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产品市场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3:10

产品市场论文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1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

随着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色彩营销理论应运而生。最早的色彩营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CMB公司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主张根据消费者对色彩的心理需求,运用色彩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色彩营销理论最初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等一些企业的重视,并随之在整个行业得以推广。如美国宝洁(P&G)公司“SK-Ⅱ”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邀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Uniliver)公司则根据色彩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

在色彩营销理论中,色彩营销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该概念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定义。美国CMB公司认为:色彩营销就是色彩四季概念,即消费者与色彩都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型,然后一一对应进行搭配。国内学者曾海燕认为:色彩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对美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合理用色和配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感觉,以达成和扩大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所谓色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想消费者所想,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情感化,使商品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少营销成本。如今,竞争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不明显了,技术竞争、品种竞争不断地高度化,导致商品激烈竞争,附加价值的竞争就变的更有意义。色彩理论是最容易与市场及人群结合的基础理论,服饰色彩搭配与橱窗、货品、陈列设计相结合,运用色彩技巧还能提高商品价值。因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设计和色彩等形象因素已成为企业产品能否畅销的最关键因素。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理论基础

色彩营销理论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的基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色彩需求进行分析,使企业找准目标市场上的色彩偏好,为正确的运用色彩营销策略奠定基础。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等不同消费者所表现的对色彩的需求与偏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作用

(一)色彩7秒钟定律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凋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又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定位会突出商品的美感.使消费者从产品的外观和色彩上看出商品的特点,从色彩中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感受,从而接受产品现代社会宛如信息的海洋,随时都有排山倒海的情息汹涌而来,消费者置身其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能让其在瞬间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第一是色彩,第二是图形,第三才是文字,色彩是第一卖点。在商品展览柜巾,如果你的商品第一跟没能给顾客以美的吸引,那一定是你没化商品的颜色搭配好,因此商品质量再好,也会削弱它们的风采。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好色”的,所以,营销人第一定律的就是要懂得“色营销”。

(二)色彩营销是一把开启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

色彩是可以开启消费者心灵之门的无形钥匙。有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跃,绿色可缓解紧张,黄色使人振奋,紫色使人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淡蓝色使人凉爽……

色彩的这些效能,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影响智力、改善沟通环境,从而可以将商品的思想淋漓尽致的传达给消费者。对于营销来说,有着品质优良的商品是不够的,还要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传统的营销手法包括广告、人员推销、价格等都采取灌输方式,不仅使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反感,导致误解,还会让他们采取更为谨慎的购买行为甚至干脆拒绝购买。而色彩营销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无形却又非常有效的沟通作用,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商品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让消费者能很自然地发生购买行为。

三、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的应用

(一)调查消费市场

调查消费市场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可以使企业有利可图,所以第一步,当然是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要恰当运用色彩,就要了解对于特定的产品,消费者需要产品本身或者产品提供者营造的色彩传达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情感才会符合他们的购买期望。

譬如,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一种高科技产品,那消费者青睐的肯定是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因为他们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使人感觉到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如果企业采用的是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那虽然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品上来,但却无法给消费者以这种商品该给予的信任度。

(二)确定色彩形象,运用色彩理论

结合消费者需要商品色彩给予他们的感觉,考虑色彩的组合问题、包装的色彩、商品本身的造型、材料和图案等,选定具体的颜色。这也是色彩营销中决定胜负的关键。

合理利用色彩来确定色彩形象,就要了解色彩的联想和含义是丰富不定的,由此色彩有时候起的作用是两面性的。红色既有喜庆、热情之意,又有恐怖之意。黑色有死亡、罪恶之意,但是也有高贵、实用之意。所以,色彩的运用要讲究恰当。如是礼品一类的产品,不宜用白色,因为白色虽有纯洁之意,但是在中国却有不祥之意。另外,由于文化、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的不同,各族人民对色彩的好恶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在营销过程中都应着重注意。在色彩的运用上,还应注意色彩受性别年龄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和人群,会喜爱鲜艳一点的颜色,文化水平高的地区和人群对富丽、柔和的浅色则比较青睐。人们在幼儿期喜爱红黄的纯色,儿童期又喜爱纯色的红、黄、蓝、绿色,年轻人爱好红、绿、蓝色,中年以后喜欢紫色和蓝色。女性直觉力强,感情细腻丰富,受色彩影响大,偏好色彩的丰富和搭配,较为喜欢柔和和鲜艳的颜色;男性重理性,较少受色彩支配,偏好简单的色彩布局,喜欢淡色调的颜色多一点等等。

(三)策划﹑实施销售计划并建立营销信息系统

策划销售计划,光是把色彩涂在产品或者其他地方并不是色彩营销,更为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接触他们所喜欢的色彩,接受用色彩装点的高情感产品,进而甚至建立对产品提供者的认知。

销售计划的实施要能给顾客以深刻的印象,其成功运作要借助于商品本身、包装、广告、宣传资料、说明书、商品陈列等色彩形象策略。以“香港鳄鱼恤”在北京设在西单的总店为例,该店自从委托西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其不同季节橱窗陈列服装的色彩搭配后,同种款式的服装不管价格多少,销售得都非常好。这就是色彩在销售中竞争力的体现。

建立营销信息系统企业在经营中收集、形成各种市场、顾客资料,经分析整理后作为制订营销策略的依据,分析出市场的色彩使用情况,并对未来流行色作出预测。在收集资料后,通过数据的分组和统计,掌握“哪种产品最好卖”和“为什么好卖”、“哪种颜色最受欢迎”等要点,验证色彩营销策略的运用成功与否,同时建立商务信息资料系统,利用色彩营销积累的资料,更有效地为下一种产品或者下一轮色彩营销策略提供帮助。

(四)色彩搭配设计行业方兴未艾

色彩营销的流行,使色彩搭配已经上升为战略问题。使用什么色彩不是设计师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只有色彩专家与设计师协作开发才是理想的状态。今后的时代需要色彩战略家,是色彩搭配的时代。

色彩搭配设计师,就是这样一群执掌色彩营销的掌门人。他们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色彩研究与咨询。他们追求完美、热爱生活,可以称得上是用色彩扮靓生活的魔法师。生活里所有的颜色都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他们用自己对时尚的感悟装点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今天穿什么,大到城市的整体颜色,都是他们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色彩搭配设计师这一职业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世界品牌可口可乐和大众公司新甲壳虫,到中国化妆品羽西和雨燕汽车,在他们成功的色彩营销中,色彩搭配设计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流行色协会已经开始了色彩搭配设计师的资格认证工作,考试合格获得由中国流行色协会颁发色彩搭配设计师专业资格证书。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市场反应良好,这些专业的色彩搭配设计师能服务于服装纺织、商品设计、建筑环境、平面设计、城市规划、室内装饰、百货零售、美容化妆、形象咨询、园艺、涂料等各大企业,担负起企业的色彩搭配与设计、色彩策划与营销、色彩调查与管理等重要工作。

四、案例分析

(一)蚕丝色彩变化置换传统观念

商家常常会有一种思维定式:产品本身的色彩是天生的,是难以突破的。殊不知,创新地推出多种色彩恰恰最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蚕丝还有彩色的?”张老板睁大了眼睛,就是不敢相信:自己做了20多年的蚕丝服装,自古蚕茧只有一种颜色——白色,难道是自己眼睛花了?其实,张老板不是眼睛花了,而是脑筋太古板了。

去年年底,由浙江大学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联合研制成功的天然彩色蚕丝衣服,闯进了消费者的视线。主持这项研究的陈玉银教授介绍,眼下他们已经能让蚕茧天然具有红、黄、绿、粉红和橘黄等颜色。该技术是利用家蚕种资源库中天然有色基因,从而获得天然彩色茧育种材料,进一步选育出天然彩色蚕茧。去年,桐乡成功饲养彩色蚕茧16000多公斤。

由于天然彩色蚕丝会吸收紫外线,从而改变颜色。所以,该类蚕丝主要用来制作一些毛毯、针织内衣等产品。“天然彩色蚕丝的手感和羊绒差不多,是蚕丝中的精品,估计面市以后的价位比一般蚕丝制品要高,比如一件天然彩色蚕丝内衣的售价要四五百元。”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副总经理潘新明说。到今年年底,顾客就可以买到用这种蚕丝做成的衣服以及毛毯了。到时候,像孙老板这样按老思路做买卖的人,可就要被人甩在后头了。

(二)青岛台东商业圈动感色彩涂鸦

素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之称的美丽海滨城市青岛,是一颗镶嵌在黄海之域的璀璨明珠。以其旖旎醉人的风光和心随帆动的韵律,诠释着这座城市独特时尚运动元素。而享有青岛三大都市商业圈之称的“台东威海路步行街”以其独特浓郁的商业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消费者。可是在繁华灯绿的背景下,在时尚街区的周围,矗立着几座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居民楼。楼房的外置墙壁陈旧,色调灰暗。与时尚而具现代化的街区景观不相匹配,显得太过于突兀。对于这几座老楼的处理问题就成了横亘在市政建设部门面前的棘手问题了。若拆除的话,一、对于资源是种纯粹的浪费,而且有效利用的空间很大。二、强行拆除不但违背民意而且拆迁安置居民的费用也是一笔巨额的开支,况且许多居民几乎大半辈子都生活在该商业圈,早已习惯了当地的生活,突然让其到另外的地方居住,好多居民反映表示很难适应新生活。三、若拆除的话,爆破时所产生的粉尘会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面对此种情况,那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防运用色彩来解决问题,给楼房穿件新衣如何?利用色彩来点缀它。于是一场在楼房外墙壁上涂鸦的色彩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待工程完工后,面对动感十足的五彩涂鸦,无不令游人为之眼前一亮。先前破旧的楼房现变成色彩斑斓的城市画卷,同时也成为了城市购物商圈的靓丽风景,不但美化了环境而拉动了当地的“眼球消费”,双赢的表现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市场经济的多样性。这种既环保又节约的色彩工程,着实是色彩运用,造就建筑史上经典构想的成功典例。同时也完美切合了中央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这充分说明了色彩可以轻巧的给市场营销插上翅膀,让其向更高的区域振翅高飞。

参考文献:

1.下川美知瑠.色彩营销[M].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彪.色彩构成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3.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

4.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5.张玉祥.色彩营销魅力[M].高等职业教育艺术出版社,2003

6.菲律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荆雷.色彩设计概论[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2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产品;市场;旅行社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经济主体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各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在市场交易中,卖方比买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买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由此,卖方可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对交易的标的了若指掌,而买方却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知之甚少,这种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使得市场价格机制不再是使市场均衡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拥有多信息的卖方对买方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将造成买方对卖方所持有的产品持怀疑态度:对质量较好的产品,买方将按照质量较低劣的产品来出价。拥有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只好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的平均质量下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断地调低,如此循环往复,该市场上最终只剩下质量较差的产品,也就是常见的“次品驱逐良品”现象。

二、旅行社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1.旅游消费者和旅行社在旅游产品的运作模式上的信息不对称

旅游消费者缴纳旅游费用购买了组团旅行社的产品之后,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会认为是组团旅行社负责组织安排旅游活动。而大多数的国际、国内旅游都是组团社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旅行社进行地接。组团社派出全程陪同导游,在旅游目的地由地接社派出地方陪同导游进行接待。旅游消费者对旅行社产品的这种惯用运作模式很多时候不太清楚。

2.旅游消费者和旅行社在产品内容上的信息不对称

从理论上讲旅行社在组团时与旅游消费者把产品内容都写在合同上了,但是旅行社的产品具有综合性,如餐饮、住宿等,用简单的等级或者数量大多时候是无法准确描述清楚的。如旅行社产品中的餐饮,合同中的菜肴大多是几菜几汤,几荤几素等,但是具体的菜肴品种就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住宿上即便是同样星级的酒店,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会导致其品质不同,如市区、郊区、海滨、景区内等,有比较大的弹性。

3.旅游消费者和旅行社在产品成本上的信息不对称

旅行社产品收费的多少与该产品成本的高低直接相关,成本与旅游时的吃、住、行的标准和旅游景点、景区的门票相关。吃、住、行的标准弹性较大?熏因而出现了许多文字游戏?熏造成信息不对称。而门票价格本属于刚性因素,是游客出行的重要参考因素,却由于种种原因也成了旅行社的私有信息。在景点安排上,几乎没有旅游消费者知道那些未曾去过的景区景点当中哪些项目是需要收门票、哪些项目是可以免费参观游览。

三、改善旅行社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意义

第一,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可以很大程度上规范旅行社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旅行社之间不正当竞争得以实现的前提之一,当前旅行社产品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已经到了亟须解决的时候。从不正当竞争的方式来看,削价竞争是通常的做法。按理说,竞争中的削价行为在原则上还不能视作不正当竞争,但是削价程度达到不顾成本甚至使利润为负数的时候,竞争者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就会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方式以求补偿。旅游购物和餐饮市场的竞争激烈也使得旅游购物点、餐饮饭店和地方旅行社及地陪导游形成利益链条。在一些旅游线路中,导游接团很多时候不但没有服务费,还需要向地接社缴纳人头费、停车费等。地陪导游只能通过降低服务质量标准或者诱使、强迫旅游消费者增加自费旅游项目,增加购物点来弥补自己的利益损失,形成行业的恶性循环。只有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才能够摒弃不正当竞争,规范市场。

第二,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有利于旅行社有效地开展产品营销。旅行社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在旅游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获得利润,营销的关键是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并予以满足。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旅游消费者不能充分了解旅行社的产品。在旅行社进行的营销活动中,旅游消费者往往只是充当被动接受者,营销效果不好。建立完善的双向的信息系统,让旅游消费者更好地认识、感知和了解旅行社产品,在此过程中旅行社也能充分了解旅游消费者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线路、活动、服务等的建设,这样旅行社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富有成效的营销活动。

第三,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是旅行社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完善信息,让旅游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旅行社产品和有关的各种旅游信息,旅游者才会欣然前来,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对称中旅游的他们,会在物质、文化、休闲等方面得到更大的满足,就会在感情上对旅行社产品更有亲同感,得到满足感后这些旅游消费者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旅行社产品的义务宣传者,该市场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改善旅行社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1.加强旅行社产品市场的法律规范

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行业的产品销售合同进行规范,根据行业产品情况制定若干种规范的制式合同,并在合同中对细节做出准确的解释性界定。使旅行社无法通过合同中的不明条款误导欺骗旅游消费者。

加强对旅行社门市部的管理。很多旅行社的门市部的业务范围超出国家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其职能类似于旅行社的分社,独立组团,委派导游。使得国家通过设置质量保证金和大幅增加注册资本金,提高准入门槛来调整旅行社市场的效果大打折扣。

市场上还有很多承包挂靠的门市部,实际上形成若干个独立经营的小旅行社。这些小门市部资产数量很少,管理不规范,产品的设计和定价都非常注重短期利益,侵害消费者权益。

旅行社要严格规范旅行社的门市部设立,限数量,限区域。可以考虑在城市的不同区域设立门市部比较集中的旅游专业市场,便于规范化管理,同时也能降低行政成本。

2.地方旅游行政部门组织旅行社协会建立行业最低指导价,组织建立旅行社产品信息公开系统

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委托地方旅行社协会定期对本地区旅行社的组团和接团旅游常规旅游线路实行核准最低指导价,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布,从而避免不正当的价格战。对于低于指导价的旅行社根据成都实行警示乃至行政处罚,将其作为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年检的重要参考要素,严重的吊销其旅游经营许可证。最低指导价要考虑旅行社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旅行社就只能在最低价之上展开竞争,由于旅行社行业的产品竞争激烈,那么旅行社的合同成交价也会自动趋近于指导价。这样既保证了旅行社的正当利润,也使旅游消费者通过旅行社组织处又获得了实惠。

旅行社行业受到电子商务等方式的竞争比较多,自助游越来越方便,况且也非人们的基本需求。需求弹性比较大,不易形成合谋及串通涨价,其自律效果比较显著。

当然旅行社协会对指导价的评议也离不开旅游行政部门的监管,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旅行社协会的形成机制。

3.加强对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警示教育

除了净化旅游产品市场外,对旅游消费者出游前的消费警示和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旅游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机制,强制要求旅行社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时必须给旅游消费者提供风险揭示书,旅游消费者仔细阅读后进行签字确认,并在旅游结束后由旅行社作为旅游档案进行保管。揭示书主体内容可以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起草拟定。内容可以包括旅行社常规的运作模式,旅途中的常见活动及问题,受到旅游侵害时适宜采取的措施。

通过教育让消费者明白过低的不规范的旅游产品价格必定给自己旅途中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自觉警惕和抵制这种旅行社产品,使其彻底没有市场。

4.加强导游行业的自律管理

导游人员应当对零团费负团费等不合理的旅游团队予以拒绝。旅游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受理导游人员的举报投诉,并且给予这种旅行社以重罚乃至吊销旅游许可证书。导游人员应该加强相互监督,使旅行社产品的恶意低价竞争模式没有运作的空间,保障自己的合法合规收益。

5.加强对旅行社产品创新的政策扶持

旅行社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也是旅行社产品市场容易出现低价不正当竞争、形成不良利益链条的重要因素。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基本上没有专营权,也不存在于类似专利权保护的机制。产业发展上应适度扶持旅游行业的横向和纵向并购,形成规模比较大的旅游集团,鼓励大型旅游集团进行上市融资,进行多元化经营,形成一批涵盖所有旅游要素的特色旅行社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秀丽.旅行社产品价格战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7,(2).

[2]李银兰.我国旅行社产品恶性降价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5,(7).

[3]宋子千.旅行社产品同质化及其成因分析[J].旅游学刊,2005,(6).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3

关键词:金融产品;市场营销;行业

目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种类繁杂,这些金融产品如不能形成自身特色,吸引潜在客户,那么它很快会被淘汰。所以,要提升金融产品的销量,需要提高产品的创新力。

1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力

怎样才能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呢?首先要增加产品的功能,切实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全方位为客户服务。如,在产品的设计上,需要考察不同客户群,根据用户年龄、地域、资产、风险偏好等,准确把握用户的需要。其次,要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创新特色服务,体现自身优势。如,加强开发金融组合产品,自主策划多个产品,根据客户需要,在产品原有基础上新增特色内容,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自身竞争力。

2科学评估投资风险

(1)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宣传资料,包括金融产品类型、投资周期、收益情况及风险评测,这样可以增强产品的可信度。企业需要制订专门的风险告知,先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分析金融产品,再向客户们告知其风险,并注明“投资有风险,购买需谨慎”,以减少盲目性带来的投资损失。

(2)金融产品推销人员要为客户分析金融产品风险,并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客户的风险承受力。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的等级为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同时,根据风险告知书的有关事项逐条向客户介绍,以确保客户了解产品风险,谨慎做出选择。销售员在介绍过程中,需要着重围绕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可能在运行期间出现的风险和收益波动进行分析,不可单纯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当金融理财产品到期时,金融理财机构需为客户提供流水账单,以便客户了解其所投资金在此区间内的运行状况,提高客户认可度。

3做好金融产品的售后服务

金融产品作为一项特殊的商品,在营销上并不能脱离其商品属性,商品要想长久的销售,必须重视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对提高客户满意度、培养客户忠诚度是极其重要的。为了提高金融产品的销量,需要改变一些营销人员重销售和开发而忽视售后服务的理念,加强客户的后期服务,使客户在需要时随时能找到你。用创建品牌的精神去经营金融产品的售后服务,才能使客户对金融产品的态度从怀疑转为信任,从尝试投资转为忠实客户,甚至从普通客户转为推广者,老客户的带动,往往能造成点-线-面的销售业绩跳跃式增长。通过不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互动,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调整服务方向,打造无死角的服务“套餐”,再结合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打造的无死角的产品“套餐”,双管齐下,实现客户满意度与销售业绩的双赢。企业方面要重视客户管理系统的细节升级,利用计算机技术弥补人工的疏漏,如在客户金融产品的特定周期自动发送账单信息,客户生日和节日自动发送生日祝福,从细微的小事上温暖、感动客户,使其更信赖企业的金融产品,从而增加销量。

4开发新的产品营销渠道

要不断创新金融理财产品的营销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网络渠道。能够预见发展周期的情况下,把实体的线下网点作为固定的营销方式,其作用无可替代,因此要在维护原有成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创新并优化网络线上销售渠道,以提升产品服务性能、节约客户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增加普通的柜台服务,还要开设VIP客户接待室,成立专属的贵宾服务小组,为高级客户提供更舒适、更专业的服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交易模式发生改变,线下营销模式已失去原来的营销优势。因此,企业需要着眼于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开拓全新的互联网线上营销渠道,建立自助网络服务、电话网络营销、手机网络平台等多方面的一体化的金融产品营销平台。利用网络提供金融服务,让客户体验试用服务,可以大大降低劳动成本,并且给客户带来新鲜感,更易于收集客户反馈,为优化产品性能奠定坚实基础。

5加大金融产品APP的营销力度

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享受到金融服务,智能手机这一掌上终端更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为了更方便及时地将信息传达至客户,扩展产品的服务平台至移动端成为当今的主流趋势,移动网络为金融服务插上了科学技术的翅膀,给金融产品的营销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途径。因此,开发出好用适用的终端金融APP,才能充分发挥移动网络的作用,留住和吸引更多客户。金融APP不仅要求信息及时准确,还要稳定快速,界面美观易用,上手难度低,这样才能吸引客户经常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短信渠道不可废弃,毕竟有部分客户尤其是年长者,通常不会使用相对较复杂的金融APP,而且APP的推送有时会失效。短信的推送一定要合理且可以通过短信代码自动回复,以实现互动查询功能。切忌盲目推送,应按客户需求合理推送,以免客户产生抵触心理。

6适度开展市场促销活动

开展促销的目的是把金融产品送到客户眼前,让其产生超值的感觉并刺激购买,实现双赢。促销策略的制订直接关系到促销活动的效果,并非幅度越大越有利于销售目标的完成,如果频繁的进行大幅度促销,势必使没有参加到促销活动的客户产生抱怨,降低满意度。因此,在金融产品的营销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促销方案。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日本 农产品 批发市场 借鉴。

由于地域特征和历史原因,日本和我国农业生产者规模普遍都比较小,农产品物流主要借助于批发市场完成。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在国际上,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已得到公认,对于在农业生产上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中国来说,其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健全的物流管理体制是保证物流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条件。日本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 归纳起来,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支撑。 以法律来规范市场建设和管理,培育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是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取得成功的保障。早在1921年日本就了第一部《中央批发市场法》,将中央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交易等纳入了法治轨道,并于1923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批发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日本又于1971年修订了该法,将《中央批发市场法》改为《批发市场法》,将地方批发市场也纳入了法治轨道,进一步确立了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以后每隔5年修订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依照该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市场运行规则。

〔1〕经过几次修订的《批发市场法》更加严格了交易原则,使交易活动更具公共、公开、公正性,很少发生违法现象。 另外,统一规范的管理体制也保证了行政职能的高效发挥。日本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统一归口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在全国层面上由农林水产省流通局负责农产品的流通行政管理,在省、市级层面上由地方农林行政部门的流通室负责行使职能。 2.有组织化程度极高的农民协会。 日本法律规定,中央批发市场必须由政府开办,但地方批发市场可以由农协、商社等法人团体开办。 农协是组织日本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组织,日本农协是根据1974年国会通过的《农业协同组织法》,由农户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群众经济组织,是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力量的、遍及全国的民办官助农民经济团体。在农产品流通的各环节,如组建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组织物流、商流、信息流及组织结账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农协一般都建有农产品集贸所,负责本农协成员产品的售种、挑选、包装或冷藏,然后组织上市。目前,全国农协系统共有集货所近3000个。此外,农协系统还有全国运输联合会,下设众多运输组织,充分保证了农产品以高保鲜度迅速运到批发市场。

〔2〕3.有高效运行的竞争机制。 对于批发市场的交易参加者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作为交易主体的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才能进场交易。为了保证竞争适度,每个批发市场对进场的批发商、中间批发商的数量都有严格限制。在日本,通常每个批发市场内的商被控制在2~6人。

〔3〕这些人要靠恪守法规、诚实、有实力、有信誉,才能在市场中站住脚,以赢得生产者的信任,使其可以稳定、多渠道、多品种地获得委托销售货源。另外,在价格的形成上主要采用拍卖制,经纪批发商或参加买卖者进行激烈的竞买,以出价最高者买取某一物品。 激烈的竞争使得少数有实力、经营得法的批发商发展成为批发株式会社,有 的则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4.有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鲜活农产品的供应,直接关系国民生活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日本在这方面的主要做法包括:从分级包装入手,建立农产品产地追溯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品牌和信誉;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实施快速检测与化学分析检测结合的一系列检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职责明确、体系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由财政投入。 5.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和手段。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进行拍卖交易,迅速、准确地处理货款结算。在日本,买卖双方要把货款结算业务委托给第三者处理。一般来说,买方在3~7天之内要通过银行向批发商付款,批发商在1~4天内通过银行向供货人付款,从而完成结算过程。 二、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城乡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和其它零售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4500多家,承担着约70%的商品农产品流通任务。

〔4〕目前,我国的批发市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工商局或农民集体兴建;另一类是经过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部级的批发市场,较规范但活力不足从而未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自发形成于市的批发市场,有活力而规范性差,二者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纵观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历程,其高效运作主要取决于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规体系。因此,借鉴日本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该着力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

1.加快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法规体系建设。 要确立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规范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与经营制度。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规范化程度都比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批发市场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由于缺乏市场法规,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另外,我国现行的市场行政管理体制滞后,有关职能部门责权范围不明,职能交叉,使得批发市场管理上、政策上不统一、不规范,遇事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下。 因此,借鉴日本建立批发市场法规体系的经验,应尽快制定一部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法,以保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范运作,达到公平、公正、效率的目的,使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物流的枢纽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2.培育规模化经营的现代批发商,激活农产品批发市场。 目前,我国规范化的批发市场经营主体都是计划购销体制下形成的国营公司或企业,而自发形成于市的批发市场,任何交易主体都能进场交易。真正的中间商或独立的、自负盈亏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业者没有很好地培育起来。未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应该是个体摊位的集合,而应该是批发企业的集合。市场竞争必然走向集中,优胜劣汰的规律首先表现在经营者规模经济效益上,竞争必将导致许多小规模经营者无法支持而退出市场,批发业最终将是集中与规模经营。因此,一方面政府和批发市场管理者要引导现有经营主体按照现代流通方式转换经营业态,做大、做优、做强,朝着现代企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大生产商、大批发商、大商入场经营,尤其是那些在国际和国内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入市,通过他们的规范化经营带动批发市场整体素质的提高。

3.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发展,特别是应重视从农业生产者中培育成熟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能力,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上规模。在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的问题上,由于种种限制,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各地各种 农协组织多偏重于农产品生产,真正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屈指可数。农产品分散地参与市场流通,一方面增加了物流和交易费用,造成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农户之间缺乏整合,大大削弱了其讨价还价的能力,难以保护自身利益。当前,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决定农民收入高低的主要场所。培育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不但有利于农民增收,而且能带动我国农业的结构性调整,促进农产品流通新模式的建立。日本农协以及美国和欧共体国家销售合作社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5

一、如何将新产品投放到目标市场

产品开发人员和市场策划人员在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应合理地选定、细分目标市场,以达到合理有效投放的目的。

选择目标市场,明确企业应为哪一类消费者服务,满足他们的哪一种需求,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所谓目标市场就是通过市场细分后,企业准备以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一个或几个子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资金状况,找到对本企业有吸引力,有利于发挥本企业现有的人、财、物优势的市场。如太原橡胶厂是一个有1800多名职工、以生产汽车、拖拉机轮胎为主的中型企业。他们进行市场细分后,根据企业优势,选择了省内十大运输公司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生产适合晋煤外运的高吨位汽车载重轮胎,打开了销路。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他们又选择了耕、运两用拖拉机制造厂为目标市场,并一举取得了成功。

选择目标市场要有利于产品进入市场方法的确定。假设某企业选定某一目标市场,并确定其为最后攻占的目标区域,具体的进入方法就比较明确。首先,实行点的占据。因为企业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到目标区域的中心,只能在这一区域的附近选择有利的阵地点,并在这个点上展开强有力的营销活动。其次,在第一个点的营销活动取得相当成功后,再在目标区域附近另选第二个点。在第二个点完成后,便可形成营销网络的线。再次,线形成后,再选一个第三点,此点应能与第一、第二点形成对目标区域的包围圈,这样营销面积便告形成。在面积形成后,企业还要设立第四点,此点应放在目标区域的中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没有这一点,目标区域还不能算进入,因为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你的企业活动只是组织而已,核心市场没有进入。

选择目标市场应注意三个问题:(1)市场细分,确定目标消费群,只能在你的有效市场范围内,决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去追逐所谓的“热”;(2)对已确定的目标市场一定要进行精细地了解;(3)细分后的目标市场的变化要有足够的把握。

二、如何进行新产品的铺货

企业为了使新产品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往往特别强调其产品的市场铺货率。在公司销售人员受市场铺货、销售指标和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时间以到处能看到自己的产品为荣,殊不知盲目的铺货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沉淀,坏账和呆账就会增加。因此,新产品的铺货一定要结合市场业务员、经销商、产品、促销和市场等情况综合考虑。

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是有效铺货的关键。有效的铺货应该由相当了解市场零售点和直销点状态的“熟手(销售人员)”来进行。“熟手”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市场运作经验,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销售情况、资金实力及来源、相关的管理人员及习性,甚至有没有赖帐前科记录等都要考虑。如果所在区域的市场业务人员为新手,在铺货前必须向熟悉该地区的批发商、直销商或相关领域的企业同行销售人员请教。市场销售人员对把握不准的经销商,可采用“少量多次”、“让利现款”和签订“供货合约”等方式进行铺货,切忌不要急于求成。

细致的市场调查是进行有的放矢铺货的重要前提。生意较好的直销点或零售点进货的条件都比较苛刻,可先观察其进货的渠道,了解其分销商供货的原因。如果经销商信誉有问题,占用其他企业资金较大,但进货还很重要,可以其他企业的分销商为载体进入,降低资金风险;相反,可考虑直接进入新的产品。销售人员特别要警惕那些从头到尾一点不对你的产品价格讨价还价,但一点都不管新铺货货款回笼问题的经销商。有时,寻找多家商引进竞争意识,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一些彼此相互竞争的内幕,多举出铺货销售成功的实例,以便给经销商形成一种压力和动力,这也是业务人员在铺货时常用的一种办法,这样可以变被动局面为主动控制。

新产品进入市场初期,促销将成为实现铺货的最直接手段。以白酒市场产品促销和铺货的关系为例,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情况:

促销目的执行要点促销方式

开发新市场配合广告宣传,实现品牌告知和产品出样新产品会,厂商联谊会

扩大新市场的分销网络迅速、准确地抢占新市场的经销商资源,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渠道上实现推动以一定的政策优惠、返利和适当的促销品,宣传品和优质的服务来吸引新客户的加盟

扩大重点市场的分销网络有计划地开展阶段性促销活动,稳固现有的网络成员,加强其经营的信心;活跃品牌的表现,提高分销能力,挤占竞争对手的分销网点节假日促销,重大事件促销以及反击竞争品牌的促销活动;把实惠给消费者

精美的包装和合理的价格是新产品顺利铺货的基础。新产品的包装已在产品设计阶段完成,但产品价格应根据产品成本和消费者接受程度而定。一般企业的形象产品,价格偏高,适合进行产品直销,以确立产品的形象;企业核心主推品种,价格适中,适合进行产品直销、普销共同推进,通过一定的促销手段,促使此部分产品上量,成为市场的领导者;企业销售上量品种主要用于占有市场份额,价格较低,适合于产品普销,强调市场的占有率,一般适合于农村和城镇居民低档消费的需求。

三、如何消除消费者的顾虑,使其尝试新产品

如何让消费者尝试企业的新产品,应在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加以考虑。有很多企业通常通过让消费者免费品尝、免费使用得方式来推广新产品,但其工作量太大,有时企业的“免费使用或品尝”、“包退包换”等行为,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为达到降低成本,顺利地让消费者尝试新产品的目的,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更多地了解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顾虑,并使新产品尽量得到完善,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消费者消费。

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顾虑,往往是建立在以老产品为参照物的基础上,要么对老产品的某些性能(或功能)不满,不知新产品能否改进;要么对新产品的新增性能(或功能)是否真的像推广人员说的那么好感到怀疑。在产品性能或功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更会从质量和实惠的角度考虑尝试新产品。此时,企业新产品虽然不可能让所有的消费者满意,但要通过对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来弥补或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时可能的,因而在这方面可多下些功夫。

要消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顾虑,就必须解决与消费者的沟通问题。因为市场投资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信息的有效沟通基础之上的,其中行为动机和情感沟通尤为重要,否则,企业会步入一个过分看重金钱给终端带来刺激的死胡同。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消费者不买你的新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三分之一的客户是由于产品和服务有问题而放弃,其余三分之二的问题出在沟通上。与消费者的沟通要以“傻瓜假设”作为标准,即:傻瓜那种水平的人也能看懂我们的信息,也能了解我们的产品,也能从产品中得到一定的实惠。所以,向消费者传达的新产品的信息一定是浓缩的,高度简单的,有一定感情诉求的内容。

四、新产品上市如何做到一举成功

大多数在市场上日落不息、日出亦作的产品,都是在“一举成功”的梦想破灭以后,从愿望中回归现实的。因为有很多的企业过多地把堵注押在产品导入期,在新产品上市之时,展开相当有力度的促销活动,期望一旦新产品站稳脚跟,自然会相应地减少相应的市场费用投入比例。可现实却让他们骑虎难下,广告和促销一降,市场销售马上就会下滑。这是因为消费者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成熟的思维习惯已成为制约新产品迅速成长的最大阻力。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6

(一)对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者的定位不同银行与客户之间对彼此权利义务有不同的见解,关键在于对理财产品购买者的身份界定不同。银行认为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应为投资者,在“卖者尽责”的情况下投资者理当自负风险。所以银行强调的是理财合同真实有效,购买者已抄写知晓风险等语句,同时银行也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因此银行已尽义务。而客户事实上将自己界定为消费者,认为由于银行所提供的理财服务十分复杂,银行应负有充分提示的积极义务,使购买者不需要为得到相关信息而努力奔波,这相当于要求购买者拥有类似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基于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显然银行只披露信息是不够的,还须让购买者知晓信息和风险。正是理解的不同,导致银行认为已尽责的披露行为与客户要求的知晓行为之间存在差距,纠纷因此频发。而关于购买者身份的界定,相关法律法规并未作出明确统一的规定。比如银监会令(2005)2号《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五十六条在提及银监会的调查对象时规定“商业银行从事产品咨询、财务规划或投资顾问服务业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操守情况,以及上述服务对投资者的保护情况”;银监办发(2011)5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客户风险提示和投资者教育”等等。而今年央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特别认为理财产品出现刚性兑付现象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显然也是将理财产品的购买者界定为投资者。但也有部分法规将购买者身份界定为消费者,比如银监办发(2006)157号《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同时,理财产品(计划)的设计应尊重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而银监发(2013)38号《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银行业消费者是指购买或使用银行业产品和接受银行业服务的自然人”,以高度概括的方式将理财产品购买者囊括在银行业消费者的概念之内。相关法律法规对购买者身份界定的混乱,不仅不能平息纠纷,也使此类诉讼成为法院的难题。

(二)理财产品品质识别存在困难银行为追利和抢占市场,激烈竞争在所难免。但为争取客户一味加高预期收益率实际上也在积累风险,高收益的背后必定是高风险。一旦不能达到预期收益,银行通常就将风险推向客户,引起客户的不满,也或有违规进行刚性兑付,导致银行自身积累风险。但银行仍乐于以此手段进行竞争,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时多只看预期收益率,似乎对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品质并不重视。但从购买者的角度而言,各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品质除收益率之外其他无法区别。其品质识别困难的原因除了银行理财产品本身具有天然的复杂性之外,识别体系的缺失也是重要因素。理财产品属于银行自产自销,对购买者而言,其评价由销售人员即银行本身作出,具体品质无从得知,只能依赖对银行本身或销售人员信誉的认识。没有能集中并分类比较各家银行各种理财产品风险程度和盈利能力的外部体系,造成购买者不能真正获得银行理财产品品质识别的渠道。这终将造成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落入王婆卖瓜或如打车软件亏本拼市场的恶性竞争状态。

二、规范银行理财市场中相关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理财产品购买者身份对理财产品购买者身份进行界定,有利于银行与客户之间权利义务的划分,对于理财市场中诸多纠纷能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而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之间确实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不以营利为目的,后者当然以营利为目的。投资者与消费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消费者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那么金融业中储蓄、房贷、电子支付可理解为生活需要的一部分,其客户可认为是消费者。而理财作为财富管理,追求财产的增值,即以金钱为资本而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这恰符合营利的定义。然而,面对理财等金融产品天然的复杂性及银行无可争辩的优势地位,购买者明显处于劣势,这与消费者在现代市场经济情况下的状态十分相似,因此近年来出现了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对于金融消费者,各国定义不同,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法》将其定义为“为个人、家庭成员或家务目的而从金融机构得到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2010年的新法案基本沿用上述界定;英国的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将其界定为“贸易、商业、职业目的之外接受金融服务的任何自然人”;日本的2001年《金融商品销售法》则将其定义为“咨询弱势一方当事人”。这个崭新的单词尚未形成统一的内涵和外延。有部分学者提出金融消费者应包括投资者,虽在学界引起重视,但也未达成共识。但能否将银行理财产品界定为金融消费者,仍应考虑消费者的特性,即与生活息息相关。具体而言就是购买者购买理财产品是否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一旦购买的产品受到侵害是否对购买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造成影响。可能存在部分购买者以不理性的方式购买理财产品,一旦产品收益不如预期就影响生活的情况,但绝大多数购买者的购买目的仍是财富管理,即利用闲余资金逐利,应与其基本生活无关。理财产品的购买者仍应被界定为投资者,而非消费者。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应主动关心所购买的产品的各项情况,在银行尽到披露义务的前提下,风险自负。

(二)对购买者适用特殊保护规则但基于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者的劣势地位,在理财行为某些领域应设立特殊规定,给予购买者更多的保护。比如产品销售前的风险揭示环节,应参考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原则设立规定,保证银行口头解释的充分性及口头解释与协议文本的一致性。购买者往往自身专业知识缺失,对文本中金融术语理解有限,只能依赖银行工作人员的口头解释,因此口头解释事实上能影响客户的购买行为。考虑到银行间理财产品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银行销售人员可能会做出口头宣传突破协议约定的举动。纠纷发生后,购买方又往往举证能力有限,法院就依据文本协议认定银行已充分揭示风险,要求买者自负。对于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可以设立特殊规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当购买方认为银行口头解释不充分及口头解释与协议文本不一致时,由银行举证证明其已进行充分合理的口头解释,换个角度而言就是要求银行对销售人员的口头解释给予录音并予以保存。录音制度在香港地区已有实行,即建立相关录音档案,将银行员工与客户所进行的投资产品介绍及风险评估过程的对话全程录音(包括面谈及通过固定电话、手提电话所进行的对话),录音资料须保留7年以上,以备日后检查。此举克服了理财产品发生纠纷时举证困难的问题,值得借鉴。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7

1.负需求

烟草产品对于一部分消费者而言就是负需求产品,这部分消费者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吸烟的公众,他们不喜欢烟草产品,甚至讨厌这类产品,如果能够花费一定的代价(比如金钱等)回避这类产品,他们可能选择回避;另一部分是吸烟的消费者,尽管他们是烟草的顾客,但是他们可能也意识到这些烟草产品的危害而要拒绝或讨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还在消费者,他们的需求状况应该算作是负需求。

2.无需求

对于一部分消费者而言,烟草产品是他们不感兴趣或漠不关心的产品,一般而言他们对烟草产品没有什么明确的态度,无所谓喜不喜欢,但是这部分消费者如果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则可能慢慢改变态度,可能被转化为烟草产品的顾客,也可能抵制烟草产品而转化为负需求状况。

3.潜伏需求

很显然,对于目前正在消费烟草产品的消费者而言,由于各方面的公益宣传与推广、自身身体的各种感受等使他们产生了对纯粹无害香烟的需求,他们一方面需要继续消费烟草产品以满足某种需求,同时又希望它对身体和精神不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他们的需求状况一定是潜伏需求。

4.下降需求

由于烟草产品客观上存在着对身心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社会健康风气的影响、环保理念的深入、禁烟运动的兴起、公共场合明令禁止、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等,烟草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出现下降。另外按照市场生命周期的理论,烟草产品也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其面临下降需求则是必然趋势。

5.不规则需求

由于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烟草产品也可能出现不规则需求状况,比如烟叶种植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消费者的不理性消费、不法商贩的恶意炒作、特定节假日烟草作为礼品的需求、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影响等,都可能使烟草产品出现不规则需求,表现为特定时间内的需求增加或减少。

6.充分需求

就目前烟草市场的实际来看,烟草产品是专卖产品,烟草产品市场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存在计划经济的色彩,烟草产品的生产、物流、销售等还要按照计划进行,因此该市场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充分需求。从每年烟草行业的数据来看,烟草产品的销售都能完成任务,好像供求相当,但是实际上是“表面”的充分需求。

7.过量需求

实际上对于市场上紧俏的烟草产品,其面临的是过量需求状况,即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比较旺盛,而实际的供给却不足。目前市场上的一类烟就是这种状况,而对于低档次的烟草产品或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产品则呈现下降需求的状况。

8.有害需求

烟草产品目前来看绝对是有害产品,其需求也是有害需求。尽管很多烟草生产企业通过提高烟叶品质、改进工艺、添加有益成分等降低烟草产品的危害,但是这种危害短期内仍然存在。

二、不同需求状况下,烟草企业的营销策略

本处所指的烟草企业既包括烟草生产企业,同时也包括烟草销售企业(指烟草专卖公司),他们都可能面对上述几种不同的需求状况,烟草企业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下面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简单称之为v营销策略。

1.负需求

对于负需求市场,烟草企业应该实施“改变营销策略”,即分析消费者不喜欢的原因,通过重新设计产品、价格策略和更积极的促销手段、改变消费信念和态度、有效的引导、开辟新的市场等,将负需求转变为正需求。

2.无需求

企业应该实施“刺激营销策略”,即将产品与人们的自然需要、兴趣、投资偏好等联系起来,将产品的利益点与顾客的需求联系起来,将无需求转变为有需求。比如万宝路香烟使人联想到真正的男人(即吸烟是真正男人的象征)。当然,从市场营销道德的角度来讲,企业不应该将无需求顾客转变为烟民。

3.潜伏需求

对于这种需求状况,企业应该实施“开发营销策略”,即从烟叶种植、加工、工艺处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改进,或采用替代原材料等,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将潜伏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

4.下降需求

企业应该实施“提升营销策略”,即通过分析需求下降的原因,通过改进工艺、大力促销、开辟新的目标市场、改变产品特色、增加服务等,扭转需求下降的趋势。

5.不规则需求

企业实施“有计划营销策略”,即根据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对市场需求做好预测并制定好计划,同时一定程度上采用灵活的价格策略、大力促销或在旺季减少服务等手段,改变这种需求的时间模式,努力使供需在时间上的协调一致。

6.充分需求

企业采用“维持营销策略”,即保持现有的市场需求状况,同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及时了解顾客需求的变动情况,以及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这种需求状况维持下去。

7.过量需求

对于这种需求状况,企业可以采用“降低营销策略”,即通过提高价格、减少服务、降低质量、合理分销、合理宣传与引导,改变工艺等暂时或永久降低市场需求水平。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有害需求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就我国而言,烟草行业在就业、税收、相关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烟草行业还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这种有害需求的产品最终还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相关企业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要么改进工艺等将产品转变为无害产品,要么转行从事其他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信如果将来某一天烟草行业的作用和影响降低了,该行业就能够退出市场了。

三、总结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8

关键词:市场营销;定位理论;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渐激烈,市场营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愈发突出。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系统性过程,涉及内容较多,如定位、产品等,而其中定位作为最为关键的元素,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快速发展影响下,相关管理、营销等理论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加强对市场营销中“定位”理论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针对目标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

一、市场营销概述

所谓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及传播等过程中,为顾客、客户带来价值的活动、过程及体系。简单来说,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的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它在企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任何事业都具备两种功能——营销与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挖掘市场销售规律,明确目标市场,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三个时代,随着市场快速发展,产品至上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USP理论后,便迅速成为营销理论的主流;随后,产品逐渐丰富方向发展后,迎来了以形象为核心的营销潮流,并形成了品牌形象论;而最近风靡全球的市场理论为20世纪70年代的“定位”理论。

二、定位理论概述及其主要内容

(一)概述

定位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谓定位,主要是指公司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及形象,并在目标客户心中确定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定位不仅仅集中在产品营销方面,更多的是对于市场的发现。其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性特点的市场营销,定位理论是一个系统化、综合化市场营销过程,需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具体的调整,并辅助科学的管理方法,最终制定出企业的目标市场。就该意义层面来说,目标市场的本质是市场定位的产出,能够指导企业按照正确的方向努力和发展,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产出,促使企业成为竞争中的优胜者。

(二)主要内容

定位理论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认可,主要是完善的市场营销理论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企业运用市场定位理论需要了解和掌握市场情况,才能够促使该理论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当前,定位理论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产品定位理论。所谓产品定位,主要是指将具体的产品定位于消费者心中,如果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就会联想到该品牌生产的产品,以此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如宝洁公司以洗发水系列产品为核心,打造飘柔、潘婷等多元产品类型,海飞丝能够去头屑、飘柔突出飘逸柔顺等,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产品,宝洁公司通过对产品进行精细化处理后,能够规避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扩大产品覆盖范围。产品定位是市场定位的重要基础,产品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企业能够通过产品销售情况等了解产品存在的不足及消费者对产品的反映;而消费者通过产品能够增强对企业的好感,逐渐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如若缺少产品及服务,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将无从谈起,可见,产品定位是整个定位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其次,品牌定位理论。品牌定位,是指在市场与产品定位基础之上,对特定品牌在文化取向等方面的商业性决策,也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相关品牌形象的过程。如夏日炎炎,人们口渴时会想到“可口可乐”红白相间的清凉爽口;或者在吃火锅的时候,想起“怕上火、喝王老吉”。品牌定位理论最早由全球顶级大师杰克•特劳特首创。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与品牌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消费者认可产品后,将会深入了解企业品牌。一旦形成了强烈的品牌认同感,品牌将会以一种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实力,并逐渐脱离产品发挥自身独有价值,既能够帮助节省大量宣传成本,还能够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当消费者从内心接受品牌后,发挥更加明显的效果。企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品牌定位已经成为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品牌优势成为企业亟待思考的关键问题。最后,企业定位。企业定位远远超过于前两种,是最高层次的定位模式。企业要想实现对自身的精准定位,需要先对产品和品牌进行定位,然后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够实现企业定位。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多取决于前两者定位。企业定位如若成功,将会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当前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形势下,也是企业决胜的重要因素。其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除了消费者,还需要获得供应商、批发商等相关合作伙伴的认可,且产品、生产等全过程都会对企业定位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成功的企业定位会对国家政府等形象产生积极影响,而国家定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定位提供有力支持。如德国重工业较为发达,奔驰、宝马等汽车品牌以其自身优良的工艺,得到了公众的认可。而相反,宝马等汽车成功的定位,再一次肯定了德国工业化水平,促使德国在国际范围内成为重要工业国家。定位理论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营销传播由内而外的局限性,转变为从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设计产品,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市场定位,促使企业营销由外向内渗透,将企业打造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企业,赋予企业战略性、前瞻性特点。企业任何活动都需要在定位策略基础之上进行,将广告、公关等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才能够发挥出综合效果。

三、基于定位理论,思考恒大冰泉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定位的前提基础是对市场进行细分后确定企业需要参与的市场,然后深入考察目标市场,选择其中存在的定位,最终形成适合产品的定位。而广告作为企业营销定位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恒大冰泉各类广告来看,其并未选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对后续营销活动等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影响下,企业销售主张呈现多元化,如“一处水源供全球”、“中国真矿泉”等,且没有明确竞争对手,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认知模糊化,难以深入到消费者内心。另外,即使恒大冰泉在营销之初选择与央视、大明星合作,但是受到定位模糊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真正打造高端矿泉水品牌形象。恒大冰泉市场零售价为4元,属于中高端瓶装水,但其广告却一度针对农夫山泉,导致其比附对象存在差别。如就广告而言,矿泉水做饭更香这一卖点却与品牌功能相差甚远。可见,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恒大冰泉发展遇到重重阻碍。

(二)改进恒大冰泉定位的对策

基于上文定位理论来看,针对恒大冰泉市场营销过程中定位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关注年轻、高学历群体。《2012年瓶装水调研报告》显示,我国25岁-34岁单身人士是消费中高端瓶装水的主要群体,且数据中明确显示,受教育与收入水平与高端瓶装水消费呈现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受教育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其更加倾向于选择高端产品。如标准指数为100。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群体选择高端水为149.3,而月薪收入过万人群指数为203.6。因此恒大冰泉作为中高端瓶装水应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年轻、高学历群体。该群体具备的理性、品质等消费特点,在选择产品过程中,除了关注其品质,还会看重产品实用性,锁定这一目标市场,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明确特色销售主张。恒大冰泉要摒弃以往多元化销售主张,组织销售人员、公关人员建立高素质团队,提出明确的销售主张。首先从广告入手,创新精彩的品牌故事,在此过程中,可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等因素,借助品牌故事这一途径将恒大冰泉全新的独特的销售主张传递给消费者。其次对于销售主张而言,应尽量避免雷同性,切实结合自身产品特色,强调独特性,以此打动和吸引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关注度。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是主张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品牌形象的树立,其是一个企业文化底蕴等多个方面具体表现形式。第三,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就当前瓶装水发展形势来看,主要形成了两大趋势,一是低端产品强调功能定位,如康师傅矿泉水突出“补充维生素”、农夫山泉“天然弱碱性”等,二是高端产品侧重品牌定位,如依云、怡宝等。因此恒大冰泉应放弃功能定位,选择品牌手段,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具体来说,第一,产品包装方面,改进饮料包装设计及材质,引进传统文化、现代元素及环保材质等,从外观上给予消费者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第二,针对广告方面,树立质量第一原则,提高广告设计质量,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高端印象,如适当削弱“恒大”品牌,突出“冰泉”概念,形成一种全新的形象,给人们清凉之感。如加多宝在发展高端市场过程中,并没有延续原有的品牌,而是将“昆仑山”作为矿泉水的品牌,以此来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第四,采取灵活营销手段。企业在品牌定位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到我国高端矿泉水市场规模较小。如2013年昆仑山矿泉水占据高端市场41%份额,但销量却仅为瓶装水市场的0.6%。对此恒大冰泉可以采取灵活的营销手段,在塑造高端品牌形象的同时,加快发展中端市场,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第五,重新定位。市场经济趋势下,企业作为市场竞争参与者,无力改变外部大环境,如若在发展过程中,品牌形象塑造不成功,企业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坚持灵活性原则,把握消费者消费取向,重塑品牌形象,争取成为行业佼佼者。综上来看,定位理论在企业营销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突出。现阶段,企业定位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企业不能够一意孤行,要结合企业营销战略、目标市场等动态因素及时调整自身定位,逐渐由拍广告解决战略问题朝着先找定位战略定位服务公司做定位方向转变,为企业落实营销战略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帮助企业击败竞争对手,避免对市场竞争所淘汰。

根据上文所述,企业市场营销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定位理论在其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企业要加强对影响营销的关键——定位因素的研究,结合自身产品特色及企业优势,树立现代化营销理念,确定目标市场、找准定位后,选择品牌定位、或者企业定位,将自身的优势呈现给消费者,为企业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歆迪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悦.探析定位理论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关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38-39.

产品市场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定位 定位理论 市场区隔

“2006中国成长企业100强”在北京揭晓,“五谷道场”的品牌企业――中旺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近三年20.03%的增长速度获得第五届成长企业百强冠军,成长速度超过了第一届百强冠军蒙牛当年的19.47%。

积极倡导“健康、营养、自然和本真”的中旺集团,在众多方便面企业都在激烈争夺市场的时候,重磅推出非油炸方便面,制造健康型方便面,更旗帜鲜明地采用了“非油炸,更健康”的广告定位策略,在方便面市场中寻求到一片“蓝海地带”,在竞争风起云涌,巨头形成垄断的方便面市场上脱颖而出。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诞生的定位理论,再一次展示了它巨大的市场推动力。

一、定位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1969年,艾・里斯(Ai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在美国营销杂志《广告时代》和《工业营销》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首次提出了“定位”这一概念。系列文章刊载之后,引起全行业的轰动,定位成了营销界谈论的热门话题。20世纪70年代,定位观念日趋成熟并发展成较为完善的理论。

1979年,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合著的定位理论专著《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出版。两位大师指出: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如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所机构,甚至一个人……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就是说,要为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

1981年,两位大师再次合著了一本改变营销传播的书《定位》(Positioning),他们宣称“定位是一种观念,它改变了广告的性质”,“定位已经改变了当今所玩的广告游戏的法则”。《定位》曾被美国营销协会评为“有史以来在美国影响力最大的营销学著作”,它推出诸如“心理占位”、“第一说法”、“区隔化”等极其重要的营销传播理论。定位理论指出:任何一个品牌(产品、服务或企业),都必须在目标受众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提供有别于竞争者的利益,并维持好自己的经营焦点。

1996年,杰克・特劳特和瑞维金合作出版了《新定位》一书,作者再次强调“定位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消费者心底”的原始概念并未改变。《新定位》的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作者认为消费者的心灵(底)或知觉是营销的终极战场,营销人员对消费者心灵知道越多,定位就越有效;同时指出了到达消费者心灵的几种方法。

中国营销界权威人士卢泰宏教授曾将这个经典的营销传播主张浓缩为以下五个方面:广告的目标是使某一品牌、公司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或者占有一席之地;广告应将火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目标上,在消费者的心智上下功夫,要创造出一个心理的位置;应该运用广告创造出独有的位置,特别是“第一说法、第一事件、第一位置”。因为创造第一,才能在消费者心中造成难以忘怀、不易混淆的优势效果;广告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指出产品的具体的特殊的功能利益,而是要显示和实现出品牌之间的类的区别;这样的定位一旦建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消费者产生了相关的需求,就会自动地、首先地想到广告中的这种品牌、这间公司及其产品,便能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简言之,定位论的核心主张是创造心理位置,强调第一。

二、定位的理论渊源

定位理论的产生是基于当时广告竞争的需要。在20世纪50年代的产品至上时代,罗瑟・瑞夫斯的USP理论强调以理性诉求为主,成了营销理论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产品时代终结的是“仿效产品雪崩似的涌入市场”,独特销售主张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开始关注心理上的满足,销售产品时,声誉与形象比任何明确的产品特点更重要,这标志着营销开始进入形象至上时代。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强调了重视消费者心理上的满足,成为当时广告创意与表现的热门。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正如仿效产品毁掉了产品时代,拾人牙慧的公司同样毁掉了形象时代。要想企业和产品脱颖而出,就必须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占有一席之地。此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宣布定位时代的到来。

USP理论强调塑造产品实际利益差异性,品牌形象理论强调为产品塑造心理(感性)利益的差异性,而定位理论则强调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理的类别的差异性。定位理论从产生到现在的30多年来,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在理论界得到了承认和推崇,主要是因为定位理论秉承或契合了差异化理论、顾客价值理论和顾客满意理论的精髓。无论是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还是定位理论,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产品或品牌的差异化,因此,差异化营销理论是定位理论的基础性理论,定位则是实现差异化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定位实现的差异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关键原因是差异化能增加顾客价值。而顾客价值的增加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更好满足需求最终是为了实现顾客满意。

三、“五谷道场”对“定位”基本理论的运用

企业运用市场“定位”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策略选择:首先一种策略是强化自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其次一种策略是寻找尚未被占据的并为消费者所重视的市场位置,争取抓住这种机会占领它,即发现市场上的空隙;最后一种策略是退出竞争或对竞争重新定位。

在策略的选择上,“五谷道场”采取了第二种策略。2005年11月初,“五谷道场”的非油炸方便面的产品广告几乎在一夜之间充斥主流电视、平面媒体。广告中,产品代言人著名的影视明星陈宝国一身酷似《大宅门》里的白七爷的装扮,将呈上来的一碗油炸方便面一挥扇子就挡开了,跟着说了一句“我不吃油炸的方便面”。随后拿起“五谷道场”的非油炸方便面说:“这才是非油炸的健康方便面!”画面最后定格在“拒绝油炸,留住健康”的广告语上。随后,一场关于“油炸与非油炸”的争论急剧升温,从方便面企业到行业协会,所有矛头均指向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五谷道场”。而短短六个月后,“五谷道场”的销售队伍就扩张到了2000多人,年底即将建成20条生产线,每月产能可达到2亿元,并预计销售会突破10亿元,将拿下“非油炸”方便面60%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五谷道场”在原本有限的市场蛋糕上狠狠切下了一刀。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虽然在市场的推进过程中经历了一些争议和波折,但“五谷道场”毫无疑问的确立了自己在非油炸方便面的霸主地位。

近年来,随着苏丹红等致癌物质事件的频频曝光,消费者对食品的健康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2005年4月,国家卫生部下发了一份文件,质疑薯条等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此后,“油炸食品致癌”甚至“方便面危害健康”不绝于耳。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为具备营养方便特性的食品提供了潜在的市场空间。对于方便面行业,除了康师傅、统一等大牌企业占据了城市的高档市场,其余还有部分外资或国内厂家以价位作区隔,战略上以区域或农村市场作主攻目标,打出自己的品牌,抢占了一定的份额,如华丰、华龙等品牌。按照传统的做法去颠覆康师傅、统一等大牌企业地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2003年底,中旺集团与康师傅那场国内方便面行业最大规模的合作,中旺不但未能如愿以偿地借康师傅进军中高端市场,反而把自己一手创造,并赖以生存的品牌“一碗香”给丢了。

定位理论的灵魂是要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中发现仍存在的市场盲点,即找出市场中仍存在的空隙。定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无法取代的位置,让品牌形象深植于消费者脑海,一旦有相关需求,消费者就会开启记忆之门、联想之门,自然而然想到它。五谷道场在众多方便面企业都在细化“口味概念”市场的时候,独树一帜地推出非油炸方便面,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更是在方便面市场上开拓出一条区隔于传统企业的新领域,这是对在国内盛行20多年的油炸型方便面的一种颠覆,实现了对市场的区隔,建立起巨大的概念差异,达到了品牌定位的主要目的。

四、“五谷道场”定位理论的成功

在几大巨头牢牢掌控瓜分绝大部分份额的中国方便面市场中,新品牌的进入可谓困难重重。当年华龙斥巨资推出今麦郎品牌,单一品牌的年度广告费用几乎占了整个行业的40%,才在市场上打出了一定的名堂――但至今为止,在高端市场上,今麦郎始终仍只是康师傅、统一的追随者。而五谷道场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搅乱当前的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利用“非油炸”的定位对市场进行了区隔,同传统品牌直接叫板,建立与其他竞争品牌的差异,从而使自己在新的领域跑在了第一名,做了另一品类的“老大”,等其它企业认识到的时候,五谷道场已经抢占了先机,将“非油炸”概念在业内形成认知,成功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从定位来说,这无疑是成功的。

1.实现了选择和聚集目标消费群

现代消费者因其年龄、性别、文化、收入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别,使他们的相同需求具有不同的需要满足,也使消费者分属于不同的需要满足群族。按现代营销理论观点,企业、产品乃至品牌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群族的要求,只能较好地满足某个或某几个群族的要求。“五谷道场”非油炸的定位广告通过传播特定的定位信息,使非常关注食品健康的消费者从消费大众中脱颖而出,聚集到产品的周围。

2.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

人选择一种食品因各自情况不同形成不同的选择动机。有的人关注食品的价格,有的人关注食品的味道,有的人则更关注食品的营养。广告定位使广告所传播的信息能更适应特定广告对象某种需求,通过非油炸的广告定位,使五谷道场更适应那些关注食品营养和健康的特定消费者。

3.营造了与其他竞争品牌的差异

当今市场,产品同质化、信息同质化,以及品牌无本质差别,使消费者难以区分,极其困难。消费者面对同质的产品和信息无所适从,广告效果大滑坡。差异是广告及其信息被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注意则是广告成功的一半。“五谷道场”的非油炸的定位,使其广告信息、品牌区别于其它方便面品牌的广告信息,从而营造品牌差别,使“五谷道场”在市场上异军突起。

4.真正实现了市场的区隔

方便面这种产品技术含量相对不高、进入门坎较低,行业内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采用传统营销手段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非油炸作为产品上市的定位,可以成为一个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