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解剖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46:36

解剖学

解剖学范文1

2、解剖也是一个医学、生物学用语,是指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

3、解剖学还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4、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解剖学范文2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专业基础教学

作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解剖学既要承担引导学生由普通中学生向医学生转变的任务,更要为其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解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应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人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教学体会,愿与同行商榷。

1.教师首先应熟悉专业,了解专业

同行之间应该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专业课教师首先应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动向,自己应先入行,这样才有可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当然,就一门课程来说,教师也应熟悉其在本专业体系中的地位,本专业的学习需要哪些知识,这样,在讲课时才能很好地处理教材,才能引导学生的学习,而避免照本宣科。

要教好一门专业课,就必须熟悉这一专业,要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专业思想,连通相关课程,要能引导学生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要能为学生“解惑”。

2.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大纲,明确任务

教学大纲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专家论证过的纲领性文件,是教与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教学大纲,才能对所教内容做出最合理的取舍,也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对低年级学生并不十分适合,但如能在课前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其预习思考,然后在讲解时抽丝剥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明确任务,将会取得极佳的效果。

3.课堂讲授时应详略有致,突出重点,难点剖析时要紧扣专业方向,灌输专业思想

解剖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可谓点多面广,如要在短短几十小时的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点点必讲,那将会事与愿违。教师在授课时就要做好教材的处理,讲课时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既要讲透彻主要的知识点,又要教会学生触类旁通。如在讲授肝门静脉时,除要讲清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及其意义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侧支循环而熟悉全身静脉回流的途径。这样就为将来学习肝硬化等临床课程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引起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也就自然而然地接近了专业。

4.合理归纳总结,条分缕析,方便学生学习记忆

在一般的高等学校,解剖学教学都能做到小班、实验室上课,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及中专、中职学校,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多想一些办法,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能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因为,解剖学是典型的形态科学,图形教学的效果要强于文字。对于重点内容要注意归纳总结,理顺条理。如在讲授血管系统时,用归纳法讲授时既要条理清晰又要能促进记忆,同时归纳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自学方法,适用于所有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5.作业布置合理、有用

适当布置课后作业,是促进复习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因各种原因的影响,学生对作业一般都有抵触情绪。所以,我认为在布置作业时应多动脑筋,所布置的作业要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要能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复习和回顾。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自学专业知识,可谓一举多得。当然,作业不宜过多,不可让学生感到有压力,但作业一定要有拓展性,如关于呼吸系统可提出为什么伤风感冒后会有溢泪、重听的现象,学生一想起自己感冒后的表现就会引起探究的欲望。

解剖学范文3

1.开展模块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以往的传统局部解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在讲课时仅仅是在单纯地讲述不同层次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各个不同器官的位置与相互毗邻,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可将其称之为“填鸭式教学”或“机械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未将人体的各个组织结构与临床上的各种病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极为枯燥无味,枯燥的学习内容以及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丧失兴趣,学习难度也增大[2];而且随着医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教学标本相对缺乏,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次数明显减少,加之教师的启发不到位、学生操作过程机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为完成任务而机械解剖以及课后不进行总结等问题,最终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3]。而模块式教学方法是在注重临床应用的前提下,将临床应用作为核心内容,围绕基本模块与扩展模块,将解剖学理论与临床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使学生扎实地掌握解剖结构的前提下,还需让其学会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解剖学知识来分析并评价各种临床症状,弄懂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具体的临床操作过程,以促进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为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2.模块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设置模块:将整个人体局部划分成以下模块: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及会阴、上肢、下肢、脊柱部位共八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是由基本模块与扩展模块两部分组成,学生应该掌握这两个模块。例如,腹部模块包括:腹部概述与腹壁属于基本模块,而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腹腔脏器与血管以及腹膜后间隙。

(2)实施过程:在具体实施模块式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在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对模块问题进行设计,并将其提前发放给学生。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学生除了需要预习实验操作以外,还需针对某一模块问题准备好相关资料,学生之间各自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各组安排主笔者做各自的答案,并整理出发言提纲,最后制作成幻灯片。在操作时则按照传统分工,分为主刀、助手以及操作提示等各个角色[4]。由各个小组内部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运用已学过的相关理论,解释某一临床向题,并在各组间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3)具体实例:现以腹部模块作为实例进行具体说明。基本模块M1由腹部概述及腹壁组成,而扩展模块包括:腹股沟区M2、腹腔脏器与血管M3以及腹膜后间隙区M4。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掌握M1模块的前提下,在开展M2,M3及M4扩展模块的操作。在开展腹股沟区M2模块时,例如对某一临床案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及该病的发病机理”需要M2扩展模块操作组的学生详细查阅资料,该模块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在操作前学生进行讲解;②M2模块操作;③操作后学生做幻灯片;④汇报工作;⑤组间开展讨论;⑥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因为腹部是一个立体结构,其体积小且与之关联的结构较多[5],采用传统的单纯、机械的讲解腹部腹股沟区解剖的教学方法十分枯燥,而且仅凭挂图等影像措施不能讲清腹部的解剖结构[6]。通过开展模块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使其对腹部的解剖结构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4)考核方式:因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加之标本数量受限,每名学生仅能动手操作某一个模块,所以不可能每个模块都有机会进行亲自验证,这就要求各个小组间的学生通力协作配合。所以在考核中应全面包括各个模块的内容。在理论考核中一般包括基础模块以及扩展模块内容,其成绩占50%;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具体操作扩展模块的成绩占30%,其它扩展模块成绩占20%。此外在理论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运用已学的解剖学理论来解释相关的临床现象的题目,检验学生掌握解剖学理论的程度以及学生具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具体临床症状的分析来考查其对不同模块的解剖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解剖学范文4

家畜解剖学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兽医其他专业基础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动物医学科学的基石。本文调查分析了影响新疆农业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学习家畜解剖学成绩的主要原因,总结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中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

家畜解剖学;影响因素;教学方式;改革

家畜解剖学(anatomy)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如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动物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家畜解剖学的学习过程别强调形态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一、影响家畜解剖学课程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61名大一学生调查发现,有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解剖课的成绩。1.不能及时总结复习,知识点大量积累。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涉及到了从局部到整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解剖知识,专有名词多,知识点繁杂,如若只是通过上课老师讲解,很难吸收所有的知识点。45.9%的学生都认为课后没有及时复习与总结是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2.不适应大学生活。由于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课程多,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将家畜解剖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由于初入大学校园,学生们刚刚摆脱了课业繁重的中学生活,进入了一种较为轻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成为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3.知识点太多,理解不够明确。由于课程改革,兽医专业由原来的五年制逐步改革为四年制,除去一年的实习期,仅有三年时间进行课程学习。在课程学习过程当中,一些公共课程如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课等又占据了许多课程时间,因此许多专业课程都被压缩,造成知识量大,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消化并吸收繁多的知识。4.学习方法不到位,不能系统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的过程中,不能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统一起来,知识结构零散。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由于课程知识量大,不能很好地将解剖学中的局部构造与整体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碎片式的学习,在头脑中不能够形成各器官组织的整体构造画面,老师当堂讲解时,好像都能明白,但是到下次上课仍旧模糊不清。因此,如何系统地将各个知识点相统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挑战。5.其他。此外,个人精力投入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家畜解剖学这门课程不感兴趣,甚至是语言障碍都影响了对该门课程的有效学习。因此,亟待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家畜解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面对临床兽医专业学生在学习家畜解剖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迫切需要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法(mindmap)。思维导图是由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Buzan提出的一种简单易学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人的想法画出来。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失误的自然方式相吻合。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点,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将碎片知识系统地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内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动物内脏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肝和胰脏”、“大肠与”这几个方向的分支,再根据各个分支下的分类、位置及形态结构进行细分,细分之后用关键词或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各个部位,并相应地标注其功能。在做图的时候尽量用多种不同的颜色去标识。与满篇枯燥的文字相比起来,形象生动、色彩斑斓的图片或图形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课堂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PBL学习法是以临床问题为背景的获取生物医学知识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很多医学院都盛行该种教育学习方法。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短期学习策略———演讲法,摒弃了以往的死记硬背,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鼓励好奇,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首先,学生遇到问题,并试图运用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临床推理解决该问题。其次,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和研究的目标。最后,学生应用他们的新知识,以解决问题,并总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在家畜解剖学的课程中同样可以借鉴该种教学学习方式。比如说在介绍泌尿系统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如尿液是在动物体内的哪个器官产生的?尿液形成的原材料是什么?动物每天大约能产生多少原尿?最后又排出了多少原尿?产生的尿液贮存在什么部位?为什么尿液不会倒流回去,等等,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长期记忆。

建立解剖学情境教学课堂。对于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而家畜解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中包含有大量专有名词,大多讲解的是个体器官或组织形态、结构和相关功能,单纯用文字描述和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传统的教室设备功能简单,很难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地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大学生来讲,同样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因此,也可以建立专门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的情景教室,在教室中配备相关图书、标本、生物图片、多媒体资料、显微镜、活动黑板等,使学生进行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这能更有效的让其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解剖学闯关游戏的开发。随着计算机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移动终端获取丰富的知识,体验娱乐游戏带来的刺激。这对教学活动来说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以解剖学形态结构为基础,借助三维游戏角色制作技术,尝试开发各组织器官的生物学拼图游戏,或是答题闯关模式的游戏。这些游戏可以辅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甚至可以以学生闯关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

病例分析法。病例分析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具体的病例,设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分析,从中概括出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中同样可以穿插采纳该种方法。比如说在介绍消化系统的过程中,就可以以反刍动物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瘤胃臌气、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等疾病的临床症状入手,分析发病部位的特征、症状,然后再引入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家畜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以上提出的多种方法巧妙结合,灵活应用,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常生.家畜解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WizniaD,KoromR,MarzukP,etal.PBL2.0:enhancingproblem-basedlearningthroughincreasedstudentparticipation[J].Medicaleducationonline,2012,(17):1-5.

[4]胡传活,黎宗强,李粦,等.在家畜解剖学应用PBL教学法的效果[J].中国兽医杂志,2015,(7):105-108.

[5]江建敏,李晋军,韩宏杰.创建生物情景教室促进生物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27-32.

[6]陶恒,陈士文,李成,等.拼图游戏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2):137-139.

解剖学范文5

【关键词】解剖学;命名;人体结构学

【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15-01

人体解剖学(常简称解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形态学科之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探索和阐明人体器官与组织的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关系。根据研究和学习重点不同,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大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外科解剖学、数字解剖学等各相关学科[1]。在这些名称中“解剖”一词让人产生歧义,尤其对那些对本学科了解较少的人误解很大。作为医学基础课的命名应该更科学,更容易准确理解,更有利于学习和掌握。

1 “解剖学”在命名方面与习惯不符,有商榷的必要

通常的学科命名是以内容为主的,很少以研究方法命名。anatomy,来自希腊语anatome,从ana-temnein,“劈碎”引申来的[2] 。从这一学科内容看,学科主体是人体的结构及结构之间的联系。从“劈碎”引申出的“解剖”是研究结构和结构关系的方法,不是学科的内容。而且随着学科的发展,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研究也已经不是用持刀切割这样的方法能完成的了,显微结构的观察、组织处理技术、X线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都在应用。

2 在“解剖学”名称的起源上有商榷的必要

20世纪前中国知识界是以“全体学”指称“解剖学”,并经历了一场由“全体学”到“解剖学”的发展过程 。了解这个过程后,我们就能知道对这门学科的命名是有商榷的必要的。英国在华医学传教士、同文馆医学教习德贞于1886年翻译出版的《全体通考》开始使用了“解剖”、“解剖学”和“外科解剖学”等专业术语,用以阐述西方的身体知识和“解剖学”思想。但是德贞之所以要将其翻译为“解剖” 是因为他要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能解剖人体的观念:中医既不究心于诸物之体,复不欲剖乎死人之身。1884年前,中文关于人体结构的著作中从未出现“解剖”和“解剖学”的字样。19世纪70年代德贞出版的人体结构解剖学图谱,其译名为《身体骨骼部位脏腑血脉图》(Anatomical Atlas),这里也没有“解剖”的字样[3]。说明他也没有把“解剖”这一名词作为一个专一的特指。

3 由于首次命名的历史背景有商榷的必要

1915年,教育部、中华医学会、中国博医会、中华民国医药学会和江苏省教育会五方以专业学者与官方机构结合,组成联合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以完成医学名词统一事业。1916年,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要确定“Anatomy”的译名。当时的选择在“体学”和“解剖学”之间,主张采用“体学”代表的理由是:“体学”说法已有30多年,合信的《全体新论》和柯为良的《全体阐微》,就是讲“人体学”而有代表建议用“解剖”,其理由是:“《全体通考》亦以称之为解剖学,若再更改,永无统一之日[4]。最后,按名词统一标准:一有根据;二顺习惯的原则举手表决。 最后同意“解剖学”者举手,超过半数,即定“解剖学”为标准译法。1927年由教育部审定,科学名词审查委员会编辑的《解剖学名词汇编》出版,官方正式确定“解剖学”的译名[5]。也许同样是因为怕“若再更改,永无统一之日”,这个译名便被沿用至今。

4 在翻译方面有商榷的必要

1908年,《高氏医学辞汇》由博医会出版,标志着医学名词标准化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其中“Anatomy”译为“体学”,“Anatomist”译为体学士和解剖士,“Human Anatomy”译为“人体学”,“Dissection”当时译为解剖学[6]。现代汉语中“解剖学”对应英语中“Anatomy”,拉丁语“Anatolia”译为“解剖学”。不过,中文“解剖”可对应两个英文单词“Anatomy”和“Dissection”。当年,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Dissection”为“解剖与解剖术”。“Dissection”意为“解剖”的这个动作或从事的医学行为,即“解剖术”。英语“Anatomy”(解剖与解剖学)最早源自希腊语,意思就是“Dissection”,这意味着“解剖”在西方古代医学中并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门技巧与技术,是一门剖割术或解剖术。这与中医文献中“解剖”的意思完全一致。“解剖”一词虽在汉代已出现,但该词语并没有作为专用术语进入中医学和中国知识体系中。中国医学有其自成体系的身体知识语言,即脏腑学说[3]。“解剖”行为的词语表述一直沿用传统的“剖”、“割”、“刳”、“剥”等[7~8],现在当提及“解剖”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些词语,而不是一门学科。这是不符合翻译原则的。翻译应信守的原则是:遵从译语习惯;切合语体语域。或严复提出的'信、达、雅'[9]。这里“信”与“达”都没有达到,就更不用说“雅”了。中国人提及“解剖”想到的还是“剖”、“割”、“刳”、“剥”,而不是人体结构。

5 在系统学习、科学掌握人体结构方面有商榷的必要

学习西医的医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习掌握人体结构,因为它是西医学基础的基础,即使生理、病理这样的基础课也一定要有人体结构知识做基础。一些学生会很快理解解剖学是讲人体结构的,但常会有学生恐惧的问:我们什么时候做解剖,尤其上实验课更是严重。作为教师几乎每学期都要为此作解释:我们是学习正常的人体结构形态的,不是一定让大家解剖尸体的,通过图谱、模型、课件、标本的观察都可以学习。当然如果在学习人体结构时亲自解剖尸体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有学生就是因为恐惧而不愿意学习这么重要的一门课。像“数字解剖学”就让人更费解了,从字面上看实在无法和人体联系起来。一门学科对于未知者应该更直白才有利于人们学习和了解,而不应平添障碍、自找其扰。

6 在作为科学进行普及方面值得商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健,也就更需要对自己身体结构的了解。网络上搜索人体结构,内容很少,因为这些内容被冠以“解剖”字样了。当你搜索“解剖”时,网络中与解剖联系的又是恐怖、暴力,而不单是科学、正常人体结构。解剖学教师时常会被问:你解剖过多少个尸体?尸体从哪来?学生都要做解剖吗?你们害怕吗?神态中感觉解剖教师和刽子手差不多,经常有人对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另眼相看。从业者做着如此高尚的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人们对这门科学和从业者的误解,与“解剖”学这一命名不无关系。这种现象是不利于这门学科的普及的。

既然“解剖”一词有诸多的不当,那么用那个词来替代它更好呢。笔者认为把“解剖”换为“结构”或“构造”更能表达这门学科的内容,即《人体结构学》。而且很多带“解剖”字样的词都应该换为“结构”,如:“动物解剖学”是“动物结构学”。这会更为人们接受。这样做从历史角度看也是有依据的。西方科学史家将近代解剖学的诞生定在1546年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的《人体之构造》(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简称为Fabrica)的出版。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解剖学著作以人体解剖替代动物解剖,终结了盖伦解剖学在欧洲医学界两千年的统治。《人体之构造》使西方医学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代表了近代医学的到来。维萨利的《人体之构造》,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准确、最完整、最精美的人体解剖学典籍[10]。维萨利(Andreas Vesalius) 被誉为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介绍人体结构的书是(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简称为Fabrica),而不是“Anatomy”和“Dissection”。

参考文献

[1] 窦肇华.正常人体结构学[M]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1月.1

[2]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 2004年7月 第一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8

[3] 高.历史研究 (京)][J/OL]2008年6期. 80-104

[4] 张剑.近代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统一中的合作、冲突与科学发展文 [DB/OL]

[5] 《 中国医学通史》[OL]中国医学通史近代卷西医篇 近代西医书籍的出版

[6] 左玉河.西学移植与中国现代学术门类的初建 [DB/OL]中华文史网

[7] 《现代汉语辞典》[M]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二版 .627

[8] 《现代汉语辞典》[M]商务印书馆 第五版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9年2月.701[9] 刘杰辉.中国当代翻译标准讨论综述[J/OL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年5月

[10] 王怀生.人体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7月 第二版 .1

解剖学范文6

如果第一课上失败,以后学生不仅对该门学科不感兴趣,科任教师也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第一堂课前自己在特别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下载了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彩图做成课件,用图表法勾勒出《解剖学基础》三大块(组织学、系统和胚胎学)十三章内容及相关章节的知识联系。课堂采用放映式结合解释,图片清晰展示人体分部及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再列举生活实例,如在心绞痛和急性胃炎发作时,如何用器官位置定位法简单准确判断病变部位,防止病急乱投医或延误病情。这样,不仅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后学习的动力十足,课堂效果只高不低,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教师力求取得高效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首先,不仅要备基础知识,还要备技巧技能。《解剖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识记的理论知识占90%以上,要准确记忆这么多琐碎的知识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技能技巧着手,将乏味不易记忆的知识转化为易操作理解的技能技巧,课堂效果不错。比如,男性尿道的划分,采取单纯记忆法学生极其容易把前后尿道混淆。如果改为临床为男性病人插导尿管,学生观看视频后记忆迅速而且牢固。诸如此类的知识比如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和卵巢的关系、脊柱横断和半横断的后果等,均可采用此法,学生即学即会,效果不错。其次,不仅要备学生,还要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师生的互动情况,如果教师一味地唱独角戏,没有表演机会的学生充其量只是个忠实的观众,遇上表演不精彩的教师,学生会昏昏欲睡。试想,观看完一场节目后,有多少观众能对节目的内容熟记于心?所以,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角”位置,教师则做好“配角”,需要学生自己主动钻研思考的环节教师绝不越俎代庖,逐步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肌学中肌的分类、分布及作用这部分知识,简单直观,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足以学通弄懂,教师适时点拨即可完成学时任务。这样,不但达到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最后,不仅要备过程,还要备结果。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虎头蛇尾、前松后紧、草草收场的课堂活动,往往做的是无用功,学生一无所获。所以,备课时除了考虑教师“授人以渔”的时间外,还要在课时小结前留有足够的时间采用及时抽查、问题反馈、分类提问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客观评价课堂效果,以便及时查缺补漏,亡羊补牢。

三、教法选择决定于教学对象

虽说教无定法,但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必须有适合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只要“对症下药”,肯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解剖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宜采用三类教法:第一,读图理解识记法:教学内容有立体感,知识点密集,专业术语超多的器官解剖结构知识,只要读懂相关器官的解剖图,器官的结构就一目了然。各系统中器官微观解剖结构适合此法的讲解。第二,构建知识框架法:描述文字冗长的知识,可以先列出知识提纲,相近的知识点编成口诀或几个字的情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记忆后容易加强巩固。比如,连于脑干的10对脑神经,可以编成口诀“延髓(二舌谜副)、脑桥(面前三展)、中脑(滑动)”容易记忆。类似的还有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性质、分类,体循环动脉和静脉的分布等。第三,归类总结法:对分散于相邻章节容易遗忘的知识点,采用归纳总结法理解识记效果好。比如联系上下腔静脉的血管、含有副交感纤维的神经等。

四、强化复习巩固坚持经常化

对学习普遍不主动的中职生,要经常在课堂或课后采用不同方式督促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方可保证课堂效果。本人觉得适合职校学生实用有效的方法有:课堂随机提问,就是学生没有充分准备的时候,教师就某一知识点从不同侧面提问(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选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和突破性);课堂小结工作转化角色,教师不再叙述,列好提纲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完成,效果会更好;早晚读时间对识记内容及时抽查,有拖欠任务者立马督促其强化记忆,防止出现知识“赖账”;章检测不放松,上完一章内容,及时检测评阅,对人对点做好分析讲授,采用有效奖励机制,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

总之,《解剖学基础》是公认的难度较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作为教者,我们只要用心、留心,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使教法适合教学对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落在实处。

作者:史晓琴 单位:甘肃省灵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解剖学范文7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atom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165X

国内刊号:44-1153/R

邮发代号:46-10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解剖学范文8

1理论课应该为实验课做好铺垫

1.1上理论课之前先要安排好预习任务。在每次上理论课之前,安排一些重要的标本要点,让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在书上及解剖图谱上找出这些要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觉得,传授给学生知识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预习,如何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安排好预习任务也是授课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上好理论课。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想上好解剖学实验课就不能和理论课完全分开,理论来指导实践,实验来检验理论。在上解剖学理论课时,要为实验课做好铺垫。在以往上理论课时,由于解剖学理论很难理解,教师就会一边拿标本一边指知识点,有时还要拿一堆挂图放在黑板上给学生看。但是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只有在下课时再让学生一个一个传着看。这样上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今年,学校购置了新的教学设备,可以把标本模型360度展现在屏幕上。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标本了。这大大增加了上课的效果。当然,上理论课时也要注意分清主次,以理论为主,顺便让学生看一下标本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为实验课做好铺垫工作,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标本模型。

2教师要做好实验课课前准备工作

2.1实验教学思路的设计。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和理论课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实验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掌握标本知识。而由于标本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上标本课之前最好进行集体备课,把每次实验课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确定下来,其余的标本知识由教师自由发挥。因为实验教学的特点就要求上课教师全程要脱稿讲课,所以必须对所有标本要点要特别熟悉。当然,我们上实验课并不是简单地把标本要点指出给学生就可以了,而是要思考如何把这些标本要点与临床医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实验课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使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好帮手。2.2标本准备工作。在做标本准备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因为购买的标本厂家不同,所以标本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前就发现过有的标本模型是错误的。比如左肺分为2个肺叶,右肺分为3个肺叶,有的厂家制作的模型变成左肺3叶而右肺2叶。所以准备标本时,要注意所选模型标本要点要突出,不能有错误的模型。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解剖学标本模型与真正的尸体标本相结合。这样实验的效果就会更好些。对于那些有污渍的标本要及时记得清洗干净,保证标本的干净卫生。2.3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实验课能否成功的有力保障。前几年的时候,由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解剖学实验课开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标本模型的损坏非常严重,每年学校都要去购买新的标本,还有以往在标本上面乱涂乱画非常严重,再有以往实验室的卫生条件也是比较差的。经过建设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每一组学生由选出的组长负责。每次下课后要对标本进行整理和清点,要对实验室的卫生进行打扫,这样使得标本的损坏情况很少出现了,实验室的卫生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关键是这样做还能够培养学生非常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也是很大帮助的。

3实验课安排

3.1学生的安排。根据每个班级的人数多少来决定分成几个实验组,一个组如果人太多会导致很多学生看不到教师讲的标本,而一个组如果人太少又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每个实验组15~20人比较合适。每个组要选出一位学生做组长,组长对全组学生起到了带头和管理作用。组长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组长负责点名,安排好学生的签到工作。第二,组长负责与带教教师进行沟通,解决上实验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组长要带头帮助全组学生复习学过的标本,尤其要做好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帮扶工作。第四,负责做好实验室的保洁工作,每次实验课安排好值日生,做好实验室的打扫工作。因此,一次实验课的成功与否和组长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安排都有很大的关系。3.2教师的安排。每间学校都有老教师也有新教师。老教师要对新教师做好一帮一的工作。实验课教师的安排,也是要明确每次实验课教师的责任与上课的任务。为了教师更好地上好实验课,我们对教师提出了以下几项要求:第一,上课时必须穿好白大衣,为人师表,教师要做好榜样工作。第二,教师要提前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摆好每次实验课的模型。第三,教师讲解实验课过程中要做到标本要点突出而不能有所遗漏。第四,教师要检查组长工作的完成情况。第五,对学生标本掌握情况要进行提问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第六,要对组长进行全部标本要点的提问,查看组长的掌握情况。只有保证了组长正确的掌握标本,才能让组长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教师抓组长,组长抓学生,一级一级抓好实验课的学习。

4实验课的总结

解剖学范文9

【关键词】生物解剖学;人体胫骨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60-01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可直视下复位手术方法,今年来成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发生在冠状面上单纯累及后外侧髁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胫骨平台后外侧分布着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组织,操作过程中的难度巨大,一不小心就会造成重大伤害,若是医生对于临床解剖和人体胫骨构造不熟悉,不但不能进行充分暴露,更可能对附近的神经造成伤害,因而在该区域的手术一直被业界称作为相对[1]。目前,通常的治疗方式通过骨折块后侧的支撑钢板进行固定和支撑,但是由于骨折块的位置太过于偏后,导致采用手术的方法难以将支撑钢板固定于骨折部位,不能直接观测到下复位。为此,我们对该入路法应用解剖学研究,已找到一种突破手术的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1. 实验标本

选用福尔马林浸泡后的成人尸体标本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保证所有选取标本的膝关节周围形态良好,没有进行任何的膝关节周围的损伤。将所有标本置于零下20度的冰箱中保存。

1. 防腐标本的解剖

第一步,进行大体分层解剖,从膝关节后侧正中,大腿中下三分之一处开始下刀,一直走刀至小腿中段,由浅入深剥离皮肤、皮下组织,同时观测腓总神经、腓肠肌外侧皮神经的分布特征,以便获得手术的安全范围;刀深入至深筋膜之后,可以观察到膝关节后外侧主要肌肉和韧带的分布特征,以及在腿骨上的粘连情况,可以获得安全的手术路线,明确剥离肌肉的必须范围;将胫骨切断之后完整取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可以看到血管神经束暴露在外,对切下的肌肉群和血管神经束、胫前动脉和膝下外侧动脉切片研究和测量,得到安全的手术方案;最后测量胫骨后外侧髁最低点到表皮的距离,确定手术操作的安全深度[2]。

二实验结果

1.腓总神经与排肠外侧皮神经的分布

通过解剖观察之后我们发现,腓总神经在窝外上缘分布在二头肌内侧,延伸至排肠肌外侧,并在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外侧缘之间行走,绕过排骨头骨颈,直至小腿前区。

从总神经分出来的腓肠外侧皮神经,从腓骨头平面上方的腓总神经产生,延伸到腓肠肌外侧头,并在在腓骨头平面行走,距离腓骨头内侧缘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谨记的是尽量不要对浅表的神经束有所损伤,特别是腓总神经。

2. 外侧肌肉与韧带的分布

从切口开始可以观测到的肌肉组织是腓肠肌外侧头,并由其内侧发出的血管,胫神经来支配。腓肠肌外侧头更深的肌肉组织是细小的跖肌和比目鱼肌,比目鱼肌主要由胫骨比目鱼肌肌线、胫骨内侧缘中三分之一,腓骨头以及腓骨干上113的后缘组成[3]。膝关节囊后侧较为厚实的肌肉组织是斜肌,从半腱肌胫骨止点发起,向斜后方行走,一直延伸到肌深面,并在股骨外侧髁停止。

3. 动脉重要分支的分布

动脉从收肌管下口出发,途径股骨髁面直至延伸到窝,之后沿膝关节囊和肌向下行走,在肌下缘分支成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膝下外侧动脉从腓骨头平面上部的动脉发起,沿途经过腓肠肌外侧头深面、肌表面至膝前区。胫前动脉分布于肌下缘,从腓骨头制高点下部的动脉发起,胫前动脉第一段由动脉发起,一直延伸到穿人骨间膜之前。

三实验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指的是胫骨平台骨折发生在冠状面上单纯累及后外侧髁,通常的治疗方式通过骨折块后侧的支撑钢板进行固定和支撑,但是由于骨折块的位置太过于偏后,导致采用手术的方法难以将支撑钢板固定于骨折部位,不能直接观测到下复位。相比较于Carlson的后入路,使用入路直接位于膝关节更偏向于内侧,省去了大量的分离牵拉步骤就能够方便的使整个胫骨平台后外侧髁暴露[4]。

通过对于尸体的解剖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入路方式在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治疗上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点:首先,切口安全。入路方式的刀口从腓骨头内侧1-2cm出开始,路径不经过腓总神经主干,能够使腓肠肌外侧皮神直接暴露在外,能够有效防止对腓总神经造成伤害;其次,损伤小。入路方式的刀口长度小于10cm,通过腓肠肌外侧头外侧和比目鱼肌间隙进行深层分离,有效防止对腓肠肌外侧头的营养血管和神经肌支的伤害;最后,暴露范围充足。随着腓肠肌外侧头及比目鱼肌的向内牵拉,可以带动血管神经束一同向内伸展,使得整个后外侧平台轻松暴露,若是在暴露过程中受到腓骨头的影响,则可沿腓骨头内侧突起的截骨,使其充分的显露。

参考文献

[1]蔡春水,张毅,赵新建等.胫骨平台塌陷和劈裂骨折的手术治疗叨l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1(23):1611-1612.

[2]Papage1。p0ul0sPJ,PartsinevelosAA,ThemistocleousGS,plicationsaftertibiaplateaurfacturesurgery[J].Znjury,2009,37(6):475I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