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冶金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2-02 10:48:01

冶金职称论文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冶金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影响;职业拓展;新型模式

目前,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将迎来全新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也逐渐演变成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台,我们可以看出对高职类学生的要求不再是空有理论知识,无实际操作能力。同样,我们也发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的原因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因而在这一传统观念束缚下编写的教材始终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部分的论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应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研究、理解课程标准,体现教材为课程服务,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教材在编写前,对冶金技术专业150名学生的做了《冶金技术英语教材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从专业词汇难易程度,国际前沿冶金知识涵盖录,口语培训等多个方面,经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冶金英语教材有些评价和建议。学生希望,在新教材中加大口语训练和前沿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希望所学知识可以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精选基础性、贴近日常生产、生活及益于接受的内容。经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使我们更加明确认识到,我们所编写的教材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用工需求和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体现适用性,发展性,规范性和特色性。

冶金技术专业为重点专业,其中,冶金技术专业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一线高技能型人才。新编《冶金技术专业英语》主要是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以学生就业为主要导向,着力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视野,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际冶金技术动态;通过课堂基础知识学习和口语培训,情境训练,培养学生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表达和沟通。希望他们可以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能够阅读相关的进口设备说明书,查阅相关资料和技术文献,了解国外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参加外资企业或外资项目相关专业的初级培训;熟练掌握进口设备的操作方法。

我们清楚的了解到,冶金技术专业英语是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的延伸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体现。因此专业英语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来学习了解的内容,为以后其就业和继续深造提供更多的帮助。

1 教材内容对学习情境的辅助作用

学习情境,是针对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活动空间相对较大的教学活动,如单元教学设计或较大型的项目、案例等进行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难度较大、涉及要素较多的教学活动环境。我们的教材中,突出体现教学内容和情境的一体化、多样化设计 。教学情境作为建构知识、体验情感、实施自我监控的载体,是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可能,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提炼和系统的专门化的设计,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加强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研究,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还应紧密围绕以工作岗位为主的学习领域。教材建设初期在产生基础构架时,应考虑到职教对象的特点。将教学对象在对该职业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专业技术、技术实践对本领域的支撑和延展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引入式教学情境的学习能够顺利引入。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有 Dialogue,Snapshot, Notes,New word and expressions ,Broaden your horizon,Recommended Website, Exercises, Supplementary Reading 九部分的内容。Dialogue内容部分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特定情境的对话模式,能够掌握并运用英语完成所规定的情境对话内容,可以在参加外资企业或外资项目相关专业的初级培训并进行简单交流。Notes和New word and expressions主要是让学生可以正确分析,熟练掌握科技英语阅读材料中常出现的重点词汇和长难句,认识专业词汇,了解设备名称。熟练掌握冶金技术专业中常出现的专业词汇和设备名称。Recommended Website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多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学能力,增强职业能力和岗位竞争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Exercises部分主要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内容。Supplementary Reading 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教材内容对职业拓展的辅助作用

职业拓展领域是依附于职教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对职业主体岗位的拓展。这个领域对教材的要求十分纷繁,不但要求有引导性的情境回顾,适时的基础知识引领,还需必要的实践活动深化。是全部教材体系中最能够体现出职业行动性、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部分。

本教材是一本突出技能应用化,培养学生适用性和实用的教材,从而更加符合一线岗位要求的认可。内容选取积极围绕企业的生产实践,贴近日常工厂生产、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合在冶金专业英语环境中,不断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搭建平台。《冶金技术专业英语》教材有助于学生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例如:在unit 6 Energy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中的 discussion 部分,教师可以布置任务:In this step,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give their own arguments and ideas about energy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with the help of teacher: Say something more about the website in Chinese. 这部分的练习使学生可加大自己的知识职业拓展和口语练习。

3 教材内容和课程的依附关系

对课程来说,其狭义的解释仅限于学习范畴,即教学的科目与进程;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工作领域范畴,即工作或学习的进程。教材来说,解释仅限于微观的教学领域,教学需要的材料;而其广义的解释则扩展至宏观的教育领域:教育需要的材料。教材是教师的主要工具,教材的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该类别知识的路线和方法,为学生展示最佳的知识结构构架,引导学生在专项学习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学习方法。教材是课程的具体化,是每一门教学学科或每一类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结构形式。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既要包括印刷载体,例如: 教科书,图表等还要包括音像载体。例如: 录像,光盘,幻灯片等。目前,更加广泛使用的是多媒体网络软件,网络教材和计算机教学软件。本书重点加大突出网络技术提供给教师无限的与时代相呼应的信息资源,包含的信息使我们迅速,廉价,并且方便地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专业网站挑选相关文章作为学习材料,如,学术网站上的相关内容,新近发表的论文、技术报告、技术说明书、产品广告、合同、协议书、招聘广告等。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英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Recommended Website 为本书的一个特色之处,其所推荐的网站,提供给教师很多最新的信息资源,提供视频,音频,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所学知识。使我们更加迅速方便地了解,认识并且使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设备。这个学习过程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和监控。让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学会自主学习,对其英语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专业英语知识的增长大有裨益。

新编《冶金技术专业英语》主要让学生了解冶金概论、炼铁、炼钢、连铸、电弧炉、高炉等相关知识中常见的专业英语词汇,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阅读英文说明书和英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注重学生的口语培训。对本校冶金专业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教学改革。一定会有助于加强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实力,为其日后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总之,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科学的开发教材还需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专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要求、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调研分析,职业教育培养的不是纯技术劳动者,而是具有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并懂得合作、关心,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对社会负有责任心,并能够把技术问题置于个体职业环境、社会经济氛围中加以综合考虑和运用,并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变化,具有转岗能力的人才。因此,教材的建设既要考虑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考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2

一、踏实工作,提升能力

作为一名党员,于xx同志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将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努力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下厂实践、挂职锻炼、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技能,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优质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高科技的虚拟现实技术,不断开发新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和创新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日常工作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深受学生喜爱,完成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了大量日常管理工作。

于xx老师努力探索冶金技术国际化专业建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初步完成了国际化教学标准制定,并编写双语教材,努力提升英语教学能力,大力开拓与“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路径,参与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的申报、建设工作,正在将黑色冶金技术专业逐步打造成为国内顶尖水平的骨干专业。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提升专业竞争力。参与xx市炉前工培训包建设,主要负责中级相关资源的开发与设计,目前已完成中期验收。发表《连铸教学中仿真软件的应用分析》等多篇论文,主持《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编写《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特种冶金》等多部优质教材,《连铸生产操作与控制》被评为院级优质课程和数字共享课程。

在教学的同时一直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利用课余时间为xx市冶金轧一制钢有限公司、xx钢管集团、xx新伟祥工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和鉴定,研究现代冶金的发展,与企业技术人员探讨、交流问题,参与企业技改项目,获得专利2项,还多次担任xx市国资系统冶金集团赛区化学分析工、转炉炼钢工技能竞赛评委工作。

二、因材施教,立德树人

于xx老师认为高职学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并加以鼓励,因此他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每年参加全国有色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于xx老师的团队先后带出了10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他本人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和指导教师奖。指导学生获第二届“星科杯”全国冶金院校虚拟炼钢技能大赛第一名,被评为“特别杰出指导教师”。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于老师夜以继日埋头苦干,正是他和学生们不懈地努力拼搏使我院各项冶金类技能大赛成绩一直稳居在全国冶金类职业院校前列。

在教学中于xx老师始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传授技能的同时不忘发挥学生的潜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差异化教学。技能大赛引领教学,引入大量真实生产案例进入课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时就已经十分熟悉岗位,多名学生上岗后很快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还走出了许多优秀的炉长、工长。

三、刻苦钻研,突破自我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3

文章标题:公司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庆祝大会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劳模代表、同志们:

你们好!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不仅共同欢聚一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我们也同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在这可喜可贺的时刻,我还要对在今天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劳模集体和个人以及命名的优秀职工之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2月26日,当我代表**有限公司在上海市进行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陈述演讲时,面对众多评委,面对上海市各行各业众多明星企业的佼佼者,我已在现场切实感到了“五一劳动奖状”的份量。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庆贺**“五一劳动奖状”的获得,我们更感到了一种责任和力量。

正是这种责任和力量,使**把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始终作为奋斗的目标,作为崇高的荣誉来追求。尽管从申报这个荣誉、到获得这个荣誉,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创奖的却是多年不断努力的历史过程。在创奖的过程中,**全体员工付出了勤劳和智慧,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创奖之路可以说是**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之路,创奖之路可以说是**这些年发展壮大、走向辉煌之路。宝冶始终坚持了“三个代表”,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企业保持了全面的发展、可协调的发展、健康的发展、跨越式的发展,重点实现了十大突破。

一是抓体制与机制的建立,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新突破。宝冶已成功地完成了公司制的改造,构建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成立了员工集体股权管理委员会,完成了员工集体合同的签订,企业的法人治理、民主管理工作不断深化。

二是抓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新的突破。宝冶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和内部加强管理的需要,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架构起确保企业决策科学周密、营销快速反应、施工高速优质的信息管理平台,并应用于企业各个部门,不断推进了企业现代化管理。20xx年企业信息化建设获全国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三是抓营销,取得企业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宝冶充分利用企业资金、装备、技术、人才等优势,利用已形成的高炉、炼钢、热轧、钢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品牌优势,企业营销和经营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其中钢结构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钢结构产量这三年由5万吨、10万吨到15万吨,跻身全国最大的钢结构制作、安装大企业前列。

四、抓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取得突破。企业通过每年近8000人次的各类教育培训,调整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员工适应企业面向市场,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适应企业现有岗位。在调整员工知识结构基础上,调整员工构成结构,管理人员、技术技能人员比例增大。在此基础上,企业已初步形成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技术专家、作业能手四大人才高地。

五、抓综合实力的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取得突破。通过不断购置先进的装备,企业已有各类先进的施工机械和门类齐全的先进设备数千台,其装备不仅满足企业需要,还向社会租赁创效,装备实力大为加强。通过几年来资源的整合,人才的引进培养,政策的调整、机制的建立,设计能力的强化,总承包实力大为加强。通过与设计单位联合,与建筑单位联合,与业主联合、与高校联合,优势互补、大小互补、实现共赢,企业开拓市场能力大为提高。

六、抓以人为本、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工作取得突破。企业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之源。党建工作、企业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围绕企业发展、围绕人的素质提高、围绕经济中心来开展。并创新思想观念、创新运行模式、创新方式手段,取得了初步效果。宝冶党委荣获了中国冶金集团先进党委称号,纪委获上海先进纪委称号,二级公司先后有一半以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七、抓企业的商誉、信誉,企业品牌化建设取得突破。宝冶通过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打造“高速度、高质量”的双高品牌工程,形成创品牌的科技实力,进行深化品牌内涵和外延的市场开拓,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树立了品牌。即:1、高炉品牌,2、炼钢品牌,3、热轧品牌,4、会展中心品牌,5、体育场馆品牌,6、电子品牌,7、水力围堤筑坝品牌,8、钢结构品牌。其中许多品牌代表了先进科技和市场发展方向。有的被中冶集团、国家财政部重视列为重点资助和扶持项目。

八、抓科技生产力的形成,取得科技创新的突破。宝冶坚持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确保企业装备、工艺、技术、人才的科技含量,确保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产业与技术。宝冶强化和提升了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技术系列,如1、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系列,2、建筑结构和装璜装饰系列,3、大型液压自动提升系列,4、压力容器制作安装系列,5、江海围堤筑坝系列,6、特种焊接 技术系列,7、电子自动化控制系列,8、大型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系列。企业获得了联合国科技之星、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企业、全国新技术示范奖等多项科技荣誉。

九、抓企业经营创效,取得资产重组、资源配置调整改革的新突破。为加强管理、提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宝冶认真论证、果断决策,在资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资源配置的改革迈了五大步。一是将原分散在6个单位的检修协力生产人员、设备、设施进行整合,成建制转轨成立分公司;二是将二个土建公司进行整合,摆脱原来困境,实施优势互补;三是将宝冶三资三产企业进行整合、清理、重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四是将几个钢结构厂进行了整合,进行统一定位和规划;五是近期将分散在五个单位、十大类大型工程机械进行资源整合,加强协调和管理,组建工程机械租赁中心;整合后,加强了管理、精干了人员,提高了效益。去年,协力生产、土建产值、钢结构安装制作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十、抓市场的开拓,取得非冶金市场项目的开拓的突破。针对冶金建筑施工市场容量小、风险大的特点,宝冶抓非冶金市场开拓,获得非冶金市场的资质和业绩,创出非冶金市场的品牌。如获得全国新技术应用工艺金奖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获得“卢兹杯”、“黄山杯”芜湖奥林匹克体育馆工程等。对非冶金市场的开拓,宝冶已形成重点系列,如:会展中心、市政工程、大剧院工程、体育场馆工程、电子工程、造纸工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等。目前整个企业的非冶金市场项目比例已占总比例的70%,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创效能力大为加强。

**的“五一”劳动奖状来之不易,**在争获“五一”劳动奖状的过程所取得的成绩也同样不易。目前的**,已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了全国行业领先地位。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三年来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幅超过30%,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幅超过30%,职工人均收入每年平均增幅超过20%。企业已连续14年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名列同行业榜首。连续八次获得上海市建筑企业五十强第一名。企业连续七次获得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还获得了用户满意、质量效益、安全管理、企业信誉等众多部级和上海市荣誉。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具有活力的因素,企业的根本是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人。今天我们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结果,是企业全体员工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企业全体员工始终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在这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在庆祝**“五一”劳动奖状获得之时,我要借此机会向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的全体员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感谢!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还要靠劳动者辛勤劳动,我们要继续全心全意依靠包括科技、经营、管理、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要在企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宝冶施工、管理、科技等各条战线的劳模是企业的杰出的人才和优秀代表。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把凝聚在劳模身上的巨大精神财富,化作为**全体员工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行动。我们要培养一大批典型、真正树立代表宝冶企业形象,有感召作用,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榜样。我们要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使员工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我们要宣传这些典型,形成劳模较高的知名度,使之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同时各级领导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抓好、抓落实。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充分认识在**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重要意义。企业的党、政、工、团都要围绕员工队伍建设,站在高起点、瞄准高目标、实施高层次人才强企战略,并作为一项紧迫的、长期的工作,规划、布置、安排好。这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具体要抓好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员工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素质、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素质,提高员工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素质,还包括提高员工心理和健康素质,使员工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维护员工生存权、学习权、发展权的需要,这是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的需要,这也是落实保护好职工根本权益和根本利益的需要,这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我们要看到**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是企业长期不懈的追求,也是社会对我们的充分肯定。获奖来之不易,对这一综合性的部级荣誉我们将倍加珍惜。尽管我们已经完成了这段历史,但我们还要书写新的历史。新的荣誉对我们来说,只能是新的起点。要进一步前进,我们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必须要努力工作,要创造更优异的成绩,要无愧于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光辉。

下一步宝冶正准备进一步创新、提升、发展、做强、做大,进一步巩固国内一流建筑企业的位置,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走创新提升发展之路,在观念上提升、在企业品牌上提升、在人才素质上提升、在科技水平上提升、在改革、资产重组上提升、在企业总承包能力上提升、在市场联合、联动、共赢上提升。在市场占有深度和占有广度上提升,成为技术密集、管理密集、信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总承包施工企业。

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练好调整、改革、改制这个硬工夫,实现企业的效益、员工利益、社会效应硬指标,走健康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是宝冶企业精神的精髓,在上海市的领导下,在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继续超越、创造卓越、取得更加辉煌的发展!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冶金工程;进度;质量;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冶金工程指的是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将其制成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冶金工程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发展。冶金工程包括: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两大类。

1 进度和质量过程控制

1.1 进度过程控制的定义

在工程项目中,在特定时间内按照预先制定的施工计划,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指挥和纠正等一系列工作都被称为进度过程控制。

1.2 质量过程控制定义

质量过程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施工建设需要,使机组设备符合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过程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

2 项目前期过程控制

由于目前国内很少有冶金工程公司能独自完成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作,这就需要中标的总承包单位在前期工作中通过详细的技术论证来确立各个分包单位负责部分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整个项目进度和质量计划建立在可靠坚实的基础上。在总承包管理过程中,以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工程技术公司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在项目前期便确定好项目部各岗位的职能,组成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型团队,以其相对独立性,便于项目经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相关项目以及外部资源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前期阶段进度和质量的过程控制工作包括:

(1) 项目进度目标总体计划的制定。

(2) 设计、制造、质量及进度的考核。

(3) 对项目分包方实际能力的审查。

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将论证结果作为前期项目进度和质量过程控制的依据。

3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过程控制

3.1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总包单位需对分包单位所提交的总计划,各分部分项工程计划进行细致校核,以确保其可操作性。分包商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各工序阶段要安排专职工程师进行监督管理。在安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上,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及业主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为实现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要将处于相同阶段的分项工程或不同阶段的分部工程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以便于对工程的整体进行控制与掌握。其次,以整体工程计划为根本,编制出年度、月度、周计划等,分发至各施工单位,各具体施工单位根据得到的各级计划做好人员、材料、器具的调配与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依据各级计划对重要节点进行考核,监督计划的落实情况。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拖期情况。

3.2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只有过程中的质量全部合格,工程的总体质量才能确保合格。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动态控制,采用预防与质量把关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项目质量的检点应集中在对计划实施效果的检查上,项目经理需要亲自对质量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

质量过程控制需要以各个分包单位自控检查为基础,总承包单位的检查部门对其进行核验,最后再由业主进行验收的三方检查制度。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只有在三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支付进度款。项目部全体员工都应具备质量意识,要明确相关岗位的质量权限和职责。

4 如何解决进度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4.1 加班赶工期

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如果现场发生质量问题,可以采取诸多措施进行补救。但在项目中期,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从项目整体上来考虑,加班是一项较好的选择,特别当项目临近收尾时,在工期与业主等多重压力下,加班是加快进度的最好的方法。但加班会因增发加班费及其它福利而提高成本,而且长时间加班一方面会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会因加班人员不能正常休息而影响以后的日常工作。

4.2 资源的重新调整与分配

项目负责人必须明确在众多因素中,哪些是制约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无法得以解决,那必定是关键节点上出了问题。原因明确以后,就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调整与分配。因为就整个项目而言,其中部分项目可以延后实施,这样就可以将该项资源调整至关键项目上面去。但在采用上述办法时需要考虑周全,防止一旦考虑不周而影响到整体工程进度。

4.3 调换资源

当工程无法按原有计划完成时,首要任务应是尽快查出原因。如果是现有资源没有按计划合理配置或者是因为有关人员不具备相关技术或经验,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处理时,就可以通过资源调换的方法,让其它员工接手此部分工作。当然如能在项目实施之初就把有经验且工作效率高的员工安排到关键节点的工程上,而把相对能力欠缺且无相关经验的员工安排到次要分项工程上就会减少甚至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5 导致过程控制失败的因素

5.1 业主方面的因素

(1) 整个工程项目的工期过短,导致中标方无法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按期完工。

(2)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未对投标价格和工期做出合理安排,未充分估计工程造价受工期缩短的制约。结果是虽然标价降低,但整体质量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最终导致控制目标无法实现。

5.2 分包商与承包商的因素

(1) 未能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所制定计划受业主影响而与实际情况差别过大。

(2) 在投标阶段为拿项目,未能对工程工期与整体造价进行科学评估,导致在随后施工时,因整体造价过低,很难要求具体施工单位增加投入,最终导致项目未能按计划完成。

6 结 语:

过程控制以其变化的应对机制,能够有效地处理进度和质量关系的变化,能够在计划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做出调整,保证进度过程控制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现代冶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介绍冶金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控制措施,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避免此类问题,更加顺利的完成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总目次[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7年06期

2 闫有堂;;有色冶金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1年11期

3 ;第二届全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学术交流会暨设备展示会[J];稀有金属;2011年04期

4 ;关于召开第二届全国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学术交流会暨设备展示会的通知[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4期

5 彭四进;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冶金工程经济工作方向[J];中国锰业;1995年06期

6 ;云南省金属学会冶金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和选矿学术委员会开展学术活动[J];云南冶金;1996年01期

7 ;宝钢连铸过程控制新技术[J];宝钢技术;2001年01期

8 邹建新;李新生;韦丽萍;孙艳;;攀枝花学院冶金工程专业的建设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30期

9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年01期

10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征稿、征订启事[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8年03期

11;年保国;孙彩凤;赵艳良;;薄板坯连铸连轧的质量控制工艺[A];2006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2;宋兴诚;;二次燃烧风对澳斯麦特炉炼锡的影响与对策[A];中国首届熔池熔炼技术及装备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3;刘兴洪;缪新德;蔡燮鳌;;兴澄特钢炼钢连铸GCr15钢过程质量控制[A];2008年全国炼钢——连铸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5

黄伯云院士在美国留学8年,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学校校长,还兼任我院院长,是我们的当家人、领路人。他提出,要干大事,干党中央、国家关心的大事,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干解决国家战略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从而实现研究院跨跃式发展。干大事的直接内涵归纳为五个方面:大平台、大队伍、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院党委将干大事作为研究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将干大事作为研究院党委争创先进党组织的奋斗目标,将干大事作为研究院每一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义务。院党委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每年都要安排一次务虚会,专题研究本年度的大事和任务,并细化成全年的工作要点,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全院教职工一心一意做好教学科研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一线工作。

二、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凝聚高水平人才

学科建设是研究院教科产得以发展的根基,而学科建设需要有高水平人才的支撑。院党委把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实现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同步发展,吸纳和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主要表现在:一是选拔出高水平人才并委以重任。在选择支部书记、配备支部委员上适应学科建设需要,90%以上都具备高学历高职称。二是通过支部建在学科上的模式培养高水平人才。如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前4名都是共产党员,全校数量前2名均是我院党员,各学科带头人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三是以建设科研创新团队为抓手凝聚高水平人才。如以杜勇教授为首的国家自然科学基础创新研究团队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以熊翔、贺跃辉教授分别为首的长江学者人才团队,以周科朝教授为首的国家重点“863”计划创新团队,以黄启忠教授为首的高超科研创新团体。这些团队共吸引国内或海归材料学博士30多人,团队中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多达40余人,这些人才80%是党员。目前,全院在岗的118名教职工党员中,70%的党员都分别以担任支部成员、担任学科带头人或以融入了不同的科研创新团队成为材料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很好地担当了研究院的发展重任。

三、以关心群众为宗旨,构建和谐研究院

群众的事无小事,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尊敬群众、依靠群众,是研究院取得成绩的法宝。院党委十分注重和谐发展,落实中央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依靠全院广大群众力量、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一是发挥工会的作用,每年都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听取职工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决策。二是营造职工文化氛围,提高教职工的凝聚力。根据职工个人爱好,研究院在教职工中组建了乒乓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汽车俱乐部、瑜伽俱乐部和离退休职工钓鱼俱乐部,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研究院篮球队、乒乓球队还经常在学校或长沙市周边组织友谊比赛,展现了研究院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研究院在逢年过节都要适当给教职工发放米、油、水果、元宵和过年物资,虽然价值不多,但让教职工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关怀。四是做好关爱和培养好学生的工作。研究院实施“爱心资助工程”,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贫困而影响学业,学生读研率接近60%、大学生就业率连续六年保持100%。五是对生病住院的职工都要安排专人去医院进行慰问看望,对家庭困难的教职工给予经济上或工作上重点关注,妥善做好有关的吊唁工作或善后工作、让群众体会到“患难之处见到党组织的真情”。五是充分发挥离退休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院党委鼓励在粉末冶金领域离退休的老专家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同志,保证研究院在粉末冶金技术一代接一代有很好的传承。研究院连续六年考核被学校评为先进单位。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中,群众测评满意度都是在99%以上。研究院干群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十分和谐。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帝国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盛宣怀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24-0042-06

清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无孔不入的经济侵略与渗透,促使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兴起。作为晚清新政的重要推动者,盛宣怀周旋于外商竞逐之场,维护国家利权。对于这一历史事实,台湾学者王尔敏已从航权、电权、路权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作为中外竞争激烈的矿权,却尚未作深入考察。长期以来,由于规范性认识所致,学界同仁对于盛宣怀的评价过于简单化,特别是对1912年汉冶萍中日合办事件,更是被作为买办官僚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权的例证。本文以民初汉冶萍中日合办风波为个案,对这一事件的缘由、过程、结局,以及盛宣怀在其中的活动进行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1911年,清廷鉴于商办铁路弊端丛生,决定采纳盛宣怀的建议,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没有料到此举遭川、湘、粤商民敌对,成为晚清覆亡的导火线,盛氏也因此而被清廷革职。民国肇建,盛因铁路国有政策受尽民怨,避居青岛,此后东渡日本。1912年1月3日,盛宣怀抵达神户,从此,“杜门谢客,方冀与世无争”。

在盛宣怀“养病”期间,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计划浮出水面。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自海外归国,当时革命党人度支困难,军费无着,皆盼孙中山携回巨款以接济,实则孙中山回国时“不名一钱”,而环顾各省又无一钱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无奈,于1911年12月向日本三井物产会社商借款项,“以应大局急需”。

三井会社在征求日本政府的意见后,决定贷款给南京临时政府,但当时在大冶的日本技师西泽公雄向三井会社建议:趁此时机,要求合办汉冶萍公司。孙中山并非不知合办意义,但由于当时的临时政府财政困窘,需款紧迫,但求借款到手,而对于合办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则无暇考虑。孙中山当时的想法是,以汉冶萍公司的名义向日本借钱,然后再由公司转借给临时政府,以回避触及国家利权的敏感问题。因此,当日方提出以合办汉冶萍作为借款的条件时,孙中山和黄兴在事先未征得公司同意的情况下,于1912年1月10日前就贸然与三井会社签订了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草约(亦称“宁约”)。

草约确定了汉冶萍中日合办的原则,但如果汉冶萍要改为中日合办,那么首先应更改公司的章程,而依据《公司律》的规定,须有半数以上的股东赞同,方可以改变公司章程。因此,草约除正约十二条之外,还附加规定,合办方法另由盛宣怀在日签订契约,中华民国政府加以承认,并促成该约在股东大会最终通过。另外,作为合办的条件,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司以大冶矿山作抵押,向日本借日金300万元转借给政府,以解南京燃眉之急。

“宁约”只能算是南京临时政府与日本三井会社合办汉冶萍公司的初步协议,签订协议时,当事人之一的汉冶萍公司并不知情,因此就有合办方法另由盛宣怀与日本商定的规定。1月13日,在日本负责筹款的革命军代表何天炯接到孙中山的来电,电文指示:“汉冶萍华日合办,新政府已许可,刻下军需紧急,须向各关系者咨商一切。”_何当即致电盛宣怀,将利用汉冶萍筹款之事相告。盛宣怀得知后,当即虽表示“义不容辞”,但对于个中的利害关系却心知肚明,因此显得顾虑重重,小心翼翼。三井自然不悦,于是透过南京临时政府向盛宣怀施加压力。1月26日,为筹款而“寝食俱废,至于吐血”的陆军总长黄兴致电盛宣怀,指责其“不诚心赞助民国”,督促盛“勿观望,即日将借款办妥”,否则,对其财产“将发没收命令”嘲㈣。在这种情况下,盛宣怀只得委派利瓦伊格与日方三井会社代表小田切谈判,商讨具体合办事宜。

1月29日,盛宣怀与小田切完成了合同草约签订,此草案系在日本神户所签,故亦称为“神户草约”,以区别孙、黄与三井所签的“宁约”。神户草约共10条,确定了新公司的股本构成以及权力分配等内容。事后,盛宣怀托人向南京临时政府对此次合办事件中的迟疑滞缓表达了歉意,“知我罪我,唯希原谅”。

可见,汉冶萍中日合办计划的确如盛宣怀所言,是“南京政府困于军糈,东人趁机煽惑”的结果,盛是“迫逼承认”,并非如史学界一般认为的“合办”是盛宣怀与日本的阴谋,是诱惑孙、黄上当的圈套。当然,我们对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也抱以深切的同情,毕竟,“大局之成败在于年前得款与不得款,所争在呼吸之间,不得已而出此,其一片苦心,当为天下所共谅”。

汉冶萍中日合办计划虽发轫于南京临时政府,但是不是盛宣怀就反对合办呢?实际上,从内心来讲,盛宣怀还是赞成合办的,他事后与友人书云:“论汉冶萍生意,合办必好,日本用钢铁最多,可不买欧铁,余利必厚,于中国实必有进步。”以后论者往往以此言攻诋盛宣怀等人与帝国主义勾结,斥为洋奴买办,这实际上是没有看到当时汉冶萍公司所处的艰难环境。

汉阳铁厂的开办,张之洞自诩为“创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然而,从创办之初,资金短缺、财务困顿一直是影响企发展的根本问题。1908年,改为商办的汉冶萍公司,原拟招足股本银2000万两,以用来归还所欠的华洋债款和扩充炼铁炉座。然而,事与愿违,招股并不顺利,截至1911年10月,实际招收的股本只有1300多万元,合银930余万两(其中包括老股526万两)。而公司的投资总额已达3200多万两,负债严重。该年又逢辛亥革命爆发,公司再遭重创,机器设备和厂房受到战火破坏,汉阳铁厂的三座化铁炉在战争中仓促弃置,“火熄炉冷”,总计公司在此次战争受到的损失大约为372万两。

辛亥革命后,汉冶萍公司的股本几乎耗尽,而又深负重债,一遇金融市场出现紧张,汉厂便面临“追呼勒逼”,“性命绝续于呼吸”之间。若听任公司倒闭,不但股东血本无归,而且影响国家权益。因此,无论就公司还是政府立场,均不愿企瓦解,而要继续维持生产,“则舍借日债或寻求中日合办外,势无他法”。

借用外资,本为筹措资本的有效方式,利弊未可一概而论,但问题是,为什么偏偏是向日本借款?这与日本政府控制大冶铁矿,以为本国钢铁工获得优质、低价的原料战略有关。日本对待大冶铁矿的政策,可谓是举国一致,即“务使此矿归于日本权力之下”。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图谋,盛宣

怀是有所察觉的,他曾预见到:“将来东人必有志于我国,今欲保全我铁矿,唯有切实声明,我厂我矿,全系商力团结而成,隐杜觊觎,方能永保权利。”为防止汉冶萍公司因借债而被“外人执政”,盛宣怀在借款过程中一直进行反控制斗争。在与洋商争夺利权的过程中,盛宣怀有一特别手法:凡立合资合同,俱划明界限,即修路不兼开矿,开矿只限矿砂,不兼设炼铁厂。且凡订约,矿权则指一地一县,绝不漫指某省矿权,以此限制洋人扩张利权Ⅲ。因此,不难理解,汉阳铁厂第一次举借外债,就是1899年以轮船招商局作保。

然而,1902年以后,袁世凯从盛宣怀手中夺走了轮、电二局,致使铁厂挹注已绝,丧失了输血之源,大冶铁矿作抵押已势所难免。日本趁盛宣怀拟在大冶设炼铁分厂需要资本之际,排除德国在汉厂的势力,用贷款逐步达到其独占大冶铁矿的目的。1904年,盛宣怀以湖北铁厂督办的名义向日本兴业银行借日金300万元,此借款不还现款,由日本制铁所按年向大冶购运矿石价值中扣抵本息。合同规定借款以大冶矿山及附属品作抵押,将来汉冶萍公司如果要以大冶矿山作第二次抵押借款时,应优先向日本举借。此笔借款,以大冶矿山作为抵押,令盛宣怀“稍感困惑”,但日本政府以较低利息为诱饵,迫使盛宣怀落入日方所设置的圈套,这是后来大笔日债越借越多的原始基因。加上当时日本八幡制铁所需生铁原料紧急,通过此项借款,既可以保障日本生铁及矿石的来源,进而又可以达到长期独占汉冶萍公司的目的。故汉冶萍此后的借债中,日债的比例呈直线上升之势。据统计,到辛亥革命前,汉冶萍所负的日债约为1200万两左右,约占汉冶萍当时投资总额的37.5%,占汉冶萍所有债项总额的45%。

因此,从汉冶萍所处的历史环境来看,盛宣怀明知借款会贻害公司前途,然而不借款,则公司前途皆无,故借款为生死问题,非利害问题,而就当时的处境来看,除向日本政府借款外,别无他法。

盛宣怀内心虽然赞同中日合办计划,但多年的官场历练与宦海沉浮,使他变得机巧精明、圆滑老练。铁路国有招致舆论攻击,迫使盛宣怀避居东瀛,成惊弓之鸟。辛亥事起,盛宣怀绝不敢再冒见弃国人之险,贸然提出中日合办汉冶萍的计划。他也预料,合办计划恐怕“不但庸耳俗目或不以为然,即有识之士,亦往往以讹传讹……甚焉者,更推波助澜,徒取快一时”,既然“舆论不以为然,我故不肯起此念”。

在“宁约”签订后不久,孙中山在合办问题上也一度犹豫不决,盛宣怀则猜测孙中山可能是“不欲担此坏名耶”。因此,盛也曾向三井洋行试探借款事宜,不提合办之事,得到的回答是汉冶萍公司已无货可抵,“断能再行通融”,“平时汉冶萍借款均有该公司出售之钢铁等货物价值作抵,故可借款。今汉阳铁厂不能工作,从前所借以货作抵之款尚无着落,何能再借。若以厂矿抵押,则必须厂矿出货生利方可,非不生利之不动产所能抵借”。

在押借已无可能的情况下,盛宣怀为了不使公司担合办的恶名,迫切需要南京临时政府明示合办意向,他致电黄兴:“小田切面称,不愿担借,要求合办。何君天炯来函,华日合办政府已许可,而贵电无合办字样。合办虽系旧矿律所准,然以法律论,必应政府核准,方敢遵行。究竟民政府主意如何,请速核夺电复。”

在盛宣怀看来,何天炯的电文中提到的合办计划毕竟是临时政府间接承认,而他要求政府提供合办的直接证明,实际上也是向舆论告知:合办计划系政府之意,与汉冶萍公司无关。出于策略考虑,南京临时政府只提借款,避免提“合办”字眼。此时,盛派公司业务经理王勋于1912年1月23日乘日轮回国,探询南京合办意向。王勋回国后,两次面见了孙中山,得到“合办系其本意,不容疑义”的结论。在得到王勋的回复后,盛宣怀令李维格着手草拟合办合同。1月29日,李维格将合办的十条草案交盛宣怀核阅,盛在条文后加注,把“以上草合同十条已由民国政府核准”改为“俟民国政府核准”。盛宣怀改“已”为“俟”,是出于极度谨慎,为南京临时政府最后废约预留了伏笔。一字之改,既缓解了日本对临时政府施加的压力,又使神户草约等于未签,将中日合办的最终核准权又重新交还给临时政府。

草约签订以后,盛宣怀令公司职员陈止澜致电孙中山,请求政府核准明文:“今事已议妥,借款有着,拟请大总统明降钧谕,就近给上海四川路45号汉冶萍总公司。谓略汉冶萍公司与日商合办,筹借巨款转借民国,足见热心,事属可行,经中央政府特许等语。一俟奉到,则合办合同,可以正式签名,发生效力。”

根据“宁约”规定,在盛宣怀完成合同签订以后,日本应先借款给临时政府。2月10日,盛宣怀与日方又签订了《预借矿石价值合同》。合同规定,汉冶萍公司以大冶的矿山、铁路、产业,武昌银山头、马婆山,兴国州富池口、鸡笼山等地所产矿石作抵,向日本借日金300万元,年息7厘。合同签订后,三井向临时政府先交200万元,其余的100万元尚未交付,而全国反对汉冶萍合办的呼声已形成风潮。

尽管盛宣怀处事滴水不漏,以免授人以柄,落得个影响共和的罪名,但他在日本签订的草约和借款却很快为国人所知,引起舆论一片哗然。1月31日,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刊载了有关借款与合办的消息,矛头指向盛宣怀,文章称:“盛宣怀逃日本后,潜伏于神户附近……求增外资,意欲三厂立于清日共营之下,以脱民军势力范围,实现其夙所怀抱之大阴谋大计划。”紧接着,《时报》也了《二千万元借款运动说》的消息,类多揣测不实之词。随后,各种公私团体反对的电文、陈情也不断见诸报端,有关盛宣怀在日出卖汉冶萍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上海的《天铎报》和《译文汇报》对事实作了澄清式的客观报道,但反对的声浪难以遏制。

2月9日,《民立报》发表了《汉冶萍借款合办之抗议》的社论,明确提出“借款可,合办不可”“抵款与合办利弊尤为悬绝”,文章进而批评南京临时政府缺乏民主精神,“此举既有成议,而国以内莫之知,参议院莫之闻,我政府非崭焉新造之共和政府乎?”《申报》《民声日报》也先后发表了《汉冶萍合资公揭》的长文,文中指出,“盛宣怀阴柔奸诈,才足济奸……值财政困难之际,彼即肆其蒙弊手段,欲使人当此恶名,彼得攫其实利,然则盛宣怀狼子野心,欲欺我千辛万苦缔造之民国政府”,文章还提出,既然盛宣怀已经成为卖国贼,故应将盛宣怀及其家族逐出民国之外,且对于不反对“合办”的公司股东,一律将其股票充公。

反对合办计划的还有湖南、湖北两省的地方势力。湖南在汉冶萍公司的公私各股,将近百万,与“合办”有直接利害关系。湖南都督推派代表,赴公司演说,指陈“合办”之害约有四端:一日丧权,二曰靡费,三曰失利,四-酿祸,并认为,“今以我国人民之技能智识,一与日本相比较,华洋合股之事,目前实非其时。”湖北是汉冶萍总局所

在地,反对之声不绝如缕。2月23日,湖北共和促进会致电孙中山及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表示“无论已否签约,鄂人誓不承认”,并质问:“汉冶萍铁矿厂虽系盛民投资,究属鄂、赣公产,民国命脉,用以抵押借款尤当杜渐防微,讵可用国际合办名义吸引外资?卖国丧权莫此为甚。他国从而生心,后患何可设想?”旧

反对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计划最为激烈的政府要员,要数临时政府实业部长张謇。他前后两次致函给孙、黄表示异议,认为日本对汉冶萍公司是有计划的加以侵夺,政府应该引清末的铁路国有政策为殷鉴,不应该因区区数百万元的借款而“贻他日无穷之害”,他甚至认为,“凡他商业,皆可与外人合资,唯铁厂则不可。铁厂容或与他国合资,惟日人则万不可”。2月12日,张謇更以意见未被政府采纳,而向孙中山提出辞职。

面对参议院的质问和各省的反对,加之国内大局已定,筹款较为容易,孙中山遂有废约之意,他以日本未完全履行借款合同为由,决定取消前约,“本总统以与外人合股,难保无流弊,而其交款又极濡滞,不能践期,是以取消前令”。随后,孙中山授意唐绍仪与汉冶萍公司接洽,商量废约之事。唐绍仪对王勋表示:今反对合办将成大风潮,影响共和大局,咸谓孙、黄被盛蒙蔽,“非请盛速设法取消合办合同无可救药”。王勋回答,既要废约,即将政府与三井所订之“宁约”废去即可,因为“神户草约”未经政府核准,不存在废约的问题。唐说,“政府取消,恐别生枝节;公司取消,击解较易,将来帮助公司,政府自有办法,速请盛决定”。

盛宣怀从李维格处得知政府欲废约后,认为政府如果废约,则合办不成,合办不成,公司无款必倒。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能请求政府不废约,否则便成为汉冶萍要求合办了。他深知,欲取消合办草约,若不经开股东会表决方式,日方必有借口。此后,盛着手通知董事会准备召开临时股东会,而股东大会如何将合办缘由说明清楚至关重要,因此,他叮嘱董事会设法做到“措辞两不相碍”。

3月22日,汉冶萍公司在上海召开了临时股东大会,到会的股东共计440人,共代表208838股,股东一致反对中日合办的议案,并通知盛宣怀取消草约,喧嚷3个月之久的中日合办汉冶萍计划最终流产。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挟工商之利,以武力为后盾,取得在华种种特权,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使中国利权丧失殆尽。中国近代企业,在萌生草创之际,面对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勒索,经济民族主义由此萌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收回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权和抵制洋货为代表的一系列运动和斗争,均是这种思想的重要体现。1912年举国一致反对汉冶萍中日合办计划,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以奴役性贷款大肆掠夺中国的矿山开采权,使国民“尤有剥肤之痛”。应该看到,这种来源于现实直观感受的经济民族主义,包含有民族大义和市场规则两个层面的内涵。

但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特别是在一些资本密集、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感受尤为明显。企业的发展需要必要的资源,当这种资源政府无法提供,民间无力或不愿提供时,向外引进或寻求合办就是必要的策略。换言之,后发现代化国家工业水平的鸿沟又使得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很难摆脱对帝国主义的依附,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难以完全与帝国主义割裂,面对外力风浪挫折,谋求自立,并非易事。

中国早期的企业家不得不面临着这一历史难题。面对列强对中国的“商战”,盛宣怀以创办轮、电两大企业而声名远播。在经营轮船公司之际,盛与怡和、太古公司竞争;在经营电报公司之际,盛与大东、大北公司竞争。晚清列强虎视眈眈,垂涎于中国矿权,中国欲开发矿务,势不能不与外商争夺利权,而当时矿权首在煤、铁两端,故与外商争夺矿权以煤铁最为复杂。

不过,理性的企业家也不会完全以“经济民族主义”自娱,他们明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就企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来讲,盛宣怀懂得中外合办企业的必要性,他一再强调与他国合资符合各国法律。客观而论,借用外资无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层次还是企业发展的微观层次,都是必要的。但问题是,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对外经济交往缺乏国家独立的政治前提。中外合资并非绝不适宜,但日人之心已是路人皆知,国人深恐中日合办将成为日本吞并汉冶萍的前奏,导致开平煤矿的下场。在两难的历史处境下,既然合办计划首先是由临时政府提出,盛宣怀试图以顺水推舟的办法,既避开“卖矿丧权”的舆论指责,同时又谋求企业自救,只不过这一设计最终落空。

在整个事件中,盛宣怀的处境是最为复杂、尴尬的,他始终夹在临时政府、日本以及国人中间,其艰难可想而知。在反对汉冶萍中日合办的呼声背后,体现的是维护国家利权的爱国主义情感,但就这一事件来说,国人不理解汉冶萍公司的艰难处境,一闻合办即全力反对,且认为是盛宣怀为保全私产而一手策划的,表现过于情绪化,如张謇就认为,“合办”一事必系盛宣怀从幕后煽惑,是“不顾大局,无丝毫国家观念”的体现。至于湘、鄂、赣三省,由于事关本省利益,他们反对合办,明显表露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这一点从中日合办事件取消后,鄂、赣两省欲一举没收汉冶萍公司作为省有财产可以概见。

由此可见,对于反对合办,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一概加以肯定。同样,对于盛宣怀同意合办,我们也不能一概加以斥责。平心而论,当临时政府一开始提出合办计划时,盛宣怀也认为“唯合办以严定年限、权限为最要,免蹈开平覆辙”,不能说他没有为国家利权考虑的成分。当民国政府被迫废约,抽身事外时,盛在股东大会关于合办经过说明书上也没有直接提及孙、黄,也无公司被迫订约借款的细节。为顾全大局,盛宣怀对南京临时政府始终隐忍不提,但“未免牺牲一身,又复谤满天下”,以至于舆论“万矢集于一人”,所有责任都由盛一人担当,其屈可谓“更甚于铁道国有”。盛宣怀的悲剧,揭示了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困境,也透视出“经济民族主义”更为复杂的历史面相。

参考文献: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7

新时期,如何把这种政治优势,转化成国有企业发展的经营优势?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作出了示范。

中冶赛迪近年来殊荣不断:20**年,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20**年,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同时荣膺这两个称号的国有企业,为数不多。

这样的经营业绩,足以傲人:

在全国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百强排名中,连续六年名列前五之列,长期保持冶金行业和西部地区第一的位置。“十五”期间,承担工程技术服务的工程投资总额达1200亿元,占同期全行业投资总额的近20%,20**年营业收入完成48亿元,比20**年增长87.6%,近三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年均增长40%以上,职工平均收入每年递增超过10%。

董事长**说:“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既是国有企业的传统,也是今天我们取得良好业绩的关键。”

团结协作

集思广益,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总部设在**的中冶赛迪,是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控股的,以设计为龙头,以专业技术、项目管理、融资能力为支撑的专业化工程公司。其前身中冶集团**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是国家大型甲级骨干冶金设计单位,已有50多年的历史,曾以总包设计宝钢和独立自主设计攀钢而扬名中外,是新中国承担国家重点工程最多的钢铁设计企业。

“三驾马车”相互信任

在中冶赛迪,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由3人分别担任。

按常理,3个职位分设,虽有分工,但也易扯皮引出矛盾。

“‘三驾马车’分设,分工不分家,我们之间扯皮的事很少。”中冶赛迪公司党委书记戴祯庆说:“关键在于班子成员之间能够做到相互信任,团结协作。”

比如,在公司人事问题上,党委会集体讨论,干部的提名、考察,统一交给公司人事、党委组织部门去做。

每年公司干部的年度考核,也由党委书记牵头任组长主持。公司的考核不光看业务能力,还看思想政治工作。对考核出来的结果,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一般都会尊重考核组的意见,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但都会慎之又慎,因为结果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收入、任用。

中冶赛迪制定有党委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从制度上、程序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同时,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十分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公司重大战略问题经常召开战略研讨会,集思广益,审慎决策。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还发挥工会的作用,集中民智,民主决策。

遇事先沟通

公司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目标一致,侧重点不同。行政领导主要精力抓经营、生产、科技工作,尊重和支持党委工作。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经营生产中心开展工作,在深化改革尤其是公司改制的过程中,党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改制平稳实施,企业稳步发展。

班子成员之间,既分工负责,又相互支持,在职能上分、目标上合;在权限上分、思想上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政主要领导心胸宽广,加强协调,班子成员顾全大局,相互支持。公司几任主要领导都以事业为重,相互尊重,遇事总是先沟通,达成共识再上会。总经理办公会上会的议题,提前与董事长沟通,会议纪要都报给董事长和党委书记。

**在许多场合都讲这么一个观点:“在中冶赛迪,公司高层全部是共产党员,我虽然是董事长,但在党内我是党委委员,当然要在党委书记统一领导下工作。这是起码的组织原则。”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和观念,所以,在中冶赛迪,公司的工作会,一般都由党委书记主持,董事长主讲;党内的会,一般由董事长主持,党委书记主讲。敏感的问题,党委书记会尊重董事长、总经理的意见,董事长也会尊重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的意见。

在中冶赛迪的基层,行政和党组织负责人也大都是分设的。中冶赛迪下属的民建院党支部书记徐革说:“公司高层班子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基层的班子更应该相互团结协作,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政治素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真正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从哪里来?

中冶赛迪党委认为,信心来自重视学习,不断提高驾驭企业发展的能力。

删去“原则上”

中冶赛迪专门制订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中心组学习,学习方式上强调集中与自学相结合、外请专家与主题发言相结合,学习内容上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

戴祯庆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公司党委就中心组学习问题起草了专门的文件,其中提到“原则上每月至少学习一次”。文件草案报给董事长后,他删去“原则上”3字。

“‘四好’班子,首先是个学习的班子。领导班子必须牢固树立学习的观念,自觉通过抓学习来不断推动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好党委中心学习组的作用。”**说:“中心组学习,既是对企业领导人的要求,更是实际工作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用制度保证学习的开展。”

中心组学习期间,在家的班子成员一律不准请假,还要带头做形势报告和学习辅导报告。

从国有事业单位到股份制公司,从设计院到工程公司,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中冶赛迪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其中的每一步,都是一道艰难的门槛,领导班子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很难迈过去。

常年坚持不断的学习,保证了中冶赛迪的领导班子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办企方向,科学谋划和引领企业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状况,中冶赛迪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和基于核心技术及产品的系统集成,开辟工程总承包和设备成套市场,为钢铁建设项目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投资作出贡献;

提出创建“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企业”,打造以设计为龙头,以专业技术、项目管理和融资能力为支撑的国际一流工程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百年老店”。

“推荐的书看了吗?”

作为一家冶金设计企业,员工大多是学理工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专业的需要,但公司党委认为,学理工的人,也要学点社会科学,要懂经济,懂法律,懂哲学。

“推荐的书看了吗?”

中冶赛迪的中层干部们,碰到董事长**,经常会被这样问。公司党委定期给公司党员发送学习书籍,并定期检查,还把学习的情况纳入到对党员干部的绩效考核之中。

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研讨,增强了宏观把握经济大局、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增强了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决策管理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与此同时,以“学习、团结、勤政、廉洁、创新”、“法制、诚信、忠诚、纪律”、“爱岗敬业”为核心要素的企业文化在中冶赛迪逐步形成。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更加突出,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充分。

作风形象

从严要求,率先垂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市要为四川灾区建4万套抗震救灾过渡房。中冶赛迪民用建筑设计院接到市建委交办的任务,要在短时间内拿出过去谁都没有做过的10个户型方案。民建院党支部书记当即带领4个党员,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到建委现场办公,并奔赴灾区实地考察,最终提前9天完成任务,得到充分肯定。

诚信经营,回报社会

中冶赛迪由老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原单位的一批行政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剥离后,留在中冶集团**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这些人员的收入相对较低,难免心里有些不平衡。

公司党委研究后,与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取得一致,建立起总额为100余万元的离退休人员特困补助基金,相当一批员工因此受惠。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冶赛迪领导班子注重打造“和谐企业”,明确把以人为本纳入公司管理方针并付诸行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坚持实行体检以及带薪携家属旅游休假制度。

公司领导班子坚持诚信经营,强调按合同办事,注重对客户价值的维护,注重与合作伙伴共赢,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坚持依法纳税,20**年,员工人均纳税9.5万元,是**市地方税收纳税大户百强单位。

同时,作为国有控股企业,中冶赛迪从领导班子开始,树立和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扶贫、济困、助学、救灾等方式回报社会。2003年以来,企业和员工捐资捐物达600余万元,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共同的事业

企业发展关键在领导班子,班子的建设,关键在一把手。

长期以来,中冶赛迪班子成员以事业为重,以企业为家,超负荷工作,经常放弃节假日、双休日的休息,加班加点,带头苦干。

大多数班子成员每年有多半时间在外开拓市场和组织生产。每到公众长假,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一定会出现在公司人员最多或条件最艰苦的工程现场,指导工作,慰问员工,长年坚持不懈。

中冶赛迪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得到职工群众拥戴,也多次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8

学院现从事科研工作教师及技术服务人员9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4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人,部级专家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省部级专家13人。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要求和学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学院认真落实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实现了学院材料与冶金学科发展并举,并突出学科特色的目标。

2005年,学院成功获得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突破了我校无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历史,提高了学校与学院的办学层次。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也获得认定。目前学院已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冶金物理化学与有色金属冶金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从而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2007年,学院成功申报了“材料加工工程”学校重中之重学科团队,并获得学校的重点支持。“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有色金属冶金与新材料”二级学科连续两届通过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评审。

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学院对原学科团队进行重新整合,依托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组建了九个研究部,从而更好的凝炼学科方向,努力向有色金属材料研究方向转移,更好地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服务。

二、科研基地建设成绩突出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5年4月份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建设验收,表明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确定的各项目标,成为甘肃省省属院校中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于2006年5月份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更名为“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2月份甘肃省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依托我院成立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并于2008年9月挂牌;2008年8月“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省科技厅组织的评估。同时学院还建有四个校企联合工程中心,这些科研基地的建设有力的支持了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科研队伍实力雄厚

学院科研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数量保证、结构合理、质量优先的工作方针,为了提高科研队伍的水平,学院近年来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通过输送优秀人才国外深造,现有在岗职工的岗位培训和再深造,加大招才、引才等措施的力度,加速了科研队伍建设步伐,使学院的科研队伍更趋于优化、稳定。

为了保证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质量,学院在人才引进时首先注重考虑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重点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保证每一位引进的人才有饱满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近年来学院共引进博士11人(其士后2人,留日博士1人、留美博士1人),硕士16人。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学院长期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让导师不仅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要负责他们的思想引导、学习和生活。2007年学院专门筹措15万元经费用于支持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经严格评审,共有16位教师获得资助。2007年,喇培清教授获得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并获得甘肃省青年科技奖,有12位教师获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2008年学院通过“高水平论文资助计划、优秀博士论文资助计划、重大项目支持计划、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措施的实施进一步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四、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科研工作一直以来是材料学院的优势所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1-2007年底,学院共承担国家项目28项,教育部项目15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与省自然基金项目9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140余项。完成科研鉴定成果48项。其中: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0余项,同时完成了一批重大横向项目。尤其是2007年,在与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科研项目金额达350万元,2001-2007年,学院共完成科研进款4252万元。其中纵向科研进款1865万元,横向科研进款2387万元。

2001年以来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1475篇,在国外学术期刊12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279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8部。

2001以来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2001以来学院共申报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7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发明专利“用于铝及铝合金Al-Ti-C系复合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被评为“首届甘肃省十大优秀专利”。超级秘书网

学院科研工作长期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方针,围绕甘肃冶金有色特色中镍、钴、铜、铝及其合金、不锈钢材料的制备及其加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与地方冶金有色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目前已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连城铝业股份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中国铝业西北铝加工分公司等甘肃主要冶金有色企业建立了长期产学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一批科研成果在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合作,目前研究部在技术合作研发方面已进入这些企业的主业领域。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9

会泽风光旖旎、景色别致。而冬日的会泽,寒意颇重。“千沟万壑”勾勒出的乌蒙大地更加雄壮巍峨,却也生动鲜活地记录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沧桑和过往历史的辉煌。

莽莽红土高原,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的交通条件,使得会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缓慢。而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乌蒙之巅,使得冬日里的会泽展现出一片工业繁荣的景象。

奋发图强 铸造辉煌

会泽冬天的早晨是美丽的。一层薄薄的雾在空中轻盈地飘荡着,记者一行人来到了曲靖市会泽县的滇北工贸有限公司。滇北工贸有限公司屹立在乌蒙之巅、金沙之畔的中国铅锌矿之乡——云南省会泽县,有着“一览众山小”的气势,续写着整个滇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会泽,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在云南九个历史文化名城中独树一帜。而今,会泽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所点燃的文明之火将以燎原之势、不可阻挡地散播开来。会泽滇北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滇北工贸)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优势之下,演绎着滇北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传奇。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乌蒙的大地上,感受一下滇北工业崛起的精神所在。当记者走进滇北工贸,明显地感觉到这里有着一种强烈的氛围吸引着我们。滇北工贸延续着会泽千年的工业文明,以一己之力努力着,为会泽的工业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今天采访到的滇北工贸的董事长陈本和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滇北工业发展的代表人物之一。

时光就在这一瞬间定格了,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滇北工贸的董事长陈本和是如何带领企业走向强大的。通过采访,记者知道了陈本和在1966年出生于会泽县者海镇的农村家庭,不甘平庸的陈本和,高中毕业后,打过工、贩卖过水果。但这些都没有给陈本和带来希冀之光。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陈本和告诉记者,他在1994年创办的滇北工贸,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九个春秋,公司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陈本和谈到创业的过程,他说他有过成功的喜悦、有过非常绝望的灰心,也有过停滞不前的烦躁,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终究得到了回报。陈本和的滇北工贸是靠有色金属起家的,开始的时候,滇北工贸不但规模小,资金紧张,而且生产的技术水平非常落后,在这样的困难下,陈本和凭借着自己独到的眼光和非凡的气魄,主动迎难而上,先后淘汰了生产落后的设备。首先是对诚成锌电公司和冶炼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之产能迅速得到提升,锌产品的纯度也得到了提高;接着又对鼓风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淘汰了耗能的旧鼓风炉,建起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低耗能设备,冶炼厂在技术得到革新的情况下,产能得到大幅提高,成本的降低,为公司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陈本和感慨万分地说,这两项技术的改造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顶着很大的压力,就算当时的国有企业也是很难做到的,更不用说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了。

在十九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中,滇北工贸不断地用科技创新实现自我完善,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百强企业、曲靖市重点骨干企业六十强之一。现滇北工贸注册资本已达1.116亿元,资产总额4亿元,年总产值8.2亿元,利税总额800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A,在册员工820人,其中残疾职工102人,已具备生产精铅5.2万吨,精锌1万吨,水泥熟料60万吨的年生产规模,下辖滇北冶炼总厂、滇北水泥厂、诚成锌电公司,在昆明、福建、重庆设立了办事处,“金钟山”牌电铅、“滇北水泥”等产品深得客户信赖,曾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陈本和感慨地说到,公司在生产技术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有色金属冶炼出来的废渣全部用于水泥制造,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步工作中,滇北工贸将围绕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加大投入。力争在未来五年内,使铅锌生产达到15万吨、水泥熟料120万吨、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开发下游产品,形成冶金、建材、化工为一体的配套规模企业。届时,滇北工贸将实现年总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新增岗位2000人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秉承企业“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发展理念,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陈本和谈到,会泽是铅锌矿之乡,滇北工贸利用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不失时机地抓住了机遇,为了使冶炼厂产出的废渣得到有效的利用,公司投入巨资建设水泥厂,从而加快了公司的发展,使公司实现从单一的有色金属冶炼到建材行业的跨越。历史证明,陈本和的这一步跨越是正确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有色金属的价格下跌,锌矿从40000元/吨的高价跌到今天14000元/吨,多年的持续“寒冬”让许多有色金属企业走向“停产”甚至倒闭,可是滇北工贸的诚成锌电公司和冶炼厂依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中屹立不倒。陈本和说,正是因为他们改变了单一产品的生产模式和高效地利用了资源,不断完善了企业的产业链,增加企业下游区的产品,才能使他们战胜金融危机,步步为营走到了今天。用陈本和的话就是“步子迈的小,稳扎稳打”。

陈本和说,按照公司发展的总体思路,未来的发展中,滇北工贸发展方向将朝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调整公司机构、转变方式,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内容十分的丰富,从公司的实际来看,就是调整内部结构,挖掘潜力,改变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企战略,练硬发展的羽翼。三是不断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滇北工贸的掌舵者用他独到的眼光,带领着滇北工贸走向新的胜利,他一路走来,忠实地践行了“艰苦创业”这一理念 。

工业航母 乘风破浪

当记者问陈本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时,陈本和十分肯定地谈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全新的机遇,增强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滇北工贸将乘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东风,在云南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三大战役”的高度决策下,抢抓桥头堡和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历史发展机遇,大手笔绘制出属于滇北的“工业航母”的蓝图。

陈本和告诉记者,滇北工贸成立十九年来,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谋发展,诚实守信赢市场”的发展经营理念,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突破口,不断探索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在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目前,滇北工贸的几条生产线系统工艺已互为依托,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公司的产品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价值。

陈本和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他十分重视滇北工贸的人才培养,根据滇北工贸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不同阶段,引进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滇北工贸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是加强员工的培训,在滇北工贸内部培训的同时,不断配送生产经营的骨干到昆明市、曲靖市及会泽县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倾力与地方院校合作联合办学,培养一批企业需要的人才。先后与云南冶金专科学校、曲靖麒麟职业技术学校、曲靖工商学校、云南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办学,培养专业人才,这样一来,既积累了培养人才的经验,也培养了一批对企业忠诚有用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四是鼓励人才流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当记者问到陈本和是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时候,陈本和告诉记者,第一、做持续发展的企业,要不惧竞争,不断强化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技术、并且技术要领先,技术领先是竞争中的利器和法宝。不进则退,如果小富即安,最后会回到起点。你原地踏步,别人在前进。按照相对论而言,我们是在倒退。第二、合作中应该坦诚相待。另外有一点一定要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大家要能说到一起,要能聊到一起,要有共同的追求,才能走远,否则合作就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让你辉煌,也可以置你于死地。总之,合作的事情要“谨慎”。

“诚实是企业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陈本和更是一个守承诺、重信誉的企业家,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滇北工贸当时效益也不佳,但仍然按期付给工人工资,从没有发生过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

陈本和介绍,滇北工贸十分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人素质。成立了宣传教育部,创办《滇北工贸》报,现在已刊出123期,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客观宣传报道滇北工贸的生产发展动态,反映员工的良好精神面貌,反映员工的需求,在打造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滇北工贸在有着完善经营思路的基础上,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也较为丰富。公司坚持“围绕发展促党建,依托党建促发展”的路子,于 2000年7月成立了滇北工贸党支部,这是会泽县第一家成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2007年9月成立了滇北工贸党总支部,2009年9月成立了党委,滇北工贸现有4个党支部、82名党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切实地体现。

面对新的形式,陈本和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发展中,滇北工贸将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本为和 扶贫救济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陈本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以人为本天下和,扶贫济困”的理念,把爱心播撒在乌蒙地区。

随着滇北工贸的不断发展壮大,陈本和“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发展理念不断地得以实现,从救助失学儿童、扶贫济困、扶残助残到捐资兴旅、振兴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和新农村“866”工程建设,他和滇北工贸已对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近3000万元。

本着“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的理念,十九年来,他在新农村建设的捐资就达512万元,为会泽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仅2009年就捐给会泽县五星乡黑土村“866”工程、乐业镇“866”工程、三道村委会“866”工程和待补镇汤德村、者海镇拖木村、陆兴村委会、三多多村委会共2710.6吨水泥,合计金额672904元;公司在项目建设繁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与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曲靖工商管理学校、昆明冶金专科学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培养贫困地区的辍学青年,该工程已投资200多万元,214名学生取得了中专学历后,42名工人继续进入中央电大专科班学习,公司还奖励在高考中成绩优秀的职工子女,对2008年以来普通高考后,被一本院校录取就读的职工子女,人均发给奖学金一万元,被二本院校录取的职工子女,人均发给五千元的奖学金,迄今为止共发出奖学金13.5万元,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减轻了负担,为会泽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2年期间,滇北工贸在扶贫方面捐款55.69万元。其中,向该公司所在地周边火红、雨碌、新街、马路、金钟等乡镇修路、建水窖等捐赠水泥400余吨;响应政府号召,为曲靖、会泽的教育事业、抗旱等方面捐资捐物合计40余万元;同时为支持者海镇的拖木、犀牛、发基、阿依卡等村的新农村建设出动人力、机械、钱、物等计40多万元;2012年为帮扶贫困乡、村的新农村建设共捐资100多万元。2013年,帮助大井镇乌蒙片区扶贫开发、金钟、者海的阿依卡、拖木、犀牛等村捐资180万元,资金多用于教育、新农村建设。为会泽县及周边村镇扶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会泽是我国铜商古都,是颇具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许多极有价值的会馆年久失修,陈本和为了让后人能看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物,从1998年就开始捐资,陆续恢复了会泽鼓乐团,后来这个乐团的演出成为了会泽旅游的一大亮点;2005年,他捐资281.8万元,修复了楚黔会馆;2006年,他出资200万元,兴建“滇北体育综合训练馆”;2007年,他捐资30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到现在他的滇北工贸累计捐资1312.22万元,用于发展教育、旅游、文体、辅助孤残、抢险救灾、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

陈本和先后被云南省政府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并先后荣获云南省光彩事业奖、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云南十大最具推动力青年企业家、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作为会泽非公经济的代表人物,陈本和凭着自己的远见卓识、拼搏精神和优秀品质,让自己创办的公司快速发展壮大,在会泽这片热土创造了极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面对新的形势,陈本和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在未来的发展中,滇北工贸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让全体员工充分享受到公司发展带来的实惠,更加信任公司,和公司一起分享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陈本和简历

个人简历:

陈本和,男,汉族,1966年11月出生,2009年7月入党。现任会泽滇北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曲靖市政协常委,曲靖市工商联副主席,会泽县政协常委、会泽县人大代表,会泽县工商联副会长。

1986年7月至1988年12月,高中毕业,开始打工;

1988年12月至1992年6月,从事个体经营;

1992年6月至1994年4月,在铅冶炼厂工作;

1994年5月至今,成立会泽滇北工贸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所获荣誉:

荣获“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荣获“云南省光彩事业奖”;

荣获“云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荣获“云南十大最具推动力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

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009年,被评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2010年7月,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