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5:10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1

关键词:商贸企业;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

一、商贸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适应商贸企业转型的基本要求

商贸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转型与发展,就要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尤其是针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利用管理会计能够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由于传统会计仅仅注重事后的监督工作,已经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而应用管理会计能够将财务会计遗留的资料进行充分的使用,并展开仔细的分析,对于商贸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为管理者提高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商贸企业实现转型。

(二)提高商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商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要利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开拓新市场等,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于成本的管控工作,将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到最大化。所有这些方式都与管理会计信息相关。在商贸企业内部应用管理会计,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防范商贸企业风险

商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不断的壮大,就要利用适当的措施规避风险的发生。在风险防控的过程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侧重点不同,管理会计能够对实际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利用相应的防控措施与工具,进一步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通过这种方式为商贸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商贸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路径

(一)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挖掘实践性

在商贸企业内部要想合理的应用管理会计,就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进一步挖掘管理会计的实用性。首先,加强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要对于相关的理论成果进行吸收,并集合商贸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管理会计的理论成果更加具有针对性。自然,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要综合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了解,逐步培养出管理会计人才。其次,通过对会计理论的研究,要与企业的实践工作相结合,对于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与汇总,并定期开展推广工作。再次,商贸企业还要做好管理会计研究的成果对接工作,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流程,从根本上转变原有的传统会计核算方式,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要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问题进行协调,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其中的差异,还要促进财务会计对外提供财务报表,在满足相关者利益的同时,对于商贸企业发展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进而保证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内控制度

在商贸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要想合理的运用管理会计,就要从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内控制度入手,逐步为管理会计的运行构建良好的环境。其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含括内部控制审查、监督约束等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能够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产生直接影响,在企业的治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管理会计与协调制度治理的统一关系,管理者要意识到企业的治理情况会对会计信息系统职能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商贸企业的管理方式,内部组织结构与管理会计的应用也是息息相关。因此,企业要针对于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与战略性发展目标进行优化。在内控审查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风险防控工作,注重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延伸管理及事后的监督管理,将内部控制的重心放在管理会计中。另外,在监督约束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商贸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内外部监督系统,其中内部监督主体是监察、审计等机构,外部监督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等,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保证监督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在商贸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商贸会计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管理工作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需要的信息数据量较大,而保证这些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才能够保证管理会计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因此,企业要根据内部管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软件,逐步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建立管理会计系统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人工准确及时将重要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并通过搭建相应的程序,对于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与汇总,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财务信息,对于用户权限及用户角色进行编写,通过一目了然的数据分析,保证管理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行权限管理,在内部明确责任制,使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基本职责,进一步避免权责混乱的现象发生,针对于问题的发生,能够进行责任追究,并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利用统一的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工作,对相关的经济活动展开全面分析,进而为商贸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使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有直观的理解,进而制定战略性的发展目标,促进商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商贸企业制度建设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贸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就要利用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制度的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增强自我约束力,对于国内与国外的优秀企业经验进行适当的借鉴,逐步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实际,将基本工作原则、工作方法及管理会计观念进行结合,逐步形成整套管理会计体系,结合管理会计的规则,制定科学化的工作标准。与此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使商贸企业能够对内部管控及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适当地调整,并将管理会计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进而为商贸企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逐步为商贸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商品流通企业 内部控制 管理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工业革命之后企业资本迅速膨胀、企业规模飞速扩展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要满足工业时代下大规模的企业生产运营,在管理过程中就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内部控制理论。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该控制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经营的组织、调节、控制和监督。内部控制一般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适应,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同方针政策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保值增值,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同时杜绝企业内,行贿受贿现象的发生。商品流通的资金流动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资金存在于商品存货上,同时对于商品的购销比较频繁,因此内部控制对于资金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商品流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企业资金安全,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商品流通企业稳定地运行,提高其运作效率,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发挥。

二、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1、管理层缺乏内控管理意识

在我国,很多商品流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管理层在意识上就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尝试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和企业上下层员工内部意识的缺失,使得内控制度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作用。加之,企业内部员工为了自身私利可能会出现挪用物资的现象,在内控制度的落实上也难以做到尽心尽力。由于内控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很多商品流通企业对于建立内控制度的积极性不高,仅仅把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经营业绩的提高上,对员工的激励也是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在企业投入上也大多偏向于生产性的投入,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投入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认为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会降低企业经营的灵活性,这些都是在思想意识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错误认识。

2、信息在企业各部门间不能有效传递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信息的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经营的组织、调节、控制和监督。然而由于企业内部非财务部门人员的配合不够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在原始数据上常常出现失真,倘若以失真的财务数据为依据做企业经营决策,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另外,即使是真实有效的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时也经常出现信息不畅通的现象,而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流通机制做支持,失去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反馈,必定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是息息相关的两个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离不开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准确识别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从而实现风险收益的平衡,保证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风险管理首先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要求风险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商品流通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导致企业负债过多,财务风险加剧。一旦风险爆发,企业将不得不陷入停业甚至破产的地步。

4、监管力度达不到内部控制的要求

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其经营的商品项目种类繁多,产品线比较繁杂,相应地监管起来也比较棘手。当下,我国很多商品流通企业采取的监管办法是统一由财会部门来负责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会计、审计和财务部门互相配合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权责模糊,同时在监督起来缺乏明确的对象,因此实施起来效果不是很好。更有些企业所有财务工作都由会计部门负责,这一方面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更加混乱,对于企业经营的监督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加强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

1、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系统性

内部控制管理之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还需要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凝聚力的充分发挥,才能通过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经营效率达到最大化。在商品流通企业内,企业的经营过程涉及到很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也相应地贯穿在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的统筹管理上,只有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的控制,保证企业运营系统的条理性,才能有效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同时内控工作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控制管理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经营环节要重点控制,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控制,要重点做好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2、完善商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还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建设。因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能够保证内控制度运行效率的发挥。因此,商品流通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就应该从建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入手。对于组织体系的建设,一般可以从整体构造和责任分配两个方面做起。为了提高组织结构的运行效率,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要将原先过于复杂的组织体系进行简化,减少中间层,尽量使得管理体系扁平化,这样也能够保证组织内部信息的快速流通和企业对风险事件做出迅速的决断,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同时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将企业各职能部门团结起来,团结一致地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另一方面需要明确各组织部门的权利分工,保证权利分配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各部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例如: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上,可以通过组织体系的设计保证各员工的有效合作和工作效率。由采购调查部门负责商品质量和供应商的调查工作;由采购部门负责商品的具体采购工作;出入库部门主要负责存货出入库的登记和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配合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各部门内部职责工作的高效完成。

3、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的高水平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针对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其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采购工作和销售工作的预算。在预算编制的时候,要统筹考虑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购、销、存环节,保证预算编制环节的合理科学。预算编制完成后,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管理,不能随意地变更各环节的预算。当然,预算标准只是一个参照,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物资流动的频繁,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况,这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但是预算的变更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程序,逐级申报预算变更,经相关负责人审议通过后才可以执行,预算的变更要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避免部分人员的违规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流向,定期汇总企业的现金流量、销售额度和促销费用等财务指标,及时提供企业经营相关的财务报告,为企业管理层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要有明确的预算考核机制,从而激励企业各部门严格执行企业预算,保证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在预算考核的同时进行预算评价,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

4、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畅通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反应。对于商品流通企业来说,建立ERP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各环节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辅助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使得企业从市场行情,企业资源管理以及战略决策制定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说,商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从经营到财务信息的有效传递,从市场到供应商变化的快速反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商品流通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对于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当下的发展阶段来说,谁能够在内部控制工作上领先对手,谁就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水平,商品流通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就应该从建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入手,不断通过内部控制完善企业的经营环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健运行,保证商品物流企业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舞弊 反舞弊 审计措施

一、引言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舞弊行为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银行的信誉、银行资产的结构、员工的工作状态,给银行自身的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也会影响着我国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为反舞弊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建设并完善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对于舞弊案件的相关理论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在这种模式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引发舞弊行为的出现。在实施反舞弊审计措施的过程中,在监管者做好外部监管的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对于防范和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某银行舞弊的案例研究分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反舞弊的审计现状之后,发现在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反舞弊审计措施。

二、舞弊相关理论

(一)舞弊的界定

关于舞弊的定义有很多,在本文中,遵循国际惯例引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做出的解释,2011年在该协会的《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提到,舞弊行为是指所有的以故意欺骗、隐瞒或违背信用等一系列的违反法律扰乱秩序的行为,舞弊行为的主体,既有可能是机构组织,也有可能是雇员甚至高管个人,为谋取机构或自身利益,故意歪曲事实扰乱视听,通过作虚假报告,甚至损害机构的明知是违法或者错误的行为。

国内的关于舞弊的定义是在2006年,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指出,舞弊是指在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真相,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也包括组织的外部人员。除此之外,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是指组织内、外部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关于舞弊的定义很多,但大相径庭,机构组织者,或者个人通过一切以欺满诈骗为手段隐瞒或掩盖事实真相,从而获得不正当的益于自身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舞弊的分类

本文引用按照舞弊主体的不同,将商业银行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商业银行作为一个资金高速流通的行业,如果银行的员工及管理层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很容易在巨额资金的诱惑下发生舞弊行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纵容着舞弊的发生。

第一,员工舞弊,也称为雇员舞弊,一般是底层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伪造单据,非法牟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或者通过上下串通舞弊,该舞弊行为有可能是损害银行利益,也有可能是为了虚增商业银行的利益。

第二,管理层舞弊,也称高管舞弊,是指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追求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虚增银行利润,例如高估银行一段时期内产生的效益和获得资产,掩盖损失和负债,以完成或接近业务指标,同时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或者与员工串通舞弊,故意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三)舞弊动因的相关理论

对于为何会产生舞弊行为,也就是舞弊产生的动因国内外理论界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比如二因素,是把舞弊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客观存在的易于发现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以及主观的不容易被发现的个人态度、工作目的等方面的问题。还有GONE理论,是指贪赛、机会、需要、暴露这四个因素诱发舞弊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这几种理论都是把舞弊发生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本文着重解释比较著名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角形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要素是造成企业舞弊产生的主要原因。三角形理论认为压力要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包括经济压力,如舞弊者面临的经营财务上的困境、现实中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等,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以及其他压力。借口要素是指,舞弊者在进行舞弊行为时,虽然明知是违法的不正当的,但是舞弊者会编造一切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进行各种心理安慰和暗示,来支持他实施舞弊行为。

(四)内部控制理论

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本文引用COSO风险管理框架理论的描述,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企业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即企业文化和经营环境;目标设定,即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的设定;事件识别,指对事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还是机遇的识别; 风险评估,指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中所遇到的风险进行的评估;风险应对,指在发现风险后在一定成本之内采取的应对风险的措施手段;控制活动是为了保证风险应对得以顺利完成而制定的相关政策;信息与沟通指企业管理层之间员工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监督指企业对于风险管理情况的持续性监督。商业银行在实施反舞弊审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关注这八个要素的动态发展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商业银行反舞弊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反舞弊现状

1.商业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在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反舞弊压力的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的改革一直在深化,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内部设立的董事会,主要职能是负责审定商业银行实施的基本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在董事会下设了内部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工作,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果,同r也设立了风险政策委员会,促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优化,协助董事会工作。商业银行内部还设立了监事会,负责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还设立了纪检监察部门,该部门主要工作是,在遵守党纪的前提下,保证银行高管人员的清正廉洁,做好党员纪律检查工作。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职能管理建设、合规控制建设以及内部审计建设这三个方面。在职能管理这一环节,主要负责将审核、复核、授权、自动控制等日常控制的措施,投入到所有业务实施过程中去。合规控制建设主要表现在,建立符合商业银行具体情况的风险管理责任制,监督指导各级分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对可能存在风险的业务进行重点审查,并且对职能管理部门的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内部审核,来尽量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全覆盖。此外还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审计环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是以风险导向和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是否得到实施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查漏补缺,有利于及时发现舞弊事件,达到反舞弊的目的。

3.外部监察情况。商业银行受到来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管理,银监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反舞弊执行的效果,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舞弊案例的发生来看,银监会在反舞弊制度的监督检查方面的工作有待提高。在商业银行的外部反舞弊措施方面,除了银监会的作用之外,商业银行也会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由于内部控制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始终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因此此时聘请专业的会计师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进行审计意义重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舞弊。

(二)我国商业银行反舞弊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反舞弊制度建设上面,已经相对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仍然需要改进,不仅如此,内部控制环境也有待优化,而且内部审计作为对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检验,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

1.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不强。随着数据化时代到来,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相关信息的储存方式基本全部转型进入到数据存储方式,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深,大量繁复的数据为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舞弊行为会借助大数据的掩盖进行,而内部审计工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存在局限性,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仍然有待加强,这成为反舞弊工作急需加强的地方。

2.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经验欠缺。反舞弊工作的建设中,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重大,从近年来发生的银行舞弊案件来看,内部审计人员在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检查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了自身神技能力的欠缺,岗位轮换制也使得很多内部审计人员无法积累充分的实际经验,这些都在无形阻碍着反舞弊工作的开展。

3.内部审计的重点定位有偏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机构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仍然主要放在财务收支方面的监督检查上,忽视了现代公司治理方式的转变,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也没有得到重视,在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审查方面有待加强,由于内部审计的审点存在偏差,审计理念和审计文化的发展落后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不仅会遗漏很多舞弊行为的蛛丝马迹,也在另一方面造成了审计资源的浪费。

4.内部审计工做的独立性有待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现行内审机制的结构不是很合理,由于银行本身的分支机构就很复杂,有很多分支机构,各级银行分支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受到总行的管理,受总行内控部门束,还要受到所在支行的领导,使得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时会受到很多干扰,大大削弱了其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

四、商业银行实施反舞弊措施的建议

防范和应对商业银行的舞弊行为,我认为应该在舞弊行为发生前就要及时制止和预防,发现舞弊及时制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跟本上减少甚至杜绝舞弊发生的机会,综合了阅读其他文献,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在反舞弊措施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从上述案例中得到的经验和启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注重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运行,消除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完善岗位职权分配,规范管理,降低职务舞弊的风险。提高工作人人员的工作技能,在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电子数据库时,能够运用科技手段,帮助内控人员实施审计。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有很大影响,只有企业环境搞好了,上至领导下至一线员工都能意识到反舞弊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面对威逼利诱时,能够做到以公司利益为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与舞弊行为作斗争,从日常生活中注重起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

(二)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长期激励员工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整个金融行业的资金流通集散地,国民经济中的大部分资金资源都集中在这里,所以银行的管理者和员工一旦进行舞弊,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危害到银行本身,还会波及到整个社会,商业银行的普通职员甚至高管在工作时都会遇到很大的压力,在权力和重压下,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很容易进行舞弊,这就给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多阻碍。因此,如果建立一种期权计划使得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使银行的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的利益,一方面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激情。另一方面也为银行保留了优秀的人才,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商业银行最常发生的高管舞弊和员工舞弊的现象。

(三)强化内部审计

商业银行发生舞弊的防范,我认为重点在于加强商业银行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内部审计。

首先,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宣传工作,使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都意R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得到领导层的中重视,以及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得到其他部门的全力支持。其次,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在根源上就是要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选拔内审人才时注重审计技能和经验,同时也要注重对内审人才的在培训,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素养,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国内内审行业的行业自律管理组织,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应该加强与内部审计协会的联系,加强金融机构之间内审信息的交流沟通。

(四)加强法律建设,对于舞弊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加大舞弊行为的成本

商业银行舞弊,能给舞弊者带来非常可观的利益诱惑,因此,包括管理层和员工都会愿意冒险一试,因此,在审计出商业银行的舞弊行为之后,还要配合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否则审计出的问题越多越没用,只有加强惩戒力度,使潜在的舞弊者从心理上畏惧,意识到得不偿失才能达到效果。

参考文献

[1]Brian Ballou,Dan L Heitger.A Building-Block Approachfor Implementing COSO’s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Winter 2005.

[2]Bell Timothy B and Carcello Joseph V.2000.A Decision Aid for Assessing the Likelihoo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Auditing,Spring.

[3]Dana R Hermanson,Nov/Dee2003.The IMPLICAIONS OF COSO’S PROPOSED ERM FRAMEWORK,Internal Auditing:ABI/FORM Global.

[4]郭益雷.谈商业银行的舞弊防范与检查浙江金融,2006.

[5]季荣君.从舞弊三角理论的视角解析内部审计与舞弊防范科技咨询导报,2006.

[6]秦江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与启示会计研究,2005.

[7]李晓慧,孟春.有效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研究――来自巴林银行、兴业银行和瑞士银行的多案例对比财政研究年,2012.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4

关键词:持续营销力;营销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1997年,我国电子商务开始起步,最初的电子商务以“烧钱”模式为主。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大环境下,该行业进入寒冬,直到2003年突发“非典”,大家为了减少外出纷纷选择网购,给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新契机。2006年至2007年,互联网环境和法律环境更完善,整个行业开始更有序地迈向一个新的台阶。2012年是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年,模式之争、流量之争、入口之争、资金压力促使更多企业回归理性、注重加强自身建设。2012年3C家电、化妆品和母婴用品是B2C发展的重点。

本文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分析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影响因素,构建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营销力,并给出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营销力培育与提升的建议。

一、电子商务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分析

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企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标准为:规模大小、核心竞争力、灵活度和自我控制能力等。

(一)初创期

电子商务企业初创期的特征为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但灵活度高。在创业阶段,制度和机制建立不健全,战略目标不确定。此时销售额低、知名度小、管理水平低。

(二)成长期

电子商务企业此时的灵活度水平较高,同时自我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制度和机制日益健全,知名度提升,市场份额扩大。

(三)成熟期

电子商务企业进入成熟期后自我控制力和灵活度趋于平衡,企业的制度和组织结构趋近完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的判断能力增强。在电商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强,地位稳固,规模大。然而,在后期,企业经营成功,管理人员逐渐丧失斗志,习惯凭经验和感觉决策,产生“腐朽”管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趋稳,导致管理逐步官僚化,不利于创新。

(四)衰退期

电子商务企业此时虽然自我控制能力依旧很强,但是灵活度不够。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速度缓慢,行业竞争力骤降,盈利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管理混乱,员工组织承诺降低,顾客满意度低。

二、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营销力影响因素分析

当电子商务企业经历了成长期后,发展速度放缓,进入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成熟期持续营销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宏观因素

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是指电子商务企业不可控的,影响其持续营销力的外部宏观因素。

1.政治因素。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关注政治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规范的变化。在当今社会,电子商务企业要发展,就要及时掌握关键信息,把握游戏规则,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个人的收入水平等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各个经济因素,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持续营销力也至关重要。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电子商务持续营销力也有重要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只有充分把握这些影响因素,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3.技术因素。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影响着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变得更为便捷,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带来利好。同时,木马病毒爆炸性增长,变种的数量增加迅速,传播方式更新等问题使得网络购物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阻碍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企业应关注网络信息技术对其持续营销力的影响。

(二)微观因素

宏观因素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持续营销力有影响,同样电子商务企业的持续营销力也受微观因素的影响。

1.企业自身。影响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根本因素是其自身。营销部门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持续营销力。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各部门会互相影响,其他部门也会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营销力。

2.顾客。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偏好,是其最为关心的。因此,电子商务企业的一系列营销活动,都受消费者影响。

3.渠道伙伴。电子商务企业的渠道伙伴中较为重要的是企业的供应商与快递配送公司。供应商的变化可能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持续营销力产生巨大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应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配送服务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一面旗帜,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印象和评价。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配送公司建立良好关系,快递配送服务质量高,电子商务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提高,形成消费者忠诚度。

4.竞争者。竞争者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力变化。电子商务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竞争对手无法轻易模仿。提高自身的同时,电子商务企业还必须关注竞争者的行为,要时刻准备应对竞争者行动所带来的影响。

三、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营销力的构建

在电子商务企业的成长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企业在成熟期具备较强战略定位与市场定位的能力。同时,其产品力、价格力、销售力、执行力和渠道力相对完备。电子商务企业的知名度较高,品牌美誉度较强,消费者的满意度高,忠诚度逐渐形成。根据前文对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分析可知,电子商务企业要长期保持在成熟期,在增强其持续营销力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根据电子商务企业在成熟期的特点,对其持续营销力构建如下。

1.电子商务企业要加强自身品牌力建设,针对成熟期企业管理“腐朽化”阻碍创新的问题,构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的组织文化,鼓励创新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电子商务企业维持自身在销售力、执行力和渠道力等方面的优势。

3.电子商务企业要注重企业持续营销力各要素间的协调和控制,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沟通。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电子商务企业要延缓进入衰退期,持续品牌力是关键,一方面需要持续产品力、价格力、销售力、品牌形象力、渠道力、执行力、战略定位力和市场定位力作为支撑力,另一方面还要持续协调控制力作为保障力。(如图1所示)

四、成熟期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持续产品力的培育与提升

注重产品组合创新,实现产品组合优化,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得消费者有更好的购物体验,例如商品浏览优化、下单方便、配送及时和售后服务及时细致等。通过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购物体验进一步巩固企业品牌形象。

(二)持续价格力的培育与提升

营销目标和成本、市场状况和相关政策法规等因素都会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品价格。电子商务企业应采取适当的定价方法,同时还要根据竞争对手的行为和消费者所在地域的实际状况等适时调整。

(三)持续销售力、渠道力的培育与提升

注重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让消费者更便捷、快速的接收到企业的营销信息,刺激消费者形成购买行为。电子商务企业还应优化渠道关系,注重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配送个性化服务,提高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四)持续执行力的培育与提升

关注企业内部管理“腐朽化”问题,优化企业组织结构,通过管理人员培训等方式,加强管理者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实现高层管理者高效决策的同时保证决策正确,中层管理者高效传达同时执行,基层员工高效执行。

(五)持续战略定位力的培育与提升

注重对宏观环境因素的把握,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目标市场的文化因素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趋势。同时,还要关注竞争者的行为、行业状况、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和渠道成员的动态等。最后,还要注重自身内部管理的变化,注重管理创新和营销战略的创新。

(六)持续市场定位力的培育与提升

关注目标市场的变化,注重目标市场细分的科学性,实现准确科学的市场定位,从而准确发现并及时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目标市场潜在的需求,结合企业自身能力,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发现其潜在需求并满足,使得企业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还要根据目标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重新定位。

(七)持续品牌力的培育与提升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营销宣传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更加了解该品牌。同时,通过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让消费者享受更好的购物体验,来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形成并维持品牌忠诚度。电子商务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要注重差异化,形成核心优势,创造并提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达到消费者对自身品牌忠诚的目的。

(八)持续协调控制力的培育与提升

电子商务企业持续协调控制力可以分解为企业与外部公众的协调控制力和企业与内部公众的协调控制力。

电子商务企业与外部公众的协调控制力的培育与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政府机构、社会团体、舆论媒体、渠道成员和消费者都是企业经营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必须注重协调与他们的关系,并尽可能的控制,使其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虽然企业与政府、社会团体和舆论媒体可能不存在直接的合作关系,但是企业要善于处理和运用与他们的关系,努力发展他们成为自身的合作者和支持者。而企业与渠道成员保持着长期的业务往来,因此要注重协调利润的分配,避免因分配不均产生纠纷,而造成损失。最后,消费者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关键要素,与消费者的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

电子商务企业与内部公众的协调控制力的培育与提升。内部管理状况对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注重与内部员工关系的协调与控制。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内部管理问题,只有企业员工有积极的工作意愿,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只有加强企业与内部公众的协调控制力来促进企业与外部公众的协调控制力,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协调控制力的培育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新思维持续营销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庆金,王洪江,王炬香,王环.企业营销力与企业成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02).

[3]吴泗宗,王庆金.基于市场导向战略的企业持续营销力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02).

[4]王利政,许正良.企业持续营销能力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价值[J].经济管理,2005(19).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商品流通企业 内部控制 管理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工业革命之后企业资本迅速膨胀、企业规模飞速扩展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要满足工业时代下大规模的企业生产运营,在管理过程中就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内部控制理论。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该控制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经营的组织、调节、控制和监督。内部控制一般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适应,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同方针政策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保值增值,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掌握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同时杜绝企业内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现象的发生。商品流通的资金流动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资金存在于商品存货上,同时对于商品的购销比较频繁,因此内部控制对于资金控制的要求更加严格。商品流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企业资金安全,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商品流通企业稳定地运行,提高其运作效率,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发挥。

二、我国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1、管理层缺乏内控管理意识

在我国,很多商品流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管理层在意识上就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开始尝试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和企业上下层员工内部意识的缺失,使得内控制度虽然建立起来了,但是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作用。加之,企业内部员工为了自身私利可能会出现挪用物资的现象,在内控制度的落实上也难以做到尽心尽力。由于内控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没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很多商品流通企业对于建立内控制度的积极性不高,仅仅把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经营业绩的提高上,对员工的激励也是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在企业投入上也大多偏向于生产性的投入,对于内控制度建设的投入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认为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实施会降低企业经营的灵活性,这些都是在思想意识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错误认识。

2、信息在企业各部门间不能有效传递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信息的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包括生产经营的组织、调节、控制和监督。然而由于企业内部非财务部门人员的配合不够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在原始数据上常常出现失真,倘若以失真的财务数据为依据做企业经营决策,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另外,即使是真实有效的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时也经常出现信息不畅通的现象,而切实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流通机制做支持,失去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反馈,必定会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是息息相关的两个方面,有效的内部控制离不开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准确识别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从而实现风险收益的平衡,保证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风险管理首先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要求风险管理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在我国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商品流通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导致企业负债过多,财务风险加剧。一旦风险爆发,企业将不得不陷入停业甚至破产的地步。

4、监管力度达不到内部控制的要求

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其经营的商品项目种类繁多,产品线比较繁杂,相应地监管起来也比较棘手。当下,我国很多商品流通企业采取的监管办法是统一由财会部门来负责内部控制管理和监督,会计、审计和财务部门互相配合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权责模糊,同时在监督起来缺乏明确的对象,因此实施起来效果不是很好。更有些企业所有财务工作都由会计部门负责,这一方面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更加混乱,对于企业经营的监督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加强商品流通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建议

1、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系统性

内部控制管理之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还需要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凝聚力的充分发挥,才能通过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经营效率达到最大化。在商品流通企业内,企业的经营过程涉及到很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也相应地贯穿在对企业的人、财、物资源的统筹管理上,只有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的控制,保证企业运营系统的条理性,才能有效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同时内控工作的系统性还表现在控制管理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经营环节要重点控制,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控制,要重点做好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2、完善商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还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建设。因为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能够保证内控制度运行效率的发挥。因此,商品流通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就应该从建立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入手。对于组织体系的建设,一般可以从整体构造和责任分配两个方面做起。为了提高组织结构的运行效率,我国的商品流通企业要将原先过于复杂的组织体系进行简化,减少中间层,尽量使得管理体系扁平化,这样也能够保证组织内部信息的快速流通和企业对风险事件做出迅速的决断,从而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同时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将企业各职能部门团结起来,团结一致地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另一方面需要明确各组织部门的权利分工,保证权利分配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提高各部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例如:在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上,可以通过组织体系的设计保证各员工的有效合作和工作效率。由采购调查部门负责商品质量和供应商的调查工作;由采购部门负责商品的具体采购工作;出入库部门主要负责存货出入库的登记和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配合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各部门内部职责工作的高效完成。 3、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的高水平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针对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其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采购工作和销售工作的预算。在预算编制的时候,要统筹考虑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购、销、存环节,保证预算编制环节的合理科学。预算编制完成后,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管理,不能随意地变更各环节的预算。当然,预算标准只是一个参照,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物资流动的频繁,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但是预算的变更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程序,逐级申报预算变更,经相关负责人审议通过后才可以执行,预算的变更要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避免部分人员的违规操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控制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流向,定期汇总企业的现金流量、销售额度和促销费用等财务指标,及时提供企业经营相关的财务报告,为企业管理层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最后要有明确的预算考核机制,从而激励企业各部门严格执行企业预算,保证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在预算考核的同时进行预算评价,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

4、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畅通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反应。对于商品流通企业来说,建立ERP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各环节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辅助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使得企业从市场行情,企业资源管理以及战略决策制定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说,商品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将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从经营到财务信息的有效传递,从市场到供应商变化的快速反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晋商;行为人;内部控制

一、引言

晋商,特指明清时代的山西商人。他们创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历史奇迹。延续五个世纪的辉煌成就虽然早已渐次消逝,但其间蕴含的经济、管理、社会、艺术、法律等知识仍有重要研究意义。特别是晋商独创的经营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自明代中期,晋商与沿边(长城)商人合作,订立合同实行“朋合营利”起,晋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步分离,产生委托关系。加之,明代政治环境较为稳定,采取了便商和厚商措施,为晋商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换言之,晋商内部控制的环境良好,为其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晋商有谚称:“家有家法,铺有铺规。”商号的内部管理制度,通俗的称为“号规”。晋商号规极严,其涵盖内容大到各分号与总号之间的关系、业务经营原则、利润分配原则,小到对财东、掌柜、伙计、学徒的日常管理,处处有章可循。号规制度的建立为晋商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客观上的标准,更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雏形。

二、晋商号规的人性化管理

(一)股东的权利义务

晋商老字号“祥泰隆”的号规中有如下针对股东的条款:

1.凡本号股东,不论人数多少或股金大小,只能共同推举出一个股东代表全权负责,股东代表只有权任免掌柜,无权参与号内具体事务。掌柜人选需从号内同仁中提拔。

2.所有股东不论持股多少,一律不得干预号内事务,特殊情况需由股东代表与掌柜协商。

3.每3年号内结账分红,届时股东代表应提前半年到号,听取掌柜报告任期内的资产负债情况。

4.股东不得到号长支短欠,如遇婚丧嫁娶、天灾人祸需写申请,由掌柜决定。

可见,晋商号规中明确了对股东的权利义务,规范了股东的行为。股东无大小之分,一视同仁,不得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这样有效避免了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也避免了大股东利用商号信誉为己谋利。需要指出,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完全交给掌柜一人负责,是与当时社会诚信至上,掌柜参与企业分红等因素密不可分的。

(二)掌柜负责制

晋商在掌柜的聘用方面,用人唯贤,唯才是举,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形成了掌柜负责制。具体做法是:经理聘用之前,先由财东对此人进行严格的考查,确认其人有所作为,能守能攻,多谋善变,德才兼备,可以担当经理之重任,便以重礼招聘,委以全权,并始终恪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道。一旦选中聘用,财东则将资本、人事全权委托经理负责,不干预经营活动,掌柜大账期时进行年终决算报告。

掌柜,即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他与股东的关系是典型的委托-关系。掌柜通过顶身股制度参与企业分红,如“祥泰隆”的号规中明确规定:大掌柜顶头股10厘,二掌柜7至8厘。这样使掌柜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避免了掌柜的短视行为,并且股东对大掌柜奉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使掌柜有充分的经营决策权,调动了高级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伙计的顶身股制

“得人者兴,失人者衰;认真察看则得人,不认真察看则不得人。”晋商把正确用人放在决定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第一位,总结出一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从人员的录用、培训、职业规划、考核、激励、约束等诸多方面进行以人为本,合理有效的管理。

晋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顶身股制度――凡山西商号中的掌柜、伙计,无资本顶银股者,都可以自己的劳动力顶股份,与股东的银股(即资本股)一起参与分红,顶身股者不承担亏赔责任。此外,顶身股又是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顶身股者只有在大账期才能参与商号的分红,大账期一般为3至5年,通过延期支付的方式使激励具有长期性,避免了掌柜与伙计的短期化行为,呈现了一种良性循环。

顶身股制度使员工的利益、股东利益、商号利益统一起来,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劳资关系得以协调,经营效益得以提高,这也正是晋商称雄商界500年的“秘密武器”。

三、现代企业对行为人内部控制的不足

(一)所有者缺位

产权是否明晰,是内部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晋商的资本采取股份制,按股分红,掌柜顶身股也可以参与分红。财东拥有对商号或票号的所有权、收益权、处分权和剩余索取权,而掌柜除拥有经营权外,还拥有一定程度的处分权和少数剩余索取权,权利和责任也是清楚的,因而其产权是明确的。

然而,几个世纪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是,国有股占绝对控制地位。“国家”作为大股东,利益归属并不明确,国有资产实质上是“所有者缺位”,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也就在所难免。由于产权的不清晰,使得委托-关系出现偏差,人就有可能会架空内部控制,损害作为最终所有者的国家利益。

(二)管理层职责不清

从组织结构上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在组织内部,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有的多达五六个层次。层级多,跨度大难免造成管理层职责不清,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无法追究责任。

从管理层意识上看,企业管理者缺乏主人翁精神,为了管理而管理,并未将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企业利益相联系。这也是内部控制缺乏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晋商掌柜总揽全局一人负责,主要是基于财东对其高度信任,把资本委托掌柜,遇到亏损财东非但不会降责于掌柜,反而会加倍勉励,补足资本。这样掌柜自然会感激东家为自己创造一个赚钱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无不竭力为企业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这是精神上正面激励,也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最欠缺的。

(三)人员素质低

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实施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与监督,这是内控实施的最高境界。然而,现实往往不容乐观。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必然会增加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的难度,会触及到一些企业领导和某些员工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此外,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员工对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非常反感;另有一些人员业务素质低,根本不懂内控为何物,就更谈不上如何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了。

四、晋商给我们的启示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

内部控制是为了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以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表面是对经营活动的控制,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控制。人是各项经济活动的幕后操纵者,交易活动的主体,问题产生的根源。要想内部控制得以有效的实施,加强对人的控制应该放在首位。

内部控制,控制是关键,同时更需要的是引导。晋商通过对股东的权利义务加以明确,成功引入了经理人参与企业经营,总结出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现代企业的机械化管理相比,晋商对员工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使企业和员工同时发展。这都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加强环境控制,构建诚信至上的企业文化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内外环境之中,都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生存发展。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而言,更不能脱离环境,单独存在,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必须从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入手。所谓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控制环境是构成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基调和氛围。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环境其他要素不论质量如何,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

正因为内部控制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这就是企业文化。晋商在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信义用人”、“任人为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良好企业文化。现代企业更需要这样一种以诚信为本的凝聚力,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勇.山西票号激励制度解读[J].会计研究,2002(3).

[2] 林柏.对晋商劳动力激励制度的两点思考[J].晋阳学刊,2005(6).

[3] 邢有洪,程江.晋商内部控制体系分析及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6).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7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成因;基本特征;防范

内部审计是一种为促进价值增值,改善组织营运状况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而严谨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有效性,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商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融于商业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中,很容易发现本单位在经营和管理等环节的漏洞,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目标、分工、制度和流程等非常熟悉和掌握,可以及时发现本单位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建议。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商业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也日趋高涨,因而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致使内部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为此,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内部审计风险,强化内审人员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使内部审计工作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商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商业企业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已成为商业企业管理者和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因审计对象和审计过程的错误或不当造成审计结论与审计对象背离的可能性。具体地说,审计风险是由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采用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方法,导致有关审计意见、结论或评价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1.内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存在复杂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企业的国际化、集团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流通等环节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导致商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出现了多样性和复杂性,不确定因素大幅上升,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和深度,因此,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逐渐增加。

2.商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加大。随着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范围也随之扩大,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往来业务更加繁杂,内部控制环节增多增细,商业企业资本构成也多元化,导致商业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大,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面对如此复杂的商业企业经营活动,审计工作失误的可能也增大了,出现风险的概率也增大了。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低,决定了出现内部审计风险的多少。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专业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上要求很高,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财会、审计、电子数据处理、相应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内审人员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是导致审计风险的直接原因。对于业务能力相同的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的强弱则决定着发生审计风险的多少。有强烈工作责任感的内审人员,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出现工作失误的概率相对少一些,而对于一些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的内审人员,就有可能给审计工作造成重大失误,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甚至有的审计人员由于害怕打击报复或影响个人、部门之间的关系而网开一面,故意隐瞒或缩小审计事实,虚报瞒报,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4.商业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或遵循性较差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通过对以往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有的内控制度已经明显不适应现在的工作程序,但制度的制订部门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或者已建立可行的内控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内控制度执行,导致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5.错误的使用内审程序和方法,将导致内审风险。内部审计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对内部审计质量影响很大,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增加了产生内审风险的可能性。

三、商业企业内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内部审计风险在客观上存在必然性。商业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管理等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商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于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不同,出现工作失误等多方面原因,都会产生内部审计风险,因此,商业企业发生内部审计风险在客观上存在必然性。

2.内审风险存在复杂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企业国际化、集团化、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快,内审工作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内审项目跨地域、跨专业相互交融,而内审风险融于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经营要素中,时刻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产生影响,因此,复杂性是商业企业内审风险的基本特征。

3.内审风险存在潜在性。在商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如果内审人员受自身能力、审计方法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做出了不正确的内审结论,并在当时未被及时发现和纠正,尚未出现不良后果,也就没有追究审计责任,但这种审计风险是永存的,只是处于潜伏状态,没被发现而已,没有变成现实的审计风险,因此,潜在性是商业企业内审风险的重要特征。

4.内审风险具有无意性。内审风险的无意性是指审计风险产生于审计人员无意识的行为,即不是内审人员在内审工作中故意而为,而是无意中的失误,导致内审风险的发生,并承担了因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5.内审风险是可控的。在商业企业内审工作中,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风险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测试分析和控制的。尽管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努力,可以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分析判断,对以觉察的风险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四、如何防控内审风险

预防和控制内审风险,是商业企业管理者和专业人员不容忽视的职责,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为了规避内部审计风险,内审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审计风险,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审计工作中有目的地加以防范。

2.建立预测分析和防范风险机制。在商业企业内部,由于规模扩大、经营多元化,经营和理财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商业企业如能建立形成预测分析和防范风险机制,就可以事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反之,就有可能消极、被动地通过造假业绩来应付,成为潜在的审计风险。

3.全面促进内审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商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内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工作经历及思想道德水平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决定了出现内审风险的多少,因此要不断地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及业务学习,使每一位从事内审的同志都能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杜绝、和。严格按程序办事,不越红线,做到公平、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审计结果,科学、准确地做出审计评价;不断地推动和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内审工作中更是时刻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求每一位内审人员要根据业务需要,及时、不断地学习计算机方面相关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和水平,补齐短板,以适应内审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同时要高度重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作假、舞弊的案件日益趋多,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可提高内审的工作效率,也可利用计算机技术修改软件、程序,来掩盖事实真相、弄虚作假,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面提升计算机运用水平和操作能力,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4.严格遵守内控制度。无论商业企业规模的大小、管理的好坏,为了保证商业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和不断壮大,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商业企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基础,作为商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并不断的根据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完善、充实内控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5.规范审计程序科学运用审计方法。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错误地使用审计程序或遗漏内审程序就可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出现失误,而不恰当、不科学的审计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出现误判,为内审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严格遵守内审程序、科学运用审计方法,对防控内审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小林.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0(5):109-109.

[2]王耕,胡安明.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M].经济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张轶.浅谈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4]顾芬.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J].会计之友,2005.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8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发展

一、企业内部现状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它渗透到经营的各个方面和管理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目标呈多元化趋势。企业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 其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种。外部原因是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发挥;内部原因则是企业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信息沟通不畅;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严重弱化。

二、企业管理的创新意识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理论,所谓管理创新实质上就是: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生产函数”。实际上,管理创新就是对企业资源进行一种有效的整合。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等等。企业在管理上的创新程度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在社会中立足和更好的发展。

三、管理人员整体要求

工商管理人才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这中要作用,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管理类职业群和企业管理职业岗位群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持续上升、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能力要求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职业岗位变动频繁,从而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在心里上也要求必须有良好的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四、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宽广的胸怀。在面对来自各个行业、媒体、以及其他组织的指责时,要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面对。而在对待内部的不同意见,则要以宽广的心态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广进善言,处理问题上扬长避短。

(2)开拓眼界积极了解新事物,接纳新事物。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起吐故纳新的机制,对个人也应建立起相应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跟上时代的步法,与时俱进。

(3)清醒的大脑、坚强的毅力。管理者必须在面对风险是保持头脑清醒,在风险来临时必须要用清醒、敏锐的头脑和坚韧的毅力妥当的处理一切相关事宜。

(4)掌握信息的能力。在这个敏感的信息时代,社会竞争中管理人员需要能够全面、快速的掌握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以便更好的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脉搏,这是一个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之一条件。

(5)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勇于创新是当代工商管理者树立开拓创新精神的心理基础、产生创造精神动力的条件和目标条件。管理类人才应具备创造性思维,即应变性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走出新路子,创出自己的特点。

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1)团队生存。作为地球最高智慧的生物,人类群聚生活是最主要的特征,所以每个人融入和适应社会的态度和方式,是人生的第一基础。而如何为人、理解事人、与人沟通、团队合作、勇敢执着等为人出事方面的知识是一个身为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根本。在工作中正确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领导和各部门同事的关系是成为企业中成功管理人才的一个主要因素。

(2)专业知识。管理人员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是成为专业管理人才的“根基”,只有掌握好了专业知识,在企业的工作中处理事情才会得心应手。除此之外相关的科学知识、政策法规等,也是一项重点,它围绕专业知识有方向、有层次、有秩序向外扩张,以便于管理人员接触更广阔知识面。

(3)专业技能。对于一个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说,在掌握专业知识理论的基础上,通晓各个环节的基础技能并熟练操作,并对其加以分析,从而利用在工作中解决工作期间出现的问题。而管理人才的创新技术和能力是成为企业专业管理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

(4)学习能力。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管理人员需要不段的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来生存、发展和不段的进步。一个专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学习能力等其他相关的能力。一个适合企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根据自身和企业的情况来不段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总结:企业在建设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时所选择的人才应具有促进企业人员相互沟通促进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为人处事应当坦诚相待。同时现代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要符合时展的需要,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综合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团队的凝聚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效率的管理队伍才能更好促进未来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2]武小明.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河南气象,2002,(1);

[3]韦兆凡.浅论入世后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J].广西电业,2003,(2);

[4]钟辉献.试论工商管理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2009,(2);

[5]李友俊.邵强.关欣.工商管理专业应用人才拍洋途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2);

[6]孙冰鑫.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新西部(理论版)》 2012,(6);

[7]蒋文生.刘樾.王亮.工商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特征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27);

工商企业管控论文范文9

1.国外对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工商管理的分析,在国外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而且也形成了较完善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基于数据的调查,国外在对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的研究这方面在每个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如今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企业如何应在更广泛的地区做到合理配置资源,如何获得更多的成熟稳定的客户,使企业在资本操作的工商管理研究市场及其他问题更具有竞争力,因此理论分析仍然是占主导地位。2.国内对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国内一些工商管理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表明,我国对工商管理的研究的活跃度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销很快在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得到研究与开发。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来,开始由政府作为经济主体向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为主体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也需要面对很多不适应的情况,这对于电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主要的管理理念。另外,我国将工商管理学科和工程学科放在一起,这些数据表明,企业管理已慢慢被社会所认可,正在一步步迈向更成熟的道路上。

二、国内外工商管理方面发展现状的对比

1.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国外一些国家对工商管理研究所取得的数据分析,使我们的结果更加清楚明了,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相对完善的体系,但对我国工商管理的研究也经历了快速的增长情况。在国外,其分析的主要部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营销管理、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我们的分析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市场管理所涉及到的企业理论以及财务管理,本文对我国工业和商业的出版管理不仅在数据上改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其对关键问题的分析所取得的成果已经与国际水平差不多。虽然现在我们在工业和商业管理方面虽然有一些小的突破,但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异的。2.在重点问题上进行对比。近十年来,社会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不少,对企业这一新的技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集成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变化,供应链管理也需要改变,这就造成了一些与其相关的研究。国内和国外的差距比较大体现在对营销的研究上。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企业必须面对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这部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据统计,在营销和推广方面,国外传统的品牌策略和对广告的研究非常稳定。在我国的市场上研究的是其主要的品牌,广告等,在营销理念上加入新的概念,如网络营销和绿色营销等,但实际应用较少。

三、促进国内工商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1.国内比国外发展慢。例如,在海外第一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是研究和分析市场营销及跨国并购等。在国内,研究者对提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研究。我国更是对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但很多的管理理念和认识介绍都是在西方文化及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通常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是首先在国外形成的。2.关注工商管理学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的影响,是基于信息设计和生产新产品的,还有电子商务与供应管理系统等。3.国内外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的不同。国外在进行工业管理理论研究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将理论成果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我国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带来的仅仅只是一些理论成果,没有将这些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中,对实践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企业管理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的研究需要更加重视工商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检验和改进理论。在分析中,处了相对于标准的研究外,我国对工商管理的研究主要还是思辨研究,实验的定量研究较少。4.国内的工商管理研究论文和作品缺乏实用性。向发达国家吸收先进的管理方式,这表明,我国工业和商业这种管理学科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缺乏将理论与我国工商管理具体实践相联系进行创新。5.实施企业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应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而进行改变,要进行独立的经济监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向单位负责报告,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定期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对本单位实施效果的有效性,并加强对服务监督的改进。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