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校园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3-08 14:54:00

校园实训总结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1

校园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综合体现。校园整体环境、建筑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以及雕塑小品都是校园人文环境的物质载体,是标志化的校园精神象征。高职院校园的人文环境规划设计,是通过对师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进行规划设计,体现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使人文与职业教育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具备的人才。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文环境有着以下特点:建校时间较短,在校园历史文化积累相对欠缺,难以形成普通大学的人文传统;其次,高职教育学制较短,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不如普通高校;其三,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设置以理工科实训类为主,强调的是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文环境规划设计理念———秩序与实效

强调秩序性对形成文明的校园人文环境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多数高职院都是从中专或者成人高校转变而来,在校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在学校度过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其自制力和纪律性不如普通高校,因此学校职业环境中应更强调职业教学的秩序性。实效性是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治学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高职教育以行业与职业为需求的教育目标,强调实用的知识教育。因此形成一定的职业环境对一所高职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做规划设计综合考虑的时候,需要对学校教学内容一定的了解,并结合总体规划和景观节点合理安排和适当组织相关的场所。

3长沙市市技术学院新校园项目简介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主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为适应发展学校新校区选址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雷锋镇,新校区西临雷锋公园,环境优美。基地内存在一定高差,有若干水塘和少量原有建筑。规划校园总占地面积450亩。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

4总平面布局———轴线的秩序与自然环境结合

校园整体空间结构规划为“双心、双轴、双环、四片区、多模块”的空间格局。双心:由于学院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西各有一“心”,分别位于两个院的中心位置。西院的空间核心为教学信息中心,包括综合教学楼和行政办公图书馆综合体,图书馆为校园制高点,统领全局。东院空间核心为生活服务中心,包括学生食堂、学生活动及绿地景观,是生活区最具活力的中心。双轴:由西院南北向的校园礼仪轴和连接两院的东西联系轴构成“T”型的轴线架构校园空间。校园礼仪轴南起校园主入口,经礼仪广场、图书馆、中心湖景观、北至教学楼和体育馆围合而成的景观湖面,形成“前庭后院“”前动后静”的空间序列。东西联系轴连接东西两校区的教学信息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并在西院形成开放空间将东西轴延伸至基地外的雷锋公园。双环:东西两院各有一个主要交通环疏导内部交通,串联各功能区。四片区、多模块:校园分为教学综合实验区、生活服务区、实训区及体育运动区四大功能片区。每一功能片区由若干小功能模块组成。功能分区:将校园分为综合教学区、生活服务区、实训区、体育运动区四大片区。综合教学区:位于西校区,包括图书馆行政办公综合楼、综合教学楼。校园主入口位于长川路,是校园主轴线的起点,进入校园即可见校训墙及礼仪广场,形成一种礼仪性的开敞空间。礼仪广场北侧为校园主体建筑———图书馆行政综合楼,综合楼与教学楼实训楼构成“品”字形的空间格局,便于相互联系。生活服务区:位于东校区,包括两组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食堂及中心绿地。生活服务区通过长月路的生活区北入口、雷高路的入口与外部联系。生活服务中心包括食堂、小超市、储蓄邮政、卫生所等后勤用房组成生活服务一条街,就近服宿舍区,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娱乐需要。对外交流中心位于校园东北侧长月与雷高路的交口,设有独立出入口,便于对外接待经营。实训教学区:靠近长川路与雷高路两条主要道路,有效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实训区包括实训区与园艺场两部分。实训区建筑体量较大,以5层为主。实训中心广场可作实训竞技场,结合专业特点,可作为实训表演、竞技的场地,如举行叉车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做行业能手的信念和信心。园艺实训场沿长川路布置,场内按园林布置,环境优美能成为社区的街心公园,达到社区共享的良好效应。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分两片布置在东西两校区;西区配置带看台的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若干小球场。东院配若干小球场,满足学生日常运动。西院的运动场及体育馆布置在长月路与雷锋河路交口,展示校园形象,并可对外经营。

5校园环境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形成主题性环境空间景观规划从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自身教学与专业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实践,创造出工业艺术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现代工业美感的校园景观。校园的景观特点可概括为“一轴一廊一水脉、双园景观为核心”,在校园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区域,设置了各种主题的景观节点如:工业景观走廊、工业艺术博览园、实训竞技广场等,结合教学专业特点,让校园主要开放空间成为工业器材展示、实训表演竞技的场地,使景观、教学与课余活动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具有理工科职业院校特点的校园人文氛围。校前区:校前区的礼仪广场是从主入口进入校园的第一个开敞空间,通过水池、灌木、树阵、两侧林荫大道构成层次丰富的校前区。北侧的升旗台是礼仪广场的一个主要节点。东园和西园是教学组团和实验组团北侧供课间休憩的小园林,同时也是展示学校百年历史的场地。中心湖:中心湖是校园中轴线上的景观核心,蜿蜒曲折的驳岸线为校园整体硬朗、理性的秩序增添了柔和、浪漫的人文情趣。利用校园基地内的水塘加以改造形成湖面,水质保证、维护方便。正对图书馆背立面的湖面设有景观音乐喷泉,在节庆及活动时开放。工业景观走廊:工业景观走廊联系东西两院的空间核心,通过水轴线及滨水的带状小广场打造一条富有特色的滨水景观行走廊。与桃李相路交处通过过街天桥相联系。滨水布置工业配件、构架等改造的小品雕塑、铺地、景墙、座椅等,将工业美感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打造校园处最具职业特色的标志性景观走廊。工业艺术博览园:位于生活区中央的中心绿地,是工业景观走廊的收头。结合本学院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园林技术”等专业,以工业美感为主题,通过现代工业构架与生态型景观相结合的手法展示工业浪漫。园艺公园:东院靠近雷高一侧,利用现状水塘改造设计为一处环境优美的园艺实训中心也可作为社区公园,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2

以党的十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基本形成分级培训、突出重点、统筹协调、保障有力的培训格局,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重点工作:

1、组织实施2015年“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及市专项培训。

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势,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发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

2、拓宽教育管理干部培训面。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提高培训;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学校继续教育业务负责人培训、中小学教务主任业务培训;中学德育主任培训;学校党务干部、法制辅导员专题培训;学校财务人员培训;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业务培训。

3、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程,举办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4、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体育、美术、书法教师专项培训。

5、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有效教学模式”全员培训,启动“有效学习评价”专题全员培训。

6、开展班主任素质提升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尚未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班主任进行轮训。

7、遴选中小学骨干教师,实施进高校集中培训工程。

8、继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9、完成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活动。

组织安排没有参加市级远程培训并且学时没有达到72学时的小学教师参加24学时的集中培训和送培送教活动。

10、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具体由电教馆组织实施)。

三、具体安排:

一月份:1、总结2014年干训师训工作,整理档案;

2、督促参加远程培训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二月份:拟定2015年干训师训工作要点。

三月份:1、研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培训方案;

2、研制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班方案;

3、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美术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四月份:1、举办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

2、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任职培训;

3、举办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任职培训班。

五月份:1、开展小学教师集中培训、送培送教活动;

2、开展书法教师培训;

3、举办中学德育主任培训班;

4、拟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提高培训班方案。

六月份:1、“有效教学模式”校本研修评估验收工作;

2、制定2015-2016学年度“有效学习评价”专题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及培训指导意见;

3、分项目落实国培、省培计划,完成信息上报工作。

七月份:1、开展中小学第三期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班;

2、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副校长提高培训班;

3、组织安排中小学校财务人员培训;

4、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

5、开展小学、初中骨干教师进高校集中培训活动;

6、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录入。

八月份:1、举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继续教育业务负责人培训班;

2、举办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员业务培训班;

3、举办中小学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班;

4、举办中小学法制辅导员业务培训班;

5、举办中小学教务主任业务培训班。

九月份:1、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上报校(园)本培训方案,市教师进修学校审核;

2、更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档案;

2、组织安排市级远程培训报名等相关工作。

十月份:1、开展国培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2、开展市级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十一月份:1、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培训;

2、继续做好国培远程培训,做好过程管理工作;

3、继续做好市级远程培训过程管理工作。

十二月份:1、继续做好市级远程培训过程管理工作;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专科;学前教育;实习实训

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线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习实训,提高操作水平,强化职业技能。专科层次下学前师范专业的实习实训需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以有机整合各种要素,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1 目标确定――强化教育技能,巩固专业思想

高职高专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其课程除了根据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在实践课程中渗透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毕业后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把专门(专业)能力与职业关键能力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内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进行实习实训的目标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在分析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前教育主干课程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践知识和能力培养所需,专科层次下学前师范教育学生的实习实训目标可以确定为: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的了解,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印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学习与掌握教育规律,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学前儿童保育、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有的能力,并使之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兴趣和情感,初步建立起学前教育专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 实训内容――涵盖三学六法。涉及多种类型

学生综合教育技能的提升,必须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相应的教育理论作基础。专科层次下学前师范教育的专业核心课程就是“三学”、“六法”。“三学”指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教育学;“六法”现指2001年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即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科学与数学)、艺术(美术与音乐)的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些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的一般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让学生掌握对幼儿园孩子实施有效教育的一般方法、手段与途径。因此可以采取分阶段、有重点地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将三学六法有机整合到每次实习实训中,并在整体提升教育技能的同时,每次重点性地解决一个方面的实习实训任务(见附表一)。

从安排表可以看出,实习实训内容涵盖三学六法,类型涉及参观、调查、见习、实训、实习等多种类型,每次实习实训内容各有侧重点,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教育技能的同时,将专业思想教育同每次实习实训的重点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重点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与内化理论知识,学以致用。

3 时间安排――阶段安排实习,贯穿学籍全程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实习实训时问的安排上是分阶段安排,每个学期都有与专业核心课程对应的实习实训内容,整个实习实训贯穿了学习的全学程。这样安排的好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每次实习实训可与相应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便于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更好理解与内化理论知识。二是便于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校园配合,互惠互利,让学生更全面了解幼儿园,提升教育技能。幼儿园每学期、每个月都有其重点性工作,分阶段安排学生到实习园见、实习,幼儿园在一些大型活动,需要人手帮忙的时候,学生正好在园实习,可对幼儿园工作有所帮助。如幼儿园组织春游、秋游时,需有更多成人协助组织;每年的元旦、六一庆祝活动,需有更多人参与环境布置与活动准备与组织工作等,而学校在这些时I可段安排学生下园,学生除可完成既定实习实训任务外,还可额外积累有关经验,校园达良性合作。但若每次都在这些时间段安排学生的见、实习,也有其不利因素,因为大型活动往往会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学生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习。所以,分阶段安排实习实训,就可既充分利用其有利面,又可避免其不利因素,达到理想的实习实训效果。三是实习实训贯穿全程,使学生逐步积累教育技能,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技能综合训练的目的。

4 基地选择与建设――类型多元共建,地域辐射全国

高职高专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实习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中心与校外实习园两种。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专业教室、实习园,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场所。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的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科层次下学前师范教育可尝试将校内各功能实训室有机整合,成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实训中心,根据学生教育技能训练所需,可分为语音教室、微格教室、心理观察总控室、感觉统合训练室、模拟幼儿园活动室(幼儿游戏与玩具教学实验室)、婴儿教育实验室、蒙台梭利教学实验室、棋艺教学实验室、幼儿园管理实验室等各功能实验实训室。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变课堂“记忆―一应用”为“行动――研究”,将校内实训室建成一个集幼儿园教学、科研、管理、培训于一体的仿真实践场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历幼儿教师的职业环境,使学生从典型教育环境的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教育,并使其成为学生课外活动及教师科研的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都是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与“外”的结合,从一定层面上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办学途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堂、实训(验)室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综合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它突破了在传统教育中近乎完全在校内进行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与行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岗位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由此解决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培养方案、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的诸多问题。对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应特别注意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合作园,注意涉及各种类型,实习园应既有公办园,又有私立园;既有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幼儿园(办班数十几、二十几的园),也有小型或微型园所(办班4个及以下园);既有省、 市级的示范幼儿园,也有合格级的街道、社区办幼儿园;既有本市、本省的幼儿园,也有外省市的幼儿园,涉及多种类型,辐射全国各地,以满足学生在多种类型幼儿园实习体验,积累教育经验,提升综合教育技能的需求。二是学生下园前做好相应技能的强化培训,使学生下园就能达到相应岗位的实习与顶岗要求,为幼儿园使用人才提供信心,使合作园感到接待实习生不只是增加幼儿园的工作负担,而是于幼儿园的工作还有一些有益的帮助;三是选派有经验的优秀“双师”型教师担任实习园所的蹲点或指导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也可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进行现场指导,达到双赢。这样,幼儿园欢迎,学校教师也有机会更多贴近幼儿园一线。

5 管理指导――分层分类参与,双师为主指导

实习实训的管理与指导是保障实习实训效果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牵涉面广,涉及人多,校内校外需协调配合,方能有效实现实训目标。在管理与指导实训工作中,建议通过分层分类参与,以双师指导为主的方式,使实习实训达到理想效果。

5.1 纵向管理――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即教务部门为实现教学目标,通过系部对学生自上而下的组织、教育、监督(如图一)。

教务部门是保障学生实习实训任务落实的第一责任部门,负责指导、审核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督促与监督各系部按教学计划落实实习实训任务,并协调学校各部门,保障系部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系部负责实习实训工作的具体组织与落实,联系实习园或实训场地,确定实习实训时间,选派指导教师并明确职责,分派学生并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检查、考核教师与学生的实习实训,做好实习实训的总结。辅导员与实训教师负责学生实习实训的具体指导,确保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实训学生按实训计划及要求参与实训,提升教育技能与综合素质。

5.2 横向管理――形成网络,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即学校专业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之间、教务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之间,以及教学系部和实训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行为(如图二,见下页)。

通过横向管理结构,实现以下三个配合:

5.2.1 实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配合。学生实训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知识上和操作上的各类问题,因此需要实训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密切配合,为学生答疑解难,提高实训质量。其中实训指导教师的职责有:精通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能为学生组织观摩活动和现场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学会教育活动组织技能,解决学生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实习实训考核,评定实习实训成绩。专业理论课教师的职责是:讲清实习实训的目的、意义、实习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必要的参考资料,提供幼教前沿信息,在学生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时提供理论上的说明,指导学生写实习实训报告。应当指出的是,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这两类教师走向一体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5.2.2 教师教辅人员与学工部门的合作。实训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指导教师倾心教授;其次,也离不开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和教育。只有两方面密切配合,实现“管”和“教”的结合,才能提高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指导教师的工作十分繁重,包括编制实训计划,指导实训实践,布置实训作业、审批实训报告等,这些构成了实训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学工部门的工作是实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学生的实训进程、警戒处理违规现象,解决实训用品及交通伙食问题等。这样通过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实训工作顺利进行。

5.2.3 学校与实训单位之间的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质量高职高专人才的有效途径。实训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零距离”接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训练场所,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必须加强高等院校与实训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与合作,使之负起培训教育学生的职责。高职高专要加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领导和管理,校内实训基地要配合教学需要,有计划地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必须要有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督促学生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工作。学校也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为幼儿园培训在职人员,共同开展教育探究,从而达到幼儿园和学校“双赢”的结果。

在每次实习实训活动组织与指导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式操作可以保障每次的实习实训达成理想效果(见图三,见下页)。

第一阶段:查阅收集资料。先由教师介绍清幼儿园一日各环节活动流程及组织技巧,再布置学生下园调查,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及教育教学收集资料,掌握根据幼儿园学期教学安排制定、实施教学技能。

第二阶段:动员大会。在实习实训开始的前一周,邀请专家和系领导为学生开实训动员大会,让学生高度重视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理解专业技能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时宣布整个实训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并发给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手册》和实习计划,提出实训的具体要求。

第三阶段:见习。结合职业技能要求的各项基本操作,观摩幼儿园教师的规范操作与工作流程,逐步内化各环节操作要领,能对照规范查找自己操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阶段:实习。在见习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技能要求全方位实习,让学生综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探索创新,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会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阶段:组织汇报活动或技能考核。在实习实训最后阶段,每个小组通过自荐或推荐,选拔学生组织实习实训汇报活动,展示实习实训成效。并请实习园教师参与,对学生实习实训情况进行逐一评定,给出实习鉴定。

第六阶段:总结表彰大会。实训结束后首先要求每个同学写出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同时邀请系领导、所有参与实训的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开表彰大会。在会上先由实训指导教师汇报实训情况,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他们对本次实训谈出深切感受,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系领导对本次实训做出合理评价,同时对成绩优秀、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颁奖。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方案》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注重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新思路、新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方向的强制性引导。面对新的课题,我们除了加强专业建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研究外,也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实习实训工作上来,不断探索,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高尚荣,陈霞,商职学生实训期管理初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5):53。

[2]顾湘萍,周颖平,谈高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6):101。

[3]马文姝,白凤臣,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和谐发展论坛,2007(7):173。

[4]高庆柱,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8(2):6。

[5]王殿复,姚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31。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校园足球 保障落实 文化理念

多年以来中国足球水平停滞不前,我们国字号球队屡战屡败,国人对足球也渐渐失去了信心,究其根源就是现在踢球的人越来越少,整个青训体系的坍塌,在于我国足球倒金字塔的畸形发展,由于训练理念的落后,导致年轻球员基本功也越来越差,中国足球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日、韩足球之所以表现得好,这与他们一直以来默默抓青少年足球有直接关系。任何一支优秀的球队,都要有一支庞大的队伍在支撑。7000人,这是2010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人数,而日韩的注册人数在50万左右,差距不言而喻。难怪在2010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校园足球工作会议上,总局局长刘鹏说,巴西、阿根廷、德国、西班牙等足球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几乎人人爱足球、人人踢足球,正因为他们拥有了大量的青少年足球人口,因此这些国家的足球运动水平才站在了世界顶峰。“我们在对中国足球运动水平低下而扼腕长叹的同时,更要看到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极少、青少年后备人才极度匮乏的严峻现实。如果让目前的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要提高中国足球运动水平无异于想在沙滩上建摩天高楼。”[1]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出了“足球从娃娃抓起”,其主导思想就在于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文化,也指出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根基是校园足球。

中国校园足球是什么样的现状?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没有足球队、没有教练员和场地,更没有小学生和中学生足球比赛。2009年足协在全国推广校园足球,现在有44个城市开展了校园足球,但是 44个城市中有多少在真正开展校园足球?很多校长只是为了写年度总结才搞。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推广的困难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而足球是一项身体对抗激烈,运动量很大的一项运动,有的学校、部分家长担心学生在对抗中受伤,更担心因为踢足球影响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学生考不上理想的中学、大学。而走职业化家长觉得成才率低风险很大而不愿孩子参加。二是场地经费问题。国家要求每个学校有一块场地,必要的比赛训练经费,但往往很难落实,如何能够合理利用现有空地,整合现有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是今后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三是教练员问题,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大批专业的人员,但这方面人才极度匮乏。专业能力强的人因待遇太低不愿意到孩子们中间去,而从事校园足球的老师专业能力又不够。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为校园足球培训了部分教练员,但缺口还很大。四是缺乏宣传和引导,没有良好的足球氛围。没有完善校园足球竞赛机制,学生进行比赛的次数过少。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最基本的在于更新观念,深刻领会校园足球活动的内涵,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体育部门为辅的统一、规范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学习成绩下滑的球员不是好球员。球队应该正确引导同学们的运动观。调整好学习和踢球时间无疑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踢球需要敏捷的思维,文化学习需要踢球者一样优秀的身体素质。从更长远来说,思维有多宽多深决定球技有多高。成绩下滑的球员不是好球员可以作为建队的指导思想。另外合理地安排训练的时间和用一些鲜活的事例(如北京理工足球队的队员博士生李阳)来教导家长,学校完全可以做到让学生训练和学习两不误,来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其次,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体育部门配和,合理地整合当地的现有场地和器材资源。进行合理地调配,来满足校园足球训练的需要,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如联合职业足球俱乐部使其开放场地和设施为足球在社会上的普及和各个业余足球俱乐部所服务。所有设施面向小、中、高校学生开放,这些良好的设施为足球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可以通过企业赞助来解决资金问题等等)。

第三,完善校园足球基层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1]

校园足球建设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在于落实,教练员就是这个环节的执行者,教练的文化理念和专业技术能力在校园足球的发展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强化足球教师专业培训、更新其观念,强调基本技术方面的训练(在理念上可以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经验,如日本的肚脐眼向内理论,学生接球后面向场内便于随时观察场内形势。拉玛西亚的十五前不练体能,大多进行有球训练,注重技术训练 ,十五以后才进行体能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来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当地的教育部门与学校也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来提高基层管理员、教练员的待遇问题,(学校课余足球训练,足球竞赛必须计算工作量,并不低于体育课的折算比例。体育教师、教练员参加足球相关培训时间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参加校园足球活动培训获得资格和奖励证书,并纳入评定职称的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校园足球工作中。

第四,加强宣传、注重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校园足球活动的宣传应该更加注重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和多元功能,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青少年人才培养的理念,让足球场成为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片乐土,努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关心支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良好氛围。大力加强作为主体部分的校内学生足球活动;构建系统而多元化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从校园开始,建立各级联赛[2]保证球员从小就有球可踢,先从试点的44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展。可以把联赛放到暑期进行,让学生每年能够参加30-40场比赛。在此过程中加强媒体的宣传与推广使得学校联赛逐渐发展壮大。

总之,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与落实,坚持“体育回归校园,教体结合”的思路,只有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协调一致更新观念, 把足球纳入到学校体育中,走体教结合之路,大力培养基层教练员队伍,才能真正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东,何志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11,3.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5

一、工作目标

1、大力宣传我区继教工作整体目标和管理思路,不断引导各校管理工作,充分关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发挥管理组、编委会的核心作用和管理网站、继教刊物的平台作用,使“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的动态管理模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立体化”。

2、以区教委加大对校(园)本培训资金支持力度为契机,加强校(园)本培训管理工作,完善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验收评价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制度,本着“参与性、发展性、开放性、服务性”原则,发挥“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实践性”特点,以满足学校提升和教师发展的需要。

3、贯彻落实区教委“创新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质量工程的要求,制定完成不同任教阶段教师教学能力标准,针对区教师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实施“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全面促进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校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4、加强全区在职特级教师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继续组织、开展“特级教师工作室”、“特级教师讲坛”、“名师讲堂”等各项工作和活动,不断扩大朝阳名师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全面引领全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培训者培训与管理,建立并完善我区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做好“朝阳教师研修网(教师专业发展智能支持系统)”的维护、更新、使用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继续参与、推行、开发各项培训项目;继续关注并完善幼儿园教师、职高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20xx1-2月

1、结合区教委《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本培训管理办法》文件,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做好20xx度校(园)本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

2、结合区教委“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制定完成《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标准》,并启动与之配套的培训工作;

3、结合区教委“十一五”继教文件,研讨制定强化职业高中教师新课改理念与课堂实际应用方面的培训方案,启动职高教师全员培训以及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工作;

4、组织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20xx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回顾工作过程,提炼工作经验;

5、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公共必修课以及各项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培训的招生、报名、组班工作;

6、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封闭培训”阶段总结和年度培训计划。

(二)20xx3-4月

1、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制定并报送20xx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并实施、开展具体工作;

2、组织、启动“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培训工作;

3、结合区教委“十一五”继教文件,研讨制定幼儿园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方案,并启动与之配套的培训工作;

4、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基本功)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封闭培训”、“区教师心理健康导航项目”、“名家课堂”等培训项目;继续参与、推行“春风化雨”等培训行动;

5、继续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全员通识培训和各学科岗位培训;

6、组织“十一五”继教管理中心组、刊物编委会成员考察学习活动。

(三)20xx5-6月

1、结合各学校、幼儿园校(园)本培训项目申报方案,对部分校、园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工作;

2、组织各培训单位和部门进行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培训课程的论证等工作;

3、组织“十一五”继教管理中心组与兄弟区县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刊物编委会培训活动;

4、编印、下发特级教师论文集。

(四)20xx7-8月

1、做好“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者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培训阶段总结工作;

2、做好各项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培训的招生、报名、组班工作。

(五)20xx9-12月

1、组织新教师任职仪式和培训工作;

2、组织“特级教师工作室”学年度工作检查,并组织核心成员做区级观摩课;

3、按照“校本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以市、区中学示范校和小学学区为单位建设“教师发展基地”和“学科指导基地”的各项验收、达标工作;

4、组织召开20xx区教委继续教育工作会。

三、保障措施

1、区教委在年度预算中设立教师继续教育以及校(园)本培训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2、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协助区教委人事科落实全区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协调培训、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并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统筹管理;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6

实验课学时少,缺乏信息反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农林类院校传统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学时安排少,实验课内容多和学生人数多,并且农林院校园林建筑基础课薄弱,加之专业基础课前后衔接不好,导致学生绘制出的图纸只停留在二维思维图纸的表达上,缺乏对方案空间理解、方案的讲解和训练。最终也不知道作品的优缺点、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整个实验课程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馈和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传统考试模式相对滞后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学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实训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取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抄绘,没有认真思考和创作。这样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盝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3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结语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7

由于民办幼儿园量大面广,从质量的角度去审视,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根本性工作十分薄弱。为了提升民办幼儿园师资素质与能力,提高民办园保教质量,我校紧紧抓住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开展了民办幼儿园“有效师训”的策略探究与实践。

一、构建有效的实施框架

民办幼儿园“有效师训”是以民办幼儿园教师为对象,紧紧围绕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开展的深受欢迎、富有成效的系列培训活动,它包含培训项目、内容、方法、模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为此,建立有效的实施框架是民办园教师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如下实施框架。

整个实施框架涵盖了培训对象、管理体系、项目研发、内容设置、教材开发、模式探新、培训评价等。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实施框架确保了民办园教师培训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二、确定有效的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民办幼儿园师资的培训质量。针对我县民办园教师数量大且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们根据分层分类的原则,不断拓展培训对象。

在开展民办园园长与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我们深切的意识到,幼儿园保教质量实质性的提升以及幼儿园的整体发展离不开保育员、保健员这两支重要力量,2008年,我们又将目光投向广大民办幼儿园的保育员与保健员,组织了保育员和保健员在职岗位培训,促进民办园保教工作全面均衡地发展,以进一步提升保教队伍的整体素质。至今,我县的民办幼儿园师训对象涵盖了园长、教师、保育员与保健员等所有从教人员,真正体现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型培训范畴,实现了培训对象的全覆盖与有效化。

三、理顺有效的管理体系

培训工作的有效运行,往往取决于管理的有效性。民办园教师培训的管理不同于镇乡(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管理,其面广、量大且办园地分散,甚至有的幼儿园交通、信息等极不方便,因此,组织管理上具有更大的难度。我们明确地意识到,要组织好全县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达成“有效师训”的最佳成效,除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管理外,具有良好条件的中心幼儿园的引领与管理是一种既直接又有效的管理策略。于是我们从2002年起就提出了建立园本研训试点幼儿园的构想并付诸于行动。通过幼儿园申报、现场考评,19所中心幼儿园被县教育局批准为园本研训试点幼儿园。这些培训点除了开展本园教师的培训外,还承担着组织辖区内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形成了一个条块分明且园与园结对互动的培训网络。由此逐渐构建起了县教师进修学校园本研训点民办幼儿园的三级服务型培训管理体系:即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龙头,统筹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制订培训计划,出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类县级集中培训:以19所园本研训点为培训主阵地,指导、带动全县各级各类民办幼儿园开展全员培训:各民办园除了落实上级指定的培训内容外,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适合本园教师发展需求的活动。

经过多年的实施,三级培训管理体系运行顺畅,管理职责明确、到位,为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特别是19所园本研训点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构建起了适合本培训点特色的园本研训辅导模式,充分发挥了大园带小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保证了我县幼儿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如县中心幼儿园对辅导辖区内的17所民办幼儿园实施了质量提升“六个一”工程。“六个一”工程分别是每所民办园的教师每学年在本园上一堂教学公开课;每所民办园每学年向整个辅导片展示一次教学观摩活动;整个片区每学年组织一次民办园教师业务竞赛活动:片区每学年组织一次工作先进评比;片区每学年组织一次民办园档案管理评比;辅导片每学年组织一次民办园幼儿发展水平总体评估。“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辖区内民办园纷纷响应,对照要求认真实施。同时,片区还成立了互助奖励基金会,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六个一”工程评比中的先进园或获奖者,从而健全了辅导管理机制,提高了培训辅导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以及教师整体素质,同也使这些民办园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研发有效的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的研发,将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高低。我们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开发了适合本地实际、切实可行的培训项目。按参训对象划分,有园长培训、教师培训、保育员培训、保健员培训四大类共15个类别的培训项目,如园长培训有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专项培训;教师培训有教学基本技能专项培训、任职资格培训、按需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教师资格认定考前培训等:保育员培训有职业资格培训、上岗培训、复训、骨干保育员培训:保健员培训有上岗培训、复训等。同时我们还根据民办园早教工作的现状,为规范早教办学行为、培养合格的早教人员,提高早教质量,开展了育婴师培训。每一个类别的培训项目均按参训对象的状况与发展需求设置课程和组织实施,层层深入、不断递进与完善。

这些培训项目的研发与开展,实实在在的提升了广大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的综合素质。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开展,使我县民办幼儿园园长执证上岗率率先在整个宁波市达100%,落实了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并得到各级肯定与推广;骨干教师的培训,发挥了她们在民办幼儿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和带动了一大批教师学习业务的热情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资格认定考前培训的开展,使更多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符合了准入制度,成了一名真正有资格的幼儿园老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专项培训,使基本功薄弱的教师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举行的各类教学技能技巧比赛中,民办园教师获奖率明显增高;育婴师职业资格认定考前培训,近200名教师通过考核,获得中高级育婴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早教老师。近年来更有部分民办园的教师考进了正式教师编制。

五、设置有效的培训内容

在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培训中,我校坚持调研在先的培训机制,深入幼儿园,通过与教师(园长)座谈、个别交流、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广大园长、教师、保育员以及保健员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如进行《宁海县非在编幼儿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我县非在编教师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实施措施;进行《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建构起了分层分类培训模式和群集型与分散型相结合、幼教领域内容与幼教领域外拓展性内容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如,县级长期培训班(培训时间跨度为1年或1年以上的班级),课程内容以群集型为主,以主题形式设置,每个主题又由若干相关专题构成。短期培训班内容以分散型为主,根据需要组织若干研讨性专题。这些课程的设置,围绕着培训对象与类别开展,既体现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又呈现针对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特色,深得广大园长与教师们的好评,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满足了教师们的不同需求。

六、开发有效的培训教材

目前,适合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的教材不多,而符合在职民办幼儿园教师需求的培训教材更少,因此,我们组织本校教师以及幼儿园骨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汇编了我县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系列培训教材,如《教学简笔画一宁海县幼儿教师基本功培训教材(试用)》《手工制作一宁海县幼儿教师基本功培训教材(试用)》《幼儿歌曲弹唱一宁海县幼儿教师基本功培训教材(试用)》等。这些培训教材应用于全县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中,园长和教师们均把其作为一份宝贵的教学用书珍藏并在实际管理与教学中使用,甚至在幼儿教师考编、教师资格认定中,这些培训文本也成为了她们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上级领导对我县自编的系列培训教材十分赞肯,《教学简笔画》等培训用书曾被部分兄弟县市采用,我县职高幼师班还将我们的自编教材作为教学补充材料。

七、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培训工作方式规律性的认识,是培训内容的支架和载体。但当前幼儿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着培训方式单一的现状,培训方式更多的只停留在专家讲座,以讲授为主的形式,缺乏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利于培训实效性的提高。于是,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了培训模式多元化与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有分层分类式、科研推动式、菜单式、与企业联姻式、小组交流式、案例研讨式、异园蹲点式、以赛促训式、骨干引领式、主体参与式等十种。

如异园蹲点式在园长提高培训中实施,使园长们实实在在得到了收获,促进了自我成长。异园蹲点原则上按不同班级园长的需求开展。针对甲班27名来自办园规模大,上星级的民办园园长的需求,安排她们到县级中心园取经,深入了解县级中心园的办园理念、管理模式、教学风格、办园特色、校园文化等,使之能将蹲点所获来指导自己的办园行为,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乙班的园长来自规模较小、无星级的幼儿园,该班的80多名园长想到同样类型但有较高声誉的民办幼儿园去学习取经,了解她们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等,我们就有针对性地把她们安排到兴华幼儿园、金苹果艺术幼儿园等上规模上等级且办园理念新、管理效益高的民办园蹲点。通过参观环境、听取汇报、观摩活动、查看资料、参与式研讨、特色讲座等解剖麻雀式的蹲点活动,收到了极佳的效果,深得园长们的一致欢迎,大家期盼着有再一次的异园蹲点活动。

这些培训模式均来源于实践,并经实践所检验,均取得了极佳的培训效果。

八、尝试有效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促进培训更加规范、科学、有效。我校在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中,边培训边摸索,’初步构建了有效的评价体系,并在培训中试行。

评价主要涉及四个层面:

其一,对培训机构的的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每举办一期长期培训班,均组织学员进行对培训机构的评价,主要评价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组织服务工作等。同样的,每办一期短期培训班则以学员书面评价、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为下一期培训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提供经验。

其二,采取了“评上促下”的评价方式,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层19所园本研训点进行检查评估工作,评价其对民办园全员培训的指导工作,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在“十五”、“十一五”收官之年,为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总结提炼“十五”、“十一五”期间园本研训工作的有效做法与特色亮点,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从而提高园本研训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开展了全面评估验收工作。通过评估检查,分别评出优秀级、良好级以及合格级园本研训试点幼儿园。

其三,对培训者进行评价。评价涉及组班教师的服务管理工作、讲课教师的讲课内容、讲课方式、课堂效果以及改进意见等。

其四、对参训者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员的学习态度、出勤、作业等,评价方式有学员自评、小组评价、集体评价、作业展示、操作竞赛等,在评价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学员,以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高职;理论课程;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7-0071-0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指在对幼儿园相关岗位需求、就业环境、发展前景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高职院校与合作幼儿园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优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发各类课程,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过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扭转以高校为办学主体的思维模式,打破学科系统化的固有观念,实现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突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1]。为此,笔者拟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做些探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技能课和实践课三类。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尤其强调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不仅技能课和实践课有提升学生实践核心能力的义务,理论课程同样有此义务。理论课程可以通过与幼儿园合作,实行“校”“园”共同育人的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学生实践核心能力的目的。笔者拟以理论课“幼儿教育法规”为例,具体探析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合作开发课程的相关问题。

一、校企合作开发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意义

理论课程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其一,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扎实的法律法规知识。因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了全真的学习环境,案例来自幼儿园,学生会感到真实、可信,知道在校内学习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幼儿园不仅有用,还很重要,学生带着问题到幼儿园学习,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主动性、积极性更高,学习后掌握得更牢。其二,通过到幼儿园上践课,可以与幼儿园教师一起探讨并试图解决一些法律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十分有益。其三,通过到幼儿园实践,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认清自己的努力目标和方向,专业思想会更加牢固,热爱幼儿等职业情感得以激发;通过对幼儿园真实案例的接触,责任心与法律意识等职业精神会有所增强。

(二)对幼儿园及其教师发展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其一,高职院校的专任理论课教师可以对学生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专业分析与点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法律问题与困惑。其二,高职院校的专任理论课教师可以为幼儿园开设专题讲座,或者担任法律顾问,或者合作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实践型课题研究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师的法律素质可以得到较快提高。其三,高职院校为幼儿园培养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教师,对提高幼儿园依法治园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幼儿园管理水平提高了,其社会形象与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可见,幼儿园既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实施者,又能在开发过程中直接受益。

(三)对高职院校及其专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其一,幼儿园能为高职院校提供真实的人才培养场所,真实的案例,真实的处理法律问题的过程、经验与方法。这些场所、过程、经验与方法是高职院校自身无法提供的,也是任何模拟形式无法替代的,这对高职院校培养出幼儿园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其社会形象与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其二,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提供了与幼儿园实质性接触的机会,可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幼儿园需要解决的实际法律问题。理论课教师一方面可以积累活生生的教学素材与案例,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需求。这样,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其三,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一优势在与幼儿园合作开发课程的具体实践中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理论课教师自身比较欠缺但又非常重要的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其四,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找到切合高职教育特点,又是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有实用价值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课题。

总之,不管是对学生、幼儿园及其教师,还是对高职院校及其专任理论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都能够实现共同投入、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

二、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的基本过程

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须遵循一定的课程开发模式。高职层次、师范性质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适用“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是指以达到某种职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以行业和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选择课程内容,通过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施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

课程开发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静态层面是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动态层面是指课程内容的组织实施、评价和监控。这两个层面相互影响、互为依存,共同构成课程开发过程[2]。

下面阐述“以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幼儿教育法规”理论课程的基本过程。

(一)课程分析阶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师德核心素质和实践核心能力提升的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与该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幼儿教育法规”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掌握幼儿教育法规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具备运用幼儿教育法规知识解决幼儿园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课程建设目标,应全面分析该门课程:一是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分析,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合格毕业生应具备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素质与能力;二是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园长座谈会、往届毕业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园长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往届毕业生已经具备和比较欠缺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深入分析具备或者欠缺这些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原因,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做好准备,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提供依据或参考。

(二)课程设计阶段

首先,校企共同开发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幼儿教育法规”课程宜选择“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其次,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必须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法律素质的要求为依据。

再次,确定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具体而言,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向学生传授系统幼儿教育法规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打破原有知识逻辑结构,重构以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为体系的教学内容,即缩减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多选择学生比较欠缺但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模拟课堂、分组讨论法、正反方辩论法、审判观摩法、模拟法庭、参观考察和法律咨询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其中,优先选择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上,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在校外实训场所考核学生,注重由校外实训指导教师作为实践成绩的考核主体。

(三)课程实施阶段

1.筛选合作幼儿园

高职院校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中筛选出符合“幼儿教育法规”课程开发需求的合作幼儿园。筛选合作幼儿园时,应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该园的校外实训指导教师是否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二是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实训指导能力。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合作幼儿园时不要仅仅盯住省、市级示范幼儿园或公办幼儿园,还要兼顾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这样才能与学生将来就业幼儿园的层次、类型相吻合,学生在校所学才能顺利迁移到未来的工作中。

2.签订合作合同

高职院校应与合作幼儿园签订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合同。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合作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二是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与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各自应具备的条件;三是合作的具体内容,如指导实训、开设讲座、课题研究等;四是合作双方应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五是双方合作的具体运作规则;六是合作双方应给对方提供的各方面条件保障,包括经费、场所等;七是合作应取得的预期成效;八是如果没有达成预期成效相关责任方应承担的责任等。此外,校企双方合作的方式可以是紧密型的,也可以是松散型的,松散型的合作不一定要签订合同。

3.组建开发团队

校企合作开发“幼儿教育法规”课程中所说的团队包括管理团队与教师团队两部分,二者以教师团队为重。管理团队指在专业内建立的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中,高职院校方面由系主任、专业带头人、专业主任以及专门聘请的课程专家构成,校外方面主要由合作幼儿园的园长、分管教学的副园长构成。管理团队应定期召开座谈会,商讨合作事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政策把关、信息沟通、开设专题讲座等。教师团队应由高职院校的专任理论课教师与幼儿园的实训指导教师构成。校内外教师团队应合作开展学生需求调研,共同制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或课程资源,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共同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并共同考核学生,相互为对方提供技术服务,共同监控校企合作的质量与成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也就是说,校企合作双方教师都应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其中,高职院校专任理论课教师应起主要作用,承担主要责任。

4.选择与组织课程资源

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一是要充分开发和运用文本资源。要选择或编写符合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要求的配套教材或实训指导书。对“幼儿教育法规”课程而言,可以不用分别开发和编写适用于校内理论教学的理论教材与适用于校外实践教学的实践教材,在理论教材中直接包括实训模块的相关内容即可。此外,还可以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和配置教学参考资料、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培训资料或自学用书、学生学习参考资料以及学生课外阅读类文本性资源。二是要积极利用和开发网络资源。网络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可使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面对面学习与模拟情境学习相结合,师生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实现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整齐划一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的目标。三是要关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5.具体实施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讲授完某专题的法理法条后,一般会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由校内外教师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以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遵循以下基本流程:一是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到幼儿园之前先跟学生讲清实践的目的、任务、注意事项以及到幼儿园实践后要完成的作业;二是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让学生带着任务与作业接受校外教师的实训指导,这些任务与作业包括参观考察、撰写案例、案例研讨、听取专题讲座、法律咨询和撰写实践报告等。到每个幼儿园的学生数量不宜过多,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或发言的机会。三是实训结束后,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与作业。四是由幼儿园实训指导教师、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共同考核实训成绩。

(四)课程评价阶段

这里所说的课程评价主要指对课程实施成效的评价。课程结束后,高职院校要及时进行课程开发成效的反思性评价。一是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学习态度的转变、职业精神的提升等维度设计问卷,通过发放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让参与实践的学生真实地评价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成效。二是分别召开校内专任理论课教师与幼儿园实训指导教师座谈会,总结合作得失,听取他们对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对合作幼儿园的园长开展个别访谈,有针对性地了解一些情况。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结束后,高职院校与合作幼儿园都要撰写实践报告,及时总结实践得失,作为下一轮合作方案修的重要参考。

(五)课程推广阶段

实施几轮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后,应及时总结课程开发经验,并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适时地将课程开发经验推广到“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前教育专业其他理论课程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中。

三、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的思考

两年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实践充分证明,高职院校师范性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与非师范性质的其他专业一样,同样适宜采用实践型的课程开发模式,即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理论基础课主要适用“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调查数据显示,实施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例如,2017年1月,笔者对我院2016级144名刚学完“幼儿教育法规”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对到幼儿园上实践课的满意度达91.58%,对整门课总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达98.61%。

校企合作开发理论课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以下工作,以利于不断提升课程开发质量。

(一)处理好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要想得到合作幼儿园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树品牌、创特色,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认可度,让合作幼儿园觉得参与该工作是自身水平的体现,是一种荣誉而不是负担。常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高职院校自身水平不高,就缺乏吸引力,双方关系就维持不长久。二是要找准合作双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合作双方能够在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特别是应在课程开发层面找出可能存在的利益收益,使合作双方都能为对方提供相应的服务。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为合作幼儿园提供法律咨询、教师培训等服务,这样,合作幼儿园就会感到“有利可图”,感到自己是合作的直接受益者,才能使合作维持良性循环。如果合作幼儿园感到“无利可图”,便没有了参与合作的原动力,合作的吸引力和支持力就会逐次下降。三是合作时应充分考虑合作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从合作幼儿园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带领学生到幼儿园上实践课时,要服从幼儿园安排,尽量不要打乱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总之,高职院校若能处理好校企合作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就能逐步成为合作幼儿园自觉自愿的行为,合作幼儿园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工作中,进而成为该工作的积极推进者,该工作就能由原来随意、自发、浅层次、松散的状态变为稳定、深层次、高效、持久的状态。

(二)建立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要使该工作不走过场,而是能得到持续推进,仅靠一时兴起或个人热情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制度、机制加以保障。具体而言,应完善下列各项规章制度和机制:一是遴选、稳定、更迭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机制。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与是否拥有一支符合要求、稳定的校外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有很大关系。为此,应建立与完善相关机制,遴选出符合课程开发要求的校外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教师队伍遴选出来后,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避免因出现教师调动、领导更迭等异动情况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实训指导教师确实需要更迭,也应有一套完整的预案或制度,保证新旧教师的平稳过渡。二是经费保障制度与机制。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要取得成效,需要有必要的经费保障。高职院校不能只是在做课题、做项目或评估时才有经费补贴给实训单位与实训指导教师,课题、项目或评估完成后经费就得不到保证,这不利于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此,应划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专项资金,保证工作的持续开展。三是校内外教师激励机制。校内外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教师付出的劳动比其他教师一般会多得多,要使他们长期参与和支持该工作,仅靠他们的个人觉悟与工作热情是不够的,应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分别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从内心激励他们全身心地、长期地投入该工作中。

(三)完善课程开发成效评价体系

应构建一套科学、可行、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匹配、适合“以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模式的评价体系,使之既能评价课程开发成效,又能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工作起规范和指导作用,促进该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在评价的主体上,既可以由高职院校自己评价,也可以由校外合作幼儿园甚至校外专业评价机构(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既可以由校内外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在校学生或往届毕业生甚至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既可以单个主体参与评价,也可以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笔者认为,在诸多评价主体中,应注重多个主体共同评价,还要引入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评价,这样更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真实、有效。在评价的维度上,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与专业道德四者而言,评价的重点不应是学生对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应是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实践核心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以及师德核心素质是否养成。在评价的指标上,应尽量避免过于宽泛、笼统的定性评价,而是应尽可能制定出明确的量化指标,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在评价的方式上,可以有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及开展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在各个评价主体所占的分值上,校外实训指导教师评价的分值应占较大比重,因为衡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学生的实践核心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加乐.关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路径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2(26):62-63.

校园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 辽宁省 校园足球 中小学 对策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辽宁省14个城市随机抽取70所中小学“校园足球”学校的参与学生、足球指导员、主管领导及各市体育局和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为研究对象共4302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及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分布的总体情况及对策研究

从2009年开始辽宁省开始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最好的城市为大连、沈阳、鞍山。其中大连为辽宁省重点示范城市。目前,辽宁省共有417所学校为校园足球布局试点学校,具体实施青少年足球活动计划。其中小学239所,中学130所,高中48所。辽宁省校园足球的建设成金字塔型,就目前小学、中学、高中的比例来看结构比较合理,有利于校园足球人材的输送和选拔。排名前三名的为大连43所,占总布局学校的10.31%;沈阳41所,占总布局学校的9.83%;抚顺38所,占总布局学校的9.11%;后三名的城市为铁岭15所,占总布局学校的3.59%,阜新22所,占总布局学校的5.28%,营口23所,占总布局学校的5.52%。

由此可见校园足球的开展与地方经济是紧密联系的,地方经济能够直接带动校园足球的发展。从学校数量和校园足球布局比例来看在辽宁省布局学校总数量中所占的比重偏低。在之后新的校园足球布局试点学校的建设来看要进一步扩充和增加其数量,只有从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考虑多建几个足球布局学校,以点带面,也可在小学升初中阶段以足球为特殊技能的优先、跨区异地上学,不要把对足球感兴趣的学生,因无法得到专业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对足球的热爱程度随之淡化。

(二)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足球指导员稀缺问题普遍存在

辽宁省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指导员稀缺问题普遍存在,体育教师是校园足球哉沟牧炻啡恕A赡省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校园足球指导员稀缺问题非常普遍,在调查的教师中,足球专业的教师所占比重太小,大部分学校的足球课程都是由非足球专业的教师担任。辽宁省中小学校校园足球指导员大部分是由各个布局学校中的体育教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参与校园足球各项活动的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教学与训练。缺少足球相关学习经历的指导员有237人,占总数的40 %以上。经过足球专业训练和系统理论学习的人数为353人,占近60%。在被调查的590足球指导员中,只有15人拥有足球教练员资格,这15人,主要分布在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可见了辽宁省足球指导员在足球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获取路径来源不一,缺少足球专业学习经历的指导员占一定比重,专业能力有待加强。这些教师的足球水平不一,已经严重成为校园足球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师资问题要组织体育教师多参与足球专业培训,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招募退役足球专业运动员。

(三)辽宁省各市的场地设施情况无法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辽宁省各市的场地设施情况无法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调查了解到足球场地以人造草坪为主有54所学校,占调查学校总数的56.3%;其次是沙土场地的36所,占调查学校总数的37.5%;其他各类场地的有6所,占总数的6.2%。很多学校尤其是经济落后偏远地区开展校园足球的场地远远无法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常需求,即使是像沈阳、大连、鞍山开展城市也存在场地设施不全的情况。政府及各市体育局、教育局及学校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允许企业或个人的赞助。

(四)辽宁省校园足球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还末规范

辽宁省各市应该按照国家对布局试点学校的要求,增加增设足球教学授课的比例,尽可能的让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去,从而了解并喜欢这项运动。学校在快速推进校园足球的同时做好文化课与足球训练比赛间的协调发展让足球运动加入到体育课的设置当中,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全面普及足球这项运动达到推进发展的目的。在课的设置和学时安排及考核标准上都要花一定的心思,不能全校一样,应该根据学生的年g特征、性别特征和足球掌握程度设置不同的足球课程,以满足学生对足球课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