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39:30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健康体检 护理 培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77

2009年1月开设健康体检中心,配备了5名护士为适应医院体检者的健康需求,针对体检中存在的护理问题,针对患者的人员特点,提高护理质量,培养健康体检中心合格护士,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1]。健康体检中心护士除了要良好的服务态度,引导体检者完成体检项目以外,作为健康教育者的角色,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娴熟的技能,熟练的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的授课和沟通交流技巧尤为重要。

资料与方法

体检中心护士5名,文化程度均为护理大专,年龄38~49岁,来自各病房工作岗位的护士,均未受过体检系统培训。患者来源:社区老年体检者,机关单位健康体检,学生体检,一些相关单位要求的汽车驾驶员,厨师等体检。

护理服务特点:①根据患者来源满足体检者的需求,如社区老年体检,护士应了解以往体检的结果,体检者的现在需求、能针对体检者不同的健康问题进行医疗咨询。进行常见疾病的预防、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知识的指导。②健康体检中心护士接触的患者,一般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检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较轻,与体检者接触时,护士运用良好的礼仪礼貌认真的对待患者,有效的交流技巧有针对性地对体检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体检者一个温暖、舒适、安全和信任的环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③培养健康体检中心护士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开展规范的集体健康教育模式,优雅干净的环境,宾馆式的礼貌服务,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提高体检的质量保证。

培训内容:①礼仪和交流技巧的培训:结合医院优质服务,护士礼仪规范,制定出《体检中心护士礼仪规范》。体检者入院后,介绍入住环境、体检流程及注意事项。内容包括接待来访者礼仪,引导体检礼仪,项目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的宣教,保密礼仪,异常结果通知的培训,指导专科进一步就诊的培训。礼貌亲切的语言和准确适时的肢体语言,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优质的服务可以使体检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特别是老年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工作过程中,通过问候和交谈诱导老年病人叙述自己的病情并耐心倾听[3]。从交谈中进一步了解他们内心的一些情绪活动。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根据本科护士对有关相关专科知识的了解程度,拟定出专科知识培训计划。主要内容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糖尿病的预防;泌尿系统常见疾病;颈椎病和腰背痛的防治;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妇科常见疾病;压力的应对和放松疗法的应用等。体检中心护士要正确使用自动测量仪测量血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在患者到来后正确有效实施真空采血、床边指测血糖;要熟悉一般病症的处理程序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提高体检者对我院的信任程度。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体检中心护士的重要职责,健康的培训内容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高血脂等疾病的流行病学;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清淡饮食、规律的锻炼、控制体重方式方法,颈椎保健操技能的讲课培训,代谢综合征的诊治和预防等,科学饮食与合理营养对中老年人机体的康复十分重要。通过培训,使护士尽快进入健康教育者的角色。

培训的方法:聘请各专科医生和优秀护理人员针对性授课指导,按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五方面:护理诊断、计划、措施、实施、评价的讨论,课后进行相关典型病例讨论,加深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规范护士的行为礼仪和沟通技巧,聘请参加护理礼仪竞赛护士指导,在体检过程中始终贯穿微笑、礼仪、主动热情的优质服务理念,把讲课技能培训分两步:理论培训和实践,实践分模拟实践和正式授课[4,5],进行模拟演讲,使每位学员都能讲课。颈椎保健操技能培训,通过对100名体检者随机调查询问,普遍存在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驾车、不良姿势的人85%,由康复科专职技师对全体护士进行颈椎保健操的培训学习,每位护士把所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不断讲解演练,把颈椎保健操技能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传授患者,熟悉掌握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病因,每位护士都能进行颈椎保健操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发现问题给予纠正和指导。使体检者能学习到避免颈椎病病因,注意事项和正确的姿势。在工作中观察护士的状态、礼仪和保健知识的宣教情况。

结 果

通过对100名体检者分发《体检中心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护士对体检服务态度和礼仪,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讲课技能和健康知识,颈椎保健操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95%的体检者认为护士服务态度优良;90%的体检者认为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优良;85%的体检者认为护士的讲课技能和健康知识优良;70%的体检者认为护士的颈椎保健操技能优良。由于短期培训的效果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自我完善和更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体检中心护士。

讨 论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中青年社会压力增加,使老龄化人口和中青年更加关注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了解,越来越多的人到医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都希望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得到预防疾病的知识指导。社会对健康体检中心合格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体检者的不同特点,我科对护士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使其尽快转变护理观念,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在服务中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能合理有序地安排引导好体检人员,具有良好的礼仪、交流沟通技巧,特别针对中老年体检者要有较全面的预防疾病的知识正确指导和授课技能,向体检者提供针对性地预防保健知识,轮流进行体检中心每天下午13点的健康知识讲座普及了医学保健知识,开展规范的集体健康教育,提高了体检者的健康理念,14点进行熟练的颈椎保健操的训练。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总结经验,结合体检中心患者生理、心理特点,更新知识和技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参考文献

1 沈利英,楼青青.住院健康体检及护理干预.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1):55-57.

2 经声慧.护士在健康教育中与病人进行有效交流的技巧.实用医技杂志,2004,12(11):2599-2600.

3 肖霞,陈华.干部病房老年病人幸福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J].护理研究,2009,23(4):870-872.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护士 健康教育 促进

护士健康教育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将健康教育做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国家健康教育的经费由保险公司支付。与我们接近的香港医院的健康教育形式多样,范围广泛,强调实践[1]。而国内健康教育工作在基层医院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促进我院护士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培训和准备

培训:

我院低年资护士占全院护士的70%,且学历层次较低,多数护士仅具备中专学历,只是掌握了基础的护理专业知识,缺乏健康教育所需要的行为科学、传播学、预防医学、教育学等知识的现状。我们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鼓励和引导护士参加学历教育。采取了诸如在护士工资提高和晋升职称中要结合学历因素等措施。由于措施得力,我院护士的学习热情很高。目前已有13名护士取得本科学历,另外还有18%的护士在参加本科护理的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有31%的护士参加专科护理的自学考试或成人教育。在提高学历的同时我们在医院内部开展了分层次培训[2],对护理管理人员我们开展了护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及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讨论。使护理管理人员认识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中高年资的护士我们根据其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模拟病人健康教育的演练和考核。考核前让他们作好准备,考核时二人一组,抽签选取他们考核的病种,一人模拟病人,一人模拟护士。医院相关领导和护理专家进行综合评分。要求中高年资护士人人过关。对新上岗的护士则采取定期讲课和考试的形式使他们掌握沟通技巧及健康教育相关的理论。使青年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具备给病人做简单健康教育的能力。

准备:

为了促进健康教育我们在打好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还进行了物质方面的准备。首先,我们为各科购买了病人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然后为了使健康教育分阶段进行,我们组织护理专家分别编写了内科和外科的健康教育路径和评价表。同时我们组织内外妇儿的护理专家编写了各自科室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处方的语言明白易懂方便病人理解。建立了健康教育活页本,方便护士做为健康教育指南,也可交由病人自己学习。

2、组织管理

2.1制定评价标准严格检查奖惩

为了促进健康教育护理部做出决策,严格执行医院管理年考核中要求的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的指标,并制定了具体的检查标准:①每一份住院病历都应附有健康教育计划及评价表[3]。外科、内科有各自不同的计划和评价表。

②要求接诊护士做好入院教育、并做记录;责任护士分阶段根据时机做好病情相关教育和用药指导、出院指导[4];护士长3天内检查新入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否落实,每周通过询问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并进行评价和记录。护理部每季度全面检查健康教育一次,除了看记录以外还要到病房询问病人的知晓率,并进行评价奖惩。

2.2开展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工作

平诊手术病人由巡回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介绍手术中相关情况,介绍麻醉医生技术水平、相应的手术卧位等知识。回答病人对于手术的相关疑问。减少病人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

2.3责任护士竟争上岗

选拔责任护士要求自己报名,科室推荐,然后参加模拟病人健康教育考核,成绩优秀者方可做责任护士。

2.4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形只有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对急诊的病人必须先采取急救措施,同时做一些简单的健康指导;对于轻症和稳定的病人,文化程度好的可以发给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方便病人和家属自学,文化程度低的由责任护士口头教育;对于一些手术前准备的病人则要指导病人做相关的训练,心外术前的病人要教会病人做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练习吹气球,脊柱手术的病人先做好术后被动卧位的预先练习等。上呼吸机的病人就给做成图片活页本,清醒的病人可以让他指点他需要的简单表达,如我难受。我想见家人。我身体的某一部位疼等。然后护士可以给予相应的措施

2.5健康教育引进新理论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我们分别选派了十几名护士去上级医院学习专科护理,如康复护理、烧伤护理、心外护理、肝胆护理、糖尿病护理等专业。这些专科护士回院后做为业务骨干带教其它的护士,修订健康教育处方,以便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用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3、讨论

通过护士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护士提高了主动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意识。护士为健康教育达标主动学习的热情增长,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5]。由于护士在做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有机会倾听病人的心声,了解病人的需求,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病人更是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护士的健康教育促进还存在着很大障碍。如护士的编制严重不足、护士的整体知识中缺乏相关理论和技能、卫生管理者重视不够、健康教育没有经费支持等。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孟详利,巍艳荣 .香港医院健康教育特点.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65.

[2] 邵剑,张馨,黄磺.术前呼吸功能锻练对胸心外科手术病人肺功能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1-402.

[3] 李益民,章磊玉,柴志红等.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应用于腹部手术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69.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3

 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1 目前护士心理研究的现状

1.1 护士心理素质的研究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更新,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是:良好的职业行为,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等[1~2]。良好的性格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能对主客观变化的情况进行有序的调整,保持心态平衡,提高工作效率和主观能动性,相反,不良的性格本能地表现出不良的心理素质。

1.2 护士生活质量的研究 生活质量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护士群体生活质量在疼痛不适、睡眠休息、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生活、环境条件五个方面生活质量均低于常模。五官科、神经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较其他临床科室高[3],急诊室护士的生活质量最差,其次为手术室的护士。具体表现为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条件方面,主要原因是工作应激度高和缺少缓解精神紧张的环境[4,5]。

1.3 护士职业角色、职业应激源和压力源的研究 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护士的职业能力及行为方式、护士的情绪情感及表达方式和护士对人格的自我要求等三个方面[5]。WwW.133229.coM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利于护士角色功能的发挥[2]。护士承受的巨大专业压力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压力是造成护士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6]。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各种各样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7]。

1.4 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 对精神科护士心理的研究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焦虑、强迫、抑郁等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8~12]。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偏低[13~14]。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的研究表明,30%的急诊科护士处于高度、较高度紧张状态[15],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16,17]。从文献中可见,除精神科护士外,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护士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焦虑、抑郁和强迫等,护士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呈负相关;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18]。

2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2.1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护士人群的心境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者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12.3%[5]。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由此可见,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以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因子分高为主。另一项研究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内科、外科、急诊科、手术室、干部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的护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等因子高于常模,偏执、恐怖、敌对因子分与中国常模一致,护士的心理健康总分低于中国常模[19]。

2.2 工作压力大的科室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比较,45.71%的精神科护士有心理问题,尤以抑郁、强迫症状、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为突出,调查者认为精神科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对象、工作风险、工作压力等有关[9]。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的检出率为15.9%,焦虑失眠、感到不能克服困难、感到不高兴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其一般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性。icu护士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主要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内科护士。icu护士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主要与应激的程度有关,其次与从事icu工作年限及夜班次数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护士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影响。对sars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护士进行scl-90量表调查,结果发热门诊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比较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等各因子分均高,同时高于国内常模。以上提示,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工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

2.3 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有年龄、性别、地域差异倾向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随机对24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提示临床护士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低,各年龄组比较,以30~39岁年龄组心理状况最差,是心理障碍发生的最高时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等。在对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男护士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男护士人际关系、焦虑和强迫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8]。驻藏部队某医院43名护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护士焦虑、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5项分值显著低于高原边防军人。高原部队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接近军人常模,但表现出一定焦虑倾向[20]。以上研究表明,在护士群体中,心理健康水平以中年组为低,男性护士焦虑水平高于正常,工作环境艰苦和环境变化均给护士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

3.1 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工作压力大 在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后提出,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环境复杂、经常接受病人死亡和濒死现象的刺激是导致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工作应激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职业应激源)对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在护理aids病人时,医护人员职业性感染危险性大,护士对aids的有关知识不了解占多数,普遍有恐惧心理,82.1%的护理人员对担任aids的护理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3.2 工作环境或工作模式改变 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在全国各医院逐渐得到推广,调查显示护士生活规律及睡眠改变、经济困难、住房紧张、对工作不满意、被人诬告、议论、误会、失窃财产损失等方面对心理压力影响较大,不同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对心理压力进行分析,提出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整体护理的开展。

3.3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不及时 临床护士发生纠纷后的心理变化,高年资护士易出现迁就心理,低年资护士易出现愤怒和抑郁心理,护生易出现恐惧和委曲心理。尽快解决纠纷、稳定护士情绪、维护护士自尊心及注重对护士心理素质培养等护理管理措施,对护士在纠纷发生后这一特殊时间氛围内能够以积极稳定的心态进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sars期间疾病的突发与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是影响护士焦虑状态的主要因素。同时短时间收治大量发热病人,工作劳累、强度大,全封闭的环境,对sars认识及防护不足,病人易出现急躁、愤怒等情绪,与外界缺乏交流,难得到亲人、朋友和社会支持等是造成护理人员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原因[6]。

4 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对策 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从健康教育和科学管理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正确的认知方式,成熟的防卫机制的学习,并注意能力的提升和加强社会支持[9]。

相应对策:

①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对护生和新护士要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讲授和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心理健康保健的认知水平和基本能力。

②建立护士心理档案:护理管理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才能知人善用,心理档案可以作为使用、培养、选拔护士的基础资料库。

③建立心理健康维护措施: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通过具体心理减压措施,如定期组织运动比赛、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④建立心理督导机构: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可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5 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趋势

5.1 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的努力方向

①进一步明确护士心理研究的方向。我国目前研究护士心理主要有专科护士心理、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护士心理素质三大方面,笔者认为还应加强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护士生活质量、护士职业应激源以及护士角色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应有明确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地研究和论证。

②采用实证性量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应从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实证性的分析论证,从而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尽可能去除主观和人为的因素,避免研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③要慎重看待研究的结论。注意其适用范围。一方面必须注意得出的结论过程是否科学正确;另一方面,也必须准确地把握结论的内涵,不能任意地泛化和扩展。

④增强研究的应用性。针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5.2 促进护士心理健康研究向纵深发展 笔者认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①护士职业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职业心态是影响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可针对护士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给予心理专业咨询,研究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②工作压力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加强对护士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紧张度、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提供科学依据。

③个人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护士的年龄、家庭、婚姻状况、业余生活、自我实现的期望值、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体系等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经过缓慢发展的过程,现正呈现出良好的趋势,对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数量在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范围在逐步扩大;研究的方法在从经验描述逐渐走向科学实证,这种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普遍性、实用性是提高我国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不可缺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凤珍.护士心理素质及伦理要求.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2):44~45 

2.蔡中艳,工健,姚莉,等.不同绩效护士个性特征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85

3.王高华,黄永兰,臧德馨.综合医院whoqol-100护士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08

4.李凌江,梁铎,王湘莲.工作类型与护士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2~224

5.逢冰洁,张曼玲,江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4386.姚爱群,胡娟,何淑燕.护理纠纷后护士的心理调查及对策.现代护理,2001;7(4):60~61

7.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6

8.邢善勇,席红霞,牛智斌.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19(5):438~440

9.韩蛲明.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5

10.杨冬梅,张继扬.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72

11.邱丽容,朱怀玉.护士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南方护理学报,2001;8(4):50.

12.梁绮美.精神科护士抑郁状态评定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2~323

13.张敬悬,翁正,邹春英,等.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59~62

14.吴晓楠,姜长春,沈东郁,等.40例精神科护士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6):334

15.胡容,杜益平,王伟智.急诊科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调查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4;29(11):675

16.徐习.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7

17.徐习.社会支持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1;7(10):56

18.胡敏予,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192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4

【摘 要】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士以病人为中心,针对病人及家属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1]。本文从基层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健康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医院 健康教育 现状 对策

在医学模式向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健康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普遍重视。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获得相关知识,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提高病患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基层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大农村,病患人群基本文化素养不高,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难于改变,加之长久以来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制约,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观念滞后,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不到位,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本文针对我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原因分析

1.1 管理因素

1.1.1 缺乏支持体系 医院管理者存在有重医、轻护思想,注重医疗投入,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开展、投入不够重视。

1.1.2 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普遍重视,在临床工作中也制定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制度。但是由于多数护理管理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工作重心偏向于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对护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重视不足,缺少监控的硬性指标,使护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1.2 护理方面的原因

1.2.1 护士观念滞后,对教育者的角色认知偏差 护理的任务是:减轻病痛、维持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2],也就明确了护士教育者的角色。但是长期以来功能制护理的制约,许多护士还没有接受新的护理观念,对护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履行护理者的角色,而对教育者的角色认识不足,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动性。

1.2.2 知识受限,教育能力缺乏 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3]。护士应针对病人开展包括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和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教育活动[4],而基层医院护士教育起点较低,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对护理健康教育实施程序认识不清,因此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落实中存在着教育内容泛化,无针对性、实用性,教育方式单一等缺陷,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质量得不到保障。

1.2.3 缺乏教育时间 医院管理制度核定编制床护比为1:0.4,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护士严重缺编,工作负荷较重,难以提供充足的教育时间。

1.3 病患方面的原因

1.3.1 健康知识的需求差异 由于病人自身文化素养不同,导致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不同、理解力、意志力不同、接受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也不同。

1.3.2 疾病的认识不足 基层医院服务对象主要面向于广大农村,生活、卫生条件较差,自我保健意识薄弱,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难以更改,使得多数病人仅限于解除病痛,治疗疾病,而忽视了健康教育在致病防病中的重要作用。

1.3.3 缺乏信任 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实施的,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病人认为护士只是执行发药、打针等简单的护理操作,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医生才能治病,只相信医生的解释。这样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其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

2 对策

2.1 健立护理健康教育考评制度 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护理健康教育考核制度,对病区健康教育进行监控,考核结果纳入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作为对病区护士长管理能力及病区护理质量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护理管理者应自觉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观念纳入继续教育内容,分阶段地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鼓励护士参加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树立正确的现代护理观念。

2.3 强化角色意识 通过对护士规范化培训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明确护士职责和义务,增强责任感,强化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履行教育者的职责。

2.4 加强对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健康教育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沟通技能,因此,护理部应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考核计划,强化护士基础理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教育程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不断促进护士提高专业素质和履行教育的能力,增加病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

2.5 合理配制护理人员 根据病区实际护理工作量,对不同职称、年龄的护士进行合理调配,尽力缓解护士缺编的压力,把护士时间还给病人。

参考文献

[1] 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

[2]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综述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工具以及护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普遍性,护士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不同性别、学历、护龄、性格特质、医院性质、科室以及所处的应激状态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提出应重视护士心理健康,采取切实的措施和手段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度,以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着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着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着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着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着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着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6

儿科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科的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及特殊需要。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工作者,我归纳和总结了以下作为一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该胜任的角色。

一 素质要求

1 思想道德素质

1.1 热爱儿童,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具有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2 具有诚实的品格与较高的慎独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理解,友善,平等的态度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1.3 具有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目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忠于职守,救死扶伤,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

2 科学文化素质

2.1 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2.2 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

3 专业素质

3.1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比较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准确,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

3.2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能用整体护理的观念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

3.3 具有开展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能力,勇于创新进取.

4 身体与心理素质

4.1 具备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健康的身体的良好言行举止。

4.2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

4.3 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追求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

4.4 具有与小儿成为好朋友,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同事间相互尊重,团结协作。

二 儿科护士的角色

1 护理活动执行者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生活上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在帮助小儿保持或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及营养的摄取,感染的预防,药物的给予心里的支持满足小儿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2 护理计划者为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发展,护士必须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收集小儿的生理心里,社会状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小儿的健康状况,找出其健康问题,并制度系统全面的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小儿的痛苦。

3 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小儿的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向他们有效地解释疾病治疗和护理过程,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护士还应向儿童家长宣教科学育儿的知识,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4 健康协调者护士需要联系并协调与有关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以便诊断,治疗,救助与有关儿童保健,工作得以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小儿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如护士需要与医生联系,讨论有关治疗和护理方案,护士还需要与营养师联系,讨论有关膳食的安排。

5 健康咨询者护士通过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感受,触摸和陪伴儿童,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有关治疗的信息,给予健康指导,澄清儿童及其家长对疾病和教育有关问题的疑惑,使他们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应对压力,找到满足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最习惯和最适宜的方法。

6 患儿代言人护士是儿童权益的维护者,在小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时,护士有责任解释并维护小儿的权益部受侵犯或损害。护士还需评估有碍儿童健康的问题和事件,提供给医院行政部门改进,或提供卫生行政单位为批定卫生政策和计划参考。

7 护理研究者护士应积极进行护理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事业发展,同时护士还需要讨论隐藏在小儿症状及表面行为下的真正问题,更深入地帮助他们。

参考文献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7

护士做为健康教育者,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义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吴袁剑云博士为中国护理专业设计了整体护理模式[1]。整体护理模式中就开始要求护士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至今,尤其是自2010年年初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健康宣教能力已成为护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直接影响健康宣教的质量,并影响护患关系。本文将就如何提高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做以介绍。

1 培养自信,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

据报道,护士由于自卑与缺乏自信造成沟通困难占16.39%;由于害羞与胆小、内向与孤僻造成沟通困难的占27.88%[2]。由此可见,由于护士性格的特点,怯于表达自己,影响健康宣教与护患沟通的就占了44.27%。在内科病房,由于工作环境的关系,这个比例还要有所增加。针对此种情况,吉林省人民医院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锻炼护士尤其是性格内向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一些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的机会,从在科室层面为大家讲故事、科普知识到参加院里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护理沙龙、继续教育等项目,通过不断锻炼,增强护士的自信心与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应对自如的目的。

2 不断学习,拓宽护士的知识面

有了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一定深度的专科理论知识和广泛的相关知识。本院鼓励护士参加院科两级的继续教育培训,个人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学习,扎实“三基”基础,不断拓宽自己的专科护理理论,并注意通过医学媒体、网络等途径学习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专业护士的教育工作使患者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病理、生理、用药、饮食、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各种检查处置的注意事项以及健康保健知识,使患者有利于向康复的方向发展[3]。

3 掌握技巧,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3.1 了解患者的需求

宣教时能否抓住患者的心理是艺术的体现。首先要正确判断出患者来自哪一层面,其文化水平及需求,做到知己知彼,有效沟通。根据不同的患者在宣教的语气、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缩小相互距离[4]。不同层面的患者要求不同,文化层次低一些的患者常关心疾病何时能好,对生活、身体功能能有哪些影响;而文化层次高一些的患者更关心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甚至是医学基础方面的知识等。护士在做健康宣教的时候要学会观察患者的需求,有的放矢,不能不顾及患者的需求,而只是为宣教而宣教。

3.2 掌握宣教时机

健康宣教需要护患双方的配合。在特殊时段,患者对知识渴求强烈,兴趣较高,对所学知识容易掌握。在确定患者可以接受的条件下,护士可把健康宣教化整为零,如在为患者做静脉输液时,可为患者做药物知识宣教;在患者做检查前可为患者做医技方面的宣教;患者饭前、饭后可为患者做饮食宣教。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护士还要分清急诊、慢诊患者的不同需求,以免适得其反。

3.3 宣教方式多样化

临床护士在为患者做宣教时,多采用口头宣教与纸质宣教相结合的方式。但前者患者能掌握知识量较少,后者受患者知识水平影响较大。据报道,人识别一样东西,用语言描述需要2.8s,用线图需要1.5s,用黑白照片需要1.2s,彩照需要0.9s,直观看实物需0.4s[4]。因此,护士可多准备些图画、彩图、模型等教具,既可以提高护士学习、宣教的能力,也可以提高患者接受宣教的兴趣与知识量。

3.4 语言通俗易懂 患者文化层次不一,接受能力不同,对医学术语的理解能力也有差异,有的医学术语又晦涩难懂。因此,护士在做健康宣教的时候,尽量少用医学术语,语言尽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配合直观教学等进行演示。

4 护士长要做好指导工作

在提高护士健康宣教能力方面,护士长一定要做好对护士的指导与支持工作。对性格外向的多做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对性格内向的护士多做鼓励工作;为护士准备足够的宣教资料。当患者表扬的时候,要在大家面前指出姓名进行表扬;当有缺陷的时候,则不点名地提醒大家注意。

5 结果

经过近一年的培养,本院护士对患者健康宣教的普及率已由82%上升至98.7%。护士的健康宣教能力、讲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护士不是专业的教师,对宣教内容的理解、对工作的忠诚度也有差异,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2-313.

[2] 费珍美,徐美英,焦勤.年轻护士护患沟通困难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05,19(8):1585-1586.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8

第一章

XX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授课时数

2学时

理论课

授课地点

示教室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及护理学的理论范畴和发展概况

2、掌握护理学的任务、目标及实践范畴

3、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

德育目标

帮助学生确立护理工作的专业理念,树立对人、健康、护理的正确看法。

1、掌握护理学的任务、目标及实践范畴

2、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

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

课程内容及环节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第一节

护理学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

三、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四、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

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二、护理工作的任务

三、护理目标

第三节

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三、护理工作的方法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第一章

护理是关爱生命,照顾人的健康的专业,是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照护。《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社区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学好护理学基础是对学生日后进行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本章将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以及内容与范畴,还将重点介绍护理工作方式以及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

护理学发展史

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中世纪(以宗教护理、医院护理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出现了一批医学科学家。护理走向独立职业。

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护理学理论才逐步形成和发展。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代”。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真正走向专业化的开始。

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出生于英国名门富有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法、德、意等国语言。她从小就立志从事救死扶伤的护理工作,在随家人到世界各国旅游时,她专注于参观、考察各地孤儿院、医院和慈善组织等。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前往战地救护伤员。半年后,使病死率由50%下降到2.2%。被战士们称为“提灯女神”和“克里米亚天使”。

1860年,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式的护士学校,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1907年,获英国政府颁发的最高国民荣誉勋章。

1912年国际护士会决定将5月12日(南丁格尔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1920年,国际红十字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章。

三、现代护理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护理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护理研究广泛开展,护理实践的复杂性增加,护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扩展,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860年至20世纪40年代)

受纯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一切医疗护理工作围绕疾病进行。医学的主导思想是“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就是没病”,因此护理的特点就是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只是针对于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以执行医嘱为主,且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护理过程重视局部疾病护理,轻视对人的全面照顾。此时的护理教育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2.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观,标志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医学的指导思想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与医生的关系转变为合作性的伙伴关系,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的护理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要,如生理、心理,而不单纯的是疾病的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正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理现状。此时,护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脱离了类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

3.

以人的健康为护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护理从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转变为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护理的范围、对象和内容都将有很大的扩展。护理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病人,扩展到健康、亚健康的人,扩展到生命全过程的护理,也从个体护理扩展到群体的护理,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扩展到有人的地区,护理教育趋于完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

四、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医学与护理

早期的医、药、护一直保持着不分的状态,“三分治,七分养”就是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作出的高度概括。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富了。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强调了疾病与饮食调节,心理因素、环境和气候改变的关系。隋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的预防、隔离观点。

(二)中国护理事业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护理工作就是随着各国的军队、宗教和医学进入中国而开始的。

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

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

1909年,在江西牯岭成立了中华护士会。会长均由外籍护士承担。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几所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5年制的毕业生可获学士学位。此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士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学制为3~4年,护士教育遂被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直至1950年停办。

1922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日内瓦开会,正式接纳中国护士会为第十一名会员国。

1924年,由中国护士伍哲英担任中华护士会理事长;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

1941~1942年,中华护士学会在延安成立分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和“尊重护士,爱护护士”。延安分会的成立推动了护理学术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国当代护理学的发展。至1949年,全国共建立护士学校183所,有护士32800人。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工作总方针指引下,我国护理工作有了迅速的发展。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并纳入正规教育系统。

1976年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护理专业再一次获得新生。

1977年以来,中华护理学会和各地分会先后恢复。

1978年后,开展了护理国际交流。

1979年,为护理工作转折点,国家卫生部颁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

1980年,由南京医学院及南京军区总院联合开办了“文革”后第一个高级护理进修班,学制3年,获大专学历。同年开始进行了护理技术职称评定。

1983年天津医学院率先开办了5年制护理本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其后,相继有11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护理本科专业,学制5年。

1992年、1993年分别批准了北京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护理系为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1982年卫生部正式成立了护理处,1985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护理中心,以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取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持。

第二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

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即:人、环境、健康、护理。

1.人

1)

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

2)

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的需要。

3)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4)

人有权利和责任拥有适当的健康状态。

2.环境

1)

人与环境相互依存。

2)

环境影响人的健康。

3.健康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提出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不但是没有躯体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

人的健康受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护理

美国护士协会(ANA)1980年提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二、护理工作的任务

n

帮助患者

恢复健康

n

帮助健康的人 促进健康

三、护理目标

n

促进健康

n

预防疾病

n

恢复健康

n

减轻痛苦

第三节

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

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个定义明确了护理学与医学的关系,即护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患者,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包括促进正常人的健康,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保护危重者生命及慰藉垂危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也包括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天使的内涵。

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

临床护理

指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是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和基本态度方法来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是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2.

护理管理

是应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人员、技术、设备、信息、财务等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系统管理,以确保护理工作场所能提供正确、及时、安全、有效、完善的护理服务。

3.

护理教育

护理教育一般分为基础护理学教育、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和继续护理学教育。

4.

社区保健及重点人群护理

护士的工作对象不仅是医院的病人,已扩展到社区及重点人群。

5.

护理科研

包括护理理论的研讨,护理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运用可靠的科学根据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第四节

护理工作的方法

一、个案护理

由专人负责实施整体护理,一名护士护理一位病人。适用于抢救病人或某些特殊病人,也有助于临床教学。

二、功能制护理

采取的是工业上大规模流水作业方法。是依据生物学医学模式将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分工,如生活护理护士、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等,是以完成各项临床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

三、小组护理

将病人分成20人左右一组,护士分成5~8名一组,由小组长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安排小组成员去完成任务及实现确定目标。这种方式特点是:病人数量减少,护士相对固定,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高。

四、责任制护理

其特点是以病人为中心,每个病人有一名责任护士负责,提供从入院到出院有计划、有目标的身心整体护理。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基本工作方法,对病人及其家庭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全面评估,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24

h的负责制护理,同时还要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给病人提供出院指导。

五、系统化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适合病人需要的最佳护理。它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影响下出现的护理观点与护理方式。这是一种病人满意度高的护理方式。但是也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才能名符其实。

第五节

护士的基本素质

一、素质的含义

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二、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护理事业,勇于创新进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自尊、自爱、自制的思想品质。

(二)文化科学素质

多元化的护士角色除了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不断更新,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及网络技术等。

(三)职业素质

1.

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细心。

2.

工作认真负责,忠诚老实,思想境界达到“慎独”。

3.

工作勤奋,思维敏捷,有较强观察力、逻辑思维及判断能力。

4.

工作作风是紧张明快,秩序井然,有始有终,按时完成工作。

5.

技术精湛,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6.

严于律己,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注重病人的隐私权及知情权。

7.

团结协作,具有牺牲精神,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8、对病人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心理健康论文范文9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 滞后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88-03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的唯一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国际护士会规定护士的权利和义务为“保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1]。这不仅体现了患者渴望得到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而且表明帮助患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患者能否在医疗保健活动中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满足健康教育需求,取决于护士的教育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重视。但我院胃肠外科护理工作繁多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施及落实,而导致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甚至“流产”,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针对胃肠外科护理健康教育滞后原因,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实现和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门涉及生物医学、预防医学的行为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等多项学科的一项综合性应用技术,是人们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随着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在逐渐扩展和深化,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项。

1.1 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这是我们工作中接触最多、也是病人最迫切需求的。包括: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仪器器械性治疗知识,检查化验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就诊知识,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卫生知识等。

1.2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同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

1.3 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特点,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深化、强化、脱敏、厌恶疗法等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2 护理健康教育中滞后的原因

2.1 护士因素

2.1.1 知识缺乏及老化 我国护理队伍学历偏低,大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教育模式陈旧,护理教科书数年不变,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却缺乏系统学习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课程,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感到无从下手,或知其一,不知其二。另外,受功能制模式影响,护士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仅完成患者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仪意识。

2.1.2 人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护士数量仍严重不足,护理队伍更新变化快。我国卫生部规定护理人员与病床比例是0.4:1,但90% 以上的医院达不到这个比例。以我院为例,多数临床科室维持最基本班次,护理人员2/3 是聘用合同护士,兼责任护士。护理人员缺乏、工作量超负荷、工作单调重复性强、又要求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责任心,致使护士常处于应付日常工作的状态,不能提供与患者的健康需求。

2.1.3 角色认识偏差 由于长期受功能护理模式的制约,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局限于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等治疗性护理影响根深蒂固,相当多的护士对健康教育缺乏感性、理性认识的内在动力,缺乏从护理发展的角度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患者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视为额外工作,且对教育者角色意识比较淡薄。

2.2 患者因素

2.2.1 记忆理解能力及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理解能力呈正相关。文化水平越高,对疾病了解的欲望越强,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应较强。长期不科学的生活习惯,是宣教中重要的干扰因素。

2.2.2 经济承受能力及对护士的信任度 经济条件较差者重治疗、轻教育,因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希望用尽可能少的钱得到最好的医疗及护理效果,在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出院,使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患者认为护士只会打针、发药,对她们所指导的健康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有的则特别相信医生的宣传教育,从而影响护士的健康教育效果。[3]

2.2.3 患者群体的文化差异与护士自身素质的影响文化层次相对高的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接受会容易些,大多数患者对医疗知识缺乏,尤其我院大多数是农村患者,理解接受教育有较长的过程。制定过高的教育目标会使患者望而生畏,成为学习的障碍;目标过低,则不能调动患者的主观努力而拖延时间。护士受教育起点低,特别是招聘的合同护士,不能准确、透彻、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施教;受知识水平、结构的制约,受人员更新流动快的影响,培训存在困难;缺乏再学习、再教育的主动性或机会,缺乏心理、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对患者不能做深入评估,不细致了解其差异性;不加选择地施教,与患者没有有效的沟通。

2.3 其它因素

2.3.1教育内容和方法单一教育内容简单程式化,缺少个性特点,教育方法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主,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院指导内容简单、抽象不够深入和具体,病人不易接受。护理管理上缺乏对健康教育效果的监测评价,使之流于形式。

2.3.2未把握好教育时机及交流技巧刚入院尤其是急诊、重症的患者和家属,还未适应新环境及角色的转变,对护士宣布的多项条款难以记忆和接受;患者身心状况欠佳,如有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焦虑、愤怒等表现时,会对施教产生厌烦和抵触;手术、特殊检查时往往紧张、恐惧、心不在焉,施教事倍功半;现行健康教育方法形式单一、材料内容笼统;共性多、个性少;书面的多、操作指导少;灌输的多、注重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护士自己缺乏自信,问话、听话、开始和结束谈话的技巧不够;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表现为面无表情,死记硬背,语言简单、生硬,讲解无趣等等,使患者无兴趣专心听讲。

2.3.3护理管理观念和方法的滞后护理管理模式传统,对健康教育质量检查监督不按护理程序,没有从经验型转为科学型;检查考核标准变动不多;考虑病区管理的多,换位思考替患者舒适着想的少,体现人文关怀少;书写的内容多,实际操作真正给患者实惠的少。为了形式而走形式,给护士带来反感而只能让其被动接受。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实在在做了患者才能感受到,“闭门造车”无益于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健康教育的实施。

2.3.4 缺乏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5]。我国由于尚没有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3 干预及对策

3.1 强化角色意识 提高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水平[6]。切实采取措施,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迅速改变目前的学历结构偏低的现状,同时,也应在医院内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学科的专题讲座,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为开展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人员结构趋于合理化 依据《医院整体护理实施手册》,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保证护士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患者的有效服务上,这需要医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眼光要放远,杜绝短期行为,要从制度上保证护理人员达标。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是人尽其才、有序工作的基础,是医院规范化的体现。

3.3 树立健康教育服务理念 护士承担健康教育的重任已成为当今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杜国琴[7]调查表明,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知偏差,反映在护理工作模式转变过程中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不仅影响了整体护理的开展,而且最终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为此,需加大教育力度,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提高护士认识,转变观念,促进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3.4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储备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及水平则是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能的前提。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具备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为促进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教育,在护校尽快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健康教育能力的实用性人才。二是继续教育,把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护士接受健康教育的分值,采取多种形式并存、相关知识并举的方法,使护士的知识结构适应健康教育的需求。还可以开设患者健康教育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鼓励在职护士参加高等护理本科及硕士的自修学习。三是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操作,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培训是满足护士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

3.5 把握健康教育时机,实施个性化教育 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任小英[9]在患者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中发现,护士面对面的示范教育方式最受患者欢迎。力求在最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辛少芳等[10]认为,护患间进行健康教育最适当的时间是入院后2~3 d。也可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中,如晨晚间护理,执行治疗护理操作,巡视病房等,使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在医院广泛运用。

3.6 健全质控及反馈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护理现状的系统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将“软”指标,变为量化的“硬”指标。雷松蕙等[12]报道,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做阶段性效果评价和及时思考改进健康教育方法较欠缺。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教育计划,护士长及时检查健康教育效果,护理部每月在各病区收集1次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表,评价各病区护士健康教育执行情况,病区之间交叉检查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评价,不仅单纯评价护士实施工作,而且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护士是如何进行的,包括护士的态度、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掌握的程度、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患者是否明白掌握并遵照执行。患者的满意度是护理工作是否到位的集中体现[15],以患者知信行的转变、满意程度来衡量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进行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管理,实行护士自我质量控制,科室护士长、健康教育组长监控,院护理质量小组督查控制,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目标管理与效果评价相结合,形成不断上升的质量监控良性循环。通过循环不断充实工作内容,优化工作结构,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水平。

4 总结

健康教育已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需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健康。护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还可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才能使护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66―382.

[2]王翠丽.浅谈《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体系[J]护理学杂志,2005,17(7):58-59.

[3]江乙.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医学文选,2003,22(6):944-946

[4]陈红宇,王虹,胡君娥.临床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2):144-145.

[5]M00RHEAD S,JoHNSON M,MAAs M.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M]∥吴袁剑云,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6]刘岩.运用护理程序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4-715.

[7] 杜国琴. 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护士因素及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7-509.

[8]胡忠华,朱丹,赖莉.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7(7):612-613.

[9]任小英.病人选择健康教育方式的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l,16(11):645―646.

[10]辛少芳,李顺燕,黄爱英.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5―376.

[11]孙玉红,宋新然,张珂.护士履行健康教育的难点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6,11(11):66-68.

[12]雷松蕙,庄永秀,于惠芳.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落实人性化服务[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24(12):767-770.

[13]金丽梅,黄丽萍,吕水兰,易玲.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9(18):75-78.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