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放射医生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5:05

放射医生论文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1

【关键字】放射科工作;放射技术;应用意义;应用影响。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应的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时代,人们对各个行业的质量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医疗领域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放射科一直都是医院比较重要的部门,随着各种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放射技术也就更多的应用在了各种医疗场所中。就目前的应用状况来讲,放射技术的理论模式还不够先进,医院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严重的制约了放射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就从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入手,重点分析一下放射技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应用放射技术的意义。

2 放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要点

2.1 通过放射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的制出高质量的x线胶片:放射技术是放射科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只有通过相应人员灵活的应用放射技术才能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并使之符合甲级片要求。为了充分的发挥放射技术的作用,医院必须保证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及业务水平,能够充分的在工作中运用放射技术,其次,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流程自习仔细的进行工作,首先要审核好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摄影位置,准确的为患者编号,接着在摄影时要根据患者的拍摄部位而选取合适的摄片位置,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来选取曝光条件。综上所述,放射技术对高质量x线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2 放射技术为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保证:通过放射技术制出的高质量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这一点上来看,所生产出的x线片必须满足位置正确,条件适宜,范围适当等要求,这样才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发病部位的具体的组织结构从而显示病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为任何情况的病人拍片都要保证有适当的密度,对比度,锐利度,较低的失真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分析病情。医生根据x线片分析病情时要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器官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种知识,再加上对病人临床反应的具体观察才能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相反,可以想象,如果所得的x线片质量较低那么即使是医学功底很深的专家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同时一些效果不好的x线片还很容易误导医生,使之做出错误诊断,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3 提高放射技术的重要措施

3.1 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提高放射技术的基本措施,只有从工作人员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放射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之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脚步。近年来,有大量影像设备引入到放射科的工作中来,如DR,CT,DSA等等。这使得放射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放射学到现代的高科技的影像学的转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PACS技术的普遍应用,对放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简单的x射线拍摄技术还必须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操纵高科技影像设备的技能,因此也就必须要全面的提升放射科技术人员的素质,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要详细的了解人体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相应的投照条件。(2)技术人员要掌握并有效执行放射防护条例,在进行放射操作时要保护好自己及患者的安全。(3)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提升技术人员的处理图像和使用设备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处理语言和操作语言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4)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其可以熟练的使用查询,处理,存储及打印等操作。(5)使技术人员掌握对现代高科技设备维护和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

3.2 提高x线片质量,为放射诊断奠定基础:放射科的x线片质量对诊断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放射技术作用的一个检验环节,因此提升x线片的质量非常重要,医院可以采取质量检查体系,从对比度,清晰度,准确度。投影范围,摄影位置等多个方面对x线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的完善放射技术,提高x线片质量。

参考文献:

[1]L. Bresolin;G.S. Bisset 3rd;W.R. Hendee;F.A. Kwakwa;李志明;;关于放射科住院医生物理学教育计划的方法和资源:调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2]于天林;;探讨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加速器;开机状态;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 X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205-02

放射治疗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的放射治疗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引进则开始于1975年。放射治疗在最近数十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用放射治疗方法来治疗肿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因其具有剂量率高、束流稳定、剂量输出准确等显著特点,逐渐成为肿瘤放射治疗中广泛应用的设备[1]。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医用直线加速器或许会迎来一段暴发式的增长,因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机房的辐射防护屏蔽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科学研究机构和公众的关注[2]。本文就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出束方向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辐射影响实例进行评价与讨论。

1 项目概况

2009年8月,该医院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了加速器应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09年12月通过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2 验收标准

2.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GB18871-2002)

2.2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4](GBZ126-2011)

在加速器迷宫门处,控制室和加速器机房墙外30c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

2.3 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

3 监测结果分析

3.1 监测项目

医用电子加速器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高速电子射到靶体后产生X射线。产生的X射线会随着射线装置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因此,监测项目为X-γ辐射剂量率。

3.2 监测仪器

FH40G型便携式X-γ剂量率仪。

3.3 监测结果

XHA600D型医用电子加速器开机状态,照射野为40cm×40cm。对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的X-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见表3~表5。监测布点图见图1。

由表3~表5可知,主射束朝下时,监测点位A3、A4的监测结果略高于主射束朝南时;主射束朝南时监测点位A1、A2与A5的监测结果略高于主射束朝下时;主射束朝北时监测点位A7的监测结果高于主射束朝下时。所以在对加速器机房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时,应对不同射束朝向进行监测及分析。

在上述监测工况下,XHA 600D型加速器机房周围环境X-γ辐射剂量率监测范围为83.2nSv/ h~705.9nSv/h,满足《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26-2011)在加速器迷宫门处、控制室和加速器机房墙外30cm处得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μSv/h的要求。

4 结论

在对加速器机房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及评价时,应对不同射束朝向进行监测及分析。而该医院加速器机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介入室周围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对工作人员和公众影响较小。从辐射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项目的运行是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郑钧正.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

[2]朱卫国,刘梅,侯长松,等.某医院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门改造实例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5,24(2):131-133.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放射防护;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63.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14-01

X线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然而,人们对X线有害的一面普遍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尤其对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与人文关怀,与先进国家的做法以及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距甚远。各级医院,特别是广大基层医院对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不作为必会埋下

医疗上的隐患。本文旨在分析基层医院中影响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多因素,并探讨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对策。

1 基层医院影响受检者放射防护因素分析

1.1 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普遍落后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基层医院,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医院,仍普遍使用普通的X线机和采用传统的检查方法。一些乡镇医院X线机房就是普通房间改装,其机房墙壁、门窗很难达到X线防护标准;开展透视检查的医院大都没有配置影像增强器,冲洗胶片仍然是最原始的手工冲洗。这些都增加了在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遭受更高剂量X线照射的风险。

1.2 基层医院放射科受检者防护用品普遍缺漏目前,在我国各大型医院,由于经济条件较好、领导重视,对X线的防护基本达到国家的防护标准,各基层医院的放射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不够乐观。

1.3 基层医院X线受检者的放射防护知识普遍欠缺,防护意识普遍淡薄受检者了解、掌握一定放射防护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对于提高X线检查的正当、合理性,减少辐射危害,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1.4 基层医院对放射防护的内部管理力度差,滥用X线检查的情况普遍存在大多数基层医院从事放射的人员只有少数几人,难以独立成科,有的医院没有建立受检者防护制度;有的医院虽有相应的防护制度,也因内部监管力度差造成放射工作人员执行力度差;长期以来,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及部分医院、临床医生过于依赖X射线检查,放射工作人员也很少依责对X线检查申请单复核,退回不符合正当性判断的申请;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等导致没必要的检查、重复检查、群体性检查滥用。这些均加大了受检者接受无价值辐射的概率。

2 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对策

2.1 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各级部门应重视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包括老旧X线设备的淘汰更新,符合防护标准机房的改建新建,受检者防护用品的购置添置等。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基层医院各项投入的加大,各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必然会更有利于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2.2 进一步完善体制:放射工作人员的收入不再与经济效益挂钩,不再取决于X线设备的利用率,这必然会减少大部分不必要的X线检查。时下,卫生系统的绩效工资改革,对基层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举措对受检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2.3 加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及责任意识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和放射工作人员都应了解滥用X线的危害,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认识加强受检者放射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X线检查的的适应证,避免无效照射,认真选择检查方法,尽可能减少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放射工作人员更要认真学习贯彻以《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为核心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医用X射线诊断的合理应用原则》为主要内容的辐射防护基本知识,工作中按照《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辐射防护标准》,严格执行放射防护三原则,合理主动使用已配备了的防护用品,严格按X线投照操作规则,规范使用各种技术因素,如尽量减小照射野,尽量使用小曝光量,尽量减少废片率,注意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等,加强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2.4 加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教育

所有医院工作人员要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视患者为自己的亲人,以仁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位受检者,负责地为每位受检者做好防护,特别注意加强妇女、儿童的防护,加强敏感部位的防护;不能背离伦理学准则,通过对患者做重复或不必要的X线检查以达到一些非临床需要的目的。

2.5 加强辐射防护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大众的放射防护意识

各级医院要充分利用医院及放射科候诊处的宣传栏张贴相关法律、规定及射线辐射防护等知识,相关管理部门及宣传媒介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的卫生栏目加强该方面的宣教力度,努力提高大众(受检者)的辐射防护知识、意识水平。

2.6 加强基层医院受检者放射防护的监管力度:基层医院应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有关受检者的防护制度,对放射科室加强经常性检查,规范防护用品的使用,督促落实受检者的防护工作。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基层医院加强监督执法,对防护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监测不合格的X线机要责令改进或停用;切实加强对基层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的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

3 结论

总之,只要重视加大基层医院放射科硬件设施的投入,卫生监督部门按照有关法规标准加强监督执法,切实履行义务,各基层医院认真加强内部管理;临床医生和放射工作人员都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受检者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广大基层医院受检者的放射防护安全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祖平,付巧梅,蒋磊,等.X线检查也应推崇绿色理念[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2):152-153

[2] 孙东红,曹波,曹国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3):299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放射科;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90-02

0引言

医院感染是住院病人、看护和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放射科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虽不是临床科室,但也是医院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其特点是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疾病患者、健康体检人员和家属混合候诊,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若医院放射科感染管理不当,容易造成相互之间医院内感染。为此,根据我院放射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预防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医院危险因素

1.1检查室

医院放射科设有摄片室、造影室、CT 室、X 线介入治疗室等。为防止 X 线泄漏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检查室一般没有窗户,工作时大门紧闭,以至室内空气不流通,缺乏新鲜空气补充,空气污染容易形成。

1.2仪器、物品污染

放射科每天都有大量患者进行CT、磁共振成像( MR) 、X 线照片检查,这些器械上沾染的病原微生物可在患者检查过程中相互间接传播或传播给工作人员,如 X 线摄片盒、胸片架、检查床( 单) 、病员检查时使用的衣服、辐射防护用品等。仪器、物品污染往往容易被忽略,造成长期不断积累传播。

1.3手的污染

医生的手是医院传染最主要的媒介,医生用手接触患者,而通过手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

1.4医疗废弃物污染

各种使用后的耗材及各种检验剩余物如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注射器、针头、连接管、棉签及纱布块等,未按照医疗器械垃圾废物分类处理,造成医院污染。尤其最危险、最致命的是外伤及各种检查中的血液及体液污染,可能造成血源性病原体传播。

1..5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淡薄,知识贫乏

工作人员无菌观念不强,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工作人员为了方便,往往不注意个人保护,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不戴一次性手套,直接触摸患者后,不及时洗手,这种不良习惯普遍存在,使工作人员也成为传播源。加强医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内感染控制意识一般医院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重点均放在临床科室,忽视了医技检查科室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虽非临床科室,但每天接诊病患多、病种杂,造成放射科区域空气环境差、致病菌多;检查设备交叉使用,易被污染;同时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意识差,使放射科存在严重的医院内感染隐患。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参加医院内感染防控学习、培训,可促进科室人员了解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掌握医院内感染新技术、新知识,有助于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2完善感染管理

2.1善科室医院内感染相关制度,增大监控力度

寻求医院院感科协助及指导,结合科室及医院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出本科室自己的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并落到实处,随时组织科内检查,开展自我批评,促进提高。

2.2做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可疑烈性传染病患者隔离检查,预防控制交叉感染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组织保洁人员随时进行打扫,清除垃圾,避免细菌滋生;每月定期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放射科候诊人员多、空间狭小、空气质量差;故放射科检查室及候诊区均应严格禁烟,检查室应随时开窗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并利用下班时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三氧机或空气消毒机等手段。使用一次性床单,保证每例患者检查时均进行更换,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每天工作结束应采用消毒液擦拭或喷洒等手段,定期对检查床面、地面进行消毒。对怀疑有传染病的患者检查后应临时加做空气及物表消毒。对可疑为烈性传染病的患者可采用移动设备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到隔离室检查。

2.3严格执行手卫生

放射科工作人员医院内感染意识明显较临床医生差,手卫生执行常不严格。检查者的手可能与多个患者、检查设备及同事发生接触,不注意手卫生,极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放射科应配备相应设备,加强手卫生培训,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在接触患者及可疑污染体后必须进行洗手。患者血液、体液、分泌及排泄物均可能具有传染性,应保持警惕,在有可能接触上述物品时,无论是否存在皮肤或黏膜破损,均应采取防护措施,戴上口罩及手套,同时应意识到戴手套并不能取代洗手。 应意识到注重手卫生及个人防护,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2.4全面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以及医院之间医院感染质控活动

前瞻性地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非常重要,如抗生素使用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紫外线灯强度监测等。医院应从提高医疗质量考虑,从患者利益出发,添置监测仪器,改换消毒液。医院感染管理的专(兼)职人员要做好领导的参谋,理顺关系,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把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5加强就诊患者的健教宣传及管理

对候检者进行医院内感染教育及管理也是放射科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的一大重点。应加大宣传,使大家了解到医院来往人员多、患者多、空气质量差、致病菌多;可实行预约制度,对候检者进行适当分流,避免扎堆等候;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接触检查区域物品,进检查室换鞋,呼吸道疾病患者戴口罩等。由于意识差异,放射科普遍对医院内感染不重视,医院内感染执行较差;所以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好放射科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3结论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个难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忽略辅助科室如放射科的管理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应加强辅助科室的管理,尤其是现在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拓展的放射科。我院对放射科的医院感染非常重视,通过分析总结放射科医院感染隐藏的各个危险因素,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及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完善了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因此,消除了感染隐患,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并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翠运,赵虹,高洁冰,等.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

[2]王建俭,姜华.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5

放射物理核专业实习教学当前,核物理技术已应用到医学领域的很多方面。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和实践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特别是核物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放射治疗领域的应用,使肿瘤放疗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开创了肿瘤放疗的“三精”时代。放射物理学,是放射治疗的重要基础,任何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放射物理的贡献。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中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是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因此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定位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结果的检查和验证等各项要求非常严格。而核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核专业的毕业生从事放射治疗物理师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本文主要是探讨基于放射物理方向的核专业实习教学,通过实习教学弥补放射物理理论教学的不足,强化放射物理理论教学的重点。达到能将放射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实现向医疗卫生行业输送“招之能战,战之能胜”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一、在核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分析放射物理理论教学的现状

通过开设包括《原子核物理》《核辐射探测与测量方法》、《辐射剂量学》《核电子学》《辐射防护》在内的核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使学生基本掌握放射物理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核辐射探测与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一定的专业基础实验训练,包括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射线探测技术和测量方法、核技术应用、核数据的获取与处理等,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并为社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然而在放射物理学的理论中,概念相对庞杂且枯燥,需要硬性记忆。除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照射量、比电离、比释动能等少量核专业基础中涉及的概念外,绝大部分是与放射物理实践联系很紧密的概念,如百分深度剂量、散射因子、组织空气比、散射空气比、组织最大剂量比、离轴比,等等。同时,还有部分数学计算和公式推导,最基本的就是二维处方剂量的计算和百分深度剂量与组织最大剂量比的推导,这些放射物理概念都是未来从事物理师工作会涉及到的。但由于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没有参与放射治疗的实际工作,无法充分意识到这些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往往觉得概念枯燥乏味,这就是理论教学中所无法回避的不足之处。

二、放射治疗实习教学内容安排

组织安排核专业学生到开展放疗的教学医院进行实习教学,可以通过实习教学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更生动形象,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要让我们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深入到放射治疗的每个具体流程,每个细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领会到实习不同于理论知识的趣味,才能起到弥补不足,强化教学重点。在有限的实习期内,我们如何做到具体而微的实习教学呢?本文将从放射治疗工作的实际出发,确定以下几方面的实习教学内容:

1.治疗室的实习教学

治疗室是直接对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场所,它可以最直观地展示放射治疗的全过程。在实习教学中,学生需了解实习场所使用的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原理、功能、各项物理参数指标及机械性能参数。一般在实习教学医院,可能至少具有三台且型号不一的直线加速器。此时,要求学生对其有基本的比较认识,包括其优缺点、可开展的放疗技术、可开放的各项功能端口,等等。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学会审阅物理师所填写的放射治疗计划单,并且根据其要求了解熟悉各种摆位的方法技巧。另外,需要对各种放疗技术,如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图像引导调强放疗,伽马刀治疗等,有比较清晰深刻的认识,了解它们具体执行治疗过程的规范。通过治疗室的实习,为核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物理师工作奠定基础。在正式进入物理师工作岗位前,向有经验的放疗技师学习一段时间的摆位,操作加速器等具体治疗工作,对于物理师较快较好地胜任所在岗位也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2.模拟定位的实习教学

模拟定位通常分为:常规模拟机定位和CT定位。利用热塑膜或真空垫将患者的固体,确保其在相对舒适的,并且保证重复性摆位的精度。然后在模拟机下确定肿瘤的治疗靶区或者CT扫描,通过CT确定肿瘤靶区。目前精确放疗都是采用CT定位的方式。模拟定位是放射治疗的第一环节,它的质量将关系到后续治疗计划的设计及治疗的重复性摆位的精度。因此,在模拟定位的实习教学中,在了解模拟机的各项性能及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学生要跟带教老师学会熟悉不同肿瘤的不同摆位及固定方法。同时,在模拟定位室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患者肿瘤靶区的位置验证,即在治疗计划完成后验证实际治疗靶区是否和计划靶区中心一致,或者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这也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跟老师学习掌握的基本技能。

3.挡铅制作的实习教学

挡铅的制作,一般只在普通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中才使用到。目前,由于医用直线加速器都可选配内置多叶光栅,并且在精确的调强放射治疗为主流治疗技术的当今,多叶光栅是必不可少的设备配置。因此,挡铅的制作也很大一部分被其取代。但是它还是有其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这部分的实习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了解挡铅制作的一般工序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两块挡铅,但需确保学生制作的挡铅在模拟机下验证合格后才可使用。

4.物理室的实习教学

物理室的实习教学才是从事放射物理核专业学生实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直接面对的难点。放射物理的工作统筹贯穿了整个放疗治疗工作流程,也是其核心环节。其常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放疗计划的制定;第二,放疗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A)。围绕上述方面物理室开展的具体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1)在实习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熟悉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操作,学会应用TPS制定三维适形计划或调强放疗计划。治疗计划的设计要符合临床要求,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对计划做治疗位置和剂量验证,以及将验证结果反馈给治疗计划系统,进一步优化治疗计划。

(2)放射治疗的QA、QC主要是检定治疗设备和辐射剂量两方面是否在误差范围之内。治疗设备方面主要是检查放疗设备的机械性能指标,如模拟定位机和直线加速器的机架旋转精度、准直器的旋转精度、治疗床的旋转精度,以及是否处于等中心位置等。同时,治疗设备连锁,治疗室门、灯、紧急开关,机房监视和对讲系统是否正常也属于检查之列。辐射剂量方面主要是辐射线束的剂量刻度、特征参数、临床物理数据的校验,等等。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参与患者定位、剂量计算的复核、治疗单的检查,靶区、野外、体表的剂量控制和监视,等等。这些具体的工作都有其严格的规范流程及误差范围要求。在实习教学中,务必要求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具体的工作,完成后还必须有带教老师的确认。

三、放射治疗实习教学面临的问题探讨

由于放射物理学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很高,实际工作开展所需技术要求也很高,很难在实习教学中面面俱到,如三维水箱和体模测量需要各种临床数据(包括PDD、TMR、Sc、Scp,等)。立体放射手术(SRS)和立体放疗(SRT)、192Ir后装治疗技术,等等。只能在实习教学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切身体验下放射物理工作,培养他们从事放射物理的兴趣。核科学与专业学生有其扎实的放射物理学基础,但是专业结构中缺少临床医学的知识模块,为了能更好地与肿瘤放射治疗临床契合,有必要对人体解剖学、放射生物学、核医学及医学影像学有较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吕庆文,贺志强,李哲.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培养医学物理师的思考.医疗卫生装备,2004,25(9):118.

[2]包尚联,张怀拳,黄斐增.肿瘤放疗物理和医学物理师[J].物理,2004,33(8):593-596.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6

黑龙江齐齐哈尔解放军203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 放射学科是现代医院医学检查、诊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准确、高效地进行放射诊疗不仅能促进医务工作者的技能提升,还能降低医患的经济成本,改善医患关系。本文对放射学科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

关键词 ] 综合性医院;放射诊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a)-0071-02

放射技术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在当今医院中,尤其是综合性的医院,放射科是医疗技术科的组成部门,也是一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医院中的放射诊疗主要是指使用放射性装置和放射性同位素对患者进行医学诊断、治疗以及检查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医师要以影像为载体,以病患主诉、临床病史、各项检查结果等参数为依据,进行细致、准确地分析,以得出结论。不仅可以较好地为患者服务,也可以对临床科室起到支撑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运动医学科、骨科等科室的发展。

1放射学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疗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存在,给放射学科在管理和运行上带来了很多问题和难题。

1.1 管理模式分散

医院中的放射科一般设有CT室、透视室、摄片室等,而且被人为地分为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这种分散的模式,人为地割裂了不同诊疗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不同科室相互矛盾的诊疗结论,不仅给临床医师的工作增加了压力;反复的检查,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人才资源配备不合理

放射科室的人员配备与其他科室相比,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影像医学系统由传统X线、MRI、CT、超声、介入放射以及核医学影像系统,但是分散的管理模式和医护人才培训方式,造成影像医学医护人才资源配置紧张。这种紧张不仅表现在相应的人员数量短缺、更是相应需求专业结构不合理,而且还会造成人员质量不优等矛盾。有的医院甚至要招聘临时人员代替技师进行放射护理工作。

1.3 技术能力不系统

现代医院的放射学科,不仅需要相应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对计算机影像及数字处理系统有着较高的知识掌握,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资源。但是,很多医院由于领导重视度不够,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没有一个固定、长远的规划,现有专职医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不多,导致放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缺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放射学科的发展要求。加之盲目追求放射设备硬件的现代化、高端化,忽视放射科学需要“软件”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造成“硬件”与”软件“之间对接矛盾,现代化的设备很多功能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医院和患者双方的经济成本。

1.4 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而很多医院没有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如果充分地激发出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很多医院都是有计划地进行“承包”、“分件”,以完成任务作为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的发放依据,必然会导致医护人员将硬性指标作为首要完成的目标,影响人才学习、进步的积极性。而过于强调医师的“CT”、“MR”分科,各医师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知识面狭窄、沟通存在障碍,造成人才的片面发展。

2 促进放射学科管理发展的对策

2.1提高认识,重视人才培养

医院领导要提高认识,对放射学科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稳定、长期的培养计划。按工作要求去培训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对于现有的在职技术人员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学者来院指导、交流等不同的方式,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共同来提高放射学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2.2 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医院领导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充分意识到放射学科集中、整合的重要性。要将CT、透视、摄片、介入放射科等一起融合在放射学科之中。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要选准主攻方向,集中重点建设方向,提升放射科学整体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例如,可以将X线、CT、MR等数字化(数字化是指在放射科内实行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浏览及管理,以无胶片化、无纸化的信息化模式取代传统放射科以胶片实物和手工方式进行的图像和文本存储、传输和管的管理模式)影像设备,通过PACS联网,将独立的各项影像设备整合在一起,将学科优势的聚合效应发挥到最大。

2.3 加强建设,实现队伍团队化

放射学科的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是学科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注重人才队伍的结构、知识水平及能力建设。不仅要将“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作为个人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注重团队的培养,凝聚团队的力量去促进放射学科的发展。

要大力开展学习型科室建设,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积极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将学习重点侧重于各类、各级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要树立榜样和先进,培养科室带头人,以榜样力量带动一流团队建设;要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团队关系,发挥合力作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配置工作,以解决放射工作人员的分散问题。

2.4 凝聚力量,开展协同工作

根据职能不同,现代放射学科是一个由放射诊断、放射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与物理、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组成的,各个领域相互配合,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可以成立急诊诊断小组、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影像指导治疗策略小组等,针对影像检查诊断需求、图像处理等进行资源合理利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急诊诊断小组可以缩短CT、X线的检查报告时间;科外影像检查技术小组可以为临床提供一个移动而便捷的检查服务。

2.5 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制度

准确和安全是放射学科的生命之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对资源进行有序管理,才能保证合理运用设备和资源。要以安全、准确、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一个由设备安全运行制度、影像诊断制度、介入治疗的常规制度、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组成的制度机制,引导学科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2.6 量化指标,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介入放射科、CT科、放射科、MRI科等不同科室要根据职能任务、工作特点、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一个由“工作实绩、工作效率、治疗过程、医疗成本、患者满意度”为基本内容的长效考评机制。

各科室要针对不同工种,编制医师手册和技师手册,制定考核方法和奖惩标准,量化考核指标,设定绩效目标,科学、公正、透明地评价工作实绩和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要充分利用各科室配备的HIS、RIS、PACS等结合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放射工作流程,提升医师诊疗水平,降低医院和患者的经济成本;确保医疗安全性,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医疗风险。

制定“患者满意度”和“医生随访”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将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医生的追求;将患者的反馈,看做医生查找不足和改进的动力。

[

参考文献]

[1] 谭孝华,王庆林,易秀英.军队医院放射学科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2):1199-1200.

[2] 廖钦,任海,宋彬,等.大型医院放射科科室管理模式与方法探讨[J].华西医学,2012(27):1265-1267.

[3] 陆叶珍,余华,张秀来.医院放射诊疗管理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4(5):112-113.

[4] 陈凯,赵池,徐兵.基层医院放射科管理问题探讨[J].大家健康,2013(12):313.

[5] 徐丽萍,沈根松.提高基层中医院放射科管理能力的实践体会[J].2013(4):412-414.

[6] 董大伟,平昭.体检康复专科医院放射科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6):983,989.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7

【关键词】急性放射性肺炎;痰热清;疗效观察

Phlegmyheatqingpreventacuteradioactivepneumonia56patientscurativeeffects

LIShao

【Abstract】ObjectiveTheobservationphlegmyheatqingprevent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acuteradioactivepneumonia.MethodWillneedradiotherapy56casesoflungcancer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observationgroup28casesofradiotherapyandphlegmyheatquietpoint,28casesofcontrolgrouptodoonlyconventionalradiotherapy.ResultAcuteradioactivepneumoniaobservationgroup,thetotalincidencerateat3.4,respectively,theaverageof3.4magnitudepneumoniadoseswerefor62GY,and55GY.Radioactivepneumoniaaveragecomeontimefor35daysand30daysrespectively.ConclusionPhlegmyheatqingcaneffectivelypreventtheseverityofacutepneumonia,putofftheoccurrenceofradioactiveradioactivepneumoniaoccurrencetimetoreduceradioactivelunginjury,andimprovingqualityoflife,andensurethesmoothprogressofradiationhavepositivesignificance.

【keywords】Acuteradioactivepneumonia;Phlegmyheatclear;Curativeeffects

【中图分类号】R655R563.1R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43-02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其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放射治疗计划的评定[1,2]。随着当今肿瘤治疗中放疗及放化综合治疗的广泛应以,如何减轻放射性肺炎等问题更加突出。中药在预防治疗放射性肺炎上有一定作用[3,4]。笔者从2008年起观察了痰热清在肺癌放疗学中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预防放射性肺炎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肺癌2008年2月到2010年2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均经病理学证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适形放疗,观察组同时予以痰热清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静点,每天1次。

1.3诊断方法:

放射治疗前,中,后以及以后随诊中均有行X现或CT检查,若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咳嗽、胸闷、气短、发热等急性肺炎症状,应及时记录症状并行影像检查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诊断。诊断及分级采用1995RTOG/EORTC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与分级标准[5]。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剂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结果

2.1急性放射性肺炎:

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分别为26.67%,33.33%;严重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67%,26.6%,两组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

2.2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剂量和平均发生时间:

1、2级放射性肺炎两组发生的平均放射剂量无显著差异,3、4级则差异明显。放射性肺炎的平均起病时间观察组明显滞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后,一般认为靶细胞的损伤是即刻发生的,并因此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合成增加,通过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信号放大,从而启动了临床上可见不可见的病理生理过程[6],继而导致组织学上相应的肺损伤改变。这种病理形态学上的改变分为渗出期、中间期、纤维化期[7]。早期表现为小血管损伤,伴充血和渗透性增加,中期为肺泡间隔炎性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浸润,肥厚及胶原形成;晚期则纤维组织进一步增生,肺泡间隔增厚,血管硬化。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症状无异于急性支气管炎,可表现为发热和非特异性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可有白痰或痰血。其症状是渐进的,症状越轻,表现越早,则放射性肺炎分级越低。

在放射性肺炎的防治上,西药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8.9],合并感染者辅以抗生素治疗。但因激素类药物的严重繁多毒副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尤其是预防应用仍有让人难以接受的一面。在中医中药防治放射性肺炎的一些新成果向人们展示了希望[10]。放疗是一门新学科,关于放射性肺炎的防治在史书中无记载。

痰热清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抑菌消炎的功效[11]。在痰热清抗实验性急性肺损伤研究报告中显示其可降低试验大鼠肺水含量,升高动脉血氧分压,减轻肺泡壁及间质细血管损伤[12,13]。本次试验结果显示两组虽然放射性肺炎的总的发生率相近,但在平均发病时间和平均分布放射剂量尚观察组明显滞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放射性肺炎的级别较轻。临床上更关注的是3、4级放射性肺炎,称之为严重性或症状性放射性肺炎。将放射性肺炎控制在1、2级,避免升至3、4及,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放射治疗方案制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而痰热清在此显示了良好前景。

参考文献

[1]茹晃耀.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3:509-511.

[2]李统,王龙彪,王永超.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21(3):54-55.

[3]赵建国,杨昭义.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与防治.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3(1):37-38.

[4]蔡红兵,罗荣城.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药防治方法探讨.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6,23(9):958-960.

[5]洪旭初,邹海瑞.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469-470.

[6]丁文.放射性肺损伤[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813-816.

[7]李广虎,李志平,徐泳,等.丹参酮ⅡA对放射性肺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1):50-54.

[8]肖俐,何秀兰.“治未病”理论在治疗放疗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66.

[9]倪秋艳.浅析放射性肺炎的临床防治[J].中医药学刊,2006,24(9):1714.

[10]刘鲁明,张江舟,周建刚.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放射性肺炎3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9,14(5),32-33.

[11]王东芳,张立营.三根二花汤治疗放射性肺炎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293.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8

【关键词】X射线 ;透视; 摄片

【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52-01

X射线用于医学诊断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放射诊断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学有了迅速的发展,电离辐射在疾病诊治中广泛应用,使众多的人受到辐射的影响,医用辐射成为人类受电离辐射的最大来源,医用辐射防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对于放射科医生来说,随着对X射线认知的不断深入,防护意识以及防护措施也在不断的改进;但对于受检者来说,虽然也有一套规范的防护法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废片率"增高及X射线照射次数明显增多,可以看出当前医护人员并没有对受检者的辐射防护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对关于医用X射线受检者的防护,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1 医用X射线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在大城市中我国拥有医用X射线诊断装置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如:人口仅1 000多万的北京地区拥有的CT机数量已超过人口6 000多万的英国全国拥有量。在这些X射线装置的实际使用中严重存在滥用现象。

(1)对透视的滥用:在目前医院中,对于有呼吸道症状患者,不论有什么特殊情况,透视都成为医生检查的首选手段。这种状况在基层医院中更为严重,对于受检者采取一刀切的手段,不论什么病,都需要过胸透关,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学生以及大学毕业生,但是因为透视照射剂量大、清晰度与分辨率低对结果又无法得到客观的记录,所以在目前很多国家中,透视已经被淘汰,据可靠的统计显示,英国对透视的使用率为0.2%,而我国则高达61.8%,这也显示了,我国在透视使用上存在着滥用现象,给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2)对摄片的滥用:尽管摄片的X射线剂量相当小,但是如果存在滥用情况,依然会给受检者带来不小的损害。在当前医院中,摄片滥用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在一些医院中,医生对患者一律摄片,甚至应用于婴幼儿,有的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被反复的摄片,给患者带来了健康隐患。摄片的另一表现就是点片过多,如肋骨点片,有些医生为迎合部分患者对外伤的诊断越早越准确越好的心理,片面对待X射线检查结果,为验证或排除极细微的肋骨骨折,在大容量X射线机上反复透视并摄片,被照射了大量X射线后,才找出了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的细微骨折,甚至在经过多次的点片之后仍然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3)重复检查过多过滥:一些医院片面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依据其他医院做的CT、X射线片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承受力,一律要求患者做整套全新检查,不仅严重的违背了医院职业道德,而且忽视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2 防护措施分析

(1)加强职业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强化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防护技能和X射线检查诊断水平。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在放射工作中扮演着三重角色,既是人工辐射的实施者,又是辐射危害的受害者,更是辐射防护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在放射防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因此,必须加强他们的放射防护法规、放射防护知识、医用X射线检查诊断业务技术的培训,改变那种受检者偶尔照射一次,防护不防护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最近几年,我院每年将全体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送到上级卫生监督管理所进行放射防护法规、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2)贯彻X射线应用的正当性原则:临床医师在判断放射学检查的正当性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合理的使用X线,注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绝不能因为某些利益的驱动而违反正当性原则。对于妇女和儿童的X线检查更应慎重而行。一般来说,对育龄妇女要严格掌握"十天原则";对孕妇应尽量避免下腹部及盆腔的照射,必要进行时要严格掌握射线束的准直;对儿童,因其具有较高的辐射敏感性,所以应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同时,在我国群体检查中常用的X线照射多为胸部透视。也应该按照X线应用的正当性原则。应考率普查可能查出的疾病使公众获得的利益,只有这些受益足以补偿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所付出的代价时,这种检查才被认为是正当的。对于X线诊断的筛选性普查应避免使用透视,对于幼儿入托、学生入学更应取消健康查体中的常规胸透。

(3)选用最优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目前,许多医疗单位的X射线机比较陈旧,自身防护效果差,影像质量不符合要求。为此,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施X线诊断的医疗单位必须保证所使用的诊断设备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标准,使诊断设备在获得足够信息的同时,其照射量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同时,对X线诊断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调试,并及时进行剂量的测定以及监测仪器的校准等各项工作,确保机器安全有效,避免一切可能由设备因素导致的不必要照射。

(4)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对广大居民进行X射线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可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或制作宣传展版的形式,让公众认识到X线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尤其要让公众了解辐射损害效应中的随机性效应,即任何剂量的照射都有可能导致辐射损害效应。因此,广大居民切不可存在有病就要"照一照"的思想,只需在诊疗时与医生密切配合,接受与受检者的一致的最低照射。

参考文献

放射医生论文范文9

[关键词] 放射防护;社区;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a)-0164-03

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城乡各地医疗机构,随着医疗技术及放射诊疗技术飞跃发展,人们遭受电离辐射的机会明显增多,所受放射剂量亦相应增多[1]。放射诊断过程可以产生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在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对患者的防护普遍存在[2],而且还有自然发生的潜在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所以电离辐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3]。本研究是在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框架下,在社区医疗中采用实际数字化监测和计量、遵从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下,旨在探讨放射安全防护干预措施在保障社区群众、就诊患者及职业人群等放射安全及健康中的效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1日~2012年11月31日对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医用放射情况进行放射卫生防护干预、监督及监测,对象:我中心各类医用射线机如高频数字胃肠机、高频拍片机、CR、牙科机、碎石机等的工作场所,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区公众群众。各类医用射线机6台,工作场所4处,职业人群人数48人,随机选取干预前后我中心就诊患者150例及社区公众150例。

1.2 方法

1.2.1 放射安全干预根据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及防护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防护干预[4]。主要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增设防护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宣传教育等;②调整机房面积及改造机房的不合理设置;③安装通风设施;④设警示灯和防护标志;⑤实践的正当化;⑥防护的最优化;⑦个人剂量限值化。

1.2.2 利用实时监测技术,采用BH3103X-γ射线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S-95多道γ谱仪进行空气放射性污染监测,大功率采样器,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进行输入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受过放射辐射的职业人群、就诊患者及社区居民的情况。所有设备都经国家标准剂量学实验室标定。

1.3 监测方法

参照GBZ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规定的布点原则进行射线防护监测[5]。对工作场所及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测量时随机布点,重要部位(门、观测窗)多布点,每个点测量5次,结果取其平均值,测量条件为正常工作条件和最大工作条件两种情况;依据GBZl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规定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监测周期为3个月[6]。

1.4 观察指标

对防护干预前后X射线机及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辐射水平剂量监测,监测周期3个月,监测两个周期(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和周围辐射水平平监测结果

防护干预前后比较辐射水平空气比释动能率明显下降。候诊室位(P = 0.035

2.2 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对放射科全部从事放射工作及相关职业工种的48位工作人员、随机分别选取干预前后来我单位就诊患者群体150例及我单位附近社区公众群体150例,进行辐射水平剂量监测。干预前后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比较: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6

表2 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就诊患者及社区公众个人剂量干预前后

检测对比(mSv/a,x±s)

3 讨论

伴随放射学、核物理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公众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也逐渐增多,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危害公众的身体健康,日趋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着放射源,照射量大约为0.6 mR/d,低于人体所能接受的危害剂量的界限量值(2 mR/d),实践证明不产生危害[7],然而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中忽视放射安全防护的却普遍存在[2],辐射照射可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效应[8]。2002年国家原卫生部颁发的《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放射诊断、治疗的单位,应当遵守质量控制监测规范。然而现在的医疗现状是医疗机构很少遵照原卫生部规定要求,且医务人员及社会公众对其中的危害知识也知之甚少[9]。本研究遵循实践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化及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的防护基本原则[10],给予我中心所辖医疗放射实施防护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包括:对接受照射的适应证、禁忌证严格把关,实施诊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先做辩证论证;技术人员、诊疗操作人员及接受诊疗的患者严格按照放射诊断、治疗装置的防护性能和与照射质量有关的技术指标进行操作,严禁大剂量、不适当的部位接受广泛照射,做到个人剂量个体化,部位准确、局限化;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对邻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组织给予隔离,进行屏蔽防护;特别是对孕妇和幼儿的医疗照射时,格外注意以上因素,并事先告知孕妇本人及小儿家长注意事项,做到知情同意;对放射操作场地严格按国家原卫生部严格规定操作,最大限度减少照射污染,最大限度降低照射剂量水平;加强医护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干预后,我中心医疗照射水平、医务人员及社会公共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目标:公众场合辐射水平小于0.5 mSv/h,治疗室外经常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小于5 mSv/h,偶尔性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不高于25 mSv/h,职业照射达到20 mSv/h的控制目标;干预前后个人剂量工作人员由干预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P < 0.05);就诊患者由(3.29±1.35)mSv/a降至(2.77±0.93)mSv/a(P < 0.01);社区公众由(2.11±0.86)mSv/a降至(1.18±0.76)mSv/a(P < 0.01),效果明显,取得了明显改善,说明通过防辐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总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社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一线地位,对社区公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们要做让社区公众放心、信得过的、安全的、有保障的社区。辐射防护与放射医疗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关,也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辐射安全。因此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防护管理要求与防护技术要求并重[12],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医源性的放射剂量,减少辐射对医务人员、社会公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Leroy DH,Ryan MT,Wiley JR.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activity radioactive wastes [J]. Health Phys,2006,91(5):439-448.

[2] 刘保昌,向彩良,曾婷.医用辐射预防性监督及质量控制[J].预防医学杂志,2002,20(3):232-234.

[3] Walla A,Domotor S,Vazquez G. Department of Energy policies,directives,and guidance for radiological control and release of property [J].Health Phys,2006,91(5):526-528.

[4]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61-2004).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7] 陈福忠,刘海燕,刘莺.对放射治疗与安全防护的认识与思考[J].医学信息杂志,2010,23(10):3835-3836.

[8] 陈光远,刘军.基层医院影响X线受检者放射防护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868-2870.

[9] 强永刚.医学辐射防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81.

[10] 郑钧正.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强化对医疗照射的控制[J].辐射防护杂志,24(2):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