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8:00:44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自动化;

教学形式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发展的基础,在这一行业中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很快,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实际的应用型需要,这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正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高素质人才培育系统来满足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需要。

一、制定全新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为学术性人才,他们的主要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上的学术上交流,他们的学历较高,多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其次为技术型人才,他们的主要来自高职院校,这些人才是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中的基础。比较重视操作能力。而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中十分缺乏的,他们一般具备本科学历,有传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理论知识学习经验,并且能够吸收最新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有助于行业发展。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确定全新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电力系统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电子电气产品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所以这就要求这些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能够通过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方向,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主研究。

二、建立完善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我们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够具备一定的理论性,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所以这就要求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主线。首先要使人才培养能够面对社会,面对行业需求,要以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作为目标,将理论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培养方向,且在坚持基础性、实践性的同时,竭力将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结构相互融合。要做到围绕实际需求,按照灵活、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进行人才培养,同时能够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要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主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要建立一个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的现代教学体系,使其能够实现多方面、多形式的发展。

1.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需求

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要注重实效性,不能是学生所学习技术在毕业后就已经被淘汰,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前瞻性,课程的内容要保证精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给予学生自学、研究的过程,还要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要时刻教育学生能够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能够通过崭新的能力形式来结局实际的问题。

2.提高教师的角色转变

传统的教学培养中教师是一高向导,教师很难脱离单一的说教形式,所以在进行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使相关的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更正,教师在具有灵活、正确的指导思想下,能够改革教学手段,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提高师生间的互动内容,并且要使学生能够积极的产于的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形式相互融合。

3.改进理论讲授

采取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育从重灌输转为重引导,着重培养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科发展现状等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增补,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4.建立项目教学模式

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改建,例如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种科研项目,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研究的过程,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潜能,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有着很强的帮助。

三、根据应用型人才的性质建立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方向。我们根据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教学方案,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教学情况的应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入手,并且最大程度的开设试验、设计、实习、实践等教学培养,做好第一、第二课堂的研究。以突出学生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作为重点项目,在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同时,根据专业的系统性、层次性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在构成基础理论的同时,较基础技术能力、专项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多阶段的培养,努力将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

1.落实教学环节的转换

电气工程学科要想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要将教学体系分为多个层次来完成。首先要建立一套基础的实践技术和理论相互结合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并且适当的减少公式化、形式化的理论学习。其次要合理的进行精英型培养,要提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客体研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组建专业社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成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协会社团,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专题调研。专业社团可以在校园内外开展诸如单片机电子设计竞赛、电气控制设计竞赛、聘请校外专家讲座等活动。

四、结束语

就目前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程度来看,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培养对象,常规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所必须根据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形式建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方式,并且通过改革、创新等方式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的培养,让其能够适应时展,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敏,彭彦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刍议[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梁小冰,黄萍,韩昆仑,姜爱华.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陈杰,姬敬,何晓红,纪明伟,刘红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行业;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069-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都在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种类繁多且方便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不同行业的宠爱。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电力行业同样也需要自动化技术的帮助。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使整个电网建设不断趋于科学合理化。本文通过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以得到更完整更系统科学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主要以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包含系统分析、系统管理等研究领域。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基础。控制理论是研究如何通过信号反馈来改正动态系统的行为和性能,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的目的。控制理论由最初的萌芽形式发展到如今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包括数学、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物理学等学科。在信息接收、传递与反馈中达到控制的目的。控制理论与电力网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是基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节约资源与时间,不仅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运行质量,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 自动化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

2.1 发电厂自动化

发电厂作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源流,它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及使用情况决定着整个电力工程的自动化程度。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三种发电方式。

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燃料的发电厂。它的自动化一般由监控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动系统、故障管理系统、继电保护系统以及故障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等构成。

水力发电厂是利用水的重力或运动势能为能量的发电厂。水力发电自动化一般由集调速系统、励兹、控制、保护、信息收集与监控系统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构成。主要对机组的测量、控制、调节、保护等功能,进行调速,调整机组的功率以及对电压的转换调节,从而保证使用水力发电厂的正常发电。

风力发电厂是比较新型的发电方式,主要通过风力进行发电。风力发电厂主要由叶片、主发电机、塔架、自动迎风转向设备、叶片旋角控制以及监控保护等功能组成。通过自动化技术,调整最佳迎风位置,保护监控发电装置,实现清洁稳定发电。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网监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按其功能可分为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的采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以及人机联系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现有的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电力负荷状况、完成自动发电和调度等工作。自动化技术对整个电网电镀有着相当关键的影响,它不仅要分析现有的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电力负荷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电力问题外,还要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做好电力的调度与自动发电,接受回馈的实际使用状况,保证电力的合理安全使用。

2.3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的使用,实现变电站功能最大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组网方式、分层控制,其基本功能通过分布于各电气设备的远动终端和继电保护装置的通信,完成对变电站系统的调整和保护,对变电站进行实时的监控,发送和接受信息,是控制中心可以时刻保护变电站。利用新的计算机设备替代原本的常规设备,不仅是在满足了变电站的整体运行需要,对于整个电力系统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3.1 对电力调度系统的监测将从传统的稳态监测全面向动态监测发展

目前电气系统自动化监测还是处于传统的监测,不能实时的进行同步监测。下一步发展方向便是要从对电力调度系统的传统稳态监测逐步向动态监测方向发展,可以更好的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安全使用,最大化保证系统工作效率。

3.2 全面建立DMS系统

DMS系统是提高电气管理水平,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需要。提高各个分系统对各自设备的保护,从而保证电力的供应;建立科学的事故处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事故所带来的损失;使管理者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状况,如电力配备、电流电压的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功率等,DMS系统也能进行详细精准的计算,对电力平衡、设备负荷等问题都能起到监控作用。通过这些功能的应用,真正达到无人看守自然运行的状态。

3.3 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

由于电力系统之间的互相影响,一般情况下,电力的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相隔几十米,而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就是将二次设备具有的部分功能通过一次设备实现,减少设备的使用和电信号的使用。电力一次设备只要具有在线自动监测功能和保护功能就基本上可以不借助二次设备,实现真正的自动化。目前这是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电力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使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发展的趋势使得电力系统对自动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只有开发更实用、更全面的自动化技术,提高能源使用率、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动化技术不仅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更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所以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伟国.浅谈电气工程管理[J].中国-东盟博览,2011(04).

[2]冯彬.浅述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3]赵传文.浅谈发电厂的电气综合自动化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4).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心竞争力;培养目标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好比树根、 树干和花果之间的关系: 企业好比一棵大树, 核心产品是树干, 业务单位是树枝, 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 而核心竞争力是树根, 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存在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是企业所特有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主导产品 (服务 )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1]。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 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2l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学校只有围绕创建专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等多因素,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各个因素的优化。下文就将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度、师资力量的加强、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对行业领先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的论述。

    一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将来电器工程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求。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潜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注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教育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业培养的方向。如何明确专业目标,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

    二 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一个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师资的质量和优质师资的数量。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加强师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增长不明显状态。为了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提升,必须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该专业来说,专业的优质师资力量不够充分。为了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改革,师资力量就必须得到足够的加强。当然,这种加强既包括数量的增加,还包括质量的提升。

    三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都会依赖于其经济基础的扎实程度,故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业技术课程的引进、专业实践操作软件的使用、专业教师的招聘等,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来实现操作的可能性。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资金投入方面还需加强。对于一项教学专业课程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教育相关的各类费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宣传并倡导企业对专业教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理论而言,其都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它的理论的学习也是必须结合实践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解释。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如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实地考察,实施模型、模拟等教学方案。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选择适当的参考案例和参考基地,在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时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探究实践的目的。

    五 跟进行业领先技术学习和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专业课程,其实在相关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的到了发展。当然,处于市场经济的时代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须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才能实现该门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对行业内现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市场和国际并轨,要不断总结理论、更新理论,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进行的目的。

    六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在宏观方面的改进,主要就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当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宏观方面也主要体现为该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是宏观方面的元素起到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提升。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可以顺利实施,是教学的次序逻辑分明、主次得当,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目的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

    七 突出专业特色

    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拥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如此,必须突出其专业色彩,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特色和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如何突出其专业特色,本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是在对基础的扎实稳固前提之下,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兼顾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作用,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进行的特点。积极开展模型建立,积极做好专业实习工作等。

    第二是要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关系,参与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习工作等。

    综上而言,要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就必须结合教与学,充分开展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结束语: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相关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队伍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会更加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龚志广,赵艳秋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04).

    [2]唐志平,过军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06).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内容 电气工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178-02

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气工程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主要是想通过对目前该院工科课程电气工程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研究探索,建立一套对工科学生具有实际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对于我院工科学生最具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方式。培养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技能突出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搭建信息覆盖面广、服务对象范围宽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上网共享,建设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及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努力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成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的特色专业。

1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构建

该文主要针对创造、创新和创业型的人才培养需求,让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真学习,建立对电力行业及其相关知识的基本认识,能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扎实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暂态分析以及常见的故障分析和相关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制作毕业设计和实践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培养目标的确定。该院重点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在校的努力学习4年的专业知识,不但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拥有专业的就业技能,毕业之时能够获得毕业证和多张技术证书。

(2)课程体系的重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以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为核心,建立适应相应的岗位需求的技术性人才,故而重点突破整个课程框架中该课程的主线地位,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课程培训学习,构建具有我院特色专业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整体课程的设置。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从社会岗位需求考虑,把握以工作任务为要领,经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对课程的专业学习,培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目标,让专业课程的内容能满足社会中对该行业岗位或相关多岗位之间工作上的专业知识技能需求。

(4)以项目为主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点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生适应社会中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岗位任务为中心,集中精力组织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项目中,同时又能在执行项目过程中熟悉所学理论知识。

2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是本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共同开发、开发的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

(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试行研究。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电气工程基础专业理论课程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采取通过具体事例教学方式和课题理论相结合方式。如在讲授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与电压调整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案例:某工厂由于功率因数过低,导致每月均有大量罚款,而该工厂认为这项罚款不可避免,可以改善吗?在讲授电力系统潮流分布中环路电势的概念前,将某电厂在先后购置的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出现的环网损耗的计算作为实际案例。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2)采用启发式和基于仿真的教学方式,落实我院该课程的技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法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积极的采取科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思维和实践,进而能够掌握实际性的知识和技能。基于仿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输电线路稳态和暂态模型、各种基于计算机编程的潮流计算方法、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数学模型、同步电机三相短路分析、不对称短路故障分析、机电暂态分析、电压稳定性分析等难教难学内容,采取建立大量的仿真案例进行实际分析方式,使学生真正能够观察到各种短路后的波形,而且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能够验证潮流计算结果等。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够很自然的让学生抓住该课程的重点所在。

(3)研究制作一套完整的适用于电气工程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改革手段所需的PPT电子演示文稿幻灯片。主要是通过围绕专业领域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解决公共课程实数较多,专业课程实数较少与日益增多的教学内容矛盾,能够在有限的专业课程教学时数内,采取对专业课程实习优化教学设计、简化教学过程和精选重点教学内容,使教学应更具备企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着重考虑企业人才及市场需求,着力于培养复合型、开放型和创新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

3 结语

工学院作为我校具有工科教育特色的一个院系,有很多动手、协作、团队的课程培养是通过项目研究来实现的。因此,加强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性课程项目研究的建设,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经过对该专业中的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研究,对我院工科学生将会受到更多更广良好的工程试验基础训练,同时还有大量上机实习等实际锻炼的机会。学生将在企业的控制与生产自动化以及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岗位的自动控制与自动化软件应用方面获得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涤尘.电气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题研究报告,2004.

[2] 罗毅,吴耀武,娄素华,等.校园网实现“电气工程基础”课程网络辅助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1):131-132.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和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其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我国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提高,并逐步渗透到我国很多领域,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如下:

1.高度信息化

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高度信息化不仅表现在其技术、机器的使用等方面,而且在部门管理或者数据的处理等方面也实现了信息化。信息化技术的提高模糊了原本较为明确的设备界限,如控制系统的模糊化,同时与之相应的软件、通讯等方面要求更高了。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电脑的发展技术是相关的,所以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气自动化发展进程中占据很大的作用。

2.易于维护

正如前面所讲,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与Internet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的一个优点就是其有较大的灵活性及能迅速地集成或提供信息,这也就使得电气自动化较以往的传统技术相比,更易于维护。

3.易于控制

电气自动化技术之所以能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与其易于控制的特点也是分不开的。自我国颁布中长期计划以来,电气自动化领域也在根据国家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自身发展的目标并创新新的技术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提高了自身发展的技术含量。而其自身技术含量的提高使得其更易于控制,如IE控制平台的应用。当前电气自动化是通过一根总线控制,将马达、变压器等连起来,这就使得在操作过程中更易于控制。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是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成为现实的,要想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控制、维护等,使得电力系统在管理、发展过程中更为便捷。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仿真技术

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不断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与创新能力,所以当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在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日渐真态化,它不仅能够呈现大量的实验数据,而且可以支持多项操作同时进行,并能够帮助实验人员测试新的装置,同时能实施同步控制,所以仿真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条件,有助于对电力系统实施动态监控及仿真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既有利于操作又易于控制。

2.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使得电力系统中引入了新的技术,如微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的应用,当某处电网出现问题,网络能即时发出讯号通知,以备电力部门作出及时改进措施,新技术的引用加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及可控性,这就加强了电力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

3.多项技术的集成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统一化加强了电力系统中的统一化,这就使得电力系统中各项技术的合成,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力的管理、安全维护等各环节是分开管理的,由不同部门管理。但是,在电力系统中引入自动化后,电力系统的管理更为合理,各部分集成一体,并在管理中引入多项先进技术,这些加强了我国电力系统的技术竞争力,并更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4.人工智能技术

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可以自动诊断故障、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够对总体规划进行操作,这些在以往只有人工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由自动化技术便能进行,加强了电力系统的运转过程。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实现了人工智能化,在当前电力控制系统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果局域出现问题,能够通过网络即时反应出来,有些问题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解决,大大减少了传统中电力管理耗费的人力,也使得技术更接近人工智能化。

5.电网技术

电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电网技术一体化及其调度自动化的发展,而电网技术的一体化加强了电力系统中配电模型及高级软件等技术的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字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调度自动化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电力系统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原理展开了大量研究,将先进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自适应理论、微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引入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保护装置中,使得保护装置更加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配网模型、中低压网络数字、信息配网一体化、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突破。其中,高级应用软件将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和输电网的理论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最新的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利用配网递归虚拟流算法对潮流进行计算,利用人工智能灰色神经元算法对负荷进行预测,极大地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将模糊逻辑、专家系统和进化理论等先进理论运用到电力系统及其设备的故障分析、运行分析、规划设计等方面,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及时诊断各种故障信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提高了电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的研究

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和负荷动态特性建模,同时将国外先进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引入到国内,构建了基于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

5..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该理论主要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网络通信、自适应理论、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

6.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做了以下努力:

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和流程;

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状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

(三)紧紧围绕目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一些的理论问题。

五、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对整个电力系统是一个大的提升,但是,如何让电气自动化技术点电力系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还有很大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任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J].理论研究,2012,(3).

[2]罗宇杰.浅谈电力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学术建设园地,2007,(10).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6

关键字:电气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化是新崛起的高科技技术,它将人工智能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于多个领域。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可应用于优化产品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运行、信息收集和故障诊断等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弥补和改进电气工程中的缺陷和差错,大幅度地加快了电气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自动控制领域。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稳定化,是电气工程技术的一次巨大革新。

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理论基础

智能化技术应用是以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为理论基础的。智能化技术研究的方向是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机器上,使机器能够完成高危工作等人类难以完成的工作。电气工程行业主要研究相关的信息收集处理、自动控制等科研和控制项目,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智能化技术作为计算机的高端技术,已经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作用。在电气工程中应用智能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本投入,可以减少工程控制人员,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智能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1、快速高效

相比于低效且缓慢的传统控制方式,智能控制技术传达指令速度快,并且错误发生率极低。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向需要控制的设备发送精确的指令,高速到达后,设备就可以完成指令。

2、能够实现全天监控

电气工程通常需要全时段运行,而许多疏于监测、管理或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监测、管理的时段和区段经常发生电气故障。而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对电气系统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同时能够及时的将系统信息传送给控制中心,并将指令反馈到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电气工程的实时监察和控制。

3、安全性更高

高温、低温、潮湿等恶劣环境能够引发电气工程系统的一些机器故障,造成重大事故并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远程遥控功能,可以实时监控、及时反应、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减少恶劣环境下工作人员受到的安全威胁。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人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以下控制功能:1、实时采集开关量与模拟量等数据信息,并加以储存和处理;2、通过模拟系统和设备的运行,以画面的形式真实的呈现出来,实时监测显示电压等数据,并进行模拟计算生成趋势图;3、在电气工程中使用专家系统能够生成报表、日志并储存数据等;4、能够实现实时记录故障、捕捉波形、记录顺序等工作;5、实现通过计算机对电气工程系统的控制,能够限制权限,加强值班管理;6、能够实时在线分析处理数据,设定修改参数;7、实现了智能监控,通过简单易于分辨的形式自动报警,并对故障进行记录。

四、电器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智能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应用领域也愈加广阔。人工智能在电气化工程控制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优化产品设计、故障诊断、以及控制保护等方面。

1、产品设计优化中的智能化应用

电器产品的设计过程是一项集合了理论和经验知识、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的复杂工作。相比于采用经验结合大量实验手段、缺乏充足技术支持、工作效率低下的传统设计模式,人工智能在优化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通过计算机的帮助,实现了设计的高效化、智能化,减少了构思到投入生产的时间。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算法之一的遗传算法,其拥有的全局寻优能力和自动适应调整搜索方向的能力十分适合产品的优化设计,而人工技术的另一主要算法---专家系统能够根据一个或多个该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推断、处理复杂的问题,这也是优化产品设计的重要手段。

2、诊断故障中的智能化应用

采用传统方法诊断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的电气设备故障效率和准确率都很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糊逻辑、专家系统等方法诊断故障能够大大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例如利用结合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的方法诊断发单机的故障,既使用了模糊性又利用了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双管齐下,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3、控制中的智能化应用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上。主要控制方法如下:1、专家控制能够模拟人类专家,根据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2、模糊控制具有较强的控制力,能够应用于复杂或者是难以精确描述的系统;3、神经网络控制能够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降低投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当前最常用的控制方法是模糊控制,简单并与实际紧密相关。智能化控制器能够提高控制的精密度,避免不确定因素的产生。智能化控制能够进行远程调控和根据相关数据来自行调节,无需工作人员时时刻刻都守在设备旁边。目前这三种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采集开关量和模拟量的实时数据,并加以处理;对电气工程系统的运作状态智能监视;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气系统;记录、诊断、分析发生的故障。

五、结论

人工智能理论是研究如何将人的智能转移到机器上的理论。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机器完成原本只有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在一些人类不能进行工作的环境(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微小环境)下能够智能的完成工作。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科学新的分支诠释了智能的涵义。人工智能技术主要研究图像识别、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等。电气工程主要研究相关的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信息采集处理、研究开发、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所以人工智能的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专家控制等理论十分适合应用于电气工程的多项领域,而电气工程的一些特殊性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服务。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实现了对电气工程系统的全天候实时监控、优化产品设计以及智能诊断故障等。但是要实现系统化和规模化还有较大难度,但是只要努力探索和学习,相信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应用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宋昱良.浅谈电气工程的自动控制技术.电脑知识与技术.Vol.7,No.2,January 2011,pp.460-461.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7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历史;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12-01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电气工程提供了相当有利的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突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也在不断拓展其领域,利用其他领域的优势武装自己,使其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占据一角。

1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概念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是研究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应用的科学,是以电工中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工程技术。包括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器与电机及其控制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多方面的领域。

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现状

2.1 涉及领域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经济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也成为不变的定律,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核心科技之一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对象。技术的变化带来的是生活的变化,例如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使人们进入了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已不再是定义上的范畴,它几乎包含了一切有关电子、光子的行业,航天、化工、汽车、制造、用电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多方面的领域,涉及面十分的广泛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2 国际化

由于网络的出现,使得“地球村”变成现实,信息交流几乎瞬间完成,这使得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国际化成为了可能。目前国内许多厂子的标准并不统一,相同的部件标准不同就导致了材料的浪费,零件之间互换形成了障碍,使得成本大大提升,也阻碍了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国内的技术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种差距,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我国电气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其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带动各方面经济的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改善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当然这条路是漫长而持续的。

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3.1 生活中的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它无处不在,已经渗入到每一人的生活当中。在交通方面有电气化的电路,像是轻轨、地铁、磁悬浮列车,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列车都是靠电气化远程控制的;在工业、石油、化工、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由电气自动化来操作,生产、加工、维护、包装、传送等靠半自动化控制;在民用方面,报警器、保暖设施、供电系统、银行系统、刷卡系统等;在通讯方面手机、网络等等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电气自动化,它无处不在。人类的生活大部分都是由电气自动化组成,因此它的前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2 电气自动化的上升空间

在发达国家中发电容量基本满足了社会发展需求,用电需求年增长率不超过2%,电力发展趋于饱和。而我国处于发展阶段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别很大,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工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年增长量在10%左右,现今装机容量3.6(2003年)亿千瓦,2020年预计装机容量为9.5亿千瓦左右。这期间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的人才去填充这方面的空缺,来充实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由此可见,电气自动化工程的上升空间是很大的,并且丰富多彩、越来越重要。

4 电气工程领域勇创更美好的明天

4.1 制定统一的标准

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所包含的领域中设定统一的标准,不仅仅能节省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材料、人力、资金的浪费,还可以在各个行业之间形成联盟,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团体,壮大这一行业的力量和影响力,使得客户能够更好、更有效的选择所需要的商品,在国际上也可占据一定的市场。标准的统一也可构建便捷的管理体系,使电气自动化系统更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4.2 与网络的联盟

当今是网络的世界,所有的信息成了一个信息库,电气工业化应该利用网络的便捷,吸取全世界的先进技术,促使自身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走在世界的前端,从而带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发展。

在整个世界的竞争中,电气自动化不仅仅要吸取他人的长处、先进技术,还要将自己的优势推广出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进行技术交流,在竞争中进步,达到双赢的局面,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使其健康的发展。网络也可使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建立一个平台,任何企业单位都可在网络上输入信息并且得到信息真实性的保证,建立一个虚拟的贸易市场,尽可能的减弱距离、区域的影响,增大客户量,这样也更加方便协调管理。

4.3 创新决定成败

电气自动化工程是一个新型产业,目前处于较为成熟的状态,它仍需要充满智慧的人们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大程度上的促进电气自动化前进,每一次创新都是一个行业的改革和进步,都给该行业带来质的变化,生产量的扩大、工时的缩短、质量的提升都是产业量的变化。哪一个公司单位先抓住新的技术,必定会在该行业中取得阶段性的领先的业绩,同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保持领先的地位。当然创新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新,也应该运用到实践当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自身价值,从而推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的变革。

5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工程具有多样化、国际化、网络化的发展前景,国内企业之间数据没有统一,因此互换性差、成本高,应多加弥补、改善。信息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工程也应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不落后于时代,争取走到世界的前端,引领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巩春霞.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无线互联科技,2013(02).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事业压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了计算机,更多自动化的不同的系统应用于不同的行业,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是要不断的迈向自动化的方向的。虽然现在电力事业法杖越来越好,整体的电网建设也是不断的科学化合理化,但是任然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系统的管理,所以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主要以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包含系统分析、系统管理等研究领域。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基础。控制理论是研究如何通过信号反馈来改正动态系统的行为和性能,以达到预期的控制的目的。控制理论由最初的萌芽形式发展到如今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包括数学、自动化技术、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物理学等学科。在信息接收、传递与反馈中达到控制的目的。控制理论与电力网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是基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节约资源与时间,不仅改进了生产技术提高了运行质量,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客观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想要促进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解决以下几项问题:

(1)企业实际需求不同,抬升了成本

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还处在一个综合的领域里,独立性还有待完善。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能结合目前的技术成果,再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设计成果。从而有的环节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成本,最终工程总的经济投入也就增加了。而且,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的完成效果。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效率甚至决定着一切。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更要紧跟效率的步伐。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要想在这些企业中脱颖而出,效率的提高可见显得十分重要。那个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设计出更让人操作简便,更让人明白的设计,在离成功的大门前就会胜出一筹。哪个企业效率低下注定就是失败的。这个时候,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品就得到了检测。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起初在工业中形成,并得到了发展与建设。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逐渐蔓延到商业领域,商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传输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目前,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各企业使用的信息传递产品各不相同,参差不齐。这给数据之间的传输和通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运营成本。所以,在今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4、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在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高新技术的充分体现,其应用过程中更加注重编程的调试,以仪表工程管理为例,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后,其工作重心已由原来的温度、流量、压力及液位仪表显示等的管理逐步转向到了借助于集散DCS及集中PLC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方式上来,借助于自动化管理及控制系统同现场变送器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上百个流量、温度及压力等数据的采集、监测、输出控制及处理等功能,且确保了管理及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大幅度降低了维护量及投资额。从工程管理方面而言,管理过程中应对施工 资料、系统程序、随机文件以及调试和校验记录等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从开工、安装、调试、护航、培训、交接一直到售后环节微机管理程序的提供,这种微机化管理方式有效遏制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及敷衍了事等情况。

(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对于电网调度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形成,其主要包括了电网调度打印设备、工作站、中心服务器、大屏显示器以及网络等,其通过电气系统专属局域网络实现了电网调度过程的自动化,并实现了发电厂、下级调度中心及变电站终端 之间的有效的连接。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性的评估,并以所累计数据为依据对电力负荷进行有效的预测,以此为基础对经济进行调度,并实现发电控制过程的自动化,电气系统应对数据进行实时性采集、处理及监控,并在获取数据支持的状况下进行电网运行及安全状况的有效把握,尽可能使其适应现代化市场运营的实际需求。

(3)在化工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对于化工生产单位电厂分散测控系统而言,其实际应用时常采用的是分层分布的结构,具体包括了以太网、工作站、数据高速通讯网以及过程控制单元等。其中,过程控制单元可直接在生产过程进行应用,并可对设备运行状态及其相关参数进行实时性的显示、打印及信号的输出,并由此进行执行机构的驱动,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联锁性保护及其控制。对于工作站而言,其主要包括了工程师及运行员两种工作站,主要负责提供人机接口。由过程控制单元向运行员工作站进行信息的发送,同时接受由工作站发送来的指令。

(4)在大型变配电所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大型变配电所中的应用实现了对电话人工操作及监视的取代,并实现了对变电站监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实现了变配电运行水平及其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其借助于全微机设备来替代之前的电磁装置,因而实现了操作及监视等过程的屏幕化,数据进行传输时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电缆方式来进行电力信号电缆的取代,并实现了运行及管理过程的自动化。

5、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为了使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成为可能,迈向科技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步伐,需把握住以下要素:①信息技术的决定性影响。②与物理科学的联系更加紧密。③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不仅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它的发展对社会科技的进步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应时刻展望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前景。我国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应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倡研究人员研发更好的且具有创新的产品,努力开创科学结合创新的发展局面,使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呈现新颖、焕然一新。根据史料记载,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始源于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电气自动化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广阔的前景,它的作用及其广泛,不但可以在科学技术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推动了工业生产。此外,在我国逐步加大电网的建设中,电力自动化为其的继续发展拓宽了空间。回顾过去,由于我国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因此综合自动化技术与国外存在不可避免的差距。随着电力自动化的普及面逐渐拓宽及根据我国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情况,要求研究人员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为前提,运用当今科学技术的力量自主研发适合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产品,为国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电力系统。

6、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当前在电网调度、发电厂自动化、变电站等领域都实现了自动化技术应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实现范围与技术内容还在不断扩大与丰富,探索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实现途径,并不断投入使用,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翟秀萍,刘平.计算机技术在电压无功方面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0(30)

[2] 杨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综述[J].科技信息.2010(23)

电气以及自动化论文范文9

【关键词】电气工程导论;培养目标;教学特色;教学方法

1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传统电力逐渐向智能电网转变,使电气工程呈现出电气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特点,也因此对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电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力军,其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对专业所做的贡献将直接影响我国电气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4]。因此,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电气工程专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其中,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引导课程的《电气工程导论》担负着激发学生兴趣、建立良好专业认知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1 为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由于刚入学的新生接触的专业知识还不是很多,所以对这个专业以及如何学好这个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当今社会乃至世界这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何等等,都不是很清晰,不能给自己一个学习和探索的定位[5]。通过《电气工程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本专业进行初步的认识,构建初步的知识体系框架和培养方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教育心理学的体现

由于大学的教学与中学的教学的不同,需要指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该课程是为本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本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以及所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工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要求、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内容,以及本专业各阶段的学习要求、重点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学习观,促成中学到大学学习的良好过渡,建立良好的专业印象,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专业入门,使学生在大学时代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6]。

2 《电气工程导论》教学体系及其特色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其前身之一为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电气工程教学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积淀。《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设置正是其培养特色的体现。

2.1 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必选专业平台课程。目的首先是使刚入学的新生对将要学习的专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迅速适应丰富多彩的大学学习生活,提前制定出比较完善的大学学习规划;其次是对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科方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有全面认识,以激发他们对后续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拓宽视野,使学生与终身学习和职业流动的现代化潮流相适应。为现代社会培养知识广博、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为学生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个人今后的多向发展提供全面的准备。

2.2 教学任务以及课程内容设置

学习的具体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及其涵盖的内容,电气工程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与方案;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研究;电工技术的发展历程;电能利用与现有的发电类型,新型发电方式,发电、供电和用电的基本设备;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工业的特点,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电力系统及其组成;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及特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技术;电力通信技术,电力通信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自动化及其应用,自动化和控制技术发展简史等内容。

根据上述教学任务,本校《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主要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由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堂教学又分为教材学习与专题讨论,实验教学又分为演示实验和实验室参观。这样的课程内容设置既考虑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兼顾了专业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3 教学特色

经过多年的积累,本校《电气工程导论》的教学形成了自有的特色。

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以专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种教学形式,具有广泛而有效的教学效果[6]。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插入大量电气工程和工程建设图片、相关视频或影像资料,使教学能更加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容易接受。实验教学则是通过演示、体验和观摩的方式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本课程通过设置合理的演示和体验教学,以及参观电力专业实验室、发输电系统模型等方式,将书本知识以实物或实验示例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资深教师教学

专业概论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虽然不深,但却要求专职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经验,还必须能够了解行业动态和最新进展,知悉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并能够使学生全景式地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前景。此外,面对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专业新生,如何在教学中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教授课程内容,是对《电气工程导论》教师的一大挑战。因此,我们通常邀请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教授该课程。

3)教材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为了紧随学科前沿,开拓学生视野,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我们采用教材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专题讲座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为科技前沿讲座,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专题讨论。科技前沿讲座邀请从事科研的教师对电力行业前沿科技进行介绍,例如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直流配电网技术等;学生自主专题讨论是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组织的课堂讨论,通过这一环节的参与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关于课程教学的思考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已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参与和协助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产生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在此提出以便与同行探讨。

1)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该课程主要以传统电力系统知识为核心,虽然增加了专题讲座内容,但是在传递行业新兴技术方面仍稍息薄弱。若能在讲解完电力系统基础概念后,采用视频、图片等生动素材对新兴技术进行更多的介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专业憧憬。

2)从学生自主专题讨论的选题情况来看,学生多以行业就业形势、就业去向、人才需求和大型电力企业简介为课题,而在课程内容中,关于这方面的介绍相对较少。若能增加这方面的图文讲解或邀请企业工程师对未来工作状况进行介绍,对于学生全面认识专业以及合理设定培养定位十分有益。

3)课程教学之初和实施中最好能够增加学生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以及掌握程度,便于教师更好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教材建设总结[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25-125.

[2]李萍,王旭.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方法探索[J].教育界,2014, (11):75,81.

[3]张文忠,魏云冰,崔光照.以专业规范为指导的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建设研究[C]//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2007.

[4]吴燕翔,杨琛,刘雨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的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264-26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