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铁安全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0 14:48:22

高铁安全论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1

铁路由于自身行业结构及历史演化,其文化有明显的特征。一是行业性强。铁路是国有重点行业,有国民经济大动脉之称,文化表现出统一联动、科学管理、铁的纪律、时间性强、强化安全等行业属性的相关理念。二是综合性强。铁路文化包涵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快捷便利与安全相结合、兼顾干部职工与旅客利益相结合等原则。三是一体性强。铁路各部门所有员工在同一个路网上作业,全路形成一盘棋,故需要有完整的管理系统、运营系统、服务系统、调配系统等,作为一个相对闭合的环,行业文化在系统内传播快捷、融合度高。四是多样性呈现。因地域、专业分工,历史积淀、企业运作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形成了相对多样性的繁华形态。各铁路企业、各基层站段创造出的灿烂文化,不断丰富着铁路大文化。铁路行业徽记(简称路徽)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征,二七精神是铁路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铁路行业价值理念是铁路文化的核心。

二、铁路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特点是融入了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高职校园文化有如味道不同的泡菜缸,使高职生受到不同的“浸泡”。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主要凝聚在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而不同于其他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全国现有的铁路高职院校不足50所,基本上都是由铁路中专升格而来。这些学校大都是建国之初(上世纪50年代)铁路自办的,并由铁路长期管理。进入21世纪以后为适应铁路“减负”的需要才陆续交地方政府,后相继升格为高职。由于一直以来铁路是这些学校的办学主体,将学校当作企业来经营管理,以铁路运营需要为出发点办学,相同的历史经历使这些学校具有浓厚的铁路文化血脉基因。铁路高职院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及鲜明的特色,它深深融合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传统中,并为全体师生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行业和学校所模仿,从而构成铁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铁路行业文化与铁路高职校园文化的异同

铁路高职院校是从铁路系统剥离出来的,二者有血亲关系,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联系紧密,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1.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主要的共同点:两者性质上同属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无论铁路高职校园文化还是铁路文化都属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两者目标一致,都是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只是学校主要是在教育中培养人,铁路行业企业主要是在使用中培养人,着力点不同;两者同属于组织文化。其形成、传播都有自上而下的宣灌,都有对组织成员规范导向和凝聚的功能;两者在形成发展上具有相融性,本质上都是开放的,除相互影响融合外,还不断吸收社会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2.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的差异冲突

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和铁路文化是分属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的文化意识,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还存在一些相冲突的地方。从内涵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使命文化”,注重过程;铁路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从关注点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注重育人,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人的资历资格,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而铁路文化关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追求赢利和效益(当然也追求社会效益),注重纪律和领导权威。从功能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是培养和塑造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铁路文化是锻炼与发掘人才潜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场所。从特点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呈现出的更多的是具本校特色的文化内容,追求理性品味,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表现出“书裔化”倾向;铁路文化是强调实践性文化,更讲究“实用”,表现为更多的“市场化”。从表征上来讲,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崇尚个性的张扬,管理考核通常更为“柔性”;铁路文化在发掘员工创新精神的同时往往更强调合作精神及行为的标准化,管理考核也更为“刚性”。差异会引起两种文化的错位碰撞。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多数从中专升格而来,办高职的历史普遍不长,大学文化积淀少,校园文化内涵尚欠丰富。近年来,许多铁路高职院校运用现代职教理念,自觉地对接和服务于铁路行业、企业,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沟通、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就总体而言,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之间错位碰撞的现实客观存在,二者深度融合不足。抽样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工作初期,对铁路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适应或不太适应,就很说明问题。

四、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首先,铁路文化的全面渗透、深入影响,能帮助铁路高职院校形成“铁”字特色校园文化。铁路行业精神丰富了铁路高职文化。如二七精神、火车头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这些带铁路标志的特有文化引为校园文化,能鼓励与鞭策学生,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逐步形成铁路高职学校独特校风。学生就业去向要求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必须主动适应并融入铁路文化。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被输往铁路,并成为铁路新进员工的主力军。学校必须关注铁路企业对新进员工职业素养和文化精神方面的诉求,将新的铁路文化理念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其次,铁路高职校园文化的积极介入,能提升铁路文化的品质。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也对铁路文化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提升铁路的精神文化水平。铁路高职院校的精心培养,形成了大学生主体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质朴品质和报效国家的高尚追求,毕业生源源不断地充实进铁路,而他们身上具有的这些文化精神正是铁路所需的。校企合作,师生经常的现场实习实训等各类活动,通过不同管道,将大学先进的理念、理性品味、创新的文化带到铁路,活跃了铁路文化,交汇融合,使铁路文化品质得到提升。(本文来自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五、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与铁路文化融合对接的路径

铁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源于铁路文化、高于铁路文化”的原则,从铁路文化中汲取营养,努力建立特色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寻找与铁路行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路径:

1.融入铁路价值文化,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

校园文化对铁路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化倾向和职业性色彩,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铁路,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校园环境布置突出铁路行业特点,让学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式教育。对学校设施做行业特征命名,营造具有铁路特色的道路文化、广场文化和楼道文化。实现教学环境、校园环境与现场氛围、铁路文化的融合。凝练如“通达”等交通运输业的特征性诉求来作校训核心概念,要求学生做人做事通达,培养健全人格。校企合作突出铁路企业文化元素的吸收,组织学生参加铁路暑运、春运,实践活动着意弘扬铁路“二七”精神并融入时代精神,让学生明确铁路“职业人”的角色,实际体验做铁路人的感受。

2.融入铁路服务文化,培育学生牢固的职业理念

要强化学生的铁路服务文化意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与铁路服务文化的对接。让学生记牢铁路公益性、服务性行业性质,培养“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理念。将铁路文化素质教育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中增加优质服务、提升素质的教育训练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铁路服务文化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于毕业时能够基本达到岗位的要求。

3.融入铁路安全文化,培育学生过硬的职业素质

铁路高职院校要强调安全文化,让每一个学生记牢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确保安全是铁路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要从文化的角度促进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环境熏陶和安全行为养成,利用学校各种教育手段,广泛开展安全荣辱观、安全效益观和安全责任观教育,使学生树牢“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要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建设,积极引进铁路现场安全格言和安全规范相关标志、标识,建设铁路安全警示中心。要对学生进行安全、诚信守时教育,让正点成为学生深植于意识的习惯。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校内模拟安全事故处置演练和参加铁路企业顶岗实习实践,使学生掌握安全生产的方法和技巧。要突出铁路职业素养培育。高铁或动车组司机不仅在职业意识上要关注旅客安全,还需要很高的开车技术才能保证安全。从这个意义上,铁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身就是文化建设。学生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际技能训练,做到德艺双馨,从业后参与铁路运输才能保安全。

4.融入铁路经营文化,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

目前铁路企业用人标准从重学历到重能力再到重职业态度的变化,对铁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无论成熟职业观念的养成还是正确职业态度的塑造,都需要铁路企业经营理念的有效融入。在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中营造铁路经营文化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到铁路企业承担的压力和职业责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自觉刻苦学习的热情。铁路经营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倡导尽主人责、干主人活。铁路高职校园文化也需彰显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使制度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始终保有一种张力关系,找到刚性约束与人性关怀的最佳契合点。把铁路制服作为校服,展示职业风采,让学生感受做铁路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5.融入铁路发展文化,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2

关键词:铁路运输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E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213-01

引言

在铁路事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铁路运输的任务越来越多,为了提高铁路运输水平,铁路运输企业会加强货车设备的购置,铁路货车主要是用于货物运输的铁路货车,作为主要的货运方式,货车的承载重量越来越大,对货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铁路运行过程中,往往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故障,对铁路运输事业的安全性带来影响,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货物运输被耽误。当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维修维护工作不及时等,导致铁路运输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一旦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铁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意识,要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从预防为主,加强各种车辆故障问题的应急处理,以此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在铁路运输管理过程中,安全事故主要来自于铁路车辆故障,例如一些车辆的硬件设备故障,对这些故障没有及时防范,导致事故不断扩大,最终带来严重的安全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铁路运行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因此导致各种安全事故时常出现。

1.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运输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企业的重点任务,铁路运输企业作为主要的运输承载部门,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应该要重视安全管理。但是有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例如铁路货车运输公司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安全问题,没有及时对安全威胁进行预防,最终导致一些安全事故出现。

2.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前提,铁路运输企业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安全管理水平。铁路运输企业的构成比较复杂,部门设置较多,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应该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规范,从而有效地预防安全问题。但是当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缺乏专业化的监管人员,导致铁路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不足,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不及时,最终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3.维修保养工作不及时

铁路车辆是铁路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铁路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车辆设备越来越多,铁路车辆投入使用之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故障等。而这些故障和老化问题也是产生运输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必须要加强对铁路车辆的养护管理,及时做好维修,并且要制定统一的维修和养护标准,对铁路车辆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提高铁路车辆使用效率。经过调查发现,当前有的铁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维护管理的力度不够,铁路运输企业维修工作力度不够强,在维修管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导致铁路车辆的维修水平不高,使用率较低,对铁路运行安全产生影响。

二、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体系

1.加强安全意识培养

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事故的出现率也越来越高,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出安全的环境,培养安全管理意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应该是针对整个铁路运输企业的,在铁路运输企业内部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引导车辆设备维护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对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有效地解决。

2.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2.1加强预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铁路车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和安全问题较多,因此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加强对铁路安全事故的防范,是一个重要途径。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预防体系,主要从铁路车辆设备的检修角度着手,提高车辆设备的安全性。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强对铁路车辆维修养护的认识。铁路车辆维修养护是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提高车辆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少故障率。铁路运输货车的维修养护应该要从车辆投入使用之时就开始,并且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铁路车辆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铁路车辆的检查,应该是定期定时的,在日常养护过程中也要加强对铁路货车整体性能、硬件以及软件等多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货车出现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则要立即对车辆设备进行维修或者对相应的零件进行更换,保证铁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第二,加强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在铁路货车设备维护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力,导致各种问题出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铁路货车设备维修过程的监管,应该要建立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各个路段的实时监管,有效解决由于铁路货车设备故障发现不及时、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远程监控,还可以将铁路货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及时传回控制中心,便于控制中心对铁路货车故障进行及时处理。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护现状,必须要加强对自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渐利用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提高铁路车辆的监管水平,提高故障预防能力。

2.2铁路运输事故处理及救援体系。当铁路车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的时候,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事故的及时处理,进行救援,以此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要制定救援处理方案,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完善的救援预案理论可以为铁路车辆事故的突发状况进行很好地控制,防止事故扩大。在铁路运输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应急方案的制定,要对铁路车辆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罗列,加强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学习力度,引导他们不断完成铁路运输故障应急处理工作。其次,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其综合能力水平,一旦出现故障问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解决。例如制动软管破损漏泄故障,是铁路车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故障,针对这种故障的应急处理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首先要通知司机进行充风,并且对发生泄漏的车辆以及泄漏部位进行确定。第二,关闭故障车辆故障端及相邻车辆的折角塞门。第三,打开制动软管连接器,将出现故障的软管的吊链卸载,在新的制动软管螺纹处安装端缠绕生料带,并且将制动软管以及吊链安装好,重新连接两根制动润软管之间的连接器。第四,安装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检查,确认已经没有再继续泄漏,然后缓慢开启后部折角塞门。第五,将作业现场清理干净,并且对各种工具进行清点,货车恢复正常运行。掌握一些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方可以帮助相关技术人员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及时对故障问题进行解决。

3.建立技术保障体系

在铁路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检修人员等是确保车辆设备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人员,为了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要积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从而对铁路车辆设备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解决。首先要招聘更多技术人员,充实铁路运输企业技术维修队伍,在招聘新成员的过程中要对所有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确定其满足相关考核标准之后才能上岗。其次,还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维修人员是铁路车辆维护过程中的重要角色,针对当前铁路车辆维护问题,必须要加强对专业的维修队伍的建设,维修人员要及时掌握铁路车辆的技术特征,对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问题进行发现,并且及时进行养护维修,确保铁路车辆故障可以及时处理。维修养护技术人员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及时对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每一个部分都要加强控制,从而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要,铁路车辆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老化以及其他故障,导致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造成铁路运输安全问题严重。对此,要积极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从预防性安全管理角度着手,提高车辆设备的维修水平,减少车辆设备故障率。

参考文献

[1]李文广.探究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g体系[J].商,2016(17)

[2]柴宝新.浅谈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3

一.围绕中心、把握导向,服务铁路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铁路宣传载体肩负着用舆论去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的职责。舆论引导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铁路内部宣传载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贴近铁路自身、贴近职工群众、贴近运输生产一线,宣传铁路改革创新发展的主流,以多种形式对铁路经营管理决策、发展目标以及铁路发展内涵和不断丰富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强势宣传,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做到动态报道、集中宣传和言论引导相结合。既讲诸多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又讲群策群力共渡难关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现实意义,用企业精神引领职工、用发展成就振奋职工、用典型事迹激励职工,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献身铁路事业的荣誉感,把力量凝聚到做好本职工作、推进运输安全、生产经营、铁路建设和改革发展上来。

二.注重实效、强化激励,促进铁路重点任务完成

实现安全运输生产、服务地方经济和运输经营效益及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员工根本利益的要求。企业新闻宣传载体要把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作为提升宣传成效的切入点,努力提高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瞄准阶段性重点工作,抓典型、抓热点、抓难点。有线电视要突出专题追踪,致力发挥体裁多样性的优势,深挖新闻背景材料,提高报道的思想深度。在铁路重点工作一次次攻坚的关键时刻,哪里有急难险重的艰巨任务,哪里就必须要有宣传的强劲鼓点。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安全运输、生产经营和铁路建设的最前沿,把笔尖对准一线、镜头对准员工,把最火热的生产劳动场面、最刻苦的创新攻关精神,以最快的速度、最真实的感受、最朴实的文字和最生动的画面进行传播,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激发职工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力。

三.挖掘亮点,总结经验,充分展示铁路良好形象

铁路新闻宣传要加强策划,把总结铁路改革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和生产实践中的新做法、新经验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职责,充分展示铁路企业品牌形象。要使铁路企业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成就、每一个引以自豪的时刻,都能在各种新闻宣传载体上找到身影。铁路企业在获得重要荣誉,取得显著业绩后,新闻宣传载体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全面总结成功经验,为更好地宣传铁路改革发展成果,让全社会深入了解铁路打开一扇窗口,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创造催人奋进、累累硕果的显著业绩的原因,进一步激发立足新起点、创造新辉煌的自信心。

四.突出创新、紧贴实际,努力体现铁路与时俱进品质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 安全文化建设 实践途径

铁路运输安全,不仅关系到铁路自身的效率和效益,而且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中国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21世纪,中国铁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发展机遇,回顾人民铁道运输安全工作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尝试和探索新世纪中国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无疑是一件值得去做且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企业的重要意义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化为载体,把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管理的柔韧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的手段和文化的力量去引导职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促使职工把遵章守纪、安全生产作为自觉、自律、自动的行为,把企业的安全目标融入个人的理想追求,使安全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

首先,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伴随着一次又一次铁路大面积提速调图,重型钢轨、先进的机车车辆和通讯信号设备陆续上道使用,一些科技含量高、安全保障系数大的新设备无疑将使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如虎添翼。然而,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都是由人来使用和维护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对铁路企业来说最关键,铁路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从“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入手,在既注重对“物”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尊重、关心和依靠职工,全面落实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育安全文化,既可以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又可以提高铁路的安全保障能力,为旅客货主提供更加安全、优质、快捷的运输服务,是铁路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其次,从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步伐的需要看。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铁路企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而充满机遇的时代,在这一最佳发展机遇期内,国铁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将在更新管理手段、引入经营理念等领域进行改革,随着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投入运用,在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等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就变得尤为重要,另外,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决定了安全是铁路企业的根本所在和命脉所系,必须时刻把运输安全放在首位,铁路高度集中、大联动机的行业特点,离不开严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劳动纪律作保证。但这种就安全抓安全、就管理抓管理的做法,不能完全消除管理上的漏洞和作业中的隐患,特别是容易引起职工心理上的抵触逆反情绪。安全文化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把管理的有限性和文化的无限性统一起来,把管理的强制性和文化的能动性结合起来,用管理制度硬约束之外的素养理念,用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培育具有现代安全素质的“人”,以此来保证铁路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因此,培育安全文化又是实现运输安全有序可控和基本稳定的客观需要。

最后、从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看。多年来,各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创造了许多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其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安全和服务上。通过增加铁路“产品”文化含量,体现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已经成为体现铁路企业发展程度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与人的素质紧密联系的文化,为铁路企业建立起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和环境,在塑造铁路安全品牌、树立铁路良好形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安全文化更应作为铁路企业的核心文化来建设。

二、探索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改革:在铁路机构改革的设计中,要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不能一拍脑袋,心血来潮就从眼前的局部利益搞出一个所谓的改革方案,可是当这种方案实施没多久就发现问题百出,又走回头路。在改革中要尽量避免运输安全管理中翻来覆去的不稳定因素。要建立科学高效和规范有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改革中必然会出现的运输安全危机措施。

(二)加强铁路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安全管理人员的经济和生活待遇,积极吸引有文化 懂技术 、会安全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增加安全管理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尽量克服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中一哄而上的形式主义弊端。

(三)正确认识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按照“科学、统一、专业和规范”的原则制定各项准确适用的法规和规章制度。铁路有关部门要端正安全管理工作思路,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预防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政出多门,过繁过杂,相互抵触和难以执行的矛盾。务必根据铁路运输的发展状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时清理废止制约铁路运输发展的法规条文和规章制度,杜绝哪些为方便完成考核任务变相搞创收滥定规章制度做法。要围绕铁路运输安全这个重点,细心制定铁路运输的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

(四)加大铁路的科技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的铁路技术装备, 坚决淘汰落后的铁路运输设备。不断升级改造现有的行车安全监管装置,消除铁路运输设备上的安全隐患,在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中以科技硬件取代繁琐的人工监管工作,以自动化运输控制装备替代人工操作,来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又能大量减少人员操控上失误。通过建立铁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迅速有效地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推进落实。减轻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遏制了安全管理中的好人主义,有力地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五)加强现场铁路职工队伍建设,大力增加一线铁路职工安全教育投入,采取各种形式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鼓励职工参加提高学历的学习。不断增强提高现场职工的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同时广招高等学历青年进行现场学习锻炼,为飞速发展的铁路提供具有高文化,高业务水准的后备力量。

(六)根据现场职工违章违纪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处理

加强现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用血的事故教例告诫每一位职工,事故的发生来自至违章作业,来自违反劳动纪律,要求职工做到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自觉严格地按照标准作业 。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理论和现场实作考试,及时了解职工业务理论水平和作业中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组织学习培训,特别是在新的规章制度颁布实施前就要抓紧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对于比较少遇到的非正常行车办法要定期组织有关职工进行学习,以确保在非正常情况出现时,职工能从容应对。铁路各运输部门在安全的管理中要齐心配合,按照铁路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各部门各工种间要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制。在铁路运输安全中,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既协作,又互控。教育、检查和督促所属的现场铁路职工,杜绝现场作业中的职工碍于情面,不讲标准,简化作业的错误做法,以消除铁路运输中的安全隐患。

铁路要与地方部门的紧密合作,积极开展爱路护路活动,向铁路沿线单位、学校和居民的广泛宣传有关路外安全知识。抓好铁路沿线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维护铁路的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破坏铁路设施的行为。铁路和道路相交应尽量设置成立体交叉,加强铁路行政执法,坚决撤除非法私建的道口和人行过道,对繁忙的铁路线两侧按规定设置栅栏进行全封闭,严禁行人或牲畜进入铁道,防止铁路机车车辆与行人、机动车 、非机动车、牲畜和其他障碍物相撞的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5

关键词:铁路职工;素质问题

Abstrac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socialist reform and speed up the pace of the proposing of the goal of railway leapfrog development, railway transportation fac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Enterprise how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strengthen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s an urgent urgent task.

Keywords: railway worker; Quality problem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必要性

1.时代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客观上加快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 化趋势,铁路运输面临国内外运输业的挑战与冲击也日益严峻。企业能否建立一支适合时代许可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影响职工与企业的前途,而且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与发展。

2.技术创新客观上要求职工队伍的高素质。近年来,随着铁路全面提速,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新技规等新规章的全面实施,新科技与新知识的含量不断加大,知识的半衰期迅速缩短,知识的老化过程加快,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而重视教育、强化职工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3.企业改革的纵身发展强烈要求职工素质的同步提升。“十一五”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铁路改革与发展的攻坚阶段。随着“网运分离”总体方案的基本确立以及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运输业的减员分流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展开,职工保岗与竞岗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职工的素质。

4.铁路运输安全的长期稳定必然要求过硬的职工素质。安全是运输业永恒的主题,安全能否确保,起决定作业的是职工的素质。纵观每一次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深层次而言,无不归咎于职工素质的薄弱。没有过硬的职工素质,安全就如大海上的破木船,灭顶倾覆将成为可怜的必然。因此,固本强基,夯实安全基础,最首要的任务是强化职工的素质。

二、企业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一是忧患意识差。职工的“铁饭碗”思想严重,对铁路面临的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危机感。二是竞争意识淡薄。随着铁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机构改革改组的进一步实施,竞聘将成为企业吸纳人的主要方式。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对岗位的撤并及人员调整,束手无策。三是学习观念落后。知识经济的到来与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需要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训。铁路职工临时突击、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远远落后与现代企业的终生学习观念。

2.业务素质薄弱。一是理论基础不实。铁路,特别是车务部门多为熟练工种,岗位技术性相对偏低。部分职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规章的学习教条、孤立,无法达到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完全凭经验干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心中没底,不敢处理;根本不会,无从下手或没有头绪,程序错乱。甚至日常的基本作业技能也不过硬,与岗位技能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发展潜力不足。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

3.缺乏现代科学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科学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LKJ(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坚强,使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越来越迫切。而讨论相当一部分职工不懂计算机、不会使用计算机的现状,客观上延缓了铁路实现市场营销、运输生产、社会服务、运行维护、管理决策的现代化进程。

三、职工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职工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虽然职教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职工素质也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但职教工作并没有因职工素质在企业中的核心而受到应有的重视。职工教育仍然是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就可以不要的“软任务”。致使职教工作时紧时松,缺乏长期有效的实施策略,特别是在财力物力投资、制度落实、远期规划等方面距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要求和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2.职工文化基础差、起点低。职工的文化水平是业务技能全面提高的基础。部分职工基本上来源于社会招工、部队转移和及少数政策性子女顶替,他们对铁路运输专业的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理论根基不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业务技能的全面提高。还有部分职工虽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近几年科技发展及设备更新的加快,他们的专业知识日趋老化,而理论基础的先天薄弱恰恰是他们进行知识拓展和更新的最大障碍。

3.培训质量不过硬。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近年来为提高职工素质,路局以及基层站段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但是由于某些部门盲目的完成培训任务,培训过程敷衍了事,再有就是职工本身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培训质量低,没能达到培训的效果。

四、努力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安全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干部来讲,就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解决作风不实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重视学习,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实践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见性。另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实际,学习技术业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全面综合促进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职工来说,必须抓好思想教育,把解决违章违纪问题,为安全运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采取措施,常抓不懈。同时,要培养职工学习技术业务的自觉性,切实落实培训计划,确保实现路局提出的“三个百分之百”的目标。

提到职工培训“三个百分之百”,它在安全基础建设中起着基础作用,体现着“人本管理”的思想。因为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去操作,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去落实,只有通过“三个百分之百”达标活动,把职工素质提高上去,各项工作才能有坚实的基础。目前,我们的职工队伍素质基本上可以适应在正常情况下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但非正常情况下职工作业技能不适应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工种作业人员基本规章不过硬,相关规章不清楚,现场作业不规范,处理问题不果断,已经成为威胁安全生产的突出薄弱环节。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应知应会的内容,有区别地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看家本领”。对出现非正常后应卡住几个关键环节,有关岗位人员如何作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如何互相联控,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编制严密控制和程序,以解决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的随意性和管理失控的问题。

总之,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步入长治久安的战略性措施,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深化铁路改革,加快铁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把职工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大工程,列入改革日程,才能推动铁路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从而达到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奋斗目标。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铁运营;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城市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越发紧张,公共安全形势却也越发严峻起来。而国内地铁事故的不断发生更是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随地铁发展的广泛性,地铁事故更是影响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为避免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地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则刻不容缓。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地铁运营安全的各方各面,明确风险管理在地铁日常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地铁运营安全的现状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从而保证地铁交通的安全运营。

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评估及评估目的

我国地铁安全理论系统的构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且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系统。因此,在地铁运营中便出现了具有以下特点的安全风险:

1.运营安全对管理的依赖性。地铁运营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人类操控机械的动态系统,因此,地铁的运营离不开人类管理的协调,使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性。

2.地铁运营的反复性。因地铁运营系统是多工种联合作业,昼夜不断、周而复始,因此各种不安全事件和事故大多数是重复发生的。

3.受环境影响的特殊性。地铁运营即受内部人为操作失误和机械故障的影响,也受自然环境条件或社会环境的影响。

4.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地铁运行列车处于半封闭单向高速运行状态,由于其通风、照明及救援困难,所以,一旦出现意外,必将引起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5.社会影响的恶劣性。地铁是整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直接造成城市交通瘫痪,大量人员拥挤、社会影响恶劣,甚至可能引发部分乘客的骚乱,影响城市政府的信用,造成无法估量的危机。

由于地铁运营涉及到大量不确定和不确知性,因此只有针对地铁运营中风险的特点,通过对风险特点的深入研究,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发生的隐患,并将其事故对社会或城市的损伤率将至最低。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概念及现状

概念: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对地铁运营阶段存在的潜在性安全风险进行的界定、辨别、分析、控制和管理的综合过程,实现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发现、控制和处理解决地铁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尽可能的减轻和消除风险的不利影响因素,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地铁运营安全效益,最终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

现状:

国内相关地铁运营管理单位通过对多年来地铁事故实际案例的累积、分析和归纳,从而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总结出管理体系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特点: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有的地铁运营公司没有对运营安全设立针对性的安全应对管理部门,没有对安全风险做出系统性,全面性的的应对策略。更甚至,部分地铁运营部门没有对安全风险及风险管理概念形成意识,更不会积极主动,系统性的进行风险管理,而事故发生后,管理方案的应对也形成了一定的随意性。

2.有的地铁运营公司安全风险的管理基本采用旧的、被动管理手段来应对地铁运营中出现的新的问题,而这样的思路虽然对重复出现的事故管理有相对作用,但却不能适用于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需求,从而达不到对地铁安全进行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3.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活动多数是间断或瞬间性,只有意识到才去管理,目前国内有的地铁运营公司不能做到未雨绸缪,缺乏长效实施机制。

4.有的地铁运营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缺乏定期对风险的复核性检查和评估,降低了风险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5. 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部门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缺乏科研项目的引入。

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策略不同。有些地铁运营公司的风险管理产生基于某类安全事故,属于被动管理模式,其虽能避免事故的重复性发生却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安全风险的产生。而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可能性,而这类的管理体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将管理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2.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系统程度不同。随城市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运营的管理方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且随科学管理技术化在我国地铁运营中的普遍性,在风险评价和分析中便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方式。虽然得到了相应的应用。但是相对分散,系统性和局域性的缺乏也使得管理没有显著的效果。

3.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国内部分地铁运营公司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多侧重于以设备和技术为主导方式来达到管理目的,其具有直接、见效快的特点;但也有部分公司侧重于人为管理因素,他关注的便是运营过程中人的行为、人的技术素质和技术要求。本质从人的安全性出发。对人的安全、健康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控制,从而达到整体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

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评估与现状分析,结合国内地铁运营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比国内各地铁运营公司的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得出实行地铁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运营工作的严谨设计和监督执行是值得国内各运营公司借鉴和学习的。

2.从根本上增强国内城市地铁建设运营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并将风险管理纳入地铁运营公司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各方各面的防安全风险意识。

3.我国地铁运营部门科学性的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即以较低的投资成本取得对地铁运营安全保障的有效性,最终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运行。

4.国内地铁建设部门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理论和管理方式,建设更加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

5.创建高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指挥体系。

建议:

1.在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中,相关部门考虑的目标不应只是一个,例如在地铁运营管理中,往往要考虑到的成本、风险、时间等多个因素,而实际过程中,多个目标矛盾具有不可协调性,一个目标的优化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另一个目标的退化。因此,结合效应理论,提出多属性决策方法。

2.通常的风险管理方案就是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其主要途径就包括预防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和自留风险等。因为实际情况的限制,任何一种策略的实施更需要安全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最后在采取风险管理中的一项或几项措施进行实施。

3.地铁运营部门设立应急预案。因为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均为突发事故,因此,地铁运营部门应设立相对情况的应急方案措施。在事故发生之后,及时采用预备安全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急救,将事故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

4.地铁运营公司针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定期做出紧急事故疏散程序的演练,各部门配合协调能力需要不断检查,提高对地铁安全风险的响应和应急能力。

5.地铁运营公司要对地铁运营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重点设施部位,要及时检查和登记,保障各种设施工作的安全性,使电器设备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不断完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体系,实现保障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的管理目标。

[1] 罗俊鹏,何勇.道路交通安全统计生命价值的条件价值评估[J].公路交通科技.2009(06).

[2] 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04).

[3] 李彤.论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03).

[4] 周华杰.我国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01).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7

关键词:地铁工程 风险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U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072-03

自从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建成之后,全世界都在目睹地铁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尤其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数在过去10年飞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25%。截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共有25个城市建成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11条,路网长度3 286 km。其中北京以17条地铁线荣居全国线路最多的城市,上海以548 km成为地铁里程最长的城市。从总投资看,2014年全国轨道交通总投资达2 899亿元,2015年超过3 000亿元。

在这惊人的发展速度背后,是日新月异的地铁建造技术,以及让人们不可忽略的地铁安全隐患:无论是地铁建造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还是运营时发生的安全事故都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地铁施工中的事故屡见不鲜:2003年7月,上海地铁4号线黄浦江隧道口工地发生地面沉降,导致中山南路一栋8层楼房严重倾斜;2011年8月,上海地铁11号线周浦东站高架区间浇筑盖梁时发生脚手架倒塌事故,造成2死4伤;2016年6月深圳地铁在建10号线发生管道被挖,导致泄漏;等等。地铁运营时发生的事故有:2009年12月上海地铁1号线陕西南路发生两车相撞事故,乘客在车厢中滞留4 h以上;2011年9月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车在豫园追尾相撞,造成21人重伤,271人受伤,地面交通受到极大影响;等等。

1 Rasmussen的风险管理理论

1997年,丹麦学者Jens Rasmussen在经过多年跨领域的风险管理研究以及和德国洪堡大学“New Technology and Work”课题组的合作,建立起一套风险管理模型。该研究起步于为有害工业环节设计控制安全系统,之后将重点转移到人为失误分析领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事故记录来进一步模拟真实情境下的风险组成。此后Rasmussen在项目的组织架构层面重新审视了他的试验结果,并开始在管理层面考虑决策性失误。同时,安全法规也被运用到他的研究中。Rasmussen在研究中意识到了将不同领域的研究结果结合起来对于单独个体和决策者来说是有用的,但对分析整个风险管理系统作用不是很大。因此他决定在他原先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从上至下的系统。

这个系统简而言之就是“社会-技术框架”。在此框架下可以模拟事故发生的环境和预先设定的各种条件。环境条件如市场竞争、经济与政治压力、法律法规、日益增长的社会安全意识等。

总而言之,Rasmussen的模型是一个有关工作系统约束力、可接受结果的界限和主观对适应能力评价的一种行为形成机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基于人为失误、按照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来做的任务分析。模型里有6层决策者,从最高层的立法者(政府)到最底层的系统操作员(工作)。

“社会-技术框架”的每一层都包括很多研究领域,而且都受到各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并会把这些刺激传到下一层。在最高层,政府通过法律系统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这一层的法律法规能够为相互冲突的安全目标和可接受的人为行为界限设置优先级;研究领域则包含了政治学、法律、经济学、社会学等内容,并且公众有机会参与这一层的决策过程。第二层的主角是监管者和各职能机构,他们的职责是把最高层制定的法规在他们自己的部门执行下去。这一层里,社会学家和管理学专业人士会贡献他们的力量。法规在第三层公司层将继续被执行下去,同时更多的细节和适应于当地条件的条文会被补充进去让法规更加可操作。第四层是管理层,这一层中公司将被分解为好几个职能部门,并决定了下一层――员工层的各项工作。员工层中,每一个员工的活动、他们的心理、与环境和同事的互动以及科技方面都会被深入研究。最后一层是工程技术层面,涉及到对各项设备的设计开发、施工过程的操作与控制等具体的技术问题。

每相邻两层,信息输入和输出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反馈信息环。这样一个双边的交流模式就形成了:高层的决策者将他们的决策传递给低层,同时低层会把工作中收集的有价值信息向高层传递。此时信息环的每一层也都受到来自环外时刻改变并难以预测的干扰力作用,如市场调节、金融压力、教育水平、科技水平等。因此在风险管理中,每一层受到来自环内各层约束力以及环外各界的压力都需要考虑到。

进一步说,模型里每一层每个个体都会遇到适当的安全运营问题。什么程度上看某个行为是“安全”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去定义“安全运营”的具体标准是很难的。所以Rasmussen基于功能的抽象方法来定义“安全运营”。他首先建立了3条边界来控制风险管理中的系统表现:经济失败边界、可接受结果边界和不可接受工作量边界(见图1)。每个边界分别把约束力反映为经济约束、安全法规约束和个人无法接受的工作量约束。

在这个模型中,运营点的位置受到外界的力量影响,会逐渐远离经济失败边界和不可接受工作量边界,慢慢向可接受结果边界靠近。公司和组织机构会尽力将运营点远离可接受结果边界用来防止事故发生。所以随着时间流逝,一个代表着可接受的运营极限的临界边界就形成了。各边界到运营点的变化率会引起人为行为的变化:一段时间后,适应性的行为会让人们跨过安全法规边界,向功能性可接受行为移动。一旦边界处失去控制,这个移动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Rasmussen给出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例子,指出这个事故不是由独立的操作失败和人为失误这两者的巧合造成的;而是由一个在竞争环境中的成本效率压力影响之下,系统的组织行为向事故移动的结果。总之,从例子中可以很明显看出事故往往是由那些试图适应环境刺激的行为缓慢积累造成的,而不是由一个独立的操作失误造成的。

2 上海地铁10号线案例分析

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造成近300人受伤。此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此次事故不是信号系统的问题,而是地铁运营中应急管理的问题。接下来Rasmussen的风险管理理论将被应用到案例中来诠释事故的产生。

首先按照“社会-技术框架”理论,上海地铁的组织管理构架可以搭建起来。上海政府于2001年建立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后者负责经营上海所有的地铁线路。申通公司属于大型国有企业,拥有260亿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城投集团的注册资本。上海申通公司的管理结构是四权分立制:其中申通自己负责投资、融资和资源开发部分;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总承包商负责地铁的建设、招标以及监督整个工程的实施;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地铁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上海地铁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申通集团的子公司)和铁路交通管理办公室(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其他事务。理论上来说,四权分立的模式能够将不同的责任独立分配给不同的机构管理,减少机构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和干扰。

在这个组织结构框架里,10号线地铁工程的主要承包商上海地铁建设有限公司凭借与上海政府紧密的关系和自身在地铁行业优秀的业内水平,在市场里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王牌地位。然而二级分包商和三级分包商只提供开挖或者人力等部分,他们在市场的地位就不是这么稳固了,而是充满着竞争。同时,原材料供应商和客户都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分包商的业务水平,从而导致分包商陷入了艰难的境地。尤其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的时候,分包商之间的竞争会越发残酷甚至有违法行为产生。结果是一级承包商对此视而不见并且往往选择对工程利益更大的分包商来完成工程的进度。

由于国内法规监管不力、分包商过多分包给新的分包商,一层层下去会造成工程各方之间的关系越加复杂和多变,难以控制。在框架里,一旦高层决策者给下层下达工作且完成目标的条件不够充分的时候,下层很可能采取隐瞒真实信息的做法,而只为了图得自己短期的利益。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却危害了整个项目。如果长期以往下去,安全隐患将无从追寻而且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地铁10号相关线工程的组织架构能够符合Rasmussen的“社会-技术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利益相关者(一级二级等承包商等)会被自身利益等因素所驱使去把工程安全交易换成别的价值,从而跨过了项目的安全边界。别的价值包括进度、预算投资、覆盖范围、质量等。

拿进度来讲,“赶工期、抢进度”一直是我国工程不可避免的问题。10号线在建设过程中一度遇上了上海世博会、国庆等重大活动和节日,导致工期压缩了近一年。预算方面,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过度分包都成为造成预算不够的罪魁祸首。结果是承包商不得不偷工减料,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覆盖范围方面,根据房地产需求的考虑,10号线北延端新增了5个站,一直延伸到了黄浦江口和扬子江西岸。然而扬子江岸的地质情况却令人堪忧,建造大型地下工程不能说是特别安全的考虑。然而政府还是选择了继续北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的安全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用Rasmussen的理论诠释这些“价值交换”即为:地铁项目的预算投资相当于图2中的“经济失败边界”,工程质量相当于“可接受结果边界”,项目预算和建设覆盖范围相当于“不可接受工作量边界”。10号线地铁项目的建造过程是在环境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运营点”在3条边界内移动的结果。一旦移动出了任意一条边界都意味着工程安全受到了威胁,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运营点”在边界内活动,越往中心趋近则是越安全的。地铁事故的发生也不是工程中一个独立错误直接造成的,而是在各种不安全因素下随着时间发展逐步累积的结果。

3 结语

总体来说,Rasmussen的风险管理理论在国内地铁工程建设中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审视风险问题的视角:往往工程中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个某个错误造成的,而是各方面职能部门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的各种刺激影响下逐步形成安全隐患,再通过时间积累量变转化为质变最终造成的。从上海地铁10号线的案例中可以看到,过多分包、不够健全的法规监控、承包商对利益的过分追逐而忽略质量、上层决策管理层过分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人民安全等问题都给最后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在今后的工程生产中,需要提高各界的安全意识,从工期、预算、质量等各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才能逐步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水平,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8

关键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分析

铁路是大联动机,需要各系统、各部门、各工种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业。任何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出现了闪失都将会对整体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制度不落实,过程不控制是一种严重的风险。随着铁路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采用,这种风险将逐步加大,已经成为一种亟待解决的主要风险源之一。安全管理是全员、全方位过程的管理,只有落实好安全责任制才能有效保障安全,实现铁路行业的长远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铁路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现状分析

总体上看,铁路在加大自身建设的同时,在人员、设备、管理、技术等方面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效果有明显成效,重特大事故、人员伤亡、社会负面影响逐年减少,安全管理正在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方向迈进。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铁路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具体表现在如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不具备可操作性

部分站段还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现象,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部分站段缺乏考核评比机制,部分站段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时未经过充分研究论证,随便找一个专责照搬照抄,没有充分结合该单位实际,造成了责任不明,在操作上无法遵循;部分单位把安全全部交给主管安全或技术的负责人和部门,“这件事不归我管”的现象尤为突出。

1.2发现问题不及时,建管单位安全管理脱节

铁路这样庞大的系统,安全是最后的果,它前面有多个“多米诺骨牌”,建立完善机制时,要尽量把发现隐患的骨牌前置,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结果。由于管理失责视察,管理者发现问题不及时,往往到发生了事故才反求责任。铁路建设和建设后的管理工作隶属于两个或多家单位,接收单位无法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干预安全管理,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可能给后续管理带来安全隐患,对铁路的建设也造成不利的影响[1]。

1.3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监管部门作用不突出

制度建立很全很细,但部分单位很少组织学习,对有哪些安全责任、应该由谁来负责等一概不知;一些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平日很少召开由“一把手”参加的安委会,很少根据责任要求组织安全检查、考核;在考核中追求一团和气,把检查考核“送了人情”,一味姑息迁就;一些单位发现安全隐患,只要是没有后果,未造成太大影响,在处理上总是避重就轻,“雷声大、雨点小”。受多年“大而全”传统思想影响,各铁路企业都设立了自己安全部门,负责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和落实工作。这种管理体制由于缺乏横向掣肘,容易出现“自家孩子不能出丑”“一致对外”等管理倾向。有问题不处理,有安全隐患自行内部消化。上一级安全监督部门由于人力有限,鞭长莫及,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弱化,上热重温下凉。

1.4日常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淡漠

一些单位日常疏于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传达安全文件简化,事故分析与该单位距离远,造成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淡化,缺乏保护自己、确保生产安全的能力;部分单位未开展经常性的技术业务比武,安全考试形同虚设;部分单位安全培训和教育不注重方式方法,“一言堂”式教育,造成“上面讲的欢,下面睡的香”,使教育收效小;部分单位,职工教育岗位成了“安置型”岗位,导致教育力量薄弱。

1.5安全文化不健全

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素养。人的安全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企业要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必须提高职工的安全素养,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当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主动地成为一道安全屏障,那么安全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目前,铁路企业正在推行安全文化,并从中良性收益。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中的安全文化意义认识不足,推进迟缓,落实不利,甚至感到抓安全功夫没少下,力气没少用,效果不明显。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铁路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的措施

要从铁路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基础制度,实施超前管理,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等措施,逐步提高铁路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确保铁路现实和长久安全。

2.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在铁路安全生产中,应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的制度,具体应该完善《安全生产职责规范》《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安全生产奖惩方案》《各部门职责界定方案》等等,进一步细化各个部门的职责;应该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的程序,要求铁路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正规的生产流程进行作业,并要加强监督,针对于在安全生产中不按照流程作业的员工要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3];强化推进“一岗双责”管理,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管理者要承担所管理的每个管理单元(车间、班组、岗位)的所有安全风险,杜绝安全管理的真空地带,变线条管理为多渠道管理,也就是管生产、管经营也要管安全。

2.2重视超前管理,占据安全主动

制定事故分析制度,对铁路建设、生产、管理中的事故隐患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有效地排查,总结其中“规律性”特点,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根据安全生产的发展变化,动态分析和研判安全风险点、风险源,结合实际,不断细化和完善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和办法,明晰每个车间、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岗位风险和作业标准,做到明责、尽责、履责,实现对关键作业、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积极做好铁路建设、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的处理,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5];建立应急处理预案,经常开展应急演练,使各级人员熟练掌握各类预案的启动条件、应急措施和执行程序,确保预案有效落地;善于抓住生产、建设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所有安全隐患上的“可能”进行预想,把它变成“不可能”,实现对各种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铁路使用单位要提前介入到铁路建设过程中,参与建设过程的安全管理,把安全关前置。

2.3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干部责任追究

具体涉及到的管理人员、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责任落实的具体操作流程等,通过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进行明确;严格执行一把手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提高各级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在铁路安全生产中存在着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最佳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2];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秉承着严是爱、宽是害的原则,从严管理,将一些铁路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生产放到企业最为突出的位置上,与干部晋级、收入充分联挂,对不执行标准,不敢碰硬、不作为的干部及时做出调整;铁路安全监察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处理上要伤筋动骨,提高干部在安全上不作为的成本。

2.4强化安全业务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自觉识别风险的能力

具有高水平技术能力的员工其安全意识较高,且在生产中遇到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规范的处理,避免安全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因此,组织铁路员工参加生产技能培训是非常重要。要定期组织生产技能大赛,加大先进典型的选树力度,切实的调动员工提高自身生产技能的积极性;要定期发放安全手册,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应该利用交班会、个别谈心、手机短信、微信或因地制宜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遵章守法;采取职工现身说法、专题演讲、技术演练、班前一题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对安全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让职工自己教育自己,使每名干部职工都清楚自身的职责、掌握作业程序和达到的标准,从而自觉落实规章制度。

2.5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培育全员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

要时刻牢记职工群众始终是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推进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的对象;要因地制宜加强职场文化环境建设,发动广大职工自己总结提炼安全格言警句;要充分发挥铁路各级各类宣传载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善于协调和运用全社会的宣传舆论资源,广泛宣传铁路安全生产取得的成绩,宣传在推进安全风险管理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为确保安全生产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讲好铁路安全故事,传播好铁路安全声音,树立铁路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

3结语

在铁路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高度认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结合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积极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安全管理,强化安全风险控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确保铁路安全生产。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结合铁路建设过程中实际的变化,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中的铁路建设的需求,从而确保铁路行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促进整个行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刘艳红 单位:沈阳铁路局集体经济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世江.把握安全风险理论精髓推进铁路安全管理创新[J].商业经济,2013(12):83-85.

[2]崔国仁.实现以知识为基础的铁路安全管理[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8):31-32.

[3]吕金波.抓安全生产要树立“八个观念”、克服“八种现象”[J].河北企业,2004(7):16-17.

[4]邱长华,夏凤鸣,刘英,等.现阶段铁路安全管理的弊端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7):387-388.

高铁安全论文范文9

论文关键词:效益,车站设备,维修模式

 

0 引言

传统上人们习惯地将地铁作为政府公益性项目,认为政府部门对地铁的经营亏损弥补是理所当然的,往往不从转换经营理念着手,在盈利模式的研究上做得不够。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在总公司的领导下,秉承“承恩施善、德贯全程、敢担大任、回馈社会”的企业宗旨,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早在地铁一号线建设的后半期就开始有意识地着手地铁设备维保模式的研究,探索在运营初期做到收支平衡、不使用政府财政补贴的可能性。地铁运营5周年以来,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学习国内外设备管理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策略维修模式,结合车站设备管理的特点和设备管理的高可靠性、安全性的本质要求,开展了以乘客价值提升为中心的效益型车站设备维修模式研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实施科学的预算,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在管理上做好运营盈利模式的扩充。同时做好政府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的研究。

南京地铁公司践行科学发展,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科学高效的制度设计、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以及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造价最省、用工最少、开通首先在轨道交通行业同口径统计下略有盈余的佳绩,备受同行瞩目,打造了具有南京特色的经济节约型地铁。

1 南京地铁效益型的车站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1.1 创新运作机制,确保安全

南京地铁通过摸索、实践、总结、完善,在创建设备维修工作机制上不断更新“版本”,形成高效运作机制,保障了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与运营的安全、顺畅论文的格式。

一是改善了维护机制,对列车、信号等设施系统的维护,确定了“降低故障率,提高完好率”的目标。针对相对粗放的传统的计划预防修体制,创新性地提出在设备管理现场采用世界先进的全面生产维护(TMP)和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方法。特别是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专注于防止故障,按重要性将设备故障进行降序排列,等级划分,对非常类似的设备采用“模板”方法维修模式,避免作用很小或没有作用的维护工作。从而更加有益于安全和环保;减少了不必要的维护带来的故障;提高了设备可靠性;降低维护费用等。

二是深化了安全保障机制。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南京地铁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三级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员工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和事故责任追究六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化,确保了运营的安全。

三是完善了应急机制。不断优化完善运营应急预案。在原有预案基础上,经过多次更新,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制定完善了运营生产、治安消防、自然灾害等各类预案及其实施管理办法。

四是实施了联动机制。经过几年与地铁公安分局的磨合,本着地铁为乘客服务,公安为地铁服务的指导思想,双方梳理了各自工作流程,相互配合,紧密对接,制定了《警地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各自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强了互动,促进了团结,提高了效率,取得了成效。

1.2 长效维修模式管理,控制运营成本

为了更好的履行企业的使命、实现其目标,南京地铁通过几年的设备维修模式的探索,尤其是针对以乘客服务为中心,逐步建立以乘客价值为提升的效益型的车站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其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南京地铁效益型的车站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首先在盈利模式方面,南京地铁车站设备维修管理主要是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人机和谐论文的格式。为此维修模式,在收入方面通过改善设备维护状况,提升地铁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诱增客流以提高运营的票务收入,实现“增收”,在支出方面主要是控制运营成本,实现“节支”。

其次,在维修管理模式方面,主要体现在以可靠性为中心设备维护管理策略。通过车站设备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升,为车站设备管理现场提供更安全、更规范、更简明和更人性的服务。一方面通过开展关键设备的RCM系统分析,提升车站设备维护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TPM的规范化车站设备管理现场,提供更加规范的车站设备检维修流程与技术要求,提升设备维护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与此同时,在南京地铁一线设备房设备管理现场,深入推广一目了然工程与“6A+”设备房标识系统,从而实现设备维修管理的更人性、更简明的管理模式,提升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率。

再次,在内部运作方面,一方面是要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模式创造提供后台支撑,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维修模式管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强化设备维修管理的规程管理、流程管理和应急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在票价一定的情况下维修模式,需要不断的控制成本,从降低能耗、减少维修消耗、备件国产化、员工自主管理、实施精益维修以及委外管理等六个方面实施成本管理。

最后,在实施保障方面,主要是通过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保障(主要是组织结构设计与职责划分,如车站设备属地化管理、建立同心共保体系等)、人员保障(主要是人员的选聘、培训和考核激励)、信息保障(信息系统(PDA)的建立与应用、车站设备状态监控系统)的实施与控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持续改善运作流程。

2 结论

为了更好的履行大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使命、实现广大乘客快速移动的目标,南京地铁通过几年的运营探索,初步建立起具备特色的以服务乘客为中心的车站设备效益型维修管理模式,通过乘客价值管理,为乘客提供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更安全、更快捷、更便利和更舒适的运营服务,一方面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适时、适度、可靠的车站设备、行车设备的维修服务改善和管理模式策划,降低设备评价故障率和提供乘客能够明显感知到的便利的换乘条件和高效的设备现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