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课堂气氛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2:37

课堂气氛论文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达到高效课堂。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多方面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要转变角色,把自己变成组织者,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是,怎么去营造这种氛围?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去教学和学生互动,比如和学生在一起唱歌,谈话等等,这样,学生在课件就能处于放松状态,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为老师上课做了好的铺垫,所以,老师课前给学生交流,谈一下比较轻松愉快的话题,那么就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喜欢老师,自然上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调动课堂气氛

儿童都具有好动的天性,运动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知道,儿童智慧的提高一部分来自于手指的运动,常用左手活动的儿童比较聪明,是和左手时常运动分不开的。从我们脑的分布结构来看,一个人的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部位中,手臂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多动手锻炼,通过动手的锻炼来引起儿童脑部的锻炼,提高学生脑细胞的活跃性和思维性。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动作是有联系的,多动手操作是发展智力的动力,会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会使学生得到直观学习和锻炼,把书本上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课堂学习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讲和听的形式。例如,为了使学平时多积累,可以让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平时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强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用我们的微笑,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可以通过微笑去面对学生,这是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办法。不过,这种微笑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从内心中发出来的,学生能感受到这种微笑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关心,是一种交流。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容易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但是,有的老师上课总是没有一点笑容,表现的刻板严肃,学生会感到很压抑,没有亲切感,这样,学生就不想和老师交流,学生也就没有兴趣去学习。其实老师上课面带微笑是一种自信和素质的体现,相反如果要是刻意的去说教,表面是征服了学生,但是给学生一种压力,这种效果不能持之以恒,所以,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给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去学习知识,那么老师首先要有激情的去面对学生,用自己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化学生的情绪。

四、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动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描写景物的文章时候,单纯老师讲解学生可能感受不好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教学,播放和景物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的感受到景物的美好,就会感染到学生,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更重要的是能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我们知道,有些老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学生的分数,有部分老师不愿意活跃课堂氛围,所担心的是一旦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收不回心来,影响了教学,所以,就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就是一味的听老师讲授,没有学生的活动,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说的少,学生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和思想,就是接受老师讲的内容,课堂气氛很沉闷,没有生机。我们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效果会怎么样?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要尽快的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气氛充分的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疑问和矛盾中让学生去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中积极探讨问题,让学生在谈论中产出共鸣。

六、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艺术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体现,在课堂氛围中,教学艺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师首先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大胆质疑,老师要用自己语言和态度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活跃起来。

在语文课堂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氛围,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很多,老师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6]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4)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青少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N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4

【关键词】调动;课堂;气氛;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17-01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面向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一直以来承担着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而大学语文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取决于课堂气氛。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良好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本文就如何调动大学语文课堂学习气氛及成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调动大学语文课堂学习气氛的技巧

首先,讲授大学语文时,最忌照本宣科,只顾讲解课本中的段落、中心思想、字词解释等死板知识却不顾及学生感受。因此调动课堂气氛,革新教学内容,增加鲜活的实例分析、将教材内容与当今社会学生生活、城市文化等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讲解柳永的《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时,可以在赏析作品之余向他们讲授关于西安灞桥的一些历史,甚至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到灞河两岸感受一下绿柳如烟的情景,这样学生对柳永的这首词会有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

其次,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调动大学语文的课堂气氛。尝试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指导他们阅读、讨论、发言,让他们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杜绝“满堂灌”。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能打破沉闷的课堂。因此,可以小组分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之中,探讨一种文学现象、作家思想、文章的行文风格……最后每组选出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实行加分奖励。

再次,调动大学语文课堂学习气氛,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有助于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在课程教授中应当保持微笑,措辞亲切和蔼,教态要自然、大方,从容镇定,随时与学生保持目光交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并与学生积极讨论,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安排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等,教师也参与其中,作为参与的一份子或者评委出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锻炼了他们的讲演能力,提升了他们学学语文的兴趣。

最后,学学语文,写作练习必不可少,而学生写作之后教师对优秀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无疑是调动大学语文课堂气氛的又一法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模拟讲授内容或者其中一部分,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巩固学生掌握的文章写作技巧。例如在讲授唐诗、宋词时,指导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一位诗人或词人的写作风格,课下创作一首新作,在下次课堂上展示优秀作品,经过尝试发现课内实践效果良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大学语文课堂学习气氛的改革成效

经过大学语文课堂气氛调动的几点尝试性改革,学生对本属边缘学科的大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显著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显著增强。从学生课内实践中所交作业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独立赏析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文章等作品。

改革成效之二在于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中期检查中的反馈来看,调动课堂气氛的几点尝试性改革之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写作时更加自信、熟练、胸有成竹。例如:学过优秀诗、词并进行创作之后,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创作诗词,并踊跃投稿。有些同学对小说较有兴趣,甚至可以成为网络小说的签约,创意层出不穷,令人惊叹。

总之,良好融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至美享受。联系实际生活、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课堂展示等调动大学语文课堂气氛的新尝试,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课堂关系,调动学生学学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04).

[2]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宁云中.生态空间失衡与重构:大学课堂的微观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6(04).

[4]办草.浅谈如何有意识去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J].课程教育研究,2016(04).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5

【关 键 词】 语文;课堂气氛;人文性;和谐

由于国外新的教育思想对传统教育观的冲击,相关学科理论如心理学、哲教育学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要求,以及社会发展对于语文教育革新的要求,人们对于如何办好语文教育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育实施的平台是研究当前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新课标也对语文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又要注重学生心智的培养和人文意识的培养。但我国目前的评价制度,中考和高考仍以知识和技能为主,应试教育仍有较大的市场,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学生家长都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语文的人文特性。为了较好地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教师反复地强调知识点,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反复学习知识点,语文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学生逐步丧失了主动探索和自主创新的精神。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除了工具性外,还具有人文特性。语文课堂气氛呆板、沉闷既与它的人文特性不相符合,也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语文教材中收集了成百上千名作家的不同的作品,涵盖古今中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从语文教材中,不仅能反映个人的思想、情感,而且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思想、情感和文化特色。语文不应单单作为识字和交际的工具,而应成为知识、思想、情感以及审美的集大成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该是呆滞、沉闷的,而应该是和谐、活跃、生动的。那么将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我们应首先对语文课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来制定策略。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过程汇总教学双方共同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参与的双方,影响着课堂气氛,而且文本以及教学内容也影响着课堂气氛,这三方面的因素对于课堂气氛的影响是较为根本的。教师作为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他采取的教学方法会影响课堂气氛,而且其个人气质、性格、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互动。而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他们不时被动地吸收外界的知识,并且能感知外界的一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影响着课堂气氛。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学生对语文是较难产生良好学习情绪的,也不会积极参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些时候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也会迁徙到对于学科的喜爱,因此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多少与教师的个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联系在一起了。学生的情感是教师调节的根本着眼点,但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师生因素在所有学科课堂上都是不可忽视的人为因素。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具有更鲜明的人文性,教学内容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并引起人们对于情感、思维、审美的三重关注。

在语文教材中,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思维方式。文本的情感基调可以说是教师调节课堂气氛的出发点,教师能依据不同的文本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奇激昂,不仅有对于人生的如梦的感慨,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沉重感,教师设计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激昂活跃的。而同样是苏轼的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出了不同于前者的对于亡妻的追怀的深情,教师应营造深沉温情的课堂气氛。文本的丰富性奠定了语文人文性的浓郁,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特色。在文本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人文特色,也能了解外国的人文特色。

教师、学生、文本这三个因素影响着语文课堂气氛。作为人为因素的师生双方,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交流中共同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语文教师应着眼于文本的情感基调,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调节课堂气氛,而学生则应采取合作的态度去配合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共同营造语文课堂气氛。

鉴于以上的分析,从教师、学生、文本以及语文的人文特性整体出发,应采取情意策略创建好的教学情境来营造语文课堂气氛。“基于情意原理的教学策略,就是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努力保持学习热情以提高学习成绩的策略。”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从文本出发,以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师对于文本的体会不应是从教参与教案的解读来定位文本的情感基调,而是应该对文本投入自己的情感,用心品味文中情感、思维与美感。只有教师在理解了文本之后,才能较好地将情感传达给学生。学习本身是渗透性的。对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情感思维的渗透,通过潜移默化和情感的迁移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绪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而如何将情感传达给学生的较有效的方法则是创设教学情境。在语文课堂气氛中,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极大地影响了语文课堂气氛,教师应对他们的心理多加理解来开展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又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随着教师的引导对文本进行深入地体会和思考,通过不同角度的问题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视角和探索精神。创设帮助情境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个人的想法,培养自信心。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对于文本思考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灵活、理智、应对不同教学情境的能力。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尤其是问题情境的设计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质疑精神的培养。

那么从作为人为因素的师生双方来看,应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合作互动的对话关系。人在一切社会活动中都占据了主体地位,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人参与的活动是称不上社会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双方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如果双方采取的是不合作的态度,那么课堂教学是难以开展下去的。在师生双方的合作中,应倡导互动、对话与平等,教师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而不是通过自己的臆测去评判学生,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则也应该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去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愉快地交流。

双方合作关系的持久与加强,需要倡导乐学。其实,学习语文本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语文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包罗了众多的知识和文化。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该倡导乐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爱好语文自然会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与语文教师愉快交流。如何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一是文本教材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二是语文教师讲授得法,课堂气氛良好。可以说乐学与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乐学本身就是在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中感染出来的。

作为非人为因素的文本而言,本身蕴含了不同的情感基调、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样式。针对不同思想、情感的教学内容,应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这里的“因材施教”并不是以学生为对象的,而是针对教材文本而言的。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丰富多样的文本。不同的文本不仅具有不同的特色,并各有所长,而且其情感基调也大不相同。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文本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加强达到教学效果。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教师应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课堂气氛。白杨在寂寥的黄土高原中挺立,它的笔直与高大展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学习这片课文时应引导学生去感受白杨庄严肃穆的美。而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营造一种柔美、静谧的课堂气氛,将曲曲折折的荷塘在月色下的柔美展现给学生,而不时激情澎湃地进行赞美。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文本的情感基调大体上是固定统一的。教师应在怎样的文本情感基调上营造怎样的课堂气氛来感染学生。

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应用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已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学校也积极兴建了多媒体教室。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设备来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在这之中涉及到了其他(下转15页)(上接13页)学科,如音乐、地理、历史等与语文学科的交叉性。如在讲《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在朗诵时配上优美的音乐感染学生,让他们体会诗的美和康桥的美,也可以在讲解前将搜集的康桥美景展示给同学看,激起学生对康桥美的共鸣,让学生对徐志摩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能有更深的体会。教学多媒体技术采取了多种学科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兴趣。语文有深厚的人文气息与历史、音乐等多个学科均有交叉。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参与意识。但是还须注意的一点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应适度。过量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可能使学生过分关注多媒体展现的相关知识而忽视主体知识的学习。

以上四种方法从人的层面、文本的层面、技术层面以及语文的人文性出发,提出了营造语文课堂气氛的策略。因为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而具有人文特性,所以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应带有语文特色,应与其他学科有所区别。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的辛勤设计,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教学效果,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索精神,促进教学改革向素质教育的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文彦,蔡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承明. 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M]. 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姜厚粤. 论语浅悟[M]. 山东:齐鲁书社,2004.

[5] 陈黎明,林化君. 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学[M]. 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课堂气氛;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65-01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当前,在农村中学,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的“注意与兴趣”的工作,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学了也没多大用处,考试只有60分而且是开卷考试,考试时只要翻书抄一下,随便瞎吹一通,就能应付。因此,平时不愿意看书,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太注重能力的发,导致成绩不理想。上述原因的存在,造成课堂气氛消极被动、冷漠沉闷,上课有气无力, 学生厌学。

如何才能让课堂回归生活、让课堂活起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活课堂气氛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处在情境中,提高学习热情,并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有歌曲、故事、小品、图片、游戏、竞赛和学生的亲身经历等。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会自然形成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教师应该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制造和烘托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去,激活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我的角色,我的责任”这一 新课的导入时 ,我首先提出问题:作为独生子女,哪位同学想到过责任没有?想到过承担什么责任?为何承担责任?这一问,同学们极其关注,因为许多同学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先是沉默,接着是沸腾,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自觉去看书讨论交流。就这样引入了新课,经过讨论、回答,造就了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最后新课题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中,还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敢说、多说、想说。特别是从材料悟出的道理,学生个人的经历、看法、想法等,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思考,自己感悟。教师不要打断,即使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指责。这样学生才会说、才敢说,就能激活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去,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社会现象,感受社会生活,让学生以个性化的视角对教材知识和社会现象进行自我解读以外,更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小品、实话实说、新闻聚焦、课堂讨论、等多样化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各种虚拟或实境的活动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进行判断、比较、分析、辨别,从而明白道理,认同、接受教材知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二、引用课本情境材料、激活课堂气氛

思想品德新课本中有许多情境材料和插图,它们有许多是富含哲理、极富趣味的漫画,又有许多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例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激活兴趣,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栩栩如生的场面,把深奥的理论变成通俗、生动的语言,以此来烘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中的人口问题时,就选用课本中51页的相关链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数量过多的情景。正好刚过“十・一”黄金周,我就让同学们讲述人多带来的烦恼,大家各抒己见“乘车时的拥挤 ”“街上的人流 ”“超市购好物付款时队伍排得很长 ”等现象。这样使同学们对人口问题就很感兴趣,造就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总之,学生通过看材料,联系实际,相互讨论,揭露本质,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启了思维,理解了课本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改变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善用置疑、激活课堂气氛

以往的教学,教师一言堂,平铺直叙,这样使学生感觉上思想品德课太累、太无聊、毫无兴趣,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入睡。这样使本就偏重理科的农村学生更难取得好成绩,但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要改变教课本的现象,而是用课本教。巧用质疑手段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它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当然质疑的方法有很多,有寻因究果法――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求其“所以然”;有外延探究法――从中心内容发出不同质疑,求其多种可能性;有联系实际法――从理论和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中提出问题。如在教“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内容时,我针对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以及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向学生提问:这是不是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通过设置疑问,激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接着要求学生看书本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步骤及过程的相关内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后很容易回答,巧设疑问,使学生懂得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和方法,接着再问;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与共同富裕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你应怎么做?怎么才能为日后创造财富作贡献?这样本来枯燥乏味的一堂课由于巧设质疑而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获得成就的幸福感,在讨论中烘托了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7

阅读是人们生存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对对外汉语学习者而言,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一般来说,阅读常常被认为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并形成理解的一种途径,但实际上,对阅读的科学理解并不这么简单。

(一)阅读及阅读课

阅读是指从文字符号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具体说来,是人们通过视觉器官接收文字符号的信息,经过大脑的编码加工,从而理解课文或语料的意义。因此,可以说,阅读是一个读者和作者的认知和言语交际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也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技能。

阅读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技能训练课。它是学生增加可理解输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扩展并积累词汇,训练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逐步获得独立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阅读课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本文探讨的相关问题主要是针对课内阅读。

(二)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原则

阅读教学的目的符合Macalister所提出的LIST目标,即:语言、内容、技能、文本。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话语或文本提供的所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和阅读技巧,进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针对以上教学目的,阅读教学有自己的教学原则。首先,实践性原则。阅读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训练课,一切都要围绕着“读”来展开。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效果的检查等,都要从阅读课课程特点来考虑。其次,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安排要考虑到实用,阅读材料的选取要尽量真实,贴近生活实际,要根据学生的等级来选定阅读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再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技能的训练,都应遵循该原则。作为汉语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化解难题,尽量减少其挫折感,增加成就感和信心。最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是教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作用是辅的,阅读是学生主动的,独立的活动,不能由教师包办。

二、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气氛

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原则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而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气氛现状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景,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积极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求知欲高涨,师生关系和谐,课堂纪律良好,课堂上呈现出活跃、热烈而又井然有序的景象。从而使师生双方都进入最佳状态,并取得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但是,目前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很少出现这样良好的课堂气氛。有的课堂过于活跃,教师控制力不强,看似课堂气氛很好,但是学生并没有集中注意力,教学目标也没有保质保量完成。有的课堂死气沉沉,一节课下来只能听到老师的声音,同学们参与度很低,学习效率也较低。

(二)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积极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因素,改变学生上课产生的疲劳感和厌倦感,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首先,对学生而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感到精神愉悦,降低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相同的时间内增大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对教师而言,积极的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上课更有热情,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教学任务的完满完成可以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容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三、影响ν夂河镌亩量翁闷氛的相关因素

影响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氛围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师生双方关系等。可以归纳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气氛的好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难度适中的,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这很容易在对外汉语阅读课上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那些较难的,比较陈旧的,与学生学习生活无关的阅读材料往往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此外,客观因素还包括教学环境,干净、整洁、安静的自然环境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积极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二)主观因素

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比较特殊,一方面,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经历,欧美的学生比较自信大胆,上课喜欢和老师积极互动,勇于尝试,课堂气氛往往较好,但是东方国家的学生,尤其是日韩学生,比较内向,拘谨,爱面子,回答问题往往三思而后行,喜欢默默思考,反复记忆,这样的性格和学习风格所形成的课堂气氛较为消极。另一方面,他们通常是成年人,性格、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定型,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模仿能力低,记忆力差,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和恐惧,也可能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这些都影响课堂气氛的营造。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适用,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都对课堂氛围的形成产生影响。

四、对外汉语阅读课堂气氛的调控

课堂气氛融于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之中,笔者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张弛有度。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来谈谈课堂气氛的调控。

(一)读前阶段,形成较为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阅读教学的读前阶段,教师一般会带领学生从语言和内容上做好阅读准备。在这个阶段,相应的课堂活动也有很多。例如:根据课文题目预测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老师或学生介绍课文的内容和背景;讨论各自搜集的信息等。阅读前阶段要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较为积极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准备。

(二)读中阶段,课堂气氛要相对安静

阅读过程中主要是学生理解和思考的过程,所谓“静能生慧”,相对安静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静下心来思考,集中注意力。当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教学干预,笔者不提倡一口气读到底再来回答阅读问题的阅读方法。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或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预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读后阶段,营造适度活跃的课堂气氛

读后阶段,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练习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同时进行拓展。当然,活动的设计要根据不同课文而定,比如:可以组织同学讨论对作者观点的不同看法;可以就某个观点开场辩论会;可以进行故事叙述、角色扮演;也可以续写、改写文章等。根据读后任务和活动的性质,我们可以看出,读后阶段应该营造适度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高效的完成最后阶段的阅读任务。

结语

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引起了广大对外汉语工作者的重视,研究者多在阅读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过程等方面有所建树,但是对外汉语阅读课课堂气氛的调控方面研究者甚少。本文立足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从当前教学现状入手,把重心放在影响阅读课课堂气氛的相关因素和调控上,提出了不同阅读教学阶段应该营造不同的课堂气氛。体来说,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理论层面研究的深度不够,这是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当然由于时间问题,可能还会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多加以指正,也希望今后能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库玛.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程晓堂.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杨怡.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点与教学对策[J].汉字文化,1999,(3).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氛围 活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30-01

郑兴兴(1993-),女,河南焦作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1级本科生。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依据这一目标任务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性强的特点,该科目的课堂便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在现阶段的中学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活跃的气氛,无法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因此,中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活跃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氛围,便成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之一。而要实现其课堂氛围的活跃,教师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各方面分析,为中学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热爱本职工作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组织任务和政治任务。[1]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这五项基本素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立场,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情感、规范、态度和精神,努力学习本学科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加强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完善自我的个性品格,善于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批评,以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规范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地位正在不断凸显出来。教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效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情感的交融和师生的互动。在师生的日常交往活动中也要积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彼此依托、相互合作的同志关系,相互包融、共同促进的朋友关系。[2]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交流,提高师生的配合度,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气氛活跃和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也能帮助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

三、做好全面认真的备课是活跃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氛围的主要内容

每一科目的课堂教学都要有充分的备课作为基础,教师的备课也是其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和主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充分完成备课的相关内容,包括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等。同时还要合理分配布置好本节课的各环节以及所占时间,并预先推测各环节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包括讨论环节的冷场和跑题等不良倾向、回答问题时的价值观导向错误等。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课堂引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堂引入环节的安排,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点。

四、学会使用各种教学技巧是活跃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气氛的诀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课堂的教学效果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范,但同时也要在既有原则下学会使用一些教学的技巧,比如:教师的目光、教学语调、教师的提问、教师的表扬、现代教具的运用等。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看着学生,用目光紧紧“拉住”几十颗心,对搞小动作、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学生也要用目光给予提醒,把他的心“抓”回来置于教师的引导之下。教师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调来对学生进行课堂的引导,包括重点内容的语调提高,互动环节的语调亲和随意,感情流露时凸显语调的感染力等。针对课堂上的提问,教师既要认真揣摩问题的设置,更要斟酌提问的对象,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提问,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则要避免对学习吃力的学生进行提问,以免出现不良的课堂效果,并对学生产生压力。

五、结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活跃该课堂的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教师在采取各种措施的同时,不能脱离教学的三维目标,反之会出现课堂活跃但教学评估低下的情况。另外,学生也是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气氛的活跃仅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中学生也应在学习目标的指导,教师的引导下,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学科成绩,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完善自我人格,使自己成为优秀的学生,成为合法的公民。

【参考文献】

课堂气氛论文范文9

关键词:语文;课堂气氛;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84-01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

2.以微笑方式打造教师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3.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4.民主性原则

不论何种开放性教学,都应该注意实施过程中的民主性原则,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开放性教学实施的效果。不仅要求学生个体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保持民主,而且教师也应尊重学生,既要成为学生的师,也要努力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友。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中,当学生有精彩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当学生回答有错时,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无所顾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情感,获得人格的发展。

开放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开放性学习变单一、被动、封闭的学习为多样、自主、开放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5.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种精彩的开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此外,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6.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