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文学科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5:06

语文学科论文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1

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才能最有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活力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初步探索。

1、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目标

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必须首先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1种综合性评估。这1综合性评估,既可以是针对学生某1学期或某1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状况的阶段性测查,也可以是针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层次等状况的总结性测查;这1综合性评估,是对学生某1学期、某1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情况等的显示,因而也是1种目标参照性测查,即主要词查学生在1学期、1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因而可以说,没有评价的目标也就无法进行评价。我们所构建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标体系,既应包含每1课、每1单元的目标,更应着力构建好每1学期、每1学年和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使之包含小学阶段各学期、各学年直至整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全面反映小学阶段各个时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要求,成为1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完备型整体系统。

2、评价应建立在尊重学生,重在鼓励的基础上。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在教学中没必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语文的学习与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差别。数学的结果往往是唯1的,而语文则不然。它的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比比皆是。正所谓“1千个人眼里有1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的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当然每1个人所获得的都不同了。过分的强调统1只能是扼杀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意识。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教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1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教育艺术的本质应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故而诸多名师都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剂。课堂上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1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1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无疑能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1种满足,1种驱动。

3、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是过程评价的途径。

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多元化、立体化。教师的评价只是过程性评价的1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成为了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其手段有如下几点冒号

平时与阶段相结合。仅凭1两次测试,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语文能力。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调查,1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发展情况,另1方面也可淡化学生对阶段性考查的“恐惧意识”,增加测查的可信度。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部分测查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但某些测查则可在课外实施,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如成语接龙、传话、即兴演说、辩论赛等等)进行,寓测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准确性高,但亦较“武断”,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结合采用,从而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4、评价个性化、动情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1个少儿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他们渴望父母的赞扬,鼓励,渴望教师的肯定、欣赏,渴望同学们的羡慕、赶超。他们需要感受成功,成功后的喜悦、自豪,会促使他们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1步。可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甚至于有的表扬成了贴标签。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冒号“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冒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若能做到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2

1.做好语音教学

要先让学生掌握好语音知识,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梁仪在认为,“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英语语音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重点,在第二学期的期末阶段,全班应该有超过90%的学生能够将48个国际音标正确地读出来,而且还能够做到根据音标读准单词,还能根据所听到的读音来写出较为简单的词汇。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落实语音教学:学26个字母时,教师可以先从归纳字母读音入手,能够将字母以及音标明确地区别开来,而且还要讲授部分比较简单的发音要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解单词的音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开音节、闭音节,分清辅音以及元音,能够准确地朗读长元音以及短元音;而且还要尽可能地运用单元综合技能训练课,最大限度地配合教材的单元语音练习任务,有步骤地学习相关的语音、语调内容,例如,重读、连读、浊化以及字母组合和失去爆破等。从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来看,在“Isthisyourpencil?”这个语音教学片段中,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是辨别元音音素[i藜]以及[e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如下操作:首先教师讲解双元音[i藜]以及[e藜]的发音方式,然而开始相应的听辨音训练。它要求学生能够听辨音标,而且教师也要向学生朗读以下成对出现的单词:hair-hear,ear-air,dear-dare,fare-fear,beer-bear,chair-cheers,然后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所听到的元音,可以按照下面步骤进行T:hair;Ss:[e藜];T:hear;Ss:[i藜];然后让学生听辨单词,教师要随机地朗读以下的词汇:hair,hear,ear,air,dear,dare,fare,fear,beer,bear,chair,cheers,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听的内容圈画出教师所朗读的单词。在此基础上,要开展相应的口头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朗读下面的句子:(1)Dear,IhavetwoearsandIcanhearyou.(2)Pleasedrinkthebeeronthechair.Let’scheers!(3)Dareyoucutyourhairintheair?

2.善于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我们要在将记忆内容遗忘之前,尽可能早地、有规律地进行复习以及运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听、读,也可以写,还可以说出来,这样不断重复以及运用,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单词。例如,学生在学习单词apple时,可以说,Applemobilephone,也可以假想吃苹果时想起apple,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授俗语,“Oneappleadaykeepsthedoctoraway.”这样以来,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想起了现代科技,还学到了如何养生。

3.语境学习法

在运用语境学习法开展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有清楚的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能够熟练地创设多种语境,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借助不同的句式或前后文学习单词提供较好的语言氛围。例如,教师在讲到新单词water时,可以拿来水瓶浇花、也可以喝水等,这些场景都是学生们很熟悉的。教师要及时地向学生展示下列句子(1)Iwanttodrinksomewater(.2)Imustwaterthemeveryday.学生从这两句话中就能够大体上把握住(1)句中的water含义是可以喝的水,(2)句指的是动作“浇水”。在这种语境下,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water一词的用法以及词性。

4.开展实物、图片、游戏教学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更能够接受实物以及图片。那么,运用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更为丰富、生动、形象、直观以及立体的词汇,学生也会牢记这些单词。从初中英语来看,绝大部分名词以及动词都是用来表示非常详细、具体的时间、人物、地点、事物以及动作,如watch,clothes,cup,smile,jump,run等。这些单词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场景、实物或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刺激了学生的诸多感官来感知词汇,从而加深对词汇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搜索、选取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浏览当地影院首页的相关内容,学会talkshow,soapopera,sportsshow,sitcom,gameshow等词语,这样不仅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5.教授构词法知识

初中阶段很多英语词汇的构成和含义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向学生教授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就能够很好地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猜测词义方面的技能,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词汇学习时的自信。比如,可以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单词health来推断出healthy、unhealthy的含义,也可以根据teacher推测出teach、teaching等派生词的含义;利用非常熟悉的meeting与room,class与room,让学生推断出meeting-room以及classroom的含义等,这都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迅速而有效的掌握相关词汇。

6.让学生自由交流

从英语学科来看,它属于语言学科,不仅要听读、写译,而且最重要的是说,也就是交际。交际是语言学习最为主要的目的之一。因此,人教版教材仍然坚持了“交际教学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Freetalk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出一些生词。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9Howwasyourweekend?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询问学生:“Didyouplaysportslastweekend?”“Whatdidyoudolastweekend?”“Whatdidshedolastweek-end?”学生往往就会脱口而出一些词组,例如visitaperson,gotothebeach,stayathome,dosomereading,studyforatest,playbasketball,cleanherroom等。通过此过程,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出本节课的一些生词,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在自由交流中学会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总结和反思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

一、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概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更是高等院校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近现代大学中又称中文系或国文系,近年有些高校称中国语言文学系。

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众多高校中,民族院校处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地位。民族院校是我国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我国目前共有本科民族院校13所,其中国家民委直属6所即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各省、区属7所即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此外还有一些处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主的综合性高校如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较早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如西南民族大学1956年设专科,1957年设本科。

相对于各类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而言,民族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既有相似的问题,更面临着各自特殊的难题。首先,民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诸多方面本来就无法和综合性大学相比;其次,在我们民族院校内部强调突出民族特色因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还是科研项目等方面都不可能向其倾斜;第三,民族院校内其他专业的同志没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地位和作用,一味强调各自专业的应用性、实用性,忽略了汉语言文学对其他那些应用性、实用性专业的支撑作用。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民族院校的重要意义

(一)对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民族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来讲,汉语文是他们必备的工具。民族院校的学生无论在学校选学什么专业,都离不开汉语文这根拐杖。如果汉语文的基础比较差,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将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

其次,汉语文可以提高民族院校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当今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假如学生只是精通某种民族语文而缺乏汉语文的表达和书写能力,学生毕业时就会感受到比别人更大更多的就业压力。

第三,汉语文对于中华大家庭各民族共同交流和经济建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大家庭中有55个少数民族,党和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宪法也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语文是民族地区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所必需的。但是汉语是我国最广泛的交际工具,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更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语言之一。因此,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就离不开汉语言文字学的学习。有少数民族学者早就指出:“少数民族懂得汉语文的人越多,运用汉语文的能力越强,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就发展越快。”

(二)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首先,汉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语言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形成和变化的,在形成、发展、变化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各民族之间的交往都会对汉语产生影响,换句话说汉字不单单属于汉民族,而且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其次,汉字文献也不仅仅是汉族文化的载体。浩如烟海的汉字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综合知识的总结,也记载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甚至许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经验、文学艺术也主要靠汉字文献而得以流传至今,换言之汉字文献成为中华多民族交流的见证,也为保存各少数民族文化做出过积极贡献。

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树立在中华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观念,树立“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意识,从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稳定与发展少数民族人才学好汉语言文学,可以更好地对外交流,可以更便捷地获取各类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省、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昌盛做出更大贡献。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和愿景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已经开始在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上作思考、探索和改革。

第一,文学院近些年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并从学理上进行探讨,在实践中进行改革。比如徐希平早在2003年就发表了《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2007年又发表了《加强实践、突出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等论文,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思索和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各学科的老师都在积极探索、踏实改革、认真实践,学院在2007年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办学50周年之际,特地将全院师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相关论文结集出版。

第二,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文学院从2006年期每年定期举行“文学院教学活动月暨教学艺术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全院师生共同参与,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学院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校级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美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第四,在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前提下,认真调查研究,切实修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生修读指南,突出汉语言文学在民族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其中我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坚持完成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通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拓宽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学以及民族交融有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其次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对各民族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再者增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介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重视过去被忽略的各少数民族代表性文学作品和许多保留在汉字文献中的少数民族作品;最后注重基础课与应用型课程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各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超级秘书网

第五,切实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增大各门课程的信息量,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有课程都已实现多媒体教学。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我们和兄弟院校还有差距,我们也还有许多困惑,所以我们殷切期望通过全国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研讨会,实现如下愿景:

其一,加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进一步突出各自的特色,更好地适应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对多民族人才的需求。

其二,希望由此搭建一个平台,将研讨会办成一个可持续的、松散的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联谊、交流和沟通的论坛。我们希望由今天开始,以后大家轮流、不定期地举办此研讨会,增进友谊,互相学习,使我们办出各自特色。

其三,推动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建设。过去因为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我们不得不选用“权威”教材,可是这些教材却不适合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的文化和知识水平,我们希望组织力量编写立足于民族院校多民族学生实际情况的、适合多民族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教材。

其四,推动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召开研讨会,有幸请到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文学院、中文系的各位领导、专家,希望能不吝赐教,毫不保留地将您们好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成功的改革实践经验传授给我们,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化我们的教学改革,推动我们的专业建设,从而使汉语言文学专业,使文学院办得更有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绵英,阿旺措成。略论藏族地区的‘双语’教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专辑)。

[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3]徐希平。关于民族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4

采用这样的背诵方法,可以转枯燥于兴趣之中,变机械于娱乐之内。幼儿本来就是聪明的,几个过场下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背诵任务,甚至朗朗成诵,抑扬顿挫。而且,他们学得兴味盎然,学得乐此不疲,没有一点点被动,没有丝毫的思想压力。最关键的是,他们爱学爱背,养成了爱学的习惯,学得积极快乐,学得生机勃勃。

二、七嘴八舌锻炼语言能力

让幼儿认识消防,增强防火意识的时候,我是这样开展讨论的。我先提出问题:“大家讨论一下,火灾是怎样发生的。”幼儿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幼儿讨论结束后,我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幼儿甲说:“电气火灾,通常是家用电器自燃,或者电线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造成的。还有就是离开家,电器没有及时切除电源。”幼儿乙说:“燃气火灾,一般是忘记关闭燃气阀门,或者在做饭时人不在现场看管。电视上报道过一位老奶奶炒菜,打着火,倒入油,等油热的过程中,老奶奶看电视去了,结果引起大火。”幼儿丙说:“明火火灾,通常是儿童玩火,或者点蜡烛,或者在家中放烟花。在我们小区,每年都有人放烟花着火的事情。”幼儿丁:“化学品火灾,通常是在家中存放汽油,或者打火机被暴晒。一次我坐公共汽车,一位叔叔拎着一桶油要上车。司机阿姨坚决不让他上车,说公交公司刚刚开过会,严禁携带油脂类上车。”这样,幼儿自由讨论,对语言、思维的发展非常有利。

三、利用信息技术制造精美的课件

学习任何知识都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以避免教学活动干瘪枯燥、了无趣味。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奇思妙想,借助课件,寓教于乐,利用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优势,让幼儿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画面美丽,场景活泼,为幼儿营造了如临其境的情感氛围,带来了其乐融融的感觉,使得幼儿的感官随时保持兴奋状态。而且,信息技术打造了特定情境,开启了幼儿智慧的大门,让他们的思想能够展翅翱翔。学习活动中,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冲击着幼儿的眼球,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得幼儿能够感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并和信息技术播放的内容融为一体,就能让幼儿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学习。如教学“认图形”时,传统的教学就是一支笔,一张嘴,上面教师口干舌燥,下面幼儿窃窃私语或者心不在焉云游天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只能是徒劳无功或者是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造精美的课件,使图形翩翩起舞,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变换着颜色。配合优美动听的声音效果,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一个个活泼可爱,展翅“飞来”,展示在了屏幕,落到幼儿的面前。于是,飞来一个,幼儿就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兴奋不已。随后,屏幕上出现字幕,朗读图形的名称。如果喊对了,幼儿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如果有的幼儿喊错了,就害羞地笑起来,不过,就更加认真了。接着,教师可播放其他视频。一会儿车轮飞转,幼儿抢答“圆形”;火车呼啸而过,幼儿惊呼“长方形”;一会儿,出现一本书,幼儿喊“长方形”;一会儿出现一个衣服架,幼儿说“三角形”。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这时,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记忆回答刚才看到的图形都有哪些。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群情踊跃。此外,简单的图形拼组出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不仅使幼儿觉得既新鲜又好奇,还为巩固练习时的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四、学习科学要重视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生活是知识、科学之本。教学当中,二者形影相随,须臾难离。对生活进行分析,就是对心的修养与反思,对真理的揣摩,对问题的思考。其中,最关键的是问题意识。对于幼儿来说,就是要有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能够主动思考的习惯。这是提高成绩的前提。幼儿园的孩子对于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喜欢提出问题,总是想知道一个为什么。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幼儿提出了问题,不要马上给予解决,而是诱导他们自己去分析,这样就能由一个问题产生另外一个问题。慢慢地,幼儿的思维就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五、培养幼儿的开拓创新能力

学习要讲方法,要明确最终目的。当然,接受新知识、温故知新是主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重中之重。不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好学精神,就学不好任何新知识,即使学习任何东西也会敷衍了事、知难而退。在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并关心他们,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特长,发现优秀的好苗子。慧人慧语有言:“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出色。”这句话表达了在社会上,人才济济,而社会需要有个性的人才,欢迎有个性的人才。因为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人非常稀少,因此难能可贵。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对有潜力的幼儿进行独立的打造,鼓励他们不被传统思想束缚。对于有特殊潜质的幼儿,教师都要适当加大学习的难度,使之百炼成钢,脱颖而出。虽然,他们不一定出现优秀的文学家或者科学家,但是胜任一般的责任是绰绰有余的。

六、结语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5

(一)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

要开展中职教育语文学科的教育,就必须有一套明确的定位标准,而在进行语文学科的定位上,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学习语文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高低。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从小学就开始的教育已经为日后中学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这在语文学科定位时就应该考虑到,除此之外,中职学生一般为中考失利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说明其语文能力不高,因此在进行定位时,这一点也是不可不考虑的。

(二)中职学校专长的发挥

不管以何种角度,中职教育的地位难以与中学教育等同,作为国家公办义务教育,中学教育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有强大的公有制资产作为坚强的后盾,然而中职教育则不是这样,中职教育在发展中必须找到自己的专长,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学科,因此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定位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学校日后的发展,注重把力量集中到发挥自身特长上,如果语文学科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就必须规范化,促进其合理有序的发展,如果对学校特色相关不大,那么便不必在此花费太多的教学资源。

二、如何促进中职教育语文学科能力培养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要促进语文能力培养,就必须系统化语文课程教学,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大多中职教育学校都有开设,然而在教学投入以及教学力度都不够,更为紧急的是,还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由于大多数中职学校都以其特色专业为主,所以在学校课程安排时,一般都倾向于把师资资源投入到其特色课程上,而对于语文等课程,大多是如选修课程一般投入较少的关注,因此语文教学一直缺乏一套高效合理的机制。要提高语文学科培养能力,就必须要不断优化课程配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适当加大师资资源的投入

要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处理要有一项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考虑到大多数中职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因此良好的教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提高师资团队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上升空间的增大,对于其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语文本身就是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项课程,不同于理科类学科的精准,语文学科更存在一种相对不确定因素,其更加注重一种语文素养的培养,一种人文精神的养成是需要不断的导师指引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语文能力培养的提高。

三、结语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6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科研论文结论部分;体裁分析;语步结构;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H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123-01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对科研论文进行的体裁分析研究也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对科研论文的体裁分析能够提高学者们在其领域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的能力。Swales被认为是体裁分析之父,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将Swales的CARS分析模式应用到学术论文的其他部分, Yang & Allison对应用语言学科研论文如何从研究结果部分过渡到结论部分进行了研究,并对提出了结论部分的体裁结构模式。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国际语言学杂志Applied Linguistics上2005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选取由英语本族语者撰写的应用语言学科研论文的结论部分,组成了一个包含30篇语料的英语本族语者结论部分样本语料库APP,从《中国应用语言学》杂志上2009至2010年间发表的论文中,选取了中国学者撰写的科研论文结论部分,组成了一个包含了90篇语料的中国学者结论部分样本语料库CAPP。本研究提出了新的体裁结构模式,即“背景信息”、“总结研究”、“解释研究结果”,“评价研究”、“研究推论”。

二、研究结果

笔者利用语料库软件对两个语料库中的语步赋码进行了提取与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Nwogu(1997)认为,某一个在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超过50%的语步,即被认为是稳定的语步。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APP中,稳定的语步有:“总结研究”、“解释研究结果”、“研究推论”;在CAPP中,稳定的语步有:“总结研究”、“解释研究结果”、“评价研究”、“研究推论”。另外,对各个语步的出现频数进行了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两个语料库中,语步一(%p2=2.1399, p>0.05),语步二(%p2=1.1223, p>0.05),语步三(%p2=0.0159, p>0.05),语步四(%p2=1.8783, p>0.05),这四个语步的出现频数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语步五(%p2=4.8000, 0.01

笔者对两个语料库中,情态动词,时态,以及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两个语料库中情态动词的检索结果表明,在CAPP中“should”的密度明显高于APP,而“may”和“would”的密度却远远低于APP。通过对CAPP中“should”的索引行的检索分析发现,其主要被中国学者运用于语步五:研究推论,并常用含有“should”的结构提出教学建议、展望未来研究。

对动词时态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应用语言学科研论文结论部分,最常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对比两个语料库中时态的分布后发现,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步二中时态的使用。中国学者在语步二中常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而本族语者在语步二中常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

对第一人称代词的检索统计表明,在CAPP中,每万词中有45.1个第一人称代词出现,而在APP中,则有102.1个第一人称代词出现。此结果表明中国学者较少的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原因可能在于中国学者通常认为学术研究是客观的,应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另外,在两个语料库中,第一人称复试代词的使用频率均高于第一人称单数代词。

三、结语

本研究运用ESP体裁分析方法,结合语料库技术,对比分析了应用语言学科研论文结论部分的体裁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研究结果对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掌握科研论文结论部分的基本结构模式和语言特点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Nwogu, K. N. (1997).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2), 119-138.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7

摘 要:现阶段应用性人才成为我国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应用性人才进行培养是现阶段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汉语言文学学科急需将其应用性进行转型,并且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定位,并对人才培养战略进行定位。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来说,应对一些专业及习惯进行设置,这是对应用进行转型的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言文学学科现状,然后对汉语言文学学科进行应用性转型的可能性进行研究,最后对新专业增长点进行描述。

关键词:汉语言;应用性转型;初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以及大学教育方面的发展受到了深刻的促进以及影响,对应用性人才进行培养在我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下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变。但是应用性转型这一理念,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理论性而言的。

一、汉语言文学学科现状

传统的大学只对学术性以及学科性比较重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比较重视理论方面知识的研究,对社会所需深度与人才培养进行结合方面比较忽视,因为现阶段经济发展过于迅速,所以传统型人才与社会进行适应比较难。特别是传统型人文学科,日益萎缩的情况非常严重,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一种学科。

汉语言文学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教育息息相关,它是文化的精髓以及民族的伟大精神,所以是最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对汉语言文学学科进行培养时,应该将科研任务、文化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作为基础。

现阶段教育为社会以及经济进行服务的要求更加急迫,汉语言文学中的不足以及缺点也有所突出。因为现阶段各个院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所以专业化的弹性尺度越来越小,因此专业逐渐向边缘化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学科进行应用性转型的可能性研究

如果将应用人才转型的培养放在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层面进行考虑,应用性转型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具有应用性,就是能够与社会相适应,应用性较强以及与行业的需要相适应。二是具有行业性,就是尽可能发现与学科相适用的行业,从而使学科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宽。对于此种情况,应该对汉语言文学学科进行重新审定,对其进行定位,并对人才的培养进行定位。

(一)对学科进行重新定位

社会的飞速发展,必须以语言文学以及经济发展相互适应作为基础。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新的社会群体随着经济进步也在不断发展,每个群体都将当下性进行体现,所以汉语言学科的发展已经不是传统汉语言学科能够进行阐释和表述的,与此同时群体对于新文学以及文化要求,已经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定式进行概括,所以对汉语言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对传统的教学以及教育思路进行改变,与时代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开放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科的整体进行科学的定位,即对其地位以及作用正确看待的基础上,对其冷热角度进行考察。汉语言文学除了需要进行基本的人文熏陶之外,还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教育通识、文化陶冶以及技能的应用。但是如果从社会的层面来看,汉语言文学学科这三个特点,在社会中对每个成员都非常有效。

(二)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

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必须要以学生成才以及社会需要进行结合的点作为基础。在对学科间差异进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错位竞争进行实现。从人才培养的进程来看,学科建设的基础一般是专业建设,很多毕业生将知识进行转化的程度主要是由专业方面的建设所决定。如果对毕业生知识过于陈旧这一问题进行避免,不仅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体系有关,还与学科的建设成果变成有效资源这一过程有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方面看,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承接了研究的成果,连接了职业技能训练这一环节,对学科成果消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具体任务进行指导和实践,从而将学生通往成功的桥梁建设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汉语言学科中职业技能训练也十分重要。

三、新专业增长点

针对现阶段我国的汉语言学科来说,现有的专业基本都是中文示范以及传统中文专业。也有一些高校在将传播学从汉语言学科分离之后,不能设置与传播相关的专业,所以只能在学科中加入一些与传播有关的课程,比如在中文专业中加入了广告以及新闻专业,它们都与汉语言属于一个级层。在不少中文专业中,会对文秘专业进行设置,但是因为国家教委将其定位在高专以及高职层面,所以就为本科增设文秘专业造成了障碍。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汉语言学科专业应用性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因此将其向应用性转型变得非常重要。必须对社会需要进行充分的认识,对其专业可行性以及课程的设置进行探索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文学功底好、文化素质高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可以在汉语言学科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传播以及高级文秘专业进行设置。高级文秘主要以传统的文秘专业作为基础,但是与它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文秘专业主要是对文字工作进行参与,对各种文件以及档案进行保存和传递。但是在经济活动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以经济活动作为主体的企业所需的文秘是高级的文秘,传统的文秘已经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尤其是现阶段,上市公司逐渐增多,企业的文秘不仅需要对调研报告、文件以及函电进行传递和写作,还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的筹划以及礼仪和公关方面进行了解。所以对高级文秘进行培养,成为了对应用性人才进行培养的一项比较有效的工作。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都需要对企业的形象进行宣传,这不仅是为了对企业形象进行塑造,也是为了对企业的产品以及企业本身进行宣传和推销。即便是政府的相关行业部门,也需要向公众进行宣传,将部门本身的正面形象在大众内心进行确立。宣传方法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之外,还可以运用手机、网络等新传媒方法,现阶段新传媒方法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还应该对自我形象进行塑造,使其具有独特性以及文化性,使员工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得到增强。文化活动的丰富性是每个部门以及企业能够凝聚的灵魂,在汉语言专业中对企业文化传播专业进行开设,在培养文学、语言以及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具有传播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进行培养,这是一个较好的新专业增长点。对于以上两种新专业增长点,我们应该对其教学机制以及课程设置进行灵活并且合理的建立。

结语:

在高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思路。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项比较传统的学科,在对新的专业增长点进行寻找的时候,也需要将应用性的转型做好,对新道路进行开辟,从而使新的活力以及生机得到焕发。(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晓梦.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研究与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8)

[2] 刘维生.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研究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3] 罗鹏.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综合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给学生适时适量介绍英美国家文化、英语众多变体文化及合理处置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关系,引起非英语专业工科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注意,帮助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从容应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更随网络的诞生,人类生活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中国的崛起吸引了全球的眼光,这一切使得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跨文化交际也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广义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最重要工具,语言也是一个社会群体标记,体现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是语言创造了文化,而文化也影响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文化具有鲜明的的民族特征,不同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这些差异有宗教、哲学、道德方面的表现,更有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表现。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文化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内敛,追求中庸,受到称赞和表彰,必有一番自谦之词或归功于集体,而西方文化中,人们推崇个人至上,追求自由主义,受到赞美和称赞,总是用“Thank you”坦然承受。在中文词汇中,凡涉及“猪”和“狗”的,多数用于贬义,因而有“狗仗人势”、“猪狗不如”的贬义词,而西方文化中,猪是聪明、文雅的象征,狗有忠诚、勇敢的特性,“dog”极少用于贬义,也不会有“stupid pig”的词汇。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语“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时候)等等。这里举的例证并不证明不同文化的孰优孰劣,只是说明语言的文化特性。在当今时代,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不同文化会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和局部族群的语言变体,如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墨西哥英语(Chicago English)和亚洲美国英语(Asian-American dialects)等,这些也都说明语言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文化的特性,否则对方可能不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会因误解而产生误会。

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可以将英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虽然现在跨文化教育得到重视,跨文化意识加强,但十几年应试教育下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实际上,语法和词汇只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不是语言的全部。二是学习方法陈旧。学习中只注意词、句的理解,不注重章节。三是语用能力强,文化素养低。只注重口语的训练,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英语学习的效率,也会影响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从前述我们知道,语言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因而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也同样需要掌握英美文化的内涵,在英语教学中,单纯的语言学习是枯燥的,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诱人的。

1·在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的导入

桂林工学院已经将《当代英国概况》、《当代美国概况》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作为选修课提供给非英语专业的工科学生,这虽然对学生理解英美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也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使用语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英美民族的发展历史、宗教道德、风俗习俗、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慢慢去了解熟悉英美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但教师在英语课教学中积极的导入英美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课文内容涉及到Different Ideas aboutFood and Drinks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学生了解有关中国人和西方人饮食习惯的信息是:中国人喜食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举国饮用的饮料),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如果提问学生:“‘红茶’英语怎么说?”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 tea”。其实“black tea”才是正确的,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当课文出现music话题时,可以给学生介绍音乐的大致发展历程,介绍音乐的派别和风格。可以着重介绍美国音乐的发展:如何从blues经历country music, jazz, rock music,rap, hip hop发展到现代音乐,特别介绍美国乡村音乐发源地——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并播放几首经典的乡村歌曲,如:约翰·丹佛的《CountryRoad》《TakingMeHome》,卡彭特的《YesterdayOnceMore》和“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LoveMe Tender》等,在课文背景中出现的有关美国内战知识,可以给学生讲解有关美国内战的起因、背景以及林肯的一些生平轶事,让学生知道美国的历史以及林肯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再如,在学习Romance这一主题时,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欣赏作者的修辞艺术和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学水平。

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如:西方节日习俗、中西方对待老人的不同态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精神等等,在学习有关课文时,除了运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以外,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讨论或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逐一让学生了解。同时,通过这些方法也培养了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也就越足。 转贴于

2·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除了词汇的本义,还在词汇中蕴涵了丰富的内涵。如你知道“Friday”,而如果你不了解英美民族的宗教背景,不清楚耶稣蒙难的日子,你不会了解“Black Friday”的内涵,更无从理解“Friday face”的意指(意指“愁眉苦脸”),与此相似的还有“Sunday”,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也会理解为什么“Sunday”是每周的第一天?为什么“Sunday”要做礼拜?因为没有这样文化背景的汉语词汇“星期五”“星期天”是没有这样内涵的。还有如“Chairman”为什么是“主席”?“Chairman”和“主席”又有何不同?这能从中英两民族的演化进程中得到答案,使学生领悟不同民族在演化进程中所衍生的语言构造的不同。类似的词汇比比皆是,信手拈来都可引出一些典故,教师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

3·语法中的文化内涵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再如这样一句:“My knife and fork is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实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教学阶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 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 8(6)·

[2] 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J]·外国语, 2007, 22(4)·

[3]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6)·

语文学科论文范文9

关键词:科学提问;最近发展区;解答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16-02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历来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提问法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它在推动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思维,培养表达能力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可以在第一时间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思维、接收知识的过程。提问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课堂主导的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当下的新课改,对课堂提问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正确地认识到目前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充分探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识到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断研究提问,提高提问的科学性。

一、语文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主要内容,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现代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构建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那么,教师如何凸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引领课堂呢?

二、科学的提问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体现

在课堂上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以教师的提问促学生的思考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的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不时提出新的问题,用问题引导着各个教学环节的步步深入,让学生沿着问题去思考,使语文课堂的提问,真正成为教师主导作用凸显的重要工具,还提问的本来面目这样的课堂才能提高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试图以这个语文教学中的常规武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由于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提问仍存在很多问题。

正如日本教育界的课堂提问研究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认为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有效提问”和“徒劳提问”。我们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徒劳提问”,其特点为:目标不明确;零碎,不系统;无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能力大小;用语不妥,意思不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没有间隔和停顿。要实现课堂提问由“徒劳提问”走向“有效提问”,需要基于心理学理论进行提问。

三、教师应基于心理学理论进行科学提问

问题不同,问法不同,教学的效果大不一样。教师应该怎样基于心理学理论进行有效提问呢?

1.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提出能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相关联、相衔接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风气、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和把握他们的思维发展程度及特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好提问。

课堂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即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其思维水平和能力,思维水平和能力又反作用于其知识的吸收和储备。为此,课堂提问只有与学生原有知识相关联,相衔接,才能产生其应有的作用。

2.考虑儿童的思维特征,提问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