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专业护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5:01

专业护理论文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1

1.1实践教学的目的为了深入落党的十七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作用,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的双重建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中心环节之一,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和实践能力。

1.2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学生是即将步入医院的“准护士”,是即将直接接触、服务于病人的一线医务人员。要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绝不能只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更要着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仁爱”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能使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

2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探索

根据《省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重视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改进。护理专业学生是具有特殊职业定位的大学生群体,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具备将所学理论合理应用于实践工作的能力。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正是基于此论点展开实践探索。

2.1建立以“目标小组”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授课的形式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教给学生,这种方式有利于所有学生集体思考、统一思想。但是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没有针对性,不容易被大部分学生理解。而“目标小组”的教学模式是由“设定主题—社会调研—理论分析—实践论证—成果总结”的形式组成。在具体教学程序上,讨论小组要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10人小组,每个小组在本学期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中自选实践主题。(1)设定主题:实践主题的选择要遵守主题必须源于社会中热点话题、主题必须具有可实施性和真实性、师生互动的原则。(2)社会调研:第一步是确定社会调研范围及场所。第二步是针对调研对象的不同,准备相应的材料,例如调查问卷等。第三步是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3)理论分析:第一步是资料收集,小组成员收集有关实践主题的相关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且具有说服性和真实性。第二步是辅导和分析,辅导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讨论的主要方式,例如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在具体讨论时对学生们的意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分析主要是针对前两步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为实践论证环节做准备。第三步是拟写调研方案,将讨论的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以便小组成员参考实施。(4)实施论证:本环节是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第一步是根据行动方案细化到个人,选出负责人及统计记录人等重要角色。第二步是确定调研具体地点、群体及时间。第三步是总结及调试环节。每天设定固定时间将小组成员所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行动方案进行适当的调试和改进。第四步是师生互动。实践过程是学生自己将无形的理论知识内化为有形的实践过程,教师应以“导演”的角色时刻掌控着整个实践调研的过程,方便随时对学生的行为和体会进行纠正和分析。(5)成果总结:这个过程是整个实践教学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对成果的总结的展示,不但能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目的及乐趣,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更直观、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2将实践教学融入到护理实训课及实习教学中去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它也应该融入到护理实训课程及实习教学中去。护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时刻要以行为方式和实践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增强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及政治素养也应该是高校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点。在护理实训课及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必将明显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热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效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2

护理模拟实习即“情景虚拟式”学习,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护理理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它充分体现了卫生专业学校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综合型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的特点。能使专业理论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通过虚拟教学环境,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好似进入了医院的病房,身临其境,好奇感和新鲜感油然而生,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护理人员,一名白衣天使,从而增强了职业自豪感和对护理实习课的浓厚兴趣,为上好实习课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2明确实习目的,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护理教师应根据实习计划的安排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实习课有关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并确定适合教学内容的实习形式和练习方法。其次,在每次实习操作前,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意义和要求,并对操作步骤进行复习和回顾。有许多学生在教师讲解或演示时往往认为自己听明白了,看清楚了,会操作了,可是当接触实际时就力不从心或束手无策。如果教师能在分组实习前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按授课计划内容和实习要求进行有步骤地讲解,就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做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3加强实习指导,认真做到“五勤”

护理教师要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内容的操作练习,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带教效率,做好“五勤”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3.1勤于思考教师要合理安排实习形式,根据练习内容确定每组人数,同时了解学生在实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时刻提醒学生在操作中要树立爱伤观念,重视护患沟通,注意举止文明,强化安全操作和防范意识。

3.2勤于巡视《护理学基础》实习课的教学方法一般是以分组练习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带教老师一定要加强巡视,深入各个实习小组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指导,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实习动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对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广泛的认识,并为教学反馈和目标调控提供资料,收集信息。

3.3勤于观察带教老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各个实习小组在练习中的情况,关注学生在实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密切注视每个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标准规范,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仔细观察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并及时加以矫正和解决,从而确保学生在动作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取得课堂实习的良好效果。

3.4勤于讲解通过讲解,向学生提示操作要点,特别是一些难以察觉到的动作要领,如口腔护理的擦拭方法及顺序,昏迷病人胃管插入的方法及原理,导尿术中尿道口的消毒方法及顺序等等,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带教老师在实习指导中一定要勤于讲解,要做到不厌其烦,循循善诱。针对学生在实习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当面指出,必要时暂停实习,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并注意强调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带有普遍性的共同问题,采取集中讲解的方式,对带有特殊性的个别问题,采取单独辅导的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心领神会。

3.5勤于示范教师的示范动作是学生所学动作的典范,在分组实习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在实习操作中应起好示范作用,对一些程序复杂,难度较大的操作,如铺床法、穿脱隔离衣、导尿术等应该边讲解边示范,使学生一目了然。对一些需要以同学替代病人来完成的操作练习,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鼻饲法、灌肠术等,应提高示范成功率,这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满意的心理感受,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的练习树立成功的信心。相反,如果教师示范动作不到位,甚至失败,则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想练而怕失败的心理障碍,以致影响实习内容的完成。4渗透道德教育,培养法律意识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3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级、2011级全日制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共计56名。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1.61±0.57)岁。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我院于2009年建立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并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创立口腔护理专业方向大专班,作为口腔专业教学医院,同时接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腔医学、口腔护理专业课程见习及临床实习。本研究将原有医护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创新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为:①教学内容整合:立足口腔护理岗位工作任务,选择需用四手操作配合的相关实训课程共计73学时,将口腔医学生与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调整两个专业原有教学进度,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同步实训教学。②教师整合:由具有丰富口腔门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熟练掌握四手操作技能的医生和护士按照口腔专业分工组成各专业医疗-护理一体化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分工;为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每组学生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每个指导小组由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组成,负责整个实训过程中从旁指导。③教学标准整合:医护教师共同讨论制订教学目标及标准四手操作流程:在实训课程中同步讲解医生、护士的操作要点,并将治疗步骤分步边讲解边进行操作示教。④实践整合:由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组成一对一小组在实训室头模上进行四手操作实践练习,口腔医学生头模实训室配备口腔头模实训机、口腔技工桌、多媒体内窥镜探头及影像分配器,见图1,可以满足四手操作教学的需求。⑤考核整合:实训后由医护教师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情况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1.2.2评价指标

①综合考核成绩: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的仿真综合考核,由医护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由1名口腔医学生和1名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结为一组,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病例,评分项目包括理论运用(对治疗流程的掌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操作技能(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材料调拌达标)、配合熟练程度(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医护沟通(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合作态度与认知(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个方面11个条目,5个方面分别占权重20%、30%、20%、20%、10%。即合作态度与认知的2个条目总分为5分,其作9个条目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②学生问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问卷在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护配合意识、增强医护沟通能力、模拟临床工作情境、增加临床工作信心、对教学效果满意、赞同该教学方法7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为非常低,4分为非常高,总分为28分。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实训前及实训后综合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综合考核结果

对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考核评分结果,实训后对治疗流程的掌握、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8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训前(P<0.05),见表1。

2.2学生评价结果

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临床工作信心方面的满意率较高,分别为95.54%、95.98%,见表2。

3讨论

3.1口腔专业教育及四手操作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口腔护理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有研究对某省78所综合性医院及6所口腔专科医院321名口腔科护士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口腔护士专业教育主要是以普通护理教育为主,接受过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护士比例仅占10.6%,有四手操作技术培训需求的占60.1%[10]。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口腔专科护理学习与实习,仅靠进入工作岗位后短期的岗前培训,对口腔治疗特点和要求只是现学现用、一知半解[1],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诊疗。国内已有学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加入口腔护理教学模块,但课程设置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时仅有26学时,占到专业课程的24.5%[11]。基于口腔临床诊疗工作的特点,口腔护士承担着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职责,良好的医护配合有赖于护士对口腔治疗过程的熟悉。由于护士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其在工作中对技能操作难以运用自如[12]。有研究指出,四手操作可以明显提高口腔治疗的效率和质量[13],降低口腔诊疗中的医院感染[14]。另外,传统的治疗模式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起身漱口,给治疗带来很多不便,导致患者就医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感。四手操作模式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马晓萍[15]的研究表明四手操作组患者满意度较独立操作组提高17.9%。四手操作使护士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发挥辅助作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8],增加患者的满意度[16],因此将成为未来口腔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5]。此外,患者就医期望值提高,对高标准、高效率、人性化的口腔治疗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就医感受已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掌握扎实口腔理论知识及熟练四手配合技能的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3.2医护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手操作配合技能

四手操作的开展有赖于医护间的密切合作,而教学是改善医护合作的关键[17]。现有医疗、护理分离的教学模式是分别从医、护角度训练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模拟四手操作时的医护配合过程,医护间的协作训练欠缺,而且同一教学内容需要反复教学,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将医护双方作为整体同步进行实训,即节省了教学资源,又能模拟临床配合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四手操作技术的训练[7]。已有研究报道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18]、护理临床实习[19-20]中开展医护合作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通过医护教师团队对标准四手操作流程的分步讲解和示教,使学生明确治疗的每个步骤、要点和医护职责分工,在头脑中形成对治疗流程的清晰认识,并运用于实训操作练习中。每组医护学生的实训全程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能够根据每组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能够掌握不同治疗阶段所需用物、器械、仪器,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实训前后考核结果来看,该方法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而这些正是以往教学中所欠缺的,本教学方法增强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协同配合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岗位工作需求的密切结合。

3.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医护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专业内教学界限,模拟临床四手操作真实情景,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更为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意率达95.54%)。以往研究表明医护协同的模式可以提高医护的满意度[2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进入实习后直接配合临床医生四手操作,快速的临床治疗节奏、患者对实习教学的不配合以及临床医生对配合技能的高要求都导致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容易造成学生的实习压力和紧张心理,在仿真头模上与医学生配合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种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7]。

4小结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措施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高护生)是高校学生队伍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个群体,它的特殊性是女生占了99%以上,是真正的女性天下。这些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的过渡时期,也是心理上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尤其是女生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她们的心理特点,发现她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提高她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引进修订的Derogafis,L.R1973年编制的Hopkin’s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1]。该量表在我国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2004级、2005级、2006级护理专业专科学生组成样本,学生年龄最小16岁,最大23岁,均为女生。共发出问卷2393份,回收有效问卷2305份,回收率96.32%。其中,五年制学生1367人,三年制学生938人。

2研究方法

主试选取学院护理系(2006年5月)专科在校生,分班集体问卷测试。被测学生在统一指导下相对独立完成问卷。时间限定为35~45分钟。收集原始数据整理后,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心理问题检出率

从表1可以看出,SCL-90因子均分≥2的人数及百分率,除躯体化、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症状均较严重。特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各项分别高达46.11%、34.83%、31.24%和33.23%。这表明,高护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很高的。

2主要心理问题

从表2差异检验结果可以看出,采样对象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2],其中偏执、敌对和焦虑更为突出。这说明高护学生相对一般青年有较多心理健康问题。

三、高护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1自卑

高护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一般,高考决定了她们只能进入高职高专类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她们自然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近30年来,我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应试教育社会氛围。从家长、教师到学生,都是以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为成功的标志。没有进入这一行列的学生,多数会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别人问起在哪个学校读书,往往羞于启齿。二是对高职认识上的误区。高等职业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教育类型。目前,社会、家长和学生对高职教育还存在较多的认识误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把护理职业看成是低人一等的职业。在加上当前舆论宣传不到位,部分学校办学水平相对较差等原因,造成部分高护生心理上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

2焦虑

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部分学生是在家长的压力下来上高职的,自己内心并不愿意;还有些学生是所报志愿未实现,被迫同意调剂到现在学校的;也有些是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而盲目报考的,一到学校才知道与自己原来理解的完全不一样;等等。二是就业压力。在全国范围的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在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竞争形势,自然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3人际交往错位

处于青春后期的高护生,自尊心和好奇心都很强。她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自己的家庭里一般都有一种特殊的优越感。到高职后,这种优越感消失殆尽,便产生了许多人际交往问题。首先,是社会交往萎缩。到了学校,失去了家庭小环境的庇护,再加上自己是高职生,感觉地位低,怕别人瞧不起,就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交往。更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难艺在现实社会获得满足的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到虚拟的网络社会里。久而久之,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她们更加忽视真实可靠的现实人际关系,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较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其次,是异往错位。青春后期年龄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到了较强渴望与异往的欲望期。她们渴望有能够亲近、信任她们的异性朋友。但由于感情的冲动性和迷惑性,部分学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少学生还以没有男朋友而感到羞愧,极易诱发品德心理问题,极个别的学生可能由感情问题产生自杀念头。再次,是师生交流障碍。高护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等水平,常被被老师忽视、指责或排斥,因而或多或少地形成了师生间的不信任、敌对和疏远的心理。这种心理很自然地带到了高职学校。还有就是高职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少数老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也是产生师生交流障碍的重要原因。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前提是了解、熟悉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解。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定期发放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教师一对一直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等等。在较深入地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举办心理教育讲座、设立专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门诊、班级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等等。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第一,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清新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第三,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第四,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讨论有关热点问题[3]。通过一系列文化环境建设,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3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

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的心理。学校应为毕业生就业配备心理辅导员,为毕业生进行职业心理定位。心理辅导员可以为毕业生设计兴趣、人格、职业能力倾向等测试表,通过对毕业生状况逐条分析和心理辅导,学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对自己的职业也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位。通过这类测试,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定位的服务,学生可以了解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学习中拾遗补缺,找工作时能沉稳应对。就业心理辅导员还可以向毕业生介绍求职心态调整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开设就业形势指导课,请知名人士做专题讲座等。同时,给毕业生配备就业心理辅导员,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5

1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研究方法和步骤

1.1目标及内容

以中高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策略为目标。内容包括:专业标准、课程的功能定位、统测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的实施过程与实习、课程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

1.2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和教材难度的意见,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等,毕业后的就业导向、对学历的提高要求,以及教师对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意见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进行调查;组织各二级学院教师进行专业调研,特别是针对其中的统测课程进行课程分析,建立适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查阅文献法:了解国内外护理教育的有关信息资料,遵循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对护理教育、高职高专、中专教育的有关文件及政策法规。制定护理专业中高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和健全现代化的护理教学实训基地。对各二级学院进行实地调研,掌握教师及学生等对中高衔接护理课程体系的意见。

2中高衔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2.1护理专业中职课程体系与高职课程体系对比

以曲靖市麒麟职中护理专业为例,其课程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和集中实践环节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课时比例为23.3%,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课时比例为76.7%,集中实践环节包括军训2周,社会调查3周,毕业实习18周。云南开放大学开设的中高衔接护理专业的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桥梁课、专业框架课、素质教育课和综合实践课。课时比例分别为20%,11%,45%,15%和9%。

2.2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针对我校开设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在本课程体系中我校选取了四门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外科护理学和医护心理学作为省校统一命题的考试课程,这四门课程涵盖了医学基础课、人文课和护理专业课,涉及面较广。对于这四门统测课程来说,学生和教师一致认为教材难度较大,而且云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中专学生入学录取分数比较低,有些二级学院的学生本身入学时成绩就偏差,学生文化素质低,造成了学习专业课程比较困难,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也较差。在访谈中也有教师反映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是中专的教材,但是如果有中高衔接的学生,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就会参考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高职的内容作为补充,学生反映较好,对于其他二级学院也可以参考该模式。在与课程教师的访谈和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认为课程难度较大的学科主要集中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以及内、外护理学等专业基础和专业学科,而认为难度较小的几门学科则主要是开放教育学习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文化基础类学科。

2.3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方法

2.3.1为了突出护理的专业特色,改变原有医学基础知识占较大比重,临床护理课程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护理专业特色不突出的弊端。课程内容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选择,缩小了医学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将原来的专科护理课程中的医疗部分、护理部分分别单列,形成临床医学基础和临床护理课程模块。将临床护理课程打破了原来的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学科体系的设置,淡化学科界线,把护理专业临床课程设置为成人护理、母婴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和儿童护理等[1]。

2.3.2整个护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突出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使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临床护理、教学科研,以适应市场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因此,按照能力培养递进的原则,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即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学习理论,同时也可安排进入医院见习,对护理基本工作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护理工作岗位的基本工作;第二学期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从事日常生活护理工作,如铺床、打针等操作;第三学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较复杂的护理基础操作;第四学期主要进行专科护理工作;第五、第六学期在医院顶岗实习。因为学生在第一学期就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了解护理工作的本质,体现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促进了职业素质和整体护理能力的培养。

2.3.3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概念也深入人心,这些都已经对高职护理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卫生法学、护理管理学、文献科研设计、伦理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心理素质等。按照整体护理标准,以现代护理理念为基础,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加强其专业课程建设。

2.3.4在构建职业知识技能体系,本着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进行优化融合,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可融入典型案例或者临床实例,理论与实际相融合,训练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在修改后的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将专业课程理论学时和实习学时比例由5:1修改为2:1,增加临床见习的时间。有些二级学院的护理专业具有涉外性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专业口语的实习这一教学环节。

3结果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6

许多解剖学教师学习的是基础医学或者临床医学专业,不能明确了解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特点,因此往往偏离针对性与实用性的目标。学校应当鼓励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主动交流合作,通过沟通充分掌握护理专业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将护理专业与教学大纲密切结合,坚持“够用+必须”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强调专业特色的突出。注意重点描述和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体内器官的投影、体表结构等。若解剖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的联系不大,则在讲解时可一带而过,确保教学课程可以准确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培养具有特殊性的护理人才。此外,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教学活动中注意衔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直观的体现授课要求,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在准备教学课件时,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现代技术,结合传统标本与挂图形式,针对部分复杂内容采取文字说明与图片说明,必要时采取三维图画与动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枯燥复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2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

PBL教学主要是指以教师引导、小组讨论与自我指导方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有效解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就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问题,例如,学习臀部注时,提问臀部解剖结构、选择臀部进行肌肉注射的原因、肌注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教材与资料,以小组分析结合实物模型的方式开展讨论,由教师点评并且归纳总结。PBL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与掌握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病例教学法同样也是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此种方法主要是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临床中的典型病例,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例如,学习神经系统时,教师可给学生举一个临床中的常见病例,即某人由于车祸,腰部受到剧烈撞击,导致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患者的受损器官,解释出现以上表现的原因。利用实际病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脊髓的结构、形态、功能、位置,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理论结合试验,实现一体化教学

运用试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充分观察实物模型与标本,紧密结合临床护理与理论知识,巩固基础知识。理论结合试验的方法是指在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合二为一开始授课。以往教学中,为表现系统性的教学课程,往往是分开实验课与理论课,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实验室中进行试验,此种做法容易导致教学脱节,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而理论结合试验的教学方法则能在短时间内融合感性与理性,方便教师教的同时促进学生学,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实验课学习。例如,在学习胸外按压、静脉穿刺与胃插管术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首先认真观察标本,然后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直接触碰标本进行模拟操作,使动脑、动手,理论、实践充分结合。此外,学校应当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通过配备高质量、足够的标本完善各项配套措施,用于学校教学工作,并且肩负科普使命,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4结束语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7

为了促进护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要从职业认同度、沟通能力、职业道德、见习课及实习前再教育等几方面入手进行调研。第一,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指学生从理论学习与实践中逐渐发展确定护士职业角色的过程,由于实习期间的经历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学生实习期间要丰富自己的实习生活,同时,实习生也应正确理解护理专业积极寻求提高职业认同和角色适应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第二,护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乃至病人康复,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医疗单位的整体医疗水平。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制订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在校或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就有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第三,见习课,带教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在实习前,为了护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保证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实习前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为护生顺利进入实习基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强了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促进了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对带教教师的培养。

我们通过对进入临床的护理实习生的访谈以及调查发现: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方法、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就对带教教师的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带教教师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首先,在专业知识层面,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带教教师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进行操作指导时,仅局限于技术的层面,不能够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在科室方面,也应该定期组织带教教师进行相应的专科知识的学习与研讨,以及进行相应的阶段考核。最重要的一点是,医学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作为护理带教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目前国内外的护理学术动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带教水平。其次,在带教方法方面,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的带教方法陈旧,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此,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了两种很好的带教方法:第一种就是在提问式教学临床带教中,带教教师可选定某一病例,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为主要内容,设置一些需要掌握和了解的问题,既可进行临时提问,也可先将所要提问的问题告知学生,让其利用业余时间先进行理论复习回顾,于次日再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提问。对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全的问题,教师给予纠正、补充及解答。第二种是直观式教学,即带教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说明操作要求、原因及注意事项,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容易记忆和理解,利于护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巧。我们认为护理带教教师如果能将这两种带教方法结合起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通过这种方式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我们发现很多护生因护理工作十分繁重且琐碎,以及社会舆论对于护理工作的质疑,因此对于护理职业的认同度很低。鉴于这个问题,带教教师应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热爱并忠诚于自己的护理事业,以甘于献身护理事业的品格去感化、影响学生,要随时对学生灌输热爱自己的专业,使护生懂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从而以敬业、乐业,积极上进的态度去努力学习。

3.学校与医院的结合方式。

学校和医院需要加大经费投资,完善教学环境,为护理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对于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管理,使物尽其用。对于医院可以在临床科室设立示教室和多媒体会议室为临床教学提供场地,购买临床教学设备,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能力模拟考核基地,设立模拟病房和模拟门诊,满足临床实习生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需要。医院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职业技能,他们是担当专业课教学的最佳师资力量。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教学,很容易将职业精神等带到教学中,避免教材落后于临床的弊端。医院必须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使用奖励等制度。指导医院技能型人才按照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发展自身的素质,既有技师证又有教师职业资格证,成为“双师型”教师。学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教师去参加医院的医疗活动,提高学校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改革与管理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来发展护理本科生教育,能更有效地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并能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医院和学校建立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改革技能考核方法:从过去单纯在期中、期末抽考项目到实施教学过程部分技能强化教学,达标考核与三阶段性考核结合,整体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提高职业能力,满足了技术操作的掌握和人文关怀全面具备的整体护理的实训需要。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8

护理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护理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护理带教是实习学生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活动。门诊口腔科的小手术及操作比较多,如何使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在临床上加强护理带教工作。

2、从2005年我科有口腔专业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以来,结合本人自2008年带口腔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在临床带教中发现口腔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2.1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

对口腔护理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将口腔护理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等,把护士工作简单定位为执行医嘱。

2.2无菌观念不强

口腔科门诊的手术及操作比较多,所以无菌观念很重要。但相当多的实习学生对无菌技术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具体在临床操作上无菌观念不强[1]。如存在跨约和污染无菌区、洗手不规范等问题。因为口腔公用材料品种多,应用比较频繁,所以很容易被带菌的唾液、血液所污染,如果消毒灭菌不规范就很容易引起感染。

2.3物品的取放和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

带教中学生存在取拿物品不规范,用完之后不能放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医疗卫生防护不到位。如不带口罩、手套等。

2.4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严格

口腔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临床上的操作都要在病人的口腔内完成,而口腔本身就存在很多病原微生物,同时在操作中产生的气雾、飞沫等被吸入后可能会引起交叉感染,但这些没有引起实习学生的重视。同时口腔科各种器械材料应用比较多,不能按照不同器械的要求严格消毒灭菌,对于一次性的不能严格管理,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不到位,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5口腔材料、药物、器械使用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口腔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了解不够。不能熟悉了解口腔材料的性能及用途;对专科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了解;对口腔器械的性能及用途不了解。如对磷酸锌粘固粉性能没有掌握好,可能会影响到补牙的质量和脱落率。

3、实习学生在护理带教中现的问题,让我们感到重视及加强护理带教的重要性。具体在护理带教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护理带教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从事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一个人不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多么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不合格的。所以带教教师在给实习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她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患者热情负责的品德,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加强对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口腔护理工作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消毒清洗器械,协助老师准备器械,执行医嘱等,口腔护理工作在口腔门诊医疗安全保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该让实习学生认识到口腔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3.3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实习的学生,应加强口腔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无菌观念的灌输,完善交叉感染的预防控制,熟知口腔材料、药物、器械的用途与性能。要求学生学会动脑、动手、动口。在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贯穿起来教学。在进行操作示范前,先让学生熟悉操作过程,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操作时边讲边做,并选择合适病患,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

3.4加强口腔护理实习学生的考核

在带教期间,要对实习学生进行护理基础知识、护理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考评考核。内容包括:(1)口试:护生汇报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2)技能:实施实际护理操作。(3)沟通与健康教育:设定一项健康教育内容,让护生对患者进行教育,同时观察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情况。(4)护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态度。(5)有关护理记录的书写。

3.5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及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规定》的学习,熟知《护理应急预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与法律的关联,体会到在法律中自己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专业护理论文范文9

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得分为121.4±19.24(42-155),属于中等偏高水平。5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为"关怀照顾"(4.03±0.87)和"利他主义"(4.03±0.87),其次为"专业主义"(3.88±0.93)、"正直"(3.84±0.90),得分最低的为"行动主义"(3.74±0.89)。

2护生专业价值观各条目的得分

护理专业价值观量表各条目均值为3.92±0.90,各条目的均值均在3分以上,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最高和最低的5个条目见表1,2。2.2.3不同特征护生专业价值观的比较从表3可见,不同性别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学历护生在专业价值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高职护生专业价值观水平高于本科护生。除"行动主义"维度,不同年级护生在专业价值观其余各维度和总分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在"利他主义"、"专业主义"维度及总分方面,年级越高得分越低。录取方式方面,除"利他主义"和"行动主义"维度,志愿报考护理的护生在其他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调剂至护理专业的护生。对护理喜爱程度不同,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亦存在统计学差异;除"行动主义"维度,专业价值观其他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方面均为"喜欢护理"的护生高于"一般喜欢"的护生,"一般喜欢"的护生高于"不喜欢"的护生。

3讨论

3.1护生专业价值观的总体水平较高

护理专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系统的一部分,反映护理人员这一群体对待当前从事或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信念和态度,是护理人员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6],正确积极的专业价值观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和稳定[5]。本研究中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得分属于中等偏高水平,量表五个维度的均值为3.74±0.89~4.03±0.87,表明我院护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专业价值观,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5,7]。多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将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断探索新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有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自我教育模式[7]。并积极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活动,增加学生护理职业生涯的亲历体验,如"5•12"护士节的"授帽"、护理基本功大赛、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豪感,如邀请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护理职业生涯报告、开展职业理想教育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以及编写职业教育人文读本等。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我院职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加强。

3.2护生对护理专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关注度不同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专业价值观"关怀照顾"和"利他主义"维度的均数分值最高,且得分排在前五位的条目均来自于这两个维度,提示护生对护理过程中应体现对患者关怀照顾,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的利益及幸福健康着想的认同程度较高。这与学校职业教育中注重培养护生仁爱、奉献等专业价值观息息相关。调查结果也显示,护生对"行动主义"维度的关注度最低,且得分最低的五个条目中有3个来自于这个维度,包括"应该参与专业护理协会的活动"、"应该参与同行之间的相互审查"、"促进和维护施行于学生实践计划的学习活动标准",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8]。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中将"行动主义"解释为护士通过专业行动影响护理专业的发展和促进患者健康[2]。本调查结果反映出我院护生主动参与护理学会活动、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意识较为薄弱,护生对角色的定位欠完整。这可能与护生仍处于在校学习阶段,对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相关内容接触较少有关。但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的角色不仅局限于护理者,还应承担护理管理者、教育者、研究者、协调者等多种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引导,使护生充分认识承担多种专业角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促使护生在学习阶段加强对教育、管理、科研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3.3不同性别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水平没有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护生的专业价值观在总分及各维度上都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9,10]。这可能与我院只在高职层次招收男护生,且均为第一志愿录取,入校时护生对专业的认识及个人的职业目标比较明确有关。也可能与本研究中男护生的样本量过小,缺乏代表性有关。鉴于国内多项研究表明男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水平低于女护生[9,10],且我院男护生招生比例在不断增加。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男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关注与培养,帮助男护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职业理想。

3.4本科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水平低于高职护生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护生在专业价值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高职护生专业价值观水平高于本科护生,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13]。有研究认为个体职业选择的主要目的是生存的需要和自我的实现,而受教育年限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成就感越强,对职业发展的目标要求越高,更关注自己的职业角色是否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4]。本科生是护生中学历较高的群体,往往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较高的追求目标,个人职业的高追求目标与社会低期望值之间的冲突易影响护生专业价值观水平。而高职护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多以就业为目的,其专业的选择性及学习的目的性较本科护生更为明确,且职业的发展目标也较为切合实际。同时由于我院志愿选择护理和喜欢护理的本科护生的比例低于高职护生,而护生自身对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及对护理的喜爱程度也影响专业价值观水平,这可能也是本科护生职业价值观水平低于高职护生的因素之一。因此护理教育者应注重引导护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自我需求,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目标。

3.5低年级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水平优于高年级护生

调查结果显示,低年级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水平优于高年级护生,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15,16]。一、二年级护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多来源于学校教育,学校多途径的职业教育促使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逐渐对护理专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形成了较为正性的专业价值观和理想的职业目标。而三、四年级护生在见习、实习中逐渐接触临床,由于此时护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阶段,对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的倾向表现为复杂多样,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对专业的不稳定性[17]。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患者的不信任、社会对护理职业的偏见、复杂的人际关系,使护生在从学生向职业化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难以完全适应,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冲突和心理落差,从而导致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下降[18,19]。因此护理教育者应关注护生临床实践期间对专业的认知及专业思想的变化,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对于专业存在的疑问和顾虑,帮助学生建立并发展良好而稳定的专业价值观。

3.6职业选择及偏好对护生专业价值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