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6:09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1

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我问教师面临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想法和特点都各不相同,我们想要“征服”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教育和引导,就必须充分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教学措施。到现在我还铭记这样的例子:在学校中有一个班级令很多教师都十分的头疼,很多教师都十分畏惧给这个班级上课,就连管理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就已经换了无数个。最终当所有的教师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班集体时,学校只好请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教师来接受。当这名教师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欢迎她的是和欢迎其他教师的方式一样——从门上散下来的一盆冷水,但是这名教师并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大发雷霆,严厉的批评和指着学生,而是淡定的说:“谢谢各位同学这样不同寻常的欢迎模式,我喜欢有创意的杰作,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相处的十分愉快。”教师的这番话顿时让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折服了,并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欣赏地接受学生一些“整”自己的花招,不但不抱怨,反而表示很欣赏。在长时间的观察中这位教师发现这些古怪的另类的做法其实都是同一位学生提出的,而且全班同学也都听他的,此时这位教师就深入全面地接触他、了解他,与他交流和沟通,最后终于发现了这位学生心理存在的阴影,而这些举动也都是由于这个阴影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帮助他补习功课,用关心和爱意来温暖和感化他,最后他终于醒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刻苦努力的开始学习了,并且带动着全班也一起努力学习。这个例子清楚的告诉我们,我们不要简单的从学生表面的现象来判定学生的结果,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尤其是对待那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一定要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虽然我们在幼儿园教育的对象还是很小的孩子,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少,但是他们也会被周围的环境和事情所影响,因此,我们也要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每一位儿童。

二、因材施教,找到适宜的教学对策,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大量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得当,就会让那些看似无可救药的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只要教师能够充分重视自己的教育工作,对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运用科学的、正确的教育心理学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正确看待自己周边的环境,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来确立适宜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1.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幼儿的想法十分单纯,他们的内心都想认真的学习,取得显著的进步,都想自己在他人的心里是一名出色的好学生。记得有本书中有这样一句:“如果幼儿能够生活中鼓励和激励中,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如果孩子能够让周围的人所认可,就会更加努力和刻苦;如果孩子能够被他重视的人所喜爱,自己就更加自爱。”为了帮助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性地鼓励他们,及时在学生中肯定他的进步,教师也要把它放大,公开的夸奖和肯定他,帮助幼儿树立其自信心,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注重观察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有目的性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其实,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和增强十分的容易,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或是给予孩子的一个拥抱,都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我们教师也要注重正确对待孩子,经常性地鼓励孩子,鼓励他们养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分析,及时的指导学生,帮助那些受挫的学生重拾信心。

三、教师和家长要统一战线,共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幼儿走进幼儿园正式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完全生活在家庭教育环境中,他们现阶段很多行为和心理状态都是家庭教育形成的。那些缺少信心的孩子,也是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的不科学而造成的。因此,当我们对他们进行正式的学校教育时,有必要和学生的家长进行详细全面的沟通,深入地了解家庭教育方式的形式,帮助家长找到其中不正确、不科学的管理和教育地方,教师和家庭共同协商和探讨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共同努力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教师要建议家长放开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放学回家之后,让学生把学会的儿歌唱给家长,把舞蹈表演给家长,并且父母要夸奖孩子,鼓励孩子。这样孩子便会在父母的夸奖和肯定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管孩子有多少不足的地方,作为父母和教师的我们都不应该严厉地打击他们,都不应该让他们失去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那些信心不足的孩子时,一定要多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四、总结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理论;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4-0037-04

大量的田野调查研究支持这样一个判断: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和理论学习,他们推崇技能和实干。各类文献资料也表明,幼儿园教师可能是教师群体中最不爱理论学习的那一部分。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这一“反智”倾向耐人寻味。鉴于理论的先导性价值,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深入探析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原因

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可能有诸多原因。

1.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反智传统

幼儿教育实践领域有着浓厚的反智传统,理论的价值普遍受到忽略或轻视。幼儿园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很多时候,教师需要承担的是可能会令其身心俱惫的体力性劳动,因此专业性的思考和探究往往会受影响。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访谈感受到,不少幼儿园教师对理论漠然、排斥乃至畏惧,相反,对班级管理、课程实施等实践性能力却颇为看重。对社会公众而言,评价幼儿园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有“爱心”。现实中,许多幼儿园教师似乎并不排斥学习,但他们更喜欢的是操作意义上的学习,而非理论探讨。幼儿园教师的这种崇尚经验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反智倾向,这种反智倾向似乎已成为这一群体的主流文化。

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反智传统可能与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关。

2.幼儿教育尚处于非制度化阶段

目前,我国还在为建设完善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而努力。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未能承担起学前教育良性供给的任务,规范化、制度化的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尚未形成。民办幼儿园是当下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资质颇受市场的影响,具体而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会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对教师资源的吸纳能力。

幼儿教育的非制度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是由市场自由调节的,而无法实施严格的专业准入标准,相较于义务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教师的准入制度,我们会清楚看到这种区别。这意味着目前庞大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仍面临专业资质保障上的挑战,入职门槛普遍较低。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教师资格证拥有量,幼儿园教师都处于较低水平。众所周知,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对理论产生亲近感。

3.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缺陷

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特点受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存在着重技能轻学术的倾向。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理念和课程结构都偏于感性,偏重技能训练。毋庸讳言,当下,大多数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专业水平并不高,学术水平整体偏弱,这必然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学术熏陶,欠缺足够的学术训练,进而对理论产生不了太大的兴趣,甚至排斥理论。

4.幼儿园管理的局限

幼儿园的管理对教师的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也许基于管理逻辑的考虑,也许基于办园效益的考量,当下大多数幼儿园的主办者或管理者都并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胜任力,而非教师的反思性和发展性。这种管理文化下的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关注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些幼儿园的管理者可能本身就是理论的排斥者。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在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幼儿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通常,私立幼儿园的问题会更突出。

二、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现实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这一反智倾向有其必然性,但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排斥理论对幼涸敖淌π形及其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并由此可引发对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而复杂的影响。

1.教师队伍普遍肤浅化

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教师队伍的普遍肤浅化,缺乏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其对教育问题理解的片面化、简单化。简单性思维的痼疾遮蔽了教师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灵活性(徐炜霞、袁爱玲,2011)。在看似勤勉的老黄牛精神外壳下,幼儿园教师往往暴露出幼稚的思想和产生机械的行动。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超技能的,从理想角度讲,幼儿园教师应是全面的教育者:有情怀、有思想、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超过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以儿童发展为取向,较之中小学教师更具专业性,他们更可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1〕但是,排斥理论的教师怎么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呢?排斥理论的教师不但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更不可能成为卓越的教师。

2.保教质量低下,教育效能不高

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排斥是否会导致保教质量低下、教育效能不高?幼儿园教师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他们可能会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理论的价值不一定能够直接显现,经验可能更重要。

“儿童的世界总是比教育所试图给予的要丰富得多。”〔2〕因此,教师需要对儿童的世界有特别的理解和尊重。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是由大量的常规工作构成的,因此,顺利地完成常规工作通常会成为判断教师工作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尺,但完成常规工作其实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常规工作的合理性本身就有着非常深广的探究空间,狭隘的经验主义和机械的本本主义都无益于教师对工作的正确认知。排斥理论意味着排斥复杂的学习和探究,也意味着教师的职业行为距离专业化的水平有着很长的距离。众多研究证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保教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换言之,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前教育质量及其教育效能的高低。

3.阻碍开放的教师文化的形成

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排斥实质上是对幼儿教育工作专业性的回避,也是对自我升华的排斥,它将阻碍开放的教师文化的形成。教师只有在开放的教师文化中,才可能充满活力、不断与时俱进、超越自我。教师专业化是时代要求,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性,排斥理论亦即意味着排斥专业化,因为理论隐含有一系列价值、知识和行为要素,没有基于理论学习的开放的教师文化,幼儿园教师很难获得专业化,这将导致幼儿教育工作会停留在一个非专业化水平上,也会使得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产生异质性,进而成为一个封闭的群体。

三、幼儿园教师需不需要理论

幼儿园教师需不需要理论?换言之,对幼儿园教师而言,理论的意义有多大?研究者认为,理论应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即理论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教师的复杂思考能力

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对问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可能获得批判性思维训练,获得复杂性思考能力。有教育经济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在职教育对其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基本没有增值性贡献。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量的教师在职教育通常是课程讲座式培训,这些培训尽管可能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无法提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复杂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训练的针对性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大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不是一系列资格证书的获得,而是思想力和判断力的专业化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其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虞永平认为,幼儿园教师必须对知识本身进行探究,以把握知识的经验和行动形态,只有还原为经验和行动形态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幼儿接受,而将知识经验化和行动化需要幼儿园教师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和把握。这不是只要拥有浅显的知识就可以实现的,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不能“浅显”(虞永平,2012)。然而,没有复杂思考的能力,幼儿园教师注定“浅显”,注定无法成为卓越教师。

2.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

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并做好什么?如果个体不能基于职业要求持续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丧失专业自觉性和自我认同感 。幼儿园教师学习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获得思想力之后所激发的专业质疑和自我反省,从而推动其职业生涯由“他在”向“自在”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觉和自我认同会面临现实职业环境的挑战。现实中,很多地方只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甚或只有事业编制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才会被纳入 “教师”范畴,其他绝大多数教师虽然从事着教师工作,却并不具备法定的“教师”身份。对他们而言,这可能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谈不上专业认同,也没有持久的职业规划和专业追求。他们只是按照劳动力市场的逻辑完成分内工作以获取相应的报酬。显然,他们或者和理论无关,或者为理论所羁绊,无意通过理性的思考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更谈不上专业自觉。

3.促使教师获得尊严与自由

幼儿园教师本质上是人,具有哲学意义上的人的规定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尊严、幸福、自由等这些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必然也属于幼儿园教师。理论对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思想力的培植和磨砺使其成为自由的有尊严的人,使其从“囚徒式”的生存者成为懂得自由的存在者。作为社会人,我们经常置身于不同的囚徒困境,可以将此理解为存在的本质,但思想力会让我们因为理解而获得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

四、如何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理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已是无法回避了。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让幼儿园教师从反智走向爱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这是幼儿园教师通往“卓越教师”的必由之路。要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并非易事,其关键是要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动力和可能。

1.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

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首先要从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开始,即通过制度建设为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寻求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证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幼儿园评估评级制度等。制度建立的目的是期望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来保障幼儿教育事业对优质教师资源的吸纳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资质水平。同时,通过幼儿园评估评级制度提供积极的市场信号,对优质师资给予市场意义上的回报。

一般而言,优质师资意味着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动力。优质的师资对理论具有亲近性,这与其内在素质和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就是要给优质师资的进入和沉积创造制度条件,因为他们更可能爱上理论,也因此更可能成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

2.改革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

幼儿园教师的反智倾向和现有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有直接关系。现有培养体系重技能轻学术和学术性课程比重低、质量差是准幼儿园教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产生理论排斥现象的主要原因。这里既有培养定位的原因,也有幼儿园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也不高的问题。我们不能苛求中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同样的方式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但本科院校必须重新认识幼儿园教师教育中学术性课程的作用,合理平衡学术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承担起培养高质量师资的责任。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也要考虑适度上移。因为幼儿园教师教育必须引发幼儿园教师专业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使其形成对教育终极价值的理性思考。〔3〕

3.完善幼儿园管理

完善幼儿园管理是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的最便捷途径。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首先与自身的局限和惯习有关,其次就是受幼儿园组织文化和管理要求的影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会形成不同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差异与管理者的“个性”和偏好紧密相关。现实中,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大多数幼儿园的管理者轻视教师的理论素养,偏重实践技能。无疑这类幼儿园绝不是优质的幼儿园。因为优质幼儿园的管理者及教师往往对理论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而言,管理者多会考虑这些问题:让教师爱上理论有什么必要?有哪些无形的成本?能给幼儿园带来什么好处?教师可能会爱上理论吗?也许会有一些幼儿园管理者能认识到理论对幼儿教育实践的促进作用、对优化幼儿园质量的价值,但现实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教师管理目标往往停留在够用就行、胜任就好的层面,加之考虑到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实施的困难,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帮助教师爱上理论。基于此,研究者认为,首先要改变幼儿园管理者的观念,使其认识到学习型组织文化的价值,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其次要让幼儿园管理者认识到理论的价值,加强对教师理论素养的培养工作,带动教师形成用理论解决实`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使教师深刻体会到理论的作用,从而爱上理论。

⒖嘉南祝

〔1〕赵南.谁最有可能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还是幼儿教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3):9-17.

〔2〕刘晓东.天性为教育立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33-40.

〔3〕洪秀敏,姜勇.论教师的“哲学运思”之境〔J〕.教师教育研究,2015,(4):1-5.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和谐社会 幼儿教育管理 必要性 发展道路

人们常说:“幼儿是一张白纸,任你描绘”,人出生到死亡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不断学习的过程,通常人的幼儿期是3~6岁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除了家庭是其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外,那就是学校,这是其社会化的其二个载体,幼儿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其他的基础,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孩子成功过渡幼儿阶段。

一、当下的和谐社会大环境

我国是领导人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党的十六大上,社会和谐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内容而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而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就是要努力实现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更加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近期的幼儿教育中出现的虐待幼儿现象引起了社会关注,幼儿教育管理问题再次呼吁重视。

二、幼儿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浙江温岭90后幼师变花样虐待儿童”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问题曝露无遗。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早在1926年撰写的《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就断定幼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必须趁早建立才得稳固。发展心理学中有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也就是说,六岁以前的人格陶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它继续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小好,那么习惯成不易改,志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但去不是业务教育阶段,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孩子很多权利无法保障,正如“浙江温岭90后幼师变花样虐待儿童”事件中的幼儿,肯定会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和谐社会下完善幼儿教育管理发展道路的展望

首先,法律先行,政策支持。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法律是社会的准绳,要做好幼儿教育中的管理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相关部门完善有关幼儿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幼儿权利,为幼儿管理者提供法律保证,按法律从严处理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促使幼儿教育工作有效、有序开展。

此外,国家提供政策支持,调动各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幼儿教育管理提供支持,各地方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园管理体制必须理顺,对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完善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体制。对管理社会力量办园的工作力度要加大,对其办园的审核,注册登记的管理工作也应加强,以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要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合作,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对不合格幼儿园要加大执法力度,满足群众对合格幼儿园的需求。

其次,师资建设,严格过硬。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孩子的培养者,要做好幼儿教育的管理工作可从老师做手:一、要建立平等尊重合作的人际关系,增强全体教师的团队意识。幼儿园不但要引导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建立个人的发展方向,并且要求教师在追求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对组织对幼儿园的关注,并把个人的发展方向融合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方向之中,在多元的认识过程中逐渐趋向团队共同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知道对幼儿园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工作环境的珍惜,体验到幼儿园是大家共有的健康的精神家园。二、不断激活教师的参与意识。在幼儿园管理中应凸现教师管理者的身份,充分体现其主人的作用不断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为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三、创建幼儿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更新知识的良好环境,尽快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幼儿教师大批量送学校培训是不可能的,创造一个鼓励、引导幼儿教师通过自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更新知识的良好氛围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方面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考核制度,每年对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建立档案作为评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制度,在评比先进评职晋级中切实将每年的考核评分作为重要依,据严格按奖惩办法办事,真正做到使那些思想好、业务精贡献大作风正的幼儿教师在评比先进评职晋级中得到实惠,切实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创造一种人人关心集体钻研业务多做贡献的良好风气。

最后,全民动员,舆论监督。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渠道很快的社会,大众传播是舆论形成的重要途径,居于舆论先导地位的新闻媒体舆论,对于社会舆论既是新闻传媒的一种导向,又是受众心声的一种回应,要能够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还离不开社会的舆论监督,集思广益,同时接受大众监督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对于做得好的典范媒体可进行宣传报道,对于做得差的媒体可进行曝光,让大众知晓,对于幼儿园也起到一种警醒作用,进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向高品质提升。

四、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一个关乎到家、国、民族的重要事情,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化环境,保护亿万家庭的未来,保护国家、民族的希望。做好幼儿教育管理任务繁重,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单传英.幼儿教育学[M].湖南教育出版,1983.

[2]郑晓鸿. 试论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7-11-28.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信息不对称;信息渠道;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41-03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在面向市场的办园过程中存在着与幼儿家长、小学、社区和政府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幼小衔接缺失、家园之间关系不够和谐、幼儿发展受影响等问题。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幼儿园如何构建外部信息渠道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内涵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等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济学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下降。引申到更广泛的领域,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理解为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或少拥有信息,最终将导致利益单方倾斜,产生不公平。信息不对称理论讨论的信息是指影响双方利益的信息,而不是指各种可能的信息。〔1〕

不对称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隐藏知识或隐藏信息,即一方不知道另一方的信息,这是外生的、先定的,不是双方当事人行为造成的。第二类是隐藏行动,它指在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合同签订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比如,某家长从幼儿园外部环境、幼儿园的宣传和其他家长口中,较全面地了解到某幼儿园,但孩子入园后教育质量究竟如何,家长无法预知和控制,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是幼儿园的隐藏行动。

二、幼儿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一)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隐藏性知识”的信息不对称。如许多家长对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对幼儿园抱有很高的知识学习期望,对幼儿园的课程存在诸多不理解,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另外,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隐藏性行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如在招生时,幼儿园只通过幼儿保健手册及户口本等资料评判幼儿是否适合入园,对孩子的其他素质知之甚少。

(二)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很多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存在许多问题。如未能充分了解所在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同样,小学对幼儿园培养的孩子是否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也不能准确把握。此外,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不了解对方的教育理念。这些信息不对称现象必然会影响幼小衔接的合理性。

(三)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幼儿园与社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社区提供的教育信息(如社区幼儿园的发展状况、办园体制、教师队伍等)与幼儿园真实的信息不完全相同,而幼儿园对所在社区的住户人员结构、经济背景、孩子分布、社区教育的需求等也不清楚,造成了双方了解不够深入。

(四)幼儿园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教育行政部门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决策者,其规划的幼儿教育发展计划及教育政策必须与幼儿教育现状和规律相适应。然而,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往往并未充分掌握幼儿教育现状,不能与幼儿园充分沟通。同样,幼儿园也没有主动与政府沟通,往往只是被动地执行上级的相关政策。

三、消除幼儿园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一)建立幼儿综合素质档案及家长数据库

目前,虽然许多幼儿园建立了幼儿档案和家长情况资料袋,但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幼儿在园的成长情况,也不能全面反映家长的真实情况。因此,建立幼儿综合素质档案和家长数据库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具体形式有如下几种:

1.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手册”。幼儿园要善于记录有助于反映幼儿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相关材料,诸如反映幼儿社会性发展、动手能力、文体展示能力、身心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

2.幼儿档案电子化。当前很多幼儿园的幼儿档案停留在“纸上谈兵”,为了避免纸质档案缺乏灵活性等缺陷,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幼儿档案电子化。比如通过多媒体管理幼儿的作品、作业等,处理图片和相关记录等,电子档案能使幼儿档案更全面、更丰富,从而为家园信息的有效沟通提供有力的保障。

3.建立家长数据库。家长数据库主要记录家长在孩子入园期间的相关信息,如缴费情况、掌握幼儿发展情况、参与幼儿园活动情况、参与幼儿园义工情况,等等。

(二)不断创新家园互动形式

传统家园互动形式主要有家长会、家访和家长开放日等,为了更好地吸引家长广泛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加强家园互动,幼儿园要不断创新家园互动形式。

1.开设专家讲座。请专家到幼儿园给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教职工开设讲座。通过专家讲座,让家园双方了解家庭和幼儿园各自的教育职能及家园互动策略等。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家长和教师观看家园互动活动,通过实例观摩,分析双方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召开毕业生家长恳谈会。召开毕业生家长恳谈会,目的是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毕业生家长对幼儿园已没有什么顾虑,可以敞开心扉向幼儿园提建议。这种恳谈会,可使幼儿园获得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

(三)加强幼儿园、家庭、小学、社区、行政部门的联系

幼儿园可多带幼儿到小学、社区参观,并及时向幼儿家长宣传有关小学或社区的教育情况。幼儿园也可与小学开展科研合作,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及孩子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来。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小学、幼儿园的联系,制定科学的、合乎时代要求的政策、法规。

(四)培育和发展幼儿教育中介机构

幼儿教育中介机构是以政府为依托,以幼儿园、小学为基础,以社区为纽带形成的相对独立于政府、幼儿园、社区、学校的一种教育专业服务机构。〔2〕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与有关部门合作,为幼儿园、社区、政府、学校提供多种服务,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如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可以指导和监督幼儿园、小学教育工作,可以为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园、政府的相关信息,为家长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等等。因此,当幼儿园管理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教育中介机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平衡各方信息交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仲大军.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了什么〔J〕.中国经济信息,2001,(22).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5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深入查找、聚焦提炼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在谋划、推动和实现幼儿园科学发展方面凝聚了新的共识。现对我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

(一)以思想解放为动力,实现了X幼跨越发展

我们敢于解放思想,力排众议,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着力彰显教育优势,引领**幼教新发展。(幼儿园成立经过及取得的成绩)。**幼儿园已走上跨越发展的道路。

(二)以科学发展为要务,推进了市幼品牌发展

**幼儿园建园于XX年,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奋斗,已成为**市民家喻户晓的幼教品牌。目前,我园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决策从品牌定位、运行机制、办园特色、服务水准等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品牌实力与品牌效力。

一是打造了品牌教师队伍。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打造XX幼在**市乃至XX省有名气、有影响的名师群体。通过开展“八个一”活动促使教师专业理论的有效提高。通过名课—名师的活动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通过“磨课”中让教师得到发展。通过外培和内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XXX等老师28人次在区、市、省级的教学比武、说课比赛中获奖。老师们撰写的论文、反思、案例、通讯余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种奖励)。

二是创建了品牌园所文化。我园非常注重园所文化建设,对园所文化作出统一的部署,整体优化幼儿园的园所环境,凸显了“美的文化”、“爱”的文化和“乐”文化。无论是建筑、雕塑、标牌、墙饰,还是口号、规章制度等,都充分体现幼儿园的特色方向、办园理念,使它成为师幼的心理行为及推动力,也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浓郁的特色(品牌)氛围。同时,幼儿园还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系列园所文化活动,如XXXXX等。

三是夯实了品牌教育特色。我园坚持让幼儿“在操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合作中学、在快乐中学“,坚持幼儿发展的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及本土学校基础教育课程学习的对接性,努力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课程,积极探索特色教育,综合主题教育、蒙特梭利教育、舞蹈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轮滑教育、英语教育等开展的有声有色,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教育获奖)幼儿园课堂敞开成为省内外幼教同行的参观学习阵地,经常接待兄弟园来园观摩听课学习,教育教学水平和示范作用受到了同行的一致直好评和领导的一致肯定。

(三)以协调发展为基础,确保我园幼儿事业平稳发展

1、集体领导,园长负责,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2、明确工作中心,充分发挥潜能。幼儿园的工作虽分工不同,但都紧紧围绕“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这个中心来工作。哪怕是后勤人员,也紧密与教学工作相连,真正实现了“后勤不后”的工作目标。

3、坚持例会制度,加强部门之间沟通。目前,我园每月定期召开园务会。各部门汇报本月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和问题,推举各部门新举措、新思路。例会制度确保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优争先的工作氛围,为园内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4、重视与外界的协调工作。树立了一种大发展的策略,协调处理好各级各类社会关系,和谐相处、真诚以待,使幼儿园的发展更顺畅、更和谐。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总结这几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绩,结合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有四点深刻体会。

(一)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幼儿教育工作的正确思路、推进幼儿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领导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才能确保幼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在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所在。谋划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只有这样,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才能不断推上新境界。

(三)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幼儿教育工作必须始终追求的价值取向。幼儿教育事业必须坚持以教师、儿童为根本,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谋划推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这个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幼儿教育工作今天的成就源于改革创新,明天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地深化幼儿教育事业改革,是我园的好传统、好经验,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扬,这是幼儿教育事业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又有了新的提高,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标准和实践本质来衡量,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通过反复调研、分析、聚焦、提炼,我们认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领会还不够系统和深刻。尽管我们坚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育儿水平的重要渠道,坚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改造主观世界,但是在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内涵、根本要求的领会、理解上还不够系统和深刻,有时思路还不十分清晰、措施还不够有力。

2、职工队伍建设全面发展不够。幼儿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突出人才优势。目前幼儿园虽然培养了一些在全市小有名气的优秀教师,但从整体来看名师队伍还不够强大,职工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特色建设效果不够突出。虽然我园在探索特色教育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蒙氏教育、舞蹈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轮滑教育、英语教育等得到了家长和本市同行的一致好评。但这些特色创建更多的还只是体现在活动上,对特色创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

4、实现科学发展的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年来,我们把队伍作风建设作为保障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下大气力抓在手上,使全园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但是仍存有差距,主要是:有些同志主动创新意识不强,仍然靠惯性思维工作;有些员工全局观念不强,缺乏从园发展全局谋划工作的意识;有些员工干事创业的精神不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有些员工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与幼儿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员工队伍作风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继续抓出成效。

(二)原因分析

上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方面原因,也有主观方面原因。

从客观上看,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改革中的问题,解决得不彻底、不到位是客观条件所限。这些年来,我园育儿事业的改革是不错的,探索出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但受国家其他方面配套改革的制约,不可能走的过快、超越过多,只能适度超前、稳步推进,改革到位还有一个过程。

从主观上看,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不强,还没有完全摆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关系,平时忙具体业务工作多,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少,政治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认识不深刻,还不能自觉从科学发展观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幼儿教育工作。三是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与我园发展面临的任务相比,与幼儿教育事业向纵深推进的要求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园幼儿事业的推进及难题的破解。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园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幼儿园品牌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努力推动我园幼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谋发展、促和谐、创特色”为工作主题,扎实推进幼儿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是在加强思想建设下功夫,继续提高理论水平。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认真抓好、抓实、抓细,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坚持自学,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坚持理论学习与我园幼儿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探索新时期幼儿教育事业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新时期教育规律,用理论作为强大思想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的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是在加强安全管理上下功夫,确保幼儿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园的安全特别是幼儿的安全,事关社会和谐和家庭幸福,建立建全包括开展活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和儿童接送、门卫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发现隐患及时监控和整治,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幼儿的安全。

三是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把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和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温暖人的工作融合在一起,创造温馨、舒心、和谐的工作氛围,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求发展。发扬管理成绩的基础上,深入精细化管理、情感化管理,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再上新水平。

四是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进一步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严格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完善教师职业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引导教师遵守师德、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加大对新任教师的职前培训力度(每两周一次),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培训和技能锻炼,不断提升保教能力和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团结进取、爱岗敬业、勇创一流的教师队伍。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拓宽知识面,掌握新技术,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体现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选择创新性、研究性、开拓性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教师提供所需要的素材,使之适应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幼儿教育改革的深人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日益进步和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都要求教师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成为一名能适应新时展需要的优秀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目前幼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发展迅猛,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各省市已将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纳人了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但由于我国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在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哑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师德。就继续教育内容而言,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一般做法是上级培训部门先制定培训方案,然后下发通知,各幼儿园根据培训内容选派教师参加。培训课程的设置基本没有考虑受训者的来源和需求。

2.课程安排具有随意性。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讲师团”作法,许多培训机构都存在着因师设课的现象。某些已经制定好的计划、选定的内容,会由于请不到老师而取消或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3.课程结构缺乏均衡性。由于理论性课程和艺术技能课程所占比重较大,而实用性较强的教育技能(如语言能力、教育组织能力、师生互动能力等)、师德修养以及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课程较少,导致培训课程普遍缺乏综合性内容,特别是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

4.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绝大部分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理论性、学术性过强,而适用性过低,与教师工作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师一方面难以深刻理解教育理论的实质,另一方面又难以逾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5.园本化课程内容太少。幼儿园园本化课程内容较少,园本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培训内容低水平重复较多,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知道,在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课程的构建和内容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构建符合时展要求、满足广大幼儿教师实际需求的科学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幼儿教师持续发展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全面、启蒙的,它强调各领域的渗透和整合。幼儿教师作为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既有与一般教师相同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必须具备范围广泛的普通知识,但不必是每一领域的专家,这是由幼儿和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教师的普通知识准备的层次、程度和水平不要求精、深、专,而要在“博”上下功夫,做一个全科性人才,才能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要求和职业要求。

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构建的基本思路

随着幼儿教师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历史性转变,时代对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代幼儿教师不仅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交往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获取和运用信息的素养。因此,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应该涵盖上述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应具备的特点

1.强调基础性。由于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过去一直是中等学历教育,直到1990年代末才相继升级为大专层次,导致相当多的幼儿教师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幼师学习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涵盖基础性课程内容,可以弥补教师们在职前教育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的不足。

2注重适用性。培训内容的设计思路应有明确的定位,力求融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为一体,把统一教材和各地方自编教材结合起来,把主修课程与适合不同需要的多种选修课程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人文社会和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教师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3.体现选择性。这是针对不同区域、园所、教师之间的差异提出来的。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参加继续教育对象的来源和现实需要,开设具有区域特色或园本特色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园所、不同层次的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开设一定的选修课程,给受训者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

4.突出综合性。一是要加强各领域间的综合和相互渗透,注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二是要强调综合与实践并重,注重教师的参与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二)构建科学的内容板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集中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它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是多维的、立体的。参考国内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划分模式,依据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板块。

1.背景型课程。背景型课程就是把有关政治思想、职 业道德的内容放在时代大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水平。同时,将有关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纳人到课程中来。

2知识型课程。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新的教育观念、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新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技术,是造就一个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

3.实践型课程。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板块中,教育实践应该摆在中心位置。它主要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技术与方法、教育科研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是教师需要学习并掌握的。

4.综合型课程。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就是对各种不同的知识和理论进行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因此,继续教育内容更应强调教育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质的养成,以帮助教师打下宽厚的综合性知识基础,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综合化的要求。

(三)设置多元的课程内容

由于地区之间、岗位之间、教师个体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多元化的课程内容,既有必修也有选修的课程,使课程设置形成灵活、机动、多元化的新格局,以满足各类学习对象的需求。

1.彰显区域特色

要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缺乏教育技能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匾乏,是农村幼儿教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笔者所在幼儿园对口扶持的一所乡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共有200多名幼儿,教师共7名,其中专任教师5名,每名教师各带1个班。她们每天工作连轴转,教育保育一肩挑。她们对孩子的教育仅停留在看护层面上,教育教学存在着较强的小学化倾向。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一是要侧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加儿童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比重。二是要进行技能技巧培训,如普通话、唱歌、舞蹈、绘画等,以提高她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要适当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四是要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使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充满乡土特色,如开设玩具制作、本地区农作物、特色产品和风土人情课程等。

2.突出岗位特点

幼儿园有不同的岗位,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岗位的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不会相同。

(1)园长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及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进行幼儿园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水平。培训内容主要有:幼儿园政策与法规、市场经济与幼儿园发展、教育哲学、幼儿园教育、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 (2)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应侧重于教育科研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内容,包括研究的设计与报告撰写、多媒体信息技术、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学活动研讨等。

(3)班主任参与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班级管理,包括方法、原则和评价。如幼儿园班级管理环节、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各年龄班管理特点及评价等。

(4)对普通教师而言主要是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技

能培训,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开设某一领域的专门课程,促使他们成为全能型教师和特色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现代教育理论、国内外幼教改革动态、幼儿教师能力培养、多媒体应用技术、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及应用(音乐、美术、舞蹈、体操)等。

3.体现层次性

(1)根据教师的成长阶段设置课程内容。教师职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成长过程,所以对教师的培养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在一体化课程设置上,既要注意不同阶段的针对性,也必须考虑不同教师的水平分层实施。一般来讲,教师的成长分为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专家型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所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

新手型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初步掌握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常规,熟悉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对她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突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有关卫生标准及相关文件等)、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组织的基本要求、游戏的组织、优秀教学活动观摩、多媒体技术、基本功训练(包括备课、写教育笔记、教具制作、操作电教仪器、组织教学活动)等。

适应型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实施幼儿教育教学的能力。对她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突出《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有关卫生标准、相关文件等)、幼儿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幼教科研基本知识等。

对成熟型教师来说则应该加强师德培养、教育科研指导、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教材教法的研究。培训内容主要是:师德研究、法律法规、幼教科研、当代幼教改革思潮、各类幼教专题讲座、各类幼儿教育技能(音乐、美术、舞蹈创编等)提高等。

对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应拓宽和加深教育科学理论及综合素养,综合性、研究性的课程比较适合她们的需要。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研究、幼教法律法规、幼教科研、当代幼教改革思潮、幼儿教育评价、创新教育、师生心理卫生、各类幼教专题讲座、现代教育理论等。

(2)根据园所的发展情况设置课程内容

示范性幼儿园与非示范性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起着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与非示范性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相比,整体素质占有明显优势。因此,继续教育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非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则要侧重于基础性知识和必备的教育技能。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新时期;幼儿园;优化管理模式

前言

众所周知,管理工作涉及到幼儿园的方方面面。作为幼儿园中的一项系统且庞大的管理工程,幼儿园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管理者应具备远见卓识的洞察力,而且还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展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在实际幼儿园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者需充分发挥管理作用,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建立个性化的幼儿园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幼儿园预期的管理目标。

一、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创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发展之中,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当然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教师身上的长处或优势,最大程度上地为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此外,管理者还要充分尊重并肯定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关心并爱护幼儿教师,努力营造良好舒适的工作氛围,倡导互帮互惠的学习风气,时刻关注教师的价值与奉献。与此同时,管理者与幼儿教师在进行交流与沟通时,保持平等的人格身份,减少与幼儿教师之间的身份差距,运用自身强大的个人魅力以获取每一位幼儿教师的信赖。因此,管理者要把握每一位幼儿教师的特性,在安排课程教学时要扬长避短,物尽其用。由此可见,幼儿园管理工作人员应积极地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创造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管理优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综合实力

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且安全的学习环境,满足幼儿全方位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加强对园区整体的容貌建设,努力改善教学基础设施,提高幼儿园自身的育才形象,进而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质与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探索精神,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综合实力。此外,管理者需积极引导幼儿教师设计班级环境,从而使得整个幼儿园充满童趣,解放幼儿的天性,启迪幼儿的心灵。例如,管理者可结合园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幼儿的作品,在班级走廊上悬挂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照片,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洞察力,而且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管理者还需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技能,及时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鼓励他们深入学习,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三、建设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文化,塑造幼儿园自身的内在形象

所谓幼儿园文化,就是指幼儿园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环境氛围等诸多思想方面的结晶,并且对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每一所幼儿园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幼儿园文化,而健康优秀的幼儿园文化能够有效地指引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展现幼儿园自身的教育形象,进而成为重要的幼儿教育资源。因此,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创新意识,建设独具特色的幼儿园文化,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幼儿园管理思想,促进幼儿教师齐心协力为幼儿服务。此外,在幼儿园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者也需要做到有张有弛,宽严结合,一方面,要捧着一颗仁慈之心对待全体教职工,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幼儿教师的行为与习惯,同时管理者也要发挥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尽力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得他们的特长能够获得充分的展示。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双教合力”优势

学前教育中的家园合作形式是大多数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这就充分表明:在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促进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能够全面察觉幼儿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诸多方面,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此外,幼儿园可定期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实际教学活动,分享幼儿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与水平,发挥“双教合力”优势。

五、建立健全幼儿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明确管理目标与管理方向。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日常幼儿教学水平和成效,而影响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幼儿教师。由此可见,管理者只有抓好教师这个关键因素,才能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生态环境系统;作用机理;比较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5-0027-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促进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是学前教育普及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幼儿园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其发展既受组织内部调节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公、民办幼儿园并举的办园格局尤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研究者尝试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剖析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促进公平的幼儿园发展生态系统的构建,推动公、民办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一、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在教育机构发展分析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 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尤芮·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nbrenner)于1979年在《人类行为生态学》一书中正式提出。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发展受多层次环境系统的影响。这个多层次环境系统包括:微系统(microsystem),涉及儿童和即时环境之间的关系;中系统(mesosystem),即儿童周围即时环境间的联系;外系统(exosystem),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宏系统(macrosystem),指儿童所处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生态系统发展模型还包括时间纬度,或称历时系统,即视时间为个体成长变化的参照系。概言之,儿童的变化或发展是时间和环境共同作用于儿童的动态过程,是个体对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节的结果。

生态系统理论起初是用以解释儿童发展的理论,后来被一些研究者用以分析学校组织的发展。例如,简楚瑛曾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揭示了台北市一所私立幼儿园近20年来内部的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本研究将比较分析公、民办幼儿园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

二、我国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各种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系统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如下图所示,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简析如下。

1.微系统作用机理

家庭、社区、管理部门、人才市场是与幼儿园发展直接关联的微系统。家庭通过表达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与要求、对教育机构的选择等作用于幼儿园,同时,幼儿园通过园所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社区通过物质、空间、人员或组织等多种途径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同时幼儿园也会通过多种形式,如举办家庭教养讲座等回馈社区;管理部门通过对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其发展,同时幼儿园发展面临的困难等则会不断对管理部门提出挑战;人才市场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幼儿园则会对人才市场提出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2.中系统作用机理

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中系统。具体来说,管理部门与家庭、社区、人才市场之间会发生联系,家庭与社区之间会产生互相作用。其中,管理部门可通过提供有关早期教育的指导与信息服务,让家庭进一步了解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与方法及社区内有关幼儿园的基本信息,而家庭对幼儿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也需要管理部门自身作出回应或督促幼儿园作出回应;管理部门要求社区配齐公共服务设施,并为幼儿园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供物质或空间支持,社区则可能会要求管理部门制定有关幼儿教育发展及其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人才市场的运作,人才市场的运作则需要管理部门适当监管;家庭之间的联系有可能影响社区相关组织的形成,影响社区的文化氛围及其对幼儿园教育的关注与支持度,社区也可以将各个家庭联合起来,共商幼儿园发展事宜。

3.外系统作用机理

社会分层、社区发育程度、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劳动力市场类型等构成了幼儿园发展的外系统。社会分层会影响家庭对教育机构的选择;社区发育程度会影响社区教育资源及其与教育机构的互动质量;政府职能定位与管理体制会影响其对教育机构的履职程度;劳动力市场类型会影响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与队伍稳定性,最终影响人才供给的质量。例如改革开放后,因制度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可分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工作、福利待遇较好,所以队伍较稳定;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工资待遇差,所以队伍不甚稳定。

4.宏系统作用机理

价值观、法律和习俗等构成了幼儿园发展的宏系统。价值观尤其是教育价值观,如对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的认识等,会影响法律政策等的制定与执行,影响管理部门对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履职程度,影响家庭和社区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态度和选择倾向,影响学前教育资源的类型和丰富程度;法律政策,尤其是涉及教育、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的法律政策,规定了幼儿园法律关系的相对主体——政府的相关职责,从而影响幼儿园的发展。总之,宏系统对幼儿园的影响是立体网络式的,即通过影响外系统继而作用于中系统、微系统,最后作用于幼儿园。

三、我国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

1.微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从家庭、社区、管理部门、人才市场四个角度分别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微系统作用机理作比较分析,并对微系统之于幼儿园发展影响的整体状况作一评估。具体见表1。

2.中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就微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涉及管理部门与家庭的关系、管理部门与社区的关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及其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最后就中系统对公、民办幼儿园作用的整体状况作一评估。具体见表2。

3.外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研究者具体分析外系统各要素对微系统的影响。包括社会分层对家庭的影响、社区发育程度对社区的影响、市场类型对人才市场的影响、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对管理部门的影响四层关系,并比较分析其对公、民办幼儿园的作用机理,最后评估外系统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影响。具体见表3。由于影响幼儿园发展的中系统整体作用力较微弱。故不再展开分析外系统对中系统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

4.宏系统的作用机理比较分析

价值观、法律政策等是影响幼儿园发展的宏系统,其作用机理比较分析见表4。

四、促进我国公、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建议

总体上看,公办幼儿园处于支持型的生态环境系统中,可优先获取财政与人力资源,因此教育质量整体较高,竞争优势明显;民办幼儿园则处于努力争取政策与财政支持,在抗争中求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中。随着国家新一轮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对公办园建设的高度重视,民办园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可能被压缩。基于对公、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富有活力的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以下几点很重要。

1.树立正确的民办教育价值观。建构公平、支持型的政策环境

民办园可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这对于激发办园体制活力意义重大。我们既要从观念上充分认识民办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通过政策引领与多途径财政支持帮助民办园做强、做出特色。这其中,特别要通过制订合理的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等约束性政策促使民办园规范化发展。

2.建设服务型政府,将公、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都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有研究者指出,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属性不断趋强,公共性程度仅次于义务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因此,不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园,都具有公益性,皆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3.缩小体制内、外劳动力市场间的鸿沟

如可规定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或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定比例:实施人事制度,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工龄计算、培训等方面与事业编制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4.进一步加强家庭、社区与幼儿园间的联系

总体来说,当前家庭、社区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幼儿园从中获得的支持较少。要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幼儿园可以指导建立家长委员会或社区教育委员会,积极参与社区的相关活动,以获得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更多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家庭和社区也要认识到自身是支持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力量,自觉地发挥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第五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37.

[2]龚维义,刘新民,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50.

[3][4]简楚瑛,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看一所台北市私立幼儿园的变化U],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57(11):5-6.

[5][7]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6):19-23.

[6]陈淑华,上海市幼儿园家长教育选择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8]刘世听,能上重点公立幼儿园的家庭非富即贵,私立幼儿园两极化让工薪层够不着[N],中国青年报,2010-08-13.

[9]胡卫,董圣足,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8-22.

幼儿教育管理论文范文9

1995年,原国家教委又根据新的形势对幼教及幼师改革发展的需要制订了新的三年制幼师教学方案。即《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该方案对培养规格首次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培养目标的表述改变为培养幼儿园教师。规格涉及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及基本能力,身心素质三大方面。这些规格体现了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所具备素质的全面要求,有利于指导幼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设置也比以前有很大调整。该方案规定课程设置由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四部分组成有机的整体,各部分课程的比例分别为65%、15%、10%、10%。这一方案最突出的变化是:(1)确定选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丰富了幼师课程的结构。方案规定选修课一般应开设文化知识、教育理论、艺术、体育、劳技、外语等类课程,各校可自行决定。(2)课外活动也成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3)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变化:教育类课程过去的“三学六法”改为“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概论”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四门课程。其中“六法”综合为一门课,变化最大。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幼儿园教育由过去的分科教学逐步过渡到综合教育;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及90年代以来我国在幼儿课程理论方面的建设都要求幼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但是,笔者认为六法课整合为一门课的实践效果很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前完全没有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基本知识,这门课程的内容被架空。这门课程应是原“六法课”基础之上的统整性课程。靠这一门课来完成原来六法课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

二、对旧时代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改造旧教育的目的,教育部于1952年7月首次制订了独立幼师的教学计划。幼师学制三年,所设课程有: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及计算教学法、物理、化学、地理、历史、达尔文主义理论基础、政治、幼儿心理、幼儿教育、幼儿卫生及生活管理、认识环境教学法、体育及教学法、音乐及教学法、美工及教学法、参观实习。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这一计划最大的特点是各科教学法由各科教员担任,分别结合本学科及幼儿教育实际需要进行教学。1953年7月,教育部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减少了化学、三角、时事政策的课时,增加了几何、物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教育等课程及课时,总课时减少28节。1956年教育部正式颁发《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针对1953年的教学计划存的问题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在:(1)将部分教法课与文化课分离。(2)增加“植物学”和“动物学”等科,取消“计算教学法”“生活管理”和“世界近代史”三科。(3)“认识环境教学法”改为“认识自然教学法”。其中认识社会部分通过语言教学来完成。(4)减少了数学、物理学科等科的教学时数,增加了幼儿教育学、语言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的教学时数。(5)增加钢琴选修科。至此,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语文(汉语、文学及儿童文学)、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学、化学及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国历史、政治(社会科学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语言教学法、认识自然教学法、体育及体育教学法(体育、幼儿园活动性游戏体操及其教学法)、音乐及音乐教学法、绘画手工及绘画手工教学法、教育实习。教育部规定该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求各幼儿师范学校必须努力贯彻执行。

从此,政府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的规定,与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了。这与解放前官方幼师课程计划对幼教师训机构影响不大,到有很大的区别。这有利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三、幼儿教师培养探索

幼师到底设置哪些课程是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幼儿教师决定的。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对幼师培养目标的深入研究,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总是比较盲目。研究这一问题就是为幼师课程设置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培养目标将极大地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于我们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学生缺乏针对性和重点,导致许多幼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需较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笔者以为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应该是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修养,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善于学习和钻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机智的人。其中教师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吸取历史的经验,幼师的课程设置应能突出培养幼师生教育能力的课程,这可以使幼师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师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平衡文化基础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在幼师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应该说两类课程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教育类课程更加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因此教育类课程应该成为幼师课程体系的核心。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应该加大,而不是减少。为了保证幼师生的文化水平,可采取招收初中毕业生,但延长学制的做法;也可招收高中毕业生。这都预示着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文化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应考虑如何适应幼教实际需要的问题,应从幼教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课门类及教学内容。

艺体技能课历来受到重视。幼师生具备较强的艺体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单纯的艺体技能训练,不结合幼教实际需要是不可取的。笔者以为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艺体能力发展的特点促进幼儿在艺体领域的发展比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学前阶段并不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而是培养幼儿对艺体活动的兴趣和艺术想像力的阶段。教师自身的艺体技能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教师的艺体教育技巧才是最影响幼儿在该领域的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不应过分强化艺体技能类课程。

新中国成立前,各幼教师训机构普遍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师生。笔者以为这是比较可取的。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师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学习专业理论的兴趣,及早培养其热爱儿童的品质。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幼师课程一般将见习、实习都安排在二、三年级。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才规定一年级也设一周的教育实践课。从总的趋势看教育实践时间提早了,课时增加了。但这与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仍有一定差距,仍有理论脱离实践的可能。笔者认为,幼师一、二年级的教育实践课程应更分散一些,应考虑各门课程的学习如何与教育实践结合。当然,要借鉴新中国成立前的模式,实践基地的规划、建设将是十分重要的。实践基地的工作如何与幼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