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技能学习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10-20 10:25:14

技能学习计划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人本主义信息技术学习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11-0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根据这一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学习和研究呈现与众不同的光彩,令人耳目一新。与传统学习理论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来不认为研究学习的性质、动机和学习后的迁移、保持等内容是值得研究的,它认为学习理论不能仅仅从观察者的立场进行描述,更多是要从学习者本身的立场和意义出发,也就是说只需要针对对个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即可,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与此观点相映衬,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还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一个正常的人就像一颗种子,只要能给予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力,而学习就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实现自我潜能的一种表现方式,这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基于这样的理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自己的角度来开看待世界,达到最高境界的自我实现。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经验是使学习者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联想到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充分运用该理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这是因为:其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偏重的是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二,信息技术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没有必须考多少分的要求,这也就让我们有更大地空间留给学生本人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其三,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在计算机世界里,他们总能找到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我们在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把这门课程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环境,提供应有的软硬件资源,但不要去设定具体的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学生在开课初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方向,自己做一个学习计划,在一学期或一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做什么样的学习和研究,预计将得到什么形式的成果(例如研究报告、软件程序、计算机作品……)。在学习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具体学习情况对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例如:原本计划一学期的学习研究,发现可以进行更深入地学习,那么就可以延长学习时间,其间可以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或成果;再例如,如果进行的计划发现走不下去,也可以随时改变方向,那么对前面失败的方向也只要做一个总结报告,分析失败原因即可。毕竟失败也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不可能不面对失败。那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施教者,更应该是督促者、帮助者,他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本质应是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的互相沟通和理解的过程,不只是通过控制知识呈现的次序向学生灌输知识、然后期望学生通过这些知识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传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中,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将老师所讲的某个内容搬到大脑当中,这仅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变成高技巧的问题解决者,但对于这些知识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没有和自身的情感世界、个人生活经验相联系,教师只教会他们基本的生存技能,却忽视了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瞬间变化的复杂世界,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观和人格修养以及创造力没能起到任何作用。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只有深入学生内在的情感世界,才能整个学习活动生机盎然,最终以师生间全方位的互动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教师作为督促者、帮助者,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为学生计划的实施出谋划策,提供支持和帮助,并适当的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计划。而学生由于选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所以在整个学习计划地实施中充分反映健全的个体思想和主观能动性。而整个学习过程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发挥自己不为人知的潜能,使之成为一项自我重视、自我发展、自我挖掘的生命的活动。此时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每个学生学习的方向都不同,有些学习内容如果老师也不懂,怎么办?其实老师不需要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没有关系,老师只是帮助者的角色,他可以和学生共同研究学习,也可以只给学生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也才能够真正形成“教学相长”。

下面我们以此为例假设一个学习方案:

教师:提供机房、网络、课时;

学生A:从小喜欢看动画片,对电脑动画觉得非常神奇,也很感兴趣,总想能够自己用电脑制作出一套动画作品。于是他选择的学习方向是计算机动画。学生所列学习计划如下:

教师在看过此计划后,对学生提出的修改建议是:

学生的计划获得通过,可以先着手进行。

在计划进行到第三步时,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又对计划做了实时的修改与完善:

学生修改的这个计划,可以说更详尽,更具有可行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学习动画补间动画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有轨迹的运动方式,即引导线动画;在学习遮罩动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顺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关系;在学生选择动画作品主题时,教师要给出建议:即作品的完整性、美观性和作品应具备的正能量。

当学生完成该学习计划后,提交动画作品和学习心得报告,此时教师可根据动画作品的水准征求学生本人的意愿,是继续深入学习动画制作,还是改换另一个学习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本”。教师并不需要教会学生什么,而是强调每个学生的都是独特的,是独一无二的,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的环境去鼓励他们运用内在的潜能并挖掘出来成为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注重自己如何教的好,而是注重如何帮助和激励学生更好地实现他们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学生也不是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作为一项任务,简单模仿,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现自己的意志和创造。

当然,上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能否应用在如今以课堂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中,又如何在现今以升学考试、课程标准指导的教育体制下寻找到生存的契机,仍是我们探寻的方向。

(南京市二十九中,江苏南京210013)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目标;学习情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

1 引言

目前,工厂企业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侧重于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看重他们是否能直接胜任所要求的工作。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由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来决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其教学还是基于学校环境的,对学生的职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工作环境,直接胜任相应的工作,就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想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制定一个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2 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计划内容

(1)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习目标;

(2)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能获得达到其职业目标所需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3)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这里的学习效果是要看通过实习后,学生向其职业目标靠近的程度。

学生培养计划应该说明全部基于学校的教学和基于工作现场的教学内容,并说明如何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计划中要清楚地规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以使学生通过现场实习后,能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熟练地工作。另外,培养计划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现场实习的指导、对向学生分配工作任务的现场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现场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指南等。

3 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

3.1 确定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职业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决定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就业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为了使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能满足工厂企业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在劳务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职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就必须被每一个职业群的企业所识别和承认。

要确定满足工厂企业标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可以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即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企业员工在完成其工作任务时所采取的行动的相关信息,分析整个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在建立技能标准的时候,必须深入地考虑到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考虑到各个技术层次的经验和工厂企业对被招聘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对工作技能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可以由一个专家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列出在这个职业中的工作任务清单以及所要求的技能。在所有的技能标准确定以后,专业带头人就可以设计总课程和相关教学方法。

3.2 排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顺序

一个实用的学生培养计划,应使从学生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开始,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进步,最终完成学生职业目标内的所有工作。因此,工作任务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对培养计划制定者来说,是非常费心思的工作,并且要求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任务应该以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保证上一个工作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是学习下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3.3 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就是设计用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教室内的活动、教师的讲授以及在工作中的学习。一旦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就可以在学校教室和实验室、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或两者相结合学习场地来完成。学习情境设计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现场指导教师要在一起讨论,决定课程中的哪一节采用哪些学习情境、在哪一种学习场所中进行教学最为合适。可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互相补充的学习情境为特征的,而一个成功的学习情境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以及适当地将各个独立的学习场所串联起来。

3.4 设计工作现场培训计划

在前面的分析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就可以从已确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中导出工作现场学习的目标,并就这些目标与学生进行讨论。在以后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将由工作现场指导教师按照这些目标监督和指导学生。

3.5 确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在培养计划中应该明确基于工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并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在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培养计划进行讨论,找出在教室中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在工作现场完成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区别。

3.6 相关的理论――职业拓展

在基于工作目标的培养计划中,除了注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扩展学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将从事的行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2)教授在职业环境中有效工作所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使学生具有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清楚的表达能力、正确地安排个人时间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能力都应该写入学生培养计划中,并落实到基于学校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面地将这些技能都包括了进去,那么这种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就能使学生获得在任何职业生涯中都非常有用的综合理论和职业技能。

3.7 制定针对学生的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是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培养计划中不但要说明学生将学习什么和在工作环境中要做什么,而且还必须提供一个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完成了什么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必须能够考核和记录学生的相关理论和职业表现,以评定学生在工作现场取得的成绩;而且学校为了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记录学生的表现也是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掌握职业技能上取得的进步;

(2)工作态度和行为举止;

(3)学生个人的特点。

在很多情况下,评估是安排在学习情境中的,并且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评估过程都是很重要的。通常工作现场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学生表现的书面评估报告,学生也要完成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估和对该学习情境的实用价值的评估。

教育培养计划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格式,但应该根据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所以,教育培养计划的修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经过专业带头人、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仔细讨论修改并获得学校批准后,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和工作现场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评估学生向着教育和培训目标进步程度的指南。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工科高校;地矿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35-0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要求,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计划,旨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矿业学院)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煤炭工业为主体专业的高等院校。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要求,学校充分认识到实施“卓越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煤炭工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积极响应教育部“卓越计划”,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卓越计划”文件精神,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卓越计划”研讨会,成立了“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咨询专家组。目前学校已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学校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依托我校与煤炭企业合作紧密的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推动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培养方案三个方面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推动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顺利实施。

一、“卓越计划”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在此基础上,将积极参与“1+2+1”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探索“卓越计划”国际化培养模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本科层次采取“3+1”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即校内学习累计3年,企业学习累计1年。企业学习包括在企业开设课程、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在企业实践可通过顶岗工作,使学生完成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分流程的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卓越计划”培养标准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行业标准,确定了我校“卓越计划”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标准: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行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工艺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具有不断进行技术革新的思维与意识。

2.项目参与及工程管理能力:熟悉所学工程领域的规范、标准,具有管理计划、预算、任务组织、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进度控制与评估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3.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人际交往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能在工程领域和其他学科项目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能力。

4.职业素质与个人能力: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5.企业管理与创业能力:具有管理、技术、财务和人文关怀的领导能力、决策和统筹规划的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具有一定创业能力。

三、“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煤炭行业专业标准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顶层设计原则,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强化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基础;构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强化学生工程基础知识、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运用技术手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构建专业课程平台,强化学生工程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在培养方案设计中,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二是优化课程设置,避免课程或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企业学习与校内学习之间各教学环节设计上的无缝对接;三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本科专业按“3+1”模式组织教学,即学校培养阶段分为1年公共基础课程教学,2年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学,累计3年;企业培养阶段累计1年。培养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单独组班单独授课。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通用基础标准、已有的行业专业标准以及相关专业认证标准和规范,制订学科领域、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以工程应用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行单独组班、相对独立培养的方式。

2.坚持“四个不断线”。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暑期专业实训不断线,熟悉工艺流程的企业实习不断线,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设计不断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外竞赛活动不断线。

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过程中,将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实习实践教学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方式进行。

4.企业全程参与。企业既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又参与培养过程。企业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和条件保障,让学生在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方法和设备等。

5.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使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进而得到国际认可。

在教育部实施“卓越计划”,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具有较强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根据工科高校地矿类专业的特点,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三个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对“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钱作勤,贺玉海,李煜辉.工科能源动力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构想[J].船海工程,2011,(4):39-42.

[2]樊立萍.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3-4.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卓越计划;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200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将“卓越计划”列入2010年教育部重点工作,这是我国开始大规模工程教育改革的信号。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参与“卓越计划”,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卓越计划”全国第二批试点高校。笔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卓越计划”,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学生生源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鼓励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两种方式选拔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一是在高考招生计划中单列“卓越工程师”班招生,根据学生的志愿和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二是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遴选数理基础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生了解“卓越计划”后,自主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后,才能人选试点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采用单独编班的方式,每届招收2个班,每个班30人。试点班学生数量坚持控制规模、适度流动、严进严出的原则。对试点班学生因材施教,通过警示手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培养,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试点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出现学籍警示、考试违规、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并造成恶劣影响、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等情况时,将被取消试点资格,转入非试点的相应专业继续学习。对学生在试点专业学习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和学分,我们将根据所修课程在非试点专业的相关性和要求,通过课程学分替代予以解决。

2.师资队伍质量保障

“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学校制订各类奖励政策,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试点班的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优先聘任有丰富工程经历的专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对没有工程经历或工程经历较少的专职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派遣其参与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这样,教师得以更新工程知识,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在学生的企业学习阶段,学校将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担任试点班的专业兼职教师,他们既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又承担企业课程或实践项目的主讲或指导工作,还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3.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1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高等学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培养质量上追求卓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依据上述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环节。

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程序设计基础与问题描述、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工作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将为学生学习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及交叉运用,顺利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试点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实践环节被分为基础实践环节和专业实践环节。基础实践环节包括综合性实验、企业认知实训和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软件开发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环节包括具体专业方向的课程设计、企业项目实训、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和毕业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尤其是到企业学习和现场实践,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综合开发,在项目中承担研究、设计和管理等角色,培养了自身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适应环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对企业产品、工艺、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我们将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等环节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性学习,意在培养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潜能的拔尖学生。

3.2教材建设成果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而且是学生获得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选用了部级重点实验室、部级精品课程组编写的教材,并计划联系其他院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一起参与编写并出版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教材。现已出版《ARM DS-5使用指南》《Flash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离散数学》等,计划明年出版《Unity 3D虚拟现实设计》《OpenGL 3D游戏程序设计》《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等。教材建设全面覆盖专业课,主要涉及软件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两个方向。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尽量选用企业产品开发实例,采用任务驱动型编写模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介绍。

3.3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目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新方法,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探索性实验、课外科技制作、教师组织研讨课等。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实验室授课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传授教学内容,通过边学边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3.4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从以试卷考试为主,改为以评价工程设计或综合项目开发为主的考核方式,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逐步向运用能力转变。考核的重点包括问题的准确表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型设计能力、项目的最终设计成果等。学生通过答辩展示项目成果获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

4.政策保障

“卓越计划”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

4.1学生管理

试点班采取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为每个班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一名班主任,每五名学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试点班实行双导师制,即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原则上从一年级开始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负责学生专业教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对具体科学研究项目、工程实践项目等提供指导。从三年级开始,学院为每个学生配备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指导工作。由企业导师和学业导师共同确定学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选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并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4.2教学管理

1)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基础实践环节要求一人一题,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并参加答辩,评审组对此进行评价。综合实践环节要求学生按组完成,每组5-10人,由教师指导,组内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综合性工程项目。考核方式采用小组内的项目经理打分和指导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

2)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

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重点负责企业实习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保证企业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吉祥腾达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由校企双方组成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构建了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与管理的教学管理机制。

3)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和检查。

试点班学生80%以上的毕业设计题目为结合本专业的、主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横向项目,题目突出设计性和综合性,毕业设计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独立科研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为4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即学生一进入企业学习就可进行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检查和论文答辩。

4.3学籍管理

对试点班的学生按校内学习阶段和校外学习阶段建立学籍管理机制,校内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措施基本不变,学校负责学生档案的建立、资格认定、成绩登记、学位评定、证书发放等工作。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由学校联合企业兼职档案员建立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制定考核标准,进行成绩考评和登录工作。学生在企业完成学习后,由企业将学生的企业学习档案、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成绩等转至学校。校内和企业学籍档案一起构成学生大学期间的完整学籍档案。

4.4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为加大工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应尽快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制定有效的人事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和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具体有以下措施。

1)加大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高级工程人才的引进力度。

学院主动与IT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联系,希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能将他们的最新技术一并带入学院。学院将根据相关政策在工资、绩效、住房补助、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给予高级工程师良好待遇。另外,设立“企业教师”岗位,制定兼职教师的薪酬政策,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并指导工程实践、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等。

2)建立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的激励机制。

激励政策包括教师挂职或顶岗工作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工作量考核,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教师往返企业的差旅费以及必要的岗位工资。

3)制定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制度。

学校制定政策,在重视学术水平高的纵向项目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实际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在实施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进行业绩考核、职称晋升时,横向项目享受与纵向项目同样的待遇。

对参与卓越计划的专职教师,学校将最终以他们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研究、知识产权、专利发明、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为满足“卓越计划”要求和晋升职称的主要考核与评价指标,不再仅仅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发表学术论文。

4.5经费投入

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要为本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参与专业的经费投入,资助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

为促进参与“卓越计划”专业的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试点专业按省教育厅资助经费的1:1配套下拨资助经费,即每个专业每年可获得教育厅20万拨款和学校20万配套资金,共计40万元,主要用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开支。学校还为每个专业的试点班按每个班每年2万元的标准给予资助,用于聘请导师、班主任及相关管理工作开支。学校适当提高了承担试点班教学的教师教学工作量系数,按普通班的1.5倍核算教学工作量。学校的师资培训经费向试点班专职教师倾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政策也向试点班倾斜,同时学生实习费用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2000元,以补充在企业实习的费用支出。

5.结语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5

论文关键词:生活技能;英国;成人基础教育

一、“生活技能”计划的背景、目标及对象

1999年,克劳斯·莫西撰写的一份名为《新的开端》的报告中披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在英格兰。目前尚有多达70o万的成年人严重缺乏读、写、算技能,这些最基本技能尚未达到11岁儿童应该具备的水平。其中有多达50万的成年人存在严重的语言问题。在一个社会中,缺乏读、写、算基本技能的成年人最容易遭遇因失业而引起的经济困难及健康问题并遭到社会排斥。这些群体的存在严重削弱了英国在全球中的经济竞争力,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

2001年,英国政府启动了一项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广泛的“生活技能”(skillsforlife)计划,计划明确表示将在未来3年投资1.5亿英镑来解决前述问题,并制定了具体目标。政府的短期目标是,至2004年末帮助75万成年人提高读、写、算技能;中期目标是使英国存在读写算困难的成年人的人数从目前的20%降低到10%或更低,使英国成人的读、写、算技能水平能与其他主要竞争国家持平,成为世界上成人读、写、算技能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长期目标是通过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努力,最终能消除文盲,永久性地解决基本文化技能短缺问题,使英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文明之邦。

“生活技能”计划开展的前提是对20%具有读、写、算困难的成人的个人情况进行确定。在缺乏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700万成年人中,其中100万在25岁以下,400多万在26至55岁之间;将近一半是在职员工(包括临时工)。目前的调查来看,读、写、算水平较低的人员往往集中在以下群体:领取保障金的失业人员、囚犯和缓刑犯、公共部门雇员、低技能水平的在职人员和易遭社会排斥的其他人员。因此,政府将通过本次活动,联合相关单位,对这些群体进行系统的分类检查,一一评估每个群体的基本技能水平并确定每人所需达到的要求,然后提供充分的适合个别需求的学习与培训机会,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保障其顺利改善技能水平。

二、“生活技能”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进行具体达标规划与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意识到,吸引成年人参与学习,重要的是在增加参与率的基础上提高其学习成就。

首先,政府2001—2004年为成年人提供了200多万个学习机会,成年人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成人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2000—2001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现已改名为教育与技能部)投入了2亿4千1o0万英镑的经费来提高成人基础与计算能力;2001—2002年,政府增加了27%的经费,并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连年增加投入。

在短短3年内,英国政府在成人基础教育上的经费投入连年增加,到2004年总额达到了4亿300万英镑,增长总幅达~150%左右,在这方面表明英国政府在解决本国成人基本技能问题上的决心之大。除了加大经费资助力度,政府还制定了《从享受福利到工作(welfareto work)计划》,以预算帮助失业人员学习基本技能,200l一2004年的预算金额达6亿5000万英镑。其他经费资助还包括成人与社区学习基金、欧洲成人资助以及其他一些政府和社区项目中投资到成人基本技能学习方面的资金。

第二。改革经费拨款程序,将申请基本技能培训经费的繁冗手续减少到最低程度。从2002年起,所有的培训机构包括社区和一些志愿机构、私人培训结构以及雇主都可直接获得拨款。

(二)激发学习需求

政府意识到在给予外部经济保障的同时,激发学习者内部学习需求也是成功的关键。政府2001年末发动了一次大型公共宣传活动,大力宣扬提高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的益处。还通过广播、电视等主要大众媒体和“学习指导”网站,提供各种学习信息。

(三)改进培训质量

政府清楚地意识到,要让成人学习者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关键是提供优质的适合成人需要的培训内容。英国政府于2001年在9个地区分别设立了读、写、算技能培训试验区,与各地培训单位、地方教育当局等共同合作确保优质培训的提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用全国标准对技能培训机构的核心课程进行审查,并组织国家测试,对该机构的学习者进行考核。让技能培训机构的教师与辅导员参与教师培训与发展项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每个试验区结合自己地区的特点开展学习活动,由社区、志愿部门、成人教育机构、继续教育学院、家庭识字计划、工作场所的学习项目以及“学习指导”中心等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多方参与的技能学习体系。在不同试验区开展特别的研究项目,大胆试验能够有效改善成人基本技能的新做法。检查和评估工作完毕后,收集和总结各试验区中优秀的做法,作为其他培训单位的学习榜样。

(四)通过新技术消除学习障碍

现代技术为成人的学习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学习方式以及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政府利用新技术为成人提供了许多丰富多变的学习类型,包括全日制课程、集中强化课程、为不同学习者设计的学费不等的课程以及网七课程等。学习场所的选择余地也十分广泛,如购物中心,、社区中心、图书馆甚至酒吧等公共场所,日的是创造人人学习的环境,方便成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参与各种学习。

(五)提高教学标准

1、评估技能需求

为了对成人的技能需求进行有效评估与认定,政府将负责评估的机构从原来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机构、工作中心扩大到别的机构,如联结服务处、信息建议指导中心、缓刑管理所、社区等。各大机构对评估的手段进行交流,试行不同的评估方法,推好的评估方法,为成人已有的技能水平的认定制定一套有效的评估机制。

2.设定全国教学标准

为避免成人学习流于形式,由资格与课程署负责建立一整套的成人读、写、算资格与学习项目的全国标准,明晰了成人学习者参与学习和培训后在识字和计算技能上可能达到的不同水平和级别。

3.制定统一课程大纲

在全国基本技能标准的基础上,政府出版了一套全国核心读、写、算课程,使教师在技能培训时有章可循,避免以往凭教师自编教材、自定课程标准导致无法确定统一合格标准的局面出现。

4.编订新教材

政府严格规范教材的编订并材的质量,由成人基础技能战略局与全国培训组织合作委托专家编订了供教师使用的专门教材库。教材内容覆盖面广、适应性强,不仅覆盖了统一大纲中的基本要点,还与工作场所的学习项目以及国家职业资格等资格学习相关。

5.举行全国识字和计算考试

2001年,资格与课程署根据全国课程大纲拟定了一个内含4000套试卷的试题库,并从2001年9月起组织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对象是所有参加基本技能学习的成人学习者,考试以网上测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政府规定,从2001年9月起,所有报名参加一级和二级基本技能资格证书培训的新学员必须参加国家考试。从2002年9月起,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的学员一律不颁发一级和二级基本技能资格证书。

6.促进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从2001年开始,政府规定所有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证书中必须包含可以从事识字、计算、语言教学的资格。专门从事成人基本技能教学的教师,也要求从2001年9月起获得新的读、写、算教学资格证书。

为确保教师获得良好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政府启动了一项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项日,加倍投入继续教育标准基金(standard fund)。2001年继续教育标准基金的投入金额达到了l亿6000万英镑,将其中的一块资金专门划拨给“基本技能质量行动”,用来支持从事读:写、算等基本技能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

7.进行质量监督与检查

从2001年4月起,所有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拨款资助的成人基本技能培训单位都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和成人学习督察团的质量检查。

首先,培训机构根据基本技能处规定的最低质量标准,对自己提供的教育和培训进行常规的自我评价。培训机构还要制定自己的未来行动计划,包括生源的录取、技能需求的评估与诊断工作以及对学员的学习进程的监控、评价工作等。

其次,由成人基本技能战略局负责对最低质量标准进行审核,审核过程需征求基本技能处(basicskillsagency)、成人学习督导团、教育标准办公室和学习与技能委员会的意见,共同制定一套新的质量标准框架,确保新的质量标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新教学标准、课程大纲和国家考试的要求。

第三,对照新的质量标准框架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运用奖惩机制,通过审查培训机构的行动计划,根据项目的优劣进行选择性的投资和扶持。对不达标的培训机构停止拨款,责令整改。同时,秉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检查情况给予公开,使公众了解各培训单位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质量。

三、“生活技能”计划的实施成效

首先,参与基本技能学习的成人数量有了大增长。“生活技能”计划超额完成了短期目标,在2004年前帮助75万名成人获得首个国家承认的基本技能资格。从2001年4月到2004年7月共有240万名成人接受了480万个基本技能培训项目。2003—2004年共有65.3万名由学习技能委员会资助的学习者首次在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生活技能计划的培训,其中有20万名学习者获得了资格。产业大学的直接学习中心作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提供者,在2004—2005年共有10万名成人参与了其提供的读、写、算培训项目,其中1.5万名成人获得了国家承认的生活技能资格。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6

联合技术公司(UTC)是一家具有丰富创新发明史的全球性企业,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业务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近20万人。2011年,公司销售额达到582亿美元,年研发投入为39亿美元。联合技术公司自1999年起便成为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公司,2011年列《财富》杂志“最受推崇的航空航天业公司”榜首位,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第44位,全球2000强排名第112位,同时还被《美国新闻周刊》杂志评为2011年度“美国绿色百强企业”。联合技术公司为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工业以及建筑内部系统等领域提供广泛的高科技产品。

联合技术公司的子公司包括汉胜公司(宇航系统、航空机载设备和工业产品)、奥的斯电梯公司(电梯、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普惠发动机公司(生产飞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及地热发电系统、太空推进系统)、西科斯基飞机公司(直升机)和联合技术环境、控制与安防系统(暖通空调和冷冻系统、控制系统、服务及可持续发展建筑解决方案、消防及建筑安防系统)。

联合技术公司始终承诺严守最高道德标准,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并在我们的运营和产品中展示我们领先的环保理念与实践。

联合技术公司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公司在中国建立了4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拥有员工20,000人,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中国市场提供先进高效的技术并致力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问题

社会发展快速,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公司的员工都在为继续工作还是去学习进修而犹豫踌躇。有的员工希望能在工作之余继续充电,能充实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有的员工则希望充实自己的生活,学习一些和工作无关的技能和课程。但是这些愿望,在大部分公司中,都只能是空想,有的公司允许员工参加某些和工作相关的培训,但是持续支持的很少,而和工作无关的技能培训,则几乎没有公司会支持。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的压力普遍较大,如果不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不在少数,甚至也有跳楼的极端案例。

早在1996年之前,有很多外资企业都提出了奖学金计划,但仅有10%具备资格的雇员享受到了奖学金计划的资助。主要原因是企业返还给员工的资金数额上变化不定,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学习与工作时间经常产生冲突。

解决方案

UTC支持并鼓励员工孜孜不倦、学无止境。UTC认为,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才能与时俱进、获得成功。UTC的领导层相信学习的力量——学习能够改变人生,甚至改变世界。

1996年,UTC前任董事长兼CEO乔治·大卫提出全面实施员工奖学金计划,他宣称,实施奖学金计划可以增进UTC全球雇员的素质水平,极大地加强UTC作为全球经济竞争参与者的竞争力。通过使UTC拥有“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员工队伍”,可以成功地“塑造UTC的未来”。

UTC员工奖学金计划(ESP Employee ScholarProgram)保证超过20%的雇员能够享受到。该计划旨在培养全球受教育程度最好的员工队伍。这个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没有对员工选读的课程、对公司的义务等做任何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员工进修的课程必须是取得所在国家教育机构正式承认的学位或文凭,才能享受奖学金计划。同时,UTC还积极同其全球业务所在地周边的高校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以方便员工就近选择高校深造,平衡好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UTC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奖学金执行计划,包括申请程序、书本与教材费用返还、带薪脱产、学费返还、离职后雇员的管理等七个部分,还对员工申请奖学金计划、费用返还等做了非常明确的细节性规定。

UTC奖学金计划对那些从正规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员工,奖励每周3小时带薪学习时间,为雇员支付全部学费、报销书籍和实验室费用。

UTC规定,任何一个在联合技术公司任职满一年的员工提出进修时,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支持员工参与学习计划,直接上司没有权力拒绝雇员参与学习计划的机会。如果雇员的申请遭到拒绝,可以绕过直接上司,联系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备案。同时,联合技术在每个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都设立ESP协调员负责沟通,向员工解释奖学金计划的实施范畴及有关细则。

为了方便雇员申请,UTC公司的网站上设定了在线申请,直接指导雇员完成申请。同时,UTC在每个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都设立ESP协调员负责沟通,向雇员解释奖学金计划的实施范畴及有关细则。

实施奖学金计划对员工没有任何附加的义务约束,也没有要求其与企业签订任何合同。支持员工进行终身教育以提升知识与能力是UTC的企业文化,公司有义务帮助员工继续学习,以帮助他们对付将来的不利情况。UTC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路易·谢纳沃表示:“尽管企业无法向员工提供终身制的工作,但企业能够、并且也应该,为员工提供各类有意义的机会来帮助他们提升各自的知识与技能。UTC员工奖学金计划正是做了这一点。”

成效

“员工奖学金计划”对联合技术公司和参与的员工而言,都是一笔回报颇丰的投资。联合技术公司在“员工奖学金计划”中迄今已投入了10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公司员工借助该计划已经获得了32000多个学位。2011年有超过1万名员工参与该计划,其中2000名已获得学位。该计划在中国已投入1079万美元,获得了873个学位,目前有628名员工在读。UTC现已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除正规学历教育外,每年员工参与各类内外部培训的时间已超过200万小时。

员工奖学金计划的实施帮助UTC建立了一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员工队伍。而员工通过该计划获得深造后,提高了知识与技能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胜任目前的工作,更加从容地应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奖学金计划还为员工提供了更多内部晋升机会,许多参加了奖学金计划并取得学位的UTC员工目前已在UTC的多个子公司中担任高级职务。

在留住员工方面,奖学金计划效果也颇为显著。尽管公司并未规定参加奖学金计划的员工必须在获得学位后继续留在公司,很多员工还是因此拒绝猎头的邀请,UTC员工的离职率远低于业内水平。在招聘市场上,UTC慷慨而有效的奖学金计划也为其加分不少。边工作边上学的优厚条件使得很多面试者愿意选择UTC。

展望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7

一、让学生主动尝试项目式学习是开展本教学的基础

项目式教学最为凸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有效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基础,更是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关键。而要想让高中生主动尝试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师首先就需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此,方能让高中生更好地完成一整套“学生分组―确定项目研究主题―设计研究计划―收集材料―分析数据―汇报评价”项目式学习流程。

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具有的能力为依托,尽量开展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式教学。比如,有的学生对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感兴趣,那么教师在前期就可以照顾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跟着自己的心走,当学生对项目式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寻未知的领域,记忆和思维效果也就越强。当教师首次开展这种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得到心理满足后,那么接下来的其他项目式教学内容也就更加容易。

二、依据学习实情,制订项目式科学教学计划

开展项目式教学应当制订周密、科学的教学计划。其中教学计划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二是学生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项目式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以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规律为准则,充分考虑到各个班级、各个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性,以及对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方能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实现实质性突破。

比如,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了三个阶段的“4.2.1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计划,对于那些接受知识快、自学能力强、学习方法多的高中生,笔者为其制订的项目学习计划是熟练运用本节课中的各种表格数据处理技巧,包括: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等,针对学习兴趣浓厚,自学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可以设定为明确理解本节课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数据处理技巧,可以相互交流。而针对一些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应当着重强调其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是练习表格数据处理的技巧,如此,让项目式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那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将指日可待。

三、鼓励学生合作,小组探究项目式教学内容

项目式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并且这种教学实践更多的是讲究合作、交流,毕竟是学习大项目,其包涵的内容更加丰富,问题的复杂程度也绝非一人之力可以解决,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鼓励学生自觉地融入合作探究项目式学习中很重要。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强化,对于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来说也是具有很大帮助的。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8

二期计划及调整

依据此三项目标,该计划办公室设立了拓展台湾数字典藏、推动人文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网络3个主轴计划,以及技术研发、网络核心平台两个核心计划。主轴分项计划涉及推动各项工作以达成计划的总体目标,并在核心分项资源的提供下,与典藏专业领域的各种文化、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产业应用建立连结、互动与对话,并进一步与国际合作伙伴相互交流。核心分项计划通过技术与内容的互相协调,整合前端的产出与后勤支持工作,提供主轴分项计划关键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要素,因此在第一期计划执行过程中,属于跨分项、整合不同机构间的重要工作,例如联合目录、公共展示系统、异地备份系统、标准规范以及创新技术与平台,都在此双核心分项计划中以协同合作的方式进行。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2007年1月,台当局“立法院科技及资讯委员会”认为,将台湾重要典藏文物加以数字化毕竟只是数字内容产业的起点,为落实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资讯的知识化与社会化,朝知识社会的发展与构建,进而实现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终极效益,有必要将“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与晚一年实施的“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合二为一。

整合后的所谓“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于2008年开始执行,至2012年结束。以“典藏多样台湾,深化数字学习”为总体目标,并致力达到如下的子目标:呈现台湾多元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应用数典内容与科技促进产业、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储备数字关连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深化数字学习在正规教育及终身学习的应用;奠定华语文数字教学的国际地位;推动数字典藏与学习成果国际化、建立国际合作网络。共有中研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教育部”、“新闻局”、“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原住民族委员会”、“国科会”、“国史馆”、博物院等20个“部会”机构参与。

该计划团队设置总主持人一人,共同主持人两人;计划办公室有主任一人,负责整体计划办公室运作事宜,向总计划共同主持人负责。计划办公室之上设有指导小组、咨议小组。此外,计划办公室还设有审查小组、工作小组,依据权责内容分级审视该计划的运作。

“国科会”希望通过这些“部会”和机构的参与,能够扩大该计划对于整体资讯社会的影响力,在一期典藏文物、精致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更多强调本土内涵、呈现台湾文化多样性脉络、彰显台湾的文化主体性,从最底层的数字化档案、整合深度后设数据描述的文化内容、开发技术与创意结合的应用,呈现台湾文化在人文领域、社会领域、自然环境领域的多样性脉络,全面性地将典藏与学习、内容与技术融入到产业、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并结合可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将台湾丰富深邃的数字内容带向国际舞台,与世界建立平等互惠、合作创造的有机连结与创意互动,最终达到提升台湾竞争力的终极效益。

核心分项计划内容

该计划共设置了“拓展台湾数字典藏”、“数字技术研发与整合”、“数字核心平台”、“数字典藏与学习之学术与社会应用推广”、“数字典藏与学习之产业发展与推动”、“数字教育与网络学习”、“语文数字教学”及“数字典藏与学习的海外推展暨国际合作计划”等8个核心分项计划。各分项计划分别设有分项计划主持人、共同主持人若干名,及专案经理与助理若干名,负责该计划的整体各项事务运作。其中与数字典藏内容有关的分项计划有:

“拓展台湾数字典藏计划” 主要目标是建立呈现台湾文化、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的数字内容,并将基础的数字化产出提供各分项计划进行加值应用(包括教育、商业及学术研究等)。主要任务是提供方便的参与渠道,扩大数字典藏参与对象,推广数字化标准与经验共享,降低数字典藏的建设成本,以深化加值为导向推动跨机构之计划合作等。在“典藏台湾多样性”的大目标下,向民间公私营部门和机构公开征选数字内容,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台湾自然、考古、语言文字、地理、族群文化、历史、经济与民主历程、艺术与美学、民间生活等。除了针对各种数字化物件、数位化工作流程及技术,结合国际标准,兼顾本土化的需求,形成岛内外相关领域的典范之外,未来还希望跨自然与人文、文化与科技领域,系统性的整合岛内数字资源,提供各知识领域的数字典藏内容素材,促进全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数字技术研发与整合”

主要目标为整合技术平台,发展先进数字典藏及数字学习技术。主要任务是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并提供内容典藏计划资讯技术相关咨询以及支援各项服务需求。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多媒体技术、影音处理技术、语言处理技术、后设数据、缺字与异体字、系统整合服务以及数字学习环境与工具开发等。通过研发典藏系统所需的相关工具及拟定数字典藏相关规范,并配合未来无线网络与多媒体发展趋势,研发先进数字典藏资讯技术,建立技术支援与服务能量等,促进数字学习相关产业的发展,数字学习环境与工具开发子计划,通过成立大型研究团队及研究中心,整合岛内的研究资源,以促进数字学习领域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数字核心平台计划”

主要目的是协助计划办公室建立并维持整体计划运作的基础架构,与整合、维护、展示及保存全体计划产出的数字资料,并以追求自动化的计划办公室运作及最佳化的数字资料检索、呈现与保存为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是筹办年度成果展、建立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维护资料室及出版推广工作,以提供共通性核心服务;建立联合目录,以整合数字资料检索平台;规划成果展示平台,以促使计划成果展示多元化、大众化、精致化及国际化;建立异地备份长期保存机制,为数字化资料的长期保存提供一致化的使用界面,以达成计划成果可持续保存与经营的目标。

“数字典藏与学习之学术与社会应用推广”

主要目标为促成数字典藏与学习之内容与技术融入文化、学术、社会和教育,健全数字典藏与学习的使用环境及推动社会大众、学术界及研究单位等各界使用者运用数字典藏与学习的经验与知识,进而协助上述群体经营共同创作的公共园地。主要任务为整合协调与策略拟定、成果管理与跨单位团队合作,在岛内推广数字典藏并与海外交流,同时推动盘点暨法律咨询、商业竞赛、海外推广、应用竞赛与教案设计比赛等应用推广专案。

“数字典藏与学习之产业发展与推动”

主要目标是厚植数字学习与典藏厂商核心能力,创新学习服务经营模式,并有效运用奖励刺激增加市场需求,辅导企业提升数字学习的应用成效。主要任务为:运用台湾目前数字学习学术研究居全球领先地位,及企业产品能力已达一定品质的优势,辅导并协助厂商将学术研究成果产品化,创造产学合作最佳价值;结合新兴科技与应用,研究新兴数字学习内容与服务的商业模式;建立学习产业链(包括载具、行销渠道、出版业等),协助出版业或载具业者与数字学习业者合作,促使异业整合; 推动数字学习业者协助补习教育业转型数字化,扩大数字学习应用层面,提升学习效率,增加业者岛内商机;引进国际讲师及专业顾问的丰富实务经验,提升业者专业能力,并促进国际交流与营销。预期达到辅导数字典藏与学习产业升级,并协助其他相关产业竞争力提升。

“数字典藏与学习之海外推展暨国际合作计划”

目标为推动计划成果国际化、建立国际合作网络,藉由典藏与学习成果国际化推广,展现台湾丰富的资源,进而拓展台湾经验于国际社会。以多元主题内容,融合先进典藏与学习相关技术,提升台湾研究领域深度与发展。参与国际组织与会议,将台湾多年累积的数字成果、技术输出海外,并与国际知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希望藉由计划执行及推动,达到以下成果效益:执行国际合作计划,签订合作备忘录;参与国际会议与发表计划成果,提升台湾能见度;举办国际会议拓展国际交流平台;持续维护及扩增网站内容,提供岛内外人士运用资源;持续参与及营运重要国际组织,深耕国际社群;整合岛内数字学习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

数字典藏技术研发重要成果

通过该计划开展各项典藏技术研发,作为教学应用与创意增值的基础。已完成的有“时间轴导览”以及“动态在线艺廊”,皆已上网供各界试用。

在资料检索应用方面,博客主题侦测可以找出最近的热门主题或意见领袖,藉由掌握住社会脉动,影响意见领袖的看法,可以进而引导社会的趋势。现今研究搜寻网站效益的趋势是收集并分析搜寻网站的使用者查询纪录与使用者标记,运用网页探勘的技术。网页查询结果自动分群技术,可协助搜寻网站将重复的结果整合起来,提升查询品质。资料检索研究中,网络事件侦测可以自动群聚某些重要的事件,提供使用者在进行查询时,扩充相关查询词及提供网页建议。

影片视讯强化技术针对影像的局部对比强化问题,先后提出两种有效技术。根据过去学者对人类视觉与影像局部对比关系的研究,该计划提出在学术上更具理论基础的新技术,并且得到相当好的实验结果。

在影像与视讯内容分析技术研发上,该技术结合影像灰阶矩形特征与边缘强度直方图特征,加上阶层式分类器进行视讯内容人物侦测。此技术改进阶层式分类器的架构,加入适当的中间阶层,取代原先每一层互相独立的方式,利用层与层之间的资讯来增加侦测正确率。研究团队已提供台湾师范大学奇美博物馆技术服务,进行环物影片拍摄与环场环物虚拟博物馆制作的技术教学。

在影片视讯优化技术上,研发新对比强化技术结合加权式直方图分解法(简称WHS)与灰阶群聚法(简称GLG)两技术进行视讯影片的对比强化处理,复合技术称为WHS-GLG。此外,将该技术功能提升针对区域性影像内容进行处理,称为AWHS-GLG。该计划所构建的长期保存基础架构是在各机构计划建立储存资源节点,以直接支持各机构所有备份与保存需求,改善各机构长久保存基础架构。同时,结合各机构储存资源,通过资料网格(datagrid)技术,建立整体数字典藏完整的长期保存基础,提供备份与保存所需的各项服务。在过去多年的实际运作与服务经验下,验证了此方法是兼顾长期保存与储存撷取的最佳解决方案,无论就成本、长久技术变动的冲击性都最小,而稳定性、效能、安全性均最高。

该计划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将能提升各部门后设数据的生产及管理品质,进而催化在研究上的用途。如植物标本检索系统可查询各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及图鉴,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汉字构形数据库可用来解决文字学数字化的问题,尤其是缺字问题。汉字构形数据库收录古今汉字11万多字,是一个记录汉字形体知识的数据库,这些知识包括:古今汉字的字形演变、古今汉字的字形结构、不同汉字间的使用关系等。

中文语意自动分析的中文断词及剖析技术广受学术各界肯定,经由剖析产生的语法结构树数据库是能提供语言学相关工作及研究者分析语法的工具;断词工具常用来协助处理中文各种自然语言问题,例如古汉语的处理、文件分类及检索等。义类关系数据库的建立除了可以用来帮助解歧外,也可以应用在中文剖析、全文检索等方面。

多媒体影音典藏技术组发展的分镜侦测、精华影片与画面粹取,可以有效的将影片摘要与索引,让使用者可以用较少的时间,了解整部影片的全貌,目前在一般的系统上很少利用这样先进的技术。此外,影音线上编辑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在Web上直接编辑影音的内容,包括加入影片字幕、影片分段等,此技术已提出专利申请,技术上领先于一般影音系统。

研析后设数据标准整合服务,以资料编码与传输标准作为一种共享暨互通式的整合框架,结合不同后设数据标准,以及各式数字物件,同时可进一步作为与数字学习及数字长久保存相互结合的应用。该计划针对静态数字影像档相关后设数据标准进行研析,包括NISOIMG,LC-AV,MIX等,并以岛内主题计划为个案进行数字典藏3类属性(描述、结构、管理)后设数据的整合研发,作为日后导入该计划相关配套的草案。

“古典文献文物的三维立体视讯数字典藏研究”探讨应用于古典文献文物的三维立体转换芯片,由多种角度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来产生三维立体影像,可以让使用者不需经过麻烦的立体辅助眼镜,而是让使用者直接用肉眼便可达到同样且舒适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

2010年推出汉字构形数据库2.64版,累计收录古今汉字143,173个,此版本全面涵盖古籍、文字学及宗教三大缺字应用范围,已开放下载。

研发自动地理数字化技术,利用撷取后设数据中地理候选名词描述资料,通过网络探勘方式进行自动地理数字化模组,可进行单点、多点定位或是进一步处理范围型资料分布,提供典藏单位将数据库内容自动定位至地图上,进行整合呈现。

研发保护CSS档案的技术,可以将秘密讯号藏入CSS档案内,更可以抽取出这些秘密资讯,让窃取档案的人无法宣称自己是档案的撰写者,使侵权者无所遁形。同时在多媒体数字版权管理新技术与应用的研究方面,以多媒体作秘密传输,用文字矩阵中表示坐标的数字隐藏秘密资讯。

开发进阶性超频谱扫描系统影像技术,采用芬兰制造的光栅为基础,采用延迟透镜组成像于中阶CCD模组,以多频谱的运算模式,将影像呈现在液晶屏幕与标准四色印刷品上,达成初步的多频谱复制系统,突破目前国际色彩联盟(ICC)色彩管理系统仅能在单一特定光源下保证色彩一致的限制,使文物能在不同照明环境下,外观的色泽仍与原件相吻合。

目前大部分的辨识码均以英文和数字作为出题的主要依据,该计划提出的新兴人机辨识码是以中文字作为基础,称为中文人机辨识码。通过中文字的拆解组合,让使用者不需有中文能力即可进行,而且配合触控式屏幕,可以轻易地在移动装置上进行使用。

数字典藏内容产出、展示与应用

为丰富数字典藏内容的多样性,该计划积极邀请拥有珍贵典藏品的部会机构或单位加入,同时为扩大数字典藏参与对象,通过公开征选计划的方式,提供中小型典藏机构、公私立单位和一般大众有共同参与的机会。为了向社会大众展示典藏成果,提升该计划在岛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并促进数字化内容(含联合目录内容与数字学习教材等)的利用,因此设立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成果入口网,包括各类数字内容、网络技术以及创意增值示范专题,向各界呈现计划成果。使用者可以从单一平台依主题和适用对象浏览各式网站讯息,并与各网站相连结以获取完整资讯。

截止2013年底,台湾“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结束为止,联合目录累计完成的藏品原件约447万件,数字化产出约820万笔数字化媒体材料。资料来源82%来自机构计划,18%来自公开征选计划,主题类型以文献与档案类为最主。

该计划共建立了524个网站,目前仍在持续运作的有379个。通过大型展览、发行出版品等途径,举办推广活动等方式,以多元化、精致化、大众化方式进行计划成果推广,提升社会对于数字资源的了解与应用。该计划展现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成果入口网站群包括:入口网与专题、联合目录、成果网站资源库及博客,迄今访客已超过3000万人次。

此外,为配合台当局“台湾书院”推动计划,该计划协助“国科会”建立“台湾书院数字资讯整合平台”,整合20个“部会”的入口网、数据库等,将具有台湾特色的数字资产通过分类的方式介绍给全世界,且拍摄宣传影片,宣扬中华语文教学暨中文繁体字(台湾称“正体字”)推广、台湾研究暨汉学研究、台湾文化的展现与输出,作为国际认识台湾的一个宣传媒介。此平台已于2011年10月中旬正式上线,并在美国纽约、休斯顿及洛杉矶三地成立“台湾书院”的同时,正式将此平台推向全球。

该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逐步推动数字典藏珍贵成果资源与联合目录的多语化,通过翻译的方式,将台湾重要的数字典藏资源以英、日、西班牙语的方式呈现,屏除语言的隔阂,不但可拓展台湾数字典藏联合目录与成果资源内容的使用族群,更能将台湾数字典藏的成果推向国际市场,提升台湾数字典藏成果在国际舞台上的能见度。为了使该计划在数字典藏目录的多语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自2009年度开始构建数字典藏联合目录翻译平台,进行初步的测试与评估,执行联合目录的翻译工作,执行一年的多语化翻译成果约有110万字。

该计划征集的史料成果当中,包括自美国空军历史研究部征集的航照及档案资料,有助于对于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对台湾的军事战略、作战攻击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有关于美军空袭台湾所做的研究准备、情报搜集及攻击任务计划,提供细致且精彩的档案文献及图象资料。就台湾史研究而言,这些材料可以提供研究二次大战后期美日之间的军事活动,以及对于台湾基础设施和社会的影响,同时当时美军所搜集的台湾各项军事、人文及自然环境的情报资料,也成为台湾历史研究基础素材。在档案文献部分,吉冈喜三郎文书原件的取得,则可通过第一线实务官僚的观点,了解日本殖民时期台湾警察及理蕃工作的执行情形。

该计划及项下机构计划以国际合作方式,征集散佚海外珍藏,内容涵盖范围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各典藏机构珍贵藏品,有关的重要文化资产有器物、文献、模式标本等型态与载体,内容多元且形式多样,可充实数字典藏数据库、数字内容知识库,与台湾现有的收藏相互补充,丰富岛内各领域研究主题重要资源,改善岛内学术研究资源环境。目前该计划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96个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德国自然史博物馆、韩国闵贝类研究所、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及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等机构。通过与存放台湾模式标本的海外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将模式标本相关资讯征集回台湾。搜集到许多散落海外的台湾产模式标本,并与岛内也在整理模式标本的机构做交流合作及网络资讯的连结,完整呈现台湾模式标本资讯的网页,未来更能与其他生物物种(动、植物)模式标本,结合台湾生物物种模式标本资料,完整呈现在网际网络上。另一方面,也征集取得多样性的台湾文史资源,不仅可支持历史研究所需的完整与客观的知识资讯来源,亦能促进台湾史研究主题的拓展与研究成果展出。

例如台湾本土鱼类数字典藏的国际合作发展与研究计划,与国际鱼类数据库进行合作交流,除了配合其整合需求而更改台湾镜像网站的网域名称及更新网站统计软件,也将协助推广AquaMap数据库的建立与其分布绘图功能效能的提升,未来将提供台湾“海鲜指引”的资料到国际上“海产食品指南”网站。

深远影响与意义

建立沟通平台及合作机制,加速数字化知识的累积

通过“数字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的实施,客观上加速了台湾岛内数字化知识的积累,许多珍贵史料、文献也因该计划而得以广为学术界使用,例如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与台湾“外交部”签署合作协议,将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外交”档案寄存到近代史研究所,使中国近代外交档案得以整合,近代史研究所也得以成为中国近代外交档案的典藏中心。以往台当局对中国近代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的资料取得限制较多,经过对这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配合部分档案解密,其内容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有莫大帮助。此外,台湾“国史馆”所藏台当局各部门档案资料也是史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素材,台湾文献馆也收藏丰富的台湾省级机关档案,台湾“省咨议会”的史料,包含“参议会”、临时“省议会”以及“省议会”时期的档案、公报、议事录等,是岛内最完整的台湾省政建设资料,其查询系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再如中研院史语所利用该计划,开展岛内民族文书的编目译解与全文翻译工作,提供了岛内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相关重要史料。中研院史语所进行卑南语的“祭典”语料、布农语南部方言语料和排湾语等翻译工作,也极大促进了对该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和了解。

提供在线知识服务网,创新学术研究模式

凭借各馆藏资源数字化的过程,如典藏品分类与后设数据建立等,有利于各典藏品学术价值的再发现,以及既有价值的保存与使用,与资讯技术的结合改变既有的学术研究模式。例如中研院史语所的台湾“国语自然语音数据库”即提供语言学重要的研究介面,用以记录及分析“国语”在台湾使用时的种种不同社会意义;一方面通过建立语言典藏数据库与量化分析语言资料,让典藏的共时语言资料在未来也能用来印证历时语言的演变;另一方面则可利用区域性标记、社会性标记、功能性标记来分别反映方言变因的地理因素、社会情境与社会阶级因素、语言风格因素。

该计划项下共有126个数据库,提供学者及研究者可以经由远距网络上线,或利用单机上线方式浏览,检索档案资料,快速有效的收集研读所需档案资料,减少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例如“国史馆”台湾文献馆与“省政府档案中心”合作,在档案数字化后提供网络线上检索的功能,使用者只要键入欲查询资料的关键词,即可获得数据库中相关的资讯,便于读者在查询台湾省政相关资料时不需要省府与文献馆两地奔走,节省民众在各典藏地之间往返的经济成本。

通过这些数据库,台湾民众不但得以一窥古籍、古物等原貌,同时脆弱的珍贵原件也不需一再被提借,藉由数字化流程,影像档案完整保存下来,并成为重要的文化资产。在有形的文化资产方面,例如台湾文献馆的台湾盐业档案数量庞大,文别种类多或时间演进纸质老化、或保存不当,部分档案已破损,即时数字化通过网络传输,提供民众了解台湾盐业专卖的样貌。又如澎湖的石沪推估已有300年的历史,其发展有其历史与保存的价值,但是相关的建筑、人文、产业、信仰等的文化资产正逐年凋零,澎湖县保护石沪文化资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通过网际网络无远弗届的属性,将澎湖石沪的资讯传送至世界各地,以期广为流传应用。在无形的文化资产方面,例如语言,亦得以通过数字化加以保存,如中研院台湾南岛语数字典藏计划着重于原住民人才培育及语言保存和推广,且持续培养相关研究人力,提供社会关于南岛语、闽客语及古文字汉语相关学问的人才。

在数字典藏计划中有许多标本物件,除可作为过去生物多样性的最直接证据,物种讯息的存证与利用及重要的系统研究基础外,同时也可藉以侦测种间关系,并建立分类架构,近年来标本更可作为环境受到干扰的生物指标。另外,标本的参考价值和为历史的见证,并可协助农业和医学上害虫的鉴定、支持环境研究及生物防治计划,因此标本的保存为相当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部分。

再如台湾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田代文库》、歌仔册、《狄宝赛文库》等为具有独特性的珍本或独一性的重要史料资料,通过原件影像数字化,完成上述该馆重点特藏资料各原件的内容判读、诠释及分析或描述等工作,通过网络提供清晰且完整的文献资料,将可拓展台湾文学、语言学、史学及植物学等的深度研究与广度。其中,《田代文库》尚可与该校植物系的标本数字化成果结合,提供植物学者完整的学术研究资源。

由于以往台湾地区的数字典藏工作大多以单一物件作为描述的标准,然而在网络环境之下,资源合集层次的描述可提供使用者更完整的资讯,并可协助使用者在跨领域的检索中,获取更高层次的资讯。该计划参考海外的相关研究,并考量岛内典藏单位的实际情形,订定资源合集层次描述资料的相关标准,建立资源合集层次描述资料的栏位(schema)与相关的描述资料,以及《资源合集层次描述指引》手册,可作为岛内外典藏单位进行多语化工作的参考依据。

推广数字典藏成果,消弭社会数字落差

该计划通过数字典藏素材的利用与公开,以第一期计划的民族学藏品资料成果为媒介,例如通过1930年代台湾民族志纪录片中有关赛夏族与平埔族的影音光碟,建立与原住民部落的交流与合作,也藉由社区互动与公共参与,收集更深入的社会文化脉络资料,并建立兼具整合性、系统性的多媒体数字数据库,将数据库提供给社区文物馆及社区文史工作推广,制作成乡土教材,以实现知识普及和公共参与的目的。

该计划致力于偏远乡村原住民部落数字典藏推广研究,由学界与民间组织组成工作团队、调查部落对数字典藏的认知与保存文化的期待、根据调查结果建立部落数字典藏网站,逐步开始搜集部落典藏的素材。为了使数字典藏内涵更加多元,并扩大数字化工作参与层面,该计划建立“数字岛屿”平台,广泛向民间募集台湾图像,期盼能展现更丰富更完整的台湾面貌。除了不同部门分工合作,弥补乡村地区资源不足的困境,也掌握部落文化典藏的需求,使典藏成果贴近部落居民生活。该计划项下子计划通过至新竹尖石乡新光小学推广数字典藏,缩短城乡差距,带领原住民儿童认识数字化、了解考古知识并设计互动游戏来认识珍藏文物。

另外,该计划还构建网络电子书导览系统平台与一套“电子书自动产生器系统”软件,配合台湾“教育部”推动缩减城乡数字落差相关计划,向台“教育部”设立的偏乡数字机会中心捐赠软件200套,协助偏远乡镇改善数字落差现象。

该计划还在岛内举办主题特展“通往数字国度的探索列车”,参展单位有台湾大学、博物院、中研院、科博馆等单位,充分展现各典藏单位的特色。其中由故宫所提供的《国宝总动员》影片也是在台湾首次离开故宫院区播放,对于台湾民众可以进一步体验典藏文物经数字化后的便利性。

台湾故宫博物院参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纪录片《旧宝藏.新未来:故宫博物院》的拍摄。由国家地理频道纪录该项目的360度环物摄影系统进行拍摄故宫古文物的情形。该纪录片于2007年10月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有超过2.5亿的收视者,有助于宣传与提升该计划项下故宫数字典藏的专业形象,对台湾执行数字典藏计划的宣传上有加分效益。

通过授权,扩大教育应用与商业增值

该计划自2005年起邀集业界厂商、官方与民间典藏单位,结合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一同前往纽约参加全球最大规模的纽约国际授权展,不仅将学术与商业结合,提升学术资料在使用上的灵活度,也不断延伸台湾典藏的珍贵资料的发展可能。

该计划开发的“图库文件授权数据库系统”,提供项目内部查询各类授权图片,主要的目的是用来收集已经授权给数字典藏使用的档案,例如图片、影像与文件等,提供给该计划内各项非营利性活动使用,以提高授权典藏品的使用率,并藉由典藏品的使用,进而创造出更多的作品。例如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授权三民书局使用岩石标本数字影像图档,包括角闪黑云母花岗岩、石英云母片岩等42件,使用在《高中基础地球科学及其实验活动手册及教师手册》以及《高中地球与环境(下)及教师手册》教科书中。

通过技术转让,降低企业开发成本。例如对有心经营Web2.0影音平台的公司与个人,提供一套低开发成本的多媒体影音典藏技术解决方案来建立影音与分享平台。此技术已转让给台北艺术大学,并与宏科技公司合作,应用于台当局“新闻局”的影音典藏与对外展示平台。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9

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生产实习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实习方式主要是请企业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人员以讲座形式介绍有关内容; 同学们下生产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由带队老师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发言,通过交流实习体会方式,加深和巩固实习和专题讲座内容。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实习安排及相关准备知识

实习安排:实习时间跨度三个星期(8月30日—9月18日 ) ,实习安排如下:

8月30日—9月3日 许昌烟草机械公司

9月6日—9月10日 郑州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9月13日—9月18日 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实习体会、完成实习报告

相关准备知识:

工业工程 (IE)的目标: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效益。IE的基本功能是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

设施规划与设计:对系统(工厂、医院、学校、商店等)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包括选址、平面布置、物流分析、物料搬运方法与设备选择等,使个生产要素和各子系统(设计、生产制造、供应、后勤保障、销售等部门)按照IE 要求得到合理的配置,组成有效地集成系统。涉及SE、OR、工作研究、成组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工效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模拟等知识。

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生产过程和资源的组织、计划、调度和控制,保障生产系统有效地运行。包括生产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电子商务资料库)6"’+(-)9’*#("6组织、生产与作业计划、生产线平衡、库存控制等。采用的方法:网络计划(计划评审技术PERT、关键路线法CPM)、经济定货量(EOQ)、经济生产批量(EPQ)、物料需求计划MRP以及生产资源计划MRP-II和准时制JIT。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技术:包括为保证产品或工作质量进行质量调查、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各项工作,核心是为了到达规定的质量标准,利用科学方法对生产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内容包括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现代质量管理-保证,生产保证、全面质量控制TQC与全面质量控制TQM。可靠性技术是现有系统有效运行的原理与方法,包括可靠性概念、故障及诊断分析、使用可靠性、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维护与保养策略等。

管理信息系统:它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用户计算机综合系统,是现代IE应用的重要基础与手段。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MRP-II、ERP、PDM、CI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