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计算机专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2:39

计算机专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1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后,都要进行毕业设计及其答辩考核。毕业设计成果及答辩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考试毕业文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设计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动手。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就毕业设计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简要论述,供大家参考。一、选好课题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考试计算机专业应考者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毕业设计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设计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设计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设计什么”不明确,“怎么设计”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设计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设计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设计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设计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一半。

㈠、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⒈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⒉,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善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设计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二、进行系统的设计工作:学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到实习单位或企业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稿、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三、 论文的组织安排  依据上述的论文类型,由于各类工作特点的不同,在搜集整理论文的素材、组织安排论文的结构方面,应有所不同,做到有的放矢。3.1 系统实现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系统体系结构,程序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实验或测试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或背景 (概述题目背景,实现情况,自己开发的内容或模块)  一般谈课题意义,综述已有成果,如”谁谁在文献某某中做了什么工作,谁谁在文献某某中有什么突出贡献“,用“但是”一转,分析存在问题,引出自己工作必要性、意义和价值、创新点和主要思想、方法和结果。然后用“本文组织如下: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 作为这段结束。(2)系统体系结构(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突出自己工作在整体中的位置)(3)主要实现功能的描述(包括模块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算法说明,依据内容多少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4)实验或测试(5)总结3.2 应用开发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应用项目的背景分析,需求分析,平台选型,分块,设计部分模块的细化,使用的开发工具的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应用项目背景,项目开发特色,工作难度等)项目分析设计(重点描述项目的整体框架,功能说明,开发工具简介等)项目实现(重点描述数据库设计结果,代码开发原理和过程,实现中遇到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今后的维护和改进等,此部分可安排两到三节)总结3.3 分析比较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有关的最新论文或软件,分析比较心得,实验数据等内容。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引言(重点描述分析对象的特点,分析比较工作的意义,主要结果等)分析对象的概括性描述分析比较的主要结果(如果是技术分析,给出主要数据,如果是软件分析,给出代码分析结果,实验过程等)分析比较的评价和系统应用(可以给出基于分析比较的结果,提出某些设计实现方案,和进行一些实验工作结论3.4 理论探索型论文:重点收集整理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和分析。论文结构一般安排如下:(1)引言(重点描述要解决的问题的来源,难度,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等)(2)基本知识(解决问题涉及的基本定义,定理,及自己提出的概念等)(3)推理结论(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定理证明,算法设计,复杂性分析等)(4)结论上述论文结构的安排和划分不是绝对,可依据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混合的方式指导自己论文的写作。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结构,一定要作到心中有数,贯穿一条逻辑线索,切不可泛论成文或堆砌成文,时刻突出自己的工作内容。    四、论文格式及目录系统每个作者有自己的风格,格式不必强求一致,但科技论文不能像写小说剧本那样,一般不能用倒叙,插叙,不设悬念,不用意识流,多线索方式等。例如,可在下列格式基础上适当修改: 科技论文目录体系一般不用中文的 “一 二 三”,而用下列的编排方式 扉页摘要(中英文,200-300字为限)目录正文1.前言(背景,动机,前人工作) 1.1……… (1) (a) (b) (c) (2) (a) (b)(c) 1.2 ……… 2.项目框图 及 本工作在项目中的地位3.项目特色(特殊功能,困难)4.方案选择(前人方案,现可选方案,为什么选这一方案)5.实现技术 数据结构 程序片段6.特殊问题解决方法6.1 问题16.2 问题2 ......7.结果测试,性能分析(图表等)8.结束语(或结论、小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目录可以用Word 插入—目录功能 实现,可自动编页自动更新五、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1 学术论文要求文字流畅,层次清晰,词藻不能过分华丽,近年国内外在计算机方面的论文的语言较以前生动,但用词都以准确,不过分夸张为度。5.2 标题要能反映内容。如有新意更好。例如,下面题目是个不好的题目:“图像处理的某些问题的研究”, 论防火墙技术”等,其中的“某些问题”不如换成最中心的词汇。论防火墙技术题目太大,不适合本科生作。5.3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一页(1000字左右),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摘要可以在全文写完后再写。要简明,中英文摘要 应一致,要突出自己的工作,要提供几个key words。写英文摘要时,可先用英文的习惯和用语写摘要(可以借助于电子词典),然后英译汉,用中文摘要去将就英文摘要。反过来,如果先写好中文摘要,再汉译英,则很难把英文摘要写得地道。为了使得英文表达地道、准确,可以读十几篇相关研究方向的论文的摘要,注意一些表达词的使用,如present, implementation, propose, give, argue等。平行的内容宜用平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例子中,一句主动,一句被动,语感就非常糟糕:"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and a prototype is presented.....".5.4 前言部分要写问题背景,动机,要说明自己工作的工作有用,有意义(才能鼓励读者读下去),通常在介绍国内外工作后,用“但是”一转,指出前人工作的不足,引出自己的工作。在前言中简述自己作的主要结果,(例如明确地列出几条,说明本文的主要工作,主要成果)。前言部分的末尾介绍文章的组织情况,各节内容。5.5 突出特色,一个项目中工作很多,有些是同行皆知,自己也无创新的,可以略写,要多写自己遇到的特殊困难和创造的特殊解决方法。使人家读了能学到东西,看到作者的创意。为了突出特色,还可以在一节中分成小标题写,一个问题一小段,与计算机相关的论文中还可以把数据结构和程序片段夹叙夹议呈现出来,比只用汉字解释得更清楚。5.6 上升到理论,一般硕士论文会要求这一点。如果本科生能够在毕业论文中得出有意义的定理或命题,一般会认为是好成果。可能会被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或在考研、求职中得到承认。5.7 各部分应详略得当。 一般地,毕业论文应该主要写作者的见解和工作, 把自己的创新写深写透。综述要有述有评有比较。只要是作了实验,写了程序,一般是想写的太多,写不完。反之,会感到空虚,没有写的,有的学生抄书来充篇幅,效果不好。一般地介绍相关工作(前人的成果)部分不应该超过总篇幅的1/6。5.8 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测试、运行结果及分析(图表或曲线)。5.9 结论,小结。说明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创新,下一步工作主要内容等。返回目录六、参考文献及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带着问题读文献或杂志上的论文,不但注意学习学术内容,同时也注意学习选题方法、格式、标准的套话、起承转合的语言和方式,参考文献的写法,字体的运用等等。在论文中明确给出参考文献的出处,既代表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代表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崇,是科学研究中应培养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做人准则。参考文献的写法:按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用编码的方式给出,如[1],[2],等。参考文献包括专著、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技术报告等。七、 摘要样板     学术刊物上论文摘要一般300字左右,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而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可以写到1000字,因此活动空间较大,要好写一些。下面是可行写法之一。1.介绍项目意义背景,100-200字。2.本文作的主要工作, (1),(2), (3),..... , 400—600字3.本文组织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 ( 200字)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2

在过去,电气控制线路由大量的继电器作为主要元件组成,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然而这些由继电器构成的庞大且复杂的控制系统往往需要大量的导线连接,需要大型机柜组装,并且占据大量的空间,电力消耗和维护成本较高,重构难度极大,无法适应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状况[1]。1968年,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如编程简单、可靠性强、维护简便等的技术指标,旨在通过新型的通用控制器对其汽车生产设备进行控制,解决装配流水线上各组装流程控制线路的问题[2]。1969年,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研制成功,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流水生产线[3]。到了20世纪70年代,PLC中开始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以及微处理器,具备逻辑控制、计数及计时控制、算术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能够处理分支、中断、自诊断等。然而时至今日,PLC虽然依然是生产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世界性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PLC高度的可靠性、复杂的功能设计、成本压力等都是工业制造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意识到标准化的软件开发平台、详细的需求分析、完善的软件设计、周全的测试环境是现代工业软件编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统一的PLC编程技术标准、硬件无关的软件体系、简单便捷的开发环境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IEC61131-3标准及应用

早在1993年,PLC的国际标准IEC61131制定实施,其中的IEC61131-3是关于面向PLC的编程语言的标准,定义了PLC上进行编程的语言特征及规范[4]。这一标准二十多年来得到广泛推广,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行业标准,对整个工业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IEC61131-3的制定,汇集了多个工业制造业发达国家无数从业专家和相关领域学者的智慧以及数十年在工控方面的经验[5]。该标准允许多种编程语言同时应用于同一PLC中,开发人员同时也可以自由选择最恰当或最熟悉的编程语言进行开发,还甚至在同一个程序中使用各不相同的编程语言完成不同功能模块的编写任务[6]。这一特性解决了PLC发展历史上由于不同厂商不同技术导致的多种编程语言混合使用造成的兼容性难题,同时为全自动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PLCopen是一个1992年成立于荷兰的国际技术组织,一直持续关注如何提高工业编程的方法、效率及规范等业界难题。2005年9月以来,PLCopen根据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使IEC61131-3国际标准得以被广泛的推广。这一措施具有如下优点:1)减少资源在技术人员的培训、调试、维护和咨询方面的浪费;2)着眼于解决控制中的问题,提高工业软件的可复用性;3)统一的编程标准减少了开发过程中的错误;4)通用性的编程技术可大规模推广;5)减少不同厂商之间在不同组件之间的对接时间成本。

3课程设计

3.1教学需求及目标。在工业制造技术日益先进的今天,中国的制造业要想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增加工业附加值,就必须在全国范围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用更为先进的技术适应新一轮的工业变革。职业院校作为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更应该走在技术变革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前列,以先进技术为基础、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向导,积极参与到面向工业4.0的变革中去。由于工业软件编程同样属于软件编程的范畴,且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习科目包含了基本的程序设计原理及基础实践,而工业软件编程往往需要拥有扎实功底及对软件设计有较好理解能力,因而面向计算机专业开设关于工业软件编程的课程是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为针对计算机软件类专业学生设计一门工业软件编程课程,并以IEC61131-3编程标准的知识点要求为依据,设计计算机硬件原理、电气工程原理、控制工程原理等多专业融合的理论知识模块,面向工业4.0应用场景设计项目化教学案例,融入“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一门工业4.0专业方向的必修课或计算机类的专业选修课。3.2教学内容。1)PLC构成PLC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构成,其中硬件系统组成部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讯接口、以及输入输出接口,而存储器又可分为系统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可分为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而软件系统包含用户程序和系统监控程序。其中用户程序即开发人员根据IEC61131-3中对编程语言的定义标准编写的执行程序。2)IEC61131-3编程基础IEC61131-3可分为公用元素和编程语言两部分进行解读。其中公用元素有软件模型、编程模型、数据外部表示、变量、程序组织单元以及顺序功能图表。其中软件模型包含了配置、资源、任务、存取路径和全局变量,从理论上将较为复杂的程序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可管理部分,通过预设的规则相互调用。编程模型(见图1)则将信号处理、传感器、执行器、通信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框架,为模块化编程提供了体系参考。而数据外部表示、变量等剩下的一些公用元素则是为开发人员提供的基本编写规范、预设操作指令及基本功能单元。IEC61131-3所定义的编程语言则是类似于软件开发中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通过基本语法构成逻辑运算的描述,方便开发人员的编写和维护。另外,POU是一个能够被独立编译的程序块,作为项目程序的组成部件之一,耦合性较低且可分别由不同种类的编程语言编写。POU具有唯一性、全局性,名字及接口均对其他组成部件开放,数据的传输采用统一的标准,这一特性方便了项目框架构造及程序编写的模块化,复用性强,后期维护成本较低。在熟悉并掌握IEC61131-3标准中编程标准的特征之后,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其编程要素(如数据类型、变量等),最后还需要根据其特性与一般高级软件编程语言的异同进行深入学习其内部机理,彻底掌握IEC61131-3标准。图1IEC61131-3标准编程模型3.3教学方式。1)以本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研究蓝本,分析软件专业的编程基础课设计,分析其与IEC61131-3编程基础语法异同,设计基础语法部分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关联及差异性区分,避免学生混淆IEC61131-3编程基础语法与一般高级编程语言基础语法。2)以IEC61131-3编程的语法、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逻辑控制及运动控制库等主要知识点为分析对象,编制其相关的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专业理论教学要点,将理论教学内容以图文等形象方式展示基础原理,特别是针对工业软件编程所需掌握的原理知识,而不是全套的理论知识教授,避免课程内容大篇幅出现理论教学枯燥无味。3)研究工业软件编程思路与计算机软件编程思路的异同点,设计相应的思维对比转化教学模块,让学生更快更容易掌握工业软件编程方法。例如电机转动控制如果从计算机软件编程角度,可以使用条件判断、循环状态判断等多种方法,而在工业控制编程中比较多的倾向使用CASE语句的状态机机制描。4)设计工业软件中的常见小型案例,如以合耕科技的Gatherwin系统为开发环境完成项目化教学设计。Gatherwin系统不仅支持IEC61131-3标准还提供了大量的常用工业功能库及较强的工业组件仿真系统,教学设计基于这样的一套系统,使得学生能专注于上层业务逻辑控制而调用封装好的下层通用控制库,更为学生提供了仿真度非常高的环境,可以通过仿真环境调试业务逻辑,并能快速部署至真实物理系统。3.4考核方式。平时的考核方式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实践为主。学生分组组成团队,对某一兴趣点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并设计方案加以实践,以代码的形式实现部分功能,最后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根据自己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做总结,要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并形成实践报告。期末考核以笔试加实操的形式进行。笔试主要注重工业软件编程的理论知识及各基础知识。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核学生在知识易错点上的辨别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核学生在知识难点上掌握程度,以虚拟应用场景的形式作为主观大题,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工业软件编程的标准,在课程规定的时间内学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场景的问题,同时养成团队协作的习惯,更好的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4总结

本文通过概述IEC61131标准的由来,并分析了该标准在未来工业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最后根据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现状,结合工业软件编程与计算机专业软件编程的相似性,提出了一个适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工业软件编程课程设计,从客观上解决了工业软件编程中来自不同领域和平台之间技术对接及编程技术在授课过程中的难题,为高职院校开设工业软件编程课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例。

作者:杨忠明 吴伟美 余君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友.PLC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67-67.

[2]李玉峰.汽车制造业的PLC市场分析[J].自动化博览,2010,27(3):42-43.

[3]焦晶,周丽娟.浅谈《PLC应用技术》在现代教学方法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4):68-69.

[4]LydonB.IEC61131-3[J].Intech,2012.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1引言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提高,也是学生大学期间英语不断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新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的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同时目前倡导的双语教学,要求部分专业课程要用原版英文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先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专业词汇。所以专业英语对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培养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将该课程设为考查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毕业设计中的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和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使用“金山快译”之类的翻译软件来翻译。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长句多。

被动语句多。

祈使语句多。

专业术语多。

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

缩略语多。

一词多义。

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3教学内容的选择

3.1教材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层次也不同。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要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全面,至少要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等等。目的是掌握相关词汇,所以理论上不要求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事实上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中不少课程内容都是源自某一课程的英文教材的内容介绍,或者是摘编出来的。

(2)时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达到与时俱进。

(3)适用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包括两年高职、三年高职、专生本、本科等层次,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等,不同的或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当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2适当补充新内容

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滞性,一些实用的新技术不会包括在教材中,而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急于了解计算机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适当补充一些介绍计算机新技术的内容。如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及时补充了、IPV6、超线程(Hyper-Threading)、Dual-CoreProcessor、DDRMemory等实用性强的新技术的文章,很受学生欢迎。根据经验,学生是非常乐于了解新技术的,特别是那些已得到应用的主流技术。

另外,大部分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的实用操作则介绍很少,如对于CMOS设置、键盘上各键名称的具体含义、软件基本操作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则很少有介绍,甚至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还不知道“Ctrl”、“Alt”键等具体是哪个英文词及其实际含义,“有专业没常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补充这些最基本的内容。

在教学时还应适当讲授科技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要掌握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总之,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全面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合理协调。

4教学进度安排以及与专业课程的协调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通常是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单元编排的,如计算机硬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等。本科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在三年级开设,专科通常是在最后一学年开设,此时学生有些专业课程还没有学到,这样就会增加对计算机英语课文理解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兼顾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程,由于在学习对应的专业英语时,学生没有该方面的概念,老师又不可能将理论原理讲得很透彻,学生学起来可能会一头雾水。对于已经学过的专业课程,再学习相应的专业英语,其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还要考虑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合理灵活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不一定非要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来进行。

5教学及辅助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媒体及其它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外,还可以利用下列方式。

(1)PPT等课件。利用投映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音频。目前部分计算机英语教材都提供了相应课文的音频材料,而且网上也有许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利用PC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英语课文的录音。利用音频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听力和口语。

(3)视频与动画。许多计算机相关网站上都有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视频材料,特别是一些著名的IT公司如IBM、Microsoft等公司的网站上,经常及时地提供介绍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和动画,其发音纯正,制作精美,形象直观,时间通常为几分钟,介绍一种产品或技术的主要特点。观看这类视频短片或动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既锻炼了听力,同时也学到了新技术,所以效果非常好。

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英语,除了课堂上的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外,还要充分利用其它的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方式。

(1)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机英语网络课程,将自己的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上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布置作业、上传学习资料、答疑等。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提交作业、提问题等。网络课程在校园内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平台,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平台。

(2)博客。虽然博客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但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中,有的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许多网站都提供了免费的博客空间,并有专门的“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网站等用于网络教育。博客的特点是网页创建非常简单,且使用方便,空间免费,无须个人维护。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平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平台。如笔者创建的个人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博客,可以方便地上传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料、作业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英语学习专题讨论,要求学生提问题和发表评论必须使用英语,学生也非常乐于访问、交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3)E-Mail。E-Mail作为一种日常的通信工具,笔者要求学生在向笔者发E-Mail全部使用英语,当然给学生的回复也是英文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也乐于以

这种方式与老师交流,很好地配合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

另外网上有许多英文的计算机幽默短文和漫画,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地让学生看一则相关的计算机幽默(英文)或一幅计算机漫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寓教于乐。还有许多学生都喜欢听那些经典的和流行的英文歌曲,虽然不是关于计算机的英文歌曲,但由于歌词通常都很精炼,语法简明,学生也爱听,在课间休息时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潜移默化,有助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6作业与考核

平时的作业和考核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由于许多计算机英语教材在书后都提供了课文的参考译文和练习答案,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作业习惯于抄答案,这样一方面对学生没有任何效果,另一方面也干扰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了解。对此可以采用灵活的课下作业和考核方式。如将课外的计算机英语音频资料提供给学生,安排在课下练习听力,下次上课利用几分钟来测试其效果。再如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安排随堂的快速翻译和写作,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写作能力。笔者的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欢迎。

7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4

就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人力需求而言,不能否认残疾学生再就业上还是有着巨大的压力,而一些企业的特殊要求,也将残疾人排除在外.事实上,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并不弱于健全人,虽然聋人在沟通上无法利用语言沟通,但是其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大多聋人对企业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责任感.而在工作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胜任基本工作,如OA软件的操作、网站的维护等,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进行硬件维护.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如编程、构图等.严格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工作选择,主要在于能力和学习的方向,残疾并不意味着被社会抛弃,甚至一些仅有少部分听力的学生,还能够进行口译工作,现代社会正在多元化的发展,除了部分狭隘的企业之外,每一个岗位都是公平竞争的,只要学生真正具备专业能力,而不是以残疾人身份让人怜悯,必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而又具备发展性的工作.

2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现状分析

绥化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交通中转地,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甚至超过了老牌的工业城市.但是,在就业方面也遭到了中国整体就业问题的影响,绥化的就业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院校高度扩招,结合黑龙江上具有本地政策的招生原则,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绥化作为交通枢纽,大部分企业依托于整体经济形势,而金融危机时,企业已然自顾不暇,开始大量的裁员,这也无疑会出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冷淡.相关统计指出,以绥化市所有院校(不分专本)的近两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其就业率很高,但是,能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却是少数.计算机直至目前也是我国极其热门的专业,而面对市场如此冷落的状况,依然说明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依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听障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就业中多学生绝大部分为计算机或计算机相关专业,虽然这表现出听障学生的对口状况较好,可是却因其缺乏其它能力而难以进入到非计算机岗位中.我国信息化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很多大型的上市公司对于此类人才十分渴求,但是却仅止于人才,专业素质较弱的学生仍然难以获得对口的岗位.

3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遇冷现象分析

我国应届毕业生目前整体处于遇冷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度低,绥化多为高职专科,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科学技术,通常企业的用人标准为本科及以上学生,甚有大型上市公司要求必须为211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专科的计算机应届生很难找到工作;二是全球经济问题造成的产业紧缩,社会用人岗位减少;三是毕业生不具备岗位需求能力,企业需要花费成本培养,相比于工资要求更高的专业人员,企业更愿意选择后者.企业对自身岗位提出标准,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够为企业创造出价值,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学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也是企业不愿意选择的主要原因.根据笔者对绥化地区所进行的研究来看,根据近10年就业状况对比,能够发现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以实现收益为主,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不具备的能力.再来看听障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整体率较低,但是比健全人事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就业率较低的原因在于企业无法进行沟通,而部分企业则认为听障学生的执行力较弱.专业对口在于此类学生的学习认真,对企业责任感强,结合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愿意为听障学生提供岗位,不过,所能够提出的岗位有限,而这也是计算机专业听障学生就业遇冷的问题之一.但是,听障学生成为就业弱者并不完全是自身问题,也有着外部原因,可总结为内、外部下述两点:

3.1学校的原因

我国高校在教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界的评价极低.总结来看,中国高校教育问题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因材施教,无论面对任何的学生,都采取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教学进度;二是与社会脱节,大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人才应该为社会所用,但是我国教育过多的考虑专升本率、考研率、学术研究发表率等,这些形式大过于能力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出人才.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屡屡在求职中碰壁,而教学的“一锅粥”方法,对于听障学生也十分不公平,这样的状况下,学生的家长只能够再负担高额的学习成本,将学生送往培训结构再次深造.

3.2学生的原因

就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因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就业率低,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定位模糊,过多的要求低于、薪酬、岗位,而忽略了自身与岗位的匹配性,甚至可以说,一些学生好大喜功,在找工作方面寻求“高大上”,而自身能力与需求岗位并不契合,进而导致了失业;二是缺乏职业素养,所谓的职业素养包括几个方面,如职业规划、择业选择、能力深造等,一些学生之后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从未考虑如Oracle认证、Sun的Java认证等专业认证,而拥有这些专业认证的学生表示已经具备了适合相对岗位的素质,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薪水;三是缺乏实践经验,上文中所述,企业不愿意耗费高额成本培养应届毕业生,而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一些除了教师的作为外,从未进行关独立的计算机工作,此类学生想要获得对口工作,可以称之为极其困难.

4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路径建议

4.1创建软件外包专业

中国直至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一些世界级企业如Microsoft、Oracle、Google等,通常会将一些简单的程序开放交由外包公司,而一些传统企业也因自身实力不足,而寻求外包公司开发软件,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外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契合性也展示出了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形势的应对能力,目前我国此类企业超过三千家,在人才方面有着极大的缺口,而外包服务又不同于独立的开发,通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工作,这样的市场,无疑是为听障学生量身打造,既没有频繁沟通的需求,又需要踏实肯干的程序员.因此,院校完全可以开设专门培养外包服务人才的专业,定向培养市场需求职位,进而逐步消灭学生专业与岗位不完全对口问题.

4.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国名牌院校采取的方式,以当前就业需求角度,普通本科和专科也可以采用.但是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名牌院校的校企合作事实上是企业寻求与院校合作,获得定向培养的专业素质人才,而专科则需要与企业提前沟通,通过合作协议预定岗位,并定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该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缩短企业与教育之间的距离,以往的专业不完全匹配、能力不足、知识陈旧等问题将会彻底的遭到消除.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开设“企业班”,针对企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问题进行教育,加强学生对于企业的理解,同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临事代课教师,向学生传达能够直接应用于岗位的专业知识.

4.3引导学生进入到二、三线城市

我国一线城市的普通人才需求已经饱和,而绥化地区教育难以满足高端人才需求.高端人才通常为:从业经历较长;有国际一线公司从业经历;有海外工作经验.如果以这样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恐怕学生永远无法毕业.针对一线城市的人口饱和,事实上可以鼓励学生进入到二线城市,区主要差异在于薪酬和整体市场环境,但是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较低,且能够解决学生的户口等问题,而其庞大人才缺口,也有着专业素质较强学生的发展空间.针对该目标,学校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同时搜集二线城市的政策扶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二线城市中更具发展优势.

4.4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创业

中国的计算机市场目前已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发展阶段,首先是上世纪末期的硬件市场创业,以联想为首的IT公司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硬件市场,其中联想公司的市值已达千亿.第二个时期便是互联网创业时期,以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如今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阿里巴巴的市值如今已经打到了2800亿之多,现如今,中国进入到了第三个创业时期———移动互联,虽然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到该领域中,但是此时仍旧有着极大的创业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即使学生没有能力独立创造平台,也可以依托阿狸、百度联盟等现有平台获得发展.

4.5劳务输出

黑龙江院校的主要劳务输出国为俄罗斯、韩国和日本,这也是全球计算机领域十分发达的国家,采取劳务输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吸收到国际文化,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和先进技术,对于日后回国发展,将有极大的助力.同时,劳务输出也是获得移民的方式之一.就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劳务输出既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可谓两全其美.

5结语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5

1.1没有充分利用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

目前财经类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大都效仿理工类院校,普遍没有将计算机专业的工程特性与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更没有突出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使财经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具有竞争优势。

1.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课程结构和体系,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出于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考虑[4],一些难度大、应用面小的理论课程都纳入课程体系中,如离散数学、编译原理和汇编语言等,课程体系“大而全”,学生学的“杂而不精”,课程的设置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而实践训练不足,偏重学科建设而应用技能不足”的现象,使学生毕业后感到没有学到什么真东西,其知识泛而不专,无法学以致用,没有形成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

1.3师资队伍缺少工程能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职业实践经验,技术更新滞后,而计算机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技术更新较快的专业,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致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2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财经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从知识体系更新、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实际技能的应用为核心,选择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实用技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学校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突出交叉学科特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企业经济管理的情况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

2.2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应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让学生在主修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辅修财经管理类的主干课程,建立一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项目设计的进程为主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财经管理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三大部分组成。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又重视培养学生在职场上所需的技能应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经历项目构思与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达到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3教学模式

2.3.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坚持“基于项目的课堂教学”原则,讲解课程中的各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3.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突出课内、课外实践并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构建“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课内实践以单元实验为基础,使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课外实践以课程设计为目标,在开课初期就把课程设计的综合项目布置给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分阶段完成综合项目。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我们在课程教学初期(基础知识理论授课完成后),从企业引入资深专家给学生讲解目前Java语言的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及Java编程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布置实践项目(课外完成),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既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分析能力。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校内的技能大赛、大学生全国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4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能力,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一方面,可以建立校企深度协作关系,每年选派骨干教师,以技术员身份去企业参加项目研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教师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及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的指导,本校专职教师负责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课外辅导。

2.5学生学业评价

研究制定一个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创业成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实行多元化,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既知晓在知识体系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功,又能清楚不足,找到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明灯。

3结语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6

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既需要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也需要具备从事未来岗位的工作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和用人单位相互配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特别适合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一)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注重科学与工程实践的学科,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需要培养的是专业知识精、适应能力强、知识水平高的技术技能人才。首先,要精通专业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更是融入到社会所需的各个行业之中,从而使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提升,同时需求的标准不再是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精,如对开发型人才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开发语言,熟悉数据库常用功能及扎实的SQL语句功底,对网络型人才则要求非常熟悉常用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具备常见故障处理能力等。其次,突出实践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趋势相吻合,同时也要适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问题分析能力快速适应社会和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业道德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任何员工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否则将会被企业淘汰,被社会淘汰。因此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德育塑造,对学生的心理、人文道德素质加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岗位所需要的人才。

(二)健全教学体系

计算机教学体系需深化改革,满足社会各岗位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应该注重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要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时间,联系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做到既有宽度又有深度。首先,公共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习,重在提升其自身文化素质,培养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最基本知识的保证,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重在加强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基础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软件的应用技巧,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有机融合;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配置与维护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重在培养实际工作任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基础性和原理性的内容重组,归并精简课程门类,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整合成实战性项目课程,学生通过在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的带领下完成项目任务,加强课程之间知识完整性的理解,提升学生综合专业技能水平。

(三)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协调发展,在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均衡发展。首先,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应拓宽学生知识面,避免讲解单一知识结构,灵活设置课堂教学方法。该阶段课程主要讲述的是全校公共基础课和信息技术基础课,计算机专业则应适当安排更具全面性和更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其次,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阶段也要注重加强各环节协调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努力增加实践机会,对写作水平也要多加训练。该阶段学习应具备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诸如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软件工程等。最后,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备社会责任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加强团体之间的协调合作。

(四)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要打破以往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其次,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实践,适时给予启发,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具体项目为主要教学形式,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将知识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针对计算机相关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与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标准,结合学校的地域特征及资源分布情况,制定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首先,注重区域经济特色。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所偏重的技术领域也不尽相同,要针对不同的产业发展形势,围绕地区产业布局特点,制定符合本地区的人才需求形势的培养目标。其次,注重专业岗位技术领域要求。针对专业岗位技术领域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要求,分析并建立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应表,确定核心课程与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之间的关系,明确培养目标人才市场与人才专业岗位(群)之间的对应关系,制定符合专业岗位技术领域要求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培养体系

要培养计算机技能人才,需要确立人才培养方案,而确立最佳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以课程为载体,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首先,注重社会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要对计算机专业相关岗位进行调研,了解相关岗位就业标准,以此为根据来设计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校内教学计划和校外教学计划,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具系统性。校内课堂传授基础知识,并适当结合案例,完成第一阶段学习。校外学习则与岗位需求直接挂钩,让学员提前了解岗位需求,岗位任务,对应培养基本岗位和核心岗位能力,为以后胜任工作打下基础。其次,课程体系设置注重强化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设置要突出能力培养,应与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紧密联系,切实做到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吻合。因此,以能力本位为主线,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培养等方向确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中的每个教学知识点与实际岗位技能相对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因循守旧,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对学生分阶段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督促学生自主自愿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无论是在生产第一线还是在系统管理、技术服务甚至是高技能应用中都能胜任,最终形成一整套符合计算机专业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

(三)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7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对于理解计算机硬件和通信原理方面的知识显得十分重要,为强化基础,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我们必须给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有的重视。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设计及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和实用性,在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都十分重要。计算机类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学时少,内容多

为了突出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多学校的做法是压缩电路分析课程的学时数,甚至取消了电路分析课程。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知识多且比较分散,它集高等数学、电磁学、物质结构理论和电路分析等知识于一体,该课程的学时数(含实验)一般在80学时以下,在如此紧张的时间内要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老师感到困难,学生也有很吃力。

2.2学生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应该是电子、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他们在专业学习中一般都有重视软件而轻视硬件的倾向,而且,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成就感往往不及其他课程来得快和强烈,因此,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刚刚从中学过度到大学的学生,很多还没有找到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模拟电子技术主要以原理分析为主,而学生更多地相信精确的数值计算,他们往往认为只有经过严格的数学推算得出的结果才是可信的,当实际结果与严格的理论演算结果有出入时,他们难免会感到困惑。学生的认识不到位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导致了计算机类专业中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2.3课程教学本身存在问题

计算机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全套用电子、机械类专业的那一套,有些学校甚至完全由机电类专业的老师来教授该门课程。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与计算机类专业存在脱钩的现象,没有突出本专业的特色。近些年来,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同仁们对本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探索,并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对于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生,这些教学改革举措应该不尽相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切忌“拿来主义”和生搬硬套。我们也对贺州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工作,实践表明这些工作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为了使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更切合计算机类专业的实际,我们做了一定的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1教学内容的甄别与整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且知识面广,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的特点,依据“必用、够用”的原则甄别和整合课程内容。受学时数的限制,计算机类专业一般无法系统开设电路分析等先导课程,但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穿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把电路分析课程的主干内容整合到模拟电子课程之中。在正式讲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之前,我们花4至6个学时重点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主要有KCL、KVL、叠加原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及密勒定理。经过对多部部级模拟电子技术教材的比较,我们选定康华光教授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作为我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教材。该教材加强了基础理论,如加强了半导体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同时也注意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如加强了线性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包括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新增了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等内容。该教材历经多次改版以紧跟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步伐,但我们不是全部讲解教材内容,依据“必用、够用”的原则甄选讲解内容,其他内容留作学生课外阅读,以开阔视野。经过讨论,我们将教材内容整合成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信号产生与处理三大部分,将直流稳压电源的内容作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

(1)半导体器件部分简要介绍常用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及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等基本知识,重点讲解它们的应用及经典电路的分析方法。

(2)放大电路基础部分重点分析三极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包括静态工作点的设计及稳定措施、输入输出特性、电压增益计算、输入输出电阻等特性,然后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虚短”和“虚断”等基本概念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知识。

(3)信号产生与处理部分重点介绍有源滤波电路和正弦波振荡电路,信号产生与处理部分知识是今后学习接口技术、理解芯片电路设计原理的基础,所以,不能简单地将这部分知识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中删掉。

3.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我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由于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而且相当多学生的前导课程知识掌握不牢,所以,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畏惧感,鉴于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做了一定的探索。

3.2.1理论教学灵活多变

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发、启发式教学法等,要生动有趣讲解好本课程的内容,往往要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文重点介绍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启发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最忌讳的是老师一言堂,教师必须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式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铺展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不断引出问题,启迪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直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比如,在讲解KCL时有学生对定律无法理解,教师就可以用水管中水流的特性做类比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借用中学电学中关于电流、电荷的知识来引出电荷在导线上不能积聚,从而得出任意时刻流进节点的电流之和必然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的结论。为了进一步巩固KCL相关知识,教师应该提出节点的相对概念,即电路中的节点既可以是一个

电路分支的交叉点,也可以是任何一部分电路。这样扩大了节点的概念,学生自然就掌握了KCL的更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讲到NPN和PNP型三极管时,发射极上的箭头标识的方向不同于集电极和基极上的电流方向,如果将三极管看作是一个节点,那么从宏观上就很容易得出放大电路中三极管三个极上的电流分配关系:Ie=Ib+Ic。有了宏观认识以后,再讲解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的微观解释就显得较为轻松。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工程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当学生具备一定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以后,教师就可以在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比如,当学生学完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以后,学生具备了二极管半波整流的知识,然后给他们布置新的任务:查阅资料,掌握常用全波整流电路的相关知识。很多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掌握了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我给他们演示一台卡式录音机的故障现象:单独用干电池供电时,录音机工作正常;单独用220伏交流电供电时,录音机不工作。然后拆开录音机,让学生观察电源部分电路的结构特点,最后给他们布置任务:画出录音机电源部分原理图,分析各部分电路的功能。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以将教材中直流稳压电源部分知识的教学彻底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2理论与实验教学交叉融合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大多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引入了SPICE仿真软件。有了此类仿真软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先用仿真软件演示有关理论或电路的宏观外在表现,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在用物理器件做实验前也可以先用仿真软件做一遍,这样可以提高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损耗。有了仿真软件,课堂上无法及时完成的实验,学生还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所以,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交融,当然,为了强化理论知识,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践中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必须是同一位老师的做法,这样,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3多角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好的考核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践中,我们以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为主,兼顾学生德育和出勤率考查。课程考核项目包括出勤情况(占总分10%)、课堂表现(占总分20%)、平时作业(占总分20%)、期末测评(含理论笔试和技能测试,占总分50%)。按时出勤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遵守纪律的习惯,也是课程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笔者的做法是全勤记10分,缺席一次扣2分,缺席三次者给予警告,缺席五次取消该门课程考核资格。为巩固理论知识,适当加重对平时作业的考核是否必要的。笔者的做法是整个学期共布置、批改作业五次,每次4分,根据作业的质量分D、C、B、A四个档次,每个档次分别给为1分、2分、3分和4分。另外,为防止相互抄袭,限制作业必须按时完成,不得补交,一旦发现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抄袭与被抄袭者双方本次作业都做零分处理。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表现考核显得十分重要。笔者的做法是主动回答问题者,正确的一次记2分,错误的不扣分;被点名回答问题,正确的计1分,错误的不扣分。期末测评包括试卷笔试和技能测试。笔试是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集中体现,占课程考核40%的比重,专业技能测试是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占课程考核10%的比重。通过多角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期课程的平均出勤率达到98%以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秩序良好,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8

①西安高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调研西安高新区的调查方法有:传统问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和单独访谈。发放问卷500份,共收回传统问卷80份、网络问卷200份。仔细分析这280份调查表,再结合电话问卷和单独访谈的内容,不难看出,目前社会上,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优秀毕业生供不应求。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行业每年需求不低于30万人,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已达到过饱和状态。②陕西省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通过对陕西省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调查,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有:动漫设计专业、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物联网技术等专业。要求计算机人才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占78.19%,而不要求的仅占11.21%.这反映了现代企业在人才需求上更加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规划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开放性设计实验的教学体系;规划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划课程设计、学年设计和毕业设计的专业科研训练体系;规划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创新实践的创新实践体系等。

2.2建设示范性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制订实习基地建设规范,签订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开展示范实习基地建设试点。积极推动校企协同创新,积极研究用人单位的难题,不断提高用人单位的数量和质量,培养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2.3开展实践能力认证制订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建设学生实践能力认证培训单位,开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认证工作,以证书作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和学生的质量标签。

2.4强化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开展多种利于培养学生书写、表达、交流、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提高学生交流沟通、与人合作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顺利步入企业、社会奠定基础。

3加强学生自生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理智的行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将兴国、强国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这样才能健康地成长成才。大学生自身素质、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培育培养也是密切相关。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贴近,依托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领域。在培养方案的最后一年,根据学生在学校强化训练的职业方向,安排学生在相应企业岗位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顶岗实习,以熟悉实际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大化,逐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4小结

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9

“一体化”在教学上是指教学、实训、考核等环节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形成高效运行的有机整体。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边做、边教、边学,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课程整体。简单说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1.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定位与方向、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等都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进一步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二)载体选择

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课程与课程之间以及课程内容与内容之间进行重组,强调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因此,需要寻找一个载体,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做中学的一体化课程,而这个契合点就是典型的工作任务。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采取工作任务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具有下列特征:一是针对来源于企业实践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注重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这里所指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能够承载知识,技能,态度的工作任务。对于整合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加减,而是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重新调整与组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内容都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讲解。教学内容要与考核方式相融合。配套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讨论式、团队式、抢分式等等,并要注重考核的实践性。在不同类型课程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公共课开发应与生活结合,以培养社会能力为主,主要采取表演,辩论,朗诵等活动方式;基础课开发应寻找典型问题,采取讨论等方式以培养方法能力为主;专业课开发需引入具体工作任务,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专业能力。例如,在网页制作课程中,涉及到创建站点、网页设计、动态效果、网站与维护等“主模块”;网站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站点目录结构规划与设计、网页链接结构设计、网页素材制作、页面色彩与布局规划、文本网页制作、图片网页制作、框架网页制作、网页风格控制、域名申请、网站与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合适的载体后,通过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分析,明确完成某项目的工作过程、能力要求、完成标准等相关内容,若干个项目的集合就是一体化课程的精髓。由于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较复杂、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较多,所以,需要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该任务的典型应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办公应用”的开发就是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1、企业(公司)的简介。2、企业招聘启示。3、企业录取通知(图文并茂)。4、设计企业(公司)的电子报刊。5、制作一份企业产品说明书。6、个人简历设计。5、自我推荐信。6、企业机构及功能设置一览表。7、企业部门工资表。8、制作产品报价表。9贺卡的制作。10、制作演讲稿。11、制作与企业产品相关的宣传方案设计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改革

1.团队学习模式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厌学情绪大等特点,针对非本意入学的学生,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个体学习为团队合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着竞争性、民主性、自愿性原则划分学生学习团队,将分科课程分解为学习项目,团队成员围绕项目学习讨论,抽签形成对抗性的夺分团队,成员从团队总分中得个人分。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堂教学由“排排坐”变“围圈坐”;使传统的教师考核全体,变为学生考核自己,使寓个体培养于团队培育之中,是“快乐性的学习,娱乐性的考核”的改革。具体的如集体讨论时选组长的方法可以是教师指定、小组推选,也可以是轮流坐庄;团队合作规则是每位学员最起码当一次组长,每半天更换一位新组长,组长负责该小组半天的工作分工,组长负责在该半天里对组员评分,若小组里有不同意见甚至产生争论,谁当组长,谁说了算,组员有责任尽全力为领导(组长)分忧。由多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达到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对等交流的目的,引导学生在交流、协作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从而提高学生协作学习、协作克服困难的能力。2.多种教学手段融合一体化课程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际操作室,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时“做中学”,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讲解、演示、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听、看、练等方法全面调动大脑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能够使其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深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学生在工作目标的驱动下,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就要求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注重教学媒体的使用,并将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同时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一体化教学的表面层次,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

(四)课程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