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航空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3:55

航空技术论文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1

航空企业设备备件储备,需要从航空企业实际的需求出发,总的目的是满足企业生产设备维修需要,从而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又要考虑设备备件库存资金的占用,不合理的设备备件储备不但不会给企业解决问题,还可能由于过多的占用资金而影响航空企业的正常生产。一般情况下,对于航空企业来说以下各类零部件应该是航空企业必须要储备的:(1)生产设备的配套件;对于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零部件必须要有所储备;(2)生产设备说明书中明确指出的“易损件”,是企业设备必须要有的备件;(3)生产设备中起到主要负载作用且比较薄弱的零部件件,如:生产设备常用的小齿轮、联轴器等;(4)设备生产运行中那些经常摩损的零部件,如:设备的磨擦片、滑动轴承、传动丝杆付等;(5)起到保证零部件生产精度的重要设备零件,如:齿轮、主轴、蜗轮付和丝杆付等;(6)生产工序较多、工艺要求比较复杂、可能需要企业专门管理人员来进行协调、制造的复杂零部件或者设备成品;(7)生产流水线上的关键设备备件。因设计结构不良而故障频率高的零件;(8)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在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

2航空企业设备备件来源、订货与储备管理

2.1航空设备备件来源方式

2.1.1外购备件。对于航空企业需求量比较大的通用件、标准件等,可以采取外购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储备资金占用,少量储备随用随买。外协加工备件。对于那些加工工序比较多、结构相对复杂、生产周期较长,甚至需要专用工装才能生产的备件,可以向专业化的配件厂商订制购买。

2.1.2企业自制备件。这些备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等特点。

2.2航空设备备件订货方式

2.2.1定量订货。设备备件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应该保证备件库存量处于计划最高与最低储备额之间,低于最低储备额的备件需要及时订货补充。该种方式较适用于那些每年发出次数较多而单价又相对便宜的零部件。

2.2.2定期订货。主要是按着事先规定、计划的时间定期的盘点、补充备件。该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那些备件需求量变化幅度较大的普通零部件。

2.2.3使用量订货。使用量定货操作需要先确定某类设备备件最高库存量,根据实际使用数量订货补充,目的是保证某类设备备件库存量始终处于某个规定数量内。该种方式比较适用于那些每年需要维修、更换次数较少而单价又比较昂贵的设备备件。

2.3航空设备备件储备管理

2.3.1成品储备。部分航空设备维护修理过程中,会要求备件尺寸大小的一致性,这种情况的设备备件可以考虑成品储备。

2.3.2半成品储备。半成品储备主要基于那些可以通过拆机修理的设备,应该保证有一定的设备零部件储备。

2.3.3成套储备。成套储备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航空设备的传动精度、配合精度需要,可能需要成套的更换设备零部件,需要进行成套储备。

2.3.4部件储备。主要以部件形式进行储备,目的是可以进行快速修理,储备那些主要的、制造工艺复杂的零部件。

2.3.5毛坯储备。主要是为了缩短设备停机时间,对于那些机械加工工作量不大,但又难以确定具体使用尺寸的零部件可以以毛坯形式储备。

2.4设备备件储备定额的确定

确定航空设备备件储备定额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主要工作,是编制各类设备备件储备计划的重要基础。对于航空设备备件储备定额,首先要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其次,要考虑备件的消耗量、企业的机修能力和备件供应周期长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第三,以满足企业设备维修需要、不占用过多备件资金、保证备件储备周期最短等为原则,最后确定备件储备定额。

3结语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2

本次论坛以“太阳系探测的科学与技术”为主题,以国际太阳系探测发展战略和规划;月球、火星、太阳和小行星探测的科学前沿和热点问题;太阳系探测相关技术发展等为主要内容。出席会议的中外专家共150多人,论坛安排了50个大会报告。

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拟一到两年举办一次,将为国内外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高层次、常态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杭文)

航天科工液压气动产业研发中心挂牌

9月1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液压气动产业研发中心在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该产业研发中心是集团公司为充分发挥内部相关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水平、推进产业化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而设立的非法人机构。该中心在业务上接受集团公司的管理,完成集团公司液压气动产品、技术、产业发展等任务,肩负着协助集团公司组织研究、制定液压气动技术及产品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牵头组织集团公司所属相关单位开展液压气动技术研究、产业化研究和市场营销体系建立等责任。(杭文)

中国首部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样机成功面世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3所自主创新研制的中国首部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顺利完成测风对比试验,成功面世。连续波体制应用到测风风廓线雷达上尚属世界首创。该雷达将效力于民航低空风切变领域,为飞机起航和着陆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据有关人员透露,该雷达已完全能够满足民航、环保、风资源勘探等行业对低空风场探测的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已有咸阳、昆明机场等单位提出了明确的需求。(杭文)

彩虹无人机亮相北京航展

9月25日,第15届北京国际航空展开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携彩虹-4、彩虹-802两款无人机参展。展台中,彩虹-4无人机展翅欲飞,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参观、留影,也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户前来咨询洽谈。北京国际航空展每两年举办一届,是中国历史最久最专业的航空展,本届航展吸引了全世界14个国家及地区的129个展商参展。(航讯)

钱学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

9月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上,学术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术委员会章程,并向孙家栋、包为民等院士专家颁发了聘书。针对钱学森实验室技术创新工作的相关情况,与会专家和领导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提出,钱学森实验室在后续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发挥技术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实验室开放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钱学森实验室国际化建设并强化实验室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核心能力,为推动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航讯)

中国成功发射快舟一号卫星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航空器;适航技术;培养模式;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86-02

民机发展,适航先行。加强适航意识、提高适航能力是我国民机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提高我国民航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航空器适航技术与管理是一个涉及航空器设计、系统安全和管理等多个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欧美在该学科的教育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我国适航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面对具有相当特殊性的专业人才,其培养模式与体系建设目前已在国内航空和民航领域的院校中逐步展开。由于我国航空器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当紧缺,2011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紧缺专业“适航技术与管理”,培养民航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针对适航学科对人才要求的特殊性,采用分阶段、本―硕连读培养模式,探索培养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新途径。

一、跨学科本科―硕士连读培养机制

1.培养目标。依据合理的培养模式,制定完善的培养体系,培养以航空器结构、材料、系统,以及航空器发动机等专业为基础,熟悉航空器适航条例和规章体系,掌握基本的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并具备航空器安全性评估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使其能够满足大型民用飞机研制、通用航空器设计与制造、航空公司运营与管理、局方部门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适航人才需求。

2.培养模式。航空器适航与管理技术涉及到多个飞机设计学科以及管理学科,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它不仅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航空器设计水平,也需要从业者熟悉适航条例、法规和流程等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协调、沟通能力。为适应从业岗位要求,达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采用培优淘汰模式、本硕连读机制,学制总计6.5年。

学生来源(选拔):学生可通过高考进入适航培优班,高考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考生经审查择优录取;另一部分生源为校内其他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经过申请、考核、审批的流程进入适航培优班。

考核淘汰制:适航培优班的学生实行考核淘汰制,大学本科阶段每年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方可留在适航培优班继续学业,并保留免试攻读硕士资格;考核不合格者,则不再保留培优资格,并取消免试攻读硕士的资格。

分阶段培养:适航技术与管理培优班学生的培养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产学研合作、讲座型课程:建立适航领域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在民航、航空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学生的专项实习和工程实践学分与普通专业学生不同,比重较大。同时,研究生阶段开设2~3门专家讲座型课程,邀请企业和局方的适航技术与管理专业人员授课,贴近职业方向的需求。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方向

1.适航技术与管理人才需求。适航技术与管理领域学生培养的职业特点非常明显,目前该领域人才非常短缺,根据职业需求,大致包括以下四大类:(1)参与航空器或相关民机产品设计制造的厂、所内部适航工作人员;(2)航空公司、民航监管部门的适航工作人员;(3)负责适航规章、条例颁布与实施、航空器设计/制造单位和航空器适航审定的局方人员;(4)适航条例和法规、适航技术与验证方法等相关研究人员等。四大类相关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很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必须具备适航法规与规章的研究/理解能力,较强的协调、沟通和管理能力等。

2.面向职业需求的研究生培养方向。适航技术与管理培优班学生研究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在研究生阶段。根据该领域四大类人才需求,我们针对以不同学科为基础的适航培优班学生设计了5大研究方向及其相关的研究技术,如图2所示。本科阶段学生的学科跨度较大,不同的跨学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5大方向中,选择合适的专业技术从事研究工作。

三、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和过程管理

1.课程设置与优化。适航技术与管理学科的研究生来自于航空器主机设计(含结构)、机械设计和强度、航空器发动机,以及航空器各分系统等专业,前三年的课程体系与原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一致;同时,增设了相关的适航概念性课程。本科四年级与硕士一年级的课程,以及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则侧重于系统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方面;以促使适航技术与管理学科和各专业学科的相互融合,满足跨学科适航学科人才培优的需要;并不断探索、实践和改进。硕士阶段必修课设置:注重前沿性和综合性,以便弥补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侧重系统工程与安全工程,切合适航技术与管理方向人才分类需求,初步设置的课程有:航空器可靠性工程、航空器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航空器安全管理工程、航空器持续适航技术、系统工程。硕士阶段选修课设置:面向航空器适航,注重适航工程实践类课程,并由各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支持;学生可根据后续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在全校工科类硕士选修课中选择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可包括,旋翼类飞机适航审定与验证工程实践,通用飞机适航审定与验证工程实践,机载设备适航审定与验证,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与验证,持续适航工程实践等。目前第一届培优学生已进入硕士阶段,培养过程进展顺利,根据后面的反馈情况,我们将进行课程的优化。

2.校(研)企联合导师队伍。根据适航技术领域的跨学科、跨专业特点,组建一支校(研)企联合导师队伍。适航领域的研究生导师采用多学科交叉导师指导小组模式,建立多学科结合的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指导小组成员有校内不同学院、不同领域的具有宽阔视野、丰富学术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也有具有高级职称、专业背景强的中航工业企业技术人员、民航局方相关单位的适航管理和监管专家,他们构成一个校(研)企联合导师队伍。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促进本领域专业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共同提高。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航空概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44-03

一、航空类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航空航天类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和航空航天工程等7个。目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开设了前3个专业,均归属于航空工程学院。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例,在第1学期设置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16学时)、第2学期设置了“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专业必修课(32学时)作为专业学习的前导课。第1―5学期,学校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第4―7学期则按照飞机设计的各个子学科,设置了“通用航空技术”、“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系统导论”、“飞行器专业英语阅读”和“飞行器专业技术讲座”等专业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和“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和学科领域的整体性把握,属于专业通识性课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通识意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前期引领和必要的数理、力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再按照飞机种类和飞机设计各分支学科的特点进行专业课学习。可以说,“航空航天技术基础”的各个章节基本上对应了后续专业课的主要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激波、升力、机翼结构、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等概念尽管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中已讲授,但在相应的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仍觉吃力。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课程数学公式较多,而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一般,有畏难心理;第二,不知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航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专业通识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概论”通识类课程的建设情况

航空概论是学校面向非航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2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原理、航空发动机等[3],考核方式为期末半开半闭考试。此外,针对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ISEC)项目的双语版航空概论(32学时),内容较普通版更为丰富,更强调课堂参与和团队协作,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表现和期末设计报告。

航空概论被列入学校的特色课程组合中,除航空专业外,其余专业的学生均须从特色课程组合中选修一门。学校每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近7000人,日常教学任务较为饱满,考虑到学校招生专业包括财经类、管理类和艺术类等,学生数理基础参差不齐,在讲授时一般避免进行复杂公式的推导,多采用类比法和案例法讲解。

此外,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与传统的三所航空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其他高职高专类院校存在明显区别,市场上已有的航空概论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主编并出版了《航空概论》教材,并将“航空概论”课作为学校慕课平台课程体系的第一批建设项目立项,通过网上课堂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航空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中。

三、航空类专业课程与“航空概论”课程贯通建设

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我们对航空类专业课程和“航空概论”课程进行了统筹处理,并尝试进行贯通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1.教具的开发和使用。“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开设于第1学期,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中理论课为8个学时,主要介绍专业课程特点、发展现况和就业方向;实践课为8个学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制作飞机模型,主要培养学生对飞机的认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综合性设计与制作”开设于第7学期,为专业必修实践类课程,为期两周,要求学生按照总体设计指标完成飞机的总体概念设计,制作出模型。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航空维修 特点 质量管理 分析

中图分类号:S2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81-01

1.引言

维修,即维护和修理。航空维修就是采用一切现有的技术方法使航空装备保持良好、正常的工作状态或者消除故障、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好的航空维修是保障航空设备性能和人员安全的关键。

航空维修的判断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修理结束或者维护工作进行中航空设备是否达到合格要求与同类型设备的标准,另一方面是维修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监督、工作反馈等管理效果。好的管理是保证维修最终效果的前提,在工作中决不能忽视。

2.航空维修的新特点

2.1 专业种类多、管理比较复杂。

近几年,随着航空产业的不断进步,一系列新型的航空设备陆续列装,航空维修的不同划分也更加细致。以航空装备维修为例,当今航空装备维修已由航空军械、航空火控、航空机械、吊舱等多个专业组成,而每一个专业又有分支技术与配套的保障设备,这就使航空维修难度大大提升。

2.2 系统配套性强。

当今的航空维修,从技术状态到组织结构都在逐步形成配套的体系,这就使得航空维修的整体协调性格外重要。这种特点要求航空设备维修人员要有高度整体观念,能够根据不同的航空设备维修层和不同类型的专业制定完整、详细的航空维修计划,使维修工作能够协调发挥出最大效能。

2.3 技术含量高。

当今航空设备维修水平已经在逐步提升,但是形成反差的是,我国航空维修技术、质量管理都缺乏科技含量,这就导致我国航空维修效果不理想,竞争力不强。

3.维修质量管理的难点

3.1 思想放松

当新型航空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时,稍旧的航空设备并没有马上被淘汰,这就导致了新老航空设备同时存在的情况。但是在维修过程中,部分人员产生了重新轻老的思想,认为只有做好新型航空设备的维修工作就好,老的航空设备马上就要被替换掉,所以在维修过程中对于老航空设备态度不认真。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偏失了航空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工作的方向。

3.2 维修方法过时

在新型航空设备投入使用后,维修方法没有与时俱进,许多维修单位、维修人员用老的维修方法对待新的航空设备,而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直沿用老经验、老习惯,并没有向先进方法学习。这种落伍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极大制约着维修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3 不重视制度的执行

在航空维修管理工作中,都会有规章制度对于管理工作进行导向和约束,这些规章制度在制定时大都经过了认真的讨论、广泛的借鉴和严密的计划。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却将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没有在实际操作中借鉴和比照。这就造成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管理工作目的性不强,并且缺少原则性,大大降低了管理效果。

4.做好航空维修质量管理的方法

4.1 用好目标管理法

维修单位要把目标管理作为航空设备维修质量安全的总目标和出发点。

第一,随着新型航空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维修单位要确定型的维修质量管理目标,并且围绕新目标制定、建立机构。

第二,维修工作中要以维修质量管理目标为导向,通过有效的组织,对新老航空设备的维修质量管理各项活动进行评估。

第三,改进维修质量管理目标,由以前的确定工作范围转变到确定工作方向,有效提高维修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2 落实责任管理制。

要根据航空设备不同系统、不同寿命时间等指标,按照各级各类维修质量管理者的职责,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将管理责任逐级分解,解决好维修质量管理中“该谁管、怎么管、管好管不好怎么办”等难题。

4.3 实施系统管理

航空维修工作是一项多层次、多环节的的系统工程,各个部分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如果哪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下一环节的维修效果,从而影响总的维修效果,甚至直接使航空维修工作不合格。所以,各类维修人员要树立整体思想,从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到维修工作的实施,再到维修效果的验收,都要环环相扣,不可分离。而在维修质量管理中更要时刻保持整体思想,将不同单位、不同部分的维修工作协调好并时刻在宏观上进行监督,确保维修工作的效果。

4.4 完善维修质量法规

维修达到的效果就是要质量过硬、安全效果好,所以要在制度建设、监控手段方面重点考虑维修质量。

第一,在完善通用航空维修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新型航空设备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维修管理制度,并进行配套资料建设,充分利用管理软件进行航空维修的科学化管理。

第二,改进质量监控手段,将监控范围不断扩大,监控内容不断深入,不放过每一个小问题,从而保证航空维修质量。

4.5 将维修工作与信息化接轨

在新时期,信息化成为一个重要标志,许多工作和技术都与信息化接轨从而获得提升。航空维修也不例外,只有从技术到管理都迈向信息化,才能提高维修质量。

第一,广泛应用计算机决策辅助维修管理系统等先进手段,加强信息与质量监控。

第二,重视实施智能化维修,例如通过采用航空维修管控新技术,实现自动化维修。

4.6 加强跟踪指导

新形势下,航空维修管理并不只是一味检查与督促,而是应该适时进行指导。各级管理部门要时刻掌握相应的航空维修情况,同时应该不简短派技术人员到一线对维修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并做好实时反馈。

5.小结

航空维修工作任务量大、技术含量高而且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管理过程不容不得半点松懈。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并有负责任的管理态度,才能真正做好航空维修的全面质量管理,真正保证维修质量。

参考文献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民用航空;空中管制;人为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55-02

随着民用航空在航空业的迅速崛起,民用航空空中管制工作中的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严重影响了航空飞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了维护航空工作人员及乘客的生命安全,确保民用航空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应全面预防航空空中管制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当风险来临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此来保证航空安全。

1民用航空空中管制中的人为安全风险分析

1.1环境安全风险因素

环境因素是人为安全风险因素中的重要内容,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航空技能培训环境与航空工作环境。航空工作换环境好坏会直接影响航空空中管制工作人员的情绪,比如说工作室内的光线色彩搭配及声音等因素都会影响空中管制人员的灵敏度及注意力,严重威胁了空中管制的安全性。技能培训环境则包含了对空中管制人员的培训内容、时间及成果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会对空中管制人员的管制能力造成直接性影响。

1.2管理风险因素

不论是何种性质的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当然民用航空也不例外。民用航空空中管制工作是确保航空安全的关键,因此民用航空企业对空中管制工作的要求极为严格,然而即使要求的再严格,空中管制人员若不认真贯彻执行,那么在航空空中运行中风险就依然存在,威胁航空工作人员及乘客等人的生命安全。航空空中管制力度不够,相应的空中管制人员的警惕性也会有所降低,这对航空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1.3思想风险因素

积极的思想对空中管制人员的工作开展有着积极意义,而就目前民航空中管制的现状而言,部分空中管制人员还存在一定的消极思想,比如说一些管制人员在管制工作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安全管制及管制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没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管制人员在工作中流于形式化,服务意识及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严重缺乏协调性与主动性,失去了空中管制工作开展的意义。另外,还有一些空中管制人员在上岗之后就丢掉了学习,一味按照自身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管制,殊不知航空企业随着时代变化一直在转变,若管制人员固步自封,必然无法满足航空空中管制工作的需要,从而出现自身思想及知识与航空空中管制工作不相适应的现象。

1.4技术与非技术风险因素

确保航空空中管制工作的安全性,管制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空中管制人员若拥有娴熟的管制技术,那么其对航空飞行活动等相关知识的技能技巧就会掌握的很牢靠,决策能力也会大大增加,当飞机遭遇某种风险时管制人员就可以迅速做出判断并加以解决。然而若空中管制人员不注重管制技术的练习,缺乏专业技能水平,严重影响了空中管制的安全保障。空中管制还有一些风险来源于非技术风险因素,主要是指空中管制人员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非常重要,它会自然而然的影响空中管制人员的行为,若空中管制人员主观意识淡薄,极易造成航空事故,危险性较大。

2解决民用航空空中管制中人为安全风险的措施

2.1环境风险解决措施

对于环境风险因素的解决措施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把握,一方面是指工作环境,在空中管制工作环境布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桌子椅子的摆放及光线控制等因素,这些因素的设计要符合生物学及人体工效学,使这些因素处于最佳组合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给空中管制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有助于提高空中管制班组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另一方面是指技能培训,航空企业应全面强化空中管制的管制能力,对空中管制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技巧的培训,这一做法实施的好,能够大大提高空中管制人员的能力,对空中管制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管理风险解决措施

在航空飞行中有许多注意环节,若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风险事故,给民航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避免此类状况的发生,应采取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空中管制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影响空中管制工作的因素,管理工作人员应协同工作人员及时解决空中管制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确保空中管制工作的良好开展。另外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因为严格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人的行为。

2.3思想风险解决措施

在空中管制工作内部应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空中管制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空中管制人员的责任心。有效开展思想工作,让空中管制人员全面了解管制工作的重要性及作用,只有其本身自觉树立空中管制的理念,才会在空中管制工作中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应建立空中管制班组队伍,增强空中管制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使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航空进行管制,提高航空飞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4技术与非技术风险解决措施

空中管制技术与航空安全两者紧密相关,精湛的空中管制技术,能够为航空飞行员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空中管制人员拥有良好的通讯、调配及决策能力则可以积极应对航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更需要具备精湛技术及处理危机能力的空中管制人员。非技术因素重点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可以说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人的行为意识,因此为了提高空中管制人员的管制能力及工作水平,应引导管制人员树立积极的主观意识,用主观意识来引导空中管制人员的工作行为。

3结论

综上所述,民用航空空中管制中存在多种人为风险因素,这是由于空中管制工作的性质决定的。空中管制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确保其安全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空中管制又是确保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避免航空事故的发生,对空中管制工作的人为风险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十分重要,对民用航空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 涡流检测 航空产业 教学探索

无损检测是利用声、光、电和磁等特性,在不损害被检对象的前提下,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以及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使用状态的高新技术手段[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无损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船舶、铁路、核工业、建筑、化工等行业[2]。传统的无损检测专业教育一般以五大常规检测技术(超声、射线、磁粉、渗透、涡流)为主,但由于日常社会生产中,特种设备检测对无损检测人员需求量大,同时其由质检总局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在社会使用较为广泛,涡流检测技术在特种设备行业的使用相对较少,导致五大常规检测技术的教学中忽视了涡流检测的理论及实操的重要性。

涡流检测技术作为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机轮毂、发动机叶片、漆层厚度、带漆蒙皮、篦齿盘等重要构件的无损检测,是保障航空器飞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3]。因此,对于航空类职业技术院校无损检测专业开设的涡流检测课程需要认真研究其教学方式方法,使其紧跟航空产业发展的步伐,为我国航空产业提供高质量无损检测技术人才。

一、传统“涡流检测”教学的局限性

1.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受社会应用广泛程度的影响,一般的无损检测专业教学均偏重于超声、射线、磁粉的知识讲解及实训。对“涡流检测”的教学以一般的基础理论分析为主,很少从工程应用角度对其进行讲解和实践操作,更加缺乏对其新技术新应用新标准的跟进讲解。

2.缺少工厂实际的应用介绍。

目前,可用于涡流检测教学的教材不多,且大多沿用较早的知识结构体系,缺少当今航空工厂实际的涡流检测应用介绍。虽然有的教材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介绍,但缺少实际操作介绍,学生面对几张不动的图片不能在大脑中形成实际的操作感觉。

3.应用先进性不够。

涡流检测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在其技术自身和应用上都有了较大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对新技术、新标准和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涡流检测技术的应用。

4.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不够。

涡流检测课程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对目前兴起的微课、动画、网络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技术使用较少,很容易使学生对涡流检测课程的学习陷入无趣状态。

二、教学探索

1.重塑课程的重要性。

航空产业是军民融合产业,是大国崛起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大型飞机、支线与通用飞机及系列新型军用飞机研制项目陆续批准立项,大批研制项目获得成功,航空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4]。

无损检测是航空维修的重要环节,涡流检测技术作为导电材料的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在航空制造及维修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对导电材料表面缺陷的检出率非常高,在检测过程中无任何污染,非常适合航空器的在役原位检测。据不完全统计,波音飞机制造及维修过程中用到的涡流检测专用探头超过一千个。

作为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航空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军队航空维修,瞄准中航工业制造与维修,拓展民用与通用航空维修,打造航空特色专业品牌,其大量毕业学生将投入到我国航空事业中[5]。因此,涡流检测课程对于无损检测专业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授课老师和相关领导都必须足够重视其课程教学和操作实训。

2.重新构建课程教授章节。

以教授最实用的涡流检测技术为课程主线,构建课程授课章节,有利于实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可以按涡流检测的物理基础、涡流检测的技术方法、涡流检测装置、涡流检测相关标准、涡流检测工厂实践应用、涡流检测工艺卡及报告签发、涡流检测新技术的逻辑思路,构建课程的授课章节,具体见表1。

3.以实用案例为背景,突出应用特点。

在重构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每一种实践方法的介绍同时都包含了涡流检测技术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学生掌握了操作技术,也理解了其技术原理。理论指导操作,同时实践印证理论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表2列举了实用案例中的涡流检测技术知识点。

4.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目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粉笔、黑板、老师说教”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利用PPT课件,通过声、光、色及动画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使一些枯燥的概念视觉化,学生更易理解。拍摄工厂涡流检测实际操作视频,制作微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借助现代网络技术,链接美国无损检测教育网,其丰富的无损检测教学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从传统的无损检测专业“涡流检测”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介绍了基于对接航空产业下的“涡流检测”课程教学新思路,探讨了以涡流检测技术应用为教学逻辑主线,以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检测应用,在实践应用中理解理论知识的教学路子。使学生具有操作技术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其具备一定的涡流检测分析能力,在走出校门后能快速适应相关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龙盛容,张小海.面向无损检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控制”课程教学改革[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20-124.

[2]耿荣生,景鹏.蓬勃发展的我国无损检测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13,49(22):1-7.

[3]任吉林,林俊明.电磁无损检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3-213.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8

12月18日至19日,中国宇航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总装备部、中科院、有关高校等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当前航天发展的热点、难点及关键技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致信祝贺年会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王礼恒院士主持报告会并讲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尔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以及张履谦、余梦伦、戚发轫、吴宏鑫、刘永才院士出席年会。年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主持。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究发展部副部长王岩、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郭建平,总装测通所所长钱卫平,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科技委主任刘继忠,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副院长陈国瑛,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四院副院长严卫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副院长李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院科技委主任郭凤美,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科技委主任沈清,一院一部主任王小军,一院14所所长牟晨阳,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科技委副秘书长路淑琴,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科技委副秘书长李应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蔡国飙等参加了会议。

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吴宏鑫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邹永廖研究员、重庆大学李芳昱教授分别以《航天控制的现状与未来》、《深空探测的科学问题》、《引力波与引力波的探测》为题作了主题报告。《航天控制的现状与未来》主报告特别描述了我国近期进行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控制技术的运用与突破,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深空探测的科学问题》主报告,对深空探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特别是我国未来开展深空探测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引力波与引力波探测》主报告,论述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信息通道基础理论问题,颇具前瞻性和启发性。与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结合航天工程实践,围绕航天推进、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空间应用、深空探测等领域进行了专题研讨。

中国宇航学会学术年会每年召开一次,已成为航天科技领域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航天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

航空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工程应用 民航特色 航空器维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专业设置的背景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此后简称电子专业)是在整个民航大发展,紧缺航空器电子专业方向紧缺工程技术人员的历史背景下,于2003年正式开始招生的。该专业从申报开始就制定了面向工程应用的培养目标,而且必须具备民航特色。又针对民用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和行业特征,自开办伊始制定了“学历+技能+英语”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创建了鲜明的民用航空器电子方向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特色。

2 专业建设中的创新点

2.1 创建了“强基础、重特色”的专业培养体系

“强基础”体现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占到了90%,而且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都尽可能选择优秀教材,为学生顺利开展专业学习、良好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奠定了基础。为了突出“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加强了该专业信息、控制、计算机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重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强化工程应用元素和民航特色,开设了飞行原理与性能、航空维修中人的因素、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大气数据及惯性基准系统、大气数据与计算机系统,导航原理与系统、气象雷达原理与机载气象雷达系统、飞机结构与系统、大型运输机机型理论等民航特色课程。

2.2 实施英语工程,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是民航的工作语言。航空器维修工程技术人员所看到的第一手资料就是飞机的各种手册,这些手册全是英文编写的。接受机型培训的第一批人员都是由Boeing或空客的技术人员培训的。在培训过程中,他们听的,说的,看的都只能是英语,所以说,英语是民航的工作语言一点都不夸张。而我们培养的就是这样的工程技术人员,所以,加强他们的英语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自2007年起,就对该专业的学生着手实施“英语工程”,具体的措施是加强英语晨读检查、开展基础英语竞赛和专业英语竞赛,组织英语沙龙,开设双语教学等活动,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有执照理论基础、A320飞机机型理论、传感器原理、飞机电气系统、动飞行控制系统等与航空器维修实际直接密切相关的七门双语课程,在没有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是尽可能多地使用专业英语的知识。这些措施奠定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航空公司进行人员招聘时,他们在专业外语使用方面具备了较大的优势,也给了招聘人员较大的惊喜,他们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感到满意。

2.3 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专业建立之初就投资建设了MCU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高频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现代导航技术实验室,正在筹建综合航电实验室和航空通信实验室。

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能穿行实验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在适当的阶段,合理安排了“电子基础综合设计”、“专业综合设计”和“电装实习”三门课程设计,训练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完善了电子设计的教学体系,训练了学生电子设计的基本能力。

2.4 增加电子设计竞赛的教学内容,以赛促学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电子设计和创新能力,为电子设计骨干开设了“电子设计基础”公选课,培养了电子设计积极分子,为后续的课程设计、电子设计打下了基础,并利用已有的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得到创新训练,学生在四川省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十余项。这些获奖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已经实现了包括电子竞赛、电子协会的工作为一体的、完整的教学、竞赛体系。

2.5 加强航空维修技术的培训,注重技能和标准化

为了强化在维修实践中起重要作用的机务基本技能,在该专业设置了为期6周的基本技能培训。该培训在技能实践基地(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该基地完全按照民航特色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使用的器材与设备都是和机务维护一线质量相同的,遵循的标准也是按照飞机手册进行的。在该基地,学生主要进行的培训项目有标准线路施工、电子线路制作、蓄电池维护、机载电子设备拆装等实践项目等,都是航空维修实际工作中要完成的工作。

2.6 加强航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创办航模小组,提高学习兴趣

本着培养航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对航空的兴趣和爱好,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电子学科组的教师于2012年2月成立了航模兴趣小组,目前该小组已有学生组员23人。这些航模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航模空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航模的制作,航模的试飞等一系列的事情,极大地提高了这些组员对航空知识的兴趣和爱好。该小组于2012年7月参加了四川省青少年航模锦标赛,参赛的组员获得了个人优秀奖,整个团队还获得了P3A-1团体比赛成年组第一名。

2.7 建立以科研促进学习,以学习带动科研的发展战略

针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科组的老师专门为他们做科研方面的学术报告和科研论文的这些报告,指导他们申报相应的科研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开始至2011年,学生申报的科研项目共20项。在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用能力,掌握了技术报告的撰写方法,学会了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了解了科技论文的发表过程。

通过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对其后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8 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扩大实习能力,培养卓越人才,拓宽就业渠道

学生的就业能力从一个方面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实力,反映一个专业的建设质量,反映学生能否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能够了解以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在生产实习方面尽量安排学生到机务维护一线。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学校在洛阳、绵阳、新津、广汉、遂宁都建有飞机场,执行飞行训练任务,还有一个飞机修理厂和模拟机维护中心,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全真的可用资源,这是其它高校无可比拟的;另一方面,利用学校与航空公司和航空维修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国内的大、中型航空公司都是我校的实习基地,目前的生产实习基地已经包括了: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四川海特、四川航空公司、SNECMA等。

2010年该专业开始了卓越工程师的试点工作,已经与春秋航空公司、空军5701厂(直升机维修基地)、河北远奥飞机制造公司签定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按照行业要求校企联合培养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的维修工程师。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他们尽早地接触了机务维修工作,为他们以后进入岗位后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 取得的成果

到目前为止,本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培养了6届约600人左右的航空器电子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这些学生几乎都在民航就业,且在工作过程中其动手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民航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经受住了维修一线工作的考验,并在实际的维修工作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目前03级、04级、05级,06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CCAR -66部( CCAR为China Civil Aviation Regulations,意为中国民航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考试,具备了飞机的放行权,成为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 朱新宇,何晓薇.创建宽基础、全素质、具备鲜明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5.

[2] 王浩全,王明泉.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3] 柴文妍,王皖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6.

[4] 夏春华,王金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改革初探.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12.

[5] 夏定元,马杰,邹传云,黄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