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建筑产品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5:01

建筑产品论文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1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

 

1.引言

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的,它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具有传统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功能。

建筑材料费用在基本建设总费用中占50%以上,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建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水平制约着建筑与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此外,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经济适用、美观、节能)等各种性能。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新型建筑材料概述

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一般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应具有一下特点:

(1)复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利用符合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应运而生。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所为复合技术是将有机与有机。有机与无机、无机与无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集中材料的优良性能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据专家预测,21世纪复合材料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2)多功能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对材料功能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3)节能化、绿色化。随着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力度的逐步加大,建筑保温、防水、装饰装修标准的提高及居住条件的改善,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即参评质量与档次的提高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材料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新型建筑材料应是所谓的“生态建筑材料”或“绿色建筑材料”。

(4)轻质高强化。轻质主要是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材料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满足建筑向空间发展的要求。高强主要是指材料的强度不小于60MPa。高强材料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可以减小材料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灵活性。

(5)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指应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规范化、系列化。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这样,材料才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发展情景,如涂料、防水卷材、塑料地板等建筑材料的生产。

3.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是指在建筑中起承重、围护或分隔作用的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各种空心砖、新型实心砖、砌块、墙板等,如黏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其主要特点是节能、利废、省土、环保、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施工效率。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和推广全煤矸石空心砖、高掺量粉煤灰空心砖生态建筑材料产品。但目前在总的墙体材料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因此很难满足当前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要求。只有促使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2) 新型建筑涂料

新型建筑涂料是指涂敷于物体表面能形成连续性涂膜,装饰、保护或使物体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材料。近年来,无机高分子涂料受到各国重视,日本将其列为低公害产品加以发展,欧美国家也大力推广。新型高档涂料不断出现,如氟树脂涂料等,国外还相继出现了抗菌涂料、抗静电涂料及防海水侵蚀等功能涂料。

3) 新型建筑塑料

建筑塑料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种改性剂及助剂,为适合建筑工程各部位的特点和要求而生产出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塑料制品。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近几年来,在建筑工程中,塑料制品将不断取代金属制品。主要体现在塑料管道、覆面材料和门窗,以及室外装修、防水保温材料的产量和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国塑料建筑材料行业加快了研发和推广应用步伐,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尤其是塑料型材、管材已经进入稳定成熟的增长时期,是塑料建筑材料中最成熟的品种,目前生产仍在稳定增长中,并成为应用最好的塑料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

4) 新型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是指建筑物内外墙面、地面、顶棚的饰面材料。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我国装饰材料的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市场竞争能力弱;科研开发力量不足,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大,高档材料比重低。不能满足高档建筑装饰装修的需求。由于装修材料的应用,使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专家认为继“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人们已经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所以,必须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进行限量;对建筑室内污染进行控制等,降低室内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

5) 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指有效防止雨水或地下水向建筑物内部渗漏的防水薄膜材料,是建筑业及其他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我国建筑防水、密封材料经过几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基本上发展成为门类较为齐全、产品规格档次多样、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梁美.浅析新型建筑材料的趋势与发展[J].文学与艺术,2009(12):233-233

[2]张光磊.新型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迟建生.浅谈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与发展趋势[J].林业科技情报,2009(3):144-145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2

Wu Zheye; Liu Xiaofeng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Dongyang 322100,China)

摘要:本文综述了技术创新的经典理论及其发展,并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含义和产业创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描述了建筑业技术创新的两个过程。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the meaning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On this basis, the two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building industry are described.

关键词:熊彼特理论 建筑业技术创新 产业创新 创新过程

Key words: Schumpeter Theo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building industry;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U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03-02

0引言

近年来,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技术水平低下,工程进度缓慢。导致部分建筑物不能按时完工,甚至发现严重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除取决于各种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外,还与施工没有技术创新等有关。

1技术创新的理论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数量(速度和规模)的扩张,而且包括经济系统运行质量(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的提高。由于受到资源的有效供给的限制,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提高投入要素的产出效率的途径。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一靠改进投入要素的质量:二靠改进转换系统的功能和效率。而这一些归根结底要靠技术、工艺、组织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创新的缺乏是我们经济问题的根源。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观点。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创新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先后产生熊彼特学说、新熊彼特主义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等等创新理论。国内外均有许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极大的丰富了技术创新理论的推广和应用。

1.1 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创新”现在己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技术创新已成为全国上下瞩目的热点。但在经济学上的创新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最先为我们区分了“发明”与“创新”这两个概念。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并不觉得发明的作用特别重要,他认为:“只要它们不被实施,发明在经济上就是不相干的”。技术创新理论就是由他开创研究的先河,80多年来,其他学者也同样对“创新”给出很广泛的解释,为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付出聪明才智,使它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1.2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现代技术创新理论是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1883--1950)以技术创新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对创新进行了科学的定义,然后在《经济周期》中系统地完成,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进一步加以应用和发挥。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熊彼特认为这种新组合应该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或产品的一利,新特性;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新的组织形式。企业家是这种新组合的推动者和实现者。他的职能就是引入新组合,实现创新。

1.3 熊彼特之后的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简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受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技术创新理论进入分解研究和大规模开发阶段。在经济学界,许多西方学者和经济学家在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罗森伯格和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为代表。他们侧重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结合的方式、途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经验研究和案例分析是其突出特点。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承认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承认经济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迷恋于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毁灭过程”,即创新总是以一种演进的方式重新塑造它由以产生的市场结构。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共识,世界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轨迹印证并丰富了技术创新理论。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其次,一个国家的贸易地位及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和强度、技术创新战略的正确性、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创新环境等。

1.4 技术创新的含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运用自然规律所创造出来的,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手段及其方法的总和。技术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按照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原理技术、方法技术、使用技术和管理技术这四个层次。其中原理技术是指通过研究所获得的基础性原理的技术资料和经验,它是方法技术的基础和依据。其主要载体是设计和试验方面的原理、计算公式、数据等等。方法技术是指产品的设计方法、生产工艺、检验试验方法等等。其主要表现为设计图纸、资料、工艺规程。使用技术是指如何使用某种产品、工艺、设备等所需要的技术知识,表现在使用说明书、维修程序图。管理技术是如何组织用好原理技术、方法技术、使用技术等力一而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它的载体是管理手册、经验总结材料等。

所谓技术创新就是指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一方面,它包括市场对新产品或新方法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涉及到能否获得有关的技术知识。

1.5 产业技术创新理论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在总体上告别短缺转入相对过剩,经济体制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探索;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和产业国际竞争强度的提高。这些经济发展环境的根本性变化,使我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新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居民生活也基本上实现温饱,开始进入小康阶段。表现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急剧变化,消费的高级化、多样化、市场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区域的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国民经济基本性质在整体上开始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消费导向型经济。这样对产业结构的变动提出了新的需求,而且这种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行业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主要体现为产品的高级化、多样化、市场化。从而要求国民生产从数量扩张转为提高产业的素质,提高供给质量,改变原有的组织管理结构。这些都对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1.6 产业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自从熊彼特开创了创新理论之后,有关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不断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应具有两个层次的涵义: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我们承认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技术创新并不只是企业的事情,仅靠企业也不行。现在技术创新己经越来越不是过去的那种起于研究、经过开发、生产、到最后的营销的一个线性的模式,而是形成了网络和系统。因此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而且任何一个产品都是多技术系统的集成,创新的可能性强烈的依赖于企业和产业之间以及企业和知识机构之间的供应商和用户联系的数量和多样性;也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的支持,就需要形成一个产业创新系统。

2建筑业的技术创新过程

建筑业有两个主要的创新过程:正式的研究发展活动和非正式的变革过程。

2.1 建筑业正式的研究开发活动建筑业的研究发展活动由一系列与该部门有关的组织发起,包括间接和直接的组件生产商、建筑承包商和设计单位、大客户和公共部门(参见图1)。

图1说明了在建筑系统中研究开发的来源,也同时显示了通向建筑业最终用户的技术流。通过对该研发系统图的分析,我们发现许多在建筑供应行业进行的正式研发活动,都是为了给建筑业的最终用户开发更好的产品,而不是增强建筑过程中的技术本身。但是建筑业在这种多部门的技术融合过程中却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建筑业外在的材料、设备,组件供应商等不得不通过建筑业向最终产品提供技术流和产品流。这两个相互矛盾表明,一方面,建筑业是否能导入适当的外部技术对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建筑企业组织内部的创新以获得更强的导入能力亦能极大地促进建筑业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正是目前由于建筑企业在开发新工艺上的失败产生了建筑业创新活动的瓶颈。它使得来自于上游企业所实施的研发活动所产生的优势被侵蚀掉了。总而言之,这种通过“建筑业”将其他部门技术汇集起来,为最终用户提供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性质和本论文前面所述的技术导入内涵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要促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技术导入模式,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整个系统研发的有效性。

2.2 建筑业的非正式研究开发活动由于建筑技术的导入特性和部分“公共产品”特性,通常来说,建筑企业一方面极少在企业内部开展正式的技术创新研发活动。另一方面,出于对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很少具有率先导入外在先进技术的动力,通常满足于己有的较为熟练的完整技术。所以尽管同建筑业相关的上游企业有着各种各样的技术进步,然而这些好处并没有扩散到整个建筑行业中。更重要的是,许多建筑业的专有技术仍是通过传统的学徒方式和工作群体学习方式加以传播的。许多建筑业的新技术则是通过对典型建筑物的研究和观摩中得到传播。这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的非正式性在建筑业渐进性的创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建筑业本身的动态性,如工期要求、竞争需要等,客观上为这种渐进性的创新提供了创新的动力,促使了现有技术以新的方式重组,结果促进了整个系统的创新发展。

总的来说,建筑专有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这种非正式的活动获得了连续的渐进性的发展,但是当建筑组件或材料发生根本性的突破时,这种传统的渐进性创新也就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比如说,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要将数字微电子技术应用到建筑物上的需求时,如何获得必要的能力去满足市场的需要成了制约建筑业创新的主要障碍。在原有的技术平台上,建筑业传统的渐进性创新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加强传统建筑企业同外在技术创新源的合作和导入,确定适当的导入模式,有益于传统建筑业技术的升级,亦有益于整个建筑系统的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鲍克,周卫民.技术创新与产业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3

【关键词】建筑策划;建筑设计;重要性;作用

建筑策划的主要工作为收集建筑项目的客观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依据分析的结果探索建筑设计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提出既满足建设施工需求,又创意十足的策划方案。建筑策划需要策划者具有严谨、务实和科学的态度,不能只凭借个人的臆想与经验,策划的过程要开放化和多元化,要让建筑设计体现其独有的特色。

1 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建筑策划和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前后关系,建筑策划既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与方向,又对建筑项目决策和实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建筑策划的结论不同,相同建筑项目在空间内容和设计思想等方面就有有显著的差别,进而会影响到处于建筑环境中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创造、经济模式变更和使用方式等,这关系到建筑策划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责任。建筑策划的成功需要建筑设计的完美来体现。在策划的过程中,建筑师的头脑中要将抽象的策划结论与实际的设计形象相互对应,两者相互配合进行。此时的设计图纸所体现的只是建筑策划的初步构想与模式,用来检验建筑策划结论与空间构想的可行性,因此可以将其称为“初步策划方案”。虽然初步策划方案只是一个构想,并不属于真正的建筑设计,但是其具备建筑设计的所有特性,并可由此的得出建筑设计的空间形态。

2 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

建筑策划既然为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就在两者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向上关系着城市宏观规划中项目的立项,向下关系着建筑设计中的实施结果,确保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同时,建筑策划相对于建设项目的开发商与建筑师两者来说,也是双方共赢的结果:对于建筑开发商而言,建筑规划工作可以帮助开发商正确认识其开发项目未来的规划与前景,明确了投资的目标,从而更有利于开发商控制投入的成本以及建设项目的利益回报;对于建筑师而言,建筑策划使建筑师明确了设计的要求与方向,避免了因设计方案不合乎要求而反复修改所耗费的精力。相对于不同建筑设计项目,建筑规划所研究的内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对于社区建筑的策划,要侧重于确立社区的主题、研究户型的规模、充分利用土地及提升其空间价值、控制建设成本、有效利用建设资金和注重经济技术指标等;对于商业建筑的策划,则侧重于研究和分析市场环境,以及建筑外观的人文性和结构的经济性,具体内容不但涉及到标准层的设置、空间利用和分配、柱网选择、空间的形象和建筑的形体等,并且还要依据建筑的商业特点,充分考虑到市场适应和应变的策划。由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如果要想保证建筑设计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以及设计实施时的顺利高效,建筑策划工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3 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庄惟敏在其著作《建筑策划导论》中对建筑策划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的阐述:结合建筑学理论研究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建筑设计的可行性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了更好地体现其价值,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为三个方面:引领建筑产品市场导向、张扬建筑产品文化传承和注重建筑产品设计研究。

3.1 引领建筑产品市场导向

建筑策划要准确地把握市场的需求,注重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使建设项目的策划独具特色,努力做到建筑产品和市场需求向一致,保持策划形态的发展与创新,以利于引领建筑产品的市场导向。以长沙市星沙区未来・青年城的建筑策划为例,其策划文案总分考虑了建设项目的位置条件、市场的需求和现代的生活模式等诸多因素,将潜在的目标客户定位于首次置业者与对生活空间要求较高的置业群体,以“都市T台上的未来城”为策划理念对建设项目进行演绎,从而使建筑策划方案广受好评,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3.2 张扬建筑产品文化传承

建筑策划既要注重引领建筑产品市场导向,又要注重张扬建筑产品文化传承,塑造建筑独特的思想内涵与气质,为建筑注入有表现力的灵魂,其策划理念的切入点可以是展现建筑的传统与历史渊源,也可以表现建筑生活情趣与艺术氛围等等。在这些举措中,明确建筑产品的主题,营造人文化的建筑环境,尤其是历史文化传承的张扬,更可以体现建筑产品不仅从功能与结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从精神享受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愉悦舒适的心理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建筑产品的主题策划是概念策划的核心所在,在建筑开发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房地产商和消费者之间沟通最为关注的焦点,是建筑项目的开发概念与营销概念中的基础理念,贯穿于房地产运作的全过程。因此,建筑的主题策划要将思想性与市场性相互统一,使建筑既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有轰动的市场效应。仍以未来・青年城为例,策划者从年轻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设置了不同的休闲场所,如捉谜公园、水世界和活力广场等,以彰显建筑的现代时尚风格。

3.3 立足建筑产品设计研究

虽然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已经综合考虑和全面衡量了各种因素,但是对于任何建筑设计来说,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对于市场需求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和调查,缺乏直观感受等。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之前,做好建筑策划的工作必不可少。如果缺少建筑策划环节的工作,建筑设计即为无本之源,建筑产品无法经得起市场检验。建筑策划要注重建设项目所要达到的价值目标,而价值目标需要建筑师认真研究和综合考量项目建设中各方面的需求后得出。罗伯特・G・赫什伯格曾在其著作《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t》中将价值目标总结为8个方面的价值因素:安全、经济、美学、人文、技术、时间、环境和文化等,这8个方面的价值因素涵盖了建筑中的所有需求,而建筑策划的工作就是分析和研究这些需求,然后进行各方面的综合衡量与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价值目标的主要需求。

4 结束语

总之,建筑是一项艺术,有着人文性和时代性的要求,建筑设计师体现这些特性的有效途径,而建筑策划则是建筑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关键环节,其既是城市整体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之间的桥梁,也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引领市场导向、张扬文化传承和立足设计研究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建筑策划可以为建筑营造人文化的居住环境,提升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建筑的人文价值,进而取得设计单位、开发单位和建设单位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司徒文侠. 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3:3-4.

[2]付悦. 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之前的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9:55+57.

[3]郑晶晶,张红军. 论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262.

[4]谢梦婕. 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J]. 企业技术开发,2009,06:6+10.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4

当前中国正处于规模化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大量的老建筑被拆除,新的民用建筑需要精品设计,城市需要建筑地标等等,这一系列都围绕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展开,那么作为基本的建筑个体,我们当代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居住环境呢?

建筑从一开始便在人们的不断需求中得到发展,从最初“遮风挡雨”的实用性价值到如今的科技恒温概念,期间的美学功能也被逐渐放大。建筑设计经历了古典、现代、后现代、解构等风格后,逐渐趋于当前多元化时代,曾经的建筑“欧洲中心论”也逐步向各种“中国风”、“南美风”等地域性建筑风格转移,直至2012年有世界“建筑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建筑大奖授予中国建筑师王澍,已体现出世界建筑文化价值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苹果产品的风靡全球,向世界印证了其“体验感“设计理念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它向人们重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未来的建筑一定仍然是以人的需求为发展目标,其中“体验感”是精神需求方面的最显著特征,当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精神上的追求必定也是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中国传统建筑以人为本的实用性价值是基础

建筑从来都是为人们居住服务的,是以使用为目的,“多年来人们讨论建筑,多习惯于从建筑本身出发”,但是,“一般的房舍总要处于自然环境之中”,而且“这个环境也应当看做是建筑的一部分”。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广义建筑学”指出人们聚居的房屋以及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属于建筑,这个理论的一个前提就是“聚居论”和“地区论”,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中国传统建筑早就具备了“广义”的内涵,且是以人的活动性与交流性的“聚居性”为基础的,北京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实用、美观、经济”的建筑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但在建造的过程中从未放弃对人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从精致和谐的厅堂,到雅致的走廊、舒适的美人靠,无不体现出人在此环境下的重要性;从气势恢宏的飞檐到洋溢着喜庆和祝福的各种木梁雕刻,处处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单从人的立场来讲,中国传统建筑比西方传统建筑更加先进,它更强调人的使用舒适性,即“人性化”,而不像西方建筑那样注重建筑本身。

王澍获奖的建筑文化理念价值是文化参考

2012年,世界普利兹克建筑大奖授予中国建筑师王澍,据王澍自己讲,像他这样一个从未出过国门,也未出版过设计集的“业余建筑师”,拿到这个奖实在是一种“惊喜”。王澍是怎样从事建筑设计的呢?他从老城改造拆除下来的旧砖墙中获得灵感,将这些材料创造性的用到现代建筑中,你称他“后现代”也好,称他“装饰派”也好,他不仅是在用另类方法演绎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更是用独特的设计思想在为当代“生态建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普利兹克建筑大奖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授予此殊荣。

苹果产品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体验感”价值是启示

不可否认,自苹果公司诞生“iphone”“ipad”以来,其产品已遥遥领先于其它公司,业绩更是一骑绝尘。从乔布斯一贯的设计理念来看,这不是偶然的,他不像一个企业CEO,他更像是一名艺术家,一名现代艺术家。当我们还在研究顾客消费心理、强调要生产符合人们未来需求的产品时,“乔帮主”就已经是一名解构主义艺术家了,他说“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我们将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艺术品放到他们面前时,他们才开始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确,在现代繁复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人们对自己精神生活上的需求是贫乏的、枯燥的,正是基于此,当他们拿到iphone时,那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感”便触动全身,因为这不仅是一件科技产品,更是一件艺术品,只有艺术品才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品位的精神享受高度,这就是产品的“体验感”。

未来建筑设计的价值观是必然趋势

未来的建筑仍然是以人的需求为主导,但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我们先来看看谷歌总部的办公室,严格来说,这不是办公室,更像是“休闲花园”,有体育健身房、游戏娱乐房、游泳池、滑滑梯、花园等,还有丰盛廉价的午餐,免费的咖啡、饮料,这样的工作环境让人感受到的不是工作的累,而是一种享受轻松的时刻,当然,细节方面都处处体现出艺术化的高科技,微软的总部也大致如此。作为世界顶级科技公司,处处都要体现它一流的创新与超前意识,建筑空间也不列外。这样的建筑未必是人人都能效仿的,但其以人的精神需求(娱乐、休闲)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只有让人真实“体验”到的东西才最可靠,这也是苹果产品的一贯思路,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思路。

我们当前快速的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让我们没有时间好好思考一下,怎样去做建筑,做怎样的建筑等问题。其实,我们有丰富的传统建筑底蕴与基础,有当代王澍这样的典范作参考,有苹果产品神话的启示,本着“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充分理解围绕“体验感”的主题,参考巴黎城市规划的模式,“保护一般性建筑,创新标志性建筑”,在国家大的规划范围内,设计出具有当代“体验感”价值的建筑。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筑作品 著作权 权利主体 著作人身权 著作财产权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建筑作品著作权进行了相应地规定,用以应对建筑作品著作权受到侵犯的现实社会问题,为著作权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本文具体分析了建筑作品的定义、权利主体以及权利内容,从具体法律框架制度上明确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望对现实建筑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启发。

一、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中“建筑作品”的含义

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第四条第九项,著作权对“建筑作品”进行了明确解释,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表现出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学界对于我国法律法规中的“建筑作品”的定义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建筑作品”的含义是广泛的,“建筑作品一般指建筑表现图及其实物”1;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取狭义说,“从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著作权中的‘建筑作品’不包括建筑物内部的结构设计,也不包括表现建筑物或者建筑外观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建筑物模型以及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内装饰”。2我国法律的现实状态是只保护建筑物本身,而国际上的普遍立法做法是扩大建筑作品的定义。采取广义说能够更好地保护建筑作品,但是,采取“建筑作品”狭义说并不意味着建筑物之外的其他模型、图纸等不再受到法律保护。笔者认为,可以将建筑图纸、建筑模型均统一到“建筑作品”的定义中,这不仅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也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需求。

二、建筑作品的构成要件及权利主体

建筑作品本身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要件,才能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依据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的知识产权法规,建筑作品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三项。建筑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一件作品的完成是该作者自己的选择、取舍、安排、设计、综合的结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复制而来,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式或程序(又称手法)推演而来。”3对于建筑作品独创性的判断,容易纳入人的主观因素,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法规对此规定不甚明确,实践中常常产生争议。在判断建筑作品独创性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当作品为独立创作完成,具备一定的创作型和个性特征,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当然,这需要司法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司法惯例,以便更好地统一实务操作。建筑作品需具备可复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实际中,建筑作品通过建筑图纸、模型和实体建筑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载体必须可以进行复制和传播,单纯停留在建筑师思想脑海中的设计理念和构想并不能获得知识产权法规的保护。依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第九项规定,建筑作品必须具备审美意义,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那些仅仅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仅有门有窗有墙有顶而没有任何艺术美感的房子不能称之为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建筑作品’,不能受到我国著作权法保护”。4建筑作品的创造性是知识产权法保护建筑作品的根本原因所在,建筑作品中创作者独立创作的智力劳动是最为值得法律保护的。建筑作品本身具有独特性,建筑师完成建筑图纸的创造设计,交由有关施工单位完成,中途施工方和建筑师经过沟通协商,可能改变图纸以便具体施工需要。更有甚至,“建筑物是否能完成不仅看建筑师本人是否将建筑型式、外观或空间设计完成,同时需与结构、排水、供热通风、电器等多个专业相互协调,建筑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将各自专业部分依设计图进行配置及设计并进行综合修改整理”。5仅建筑师一方是无法完成建筑作品的,停留在建筑图纸和模型阶段的建筑作品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此处明显存在矛盾,回到前文对“建筑作品”的定义,若采纳广义说,则此处的矛盾纷争自然化解。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由此,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人在无约定的情况下归建筑师所属的设计单位所有,单位作为委托人,可以合同的方式与建筑师另约定建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施工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完成建筑作品,但不是著作权人。因为,相对于建筑师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施工者只是按照图纸施工,中途即使有改动,也不足以达到独创性这一要求。

三、建筑作品的著作权利内容

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主要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大类权利中又分别包含了其他各项具体权利。著作人身权中,发表权指著作权人将建筑作品公之于众,这是一种一次性的权利,作品一经发表,该项权利即为用尽。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建筑作品如何才能算作发表且为公众所知?是建筑图纸或模型一经展示算作发表,还是建筑作品竣工完成,建筑物具体坐落在公众面前才算作发表?根据《伯尔尼公约》的规定:“建筑作品的建造不构成出版”,因此建筑物的竣工完成并不是建筑作品的发表。一般说来,建筑师接受建筑单位委托的工作任务,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因建筑师隶属于单位这一属性,建筑物发表权的行使常常不能由作者自身单独决定。建筑作品的作者当然地有权在建筑物上署名,确认自身身份。但是,建筑物的所有者关心自己的建筑财产权,不甚关心建筑物的作者。如果建筑作者在建筑上署名,可能会因此影响到建筑物外表的美观,甚至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者和所有者的权利。因此,建筑作者应该善意地行使署名权,署名权的行使不应当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建筑作品的作者享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禁止他人歪曲、篡改自己的建筑作品,作者自己有权修改自己的作品。但是,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项权利并非绝对的,否则建筑物在具体施工建设中难以完成,“而且已有建筑物的扩建、改建、修缮或者翻新活动也会成为不可能”6。建筑作品的著作财产权指作者依据建筑作品的发行权和展览权,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以此来激发作者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向前发展。作者有权禁止他人复制自己的作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商业化利润常会导致建筑作品复制权受到侵犯。为了保护建筑著作权和激发作者的创造源泉,笔者认为,禁止复制应当包括复制图纸模型、建筑物以及将图纸建成实体建筑物,如此才能更好地规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条文释义》,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2]李顺德、周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导读》,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5页。

[4]赵建雷:《建筑作品相关著作权研究》,申请清华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7年6月,第32页。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文化特质创意 分类

高层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一直是分辨不清的,但是功能与形式有统一的意义。该功能可以加载文化因素,形式可以传播的文化内涵,形式统一于功能。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构成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方,追求这个创意是随时间和空间区域差异变化而变化的。

一、不同时期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意表现分类

1、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明显体现,它讲究的是自然回归和追求人类精神的自由,以及科技,经济建设的意义。从功能主义出发,现代主义建筑面向工业化生产,这是有内涵的理性主义的体现,不但强调美学的技术特点,对认识论取得进步,而且主张空间的建筑,是二维到三维进行艺术上的转换,此即现代主义建筑的文化特质创意体现。

2、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普及西方社会的浪潮,是20世纪60年代建筑行业的趋势在现代主义的反省。它的文化特质体现在于它的理念所倡导的是本体论和整体论的结合,强调审美主体美学倡导的主题和可重构的体系结构。建筑文化的后现代主义主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它基本上是一个历史地回首,只是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构建一个文化的新功能。

3、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环境和楼宇注重可持续发展,是产生思想和价值观的转折时期。这种纵向的起源的发展和变化,按时间顺序排列,勾勒出了高层建筑的历史现象,时间是明确的。因此,21世纪建筑文化特质创意深刻表达出创新演变的历史,是从纵向尺寸看待高层建筑的文化特征的研究,能够扩展视野的深度,发现在转型的过程中,体会到高层建筑和文化特色的创意想法,并从理性的转换到诗意,以及一个不同但是又统一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二、不同流派对高层建筑文化倾向特质的分类

高层建筑与现代主义都兴起于20世纪初,两者都是20世纪生产力飞跃式发展的产物。高层建筑是一种技术高度密集、功能要求复杂、各种制约因素多且在城市中有着巨大影响的建筑类型,它集中体现了多种矛盾的冲突与综合。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功能、技术、艺术形式等因素的重要性似乎高于其他建筑类型,这与现代主义建筑流派所主张的基本原则吻合。

1、20世纪70年代,新理性主义流派将建筑流派的变化迅速体现到高层建筑中。 因为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突出地位使人们对它的视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经济的刺激与业主的实力与高层建筑相映衬。但是,属于高技术型的高层建筑仍然囿于物质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新理性主义设计手法还鲜见在其上实现,后现代主义零星的作品只是浅尝则止,在高层建筑设计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

2、 晚期现代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如西萨・佩里、贝聿铭、福斯特、SOM 和 KPF,他们屡有高层建筑惊人之作,体现了晚期现代主义将现代主义重视功能技术的理性原则和现代社会对高情感要求的充分结合,拓展了高层建筑的设计思路,表现出清晰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 在线性思维时代,后现代主义主义流派、解构主义流派和有机主义流派都受到了线性思维的感染,其文化特质创意均离不开现代主义一贯以之的美学原则,即好的建筑作品必须永远是美学上恰当的,这种恰当必须是与美的失误对立分明的,也就是一座高层建筑要成为美的形式,它就应该通过正确的几何处理,清楚地表现出它的材料、结构体系和功能。不同的理论流派追求的不同文化特质创意表明了美学的不可测定性,但基于线性思维的创作说明美学是可以被判定的,因为它具有清晰的创作原则,只是方向不同,殊途同归。但如何设计高层建筑的问题却从未真正得到解决,它一直在继续不断地使理论家与实践者困惑、烦恼与不知所措。 最初是从过去那些弃而复拾、贬而再褒的模式中去找答案,经过作者的分析,其争论的结果是:受到人为意志的控制程度远不如审美原则与艺术观念的直接影响更具创造力。 这就是线性思维的魅力。

无论如何, 多流派的手法展示了高层建筑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证明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意手法的可持续性。正如文丘里(R・Venturi)所言:“今天的建筑师要以丰富多样的作品、变化有序的建筑语汇有别于前一代(现代主义)。 ”他的观点反映了建筑思潮的变化和审美意识的变换密切相关,这个变化也导致新的流派的产生,建筑创作领域向心理学、符号学、人类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延伸和扩张,其文化特质创意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向:(1)追求自然,(2)动态感受,(3)可变易性,(4)分解扭曲,(5)多样混合,(6)文脉探求,(7)未来意识,(8)文化意识。

解构主义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提出质疑,对传统建筑观念进行消解、淡化;把功能、技术降格为表达意图的手段,而把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术。它善于利用抽象语言表达历史的不连续性,从本质上看是构成主义的发展,是晚期现代主义的一种时尚表现。

三、不同文化观念及哲学思想倾向与高层建筑文化特质表达分类

1、由于“单线进化论”文化观念的主导,文化被认为有高低、优劣之分,导致产生“欧洲文化中心论”,基于此思想的国际风格在建筑中盛行,带来了地域性与民族性淡化和消失,高层建筑在世界各地蔓延,国际式建筑文化广为传播,甚至有冲击与覆盖其他文化特质的倾向。

2、伴随“多线进化论”等文化学说的兴起,各文化的自身独特价值得到尊重,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再次为人们所重视,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文化为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意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文化驱动力。结构主义文化观念推动着建筑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发展。结构外化

表现、表皮技术文化、生态文化构成了建筑形态语言的多元化趋势,为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新提供了发展观念和物质技术保障。 科技文化观―――科技也是文化,倡导科技的理性精神,多学科前沿成就为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创新丰富了创作手段。

3、经济活动也是人类文化行为之一, 经济对建筑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文化的产生与传播依赖技术与经济,“文化”蜕变为技术经济产品的附属品;另一方面,现代经济依赖广告宣传效应,使建筑变成一种广告信息媒体,加速了建筑行为商品化和“商业化”的蜕变。

4、同时,生物多样性不可否认,而文化的多样性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21 世纪的建筑文化观突出生态化的人类生存,它的艺术与审美活动重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身心和谐以及理性与感性和谐。 高层建筑的文化特性创造之目的也在于人类生活世界的多样化创造,多样化的自然世界需要多样化的生活,即多元文化的特性创造,21 世纪的建筑与文化观念的发展正体现了这一根本目标。

四、 结语

现代高层建筑中文化因素对建筑形式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具有文化特质创意就能够更多地反映建筑的本质,表现出建筑作为一种社会的产品和现象,有怎样的内在发展规律和成因,进而发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如历史哲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结构、审美观念以及生活习俗、行为方式等等。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比物质条件更深刻地影响着建筑的演变和发展。只要产生了文化特质肯定,文化就随之而来,对于使用者或欣赏者来说,同时获取了一种艺术的熏陶或者文化的氛围,建筑也延续了文化的传承或创意。因此,深层次的文化对于建筑创作而言,实质是文化特质的探索或丰富,它包含人文和社会价值因素。

【参考文献】

[1]庄惟敏. 关于建筑创作的泛意识形态论 :“实验的作品 ”与 “商业的产品 ”[J].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7

【关键词】价值链;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价值创造

Strategies of create customer valu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enterprise based on the value chain

Zhang Shu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ffice of Campus ConstructionNanjingJiangsu210000)

【Abstract】The customer value is the source of corpor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value chain theory is the identification instrument of customer valu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ustomer valu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industry background, this paper had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and exist questions of the customer valu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 Then it used the value chain to analysis the value of the enterprise activit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nterprise, the dynamic and the level of customer value, put forward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to create customer value.

【Key words】Value chain;Architecture design;Customer value;Value creation

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顾客的需求愈趋丰富与个性,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因此,应用顾客价值和价值链原理对建筑设计企业活动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增值环节,提升顾客价值,探讨企业竞争战略的转变,成为建筑设计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1. 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的内涵

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 CV)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逐步产生、形成、并被管理学界与产业界所广泛认同。顾客价值理论认为,顾客是最大的利益追逐者,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能为顾客创造价值 [1]。因此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围绕以较少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更多的利益而进行,也即如何使顾客获取最大的顾客价值。

1.1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组成因素。

建筑设计企业的顾客主要是所有权用户――工程投资单位(业主),业主的顾客是使用权用户――建筑使用者。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即顾客感知价值,其核心是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的权衡。建筑设计企业的顾客价值是指企业在分析业主意愿、使用者需求、建筑功能要求、城市定位、自然与文化环境的制约等条件下,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满足国家规范和顾客需求与偏好的产品。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在广泛的市场上建立顾客价值优势。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顾客进行选择,选择那些企业有能力建立顾客价值优势的目标顾客 [2]。

1.2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顾客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企业以追逐企业利润为最终目标,忽视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顾客价值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所在。

(2)忽视了顾客价值的层次性和动态性。顾客价值随着企业业务活动的流程发生变化,具有显著的动态性和层次性。传统的企业没有根据顾客对每一层次上产品使用前的期望价值和使用后的感知价值进行对比很难满足顾客每一个层面上的满意感觉。

(3)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无法准确识别。企业对顾客价值是由什么要素组成、是如何变化、创造、实施并提高等内容还无法有效地识别和衡量。

2. 价值链理论是顾客价值的识别工具

价值链理论作为顾客价值的识别工具,认为在企业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的,只有某些特定的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因此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无法识别其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分为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四种类别 [3]。整个活动相互支持,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将价值链方法导入企业创造顾客价值的活动中是指企业要进行“价值创造活动”,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顾客从最终产品消费中所得到的价值是价值链环节中的各项活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有机结合。

3. 基于价值链的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分析

3.1建筑设计企业价值活动分析

建筑设计业是服务性行业,企业根据已批准的业主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工程性质、规模及繁简程度进行建筑设计。按照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顾客价值理论和项目运作的过程 [4,5],我们把建筑设计项目的运作机制划分为勘察,收集资料准备、方案设计、中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设计服务六个阶段,如图1 所示。

图1建筑设计企业内部价值链

从建筑设计企业内部价值链可以看出,技术开发是建筑设计企业的重要支出成本,也是决定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基础和技术保证;勘察,收集资料准备阶段是建筑设计企业分析顾客需求,提高设计水平的前提;方案设计是设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中标阶段是建筑设计企业获取价值的环节;初步设计的深度应能满足设计方案的优选与确定;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及生产安排;用地面积与征购;控制投资等;施工图设计的图纸是建筑设计企业创造价值的具体体现;设计服务是建筑设计企业提高顾客价值的增值环节。

3.2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的动态性。

根据顾客价值要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建筑设计企业可以提早预测顾客价值变化的动向和趋势,从而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 [6]。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的动态性如表1所示。

因此,建筑设计企业应以顾客价值要素的动态分析为基础,不断的考察顾客价值要素系统的变化,将资源投入到能实现具有战略意义的顾客价值要素所对应的活动与流程上,随时满足顾客的需求,创造较高的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3.3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的层次性。

顾客价值是多层次、权变的,且会随着产品或服务使用情境的不同而变化 [7], 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的动态性如表2所示。

因此,建筑设计企业应根据顾客价值的层次性制定相应的顾客策略,超越顾客意愿,挖掘顾客的深层次的需求,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

4. 建筑设计企业顾客价值创造策略

根据对于建筑设计企业价值链和顾客价值的分析,对建筑设计企业创造顾客价值的基本竞争战略的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4.1确定企业价值制高点,选择目标顾客。

企业价值制高点的定位问题是建筑设计企业发展前导性的问题,公司将对潜在的有利可图的顾客提供什么决定了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方向。在整个工程建设环节中,建筑设计企业首先要研究国内外建筑设计企业发展的前沿理论、发展趋势、新材料、新工艺等情况,其次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行业中寻找企业发展的制高点,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顾客。中小型建筑设计企业应立足于建筑设计或相关设计业务,针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发展专业化水平;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应以建筑设计为核心,向策划和施工两端延伸,发展大型综合工程公司,树立企业品牌,积极向国内外市场延伸。

4.2动态突破业主意愿,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由于顾客价值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建筑设计企业应在明确顾客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突破业主的意愿,创造超出其它竞争对手和顾客预期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筑设计企业价值的获取关键在于设计师是否正确地找到标书规定的要求和项目自身的意志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是否建立起了自己正确的设计理念,并能否巧妙地加以展开。因此建筑设计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调查目标市场的容量和发展趋势,了解业主的隐性需求价值和偏好、施工企业和使用者对建筑产品的反应,根据业主对产品价格、关系成本和业主整体价值的关注程度建立正确的投标策略,争取中标机会。

4.3填补价值盲点,挖掘顾客目标价值。

顾客目标价值主要集中在企业的品牌价值、差异性、能源节约、建筑与环境、人的统一上。由于建筑设计产品及先进设计方法易于被复制和模仿,建筑设计企业首先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建筑设计发展的前沿,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创造企业的蓝海;其次要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开发和培训,发展建筑大师,提高建筑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最后要注重建筑与环境、人的关系,有效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舒适的人文环境。

4.4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链整合,创造共同价值。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化市场的发展,建筑设计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联盟伙伴来弥补自身的价值链空缺,进行价值链的整合。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链整合即将顾客作为起点,供应商、建筑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和用户都关注顾客的需求和偏好,去发现满足顾客的最优方案,从而提高各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共同价值。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链整合如图2所示。

图2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链整合

5. 结语

目前,建筑设计业的作用和地位已被社会和人们普遍接受和认识,但顾客价值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还有待建筑设计企业从战略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价值链理论对建筑设计企业内外部价值链进行了剖析,为建筑设计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方向。建筑设计业作为现代智力服务业,为顾客提供有价值、超价值的服务是实现建筑设计企业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白长虹. 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 南开管理评论,2001,(2):51~55.

[2]王春霞,张明立. 顾客价值在战略利润链中驱动作用分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2):303~305.

[3]迈克尔•波特. 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潘旭明. 基于价值链重构的竞争优势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6):21~22.

[5]艾明华. 基于顾客价值链的顾客价值创造[J]. 价值工程,2007,(10):45~47.

[6]王文峰,刘博逸. 基于顾客价值动态分析的管理决策[J]. 统计与决策,2007,(11):169~170.

[7]阎婧. 顾客价值的层次性分析[J]. 时代经贸,2008,(6):1~2.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8

关键词:新型材料,发展形势,发展建议

 

1.发展形势

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砖、块、板,如粘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一般具有保温、隔热、轻质、高强、节土、节能、利废、保护环境、改善建筑功能和增加房屋使用面积等一系列优点。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87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4.5亿块标准砖,到1997年增长到1849.88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4.58%上升到25.2%。 经过近20年来自我研制开发的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我国的墙体材料工业已经开始走上多品种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以块板为主的墙材体系,如混凝土空心砌块、纸面石膏板、纤维水泥夹心板等,但代表墙体材料现代水平的各种轻板、复合板所占比重仍很小,还不到整个墙体材料总量的1%,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40-50年。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装备落后、配套能力差。科技论文。

2.分类

2.1建筑板材类

(1)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简称硅酸钙板):通常称为“硅钙板”,系由钙质材料,硅质材料与纤维等作为主要原料,经制浆,成坯与蒸压养护等工序而制成的轻质板材。按产品用途分,有建筑用与船用两类,按产品所用纤维的品种分,有石棉硅酸钙板与无石棉硅酸钙板两类。

(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简称GRC板):又名“GRC空心条板”,是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以硫铝酸盐水泥轻质砂浆为基材制成的具有若干个圆孔的条形板。最初GRC多孔板只限用于用作非承重的内隔墙,现已开始用作公共建设,主宅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护墙体。

(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是由钙质材料,硅制材料,石膏,铝粉,水和钢筋等制成的轻质板材,含有大量微小的,非连通的气孔,孔隙率达70%~80%,因而具有自重轻,绝热性好,隔声吸音等特性。此种条板还具有较好的耐火性与一定的承载能力,可用作内墙板,外墙板,屋面板与楼板。

(4)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钢丝网架水泥夹芯板包括以阻燃型泡沫塑料板条或半硬质岩棉板做芯材的钢丝网架夹心板。科技论文。主要用于房屋建筑的内隔板,围护外墙,保温复合外墙,楼面,屋面及建筑加层等,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安全方便等优点。

(5)石膏墙板:石膏空心条板包括石膏珍珠岩空心条板,石膏粉硅酸盐空心条板和石膏空心条板,主要用作工业和民用建筑物的非承重内隔墙。

(6)金属面夹芯板:金属夹心板的主要特点为:重量轻,强度高,具有高效绝热性;施工方便,快捷;可多次拆卸,可变换地点重复安装是哟感,有较高的持久性;带有防腐涂层的彩色金属面夹心板有较高的耐久性。

2.2非黏土砖类:

(1)孔洞率大于25%非黏土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

(2)烧结页岩砖和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非黏土砖;

(3)混凝土砖和混凝土多孔砖;

2.3建筑砌块类:

(1)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4)粉煤灰小型空心砌块;

(5)石膏砌块;

(6)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工业废渣、农作物秸秆、垃圾、江河(湖、海)淤泥,以及由其他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中的废物所生产的墙体材料产品(不含实心黏土砖);

(7)预制及现浇混凝土墙体;

(8)钢结构和玻璃幕墙;

3.重要意义

建筑物承担的竖向荷载除活载之外,主要是承重结构的自重和非承重构件的自重及装饰材料的自重。要想优化房屋结构设计,必须减轻这些构件的自重,选用新型建筑材料势在必行。

首先,减轻承重结构自身重量。新型墙材的使用使得结构构件无论从断面尺寸还是单位容重都大大减少了,不但减轻建筑物自重,而且优化了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经济性,使其结构自重降低,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其次,减轻非承重构件及装饰材料的自重。这些构件只起到保温、隔热、隔气、隔声的作用,所以对非承重构件更要大力推广轻质材料。新型的石膏板、石棉板以及塑料板具有很多独特的优良特性,重量轻、强度高、可塑性好、耐腐蚀性、绝缘性好等,因而在高层建筑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另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装饰材料已不能满足建筑装修日益增长的需要。选用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不但达到装修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建筑节能的作用,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优化了房屋结构设计和提高建筑经济性。

4.发展建议

(1)新型墙材不能简单地用水泥或白灰制品发展。我国水泥的总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近一半。如以2004年我国水泥总产量9.7亿吨消耗石灰质原料10亿吨计,我国可开采的约250亿吨石灰石资源则不需30年将消耗殆尽。为了更好地保护所有自然资源,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不能只想到非烧结的水泥和白灰制品。

(2)发展新型墙材要考虑到产品使用地的气温和湿度新型墙体材料中一些以白灰为胶结料的蒸压产品,某些特殊气温湿度下其耐久性是不可靠的,使用者要承担一定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风险。

(3)粉煤灰等黏土质废渣储量大的地方,应尽量发展高掺量粉煤灰等废渣烧结空心墙材。粉煤灰、煤矸石、锅炉炉底渣等黏土质废渣的化学成分与黏土的化学成分几乎相同,只是有的废渣没有塑性,不能单独成型制坯,如粉煤灰、炉底渣等。科技论文。在粉煤灰等黏土质废渣储量大的地方,只要配以适量塑性稍高的黏土质原料制坯,就可以发展烧结类墙材。

(4)缺乏黏土质原料地区发展新型墙材,应重点发展工业废渣混凝土多孔砖和建筑空心墙板。承重墙材建议选择发展工业废渣混凝土多孔砖,非承重墙材建议选择发展各种工业废渣制成的建筑空心墙板。

(5)应全面提高新型墙材的质量水平,及时提升新型墙材的产品标准。一些双免粉煤灰砖、废渣砌块、硅镁加气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生产企业,采取简易的工艺和装备进行粗放式生产,不注意工艺技术及产品质量。有的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低价抢占销售市场,甚至降低粘结剂在原料中的比例,致使产品性能无法达到建筑功能要求,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诸多问题和隐患。

另外,一些产品标准由于指标低已经阻碍了新型墙材产品的技术进步,抑制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采纳以及新型墙材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部分墙体材料产品标准指标的提升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刘邦华.浅谈新型墙体材料.《砖瓦》2010(4)

[2]刘艳艳.浅谈新型墙体材料及墙体保温技术.《中国科技纵横》2010(4)

[3]陈福广.对墙材革新的战路思考.《新型建筑材料》2010(1)

建筑产品论文范文9

关键词:建筑质量;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随后我们对于自己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要求相应提高,当然,竞争也由此显得异常激烈[2]。那么建筑企业如何在百花齐放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呢,这需要建筑企业深入的思考。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1.1施工问题

现在在我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建筑施工人员中大多数没有经过太专业的文化教育和系统的相关知识培训,由此他们在工作时安全意识、行为操作等方面并不一定能够做到规范化,而从这些方面产生的一系列安全和质量问题也就难以避免[3]。同时由于工人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这些在客观上难以弥补的缺陷很容易让建筑工程在前期工序就留下隐患,如果后期工序因为某种疏忽大意没能检测出来这些遗留的隐患,那么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也必定无法避免。

1.2质量问题

因为我们对建筑工程的外观要求也随着时展而提高,一些建筑企业舍本逐末的单方面追求形式,忽略了施工当中各种要求。且许多管理层的工作人员也有心存侥幸的心理,为了节省工作时间或者公司经费,总认为建筑工程有某种捷径可走,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没有及时的将产品交给技术部门检测,以导致后来的各种情况发生,来不及挽回[4]。

1.3材料问题

如上所说,一些管理层的工作人员或者材料采购员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没有按照正规的流程和渠道进货,故意忽略用户的细微要求以达到自己方便快捷的目的,以至于后期的工程不符合用户要求。此外,材料用量不当、使用不当、管理不当,以及检测不标准等,都是导致最终建筑产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5]。

2 控制质量的原则

2.1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由于使用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工程量的关系,建筑产品是一种直接关系到用户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产品。且一般来说建筑产品的使用年限都很长,所以在质量方面绝对不容有失。不管在施工阶段还是后期的管理阶段,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一原则,一定要作为建筑产品质量控制的首要原则。

2.2以人为核心

不管是美观的建筑还是质量上乘的建筑,人是绝对的劳动力和创造力,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所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非常重要。无论工作在什么岗位,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如果能以人的主观性,积极去监督保证建筑产品的安全质量,减少人为失误尤为重要。

2.3以预防为主

以预防为主,如同上面所说,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我们都要求质量管理和检测工作人员认真仔细检查,将各种问题解决在交付用户手上之前。而对产品的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在确保质量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2.4以数据说话

一个具有团体荣誉感和企业归属感的团队,在他们心目中不管前期的工程产品进行得如何认真仔细,最终的建筑产品质量评价才是他们真正的成绩。实测数据就像一把标尺,在最终交付的时候检验一切真伪。

3 施工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建筑材料的质量审核

建筑材料是建筑产品的基础,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施工人员再怎么遵守施工操作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再怎么认真仔细检查也无济于事,无论多么先进的补救措施到时候也只是多此一举。因此,在施工的时候应当严格仔细的对建筑材料把关,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企业对自己所选材料都必须保证“三证”合格,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证。凡是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应当立即通知施工人员将材料进行更换。

3.2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作用者,所以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行为规范能力直接关系到建筑产品的最终质量品级。在这点上我国跟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也要求我们的管理层和技术层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对工地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在次方面,企业技术部门应当有计划有规律的针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到培训后期再进行考核,最后由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分配,将适合哪一道工序的工作人员分配到他该去的岗位,这样不仅能大幅提升建筑产品的质量,而且施工效率也将事半功倍。

3.3健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也不能没有自己的员工管理制度。而建筑施工企业,却不止需要员工管理制度,产品的管理制度同样必不可少。标志一个企业到底成熟与否,就在于他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成功、独立。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对于质量我们应该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懈怠。有了材料质量的保证,有了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那么在管理制度上,对于建筑产品的质量检测,也就是一个完整建筑产品的收官阶段,不能有任何马虎,这是对自身企业负责,也是对用户负责,更是一个企业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4 结束语

一个工程的质量好坏,关系到的不仅是用户经济财产的安全,更重要的还有用户的人身安全。想要自身稳定发展,建筑企业必先为自己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这个环境,自然是在用户和时间的考验中获得,建筑企业应该不断从实践中吸取教训和经验,让自己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宋彬彬.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373

[2]黄玉姣.浅谈建筑施工质量监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2012,(05):442-443

[3]顾益平,周建会.浅议当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管控措施[J].科技信息.2012,(21):35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