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冶金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39:55

冶金工程论文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1

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或其他金属资源)中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学科,可以分为化学冶金学(Chemicalmetallurgy)和物理冶金学(Physicalmetallurgy),如图1所示。从矿石提取金属的生产过程称为化学冶金学;通过成型加工,制备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材料的学科称为物理冶金学。目前,冶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化学冶金学为主,包括钢铁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有色金属冶金等课程。尽管也开设金属学,材料加工技术等课程,但内容较为宽泛,针对性不强。2007年,本文开始承担江苏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材料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多年从事钢铁生产、科研的经历,根据自己对物理冶金和化学冶金的理解,以拓宽毕业生专业口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教学重点调整为“塑性加工及物理冶金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增加物理冶金教学内容的思路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拓宽专业、宽口径专业教育已成为冶金领域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目前,冶金工程专业设置涵盖了钢铁冶金专业、有色冶金专业和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改变了过去专业划分过细的弊端,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由“对口”向“适应”转变的进程。但是,也应认识到,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物理过程在冶金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物理冶金和化学冶金(传统冶金)同等重要。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重点以化学冶金学为主是毋庸置疑的,但适当增加、补充和生产密切相关的物理冶金学的教学内容也是大有裨益的。首先,物理冶金学和化学冶金学是冶金工程学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例如钢铁生产是从铁矿石中提取钢铁并加工成钢材的过程,包括炼铁(焦化、烧结)、炼钢、精炼、连铸、轧钢、热处理等工艺环节。钢铁生产的集成技术已经打破了冶金、轧钢和热处理的明确分工,尤其是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兴起,更是将炼钢、连铸、轧钢等工艺环节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为了得到性能合格的钢材,需要控制钢材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化学冶金学可以解决化学成分控制的问题,在钢铁生产中由连铸之前的工艺环节完成,最终的组织状态则通过后续的成型加工和热处理实现。可见,钢铁生产需要化学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的综合知识,只有把两者结合才能解释并解决钢铁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目前,冶金工程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化学冶金,尽管也开设了金属学等课程,但内容宽泛,针对性不强,学生对钢材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不甚了了,无法对钢铁生产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认识。其次,物理冶金学和化学冶金学的内容是互相联系的,通过物理冶金学的学习,能够促进对化学冶金学的深入理解。例如:冶金过程热力学中自由能的计算,是判别、变更或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趋势、方向和达到平衡态的手段,运用热力学计算可以分析钢中元素的氧化还原问题。由于Cu氧化的标准自由能和铁相比更高,在炼钢吹氧过程中,将被铁保护而不被氧化。而铜是钢材热加工产生热脆的有害元素,这是由于加热过程中铁被氧化,铜在轧件表面富集,成为液相后沿奥氏体晶界渗透,弱化晶界而造成热塑性降低。所以,只有通过配料降低钢中的Cu含量。这样,就会对Cu在钢中的危害、控制及氧化还原的热力学条件有了系统的认识。可见,通过物理冶金的学习,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冶金过程热力学中元素氧化还原的规律性,认识到合理控制化学成分的必要性。另外,物理冶金课程在冶金工程专业的引入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毕业生的适应性,促进将来工作和事业的发展。钢铁生产中需要专才,更需要通才。钢铁生产的集成技术已经打破了冶金、轧钢和热处理的明确分工,化学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只有具备了化学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的综合知识,才能使毕业生对操作岗位的工艺特点和目的要求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才能对复杂工艺环节的影响因素做出准确判断,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市场疲软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影响,压缩了钢铁行业的利润率空间,而且产品的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新产品开发更需要具备化学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的综合知识,对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面和综合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开发主要是利用了纳米尺寸TiC的沉淀强化作用,需要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来实现,但由于钛容易氧化的特点,必须在精炼后期用铝充分脱氧后加入钛才能提高其收得率。通过类似产品开发的实例,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冶金学和化学冶金学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增加物理冶金教学内容的实践

依据冶金工程的专业特点,结合多年现场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经历,本文自2007年起在冶金工程专业开设了“塑性加工及物理冶金理论“课程。由于江苏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分配去向主要是武钢、沙钢、兴澄等钢铁企业,课程重点针对钢材塑性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冶金问题,讲解塑性加工的原理、工艺以及物理冶金学理论,包括化学冶金的产品再加工和热处理产生的金属及合金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金属材料的机械、物理、化学、工艺性能的变化。课程设置在大四上学期,此时钢铁冶金、冶金物化和金属学等相关教学已经结束,学生具备了化学冶金的基础知识,通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对钢铁生产流程和工艺环节有了一定的了解。课程设置为3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以下5个部分:(A)介绍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及物理冶金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B)介绍钢材的分类,重点使学生认识钢材的用途,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成分、组织和性能的要求;(C)轧制工艺学,包括轧钢生产基本工序、轧机分类、组成和布置形式、厚度和板型控制等;(D)轧制原理介绍,包括塑形加工基本概念、轧制过程基本概念、实现轧制过程的条件、延伸和宽展等;(E)物理冶金概论,强韧化机制,热变形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变化,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等。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由于教学内容是本文多年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总结,并加入许多最新成果和图片,知识贴近实际而新鲜;注意收集国内外文献、会议资料和各大钢厂的生产实例,内容生动直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关于钢材按用途分类,结合西气东输的工程建设讲述管线钢的强度级别和性能要求;建筑用钢的讲解则展示了鸟巢、水立方美仑美奂的图片及其中钢材的使用情况。授课过程中摈弃了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采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以不锈钢为例,先介绍不锈钢的相关知识,由不锈钢的金属学问题、耐蚀原理讲述配料熔炼法、返回吹氧法和高碳真空吹炼法3个阶段的发展历史。最后,重点讲述碳的选择性氧化———奥氏体不锈钢冶炼的去碳保铬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不锈钢的生产工艺以及化学冶金学和物理冶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有了深入的理解。在课堂教学外,注重生产实习和实践环节中物理冶金的教学。在钢铁企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期间,结合对中厚板、热轧带钢和棒线材生产线的参观,在介绍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基础上,为学生重点讲解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性能变化及微合金化元素的固溶和析出规律。使学生认识到轧制和冷却中组织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相变和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过程交织在一起。在为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讲座中,也注意把物理冶金学的知识贯穿其中:以瑞典SSAB公司为例,用英文幻灯片讲述钢铁的生产流程;结合最新资料介绍国际和国内钢铁生产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运用物理冶金和化学冶金的综合知识介绍管线钢、汽车板等专用钢种的产品开发实践。在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时,依据自己的科研方向,确定产品开发、组织性能分析、强韧化机理等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题目,加深毕业生对物理冶金学的认识并掌握物理冶金的研究方法,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踏入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做好准备。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2

内蒙古科技大学热能工程组建于1956年,原隶属于矿冶系热工教研室,1985年组建冶金热能系,从1991年开设招收冶金热过程方向研究生。前期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主要由贺友多教授、李保卫教授领导下的冶金研究所完成。2001年与有关学科合并成立了能源与环境学院,2001年建立热能工程硕士点,2005年增设工程热物理硕士点。学科现有工程热物理和热能工程两个工学硕士点,一个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内蒙古科技大学热能工程是自治区重点学科,热能工程学科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结合内蒙古地区的特点,已充分发挥了钢铁和煤炭资源优势,围绕地区行业需求,形成了“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冶金热过程”、“稀土冶金传输过程”等特色研究方向,建立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优秀学术梯队,获得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化科技成果,培养了大批钢铁企业、热能行业发展急需要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冶金工艺与热过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专业教育平台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冶金工艺流程,掌握冶金领域的热工过程、主要热工设备的构造原理和结构特点,认识各种冶金设备在热工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热工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用热理论分析研究冶金工艺流程各环节的热量变化和温度变化情况。

钢铁及稀土冶金行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为了更好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钢铁、稀土等支柱产业结构更新的需要服务,在本科教学中优化及整合教学资源,适应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对冶金和热能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1 课程基本情况

本课程所讲授的冶金热过程主要有:加热、熔炼、烧结与煅烧、干燥、焦化、相变(凝固、结晶、汽化与冷凝等);本课程主要涉及的热工设备有:各类加热炉、热处理炉、烧结机、球团焙烧炉、回转窑、各类熔炼炉窑、各类竖炉和流化床炉、连铸相关的热设备,各类热回收设备(换热器、蓄热室、热管、余热锅炉等)。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热传输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涉及到了冶金的从烧结到连铸的所有工艺,工艺繁复,设备众多,涉及到的热传输过程也是最重要的。课程中穿插有稀土冶金方面的四个学时,增加了课程的特色,但是内容较多。这些都为本课程的讲授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本课程和实际冶金工艺结合众多,非常需要现场的实际介绍,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才能更好的看清设备背后的理论知识。但是从目前来看,很难找到这样系统的见习机会。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同时,本专业又非冶金专业,也为本课程教案的编排带来很大困难,往往对于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够。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有必要组织与整合冶金工艺的教学资源,例如现场录像,冶金工艺动画等,首先让学生对整个冶金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同时编写适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冶金工艺及热过程的教案,满足非冶金专业冶金教学的要求。

2 组织与整合教学资源手段

(1)利用当地优势,邀请包钢技术人员在课程开始的前两个学时对冶金行业和冶金工艺进行介绍。冶金行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行业,通过这两个学时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冶金工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收集及整合冶金工艺方面的录像、动画等,重要的是,合理的穿插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连铸过程中,钢液的液-固变化,及后续的冷却,可以用动画演示,增强教学效果[2]。在有关工艺及设备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模拟动画和工程录像对冶金工艺及设备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原来黑板上难以讲解透彻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冶金过程及其热工过程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国外许多大专院校的工程专业相继开设了有关“传输现象”的课程,传输理论成为与力学、热力学及电磁学等具有同等地位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程。70年代初,美国盖格教授主编的“冶金中的传热传质现象”出版。该书将传输理论引入冶金热工过程,使冶金热工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将传输的相关知识,特别是热量传输的知识附着在工艺上,讲授给学生,让其用专业和理论的观点观察冶金工艺的方方面面[3]。

(4)在完善《冶金工艺及热过程》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编写新的《冶金工艺及热过程》教案。教案的编写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仅起教的作用,而着重起导学的作用。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并参考三到四本精品教材,同时吸收优秀课程的成果,同时照顾到非冶金专业的特点。参考其他院校的冶金工艺课程教案,结合多套教材,进行编写,做到涉及方面广,适度的深入。同时希望能找到一本适合非冶金专业用的冶金教材,也为学生们学习找到一本好的参考书。开发系列课件,改善内容的条理性,有效解决专业课时压缩和信息量大的矛盾。将课程相关资源上网,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扩充性资料索引,包括相关教材、相关的教学网站和资源等,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5)利用我校在钢铁冶金上的教学优势,安排专项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原理验证、主要技能训练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相应的方法分析解决冶金生产的实际问题。

3 课程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效果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稀有金属冶金学;案例教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22-02

稀有金属冶金学是有色金属冶金在稀有金属冶金方面的骨干课程,是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稀有金属冶金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其它学科方向(轻冶方向、重冶方向和冶金物理化学方向)的学修课程之一。稀有金属冶金学作为冶金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稀有金属冶金过程的原理和工艺,因为稀有金属种类繁多有59个,但由于很多金属的冶金过程原理及工艺存在相似性,所以课程选择其中的钨、钼、钛、锆、铪、钽、铌、稀土金属为代表进行阐述。这门课程面向的授课对象是稀有金属冶金方向的大三学生,学时为64,课程名称为《稀有金属冶金学I》;其他冶金方向大四的学生,学时为32,课程名称为《稀有金属冶金学II》。稀有金属冶金学这门课程工程性比较强,内容覆盖广。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中的工艺和技术等逐条讲解,就会出现授课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耐烦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没有工作的背景,对于工艺过程不能有深的体会,特别是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教材编写的滞后,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的掌握技术发展的动态和方向。如何在教学环节尽可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的更有兴趣、更有效率,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案例教学法最初起源于哈佛大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学和管理学类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教学中得到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把一个个独特真实的已有情景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不离校就能在短期内接触到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学习的片面性。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经济管理类课程,而在工科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较少,这或许是由于工科技术的复杂性所导致。所谓工科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选择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为基本素材,本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该案例的内涵必须包括所讲授的基本理论。

一、稀有金属冶金学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适合的授课对象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稀有金属冶金学I》的开课在第6学期,《稀有金属冶金学II》是第7学期,也就是说在学习稀有金属冶金学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冶金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已经完成了认识实习或者生产实习的过程,对工厂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稀有金属冶金学课程教学中引进案例是可行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工程实践的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掌握本领域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存在的问题。

二、案例选择的原则

(一)符合教学大纲。案例的选材首先要符合教学要求、不偏离教学大纲、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且针对性强,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真实典型性。案例的选取要取材于生产或科研实际,不能凭借个人的想象力进行杜撰。在案例的选取上做到公正客观,不能褒扬自己贬低他人。

三、案例的选择

因为稀有金属冶金学面授的对象不同,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也存在不同。对于稀冶方向的学生由于已经参加了稀有金属冶金厂的认识实习,所以对现场的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来选择,讲解创新思路的提出、新工艺的设计、工业试验中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思路等。例如在讲述钛冶金铜丝塔除钒废水的治理时,将我们开发并已经在遵义钛厂得到应用的离子交换一沉淀净化法案例引入进行讲解:废水经加碱调pH值至3.0-4.0后,加双氧水将V(Ⅳ)氧化成V(V),再补加Cu2+将Cu/V摩尔比增大到7.5~8.5,然后再加碱中和至pH值7.5~8.5,室温搅拌20分钟过滤。滤液中cu、V的含量均小于2.0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滤渣中含Cu 45%~60%、V 11%-15%,具有很高的综合回收价值。这些前沿的技术并没有出现在教材中,这种案例的引入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科研和创新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其他方向的学生而言,他们选修稀有金属冶金学更多的是想了解稀有金属冶金与其他冶金方向存在的异同点,通过选修这门课对典型的几种稀有金属提取过程有个完整的认识,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与稀冶方向的学生就存在不同,如钨冶金的讲述。在稀有金属冶金学教材中,钨冶金是按照钨矿物原料的分解、纯钨化合物制取和金属钨粉的工艺流程分阶段进行编写的。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将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横向对比,如钨矿物原料的分解部分将苏打高压浸出法、苛性钠浸出法、酸分解法和苏打烧结法做分节介绍。这样的安排方式对于有一定工艺基础或者参加过实习的学生来讲,可以让他们充分了解各个技术的优缺点,加深知识的理解。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可知,对于其他冶金方向的学生而言,采用这样的编排方式,他们很难对钨冶金形成整体的把握。所以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湘西金矿白钨矿生产APT的工艺过程作为案例进行讲解。首先按照工艺顺序将现场的设备图片以及连接管道进行了展示,在此基础上对生产的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进行讲解,并对生产实际和理论的不同点进行了说明。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好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印象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案例内容,还要求上课期间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当课程内容存在案例教学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环节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案例思考。介绍案例后,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明确案例的逻辑顺序和关键的技术环节以及与学过的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

(二)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不同于举例教学,举例教学知识来自于教师一个人的解说,而案例教学则需要来自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认识别人的观点,在讨论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述碱性磷酸盐高压浸出白钨矿中钨的案例时,首先让学生讨论了工艺的原理,然后让他们从案例中寻找差异点。理论原理就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磷酸盐高压浸出钨,而实际采用的试剂则是氢氧化钠和磷酸。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经济因素与理论实际存在的区别,从而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

(三)点评总结。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实践。而教师的总结点评则是案例教学的归宿。教师在总结点评是,可以让学生了解该技术路线的实施条件,该技术路线制定的思路以及存在的优缺点,从而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语

稀有金属冶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索并融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初期,我们将对比教学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也收到了好的效果,而案例教学的引进更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实施增加了保障。在稀有金属冶金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实践表明,只要选取适当的案例、加上教师的精心组织,能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方明.改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2002(S1):206.

[2]冯静.基于准案例教学法的工科教学新模式[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69.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冶金工程 工艺类课程 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43-02

工艺类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一类很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冶金工程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冶金工程素质为目的的一类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长期以来,其传统的考试方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闭卷考试,以笔试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试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应该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格局,推动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整个教学环节的改革。

1 传统考试方式的弊端

冶金工艺类课程往往会涉及到很多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还会有一系列冶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在这类课程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在所选教科书的基础上再阅读大量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和书籍,才能做到对冶金工程的真正掌握和理解。然而传统的考试内容仅仅局限于所指定的教科书,考试重点较为雷同,考试题型相对固定(名词解释、简单题、问答题),学生知识面难以扩展,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门课程只读一本教科书,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的课程。

传统的考试方式仅仅采用闭卷笔试,它只注重了笔试答题的技能和对对所教授理论知识的熟记,而忽略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法检验和衡量学生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涉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试方式将在冶金工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重视理论轻视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错误导向。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卷定终身”,只用最后的考试成绩评定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没有其它的辅助考核方式。因此,一些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试前突出背重点、押考题,蒙混过关,更不要说积极进行课外学习了。

2 考试改革思路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这一宗旨,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思路为[1]:从重视理论考试转向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并重,从重知识考核转向知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并重。

3 主要改革的方法

3.1 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课程成绩的评定

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通常在第七、八两个学期开课,而这个时候的学生通常忙于准备考研和找工作,因此,部分学生存在上课不认真听讲、旷课、缺课等问题。为了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实行不定期、不定时的抽查点名,将出勤率和上课表现纳入平时成绩部分。

在多媒体教学的今天,学生做课堂笔记的越来越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正好验证了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并将课堂笔记在期终考试结束的时候与考试试卷一起交与老师,也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课程成绩的评定,占期末课程成绩的20%。这种过程性的考核方式使期末考试成绩部分地贯穿到工艺课教学的每一节课中,促进了学习风气的好转。

3.2 降低闭卷考试在期末课程成绩中的比重

对于工艺类课程的理论部分仍然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所指定的教科书,内容覆盖面进一步宽广化,题目类型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又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还在试卷中设计了一定量的综合型题目。闭卷考试成绩只占期末课程成绩的50%,改变了过去“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格局。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也是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冶金工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一个升华过程。目前,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平台建设滞后,实验教学模式落后,实习基地数量较少,实践考核方式落后,导致学生忽视实践过程环节,而仅注重编写实践报告。为此,科学建设实验平台,最大程度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平台;充分发挥冶金行业办学的优势,与地方钢铁企业建立密切的、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稳定并扩大实习基地的数量,形成稳定的实践基地。在实践过程中改变过去以班级为单位的方式,实行4~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的模式,不同分工、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一个实践环节。实践结束后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内容充实的实践报告。

实践教学成绩由实践表现、岗位口试、实践日记和实践报告四部分成绩组成。实践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迟到、早退和实践的认真程度,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0%。岗位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知应会,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0%。实践日记要求学生记录实践操作过程,记录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其占实践教学成绩的25%。实践报告要求用文字、图标、数据形式对实践教学进行描述和表达,考查学生对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冶金工艺过程的理解、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语言文字表达的能量,占实践教学成绩的35%。实践教学成绩纳入期末课程成绩的评定,占期末课程成绩的30%。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强化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冶金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专业素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冶金工程专业工艺类课程的考试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全方位的考试方式,改变过去单纯的笔试、闭卷考试的方式,以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为原则,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施理论+能力+过程的考试模式。这不仅能够科学地考查学生对所学冶金工艺类课程和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俐俐,孔凡新.工艺类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2(4):66-68.

[2] 姜乃力,孙永平.大学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及模式改革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1(6):56-58.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铁冶金学;双语教学;改革;冶金工程

铁冶金学(双语)是高等院校工科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全面理解炼铁工艺技术及原理能力,培养思考问题、分析工程问题能力,提高工程素养,适应工业生产对于冶金工程人才的要求[1-4]。本文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华盛顿协议》)为指导,以卓越人才能力要求为目标,围绕铁冶金学(双语)课程三大毕业要求指标点,从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学生工程素养跟踪与反馈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支撑本专业毕业生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和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托,教学内容安排决定着学生知识获取范围,以及今后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随着制造业全球化、绿色化、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拓展与更新是适应冶金工程专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企业调研,及时掌握冶金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大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修订铁冶金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5]。结合本专业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在自主编写的《IronMetallurgy》全英文教材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以构建适合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学生培养的全新教材。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为指导,把课程对学生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综合到创新的循序渐进教学模式,突出“分层次、分阶段、模块化”的教学过程[6-7]。每个层次设置多个模块,通过工程认知教学、工程实践教学、工程综合教学及工程创新教学“四维一体”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调研其它冶金高校铁冶金学课程先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同时,组建由经验丰富的教授和青年教师构成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形成规范的教学制度。依据本课程毕业要求指标点,合理设置考核内容,以实现教学效果。目前,铁冶金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采用全英文演示课件,教学过程结合英语讲解和中文释义。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专业词汇,有助于阅读炼铁领域相关的英文资料与文献,了解国内外冶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此外,在课程卷面考核方面,采用英语出题,多种题型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英语答题,提升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三、学生工程素养跟踪与反馈

针对课程所对应指标点的权重,每一考题对于相应指标点均具有不同权重,根据学生的考试、考核情况,统计每一年每个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并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数据库,形成长效机制。表1 为近年来统计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各指标点的达度均在70%左右波动,针对指标点1-4 ,较好地达成了毕业要求,达成度和目标评价均在70%以上。对于指标点2-3 和10-2 仍有一定提升空间,需从多方面、多维度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如提升教师积累和水平,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创新,跟踪学生的学习反馈等。与此同时,对从事本领域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调研,走访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考查毕业生的工程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持续改进。目标是培养能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研、设计、咨询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四、结语

高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铁冶金学作为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最为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只有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指导下,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改革,才能大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路焱,陈伟东,李杰,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冶金专业课程设计[J].中国冶金教育,2019 (2 ):39-41.

[2]徐健,吕学伟,邱贵宝,等.冶金工程本科铁冶金学课程双语教学[J].专业课程建设,2016 (2 ):66-68.

[3]柳浩,秦跃林,高绪东,等.工程认证背景下铁冶金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9 (4 ):69-73.

[4]张婧,辛文彬,罗果萍,等.工程认证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8 ):76-77.

[5]崔雅茹,施瑞盟,张朝晖,等.冶金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解读及达成度评价[J].中国冶金教育,2017 (3 ):39-41.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6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修订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冶金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能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要求牢固掌握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材料科学基础等基础理论,加强对信息科学、管理科学、资源与环境、能源利用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为遵循本科阶段加强宽口径、普适性的培养要求[2],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本科设置钢铁冶金、有色冶金两个专业方向,采取“4+4”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学期同一教学计划,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后4个学期按市场需求,分专业方向学习专业主干课程、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3-4]。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3个基本原则[5]:(1)重基础,必须开设冶金工程专业普适性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从广度上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面;(2)强能力,符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与其他重点大学面向企业中高层就业的市场定位区分开来[6];(3)结合地方行业、湖南省钢铁和有色冶金行业特点,适当加强相关课程的教学。另外,总学时调整为2300~2350学时,总学分控制在175~185之间。

(二)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修订

根据3个基本原则,培养方案的学分与课时主要变化有:毕业总学时由2502学时(187学分)降至2356学时(177学分);为强化基础教学,大类专业课程中核心课程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课时均有增加;为扩大知识面与视野,了解冶金专业前沿,选修课由96学时增加到128学时;相应地,专业课程必修课程由296学时(其中包括大类专业课冶金实验技术48学时,新方案中该课程归入专业核心课程)降至248学时。这并不表明专业课不重要,而是说明专业课程课时偏多,重点应该偏向于讲授理论内容,适当减少工艺与操作内容。修订前后培养方案结构见表1和表2。修订后课内学分要求:必须修满177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2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35学分。课外学分要求:必须修满13学分。平均学分绩点不少于1.8。

(三)主干课程的学时调整思路与措施

(1)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总学时减少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学时,见表3。

(2)扩大冶金工程专业知识面,即增加边缘课程与选修课的同时,适当减少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时。如在大类专业课程中增设冶金资源与环境、冶金过程检测与控制,均为必修课。

(3)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如冶金节能技术、非高炉炼铁、特种冶金、生物冶金、再生金属冶金、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4)强化实验、实习与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参考德国弗莱伯格大学安排的实践课程,如专题讨论、冶金实验、生产实习、课题论文和毕业论文[7],学校冶金工程专业开设的实践课包括钢铁冶金综合实训、钢铁冶金实验、有色冶金综合实训、有色冶金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另外还开设了冶金课程设计,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二、冶金工程专业建设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7-8]。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培养知识结构强、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三强一高”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及“一专多能”的办学思想,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加强与企业横向联系,强化产、学、研的地位。

(一)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与研究

以“创造差异、错位发展、彰显特色、成就品牌”为办学宗旨,实行“学科交叉”、搭建模块组合式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冶金节能与环境意识,强化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在冶金中的应用。近几年进行了钢冶金学重点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冶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冶金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探索,冶金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冶金与材料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等课题研究。

(二)加强教学改革,教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教改工程”,着力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生。始终坚持以新设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以“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方位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致力于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办学机制、教学管理的创新。(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工作中,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将课堂上教师个人讲授为主变为师生互动方式,将单一的课上教学变为课上教学和课下网络师生交流相结合,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方式变为电子课件、多媒体教学和粉笔加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将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传统考试变为既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又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努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老教师认真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言传身教,做好传、帮、带。青年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求教,互尊互敬。(4)设立课程小组。冶金工程专业设若干个课程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门主要专业课,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若干名主讲教师和助课教师组成。课程小组的教师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组长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由教授、副教授担任。(5)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实习教学。增开工艺性、模拟性、仿真性实训。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再现生产现场实况,制成多媒体实践教学课件,解决在学校和现场都无法掌握的生产工艺内容。

(三)开放式办学,博采众长,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

冶金工程专业教学团队为提高自身素质,与省内各大冶金企业建立了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邀请国内专家来校交流、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年来,冶金工程专业教师与华菱集团、中国铝业、冷水江钢铁公司、萍乡钢铁公司等建立了密切技术合作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也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创造了效益。在省优秀实习基地(衡钢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双导师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了师资队伍,丰富了实践知识;拓宽了就业市场,近几年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冶金工业 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

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10-01

目前,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化是发展中的国家重要的人物之一,即便这一理论是由发达国家最先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实现发展,这一目标是需要有足够的经济作为基础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要严格讲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位列其中,才能够做好经济的基础,实现经济发展的基本的目标,也能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才能够实现综合的全面的发展中的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冶金工业的发展在国家的众多的发展项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对于全新的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冶金工业要想能够真正实现发展过程的可持续化的过程,就应该对目前已经有的环保方式和节能方面的技术加以充分的利用,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更广的应用范围。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这种技术充分利用并尽全力发展,使得冶金工业具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近几年来体现的尤为明显的是,我国的冶金工业正以很快的速度不断超前迈进发展,较之于从前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而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的事实,我们可以初步得到这样的结论,就是这种突飞猛进的飞跃的实现是和近年来的对于环保技术以及节能措施的充分利用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表象。伴随着我国的冶金业在技术方面的不断的精金和创新,我国的冶金行业对于这些技术的利用,开发,甚至是进一步的创新,我国冶金行业将会取得更进一步的飞跃。

1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很多的工业化的国家在二战之后,为了恢复之前的对于国家恢复和重建的渴望,很多的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的飞跃便采取了对于环境有着严重破坏的手段。其中,工业化表现的尤为明显。经济的超前不断迈进使得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的发展变得不断的工业化。

然而,工业化的不断加剧,其速度之快势必也会带来很大的缺陷和弊端。尤其是在对环境破坏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着在很大的程度上对环境中的植被,水源,甚至是埋藏在地下的矿产造成和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仅仅在相距最近的几百年里面,世界上对于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就已经达到超乎想象,燃煤的量也较之以前提高了很多。而伴随着而来的则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的地球,环境被严重的破坏。而对环境的严重额破坏则会早知更多越来越棘手的难题,环境污染随之而来的生态被破坏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的人士也已经对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往的经济发展的方式换回来的利益同对环境的破坏相比较,已经是得不偿失了,所以必须要转换经济发展的方式,将以往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进行。

2 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冶金工业的影响性

由于冶金工业目前仍旧处于基本的工业地位,其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很多,在消耗程度上也十分巨大。就当前的水利用方面来说,对水资源的消耗量是十分巨大的。在资源的消耗和利用方面,如果没有对冶金工业进行良好的开发和利用,会严重导致社会经济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发展。

冶金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废水,废气或者是废渣,其在排放量方面都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冶金工业的发展是和环境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十分紧密的关系的,其会对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然而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冶金工业是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十分关键的环节。就目前的几十年里面,发展中的国家例如我国,甚至是发达的国家对于冶金工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能够对冶金工业问题实现有效的解决的方式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对于环保技术的先进化的采取,通过能源的使用量的减少,相关的手段和方式的采取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在这方面的技术手段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3 结语

本文通过具体介绍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在发展中的国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阐明了冶金工业在实现自身和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这样才能够避免今后环境保护方面造成的危害。冶金工业作为基本的工业之一,其在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方面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消耗量。所以冶金工业对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新型的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才能使工业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所以本文对于能够在冶金工业过程中对于环境造成影响的环节采取了新的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其中具有很高的环保的代表性方面的技术主要有:(1)烧结机头、机尾烟尘治理;(2)高炉煤气净化的新措施;(3)氧气顶吹转炉烟气的净化及回收;(4)炼钢厂、炼铁厂的二次除尘等等。而能否实现这些技术和手段的进一步研发,是决定着我国冶金技术能否真正可此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冷明辉.化工企业节能降耗的应对措施[J].石油和化工节能,2009(4):4-5.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8

英文名称: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

主办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中国金属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253-6099

国内刊号:43-1104/TD

邮发代号:42-58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冶金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冶金工业分析;教学质量;实用型

21世纪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初现端倪,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我国教育人才培养正在发生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育各环节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体功能,完善的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培养人才”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两大基本职能的重要保障,而实验教学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1]。“科学实验室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是工程技术的基础。”桂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是依托行业,服务广西,稳定规模,优化结构,错位发展、特色办学。因此,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开设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成分,探索和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捷,现就冶金工业分析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提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2]。

1冶金工业分析的实验教学现状

冶金工业分析[3]是冶金工程方向本科生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体会,作者认为冶金工业分析实验课程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

1.1教师力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

《冶金工业分析》实验课程中,涉及较多的是玻璃器皿,对分析的基本操作尤为严格,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教师人数多,会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指导。实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仅体现在实验教学中亲力亲为,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还应对专业知识进行进修学习。冶金工业分析这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实验过程,做到能及时地向学生解释出现的实验现象,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

1.2教学手段落后

实验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现在很多高校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内容结构单一,往往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少,无法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实验的热情和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1.3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在冶金工业分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冶金工业分析实验课程来巩固理论知识,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有力支持和补充。目前,部分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够扎实,导致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解释不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而无法达到开设实验课程的目的,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又或者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但是无法很好地体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2冶金工业分析的实验教学改革

2.1改善实验教学硬件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冶金专业是我校近年来新建起来的专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仪器设备都不够齐全,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冶金工业分析实验中应用最多的是瓶瓶罐罐(烧杯、量筒、容量瓶、比色管等),但也需要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保持实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近两年学校加大对冶金专业的支持力度,新增5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如Optima8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CHI690电化学工作站、UV-18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XS-270离子计等设备,为保障理论与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2.2实现实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还处在教学内容过于陈旧阶段,实验教学形式的更新缓慢。学生接触的大部分实验都是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而综合型、应用型、设计型实验很少。因此,在冶金工业分析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制定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实验。而在实验课程教学的考核中,也应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完善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3课余时间对外开放,巩固理论知识

新增的仪器设备到位后,已基本满足该专业大部分实验课程的开设需要。实验室对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大幅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也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设备在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之余,实行课余时间对外开放的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探索实践平台。课堂之余进入实验室,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课堂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兴趣,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结语

冶金工业分析实验课是金属与冶金专业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因此,实验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萍.高校科研系统自组织理论初探[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10(3):1-31.

[2]潘雄飞,赖天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3):90-92.

[3]李占潮,张军军.工业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4,421(9):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