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结构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9:04

结构工程论文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1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的内容、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但在教学过程中各门相互独立的教材中有许多重复的内容。传统的课程教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和内容重复讲授。针对目前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同时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开阔学生视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工程训练的实际情况,必须优化整合结构类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

1.把专业课程中共性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和重组

把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中的基本原理部分从原课程中剥离出来,整合为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如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课程整合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平台课,第5学期,56学时)、混凝土结构设计(专业课,第6学期,40学时)、砌体结构(选修课,第6学期,24学时);钢结构分解为钢结构设计原理(学科基础课,第5学期,40学时)和钢结构设计(选修课,第6学期,24学时)。

2.对专业课程中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在合适的课程中讲授

例如,“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中有关地震作用的计算、风荷载的计算、结构可靠度计算原理等内容在后续专业课程中都有涉及,后续课程涉及上述内容将不再重复讲授,只进行简单的复习,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又如:“建筑结构设计”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中重复内容有框架内力计算和框架结构设计及构造;“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砌体结构”重复内容有多层混合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和多层框架结构房屋抗震等。针对上述情况,修订我校结构类系列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明确各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使相关课程内容能全面、系统地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改变传统的各课程课堂教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或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本着学以致用,服务于工程设计的原则,重点列出结构类课程之间相互影响、制约的章节内容及知识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推进结构类系列课程的一体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设计只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单独设置,课程设计往往自成一体、自设参数,相互之间缺少应有的关联,在课程设计中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为配合我校实行的“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优化整合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系列课程的课程设计,积极推进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分析系列课程的相关性、互补性和连续性关系,整合相关课程设计的不同内容和要求,将各门课程设计的内容分解到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中去,某项工程的主体设计的不同部分作为各课程设计的单元,各课程设计的成果组合起来可形成某项工程完整的设计文件。课程设计的一体化要求设计资料前后统一、内容循序渐进。如结构类系列课程设计统一题目为:某中学总体平面及单体建筑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建筑、结构、施工三个阶段的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通过重新制订系列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和相应的设计范例,并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考核办法,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针对一体化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环节开展了试验性研究,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选定课程设计班级,确定课程设计任务。2.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3.课程设计一体化效果评估。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实践,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系统化训练,学生对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自我设计的欲望,体会了逐步完成设计成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后期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一体化课程设计的指导过程对相关教师也是一个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增进了各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有利于进行教学改革。

三、加强结构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依据我校《关于全面深化“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培养体系采用“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创新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和要求,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学术研究和技能培训等活动。上述素质拓展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取得的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深化试验课教学改革

试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结构试验教学大多属于验证性试验或示范性试验,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极小。受试验条件、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学生动手参与试验过程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我校试验教学改革中,一方面,依托我校湖北省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试验项目,使学生独立完成试验目的、试验方案设计、制订试验方法和步骤,要求学生在试验周和业余时间到开放实验室完成,通过试验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依托我校湖北省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开展计算机仿真试验研究,如结构或构件在加载过程中的荷载—变形关系的仿真分析,结构或构件破坏全过程的仿真模拟、结构的连续倒塌仿真分析等。仿真试验内容丰富,学生能够对各种结构形式在各种工况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情况进行试验设计和观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与真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虚实结合,可以很好地实现试验教学目标。

2.依托结构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从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角度出发,让学科竞赛作为实践环节的一部分内容,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我校实行了校级、省级、部级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三级选拔机制,有稳定的结构设计竞赛指导团队。其中,校级比赛为省级和部级结构设计竞赛选拔优秀参赛队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参加结构设计竞赛,参赛队员在模型制作阶段对模型要做很多次破坏性试验,在这一过程中有关结构承载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原理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另外,不同类型结构的受荷形式、不同荷载的作用特点和荷载的传力路径等专业知识均能在竞赛中获得最直观的试验验证,如杆件的力学性能试验、大跨结构的静力加载试验、古建筑的抗震性能试验等。上述认知过程是目前课堂教学以及试验教学难以再现的,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结构设计竞赛是对日常教学内容在试验方面的有益补充。

四、结语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2

已竣工建筑物检测工作和正在施工建筑物检测工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进行检测工作的场所基本是建筑物现场,而且现场环境恶劣,影响因素多;

(2)对那些发生过严重安全事故的建筑结构,由于使用年限已久,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妥善的管理,导致没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对建筑存在问题的记录,没有技术资料的参考,甚至会遇到假资料影响结构的正常检测工作。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谨慎操作。

(3)在对某些结构进行强度检测时需要采用无破损的方式操作,因此在一些出现事故的建筑物现场不能改变原来构件的位置和数量,或者在进行构件取样工作时不能破坏原构件,只允许轻微破损,进行加固维护后保证结构的强度安全。

2土木工程结构检测鉴定和测评技术

2.1土木工程结构测评方法

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方式一般由动态检测方式和静态检测方式两部分组成。首先介绍土木工程结构静态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实际测量和检测得到工程结构实际的大小尺寸、材料强度大小和弹性模量等数值,然后根据这些数值运用力学手段计算出相关数值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水平。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由于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庞大,组成结构的构件数量很大,且一部分存在于隐蔽处,若采用静态检测方式来观测其形态,会面临非常大的工作量,一部分构件也不能得到有效测量,可以看出,静态检测方式同样具有工作范围小效率不高等缺点。还有一种是结构动力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式是通过利用结构自身的动力响应特点来测出结构的物理参数或模态参数,通过这些参数来评价结构自身的性能。结构动态检测方式与静态检测方式相比具有不受结构大小和构件隐蔽的影响,只要满足安装动力响应设备的条件即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土木工程结构检测方式主要是以下两种:

经验检测法。这种方式主要依据以前的设计规范和检测依据,按照当前所观测和计算出的相关数值来作为评定工程安全事故的标准的一种检测手段。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际的调查为基础,按照原有经验来确定材料强度的取值,只需参考图纸上所规定的数据,参考原有设计数值中的计算公式、图形和规范方式,依据实际工程结构的真实状态,比较两种情况状态是否相符,若不相符,需按照实际状态在原有数值上进行修改。经验法主要通过个人的主观感受来检测,这种方式不使用检测设备,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即使是专业技术水平很高的工作人员也不能保证检测的准确。在经验检测法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实用检测法,这种检测方式对检测手段和技术要求非常高,对一些需要测定的数值,如材料强度等参数,需要采用实际的准确测量值并且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然后运用到相关计算中去。

2.2工程结构的评估

评估土木工程的结构时,灰色理论的评估法、可靠度的评估法以及神经网络的评估法是三种最常见的用于评估的结构方法。

(1)灰色理论的评估法

1982年,邓聚龙首创了一类新兴独立的学科——灰色理论体系。使用灰色理论的方法对样本进行评估时,不会出现用传统的数统方法评估时导致的缺陷问题,不管样本是否有规律、样本量是否达到要求,都适用于这种方法,该方法的计算量不大,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并且定性的分析与量化的结果也是匹配的。

(2)可靠度的评估法

概率统计作为可靠度评估法的基础,使其在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可靠度的定义是在预期条件下,在规定期间内,完成预定工作的概率。如今,可靠度的评估法在概率统计做基础的前提下,已经得到了结构的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认可。

3结构测评的实行建议

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对其结构进行测评的时候能否满足使用的要求以及能否符合功能的状态都是测评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测评,都需要着重的对影响结构的因素、评估的指标进行仔细的分析,它们是土木测评工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就土木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来说,应该从使用的要求、使用的环境、设计以及施工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度地研究。

(1)使用的要求

这里指的是使用的安全等级要求和工程多变的用途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指标。

(2)设计方面

通过对比施工的设计图纸、阅读勘测地质的有关资料等方法,来确定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载荷计算的正确与否等信息。

(3)施工方面

通过分析施工的资料以及施工时的试验报告、监督记录、验收记录等资料,来判断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否存在由于管理不到位或者是施工的方案不合理而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

4总结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3

1决策设计因素。工程项目的形成离不开工程的决策设计,因此,决策设计十分重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对该项目的造价有重要影响,针对其使用功能、后期的维持费用而言,设计方案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具体落实细节,关系到项目投资效益的实现和造价的多少。

2施工因素。对于处在施工阶段的工程来说,工期长短、质量高低、技术是否先进等因素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问题,如果工程已经可以满足预先使用功能,就并不应该以追求高规格高品质为理由大幅度上升造价,也不应该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增加没有预期的赶工费用。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工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在满足工程质量良好及进度无误差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求工程最低造价,实现工程的质量、投资及进度的平衡局面。

3其他因素。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的其他无法避免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相关政策调整、物价上涨导致的材料价格上升还有各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或社会事件的发生。

二、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

1造价的动态控制方法。项目建设的建设时间越长,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就越容易发生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因此,经常发生实际施工情况与目标状态偏离的状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断对施工过程进行同步跟踪,及时地了解相关全面的施工信息,并随时将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与预订目标进行对比,如果离目标差距过大,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项目能及时改正错误并朝预期的方向前进,使发生的误差得到控制。但是任何的控制修改措施都不可能一直有效,即使解决了原有的问题,仍可能会出现不断地新问题,这就需要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时进行观察。类似于这种对项目工程的不断控制不断观察不断改正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始终。对项目工程的控制不断地循环、纠正,才能有效的控制实际工程造价。这种方法被称为工程的动态控制法。采用动态控制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2全寿命周期控制法。建设项目的项目一般由策划阶段、施工阶段、设计阶段、使用阶段和维护阶段构成。理论上所说的造价控制是对施工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而实际上设计结束前的阶段影响项目造价最大。在技术设计阶段为33%~74%,在规划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76%~97%,在施工阶段,通过技术措施节约造价的可能性只有4%~11%。因此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在对整体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中,除了注意决策、设计及施工阶段的造价外,还要对工程完工后的维护费用进行预算和控制,也就是对项目全部周期费用的控制。由于决策不正确或者设计不合理,亦或者是施工质量的不合格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建筑完工后产生的运行费用和维护费用大量增加,而且这种费用是随着建筑的使用而不断发生的。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不能为了节省初步投资而降低建筑的质量,纵使节省了初步投资,也会使项目竣工后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导致项目维修费的大幅增加。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盲目减少对建筑项目的最初投资,应该从整体寿命周期费用的理念出发来考虑建筑物的造价问题。

3系统控制法。工程造价、质量、进度是建筑工程的三大要素,这三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关系。具体而言,如果需要较高质量且功能齐全的建设项目,就必须按照良好的工程设备,使用优良的建筑材料,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各个项目严格进行管理,精耕细作,这就会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一味地强调降低造价,就可能造成在工程中使用劣质材料的现象,同时会对建筑项目偷工减料,就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因此,要想良好地控制工程造价,绝对不能将造价、进度和质量三大因素分割开来,而应该对它们全面系统地进行控制。同时要注意协调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顺序,做到对三大因素的控制的有利配合和相互平衡。例如,当对建筑工程项目采取一些投资措施时,如果该措施会对影响进度、且对项目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就必须考虑是否还有别的更佳的措施,坚决不能为了减小投资就降低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更不能删减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总之,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建筑建设项目控制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有利措施,在确保建设项目造价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又不降低工程的总体质量。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4

1.教材内容脱离实际工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钢结构教材内容偏重钢结构设计,主要包括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及构造要求、基本构件的设计与验算、钢屋盖体系等,而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和现场安装等内容比较少、从施工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在工作中正缺少这部分一线钢结构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现行的“钢结构工程施工”教材已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脱节。

2.实践教学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偏重理论教学。即使辅以一定的课内实践教学,也仅是带学生参观钢结构工厂和工地,学生仅仅只获得一定的感官认识,而动手能力得不到任何提升。

3.“双师型”教师匮乏

“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需要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而高职院校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大多理论知识扎实,而实际工程经验比较缺乏,但高职更注重的是学生工作技能的培养,而不仅是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的学生。“双师型”钢结构教师的匮乏制约了高职毕业生钢结构施工技能培养。

二、“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1.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合理的课程内容结构

钢结构行业人才不但要懂钢结构基础知识,而且要熟悉钢结构现场施工技术。高职院校培养的正是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而高职毕业生正是钢结构施工企业主要人员的供给源。根据我院“全真模拟”的要求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市场调研,结合钢结构施工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素养需求,钢结构的教学内容应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组织教学内容:

(1)钢结构的材料包括钢结构常用材料的种类、标注方法、材料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等。

(2)钢结构的连接常用的连接方式——焊接和螺栓连接。本部分内容应作为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讲授,包括连接的计算与复核、适应范围及质量检验标准,并结合施工图认识连接。

(3)简单构件的设计方法对工程中常见的轴心受压构件、受弯构件和拉、压弯构件的设计方法与构造要求,应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4)施工图识读能力的培养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识图能力是对土建施工技术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识读轻型门式钢架结构施工图纸,完成识读笔记,既可以让学生掌握结构体系整体概念,又培养了他们的识图能力。

(5)钢结构施工技术学习主要介绍钢结构工程构件加工制作、现场吊装技术和钢结构涂装技术。

2.建立施工现场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必须强化“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而校企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选择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钢结构施工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厂中校”“教学工厂”。钢结构构件的加工制作工序比较繁复,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应组织学生到钢结构制作工厂去参观,请一线技术人员讲解各种构件的制作过程,对质量和精度的控制要求,通过看、听、摸亲身感受构件的加工制作工程。对钢结构的现场安装,由于受到时间安排、距离远近和现场安全管理等制约,可以利用录制的现场施工视频组织现场教学,同时聘请合作单位中的项目经理或专家讲解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点。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强化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同时,课程设置专项实训周,并设置具体工作任务。教师和合作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一起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可以派学生到钢结构施工企业进行顶岗,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和了解工程中的实质性内容,做到“学中干,干中学”;也可以在学校设置虚拟岗位,请企业技术骨干或专家到学校来指导学生。

3.“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压力。钢结构施工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精湛的技能技巧,能精通钢结构深化设计、懂钢结构识图与图纸会审、熟知钢结构加工制作与安装过程、具备钢结构质量验收与现场管理等钢结构专业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

(1)与校企合作单位实行人员互派,企业选则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授课;学校选派相关教师到钢结构施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企业从事实际钢结构工程的施工管理,时间可为一学期或暑假两个月,这样实现“工教”结合,增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2)针对采取新技术、新工艺的钢结构工程,组织相关教师到现场参观学习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通过和现场技术人员的的相互交流学习,对实践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三、实施建议

(1)通过对企业进行调研,编写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钢结构工程施工”校本教材。教材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紧紧围绕能力目标与综合项目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制作紧贴实际工程的教学课件,建立声像资料库;在教学方法上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考核应侧重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5

与传统土建工程相比,钢结构工程的制作阶段具有工厂化制造、按体系发货、按体系交验的突出特点,与加工承揽合同极为相似,但钢结构构件是定制设计加工,除特定的钢结构工程外无法用于其他工程;钢结构安装阶段具有按体系进行安装、按体系交验的特点,故而钢结构工程天生节点明晰、连续、紧凑。钢结构工程合同约定和其后的履约节点管理密切相关,稍有不慎,即有可能丧失合同的加工节点控制优势,转为处于安装节点工期的劣势,出现合同约定不垫资而事实上垫资完成项目的情况。甚至不仅不盈利,反而因工期、构件返工等问题被扣款。还有的发包方不按时支付或者长期拖欠工程款,个别发包方索性不进行工程验收而直接使用未竣工工程。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建筑法规,即使双方有约定在先,承包方也很难直接申请法院对未验收工程进行拍卖以收回工程款。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工程评估及诉讼周期往往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诉讼结果暂且不说,仅诉讼成本加上应收款的利息,给钢结构企业带来的损失就是巨大的,其中又有业主的刁难、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使得诉讼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承包方在施工过程中,在因发包方不支付工程款而决定停工时,又往往由于自身项目管理的节点失控,一味委曲求全而承诺招标方的苛刻合同条件,事到临头才发现投标文件及合同约定对自己不利,不敢轻易停工,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在分包钢结构安装工程时,也常会有分包方唆使安装队在工地闹事,迫使钢结构公司在未到节点支付时支付分包款。

上述问题常常会导致钢结构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应收款难以追回、提前不合理支付工程款等,在南方一些钢结构行业发达的地区,已经发生了由于上述问题致使钢结构企业倒闭的情况。

钢结构企业工程人员缺少合同管理知识,在工程管理上又可以直接表现为:

1、对投标报价不分析,仅仅按图纸进行预算和投标,当工程决算时追加的费用不被发包方认可,导致直接损失。

2、在合同签订时不认真进行风险预测和对策研究,只相信拉关系和所谓“君子协议”,当风险发生时无法解决。

3、在工程施工前只有技术交底,没有节点控制交底。导致项目管理人员只知道按图施工,不知道按项目节点控制施工,在工程变更和业主不按时付款时,仍然盲目苦干,对工程问题不能及时补救而造成直接损失。

4、不懂得充分利用合同进行索赔和反索赔,致使己方一再处于劣势。

5、在项目结束时对合同签订和实施不进行总结,只追求形式上的年签订合同数量和合同标的额,导致企业一再负债经营,最终被呆帐拖死。

为此,很多钢结构企业都聘请了律师,但是律师传统的合同管理方式,并不适应现代钢结构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诉讼律师的定势思维,往往表现为动辄以诉讼威胁发包方,并不能迅速解决现实问题,反而使承包方和发包方矛盾激化,难以继续合作。实际上钢结构工程时间短、定制设计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风险只能靠工程节点控制化解,不可轻易诉讼,否则直接受损失方还是钢结构企业。其次,钢结构企业的合同管理,应该是法律部、商务部、工程项目管理部、财务部等共同协调完成的综合治理结果,传统上的法律顾问与各部门一般沟通很少,在没有统观全局的状态下,顾问仅对合同做是否形式上合法的审查并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各部门之间对合同履行进程的配合,要求部门人员不但具有本部门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合同管理和工程管理知识,传统上的法律顾问不能完成对上述部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同样,土建工程的合同风险管理模式也不适合于钢结构工程。首先,从工期上比较:土建工程一般工期较长,一旦发生问题,承包方可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与业主在工程节点上进行谈判,各部门只要各司其职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纰漏。而钢结构项目速度快的特点,要求承包方必须将工程节点事先明确,一旦节点出现问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在工程中各部门之间也需要密切沟通、迅速发应,如果有个别部门对工程问题视而不见或者在其他部门要求协调时坐视不管,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次,从损失控制上比较:土建工程双方争执不下时,承包方可以把水泥、沙石、钢筋等拉走用于其他项目,因此前期直接损失较少。钢结构工程由于是定制设计,制造完成的钢构件除在本工程中使用外,一般无法在其他钢结构工程中再次利用,钢结构成品即使从工地拉走了也只能报废。所以应尽量避免与发包方关系破裂,这就需要合同风险管理者具有很高的前瞻意识和风险控制技巧。

由此可知,要达到钢结构企业合同管理的最佳效果,只有引进同时具备钢结构经验和法律专业的律师,指导监督商务、工程、财务等各部门进行商务谈判、签约、履约、按时收款,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使得合同的三大目标——工期、价格、质量向着最有利于承包方的目标实现,将合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早在北京市中喆律师事务所成立之前,现北京市中喆律师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律师即担任当时全国最早的钢结构企业——杭萧钢构的法律顾问,自1995年至今,杭萧钢构在成为钢构行业的知名企业过程中,中喆律师事务所律师与杭萧钢构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在钢结构企业合同管理实践中,中喆律师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合同系统管理方法。北京市中喆律师事务所成立以后,钢结构企业顾问律师们逐步将杭萧钢构、山东杭萧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的工程合同管理方法加以总结,并随国家法规和钢结构行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现已经将该套法律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杭萧钢构及其下属的各子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钢结构合同管理法律解决方案主要内容为:

1、招投标管理投标方向的选择:商务部在律师的指导下,在最有利于己方的市场进行投标,避免由于市场饱和造成的投标恶性压价情况的发生。

招标方资信情况调查:包括工商调查及担保方面的调查,以保证招标方在今后工程中工程款的及时支付。

投标风险预测: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工程介绍,律师与技术、财务部门一道,通过工程预算进一步核实工程规模、工程量、设计资料情况、合同条件、工程环境等有可能发生的合同风险,并对此作出风险预测和规避风险办法。

对标书的审核:根据招投标法及有关建筑法律,指出标书中对我方有利和不利的内容,并提出相关建议。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合同条件签订合同。

2、合同签订的风险控制根据建设部标准合同及有关最新法律规定,律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作出一套切实保护企业钢结构工程利益的合同文本,包括钢结构制作合同文本、钢结构制作安装合同文本、高层钢结构制作安装合同、钢结构工程分包合同文本、外协加工定做钢构件合同文本等。

在建设部建设工程标准合同文本的基础上,在专用条款上设计最大程度保护本企业利益的合同条款,并尽可能对标准合同文本不足的地方与业主签订补充合同。

在业主要求与其签订业主拟定的合同文本情况下,对业主提供的文本进行审查,找出其中不合理、不公平的条款,与商务部一道与业主方进行谈判,对原合同内容进行调整。

在合同签订前,与工程部、商务部、综合计部、财务部、总经理实行集体负责制,分别对合同提出具体意见,就不同认识进行磋商和必要调整,并签字确认。

3、履约风险控制律师对合同工程节点和付款节点进行归纳,找出合同条款中存在履约风险的地方,并提出相关的法律意见。

在工程施工前技术交底的同时,工程部安排律师对项目经理、商务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进行合同履行风险交底,并出具书面的节点、风险及防范内容。

项目经理按照主要工程节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安排有关人员对工程节点资料进行收集,并将复印件及时提供给律师。在发包方不能或拒绝提供的工程节点文件时及时告知律师有关情况,以便律师提供相应工作预案。

财务部有关工程项目收款负责人,在发包方未及时支付工程款时,向项目经理和律师作出汇报并提供欠款情况简表,以作为工程部和律师发出催款和停工函的依据。

在发包方拒绝支付工程进度款、拒绝进行决算、拖延验收时间时,以合同约定为依据,以公司名义发出工程联系单、工作函、公司函、律师函,督促对方按合同约定履约。

协同工程部一道,决定对工程停工及复工,并及时发出书面停工、复工函。

根据合同约定,对发包方、监理方提出的工期延误、工程质量等问题进行反索赔,对于业主违约在先或者由于不可抗力所造成的问题主张自己的权利。

协同商务部、工程部与欠款单位进行谈判,及时令发包方作出抵押、提供担保等。

必要时候对违约方进行诉讼。

4、诉讼风险控制及时协调清理企业件所欠的三角债,避免不必要的诉讼纠纷。

尽最大可能将工程问题解决在非诉阶段。

按照法律程序申请财产保全、对己方被保全的财产进行解冻。

在时效内提出管辖异议,以达到在诉讼时间上迫使对方让步的目的。

在诉讼过程中搜集有利于己方的工程证据和对方违约的证据,以利在调解中取得优势。

准备意见,代表企业进行诉讼。

5、企业人员合同素质培训为顾问单位的商务、工程、财务等部门的人员进行合同法方面的培训。并结合钢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就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性意见。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模型逐渐由浅入深进行创新模式转化,发展规模不断的壮大,所以很多软件在进行开发和维护中出现了困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方案。进一步研究系统软件工程的加强维护与合理开发,加强管理技术,根据一定的方法和原理,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加强改善和全面优化系统软件工程,能够进一步分析系统软件要素体系。

2.建立软件系统工程结构模型

软件系统工程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开发适合客户需要的软件产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五个,主要是开发软件中对方的需求,开发方,运营的对方、对方的使用和对方的监督,主要是构成比较抽象的五个系统功能,比如,问题、需求、支持的技术、软件和开发中需要的软件。为更方便进行处理,需要进行顺序排号。需求就是需要软件的其它部门或者是其他公司;开发方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是公司人员对软件进行开发;运作方就是个人或者单位对实际开发的软件产品的运行和操作进行有效的实施;使用方可称为用户,就是个人采用软件产品,使用的对方和需求方通常都是一个人或者是同一个单位;监督方一般称为第三方,监督已经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系统中包含的各要素在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这样就构成离开了网络系统工程的结构模型,是关于它们各要素之间进行操作的相互联系。系统软件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是先从考察出现的问题开始进行,具体考察问题是否确定以及问题存在的地方。然后,对考察得出来的结果进行总结,其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也可以通过图像把它描述出来,多种类型的表达方法,更能知道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定义的确立要根据服务系统功能的概论来进行构建,包括有进行系统软件工程的受益方还有受害方,执行人员,其它输进去或者输出来的变换规律,受环境约束还有世界观的价值观念;系统中活动要根据这些实际抽象具体的、客观的事物之间的要素来进行确立,从而能够确立更加全面的系统结构模型。

3.分析软件系统工程结构模型

系统软件工程结构模型的使用在系统软件工程中,要从整体上全面分析系统软件工程存在的问题。通过使用软件系统工程中的思维导图,能更好的对软件工程内容要点进行阐述。思维导图论述的是概论,概论按顺序联系连接起来,和要素之间联系相互理顺。依据系统软件工程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从思维导图表我们可以了解到,软件在进行开发中,主要有两个方向:

(1)对于各要素之间存在的问题,开始把它转化为需求的要素来进行处理,然后把它转化软件的具体过程。在不断的进行转换中,考察需求方对问题的描述是不是和运作方进行描述的是一致的,如果描述存在很大的差异,那工作量就能可能要增加很多。

(2)从需求方进行,选用对应方要相对应,其次在进行选择开发方,最后,开发方要对软件进行开发。这项目主要是以开发方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来完成工作项目,所以开放是关键的一个要点,进行选择开发商时,从实际出发,要遵循实际原则,选用适宜的开发商来进行,这是最好的一个方案。软件工程具体思维导图

4.分析软件系统工程结构模型对软件工程产生的影响

在系统软件工程中,要从全局观念对系统软件进行分析,考虑各种存在的风险要素。系统软件工程中一个不准确的要素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人在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时,由于受自己本身的素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限制,容易产生差异和误差,这对于生产软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因此,在系统软件工程中,模型结构根据实质的要素引出的问题,这样就构成了风险要素。依据各个要素中,把系统软件工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邻接成一种矩形来进行分析处理。在系统软件工程中,对存在有实际的风险进行具体分析,根据结构模型的各要素的具体情况,区分出主要的和次要的。系统中存在的各个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5.结束语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7

风载对高层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结构对风载作用的敏感程度骤增.根据建筑物表面局部的体型系数和风压峰值,可以求的建筑物顶端的最大加速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风荷载对地基点的倾覆弯矩,从而评判风载对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影响,此外,还应评判在风振作用下人的舒适度.风载作用下结构的风振总响应为:式中W0为调整后的基本风压值;βz为Z高度处风振系数;μs为风载体型系数;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2工程概况

某大厦位于浙江省乐清市清远路与双雁路的交叉路口处.大厦总建筑面积16733m2.大厦平面呈L形,长边45m,短边20m,宽17m.大厦分主楼和附楼两部分.地面以下主楼两层,附楼一层.地面以上主楼18层,附楼5层,1-5层为移动电话公司用房,1-5层高4.5m,6-18层为住宅,层高均为3m,其中19层机房、20层屋顶水箱部分缩进,形成露台.主楼设两台电梯和一座楼梯,楼梯可通至主楼屋顶.楼梯顶部设容积为50m3的水箱,电梯井筒顶部设机房.主楼高度58.5m.附楼1-5层为商场,主楼2-4层为办公用房,附楼屋顶设屋顶花园和公共娱乐休闲场所.附楼设楼梯两座,可通至附楼屋顶.地下1层设停车场,层高3.5m.地下2层设水池、发电机房、空调机房等,层高3.5m.总平面布置图如图3所示.

3结构设计

3.1基本设计资料

建筑物抗震设防重要性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面以下15m为淤泥,属软弱土,地面至坚硬土顶面的距离约35m,即场地覆盖层厚度为35m,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属不利地段.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因此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大厦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3.2结构选型与布置

考虑到场地土为软弱土,为增加结构刚度,减少延性,大厦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设在主楼中心,楼梯及电梯井四周,以提高大楼重要部位强度及安全性.主、附楼之间,考虑到地下水位高,留缝较难处理,基础采用厚板桩筏,主、附楼之间不设缝,先留出后浇带(宽1000mm,包括地下室底板及边墙),待主楼施工完毕、沉降基本稳定,两者再连为整体.预留后浇带时,钢筋不断,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后浇带预留在主楼与附楼之间,靠附楼侧2m处.大楼高宽比为3.69,小于5;大楼主体埋深7米,大于1/15H=4米;柱的截面尺寸,主要由轴压比进行控制;梁的截面尺寸,主要由计算结果进行控制;地面以下淤泥较厚,承载能力低,因此采用桩筏基础,施作钢筋砼预制方桩.

3.3荷载标准值

恒载分为楼面均布恒载一级梁上线性分布恒载.楼板结构自重作为外部荷载手工输入程序计算.梁、柱及砼墙体自重,可设定参数由程序计算.限于篇幅,恒载值未列出,可依据规范查询.地震荷载本建筑抗震设防重要性类别为丙类,按7度抗震设防,Ⅲ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6]第3.3条规定,必须计算地震作用.考虑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且结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因而需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12)[7]的规定,基本风压值W0=0.55kN/m2,基本风压值得调整系数为1.1,调整后的基本风压值W0=0.61kN/m2.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即中小城镇.风载体型系数μs取1.4,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由程序自动计算.结构整体座标与风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49.97°,考虑两个方向的风力作用.

3.4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系列软件.用PMCAD建立结构模型,运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TAT进行上部结构计算,运用基础CAD软件JCCAD进行基础底板计算及桩基验算,并运用该系列软件绘制施工图.考虑到地基土为软弱土,对结构的嵌固作用不大,因此,取地下一层地面为结构嵌固端,其四周的混凝土墙,作为一种安全储备,不参加结构计算;屋顶的机房、水箱层,计算求得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增大,但不下传;地震作用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振型个数12个.程序自动模拟施工过程,恒载逐层加载,活载一次加载.用TAT计算时,活载满布且一次计算的结果,常比活载可能不利布置的实际情况小很多.因此,按恒、活载分开计算,考虑活载不利布置.活载的折减对基础设计有利.如果活载不折减,可能导致因桩数过多,而造成基础施工十分困难.梁面活载折减系数按规范要求,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执行.柱、墙活载折减系数取法按荷载规范要求执行,可进行人机交互控制,修改各层活载折减系数.只对以柱、墙为支座的主梁调幅,调幅系数0.85,梁跨中正弯矩放大系数取1.2.高层建筑中,柱的截面尺寸往往较大,而梁的计算长度是从中到中的轴线距离,这样在柱端的弯矩已算到了柱中心,而往往偏大.可以考虑适当折减梁端弯矩,修正后的梁端弯矩不小于原弯矩的2/3.由于连梁两端刚度、剪力大,很可能会出现超筋情况.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往往较高,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允许其卸载给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取0.7,梁扭转刚度折减系数取0.4.

4计算结果分析

4.1结构自振周期分析

结构前3个自振周期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计算结果显示,结构的前3个自振周期(T1-T3)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异常.计算结果显示,结构x、y方向的前三个振型曲线连续、光滑,没有出现突然的转折点或不规则凹凸,表明结构竖向刚度变化较为均匀,设计指标符合要求.

4.2位移计算结果

通过对结构在水平载荷(地震荷载、风荷载)控制作用下的位移进行计算,得到各楼层x方向的节点最大水平位移结果如表3、表4所示,表中:Floor为层号;Node为x向累积位移最大节点号;DX为x向累积最大位移(mm);node为x向层间位移最大节点号;dx为x向层间最大位移(mm);dx/h为x向最大位移角;h为层间高(m).表3、表4的结构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的作用下,楼层的位移基本上是连续变化的,无明显的突变和折点,位移曲线为反S形曲线,表明结构布置较为合理可行.此外,在风荷载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d/h<1/900,结构顶点位移与总高度之比D/H<1/950,均满足规范要求.

5结论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8

毕业前后,对专业基础理论包括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力学与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水电设备、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进行扎实的学习与再学习。近几年自己在坚持学习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新理论、新技术等科技发展速度同时,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中,系统地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对国内外建筑工程管理发展动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运用专业理论在结构设计工艺的发展趋势及辅助系统设备节能技术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在2006年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的理论基础学习。在以后工作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协调各专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1、2005年月,承揽个旧枫住宅小区结构施工设计工作,现在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师大附中花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已建成使用。

2、2006年月,承揽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兴杰现代城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朱家村政府划拨用地统建房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现在已建成使用。

3、2007年月,承揽昆明园博印象旅游文化城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警苑小区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昆明宝马汽车4S专营店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现已建成使用。

4、2008年月,承揽昆明锦泰花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现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沾益龙华园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瑞丽市美好•家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已建成使用。同年月,承揽芒市景上花园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之中。同年月,承揽昆明月光宝盒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

5、2009年月,承揽昆明美丽传说水疗度假酒店结构施工图设计,担任专业负责人,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同年月,承揽通海"壹品园"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同年月,承揽蒙自瀛洲河畔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

同年月,承揽“君悦天下”住宅小区结构施工图设计,目前尚在继续建设中。

上部结构设计主要内容及步骤:1.根据建筑设计来确定结构体系、确定结构主要材料;2.结构平面布置;3.初步选用材料类型、强度等级等,根据经验初步确定构件的截面尺寸;4.结构荷载计算及各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5.荷载效应组合;6.构件的截面设计。此外还包括某必要些构造措施。需要依据结构专业相关规范、图集等。

基础设计:1,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部结构类型及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和当地的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供应情况确定基础的形式,材料强度等级,一般有浅基础(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和深基础(如:桩基);2,基础底面积的确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3,基础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4,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结构设计的成果体现在绘制的结构施工图上,该图纸是结构工程师的语言,是直接面对施工现场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绘制。6年的工作实践,使自己的结构设计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水平也实现了同步增长。同时,在设计上尽量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多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万元,受到了主管领导和甲方的好评。

三、业绩与成果

年月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同年刊登在“”杂志上发表,主办单位是。年月论文“”刊登在“”杂志上发表,主办单位是。年月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年月被评为。年月撰写的论文“”在年《》杂志第期发表。年月论文“”在年《》杂志第期发表。

四、其它

结构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课程以先修的工程力学、工程图学、建筑材料等课程为基础,涵盖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设计方法以及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和结构的破坏特征等内容[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选材、结构布置等工作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

本课程内容繁多,难度较大,对于力学等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往往难以系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结构的计算方法、构造要求等。因此,必须结合课程的教学实践以及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工程结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现状

1.课程覆盖面广、内容繁多

作为专业基础课,工程结构课程涵盖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设计方法以及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和结构的破坏特征等。本课程的内容从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的基本计算原则、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构造,到梁板结构、多层框架、钢结构、砌体结构以及结构抗震构造等[3],内容繁多, 且各部分内容自成一体,系统性不足。

2.重视程度不够

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一般由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的教师承担。因此,教师自身对于工程管理或工程造价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有限,无法很好地结合专业特点,往往直接按照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进行授课,或者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盲目地进行精简,教学要求一般也会随之放松。

目前,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从事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工程造价等工作。因此,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只需看懂施工图,能够按图施工、计算工程量,而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结构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对工程结构课程的内容重视程度不如对其它专业课程。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3.学生的力学、材料等知识薄弱

工程结构课程要求学生在数学、建筑材料、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解决土木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中力学概念和公式较多,往往还需要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而我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为文、理科兼招专业,许多同学尤其是文科生,其数学、力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甚至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存在强烈的畏惧心理,从而造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存在困难。

4.理论与实际存在脱节

工程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基本理论大多直接来源于对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局限于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将导致学生缺乏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比较枯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出现困难;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将所学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和工程实际进行有机联系, 难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在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工程结构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服务的。目前,本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是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结构抗震等课程的简单整合,是在土木类专业以培养结构设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的,不完全适用于工程管理类专业。因此,我们亟需结合工程管理类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

鉴于此,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尤其是重要基本概念、原理的学习,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针对满足专业能力需求的课程内容开展重点教学,包括各种结构的基本概念、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钢筋混凝土楼盖、砌体结构房屋、单层厂房的构造等。而对于工程中使用较少的构件,比如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则不作重点讲解。

2.结合学生的实际应用需求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笔者认为该专业学生通过工程结构课程的学习应获取的专业能力主要不是结构设计能力,而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中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结构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工程结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应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工程结构的教学要在以下内容方面加以关注,投入更多精力:第一,使学生熟练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以满足其在工作中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需求。这些基本知识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构件的受力特征、破坏特征、以及进行简单的结构计算等。第二,使学生具备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如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等。识图能力是建筑工程领域技术人员的一大核心能力,对工程管理类学生而言,不论是从事现场施工管理,还是相关的工程造价等工作都需要能看懂施工图。因此,在工程结构课程中,必须将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三、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1.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工程结构课程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封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堂上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展开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例如,讲授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时,可以提出如何通过梁的合理结构设计来保证其为适筋梁且防止斜截面剪压破坏的问题。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是问题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基础,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互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知识,而且保持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改善教学效果之目的。

2.加强课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工程结构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实践性较强,其中部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的计算方法都是通过试验或工程实践的经验积累而得到的,涉及的计算公式有些也是在试验或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推导而来的半经验公式。如果局限于教材知识,只注重理论和公式的讲授,而忽视结合工程实例对结构的具体构造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往往会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去工地实地参观,加强学生对工程结构的直观认识,使学生更加明确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3.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被重视,有些教师甚至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不采用板书。在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某些问题尤其是理论推导过程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一闪而过的多媒体课件则难以达到此效果。

在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不能有所偏废。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可以节约大量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借助课件中的工程图片、试验动画等素材,例如,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破坏时的状态照片,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视频等,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将结构概念和构造表述清楚,加深缺乏工程思维和经验的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在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实现高质高效的课程教学。

四、结语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工程结构课程的特征和教学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据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宗旨,提出了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的思路、方法。围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标,对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方亮,杨敬林.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