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集锦9篇

时间:2022-06-07 07:46:11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一、语言能力

体现服务员的精神涵养、气质底蕴、态度性格。客人能够感受到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服务员的言和行。语言是服务员与客人建立良好关系、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工具和途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要注意语气的自然流畅、和蔼可亲,服务员在表达时。语速上保持匀速,任何时候都要心平气和,礼貌有加。那些表示尊重、谦虚的语言词汇经常可以缓和语气,如“您、请、负疚、假如、可以”等等。另外,服务员还要注意表达时机和表达对象,即根据不同的场所和客人不同身份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得体的表达。

经常忽略了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局部—身体语言。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人们谈论时。身体语言在内容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服务员在运用语言表达时,应当恰当地使用身体语言,如运用恰当的手势、动作,与口头表达语言联袂,共同构造出让客人易于接受和满意的表达氛围。

二、交际能力

每一个服务员每天都会与同事、上级、下属特别是大量的客人进行广泛的接触,酒店是一个人际交往大量集中发生的场所。并且会基于服务而与客人发生多样的互动关系,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将会使客人感到被尊重、被看重、被优待。客人这一感受的获得将会为经营的继续兴旺和企业品牌的宣传、传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的交际能力则是服务员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基础。

三、观察能力

第一种是客人讲得非常明确的服务需求,服务人员为客人提供的服务有三种。只要有娴熟的服务技能,做好这一点一般来说是比较容易的第二种是例行性的服务,即应当为客人提供的不需客人提醒的服务。例如,客人到餐厅坐下准备就餐时,服务员就应当迅速给客人倒上茶、放好纸巾或毛巾;前厅时,带着很多行李的客人一进门,服务员就要上前帮助。第三种则是客人没有想到没法想到或正在考虑的潜在服务需求。

服务员最值得肯定的服务身手。这就需要服务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善于把客人的这种潜在需求一眼看透。并把

这种潜在需求变为及时的实在服务。而这种服务的提供是所有服务中最有价值的局部。第一种服务是主动性的后两种服务则是主动性的而潜在服务的提供更强调服务员的主动性。观察能力的实质就在于善于想客人之所想,客人开口言明之前将服务及时、妥帖地送到

四、记忆能力

客人经常会向服务员提出一些如酒店服务项目、星级档次、服务设施、特色菜肴、烟酒茶、点心的价格或城市交通、旅游等方面的问题,服务过程中。服务员此时就要以自己平时从经验中得来的或有目的积累成为客人的活字典”指南针”使客人能够即时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既是一种服务指向、引导,自身也是一种能够征得客人欣赏的服务。

或在餐饮时需要一些酒水茶点,服务员还会经常性地碰到客人所需要的实体性的延时服务。即客人会有一些托付服务员操持的事宜。这些服务项目的提出到提供之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差,这时就需要酒店服务员能牢牢地记住客人所需的服务,并在稍后的时间中准确地予以提供。如果发生客人所需的服务自愿延时或干脆因为被遗忘而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对酒店的形象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六、应变能力

服务员应当秉承“客人永远是对的宗旨,服务中突发性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处置此类事件时。善于站在客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可以作适当的让步。特别是责任多在服务员一方的就更要敢于供认错误,给客人以即时的道歉和补偿。一般情况下,客人的情绪就是服务员所提供的服务状况的一面镜子。当矛盾发生时,服务员应当首先考虑到错误是不是自己一方。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机关培训中心 经济型酒店 转型可行性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了许多培训中心,即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培训等为一体的宾馆。随着国家发改委要求机关培训中心与原机关逐步脱钩,培训中心就失去了获取利润的途径,从而使其发展陷入了困境。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却与之相反,市场供应相对稀缺。

一、机关培训中心现状分析

1、内部设施过于豪华,失去培训中心的原意。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而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一些边远穷县,也在建“培训中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能看到各种“重量级”的单位和部门建的“培训中心”,而且各培训中心互相攀比,增加设备,有很多直接按照宾馆酒店的格局建造。豪华的住宿设施和康体娱乐设施远远超过干部或员工培训的需求标准。

2、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培训中心”的设施重点是“对内服务”,常处于半经营状态,许多设施长年闲置,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培训中心造成大量非生产性国有资产滞留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不讲使用效益,又不求保值增值,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政企不分或政事不分,滋生腐败导致亏损严重。培训中心大多数是事业单位,可获得所属机关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此培训中心不会象一般的宾馆酒店那样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温床”。建设豪华的培训中心,不仅可以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还可以为培训中心获取不正当利益,将公共资源转变为本机关掌控的资源。由于培训中心是由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建设经营的,是集体资产,个人不需要对此直接负责,因此有些培训中心每年主管经营部门上缴的财务报表总是亏损的,需要财政或者预算外资金补贴,成为年年亏空的“无底洞”。

4、财务管理不规范,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当前培训中心普遍存在资产帐外管理、资产出租收入难以收回、挪用财政资金、违规占地、未经审批擅自搞基本建设等问题。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一些领导在这里随意搞招待等,这不但增加了财政的负担,并且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5、人事管理不善,员工素质不高。培训中心经营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一方面专业人员很少受过系统培训,而普通员工更是存在培训不足,服务技能差、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培训中心由于实行事业编制,人员流动困难,从而导致人才闲置,人才浪费情况严重。

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经济型酒店的定义。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与全服务型酒店不同,是满足一般平民旅行住宿需求的产品设施。根据其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

2、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经济型酒店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以干净、舒适、方便、实惠为主要特征。国家商务部的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长。可预见,在未来几年,经济型酒店还会保持同样的速度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酒店业的后起之秀。

三、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意义

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既利于培训中心的改革,又利于我国经济型酒店实力的增强。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是机关的附属物,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机制陈旧,缺乏活力,难以发展。通过改革,一是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在置换国有资产的同时,吸纳了大量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使社会资本大幅度增加;三是可以释放人的潜能。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对于壮大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规模,降低经济型酒店的成本,提高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国际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四、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是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现有的许多的机关培训中心都是所在部门的下属单位,实行的是事业编制管理,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和财政拨款。目前正在进行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继国有企业改革后的又一次社会变革。将机关培训中心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参与市场竞争,进行市场化经营或通过拍卖、置换、改造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理。按照企事分开和机构剥离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转企改制,推动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进入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使国有资产逐渐淡出服务业经营。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为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2、市场潜力分析。目前国内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量很大,但有效供给相对不足,而且面临国外知名经济型酒店的挑战。机关培训中心转型为经济型酒店后,能有效增加供给,壮大力量,提高竞争力。

(1)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是新兴产业,成长迅速。一是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经济型酒店以其价格适中,质量上乘,服务优质等特点,成为大众旅游者的首选。二是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刺激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一些设备豪华,装修考究,服务优良,能大幅度降低价格的新型酒店业,开始受到商务旅行者的青睐。三是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2)有效供给相对不足。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存在严重的供给不足,行业增长空间非常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以国内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若我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标准,我国目前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增量空间。因此,机关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可以有效增加市场供给,提高国内经济型酒店竞争力。

(3)资源优势分析。机关培训中心可以为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党政机关和企业的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专门的培训与会议场所,但许多培训中心实际上是以疗养院、度假村的形式和要求建造,其设施设备作为培训中心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大的问题和弊端,但却为各类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可以节省不少人力物力。机关培训中心可在现有情况下,按照经济型酒店以家居精致、简洁为目标的改造要求,关停部分设施,减免部分服务功能,对培训中心的陈旧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适当装修。这样投资不大,但却达到了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的基本条件。由培训中心改建成经济型酒店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从而使经营成本也降低不少。

(4)投资收益分析。在中国,经济型酒店一般为一二千万元的投资,再加上利用培训中心原有的硬件设施,投资比较低,人力成本也相对较低;在用工数量上,星级酒店的客房数与员工数的比例通常在1∶1.2以上,而经济型酒店一般在1∶0.5以下。经济型酒店达到每年10%的回报率。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平均出租率高达85%~90%,在正常情况下,高星级酒店需要10年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仅需5―6年即可收回投资。同时,经济型酒店是结合物业与酒店的优质项目,政策环境较宽松,审批较容易,因此进入壁垒较低。机关培训中心属于党政机关管辖,其知名度较高,人脉也较广,能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吸引投资,向经济型酒店过渡。

五、转型的具体实施办法

培训中心向经济型酒店转型的具体实施有两大重点,一是国有资产的转让;二是内部人员的管理。

1、资产转让。资产转让是培训中心转型的第一步,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资产评估阶段、专家复审阶段以及出让阶段。资产评估的重点和意义就在于明确资产出售范围,合理确定资产出售价格,方便加强资产租赁合同管理和后续管理等。专家复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资产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培训中心的资产出让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一是进行股份制改革,国家以培训中心资产折合成股份,以物资形式参股,市场投资者以资金形式参股,成立股份制酒店。二是通过各种关系渠道由民营企业全盘收购,然后进行投资建设,或者机关培训中心与其他企业签订合同,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实现资产转让。三是举行拍卖会,通过公开拍卖将培训中心资产经营市场化,拍卖的方式更加透明化,更加符合公平公开的原则。

2、内部人员管理。经济型酒店人员配置精简,通常是一人多岗,这样既降低了经营成本,也减少了管理成本。培训中心隶属于党政机关,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原有培训中心人员转化为经济型酒店服务人员,关键是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更新观念。按需设岗,因事择人,摒弃传统的任人唯亲的“人治”制度,量才使用,防止权利过分集中,造成人浮于事,增加管理成本。

(2)激励机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职务层次设计分类考核体系,引入现代工作绩效评价方法,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德、能、勤、绩全面进行考核;建立多样化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工资奖金与员工业绩和顾客评价挂钩;竞争上岗,在企业内部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从业人员的忧患意识,切实解决原单位内部的各种弊端;同时以人为本,建立有效的精神激励机制,尊重、理解、关心员工,以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3)管理培训。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事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所受教育和培训以及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应着力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或在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六、结论

针对机关培训中心的弊端,许多专家学者早已开始了对它的改革和转制的研究。经济型酒店目前正处于黄金阶段,其市场需求量大,投资少,回报率高,而且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与培训中心现有设施相似,是值得研究的新途径。但由于长期积累的各种弊端,转型面临着资产转让、人员管理等诸多问题和难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红利: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事人才,2007(1).

[2] 刘守海:撤并各类培训中心整顿培训市场秩序[J].成人教育,2000(2).

[3] 钟眠源:培训中心还要整顿到几时[J].南国风,2007(7).

[4] 李松:培训中心离“阳光”有多远[J].思索,2006(6).

[5] 王华,江晓云: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J].社会科学家,2004(2).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随着中小城市酒店之间硬件设备方面差异的逐渐缩小,酒店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软件服务方面即员工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酒店经营者越来越关注员工队伍的培养与稳定,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力度逐渐在加大;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针对新入职员工和一线基层工作员工,更多的倾向于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入职培训、消防安全培训、酒店制度培训和酒店工作流程培训等内容,培训项目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在培训形式方面以部门集中培训为主、交叉培训为辅。

2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训观念不够正确

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观念不够正确。近几年中小城市酒店人员流动率都在35%左右。在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酒店的经营者认为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会得不偿失,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员工最后又流入到竞争对手的酒店,酒店的营销战略、经营理念和竞争优势都被培训的员工带走,这样会给酒店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就会很少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另一方面,酒店基层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酒店基层员工平时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酒店安排的培训时间常常会选择在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基层员工往往带着抵触心理来参加培训,再加上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需要,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培训目的往往没有达到员工的心理预期,从而导致基层员工对培训的不重视。

2.2培训项目和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由于酒店在培训前没有根据酒店经营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员工的能力差距来确定培训内容,没有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培训项目,从而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培训缺乏吸引力。另外,由于酒店的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在酒店服务技能方面,对知识性、文化性、素质性的培训内容较少,没有根据员工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设计,导致员工对酒店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酒店对外形象及企业竞争力。再加上在培训内容上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且结合员工实际工作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员工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3培训方式不够灵活

受酒店经营管理者观念、设施设备和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中小城市酒店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以老员工培训新员工、短期、集中培训、理论讲授的方式为主,以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为辅,培训方式陈旧单一、不够灵活。一方面,由于采用老员工培训新员工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造成新员工不能及时掌握酒店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安排的培训时间都会比较短和集中,加上采用讲授法这种培训方式容易造成满堂灌,员工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听课、无法主动地吸收知识和思考问题,更不用说对知识进行迁移了,所以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4培训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质量的好坏在于培训队伍的建设。培训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培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质量。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成为员工学习的楷模。当前中小城市酒店培训队伍主要来自于酒店内部,主要由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者和岗位能手组成,其培训能力与大城市酒店及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培训队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培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再加上培训队伍普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缺乏教育心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培训方法和技巧,控场能力不高,无法很好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员工,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5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的目的是能够使参加培训的员工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上有所提高,但是在中小城市很多酒店培训中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忽视了培训后的实际运用,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查评估和奖励机制。许多酒店经营者认为培训次数多,效果就会好,没有对培训后的员工进行考核,培训质量如何也不得而知,因此参加培训的员工无动力、无压力,往往把参加培训当作是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提升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的对策

3.1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可见,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更多的回报。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酒店73%的浪费,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等日常损耗较大的部门受益更大。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应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培训经费投入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将培训列入酒店年度常规工作计划当中并作为酒店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即使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也不能随意裁减或压缩酒店培训的经费;二是在培训时间上要给予保证,确保培训的可持续性、有效性;三是在培训环境上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有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在酒店信息公告栏张贴培训信息和计划,在员工活动场所张贴培训相关标语,在酒店培训教室旁开辟图书馆、艺术画廊、形体房和爵士鼓、萨克斯、小提琴、钢琴等器乐培训室等,让培训学习形成自发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的行为,从而提高酒店员工的培训意识,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进而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建立培训菜单,构建三级培训体系

培训的关键是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为提高培训效能,一方面可以针对员工的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通过对员工知识、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列出培训菜单,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或项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体系中根据员工层级的不同构建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三级培训体系,对各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强其最新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和市场情况,以及管理岗位的技能要求,并带领酒店走在管理高效的前沿。对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其目标管理、计划跟踪和沟通技巧及培训能力的培训,提高其执行力、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对服务人员开展分类、菜单式培训,一方面可以对新入职的员工培训以酒店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礼貌礼仪和意识培训(如:从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为主,使新员工能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酒店的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酒店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对老员工的培训以岗位技能、语言、安全和消防以及酒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为主,不断更新老员工的知识体系,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3建设高水平的培训团队

酒店整体人员素质的培养和酒店培训质量的高低受培训团队综合素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影响。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有利于中小城市酒店的长远发展。

3.3.1优化培训团队结构

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团队建设方面,可以构建由酒店内部培训师和酒店外部培训师组成的培训团队。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培训部门的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含领班、主管、优秀服务员等)组成;酒店外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知名专家学者、专业培训公司和高等旅游酒店院校的教师组成,或者建立酒店兼职培训教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酒店可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师来进行培训,如:针对刚入职的酒店新员工可以安排酒店内部专职培训师进行酒店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针对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安排国内或国际酒店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等。通过优化培训团队结构,提高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

3.3.2提高培训能力

作为一名酒店培训师,必须是酒店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精英,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礼仪风范和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培训项目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和控制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培训学员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邀请教育界专家不定期的为酒店内部培训师开展专题或者主题教学能力培训,如:教育心理学培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培训、如何设计培训项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每一次主题培训后,由培训部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能力的考核。如:在完成教学方法主题培训后,可以要求每一位培训师设计并上一堂20分钟的培训课,酒店运用微格技术对其培训能力及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酒店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能力。

3.3.3打造首席培训师

首席培训师是酒店培训师队伍中的“榜样、教师、教练”。酒店在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打造酒店内部首席培训师,树立酒店培训品牌,培养一批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培训领军人才,带动酒店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4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

酒店培训课程的结束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截止,中小城市酒店应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追踪和信息的反馈,为下一步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所谓“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就是培训课刚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培训课结束一至两周时,对培训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培训课结束后一至两个月,对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及表现进行考核,了解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变化情况以及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转化情况;培训课结束后半年,对酒店经营效益、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流失率等方面综合评估,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比较了解培训最终成效。酒店在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时,应注意考核评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考核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

3.5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一)管理层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或重视但培训投入相对较少

目前酒店基层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作为酒店管理层一般会有这样一种顾虑:如果把酒店基层员工都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些人有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离职,再加上酒店基层员工所做的工作只要稍加培训基本上人人都能上手,因此,有个别酒店不太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放在基层人员的培养上。或者由于培训预算有限,基层员工的培训更多的是放在酒店内部进行,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去见识和学习其他酒店品牌文化,势必造成信息的闭塞或知识技能更新速度的缓慢。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恶性循环:基层员工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培训,更谈不上待遇的提高,就会对企业失望进而产生离职的想法,员工流失现象进一步加剧,酒店又需招聘新员工,培训工作量就会越来越大。此外,酒店培训部一般的人员编制也就是1个培训经理、1个培训主管、1个培训专员,甚至有个别酒店,酒店培训工作就由1人担任,这就会造成培训工作因人手不够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使酒店基层人员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不同员工对培训认识不统一,对于培训的看法和态度不一致

不同职务的员工处在不同的位置,对培训的认识和看法各有千秋。如人力资源部认为培训是员工的福利,酒店花费时间、精力、金钱为其组织培训,员工应该珍惜且参加;各部门一般情况下,会支持和配合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工作,但存在平时部门接待任务繁重,人手不够,且与培训时间相冲突,于是培训无法安排甚至要取消培训;员工则认为好不容易的休息时间,却要来参加培训,且培训对于自身并无多大益处,对此事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正是这些情况的存在,致使员工的培训停留在一种较为尴尬的地步,其培训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三)培训流于形式

从培训组织到培训成效的凸显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验证,有时,人力资源部为了年终有内容总结,会比较看重数据,如培训的次数和人次,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培训效果。部门即使支持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抽调人手去配合参加培训也是草草了事;基层员工为了不受惩罚,参加培训也是敷衍了事。特别是岗位和交叉培训,虽然在时间安排上相对较为灵活,但培训实施者也是局限于一些例行公事信息的上传下达,即使有指定的师傅,也因为一些主客观情况,如被迫接受任务、现场对客时不便指导,事后未继续跟进指导、员工流失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培训流于形式。

(四)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培训工作确实是做了,但培训效果却差强人意,经常会听到客人有投诉餐饮客房卫生、员工服务态度、酒店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现象也从某一层面上反映酒店培训工作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重视,培训场地、经费、师资等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直接影响培训的有效实施;二是存在受训者对于培训内容或形式安排的不认同,老是觉得培训后对自己的作用不大,不能产生积极作用;三是培训体系欠科学合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培训监督、培训奖惩等环节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或因素,都将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酒店基层员工培训对策分析

(一)加强酒店精神文化建设,统一认识,重视并用行动支持培训工作

首先,管理层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要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有人文关怀气息的精神文化和氛围,让员工有企业归属感和职业精神。笔者曾经入职一家五星级酒店,入职第一天,部门经理亲自带领全体新员工参观酒店,介绍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陪同一起用餐,小小的一件事让笔者深有感触,工作起来特别踏实。其次,要为员工营造心绪稳定的工作环境,人心稳,就会愿意把酒店当成是自己的事业来做,就绝不会以打工者的心态去面对岗位工作,就能从内心深处认同酒店的理念,认同培训对于自身及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笔者曾到过某家星级酒店,其员工培训的地方除具备有普通酒店的培训室外,还特意开辟了形体房和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培训室,酒店还为员工专门配备了一个约60多平米的图书室,里面约有2500多册书籍、杂志,这些充分地体现了酒店对员工生活工作的关心,一方面员工的工作态度、综合素质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酒店也深得人心,利于长远发展。当然,酒店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远不止这些。只有员工认同了企业的文化,对于培训的认识也就会有一定的提高,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就会和企业文化要求的相对一致。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如实施、监督、评估等制度,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例如,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员工融入新环境,可以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制订新员工传帮带制度。此制度对于师傅人员的选拔、具体工作职责、考评和奖惩要有具体的内容。一般来说,师傅人员,应由相应的部门选出忠诚度高、业务能力强、心态好的员工,做员工的师傅,进行一带一的对教(工作和生活);其工作职责包括师傅提前了解新员工的基本情况,并必须熟悉其姓名,以便让新到的员工能感受到师傅的亲切感;师傅负责帮新员工打扫好床位,铺好床,带领办理入职手续,师徒同寝或就近住宿,以便在新员工工作前期师徒同吃同住,由师傅帮助和照顾其生活起居;带徒弟熟悉环境,并带其上下班,指导和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掌握工作标准,履行工作职责;及时将新员工的思想动态报告上级,以便引导新员工建立目标,树立在企业长期发展的思想等。传帮带期一般为1个月时间,如徒弟表现优秀,心态稳定,且工作满3个月,则应该给予师傅一定奖励;如传帮带期间,所带的徒弟出现重大的违纪情况,师傅应负有连带责任。通过评比,对于连续表现优秀的师徒,酒店可给予嘉奖、通报表扬、工资提升及职务提升等奖励,这样就会在酒店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也会进一步促使员工对酒店的认同。在培训和实际岗位工作中,对于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和进步表现,酒店一定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同时,为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确保经费、场地等的有效提供,避免因为这些方面导致培训工作开展受限。

(三)建立科学完善高效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效果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酒店 培训 中小城市 对策

酒店培训是酒店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服务和管理知识、技能以及企业文化,使酒店员工的行为在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技术等方面有所提高或者改进,以确保酒店员工能够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与活动。随着中小城市酒店业竞争的加剧,作为提高中小城市酒店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以及酒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酒店经营者的重视。

1 中小城市酒店培训现状

随着中小城市酒店之间硬件设备方面差异的逐渐缩小,酒店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软件服务方面即员工服务质量方面的竞争。酒店经营者越来越关注员工队伍的培养与稳定,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力度逐渐在加大;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针对新入职员工和一线基层工作员工,更多的倾向于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入职培训、消防安全培训、酒店制度培训和酒店工作流程培训等内容,培训项目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在培训形式方面以部门集中培训为主、交叉培训为辅。

2 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培训观念不够正确

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观念不够正确。近几年中小城市酒店人员流动率都在35%左右。在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酒店的经营者认为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会得不偿失,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员工最后又流入到竞争对手的酒店,酒店的营销战略、经营理念和竞争优势都被培训的员工带走,这样会给酒店造成很大的损害。

因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就会很少对员工开展深度培训。

另一方面,酒店基层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酒店基层员工平时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而酒店安排的培训时间常常会选择在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基层员工往往带着抵触心理来参加培训,再加上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需要,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培训目的往往没有达到员工的心理预期,从而导致基层员工对培训的不重视。

2.2 培训项目和内容设计不够合理

由于酒店在培训前没有根据酒店经营的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员工的能力差距来确定培训内容,没有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根据不同岗位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培训项目,从而导致培训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培训缺乏吸引力。

另外,由于酒店的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在酒店服务技能方面,对知识性、文化性、素质性的培训内容较少,没有根据员工的需要安排学习内容,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内容设计,导致员工对酒店缺乏心理上的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酒店对外形象及企业竞争力。

再加上在培训内容上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且结合员工实际工作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员工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3 培训方式不够灵活

受酒店经营管理者观念、设施设备和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中小城市酒店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主要是以老员工培训新员工、短期、集中培训、理论讲授的方式为主,以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为辅,培训方式陈旧单一、不够灵活。

一方面,由于采用老员工培训新员工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造成新员工不能及时掌握酒店新知识、新技能。

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安排的培训时间都会比较短和集中,加上采用讲授法这种培训方式容易造成满堂灌,员工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听课、无法主动地吸收知识和思考问题,更不用说对知识进行迁移了,所以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4 培训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质量的好坏在于培训队伍的建设。培训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培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质量。优秀的培训师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成为员工学习的楷模。

当前中小城市酒店培训队伍主要来自于酒店内部,主要由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者和岗位能手组成,其培训能力与大城市酒店及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培训队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培训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对培训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再加上培训队伍普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缺乏教育心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培训方法和技巧,控场能力不高,无法很好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员工,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2.5 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不够健全

酒店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的目的是能够使参加培训的员工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上有所提高,但是在中小城市很多酒店培训中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忽视了培训后的实际运用,缺乏对培训效果的检查评估和奖励机制。许多酒店经营者认为培训次数多,效果就会好,没有对培训后的员工进行考核,培训质量如何也不得而知,因此参加培训的员工无动力、无压力,往往把参加培训当作是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 提升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的对策

3.1 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

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人力投资增加3.5倍,利润将增加17.5倍。可见,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产生更多的回报。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酒店73%的浪费,尤其是餐饮部、客房部等日常损耗较大的部门受益更大。

因此,中小城市酒店应树立培训的投资意识,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培训经费投入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将培训列入酒店年度常规工作计划当中并作为酒店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即使酒店的经营状况不好,也不能随意裁减或压缩酒店培训的经费;

二是在培训时间上要给予保证,确保培训的可持续性、有效性;

三是在培训环境上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有人文关怀的学习氛围,比如,可以在酒店信息公告栏张贴培训信息和计划,在员工活动场所张贴培训相关标语,在酒店培训教室旁开辟图书馆、艺术画廊、形体房和爵士鼓、萨克斯、小提琴、钢琴等器乐培训室等,让培训学习形成自发性、自觉性和自主性的行为,从而提高酒店员工的培训意识,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进而提高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3.2 建立培训菜单,构建三级培训体系

培训的关键是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为提高培训效能,一方面可以针对员工的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通过对员工知识、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查,列出培训菜单,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或项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另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体系中根据员工层级的不同构建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三级培训体系,对各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加强其最新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其全面了解酒店经营管理和市场情况,以及管理岗位的技能要求,并带领酒店走在管理高效的前沿。对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其目标管理、计划跟踪和沟通技巧及培训能力的培训,提高其执行力、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

对服务人员开展分类、菜单式培训,一方面可以对新入职的员工培训以酒店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礼貌礼仪和意识培训(如:从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等)为主,使新员工能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酒店的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酒店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对老员工的培训以岗位技能、语言、安全和消防以及酒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为主,不断更新老员工的知识体系,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3 建设高水平的培训团队

酒店整体人员素质的培养和酒店培训质量的高低受培训团队综合素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能力的高低等方面的影响。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有利于中小城市酒店的长远发展。

3.3.1 优化培训团队结构

在中小城市酒店培训团队建设方面,可以构建由酒店内部培训师和酒店外部培训师组成的培训团队。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培训部门的专职培训师、中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挑选出来的业务骨干(含领班、主管、优秀服务员等)组成;酒店外部培训师队伍主要由酒店知名专家学者、专业培训公司和高等旅游酒店院校的教师组成,或者建立酒店兼职培训教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酒店可选择最适合的培训师来进行培训,如:针对刚入职的酒店新员工可以安排酒店内部专职培训师进行酒店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针对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安排国内或国际酒店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等。通过优化培训团队结构,提高中小城市酒店培训效能。

3.3.2 提高培训能力

作为一名酒店培训师,必须是酒店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精英,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礼仪风范和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培训项目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和控制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培训学员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酒店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上,可以邀请教育界专家不定期的为酒店内部培训师开展专题或者主题教学能力培训,如:教育心理学培训、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培训、如何设计培训项目、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每一次主题培训后,由培训部门对其进行相关培训能力的考核。如:在完成教学方法主题培训后,可以要求每一位培训师设计并上一堂20分钟的培训课,酒店运用微格技术对其培训能力及效果进行测评。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酒店内部培训师的培训能力。

3.3.3 打造首席培训师

首席培训师是酒店培训师队伍中的“榜样、教师、教练”。酒店在建立高水平的培训团队过程中,可以通过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打造酒店内部首席培训师,树立酒店培训品牌,培养一批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培训领军人才,带动酒店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4 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

酒店培训课程的结束不意味着培训工作的截止,中小城市酒店应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追踪和信息的反馈,为下一步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所谓“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就是培训课刚结束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培训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满意度调查;培训课结束一至两周时,对培训员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培训课结束后一至两个月,对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及表现进行考核,了解培训员工工作行为变化情况以及知识、技能、态度等的转化情况;培训课结束后半年,对酒店经营效益、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流失率等方面综合评估,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比较了解培训最终成效。酒店在建立“四段式”培训考核评估体系时,应注意考核评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考核评估的客观、公正、合理。

3.5 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

激励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调查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员工只会发挥其能力的20%-30%,但如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其潜力则可发挥到能力的80%-90%。由此可见,中小城市酒店要想充分发挥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能动性,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而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激励机制,就需要酒店从员工的不同需求入手,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如:薪酬激励、晋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将员工培训时效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酒店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统一,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钱菁.基于终身教育思想的酒店培训体系构建[J].饭店现代化,2011(3):30-35.

[2]付海南.杭州JW万豪酒店员工培训探析[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35-37.

[3]李三喜.浅议酒店基层员工培训[J].旅游纵览,2013(3):80-81.

[4]刘欢.关于酒店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176.

[5]韩书艳.浅析温州市五星级酒店员工入职培训[J].经营管理者,2013(13):156-157.

[6]侯烨.论酒店培训的三层次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183-184.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等教育界逐渐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同一化和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教育部也提出了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等教育结构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结构的要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方面和业界的需求却是渐行渐远。一方面快速发展的饭店业需要大量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性人才,另一方面大量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帮助学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能力,酒店管理本科学生大量流失出本行业甚至是面临着失业的危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酒店管理本科教育必须教学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应用型本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

在培养酒店管理应用性人才的过程中,我国高职高专在“工学结合”等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已经探讨出了校外实习基地工学结合、校内实训中心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对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应该包括服务技能和一定的管理技能,目前大多数的校外实习基地都只能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要相对学生的管理技能进行培养,还必须借助于校内资源。因此,针对酒店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更多的侧重于“校内工学结合”的形式。“校内工学结合”指学生在学校酒店或控股酒店中采用倒班的形式进行工学结合的形式,酒店对校内外正常经营,学生根据年级承担不同部门的技能和管理岗位。校内酒店是真实的,它不同于实训中心的,也优于校外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系统培养的综合实训中心,能够有力的支撑应用性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特质,为此建立新型经营管理实践模式的校内酒店进行“工学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一.校内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中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保障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酒店投资将达3400亿元,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星级酒店约1万家,五星级酒店将超过500家。未来3-5年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投资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旺盛的旅游度假需求的推动下,众多世界顶级的酒店管理集团正在中国迅速布阵,未来几年度假型酒店有良好的发展前景①。酒店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发展前景必将对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产生大量需求,随着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供需结构发生转换,更多的不同类型的酒店企业将会参与到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来,这种现象在酒店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已经出现端倪。

(二)酒店管理专业的独特属性为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基础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招待所和酒店,这为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校内工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以下独特优势:一、服务技能上手快,并且能够较快的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不会像工科的工学结合那样需要较长的周期;二、在校内酒店管理系统和标准的建立方面已有相对成熟的模板,从而能较快的较好的正常运营;三、学校是个大的酒店服务市场,有着市场的保障与理想的商业竞争氛围;四、学生在酒店经营管理的工、学交替中可以由高年级学生见习管理岗位,低一级的学生见习服务岗位,通过不断的循环轮换可以保证实训中心正常运作。

(三)酒店高职专业的发展经历为校内工学结合提供了借鉴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目前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工学结合模式还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②。我国也早在1991年就由国务院提出了“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国内很多酒店管理高职院校也在工学结合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并探索和总结出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多种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③。尽管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可否认,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在工学结合方面所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校内工学结合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校内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运作体系

校内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运作体系注重建立动态综合实训流程,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岗位安排上注重时序性与递进性,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酒店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特点结合起来,强调管理与技术培训并重,真正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目标。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一、酒店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培训是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培训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而人才正是酒店最根本、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员工是企业的宝,培训是企业的根,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员工通过培训了解酒店发展前景、适应酒店特有的文化、酒店的服务标准等,从而更好地为酒店服务。

2、培训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

酒店大部分工作都要同客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其服务大部分都是面对面的,员工只要有一点失误或不称职都有可能永远失去顾客。如果在思想上、知识上、技能上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人气,提高酒店的竞争力。酒店行业也是一个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的行业,要想达到预期经营目标,留住员工,就必须要进行强化性的培训。

3、培训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培训有利于加快员工适应环境的速度,从而减轻了紧张情绪,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并且受过培训的人对工作有自豪感、充满自信心,能相对独立地做出决策,有利于员工自身的健康发展。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扩大视野,并且能学到许多新知识和较为先进的工作方法以及操作技能技巧,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

4、培训有利于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

培训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现酒店服务人员中,学历层次不高,外来务工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而酒店又主要是凭借专业服务人员队伍的知识、专业技能为旅游客人提供服务的。酒店要根据客人对酒店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促使员工掌握更多更高的服务技能和手段,这既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又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发展前途,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增强在这个行业继续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使人力资源流动趋于合理。

5、培训有利于培育良好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长期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为实现自身目标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形成的, 由酒店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并遵循的, 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队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它是从意识和行为上影响员工, 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员工信心, 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爱岗敬业, 居安思危, 与时俱进。

6、培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一般酒店的服务或管理工作不是靠某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做好的,酒店业务的特点之一就是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因此,美国饭店管理界认为饭店管理理论是机器理论,即饭店犹如一台机器,需要各零部件都处于完好状态并配合默契才能使其正常运转,任意一个零部件的不佳都会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甚至瘫痪。这说明饭店业务需要所有人员的精诚合作才能实现其预定目标。

二、酒店培训工作的特点

1、培训具有专业性、实践性

酒店培训工作不是盲目的,它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酒店通过相关计划,有针对性地预先制订酒店培训工作的目标、方针和过程,制定达到酒店培训目标的方法和措施,科学合理地动员组织、协调酒店的人、财、物去实现酒店培训的计划目标,为保证服务的高质量而开展的培训工作也必须是实实在在、可操作的,这样才能确保达到提高酒店员工素质的目的。当我们研究酒店服务质量下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问题往往在于我们的管理人员在坚持“三个关键”方面做得不够,没能做到“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的部位,去及时地处理和解决关键的问题”。当然,服务人员未能做到在任何岗位、任何时候都严格按照标准化服务程序向客人提供服务,也是服务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提高酒店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目的地去设置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

2、培训具有灵活多样的形式

酒店内部工种繁多,技术要求不同,酒店培训对象既有管理人员、班组长、服务员、也有新员工等层次。根据职级要求的不同,培训也是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针对不同岗位的业务需求,结合不同职务层次的实际需要,坚持灵活多变原则。不同的层级,在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程度的深浅,培训方式以及要求上都应有所不同。员工培训的类型可大致分为:

①大课讲解。涉及理念意识、知识常识等应知方面的培训,人多时可采取大课讲解,配以PPT概要。

②小课互动。涉及“案例分析”、“英语会话”等方面的培训,人少时可采取小课互动,探讨交流等。

③班务会点评。涉及仪表检查、工作布置等,可在每天约15分钟的“班务会”上简要点评等。

④单独解答。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员工手册》的培训,可采取让其先自行阅读,再单独解答等。

⑤实操帮教。对新入职人员岗位业务技能的“传帮带”等;可安排专人进行一阶段的跟班实操帮教。

⑥演练示范。涉及“消防扑救”、“英语会话”、“接待礼仪”、“投诉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可采取边培训、边演练,相互之间进行示范交流等;这样,有助于对培训内容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⑦比赛观摩。涉及“岗位业务”、“英语会话”等,可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阶段性地组织比赛交流;这样,无论是对参赛者,还是对观摩人员,都能获得印象深刻的培训效果。

⑧参观考察。涉及“酒店产品”、“市场定位”、“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培训,可采取出外参观考察等。

3.培训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酒店培训工作随着酒店本身和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改革、变化的。近年来,随着高科技和新技术在酒店中不断使用,酒店的经营和管理日趋复杂,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也不断变化,酒店员工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必须不断更新和充实才能满足需要,所以酒店培训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酒店培训是一项以岗位培训和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一项综合活动,酒店员工培训工作是为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服务的,只有立足于酒店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素质,促进酒店的发展。

4、培训任务艰巨,实施困难

酒店全天营业,24小时为客人提供服务,员工需要轮班工作,因此酒店培训要在保证酒店正常运营的特殊条件下进行,因而培训任务十分艰巨,实施安排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培训课程或活动的时间安排与出勤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往往要受到经营业务的冲击而不能按计划进行。因此,酒店人力资源部在计划安排培训课程或活动时,要充分估计到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可能,尽量使培训课程或活动做到时间紧凑与内容精练。同时,在计划安排中。要准备各种应急与应变的措施,以适应酒店培训的多变特点,使培训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酒店如何有效开展培训工作

1、建立完善酒店培训管理制度

①总经理为酒店总培训师

负责制订长远培训目标与计划;审批具体的培训计划;监督与指导培训工作的实施;规划与拨付培训经费等。

②人力资源部全面负责酒店的培训

酒店人力资源部对培训工作负有组织、指导、检查、考核、协调、服务责任,负责制订、实施酒店培训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负责组织编写、审定培训教材,培训师资的培养与聘请;各层次人员的培训安排;培训效果的评估及培训工作的总结等。协助各部门组织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检查、考核培训质量,总结交流培训经验。

③部门总监/经理为培训师

各部门设有培训师/员,指定专人负责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和落实本部门培训工作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培训工作制度,包括:工作制度、考核制度、考勤制度等。完善员工培训档案,并由专人管理。负责部门培训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安排部门员工参加酒店组织的各项培训等。

④班组主管/领班为培训员

负责执行和实施部门培训计划;对新进员工进行带教培训等。

2、做好培训分工与合作,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

①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公共课的培训

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共课的培训,负责组织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参加店内、店外相关的在岗提高专题培训,负责组织岗位资格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与再教育培训。培训项目有新进员工入店培训(酒店简介、员工手册、职业道德、礼节礼貌、卫生知识、消防知识)、外语培训(英语、日语)、专题培训、管理层培训、外出培训、特殊工种复证培训(会计上岗证、治安上岗证、电梯操作证等)、电脑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

②部门主要负责岗位技能的培训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岗位业务技能、专业技术等级的培训,包括专业理论与业务实操。培训项目有新进员工岗位理论知识、岗位职责、操作技能、操作程序的培训;在岗员工技能培训;转岗培训;晋级培训等。

3、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计划

制定计划是酒店管理的首要职能,培训工作也应该先制定计划。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像路标一样指引培训活动,培训工作应该在科学的分析培训需求的情况下,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一份完整的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训的目的、培训的目标、培训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范围、培训的规模、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的费用、培训的方法、培训的教师、考核方法等。培训计划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三类,其中中长期培训以提高整个酒店的人员素质为目标,短期计划则以应急培训为主。

①定期召开培训工作例会

每月培训情况,酒店及部门都应做好“培训汇总”;人力资源部将汇总整理成“培训报告”,报酒店总经理审核;然后,定期向管理公司相关部门递交“月度培训报告”和“年度培训报告”。人力资源部每月月底召开一次培训工作例会,参加对象为各部门培训员。主要对本月工作进行小结,并具体布置下月培训工作计划,使其成为酒店、部门、班组培训工作沟通的桥梁。

②建立班组培训台帐

班组培训台帐由培训员负责记录,培训师负责保管,主要记录班组的培训工作情况,每年年底交人力资源部存档。人力资源部可随时对培训台帐进行抽查。

③建立员工个人资料档案

员工个人资料档案包含以下内容: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卡、外语等级证书、上岗证书、个人培训计划、培训小结、奖罚情况等,以此作为今后调职、晋升的依据。

4、科学地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最后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通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和标准体系,对员工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地实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分析和评价,让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主管部门,作为以后制定修订员工培训计划,以及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从而对今后的培训工作起促进作用,使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更符合实际、更完善而有实效。也有利于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截至2013年底,江苏省星级旅游饭店已发展到914家,其中五星级饭店84家,四星级饭店194家,三星级饭店427家,二星级饭店209家。酒店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且最终将聚焦到人才的竞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来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增强酒店内部凝聚力已成为酒店可持续发展不可小视的重要因素。

一、银城皇冠假日酒店员工培训体系

和其他品牌酒店一样,南京银城皇冠假日酒店非常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酒店有着较为周密的培训计划和丰富的培训内容,入职时新员工都会接收到一份酒店员工培训计划简表。从培训简表的内容看,银城皇冠假日酒店员工培训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岗位认知培训

员工入职后的第一个培训项目为岗位认知培训,即为了帮助员工尽快适应酒店环境并进入角色。岗前培训,首先由培训部门统一培训与企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品牌文化、经营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服务礼仪知识等,再由各部门主管根据部门特点和要求培训相关内容。

(二)岗位技能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指的是针对本岗位服务要求而进行的相应的技能培训,如本岗位常见服务流程及问题处理、服务语言及突况处理等,一般是由各部门的管理者承担培训工作。岗位技能培训也是在该酒店培训中最常见和最重视的培训,贯穿于酒店的日常工作中。

(三)持续发展潜力培训

持续发展潜力培训指的是对员工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适应酒店不断发展和竞争的需要。由于该酒店是新开业酒店,这类培训开展相对较少,主要依附于假日集团的培训平台,多以同品牌酒店间的相互交流为主,培训对象也多局限在中、高层管理人员。

除上述内容外,酒店还不断开发培训项目,逐步扩大培训范围。总体来讲,南京银城皇冠假日酒店员工培训取得的成果还是喜人的,员工岗位技能娴熟,整体服务质量稳定,在区域同级酒店中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确实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

二、银城皇冠假日酒店员工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酒店员工培训中的问题,了解员工对酒店培训的最真实的需求,本研究以皇冠假日酒店的280名员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问卷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发出,共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180份,其中无效问卷40份,有效率为81.1%。具体分析如下。

(一)员工对酒店培训认知态度分析

因个体学历、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同员工对酒店培训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的。31.11%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对于他们而言是必要的,28.89%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是有需要的,但不迫切。令人惊讶的是,仅17.78%的受访者认为培训非常有必要,认为培训是一种个人进步的最佳机会,同时高达22.22%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可有可无。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员工对培训的意义认知不深刻,尽管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期待酒店的各类培训,也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整体而言并未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愿。

(二)员工对酒店培训内容的认知分析

对于酒店现有的三个部分的培训内容,员工所持有的态度也是有差异的。从统计数据不难发现,55%的受访者感兴趣的持续发展潜力培训恰恰是目前酒店培训工作的一个短板。就酒店工作认知和岗位技能培训而言,更多的员工倾向于希望通过培训直接提升岗位技能,增强对客服务能力,而对酒店企业文化、服务礼仪、服务语言等基础性的入门类认知培训兴趣较小。实际上,酒店认知培训是基础性培训,是其他两类培训顺利开展的基石。尤其是当中的酒店文化的培训是应该常抓不懈的,这对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至关重要。

(三)员工对酒店培训方式的认知分析

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符合在职性、成人性的特点,能够调动培训对象的参与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培训强调通过多种方式刺激人的视听说等各种感觉器官和心脑活动,提高培训者信息接受的敏感度。

员工普遍倾向于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如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游戏法等,而对于传统授课式培训方式则不太喜欢,仅15%的受访者可以接受传统授课式的培训。调查发现,员工对于案例教学、竞赛法及经验交流等方式的培训兴趣浓厚,希望通过真实案例学习问题处理的方法,在与老员工的交流中获取最直接的经验,甚至希望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展开对新业务和新知识的学习。

(四)员工对酒店培训课程的建议分析

银城皇冠假日酒店的培训课程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新员工入职培训、服务礼仪培训、消防培训、卫生知识培训等。为使培训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员工,问卷别设计问卷项――员工对酒店培训课程的亟待改进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员工认为酒店培训师的业务素养要不断提升,提高培训师资的专业程度。就银城皇冠酒店而言,专业培训讲师仅为4人,师资严重不足,培训讲师疲于各项培训,创新动力不足,培训效果一般。此外,调查中发现,有的培训讲师并非科班出身,专业知识不足,培训工作也缺乏规范,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其次,培训要少而精,不要多而杂,否则不便于员工接受,容易造成混乱。37.78%的受访者认为培训内容应更加实用,希望多一些化妆、服饰搭配等仪容仪表上的培训课程,也有员工希望多一些岗位推销技巧方面的课程等。35%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时间应安排合理,充分考虑培训效果。

三、结论和建议

酒店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机关培训中心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型酒店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一条机关培训中心转型的新途径——向经济型酒店转型。对转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指出了转型对于机关培训中心和经济型酒店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机关培训中心 经济型酒店 转型可行性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兴建了许多培训中心,即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培训等为一体的宾馆。随着国家发改委要求机关培训中心与原机关逐步脱钩,培训中心就失去了获取利润的途径,从而使其发展陷入了困境。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却与之相反,市场供应相对稀缺。 一、机关培训中心现状分析 1、内部设施过于豪华,失去培训中心的原意。党政机关兴建“培训中心”,在全国是个普遍现象,而大型国有企业,甚至一些边远穷县,也在建“培训中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能看到各种“重量级”的单位和部门建的“培训中心”,而且各培训中心互相攀比,增加设备,有很多直接按照宾馆酒店的格局建造。豪华的住宿设施和康体娱乐设施远远超过干部或员工培训的需求标准。 2、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培训中心”的设施重点是“对内服务 ”,常处于半经营状态,许多设施长年闲置,利用率不高,从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培训中心造成大量非生产性国有资产滞留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既不讲使用效益,又不求保值增值,使得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政企不分或政事不分,滋生腐败导致亏损严重。培训中心大多数是事业单位,可获得所属机关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因此培训中心不会象一般的宾馆酒店那样受到有关部门的监管,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温床”。建设豪华的培训中心,不仅可以争取更多的财政经费,还可以为培训中心获取不正当利益,将公共资源转变为本机关掌控的资源。由于培训中心是由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建设经营的,是集体资产,个人不需要对此直接负责,因此有些培训中心每年主管经营部门上缴的财务报表总是亏损的,需要财政或者预算外资金补贴,成为年年亏空的“无底洞”。 4、财务管理不规范,政府财政不堪重负。当前培训中心普遍存在资产帐外管理、资产出租收入难以收回、挪用财政资金、违规占地、未经审批擅自搞基本建设等问题。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一些领导在这里随意搞招待等,这不但增加了财政的负担,并且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 5、人事管理不善,员工素质不高。培训中心经营者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一方面专业人员很少受过系统培训,而普通员工更是存在培训不足,服务技能差、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培训中心由于实行事业编制,人员流动困难,从而导致人才闲置,人才浪费情况严重。 二、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经济型酒店的定义。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产物,它与全服务型酒店不同,是满足一般平民旅行住宿需求的产品设施。根据其特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把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在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 2、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经济型酒店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以干净、舒适、方便、实惠为主要特征。国家商务部的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以每年200%的速度增长。可预见,在未来几年,经济型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