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早期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39:55

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范文1

英文名称:Early Education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教育报刊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6017

国内刊号:32-1099/G4

邮发代号:28-10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早期教育范文2

关键词:0-3岁;早期教育;重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37-01

现如今在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重要,而我国也在大力支持早教育,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而0-3岁则是早期教育。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0-3岁的早期教育并没有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可以说,0-3岁时热的一个起始阶段,该阶段诗人大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幼儿在成长中意识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有学者曾经就说过,3岁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而我国也向来流行着一句古话,即3岁看大,7岁至老。从这就可以充分看出,对孩子实行0-3岁的早期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必须实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可容缓的一项重要工程。该阶段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关键的时候,同时也是实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因此,重视0-3岁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一、对孩子实行教育应当趁早

真正的教育应当孩子出生时就开始,0-3岁的幼儿正处于各种感觉器官迅速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实行早期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接受丰富而有效地刺激,实行早期教育对孩子后期的学习教育具有促进作用。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搂抱、对视、对话、微笑、抚摸等方式实行教育,在孩子生命开始的阶段就经历信任、鼓励与爱就会成为孩子大脑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在过去,曾经有一位夫人来请教进化论的创始者达尔文先生,询问对孩子实行教育应当什么时候最好。达尔文问这位夫人:您的孩子多大?这位夫人回答,才两岁半。达尔文惋惜的说:夫人,您已经迟了2年半。在研究进化论的过程中,达尔文也是世界第一个为自己孩子记日记的人,他一直都认为对孩子实行教育应当从一出生就开始。随后又有不少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在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甚至是第四天,就已经晚了好几天。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说,幼儿时期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此阶段习惯、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需要相应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将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早期教育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不仅是我国关注幼儿教育应当从出生开始实行,国外也有大量的研究说明早期教育应当始于出生。幼儿接受过早教育,在其后期生活与工作方面就会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而这也正说明了实行早期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防止潜能递减

有外国学在研究早期教育的时候就曾经指出,儿童与生俱来就已经具备相应的能力,但是这种潜能会遵循一定的递减法则,如果在早期阶段没有进行理想的教育,那孩子的潜能就会逐渐递减。在此基础上,随后不断有研究人员对此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说明,普遍都认为如果不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将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潜能递减。在此方面学者经过大量的时间与说明都目的就是为证明重视早期教育可以避免孩子潜能递减。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以前就说过:只要是人所需要的习惯、态度与倾向等,大多都应在6岁半以前的教育培养完成[2]。从这就可以充分说明,不仅仅是国外,我国也对此进行了行营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在有力证重视早期教育其实就是防止孩子潜能会随着相应的递减法则出现递减。而要想彻底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家长就需要特别注意0-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实行教育,通常都认为越早越好,进而可以更好地将孩子治理开发出来,并且取得效果就会越明显,孩子在后期做什么的成功几率相对而言都会大一些。作为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错过了0-3岁的早期教育,也就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进而孩子各方面的潜能会出现一定的限制性,即使孩子有较为明显的天赋,但是也很难在后天的教育中获得发展。

三、早期教育有助于开发潜力

无论是谁,在出生的都具有相应的潜能,但是0-3岁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最好阶段,对孩子实行早期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潜能。已经有大量的实践与研究都充分证明,幼儿具有非常大的学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但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刻领会早期教育的含义,并且无论是家长本身还是教育机构在认识早期教育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而这种错误认识在经济上前发达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中,以及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不少孩子无法上学,同时有不少家长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让孩子学习知识,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成长[3]。很明显这种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重视早期教育并不是一味的重视早期文化教育,而是要孩子在早期阶段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开发孩子的潜力。如果早期教育开展的良好,就能够诱导孩子发挥出这种潜力。众所周知,幼儿的天性就是好玩,在此种天性的陪伴下,家长应当为其提供有利的环境,促使孩子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因而,在开展早期教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发展规律,并且为孩子提供有利发展的条件,让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多思考、多看、多听……同时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尽可能减少限制,在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综上所述,现如今在市场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在人才培养方面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就应当在孩子出生开始实行教育。重视0-3岁早期教育,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晓艳,张玲,探析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4):7-10

早期教育范文3

早期教育机构是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某种教育或服务的具有鲜明目的性的单位或组织,如各种类型的提供保育、教育,或入学准备等服务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等。早期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如何,是否符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标准,机构的运行是否达到其预期的目标,达到目标的程度如何,是否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应当如何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早期教育机构评价来寻求答案。

早期教育机构评价,旨在检测机构各方面的工作状态和效果,藉以判定机构是否达到既定标准或需要在某些方面加以改进。具体而言,早期教育机构评价的目的包括:(1)了解或证实早期教育机构中儿童及其家庭的需要,以及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这些需要;(2)检查和评估保育教育各项工作和措施的有效性和有用性;(3)检测教育过程或结果是否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和学习;(4)考察机构是否按计划实施,如完成计划时间表的偏离程度等;(5)发现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6)总结机构经验,以便宣传推广;(7)比较不同机构某些方面的质量优劣:(8)全面考察成功的机构,以便在异地开设连锁机构。

二、早期教育机构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早期教育机构评价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各异。由此,早期教育机构评价亦可以归为各种类型。例如,在开设新的机构或确定增减机构的目标等之前进行的一次性评价;为获得机构的发展、调整和完善等决策,在机构运行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运行的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机构教育活动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在机构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对其运行效果做出判断的总结性评价;为了检测机构各方面的工作状况,及影响其工作质量的因素而实施的诊断性评价;对机构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考察并加以价值判断的单方面评价;对机构的所有重要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全面测评并作出结论的系统性评价;还有根据一定的标准体系,藉以判定机构是否达到既定标准的机构认证评价,等等。

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价工作由确定评价目的、制定评价计划和标准与程序、收集和分析评价资料、形成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和根据评价结果反馈调整等环节构成。开展机构评价,首先要成立评价组织或机构,保证合格的评价人员和经费、设施等方面的配置。评价组织的首要工作是设计评价方案或计划。评价方案要基于评价目的和可能的资料来源。评价目标越具体,评价工作的效率越高:但同时也要考虑评价目标的深度和广度的矛盾和得失,充分权衡评价覆盖面的适宜性。

制定机构评价计划时要考虑以下主要问题:(1)评价的目的是什么?(2)评价结果的接受者是谁(上级主管部门,员工,家长,其他机构等)?(3)评价标准包括哪些主要方面,如何使标准操作化?(4)获取评价结论需要从哪些角度收集资料信息?(5)针对目的的适宜的收集资料信息的方法有哪些?(6)评价时间表;(7)实施的可能性,等等。

制定一套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保证早期教育机构评价活动科学性的关键。不同目的下的机构评价在制定标准时有不同的内容侧重点。机构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评价工具的有效性。评价工具或评价标准应当能够反映评价目的,符合早期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时代精神,又适宜于当地的具体情况。对早期教育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文件,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制定出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标准与程序,对托幼机构的各方面的工作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考察。采取各种手段收集证据,并对照标准来衡量或判断机构符合或偏离标准的程度。因此,对机构的评价标准反映了一定的早期教育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通过转化为标准并加以操作化、具体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控早期教育机构的实践内容和努力方向,是幼教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指挥棒。

三、早期教育机构评价的时代特征

现达国家均比较重视对各种各类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机构和项目的评价,包括对处于不利家庭环境的儿童,缺陷或残疾儿童的学前保育和教育机构及项目的评价。这些评价项目往往由政府或社会团体出资委托专门的评价机构或研究部门承担,根据不同的角度制定评价标准,并有各种与早期教育有关的部门或机构参与评价。评价结论常用作选择或继续投资某些机构或项目的依据。

当代早期教育机构评价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重视纳入机构内部的自我评价这个要素。利用自我评价和政府行政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将更有利于调动早期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和调节功能。这一点对于我国目前的早期教育机构评价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以改进为目的的认真求实的机构自我评价应当成为一种风气,以改变被功利性所支配的被动的评价行为。

另一个趋势是将评价活动和评价过程制度化。这无论对优化保教过程并检验其效果,还是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将评价活动纳入机构的制度建设,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评价人员队伍。同时,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机构评价体系与做法,有助于我们开创性地设计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早期教育机构评价。

四、美国早期教育协会早期儿童教育机构认证评价概况

有些发达国家现行的是由早期教育的学术团体担任评价主体,经过系统的研究,编制出一整套评价标准系统,用来评价各种不同类型的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例如,美国早期教育协会(NAEYC)自1985年以来,用该协会颁布的关于高质量的托幼机构的认证标准,对自愿申请参加的机构实施评价。迄今为止,已有10000多个幼教机构通过了这个标准,受益儿童达百万以上。该评价系统受到美国早期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对早期教育专业人员、家庭,以及其他关心早期教育质量的人士提供了有力的鉴别工具。NAEYC评价认证系统对机构的激励机制十分显著,机构自身的作用是主要和关键性的。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可以将评价体系作为参照标准,不断提高自身达成专业标准的程度,并激励机构开展持续性自身评价,进行性地改进保教质量。在使用和实施该机构评价系统长达17年之后,NAEYC于2005年4月通过了对新的机构标准和新的评价认证系统的鉴定,并于2006年9月开始正式实行。以下简单介绍更新版的早期儿童教育机构认证评价系统的概况(NAEYC,2006)。

新修订的NAEYC机构认证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步骤1:注册登记。缴纳一定的费用后即进入自我评价程序。这是NAEYC评价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任何托幼机构,即使不打算继续完成其他步骤,都可以登记加入。经注册的机构将收到NAEYC的自

我评价工具包和实施指南,对照NAEYC的高质量托幼机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作必要的改进。各机构根据需要决定自我评价的时间进度。注册登记没有其他任何要求。

步骤2:提交申请。机构完成自我评价并自信已基本达到标准之后,便可以提交认证申请,并保证在一年以内完成其他步骤。此时,机构正式进入认证评价程序。已经获得NAEYC认证的和尚未获得认证的机构在申请要求上有所区别。申请认证的机构必须声明其主要负责人理解NAEYC的认证程序。而且机构已建立涉及各类人员的合作机制以便完成认证。

步骤3:申请成为候选机构。机构提交认证申请后,NAEYC学术委员便会开始为该机构安排现场访问。已经获得NAEYC认证的和尚未获得认证的机构在访问细节和要求上有所区别。申请成为候选机构时,机构必须提交完整全面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有效开业执照,及12个月以内的有关部门评估报告,机构负责人和教职员工的合格任职资格证明,家长、教职员工及园所领导人员合作参与认证准备的证据,和关于机构达到合格标准的证据。

步骤4:获得认证。在认证的现场访问期间,以及通过机构提交的文件材料,机构应表明其达到NAEYC的所有10条高质量托幼机构的标准(见本文以下对标准的简要描述)。NAEYC评价委员会将对所有班级进行实地观察,验证执照、文件证书等的真实性,分析员工及家长调查结果,并与园所负责人会晤面谈。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形成评价报告,包括认证决定。评价委员会成员均经过特别的训练,以保证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NAEYC早期儿童教育机构评价系统的实际操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早期儿童机构标准,即在NAEYC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制定的一整套可以指导操作以获取证据的阐述,作为相对统一的高质量机构的期望性参照尺度,以衡量托幼机构的运作状况。二是早期儿童机构认证标准,亦即基于证据的有关机构认证的具体操作性阐述和工作表格。

NAEYC早期儿童机构标准体系共分10个方面。简要描述如下:

标准1:关系――能促进机构内所有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鼓励每个儿童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对于社区的从属感,并培养个体儿童为集体和社区作贡献的能力。

标准2:课程――实施与儿童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促进儿童社会性、情绪、身体、语言和认知诸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标准3:教学――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运用适宜儿童发展,适宜文化与语言环境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标准4:检测儿童的进步――持续地采用系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检测方式,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进程状况。检测在与家庭的相互交流中进行,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文化背景。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关于儿童、教学和机构改进等方面的目标,从而使儿童受益。

标准5:健康――提高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预防疾病,保护儿童和教师员工免受伤害。

标准6:教师――招募具有合格学历、相关知识和专业承诺等必要资格的教师,支持和培养他们,使他们能够胜任职责,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并为具有不同需要和兴趣的家庭服务。

标准7:家庭――与每个儿童的家庭建立与保持一种适宜于家庭结构、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合作关系,促使儿童在所有的环境情境中得到发展。

标准8:社区关系――与儿童所在的社区建立联系,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来帮助达成机构的目标。

标准9:物质环境――拥有安全健康的环境和适宜的维护良好的室内和户外设施,包括能促进儿童和教师员工学习和发展的设施、装备和材料等。

早期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少年儿童;早期教育;健康发展

近年来,早期教育的机构遍地都是,提倡和鼓吹早期教育的口号也层出不穷,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从小学得全、学得多,以便日后出类拔萃、出人头地,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在看到孩子疲于奔命,难以应付之态时还搬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俗语来安慰自己的孩子,以此来调整自己已经扭曲的心态。

那么,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呢?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一个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2周的孩子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第46周开始练习的孩子好!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儿童的早期教育,应该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人们总是把老师比作园丁,把教育工作说成是“春风化雨”是很确切的。园丁的作用是给小苗浇水、施肥、锄草,让它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春风化雨”说明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你会说,小孩要想成材,必须经过千锤百炼,但锤炼也要看培养对象的承受能力和接收水平,试想,给弱小的幼苗天天以暴风骤雨,结果会怎么样?

在学龄前后,家长为了不上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学一些,多学几门,指望门门出色,早日超越别人,一个星期上三四个学习班,搞得孩子整日疲于奔命,负担过重,而全然不顾实际效果和孩子的兴趣及承受能力。

有些教师也因为统考排名或教学竞赛的需要,总想让自己班里的学生超过别班,以显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因此,对孩子妄加鞭策,严厉要求:每天要求待在学校的时间延长又延长,每天课后布置的作业一道又一道,一页又一页。家长们对类似这样的事情早已感同身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有的教师全然不顾使孩子陷入过重作业堆中不能自拔的境况,偏离了教育的方向。在这里,我想借用孟子的一句话,供这些动机良好却不管效果的教师们参考:“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若缘木求鱼也。”

一些儿童教育机构人员总是对年轻的家长说: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是3~5岁,这个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等以后定型了就晚了,所以应大量地给儿童灌输知识。其实,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事情肯定事倍功半,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游子吟》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长年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中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游子吟》,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当然,儿童不是不要接受早期教育,而是儿童的教育要适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这里说的规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早期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天性即运动和快乐。所有的学习和教育要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活动中进行,而不是给他以大量的而又不为儿童所理解的知识和信息,强迫他一动不动,死记硬背,鹦鹉学舌,这种摧残儿童身心的教育手段,其危害性无异于拔苗助长。二是早期教育应该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喜欢学习,乐于学习,而不是因为外力的介入强迫他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和恐惧。试想,如果孩子看到家长或老师拿着书本就像看到护士拿着注射器一样害怕,这样的早期教育意义何在?

早期教育范文5

摘要 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作为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教师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其突出优势在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不断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来。

首先、创造阅读环境,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且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可见,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多么的重要,应该从以下两个环节着手加以解决。

1.为幼儿创设图书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并定期更换读物。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读物阅读。

2.创设阅读活动区域角。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了“阅览室”、“小主持人”、“来说来演大舞台”等活动区域,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着幼儿。阅读内容通过看图编故事、木偶表演、画图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在讲评时给幼儿表演的时间,培养幼儿勇于在集体中表演的大胆性格,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阅览室”,他们将自己家里最喜爱的图书放置在图书角里,与同伴交流,在丰富班级图书内容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取更多的阅读信息。

其次、建立阅读常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有目的地训练幼儿认真、细致、有条理、不怕困难、做事有头有尾等良好学习习惯。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之前我会先把所有的书摆在一个固定位置,幼儿进教室后会主动取自己想看的书,自己阅读或与同伴一起阅读。阅读完毕,我会放音乐,孩子一个接一个有序地把书送回指定地点,放整齐。平时我还注意提醒孩子,阅读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书要一页一页从前往后轻轻翻;图书角看书时要安静,不能打扰别人,对图书要爱惜,不折损,不撕页,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

第三、组织幼儿阅读活动时,形式要新颖多样

阅读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它是传递阅读教育的信息,将阅读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位幼儿身上,促使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开展多类阅读活动。

1.大、小图书阅读活动交替进行

中班幼儿可以一个活动用大图书,一个活动用小图书,或一个活动中大小图书都用,而小班幼儿则适合用大图书阅读,大班幼儿则适合用小图书阅读。大图书阅读能够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如:大图书阅读活动《鸟窝里的树》,老师引导幼儿看大图书后,组织幼儿讨论画面内容,并设计一些过渡性的问句,在理解画面的延续与情节的发展中,使幼儿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看图书,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通过多媒体进行阅读活动

通过幻灯、投影、录像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

3.听录音讲故事

在区角活动中设立语言区,让幼儿听着录音故事来复述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学习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讲述故事,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如听完《南瓜小房子》后,可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住到了南瓜房子里?”在交流时,应以孩子说为主,老师必须注意倾听,及时引导孩子的话题,使之紧紧围绕故事主题,又能联系到自身或周围的生活。引导孩子对故事内容和人物进行评价,提高孩子辨别、分析和概括能力。在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个故事内容以后让幼儿进行表演,孩子们一下子很投入,表演起来可真是像模像样的。

第四、组织幼儿阅读活动时,要注重整合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整合性原则,即我们应注意将早期阅读活动与其它方面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让幼儿开展自编自画故事书、自编画报、诗配画、听音乐编故事等活动。这些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进行不同于符号的相互转换,使幼儿将阅读经验迁移于其他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幼儿自编自画故事书,首先引导幼儿自编故事,并请幼儿将自编的故事在集体中讲述与评析。教师启发幼儿:“他编的故事主人公是谁?”“故事的开头怎样?”“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样?”然后请幼儿将自己编故事配上与其情节相符的画面,装订成册,制定图书。再如听音乐编故事,让幼儿先欣赏音乐,引导幼儿:“你觉得这段音乐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些过程中,使幼儿语言、想象、美术、个性等方面均得到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把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第五、开展早期阅读教育,要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理应得到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方能取得明显成效。教师要经常与幼儿家长沟通,向他们宣传早期阅读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育儿的水平;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开展家访,指导家长为幼儿选购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资料,为幼儿创造温馨的早期阅读家庭环境。早期阅读教学只有真正赢得了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早期教育范文6

早期英语教育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早期英语教育至今仍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高分低能的“哑巴英语人才”随处可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短缺,英语启蒙教师的水平普遍低下,从而导致学生发音不准,自信心不足;英语教材选用不当,盲目地模仿英、美、加等国的英语教材,忽略了非英语国家普遍缺乏语言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学生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错过了大好的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阶段的英语教材完全忽略了国际音标的系统学习,学生只能依赖教师的发音来学习和记忆生词,从而大大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分强调分数。在英语试题的设计上,普遍存在客观题居多、主观题偏少的奇怪现象,从而忽略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习与运用脱节。 当前,实施早期英语教育,具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优势。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伦内伯格在《语言的生物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在儿童的成长发育期间,语言能力起初受大脑的右半球控制,然后逐步从大脑的右半球转移到大脑的左半球,最终形成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优势(即左侧化)。大脑的左侧化过程发生在2岁~12岁之间,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儿童的神经系统可塑性大,发展速度快,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一时期,语言的习得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导致事倍功半或终身难以弥补。可见,少年儿童在语言的习得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生理优势,而这种生理优势正是少儿在获取语言信息时有别于成年人的根本原因。 儿童早期英语教育的心理优势,表现在感知和认识事物上与成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言语、推理和理解三个方面。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社会化特征,儿童则是以自我为中心。语言的认识过程表现出儿童对新的、复杂的语音信息具有一种忍耐力,这种模糊的忍耐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儿童不为复杂的语言信息所困扰,也不受诸多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束缚。所以,摆脱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人际交往能力就能够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言语交流上,也不存在诸多顾虑,不怕羞,不怕错,不怕别人嘲笑,心理压力小,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习英语口语的速度快,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从而给早期英语教育提供了极佳的心理优势。 学好英语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并在语言信息不断刺激的情况下进行。一旦离开了必要的语言环境,儿童就不可能学好语言,尤其是标准、地道的口语。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门外语,中国人学习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受母语及各地方言的影响,所以很难学到正宗的英语口语,中国式英语的出现便不足为奇了。早期英语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应该是研制能为儿童提供良好语言学习环境的声像教材。目前,我国的英语声像教材虽然不多,但几乎都是为儿童量身定做的,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儿童学习英语的语境问题,为儿童早期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有关方面对早期英语教育给予充分关注,并为之付出极大的努力。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英语教育状况,培养出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英语通才,我们认为早期英语教育改革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小学英语教育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决定英语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或培养的目的,旨在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和教学水平。小学英语教师是儿童的英语启蒙教师,担负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语音、语调和语感的教学重任。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结构存在极大差异,有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有的是高中毕业生,还有的是初中毕业生。从表面上看,教育部明确规定了教师上岗前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但这只是针对普通的考试而已,没有一套完整的专门针对小学英语教师上岗的资格证书考试,从而导致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为此,应让真正合格的英语教师走上教学岗位。⑴要求对在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重点考核他们对国际音标、语音语调和英语口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出于公平公正起见,建议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发音不好或不准的教师,建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英语教师培训班学习,半年后再次参加“人机对话”考核。对于培训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应要求他们离开小学英语教师这一岗位。⑵对于有志于加入小学英语教师行列的在校大学生,学校应有目的地开设一些与小学英语教育息息相关的课程。如国际音标、语音语调、英语口语、英语歌曲、教育心理学、课件制作、简笔画设计和道具制作等。要求学生毕业前,务必通过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否则不予录用。⑶制定一套统一的、规范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相关的信息全部融入其中,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有规可循、有纲可依。⑷制定一套有关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的量化标准,定期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考核,以敦促他们不断提高英语素质和教学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在自身尚未学好国际音标和语音语调的情况下,就去教授别人学习英语,其结果必然是教龄越长,被误导的学生就越多。小学英语教师既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有一颗爱心。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学方法的生动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会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优质化。课堂教学的魅力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会对学生是否喜欢英语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小学英语的课堂质量和学生现在、今后乃至终生的英语水平。为了避免学生成为英语教学的旁观者,小学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英语素质和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学,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专门制定来帮助学生记录英语语音的一种符号系统,国际音标与小学英语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国际音标,小学英语教育很难开展;没有国际音标,小学生所学到的很多生词的发音都得从教师那里“进口”;没有国际音标,学生自学英语将成为一句空话。小学阶段(6岁~12岁)是儿童语言能力急速发展的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强,词汇增长速度快,在言语的交流上不存在诸多顾虑,不怕别人嘲笑,心理压力小。所以,学习英语口语的速度快,语音语调的模仿能力也特别强,从而给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条件。然而,只有内在的条件还不够,外部条件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应尽早教会学生国际音标和英语字母的组合读音,以提高学生认知生词和记忆生词的能力。国际音标对初学者而言并非遥不可及,一般情况下初学者仅需16个小时便可以学会国际音标,24个小时内即可将其牢牢记住。对于那些从未接受过英语启蒙教育的有识之士,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学好国际音标,目前年龄在50岁左右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如此。今天,我国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英语教材中,均没有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国际音标,所以学生学习英语时每一个生词的读音都得依赖教师传授。英语启蒙教育又偏偏是从记忆生词开始的,不懂得发音或发音不准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困扰,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学好英语成为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从汉英词汇的记忆特点来看,汉字是通过偏旁或笔画记入人的大脑,也是通过偏旁或笔画从大脑中反映出来。英语单词则完全靠读音记入人的大脑,也是靠读音从大脑中反映出来。如果没有拼音作为指导,汉字对学生来说可能只是一种符号,根本无法拼读。同样,如果没有国际音标,学生无法朗读和记忆英语生词。可见,国际音标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远胜于汉语拼音。假如小学英语教师在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阶段就教会国际音标,那么他们就能独立地处理各种英语生词的发音,从而走上自学英语的道路。国际音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好国际音标,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英语生词的正确发音,从而免受母语和方言的影响,为以后的口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能通过音标来记忆英语生词,做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学生通过音标来获取语感,模仿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增强,自学能力也将随之提高,从而不必担心说出来的英语会惹人嘲笑;学生将告别以读、写为主的哑巴英语,从此迈上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学好国际音标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建议尽快将国际音标教学列入小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并以声像教材的形式向全国推广。#p#分页标题#e# 声像教材是一种集声音、图像、语境、讲解和答案于一体的英语教材,其最大优点是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进行反复学习。与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相比,声像教材能给学生提供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和活泼、有趣的动态画面,从而使学生完全融入英语世界之中,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声像教材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言语学习氛围。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缺少会话环境,母语的阻力大,英语学习的效率很低。声像教材对教师的英语素质要求不高,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声像教材的形式来敦促学生自学,英语教师的发音不准或不好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影响。声像教材能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声像教材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地道、标准的语音语调和传奇的故事情节,将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紧紧地吸住,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初级英语,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开了便利之门。凡是参加过英语声像教材培训的学生,其语音语调、词汇量以及英语口语水平,均远胜于未参加过培训学习的学生。教师普遍反映这些孩子的英语素质好,喜欢用英语发言或回答问题。总之,声像教材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早期英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由于学生能直接地模仿声像教材中的各种语音语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普遍缺乏高素质小学英语教师所带来的诸多不足和缺陷。具有标准而地道的语音语调的学生,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高,乐意跟外国朋友、同学或老师进行英语交谈;发音不好或不准的学生则相反,总是害怕遭人嘲笑。可见,在早期英语教学中,声像教材不仅能解决语境不好的问题,而且能让语音、语调不准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自我完善。因此,建议将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全部改为英语声像教材。 综上所述,早期英语教育改革应该从国际音标和小学英语教师着手,不断优化教师素质和教师结构。在设计小学英语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语言的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交际性等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将讲解、模仿、游戏和练习四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改变目前我国的小学英语教材几乎都是模仿英、美、加等国的英语教材的状况。上述国家都是以英语为母语,而我国是以汉语为母语,采用外国教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学生在语音、语调和语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所以,尽快研发一套符合国情的英语声像教材,是我国早期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早期教育范文7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教授在他的书中说,那些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神童”而不惜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学校式灌输教育的家长,只能把孩子推向畸形发展的通道,影响孩子们健康个性的发展。当前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带有强制性色彩,这样不仅无助于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反而还会给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心里负担。

目前儿童早期教育的不妥之处不是对儿童进行教育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盲目性,即不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追随社会潮流,人学我亦学。这样的结果,不但可能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而且还可能诱发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为遏制超前教育,教育部2012年10月15日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下面,我来谈谈学前儿童早期教育要注意的几点:

1、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著名德育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应该让孩子在玩中寻乐、玩中认知。”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身心才能获得充分、健康的发展。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也呼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那么,今天的父母做到了了解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了吗?应该说有的父母有,但绝大部分没有。由于“望子成才”心切,在他们的观念里,反对孩子游戏,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每天放学,就听到家长问孩子:“你今天学了什么呀?”有一次,有个家长问我:“老师,我看见有些幼儿园已经开始教写字了,为什么你们没教我的孩子写字呢?”于是,就有家长说在我们幼儿园里孩子学不到东西。在他们的眼里,学写字、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我国知名教授胡江南指出的事例“由于逼子成才终酿成悲剧痛失爱子”告诉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身为父母,别为了塑造一个“天才儿童”而犯了“拔苗助长”的错误,忘记了“以人为本”。其实,游戏对幼儿来说,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2、不要过度地约束孩子。

从婴儿呱呱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并且像一块吸水的海绵,能吸收无限的知识。好奇就是驱使孩子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正因为有了好奇心,孩子什么都想去探索、都想去尝试,难免会有一些危险。而父母,就是担心这“万一”,才会有了诸多的约束、干涉等。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了;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等一切锐利的东西,原因是太危险了;当孩子对某种小虫感兴趣时,兴致勃勃地看,却引来家长这样的一句话:“这有什么好看的,回去看看书还好一点,快走吧。”其实,这一切都是大人们为了避免麻烦,方便管制。可是,这样的约束使孩子智力的发展禁锢了,探索世界的主动性削弱了,孩子的个性也束缚了。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自信心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要想让孩子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她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也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

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赏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后来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殂代庖。

4、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这样,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常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倾听子女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在教育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这样会抹杀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其成长和进步。家庭教育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早期教育范文8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人认为3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健健康康就行了。您对此怎么看?

周念丽(以下简称“周”):目前国家对早期教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目前以人口早期教育来定义。首先要弄明白人口早期教育的概念。人口早期教育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全教育,任何与孩子身心发展相关的内容,都是教育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教育就是保育和教养,保证孩子身体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并且让他们学会如何生活。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并且,儿童发展的差异是由教育决定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记:您觉得孩子的教育应该由谁来进行?是否应该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进行?

周: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养育者。在家庭中,父母是最直接与孩子发生互动的养育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行为和个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在促进孩子社会化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孩子会通过跟父母的对话、交流和模仿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各种技能。对此,家长一定要担负起教育的职责,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每天都要跟孩子进行亲子互动,一来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二来可以增加亲子感情,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父母尤其是工作族,为了工作不得不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由此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老人溺爱孩子、保姆忽视孩子等情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由父母中的一位亲自来照看孩子。儿童需要情感上的温暖和安全感,0~3岁的孩子正是亲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时期,依恋对孩子的精神发展和健康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培养孩子最关键的时期就是0~3岁,这个时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期,随着孩子长大,需要父母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所以父母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时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记:父母在家庭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周:其实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是环境教育。在瑞吉欧的幼儿学校,环境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三位教师”,是一种有意义的情景。早期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学习方式不是“课堂+书本”,更多地依靠环境的作用。托幼机构的环境创设作为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其作用就是通过婴幼儿全感官的接触,对婴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被教师精心创设的机构环境也完全可以扮演“第三位教师”的角色,为婴幼儿的行为、学习、社会化和情绪体验提供帮助。环境的创设并不太复杂,很多都是根据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而设置。比如幼儿园的寝室里,每张床旁边会印有两个脚印,孩子脱掉鞋子后把鞋子放在两个脚印上,这就让孩子学会了将鞋子整齐摆放。这种环境设置非常简单,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设置。

记:您去过很多国家进行访问和教育交流,您觉得国外跟国内在早期教育方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周:国外的早期教育中,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儿童拥有主动权和决定权。当孩子有能力做自我决策时,由他自己来决定每天玩什么游戏,看什么书,玩多久等。家长和老师只需要提供孩子需要的物品和玩具,并且从旁协助引导就行。而国内的教育,基本上由家长和老师来安排,比如今天看什么故事书,明天学几首儿歌,孩子只需要遵从就行,是被动的学习者。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一论教育》一书中提出:成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即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这个差异也是因父母的教养观念而决定的。国外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国内重视孩子的知识积累,不同的教养观念,决定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早期教育范文9

日本的教育成功在世界享有盛名,因而在这个暑假,我挑选了日本木村久一先生所著的《早期教育和天才》,本书篇幅不少,只能算是一本小册子,却使木村久一在日本享有早教和天才教育鼻祖的地位。

本书分为七章,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的第二章《威特的教育》。威特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神童,可他在幼时却懵懂如痴呆状,附近的人都劝他的父亲放弃他。而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父亲却不曾放弃他。这让我想起教过的不少学生,在学习开始初期,反应迟钝而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他们也是沧海遗珠般的存在呢?威特父亲认为要尽早发挥孩子的才能,按照能力递减法则,生下来具有100度的儿童,如果放弃教育,5岁时还有80度的能力,10岁时减少到60度,到15岁就剩下40度。如此这般推算,我教的学生往往在10岁左右,若能施以相应而有效的教育,大抵也能保持60度以上的天赋开发。帮助孩子抓住早期开发的尾巴,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威特父亲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简单复制,要不然怎么世上还是庸庸碌碌无为的人要远多于伟人巨子呢。但是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他教育核心中的正确理论。首先必然是要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在生活中渗透学习,所谓生活处处是知识,学海无涯。其次要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切换到学校的课堂模式,即构建有趣的上课情境,利用交互式的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课堂,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情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