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39:07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1

1项目信息管理模块的建立

在项目信息管理建模前,首先应通过调查全面了解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相关事项,明确开发应用目标,根据调查得到的有效信息包括项目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模块结构,通过连接服务器、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必要设备实现信息的处理。项目信息管理的建模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2工程项目信息编码的建立

工程项目的信息编码,即将项目进行中的各种信息操作步骤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便于信息的储存,也方便操作人员理解运用。通过对不同用途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编码,使组织信息结构更加清晰,促使工程项目的进行更加流畅。

3项目门户网站的建立

建立项目门户网址即将项目信息汇编后进行分类管理,再以网页的形式清晰的显示出来,是组件信息服务平台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能表示项目核心思想的图片、视频等展现项目中的技术优势。项目信息管理能够通过项目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数据和系统进行分类管理,让信息更便于处理和交流,提高信息的流通程度和流通速度,加快工程项目的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从业人员的信息化

意识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始终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管理,因此对于信息化的全面的认识以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一环。只有全面信息化的理念能够渗透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进程,才能保证信息处理的流程高效有序的进行,才能实现良好的信息管理。针对那些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入的员工应加强认识与态度的教育工作,达到项目范围内信息化意识的基本普及。事实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还有利于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2建设与信息化管理

相吻合的企业文化与信息化管理相吻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展开,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好的企业文化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和的企业文化则会起到抑制甚至阻碍作用。为避免信息化设计与实际管理向分离,建设合适的企业文化对于整个项目进程的推进至关重要。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在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基础上进行的,从而使办公室办公及设备具备自动化。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同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使我国各项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的管理建设中,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智能化将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联系,促进相互结合、相互发展的趋势,还能够使信息得到快速传播,增加信息流通的高效性。②网络通信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也尤为重要,通信系统的建立主要以企业为主要核心,加强各个部门的联系,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通信模式,能够利用网络技术的高效化特点将信息进行传送,并且能够通过同一窗口的建立使信息共享,既能够加强联系,使企业内部信息管理高效化运转,还能够节约资金的投入,达到企业的高经济、高效益发展。

4培养合格的信息人才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2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例分析更加准确

当前,绝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强化了对物流配送的监控,这也让企业在现实物流工作中,能够即时地对配送工作人员展开地点锁定。只要物流总部出现命令提示后,物流企业便也能够即时地将这个信息传给正在路上配送的工作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介入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帮助物流企业全面简化工作流程,只要任一一个流程出现了问题,都可以立刻寻找出问题来源,为问题的解决争取时间,这也直接弱化了客户与企业之间的纠纷形成。例如,配送人员在物流运输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得到和配送人员展开随时沟通交流,在运输工作的择取管理上,企业也能够按照客户的需求相应的选择最合适的物流方式。

1.2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意识的形成

从物流工作的实际状态来看,我国仍然有许多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明显的误区,很多企业都处于既想创新,又怕出现风险的摸索阶段。并且,由于企业所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为低端落后,导致不能够产生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物流配套模式,也因为物流行业人才的整体匮乏,对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形成造成一直的阻碍。对此,物流企业惟有更新管理观念,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引用,才可以为物流信息化发展另辟蹊径,使网络技术能够更为集中、全面、深化的应用到实处。而且,物流企业也需重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让员工知道物流信息化对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是大势所趋,进一步创设优质的信息化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物流产业化、系统化以及全面化发展。

1.3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产业链的形成

供应链属于物流企业管理核心的构成。传统物流管理概念中,单纯的内部物流管理早已不能够适应信息化物流发展的需求。对此,供应链管理需要逐渐生成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反馈信息服务,强化供应链的全面协调性发展,进一步促进综合效益目标,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的实效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供应链的建立无法离开信息系统的辅助,并且也必须配合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化管理,才可以体现供应链每一节点的协调性。建设企业成员发展互惠互利的管理制度,使供应链更为平稳的实现效益目标。供应链建设的全面深化,是物流企业开展人性化服务与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

1.4为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夯实基础

物流行业是否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标志就在于物流行业信息平台的建立。该环节的建设也直接关系着物流发展的优劣程度。对此,我国物业产业不仅应当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建设健全平台的发展,尤其要关注空中物流信息管理的平台建立。推动物流服务的多样性,契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总体特征,使信息畅通无阻。

2.结语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前言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际上可以理解成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软件以及硬件资源;与此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向网络计算机提供特殊服务。因此我们平时将其理解成是计算机网络的灵魂和心脏。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可以说是处理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还可以很好的实现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以及共享的操作。就当前社会来说,存在有数量繁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本文主要采取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现有的网络系统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基于以上阐述,本文确定了此次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理论介绍

人工管理文件不仅麻烦,同时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为了能够释放人力、减少错误率,计算机技术人员研制出计算机软件,希望能够很好的代替人工进行处理工作,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所谓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际上也就是平时替我们进行管理计算机的一种软件,换句话说,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使用计算机,也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使用。自从计算机的操作希望问世以后,不管你是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那么就能够非常准确的掌控计算机。就现实情况来说,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只是可以处理用户和计算机对话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负责管理计算机外部设备以及内部设备。就当前社会来说,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主要存在有Windows98、DOS,以及OS/2这么几种表现形式,然而操作系统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得用户和计算机系统通过应用平台实现交互。结合过去研究可以发现,网络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网络相关属性。就整体的角度来说,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操作形式的软件,并且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软件和硬件的管理工作,进而为用户提供最为及时的网络服务。

3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如果说计算机网络的用户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中,那么计算机网络系统自然也就扮演二者桥梁的角色。早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产生初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也就是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文件操作系统。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不存在有一定的应用功能,那么网络内部各终端之间的相互访问能力也就会非常有限,对于网络用户来说,他们只能够进行使用一些专门的通讯应用,以及处理简单的数据传输操作,然而上述这些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用户对于通信的需求。结合过去相关的理论研究,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么几个方面:就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层面来说,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传统的网络协议存在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并且还保存当前大部分操作系统的职能,比如说对于文件的管理,对于缓冲区的管理操作,对于任务的管理,对于打印机以及磁盘等等外部设施的管理操作。就操作系统的层面来说,大部分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由核心管理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其中涉及网络通信处理、打印机处理、磁盘处理等面向用户的处理程序,以及多用户的系统核心调度程序。就操作系统的网络层面来说,其本身主要可以划分为星型、环型以及总线型等等多种网络表现形式。换句话说,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实际上是独立于网络拓扑结构而独立存在的。因此可以发现,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互相连接,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往往可以很好的实现路由功能、多种复杂的桥接。这样的话,就能够很好的把相同的以及不同的接口卡、不同协议和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准确的进行连接。

4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至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也就是集中在计算机网络运营中网络管理者通常会使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向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这样的话能够保证用户准确的接入并且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而促使交流沟通或者分享网络资源。然而新时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集中在以下这么几个方面:多用户同时进行操作: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不仅可以为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管理操作,同时还能够为不同目的的用户提供管理。支持虚拟化的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数据其中自有的合理分配,同时还能够进行科学化的整合。这样的话,可以很好的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同时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兼容丰富的客户端操作系统:无论用户采用怎么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我们都能够有效地连接并且访问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高容错性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可以说是非常稳定的,其本身并不会由于网络的硬件设备出现故障而报错,进而停止其向计算机网络的用户提供带有应用性质的服务。支持互连异构的网络:如果说存在有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要协同运行的话,那么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就能够准确平滑的将其连接起来。

5结论

就当前社会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正逐步朝着集成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向大规模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不断进步,这样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的性价比以及可比性,进而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因此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用户对于计算机网络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此时我们应当不断地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进而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稳步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杜敏成.探究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12(6):44-49.

[2]郭斌.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J].计算机与网络,2006,16(3):99-106.

[3]蔡昂,吕春明.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5(9):212-216.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职 计算机网络技术 理论与实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81-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民族地区中职校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按以前的固有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技能实训”模式,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割裂开来,造成学生理论学习过程缺乏实践的支撑,实践过程缺乏理论的指导,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本校对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教学。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实训相互穿插着同步进行。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在技能操作实训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认识过程的同步性,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二、民族地区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中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体系和标准,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的对接,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培训和聘任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旨在通过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建设,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贴近度,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对就业的贡献率。然而以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技能实训”模式,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割裂开来,往往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理论授课时为了学科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往往讲授很多在实践中不中用的知识。实训课堂上技能训练往往落后于现行的生产工艺,跟不上技术的进步,更缺乏新科技理论的指导。结果是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基于这样一种现实,改革民族地区中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已成必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快、设备更新换代周期短。民族地区中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落榜或没有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以前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宜这种学情变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依托“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把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实训相互穿插着同步进行,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在技能操作实训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克服旧有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室

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中,本校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能够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在技能操作实训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同一时空里边做、边教、边学。为此本校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进行如下配置和布局。

在硬件上,配置了48台兼容机(组装机)、1台教师机、1台服务器、1套电子教室软件、1台投影仪、 6台普通无线路由、6只无线USB网卡、6台普通交换机、6台普通路由器、1台打印机、6把压线钳、6只测线仪、6张 Windows Server 2003 系统光盘、6张 Windows XP 系统光盘、6盒RJ-45水晶头、1箱300米双绞线,《网管员世界》等杂志若干本、网络操作系统及局域网架构参考书若干本,通过校办公网络租用专线和ADSL两种方式接入Internet。

在实训教室布置上,前面布置投影屏幕、教师演示区,中间区域布置学生操作区(分两列6组),两边墙壁挂放隆林职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网络拓扑图和布线平面图、校园办公网络拓扑图和布线平面图,后方布置为教学设备专柜及书柜。通过这样的配置和布局,保证“初识计算机网络”“认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熟悉常用网络设备”“组建小型家庭对等局域网”“网络用户与文件共享”“组建无线局域网(WLAN)”“Internet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故障排除”等模块或项目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2.培养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一是重视和加强校本专业技能培训。让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教师主持和参与学校网络机房和网络实训室的规划设计、网络设备采购招标文书写、服务器等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以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教师掌握现代网络机房和网络实训室的规划设计、熟悉现行网络设备的性能、熟练网络布线及网络双绞线的制作、熟练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熟悉局域网组建程序等工作,以此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又能让本学科教师把握目前企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增强本学科的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贴近度。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师负责校园办公网络的规划或改造及校园办公网络管理维护工作,使本学科教师位于如同企业岗位的校园办公网络管理维护第一线。在网络管理维护工作中碰到问题,通过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本学科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提升。例如2011年11月校教务处计算机无法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数据备案网录入相关数据,网管教师通过nslookup,tracert两个网络管理命令,发现故障在校园办公网络外网某一节点。网管教师通知互联网接入服务商,故障得到及时排除。通过排除故障,教师对以上两个网管理命令的使用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二是积极派送任课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省级、部级培训。派送本学科功底相对好、学术素养相对较高、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热爱、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及部级培训。受训教师在受训期间,通过认真学习专业理论,刻苦训练专业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考取相应岗位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在管理上,严格要求,以确保受训教师达到省级“双师型”教师标准,胜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3.选用和编写适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一是选择以任务为驱动,以练带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项目化或者模块化的教材,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例如,本校选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等职业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张海青 等主编)作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参考教材。

二是依据教学大纲和当下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基于本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的教学设备,坚持够用、实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模块化(或项目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的原则,编写适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学科教师站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并及时将本学科新技术、新设备充实到校本教材中。

4.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考核评价

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期末考试,采取技能操作方式进行,侧重于实践技能的考核。出题时不局限于教材,而是依据职业岗位技能的新要求,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出题。试题内容突出体现实用性、实效性。在考核方式选择上,本校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特点,采用项目考核方式进行,例如设制小型办公局域网组建、小型企业服务器架设、无线域网组建等实践性强的实操考核题,其具体做法是,由四名学生组成一组,然后抽题,在规定的四小时内,小组模拟工作实景,小组共同进行设计并现场实施。由三位考评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终的完成情况打分,最后以三位教师打分的平均值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评定学生成绩。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07月29日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仿真技术;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可视化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中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课程,是一门概念抽象、理论复杂而且操作性强的学科。当前,中专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多是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计算机网络知识,虽然在进行理论讲授时可以通过幻灯片、多媒体以及各种视频等多种丰富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各种网络知识的理解。但是,鉴于计算机网络的涉及面广以及抽象性强的特点,再加上中专教育培养专业型人才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时采用新技术,而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本文将就仿真技术在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仿真技术概述

仿真技术是通过将网络设备以及网络连接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统计模型,该技术可以模拟各种网络流量之间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设计更加优化。仿真技术有几下几个特点:

(1)全新的模拟实验机理,这可以使计算机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而具有高可信度;(2)仿真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不但可以用于网络的扩容、优化网络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新网络的设计,尤其是大中型网络的优化与设计;(3)仿真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预测功能;(4)仿真技术的成本不高,而且网络模型一旦建好,可以持续性地使用,这使得后期投资会不断地下降。

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仿真软件是NS,NetworkSimulator的缩写,NS是一个离散事件仿真器,主要应用于网络研究对网络协议以及体系结构进行仿真。NS支持TCP协议,其中不仅包括单播以及多播路由模型,还包括各种多播协议。

二、仿真技术在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NS仿真软件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仿真软件之一,主要是用于网络的分析与研究,该软件可以支持多种协议,本文主要以NS软件为基础对仿真技术在中专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通过对仿真代码的属性、链路参数以及应用程序等进行定义,可以更好地了解TCP协议,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采用TCP,其相对应的程序是FTP。相应的,UPD与CBR的应用程序可以采用n1与n5来连接。

通过这种仿真试验,可以有效地解决计算机网络的抽象知识与实践之间脱节的现象。通过这种动画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TCP/UDP协议,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将仿真过程与两种协议之间的自身原理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二者的区别,这样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的需求,又可以培养学生获取网络数据通信的能力。因此,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会展.仿真技术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03).

[2]黄晨晖.仿真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为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如何办出中职教育的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目前中职学校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分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规划与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建设等理论与技术于一体。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最终落实到实际应用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大都是采用先在教室集中讲理论,然后到机房去做实践。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能与操作相结合,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加之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产生厌烦和排斥情绪,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较差。为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2.1 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知识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时,缺乏必要的基础认知,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趣的课件,把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软件或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投影、视频、实物等教学辅助用具,通过动漫演示、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消除学生心理压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某些理论知识即使有生动的课件有时学生也难以理解,因此为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学设置应坚持“适度理论、强化实践”的教学方针,在教学上增加实践课时,是理论与实践课时达到1:1甚至1: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操作主要从安装、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几个方面入手,利用机房、实训室、仿真设备等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或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演示、或集中一个阶段强化训练。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把握教学知识点的连贯和完整,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实践结束后,要有报告、归纳和总结。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理论教学中的课件制作应更生动有趣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传授个学生,长期以来,教师在制作课件是只注重对课程重点的提取,多采用文字性的描述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文字性的描述,多采用生动、有趣性的图形、图像、动漫等多种媒体,通过色彩变化突出重、难点,采用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3.2 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在实践操作环节,重要的是实验实训设备,要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须子教学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应建立健全校园网、投资建设专业的网络实验室,购买路由器、交换机、仿真器等网络实训设备,让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在专业的实训场所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3.3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

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现代中职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受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的动手能力需要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学校让网络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不同等级的培训,加强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

3.4 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战的平台

校内教学与实践总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加之计算机技术不断飞速的发展,要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立足于社会,真正为社会所接受并具备竞争力,就必须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走进学校,登上讲台,传授新技术,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实践,让学生补充新知识,巩固所学,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职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教育教学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靠有志之士共同探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

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7

关键词:网络文化;学生;计算机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2-2880-02

Computer Education from the Network Culture Research

TANG Wei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4,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ur high schools has popularity. "The computer culture basis" is for all students in university of public foundation course. At present various schools in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basic are limited in computer basic operation and common use of the software, and the computer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al content more deficient. In order to let the computer class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in raises the student good computer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al literacy plays a proper role,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ust be way to reform.

Key words: network culture; students; computer education

1 网络文化极其特点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依靠网络产生、形成或者借助网络得到延伸发展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综合。与文化的三个层面相对应,网络文化也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

精神文化层面:网络文化表现为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网络精神和在长期网络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共识。这些道德、价值、审美等方面的内在心理因素是各种网络文化形式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简言之就是在网络社会中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制度文化层面:网络文化有制度层面的内涵,这是维系网络关系的规范与准则的集合体,形成并调控着整个网络社会的正常运行。网络制度既包括基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各种网络协议,也包括人们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对网络使用行为的规范。

物质文化层面:网络文化也有外化的物质形态,这也是网络文化最初级的形态,包括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本身。当计算机和网络的硬件和软件为人们开创了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这些外化的物质就和他们提供的可能性一起,成为新的媒介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网络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交互性。每一个上网的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者。人们可以像现实生活中那样交谈,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流。网上交往没有上下级、长晚辈那样的纵向关系,有的只是共同的网民身份,由于交往双方是平等的身份,所以网上交往显得更加民主、宽松。

即时性。互联网的普及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输速度,使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查询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在网络上信息以光速传播,瞬间到达世界各地。不论在地球的任何位置,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网上尽情地浏览、下载、上传和发帖,人们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方式彻底打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

多元性。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各种文化类别、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通过网络的高速传递呈现在受众面前,其中既有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文教、历史、科技、卫生等积极健康的内容,也有渲染色情、暴力、强权等消极思想的内容。网络文化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品位、不同要求的网民的需要。而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迅速,追求个性发展,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青少年尤其具有诱惑力,促使青少年多元化价值观迅速形成。

开放性 。因特网是一个空前开放的系统,没有统一的管理者。信息在全球的传播没有国界的限制,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对其管理的控制比起传统媒体来说要困难的多。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加限制,全球所有的网上信息都可以“尽收眼底”。在网上,由于技术的原因,很难做到进行严格的审查,也不可能对所的信息进行逐一核实,人们都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

匿名性。在因特网上,与现实环境不同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在网上交流,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的相貌、年龄、地位等在物理空间里所不能隐藏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完全摆脱了在真实社会中受到的各种约束、规范和心理压力,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表现自我。匿名信息,削弱了者的责任感,使得虚假的和不负责任的信息上网的可能性显著增大。

2 网络文化对大、中学生的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得到快速普及,因特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文化素养也逐渐构成当代青少年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化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等特征迎合了青少年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是通过由上而下、以少对多来实现信息的传播,往往带有强制性,受众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所以传统的传播形式体现了一种现实中的不平等性。在一定意义上,这种传播形式及文化演变成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而网络文化所表现出的开放、自由、互动体现了一种完全平等性和无权威性。

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希望在一个开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来展现自己的个性,互联网络正好提供了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各种要素,因而受到了青少年学生的普遍欢迎。但也使一些学生失去了理想信念,为所欲为。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致使一些学生认为一些知识不需要自己思考,要解决问题只要在网络上搜索就可以找到答案,逐渐地失去了理性思考的习惯,很难形成创新意识。

网络的便捷性使学生学习注意力分散。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计算机实验课中普遍存在不能完全按课程要求操作的现象,上课过程中,要么浏览无关网页,要么偷偷的上网聊天,学生在想方设法逃避老师的监控。

“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网络传播的伴生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现实中,类似的患上“网络迷恋症”的学生正变得越来越多。

电脑网络用于思想交流,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互相沟通。只要你进入网络,就有机会与陌生人相识,并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流。在电脑空间里,一切都比现实世界自由,容易使人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回到现实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更危险的是,网络交流的随意性、隐匿性使青少年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计算机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只要你交付一定的费用,符合要求的论文就会及时地被发送到你的信箱里。于是许多大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老师,甚至连硕士、博士论文也能从网络上购买。

如潮般涌来的各种网络文化现象,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乃至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备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不但有助于现阶段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于将来的就业和进一步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网络文化素养对于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意义深远。

3 大、中学计算机教育问题

计算机文化和网络文化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产物已经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计算机与网络文化素养已经成为当代大、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计算机与网络文化教育也得到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作为必修模块,《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的高中基本已经普及,而作为大公共基础课,各高校都为本科生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

然而,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教育,目前的大、中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再到考核方法都存在明显的问题。

第一,从教学内容上看,只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没有计算机文化和网络文化内容。课程仅仅告诉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教会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对于这些知识和操作中的大部分内容而言,学生在开课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些学生甚至还相当熟悉。学生最欠缺的是对于各种网络文化现象的辨识能力,最需要掌握的是借助于因特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最应该了解的是计算机和网络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从教学方法来看,老师基本上都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知识要求,依照教材内容和章节顺序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式地进行讲解,学生则依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照葫芦画瓢地上机实验。不但老师讲解起来干巴巴,而且学生听课和上机都索然无味。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而工具又是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使用的东西。那么学习方法就不应该脱离实际问题。老师应该设计一些逼真甚至是真正实用的课题或项目提交给学生,然后针对课题或项目的完成所需知识点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从而学会和掌握相关软件和操作,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提升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

第三,从考核方法来看,无论的高中的《信息技术》还是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基本上都是与实际问题和应用脱钩的。一些学校自己考核,另一些学校直接让学生参加国家或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考级。学生参加这种考核只是为了及格或拿学分而已,对于培养他们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什么帮助。

4 结束语

当今时代,网络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力度、深度影响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文化教育是摆在我国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重视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和大学阶段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让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文化和网络文化素养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滕艳平,郑影.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J].高师理科学刊,200(3).

[2] 张信宾.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

[3] 李钢, 王旭辉.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8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安全 泄密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如果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时,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相对也较少。然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在目前阶段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科学、网络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各种学科的理论结合成为“网络安全”。①从目前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状况的来看,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威胁是很多的,如此的危险长期存在会导致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发生泄密事件变得频繁。假如计算机网络安全程度不足,则经过网络来实现传播的全部数据信息,比如电子政务、银行储蓄、个人隐私等各种数据信息则会在计算机网络上发生泄露。

1 计算机网络泄密途径

1.1 人为操作产生的失误

用户管理员一部分不谨慎的操作会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出现,比如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充分导致安全漏洞,用户相应的安全防范不合理,口令设定不规范。在互联网系统中用户在BBS与网络聊天室等环境上讨论相关的国家机密事件,借助互联网传送部级机密文件信息内容等各方面都会导致国家机密被盗取。②

1.2 病毒破坏攻击

对于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直接威胁包括“病毒”。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病毒提供了迅速便捷的传播路径,病毒通常是经过软件下载、邮件接收、浏览带有病毒的网页与服务器等各种方法进入计算机网络,然后对其网络环境进行相应的破坏,构成的危机与损失是相对比较大的。

1.3 黑客破坏攻击

对于全部计算机操作系统富有研究兴趣爱好的人群称其为“黑客”,其一般为程序员,具备操作系统与语言编程等各个方面深厚的理论知识,其熟知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与产生漏洞的因素。其关注并追求新兴的理论知识,而且会公布出其所发现的。在目前阶段黑客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公敌,并且也是导致网络泄密的关键原因。

1.4 系统的漏洞与“后门”

操作系统与网络软件不会是完美的,其必然存在着部分漏洞,另外编程者在软件系统中都会相应地留下“后门”,这部分后门与漏洞假如被别人发现了,则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成为攻击的靶子。

1.5 隐私与机密文件的存储与传输

假如机密文件保存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系统遭受攻击后,这部分数据信息也会相应地被查找而导致泄密。同理假如机密文件在实际传输过程当中需要通过许多个外节点,并且不便于查证,不管位于哪一个中介网站都有可能会被获取。③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2.1 建立计算机安全立法

因为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用计算机技术犯罪的手段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达的领域中计算机犯罪是很危险的事件,要压制这部分犯罪行为应当通过立法,借助国家法律来实现这部分犯罪行为的约束。

2.2 加强网络管理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也变得愈来愈标准化、规范化与科学化,所以应当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强化、提升管理员的道德素养与职责心,令其在实质工作中更加地肩负职业责任。

2.3 安装防护软件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特性非常强大,一旦感染则会很快速的进行扩散蔓延,最后影响到各个计算机网络,因此安装杀毒软件与防火墙软件应当为一件必须执行的事情。许多人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就能够防止全部的病毒危险,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杀毒软件是能够防止某部分病毒的入侵,然而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应当需要一道防火墙。安装这部分软件之后需要及时的下载更新,由于目前阶段的病毒更新速度很快,不更新防护软件则是不能抵挡一部分新研制的病毒的。

2.4 数据通讯加密

使用数据加密技术来确保数据在实际通讯过程当中的安全,运用各种算法对通信中的数据信息实现加密处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当中的加密形式分为许多,比如节点加密、链路加密与端对端的加密。

2.5 配置安全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安全配置作为安全基础,在通常情况下的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系统开放的端口与服务,所以需要在默认的基础上实行进一步的配置促使系统变得更加安全。同时需要定期进行系统漏洞的扫描,及时发现修补漏洞。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范文9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自主学习模式 外语教学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既非远程教学,又非传统的电化教学,而是在技术发展提供了可能条件,以及语言教学研究认识到了语言认知的社会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的语言认知,离不开客观具体的语言环境,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交际现实的虚拟,远远达不到使学生自主发展语言认知能力、解构并理解各种语言内部机制的程度。传统的电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丰富了教师的各种可控教学资源,加强了教师控制教学环节的各种手段,语言认知所必需的真实语言环境和交际过程仍然得不到真正实现。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跃发展,为网络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提供了技术条件,网络的出现使人机对话变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且交流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师生之间,也可以是生生之间;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网络教学有四方面的特点:(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2)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空间;(3)学生的各种语言技能得到了综合运用;(4)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习过程个性化的需求。[1]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下,不仅教师能够有效解决不能兼顾每一名学生的难题,而且学生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2.语言教学网络化的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基础

J.S.Bruner的“基本结构”和“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认为,应让学生成为“主宰者”(god),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去发现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发现学习”。[2]认知法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受到鼓励,教师应该由课堂的控制者变为组织者。Hymes(1972)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并先后得到了Canale、Swain(1980,1983)和Bachman(1990)的补充和发展。以“交际能力”为理论基础的社会认知教学观不仅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而且注重语言的提醒和语言使用时的社会文化因素等,因而要求语言教学一方面应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营造最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面对学生(哪怕是小班模式)难以兼顾,而传统的电化教学强化的大多是教师的输出性手段而非学生的输入性效率。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开始变得具有真正的交互性,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布道者或者操纵者,而是和学生一样平等相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媒介,高效地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交流。

另外,计算机网络虽然具有社会性,但这种社会性往往是有限的。比如,传统的电化教学就极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对电教设备产生依赖,同时又对借助电教设备所营造的语言交际环境产生质疑和倦怠。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输入就失去了效率,成了间歇性的学习。针对这一点,斯皮罗(R.Spiro)等人就提出过一个颇有新意的认知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所谓认知灵活性,就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3]该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了建构性学习的过程,揭示了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中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注重培养学习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教学原则。[4]灵活认知理论为交互式的网络在线学习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抑或说,交互式的网络在线学习模式乃是灵活认知理论的实践土壤。

社会认知主义教学观强调语言交际的真实性、有效性、得体性,以及交际发生的灵活性,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无疑满足了这些条件。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各种基础理论阐释和教学法流派的消长积累,使教学过程几乎毫无意外可言:教学对象、施教者、教材、教具、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等,无不有现成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作指导。然而,尽管教学理论层出不穷,教学方法不胜枚举,语言教学却改观不大。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但使社会生活面貌为之一新,各种行业模式面临传统颠覆,而且使得语言教学可以跳脱貌似不断进步其实是不断重复的发展轨迹,迎来真正双向平等交流、教学相辅相成、社会班级化、班级全球化的外语教学新领地。

3.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EFL)中的应用

在国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而非“教学模式”)始于外语教学。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2]在该文附件一中,对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和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学习过程均用图示作了明确说明。

图1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还指出,各高校应“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要求“为实施新教学模式而研制的网上教学系统应涵盖教学、学习、反馈、管理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学习和自评、教师授课、教师在线辅导、对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监控管理等模块,……体现交互性和多媒体性,易于操作”。[2]

教育部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为了保障该基本要求的落实,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等四家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发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等均已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推动了网络化外语教学的发展。

4.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CFL)中的应用

相对于英语教学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汉语教学在这方面的发展则比较滞后。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汉语教学没有英语教学在国内那么庞大的教学与学习参与主体、官方一贯的政策指导和各教学单位的重视,另一方面,国内的汉语教学起步晚、规模小,教学理论和实践都比较有限。目前汉语教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网络教学的重要性和在汉语教学中引入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并着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1暨南大学《中文》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组织编写了一套汉语教学教材《中文》,并把整套教材搬到了该院主页上,名为“网上《中文》”,算是网络化教学的一个初步的尝试。部分网页还具有交互功能,初步具备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特征。当然,但教材上网不是真正的网络化教学,正如多媒体教室不是网络化教学的全部,教材上网却是迈向网络化教学的正确一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2华东师范大学汉语网(省略)

汉语网是一个网站,由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中心提供,含汉图书馆、网上教学、备课、软件等。单就网上教学而言,倒不失为一个汉语教学网络化的产品。

4.3其他汉语教学网络

此外,还有一些汉语教学网络,诸如:《e Chinese中文网》(http://省略)、《选择汉语网》(http://省略)、Discover China,learn Chinese(http://省略)、《每日学华语》(http://省略)等。这些网站均为汉语教学网络化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囿于汉语教学长期以来的发展步伐速度,不能期望这些探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它们的网络与真正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还有相当距离。

5.结语

网络化教学的最大特征是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而且是交互式的,能够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语言交际的过程和交际有效性,并建立话语偏误的自我纠正机制。网络化教学让教室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网络化教学使课堂社会化甚至全球化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想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而母语使用者的示范当然是最理想例子了,但却不可企及。而在网络化课堂上,以英语为例,莫说英国人的发音示范、美国人的发音示范,哪怕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人的示范,都不再是不可能的事。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正如社会认知主义教学观所强调的那样,其直接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语言环境模拟和最多形式的学习手段与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而非教学)为主要内容。EFL教学有成熟的语言学和教学方法理论基础,而且有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因而在网络化、自主化学习模式的实践方面更为成熟。这一点CFL教学无法相比,近年来国内汉语教学界正在流行把一切东西都挂在网上的风气,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种进步。相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对社会生活渗透深度的加大,汉语教学网络化将日益成为一个必选的议题。

参考文献:

[1]孔文,李清华.语言教学观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J].外语电话教学,2002,(4):34-38.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2007.

[3]范琳,李玲.认知灵活性理论与网络英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6):123.

[4]薛清.语言认知发展与网络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38.

[5]贾益民等.中文[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