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0:35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1

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时展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要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达到“新、活、实、精”的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枯燥说教走向民主教学,最大限度地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基于上面的考虑,笔者把自学辅导法大胆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验中去,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实验准备

1.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学精神的教育观念

大家知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然而,让我们审视一下过去的教学行为,就不难发现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满足于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但教师习惯了,学生也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老师满足于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生为满足于学书本知识而死记硬背,很少有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生如何会学,如何自学。据调查显示: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只占他一生应用知识的20%,绝大部分要靠自己走上社会后自学获得;一个人是否能成才,不仅在于所受教育的层次高低,而且还取决于自己是否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能系统化的能力,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或创新。这无疑是一种生存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张扬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与学严重割裂开来,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而不大注重学生如何去学。自学辅导法则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重视教育学生怎样通过自学获得新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仅靠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学生讲清道理,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新的教育理论,定会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自主学习的动机,而这将成为我们推行自学辅导法的强大动力。

2.营造自学的氛围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成了推行自学辅导法的拦路虎,不搬掉这个拦路虎不行。为此,首先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研究学习。其次,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课前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预习,课间休息时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为保证学生课后有充裕的时间自学政治课本及相关资料,政治教师还要取得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该法得以实行的关键。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大教材观。不要仅局限于政治课本,死读书,读死书。要引导他们通过看电视新闻、广泛涉猎书刊报纸等形式,学会运用大量鲜活的现实材料去佐证书中的基本观点,同时也要学会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第四,要与语文老师配合好,加强搜集整理材料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因为自学必须以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保障,政治教师必须与语文教师一道早让学生过“双基”关。这一点在农村初级中学尤其重要。

3.授人以渔,即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①初读。就是让学生通读全册书,从总体上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从教材目录入手把握教材内容和结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古人云:目录不明不做学问。目录是纲,纲举才能目张。教师要指导学生善用目录来宏观把握教材。②细读。读课题(绝大多数是论点),读每节课(单元)的前言,弄清各课所学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制成知识结构图表,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形成单元整体印象。③精读。一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每一框节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有的放矢。二读每一框节的具体内容,弄清课本陈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事实,掌握其基本内容、观点、立场和方法。三读课外资料。读时政资料时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好能理论联系实际,借以加深对理论观点的理解。初读一般用于开学上新课时,细读用于每单元开始,精读用于每一框节。精读是主要方法。

其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分解组合教材内容的方法。①教会学生扩书。由于政治课本内容的滞后性及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与现实联系得不紧密,有些内容阐述得不是很细、很深入,列举事例也不可能很充分,为使书本上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准确而及时地把鲜活的现实材料吸纳到教材中来是必要的。如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内容就可以吸纳到教材中来。大量的现实材料一旦引入教材,既可增加理论力度,又可以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使课本内容(自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学会缩书。就是把课本内容归纳概括成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归结为几句话、几个词,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是一个由博返约、由繁到简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③学会议书。即学生自学一段内容(包括名人名言)后,能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哪怕是三言两语,只要有所得就好。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有“习惯是第二天性”的名言,培根则认为“一切天性与语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总之,一个人从小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使人终身受益。为此,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要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并注意在书中圈划评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三,要常疑、善疑,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宋人张载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以这么说,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惟上”“惟书”,要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最后,要求学生学习孔子“每事问”的精神,自觉自愿地拜别人为师,勤学好问。

总之,自学辅导法的实验准备工作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向学生灌输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非易事。因此,做好这一切不但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而且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此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扎扎实实的把实施自学辅导法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这是确保自学辅导法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实验措施

现行的中学政治教材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可读性强,但学生自学时往往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求深入,或流于形式。为提高学生自学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没有其他自学教材的情况下,老师要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写自学纲要。一般可采用自由式和目标导学式两种。

1.自由式

由学生自学(精读)某一框节,列出学习要点,编制带阅读体会性质的提纲,在课堂上讲出来,由集体讨论补充,老师帮助形成知识结构图表(板书形式),凸现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讨论,教师点拨,多方位多角度诱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基本程式是:精读列出提纲要点讲出要点归纳结构图问题讨论课堂反馈。这是一种带归纳性的自学方式。学生不仅要认真读书,列出提纲,还得从中发现问题,并由自己设法去解决。课前学生以自学为主,课上可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再读并补充。这样做,一方面督促了学生,另一方面老师也能在课前心中有数,真正做到备了教材、备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切忌设框框条条,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学生的看法有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师生平等地讨论、切磋,直至达到共识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目标导学式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出示给学生(可课前预留,也可当堂出示),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老师辅导。基本程式是:出示问题自学讨论明确目标检测反馈。这是带有演绎性的自学方式,学生自始至终在老师编制的自学阅读提纲(问题)的框架内自学。例如,可拟这样一个框架:①本框主要讲了几个问题;②每个问题在书中哪些段落;③每个问题书中是怎样论证的;④你是怎样理解这些问题的;⑤通过预习,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或有哪些启示)。这种方式目的性强,教师操作起来方便,但不足的是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妨碍其个性发展。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老师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分层原则、启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讨论原则等。这里着重讲一下分层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包括自学主体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和评价分层。所谓自学主体分层,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把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成绩优良;B组次之;C组即所谓的后进生。一般来说,一个班中间(B组)大,两头(A、C组)小。老师不应把分组情况告诉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只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这个分层是一种动态分层,要随时注意其变化。所谓目标分层,是老师按《课程标准》规定的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细分为几个不同的能级层次,如识记、理解、活动等,并在学生自学前告诉学生(学生最好做到《课程标准》人手一册),让他们在目标的调控下自学。这种分层比《课程标准》的三个层次更细化、更具体,可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和时事的变化而变化。所谓任务分层,是指老师对A、B、C三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自学任务。对A组,要求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归纳总结,并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即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都要达到。对B组,只要求达到识记、理解层次。对C组,也只是要求其识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概念即可,不可要求过高。当然,老师在布置任务时要一视同仁。所谓评价分层,就是在讨论明确和检测反馈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即为优秀,应予鼓励。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摘到桃子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评价分层都是动态的分层,老师要随时调整要求及评价。要实行好这一原则,老师必须吃透两头,大幅度增加备课量。

无论采用自由式还是目标导学式,可根据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状况、教材特点而定。一般而言,初二法律常识部分可用自由式,初一新生接触思想政治课时间不长且自学能力不强,可采用目标导学式,初三可灵活运用。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只要落到实处,坚持不懈,都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观察、记忆、思维、操作等多种能力。

三、收获及启示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是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校、家长乃至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主要是担心这种教学方法会不会影响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人们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期望值很高,加上对此法不了解,由此而产生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在学生最大的变化是由过去“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自学辅导法的最大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去,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重知识结果,偏重认知性学习,受教材左右很大,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学辅导法为中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个开放的时空,开辟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活动的新天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破天荒地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他们对政治课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政治课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成了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第二,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生活世界更丰富多彩。过去学生的学习采用的是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成了只会背书本条条而不能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自学辅导法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把学生的视野从书本拉向自然和社会,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不仅拓宽了教材内容,而且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强化了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形成多种能力。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文化;思想政治;评价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36 — 02

“文化”这个词,一向有从小到大、从狭到广的多种涵义。在中国民间,曾把“识文断字”,即上过学,受过教育,有知识,就叫做“有文化”。这大概是最狭义的文化概念了;在学术上给文化作界定,又往往把它说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在内,成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广义概念;而我们现实中所强调的文化,则是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即由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和文物管理等构成的领域,这是介于最“小”和最“大”之间的“中”义文化,实即“精神文化”。而这些都仅仅是从概念的外延方面来说的。“文化”这个词,无非是用一个整体性的抽象概念,给人类生存发展的这种根本方式、基本过程、基本状态和总体成果本身,作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所以恩格斯说,对人类而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这一新名词,这一战略使“文化”再一次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热点”。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詹眼属,把“文化”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具有传承文化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去认真的研究和探讨,而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有的放失,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又红又专。本文旨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现状以及对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完善,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物质需求得到了足够的满足,而人们确忽视和淡漠了我们的精神,党的十七届六次会议在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那么作为大学在文化传承上更应该走在前面,所以对大学生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尤为重要,而这个环节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就越显突出,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育人手段成效就成为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问题,要解决这一课题只有从思政课的教学入手,即教学评价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就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指导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所构成的,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教学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调节、教学的作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1.判断的功能。思想品德课堂100分钟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是怎样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开展了哪些活动?学生通过哪些学习方法习得学习内容?在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折射出怎样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课堂教学实效如何?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得出答案。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分析评价过程中,体现出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判断功能。

2.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最根本的功能,通过评价活动一方面给教师教学指引方向。具体表现在:(1)教师借助课堂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起点行为,确定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使之活动的开展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内容更易于学生领悟和应用。(2)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了解自己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信息,作为改善自己教学实践的依据,帮助学生做出最佳的学习决策,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

3.激励功能。即激励学生学习、激励教师提高、激励完善课堂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处于被评价者的地位,他们需要激励和尊重激励功能还表现在,评价活动反馈的信息一定要给教师和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尤其是给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激励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完善,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展。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使自己在思想道德和行为上感受到进步与发展,共同构建师生双方的成就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及评价系统分析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当今社会的多元化态势,使学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环境具有相对开放、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而我们怎样按照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去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坚定信念,坚信理想,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研究的课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教学评价的方面,都是参照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得出的。但仍然缺少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动手能力、理论课实践教学特色、实践教学学生团队评价等等指标评价。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完整、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体系。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系统分析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已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而高等大学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己应运而生,成为判断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总体来讲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理论不够完善

在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中,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05”方案的实施,教学质量的评价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更加突出地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评价束缚于有限的测量领域,追求教育者外在的感性形式,很少涉猎有关授课对象的生命成长、精神发展、道德完善等价值领域的问题。这些落后评价观念的存在,制约着高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

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价过程中一般都被看作是评价客体,只是笔试成绩的外在显现者。他们大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其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没能体现出学生自我评价对于教学实效的价值,忽视了大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发展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仍然过分强调精英教育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大众化教育以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功能,仍然忽视评价者积极的反馈被评价者积极的认同,使评价结果反馈的反思、导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实践性教学评价的缺失

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一般以老师授课为主,侧重理论的阐述和理解,而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便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总和。目前大多数高校更为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不重视,缺少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实践性评价,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忽视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政治参与能力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同时制约着大学生思想品质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需求,建立和完善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1. 完善评价理论

在建立和建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典型案例分析制度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制度,每学期结束后通过进行典型案例及事件分析,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化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总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对于消极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加强的方面。

2. 完善实践教学指标评价体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师的主体评价作用当然是很重要的,但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参与教学十分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跳出以往教学评价中片面的只以试卷和作业的考察形式,完善了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引导学生利用课题理论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建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评价主体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同对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真正成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须,为国家和党的事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3.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准确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影响,是针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分析,因此,在评价中要建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监督评价制度,在评价结果的表述中,力求全面、客观、准确,使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启发性、激励性。同时,在学校系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多元评价主体系统,确定均衡的评价内容体系,在评价过程中要坚决的去行政化,积极的加强老师与学生关系的协调,减少随意评价和打人情分的现象,完善教学评价制度,促使教学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国家人才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教学情境的营造以及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面对快速发展的国家建设的需要,面对当今经济发展和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合格的青年大学生,如何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后备力量,都需要我们大家去共同努力,特别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基地高等大学更应该肩负使命,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使高等院校成为人民真正满意的大学。

〔参 考 文 献〕

〔1〕 沈丽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性教学主体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04).

〔2〕谢佳,谢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7).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

1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不够刻苦,复印他人笔记、抄袭作业、参加考试夹带相关资料、人为地杜撰实验数据、写论文“移花接木”等情况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的学生在考试过后还采取请客、送礼等方式,要求老师提分、加分,或者要求老师为其隐瞒违纪作弊事实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勤学苦练、实事求是学风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2生活方面的信用不足一些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无视诚信为本、恪守信誉等做人的基本道德,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言而无信、违背社会公德等现象。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千方百计向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但是一些大学生不珍惜自己的个人信誉,辜负了政府的信任,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到期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于少数大学生在毕业后即无影无踪,使助学贷款成为呆账。

1.3求职方面的弄虚作假一些大学生在毕业时为了给自己的求职增加亮点,也给有关用人单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采取伪造学习成绩、各种获奖证书、培训经历等方式,进行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在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出现了人人都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个个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等情况,甚至还出现过一个班级里出现十几个“班长”的咄咄怪事。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却不履行就业协议书、合同规定的义务,更不愿意按章缴纳违约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

2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2.1教师的诚信素养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由于目前高校间的校际竞争激烈,一些教师的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都出现了偏差,这些教师在教学上将经济利益最大化,尽可能地多上课、多兼职,不备课就给学生讲课,随意更改上课时间,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等等,这些教师教风不认真、学风浮躁、学术道德卑下,不能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存在着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理论与实践相矛盾、言传与身教相背离的现象,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使诚信教育成为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

2.2学校的德育方式、方法问题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诚信教育,主要通过道德教育。但长期以来,就学校的德育而言,多以说教和灌输的方式方法为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教育方法枯燥、单一,流于形式,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尤其是不分对象、内容、场合的“命令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脱节,并且直接导致知行脱节,严重影响德育实效。

2.3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问题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目前高职院校许多领域和部门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管理松散,约束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一些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职能部门,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客观上为学生不讲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为保障教学而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例如,在奖学金评定中的不实事求是,三好学生、优秀干部评选中的暗箱操作等现象,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大学生的正面诚信教育。

2.4高校扩招导致的就业压力影响着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由于市场对高校扩招未能做出及时反映,导致就业压力加剧,一时间呈现虚假的“人才过剩”和片面的“学历高消费”。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不能客观的实事求是,而是重学历、重证书、轻能力,专科生能做的事用本科生,本科生能做的事用研究生,不管是否需要,招个博士充门面。这些都促使大学生毕业时弄虚作假,努力粉饰自己,甚至铤而走险篡改个人资料。

3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培养方法策略

3.1与时俱进,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3.1.1全面阐述诚信内涵,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和谐统一诚信既是一个道德范畴,又是一个法律范畴,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全、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明白,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的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因此,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通过道德的自律,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

3.1.2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言传与身教的和谐统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认真践行“八荣八耻”大学生们才能信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才有资格教育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因此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引导教师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3.2鼓励诚信,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体制机制

3.2.1建立大学生诚信的档案管理机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中的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其纳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诚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可以包括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等,要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学生参与性、教育性等特点,真实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便于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本人的了解。

3.2.2构建大学生诚信度评价机制结合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学校应该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测评体系要有测评内容和具体量化指标,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从而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大学生终身诚实守信,珍惜自己的信用,使个人信用如同自己的第二张身份证。

3.2.3建立大学生诚信的奖惩机制对诚信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根据大学生诚信度测评的结果,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作为评比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重要标准;对于违反诚信规范的大学生,可以视其情况进行程度不同的处罚,使他们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守信者得到精神和物质的褒奖,失信者受到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惩罚,这样能促使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志明.《诚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4月.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4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模式 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28-03

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10年8月6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进行了重大调整,旨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意见》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奠定基础。因此,近年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现对有关研究述评如下。

一、关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学界关于《意见》实施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文献研究,总结和分析出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题式教学研究

学者们对专题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题式教学的定义、必要性、目的和内容四个方面。关于专题式教学的定义,基本上包括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分成独立的专题、由若干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三个要点,学者们的认识也趋于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赵伟总结出的定义,他指出专题式教学是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把某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题,然后由对某专题学有所长或者深厚学科背景的教师备课和授课,若干教师共同完成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王晓宏指出,专题式教学适应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丰富、学时有限、时代性强的特点,适应了研究生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思想成熟、思维更加理性,对学业的追求更具有研究性、探索性、学术性的特征,有利于任课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高,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梁金贵同样提倡传统式教学要向专题式转变。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要“通过专题式教学提高研究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专题式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面并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学者则指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核心内容的专题讲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对于专题式教学的目的,王雅馨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任何专题教学都要加强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明确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运用教学模式的前提和根本。田建军、卢黎歌指出,专题式教学的内容应该重点突出,所选专题要具有前瞻性、论战性、现实性,案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另外的学者则指出,专题内容要精心设计,理论联系实际,与热点问题相结合,更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研究生设计不同的专题内容,教师更要对专题内容在学生中进行课前调查并进行集体讨论,以确保专题内容的针对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深入,研究的成果也较为丰富。专题式教学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但学者们对专题式教学目的和考核的研究较为肤浅和模糊,与本科生专题教学的区别及专题式教学在不同课程的具体操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研讨式教学研究

学者们主要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讨式教学的作用和组织方式进行了研究。张凤林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应带有研讨的性质,要精选研讨的主题,讲授与研讨相结合,课上学习和课下研究相结合,可以使研究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其他学者指出,研讨式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掌握、运用知识和进行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邵彦敏指出,每讲完一个专题或几个专题后,对研究生认识不清、理解不深但又比较重要的内容进行分组研讨,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研讨式教学符合研究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需要,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学者们对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不多,对研讨式教学的定义、必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的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

(三)“组合式”教学研究

“组合式”教学也是目前学术界主要研究的教学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谭文华提出了“组合式”教学的定义,他在《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政课“组合式”教学方法探讨》一文中明确指出,“组合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研究性教学、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尽可能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这为“组合式”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定义,为教学模式的采用提供理论指导,但对定义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支撑,未能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许有旁、许玲在谈到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时同样指出,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阅读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这实质上也是一种“组合式”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不少学者也提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落后单一的教学模式,但关于“组合式”教学的基本原理、功能及操作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还较欠缺,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实践教学目前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生的思想更成熟,独立性更强,视野更开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社会实践教学更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模式。目前学界对社会实践教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周利生指出,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仍采用系统讲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轻实践、弱启发、少导行、贱身教的缺陷,系统化的理论讲述为研究生的正确认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概念化的理论知识说服力有限,难以满足研究生认识的需要,甚至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须增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增强理论教学的现实性、吸引力和教育功能。其他学者提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表现在提高教学实效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实现研究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二,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于峰指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流于形式、缺乏管理、缺乏保障和模糊评价等问题。王一平也提出:“目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社会实践教育不足的问题,致使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割裂、知与行相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第三,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学者们认为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企业考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区服务、专业实践。有的学者则提倡建立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基地,如冯国涛、刘晓虎指出,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确定教育主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完善研究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学术界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要素和原则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界对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相关的论文,但对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定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措施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形成的理论不多。

二、整体评价

自《意见》实施以来,学术界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高度重视,积极地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在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组合式”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顺应了教学模式改革和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也为学者们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教学模式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至关重要,目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具体和深入,形成的论文和著作较少。毋庸讳言,已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与具体教学模式定义的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学术界对教学模式的定义、作用、类型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不到位,人们对教学模式基础理论的认识不够清晰、准确。专题式教学定义的研究比较深入,对定义的理解也比较一致,但对“组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定义研究较缺乏,理解较模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如果对教学模式定义的理解模棱两可,遑论对教学模式的运用。任何教学模式在运用之前必须对它的定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模式的其他问题。

(二)缺少对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

学术界普遍承认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但对存在的问题还缺乏可信的社会调查。在已有的研究文献资料中,缺乏科学的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致使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未能真实地反映现实。

(三)对具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够全面

在具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上,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的研究相对较少,致使任课教师对具体课程教学模式运用的针对性不强。

(四)缺少对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区别。部分高校本科生思政课教学也同样运用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社会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模式,部分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则简单照搬本科生的教学模式,造成研究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三、几点思考

为了深入和拓展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又鉴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基本理论的(下转第74页)(上接第29页)研究。要明确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明确教学模式的定义、作用、类型和实施过程等理论,才能为教学模式运用奠定基础。具体教学模式的产生与运用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否则就会缺乏实施运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第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要在高校中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调查的结果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使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现实,为科学研究提供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加强对具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意见》实施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调整为5门课,其中必修课2门,选修课3门,各门课程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教学模式应该有所不同。因此,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涉及具体的课程,力争做到全面深入,为课程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第四,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在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要把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与其进行对比研究,加强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努力体现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步步高,步步深”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赵伟.新方案实施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策浅析[J].科技资讯,2012(30)

[2]王晓宏.专题研讨式教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中的运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4)

[3]梁金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4]王雅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J].理论观察,2012(2)

[5]田建军,卢黎歌.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沿革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6]张凤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之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7]邵彦敏.关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设置的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6)

[8]谭文华.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政课“组合式”教学方法探讨[J].理论观察,2013(2)

[9]许有旁,许玲.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创新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0)

[10]周利生.关于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11]于峰.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理论观察,2012(4)

[12]王一平.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传承,2011(2)

[13]冯国涛,刘晓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术探索,2012(11)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研究生;思政课;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58-03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媒体形态,包括手机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等,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已经普遍融入高校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迫使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日益“开放”于新媒体的大环境下,从而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媒体对研究生思政课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日益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面临很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平等性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中,每个人既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育者,既是信息的者也是接收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个人都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既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设计并控制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参加教学活动,使其逐步形成特定社会和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新媒体的崛起弱化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理工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就是被忽略的课程,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学习工具的局限,研究生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但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手机媒体等新媒体技术工具来完成,不完全依靠教师的讲授。

(二)新媒体的即时性与共享性冲击传统教学方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接收和信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它可以将所要传达的信息瞬间传到世界各地,具有超强的即时性。除此之外,使用者传播的信息,可以进行复制,用户可以反复下载使用,并且无限分享给其他使用者,使资源不断共享。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理论灌输法实施的,这种方法对于研究生来说,不仅理论灌输难以奏效,而且受教育者在面对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时还有可能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更大混乱。在新媒体环境下,以手机媒体为例,研究生可以通过微信、新闻、QQ等方式下载分享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教学课件等资料,在教师讲授之前已经对该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新媒体这种即时性和共享性特点的刺激下,传统教学方式更难以发挥有效性。

(三)新媒体的开放性与虚拟性干扰教学内容与效果

新媒体孕育了一个数据时代,而互联网则是这个数据时代的熔炉,在互联网中可以自由传播信息,与外界交流,信息逐渐被虚拟化。新媒体在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文化形式。新媒体的高度开放和虚拟性,使得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种类繁杂,呈现价值观多元化的现状,这就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会使得一些负面信息进入研究生生活,冲击和影响研究生的思想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教学内容受到新媒体带来的多元价值的冲击,主流文化的独尊地位被削弱,这容易使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了解甚少的研究生在学习中接触网络中负面的内容,加上自身辨别能力有限,从而受到网络中腐朽思想的影响,进而影响研究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新媒体下研究生思政课师资队伍现状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研究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在国务院出台加强教师队伍意见中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在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新媒体工具,并能够及时纠正网络传播中的负面信息。从目前来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知识

在高校的资源配置当中,往往更多地将其分配于教师技术过硬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缺乏相应的培训。这就造成了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缺乏的局面,这已经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而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现代新媒体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以往的认同或认知方式,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新媒体知识,使用新媒体工具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就是“传道”,这种单一的说教方式只是向学生灌输社会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却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新媒体日益崛起的时代,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一些教师依旧沉浸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无法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理工类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强,对于文字性或者文科类学科兴趣点比较低,简单的说教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新鲜事物要有强烈的敏感性,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有吸引力的教学课程。在新媒体时代,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成为任课教师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稳定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得以加强,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呈现,这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很多高校被“边缘化”,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师资队伍稳定性差。同时,随着新媒体注入教学体系,在部分高校,学校没有制定关于教师使用新媒体工具的规范,加上教师结构不合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新媒体工具的积极性不高。

三、新媒体下研究生思政课“开放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而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应对这种变化时略显局促,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革新,以积极回应新媒体环境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与挑战。“开放式”教学的教师队伍不仅仅是指教师本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与开放性,而且还指教师队伍结构的开放,即不拘泥于现今教师队伍的教育资源重组与优化,而是通过人才引进机制创新,积极吸收校内外优秀的教育人才资源,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覆盖面广、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方式灵活与多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以更好地完成对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扩大教师来源范围

高校研究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接受新知识、新思想与新事物的能力较强,通过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积累和教师学术研究方面的有意识引导,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质疑精神,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知识信息内容庞杂、取向多元,很容易分化大学研究生人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路径;加上当前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各年级中分布不均,内容笼统,注重理论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对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言,教师队伍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建立校际间的教学协作机制,其必然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端人才的流动与引进。由此,需要人才引进机制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弹性。一方面,要坚持高校中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待遇,改革现有教师准入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要扩大对校外人才资源的引进吸收,扩大高校研究生专职教师部门的教师聘任自,积极探索校际间教师交流和兼职机制建设,从其他高校相关专业聘请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根据本校课程教学设置和实际需要,使其融入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承担相关教学工作。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学务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聘请社会中有关专家学者等高端人才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与本校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交流与专业配合。当然,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确立激励机制,保障兼职教师的人才质量和教学质量。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整合校内教育资源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课堂的知识流动是单向度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态势。而当今高校研究生思想活跃程度和接受知识渠道的多元化,都使得研究生越来越不满足于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的单纯吸收。可以说,在高校研究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对其所关心、所质疑的问题的解答程度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取向能否形成。问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一般都较为单一,或是哲学专业,或者政治学专业,或是法学专业,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知识交叉融合在一起,具有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难免在面对高校研究生的各种问题的质疑和解答需求时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出现教学效果的逆向发展,反而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厌恶感。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显然只注重教育过程中教师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目的,即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讲授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下,注重对学生所关心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并以本专业的科研工作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前面提到对校外人才资源的引进,而对于校内教育资源也可以加之利用。高校中专业设置较多,教师人数及其学科专业也很多,尤其是一些综合性高校,因此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在各专业和学院中的分布情况,将各类教师整合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把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在教育资源层面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使得对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三)健全教师考核机制,优化思政课师资结构

根据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特点,对教师三项职责考核的权重是不同的,科研为主,教学次之,公共服务占有一定比例[1]。在现行教师考核机制中,显然也包括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就目前来看,对教师的考核侧重于科研,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具体运行中,以科研为主意味着科研成为评价教师成绩的核心指标,由此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现行考核机制压力下对科研过度重视,而忽视了对教学效果的正常关注。尽管也建立了包括学生问卷、同行评价以及学术负责人评价等评价机制在内的制度化评价结构,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科研成果大于教学成绩的现状。“开放式”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并不仅仅是意味着注重教师学科专业背景的多元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并与实践相结合,而是从本质上而言,更意味着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与夯实。因此,需要健全目前的教师考核机制,淡化科研方面的硬性考核标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确立教学方面的量化考核标准,强化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综合考核,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需要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结构。一方面,加强对年轻、高学历教师人才的引进,实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合理化,通过队伍内“帮传带”机制建设,尽快培养起一批青年学科骨干和优秀教师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进修,鼓励其尽量报考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实现专业对口,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使其更好地从事相关教学工作。

(四)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促进学科专业化建设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了很大挑战。由此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相关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思维方式的革新。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其整体素质以应对教学过程产生的新挑战。首先,确定培训内容,“要以丰富高校思政教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到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管理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为主,按照‘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安排他们的学习”[2]。要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结合,以问题解疑的方式来验证理论,增强课本说服力。其次,要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通过与具有优势教育资源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教育培训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定期组织一批青年教师、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参与培训。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工作的经费支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活动和学习活动,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或召开学术研讨会议,开拓教师视野。最后,要加强与本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通过积极引导,使他们关心与自身工作有关的学科发展动态,以便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鼓励他们在教育、培训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申报、参与课题研究,更好地从理论上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规律,更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光莉,徐晓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面

临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1).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全省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水平,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课题立项

1、省政研会在调查研究、广泛征集,并经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每年的研究课题指南。

2、研究课题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每年评审一次。成果形式为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著作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论文、研究报告完成时间一般为1年。研究课题以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为主。

重大研究课题实行委托研究,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其它课题一律面向全省公开竞争,择优立项。

3、凡具备研究能力的单位或个人,均可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组织相应的课题组,经市、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推荐,向省政研会申报研究课题;无政研会组织的省直有关部门、各高校和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家经本单位同意可直接申报。

4、申报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需填报统一制定的《课题申请书》。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职务。

5、对申报的课题,由省政研会组织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立项。

三、课题管理

1、为保证研究课题按时高质量完成,研究课题实行协议立项制。经批准立项的课题,课题负责人与省政研会签订《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立项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具有合同性质的文件。

2、课题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课题研究工作由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所在市或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负责组织协调,省政研会予以督促和指导。每年7—8月份由课题主持人向省政研会和推荐申报单位报送研究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报送最终成果。

3、课题经费实行部分资助的办法,不足部分由课题组及所在单位自筹解决,以保证研究课题按时完成。课题经费分为:启动资金、完成研究奖金、成果转化奖金。启动资金立项后一次拨付,其余部分视结项情况相应拨付。

4、课题组应按计划开展研究,推荐单位有责任进行督促。经督促仍不能按计划进行工作的,除特殊原因并经批准外,省政研会可撤销其研究课题,如有经费资助的,予以收回(扣除按计划支出部分),并停止一年申报资格。

5、为科学评估课题研究质量,课题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后方可办理结项手续,并发给《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结项通知书》。

6、凡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优先参加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优先推荐参加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评选,研究成果被省领导批示采用或在大报大刊、重要内参刊物和核心期刊发表,视同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给予同等奖励。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7

摘要:我国日益庞大的研究生队伍正在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科研力量。研究生教育以学术探究、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提

>>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衔接研究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效果探析 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与方法探微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探究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路径探究 慕课语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逻辑探讨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 中医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方案实施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策浅析 艺术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析 浅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五步教学法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及实践创新 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研究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探讨――以广西为例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试点经验交流会议综述 都市型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艾·爱因斯坦,利·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66.

基金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2012),项目编号:CSZ12075

作者简介:覃世艳(1978-),女,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董波(1975-),男,四川音乐学院社科部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8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中国共产党人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学问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真正开展学科建设,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当我们今天热烈庆祝改革开改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认真回顾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不仅倍感亲切、振奋,而且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得以开展并不断取得新突破,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必然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产生、同步跟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其价值目标必不可少的中介、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如此。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环境所限,当时尚不具备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条件,但它是一门潜学科,已具有深厚的根基。正如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对“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其经验之丰富,新创设之多而且好,全世界除了苏联就要算我们了,但缺点在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因此,加紧研究“不可或缓”[1]。

建国后,我们开始正规化培养政治理论教员,但较长时期里都未正规化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未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而在1957年后,我们的工作出现“左”的失误,教条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中达到了顶点,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声望和形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我们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中,针砭时弊,鲜明地提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的问题,号召“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2]。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的经验教训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是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问中,邓小平同志从多方面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思想的精髓。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由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正确地评价了思想和同志的历史地位,对思想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与活的灵魂作出了全面、准确的概括,对走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也作出了初步的归纳,并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本完成,它有力地指导着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些都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和任务的提出和讨论的开展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这一讨论及其成果既是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前奏、前提和基础。它表明,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学问作为一门科学来开展学科建设不仅必要和迫切,而且已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进程

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30年的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认识。

1.第一阶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讨论,确定学科和专业的名称(1978~1983年)“”结束后,我们在批判“”的“帮八股”的恶劣学风和肃清其消极影响中,努力恢复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1978年,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同志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后,部队和地方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撰文论及这一问题。1980年5月,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并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些研究设想。这个会议的主题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随之开展了热烈讨论。这次讨论的成果选编《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一书于1981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蔚萍、张俊南合作的《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于1983年出版。这些都表现出思想政治工作战线将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综合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努力。为了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理论研究的领导,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该文献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论述,而且首创性地提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3]。这一精神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而且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和直接导引。

1983年暑期,教育部为了落实上述精神,召开了政工专业论证会。会议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所依托的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议定专业的课程设置,委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编写部分主干课教材,并决定1984年即开始招生。

2.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取得新突破(1984~1996年)

1984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6月又发出《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意见》。文件规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先为高校培养辅导员,要求从理工医农各专业一年级学生干部中择优选拔、推荐入学、定向培养,学满三年、修满学分,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回原选送学校安排工作;第二学士学位生则从理工医农各专业的辅导员中择优选拔推荐入学,定向培养,修满两年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后,除原有的学士学位外,再授予一个法学学士学位,回原校工作。秋季,第一批招收的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入学。有的学校既招收本科生又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其中的师范院校原来就有的政治教育专业仍继续招收本科生。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统开展学科建设便有了可靠的依托,通过专业建设,既培养专门人才、推进大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又出理论成果、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不断攀登新台阶。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形成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使学科建设有可靠的依托这一阶段,学科专业点从本科点、硕士点到博士点的发展,形成了层次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点从最初的12所高校逐步发展增多,此外,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还选择条件较好的高校举办大专起点本科班,在原国家教委的支持、指导下,华东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从1986年起还挂靠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试办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要求高校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4]。同年9月,原国家教委即印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这一年除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列入普通高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外,还批准十所高校于198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同时,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科专业作准备,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试办“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方向的研究生班。1988年,原国家教委批准中国人民大学挂靠在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博士点上,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博士生。至1989年,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这两个本科专业的学校达62所。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正式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授权学科专业。这一时期,全国高校获得这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各有35个。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布置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作时,考虑到学科整合发展的决策已定,要求在本次申请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联合申请。1996年正式批准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博士点调整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至此,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专业已形成了正规化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层次完备的学科体系。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打牢学科建设的坚实基础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自“六五”规划开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获得部级、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如胡正清教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出版了《思想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陆庆壬教授获得了教育科学规划“七五”重点课题,出版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张耀灿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改革”,出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研究》;龚海泉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建国以来大学德育基本经验研究”,出版了《当代大学德育史论》,等等。朱江、张耀灿在高校辅导员培训教学和研究基础上1986年出版的《大学德育概论》一书,于1989年被改革开放十年来优秀教育论著评审委员会评为优秀教育论著。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已出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著作350种。每年都有数百篇。原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统编系列教材,其中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获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丛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其题写丛书名。各条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以及他们办的刊物,为学科研究成果提供了交流平台和发表的阵地,也推动了研究领域的拓展、理论研究的深化。

(3)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队伍,使学科建设获得人力资源保证这支队伍包括两大系统:一是高校系统,自1984年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至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前,超过70所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硕士点35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35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3个。高校除这些学科点的专业课教师数达千人外,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师职称,大学生辅导员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许多人还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或兼任硕士生导师。总之,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这三方面人员,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二是高校以外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力量,主要包括党政系统、企业系统、军队系统三部分,这些系统的宣传、政工部门组织,领导着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每年也产出不少学术成果,是值得重视的力量。

3.第三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走上整合式、跨越式发展之路(1997年至今)

周远清同志认为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是“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的30年,这9个字也适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评价。特别是1997年至今这个时期,改革力度更大,发展更快,提高更是显著,其主要表现如下: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整合发展,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当今世界,新兴学科虽然不断增多,但是整合发展是主要趋势。1988年4月,原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针对专业设置存在过细过窄、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现象,打算将师范院校的“政治教育”专业改名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专业,1990年6月正式定名为“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改革的意见》。1993年7月,在调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将政治与思想品德教育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并,统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保留培养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师范性)和培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非师范性)两个招生方向和培养目标。1998年公布的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又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调整回到法学门类政治学科之下,并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是“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非师范类则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颁布的新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整合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博士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高层次的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和党政工作”,硕士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宣传和党政工作”。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口径和培养目标不宜过窄,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来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专门人才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培养的专门人才不仅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要能够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党政工作,学历层次越高,越应如此。实践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受到了用人部门的欢迎,许多人成长为“双肩挑”或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调整到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定位更为明确、合理改革开改以来,学科专业目录经过三轮大的调整、修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几次变换。在本科目录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虽然始终是一个二级学科,但是1993~1998年一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最终才又回放到法学门类政治学科下。在研究生目录中,1997~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法学门类政治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虽然整合发展思路是好的,但是整合力度过大、过宽,使这么重要、这么宏大的专门领域与它在学科体系中这么低的地位很不相称。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一概不是、也没有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和专业的地位,都只是统一在一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研究方向而已,在学科体系中不仅低于管智育的理工医农等等许多学科,而且也低于体育(体育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的地位。所幸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国际、国内大局,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作出了改革、创新的战略决策,2005年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5]这一文献不仅最早地传达了中央关于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决策信息,而且也第一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所属二级学科的学科建设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项重要工作之间应有的支撑和依托关系。这不仅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明确自己从事职业的学科依托、学科归属、学科定位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专业教师指明了职业目的和服务职责。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正式确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生学科目录中不仅重新确立为二级学科,而且明确地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的生命线、中心环节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更为科学,更加合理。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布局趋于均衡,实现跨越式发展在2005年第十次审批增设硕士点、博士点后,为了及时贯彻落实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的决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6年1月单独组织受理了全国高校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申请。为了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研究生教育均衡发展,在审理的政策导向上有明显改进,由过去的“在同等条件下向西部倾斜”改变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向西部倾斜”。经过审批,新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新增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20个,硕士点144个。至此,新批准的加过去老点调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共有博士点66个,硕士点253个。此时,本科点约有300个。除新设的一级学科点外,二级学科点成倍增加,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也有较大增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就博士点而言还属空白的地区,只剩下、青海、宁夏、贵州、海南等少数省(区)了。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数量增加、规模扩张,而且注重了质量提高。如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教改研究成果于2001年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于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一批专业课和公共课被评为部级精品课;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2007年还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特色专业;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2007年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在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力度大、抓得紧。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最根本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所要求和决定的。因为只要是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民办高校,都要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配备大学生辅导员,事实证明,过去发展慢了,布点太少,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滞后,都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顺利发展,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回顾改革开放之初,薄一波同志说过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科学[6],同志说过,只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永远是一门科学。这些高瞻远瞩的见解启示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发展快一些、布局均衡些,是完全正确、必要的。

(4)科研支持力度加大,理论研究成果数量更多、质量更高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决策,、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部署,设立相关研究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逐步形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新局面。”据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和各省的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厅社会科学经费均有大幅度增长,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一般课题、重大课题。如近几年来每年教育部均设社会科学重大课题40项,采取招投标方式立项,每项资助额度30万元至80万元不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不少。如2004年武汉大学顾海良教授中标主持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现已顺利结题,出版了系列成果。2007年西南大学黄蓉生教授中标正在主持开展“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学者申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研究”、“比较公民教育研究”“、生命价值观问题研究”等课题均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今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教育部列出了十多个课题单独招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类课题就有两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招收和培养博士生以来,大大促进了科研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每年都举办学科建设研讨会、博导论坛和学术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丛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还出版了博士文库。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有的还评上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如武汉大学骆郁廷的博士论文《精神动力论》不仅被评为省优秀博士论文,而且还荣获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2006年底被评上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的马克思主义类成果7项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就有:张耀灿等的合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赵存生的论文《关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郑永廷的研究咨询报告《关于宗教、迷信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三、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登上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论把它放在哪个门类和学科之下,不论它是作为二级学科还是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它都必然遵循学科建设的客观规律或快或慢地向前发展。因为社会需要它,事业需要它。但学科建设的发展绝不可能自发实现,关键在于我们的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党的十七大报告号召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继续前进、再创辉煌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导思想、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加之现在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中的五个二级学科都是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学科,为我们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们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目标中生命线、中心环节、中介、桥梁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使命,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学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学科,是适应性很强、社会需求量很大的一个应用学科。要在加强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规律性,努力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达到使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大学生政工队伍都应强化学科意识,以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强化学科意识中整合力量,通过发挥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方向,努力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在学科建设中既要着重搞好时代感、现实性强的应用课题研究,又要加强实践基础上的基础理论研究;既要抓好主干学科的课题研究,使史论结合的主干学科体系更为完善,又要抓好分支学科的课题研究;既要搞好以发展学生智力因素为主的分支学科课题研究,又要大力开展以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主的分支学科课题研究。过去我们对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支学科建设开展不够,在全面贯彻中央2004年16号文件中有了很大进步。学科建设只有达到发展智力因素和发展非智力因素研究的有机统一,才能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均衡发展,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行合一、品德优良的人才,使学生不仅学会做事,而且首先学会做人并学会创造。科研方法的创新是学科体系和学术观点创新的关键条件。在学科建设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跟踪理论与实践前沿,树立问题意识,大力倡导和开展调查研究,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中努力实现学术观点创新。在学科建设中,科研方法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统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咨询研究结合;既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古为今用,又要借鉴国外有益文化和先进经验,洋为中用;要注重开展跨学科研究,既坚持解放思想、博采众长,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通过长期积累,自成体系,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

3.树立服务观念,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应用学科,更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把指导和服务于实践的成效作为学科建设衡量的标准和尺度。要把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和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学科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要经常注意调查了解群众、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他们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规律;要关注种种社会思潮对人们的思想影响,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着力点;学习、总结、吸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规律性中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只有搞好科学研究、推进学科建设,才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更多的理论支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研含量,为提高其实效。

要把学科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龙头,把专业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依托。不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备课、专题研修,还是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都承担着繁重而光荣的任务。现在,国家每年都单列一定的招生指标用于招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10年前总数将达到40个的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也全部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要通过出色地完成专门人才的培训、培养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服务,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奋斗进程中,实现学科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只有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的服务实践中不断汲取养料,才能保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54.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1.

[4]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19-1420.

思想政治课研究论文范文9

Abstract: As a teaching model,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theor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which is also a strategy for college to do Setback Education,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conquer frustrations and build their good individual characters. So,it’s very realistic and significant to study and discover the open-typed and multidirectional innovation patter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can accommodate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创新模式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heory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Pattern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挫折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09261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闫颖(1972―),女,天津市人,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一种实施策略。所以,研究并探索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全方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传统的理论讲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单调的讲解和灌输,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致使很多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生硬、方法单调、内容枯燥,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增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强组织管理,引导学生到基层去,走到社会上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就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查,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可以概括为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果学生要解决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就必然要把在课堂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进行对照、验证、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将使他们学会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促使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3、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心理、增强抗挫折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职学生自我实现愿望的不断提高,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不断加大,高职学生也在不断地受到挫折情境及挫折反应的严重困扰。众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的结果。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正确心理、增强抗挫折能力的最好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与不同人群接触,与复杂的社会接触。从而,逐渐掌握认识、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同时,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失败,正确面对自我、面对人生,消除不安、茫然、悲观、消极等挫折反应,增强驾驭挫折的能力,最终战胜挫折。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组织上存在随意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往往没有被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也不能与教学内容较好地衔接,相关的制度不健全。很多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简单地看作是开展几次活动或者组织几次社会实践。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难以形成稳定的、一贯的活动形式。

第二,内容上缺乏规范性。实践教学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课堂理论教学起着巩固、充实和验证的作用。它既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又包括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对于课业负担较重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详细进行规划,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第三,参与上缺乏广泛性。一些院校往往组织少数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实践教学的开展带有较明显的局部性和偏向性。

第四,时间上缺乏连续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是一次性活动,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人、财、物的变化;实习、实践基地的缺乏,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第五,考评上缺乏多样性。实践教学的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评,不能通过多种考评方式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单一。从而造成实践教学考评信度较低,难以达到以考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为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发挥其实效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同学生的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并按照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其中,学生可以针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产权结构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考察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增进对教材理论的理解,深化教育教学效果。可以利用到相应岗位实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市场经济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客观看待成败得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培养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还可以在企业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企业法律法规及行为准则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的强烈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取得丰硕成果。从而,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缺乏连续性等方面的问题。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以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活动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寓教于乐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通过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发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培养其高尚的思想境界,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学校组织的一些特色社团的学习活动则承担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教学功能。通过组织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学习阵地,使得学校组织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原著与分析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同时,通过聘请专业水平较高的教授作指导来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思想上的困惑,开辟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田径运动会、趣味比赛、讲座、辩论会、演讲比赛、歌咏大会、献爱心活动、卫生评比、植树节等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开展课题研究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全面思考和深入研究,是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升华。课题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受课本和已有结论的限制,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把握和理解。这一教学模式关注的不仅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从学习理论观点、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到总结交流提高,更加注重学习和研究过程,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研究技能为本位的实践教学。研究成果的形成提倡多样化,如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指导学生自办刊物;鼓励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交流、宣传、推广等活动来分享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增强了自我实现的能力。

4、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调查表明,以自我教育形式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校期间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成了同学之间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将日常的实践教学融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之中,使之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在学生中成立宿舍文化建设小组,建立并实施一系列完善的检查、评比、监督、奖惩机制,约束学生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保证宿舍良好、环境有序,保证宿舍文化建设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施的长效性。同时,针对高职学生主体意识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宿舍管理的机会,通过为同学服务的体验,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自觉维护学生宿舍卫生秩序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自强、自律、自信的精神风貌。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得更具实效性。

五、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考评体系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评不同于学习课堂知识的测验和考试,它不仅考评学生解决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而且考评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因此,必须突出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过程性原则。注重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要认真写好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要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写出,要突出主题、有材料、有分析,防止部分学生简单应付、弄虚作假。第二,综合性原则。要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作出综合评价。第三,多样性原则。在考核评价中,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个体评价、校内外相结合评价、团队评价等。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才能检验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1)

[2]侯云霞,于金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