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统计分析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4:20

统计分析论文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1

(一)行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干预。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当前行政干预由原来的直接干预逐渐转向间接干预,由原来的公开干预逐渐转向隐蔽干预。“横向比较要先进,纵向比较要前进”。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暗示和诱导下,统计人员明知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违法的,但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他们出于一种“无奈”的心态,只得顺从领导者的意图虚报统计信息。[1]

(二)统计工作法规制度不健全。当前统计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矛盾比较突出,还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表现在: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反映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进程指标不健全,与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配套的统计指标存在较大缺口,而一些过时的统计指标依然存在。二是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较笨重,过分依赖全面统计报表的状况还没有根本转变,抗干扰性差,而且难以及时反映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不便于同国际接轨。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知识欠缺,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就容易产生错误,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

(三)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数据采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力求统计信息准确就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目前,统计数据采集存在四大问题:一是报表单位有顾忌,瞒报统计数据。有的单位为了避免其他部门依据所报统计表了解其真实情况,从而将其数据报低。比较典型的是劳动工资报表,有相当多的单位有少报劳动工资数据的倾向。二是报表人责任心不强,报表随意性大。有的报表人员认为报表数据与自己关系不大,即使报错了,一个单位的数据对总体影响也不大,因而随便报个数了事。三是报表人员素质不高,对报表不理解。有的报表人员根本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统计上岗证,对统计报表不熟悉,对报表中的统计指标不理解,从而不能保证所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报表多,不能及时填报报表。目前,很多的企业不重视统计,逐年裁减统计人员,有的则是会计人员兼职,同时需填报的报表繁多,只得疲于应付,不能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在现实中,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兼职过多,统计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在客观上造成统计数据填报不清,审理不严,评估不准,偏差较大等诸多问题。[2]还有少数统计人员思想作风不端正,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缺乏“依法统计”的思想,不进行调查研究,只按领导意图取得统计资料。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二、对统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分析

(一)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这是走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圈,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首先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防止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虚报浮夸的歪风蔓延。其次,应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改进目标考核实绩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应建立干部政绩公议制度,扩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3]干部的政绩大小群众最掌握、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和评判权。实施领导干部政绩公议制度可改变过去那种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弊端,组织部门通过政绩公议制度定期开展对领导干部政绩评议活动,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化、民主化程度,让群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中去,不断增强干部政绩考核准确性,增强他们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

(二)加强统计制度改革,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推进统计制度的改革,形成新的国家统计制度,建立新的统计体系,是减少和避免统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措施。广大统计人员要广大统计人员要紧密联系统计工作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盲目求细,机构求全”的观念,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观;摒弃不计成本,不讲经济效益的做法,树立统计工作效益观;摒弃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迎难而上,锐意创新的改革精神。这些观念的转变,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条件。

(三)积极发展民间统计。所谓民间统计也就是非政府统计,是指除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和地方统计之外,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非法人单位及个人以自己的名义或接受委托进行的统计。开放民间统计将会打破政府对统计信息的垄断,对屡禁不止的统计作假将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而且,有了民间的统计数字,官方的统计数字就有了一个参照系,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就会改变。如果这两方面的数字差距过大,便会很自然地引起民众、舆论乃至司法机关的质疑,官员们再要作假成本就高多了。

(四)综合使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提高统计违法成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对违法的统计工作人员除依法处理外,一律清除出统计队伍。二是对参与违法的领导,一经查实,必须依照有关法规从重从快处罚,决不手软,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三是将处罚费用与统计违法行为责任人挂钩,从经济上处罚责任人。这样,就可以把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罚,让违法者得不偿失。

(五)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确保统计人员素质整体提高。首先要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感,牢固树立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生命线的思想。在统计工作中,做到“不惟上、不惟财、只惟实”,并敢于抵制和大胆揭发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其次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国加入WTO后,统计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既能与世界接轨、又能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计体系。这样,统计知识的更新、统计方法的改革、统计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全体统计人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包括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经济理论、会计、计算机、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所有统计人员都必须通过严格考核,获得专业技术证书才能持证上岗。

总之,相信统计工作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下,在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努力下,其可靠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会逐步提高,统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论文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统计数据统计人员素质

[论文摘要]用数据说话是统计的本能,一把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不亚于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然而,长期以来统计信息市场的统计信息质量不尽人意。因此,分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讨治理统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有着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2

“好人”不干

笔者不才,好歹拿了两个本科、一个硕研,没有一个是统计专业。上大二时,见新生中有一班工业统计专业,不禁做“无知者无畏”状:“统计也有专业?”谁料想,毕业分配,唯一一个市统计局的名额便落到“服从分配”的笔者头上。曾有一老兄闻讯莞尔一笑:“你就等着头发白吧。”18年后,预言不幸而中--人虽刚过不惑,却已华发早生、双鬓染霜。

人生在世,无论做人做事,总有好赖之分,尽管两者间往往没有明显的数量界限,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开始干统计这个行当,在下便听说过“好人不干”的说法。不愿干的是哪些“好人”呢?积近20年的观察,起码已略知一二。

想发财的人不干统计。当老百姓听到公布的物价指数与自己的感觉不符时,难免迁怒于统计部门。其实,统计人何尝不是两袖清风?如果不偷偷摸摸干点违法构当,比如把企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所谓统计信息的商品化便永远是一种美妙的理论和诱人的设想。曾有一位自己给自己既当老板又打工的准商人,听到笔者一年的收入总额后笑言,你一年还不如我一天挣得多。曾有若干昔日的同事,再见面时,都是十足的大老板模样,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风光无限的派头。所以,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亿万富翁,像比尔·盖茨一样、使自己的名字与产品同时誉满全球的人不干统计;小富即安,当个百万富翁,至少是名车豪宅、送一辆“宝马”作为女儿18岁生日礼物的人也不干统计;就是那千千万万尚在给别人打工,一个月炒一个老板、但还时时梦想有朝一日也能自己给自己当老板的人都不能干统计。

想升官的人不干统计。毕业报到,刚刚找到、迈进统计局的大门,老同志便做了如下描述:同样是到县里办事,统计局长来了,有个科长(当时,本地各区县还未设统计局)搭理你就不错;而物资局科长驾到,县太爷屈驾全陪,且烟酒、土特产伺候。尽管我们从实际出发,看事不看人,但在“看人下菜碟”的官场上,在某些满脑子官本位的大小官人眼中,统计的地位也可窥见一斑了。尽管“官出数,数出官”是一些地区存在的客观实际,但统计往往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不干统计,因为现如今有不少想担“大任”者却不想“乏其身体、劳其筋骨”;跑官要官、、不择手段往上爬的人也不干统计,因为统计无权,也不可能以权捞钱;即使是大大的“清官”、“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公仆”,也未必会干统计,因为没有必要的权力和权利,就很难真正做主。

想做大学问的人不干统计。做学问离不开统计;有了统计,这学问便更有价值。做学问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旁征博引,需要由此及彼,需要由表及里。但身为统计人,想做大学问,往往是有可能没条件。虽然你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但你不是学者,你没有那样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没有必要的研究环境,你必须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简单”劳动。当我讲述统计局加班加点的故事时,局外人张大了吃惊的嘴巴、闪烁着迷惑的眼神,好象在听天方夜谭,又像闻到“真实的谎言”。所以,一心拿个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青史留名的人不干统计,否则就难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只想著书立说或是“桃李满天下”的人也不干统计,而只能把统计作为干事业的一种工具;就是只想平时不坐班、有个寒暑假、还时不时兼课挣点外快的人也不能干统计,因为统计人不仅公务繁忙,且还要经常奉送一些自己的自由时间。

赖人干不了干不好

虽然“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要把你、我、他都放到统计这个岗位上,“十八班武艺”练一练,大概还是能够分出行与不行、是好是赖的。“吃嘛嘛香”、干嘛嘛不灵的人,干统计当然不行。但有的人,干得了别的,干统计就未必能干,更未必能干好。在中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人员的平均学历或文化素质,大都高于同级政府的其他部门。但文化水平高的人未必都能干好统计。

没一点数字细胞的人干不了统计。有些人,胸中无数,既照顾不好全局,也照顾不好自己。经常点错小数点的人当统计局局长,只能在听相声时一笑了之。还有个别当领导的,一说数字就烦就头疼。曾有不只一位电视台的编导人员反映,为了使某些领导把统计数字念顺,不得已在其目光正前方特设大屏幕显示,但“主演”依然是满头大汗。这样的人,做官可以,干统计不行。

没一点组织才能的人干不好统计。在一定层面上的统计人员,大都要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开展调查。当然,层面越高,涉及面也越大,范围也越广。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的人,或专业水平很高,或研究能力很强,或一技之长谁也比不了,但只能关着门、自己和自己玩儿。这样的人,即使赋予权力,也难以运动广大群众,为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去奋斗。

没一点文才口才的人也干不好统计。如果把统计的成果按形式简单地仅划分为两大类,那么,一类是数字资料,一类是文字报告。不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写一段文字却是言不成句,句不成章;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这样的人,当然干不好统计。而即使当一名统计员,也时常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解制度和方案。见人就脸红,或是天生内向、拙嘴笨腮、肚里有货倒不出的人如何胜任?

统计出人才

“好人不干”,赖人干不了干不好,所以,要能在统计这个行当里干上若干年,摸爬滚打,耳濡目染,锤炼熏陶,即使小错不断,只要大错不犯,是一定能大有长进的。正因为如此,笔者干统计已逾18年,时时有“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想当年,读在职硕士学位时,财政老师布置我们若干学子做课堂重点发言,主题是刘仲黎前财长的年度决算、预算报告。隔行如隔山。众同学均置师命于一旁,只从自己的本行如手,侃侃而谈一番。唯笔者手捧一份报纸上台,就报告所列数字中隐含的玄机做了几点简单剖析。其反响大大出乎意料:下一个发言者第一句话是“某某厉害”;老师则感叹“看来我班同学中藏龙卧虎呀”!其实,我不过是运用了统计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方法而已。

在笔者的统计生涯中,曾多次主持不同处室的工作,便每每“告诫”新来的年轻人:“我不要求你们一生热爱、从事统计工作。我主张把‘革命工作的需要’和个人意愿的实现相结合。如果认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随时可以提出调动。但作出决定之前,投入地去做统计工作,你们会有所收获。干几年统计,终身受益”。

因为统计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统计人通过统计引导更多的人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以,统计人对自己所描述的事物也会多少有所认识。我曾经和组织部门的官员坦诚交流。对方云:统计工作专业性太强,统计干部横向交流的余地太小。我以为:统计数字涉及经济和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统计人去从事各行各业都能适应。不是吗?从事任何一类专业统计,你就必须也完全可能对这个专业略知一二。在统计部门干过若干年各专业统计,去从事任何其它工作都不会被内行人视为太“老外”。

因为做统计工作要摸爬滚打、吃苦受累,所以,统计人到任何其它的岗位上,都往往被视为一条好汉。即使是一个统计师或主任科员,也有可能担纲主持、组织全行业或全地区的大型调查,这就锻炼了统计人的组织协调能力。笔者所在的政府大楼内,几十个委办局,每天走得最晚的、经常挑灯夜战的,一定是统计部门。“这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工作需要。但这确实锻炼了统计人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意志。长期置身“清水衙门”,大多数人两袖清风,这又造就了统计人默默无闻、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精神。年年讲报表,经常写报告,无疑还培养了统计人的文才和口才。如此,统计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累不能受,什么样的工作干不了呢?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

近年来,统计方法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迅速的扩大到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证券、保险等领域,统计学这门学科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还相当欠缺等。本文试图在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统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深入,统计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统计,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很难将统计学与自己本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并且认为统计学与实际联系不大,无法学以致用,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分的层面上。加之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授数理统计、探索性数据的挖掘、多元统计方法、西方统计制度等新的内容。

1.2课程内容不够规范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而且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不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但有的侧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在其它章节上下较大的功夫。

1.3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情绪,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1.5文、理科学生的构成比例问题

目前大多高校的经管类专业都是文、理科学生兼收的,同一个专业乃至同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文、理学生的混合构成会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大困扰,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方略。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微积分、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多门数学理论课程,尤其在抽样推断部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一般来说,文科学生的数学功底比较差,逻辑演绎思维较弱。如果文科学生比重太大,就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障碍。

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初探

2.1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学生文、理科出身及所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根据应用统计学学科特点,结合各专业统计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在统计学基本教学内容设置基础上,对统计基础理论、统计分布、统计推断、时间序列、统计评价决策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等中高级统计方法部分的实际应用状况进行介绍,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2.2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统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方法、公式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接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案例教学作为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在教学中适当地安排社会实践

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逃课问题、电脑使用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锻炼了应用理论的能力。

2.4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如EXCEL、SPSS、SAS等软件,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统计分析、报表、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工具。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文、理科出身和数学功底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辅助教学,就可以将应用统计学的教学重点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上,适度的去掉繁琐的理论证明、推理和计算,增加SPSS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使用统计软件SPSS解决比较复杂的计算问题。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4

合理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处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联系,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应对医学研究设计方法进行说明。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随机、对照、均衡和重复四大原则。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涉及到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对象的分组及选择合理的检测指标三个方面的内容。医学论文就是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进行推断总体,找出其共性,得出结论。因此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选择样本应具有一定数量,能反映出该事物的规律性特征,但又应注意例数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选择的原则就是在保证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少的样本例数。研究者在选择样本对象后应对其基本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疾病诊断的标准等。此外在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仪器的型号、规格等都应作出说明,以供读者借鉴和做出判断。选定好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时研究者一般遵循统计学中的“随机分配”、“设立对照”以及“均衡”、“重复”的原则。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有对照才有比较,在进行组间比较时,应确定好处理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均衡性则是要使得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非处理因素尽可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对照的结果让人信服。观察实验效应的指标主要有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正所谓主观指标就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调查受试者自己判断的主观感受;而客观指标则是通过仪器来检验和测量所得出的结果。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选择客观性较强、高灵敏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二、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是直接影响到论文结论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者在编写论文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应用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在编写医学论文时常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资料类型、试验设计的方案、样品大小、水平数、特定条件、数据分布特征以及综合分析等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专业知识与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统计学原则,灵活地选择。当定性资料正态分布时,研究者一般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统计描述指标;当定性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可选用中位数及级差来表示;当定量资料正态分布且组间方差齐时一般选用参数法,反之则选用非参数法。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的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其特点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检验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大样本(n≥50)采用u检验;多个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则用方差分析,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采用q检验;Dunnett检验则适用于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的比较。定性资料中,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二分类和多类反应,如治疗结果为显著和好转的人数等,该种资料可选用字检验,大样本(n≥50)时采用u检验。如:患者的治疗结果评定为痊愈、显著有效、好转、无效或死亡。该种资料可选用秩和检验或u检验。总之,不论论文中选用的是哪种统计学方法,都要计算出检验值,然后再根据统计量值来判定P值的大小,结论一般描述为“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三、常见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分析及对策

1.统计方法误用。

最常见统计方法误用是对等级资料进行比较时应用秩和检验而误用卡方检验。例如:在评价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中,治疗组显著有效、有效、无效三种分型分别为15例、10例、8例,对照组分别为14例、11例、9例。本资料例数较少,应选用等级比较的秩和检验,而有些作者却认为只要是率的比较就可以采用字检验。研究者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应根据相应的原则,对文章研究目的、资料类型、样品大小、水平数、数据分布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再来选择对应的统计方法。

2.选用检验方法错误。

在有些论文中,作者常将本应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的误用t检验。t检验一般适用于小样本(n<50)定量资料且方差齐的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及q检验主要用于对多个样本均数进行比较,几种不同治疗或处理方法等的同时比较。例如:在讨论中、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患者的一些指标变化。组间多重比较应用q检验,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检验,对三组均数进行两两比较。这不仅造成了资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概率,降低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结论表述中的统计学应用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5

参照文献[3]的方法,两个柔性零件的铆接过程可以分为如图1所示的4个步骤:①定位。将柔性零件在铆接夹具上进行定位夹紧;②压紧。铆枪将两个零件压紧到理论连接位置;③连接。铆钉在铆接点把零件连接在一起形成装配体;④释放回弹。铆枪和部分夹具装夹点释放,装配体回弹变形。在步骤①中,柔性零件在夹具上分别定位,由于零件制造误差和夹具的定位误差,零件在装夹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导致两个零件在夹具上产生对齐误差。步骤②中,铆接工具(铆机、铆枪)将存在几何偏差的两个零件的连接部分压紧到名义连接位置,消除铆接点处的对齐误差。基于线弹性小变形假设,铆接工具的压紧力FV和零件几何偏差的关系可以通过有限元基本方程得到。步骤③中,零件在理论装配位置铆接,忽略铆接位置的局部形变,铆接后铆接位置的自由度保持一致,零件铆接成整体的装配件,然后在步骤④中铆枪和部分夹具夹头释放,装配体从名义位置回弹,回弹力FS大小等于装配压紧力FV,装配回弹偏差向量δasm和回弹力FS的关系可以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

2耦合几何和材料误差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

针对零件几何误差与材料误差对装配尺寸偏差的耦合作用,本文结合摄动理论[1]和有限元方法,分析零件几何、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误差对装配尺寸偏差的影响,推导装配偏差的均值和协方差方程,进而提出一种面向零件几何和材料误差耦合作用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

2.1考虑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误差的敏感度矩阵计算模型基于一阶摄动思想,考察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误差对敏感度矩阵S1和S2的影响,根据式(6)中敏感度矩阵的定义,求敏感度矩阵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均值处的一阶泰勒级数展开式。

2.2装配偏差的均值和协方差方程零件的几何误差和材料误差具有以下随机相关特性:①受几何变形连续性的限制,柔性零件各位置点的几何误差相互关联;②不同零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的随机变化相互独立;③零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误差与几何误差间相互独立。明确零件几何和材料误差的协方差关系是分析装配偏差的协方差的基础。可参照Tonks的方法,根据测量典型制造工艺样件的几何形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StatisticalAnalysis,SA),结合柔性零件表面连续性模型可建立零件的几何协方差(Covariance,COV)模型。

2.3装配偏差统计分析算法流程根据装配偏差的均值和协方差方程,提出了耦合几何和材料误差的柔性零件装配偏差统计分析(SVA_G&M)方法,其一般流程如图2所示。

3实例验证与分析

设计了简单薄板的装配和某型飞机平尾前缘装配两项实验来验证本文提出的耦合零件几何误差和材料属性误差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SVA_G&M)方法。在实验中,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零件铆接装配过程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零件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材料参数和零件几何的误差,并计算装配回弹偏差的均值和方差统计量,然后与SVA_G&M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3.1实验一:简单薄板装配的偏差分析两块铝合金薄板通过搭接方式进行铆接装配。两块薄板的平面尺寸都是80mm50mm,厚度都是2mm。薄板1的名义弹性模量1E70GPa,名义泊松比0.31;薄板2的名义弹性模量75GPa2E,名义泊松比0.32υ。薄板1处于名义装配位置,薄板2与薄板1间装配间隙的名义值为1mm,标准差σδ为0.05mm,服从正态分布。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薄板装配的有限元模型,单元类型选用SHELL181三角形单元,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边界条件见表1。如图4所示,薄板之间的装配用沿着Z方向搭接边上均匀分布的3对铆接点来模拟。通过ANSYS有限元初步分析,可知M点的回弹偏差最大,为了简化分析模型,只对观测点M的法向(Mn)的装配回弹偏差进行分析。为了考察材料误差对装配偏差的影响程度,对薄板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按标准差的误差率划分为0%、10%、20%和30%共4个等级,各误差率等级下材料参数的取值如表2所示,零件的材料参数误差服从独立正态分布。按照表2的材料误差等级划分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几组薄板装配实验,分别采用本文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SVA_G&M)和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蒙特卡罗仿真法(MonteCarloSimulation,MCS)计算每组实验的装配偏差。观测点偏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列于表中,第1、2、3组实验的观测点M的标准差对比如图5所示,第4、5组实验的观测点M的标准差对比如图6所示,图5和图6中,纵坐标表示观测点法向偏差Mn的标准差。由表3可知,本文提出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与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蒙特卡罗法相比,其均值和标准差的最大误差率分别为1.50%、17.4%,精度上可满足装配偏差预测的实际需求。但是,本例中有限元的蒙特卡罗法进行了1000次完整的有限元分析,而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只需进行10次有限元分析提取零件的超元刚度矩阵K1、K2和装配体的超元刚度矩阵Kasm,以及刚度矩阵在弹性模量、泊松比均值处的一阶偏导值,即可由式(10)和式(11)直接计算装配偏差的均值和方差。因此,本文的方法在计算效率上具有极大优势。而且,通过图6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材料属性误差率的增大,装配观测点的标准差也随之增加,本文方法相比于只考虑几何误差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精度更高,更符合实际情况。从图5还可以看出,材料误差因素中,弹性模量比泊松比对装配回弹偏差的影响大得多。根据表3得出,当同时存在尺寸和材料误差时,尺寸误差对装配回弹偏差的影响较明显,起着主导作用。

3.2实验二:飞机平尾前缘的装配偏差分析图7所示为某型飞机平尾固定前缘组件的CAD模型。该前缘组件主要由蒙皮和肋板铆接装配而成,作为飞机操纵面上的气动外形部件,装配后的外形准确度具有严格的要求。由于蒙皮和肋板都为钣金件,成形精度较低,存在装配时的装夹变形和下架后的回弹变形,导致蒙皮外形的装配偏差。根据前缘组件的装配工艺,运用ANSYS软件建立蒙皮局部和两件肋板装配的有限元模型,如图8所示。设肋板和蒙皮在夹具上定位后,蒙皮与肋板上下凸缘沿表面法向存在初始间隙δ,其名义值为2mm,标准差为0.05mm,服从正态分布,装配间隙在施加装配夹紧力后闭合。蒙皮和肋板装配的边界条件见表4,零件的单元类型和参数名义值见表5。施加装配压紧力后,如图9所示,沿着蒙皮法向用12对连接点来模拟蒙皮与肋板的铆接装配,释放所有压紧力和装配约束点后,每个肋板中部用3个完全约束点固定,装配体回弹。由于MP点没有肋板支撑,通过ANSYS有限元初步分析,可知MP点的回弹偏差值最大,为了简化分析模型,只对观测点MP的法向(MPn)进行装配回弹偏差分析。根据实验一分析结果可知,材料泊松比的误差对装配回弹偏差的影响很小,本例中材料误差只考虑蒙皮和肋板的弹性模量的随机变化。实验中,弹性模量采用了表6所示的3组不同程度的标准差,每组实验中不同零件的弹性模量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分别用本文提出的柔性装配偏差统计分析方法(SVA_G&M)和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蒙特卡罗仿真法(MCS)对平尾前缘的装配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蒙特卡罗法进行了1000次分析,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采用SVA_G&M方法时,蒙皮和肋板的网格划分、零件和装配体的超元刚度矩阵提取、刚度矩阵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均值处的一阶偏导值在ANSYS中借助有限元分析实现,装配回弹偏差统计分析算法在Matlab中编程实现。采用MCS方法时,装配过程的有限元建模和蒙特卡罗仿真在ANSYS中完成。从表7可以看出,本文的SVA_G&M方法与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MCS方法在装配偏差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上吻合性很好。在计算效率方面,前缘组件装配偏差的标准差计算过程中,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MCS方法计算平均用时超过250min,而本文的SVA_G&M方法平均用时仅为30s,效率优势非常突出。

4结论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6

    近年来,在应用需求的强大驱动下,我国通信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通信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单位,如电信公司或移动集团,其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对线路的实时监控要求很高,数据量庞大,如何将实时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便成为系统实施的一个关键部分。

    在参与了某个通信公司的一套网管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后,我们分析了两者的集成与应用工作,深切地感受到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策略以及重视所选用的工具是一个关键。这个项目主要是对下属各分站的子网以及有关链路的连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报警、路由控制和授权等功能,其关键在于提供一个实时显示情况的地图界面,井将数据汇总和组织,建立起数据仓库以及进一步实施数据挖掘分析,从而能支持企业的决策分析。我作为设计人员之一,着重在本文中讨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时的策略。

【正文】

    众所周知,通信行业需要有一整套监控通信网络的手段,其工作特点是涉及到的各分站与基站的在地理位置l的分布性,更加需要有在更高一级提供检测不同分站链接情况的手段。一般来讲,由于数据都是海量的,所以,如何将整个网络系统所得的数据及时处理,以便和决策部门的分析相结合,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简言之,分布性、实时性以及数据海量性是解决整个系统设计和集成的核心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网管监控系统”。由于我参与设计与开发的这个系统并不是位于基层的分站,其定位在将下属各分站的主机通信数据(包括数据流量、链路负荷、通往其他结点即主机的连通情况等)加以收集,所以对于具体通信事务的底层操作要求并不很高。

    考虑到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mapinfo并采用delphi编程,后台用sql server数据库(这是由于考虑到决策所需要用到的是microsoft公司的olap service)。在分析和计划之前,我们先对itu801标准做了详细的探讨,这只是一个有关子网和链路定义以及分层等描述的标准,在听取了许多分站人员的建议后,将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个相关的map x的active x控件嵌入到delphi程序中,利用map x中提供的丰富的类以及操作,比如object、layer等实现网管界面,井且加入了子网和链路的概念,对属下的分站可以随意地组合成为不同子网,而且实现了放大与缩小的功能,大致可以将整个地区的分站集中在一张地图中,能显示在屏幕上,这时,只是显示出各个分站的概要,小到可以显示出某台主机的机柜、机柜直到插件板(因为这些都要实时监控)。我们采用了分层的方法来实现以上缩放。对于一些静态的数据,如分站,主机的位置等则先用mapinfo公司提供的一套编制地理信息的工具(map x是其提供给编程工具的一个active x控件)做成静态的层次图放置于数据库中。

    我们新做成的这套系统通过与各分站的专用线路加以连接,能实时地得到数据,显示于地图上,反映出各站、各子网、各链路的实时状态,并能将控制命令传回分站(如强制链路中断、路由转换等)。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即是要将实时控制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加以集成,我们的设想和体系结构大体上可以用一张简图表示。

    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由各分站保留着详细的数据,网管系统则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将汇总到的数据作少量统计,抽取其中需要保存的内容放入数据库,如每分钟流量,某分站与其他分站每分钟通信流量,在该分站中某个链路的负荷(这些链路有可能是动态分配的,也可能是固定分站之间的通信链路)。尽管如此,数据仍然是海量的,因此,如果要把这些数据都直接送到各个决策部门,比如送给市场部门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仓库,确定了客户、时间、通信量、计费和故障等几个数据仓库的主题,每隔一定时间对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清理与抽取等预处理工作,建立好数据仓库。这里的预处理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有建立计算时间,但是无计费的(计费值为零)的数据,应视为建立失败的无效数据,需要予以剔除;某些企业租用的是专用线路按月计费,中间的通信因此无计费的一些有关记录也应剔除等。

    在预处理之后,再利用olap service的分析将数据融合与汇总。按照决策部门的需要提供相应数据(比如:市场部门需要每一分站的收益,客户分布情况以及客户费用等)。这些都可以由olap service对数据作预先处理,此时处理完的数据在逻辑上是以立方体(cube)形式存在的,其占用的存储空间便能显著地降低,如1999年8月有2000万条通讯记录,即使形成作为备份的文本都需要4g空间,经过olap service处理后仅需200m左右空间,因此,经处理后的数据主要存放于另外的相关部门的机器中,而不能与主服务器放在一起。

    最后,再来讨论由决策人员所使用的系统。由于这些部门并不分散,我们就没有采用olap servce的web方案。采用delphi编制了访问olap service的客户端软件,用了olap service提供的、cube browser控件,用相似于网页的界面提供了数据立方体的各种操作,如上钻(观察角度从月转到季度甚至年),切片,旋转等操作。为了便于输出打印数据,还内嵌了microsoft的excel数据透视表,可以将在cube browser上所看到的数据转化为excel的表格形式,或者转换成饼形图、柱形图和曲线图等,比如可以观察每天24小时通信流量的分布曲线图,可以发现在夜间12点以后明显通信流量减少,而决策部门便可制定某些优惠或减价措施吸引更多客户在12点之后使用网络。

    另外,在采用olap service中的数据挖掘功能时,其中提供的两类算法分别是基于决策树的分类和基于决策树的聚类,市场部门的聚类算法将客户根据费用情况加以聚集,以期发现处于同一消费水平的客户的共同特征,便于制定政策,吸引客户。这方面的努力我们将会进一步持续进行,以保证有足够的海量数据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整个系统运行后,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一系列工作都由程序定期地自动进行,该系统应用已有一段时间,受到了不少好评。当然,也发现了其中有不少问题,比如;主服务器数据库的容量问题,主站与分站的通信效率问题,还有在网管系统中,网络故障的确定还不够细致,需要由分站再具体化加以确定,决策系统与网管系统之间还缺少直接通信手段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解决与改进。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7

宏观经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并掌握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很有必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也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作为其中重要指导方,其运用领域不断扩大,但受到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克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判断分析,从中找到方法和策略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和解决,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关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具体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经过两种知识体系发展而来,即统计学知识体系以及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的相互融合,并遵循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并对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非常大的发展阶段:第一大阶段主要将其重心归纳为国民经济,并将统计指标划为关键点,以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对经济进行分析探讨;第二阶段为国家经济审核体系完善期,核心经济指标确定,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得到优化;第三阶段为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相辅相成阶段,形成新局面。上述内容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分别占有地位,其职能依次为分析过程的关键内容与重要基础、对研究问题做出定性认识以及统计局在年初做好上一年度的经济统计分析。以上三个工作内容能够解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科学预测经济发展态势,针对经济制度或者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管理建立。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逐渐增多,在促进经济预测准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缺乏创新思维

受到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其缺乏统计过程的创新思维,统计分析方式较落后,在分析时不能很好的遵循统计原则,使得统计分析结果存在误差。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统计分析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但实际运行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局限性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导致构建出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无法准确预测经济趋势。

2.2市场机制被弱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步入到了高收入的阶段,实行投资补息、国债技改等政策,扩大了投资规模。但与此同时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没有上升的迹象,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使得市场机制本身的推动力被弱化。

2.3出口难以为经济增长起到大的作用

自从2012年以后,净出口已经没有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实际贡献率,相关文献显示净出口不仅没有带来增长甚至还出现负贡献率得现象。分析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出口量以及进口量减弱,且都出现衰退迹象。在这种条件形式下,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内需,只是从当前来看,投资消费的增长速度跟以往的年份比起来明显放慢了步伐,影响着出口、跨过企业的积极性。

2.4消费需求低迷且国民收入分配悬殊较大

很多居民收入主要是用来消费可增长平缓,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民收入悬殊较大、资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其收入增长跟政府收入增长比较起来要慢,所以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很协调,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建议

3.1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劣势,其主要劣势为融资困难,在贷款项目上存在较大阻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经过简化银行贷款手续流程及降低银行贷款门槛,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制度体系为中小型企业出台科学的发展优惠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方案,不断推进其发展,引导其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不仅助于企业的发展还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融合多种统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的特征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顺应时展潮流,对经济信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通过融合多种统计方式,进一步加深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掌握和了解程度,提升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加及时地预测经济发展态势。

4结语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8

企业统计信息是企业各级统计组织工作的成果,是反映企业发展状况的数字、文字、图表和分析等统计资料,来源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及企业外部搜集的数据,是企业内外情况的综合反映。

统计信息的质量,就是统计数据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具有三个明显特点,即: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

(一)准确性。所谓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是指统计信息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客观实际情况。它是统计信息质量在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具体体现,真实准确是统计信息的灵魂,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如果统计信息失真,则会直接导致领导决策的失误,因此,必须把真实准确放在统计信息的首要位置。

(二)全面性。所谓统计信息的全面性是指统计信息应系统、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它是统计信息质量在内容含量上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统计信息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企业经济活动方方面面的信息,不能残缺不全。全面的统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产出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统计信息,也包括企业投入和企业活动条件等方面的统计信息。

(三)及时性。所谓统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指要按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上报或取得统计数据,及时向企业领导或决策者提供统计信息。及时性是统计信息质量在时间价值上的具体体现。

二、造成现代企业统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统计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统计服务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现实的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信息的质量仍然有待提高。造成现代企业统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不够。部分企业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清楚,盲目认为:统计工作就是为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报表。因此,部分企业统计工作由会计或其他人员兼任,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差,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对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不够,从而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

(二)统计基础工作薄弱。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建立健全了统计管理制度。但是,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健全规范的统计管理制度,没有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业务工作流程不规范,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统计调查方法的运用不科学,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规范不健全等等,都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统计技术手段落后。目前,多数企业的统计工作都采用了计算机,但是,尚未完全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方式和统计手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立在纸质原始记录和手工统计台账基础上的传统的统计管理制度和统计方法已不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统计工作管理的要求。

三、提高现代企业统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制度,规范统计工作流程,为统计信息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或完善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和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责,规范统计工作流程。

笔者所在的河北中烟工业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加强统计基础管理工作。公司结合标准化及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编制下发《统计管理控制程序》,明确了综合统计部门,建立了公司综合统计、职能部门专业统计和基层企业综合统计、基层企业车间和部门专兼职统计三级统计机构,规范了统计工作的流程;同时编制下发三级文件《统计报表制度》,明确了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表式、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以及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和方式。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二)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统计信息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的依赖信息化,统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统计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有效保障,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提升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水平,提高统计信息的服务质量。

河北中烟工业公司的统计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的成果,目前已建立起统计信息管理系统,集成了统计报表、经济运行分析、领导信息决策三大模块,基本实现了统计信息的采集、传输、汇总、加工、分析、、存储和应用的全过程自动化。该系统可以通过查询、检索、钻取、分析等功能提取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等手段,实现通过对历史信息、现有信息的分析与加工,为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建立各种统计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供高效和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

作者简介:刘梅平(1977-),男,经济学学士,河北中烟工业公司,统计师,副主任科员,企业经济统计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小静.浅谈企业统计由生产型统计向管理型统计转变的必要性.甘肃科技纵横,2006,5

[2]梁玉金.改革企业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3]苏永明.中国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几个问题.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

[4]许明强.谈企业统计信息质量.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

统计分析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统计效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统计管理模式下,采用相应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与统计指标获得统计信息的能力、质量、成本和对统计信息需求主体的满足程度。我国已建立了与国际规范基本接轨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大体满足了政府、企业、居民、研究机构等方面的统计信息需求。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统计效能低下仍是我国目前统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统计效能低下的成因分析

1.1企业填报数据的真实性不够。

企业为了少缴税、或争取国家补贴、或获得银行贷款、或多退税,往往瞒报或虚报,以至于一个企业有多套账,有的是应付财税部门的;有的是应付银行的;有的是应付海关的。这多发生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国有企业中。相对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的整体真实状况要好于非上市公司,但10多年来财务丑闻也不绝于耳。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内部原因看,主要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法制观念淡薄。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因为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覆盖面不足,且执业不严;二是我国财政、税务、银行、计划、海关、工商、环保、证券、保险等部门的业务统计信息尚未联网,难以起到校验作用。三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度差。四是对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不够。基础数据的不真实是导致我国统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1.2相关统计指标设置不合理分类不科学,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与新的核算体系不相适应。

比如GDP支出法中资本形成和居民消费的核算依据,目前我国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者是按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的进度进行统计,与资本形成的相关度较低,并且我国按资金来源、按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器具购置、其他费用)划分既不容易准确统计,又与国际上通常按住宅、厂房与建筑物、设备等的分类标准不符。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计算居民消费的主要依据有明显的不合理性。一是在商业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后,统计资料难以准确收集,特别是农村集贸市场零售额的统计更为困难。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有一部分是企业和机关团体购买的,从支付环节来作划分是难以做到的。如有大量的个人购买、单位报销的现象。单位购买和支付的部分按会计核算原则计入其经营成本,即中间投入。三是该指标仅包括有形的商品消费,而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过程中日益增长的住房、交通、医疗、教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均不在之列。这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不符。

1.3统计方法不一致,直接影响了统计结果的可比性。

例如目前我国的价格指数由于建立时间不一致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采用拉氏指数;有的采用帕氏指数;有的采用定基指数;有的采用环比指数;从定基指数看,又有1年、3年、5年和10年不等;从环比指数看,有的以上期为基期,有的以前三年的平均数为基期。由于企业投入产出结构、居民消费结构、进出口结构等引起的权重变化,使得各类价格指数统计结果差别较大,影响了价格指数的分析运用。又如GDP按照生产法缩减后的增长速度与按支出法缩减后的增长速度就有明显的差异。

1.4常规的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核算的覆盖面明显不足,统计数据的修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经济普查。

一是规模较小的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与企业主业活动不同的附属产业往往被忽视。二是非正规部门,如家政服务和自有房屋出租等也未纳入统计核算的范围。这在国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下不可小视。2005年经济普查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GDP比年度统计结果增加2.3万亿元,增加了16.8%。其中第三产业增加了2.13万亿元,占GDP总增加量的92.6%。

总之,我国统计效能低下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决定的。但具体分析,既有被统计主体和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政府监督管理不力、统计执法不严、核算体系转轨时间过长,也有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制度与方法、统计指标不合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2提高我国统计效能的政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要提高我国的统计效能,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合理借鉴与运用联合国1993年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现行统计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完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同时强化部门协作,加大统计违法处理力度,着力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建立低成本、高效率、能满足各方面需求的现代统计体系。具体建议包括:

2.1按照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提高基础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一是建立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系,减少乃至杜绝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干预,同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统计机构的职责。国家统计局直接负责各级地方统计部门的预算经费和人事任免与管理等事项,实施垂直管理,并重点负责统计制度与方法的制定、宏观和总量统计核算;地方统计部门按照上一级的要求重点负责基础统计和专业统计。二是企业要大力加强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高经营管理的透明度,杜绝做假账。三是运用“金卡”、“金财”“金税”、“金关”等信息工程,实现财政、税务、银行、计划、海关、工商、环保、证券、保险等部门信息共享,杜绝虚报瞒报。四是要充分发挥审计、会计、税务、法律、资产评估、公证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第二政府的作用,通过严格执法,使之公开、公平和公正执业,提高统计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五是加快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诚实信用度。六是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

2.2构建以政府为主体,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社会专业统计服务机构为补充的统计机构体系。

借鉴国际规范,改革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之成为由企业发起和共同缴纳会费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执业的自律性中介服务机构,以充分发挥其在行业统计信息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许可或授权一些知名研究所等机构依法从事某些专项的经济和社会调查。

2.3按照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调整统计指标,将生产、分配、使用、融资核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待,使核算结果相互验证,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一是按照GDP核算以支出法为主的要求,加强居民消费、总投资和进出口的核算,并逐步形成季度核算制度。居民消费核算,要由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主要依据,转到以居民家计调查为主要依据,以准确把握居民服务消费的状况。目前,我国居民家计调查的数据一般偏小,难以直接作为计算居民消费的依据。为此,要通过收入分配的货币化改革和金融的实名制,加强银行、税务、证券、保险、工商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与交叉审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总储蓄、总消费和总投资的准确性。资本形成核算要转向以企业财务核算和政府预算为主要依据,科学划分固定资本类别。同时根据会计核算的审慎原则,加强资产和库存的重置核算,以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和运行风险。二是适应经济结构快速变动和新兴行业不断涌现的新趋势,以缩短基期为突破口,将固定基期由10年缩短为5年,完善以不变价为计量单位的生产法核算。三是在分配核算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核算。初次分配核算的重点是突出规范化和货币化建设;再分配核算的重点是细划社会保障(包括失业、医疗、养老、抚恤、救济等)、财政转移支付、个人所得税缴纳、社会捐赠与救助等方面。四是在直接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加强对资金流量的核算与分析非常必要。它可把生产、分配、使用与资金融通、国际国内融为一体,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全社会资金的流动格局与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