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1:58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思想教育 大学生 诚信道德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到价值观、心理发展、人际交往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恪守诚信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恪守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诚信道德规范,对个人、社会、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示范、辐射和感召作用,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拓展和深化,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和发展先进文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新时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诚信是民族精神的基石

民族精神大发扬,必然带来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大提高。其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民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古人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民族精神,都是以诚信为基石,坚定不移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形成了诚实守信、同心同德、乐于奉献、敢于献身的优秀思想品质和高尚人格,因此,也就有了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光辉业绩,有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二)诚信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公民道德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等一系列的道德规范。大学生的形象定位往往与“青春”“知性”“新事物”等彰显时代气息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诚信道德是超知识性的,也就是说,诚信观念的存在和作用往往表现于已有知识的范围之外,不是知识所能包含和替代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大学生是有知识的人就是有诚信道德的人,大学生诚信必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修养是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重点

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键在于要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诚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人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诚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符合生产力的要求,不讲诚信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诚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不讲诚信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是与先进文化背道而驰;诚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讲诚信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大学生的称号不仅是一种文化层次的体现,更是一种神圣责任的象征。大学生不仅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塑造大学生诚信人格,需要大学生不断接受社会的道德教育和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

(四)诚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条件

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志。大学生作为今后走入社会、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其走入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人。大学生在毕业得到一本专业合格证的同时,更应得到德证书,拿一张含金量高的“名片”。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以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都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因此,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系中分析诚信的本质特征,理解诚信对个体成长、社会发展的特有价值,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理论武装,培养他们的诚信信仰。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诚信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中国传统诚信文化教育

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其加以现代改造,建立现代诚信文化观念。

1.弘扬传统诚信文化的精华

诚信美德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流传了数千年,某些方面已经内化到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和行为模式中去了,其深厚的底蕴和精华将会继续被传承和发扬下去。比如,传统诚信观关于重视和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今天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实事求是,不仅是诚信道德要求的思想前提,也是诚信道德观念中所要求的不可分割的最为重要的思想内涵。

2.注重加强中国古代诚信典范教育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为人诚信,而诚信观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所以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诚信教化同样重视。因为诚信品德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正确引导,所以古人认为诚信教化的第一个环节应从婴幼儿抓起,通过蒙学教材除对少儿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灌输外,还要进行初步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训练,其中就包括诚信教育。第二个环节则是在官学中将诚信教育制度化。首先,儒家经典将诚信列为必修课程,灌输诚信思想。其次,将儒家经典列为必考范围,突出儒家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作用,使诚信规范在学生心目中反复强化,成为人生的道德支柱,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三)现代诚信教育

诚信道德的产生、发展与嬗变,也要遵循客观规律,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实践的变化,诚信思想也在发生着历史嬗变,它的内涵在不断扩大,诚信道德的社会功能及内容也更加丰富。就现代社会而言,诚信具有“真诚、诚实、守信”“信任、信用、信托”以及“诚信原则”的法律意义等含义。现代诚信伦理教育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现实特点出发,认识道德要求,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道德信念,并将其内化为道德行为,即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诚信教育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共享的同时,也对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社会思潮多元化、指导思想统一化的前提下,诚信教育必然要以适应新形势为目标,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个人的思想、学习、就业等问题。其次,要注重诚信法制教育。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契约信用是以法律保障为基础的,所以要求在全社会进行诚信法制观教育,强化公民诚信法制观念。诚信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道德层面,更要注重从法律视角出发,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违背这一原则将不仅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严惩,从而起到惩戒教育作用。再次,要注重诚信伦理教育。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行的基础,它几乎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具有更新、更广的时代内涵,结合我国大学生的现状与实际,大学生现代诚信教育应包括政治诚信、学习诚信、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方面。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大学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学习观等问题上还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较大的不稳定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容易为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这就需要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而且也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石。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首先要重视学习理论。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掌握诚信道德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分析各种思潮,同时还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读一些相关学科的书籍,掌握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深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首先要学好科学的理论知识,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道德水平。

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教学,让大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最终达到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觉悟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大学生在伏案读书充实自身理论修养的同时,更应该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具体条件积极发挥自身修养的能动性,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在困难面前考验并坚定自己的信念,还要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正确理论的积极作用以及不良意识的消极后果;敢于同错误的思潮和不良意识进行斗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思想、观点、情绪、情感、意志等思想道德要素是否符合实践的要求,及时纠正和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二)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主体的特性、地位和作用,人的主体性推动着实践活动的发展。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诚信教育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

强调和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诚信教育的承受者和体现者,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主体素质和主体意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我要学”等主体意识。由于受到多年的学校教育和个人的人生实践,大学生已基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从其社会化水平来看,大学生仍然是未成熟的社会个体,仍处在形成发展状态。所以,教师的“主导”仍然不能少,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营造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教育环境,不断去激励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把外在的道德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诚信道德素质,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诚信的“自律”是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诚信属于思想品德修养的范畴,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诚信“自律”是个体正确把握自身的前提。因为个体的自我认识是要在开放的环境中能动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人的发展来看,诚信是个体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追求,这种追求是建立在人的本质和需要基础上的高层次的价值目标,那么人们为了达到那样一个目标,就会主动地、不断地去反思。这种反思是人的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精神上自我活动和内心反省的方法。诚信的“自律”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人是诚信的主体,诚信的养成是人主体性发展的一部分。人的主体性发展来源于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吸引和激励;来自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以及对事业成功的执著追求。

诚信的“他律”是诚信养成的重要环节。人的道德意识培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人们要实现道德的“自律”,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不可能自发地做到,这种意识的形成只有通过公民道德教育才能做到。这是诚信“他律”的一种方式,而其目的就是要达到“自律”。诚信的“自律”是个体行为,但又是群体行为。人类为了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即思想道德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业,就需要教育和管理并进行传承和升华。对人实施教育和管理,从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的角度看,也就是对其施加外在的作用和影响,即“他律”。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把外在的教育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就是“自律”,从而达到“他律”与“自律”的和谐统一。

(四)系统性原则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乏力、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工作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诚信教育才刚刚起步,诚信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有一套包括实事求是的世界观、诚信价值、诚信功德规范、传统诚信美德、校规校纪等在内的相对独立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内容。但目前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时,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把德育内容照搬过来,或就事论事地讲诚信,没有针对诚信教育的特点、规律提出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内容,使诚信教育显得空洞,没有多大说服力,从而部分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主体诚信失范现象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即教育者诚信失范现象给诚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教育者自身素质不高,师德修养不强,以市场交换的角度来对待学生;一些教育者责任意识淡漠,对学生教育管理简单僵化,没有针对性;一些教育者知行分离,在科研、学术方面浮躁,急功近利,剽窃他人科研成果,有悖于诚信;还有一些教育者纵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甚至为由于失信即将受到学校处分的学生说清、辩护。这些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未能形成合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社会共同出力。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也还是与社会、家庭教育脱节,仅仅局限在象牙塔内,单单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孤军奋战,这样势必削弱其教育效果。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与形式未能与时俱进

大学生诚信教育呈现出科学化倾向,而非道德性教育。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轻视道德情感培养和道德的主体性;形式上教育手段有限,程式化现象严重;考核途径单一,缺乏多种手段配合,缺少对学生诚信情感和行为的量化,只管“知”,不管“行”。这种理性化的教育过程,使诚信停留在认知上,忽视了诚信的体验、反省和实践。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诸种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各个方面,归结起来,主要是政治生活中选举、入党等活动中的内心信念与外在行为的分离;经济生活中恶意拖欠学费、贷款延期返还、用隐瞒手段获取奖助学金等;学习生活中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作业抄袭、伪造实验报告、毕业论文造假、考试作弊等;求职过程中就业简历注水、提供假证件、履历表编造学生干部履历、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荣誉,签约中违约等;日常人际交往中动机不纯、知行分离等。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由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综合因素造成的。而大学生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是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三、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长效机制建设

(一)、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树立诚信为本的教育观念。强化“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的理念和思想,加强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实现管理诚信、教育诚信和服务诚信,杜绝种种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确立诚信教育目标和原则。诚信教育应该树立培养诚信公民的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石,是安身立命之本,是成才创业之基。

高校诚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诚信教育原则。

要确立主体性原则,即在诚信教育中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主动参与、愉快接受、亲身体验,做到润物无声;

实践性原则,诚信教育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正确对待诚信的人和学会做诚信的人;

发展性原则,即学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要着眼于终身化,立足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杜绝假、大、空的短期行为;

系统性原则,诚信教育应渗透入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组织。从狭义上说,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校园时时、事事、处处显“诚信”,培养全员诚信教育意识,学校把诚信教育贯穿始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二)、要建立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

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包括政治诚信制度、学习诚信制度、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人际交往诚信制度等。政治诚信制度主要规范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包括大学生的政治学习、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方面的诚信问题。学习诚信制度主要是规范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诚信问题,包括诚信上课、诚信考试、以及在科研、实习报告等方面的诚信。经济生活诚信制度主要是规范大学生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交纳学费、申请助学贷款、申请助学金以及与社会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人际交往诚信制度主要是规范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包括以大学生为中心形成的各种交往关系,如与教师的交往关系、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关系、与恋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以及在虚拟空间的交往关系。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他们担负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职责。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建设关系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成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队伍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在选聘环节把好关。选拔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争取把德才兼备的人充实到队伍中来。

其次是加强管理。完善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和发展机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评价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开;要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奖惩机制,使成员的德能勤绩与奖惩、晋升、工资待遇挂钩,形成一个激励竞争的氛围;要完善发展机制。使这支队伍能够工作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再次是提高这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打造一支各方面素质过硬的诚信教育工作者队伍,为开展诚信教育建立组织保证。

(四)、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

打造诚信政府,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透明公开,发挥诚信政府在全社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经济,规范各类市场交易主体的行为,将不守诚信者及时逐出市场。

加强法制建设,着重进行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尽快把我国建成信用社会。

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用其来引领风尚,培育诚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诚信价值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五)、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诚信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比较陈旧。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必须创新诚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功能。让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强化诚信教育课程。

2、寓诚信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营造校园的诚信文化,将诚信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如举办图片展览、讲座、组织主题班会、辩论会、报告会、观看专题教育片、建立诚信教育网站、开展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

3、发挥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尤其要发挥学生社团的示范作用。这样诚信教育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真正体现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Abstract: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redit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Zhang Xi_zhong ,Li Ke_qin,Hu You_ren ,Wang Qiu_xiang ,

yang en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 362014

Credibility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nation. Credibility is the basic of conducting themselves in society. At present, lacking good faith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arisen.in many factors of Acts of dishonesty, Lack of education and lack of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reasons,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credit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 Students Credit education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参考文献

[1]熊礼杭.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5).

[2]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

[3]张金梅、周少林.塑造教师完美人格适应现代教育需求[J].《卫生职业教育》,2004,第22卷,第十期.

[4]姚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J].《人民论坛》,2009,(17).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诚信问题,本文从校园氛围、诚信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模式创新、师德建设、诚信档案等方面进行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的主题作文命题引起了举国上下对诚信的思考,自那时起,人们开始猛然反省,直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让人心痛的事实: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伪造证书,简历造假,任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失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它侵害着事业的发展,毒蚀着人们的灵魂。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由此,我们以院级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对诚信教育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始终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实践为主线,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一、诚信教育内容:直面现实

在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立足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建立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遵纪守法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代精神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六个方面。实行包括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常规教育、结合教育过程的专题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形式的开放教育。

二、诚信教育实践:知行合一

(一)诚信校园氛围:教育基础

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品质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08级新生,一是进行了“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签订诚信承诺书、征集诚信口号、张贴诚信标语、插放诚信旗帜、出版诚信板报、放映诚信专题片、“诚信、成长、成才辩论赛”、无人售报、“ 诚信、立德、修身、报国”诚信征文、邀请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广东药学院院长到我院进行题为“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础”的演讲,评选“诚信之星”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深化学生对诚信与人生、诚信与社会的思考,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统一协调校园内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壁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定期开展诚信主题宣传,使校园媒体都成为诚信舆论的有力工具,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的理念,促进了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为本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必须依托高校教书育人的雄厚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从08级新生开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诚信教育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诚信知识的教育层次上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二门主干课程,把诚信教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诚信要求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答辩、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发地思考体会: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达到知行合一,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把行动沉淀为习惯,把习惯上升为信念。自觉认识到诚信要从我做起,从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诚信教学队伍。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主、结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组成精干的诚信教学力量。三是改革教学方式。诚信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和名师讲座相结合,把课内诚信教学与课外诚信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课堂多媒体技术,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探索把诚信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日常诚信表现相结合、学生诚信理论知识水平与学生诚信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完成作业、考试等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促进学生诚信知与行的结合。

(三)强调师德垂范:稳固基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诚实守信不仅是职责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成为诚信的典范,稳固的基石;教学中做到诚实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自已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四)建设校园信用制度:制度保证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和完善的制度,即建立校园信用制度,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校园信用制度即指诚信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跟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联合各部门,将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诚信表现给予奖惩。一是建立诚信档案。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联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身份证明、生源地、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系、专业。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品行记录: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上课期间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抄袭行为,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毕业前由学生处提供学生的借贷款情况信用历史记录。学生毕业时,将其信用档案延伸到社会,转入社会信用系统,从而保持信用记录的连贯性,以刚性的制度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考定位。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考查评价,依照评价标准对不诚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B四个等级,进行合理奖惩。诚信度达到A级的学生才有评选奖学金、校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三年里每个学期的诚信度等级都达到A级的学生方有资格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诚信度B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党校学习等;诚信度等级为D级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10%的班级无权参加当年度的各项集体评优活动。同时,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到本人的档案中,并在校园专门网站予以公示,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A级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三、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原设想采用信用银行存折方式,每学期末学生通过打印存折,就可知自己诚信得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评分标准如何确定?学生诚信分数如何计算?分数又怎样输入信用银行存折?信用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作?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解决。

参考资料:

[1]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理想人格。高等教育是提高国民索质、增强综合国力、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其培养目标重在净化个人的心灵,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善良美德,塑造全面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作者分析了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讨了诚信教育缺失的具体表现,并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大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资源已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资源。而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大学生如果缺乏诚信,不讲信誉,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很难成就番事业,也无法体现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自我要求降低

1.放任逃课,敷衍学习,考试作弊。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许多高校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实施了教学质量监控。但学生逃课现象还是经常发生,考试作弊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且作弊的方式、手段日渐多样化、隐蔽化和高科技化,同时,学生在对待作弊的认识上,观念也比较模糊。

2.抄袭作业,剽窃文章,伪造数据。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教授知识的指引性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在办学理念上和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要,相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养成独立和自觉的学习习惯。然而事与愿违,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珍惜,往往把这些发展空间当成是学校松散管理,课内课外放任自由,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校的校纪校规熟视无睹,课程作业抄袭,毕业论文调研数据虚构或请人毕业论文等。

(二)对家庭失信

1.一味索取,淡却感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越来越重视。有些大学生充分抓住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除了必要的日常生活开支外,还经常向父母索要各种额外的金钱,用于自己奢华,讲哥们义气,吃喝玩乐,不考虑父母的艰辛,不懂得感谢父母的恩情。

2.荒废学业,辜负家长。父母辛勤劳动不求回报,宁愿为子女的成长劳苦奔波。一部分大学生利用远离父母的特定条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大学四年甚至养成一身的坏毛病,使自己无形中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承担,辜负家长的厚望和社会的重托。

(三)对学校失信

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是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和励志青年能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在除去一部分大学生确实因家庭经济贫困缴不起学费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非因家庭困难而无法缴清学费,而是把家长给自己的学费挪做自己的不合理需求,如赌牌、炒股或做生意等;有的学生因欠额数目巨大,甚至毕业时一走了之,逃缴学费和欠还国家助学贷款,使学校、银行处于尴尬境地。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主要在于一些学校诚信教育尚未完全进入课堂,少数学校的诚信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应该怎么做的要求,而没有具体引导学生怎么做的措施。

(一)主渠道力量发挥不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渠道,诚信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以思想品德修养课等形式进行的,但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未增加诚信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具体引导措施不到位

少数学校的诚信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应该怎么做的要求,而没有具体的引导学生怎么做的措施。一些高校的诚信教育在方法上存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知”、轻“行”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对学生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而忽视其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忽视学生的道德实践,这样学生的诚信水平自然未能提高。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对策。

(一)大力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应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开展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诚信教学内容,改进诚信教学方法,改善诚信教学手段。用诚信教育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诚信文化培育大学生。精心组织编写符合各院校特点的诚信教育教材,努力形成以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具有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材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将诚信教育渗透进专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发掘各类专业课程的诚信教育资源,将诚信教育渗透进专业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诚信道德修养,提高诚信觉悟。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诚信道德,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经济往来、学习成才、政治理想、择业交友等方面的诚信问题,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其对诚信道德的认识和精神境界。

3.大力开展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高校应有效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理性校园文化与诚信教育相结合,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融入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诚信教育环境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宣传诚信文化的公益性活动,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加大对诚信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诚实守信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制度建设和道德教育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营造守信者光荣并受尊重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体系

大学生制度建设就是将需要大学生日常遵守的诚信规范,加以总结和概括,以规则、公约、规范等形式,形成明确的大学生诚信制度,并加以贯彻落实的系列实践活动。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既要靠道德力量的自律,又要靠制度规范的他律,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1.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对大学生的诚信信息进行采集和记载的制度。一种较为可行的途径是建立一个针对性强、具有教育和指导作用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基本涵盖学生经济生活、学习生活、政治生活、人际交往、就业创业五个方面,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明大学生的诚信度。在学生毕业时,这份诚信档案将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诚信记录延伸到社会。

2.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

高校应完善传统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将诚信纳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并将其量化,制定诚信评估方案,明确评价指标,统一标准尺度,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诚信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信用评判指标体系,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要防止评价体系的形式主义化、短期化,必须立足于高校实际,长期坚持,并逐步使诚信原则成为一种良好的学风、校风的表现内容之一,营造一种诚实进步、科学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2004.

[3]黄蓉生,邓卓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孔子;诚信思想;大学;诚信文化建设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诚信”问题得到重视,儒家、道家以及墨家等都有相关论述,但是阐述最多的是儒家。在儒家思想中,诚信被看作是“立国之基、为人之本、交友之道”。在《论语》中,孔子虽未明言“诚”,但他对信的强调实际上已将“诚”的基本内涵表达出来。对于“信”这个字,根据资料的搜集和查阅,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38次,可见,儒家已经把“信”放在治国的重要位置,体现了孔子一生所主张的诚信道德价值。

一、孔子的诚信思想

孔子与其弟子们主要从为人立身、交友之道、理政治国这三个方面说明了“信”的重要性,揭示了“信”的本质。

(一)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信”是。修身之根本。他将信与恭、宽、敏、惠共同列为“仁”的五种美德,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往、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并且认为诚信是君子完美品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缺之不可。

(二)诚信是朋友交往的基本原则。孔子在人们杜会交往的品德方面,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关系作为“五伦”之一,是人的一生中数量相对较多、较松散,也较易于变动的一层社会关系,因而在朋友关系中必须坚持诚信。

(三)诚信对国家治理的根基作用。孔子在理政治国方面,强调“民无信不立”。孔子在回答子贡问政时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即一个国家可以去兵、去食,但不可以去信,否则这样的国家很难生存下去。可见孔子在这里将“信”视其为理政治国的第一要务。

二、大学诚信失范的表现

众所周知,大学是社会机构的主心骨,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理应成为诚信风尚的引领者、诚信建设的示范者。大学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大学内涵品位的体现。其中诚信文化是大学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石,因此应当将“诚信”作为大学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去。

虽然我国倡导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但多数还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作为,笔者认为其中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社会层面来说,我国诚信体系尚未健全,诚信文化发展远远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受社会整体诚信风气影响,目前我国大学诚信文化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方案。第二,从大学管理手段层面来说,没有形成诚信文化建设的系统格局,诚信教育依靠单一的教诲引导方式往往使得诚信文化建设由于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导致动力不足,最终降低教育有效性。第三,从主体意识层面来说,大学教师由于受外在利益的驱动,严重丧失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盲目追求金钱和职位晋升,从而导致了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等现象的泛滥;同时大学生诚信整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大学生中间大量出现的诸如违反校纪和校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替考、论文剽窃等诚信缺失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着大学生的形象。

三、孔子诚信思想对大学诚信文化建设的启示

据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截至2013年6月21日,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尽管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会各具特色,但是,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又有共性,共性就是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把实践诚信教育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使命。根据上文所说的大学诚信文化建设中几点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强化和完善。

(一)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诚信教育原则,营造诚信氛围。比如设置诚信教育专栏、诚信道德名言警句牌等;营造良好的诚信道德教育舆论环境,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板报、网络等校园媒体,引导诚信舆论、树立诚信榜样、发扬诚信事迹。

(二)在校风建设中,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做到风气惠人。广大教师要率先垂范,用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和修养取信于学生、影响学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注重诚信教育方式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灌输;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诚信实践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开展的名家讲座、名人访谈、学习身边道德模范等活动评估自身诚信道德水平,在认识中有效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

(三)把诚信落实到具体教学课程中,诚信教育系统化、规范化。诚信教育必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比如开设入学诚信教育课,考前整风纪律课,传统诚信美德扩展课,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加入诚信教学案例,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加入就业诚信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传授,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四)必须建立诚信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例如建立诚信档案、设立诚信考评体系、健全诚信评价机制等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监督个体行为,对失信行为严格惩罚,绝不姑息,利用强制性的约束力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从而有效降低不诚信现象发生的几率。

虽然孔子的诚信思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但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只有让大学成员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大学成员对孔子诚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才能使大学成员努力完善自身,向着更加健全的人格发展。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让诚信走进大学,让诚信意识和诚信理念真正融入到大学每一位成员的学习、生活之中,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整个教育大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M].厦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梁堂华.从《论语》看孔子的诚信思想[J].船山学刊, 2009(4).

[3] 余愿.儒家诚信观念的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7(9).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

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的主题作文命题引起了举国上下对诚信的思考,自那时起,人们开始猛然反省,直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让人心痛的事实: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伪造证书,简历造假,任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失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它侵害着事业的发展,毒蚀着人们的灵魂。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由此,我们以院级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对诚信教育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始终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实践为主线,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一、诚信教育内容:直面现实

在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立足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建立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遵纪守法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代精神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六个方面。实行包括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常规教育、结合教育过程的专题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形式的开放教育。

二、诚信教育实践:知行合一

(一)诚信校园氛围:教育基础

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品质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08级新生,一是进行了“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签订诚信承诺书、征集诚信口号、张贴诚信标语、插放诚信旗帜、出版诚信板报、放映诚信专题片、“诚信、成长、成才辩论赛”、无人售报、“ 诚信、立德、修身、报国”诚信征文、邀请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广东药学院院长到我院进行题为“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础”的演讲,评选“诚信之星”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深化学生对诚信与人生、诚信与社会的思考,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统一协调校园内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壁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定期开展诚信主题宣传,使校园媒体都成为诚信舆论的有力工具,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的理念,促进了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为本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必须依托高校教书育人的雄厚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从08级新生开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诚信教育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诚信知识的教育层次上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二门主干课程,把诚信教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诚信要求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答辩、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发地思考体会: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达到知行合一,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把行动沉淀为习惯,把习惯上升为信念。自觉认识到诚信要从我做起,从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诚信教学队伍。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主、结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组成精干的诚信教学力量。三是改革教学方式。诚信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专题讲授、案例

教学和名师讲座相结合,把课内诚信教学与课外诚信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课堂多媒体技术,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探索把诚信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日常诚信表现相结合、学生诚信理论知识水平与学生诚信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完成作业、考试等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促进学生诚信知与行的结合。

(三)强调师德垂范:稳固基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诚实守信不仅是职责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成为诚信的典范,稳固的基石;教学中做到诚实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自已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四)建设校园信用制度:制度保证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和完善的制度,即建立校园信用制度,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校园信用制度即指诚信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跟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联合各部门,将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诚信表现给予奖惩。一是建立诚信档案。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联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身份证明、生源地、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系、专业。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品行记录: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上课期间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抄袭行为,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毕业前由学生处提供学生的借贷款情况信用历史记录。学生毕业时,将其信用档案延伸到社会,转入社会信用系统,从而保持信用记录的连贯性,以刚性的制度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考定位。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考查评价,依照评价标准对不诚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b四个等级,进行合理奖惩。诚信度达到a级的学生才有评选奖学金、校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三年里每个学期的诚信度等级都达到a级的学生方有资格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诚信度b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党校学习等;诚信度等级为d级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10%的班级无权参加当年度的各项集体评优活动。同时,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到本人的档案中,并在校园专门网站予以公示,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a级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三、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原设想采用信用银行存折方式,每学期末学生通过打印存折,就可知自己诚信得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评分标准如何确定?学生诚信分数如何计算?分数又怎样输入信用银行存折?信用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作?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解决。

参考资料:

[1]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7

【关键词】转型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实现路径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坚持和恪守的,然而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不诚信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层出不穷。比如现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会经常出现作弊的现象,而且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之前网络上总是会出现试题的答案,并且公开叫卖,这种现象的出现让我们十分的为难。而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我国当今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不诚信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同时也极力的说明了我国国民素质的不断下降,诚信教育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窘境。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学生诚信教育受到社会转型的挑战。正处于转型期的社会逐渐的日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也在相应的变化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改变。在当今社会中,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这个时代中社会的重要问题是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所以传统与现代之间所产生的一切矛盾都令我们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时期跟好的实现礼、法同等重要的教育以及政策的实施。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长期受到教育传统弊端的影响以及制约,使学生们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行为践行却少之又少,这一不能改变的现状使我们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期对我们的要求。因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社会要求的不适应,所以当大学生走入到社会时,其诚信教育的发展与社会格格不入,因此在社会中大学生总是感觉十分的困难,相当具有挑战性。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本身处境尴尬。从根本上来说,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人文修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德育中诚信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在众多的学校中都一直实行着诚信教育,但是这些诚信教育取得的成果却收效甚微,让人们都感叹这样的教学对于社会的发展都没有些许的贡献。而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因为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对诚信教育总是持有一种不冷不热的冷淡态度,对诚信教育没有一点的热枕与兴趣,另一个原因是受到特定的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体,教育者由其自己的观点,受教育者也有其自己的观点,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两者的观点会时不时的发生着碰撞与冲突,这样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诚信教育的实施就是一场空谈。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现路径

诚信教育的实质就是道德教育,进行诚信教育其实就是让我们自己进行自我控制。所以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在充分的理论基础之上,让其具有更好的行为实践成果,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诚信教育的理论知识,要不断的壮大诚信教育的师资力量,要不断的进行诚信教育的实践行为,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诚信教育。

(一)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拥有美好的人生,所以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育中,教师要教书育人,所谓的教书育人,是指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更好的人格品质,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与真谛,而这也是我国千百年来教育实施的重要精神,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不断发展。所以,教育必须要培养人们的品德,使一位懵懂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位有品德有修养的人才。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指引着学生拥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律。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明确的指出道德是自律唯一的原则方法。所以,一个拥有较高道德的人并不是由他人的提点或者他人的指引而进行自我控制的,而是要有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自律,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现实社会的真实教育情境中,我们进行的教育是一种他人控制的教育模式,无论是在课堂亦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他律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思想让大量的学生的思想都逐渐的在进行反抗,这并不能获得学生们的赞同与认可。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地进行诚信教育的行为方式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们更好的进行诚信教育。其实就根本来说,这样的道德自律也就是要让大学生自主的、积极地进行诚信教育以及实施过程,而不是要通过外来的方式进行道德的约束与控制,这就要求学生们有自己的诚信意识或者是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三)通过大量组织有关于诚信教育的活动,这样既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又能丰富校园的文化气息。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文化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开拓者以及建设者,所以文化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是十分可见的。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三、结语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实践。虽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受到社会转型期的强烈的考验,它的实施十分的困难,但是这并不能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磨灭的不留痕迹,这并不是意味着大学生诚信教育无用武之地。而与此相反的是,由于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所以大学生诚信教育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拥有更好的未来。只有这样孟德新书诚信教育的发展才会发展的更加光明,才能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借鉴之法。

参考文献

[1] 杜永明.大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3(3).

[2] 唐黎.试论大学生与诚信道德[J].经济研究导刊,2010 (20).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51-02

我国高校扩招九年来,高校发展迅速,校园人数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几十万人,大学的入学率高了,高校发展成绩喜人。可扩招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大学生不再是天之娇子,大学生违法违纪现象逐年增多,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证书造假现象越发普遍。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更是摆在我们地方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任务。

1 地方性高校学生的诚信现状

地方性高校学生总体素质不如国家重点高校,地方性高校国家投资较少,诚信教育得不到高度重视,加上地方性高校发展过快,自身的矛盾突出,负面影响较大,对学生诚信教育不利,学生诚信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花样翻新。②恶意拖欠学费。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有的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欠费学生中除了一部分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费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大学生的诚信危机。③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就业造假现象随处可见,让用人单位雾里看花。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没有合理的定位,随意签订合约,有更好单位就立即悔约现象增多。④抄袭成风,瞒天过海。

2 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发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受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

(1)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不文明之事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拖欠赖账、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现象随处可见。在法制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没有相应的立法,在现代社会之中坚守诚信未必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之类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上风。

(2)在长期教育中,学校家庭重智育而忽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环境和手段不利于学生培养诚信的品格。对教育者来讲,更多的是一味地讲大道理,对大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不够。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有的家长叫孩子要勤奋学习,不要贪玩,自己却夜夜扑在麻将桌上,如此的家教如何培养诚信。

(3)责任意识的淡薄、反思能力缺失。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阴暗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不健全,很容易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4)学校诚信教育效果甚微。众所周知,近几年不仅是重点高校,地方性院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然而收效不佳。原因主要有:①学校不够重视教师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②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大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做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③高校的德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高校德育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④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⑤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范畴,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3 加强地方性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地方性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做人和做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于信用和诚信的认识不清,如果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误导,他们对失去诚信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迫切而又重要。

(1)在教书育人中,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应当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体师生在诚信上有章可循。②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③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者难行”的校园氛围。

(4)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舆论环境中,体现讲诚信的地位和作用。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出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等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道德建设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引导学生用诚实守信的言行共建和谐校园。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任重道远,意义重大。科学研究和制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时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姚英华,杨会.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教研,2008(6):19,31.

[2]郝春雷,刘延岭.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86-88.

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这和学生本人以及教育体制都有直接的关系。高校应把 “诚信为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重要任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需要。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不容忽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有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诚信缺失。主要表现有:

1.考试不诚信。

高校考试作弊行为屡禁不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生的作弊手段是防不胜防。

2.论文剽窃。

部分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以及毕业课程设计只是简单地运用所谓“拿来主义”,于是严谨的学术创作变成了在网络上的随意拼凑。

3.恶意拖欠学费。

各高校秉承国家的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没有学费而辍学的宗旨,提出了缓交学费以及减免部分学费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但这其中,不乏有贫困生身份值得质疑的学生。他们想尽办法开具所谓的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进而向学校申请资助,使学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4.拖欠国家助学贷款。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但部分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不知去向,毫无音讯,银行更是无处追讨贷款。这种诚信缺失的做法严重损伤了贷款生个人以及学校的贷款信誉度,大部分银行不愿意承担所谓信贷风险。因而,国家的贫困生贷款政策在银行难以得到充分地支持。

5.求职简历造假。

一方面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风靡全球,企业用工不断缩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部分高校毕业生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进而提升就业能力,而是对求职简历夸大其词,虚构简历,涂改成绩甚至伪造各类证书,以至于在某高校招聘会上同一班级出现几十个班长的笑谈。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探析

1.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广泛存在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信用缺失的现象,加上我国的信用约束体系不健全,约束效应不显着,使那些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在社会竞争中攫取了不当利益却未受到相应的谴责和惩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放弃了自己的诚信品质,影响导致这部分大学生的知行不一,信誉缺失。

2.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

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高校诚信教育的滞后,主要表现为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和诚信理论教育滞后。首先,在诚信教育机制方面:高校诚信评价体系不完善,所以他的导向作用以及管理措施作用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其次,在诚信理论教育方面:重智轻德是高校普遍现象,专业课成绩往往是学生评优、评先等的主要依据,再加之思想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缺乏多样性的有效性载体,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学校对违反考试作弊等行为规范的学生的约束措施也不够完备有力。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不断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略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的学生家长没有能够以身作则,相反家长的不诚信行为,对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立足社会是许多大学生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拿到一些证书被认为是必须的显性“筹码”,错误的认为手握的“筹码”越多,竞争力就越强,而诚信品德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内在软件。虽然大学生有时也意识到诚信品德的重要性,但迫于社会上各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之就业激烈竞争的压力,使道德困惑的大学生感到无所是从。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高校应把以“诚信为本”的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全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作用,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品德,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1.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

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将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努力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以为人师表的榜样效应在教书的同时把育人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塑造,着重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2.完善高校诚信评价体系。

制订将大学生诚信表现量化打分的评级制度,以其作为学校各项评优以及学杂费减免等的依据之一,相应设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失信惩罚机制虽然着重于防患于未然,但对于失信者的惩罚也应落到实处,奖惩平衡才能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进而更有效的解决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依据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中各项诚信行为要求,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信用身份”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和兑现承诺的情况。诚信档案分为两项内容:(1)诚信承诺书的签署,由学院组织学生与所在组别、班级范围签订诚信考试等诚信做事、诚信做人的承诺;(2)电子诚信记录,即对学生个人资料的说明以及个人品德鉴定等,督促学生时刻谨记“诚信为本”。

4.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广泛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广泛的、多层次的。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社会意义。其次,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如演讲、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舆论作用引导学生,表扬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再者,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应以诚信为本,以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良好地诚信氛围的形成。

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为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赖肖曼.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