

1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1.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由于潜水面上升对岩土工程可能造成如下影响: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斜坡、河岸等岩土体岩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1.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2水文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2.1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2.1.1地下水类型

根据特有性质,地下水赋存介质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喀斯特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按其埋藏条件和水力特性是栖息,潜水和承压水。

2.1.2含水层水平,分布,岩性,厚度,埋藏深度

含水层:(卵石砾石土,砾石,砾石,砂砾岩),性别(砾砂,砂砾,沙,沙细,淤泥,淤泥质土)破碎基岩风化带,构造破碎带,红层孔隙与裂缝,裂缝孔隙度石灰岩山洞玄武岩,裂隙带。隔水层:粉质粘土和致密完整岩石。

2.2静水位和变化幅度

天然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计算砂土地震液化,膨胀土,胀缩深度确定,基础深度的确定,边坡稳定性评价。基坑侧土压力计算基坑降水和地下工程,涌水量计算,计算深基坑,地下室底板抗浮计算,判别岩石渗透变形(流土,管道,腐蚀)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静水位地下水资料。要准确的测定,一般在洞后24h后统一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观察孔观察,必要时下测水管观测。地下水位的地形,气象,水文和人的因素和变化,收集区域水文地质数据,数据的邻近地区或通过长期观察和调查,查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一般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随潮汐海岸,河流和湖泊岸边洪水影响,人工排水区抽水影响。地下室底板的抗浮计算时,应提供最高水位数据。如果不是最高水位,平原区地下水设防水准的建筑室外地坪标高。

2.3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

根据地形,气象,水文,地质结构,含水层分布状况及其与水接触,分析地下水流动和动态特性。地下的水流量,根据水位(压力)线图确定。水力坡度根据水位(压力)图计算。

3对水文地质工作的建议

3.1加强对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或规程学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已经拥有了完备的规范、规程体系,这些规范性文件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都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规定,是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规范、规程,了解和熟悉其要求,这样才能在开展工程地质勘察时做足工作量布置,设置足够的原状土样测试数据、及时划分抗震地段。通过研读规范、规程,工程地质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在吸收文件的相关规定后,能不断地充实和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2重视地下水埋藏状况的调查

在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的重点,设置必要的调查指标体系,弄清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进行评价,涉及到基坑工程的还应做抽、压水试验,调查土层的渗透性质等。预估地下水可能带来的突涌、流沙或管涌等潜在的威胁,制定出有效和可行的防治措施建议。

3.3地下水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是保障

供水安全的基本措施针对我国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因此急需发展的全面调查地下水水质,并作为一个主要的工程来抓。在工作部署上可以是大流域或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城市群区域,农牧业重点开发区逐步蔓延。建议这项工作已进行了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在我国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地下水反映本地背景值的区域作为对比,提供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数据作为原始背景。

3.4积极实施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应用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信息技术是提高水文地质特征和机制的重要技术方法。目前研究的服务继续扩大,以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降低身体的工作量,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地下水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地下水运动和分析的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要结合中国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5加强区域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我国地下水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深刻影响。地下水的形成理论,平均价值的地下水运动,水文学与地球化学作用,人为干扰的影响下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已明确区域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研究机构,也是区域管理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研究所与各大专院校,更应成为跨学科研究中心,培训水文地质专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专家,并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水文地质研究。

4结论

在建筑工程基础地质勘察中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调查,作为建筑工程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较差的水文地质条件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建筑工程实施前就应该调查清楚地基基础的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范中林.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