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筑业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2:36

建筑业职称论文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单位职称评审工作总结

__年,我科室继续坚持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___的___大会议精神,深刻领会___大精神实质,依靠科技进步和西部人才培训战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结合我科室工作实际,现就对__年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作如下安排:

业务工作计划

1、做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主要措施:根据___大报告第十二条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第(四)条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___伍和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及___市___、市___局、市编委办《关于___〈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___》(筑人通〔__年〕__号)、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___〈市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___》(筑事改字〔__年〕__号)文件精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认定,资格委托评审工作。

主要措施:根据市职称工作安排意见,___全市开评职称的事业单位,包括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做好政策宣传,要求各个单位将申报职称的材料报送到我办后,我们再根据省人事厅、省农业__文件《___〈省农业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___》(黔人通〔__〕__号),省人事厅《___〈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___》(黔人通〔__〕__号)等评审条件,及各系列评审工作安排。对各个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逐项___,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个人就开出市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推荐到市___局参加评审;不符合文件规定的材料,就对其单位办事人员解释清楚___不能推评,并将其材料退回。

3、做好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工作、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

主要措施:将通知考试的文件发到市属相关单位以及银行、发电厂、盘江化工厂、水晶集团、煤气气源厂等单位,各个单位接到文件后___人员参加报名。在报名当中,我们将为广大考生做好报名服务工作,对需要考试资料的考生帮助他们选择考试用书,考试用书运到后就及时通知考生来领书。准考证在考试指导中心领到后,就逐一通知考生前来领取。

4、着重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管理、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工作。

根据各个单位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方案》,结合相关系列的评审条件,对各单位要求聘任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局党组会研究,同意后给予聘用。

单位职称评审工作总结篇二

本人叫陈__,男,汉族,__市人,出生于___年__月,于__年于__市经济学校毕业,在工作岗位中利用空余时间在___广播电视大学进行学习土木工程,并预__年__月份顺利毕业。现还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预计在__年春即将毕业。本人从__年毕业后即从事建筑行业,在原___宏达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于__年经__市工程技术初级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具备了助理工程师的专业资格。

在获得助工资格以来,仍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在这六年里,我一直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业务知识精益求精,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对本人工作六年多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本人一直非常拥护党的政策和方针,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坚持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主义、___思想和___理论,认真学习和研讨“八荣八耻”的___荣耻观,认真学习和体会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本人能严守法律法规,能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___荣辱观。近年来,我一直坚持看新闻报道、__日报等新闻栏目或报刊杂志,通过了解国家大事和百姓心声,来更好地学习执行党和国家的(范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保持自己的政治觉悟能够“与时俱进”。

二、职业道德方面

在注重提高思想品德的同时,也不忘注意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我始终坚持学习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做到忠于职守、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奋工作,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本人一向谦虚好学、钻研业务、勇于奉献,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严格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和管理工作。

能够敬岗爱业、遵纪守法,工作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生活上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能够带领团队,团结一致,发挥___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投入到工作事业中。能够积极指导和带领刚工作的同志,使他们时刻感觉到有人关心、爱护和帮助,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工作中去,并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尽快、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三、专业技能方面

本人__年__月至__年__月期间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学习了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等工程方面专业课程,掌握了建筑工程方面专业理论知识,为日后掌握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人工作过程中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参加了安全员的培训考核,预算员的继续再教育。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能将理论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__年通过考试取得了二级建造师的资格,__年也即将对市政工程进行增项考核。

近年来,本人通过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坚持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了多项建筑工程方面专业技能。本人能熟练office等办公应用软件,熟练掌握AutoCAD建筑制图,精通建筑工程、市政预决算,熟悉园林工程的预决算,具备编制施工___设计的业务水平,能独立完成整套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并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熟练的应用投标报价技巧去提高中标的概率以及中标后的收益。掌握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技能,能够胜任中大型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及现场总负责的工作。

在以后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这个知识更新换代的社会里不至于落伍。

四,工作成绩与履行职责情况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坚持在建筑工程施工第一线,参建多项建筑工程,其中不凡有__城区的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小区工程,如家和花园、今日星城、兴盛佳苑等级__城东地区新庄街道的新源城市花园拆迁安置小区和在建的景湖人家拆迁安置房工程等项目。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虚心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加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经过六年的锻炼,已经成长为工程技术骨干。

__~__年期间,我在___宏达建设咨询有限公司主要担任了如家和花园、今日星城、兴盛佳苑等小区工程项目监理负责人。该些工程体量较大,有砖混、框架、剪力墙和筏板基础等结构类型。在该些工程中我得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在与施工单位配合进行配合,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工交付使用。在交付后得到用户的好评,在监理负责的过程中也得到相关单位的好评。

__~__年,我在__市新庄街道的新源城市花园拆迁安置房工程担任现场项目总负责人兼项目副经理,该工程施工范围大,质量验收点多,涉及知识面广,包括建筑、___、园林、市政等多个专业,质量检查及工程预决算工作有一定难度。为准确指导施工,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合理进行预决算,我查阅相关书籍,认真学习相关专业规范及定额,做到质量管理到位,决算有据可依。

我每天坚持在工地一线,定时巡视各施工点,掌握各分部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控制要点,做到事前控制。同时做好成本管理,掌握各施工材料的价格信息,分析各分项工程的人工、机械、材料单位消耗量,为竣工决算提供参考。在竣工后参与交付过程,了解现场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处理意见,得到拆迁安置户的好评。主持竣工决算,与建设单位和审计单位进行交涉。争取合理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公司现场负责施工人员的尊重。通过该工程的锻炼,我的现场质量、安全和管理能力大_大提升,预决算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__年至今,鉴于以前工作出色,负责了新庄街道景湖人家拆迁安置房的前期投标的实际操作工作内容,并一举中标,工程量达到___亿元。之后又负责整个区域的工程负责工作。在该工程中我坚持工程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做到超前预控,严格按规范标准要求,对每道工序施工进行质量检查、技术指导,认真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技术监控。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对现场不符合的安全停止所有验收程序,消除安全隐患后进行上部施工。对现场与规划、勘察、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协调,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的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安监、质监、建管、监察中队、定额站和建设局相关部门的好评。

为了能再上新台阶,本人热忱希望能够晋升中级职称工程师,以便能更好地开展本职工作,服务社会。尽管我工作认真负责,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提升较快,但是建筑行业是一项学问颇深,涉及知识面很广的行业,我的管理能力和统揽全局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对业务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不断努力丰富我的理论知识,提高我的工作能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工作六年以来,我一直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为建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单位职称评审工作总结篇三

一、个人简历

本人于__年__月毕业于__工学院土木系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大专学历,__年__月至今在__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建筑施工工作。工作十年来,勤钻业务、苦练技术,从一名普通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工程部主任、技术主管、项目副经理。其间,遍尝了建筑施工的苦辣酸甜,也历经磨练积累了丰富的建筑施工经验,对建筑施工工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坚定了毕生从事建筑施工的信念和决心。

二、参加教育培训情况

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我积极参加市县___局___的《现代职业道德与通用能力》、《办公自动化》等教育培训,并顺利通过市___局___的相关考试。此外,我积极加强专业领域相关技能的学习,在参加单位内部培训学习的同时,先后参加了__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__建筑职业技术学院、___建筑工程学院等院校___的建筑施工相关技能培训。

三、主要工作业绩及奖励情况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是个大学堂,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遇到问题,积极查阅资料,虚心向单位老同志请教。在老职工的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时政新闻,积极学习“___”、“___荣辱观”、“___”等___理论体系,注重自身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严于律已、敢于同违规违纪的行为作斗争,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公司利益的原则,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保持健康心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建筑事业和公司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立足本职岗位,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

工作十余年来,我参与了__小区、__小区、__国际广场等多项工程的施工。从全县第一个小区开始,以施工者的角色见证了__的发展和城市变迁。

__国际广场15#楼工程是__县__年度重点工程项目。在工程施工中,我作为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全面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从___方案制定到技术现场准备,从水电、生活相关设施配套到材料进场,从___施工到资料整理归档,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我都做到事无巨细,安排的井井有条。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合理规划工期、精确制定资源计划、确定施工方案、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由于质量控制严格,进度安排合理,成本管理到位,该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均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实施完成,被评为宿迁市文明工程。

__号楼工程可以说是我公司接手的一处棘手工程。该工程被包围在县双语学校、县双语幼儿园、县实验小学北校区三个学校中间,施工场地狭隘,施工难度较大,且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作为该项目的技术主管,在施工过程中我不断进取、刻苦钻研,积极协助现场施工人员解决各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严格按照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___施工。

为保证学生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及时修改施工方案,把部分噪音较大的工作压在晚间或夜间进行。尽管如此,工程质量、安全、工期却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实施完成,且在跨度近一年的施工期内,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赢得了学校、广大学生家长、业主的赞誉,同时也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由于工作突出,我连续三年被单位评为年度先进个人,任助理工程师五年来,有四年被测评为优秀,先后获得了__县__中等专业学校荣誉教师、__县优秀通讯报道员、__县先进工作者、___省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由我主持的课题“改进梁柱接头支模工艺、提高砼成型优良品率”荣获___年度宿迁市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优秀奖;“提高电气配管的施工质量”课题,荣获___年度宿迁市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优秀奖。

(三)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培养新人

在工作中,我做到以身作则,事事争先,特别注重对新人的教育,时时处处为新职工作好表率,在技术上给予指导,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教他们如何运用已经学到的科学知识,将平常所学运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去。为切实解决企业人才资源馈乏状况,在本人的提议下,公司每半月召开一次新老职工技术座谈会,共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交流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整个企业营造了“人人注重技术工作、人人关爱新职工成长”的良好氛围。

此外,单位还与__职业技术学校签定帮办教学协议,包括本人在内的三名工程技术人员常年担任__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指导教师,先后为__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工程技术类学员___余人。单位作为__学校的实习基地,对优秀学生享有优先录用权,既解决了单位的技术人才缺乏问题,也为__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论文、论著等作品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我注意总结经验,遇到问题善于思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完成了多篇论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在部级刊物《现代教育研究》上公开发表,因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被该刊全国优秀论文库保存,并颁发证书;论文《对新形势下技术主管工作的几点思考》在省级刊物《江南时报》上公开发表,并获得证书。

五、符合中级职称申报情况

经与___省建设专业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条件(试行)相对证,我符合中级职称申报条件。现将具体符合情况对照如下:

第一章之第一条、第二条;

第二章之第三条、第四条第一点、第五条;

第三章之第六条、第七条第五点中的一、二、三、四、五、六点、第八条三、四、六点、第九条二、三点、第十条第四点、第十一条第三点。

经过十年的努力,本人在建筑施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随着公司的不断状大,现有能力亟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努力进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报效企业对我的培养和关怀,为企业、为地方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我的全部精力。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2

通常情况,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将简历发给企业。所谓简历,就是求职者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成绩的概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建筑类简历,以供大家参考。

建筑类简历一:李XX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9岁(1981年1月1日) 居住地:深圳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 3 年2个月]

公 司: XX建筑设计事务所(500人以上) 行 业: 建筑/建材/工程 职 位: 建筑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 历: 硕士 专 业: 建筑学 学 校: 同济大学

--------------------------------------------------------------------------------

自我评价

1.性价比高:多设计院工作经验,已获得一级注册建筑师证

; 2.效率高:吃苦耐劳,能熬夜加班,工作效率质量放第一;

3.综合性能好:身体好,熬夜加班摧不垮,有坚强的意志和体魄;理论基础好,建筑学科

班出身,基础坚实;实践经验好,在设计院做了多年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涉猎广泛,除了建筑和规划,对房地产业和国家经济规律同样熟知。

4.人缘好:团结同事,联系同学,求学于名师,广交朋友,有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强。

5.沟通能力好:理性听取,感性表达;性格稳重开朗,乐观向上。

6.组织协调能力好:担任工程主持,负责与甲方沟通,并管理设计团队,协调建筑、结构、

水、暖、电各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完成完整项目。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工程 目标地点: 深圳

期望月薪: 20000-29999/月

目标职能: 房地产项目/开发/策划经理,建筑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07 /7--至今:XX建筑设计事务所(500人以上) [ 3年2个月] 所属行业: 建筑/建材/工程 建筑设计室 建筑工程师

设计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后期服务。工程主持,负责与甲方沟通,并管理设计团队,协调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完成完整项目。

教育经历

2005 /9--2009 /9 同济大学 建筑学 硕士

2000 /9--2005 /7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本科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建筑类简历二:姓名: 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江门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江门 身材:170 cm? kg

婚姻状况: 已婚年龄:46 岁

培训认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施工管理、工程预结算、甲方代表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 技术监督、监理工作等

工作年限:24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1983-1985 承建恩平市桥园新村6层住宅施工管理工作

1985-1990 海南三亚市府办公大楼、市委招待所、国际大酒店施工管理和预结算工作

海南三亚市水泥厂施工管理工作

1991-1992 南海市南海糖厂6层住宅施工管理和预结算工作

1993-1994 广州市天河区嘉怡苑28层框剪结构施工管理工作

1995-1996 广州市火车东站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1997-1999 恩平市二建集团公司技术部工作

2000-至今 江门市中央储备粮粮库钢架结施工管理工作

江门市派力士运动器材厂房施工管理和结算工作

江门市丽苑6层住宅裙施工管理和结算工作

江门市宝源么托车配件车间二层厂房、办公大楼施工管理和结算工作

江门市中天国际17层商住楼预算和施工管理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1982-07-01

所学专业一:建筑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1982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

专业证件:中级施工员、中级质安员上岗证,中级预算员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从事建筑业20多年,曾经承担高层、一般民用及大中小厂房建筑施工管理及组织能力和预结算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

个人联系方式

建筑类简历三:姓名: 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 身材:153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年龄:22 岁

培训认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室内设计师   设计/广告类 展示设计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花都

个人工作经历: 08年1月 华浔品味装饰公司 实习生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南华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8-07-01

所学专业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05年9月至08年7月 广州南华工商学院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英语二级、计算机一级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较差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吃苦耐劳,诚恳认真,擅长CAD作图,3D效果图,室内设计等,掌握基础的工程预算。

详细个人自传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在担任学习委员的过程中,我学到了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3

社会经济的进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加之建筑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在建筑行业的继续教育中变得十分重要。这不仅要求建筑业专业技术在职人员要具备最前端的知识技能,而且更要求他们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从而保持旺盛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如何提高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的灵活性,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增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和效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关键词]

建筑业;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灵活性

一、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概念、意义及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的概念源自于一个多世纪前,开始主要是指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再教育,后来逐步延伸扩展为“完成基础教育以后的成人所进行的教育”。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指对在建筑类专业技术岗位上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的,具有一定学历和职称的,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促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决策因素

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需付出精力和财力,也是自我消费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引入恩格尔消费者决策模式(下称“恩格尔模式”)来探寻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决策因素。

(一)什么是恩格尔模式

恩格尔模式是目前为止消费者行为研究中较为完整、清晰的理论,此模式是由恩格尔、科特拉和克莱布威尔三人在1968年提出的,于1984年修正而成的理论。恩格尔模式共分为四个部分,即中枢控制系统,信息加工过程,决策过程和环境因素。恩格尔模式的研究认为,在有形、无形等因素的作用下,外界信息被输入中枢控制系统,通过个人经验评价标准、态度等过程的过滤加工,形成信息处理程序,对外部探索进行评估,进而形成决策方案。整个决策、研究、评估、选择过程中,同样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产生购买过程,并对购买的产品进行消费体验,得出是否满意的论断,再通过反馈进入中枢控制系统,形成信息与经验,从而影响未来的购买行为。

(二)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因素的类别

1.心理因素:参加继续教育的态度、动机等;2.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等;3.环境因素:如社会价值观、经济状况等。按照恩格尔模式的观点,从消费者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看,可以把这些行为分成两个研究范畴:一是解释性质的,主要研究受外在变量影响之后的建筑类在职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个人态度等所产生的决策因素,借助多变量统计方法找出各因素对继续教育行为的影响程度。二是反应性质的,如人口变量、情境结构等因素,这些因素由刺激和反应联系起来。

(三)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1.能力因素:如现有经验、工作能力、学历背景等;2.家庭因素:如生活压力、家庭经济条件、居住地点、亲人朋友的态度等;3.上级领导的态度:如支持与不支持的态度,单位考核、管理方式等;4.心理因素:如求知欲望、适应继续教育的能力等;5.单位规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受单位规定的影响大小;6.单位期望:继续教育是否符合单位需要,是否有利于集体的发展;7.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对于参加继续教育的看法和观念;8.工作因素:如工作时间、地点、性质等是否与继续教育冲突等。根据进一步调查,影响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决策因素按影响力大小排序如下:1.单位规定;2.工作因素;3.家庭因素;4.上级领导的态度;5.心理因素;6.单位期望;7.能力因素;8.社会舆论。

三、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提高继续教育机制灵活性的必要性分析

(一)工作与继续教育学习的矛盾不易解决

许多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单位中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加之家庭负担重,难以抽出时间参加集中学习,而目前建筑类继续教育又大都是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方式,形式老套、僵化,造成学员学习积极性差,常常处在应付或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功利心较强,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认为,评职称、加薪升职等功利性目标是参加继续教育的唯一目的,认为继续教育学习中的很多内容与实际工作没有联系,因此不能以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对待继续教育。

(三)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现阶段建筑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大多采用“一个老师,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形式,无法满足建筑科技日益发展变化的时代对继续教育的要求。另外,继续教育学习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因素导致继续教育效果不理想。

四、提高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灵活性的对策、建议

要转变以往对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功利性认识,转变不适应时代要求、不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发展的继续教育模式,建设灵活多样的,形式新颖的继续教育机制。

(一)提高对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筹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发展基金,坚持继续教育经费由国家投入、单位出资和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好建筑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落实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出国深造、定期进修等政策,完善在职进修、国际合作、交流挂职、岗位实践等多途径的继续教育制度。

(二)建立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和选拔制度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保证。建设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队伍是基本的发展趋势。通过聘任来自建设工程一线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担任继续教育的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以兼职为主,专、兼职结合的方针,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满足工程实践及建筑科技发展革新的需要,提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三)建立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教学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保证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服务。通过评估还可以发现僵化和薄弱环节,寻求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使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四)严格实行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并进行考核验证

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是加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知识更新,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了解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状况,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为此,要坚持、完善和严格开展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登记、考核和管理,并将继续教育登记作为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业务考核、升职加薪、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推动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终身化发展。

(五)创新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模式,探索开展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1.改革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学习、借鉴、运用和丰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如,采用合作研究、情景模拟、学术技术交流、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集中+分散”的,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2.研究、开发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数据管理软件,全面实现信息化。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展远程教育,向广大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提供建筑行业主要专业和相关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扩大他们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为广大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条件。

(六)结合实际,探索建筑类专业技术在职人员的CEB继续教育模式

CEB是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缩写,其含义可概括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EB继续教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和产业界对继续教育对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和评价标准,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开发课程并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职业能力由易到难安排教育教学计划。CEB继续教育模式摒弃了传统继续教育模式以学历文凭为目标,并将系统知识灌输给学员的弊端,按照企业需求、学员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满足时代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我国建筑业要培养出具有复合型知识体系和技能的技术人才,完全可以借鉴并灵活实施CBE继续教育模式。

作者:张超 单位: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明辉.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J].教育探索,2012(1).

[2]张欣.湖北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国家基本建设重要的实施者之一,其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同样至关重要。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令人担忧。这不但弱化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而且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就结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力图保证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维护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前言

施工行业的特殊性促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然后从实际出发,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这也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及管理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三方面: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及外部性问题、会计监督机制不合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及素质偏低。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称及外部性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经营者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无疑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生成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是有很大关联的,使得控制和掌握会计信息主动权者利用这种不对称性愚弄公众,甚至弄虚作假,伪造会计数字,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十分突出,这种外部性,使得会计信息负责人、报表编制者等会计信息行为人利用这为自己谋利益,这可以说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不合理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机构是自行设置的,会计机构相关人员也由项目负责人任命。项目负责人能掌握和控制项目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外部缺乏一定的压力。尤其对项目经理人员而言,会计舞弊及会计失真所带来的好处由其享有,企业会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避免了。可以说,当前施工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十分不合理。在这方面,应切实负起责任,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失范、素质偏低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素质偏低说的是会计职业规范的缺失甚至丧失,业务素质跟不上。近几年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滑坡。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而对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不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财经制度等不仅不熟悉,在工作过程上还不依法办事;甚至有的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十分淡薄,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个人利益膨胀,根本无原则可言,故意伪造、毁损会计资料。

三、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为了治理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使得会计信息真正起到参与管理和决策支持作用,这涉及到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应当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再根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来采取相应的的治理措施,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性。

(一)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法规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指导思想不端正,可以说是造成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组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使他们提高自身的会计法规意识,端正自己的指导思想,从而明确自己对会计资料和会计工作的完整性、真实性的责任。

(二)构建规范化的治理结构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者应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这就要求按照现代施工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产权进行明确。可以说,只有产权明确,才能财务清晰,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解决。同时,可以将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以及会计行为人全面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使会计人员及行为人不仅在如实反映情况方面真正履行职能,还能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从而提供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

这就要求首先在审计、财政、税务三方面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其次由于当前面对各种会计监管形式,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间,政府的会计监督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政府的会计监督和管理就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监督应当以其合法性、真实性作为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督和管理的核心,始终围绕施工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是否真实来进行。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注册施工企业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任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就是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对保证会计信息真实至关重要。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财务会计知识,还需要他们必须懂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要达到标准要求,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人员队伍,建立施工企业会计专家库,以适应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或会计工作的需要。此外,也可以通过加强业务培训使会计人员熟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促使他们更好的全面掌握施工行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减少因会计技术失误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四、结束语

要切实解决好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以说,是一项长期而又繁杂的系统工作。必须针对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的措施,着眼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会计法规意识、构建规范化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等,从而有效抵制建筑

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易永旭.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3,(5).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9-01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各种建筑物理论的系统性,需要讲解每一种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工作特点、设计过程等内容,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这样的教学安排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为适应水工专业的“一主线、三层次、五模块、进阶入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对其进行全面教学改革,为与之前课程区分将课程名称改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在课程内容中取消各建筑物复杂的计算内容,重点讲述建筑物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及特点,在第五学期综合项目化拓展教学中进行分建筑物教学(重力坝、水闸、土石坝、渠系建筑物、水电站厂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本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课程教学标准制订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在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指导下,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及能工巧匠组建本专业兼职教师团队,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同研讨本专业课程标准,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本课程是向学生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和水力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熟悉设计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学会选定各种的工程常规指标,培养学生应用原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并为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订学期授课计划,严格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期教学周数、课程设置、内容安排、学生就业要求等情况,提出全学期每周上课的次数、时数、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内教学要求、课外教学要求、课外需要完成的作业等。

2.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中央1号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和现代水利职业教育要求,本着理论够用,实践突出,体现现代水利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的原则,对水利、水电、防洪工程等在知识体系上进行有机结合,将原来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有机整合为一门课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使专业课程内容结合更紧密、系统更完整,调整以后的理论课时比原来大为减少,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材中尽可能地插入部分典型工程图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识读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整合以后新编的教材,力求最好地满足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现代水利发展与水利教育的需要。

3.教学组织

3.1 案例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组织中重点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构造认知,即基本概念、基本构造、基本尺寸、基本地基处理方法等,在课堂上应尽量将枯燥、零散的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社会问题、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建筑物讲解同时,结合本建筑物讲一个工程案例,比如土石坝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该建筑物勘测、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介绍工程工程设计对建筑物的重大意义。这样,增加学生对实际工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2工程现场实践教学

一方面,为了保证在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尽量多安排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完善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院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成了水利实训基地,该基地有各种类型的水利枢纽、拦河闸、重力坝、土石坝、渠系建筑物等多个水工建筑物缩微模型,类型齐全、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建筑物,让学生有更好的认知。

另一方面,在本课程开始前专门安排学生进行水工专业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主要参观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利枢纽,参观内容包括水库、大坝、水闸、水电站建筑物、渠系建筑物等。通过参观,让学生对各种建筑物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能够较好地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到现实中感受水利水电工程的伟大,更加热爱本专业。

4.考核评价

为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本课程考核主要包括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及期末考试等几个方面,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避免“一考定终身”等考核缺陷。考核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成绩的评定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

5.实施效果

高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课程通过课程教学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核与评价等几方面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使学生掌握典型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工作特点、型式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熟悉各建筑物的计算方法、具备根据工程图识别建筑物结构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通过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2级至2014级部分学生的试点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本专业及本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绩也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智涌,双学珍,张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4).

[2]田明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6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校企合作

一、相关背景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20条”)于2019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1]。自此,“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所谓的“1+X”证书制度,说的是一张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技能证书。其中“1”代表的是学历证书,即学生顺利完成学制教育后,由其所在院校颁发的文凭证书,充分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X”代表的是职业技能证书,当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实训、达到了相应能力水平、具备了相应领域的知识技能后,就可以申请由相应的技能等级认定机构颁发证书[2]。来自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显示,在全国首批公布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涉及建筑、网络、养老、物流等多个行业。显然,“X”还反映了市场需求的走向。有理由相信,该制度的施行,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甚至改善我国社会需求与人才技能不匹配的现状。

二、“1+X”证书制度下岗位群实训的实践

第一,根据社会需求确定科学的培养方案。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本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建筑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筑设计院、咨询顾问公司或者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为主。初始就业岗位群有施工员、测量员等,发展岗位群有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学生毕业三年可申报助理工程师技术职务(初级职称),五年可申报工程师技术职务(中级职称)。毕业后两年可参加二级建造师考试,毕业六年可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毕业生可以考取的岗位证书有施工员、测量员等;还可以考取有关技能类证书如架子工、钢筋工、瓦工等(技师或高级技师);注册类证书,如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第二,以测量员岗位群为例。工程测量相关课程主要对接的就业岗位群是测量员。高职院校的教学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测量员这个工作岗位的特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技能实训,教学中明确核心职业目标,参照测量员的职业考核标准,建立测量操作考核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也都围绕测量员的职业考核展开。教研室还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计划做了相应调整,压缩了部分理论教学课时,安排更多课时在实操上。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不只会计算高差、导线坐标等,也不仅是了解了相关仪器的简单操作,而是完全具备了测量员应当掌握的技能,能顺利通过测量员的职业考核,上岗后也能独立完成常规测量任务。第三,以BIM建模员岗位群为例。BIM技术势必将成为革命性的工程技术,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BIM建模员这样一个新的岗位群应运而生。学生就业多了一个新方向。本院根据这个情况,在推进教改工作时,调动软硬件资源,推动课程创新,促使相关的岗位群实训以及职业技能考核等一系列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创造性地将Revit软件、BIM建筑信息模型等课程融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且在教学与实训中始终坚持将职业考核培训融入其中。教研室组织教师研究“1+X”(BIM)证书考试真题及考试大纲,吃透相关知识点,从而整理出一套符合考试需求的教学资源,用于教学及备考。围绕职业岗位技能考核,制定实训标准,强化技能立身的理念,使学生做到“能用,会做”,增强就业竞争力,推动学生由“小白”到“职业人”的转变。本校在2020年11月,成功组织了首次“BIM证书”考试。从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BIM证书”得到建筑行业大多数企业的认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硬件条件有限,短时间内还很难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实训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与企业缺乏联系。学校不清楚企业的需求,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学生不明就里,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培养的学生纵使能力出众,却满足不了企业需求,求职毫无竞争力。二是缺少足够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很大的一点不同就在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纯学术型教师由于自身的经历所限,在授课过程中,不经意间会将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实训环节,这样一来就跟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相背离。目前学校亟待配备更多双师型教师,在保证通识教学的基础上,淡化理论,突出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丰富的实操能力。三是实训场所建设需要完善。现有的实训场所规模不大,学生人数众多,设备有限,无法正常安排训练。并且装备的部分设备型号老旧,与市场脱节,甚至已无法正常使用,学生纵使得到练习,也仅仅是在老旧型号上进行操作,得不到有效训练,工作后无法操作新型设备仪器,这与市场完全脱节。四是课程体系亟待完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没有紧跟市场变化,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也单调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需求。在旧的课程体系下,学生往往只能在学校学到一些基础理论,纵使博览群书,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并不具备实际操作、应用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有很大偏差。

四、实训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第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对内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生动力,对外可以连接市场整合零散资源。在推动产教融合的同时,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向多元化办学格局发展,从而激发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市场多主体的积极性。本院与九江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九江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等众多省内外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较为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业内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制定评价考核标准。第二,优化师资队伍。如果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并促进教师、工程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对接和交流,必然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准。院校依托省内外优秀建筑企业,通过兼职、引进、送培等各种途径,实现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及质量提高,努力实现由“双师型”教师和知名企业、知名专家共同打造的专业培养体系[3]。与其同时,也鼓励教师坚持积极探索和实践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坚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坚持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第三,完善实训场所建设。推进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完善实训场所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岗群实训能够发挥作用,本院在建设实训场所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根据不同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建设成工程性、仿真性强的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心。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包括基础工程、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砖混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屋面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加工八个不同的实训场所[4],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岗位群的要求,在实训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建筑岗位接触。在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学院也注重以虚拟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做补充[3],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使基地充分发挥了实践实训、技能鉴定、企业生产等多种功能。第四,课程体系的建设。“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与实训,并不意味着抛弃旧法,另行创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在新的形势下,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着眼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摆脱以往教师照着教材念、学生盯着教师听的单调模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教学核心。一堂课以一个特定的任务开始,要求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用创造性地采用现场教学法,如《房屋建筑学》,讲到某个建筑节点的做法,不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盯着书上的插图想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比一模型楼,或者布置分组任务,让学生在学校里寻找类似建筑节点并做记录,把课堂搬到现场,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其增加感性认识。

五、结语

我们要认识到,“1+X”证书制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探索的道路上,一定要坚持深刻领会“1+X”证书制度的内涵,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能坚守初衷,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昕,高鸿.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根本保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2020(36):12-17.

[2]沈丽媛.“1+X”人身保险理赔证书试点的意义、问题及对策分析[J].营销界,2021(3):186-187.

[3]张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时空,2013(5):79-80.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7

在工业、建筑、交通三大传统高能耗领域,建筑能耗所占比重不断攀升,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大量的能源消耗制约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节能”已经被视作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之外的第五大能源。同时,建筑行业降低碳排放的成本是最低的,因此建筑节能正渐次成为节能减排的核心领域,或将成为中国突破能源瓶颈的关键。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背景

 

(一)相关概念界定

 

建筑按照使用功能不同,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前两者统称为民用建筑,这也符合《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的相关表述。民用建筑能耗在社会终端总能耗中比重较高;工业建筑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建筑,其用能一般在生产用能中统计;农业建筑则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建筑,农民的节能意识强,能源消费方式相对保守。所以,本文针对民用建筑展开分析。

 

节能建筑是指根据节能设计标准而设计和建造、降低其运行能耗的建筑。涉及的领域有:建筑设备节能,建筑围护结构改善,建筑节能设计和应用,太阳能建筑推广,新能源和新技术研发,物业管理和使用操作节能。此处将节能建筑的范围界定为,新建及既有存量建筑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二)研究背景

 

建筑产业在每个国家都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产业,中国现有建筑面积已逾440亿m2,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m2,是全世界新建建筑面积的一半。但从环境角度看,它也是能源消耗、固体废弃物产生、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潜在健康威胁、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的罪魁祸首。中国民用节能建筑市场发展问题的研究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背景和诉求:能源压力,环境负荷,节能建筑市场供需双不足,以及政府管理和激励不足。

 

在中国节能建筑市场发展中,行为主体博弈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差异,由此产生了“委托—”的合作关系,带来了逆向选择问题。委托— 理论中,人总是选择行为以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委托人应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最大化整体利益。

 

二、节能建筑市场委托—关系的产生

 

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委托——关系的建立源自3个基本要素。首先,人和委托人的目标函数并非总是一致;其次委托人和人对相关信息占有的优劣势地位不同,即存在典型的非对称性;三是系统资源配置中各行为主体间具备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节能建筑市场上,两级政府、开发商和业主等行为主体间存在着多层复杂的委托—关系。

 

(一)开发商和业主的委托—关系

 

开发商和业主的委托—关系主要体现在:业主,特别是住宅和普通商业建筑的业主,往往对建筑是否节能无从判断,因此是委托人;而开发商掌握着更多的信息,所以是人。在节能建筑开发和销售过程中,开发商为了最大化自身利润,有着强烈的动机向消费者隐瞒真实的建筑物节能水平的信息,因此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这也是我国目前信任危机及其导致的交易成本过高的背景下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

 

(二)政府与业主的委托—关系

 

政府在节能建筑市场的推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业主的积极参与则更为重要,并以其主观觉悟为最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业主的环境意识和自觉选择节能建筑和产品的意识还不强。为此,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业主选择节能建筑。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是非对称的,政府很难清楚地观察到业主购买和消费节能产品的真实意愿及其程度,大量业主中总会有一些人出现“搭便车”、“偷懒”或向政府隐瞒真实信息(如谎报真实费用)等现象,存在道德风险。这样,政府和业主间建立了以政府为委托方而业主为方的委托—关系。

 

(三)政府与开发商的委托—关系

 

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只有投入能够足以弥补投资成本或酬以足够的经济回报,才会主动开发节能建筑。政府为引导和监管企业开发节能建筑,与开发商间存在委托—的关系。人开发商在市场经济下自主权上升,对企业经济活动和市场微气候掌握着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政府作为委托方不可能完全监督或全部使用合同条款约束开发商的行为。由于政府难以知悉开发商的真实成本及行为并依此实施相应的奖罚措施,方便有激励选择不开发节能建筑或隐藏真实的能效水平或能耗信息。此即方依仗信息优势产生环境治理中的逆向选择,导致政府政策执行及监督成本高昂。

 

(四)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委托—关系

 

中央政府负责提出政策方向并考核地方政府业绩,地方政府受其委托根据考核业绩最大化的目标发展地方经济、对所辖区域内的各类建筑相关企业行使管理权,如实施监督、检查、处罚、激励、征税等行政行为。地方政府作为具体事务的管理主体,更接近信息源,并有选择地向中央政府传递后者所需的信息或有关自身行为的信息,形成了两级政府间的信息非对称。地方政府作为理性的人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谋取自身利益,消极或虚假执行委托人的要求,甚至可能导致中央政府的目标落空,也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当然,地方政府在选择某种行动决策时,清楚地意识到中央政府可以通过事后检查来评价地方政府的行为。但因委托人对人施政效果好坏的评价一般不表现为物质报酬,而是体现为职位升迁、声誉增加或降职、问责机制等形式的奖惩,这种考评机制对委托人而言成本很低,但对人而言影响效用也不大。因此人博弈行为的最终偏向与其行为策略的预期得益更为相关,于是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在中国节能建筑市场上同时存在着以上4种及更多的委托—关系,但基于探讨中国节能建筑市场发展机制的目标,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关系是其中最为关键和最值得研究的,以下重点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并试图探索发展机制的政策启示。

 

五、节能建筑市场激励机制框架设计

 

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里奥尼德·赫维茨(Leonid Hurwicz)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其思想是基于一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设计一个激励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

 

上文分析了在委托方风险中立而方风险规避的情况下两者的委托—关系,为我国节能建筑市场的发展机制的分析奠定基础。结合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本文对节能建筑的激励政策体系展开方案设计,具体包括激励目标、激励对象和激励力度等。

 

(一)民用节能建筑市场的激励目标

 

中国民用节能建筑市场激励政策的总体目标是确保除历史文物建筑之外的新建和既改建筑达到或超过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推进节能设计标准本身的提高。短期目标是加强供给方管理,政府实施行政命令性政策与经济激励手段以激励开发商,提高节能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及其执行率。长期目标是加强供需双方特别是节能建筑需求方的管理,同时培育成熟的中介市场,培养市场供需双方主体的节能意识,引导供方主动投资于节能产品,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利益引导等手段增强消费者的节能知识和环境素养,把潜在的节能需求变成现实的购买行为。

 

(二)民用节能建筑市场激励对象的选择

 

解决中国节能建筑市场供需不足的根本还在于需求端管理的理念,培养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敦促其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利益出发,主动选择节能建筑,从而形成市场需求,此需求经市场机制传导至开发商,后者被激励选择开发节能建筑,引导市场主体主动投资于节能项目(图1)。当然,结合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和能源战略,也应加强供给端的管理。

 

图2设计了中国节能建筑市场供需主体关系及激励的框架。节能建筑市场的推广既可以从供方展开,也可以从需方展开,其实际上是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各个主体之间委托—的关系。此外,对于推进节能市场所必需的合同能源管理、第三方能效测评和能效标识属于客体技术保障。

 

六、主要结论

 

非对称信息下的信息博弈论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背景下的最优契约安排,研究以经济问题为导向,以综合信息结构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为结果,其对“机制”的定义是“契约”,以特征函数式的表述为博弈的一般表达方式,以委托人为设计主体,以理性人为实施对象的定量的分析工具。委托人设计激励机制使得人按其期望行动。

 

如何定位政府在民用节能建筑市场中的具体角色以及相关职能,如何进一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其他相关博弈主体间的新型政企关系,以及政府与公众的参与,将对推动实施我国节能建筑监管体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采用委托—模型重点分析了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的委托关系,为政府部门监管节能建筑市场提供了可选择的政策依据。主要结论有:第一,节能建筑开发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自愿选择的最优开发质量严格小于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开发质量。因此应该加强政府对其的激励。第二,从长期来看,激励对象的选择应该锁定为节能建筑的需求端,并拉动供给的产生。因此克服信息不对称,即对客体加强管理并进行信号显示非常重要。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应用;研究

一、概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与时俱进,教学理念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教材、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及质量的评价标准向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为主导编制。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也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转型,教学工作也主要以使学生获得与自身专业相符的职业领域能力为始终。

本文着重论述高职建筑英语的相关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职建筑英语的定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英语是两种不同的理念,高职院校的英语应定位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本科院校的英语应定位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只有这样的定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这一要求。所以,建筑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独特领域,也不能忽视。

二、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它也被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此方法最早兴起于美国,只有在德国流行来。项目化教学方式则是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而传授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这个项目可以是一个问题、一项设计或者是一个创造等等。它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大大不同,首先体现在传统教学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项目教学法中的学生是主动的求知;再者是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则是老师利用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构建、理清与掌握;另外,学生还可以在项目教学法中自己进行项目课程的设计和对新知识的创造。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在项目教学法下高职建筑英语的教学内容真是有实用性,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建筑英语的相关知识能更容易的接受与应用。还有专家认为,项目教学法还能促进读建筑专业的学生对于建筑英语方面的创新能力、语言应用能、激励求知、促进习作和交际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建筑英语专业学生适应职业生涯的需要。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职业的国际化,建筑行业更是难以避免的需要用到英语,而建筑行业作为理工科之一,多数学生对于英语这一方面并不感冒,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英语口头表达和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寸步难行。如今的社会又是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英语的缺陷显然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那么在高等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必然的趋势,而向高职建筑英语这样专业性更前的职业更是必不可少了。只有加强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的探究与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这种缺点,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建筑人才。

项目教学法也是提高高职建筑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与传统的建筑英语教学中单一教授学科理论不同,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使得教学理念由单一的学科理论性转向实践性和综合性。这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的一个提高,因为作为建筑英语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压力之下会提高自身对专业英语更为全面的认识,会与以英语专业的教师交流以提高英语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

政府的相关方针政策为高职院校的支持,使得高职建筑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成为可能。国外利用项目理念进行的教学已经有很显著的效果,同时也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引起了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经过考察和研究,在高等教育上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这些改革为项目教学发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英语教学的实施方式

项目教学法具体实施有四个步骤,分别是选定一个项目作为任务、制定实施项目的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和提交成果并评估。在选定项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专业的特征,任务的内容主要围绕建筑英语的相关知识而设定,设定的内容中可以分许多子项目,这些子项目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分组完成。制定实施项目的计划则主要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行设计与构造完成这些项目的计划,计划中应充分展现出项目中所需的建筑英语知识。实施项目计划是则主要是严格按照指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切实在计划实施中应用建筑英语,并记录计划实际完成情况。提交成果并评估则是以表演或演讲等方式,将各组的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出来,各组之间进行比较与交流,老师做点评,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建筑英语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理工科学生对于英语学不好的现状。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建筑英语的自主性、构造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这也肯定了项目教学法的科学性和在高等教育应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

建筑业职称论文范文9

【关键词】建筑装饰专业;课程标准;中高职衔接;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52-04

【作者简介】谢兵,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19)环境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及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一、开发概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标准开发概况

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土木水利类专业教科研中心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牵头单位的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发项目组,自2013年起进行相关课题研究,通过对行业企业、全省相关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调研,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及人才分析,确定建筑装饰专业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结构,开发出“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在全省各相关学校推动该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实践。这个教学指导方案构建了一个专业基础平台、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选择了“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素描与色彩”,建筑装饰设计绘图方向课程选择了“室内设计”“装饰效果图制作”,建筑装饰施工方向课程选择了“地面装饰工程”,共5门核心课程并进行课程标准的开发。2016年4月,课程标准完成开发,并顺利通过专家的初审和复审。

此次开发的5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每个教学单元(任务)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要体现本地区的经济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涵盖职业标准,课程内容反映了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遵循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新理念,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二)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课程观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帮助学生形成与本课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养。此次建筑装饰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的设计思路主要为以下几点: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建筑装饰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装饰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建筑装饰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着眼学生发展与强化从业能力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确定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整体考虑教学单元间的层次梯度、逻辑结构。以典型工程项目为路径,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到学习任务中。

二、课程标准开发注重中高职衔接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

建筑装饰核心课程标准项目组根据调研统计,在整个土建行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5.4%,高级工以上技能人员占5.8%,远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与其他行业相比,高级人才比例偏低。到2013底,全国设置土建类专业的中职学校有1695所,在校生共62万人,年招生24万人,毕业生18万人。其中每年约有30%的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毕业生通过对口单招、转段升学等模式进入本科和高职院校深造学习。

因此,在课标开发别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注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特点,统筹安排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科学编排课程顺序,精心选择课程内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要求、评价方式的紧密衔接,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建筑装饰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为例,该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正确识读和绘制装饰工程图的能力。如“画法几何基础”模块“点、直线和平面的三面投影”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和各种位置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2.能识读、绘制点、直线、平面的投影;3.会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两平面(至少有一个平面是特殊位置平面)交线;*4.能分析三面投影中点、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标注*的内容,可根据专业方向以及本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和培养需要,自主确定是否安排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对该部分的要求则相对较高,它们要求精讲“正投影原理”,多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中职课标该部分要求相对较低,但突出了点线面的基础投影原理和画法,学生掌握后能顺利地进入几何体投影的学习,体现了够用和适用原则。而难度较大的点线面位置关系作为选学内容,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同时也可为高职本科阶段学习该内容进行很好的铺垫,较好地体现了中高职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等方面的级差。

另外,该课程名为“制图与识图”,但鉴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画图与识图两个环节之间加入抄图环节作为过渡,通过抄图达到对图纸的熟悉,最终学会画图。和高职、本科相比,中职课标抄图环节课时相对较多,体现了中职教育重视基础训练,升学后又能较好地适应高职、本科段的学习。

三、构建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

建筑装饰新课标对评价的建议强调,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等。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及行业企业人员等,在条件成熟情况下可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如参加考级考试、资格认证等。评价还应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要把学生的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为多次性评价。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元评价还体现在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学业水平测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方法,它不仅能准确地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客观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和各地区、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建筑装饰专业学业水平测试的专业基础课程选定的是“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而本次编制的“建筑装饰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正是该专业学业水平测试考纲编写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既突出技能目标,又力求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目标达成程度的描述词语准确到位,如在认识性方面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熟悉、掌握、知道、懂得、识别、解释、概述、比较、说出”等行为动词,在技能性方面使用了“会操作、会运用、会使用、会制作、会计算、会测试、会拟定、会安装”等行为动词。

四、课程的有效性实施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各职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把握课标要求,实施有效教学。

(一)教学建议

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完成实际建筑装饰工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推行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项目的设置应基于完整工作过程,如“室内设计”课程标准室内设计实训模块“居住空间设计”单元的教学,要紧贴室内设计工作过程:获取任务―现场分析―草图构思―设计绘图(手绘、软件)―设计成果展现。学生结合项目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规划、自主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成果,教师和学生通过作业一对一指导、多层交流和问题解决等形式开展互动式的教与学。

项目的设置还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的强化。如“装饰效果图制作”课程标准,在不同案例的任务中都有“会运用VRary等渲染插件对模型进行材质赋予及处理以至渲染出图”这项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但它们在不同案例中所需的课时数是不一样的,从一开始要求学生用14课时完成该单元的学习,到最后一个案例只需用8课时。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加深原有的基本结构,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范围扩大,使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工作室的课程项目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拟的学习研究课题任务,二是来自于企业的实际课题和项目,三是工作室与企业合作设计开发的课题和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和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程标准编制时已经嵌入了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但技术的进步使得教材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建筑装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教学融入相应的教学任务中实施,在教学中全面渗透产业文化的精神和要求。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标准对课程实施必备的实验实训条件、信息化课程资源及图书资料等给出了基本建议,在这里仅就企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建议如下:

推进校企深入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聘任能工巧匠指导实训;把企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标准纳入教学内容,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新工法、新技术;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完善“2.5+0.5”中“0.5”的校外实习保障机制。

(三)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