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住宅建筑论文

时间:2022-03-13 09:32:23

摘要:在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的今天,作为建筑重要内容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对节约建筑能耗,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对周围环境、人们需求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布局、体型、平面设计以及结构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完善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关键词: 住宅 建筑 住宅建筑 建筑论文

住宅建筑论文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设计建筑节能论文

1.优化住宅区建筑节能设计

1.1优化建筑屋面设计

屋顶是建筑物护结构中发挥室内外温差传热的重要部分。只有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才能提高抵抗夏季室外的外热作用的能力。建筑节能屋面主要包括:倒置式屋面、屋面绿化、蓄水屋面和色坡屋面。其中,倒置式屋面是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和防水层颠倒,保温层放在隔水层的上面。屋面绿化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蓄水层面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消耗水层中的热量,从而降低屋面的传热量和屋面温度。色坡屋面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屋面。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建筑物都采用平屋顶,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太阳光线对于坡面是斜射的,但是在平屋顶上是直射的,采用非金属淡色坡面反射太阳光达到了65%,这样可以节约25%的能源消耗。

1.2优化护围结构墙体设计

高层建筑的护墙体耗能量较大,占整个建筑物的25%,建筑物的体型变化和耗能成正比,体型越大,耗能越多。因此在国外,一般圆塔形的建筑物比较多,比如美国洛杉矶的好运饭店,法国戴高乐机场的候机楼。因为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短,这样就减少了建筑物外露的面积。因此,高层建筑物的体型变化应该简单。首先,外墙是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围护结构采用的是填充材料。其次,为了减轻建筑物的压力,提高保温效能和隔热效果,采用轻质高效的保温材料。最后,围护结构的材料分别放在内侧和外侧,因此在气温比较低的地区,应该把保温层设置在外侧,可以减少墙体内产生的冷凝水。

1.3优化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住宅区散热性能最差的部位,其耗能占到总耗能的70%,在其中传热损失为30%,冷风渗透为30%。所以在保证室内通风,温暖和美观的前提下,应该减少住宅区的外门窗洞口的面积,保证外门窗的封闭性,有效防止冷风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外门窗的保温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外门窗的传热量:(1)把住宅的窗墙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住宅的窗墙比是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保证住宅区外窗的封闭性,减少冷空气的渗透。可以使用泡沫塑料密封条进行密封,也可以采用质量较好、密封性能很好的门窗材料。在门框和墙体之间的缝隙间,采用弹性的松软型材料、弹性密封的材料,比如密封膏。在门框和窗扇之间的密封,可以采用橡胶和泡沫密封条,回风槽等。采用各种弹性的压条完成扇和玻璃之间的密封。

(3)提高住宅区门窗的保温性能。在户门和阳台门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防火和防盗的要求,在门里填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等绝热性能比较好的材料,最好选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以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也可以采用双玻璃和三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低辐射的玻璃都可以有效提高门窗的封闭性。

1.4优化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花园住宅成了居民共同的追求,为了应对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需要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而太阳能就是最好的清洁能源,促进太阳能产品在城市花园住宅区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也可以促进未来住宅全部太阳能化。随着太阳能在现代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消费者不仅要求太阳能的节能性,还要求建筑物的美观。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太阳能设施和建筑物结合起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突破传统的屋顶覆盖层的屋顶保温层,不仅可以达到屋顶建筑的简单美观,还可以减低建筑施工的成本。

2.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政府对住宅建筑节能的进一步重视,我国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得到很大提升,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的能源危机。但是,在我国现代化的建筑节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建筑节能的设计手段落后单一,很多情况下,对于住宅区建筑节能设计只涉及到对房屋护机构进行保温设计。对于住宅房屋的热工参数,单独依靠供货产家提供的说明,缺乏可靠性。因此,需要优化建筑屋面设计,优化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优化护围结构墙体设计,优化门窗节能设计。

作者:郭亮 单位:临汾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住宅建筑论文:村镇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1村镇住宅建筑节能适宜技术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1.1技术评价影响因素

(1)技术本身。在选择节能技术时,须充分考虑先进性、成熟性和配套性等,以实现节能的目标。此外,新节能技术的选择应用还须考虑和旧有技术的相关性,相关性越大,技术人员掌握的时间就越短,技术应用的成功性就越大。村镇居民在选择节能技术时须选择一些较成熟、风险小的技术。

(2)社会效益。村镇住宅进行节能建设不仅可以为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还有助于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就业率,在美化村镇的同时,提升村镇住宅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3)经济效益。村镇住宅采用节能技术势必会在短期内提高建筑工程的成本、加重居住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节能技术只有在创新中考虑到建造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推广中让居住者认识到长期收益和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更广泛的普及。

(4)环境效益。环境质量的改变是由多项指标反映,同时由于大多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都存在滞后性,使环境效益的计量和评价存在很大困难。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要结合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处理好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2村镇住宅建筑节能适宜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技术适宜度将技术及材料的先进性作为评价对象,从多个维度出发涵盖了若干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指标序列,所有指标序列相互影响、彼此联系,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依照技术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维度,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遵循系统性、简明性、层次性和可行性等原则,在不同条件下具有可调整的弹性空间。本文从节能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先进性出发,以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准则层指标集为S={s1,s2,…,sm},指标层指标集为Si={si1,si2,…,sin}。

3实例分析

选取北方寒冷地区某经济条件中等的村镇进行实证研究,在对该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技术适宜性的评价中,将评价集划分为5级,即V={v1(优),v2(良),v3(一般),v4(差),v5(较差)}={5,4,3,2,1}。根据该村镇住宅节能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其推广应用的墙体节能技术CS板进行适宜性评价,邀请来自房地产、设计院、施工单位和高校等建筑方面专家,对待测墙体节能技术CS板的各层指标重要性分别进行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求出各项指标的指标权重。按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的方法,统计每个因素各评价赞同的专家数,用赞同的专家数所占比例作为隶属度构建评价矩阵。

4结束语

我国不同地域间的气候特征、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等均不尽相同,村镇住宅建筑节能适宜技术的评价关键在于选择因地制宜的节能技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被评价对象,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操作可行性。然而,本文只针对其中一种节能技术进行评价,并且各指标的隶属度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其结果难免存在误差。因此,为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在村镇住宅的建设中能够推进适宜的节能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戈 黄明强 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工程系 天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 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住宅建筑论文: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论文

1、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1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材料使用问题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施工材料的使用还停留在常规方法,在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符合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要求的材料使用制度,使领料、用料等环节出现浪费的可能,导致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过程出现过大的材料浪费,不但影响了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成本目标实现,也会影响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环境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一些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还停留在自制混凝土和砂浆的状态,由于没有使用集约化的预制砂浆和商品混凝土,出现材料上的巨大浪费,既影响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也形成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造价的失控威胁。此外,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一些材料没有做到再生和利用,这会加大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成本负担,而且也会导致绿色建筑住宅的施工材料出现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

1.2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水资源利用问题

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过程中讲求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有效回收,这样才能做到对环境尽量少的压力,也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但是,一些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企业在设计沉降井、沉淀池的过程中出现数量不足、容量不够的问题,既影响了污水的收集、利用,也影响了施工中对水资源需求的满足,并且在特殊天气下大量的污水会溢出井池,给整个市政网络带来污染问题。此外,一些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企业没有充分利用施工废水、降水、地表水等潜在的水资源,只是一味开发地下水或盲目利用市政水网,这只能会造成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成本的上升。杨锦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600

2、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做好对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要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人员之间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要根据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特点,以外在和内发的两种方式建立起施工人员的环保观念,可以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来提高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人员对环保的认知,建立起绿色建筑住宅的理念,将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措施和要点落实到实际施工之中。另一方面,要加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现场的保护,将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划分,建立每天施工现场垃圾分类回收的制度,对需要通风环境进行作业时必须使用空压机做好送风措施,加强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对扬尘的管理,使用安全网、喷淋等措施来进行降尘,土方运输时,应该尽可能使用封闭式的土方运输车,减少土方在运输过程中的掉落。此外,要建立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合理体系,将绿色建筑住宅的环保目标与施工目标有效地统和,形成以环保来约束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以绿色建筑住宅施工实现环保目标的良性互动关系,做到对绿色建筑住宅建设综合任务的保障。

2.2做好材料及资源的利用

一方面,在绿色建筑住宅现场模板作业进行时,可以通过一些严格管理措施,通过对废模板的合理再利用,达到对模板原料的有效控制,在节约模板原材料和控制成本的基础上,使得模板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另一方面,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现场混凝土作业中,必须对混凝土用量严格控制,在每次浇筑之前必须要先进行用量计算,再上报供应计划,施工现场剩余的混凝土用作门窗洞口的浇筑;此外,应该尽量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采用商用混凝土,通过集约化地拌制和运输做到对水泥、电力和运力的高效利用,进而降低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的浪费与污染,实现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技术更为全面地支持。

2.3做好水资源的利用

要结合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实际,分别确定水资源的取用方式和利用措施,特别要制定好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的节水方法。当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所处区域地下水丰富时,可以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设置积水井,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调节和开发以实现对地下水进行充分的利用。可以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场地附近设计沉淀井将地表径流、地表突水、施工废水、雨水等水体排入井内,通过沉淀、凝聚和过滤实现在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的重复利用。在沉降井口可以设置加压泵,这样可以提高供水的效率,满足施工、洗车机、搅拌机等建设和机械用水的需要。当绿色建筑住宅施工出现在水资源紧张的区域时应该考虑适当引用市政用水,但要注意节约用水,要建立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现场水资源控制的体系,实现对宝贵的市政用水最大限度的利用和重复使用。此外应该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生活区域的用水设施做到节水处理,在生活区避免采用自动喷淋系统,防止水资源出现巨大浪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所有的厨房、卫生间内均使用节水式龙头、阀门来供水,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建立绿色建筑住宅施工节水的目标,通过目标考评和节水效果评比,以物质奖励的方式来实现对节水目标的支撑。

2.4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住宅施工中应该对所有施工地段在不同阶段的作业范围进行规划,确定绿色建筑住宅施工材料堆积的区域,设置科学的绿色建筑住宅施工生活区域。此外,应该有效地利用绿色建筑住宅的地下室顶板,对绿色建筑住宅施工办公区及物品和材料摆放区域进行合理布置,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得到提升。要充分进行系统性规划,通过利用绿色建筑住宅基坑开挖后的土方对一期地下室周边土方回填,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了场外土方的多次运输,也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的成本,并可以做到对土地资源更为高效地利用。

3、结语

绿色建筑住宅是建筑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也是未来建筑企业重磁选机的不利影响。而且胶泵只需开两台,减少了二段磁选机给矿量,降低了选别浓度,提高了选别效率。二段磁选品味相对三台胶泵供矿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系统稳定最终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作者:杨锦程 单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设计高层混凝土住宅建筑抗震论文

1高层混凝土住宅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求

关于高层混凝土住宅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应该持续改进高层混凝土住宅结构的延展性,达到合理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提升高层混凝土住宅建筑抗震结构的抗震能力。

2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对策

2.1场地和地基的选择

关于高层建筑的抗震效果,地基的情况和场地状况较会产生直接的作用,也称为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如何选择地基和场地,一定要详细清楚当地的地震活动状况,仔细勘查地质情况,并获取全方位的数据资料,从而可以有效的进行综合评价和研究,正确的评判当地的抗震设计等级。采用一切办法去规避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方,如果不能规避的场地,我们要做针对性的处理。在选择高层建筑地基时,首选的是较高密实度的基土和岩石,将有利于提升建筑地基的抗震能力,切勿采用哪些不适合抗震的软性地基土。务必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对达不到地震需求的地基进行改善和加固,从而让它满足抗震要求。

2.2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为了实现可靠性的建筑,达到合理分布承载的力量需要,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务必要达到建筑结构的规则性需要,尽量让抗侧力结构可以简单明了。对于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图,多选用比较规整的图形,主要是由于规则的图形能够确保建筑遇到何种情况时都能实现均匀分布的承载力。应该尽量规避一些复杂多变的建筑结构平面,那是由于不规则的图形便于引起建筑结构的钢心和质心间的错乱不堪。如果遭遇地震,钢心距离就会变大,刚性达不到要求,从而使得建筑物出现倒塌的结果。

2.3建筑结构材料的选取

高层建筑在遭遇地震时安全性能很大程度上都由于建筑结构材料来决定。现实中,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本质问题就是整合相应构件的延性,同时要做调和工作,最终目标是确保遭遇地震时建筑能够稳定安全。而对于钢筋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具备较好韧性的材料。关于垂直方向受力的钢筋,以HRB335级、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为准,箍筋则是采用热轧钢筋,型号为HPB235、HRB335、HRB40级。在选用建筑结构材料时,务必要充分了解材料抗震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其中的造价和成本控制问题。所以说,选用建筑结构材料应该寻求抗震新性能和建筑成本平衡点,只有两者的协调统一,才能确保用最少的材料实现最好的抗震能力。

2.4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某些高层建筑需要非常严格的抗震要求,要满足一般的抗震效果,还必须实现消能、隔振的效果。所以,要达到上述目标,第一,正确选择地基和场地,首选那些较高密实度的地基,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轻地震时其能量对建筑产生的损害,减少共振发生几率。建筑物不同,其隔振系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在设计建筑结构的过程中,务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详细研究,选取适宜的隔震支座,还要综合分析风力产生的负荷作用。那些具有消能、隔振要求的建筑构件,延性好的材料是比较适合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能够确保建筑物受地震时减弱破坏。

2.5抗侧力体形的优化

在一般性构造的高楼中,刚超过柔,那些刚性结构方案的高楼,主体结构遭遇的损害少,如果发生地震时其结构变形也不大,围护墙、隔墙等非结构部件也会破坏较少,受到较好的保护。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也会增强,遭遇地震时的塑性铰变大,耗费较多的地震能量。结构也会在强地震情况下更加具有承受力,而不至于倾倒。改观结构屈服机制,并确保结构出现损害时依据整体屈服机制工作,并不依靠楼层屈服机制。设计结构的原则是强压弱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和强节弱杆。设计结构理应选择轴力小的水平杆件,成为关键的耗能杆件,尽量的产生弯曲耗能,确保实现构件的较强的耗能能力和不小的延性。

2.6常用的加固设计

要想能够较好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加固措施务必要结合建筑结构现实状况进行,选用加固方法务必要综合如下因素全面分析:如果结构设计出现误差和缺陷,就要结合现实问题来加固和增加构件,也可以采用较高抗震能力的构件作为替代品。如要提高整体刚度和承载力,可通过设置套箍、增大原截面和增加构件的方法来实现。多数建筑结构整体性连接不满足抗震的规范要求,应该有目的地调整结构,可以降低损害,分散地震力。为避免发生地震时引起破坏,应该对于那些同建筑结构无关紧要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3结语

依据现在抗震设计要求,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应该提升设备和结构的关系,设计者要结合建筑工程抗震概念的相关知识,并融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正确判断,找到经济效果好、结构安全的平衡点,寻求方便易做的三步、二步设防的科学抗震设计方法,从而适应科技和经济的快速进步,达到人们的需要。

作者:李翠伟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华城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对江苏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分析,并通过统计大量文献中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指标的描述,可将江苏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归纳为建筑外形设计、围护结构、设备节能、新能源的利用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对这四个指标做进一步分解,可以得出19个子指标,

2江苏地区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方法

2.1信息熵方法对建筑节能评价指标的筛选

为了从已经构建的初始评价指标中提取主要评价指标,可以采用信息熵法剔除其中对评价影响不大的指标。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如下:第一步:将初始的指标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假定所选的评估对象有N个,初始的指标有M个,则可以构建N×M阶的矩阵,定义为矩阵A。按照式(1)进行标准化后的矩阵为A′。a′ij=(1)第二步:熵值的求取。令pj表示熵值,则,Πij=pj=-ΠijlnΠij(2)第三步:熵权的确定。Wj表示求出的熵权的大小,则,Wj=(3)第四步:确定某个评价指标的具体权重。权重值用Qj表示,则,Qj=(4)第五步:将第三步求出的熵权与第四步求出的具体权重进行结合,剔除冗余指标,确保评价的稳定性。

2.2BP神经网络方法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

BP神经网络可以用于逼近任意的一个非线性的函数,同时具有超强的自适应以及存储能力。采用BP神经进行评价时,其运行的主要思想就是将搜集到数据输入到该系统中,然后系统进行自我训练,拟合各指标间的最优关系,并自动记忆、存储所选指标对综合评价对象的影响权值,继而对类似对象做出客观的评价。在进行BP神经网络训练之前需要构建BP神经网络结构,主要需要以下参数。

(1)BP神经网络的节点数与层数的确定BP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需先确定输入、输出层节点数、隐含层的层数以及隐含层节点。输入层节点数为指标个数,输出层节点数为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在规模不大的情况下,常采用一个隐含层。隐含层节点数可根据式(5)确定。Ny=(5)其中,Ny表示隐含层节点数;Ni表示输入层节点数;No表示输出层节点数;NP表示训练样本个数。

(2)BP神经网络相关参数的确定确定BP神经网络结构后,需要确定网络函数的选取、初始权重的确定、期望误差、学习速率、训练次数等相关参数。

3江苏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综合评价

首先对初始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剔除其中可能对评价结果有干扰的影响因素。聘请10位专家对初始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然后依据信息熵方法进行处理,最终得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包括b11、b12、b13、b14、b21、b22、b23、b24、b25、b31、b32、b33、b41、b45、b46这15个评价指标。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模型,即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各一层,输入节点数为选定的评价指标数15,根据式(5)确定隐含层的节点数为7,输出节点数为1。函数采用Sigmoid函数,初始权值为[0,1]区间的较小的数,误差期望为0.01,学习速率为0.001,训练次数为10000次。笔者选取了江苏省某地区的6个农村住宅建筑作为评价对象,以其中的5个作为训练样本。数据主要是通过调查得到并做归一化处理,聘请相关专家对这几个样本进行综合评分,用t表示。经过训练,将第六个样本作为评价对象,采用该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各指标的初始值见表3。采用经训练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最终评价结果为0.932,这与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出的评价值0.927相比,误差为0.005,相对误差为0.5%。这充分说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且其评价的精度比较高。

4结语

影响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评价指标有很多,评价指标又是准确评价的基础,因此本文采用信息熵方法排除冗余因素的影响。在评价指标确定的基础上,结合BP神经网络精度高的优点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例分析可以发现: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简化了模型,提高了运算速度及评价的精度。

作者:包相相 杨和礼 徐洁 单位: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节能建筑环保论文

1引言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住宅建筑作本身是巨大的能源消费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在我国政府提出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2020年建筑节能远景规划目标”,的今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能源,已成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工作。

2住宅建筑节能的内容

2.1住宅建筑节能的定义

住宅建筑节能是指通过采用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屋面隔热材料、门窗、空调等措施,执行建筑节能规范标准,加强住宅建筑耗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合理设计建筑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其照明、采暖、给排水及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能力,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2住宅建筑节能的控制内容

①合理规划节能方案根据住宅所在地环境特点,依照国家及地方住宅建筑节能标准,综合考虑住宅开发、利用、维护成本,合理地规划设计节能方案,保证住宅建筑节能效果。②合理利用节能材料节能材料进场前应按照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认真核对,审核有关质量保证资料、技术推广证书。对于保温隔热材料、隔热型材、外窗及中空玻璃、幕墙玻璃、散热器、风机盘管机组、低压配电系统的电缆、电线在使用前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取样试验合格。

3现有住宅工程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3.1节能材料的选择

目前,建材市场上主要供应的节能材料种类单一,且大多为一次性能源,而且大多节能材料从国外引进,价格较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主流产品与技术的不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带来难度。另外部分开发商片面的追求降低住宅建筑节能成本,不会综合考虑节能效果、建筑节能的全部费用等因素;或者缺乏对节能新产品的了解,往往造成节能材料选择使用不当,影响住宅建筑的节能效果。

3.2住宅建筑节能规划与设计

目前,多数新建的住宅建筑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仅考虑建筑物的外观及造型,不重视绿化景观设计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相关规划部门也只要求住宅的方位与周围的有关参照物相一致(如道路),忽视住宅小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未考虑住宅建筑的日照及自然通风要求,不能保证房屋的最佳朝向。住宅节能设计在我国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还没有一套成熟、通用的体系,某些不成熟的节能技术,通常会产生一些垃圾建筑及建筑垃圾,降低了住宅的耐久性,不利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损坏建筑结构主体,缩短房屋的寿命,例如外墙内保温、外墙自保温、夹芯保温等做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正在加剧一些垃圾建筑和建筑垃圾的产生。

3.3节能住宅的检测与验收方法不完善

建筑热工法是目前国内外检测建筑节能达标与否常用方法,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法的一项重要指标。热工法现场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热流密度、室内外气温、保温建筑墙体的内外表面温度以及热流计的两表面温度。此测试方法是以被测试墙体单元的热工性能代表整栋楼或整个小区的墙体热工性能。此方法的缺点是具有代表性的测点难以确定,难以准确而全面的确定整个住宅小区内所有建筑墙体及屋面的热工性能。另外,保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分项工程,目前仍缺少相应的检测验收标准,国家建筑安装统一验收标准中也没有相关内容的规定,施工质量难以检验、保证。

4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4.1既有住宅的节能改造措施

非节能既有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装修的并居住多年的,这类建筑往往是建成多年的老房子,装修比较简陋,居住结构也不合理,各类设施老化,居住者本身为中下等收入群体;另一类是未装修过的新住宅。对于前者,节能改造要首先考虑成本,以最经济、效果最明显的地方下手,无需大动干戈;后者在装修环节中需加入一系列的节能措施。这二者都可以通过墙体、屋面、房屋结构、门窗的改造达到节能效果。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技术改造的推广与实施对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节能目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仅在节能改造的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探索,用最简便、最经济的措施达到最好的节能效果,而且还需要改变陈旧的观念,加大经济投入力度,推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4.2新住宅的节能设计措施

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来定位节能住宅以及节能技术,根据住宅的全生命周期来规划设计建设。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①节能住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住宅建筑的布局规划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使建筑物的整体布置和平面布置有利于利用太阳能和利于自然通风,保留小区内自然水域面积,尽量减少硬化地面,增加绿化,形成适合居住的小区气候。规划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建筑物的最佳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得建筑物可以合理利用太阳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房屋的单体设计应控制其体型系数,应该增加房屋的进深,减少体形系数,以减少其结构的热损失,减小建筑能耗。②提高建筑结构的保温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有屋顶、外墙和外窗三部分组成。屋顶应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屋面,其传热系数和热工性能应满足规范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屋顶绿化等措施;外墙采用新型的低热转移值的节能墙体材料;外窗是建筑结构热工性能最差的环节,因此提高建筑结构节能性能的有效途径是控制窗墙比,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③提高设备的能效比及利用新能源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南方地区的居民夏季对空调的需求和使用逐年增长,另外北方地区冬季还需要供暖。能效比是空调、供暖等设备的重要的竞技性指标,能效比越高,说明该设备越节能。所以应优先选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节能型空调和供暖设备。要实现住宅节能,一方面要通过降低建筑能耗;另一方面是利用新能源,减少消耗常规能源。例如,合理利用太阳能,采用太阳能集中供热水系统。④完善节能设计规范标准节能技术与传统工艺有着很大的区别,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高。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也相继出台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节能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有些规范可操作性差。因此,在节能建筑施工前,要结合现有规范标准制定详细的技术交底,编制完善的、操作性强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施工组织文件,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⑤完善对节能住宅的检测和验收方法节能住宅的检测和验收主要包括节能效果的检测和施工质量的验收。首先要对住宅节能体系进行认真检测,根据其离散程度,确定可靠的保证率。同时加强对各施工工序的专项检查和监理工作,规范、完善对节能效果和施工质量的验收方法。

5结语

要通过检测建筑物结构的热工性能和房间气密性检测住宅节能效果;要通过检测住宅的耐久性、抗风性、抗渗透性、抗冻融等检测其施工质量。从而形成一系列完善、科学的检测和验收方法,来保证住宅节能效果和推动节能技术和节能住宅的发展。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节能技术建筑工程论文

1当前我国住宅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住宅建筑的节能问题包括的方面很多,甚至一些智能化的建筑还需要考虑系统的优化问题,这里仅仅就当前我们面临的几个主要能耗漏洞说明我们的问题。

1.1保护结构保温方法不合理

当前,一些住宅建筑为了减低成本,在建筑护保温工作中使用了内保温、夹芯墙等方法,这种保温方法导致的结果是内外墙两层皮,分别被置于不同的温度环境中,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二者发生不同的形变力,导致墙体发生多处的裂缝,既影响装修的美观,又无法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并间接危机建筑物的安全性。

1.2建筑设计过程中对于节能的设计标准过低

目前,由于一些开发商认为能源消耗费用是业主直接支付的,国家对于建筑能耗问题也没有明确操作的强行标准,导致一些大部分建筑开发商不愿意在节能上投入成本。在建的住宅绝大部分无法满足节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多数为高能耗的建筑。同时,加上建筑施工过程能耗也比较严重,最终我们的住宅是发达国家能耗的2-3倍,至于建筑垃圾、环境污染等成本更高。

1.3建筑材料不环保,消耗资源多

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材料主要是聚苯板和聚氨酯,它们都属于消耗石油资源的大户。据统计,生产一吨聚苯板需要消耗石油两吨,聚氨酯的石油消耗与其相当。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急速扩展,石油资源捉襟见肘,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经消耗了将近一半的石油资源,让人触目惊心。

1.4供热系统不合理造成能耗浪费严重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都是采取集中供暖措施,按照住宅面积收费,对于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缺少监控,住宅里面没人而仍然在消耗热能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也存在部分住宅的热能由于关闭不严而泄露,导致能量浪费严重。

1.5在设计施工中对于再生能源的利用不够

只有极少的建筑能够大规模地使用太阳能资源进行能源采集。对于水、电以及各种能源的消耗缺乏循环利用的设计,建筑材料缺乏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于利用建筑设计来进行空间布局节能更是缺乏研究。对于屋面以及地面等的节能问题几乎没有企业在施工设计时进行考虑。

2建设节能住宅的基本技术措施

2.1注意住宅的整体性

当前,我国很多的住宅的主体建设与装修是分开进行的,业主在装修阶段对住宅的原有布局与基本设施(如基础水电、墙体窗洞等)会进行改建,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把建筑施工与室内的设计进行融合,将减少资源的浪费。同时,可以吸取发达国家工厂化住宅建筑的经验,推进标准化、模块化的建筑建设,通过国家给标准化建筑制定具体的统一数据标准,能够大大减少施工与装修工作中的浪费,而且能够发挥整体节能优势,提供能源的使用效率。

2.2重视建筑结构本身的节能效果

在传统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考虑的往往是容积率、日照间距、空间形态、以及建筑与环境等问题,很少重视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其实,建筑本身结构的采光与通风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房间的纵深、门窗的位置、外墙的凹凸、楼道的设计等对于采光与通风有着很大的影响。减少太阳辐射、增加自然通风可以节约能源。例如:根据不同的地区设计不同的结构;建筑的朝向面向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窗户的设计要有利于形成过堂风等,都应该成为设计的基本原则。

2.3要充分重视再生能源的利用

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的优势,根据住宅的形态、构造、设备的特点,让多项太阳能技术搭配使用,如穿孔金属板太阳能集热墙、太阳能组合屋面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综合应用等。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水等深水层温度相对保持稳定的特点,与地能进行冷热交换提供所需的冷热源。在建筑材料上,要重视各种环保新材料的使用,但是要防止将废旧的钢筋等不合格材料用于建筑。

2.4设计过程遵循节能原则

随着建筑能耗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建筑师在优化设计方案时把节能作为设计的一个标准,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做到最低限度地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3未来住宅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趋势

住宅建筑的节能主要还是要通过做好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转变服务理念与消费理念来实现。具体在建筑技术上要做到:

3.1建筑构造设计上

首先,要坚持做到增加住宅的进深空间,减小外部形体系数,这样外部形体系数越小,外墙面积就越小,使用的围护材料越少,同时保温效果更好,也就更容易节能;其次,住宅的朝向与布局要合理,结合我国不同地域的特点,最大化利用区域气候的潜在优势,使得建筑在夏季能够减少太阳的辐射量,做到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冬季能加大太阳辐射面积,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资源;再次,注重住宅屋顶的保温隔热设计,顶层尽量采用坡屋顶,这样既丰富了建筑造型,又有利于保温隔热;同时,要重视窗户与墙体的比例,减小能量消耗。

3.2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

要注意墙体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选用。首先,墙体材料在建材中约占70%,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取代粘土生产粉煤灰烧结砖。目前加气混凝土是集承重和绝热为一体的材料,属于在节能上达标的材料,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防火等优良性能,应用于新结构体系如钢结构中是比较理想的。其次,要重视保温材料的使用选择,墙体传热在建筑物总体传热中占比例最大,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例如保温涂料综合了涂料以及保温材料的双重特点,有一定强度及弹性的保温层,是一种理想的保温材料。再次,重视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的使用,目前国内外研究并推广使用的节能玻璃主要有: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镀膜玻璃等。能大大地提高节能的效果。同时,在施工中要重视生态水泥的使用,包括:环保型高性能贝利特水泥,低钙型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碱矿渣水泥等。重视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对固体废弃物加以筛分、破碎后制成建筑垃圾砖或用作路基垫层及地基垫层,走循环经济之路。

3.3在住宅的冷暖设备上

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建筑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的平衡。充分采用变频空调和蓄冷空调技术,尽力实行集中冷暖供应系统,并对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与维护。增加一次性投入,做好建筑的太阳能集热与地热采集使用设备的建设。装备好自力式调节阀,加大智能化控制设备的建设,装备好按户调节热量及温控装置,按户热量表计量装置,空调系统热量回收系统等的建设。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必须与智能化控制结合,形成整体的技术控制平台,使得住宅不仅在建设阶段减少能耗,更靠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保证能耗的减低。

4结论

节能住宅的一次性投入是比较大的,但是其节能效应并不时能用经济投入本身能够衡量的。建筑节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建筑节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与使用,逐步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促进节能建筑的普及。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绿化建筑环保论文

一、国外建筑住宅区绿化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欧美国家在建筑设计方面形成名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盖娅运动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完善,生态设计的理论大丰富,出现了一批利用太阳能、覆土、地下空间等优秀单体建筑实例。

1、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阿科桑底(Arcosanti)是他进行"生态建筑学"探索的一个实例。该项工程位于凤凰城(Phoenix)北70英里处,面积为860英亩的土地上。1969年美国著名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LanL.McHarg)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并从理论上站住了脚。

2、20世纪末,美国凯特。奥利维亚。塞申斯提出的“绿道”的概念,在环居住区绿化境保护、利益、美学上有巨大的价值,将对我们有很好借鉴作用。使居住区的绿地也成为这个巨大的循环系统的成员。1994年法国出台了新的居住区绿地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住宅组公园、小区公园、居住区公园的绿地定额、服务半径、绿地面积和平均每人绿地面积。

二、国内对住宅绿化的研究

1、国内对于住宅园林的设计历史悠久

中国古典园林从苑囿发展成人工山水园林类型,历经3000余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等思想,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2、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存在的贵族园林毕竟不能代表今天大众化的住宅绿化设计

但是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思想与国外的建筑生态绿化思想在今天均影响了我国的住宅环境绿化设计。查阅各种资料发现,当前对于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方面的文章很多,关于原则的规定与阐释也很多。如:贾俊丽的《住宅区绿化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几点思考》对国内外住宅小区绿化环境规划理念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功能的需求,阐述了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措施。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徐高福的《住宅区绿化建设初探》,2005年《广东林勘设计》第4期等均以生态住宅为主要内容。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住宅区绿化植物多样性选择和生态优化配置模式,对人居环境绿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中福建省惠安县林业局的杜海阳撰写的“城市住宅绿化环境设计的现状及思考”,通过对城市住宅绿化环境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应具备的原则,以及充分认识住宅小区园林植物的功能性,使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绿化地区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利该树种良好的生长发育,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类似的研究非常多,这里不一一赘述。当期总体来说,国内对有关的设计的研究非常多,政府对于这方面的规定与要求也逐步在规范,但是整体来说都还不够成熟。

三、我国住宅绿化建设的历史

1、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苏州的园林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环境景观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实验小区,在考虑并开始注重环境的营造,提出了人要居住在优美的环境中。进入90年代,扩大试点后,环境景观概念进一步深化。后来,随着个人住购房时代的来临,开发商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景观是一个很重要的卖点,带来了生态小区和绿色小区概念的流行。近来,住宅创新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达到自然与人的相通和统一,求得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融合。

2、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大会”上,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式推出了历时两年多编制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提出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五项基本原则:美化生活环境是为了体现社区文化的社会性原则,注重节能节材合理用地的经济性原则、生态原则、地域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这部国内首次推出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指导性文件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总体把握和判断。

3、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以绿色、生态、健康为理念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但在实际设计和营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多数开发商仅仅把绿色生态住宅更多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认为生态住宅不是当务之急;。真正了解生态住宅的人群仍属少数。主要表现在:为求新、奇、特,北方开发商常常重金迁移了南方的名贵树木,却没有考虑其生长所必要的气候条件;为美化居住区所规划设计的景观环境,有时却成为束缚业主的藩篱,使之难以亲近;为体现水景而建造的湖泊,却因未考虑安全防范措施,成为吞噬幼童的杀手。很多已建成的居住区景观不仅投资大,而且只具有观赏性,没有实用功能性,人性化的设计更少,缺少交往空间。

住宅建筑论文:我国城市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一、建筑耗能的现状与节能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新兴的城市和拥挤的人口,采用的是学习或者抄袭西方的建筑来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但科技在进步,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前的建筑越来越不符合人们对住房的要求。气候的变化带来许多问题,我国居民大部分分布在北方,因此,夏天时需要有一个更好地散热空间与传热机制,冬天时,则需要更加充足的阳光照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求有更大的绿化面积,由于尚未规划的建筑以及材料的使用并不是处于对环保的考虑,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冬暖夏凉、照明设计的要求。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城市建筑进行节能减排的设计。

二、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

2.1建筑产品不合格

我国的现代建筑起步晚,建筑规划不合理,且大部分以实心黏土砖为主。建筑产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的固定性、体积的庞大性以及其多样性。为了达到建筑保温的这个目的,在科技不发达、建筑设计不规范的条件下,我国主要采用的材料为实心黏土砖,但这样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及其节能,对墙体的设计有着许多的做法,如粉§煤灰等空心砖的使用就是一大创新,加上钢筋混凝土对墙体|的加固,既解决了建筑的稳定又节能。这是否意味着问题的解g决,技术的进步呢,其实还有许多地方为了片面的达到建筑节g能的需求,一味的苛减材料的使用,许多建筑好像是节约了材5料,但由于在建筑时,并没有完全使用节能材料,导致在后期为|了满足保温等需求,反而支出了更多的材料,造成了资源浪费。g

2.2建筑节能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城市住宅主要以小区为主,各种新兴的小区为了埋吸引顾客,只顾其经济效益,为了容纳更多的居民居住,在建筑风格上借鉴国外的风格,丝毫不考虑当地是否适合这样的建筑,这样的建筑是否可以达到人们的需求,对日照需求、空间形态考虑的不周全’小区内的绿化也只是为了配合小区建筑的风格设计制作的,窗户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为了美观,在材质与大小上没有完全的一套体系,在建筑规划之初时,没有最大限度的与自然环境共处。人们在冬季要求室内可以保温,空调在使用时的这一想法可以实现,但是由于住宅规划之初不合理,使得房屋无法很好地保证暖气的停留’密封性不好以及屋顶的保温能力差’导致了大量的能源被过度使用’甚至浪费。夏天时,没有依靠大自然固有的能力’建立起绿色防风墙,失去了植物遮挡阳光的功能,室内的冷气也流失的更快,这同样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如果能在建筑设计之处,设计者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将重点放在绿色植被对建筑的防护,以及建筑的朝向、间距,将很好的建设夏冬季节对空调的使用量,从而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及技术措施

3.1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对于这方面的要求如果能够严格,那么势必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的要求。在建筑规划时,首先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小区的内部容量、房屋间冬季的曰照时间、房屋在空间上排列的形态、建筑物的外观及造型上的独特和别具一格,对于緑化景观的设计和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小区的风格并不一定要符合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小区现有的风格建筑相配套也是相当重要的,但不能过于重视图案化,小区内的绿化对于小区内部的小气候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通过小区绿色规划,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规划时’要尽量把节能减排的目的作为设计的重点,做好设计是进行建筑的第一步,注重绿化面积以及绿化排列方式的同时,要把建筑单位中墙体保温、屋顶保温隔热、采用密闭性好的门窗等作为节能设计的重点,从而解决许多单体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做好建筑规划设计就是做好了节能的第一步。小区内的小气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规划者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引进外部植物的时候,不能仅仅依赖于是否与小区内部的建筑相符合,而应当将绿色设计与建筑技术和能源利用有效地结合,夏季在使用空调时,绿色植被可以降温,住宅本身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溫度的流失,使得室内得以冷却,冬季时,植被可以带来温暖,住宅面向南方向阳面应当可以更加容易让阳光渗进来,使得住宅可以获得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温暖的目的,由此,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四、总结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我们应当在总体规划上为建筑节能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一个地区的建筑必须要从当地的气候考虑,我国大部分居民集中在偏北方,此时建筑的朝向、建筑的间距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费东山 单位: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绿色住宅建筑节能论文

一、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1.1围护结构

(1)对于外墙围护结构来说,可对住宅应用EPS外保温系统墙体,不仅仅冬季墙体内表面不会出现结露现象,对于冬、夏两季期间墙体内部也不可能出现冷凝现象,这为外墙节能和室内热舒适环境奠定基础。

(2)屋面保温系统。对建筑的平屋面采用种植屋面系统,对坡屋面则可考虑采用例置式节能系统。从工程实践效果来看,建筑采用节能屋面,在冬季采暖期间,内表面温度远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根本不会产生表面结露现象。而对于夏冬两季,节能坡屋面的保温层上下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都低于其对应的饱和水燕气分压力,因此不会产生冷凝现象。而针对种植平屋面的绿色节能措施来说,鉴于其保温材料上下两表面都设置了防水层材料,保护层〔抗渗细石混凝土或抗渗砂浆〕又覆盖了较厚的土层,造成整个屋面层的水蒸气渗透动力较小,所以不可能发生内部冷凝。

(3)对于外窗节能技术主要集中在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两个方面考虑。传热系数是衡量由温差引起的的通过外窗的热流量的参数,是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综合体现。传热系数越大,则会导致窗户的保温隔热能力就越差,通过窗户的能量损失就越多。而遮阳系数则是体现玻璃阻隔太阳热幅射的能力。显然,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为了能到绿色效果,其选取外窗方面,应当选择高保温隔热性能的外窗构造及合理的遮阳系数。当前,控制外窗传热系数的技术主要是集中于增加空气层的数量、提高空气层的厚度、使用惰性气体填充、添加保温隔热膜、采用真空玻璃以及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窗框等。而控制外窗玻璃遮阳系数的重要措施则是通过采用光谱选择性的阳光控制膜,如LOW-E膜和SUN—E膜等。

1.2遮阳系统

与建筑其他部分围护结构相比,外窗属于薄壁轻质构件,其热工性能最差,因此是建筑能耗损失的最薄弱的环节。因此选择合适的建筑遮阳设备或者系统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能有效地实现“零”能耗的节能目标,根据建筑外窗朝向的不同以及采光控制要求,选择不同的活动外遮阳系统,具体为南向一层采用自动控制的活动百叶铝合金外遮阳,二层则可采用活动外遮阳和太能能集热器固定的遮阳,对于有天窗的则可选取活动的软布艺外遮阳方式。

1.3可再生能源利用

(1)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通过利用该类型空调可以使使住宅外的空调外挂箱消失,提高建筑外立面原有的平整。地源是一种通过利用地热资源的高效节能、零污染、低运行成木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包括土壤式〔垂直埋管和水平埋管)、地下水式等多种应用方式。

(2)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而太阳能发电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系统以其易于安装、功率稳定、寿命长久等优势而成为当前重要的光伏应用。而在经济、技术较为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经基本具备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安装条件。

二、工程实例

2.1物质节能

为了能达到有效的绿色建筑,在建筑物质材料方面应首当其冲。如考虑通过采用建筑土方来对建筑局部进行覆土,以达到保温效果,同时也作为绿化的基质,也可以减少渣土外运。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有低水泥掺量和再生骨料两种。对于墙体材料则可以采用回收混凝土制作的混凝土砌块。为了能充分利用屋面雨水,可以对屋面雨水以及生活污水等进行收集,然后用于冲厕、喷晒植物等用途。对屋面采取绿化处理,这样可以增加建筑的绿色覆盖率,同时可以达到保温邓作用。

2.2能源节能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必须对能源采取措施以达到有效的节能效果。如对建筑围护结构应当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以达到自然通风,同时在夏季能遮阳,冬季则采暖保温等,从而可以减小人工空调使用,则可以达到自然舒适性以及节省能源效果。对于某些建筑物带中庭时,则可以对中庭采取绿化处理使其成为一个气候缓冲区,对其他居住空间与中庭之间通过采用墙体来隔开,从而可以有利于高湿、严寒等极端气候条件下减少能耗、提高舒适性。此时中庭被包围在舒适空间之中,屋顶有优良的热工性能候也有一定的舒适性。从实施情况来看,为了能得到有效的能源节能效果,可以考虑从围护结构、自然通风以及天然采光方面入手。(1)针对围护结构应当选取保温性能好材料,而且应强度密封性。如外墙考虑采用保温系统;窗采用塑钢窗框时,应当选取双层真空玻璃。(2)自然通风。可考虑建筑中部设有封闭的中庭,在中庭顶部设置有可以开启的天窗,通过天窗来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同时对于起居室以及卧室等应当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从而形成了穿堂风。(3)天然采光。对于独立住宅来说,其较易于天然采光,但对于进深较大情况,则采光效果并不好。为此对于传统住宅则来说,往往以院落和天井解决这问题。或者通过营造一个中庭来获得昼光。为了整个建筑能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能保持较小的体形系数,此中庭应采取保温屋盖,而且可采用较大面积的天窗,天窗上面可设遮阳篷来避免夏季阳光直射。

2.3建筑设备利用

为了能达到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利用建筑设备来来获取自然界的能源来应用到住宅住户日常的生活中,是重要的途径之一。(1)地源热泵系统。针对我国地热能源丰富,通过利用地热系统来充分利用地热能源相当关键。如对于上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适合采取土壤埋管。(2)采用冷热辐射顶棚加新风系统的空调方式,在墙壁和顶棚内埋设毛细循环管道进行辐射制冷和采暖。该系统采暖热媒温度低,而冷媒温度较高,结合智能监测与控制,效率高于普通的空调系统,提高了室内气候舒适度与空气质量。

三、结语

绿色建筑的概念应当是具有综合性,应当不仅衡量建筑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涉及建筑内部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目标是通过优化围护结构,如通过采取高效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倒置式的保温与种植屋面;同时通过在建筑中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作者:曾于平 单位:广州市开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中小住宅建筑设计法论文

1中小住宅建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居住环境及户内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在这种新市场行情下,若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将“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作为定位目标。即使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环境下,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现阶段最常面对的问题就是:若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在容积率不改变的情况下,楼栋数和楼层数就会增加,楼栋数的增加就意味着楼间距会有所缩小。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每个地方的日照标准,要保证各栋楼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日照时间,就要对楼栋数量以及楼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所以楼栋数、楼栋间距和容积率之间务必要取得较好的平衡。但为了实现在一定容积率的前提下的“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设计目标,那么就需要放弃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等不经济的设计。由原本一梯最多四户转变为一梯最少四户,增加单栋建筑面积,减少楼栋数量。就最简单的中小住宅项目来讲,将底层的建筑面积设置为S1,建筑用地总面积设置为S2,总建筑面积设置为S,容积率为2,建筑密度为20%,这样即为:S1=0.2,S2=252,S=10S1,能够建设10层;在项目容积率低于2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小高层项目进行设定开发,能够保证较低的建筑密度。相反,若项目设定为高层住宅,容积率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小高层的消防标准相对较低,楼内公共交通面积要求较小。高品质、大户型的住宅项目一般会选用一梯两户作为主要户型。楼栋间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楼房建筑的高低,楼房建筑高度和楼栋间距是呈正相关关系。在建造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时,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达到“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居住环境要求。低容积率的开发项目,在技术上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苛,所以也不存在一些根本性的技术问题。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但是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各地政府都在贯彻节约土地资源这一基本政策。在城市土地公开招标的文件中,很多都会要求中小户型占到一定的比例,以满足经济实力较弱的刚需群体的需求。当前建筑开发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既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又能够解决好高容积率这个问题。

2高容积率的中小住宅建筑设计

2.1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开发理念下,为居民营造优越的居住环境。要想使此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做到最大可能的减少楼栋数。在平面上就应该适度地考虑如何加大单层的建筑面积,争取做到每栋单元能够达到六户左右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可以多单元拼接,使楼栋间布置更加合理、组合更加灵活。这么做的优点不仅可以体现在增加单栋建筑面积上,还体现在居民用户公摊面积比例大大降低。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增加建筑层数,同时合理设置建筑层高,若在每层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2cm左右,这样一栋建筑物就可以多出两层的建筑面积。向上增加层数和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后会发现,竖向上增加层数此种方法优于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方法,究其原因是一旦使用加大单层建筑面积和降低层高这两种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住宅品质为代价。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是规划指标是否变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情况下,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就会带动总户数的增加,总户数的增加必然也会导致规划指标的增加。随着各方面的增加,建筑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车位数的增加。停车位的增加,必然导致居民居住环境的下降,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小区建设者应该以地下停车位为主,地面停车位为辅,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2.2建筑单位综合性设计分析

2.2.1建筑面积公摊比例研究分析

理性购房者对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比较重视的。力争将其控制在15%以内,若高于20%,购房者就会很难接受。18层以上高层设计,一梯2户、4户中,每一层公共交通面积大约设计为40m2或者是70m2。根据每一户建筑面积90m2计算,建筑面积公摊比例分别为22.22%、19.44%。因此说,90m2以下中小住宅单元若想控制公摊面积,最好是选用一梯5、6的户型。同时,建筑设计需要对电梯、楼梯、过道等公共交通空间进行综合优化,以使其面积低于上述标准。通过降低公共交通面积的方式降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建筑设计首要思考的。

2.2.2精细化户型设计分析

现代住宅主要由客厅、书房、卫生间、卧室、餐厅、阳台等组成,通过适度的联系空间进行组合,这样才能保证动静分区。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客户所需,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户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90平方米,70%”的政策要求下,住宅的户型设计只是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建筑师在限定的面积内设计出高品质的户内居住空间。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对人的行为方式和人体工程学进行综合性思考。应将灶台、洗菜池、冰箱、洗衣机、洁具三大件等小元素纳入户型设计的综合考量之中。住宅内每一寸空间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在户型设计过程中,做的面积可控、功能齐全、尺度适当、空间整齐。

2.2.3避免出现无效空间

随着相关条例的出现,以往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大与豪”设计理念已经转变为舒适、自由的新理念。要去除户型设计中“大与豪”的弊病,就应该将其中的无效空间去除掉,所谓的无效空间就是:空间在压缩或是消除之后所具备的功能不会消除。(1)客厅:在降低无效空间的选择上,客厅是最有潜质的。客厅的主要功能就是视听。客厅内安装壁挂式彩电已是流行趋势,电视视距最佳为3.54m。U型沙发长边大约为3.8m。试听空间只有在3.5m~4m之间才是舒适的。所以适当地压缩客厅面宽可减少无效空间,同时也不会对客厅空间的功能完整性造成太大影响。(2)卫生间:卫生间内功能完善。很多情况下,业主很难接受马桶正对门的设计方式,但是要是马桶不正对门设计的情况下,布置方式就会增加无效空间。在设计上到底是迁就业主的喜好还是坚持科学合理性设计,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3)厨房与餐厅:厨房长边开门和餐厅并联,此种方式两者之间有着较短的距离,联系也是相对比较便捷的。U型灶台布置占用面积较小,有着较高的操作效率。方正的餐厅空间更加适合餐桌的放置,无效空间最小。(4)阳台:阳台所具备的功能,除去晾晒以及养鸟种花等功能之外,不同的家庭会根据自身爱好丰富阳台内容。在同样的面积上,大面宽小进深的阳台所具备的使用功能更加全面。(5)卧室:卧室除了摆放床、床头柜之外,还需要考虑衣柜的位置。若卧室空间过于局促,在设计上,应考虑尽量设计低窗台凸窗,因其不计入建筑面积,又能拓展室内空间,开阔视野。

3结语

相关文件出台之后,各地区政府对于“90平方米,70%”这一政策标准进行了深一层次的细化,现阶段内很多开发商会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增加赠送面积,相关政府部门会加大控制力度。房地产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品质时代,住宅商品房需要增加卖点才能保证销售量。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住宅户型设计的灵感以及创新需要有所提升。所以说,房地行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设计时代,建筑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保证不被市场淘汰。

作者:杨儆 单位:厦门华旸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筑之建筑设计论文

1住宅建筑的布局和体型设计

住宅建筑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的朝向、楼体之间的间距、建筑高度以及住宅小区内的道路分布和广场绿地等都会对住宅区的采光、空气流通和局地小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因此,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住宅建筑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的融合,充分的融入居民生活习惯和当地的人文民俗风情,在建筑结构布局、住宅朝向、楼体之间的间距以及太阳辐射等方面对住宅建筑布局进行综合考虑。首先,在建筑布局方面,要在整体上考虑住宅区的布局,保证住宅楼之间的间距,在每个建筑单体上考虑住宅的朝向、功能设计,实现各户的通风和采光要求,满足居民行车、停车和日常活动的需求。其次,在建筑体型设计方面,要尽量的优化居民需求与节能要求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住宅建筑体型应当尽量的简单,较少凸凹形体设计,建筑节能体型系数一般在0.3以内,住宅的进深应当适度的扩大,一般为10米到14米,长度控制在55米左右较为适宜。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建筑单体的组合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加强通风和采光优化设计,让居民尽量的运用自然条件满足自身对冷热的需求,减少空调使用量,降低能耗。

2住宅建筑平面节能设计

建筑的平面设计是基于满足住户家庭构成、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要求的角度提出的,主要包括住宅建筑功能的多样性设计、房屋的采光通风性能设计、住宅舒适度设计、住宅建筑面积的合理利用率以及房屋功能布局设计等五个重要方面。而建筑节能设计除了要满足这个五个方面的要求之外,还要对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形状、局部热环境分布以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首先呢,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应当尽量的保持规整,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尽量的减少建筑的护栏结构面积,这样能够实现夏季减少辐射、冬季增加室内光照面积的目的,进而降低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其次,在热环境设计方面,要将住宅中的上下高度相对较低的厨房、厕所、过厅等设计在整个房屋的北侧,将卧室、客厅等设计在南侧,这样就能够提高住宅对太阳能利用度的大大提高,进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另外,要在住宅建筑中设计一定的温度阻尼区,例如设计封闭式的楼梯间、对屋面上的入孔进行密封处理,减少住宅建筑的传热损失。

3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和材料设计

(1)住宅建筑的屋面节能设计。屋面在整个住宅建筑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屋面对顶层楼房的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顶层楼房的节能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屋面保温层材料选择方面不宜选择密度较高的保温材料,避免造成屋面厚度过大。其次,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也不宜在屋面上使用,这种材料会在大大降低屋面的保温效果。目前,高校保温材料保温屋面、倒置式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已经在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在生态建筑理念下,很多建筑采用的种植屋面、遮阳屋面等也能够大大降低屋面的能源消耗。(2)住宅建筑的墙体节能设计。建筑墙体在整个住宅建筑中的面积比例比较大,目前经常采用的住宅建筑墙体节能设计主要是复合墙体节能,这种墙体是在原有的墙体主结构上根据实际建设要求增加一层或者是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进而对墙体的热工性能产生积极影响。根据复合节能材料与墙体主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住宅建筑的墙体节能设计主要分为墙体内部保温技术和外部保温技术两大类,其中墙体外部保温技术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节能设计方案,这种节能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新建住宅区的节能设计要求,而且在旧楼改造中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3)住宅建筑的外窗节能设计。住宅建筑的外窗窗框材料选择、玻璃的种类以及遮阳措施都会对建筑的热工性能产生影响。因此,为了实现降低能耗的需求,应当在住宅建筑中尽量的使用新型保温节能外窗,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热工性能较好的材料使用。另外,窗墙面积的设计也对住宅建筑的节能产生有效影响,窗墙面积直接影响到住宅的空调系统能耗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一般北向的房屋北向面积不大于25%,南向房屋南向面积不超过35%,而东西向房屋面积不超过30%。

4结语

在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的今天,作为建筑重要内容的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对节约建筑能耗,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对周围环境、人们需求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布局、体型、平面设计以及结构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完善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作者:董玮 单位:厦门滕王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筑地域文化论文

1弄巧成拙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传承过程中的瑰宝,其主要反映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意义。随着我国现代文化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重视度又再次提高,因此一股“复古”建筑风也席卷了神州大地。但目前仍有一部分地区的建筑设计在运用传统地域文化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在以北方古建风格框架下新建的居住群落,却大量出现了南方古建构件和纹饰,致使弄巧成拙。

2东拼西凑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对于我国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大,使得我国国内的建筑业有了快速进步的机会。但在这过程中可以看出,部门设计者在设计住宅建筑时,不仅不顾当地文化特点全盘照搬西方建筑,而且还有一些自认为聪明的设计者,采取了“东拼西凑”的方法,完全改变了原有文化特色的美感。例如在中式风格的小区楼体上加装西式风格的阁楼或装饰,使得整体建筑显得不伦不类,给人感觉像是小儿拼图一般。这种东拼西凑的方法不仅不能够展现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使得西方建筑特色无法完全发挥,影响整体建筑的美感。

3优化地域文化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措施

3.1了解中国地域文化特点

想要在现代建筑中引用中国地域文化,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建筑设计人员不能够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应该到当地地区进行走访研究,获得最直接的材料。我国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均不相同,南北之间、东西之间、民族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想要设计出一个较好的住宅建筑首先就要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居住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将民族文化特点融入到建筑中去,这样才能够符合现代人对于审美的需求。

3.2提炼地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历史文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北方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客家人的土楼等等,都极具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区域文化的精髓,运用建筑的语言,如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材料等要素展现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同时还要处理好西方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西方的文化对于当今一些国人来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吸引力,而很多设计者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不断地将西方文化运用到住宅建筑中。但在运用西方地域文化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照搬照抄,或者胡乱运用,首先也需要了解西方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历史背景,只有深入了解了才能够知道其设计理念,才能够将其合理融入我国的建筑业中。以日本建筑为例,其大部分古代建筑均是仿制我国唐朝建筑风格,但在长期的衍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并且反过来影响着我国的建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成功。

4结语

地域文化对于建筑业的影响较大,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兴建过程中起着较大的作用,但相关设计者在运用地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了解,否则只能够使建筑不伦不类。

作者:潘春亮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住宅建筑论文:山地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法论文

近些年来,发展最火的行业非房地产行业莫属,而与其相关度最高的建筑行业也随之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在这其中,山地高层建筑顺势兴起,得到了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的青睐和民众的普遍欢迎,但是根据其名称我们不难发现,山地高层建筑的主要施工场所是山地,这就意味着建筑施工的客观环境不同于一般的施工,山地与一般的平地相比,自然条件更为复杂多变,会更多地受到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此外,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也是一般高度的建筑物无法比拟的,综合山地和高层两个方面的因素,就对山地高层住宅建筑的设计人员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设计人员的各方面水平必须要高,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地结合山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施工方案,保险起见,应该有多套备用的方案,如果设计出令住户满意的山地高层住宅建筑,将会为建筑施工单位带来更为丰厚的利润,促进建筑施工单位健康持续和长远发展。

1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法思想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在设计思想上应该遵循以下三项原则或趋势:

(1)山地高层建筑的施工环境具很大的特殊性,山地的地形和气候气温条件都是比较特殊的,因此,设计山地高层建筑的时候,设计人员切不可肆意而为、主观臆断,一定要把山地的全部条件考虑在内,包括地质、地形、地势、气候、气温、河流水源等,充分地结合住宅设计与山地自然条件、自然景观的关系。山地还有其优点,山地景观是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山地住宅建筑的设计不应该忽略了山地的景观,建筑和景观之间应该相互结合、相互映衬,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

(2)山地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都是远离市区的,距离问题使得居住在山地住宅区的居民无法享用市区内的基础设施,鉴于此,为了保证市区居民和山地居民权利的平等性,应该考虑到山地居住区居民的感受,也应该像市区一样建立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山地的高层住宅,使得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自然地融入到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法,最终实现便利山地居住区居民生活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优化对山地道路的设计,便利山地居住区的出行,与外界加强联系;

(3)建筑物如果坐落在山区中,尤其是高层住宅,更应该实现建筑物与山区自然环境的结合,这就考察到了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法师的洞察力,作为建筑物的设计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生态理念和环境意识,使得设计体现出人与自然地和谐共处与平衡发展,力求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2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法手段

2.1山地高层住宅设计要与山地地形相结合

任何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的必备工作都是仔细地勘察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质,山地高层建筑也不例外,甚至是更有必要,毕竟其处在山区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上,设计人员在正式制定建筑设计法方案之前,就要亲自去施工场地勘察山地的地形,一定要详细、仔细与全面,因为山地高层建筑的建造依据和出发点就是山地的地形。为了增强所获取的地形信息的精准性,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地实现地形与建筑物的完美结合。当然设计人员始终是设计主体,其首要任务就是分析和研究建筑所选地址的平面,根据山地平面情况确定建筑物的具体坐落位置和形状,如果能保证原有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可以对原有的地形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造,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高层住宅建筑应该尽可能地适应山地地形,根据地形的高低、地势的坡度、高低变化来确定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

2.2突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

为了增强山地高层建筑的欣赏性,使居民更加赏心悦目,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突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提高设计质量,而要想提高住宅品质,最基本的就是实现建筑物与山地具体情况的真正结合,发挥和利用山地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自然景观的优势,以此彰显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举例来说,如果山地中的水渠较多,那么山水生态就是不错的一种设计理念,可以利用天然的水源设计喷泉或瀑布,这些都是住宅区域亮丽的风景线,着重突出住宅区域的绿色性质,实现自古以来的山水结合,创建一种原生态的、宜家宜居生活环境,使人们感觉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此外,台地的连接方式是由山地的起伏状况决定的,因此,设计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山地的自然起伏状况体现山地住宅区的空间感,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山谷与山顶的完美结合,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品质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2.3强调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统一

设计师在进行住宅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风格,还要很好地设计不同单元的户型,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与统一,以外在的建筑造型、户型设计为依托加强居民之间的内心交流与情感互动。为了提高山地高层住宅区的识别性,也为了方便居民的休闲娱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更为了为建筑施工单位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可以选择在合适的位置建造一个广场。同时为了适应时展潮流、顺应时展理念,设计工作应该本着节能、环保、绿色、贴近自然的原则进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

2.4合理组织山地住宅空间秩序

由于山地占地面积较大,山地高层住宅区域也比一般高层住宅区域要大,对于这种规模较大的小区,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空间秩序组织建设,将道路交通设计纳入到建筑设计法当中。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地住宅区中的台地和楼梯设计,将人流从住宅区入口广场向住宅区内景观主轴引导,并可在住宅区内的中间台地进行集合广场设计,使人流能够自动分散到住宅区内的各个台地中,避免了人流拥挤和人车冲突问题的出现。

2.5结合山体对基面进行设计

建筑基面设计是建筑设计法中的重点,基面主要是指主体建筑入口位置和外部空间之间的建筑层面。在对山地高层住宅基面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注意将其与山体进行结合,由于在山地高层住宅中多是采用架空建筑形式,因而使得建筑基面与建筑底面出现不在同一层面的现象,这时设计师可以对基面进行景观设计,以丰富山地住宅区内的景观。

3结语

和普通的建筑设计法不同,山地高层建筑住宅处在较为特殊的自然环境当中,所以设计人员在对山地高层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自然要素,实现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既要保护山地的生态环境,又要充分利用山地的有利条件,争取实现对山区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最大利用,以最少的投入建设出最完美的山地高层住宅建筑,为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场所,并促进建筑单位的持续发展。

作者:赵鸣之 胡猛 单位:十堰市建筑设计法研究院

住宅建筑论文:策划及设计住宅建筑项目论文

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对居住的理性和观念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而已不再是满足一般意义上的住房要求,在社会环境、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方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是从单一的住宅技术设计来着手,还应从居住建筑项目的总体策划来研究。

1居住面积的变化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生活设施的发展,人均居住面积在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贵阳市人均居住面积仅2.9m2,现在已经超过10m2。

2居住套型的变化

人均居住面积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大面积套型的大量出现,而是多种套型类型的综合策划。(1)户型平均人口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家庭平均每户人口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为3.96人,2010年为3.10人,2012年为3.02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90年代按3.5人计算,2002年版降为3.2人。(2)城市单人户和2人户大量增加:2000年至2010年,1人户数翻倍,2人户增加68%,2000年这两类家庭占全部家庭户数的1/4,到2010年已接近40%,共计1.6亿户。(3)国家政策的保障要求:为适应广大居民的要求,国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及其一系列政策,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要求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m2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总面积的70%以上,并提出了城镇廉租房的建设要求。(4)由此,住房的套型除受控制的大户型外,中小套型为90m2/户以下,经济适用房为60m2/户,廉租房40m2/户。又由于1~2人户的增多提出了“单居住空间户”的要求,即只设一间兼起居的卧室、有厨房和卫生间共组成的最小套型(以下简称《单居套型》)这种单居套型不同于“单身公寓”。“单身公寓”属集体宿舍类型,不设厨房,最多仅有简易的微波炉或电磁炉操作台或设公共备餐间,且居住人无产权。(5)“单居套型”《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对单居套型的使用面积,规定不应小于22m2,其中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12m2,厨房不应小于3.5m2,三件卫生设备集中布置在卫生间不应小于2.5m2,这种套型住宅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一直是常见的居住套型,在国内也已有不少的工程案例,贵阳也已建有多个建筑项目。单居套型可作为廉租房中的户型应按廉租房面积标准控制,也可作为产权房的户型,此时,可按照市场需求,从建筑面积35~50m2均可,在住建部组织的廉租房优秀设计方案中,单居套型的套内使用面积为22.47m2,套内建筑面积为27.6m2(不含阳台),如图1:贵阳某工程的单居套型,套内建筑面积34.7m2(不含阳台)如图2:此单居套型可以与其他类套型组合在同一单元之中,也可以作为单一的单居套型住宅独立集中设计,但作为廉租房不能与产权房组合在同一单元,产权房和廉租房必须各自单独成栋设置,以利于管理。

3居住环境要求

随着居住方式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是满足对住房的需求,而是对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包括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居住环境一方面是对住宅本身的通风、日照、采暖、绿化、节能和建筑质量的要求,即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居住环境即所处小区、地段的环境要求,包括空气质量、声、光、热、水、电、景观、卫生等;如绿化、公共活动空间设施、商业服务和文化教育条件、交通、噪声以及小区服务、管理等等。社会环境包括文化环境、人际交流环境、安全环境、健身环境以及养老物业等等。这些都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着手,作好小区规划、建筑项目策划进而才能做好住宅的建筑设计。

4住宅建筑项目策划

住宅建筑项目的策划要有前瞻性,从社会和城市的总体发展来研究,对不同收入的群众,不同标准的住宅建筑项目,不要单一分开设置,可采取混合居住的策划思路,即在同一区域内,除部分较高标准的住房外,同时安排有保障性套型、经济适用房、单居套型以及廉租房等,不同类型的住宅适当配置,更有利于社会融洽、邻里亲善,并可在社区内开展非正规劳动就业、社区服务形成不同标准的统一要求、良好环境的共同追求,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符合社会公正的总体要求。特别是在廉租房和扶贫搬迁房建设中,有的将其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带,交通不便,设施不全、远离亲朋、不便就业。不易儿童入学,往往有被隔离冷落的感受。

5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的发展与研究

绿色建筑的要求与评价,已提到日程上,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和贵州省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2/T065-2013)均已相继实施,我省除公建有多项建筑按绿色标准实施外,在住宅建筑中也已出现按绿色住宅建筑进行设计的建筑项目。《健康住宅建筑技术规程》(CECS179:2009)以颁布多年,北京等许多城市以做了健康住宅的试点工程研究和实施。绿色住宅建筑和健康住宅在总体要求上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特别是在策划和设计阶段,两者的要求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工程策划和设计中应充分研究,特别是有关控制性建筑项目。健康住宅有两个层面的要求,即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绿色住宅建筑主要控制建筑项目中,均与健康有密切关联,如住宅小区的绿地率、公共活动场地及其设施要求、日照和通风要求等,既是生理健康的必要环境,也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此环境的优劣影响人际交往,也必然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6生态环境设计

(1)住宅建筑项目策划和设计中,要遵从城市总体规划。选址必须符合居住环境的要求,交通方便并以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特别是廉租房和单居套型住宅,为期方便劳动就业和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阻塞和大气污染现象,是应充分考虑的。建筑设计要从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角度考虑。开始设计的时候,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土地特征,选择适应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根据当地气候、日照和风力特点选择建筑适宜的布局形式和间距标准。尽量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建设过程中的土方施工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历史遗迹和原生植被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其成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还要考虑居住区域日照、噪音、污染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因素。(2)崇尚生态型、环保型的环境设计理念建筑物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关注和处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①对自然资源的充分考虑:如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的方式来改善建筑物内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减少对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依赖,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②对污染物的考虑:在建筑平面布局和设计中,通过考虑建筑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位置,使建筑物有良好的通风性能,可以避免污染物的增加;③尽可能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保材料;④设计师还要注意严格控制装修房内的空气质量,对住宅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进行控制和治理。(3)绿地率是居住小区评价的控制性建筑项目,其面积、尺度以及其日照要求等必须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进行配置。此外,要大量提倡屋顶绿化和竖向绿化。对低层和部分多层公建的屋面,可按社区活动和管理要求设置屋顶活动空间;对其他屋面包括高层住宅的屋面,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允许屋顶住户进行屋顶绿化,这不仅对顶层住户的屋顶保温隔热和室外活动有利,对整个小区乃至全地区的减少太用辐射和净化空气都是有利的,当然,屋顶除绿化外,不得搭建违章建筑。对竖向绿化也要大力提倡,在户型设计中,可留出必要的开放空间和共享空间;每户的阳台上要有种花设施,如栏板加设花槽等。(4)结合绿化做好公共活动场地的设计,包括老年人、儿童运动等场地,也是社区的人文交流和健康的必须。此外,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可设架空层,优化空气的对流,设置健身场所。(5)日照。每套住宅均必须满足日照要求,但有的设计中仅仅只是一个次要卧室有日照,或两套住户连通后,以“两代居”的名义,借用其中一套日照条件较好的套型,使其“满足”有关要求;虽可行,但不是优秀设计,更达不到绿色健康住宅的要求。对绿色住宅套型,起居室不宜朝北,起居室或主卧室要满足日照条件。住宅建筑的最好朝向是南北向布局,贵州境内的最佳朝向宜为南偏东30°至南偏西15°,但对全单居套型住宅建筑和廉租房住宅建筑来说,若全部按南北向布置,则北向套型达不到日照要求。根据贵州的气候特点可按东西向布置,可满足每户的日照条件。但朝西的户型要做好外遮阳,并应进行一体化设计。如此,在总体规划中,住宅楼可做城凹型布局,将主楼南北向布局,而将单居套型和廉租房布置在端部,并做好开敞式的公共院落布局,此种布局,在高层建筑满足日照间距的条件下,端部加设多层单居套型或廉租房,还有利于提高建筑容积率。

7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更多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真正地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采用节能型电气照明系统和智能楼宇控制的自然采光,使用新型的玻璃产品,来改善室内的光热环境,降低噪声音量,以提高建筑物的碳纤维塑料的结构强度和降低建筑物本身的重量,还可以在环境构筑物中利用薄膜结构和壳结构,丰富建筑物的整体形式。

8高效节能的绿色生态住宅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各地不平衡、耕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居民的住房需求将是居高不下的,这样必然造成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各类消费品中,住宅是其中耐久性最长、耗用资源最多、同生态环境结合最紧密的产品。这就要求在设计住宅的过程中,要注意水、电、供热、制冷及生活垃圾处理的设计。在使用自然资源时,要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方面结合起来。

9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居住理念的变化,人们对居住条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建立类型丰富和高科技产品的现代住宅,必须在策划和设计中建立新的观念,设计出健康舒适的绿色健康住宅。

作者:刘欣 单位: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住宅建筑论文:中原地区住宅建筑论文

摘要:本文归纳了住宅建筑常使用的空调方式,探讨了这些空调方式在舒适性、初投资、能效比、分户计量、运行管理、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特性,对于住宅建筑设计选择合理的空调方式以及建筑节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VRV系统户式中央空调集中供热供冷

1、引言

目前我国新建商品住宅小区飞速三年来每年住宅竣工面积近五亿平方米。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日益重视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原和北方地区新建小区一般不采用燃煤锅炉房供热如郑州市政府规定为了改善市内大气环境,2001年前市区内10tˆh以下燃煤锅炉要拆除改为清洁的供热方式。对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城市住宅热环境不仅要考虑采暖问题而且要统一考虑采暖和空调的需求问题。正确选择合理的住宅采暖空调方式不仅关系到住宅热环境的舒适性同时还关系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本文对目前适用于中原地区的四种空调方式进行了比较并得到相关结论。

2、四种空调方式的特点

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在空调形式和使用上有以下区别(1)公共建筑多采用集中空调而住宅建筑以采用分体式空调机组为主;(2)公共建筑空调的同时使用率高而住宅建筑的同时使用率低;(3)住宅建筑层高低人员、新风负荷小其冷热量指标比公共建筑小;(4)公共建筑的使用时间以白天为主而住宅建筑的使用时间以夜晚为主。因此住宅建筑空调设计应与公共建筑空调设计不同。

目前住宅建筑常用的空调方式有房间空调器、多联变冷媒流量热泵空调系统(即VRV系统)、户式中央空调和小区集中供冷供热系统。这些空调方式各有特色适应不同的建筑功能、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地区条件和不同的投资来源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同时存在发展。

2.1房间空调器的特点

目前我国常用的房间空调器主要有窗式空调器和分体空调器。房间空调器的优点是(1)性能好质量可靠维修率低;(2)安装、使用方便;(3)冷(热)量调节方便;(4)计量方便。但房间空调器的缺点也很突出(1)能效比低;(2)室内舒适度差;(3)无法采集新风;(4)冬季气温低、湿度高时供热量不足;(5)室外机破坏了建筑外观;(6)房间空调器的热风、噪声、凝结水成了城市的新公害;(7)城市环境的污染使室外机组效率逐年下降耗电量逐年增加。

2.2多联机或多联变频变冷媒流量热泵系统的特点

这类机组的优点是(1)使用灵活计量简单容易;(2)室内机有多种形式可以适应各种室内装修;(3)管径小便于埋墙敷设而节省建筑空间;(4)如果配上自控其运行调节十分方便也可实现节能运行。其缺点是(1)由于VRV系统的技术附加值高因此其价格昂贵约是一般房间空调器的一倍多;(2)没有摆脱一般房间空调器的模式对室内环境的改善程度有限;(3)其系统的能效比仍较低;(4)维修较困难。

2.3户式中央空调的特点

目前户式中央空调常用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空气—空气热泵机组制备冷(热)风的小型全空气系统通过风管将冷(热)风送到每个房间(简称风管型),由于风管再加上保温层而比较粗所以对住宅建筑的层高有要求。该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还可以引入新风并可利用室外新风实现过渡季节的全新风调节且风管型不易滴水同时由于是直接蒸发式和不用水泵因而能效比高于空气—水热泵型耗电量较小。另一种是空气—水热泵式冷热水机组(简称水管型),机组制备冷(热)水供应室内多台风机盘管由于水管较细容易拐弯和穿梁适应于我国目前多数住宅的层高但能耗大于风管型施工要求较高。

户式中央空调的优点是(1)舒适性强;(2)便于计量;(3)节约投资节省了建设锅炉房、空调机房及管路外网的大量投资节省了用地和物业管理人员的设置同时由于供暖、制冷共用风机盘管末端装置从而节约了暖气片的投资;(4)节约能源(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室内温度或开关空调机);(5)无氟利昂进户;(6)只有一台室外机放在阳台上[1]对建筑立面小;(7)当采用涡旋式压缩机时其能效比比壁挂式分体房间空调器高。

户式中央空调的缺点是(1)室外机容量大噪声较大;(2)冬季气温低、湿度高时供热量不足;(3)机组属空气源热泵能效比较低;(4)室外机在日晒雨淋、酸雨、污染空气的恶劣环境下机组效率会逐年下降;(5)价格比房间空调器高[2]。

2.4小区集中供热供冷的特点

小区集中供热供冷形式上与常规的集中空调基本相同有的还加上集中热水供应成为冷ˆ热ˆ热水三联供。住宅集中空调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其空调负荷参差系数大;二是空调同时使用系数低空调设备必须具备较大的容量调节能力。

小区集中供热供冷空调系统的优点是(1)室内热舒适性好风机盘管噪声低;(2)冷水机组的寿命远大于热泵机组;(3)不产生噪声无废热气、冷凝水排放不破坏建筑立面。其缺点是(1)一次性投资过高;(2)运行管理复杂应有物业管理公司专业化管理;(3)分户计量与空调系统收费技术复杂。

尽管小区集中供热供冷是小区住宅建筑空调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但是由于对造价与投资、能耗与使用费、分户计量、运行维护管理、冷热量调节、政策与法规等还需要进一步房调方式地产商和住户往往顾虑重重因此建设的工程不多[3]。

3、不同空调方式的比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与制冷空调已成为住宅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建筑形式与功能、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地区条件、不同的投资来源等诸多条件选择合理的空调方式非常重要。一方面其决定建筑环境的热舒适性另一方面它还关系到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这一问题而后者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以上介绍的四种空调方式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就它们在舒适性、初投资、能效比、分户计量、运动管理、对建筑外观的等方面的性能做了较全面的比较见表1。

4、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绿色住宅”是人类对21世纪住宅提出的要求。“绿色住宅”提供给住户住宅环境的将是舒适、空气品质良好、高效和运转费用低。房间空调器、VRV系统显然难以胜任,户式中央空调和小区集中供热供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房间空调器和VRV系统由于其安装、调节的方便性在我国现阶段仍广泛采用。目前户式中央空调和小区集中供热供冷方式主要在高档住宅中。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

摘要:分析了住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根据住宅建筑的特点,提出了必须进行现场的危险源识别的工作,以便一让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对施工现场危险的存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为了克服住宅建筑“点大面广”难以全面管理的不足,建立安全识别系统。

关键词:安全识别;管理;住宅建筑;施工现场

1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识别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现场属于高危险的作业环境,其安全管理的特点有:

1.1施工环境十分复杂

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大小施工机具,多工种密集的操作人员,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运作系统。

1.2施工环境难以全面控制

(1)复杂的承包关系。

建筑施工实行多层次、多行业、多部门承包的管理体制,多种承包商同时进入现场又各自组织作业,而每次施工地点变化时承包商也有变化,这就造成特别难以协调的不稳定的管理体系。

(2)复杂的施工队伍。

一方面是各大建筑企业本身的技术队伍质量不稳定,流动性很大,加之乡镇、集体、个人建筑队技术工人少,质量又差,这就构成了建筑施工基础管理上的先天缺陷;同时又有不同地区、较低文化技术品质、甚至是完全没有现代化安全生产观念的又未受到必要培训的临时工大量涌入高危险性施工现场。

(3)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由于施工质量引发的建筑物部分坍塌或整体倒塌的恶性事故已发生很多,既造成施工过程中伤亡,也曾造成用户及周围人员伤亡。因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密切相关,这就扩大了安全管理的职责范围,同时也使安全管理需要与材料品质、工艺方法、工序组织等管理相衔接。从而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技术难度。

2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2.1安全与危险并存

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的,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因为有危险,才要进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险。安全与危险并非是等量并存、平静相处。保持生产的安全状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预防为主,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是客观地存在于事物运动之中的,自然是可知的,也是可控的。

2.2安全与生产的统一

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顿、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2.3安全与质量的包涵

质量与安全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两个第一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而强调的。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生产过程丢掉哪一头,都要陷于失控状态。

2.4安全与速度互保

生产的蛮干、乱干,在侥幸中求得的快,缺乏真实与可靠,一旦酿成不幸,非但无速度可言,反而会延误时间。速度应以安全作保障,安全是速度。安全与速度成正比例关系。当速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暂时减缓速度,保证安全才是正确的做法。

2.5安全与效益的兼顾

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定会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焕发劳动热情,带来经济效益,足以使原来的投入得以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与效益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进了效益的增长。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适度,工料要适当,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还要考虑力所能及。单纯为了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或单纯追求不惜资金盲目高标准,都不可取。

3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的原则

3.1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企业中各有关专职机构,都应该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管生产同时管安全,不仅是对各级领导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同时,也向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明确了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责任。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管理责任的落实,体现了管生产同时管安全。

3.2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贯彻预防为主,要端正对生产中不安全因素的认识,端正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态度,选准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时机。在安排与布置生产内容的时候,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是最佳选择。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地、坚决地予以消除,是安全管理应有的鲜明态度。

3.3安全管理重在控制

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从事故发生的原理,也说明了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应该当作安全管理重点,而不能把约束当作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因为约束缺乏带有强制性的手段。

4住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识别系统的建立

部分小区采用过进出现场出入证制度,但由于人员流动过大,小区进出口过多,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成效。特别是到了小区的后期,将近竣工验收阶段,由于大多数的施工围墙都已拆除,一部分心急的购房户急于参观自己的新房,给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单单靠为数不多的安全管理员来一一管理,非常困难也不太实际。因此就非常有必要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识别系统,提醒和警示进出施工现场的人员,哪些地方是安全的,哪些地方是不安全的;我们在进入不安全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哪些预防和防护措施;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等等。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

4.1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

是一个建立在人的认知和行为调整阶段的事故致因模型,这个模型表示的是: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因素的作用,事故的发生或避免。在工作情况中,个人因素的不同能够对事故的发生造成影响。图中的虚线表示的是意外情况导致的事故,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安全的行为并不一定绝对可以避免事故,不安全的行为也并不一定绝对导致事故的发生。

4.2安全识别系统

(1)SVI系统。

安全识别(SVI)系统是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行业安全标准,结合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形成企业安全方面的识别系统。它指导企业“安全视觉标识”(安全标识、安全色、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形象标识等)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安全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

(2)SVI系统的构成。

①统一的识别形象标识:可以是抽象的或具象的。

②企业安全标准色:企业为塑造特有的安全形象、传递安全信息而确定的某一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运用在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媒体上,透过色彩特有的知觉刺激与心理反应,表达企业的安全理念,引起受众的视觉及心理关注。企业在选择安全标准色时,要参考国家标准“安全色(GB2893-2001)”。

③确定的空间或媒介:如车间、办公室、生产设备、生产设施、生产工器具等。

④规范的安全标志:安全标志、标语、标牌等(有国家或国际标准的要符合标准要求)。

⑤基本信息:行业规范的安全标准,它是SVI建立的基础;其他安全信息,如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所、不同情况的必要安全信息。

⑥信息的传递途径:即安全理念的传播途径,SVI系统将标志牌、招贴、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及包装系统等作为安全理念的传播途径。

⑦明确的理念:企业安全理念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构成要素,这些内容和要素构成了安全理念识别系统。它主要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方针、安全行为准则、企业安全观等。

⑧依存的文化基础:无论理念、表现形式和文案,都要基于一种单一或多元的文化背景,形成统一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味。

4.3住宅建筑SYI系统建立的具体措施

(1)要求各个施工单位在进场施工前,都要进行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的辩识工作,并及时提交工程监理部和工程项目部,由监理部和项目部进行评议、分析并进行汇总,然后统一发放到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手中,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危险源的预防工作。

(2)工程项目部和监理部按照国家标准“安全色(GB2893-2001)”设置统一的标准,并要求各施工单位要统一安全标志牌的悬挂位置,以方便进出现场的人员进行辨别。

(3)在小区现场各个主要的通道边树立安全宣传牌,将在小区现场内所有使用的标志牌的意义进行解释,并画出详细的小区内的道路交通示意图,以方便进出小区的人员,特别是那些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不太了解的人员对安全标志的辩识,让进出小区的每一个人都能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这样就能尽可能的消除由于管理不能及时到位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4)在小区沿着主干道的施工围墙上书写上安全标语,时刻给进入小区施工现场的人员以提醒。在醒目的位置,以图画的形式反映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以及危害的严重后果。

(5)要求各施工单位在其负责建设的标段的主入口出,设置“五牌一图”,并根据各自施工单位的实际,提出安全管理目标,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上墙。

(6)在每个施工区域内,要求设置安全宣传栏,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宣传。对工程现场每个月的安全生产的形势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公布安全生产的奖惩情况。这样可以对现场人员进行教育,对违反安全生产条例的人员进行鞭策。

(7)要求各个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所佩带的安全帽的颜色要统一,以便于辨认,方便管理。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设中建筑材料分析论文

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伐木烧窑、掘土做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建筑成就。但是,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对建筑需求量也同步增加,传统建设方式的弊端日益明显,目前我国仅烧制红砖一项,既每年毁坏耕地1万多公顷,其中良田6千多公顷,用煤量超过4000万吨、同时砖厂占地约7万公顷。如此大规模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对我们技术落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实在是不堪重负。

鉴于以上情况,国家很早既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新型建材、新型建筑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并于20多年前既已开始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替代红砖的尝试。经过多年的摸索,已经发展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煤渣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汽加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多种砌块材料,完成了配套的建设规程、规范,积累了建设经验。但是由于混凝土砌块在材料特性上有别于传统的粘土砖。设计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冷、热、裂、渗、漏等问题。因此,直到目前仍不能被市场普遍接受,而急需国家政策引导和专业建筑人士的技术革新。为此,1999年在沈阳阳光花园3号和4号住宅楼建设中采用的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设计中,为重点解决砌块建筑传统的质量问题。

1、设计和施工方案

(1)采用外墙夹芯保温复合墙体构造。由外向内依次为90mm厚装饰劈裂砌块选、20mm厚空气层、70mm厚聚苯板(由根据不同保温节能要求可变)、190mm厚承重混凝土配筋小型空心砌块。采用该墙体构造虽然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且单以墙体计算的话成本有所增加;但一方面保温层在主体结构外侧减少了承重砌块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可以有效解决墙体开裂问题;另一方面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设20mm厚空气层,同时在饰面砌块上敷设导水麻丝和出水孔构造,将外墙面雨水和受风压作用渗透到空气层的滞留水有组织排出,解决了渗、漏的问题。

(2)结构圈梁。因承抬饰面砌块而出挑,无法进行外保温处理,寒冷气候中容易形成冷桥,故局部采用内保温。

(3)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延展性,提高抗震能力。特别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由于体积变形、支撑体沉降等原因产生裂缝,承重砌块墙体每两皮敷设水平钢筋网片一层,以加强横向连接。

(4)饰面砌块。主要由结构圈梁承抬。为加强牢度而设置了水平拉接构件与承重墙体拉接,拉接件竖向间距400mm,水平间距400mm.

(5)电气管线。经与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协调,将电气管线坚向敷设于承重砌块芯孔中,墙体孔洞、埋件等全都预留、预埋。解决了砌块墙体不允许凿打的问题,也为管线使用过程中围护、更新提供了方便。

(6)混凝土砌块。除受温度影响体积胀缩变化较大以外,受湿度影响也会使其材料性能产生和不良变化。因此室内卫生间、厨房等较潮湿处也相应进行防水隔湿处理——首先是将相应墙体内侧做防水隔湿处理;其次是厨卫进行整体设计,管束集中定位。坚向管束设管道井隐蔽处理,水平方向将卫生间结构底板下沉400mm,将洁具排水弯头和水平构件置于本层,这样的设计处理既减少了隐患,又便于维修,避免户间干扰。

沈阳阳光花园住宅楼在建设过程中,使我们对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应用于住宅建筑领域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明确认识到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有着很大的应用推广价值,开发潜力十分巨大。针对我国的目前土地、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贫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资源利用率低、消费严重的现实情况,开发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材料更可以说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相关信息

2.1国际上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其研究和应用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特别是近几十年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建设逐渐成为主流,更使得这一材料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被国际建筑市场所广泛认同。仅以各国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产量相对于其墙体材料总产量所占的比例来看:美国约占34%、非律宾约占50%、泰国更高达55%、而我国则仅占0.5%左右,可见我国市场远未得到开发。

2.2混凝土砌块

①正确分析砌体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变形原因,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改善砌体的受力条件,并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布置控制。②以配筋方式实现柔性连接,加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和延展性。

2.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传统粘土砖的比较优势

①节约土地资源,对国家的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②节省能源,平均能源消耗量仅为粘土砖的46%;③自重轻,有效减少墙体自重20%~40%.相应的可以减少基础设计宽度,减少配筋量,同时抗地震能力增强。④缩短建设周期40%,提高劳动效率。⑤降低建设成本,节约资金,根据实际工程决算,每平方米降低成本约10%.⑥环保贡献突出:一方面降低能耗、降低施工垃圾量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有效利用工业废物降低工业排放量。⑦装饰面层可工厂化生产,可变性强,造型新颖。

综上所述,广泛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所产生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随着研发工作逐步深入,实践经验不断积累,技术难点将逐步克服,这一新型建筑材料的市场优势将更加明显。相信不远的将来,肯定会在建筑领域获得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筑排水管理论文

摘要:根据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国家标准GBJl5—88(97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中排水系统的选择,排水管道的敷设要求设备、管材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关注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住宅的核心部分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制定的《小康型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通则》(BK—94—2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国家标准图《住宅卫生间》(01SJ914》《住宅厨房》(01SJ913),对厨房、卫生间的设计给出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对提高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结合我们公司近年在住宅建筑设计上的实践,谈谈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

1排水系统的选择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97版)(以下称“规范”)第3.1.2条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此条款在各地执行情况也不相同。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都有城市污水外理厂,生活污水在排人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简单处理。北京市、深圳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除外),而广州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则采用的是分流制,生活废水在化粪池后与粪便污水合并排人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广州市的做法是合理的,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尤其是居住小区)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2000(送审稿)(以下称“规范送审稿”)增加了“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应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条款,既也可根据建筑物的标准来决定排水系统。

2专用透气立管

“规范”第3.4.14条表3.4.14—1、表3.4.14—2给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对流量超过表中的规定值,是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还是专用通气立管各设计单位的作法也不一致。在广州市及深圳市,排水立管设在建筑外墙上,立管的布置不受管井大小限制,一般多采用设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每隔二层与专用通气立管以H管连接。在上海市地方标准《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中规定“多层住宅连接坐便器的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隔层设H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标准更高些。在北京市一般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的方法(高档住宅楼除外)。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更安全呢?笔者经过这些年的设计实践及回访业主,推荐设专用通气立管。我公司的统一技术标准中规定,小高层(十层—十二层)及高层住宅应设专用通气立管。在工程回访中发现,不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最下面一层卫生间的大便器内有翻气泡的现象发生,住户对此投诉的较多。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基本上无此现象发生。由于污水立管的水流流速大,污水排出管的水流流速小,在立管底部管道内产生正压区,这个正压区使靠近立管底部的卫生器具内的水封遇受破坏,卫生器具内发生翻气泡。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可平衡排水立管内的气流,减少正压区的正压值,使其不足以对卫生器具内的水封形成威胁。“规范送审稿”中增加了“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可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条款是必要的。

3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3.1对住宅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立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转换后的出户管有应少于二根,宜控制在4根左右。排水横干管的管径不应大于DN200,采用DNl50为宜。表1为铸铁管、表2为塑料管排水横干管的设计参数。排水横干管所服务的户数宜超过100户。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有的设计将一栋楼的排水立管均汇到一根排水横干管上出户,若发生管道堵塞或破裂将影响整栋楼的用户,是不安全的。出户管过多,在地下室外墙上所预留的防水套管(设地下车库的住宅楼)及室外的检查井均增多,给施工及室外环境带来不利。

3.2设有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楼,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是否还要与其它楼层管道分开单独排出?“规范”并没有给出要求,第3.3.18条表3.3.18适应的前提是排水立管仅设置伸顶通气立管。在专用通气立管一节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是可以防止卫生器具水封遇受破坏、内部冒气泡现象的发生。也就是说,排水立管设有专用通气立管时,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立管上。但住宅内排水管道在使用过程的复杂性,排水管道内有固体废物的存在,影响排水的通畅,使与排水立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可能,此现象在实际工程中也有发生。因此,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为好,应单独排出,排水立管需要进行转换时,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可以接到排水横干管上,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Om,不得小于1.5m。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至室外检查井。排水横支管的管径“规范”3.4.15条规定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3m的数值确定,但在条文说明中又推荐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给设计人员在设计中的选用造成混乱。建设部建筑设计院编著的《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技术措施》中推荐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笔者也认为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比较合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也没有发生问题。在立管工作高度为3m时DNl00不通气的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为2.41/s,对应卫生器具的排水当量为1.78—2.78,而浴盆的排水量为3,也就是说卫生间只设浴盆及大便器时其排水支管的管径DNl00已满足不了排水量的要求,而要加大到DNl50,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规范送审稿”也已将底层卫生器具单独排出时其管道的排水能力改为按立管工作高度小于等于2m的数值确定。

4屋面及阳台雨水的排出

位于住户上部的屋面,雨水斗不能采用65型或87型雨水斗(雨水横管不能走在住宅内部),而应用侧墙式雨水斗。但在用侧墙式雨水斗时其最大汇水面积不能套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表4.3—3的数值,而应按《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207—94)第4.3.10条的规定,一个侧墙式雨水斗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侧墙式雨水斗的构造见标准图集01S302《雨水斗》。阳台雨水应设专用的立管由无水封地漏来收集,而不应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屋面雨水立管内的压力分布是由负压到正压的一个变换过程,零压力点的位置约在距立管末端以上1/3—1/2的高度处,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部负压区,将通过地漏吸人大量的空气,影响雨水立管的水量;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下部正压区,则有返水倒灌的可能,在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屋面雨水与阳台雨水各自分开是必要的,不能因为在建筑立面上增多了几根雨水立管而将其合并。阳台雨水应排到室外雨水检查井中,而不应排到污水检查井中。有的城市为了解决住户将厨房洗涤盆移到服务阳台并将洗涤污水排到阳台地漏内的问题,由建设局下文要求将阳台雨水立管排到污水检查中,这种规定是不安全的。对于起居室及卧室的阳台是不存在有污水的排人,阳台雨水地漏是无水封的,即使采用有水封的地漏,水封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补充,会逐渐蒸发掉,污水系统内的废气就会跑到起居室内,污染环境,不能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又引起新的问题。

5管材及附件

5.1UPVC排水塑料管已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缺点及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噪声远大于铸铁管,管壁隔音效果较差,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噪声问题,在UPVC管内壁增加了凸起的螺旋型导流线,使水流条件得到改善,有效的降低了噪声,即目前市场上的UPVC螺旋管。为解决管壁隔音效果较差的问题,又开发了UPVC芯层发泡管(PSP管,)不仅具有传统UPVC实壁管的优点,还具有高抗冲击、隔音、阻燃、绝缘、热稳定性好的特性。排水管道设于室内时,应优先选用螺旋管、芯层发泡管或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目前许多城市都有住宅建筑高度小于100m时,生活排水管和雨水管应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的地方规定,以政府行政作用的角度来推广排水塑料管。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的加以掌握。高屋住宅底层排水立管需要转换时,排水横干管、转换层以下的排水立管、出产管应采用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提高排水管道因堵塞后下部管路系统为受压状态时的承压能力,提高整个排水管道系统的安全度。

5.2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功能就是排除地面的积水,在住宅建筑中,地漏主要设在卫生间,厨房可不设置。这是由于在厨房中,地面不可能形成积水,只有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即可保持地面的干净。若将洗衣机设于厨房时,洗衣机的排水可采用在其旁边的排水管道上设一管径为DN32带存水弯的排水接口,采用上排水洗衣机。“规范”第

3.2.8A规定地漏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是依据排水管道系统内压力的波动值和水封蒸发等因素确定的。水封的深度越高,越有利于防止因管道内压力的波动对其的破坏。下面介绍一种水封度达到80mm并具有防虹吸功能的直埋地漏,适合于淋浴间的排水。如图1所示,在密封筒体上设有供气体流动的旁通槽,管道内气压发生波动时,使进人地漏内的气体由旁通槽通过,保证地漏内的水封不被负压破坏。密封筒的高度又保证80mm水封的存在。

6结束语

住宅建筑的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设计人员高度重视。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且噪音低的卫生设备、全适的管材及附件,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住宅建筑论文:住宅建筑规范管理论文

摘要:通过对比了《住宅建筑规范》与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有关规定的差异,提出了住宅消防设计的观点。

关键词:规范住宅消防设计

1前言

《住宅建筑规范》于2005年11月30日,于2006年3月1日实施。《住宅建筑规范》(以下简称住规)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都是国家现行技术标准,但对于住宅的防火设计内容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定,特别是关于住宅的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的具体规定差异较大,给建筑设计和消防设计审核工作带来了分歧,甚至造成了混乱的局面。

2《住宅建筑规范》与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的不同之处

2.1住宅建筑的概念

《住规》2.0.1条规定明确了住宅建筑的定义为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包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高规》没有规定住宅的具体概念,只有明确商住楼和综合楼的概念,根据《高规》3.0.1条规定,商住楼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消防设计有着迥然不同的要求。

2.2建筑层数

《住规》9.1.6条规定,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计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一层计算。《高规》没有明确建筑层数的确定方法,建筑层数是一个自然层的概念。建筑层数是建筑物消防设计的重要参数,建筑层数的不同可能决定建筑物的分类差别,从而决定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要求也不同。

2.3消防车道

《住规》9.8.1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高规》4.3.1条规定,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住规》规定的可沿高层住宅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和《高规》规定的应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的要求明显冲突。

2.4消防电梯

《住规》9.8.3规定: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高规》6.3.1规定:塔式住宅、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住规》规定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的决定参数只是建筑层数,而《高规》规定建筑物消防电梯的设置条件,不仅考虑建筑物的层数,而且考虑了建筑物的形式。

2.5疏散宽度

《住规》5.2.1规定:走廊和公共部位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m;5.2.3规定: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建规》5.3.13规定: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m。《高规》6.1.9规定:居住建筑走道净宽单面布房不小于1.2m,双面布房不小于1.3m;6.2.9规定:居住建筑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为1.1m。《住规》对走道和楼梯疏散宽度的规定比较统一、简单明了,而《建规》、《高规》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要求。

2.6安全疏散

《住规》9.5.1规定: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高规》6.1.1规定:18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18层及18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符合条件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超过18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18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通过阳台或廊连通,符合条件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住规》关于安全疏散的规定只是考虑了疏散距离(或建筑面积)和建筑层数两个因素,而《高规》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

2.7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

《住规》9.6.2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高规》7.6.1规定: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住规》规定住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依据参数是建筑层数,《高规》规定住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依据参数是建筑高度,两者规定在具体工程要求上容易产生分歧。例如住宅建筑为34层,层高为3m,建筑高度为102m,按《住规》规定不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高规》则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又如一住宅,35层,层高2.8m,高度98m,按《住规》规定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按《高规》规定不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住规》9.7.2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规》9.4.1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两个技术标准的不同规定,住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要求的差异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的分歧一样出现。

2.9消防供电

《住规》9.7.1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高规》9.1.1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显而易见,《高规》对住宅建筑消防用电的要求高于《住规》的相应规定。

3建议

3.1明确住宅建筑的概念

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相比,具有单元面积小、人员少、火灾荷载小、火灾危险性小、火灾损失小、火灾社会影响不大的特点,住宅建筑的消防设计要求明显低于公共建筑,不管住宅建筑是否和其他功能空间的处于同一建筑物内,都有必要把住宅建筑和其他功能建筑区分开来,以体现建筑防火设计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原则。

《建规》和《高规》也应明确住宅建筑的概念,保持概念的统一。由于住宅建筑和其他功能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不同,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不论是高层还是多层建筑,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都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烧体楼板和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与住宅部分完全封堵,且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3.2确定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是直接影响到火灾时建筑内人员疏散的难易程度、外部救援的难易程度以及火灾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大小的直接参数。但住宅建筑每个防火分区面积都不大,而且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蔓延扩大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小,从解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矛盾出发,住宅建筑以层数作为衡量高度的指标。《住规》关于住宅建筑层数的规定,很好地结合了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两个参数,在住宅消防设计上,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他防火设计规范可参照执行。

3.3按具体情况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消防车容易靠近建筑物、顺利开展外部消防扑救和人员搭救为基准要求。住宅建筑一般建筑宽度不大,火灾危险性较小,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可以低于公共建筑。但在建筑物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的条件下,要求沿建筑物一个长边或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住宅建筑沿宽度方向只布置一户住宅或布置的多户住宅之间有通道连通,则可沿建筑物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住宅建筑沿宽度方向布置的多户住宅之间没有通道连通,则至少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或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4消防电梯的设置

消防电梯是火灾情况下供消防队员扑救火灾之用。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主要考虑消防队员的体能条件和徒步登高能力,确保消防队员能适应高层建筑的火灾扑灭工作,因此建筑高度是建筑物设置消防电梯的主要依据。住宅火灾,不论是塔式住宅还是其他形式的住宅,特点大致相同,都具有可燃物少、难于蔓延的特点,住宅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可以不考虑建筑的形式。建筑层数是衡量住宅建筑高度的参数,消防电梯的设置可以建筑层数作为依据参数。

3.5疏散宽度的确定

疏散宽度与疏散人数和百人宽度指标成正比。从现行的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来看,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百人宽度指标是一致的,在特定的建筑物中,疏散人数是一定的,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疏散宽度也应一致。可能考虑火灾时疏散楼梯的安全性比疏散楼梯的高,现行消防规范规定疏散走道的最小疏散宽度比疏散楼梯的最小疏散宽度一般要大一些。住宅建筑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宽度应经实际计算确定,疏散宽度的决定因素是疏散人数,与房间的布置形式没有直接关系。针对住宅建筑一般具有人员少、人员对疏散线路熟悉和疏散走道不长的特点,建议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最小疏散宽度都为1.1m。

3.6安全出口的数量

安全出口的数量,取决于疏散人数、疏散距离和建筑高度。住宅建筑的人数一般不多,按标准设置的安全出口一般能满足疏散宽度的要求。也就是说,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数量取决于疏散距离和建筑高度。《高规》规定的单元之间通过屋顶连通和相邻单元通过阳台或廊连通的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屋顶空间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往往无法实现连通功能。

《住规》根据建筑层数和疏散距离(或建筑面积)的不同,硬性规定了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数量,作者认为是可取的。

3.7消防设施的设置

建筑火灾扑救的难易程度与建筑高度有直接关系,《高规》和《住规》关于消防设施设置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另了这一点。不同的是,《高规》在住宅建筑的有关规定中,把建筑层数作为衡量建筑高度的参数。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两个参数在一般情况下大致相对应,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有所差异。考虑高层住宅建筑与多层住宅建筑的划分以建筑层数为依据,高层住宅建筑的分类也以建筑层数为依据,为统一起见,建议在消防设施的设置规定中引入衡量建筑高度的建筑层数这一参数,以避免分歧。

3.8消防供电的要求

一类高层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不同,住宅火灾一般具有火灾荷载小、蔓延难、损失少的特点,一类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即可。

4结束语

对于《建规》、《高规》和《住规》关于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有关规定,相关规范管理组应尽快沟通协调,以一定的形式予以统一明确,以消除住宅建筑消防设计的分歧和争执。

住宅建筑论文:钢结住宅建筑业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技术和规范的日益完善,钢结构住宅凭借高性价比和工业化生产的优点,成为了建筑业的一匹“黑马”。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和人居环境日益提升的今天,钢结构住宅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工业化市场化

1.钢结构住宅成长的外部环境

我国的钢结构住宅起步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我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我国的钢结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也成为第一为消费。国家也把发展住宅建设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辅助政策。2000年5月建设部建筑用钢协调组在京召开了"全国建筑用钢技术发展研讨会",会上成立了钢结构专家组,讨论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及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政策。并确定"十五"期间应以住宅钢结构为发展重点。2002年11月5日建设部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组织钢结构专家组召开"钢结构住宅产业研讨会",总结示范工程经验,带动全国住宅钢结构体系的发展和提供整体建设水平。2003年4月6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与北京国瑞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2003年上海钢结构住宅产业与住宅科技博览会",在会上,通过展示近年钢结构住宅的试点、示范工程和钢结构配套体系的科研成果,总结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并加大了钢结构住宅的宣传力度。这些条件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2.钢结构住宅“钱景”诱人

90年代以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建设部积极推广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应用。国务院1999年指示: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国家经贸委在《2000年建筑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中明确:要建立现代化住宅产业工业体系,重点进行轻钢结构体系、住宅节能体系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国家建设部和冶金工业局已于1999年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在建筑钢工程中推广应用国产H型钢,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已蓄势待发。

从1999年北京埃姆思特钢结构住宅技术有限公司引进美国MST式轻钢结构住宅样房到现在,全国各地钢结构住宅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安徽、广东等地建了大量低层、多层、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示范工程.这些试点示范工程的成功,体现钢结构住宅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国钢结构虽有十年的发展历史,但钢结构住宅目前还只是刚起步,而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发展和应用钢结构建筑已有上百年历史,如日本的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面积的50%左右,韩国约占20%。美国等国家建筑业用钢材占国家钢材产量的比例高达50%,而我国建筑用钢仅占钢材产量比例的20%。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中所占比重,发达国家达到50%以上,但在我国却不到5%,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只占我国钢产量的1.5%~2%,差距十分巨大。因此中国钢结构市场的要求及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就浙江省而言,浙江房产是全国房产的领头羊。在全国房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永远是浙江人生活的主题,住宅的个性化永远是我们不变的住居理念。钢结构住宅宽敞的空间恰好提供了一个DIY的平台。因此这样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主题,势必会成为浙江人的新贵。如今,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房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个时机推出钢结构住宅,利用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来吸引市民目光,刺激消费,增加市场的购买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3.钢结构住宅的优点

轻钢结构住宅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节能型住宅,在欧美及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已被普及性推广,它不仅代替了传统的住宅模式,而且完全使用工业化生产的建材,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居住环境的最佳产品。

1)替代传统的红砖及混凝土。钢结构住宅突破了中国“秦砖汉瓦”式的传统建造模式,被誉为“第四次住宅革命。它工业化程度高,便于形成标准的建筑体系,实现了构件的工厂化和施工的机械化生产。

2)节能效果好,不仅高于木结构住宅,而且比砖混住宅节能60%以上。建筑服务期满拆除时,钢结构材料可全部回收。

3)钢结构住宅强度大,抗风、抗震性能好。特别是在地震区,钢结构住宅同砖混结构住宅比较,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4)外形设计自如,室内大空间无梁无柱,跨度可达12米。这也是钢结构住宅的最大的优点。钢结构宽敞的空间正好给了业主一个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布置自己的生活空间,再也不用因为承重墙、构造柱来影响房子个性化的设计。

5)地基及基础的处理非常简单,且由于主体和基础中设有防潮层,防潮效果会更加突出。

6)施工速度快、周期短、全天候施工,不受季节影响,施工周期短,钢结构的自重轻,干式施工无污染、无燥音。是环保型建筑的典范。

7)户内的有效平面增大,比相应的砖混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了6%。增大了有效的生活空间。

8)保温隔热隔音效果突出。

4.工程实例

目前北京、天津、山东、安徽、上海、广东等地新建了大量的钢结构住宅试点示范工程。这些工程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公寓。建筑面积:12万㎡,由6栋单身公寓(10万㎡)和公共建筑(锅炉房食堂等)(2万㎡)组成。地点: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用途:开发区单身职工居住。结构型式: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梁柱:热轧H型钢,楼板:组合混凝土压型钢板,外墙:粉煤灰砌块+加气混凝土板,内墙:防火石膏板+轻钢龙骨。防火措施:加气混凝土板+石膏板+薄型防火涂料。现场用工:2.52工日/㎡、而砖混结构为7~8工日/㎡。是砖混结构的1/3。工程造价(达到粗装饰):1150元/㎡。和砖混结构造价持平。用钢量:37㎏/㎡(仅为200元/㎡,是总造价的17.4%)。钢结构吊装:一栋住宅楼仅用20天(670吨)。施工工期:仅为砖混结构的一半。

我们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材料、造价还是工期,钢结构住宅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因此,如何推广钢结构住宅,让广大的市民了解,接受,喜欢钢结构住宅就显得尤为重要。

5.钢结构住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钢结构住宅建筑要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其他专业紧密互动配合。钢结构住宅建筑除要遵循住宅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外、要注重解决:

(1)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梁跨度可增大、开间更灵活、为住户创造更大的空间。但又如何避免钢结构带来的建筑平、立面单调呆板。

(2)要解决钢结构住宅建筑防火、防腐蚀问题。特别是在多雨的浙江,防腐、防锈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结构住宅的推广。

2、选择和开发外墙板,是钢结构住宅建筑推广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除满足外墙板的各项技术要求外,还要做到墙板原材料应地之宜、工厂化生产、运输、安装连接方便。

3、钢结构要做到安全合理、节点构造方便可靠、并为构件制作、运输、吊装创造条件。

4、建筑设备与钢结构住宅配合,是住户首先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开发适合于钢结构住宅的各项设备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5、钢结构住宅的造价是房地产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钢结构住宅应定位于中、高挡住宅,钢结构住宅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维修和管理等环节着手加强管理和协调,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眼下,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所需的技术和规范都基本得到了解决,目前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也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要如何把它做好、做精的问题。萧山在国内享有“钢结构之乡”的美誉。因此我们要用可靠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来打响钢结构住宅起航的第一炮,带动浙江乃至全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并逐步把钢结构住宅市场化和工业化。钢结构住宅建设的热潮已经来临,把握市场就要抓住机遇,在提倡环保和节能的今天,钢结构住宅必定会引领未来房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