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控制成本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4:10

控制成本论文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1

摘 要:根据工程建设施工成本控制的实践,详述了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1)的依据,并且分析了建筑工程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1)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程中标价格普遍较低,所以在施工中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是建筑施工成本。 1 施工成本控制依据 1.1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1.3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的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了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 1.4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 2 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2.1建立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确定企业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的部门和责任人,成立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并制定各部门职责,明确项目部及各专业成本管理的责任人。要坚决克服责任不落实,成本只在口头上控制的现象。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成本责任感,相应地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包括用人权、财权等。 2.2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 成本核算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会计、统计等手段,对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耗费进行核算,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会计制度和相关的财经制度,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只有通过严肃认真、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核算,驱动各方面利益。 2.3编制目标成本,下达成本控制责任指标 根据企业的要求,结合已签订的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材料市场价格等相关资料,制定一套符合市场实际的内部目标成本,用来作为成本责任指标考核的依据,下达到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有关费用与相关责任人的关联程度把成本指标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个人,实行全员控制。 2.4做好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组织计划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主要内容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环境确定完成施工任务。 2.5做好成本事前控制 成本预测就是结合企业施工技术条件和发展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一定时期或一个成本项目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进行测算、分析和预测。成本预测是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通过预测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指明方向和途径,为选择最优计划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6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是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环节,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控制。人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2

关键词:非对称信息;委托;行政成本;遗传算法

0引言

加快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以建设节约型政府为目标,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榜样。建设节约型政府以节约行政成本作为微观基础[1]。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节约行政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了研究,对降低成本的方法做了多方面探讨,主要集中在对政治架构、制度建设、法律建设等方面的宏观讨论[2],很少站在委托的角度来审视政府上下级之间关系并对行政成本进行分析。本文立足于政府各层级之间的委托关系,通过定量建模研究如何减少行政成本。

1行政成本中的委托关系

从宏观的视角剖析政治领域的委托关系,它可以分解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人民和政府之间形成的委托关系,这是基础关系,称之为“一级委托关系”;第二层的委托关系是基础委托关系的派生关系,它存在于政府各层级之间,称之为“二级委托关系”[3][4],在二级委托关系中,上级政府委托下级政府从事活动,上级政府为委托人,下级政府成为人。假定行政系统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组成。

那么,每一层次相对上一层次是人,相对下一层是委托人。因此该委托关系在上下级政府或上下级行政部门间同样成立[6]。这种关系不仅继承了一般委托关系的共性,而且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即委托人地位的特殊性与人地位的特殊性。因此,相对于其他的委托关系,人的道德风险将会更频繁、更严重地出现[5],政治领域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就是政府官员对行政成本的普遍浪费。

本文主要研究“二级委托关系”,将降低行政成本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分析行政过程中资源浪费的原因,探讨在行政成本管理方面产生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委托人(上级政府或部门)如何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控制措施,促使人(下级政府或部门)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使委托人效用最大化。

2模型的假设及说明

1)政府的运行是有效的,上级政府期望效用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的,一直致力于降低行政成本。本文讨论的降低行政成本是指在保证政府正常运作水平的情况下,减少行政过程中所产生的浪费和各种不必要支出。

2)降低行政成本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效益和影响,这里只考虑降低成本带来的直接收益,而不考虑间接效益。

3)下级政府在进行每期行政预算时,根据经验确定该期行政成本C1,上级政府确定行政成本的合理值C2,再根据预先给定的权数确定行政成本基数C,C是C1和C2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将多个指标变换为一个指标的数学方法很多。文献[8]研究了一种线性联合确定基数法的合同机制。根据文献[7],考虑成本指标的特殊性及将C1和C2作用扩大化的要求,将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方法确定的联合基数的平均值作为行政成本的基数,即其中,β是上级政府根据其对1C和2C的倾向而确定的权数。

a.当人实际行政成本aC小于基数C时,委托人将节约部分()aC<C以1b比例分给人作为奖励,即1*()abC<C。

b.当实际行政成本aC>C时,则人需要承担超额部分1b的数额,即1*()abC<C。

同时,故意高报成本1C有利于使人获得更多奖励或承担更低超额费用,因此当1aC>C时,委托人对高报部分处以比例为2b的处罚,即11*()abC<C。显然,12b,b≥0。

4)假设0C为未实施激励控制措施前几期的行政成本的移动平均数,对应于实施激励控制措施后的实际成本的节约额,作为委托人的收益,即0()aC<C。

5)行政成本的减少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也受到外界的环境噪音(随机因素)的影响。不失一般性,假设a0C=C<ta+θ。t是努力对成本的影响系数,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均值来确定(t>0)。θ表示外界的环境噪音或不确定性,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σ2的随机分布,即θ<N(0,σ2)。aC的意义是人付出努力后的实际行政成本,''''()0aCa<,即aC随人努力的增加而减少。

6)人的努力成本V(a)可用货币衡量,且努力成本V''''(a)<0,V''''''''(a)<0,即人的努力成本V(a)随其努力程度的增加而递增的增加。进一步假设V(a)=na2。n为成本系数,n越大,努力产生的成本越大。

3模型的建立

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非对称是产生道德风险的根源。委托理论认为,无论委托人采取何种措施,人总会选择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努力程度。由于私有信息的存在,委托人无法通过强制合同迫使人付出符合委托人期望的最大努力。因此,存在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委托人只能通过激励合同机制诱使人采取委托人希望的行动,在激励人的同时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化。建立委托关系模型如下:

4仿真求解

4.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A),最先是由JohnHolland教授于1975年提出,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搜索算法。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群体搜索策略和充分利用群体中个体间的信息交换,其搜索不依赖于梯度信息,具有全局搜索、搜索空间维数较大以及效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于解决的复杂非线性问题。

遗传算法运算过程如下:

1)编码:将解空间的解表示成遗传空间的基因型串结构数据本文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

2)生成初始种群: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称为个体,N个个体构成一个群体,以该初始群体为初始点开始迭代。设置进化代数计数器t0;设置最大进化代数T=100;随机生成N个个体作初始种群P(0)。

3)适应度值评价:适应度函数反映了个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强弱,根据适应度值,可以控制个体生存的机会,体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适应度函数的定义方式有很多。

4)选择:根据个体适应度值,按一定规则从上一代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遗传到下一代群体。适应性强的个体为下代贡献后代的概率大。这里采用StochasticTournament选择算子。

5)交叉:将群体内各个个体搭配成对,对每个个体以一定交叉概率交换其部分染色体。本文采用Scattered交叉方式。

6)变异:对群体中每一个个体,以某一变异概率改变某些基因座上的基因值为其他等位基因。这里采用Gaussian变异函数。

7)终止条件判断:若t≤T,则tt+1,转步骤(2);若t>T,输出进化过程中得到的具有最大适应度的个体作为最优解,终止运算。

4.2仿真求解及分析

假定0C=5000,t=5,w=1500,n=0.6ρ=0.5,β=0.6,0U=1000,实施激励措施后,人自报成本1C=3500,委托人报成本2C=3000,将参数代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搜寻最优的决策变量1b和2b。遗传算法中,产生规模为20的初始种群,迭代终止代数为100代,优良计数为2,交叉概率为0.8,适应度函数为1210210ta(1<b+b)<b(c<c)+b(c<c)。

仿真计算使用Matlab语言。仿真结果显示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1b=0.7398,2b=0.5027,此时委托人期望效用稳定为504.0191,人期望效用稳定为1000.3。显然,如果不采取激励,则委托人直接效用为零,人效用大于其基本收入。

由计算结果可得:

(1)12b>b,一方面满足了人付出的最优努力为正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前面设定的费用基数确定方式下,人通过高报行政成本来提高费用基数的做法不会为其带来较多收益,且能使委托人的期望效用获得最大值。为了激励人降低成本,需要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系数,过小的奖励和惩罚系数起不到激励的效果,过大的奖励和惩罚系数又会导致委托人和人的期望效用小于零,使委托人失去制定激励控制措施的动力,人也不会有意愿参与激励计划。在上述设定的模型参数的情况下,仿真结果b1和b2值可以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2)当有关参数变量发生变化时,最佳奖励和惩罚系数也会发生变化。通过仿真比较,__权数值β的减小对委托人和人的期望效用没有显著影响,但却使b1和b2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委托人降低了对人自报行政成本依赖的结果。委托人掌握较多的信息量,主动减少了对人自报成本的依赖程度(即调低β值),从而增加了委托人期望效用。ρ值的变化对奖励惩罚系数影响不大,主要影响人确定性等价收入中的风险成本。

5总结

本文以委托的视角研究了政府各层级间的关系,对行政成本控制问题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通过仿真计算可以得到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奖励因子和惩罚因子。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采取了激励措施后委托人期望效用非负且显著改善,有效节约了行政成本。

模型参数值的设定会影响到奖励和惩罚因子,因此如何合理设定模型参数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实际应用时可以依据历史数据和经验来设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参考文献]

[1]李章泽,孙鸣鹤.降低行政成本的制度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vol5,133:91-97.

[2]何翔舟.中国行政管理成本问题实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7,2:86.

[3]孔祥国.委托关系中的中国行政管理[J].求索,1996,3:52-56.

[4]MirrleesJ.A.Thetheoryofmoralhazardandunobservablebehavior:partI.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9,66(1):3-21.

[5]HolmstromB.Moralhazardandobservability[J].BellJournalofEconomics,1979,10(1):74-91.

[6]安康,刘祖云.委托视角下的行政成本分析[J].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6:56-58.

[7]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8]丁元耀,贾让成.道德风险防范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1,12:67-70.

[9]KimSK,WangSS.Linearcontractsandthedoublemoral-hazard[J].JournalofEconomicTheory,1998,82:342-378.

[1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3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这些环节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预测计划提供信息。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首先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最终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三、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

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制造环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系统,而服务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的传统成本控制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成本控制系统以责任会计控制、标准成本制度等为核心,具有如下特点及局限性:1、传统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责任中心,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横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职能部门划分的责任费用中心,纵的方面建立的是厂部、车间、班组三级责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不易分清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关联性和同质性的费用的归属。同时,容易造成不同责任中心为了本部门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成本控制难以达到全局的最优。2、传统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制定耗费标准,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等成本为产品制定标准成本。它采用的标准成本是单一的、僵化的,并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这与现代管理潮流相抵触。3、传统成本控制只强调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事前成本控制重视不够,对设计方案存在的过剩设计或无效设计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无能为力。4、传统成本控制把成本费用的发生看作是数量的驱动,以数量为单一基础编制费用预算,容易造成成本费用信息的扭曲。5、传统成本控制的差异分析基准只是与产量相关的业务活动,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确定成本差异额。这种差异分析是滞后性的,只揭示结果而不是原因。由于传统成本控制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我们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简称作业成本控制。

四、作业成本控制

以作业成本作为制造阶段成本控制目标。作业成本法是以生产的自动化、电脑化为基础,同适时制与全面质量管理紧密配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着眼于成本动因,依照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它是以成本作业为核算对象,而不是以产品为核算对象。通过企业成本的核算,追踪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成本。根据作业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可以把作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价值的作业,一类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作业成本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信息严重扭曲的缺陷,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成本管理的新思路。成本管理的目的就是努力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综合增加价值的作业,使之发挥最大效用。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控制符合现代企业高风险的经营环境、灵活性的顾客化生产、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环境的一种新型的成本控制方法。它将标准成本制度从为产品制定耗费标准转向为作业制定增值成本标准,费用预算从以数量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编制的弹性预算,差异分析从以数量性变量为基础转向了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从为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转移产品或劳务制定以传统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转向为各个作业中心制定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以作业为基础的新的成本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是成本管理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重要应用,也是成本控制系统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成本控制的范围是产品寿命周期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4

(一)内部控制与成本控制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内部控制通常被看作是一个组织内部实施的一系列约束性质的计划、程序或者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使组织及时获取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为此,企业通常需要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等多方面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使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存在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效率,一个是风险,所有的制度及控制活动都将围绕这两个词展开。而成本控制则是对成本影响因素及条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调节措施,以达到相应的成本管理目标。企业通常需要制定成本、监督成本并且纠正成本偏差,从而科学有效地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个企业的成本一旦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在内外部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必然能够显著提高经营业绩,而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变时也能够避免巨大损失,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更容易保持盈亏平衡。由此可见,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关键词是业绩和损失,但最终还是指向了企业的效率和风险。因此,内部控制和成本控制在目标上是具有一致性的,两者同属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服务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和风险的管理。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内部控制工作和成本控制工作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相辅相成。

(二)内部控制与成本控制可以相互促进

对于一个现代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几乎已经成了增强其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对房地产企业来说,内控制度的完善将有利于规范其运作方式,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不仅能够在确保资产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还能够推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兼具全局性和全面性两大特点。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考虑各种重要的业务环节和风险隐患。同时,内部控制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为各种控制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相比之下,成本控制则侧重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关注成本的发生过程,重在总结成本动因和分析成本差异。为了做好成本控制工作,企业同样需要设计一些制度和控制程序,但与内部控制不同的是成本控制只关注与成本有关的信息,而并不在乎其他方面的管理,虽然细致入微,但在视角上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内部控制与成本控制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内部控制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能够为成本控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成本控制则能够以其细致入微的视角促进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两者在企业管理中可以相辅相成、加强效果。

二、内部控制制度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

(一)运用内部控制制度为成本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同样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不同的企业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内部环境的差异。良好的内部环境能够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促进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而滞后的内部环境则会阻碍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多数企业都是随着近几年行业形势大好而短期内发展起来的,在组织机构和企业文化方面普遍比较薄弱,对其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很大的阻力。因而,房地产企业应当运用内部控制制度为其成本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变阻力为助力。在组织机构方面,应当成立一个成本控制中心,并设计一套合理的管理体系,安排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员来从事相关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在企业文化方面,应当逐渐树立照章办事的共享信念,淡化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人情文化,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更加公正和客观地开展。除此之外,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助力,适当的奖励能够激发出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而严厉的惩罚则可以减少违规违纪的事件发生。赏罚分明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然也能够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总的来说,内部环境建设得越好,将越有利于企业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并加强成本控制的效果。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相关制度时应该适当考虑成本控制相关工作的实际需要,从而科学运用内部控制制度为其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成本监督的效果

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仅包括事前的计划,还包括事中的监督及事后的分析和总结。事前的计划一般是指成本的制订,比如采用指标分解、预算分析或者定额计算等方法来设定目标成本。事后的分析总结则主要是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寻求降低成本的方式。这两个过程主要是运用一些专门方法进行计算、规划和分析,虽然工作难度很大,但过程十分单一,是比较容易管理的。相比之下,事中的监督在程序上显得更加复杂更加琐碎。而成本监督不仅能够确保各项成本控制措施得到切实的执行,而且还可以为后续的成本分析提供充分的信息,为改进成本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因此,成本监督对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来说非常重要。房地产企业的产成品成本大,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因而其成本监督工作也比一般企业的成本监督工作难度大。内部控制的关注点主要就放在各种工作程序和流程上,针对消除漏洞、控制业务流程风险的理论和方法十分丰富。房地产企业应当运用内部控制制度来加强成本监督的效果,诸如授权审批、会计记录及预算管理等方法都可以加以运用。授权审批要做到权责一致和权责恰当,使相关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到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合理控制风险。会计记录则要真实完整,实现对成本的会计监督,以确保成本信息的准确性。预算管理的相关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成本监督中来,使成本控制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三)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标准化工作主要是指企业销及各项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一般包括计量方面的标准化、价格方面的标准化、质量方面的标准化及数据方面的标准化。标准化是成本控制取得成功的一大前提,因为只有实现了标准化,成本控制措施才能够有序进行,成本分析才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完成。没有实现标准化工作的企业无法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也无法制定和开展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房地产企业在计量、计价、质量及相关数据处理方面涉及较多专门知识,非常复杂,因此其标准化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然而,房地产企业可以借助内部控制的力量来加强标准化的开展,使其早日实现标准化。既然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一些重要业务环节而设计的,那么房地产企业就可以将计量、计价、质量及相关数据的标准化纳入到重要业务环节当中,针对每个项目的标准化规定专门的方法,详细说明操作流程,并公示相应的结果。对于一些特别重大且复杂的事项应当一一举例并且附上详细的解释说明。相关标准一旦制定则不能随意修改,为此还应当设定一套合理的修改流程,在有必要修改相关标准时则需要按照此流程进行修改。如此一来,既能够确保标准的稳定性,又能够保证一定程度的与时俱进。简单来说,就是以制度的形式将各种表格的制作及数据的处理予以规范化,并对计量方法、计价方法及质量要求进行统一。有了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会更快实现,从而促进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

三、结论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5

摘 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优势的意义变得尤为重要,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本文就我国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企业,如何充分利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成本控制作深入探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成本控制 成本预测 全面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相比,全面成本控制在深度、广度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实行相对成本节约;扩大了成本控制的空间范围;增大了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效能。企业应围绕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和特点,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模式,确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奖惩办法等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实施目标管理与科学管理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1 企业全面成本控制的实现途径1.1 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从传统的生产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产前的筹划过程,向后扩展到售后用户的使用过程等一切发生耗费而影响成本的活动过程。从时间控制上看,对筹划过程的未来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控制称为前馈控制;对生产过程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监督控制称为实施控制,对产品形成到售后使用过程,已经发生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分析控制称为反馈控制。从控制功能上看,前馈控制是在产品投产前的筹划过程,以成本控制的战略高度,对反馈和收集的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和利用,从成本与资金、质量、功能、工艺、设备、资源配置、售后服务、市场竞争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选择最佳的成本方案,确定最佳的成本目标,约束和监督未来的经济活动,使损失浪费防患于未然。这是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根本性控制,对控制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虽然前馈控制在全过程控制中占主导地位,但实施控制是前馈控制的具体实施行为,是对前馈控制目标值的有效保证。反馈控制既是对实施控制的综合反映,又是对前馈控制目标值预测程度的检验。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控制整体,既要突出重点控制,又要狠抓全程控制,强化全过程控制的广度。会计控制系统作为非平衡状况下的开放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系统内部环境经常处在不规则的变化之中,有规则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措施,往往被无规则的随机事项所干扰,造成受控量的实际值偏离目标值的涨落现象。这就需要在实施控制和反馈控制过程中,收集、加工、处理外界的相关信息,并与内部信息相比较,交换能量,揭示受控量实际值偏离目标值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趋势,采取纠正措施或修正受控量的目标值,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受控量输入值进行及时地控制或调整,增强过程控制的运行规范力,使控制系统向稳定有序转化,形成前馈控制与实施控制及反馈控制互补并控的组合控制,实现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统一。1.2 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机制 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在实施控制过程中,依据等级秩序原理,在厂长领导下,建立以财会部门为中心,以车间为纽带,以班组或作业中心,及作业岗位和个人为基础的纵向三级责任实体,以财会、供销、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导的横向平行责任实体,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连锁、相互依存的成本控制系统。由于企业各生产经营环境的作业相互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的“作业链”,所以,在控制系统内部要建立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的作业控制体系,实现“作业键”的整体作业控制。根据系统对象的可控空间和可控性,采用等级结构控制形式,对成本各层次作业划分责任和分解成本总目标,使具体的作业成本目标值层层细化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或责任中心、作业岗位和个人。实行归口分级定岗作业成本控制,使压力、动力、活力同在,责任、权利、利益并存,充分调动各层次、各责任中心、各作业岗位和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各自的可控特征,优化控制方法,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6

摘要: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桥梁工程施工经验,从桥梁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的原则出发,详细阐述了桥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体系和施工组织设计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并从桥梁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桥梁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成本管理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工作,对于建筑施工行业,桥梁工程的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在于建立完善的财务体系,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最大的经营效益。只要遵循价值原理,科学决策、动态控制、采取严格有效的控制管理措施,就可以充分的控制桥梁施工项目的成本。笔者从自身工作出发,对桥梁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1、桥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在桥梁工程项目的实施中,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对项目进行较为完善的成本控制,以达到节省项目资金,增大经济效益的目地。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各种行而有效的管理手段来降低施工成本,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合理的实现最低成本的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全员控制成本,主要是指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预结算部门,材料部门等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在成本控制时要做到人尽其责,不能产生不理不管不问的现象,全员成本控制也要随着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有续的进行,要做到在整个工程的各阶段都始终保持成本有效控制的状态。桥梁项目的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施工项目一般具有唯一性,所以要在施工阶段建立建全目标管理体系,做好施工项目各阶段的动态控制,把责任、权力、成本有效的结合好,做好成本控制。 2、建立完善的桥梁工程成本控制体系 在桥梁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上主要为了三个主要控制层次。首先,对参与桥梁工程项目管理的预结算人员,进行管理上的制约与相互牵制,设立完备的织组结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手段,并确立完善监督方法,确保成本控制。其次,要在桥梁管理工作人员处理业务的权限上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各管理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业务分工,对于事务的处理上要加强审核,重要事务要实行签认制。对于人员的选择也要考虑工作能力较为全面的人员来担当,并纳入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过程,结合预结算工作,定期的把工作目标、工作进展、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的反馈给主管人员和财务部门领导。最后,设立审计部门,并由承建单位领导直接进行管理,在审计小组确立后,要进行,项目审计、监督机制、进度会计报表、成本核计等工作,主要是为了加强桥梁工程的成本控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手段。以上三个制度的建立目地是对桥梁工程项目发生时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防、堵、查、式的监督,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项目部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 3、施工组织设计对桥梁成本控制的影响 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前,要有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有效的对桥梁工程的运行成本进行控制,从施工角度出发并结合现场环境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提出较为适合的方案来进行施工的组织、技术的完善、工序的制定、施工人员的配置,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并通过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工程项目预算的制定,为预算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对预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对直接费的影响。在现场施工中,操作面的布置是很重要的,操作面的布置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空间描述,其中主要由原材料与运输线路、设备的供电与供水、工地库房、加油点、预制场、搅拌场等组成,施工时一定要对以上场所进行合理安排,时效布置。操作面布置决定了桥梁工程的直接费用,这对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和工人的工作效率也产生很大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人工、机械使用费和材料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期安排也与成本控制有关,合理较快的工期安排可以有效的节约施工成本,但施工中不能只注重速度而不注意施工质量,工程质量,施工费用、施工周期是相互制约的。必须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合理的有计划的对施工进度进行安排。 4、桥梁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法 4.1桥梁工程项目人工费的控制 桥梁工程项目的人工费控制,主要是把人员的施工费用控制在预算的范围以内。控制主要是指在桥梁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把人工取费掌握好,不随便使用或超出预算。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必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组织、管理、监督好人工费的使用。具体操作要把控制分成几个部分,主要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7

论文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目标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目标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 ,都与财务管理有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 ,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 ,生产经营就活 ,一"活"带百"活" ,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 ,就会"沉淀"与"流失" ,得不到补偿增值。正因为这样 ,资金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2莆窆芾硎且桓鐾暾难坊疃獭R话惆ú莆裨げ狻⒉莆穹治觥⒉莆窦苹⒉莆窬霾摺⒉莆窨刂啤⒉莆窦喽健⒉莆窦觳椤⒉莆裾锒系然方凇U庑方谥械幕疃唤鲇肫笠倒芾硐⑾⑾喙?nbsp;,而且都处于"关键点" ,而"关键?quot;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 ,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 ,抓企业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为入手点。这样 ,既可以抓得实在 ,又揪住了"牛鼻子"。并把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全方位地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去,既包括产品成本,也包括人才成本等,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因此,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我们应从成本控制入手把财务管理推向一个新阶段,这是企业目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着重探讨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目标等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大约在15-16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城市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期的股份制公司的出现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诞生了。但这个时期的财务管理还仅仅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附属部分,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职能,也缺乏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这只能财务管理的荫芽时期。到了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产业革命进入完成时期,随着股份制公司的不断扩大与逐渐完善,为了适应怎样筹集资本、发行股票,怎样分配利润的需要,才产生了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我国企业管理和理财的发展应该说是走过弯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的。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不是以追求企业效益为目标,收益分配是按劳分配口号下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3年,党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科学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才被重视起来。目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单一的国有企业正朝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混合型经济形式发展,经营者与企业职工持股使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将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法人治理实体。?⑾执笠挡莆窆芾碇贫扔攵云笠挡莆窆芾硖岢隽烁惹懈叩囊蟆!?BR>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8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成本预测

全面成本控制是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相比,全面成本控制在深度、广度和指导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实行相对成本节约;扩大了成本控制的空间范围;增大了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效能。企业应围绕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和特点,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模式,确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奖惩办法等相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体系,实施目标管理与科学管理结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1企业全面成本控制的实现途径

1.1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从传统的生产过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产前的筹划过程,向后扩展到售后用户的使用过程等一切发生耗费而影响成本的活动过程。从时间控制上看,对筹划过程的未来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控制称为前馈控制;对生产过程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监督控制称为实施控制,对产品形成到售后使用过程,已经发生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分析控制称为反馈控制。从控制功能上看,前馈控制是在产品投产前的筹划过程,以成本控制的战略高度,对反馈和收集的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和利用,从成本与资金、质量、功能、工艺、设备、资源配置、售后服务、市场竞争等多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选择最佳的成本方案,确定最佳的成本目标,约束和监督未来的经济活动,使损失浪费防患于未然。这是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根本性控制,对控制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虽然前馈控制在全过程控制中占主导地位,但实施控制是前馈控制的具体实施行为,是对前馈控制目标值的有效保证。反馈控制既是对实施控制的综合反映,又是对前馈控制目标值预测程度的检验。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控制整体,既要突出重点控制,又要狠抓全程控制,强化全过程控制的广度。会计控制系统作为非平衡状况下的开放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系统内部环境经常处在不规则的变化之中,有规则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措施,往往被无规则的随机事项所干扰,造成受控量的实际值偏离目标值的涨落现象。这就需要在实施控制和反馈控制过程中,收集、加工、处理外界的相关信息,并与内部信息相比较,交换能量,揭示受控量实际值偏离目标值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趋势,采取纠正措施或修正受控量的目标值,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受控量输入值进行及时地控制或调整,增强过程控制的运行规范力,使控制系统向稳定有序转化,形成前馈控制与实施控制及反馈控制互补并控的组合控制,实现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统一。

1.2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机制

全系统成本控制是根据系统论的理论,在实施控制过程中,依据等级秩序原理,在厂长领导下,建立以财会部门为中心,以车间为纽带,以班组或作业中心,及作业岗位和个人为基础的纵向三级责任实体,以财会、供销、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导的横向平行责任实体,形成纵横交错、上下连锁、相互依存的成本控制系统。由于企业各生产经营环境的作业相互联系,形成相互依存的“作业链”,所以,在控制系统内部要建立以作业中心为责任中心的作业控制体系,实现“作业键”的整体作业控制。根据系统对象的可控空间和可控性,采用等级结构控制形式,对成本各层次作业划分责任和分解成本总目标,使具体的作业成本目标值层层细化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或责任中心、作业岗位和个人。实行归口分级定岗作业成本控制,使压力、动力、活力同在,责任、权利、利益并存,充分调动各层次、各责任中心、各作业岗位和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各自的可控特征,优化控制方法,强化控制功能,硬化控制措施,促使完成各自的责任目标,确保总目标的实现。通过总目标的分解落实和实施,协调总体与局部、局部之间的经济关系,使其经济行为有机地协作配合,强化系统控制的力度,以保证全系统控制的协调运行,从而,提高空间控制的整体效应。会计控制系统作为非平衡状态下的开放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责权利的有机结合,系统各层次之间的正常谐调关系往往受到干扰,使其协同作用受到破坏,为保证控制系统高效地运行,需要应用各种理论和方法,创造出一种各责任层次协调一致的机制,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有序地自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各责任层次的相互协作作用,促使控制系统发生良性循环。

1.3全指标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

全指标成本控制是在全系统成本控制的机制上,根据控制论理论,依据各责任层次所处的不同地位、权限和控制功能,采用不同的量度指标予以控制。企业财会部门结合各职能部门应用现代会计技术方法,根据目标利润等指标,上下结合,反复测算,在严格控制实物量和劳动量的消耗基础上,确定目标总成本,以把握全厂的经营总目标。各职能部门实行两种量度指标分别情况控制。车间、班组或责任中心既要执行厂级决策和组织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直接参加生产活动,因此,各作业中心和作业岗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控制点,由于控制功能所限,它们只能是对资源消耗和组合进行自控,实行实物量和劳动量控制更为直观有效,以求达到低耗、优化、高质的目的。如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工时消耗以及影响成本的废品率、等级品率等指标都应在控制的范围之内。会计控制系统作为非平衡状态下的开放系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使系统内部各种形态和结构发生不连续的突然变化现象,其发展趋势也必然从一种稳定组态跃到另一种稳定组态,那么,分析研究这种转变机制,就需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字模型,研定系统内在运动的机制和变化规律,找出系统可能演化的趋势和发生突变的规律、条件和促使其发生非平衡变化的临界变量。因此,在全指标控制中就要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盈亏平衡点、经济定货量、边际分析法等技术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科学地测算和加工处理,揭示有关研究对象的相互变量关系及一定条件下的临界变量界限,进一步认识目标控制的质变过程,把量的活动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增强目标控制的量变应变力,使控制系统向质变有序转化。形成价值量与实物量及劳动量的多向制约组合控制,实现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的统一。

2全面成本控制的实施过程

2.1制订成本控制标准

全面成本控制使得企业的成本决策呈现多层次化,各成本控制单位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具有各自的成本决策内容和权利。因此,企业在树立总目标的前提下,必须调动企业各层次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制订成本控制标准是实施全面成本控制制度的首要任务。成本控制标准要以历史数据为依据,以有效经营为前提,通过准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排除偶然性、意外情况和不该发生的浪费,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把理论上不存在,但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考虑在内,比如正常的废料与废次品、正常的时间损失、正常的设备维修与故障等,使标准切实可行。从量的指标上看,它应该宽于理论成本,但又严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绝非轻而易举就能达到这一标准,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工作和有效活动才能实现。

2.2开展差异调查、实行成本否决、完善考核体系

在制订的全面成本控制标准基础上,进行分级、逐项的考核分析,做到考核评比的系统化、制度化。通过调查确定发生差异的原因:是执行人的原因,包括过错、没经验、技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协作等,还是目标不合理,或者成本核算有问题,包括数据的记录、加工和汇总有错误、故意造假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判别责任归属,然后作出有效决定,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克服,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全面成本控制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成本否决的执行情况。一方面来源于符合实际的否决办法,即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来源于周密的管理工作,严格按制度控制全部成本,有法必依。把成本标准变成行动,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企业应把成本否决权按业务系统落实到业务主管部门,逐级向下落实,分权否决,使整个企业的各个业务生产环节,以及每个员工都受到成本否决权的约束。成本完成情况直接与部门的奖金挂钩,一切业务活动都以降本增效为出发点,从而使成本否决权得到全面的落实。建立健全条块结合、纵横连锁的考核体系,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形成严密的考核网络。增加各部门成本完成情况的透明度,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完善考核全面成本控制指标数据的记录,及时更新计算机信息系统,使得生产状况、质量状况、销售状况、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得以动态反映。制度严密、信息齐全、控制准确、处理及时的管理系统,使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处于受控状态。

2.3行成成本控制报告和成本分析会制度

实施全面成本控制必须配套正式的成本控制报告制度,企业各部门应提供具体、详细、深刻、及时的成本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可以全面地显示过去的工作状况,反映差异和原因,以及具体的责任者等。为各级主管部门纠正偏差提供线索,为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要把全面成本控制指标变成实际行动,还需要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差异调查、分析报告只是找到和指出解决问题的线索,只有采取纠正行动才能收到降低成本的实效。如果一个成本控制系统不能揭示成本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不能揭示由谁对差异负责从而采取某种纠正措施,那么这种控制系统是无效的。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必须与其它职能部门结合在一起,包括领导和全体人员的配合。企业应经常性定期召集各责任部门召开成本分析会,公布近期全面成本执行状况,集体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限期整改。通过成本分析会,分析目标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制订出下一步的改善措施和更合理的目标,使成本目标得到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总目标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国明.试论企业的成本控制[J].上海企业,2003(1)

2刘丽娜.成本控制有效方法的探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9

关键词:成本控制存在问题具体措施

1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项目施工所需消耗的人力、物质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调节和限制,及时纠偏,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计划之内,达到成本控制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单位在各个方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因此成本控制成了建筑管理的核心内容。实施项目的成本控制是贯穿在工程建设自招投标阶段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于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目前简直施工单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员素质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施工项目管理理论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并逐步建立了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既推动了施工项目管理经验向科学化、规范化、法规化方向发展,又促进了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同行业项目管理的接轨。但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较低,除了体制方面和行业方面的客观因素外,企业和项目经理部中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未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是造成成本管理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2.2部分建筑单位的执行力度不够

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承担者和实现者,既要对项目的成果性目标向建设单位负责,又要对项目管理的效益性目标向企业负责,这样,若没有具体、明确的责任、权限和利益,则会从根本上影响其对本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的责任。此外,项目部其他管理人员的责职和权利也要得到落实,没有按既定的规划和方案实施,管理程序步骤的随意化,成员的职责、权利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打消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成本管理的条件、内容及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克服流于形式、管理表面化的现象,按成本控制的程序进行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核算、分析、考核及整理文件资料和编制成本报告工作,才能使成本投入最低化,利润最大化,以达到企业的预期目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3有些建筑单位简单地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财务人员。

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着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不能把责任全归于财务人员,所有人应该一起努力。

3成本控制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