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写作兴趣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2:35

写作兴趣论文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1

一、培养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小学语文高段作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语文作文学习不感兴趣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周边的有趣事物,让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的方式来加强对写作中兴趣的培养。学生在课外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融入其中,并且将自己想要讲述的教学内容掺杂到课外的活动中,学生在课外的游玩中不但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而且达到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

激发小学学生对小学语文高段作文的学习兴趣还要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着手。小学语文高段作文的写作不但要依靠学生本身对生活的观察和自身知识词汇的掌握,而且要学生具有极高的想象力。

在教学实例当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信息的收集来使得教师获取写作目标的延伸和拓展内容。通过有趣的多媒体技术,学生更加感兴趣,并且对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激发。学生在其中通过影像资料的刺激达到了自身的遐想,对需要写作的内容有了一个更加广泛的认知,学会了写作的延展性,从而提高了小学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三、多鼓励学生

兴趣的培养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舞自然就能提升对写作的兴趣。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作业批改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批改评价方式,从多方面来肯定学生在小学语文高段作文中的进步和和优点。并且将评价做到平等公正,采取以鼓励为主,修正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小学学生对小学语文高段作文的写作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更加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自然也能更好地发挥小学学生的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87—01

一、 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教师能否出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是作文训练能否成功的首要标志。无论哪种作文形式,其命题艺术,大体说来有三点:

1.题目要细化、要具体、要形象。范围太大的题目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父亲》这个题目就太大,而《父亲的手掌》这个题目就细,比较具体,学生愿意写,有话说,能写好。再如让学生写“桥”,学生肯定不便下笔。若命题为《桥的自述》(说明文);《桥的故事》(记叙文);《桥的启示》(议论文);《桥的联想》(抒情散文)。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各依所长地选取题目,就会产生写好作文的欲望。

2.题目要新颖。因为只有新颖的东西才能醒人眼目,强烈的吸引人。有一个生动的故事能说明这一点。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天丰子恺翻看报纸,突然一则标题映入他的眼帘:“丰子恺先生画画不要脸”,他吓了一跳,再想想自己并没有得罪过人呀,怎么惹得人家写文章骂呢?仔细一看文章内容,原来是评说丰先生画漫画的特点:丰先生漫画没人的眼鼻,但仍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们进行作文训练时,作文的题目不能轻易让学生猜到,这样学生才有新鲜感,才有表达欲。

3.题目要刺激。就是说,题目要有一点思想感情冲击性,题目要出在学生心坎上,要钻到学生心里去出题,使题目成为学生的“热门话题”。比如有位教师在作文训练前,有意出示了一则一位青少年在网吧连续上网几十小时猝死的报道,学生看到后在下面议论纷纷,老师因势利导,出示了作文题目《网络的利与弊》。这样学生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一吐为快,写作的积极性迅速高涨。

二、以“三法”调动写作兴趣

观察法。在进行人物写作训练前,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对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要求观察清楚人物的外貌——容貌、衣着、姿势;观察清楚人物的行为——动作、速度、力度、方式;观察清楚人物的语言——内容、语气、语调;观察清楚人物的表情、神态、心理等。这样,作文才能写得准确、生动、形象。

组织活动法。在写作前,让学生开展一些搜集、整理、展示相关资料的活动,这种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其参与积极性也较高。

辩论法。在写作议论文前,可采用开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确立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搜集有关材料,然后展开辩论,在此基础上写作,学生就会游刃有余,写出的文章也会观点鲜明,材料充分。

三、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1.选择优秀作文在班上宣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作品。

很多作家在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时都讲到,他们之所以最后成为作家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作文曾经被老师在班上宣读,因此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也越写越好。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被人肯定和赞扬的需求。而从传播的角度看,这也可以成为一种广义发表行为。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知道了他的作文,他的成功。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广义发表来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稳定的写作兴趣,即写作成就感和成功感。我们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在班上的《作文墙报》里“发表”,可以在《手抄报》、《手抄刊》、《手抄作文书》上“发表”,也可以在学校广播站“发表”。当然还可以推荐到正式公开的传播媒体——报纸、刊物、网络上发表。

2.培养学生的长期兴趣,养成写作的事业心(意志)。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3

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它正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作文教学的迷雾,包括生命写作指导与生存写作指导的矛盾,思想情感引导与技法指导的矛盾,兴趣激发与模式指导的矛盾,创新引导与规范指导的矛盾。

作文指导如果能够突破重重迷雾,在这几组关系中找到平衡点,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作文指导至少有如下三重价值:

第一重是方法价值。它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让学生的写作入题、人体、入格;可以指导模仿、单一反三。这种指导不是告诉学生不能怎么做。不过方法价值在生存写作 应用写作,交际写作方面体现得更为充分一些,对于生命写作、审美写作来说,其价值是有限的。

现代心理学将学习分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外显学习重视的是显规则与显性方法的学习,但写作的显性规则价值有限,一是因为文无定法,语言学习的显性规则本来就有限,而有限的显性规则意义也很苍白,写作是不受理论支配的。在没有多少理论支配的时候,语言文学同样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反而在理论发达之后,语言文学却不一定能够出现理论所期望的高峰。二是学生对写作的显性规则并不陌生,在小学生刚开始作文的时候,也已有十年高强度的自然状态下母语熏陶经历。实际上,他们每天都在叙事、议论和抒情。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时事周评” “生活课堂” 议论文 教学方法

议论文是高中写作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而言,议论文教学是让高中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明了议论文的基本要求、能写简单的议论文。老师的教学基本上是遵循怎样审题、立意、提炼论点,怎样选择材料、选用论据,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运用论证方法这一由浅入深的程序进行。

常规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学生通过被肢解的议论文教学过程的培训,无法对议论文形成整体的感知。学生的思维多被程式化,丧失议论文写作的兴趣,在实际运用中收效甚微,这一点从多数高中生高考议论文写作得分可见一斑。

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形成阶段,要求其在写作中直接体现理性思维的严谨是难度之一;学生缺少生活积累,不会反思生活,无法从生活现象中归纳、提取有思想、有深度的话语,此其二难。议论文写作中有此二难,教师在教学中即使下了诸多功夫,施展了十八般武艺,也将成果寥寥,真可谓事倍功半。学生的作文往往论点不明、思路混乱、缺少思辨,确实让人不忍卒读。

笔者从教多年,在议论文教学中尝试过诸多方法,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后来受南京十三中曹勇军老师“时事演讲”的启发,尝试以人本主义为指导,在尊重学生兴趣取向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精选网络时评,以“时事周评”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颇有感触,现将此总结梳理,以求教方家。

所谓的“时事周评”是“周记”形式的强调。传统意义上的“周记”以周为周期,以记录所经历、所见闻为主,多培养学生记叙和积累生活素材能力,对思辨性并不做特别强调。把“周记”改为“时事周评”就是强调对时事的“评”,突出在兴趣激发下的对时事的评述、评论、评价。这是对高二以议论文为主的写作教学的一种突围尝试。

所谓的“生活课堂”是对“课堂”内容的强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最好的课堂。平时课堂上作文素材的时效性、新鲜感、时代感不强,不能满足对社会关注度高,拥有自主看法,有强烈评价欲望的高中生的需求。而“生活课堂”强调用写作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时事,学生才会拥有“我思故我在”的成就感,教师也才会有存在感。

导写实践中,“时事周评”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评议身边事,解决高中学习生活的实际问题

由于学生缺少议论文写作的入门基础知识,直接的程序化教学会让学生厌烦。学生初写议论文往往有文体不明、结构凌乱、思路狭窄、观点不清、素材匮乏甚至个别学生利用网络直接嫁接写作等情况。

笔者要求学生就校园学习、生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表现出比以往写作高得多的激情和兴趣,写出不少的内容。这些文字虽不是理想中的议论文,看不到议论文的哲理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但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表现出对参与学校管理,积极营造生活、学习环境的热情和主人翁态度,增强公民意识,并且体会议论文说喻、倡导、批评、对辩的实际功用。

第二阶段:泛读天下事,借鉴时事评论材料。

“评议身边事”虽解放了学生从“课堂”到“校园”的兴趣困境。但它具有随意性、随机性,和学生真正关注的社会生活仍有距离。

笔者利用学生喜欢积极利用网络的特点,拓展、扩大时评范围——直接寻求各大门户网站关于社会生活的相关时评材料,并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编辑印发给学生。通过类似如《百万重奖教授教学只是一个开端》、《大学女生12岁时择偶标准:房140平方米车12万》涉及的价值观、劳动付出与收获;《青岛石油管道泄漏》涉及的“责任”“管理”;《云南公务员考试评论:德优,还是德忧》、《美国高中生上好大学难,每天睡四小时很正常》涉及的“心态”、“追求”、“价值”等。主题时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不少学生直言对写作有了以往不曾有的兴趣,同时以往在考场上畏惧作文写作的心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第三阶段:先供时事材料——学生自由写作——教师评阅引导——再供相关时评材料。

这是对第二阶段的改进。学生反馈中提出笔者提供主题时评的阅读材料虽然呈现了各家评论,但是留给他们自己思考、拓展的空间太小了。于是学生主动建议:笔者先给材料,由他们对材料加以评议写作后再由教师提供各家评述文章。笔者接受了学生的建议,通过这一调整,学生在一段时间后的反馈信息中谈到这种拿到相关材料的感觉和考试的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形式很相似,给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写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感觉更强了。

“时事周评”虽仅是一个尝试,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时事周评”具有以下特点。

1.激发了学生阅读、讨论兴趣——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时事周评”的素材就是精选每周发生的时事新闻和评论,具有新颖性、高聚焦性、社会性。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可资探讨的资源,给了学生一个“开眼”看社会(世界)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主动思考、参与讨论的热情大涨。给笔者比较深刻的印象是课间以往以男生谈体育、游戏,女生谈穿着、饮食为主的现象,现在经常被时事热点讨论取代。比如《别把“雾霾退兵”当做“警报解除”》、《取消英语课救得了汉语吗?》、《美国高中生上好大学难,每天睡四小时很正常》等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时评引发了学生极大的阅读、讨论兴趣。学生对雾霾的成因、影响有了深刻的认知,对环境保护有了深刻的体会;对汉语的困境及其原因有了深层的了解,对振兴汉语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对美国学生很轻松,中国学生特别苦的意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从而激励自己更努力地学习。

2.为学生提供了新颖、多角度解读的写作素材——把学生领进了作文“生活馆”。

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压力比较大,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一般的作文阅读材料以月刊、季刊或类型化形式出现,缺少时效性,又是整理后的“成品”。它虽可节约学生时间,但学生成了被迫游离于材料之外的旁观者,加大了识记的、运用的难度。

“时事周评”每期给学生提供一个或两三个主题,如前文所述事例,涉及教育、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有时效性和多角度的解读示范功效。不仅保障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而且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选择,为其对同一主题素材进行积累和重组建构提供了平台,既是对学生思考深度、广度的拓展,又是对学生素材厚度的支撑。这非常类似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选材。不少学生利用“周评”积累素材,在考试中一改以往材料单一、陈旧、雷同的局面,给阅卷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

3.给学生摹写、效法的范本——用精彩引领了模仿。

《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时事评论实际上是既具说喻、倡导之效,也具批评、对辩之用。它兼具谨严的逻辑、深刻的议论,也有明晰的文义和明确、有力的论据。时事评论写作者都是各家媒体精选的个性比较突出、见解比较深刻的人物。其见解、角度往往独特;其气质表现、价值观念往往崇高;其语言模式、篇章结构往往简洁、实用。

学生既可以直接借鉴其新颖、深刻的观点和深入的论述,又可以用自己喜好的论证方法选择角度对素材进行重组,还可以直接进行语言模仿来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一过程实质上是把作文的语段练习融入“读——借——融”的过程。把作文教学中一直流于形式的“改”的过程融入“借鉴”、“化用”的过程中。这样的模仿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4.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涵养正气——对国家的未来负起负责。

时评材料广涉公民的道德取向和伦理底线,如《摔倒的太婆不要又跌进“罗生门”》、《网络暴力打不出“天下无贼”》;或引导我们审视、反思人生价值追求,如《丁俊晖十年旅英路:中国血液英国心跳下一站辉煌》、《小学生毕业赠言“努力是为了人民币”是一面镜子》;或涉及国家法制民主建设进程的,如《大量死甲鱼入药,没办法还是没想办法?》、《喜羊羊制作方担责 国产动画艰难面对非暴力》、《有事没事坐地铁言论,太伤公众自尊了》等。

这些社评、时论大都代表主流媒体价值取向,嬉笑怒骂、赞扬挞伐,各具其妙。它们观点深刻、新颖,有开放的视角和较强的批判意识、反思意识、忧患意识,对国民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积极的引导意义。

当代高中生的价值追求将决定我们国家未来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我们的社会对“九零”后缺少认同感,但是有的学生阅读了《小学生毕业赠言“努力是为了人民币”》一文后,对当前国民教育极端功利化的弊端有所警醒,之后在周评中以《无邪仍在,不见天真》、《谁斑驳了少年》、《有责任心就有办法》等文中表达了与家长、老师等平等沟通的愿望,并借此传达了心中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提出了用责任心对待社会问题的看法。相信这些足以说明对高中生只要引导其明辨是非,涵养其正气,就能对国家的未来负起负责。

用“时事周评”打造“生活课堂”,引导作文写作,是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一次尝试。它基于一个现实:学生受困于僵化无趣的课堂说教式作文教学,缺少社会生活体验,苦苦挣扎,丧失了写作的兴趣。“时事周评”的开展,就是考虑到学生对作文写作情感上抵触,行为上敷衍,文字上的涩、泛、假,行文思想上的低、俗、误的毛病的现实。

学生缺少“成就感”,教师就不会有“存在感”。引导学生从枯燥的“理论课堂”进入到能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生活课堂”,从“时事周评”的练习中学习议论文写作就是教师追求“存在感”的有效方式。

曹文轩说:“自然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美学原则。”笔者把“自然”理解为情感激发的自然,学习模仿的自然,思考表达的自然。

用“时事周评”打造“生活课堂”,引导高二作文写作,遵循用“社会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情感思维,引导他们感知生活。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同解读、不同表达,学生可以在阅读讨论、交流中唤醒自己自由争鸣的欲望;在模仿中逐步形成自己写作表达的个性;在反思中感悟生活、优化自己的品质。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在内容上合理选用,从技巧上创新模仿,于精神上自信升华。

用“时事周评”打造的“生活课堂”,学生人在课堂,心系社会。高中生关注时事、反思社会,对生活拥有个性的解读和思考,既是对社会公德和公义的追求,又是证明学生和老师“成功”与“存在”的最好方式。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年级 作文教学

到了中年级,写作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头戏。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作文教学起始阶段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只要抓住了以下三大着力点,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在写作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追求,积极进取,摆脱奉命习作的被动地位,有效地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至为重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要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他们觉得看似“难于上青天”的写作之路就会变成“一马平川”。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利用兴趣迁移的特点,组织有趣味性的习作训练。小学生兴趣广泛,对各种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只要是新鲜事,都能吸引他们。从这种心理状况出发,把他们对事物的强烈兴趣迁移到写作之中,提高习作的积极性。安排作文训练时,不应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从他们的生活体验出发,发掘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2.运用习作成果引起连锁反应,牵动学生习作的上进心。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喜欢和同伴比高低。从这种心理状况出发,写作讲评时推荐一些习作供同学分析,论是说非,创造热烈气氛,使评者、被评者都受到教益。评论时可就某一发表意见,像如何捕捉生活中带露水的新鲜材料,怎样有意识进行读写迁移,怎样让人物自己说话,妍媸好丑让观者自知。通常会挑几个经典的片段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评价和修改,老师在一旁引导,这样学生会加深对习作中某些问题的认识。

二、充实学生的写作材料

众所周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可以杜撰出来的,它需要作者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因此,许多只把视点落在技巧上的教学总是不能成功,就在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锻炼认识生活的能力。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思考。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越丰富,思考得越深入,认识生活的能力越强。要认识生活,必须做到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

2.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对学生来说,直接经验重要,间接经验更是重要。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要打开写好作文的广阔天地,须掌握更多更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为此,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实实在在的下一点聚沙成塔、集掖成裘的细功夫。再说,人不可能事事都直接经历,都亲自目睹,亲身能闻,亲身实践,通过阅读,能懂得许多个人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

三、抓好文章的“意”

在听、说、读、写各项语文训练中,“意”的锤炼贯穿其间。因而,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在文章的思想上发光,就须花大力气确立文章的“主心骨”,力求在“意”上取胜。“意”在文中既然如此重要,写文章就必须认真立意,所谓的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立意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正确。写文章是件严肃的事,无论写给谁看,都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托尔斯泰是俄国的大文豪,他对自己写作做了这样的规定:“主题必须是崇高的。”要达到“崇高”的目标,首先是正确。要正确,就要锻炼自己的思考力。只有认识正确,文章的“意”才能立得正确。比如讲写《读好书,好读书》的作文,有的同学确立的中心思想是:凡是书,读了就有益处。这显然是不妥当。书籍中有好书,有坏书。好书是精神食粮,读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坏书诲淫诲盗,读了必会侵蚀思想,吞噬心灵。要指导学生文章的“意”应确立为“开卷未必有益,读优秀读物才能受到教益”就正确了。

2.深刻。立意切记“庸人思路”,大家能描写的现象,大家能说的肤浅的道理,作为文章的“意”,文章等于不写,是多余之物。要锻炼自己的眼力,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为现象所迷惑。要对所写事物认真观察,仔细体会,见别人之未见。这样立的“意”,就能切中事物的要害。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6

关键词:培养 初中学生作文 兴趣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 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三、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绝大部分是作者的佳作,文章可读性强,文中体现着“应该怎样写”的写作原理。虽然是“文无定法”,但应该肯定写作是有规律可求的,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一些写作规律,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在学生作文中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学会作文,这样他们的写作欲望就会提高。

四、 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抓细节、巧点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常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论可发,勉强写来,总觉牵强、平淡,少有神来之笔,让人难以兴奋激动,击节拍案。

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原因之一在于作者未能就文章的中心,人物性格,故事的发展,抓住问题的症结,一味平铺直叙,泛泛而谈,使文章显得单调平板,写出的作文往往分数不高,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欲望就不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使文章生动、出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抓住细节。通过细节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人物的性格。细节刻画得当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细节的运用上,学生要吃透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选准细节、点到为止、惜墨如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实践,熟能生巧,巧生点睛之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提高。

六、 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 应用写作 理论学习 实践应用

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应用写作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在师范类高校中目前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中,仍把它作为一种专业知识而得不到普及。为了能够把应用写作真正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们能够把它作为一种技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熟练地使用,有必要对应用写作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做一些探讨研究。也就是说,应用写作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教会学生应用写作的方法、途径,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性地对应用写作内容及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讨。

一、兴趣是促使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的先决条件

兴趣是所有知识获得的原动力。很难想象一个人对自己产生不了兴趣的事能干好。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要想得到相互的结合更是如此。要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有关应用写作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内容有机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首先应让学生对被学习知识有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因此,每节课的引入,都应力求巧妙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探求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投入到课程内容上来。所以每次课程的准备和讲解,都应尽量体现以下特点:

1.心理需要

要促使学生对应用写作产生兴趣,其主观因素是很重要的。这个环节就是要使学生在主观上发生一个重大转变――写文章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工作与生活和应用写作的关系会更为密切,写好应用文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并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认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会有更高的要求及表达的需求;要注意拓宽和深化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因为感受是写作动机和兴趣发生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这是学生心理需要产生的直接诱因和条件。

2.要求适当

从培养和提高应用文写作兴趣的目的出发,学生在作文之初老师提出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作文能力之间不能有太大的距离,但也不能没有距离,必须很好地掌握其适度性。要求太高或太低都是不妥的。既要让学生感到有能力写作和看到自己的写作成果,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写作的不足和提高能力的必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入门不难,才会认识到写文章并不是少数作家的事,而是经过努力人人都能完成的一件有趣的事。

3.教学训练

本着培养和提高写作兴趣的目的,在写作训练上,逐步变学生被动型为主动型。一般的写作训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拿到一个题目,感到无话可说,久而久之,写作的兴趣就会受到极大的挫伤以至泯灭。所以我们要在日常教学训练中,做到有疑而作:有些问题与其对他们进行说教,还不如让他们通过写作去探索。这种写作是带有极高热情和浓厚写作兴趣的,并有很强的主动写作意识。有为而作,学生常常为写作而写文章,远离社会生活造文。如果能让他们结合处理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其有所“为”,并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他们就会以一种从未有的严肃认真态度和极大兴趣对待写作。有需而作,人在现实社会中都有一定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特别是精神方面需要提高,这种需求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就主动地、激情饱满地去写作,这是强化写作兴趣的“强心剂”。

4.情感写作

情感是整个写作过程的动力基础,写作者在写作行为发生之前,主体由于受客观事物的刺激、感受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动,继而产生高涨激情,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促成写作行为的发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培养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强调情感表达;追寻学生的动情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我、塑造自我。

二、问题是引导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进一步结合的主线

进行应用写作的教学,将各种法定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的内容、特点、写作格式、写作要求讲解给学生,并据此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是每一节教学课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在每一节教学课中,都要给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而事实上,每节课的学习活动,也大都有一个问题贯穿始终,吸引、牵制着学生的注意。因此,在开展学习活动前,老师就要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提出这一贯穿始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去分析、去解决。如在公文写作中请示与报告的写作内容有什么不同?请示和请示性函的区别在哪里?撰写经济合同为什么一定要字斟句酌?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并能够与社会生活、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兴趣盎然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三、探索是搭建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入结合的载体

探索是一个载体,通过探索这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学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注重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之目的。因而,要尽量把课本上每一节枯燥、格式化、纯专业理论的知识,提炼成一个个探索的课题,把它变成一个个小的命题作文,调动学生去调查、讨论、思考、写作。新课题的提出要力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融合。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探索也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探索中不仅获得了一系列丰富真切的感性体验,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再是抽象、枯燥、空洞的,当他们能够用自己物中的笔来抒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那种喜悦与成功的感觉会为他以后的写作生涯带来无穷的动力。

四、组织是实现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充分结合的保证

没有良好的组织保证,再好的学习形式也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学习探索活动的诸环节组织好。在目前各高校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因此,我们在进行应用写作实践性环节过程中,应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3-6人组成一个组。分组采取“教师协调,自愿调整,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使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实践能力、表达(口头、书面)能力等方面取长补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协作,保证顺利完成调查研究任务。同时各组要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分工、安排,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向老师如实反映出现的问题;同学们要精诚团结,支持组长的工作。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支持、信任小组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报告是彰显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完美结合的反映

为加强学习的效果,避免学生的活动流于形式,就要求他们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后写出报告。无论是会议通知、商洽协调、调查研究、市场预测、商情活动等,都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与应用的实际所得,形成结论报告。在写作中,简要记录活动的过程,收集的信息,分析与总结,及活动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课后反馈给老师批阅。这样,教师才能及时把握每个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写作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弥补写作中存在的不足。

六、评价是检阅学生应用写作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的手段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8

农广校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的独特教育形式,在知识经济和教育改革的当今社会,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应用能力,是农广校教育的根本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在教育培训过程中,面对年龄不等、身份不同、学习目的各异的学生,要因材施教,才能引起学生兴趣。由于农广校教育的特殊性,应用文写作枯燥乏味,授课时作为指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只有真心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和关爱学生,才有热情积极钻研专业知识,把最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

2.终身学习,精钻专业,构建实用、灵活的课堂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不断学习中精通专业知识,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各种教育能力和教育技巧,达到广学博闻,一专多能。如我在教学某一种文体前,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先不急于给学生讲写作要求,而是先布置作业:让学员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撰写一些实用性强的应用文,如为自己所制作的产品写广告文、写说明书;向某单位写一封推荐信;与某厂签订粮食购销合同等等。通过让学员自己先动脑动手去写,发现不足之处,然后公布范文,对比学习,有疑问的地方教师再因势利导,现场解答。这样学生就比较感兴趣。

3.理论创新、注重实践,深入浅出

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最关心、农民最需要问题展开讲解,理论结合实践,把理论知识简单化、通俗化、趣味化,以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鲜活的案例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讲授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值,用有所效。如我在讲授应用文写作时,把一些常见的有错误的条据、工作总结、通知、请示,展现出来,让学生先找错误之处,然后共同学习正确的书写格式和写作方法。同时收集学生不会写但很实用的应用文,如申请、通报等,勤查资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因为很有实用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4.借助多媒体手段、例证引导,激发兴趣

写作兴趣论文范文9

关键词:微写作;语文;写作兴趣;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G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39-01

随着微博、微信平台的发展,衍生的微写作引起大家关注。语文写作教学已进入一个瓶颈期,写作教学模式化严重、效率低问题越来越凸显。此时,微写作给语文写作教学注入一股新能量。微写作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作用明显。本文以“微写作”为突破口,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设置外部环境,营造兴趣氛围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主要源于他们的情感生活。教师在进行微写作教学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体验环境,激发学生微写作兴趣。第一,准备精美的微写作笔记本。微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当学生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素材时,要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此时,学生需要一个微写作笔记本。而笔记本越精美整洁,学生越懂得珍惜,越花心思完成作品。学生准备笔记本时,教师可以提出意见,比如笔记本应该是大小合适的精美硬抄本,可对笔记本进行装饰(素描、贴纸等),需要一定厚度,确保能够陪伴自己三年时光。第二,创设微写作环境。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设立一个“微天地”,将优秀作品贴上去,让全班学生进行阅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另外,在教室外走廊设立微写作专区,提供教师节、学校运动会等写作主题,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二、设置内部环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微写作来讲,除了需要外部环境支持,更重要的是微写作自身。合适的微写作命题,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因素。从实践经验来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命题最受欢迎。在写作生活现象评论时,学生喜欢的话题有真人秀节目热、游戏控、宠物情结,等等。因此,教师可以此话题为主,进行微写作训练。微写作的要素,包括写作目的、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以及语言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在写作过程中,交际语境非常重要,交际语境可分为真实和幻想两种。真实交际语境是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写实,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有的父母可能比较好奇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看“奔跑吧兄弟”这个真人秀节目。于是,可以父母作为读者对象,简要介绍这个节目的特色和受欢迎原因,解决父母的困惑。这样,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明确,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幻想交际语境是写作内容学生并没有经历过,学生只能从虚拟身份出发进行虚拟写作。比如,学习《心声》时,可以设置微写作练习题:“如果你是李京京,你想对程老师说什么?”这样的命题,除了让学生扮演自己,也可扮演其他不同角色,让学生有话可说,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开展微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在微写作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举办各种有益的微写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微写作活动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前演讲。每次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安排一名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演讲。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热点新闻,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真人秀节目,或者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等等。教师要求学生每次讲完,将演讲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写在自己的微写作笔记本上。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第二,新闻评论。教师可利用大课间时间,每天选一则新闻,让学生将自己的评论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而且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微作品交流会。交流会无须天天举办,可以以周为单位。初中生爱表现自己的个性,使得他们渴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关注。因此,教师每周举办一次微作品交流会,选出创意新颖、思想深刻、语言锤炼及修辞运用得体的微作品,供大家阅读和讨论,进而达到吸收长处、弥补自己不足的目的,为微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让作者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出来,从而使学生获取成就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以上三种微写作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实际上,微写作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坚持下去,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四、结束语

微写作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一种新兴形式,其针对性强、语言简洁、个性鲜明,容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014年,北京率先将微写作引入语文考试,语文教师从此开始注重微写作教学。而写作教学只有彻底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微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设置外部环境,营造兴趣氛围;设置内部环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开展微写作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爱上微写作,而且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罗雪花.阅读教学中“微写作”的尝试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