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08:19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1

关键词:煤矿企业;环境保护;经济创效;实现途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国各行各业深入人心,国民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民生问题。企业也普遍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倡导的“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举一反三,追根溯源,党政同责,一岗两责”环保要求,以及“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责任制,使环保工作责任、环保措施进一步得到了细化,对环境保护工作持定“科学研判,精准发力,利剑高悬,铁腕治污,源头管控,长效治理”的决心,决心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把守护好“天蓝、水清、气净”的生态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绿色健康、易居易业的美好家园,当作自己的职责。同时,企业要把环境保护工作与实现经济创效统一起来,以期实现环保工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很多著名企业环保和经济发展都获得了双丰收,大量事实证明,把环保工作做好也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1环保工作实现经济创效的前提

企业是环保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过去总认为环保工作是一个白白花钱的项目,在资金紧张时总是把环保项目往后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环保工作在一些企业处于了应付和推诿状态。现在,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国策层面,已经成为一票否决的项目,企业要发展环保必须先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共识,而要真正使得环保工作实现创效目的,首先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1)正确认识环保工作,树立环境保护工作也是经济工作的意识,为环保创效打牢思想基础。要做好环保创效工作,必须首先打好环保创效的思想基础,工作中才会用环保创效的眼光去寻找经济增长点。实际行动上就会用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去采取一切措施,实现环保和企业效益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步入正常轨道。2)企业环保工作必须依据国家环保发展的大政方针,认真对标思考、对标作为。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既要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划,更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工作要与环保工作对标、与国家环保政策对标、与环保的法律和法规对标,还要与环保标准对标。环保标准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红线”,只有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规定对标,使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符合国家和政府及行业的环保要求,才能促进企业实现环保创效。3)在环保工作对标达标的基础上,还要不断采用环保新技术,不断坚持环保创新,才能使环保工作创造出价值和效益,促进企业整体健康发展。采用环保新技术,主要是跟踪环保技术发展,采用适应企业需要的环境保护设备和技术,保持企业环保工作的先进水平。环保工作的创新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领导决策理念要创新;二是企业的体制、机制要创新;三是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和污染治理的方式要创新。环保工作做好了,企业得到了正常发展,是环境保护工作创造出的最大价值和效益。

2企业环保工作对标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环保工作要实现创效,必须对标开展工作。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经济增长一般体现为隐性状态,企业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效益,每一步都离不开环保工作的成效,环保工作出了问题,企业面临的只能是停产、整顿,何来经济效益一说。此外,只要企业上下同心协力,对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一定会因对标环保“法规”而获得诸多经济增长点。

2.1环保工作的隐性经济效益

1)体现在企业环保部门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规定,研究和利用政府的环保方面的优惠政策、规定,为企业争取环保优惠政策、规定带来政策方面的经济效益;2)体现在环境保护部门参与企业发展决策,正确把脉企业发展与国家、地方环保政策的对标,消除产生决策失误、环保处罚、污染赔偿等方面的经济损失。这二者,都是因环保工作而产生的隐性经济效益。

2.2环保工作的显性经济效益

对煤矿企业来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济增长点除了以上对标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带来的隐性经济效益外,只要认真严格执行国家和政府的环保政策、规定,在矿区范围地面环境保护和井下绿色环保开采等方面,都可获得更多的显性经济效益。在地面环境保护方面,有很多项目可以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比如矿区生态治理与恢复,矿区生态治理包括塌陷土地复垦、废弃土地的治理和利用,地面矿区环境绿化、植被修复三个方面。据相关数据,我国煤矿采煤塌陷土地面积经过复垦利用的还不到其产生破坏的1%,与一些发达国家采煤塌陷复垦利用率达50%相比,差距很大,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需求量很大,受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限制,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土地购置费用也越来越昂贵,现在每亩土地的购置费大约在50几万元,能够复垦、治理好矿区塌陷、废弃土地,1亩创造50几万元的经济价值,按照每个矿区平均50亩计算,就等于创造2500万元规模的经济价值。此外,生态恢复也是一个显著的经济增长点。生态恢复就是在矿区内利用植被修复技术种植绿色植物,如:种植各种园林花草、树木,利用塌陷地形建设公园、花园等等,既改善了矿区面貌和职工的生活环境,又使得矿区土地增值,创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易于职工子女开辟第三产业就业,既可以安居又可以乐业,这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增长点。在井下绿色环保开采方面也有很多革命性技术可以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绿色环保开采是指从广义资源利用的角度,开采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其主旨是将煤矿开采活动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减轻因煤炭开采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兴起的减沉开采技术、矸石减排与处理技术、煤与瓦斯共采等工艺技术,都属于绿色环保开采范畴。减沉开采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合理规划留设的巷道煤柱开采、采空区充填开采等开采技术,尽力减少井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范围,保护地面土地资源和构筑物的安全,免除因为井下开采沉陷引起的经济赔偿等。矸石减排与处理是指通过优化井下巷道设计与布置,采用沿空留巷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矸石的产出量;同时采用井下充填技术,利用井下采空区或废弃的巷道,充填、消耗产出的矸石,减少矸石的升井量。煤与瓦斯共采就是将煤矿井下煤层中赋存的煤炭和瓦斯都作为有用资源分别加以开采,实现两种有用资源的开采、利用。这些近年来兴起的开采工艺技术对于煤矿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适宜和必要的,都是煤矿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看的见、摸得着”的显性经济效益。

3结语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2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考虑旅游企业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假设旅游企业有两种策略。一是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环境,简称保护生态环境,记作β1;另一是破坏(或不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环境,简称破坏生态环境,记作β2。类似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也有两种策略。一是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监管,简称监管,记作α1;另一是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不做监管,简称不监管,记作α2。在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若采用破坏生态环境策略,则可获得收益R+r,其中r>0;若采用保护生态环境策略,则获益减少,即得到收益R。r可以这样解释:由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生态旅游开发难度增大,配套措施增加,使得投入增加、开发周期延长,从而导致收益减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若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监管,则需要付出一定的监管成本,记为c。若旅游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则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记为h;反之,即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则被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发现时将要受到一定的罚款,记为a。于是,可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与旅游企业在4种博弈局势下的收益情况表示为如下的双矩阵。于是,按照弗里德曼提出的方法[6],根据双矩阵对策(A,B)中的参数取值情况,可以对由式(5)描述的群体动态方程组的均衡点稳定性做出如下结论:(1)当a<c时,即旅游企业的罚款a小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成本c,均衡点(0,0)是渐进稳定的,即:从个体理性角度出发,当旅游企业被发现破坏生态环境而遭受的罚款小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成本c时,不论长期还是短期角度考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倾向于选择不监督旅游企业的生态旅游开发活动,而所有旅游企业也选择破坏生态旅游环境。因此,为了保护生态旅游环境,应该加大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惩罚力度(即提高罚款)或减小监督成本,此时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才会有可能监督旅游企业的生态旅游开发行为、促使旅游企业保护生态环境。(2)当a>c与h+a<r时,即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所受到的罚款a大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成本c且旅游企业保护生态环境获得的奖励h与罚款a之和小于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所得到的额外收益r,均衡点(1,0)是渐进稳定的。对这种情形可做如下解释:从长期看,政府会选择监督旅游企业的生态旅游开发行为,但因罚款与奖励之和小于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所得到的额外收益,使得旅游企业会冒险做出破坏生态环境的旅游开发活动,企图获得更大的效益。因此,加大奖励力度或惩罚力度,可以促使或诱导旅游企业转向保护生态环境。(3)当a>c与h+a>r时,即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所受到的罚款a大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成本c且旅游企业保护生态环境获得的奖励h与罚款a之和大于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所得到的额外收益r,纯策略均衡点(0,0)、(0,1)、(1,0)与(1,1)都不是渐进稳定的,但此时存在一个混合策略均衡点(r/(h+a),(a-c)/(h+a))。而在这种情况下,容易看到,在均衡点(r/(h+a),(a-c)/(h+a))处有。

2旅游企业与原住民的利益博弈模型及行为分析

这一节主要考虑旅游企业与原住民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仍然假设旅游企业有两种策略:保护生态环境(β1)和破坏(或不保护)生态环境(β2)。原住民对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举报和不举报两种策略,分别记作σ1和σ2。在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企业若采用保护生态环境策略,则可获得收益R;旅游企业若采用破坏生态环境策略,则可增加收益,仍记为R+r。这里可假定r>0,这是由于保护生态环境旅游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或投入。原住民若采取举报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则需要承担举报的全部成本b(包括举报的交通费、电话费、误工费以及可能的诉讼费等),但可获得由于生态环境改善而带来的收益w/n,其中假定w/n<b,w为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总效益,n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原住民总数。旅游企业若破坏生态环境,则被举报查实后将受到罚款a。这样,原住民与旅游企业在4种博弈局势下的收益情况可表示为如下的双矩阵。从渐进稳定均衡点(0,0)中可以看出: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与个体原住民举报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时,需要负担全部举报成本,却无法享受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全部收益,且单个原住民相比旅游企业而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原住民基于个体理性考虑,会选择不举报旅游企业,并期望“搭便车”而获益。旅游企业正是考虑到原住民的这种决策心理与行为,自然会选择破坏(或不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策略,从而形成了“原住民不举报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致使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生态旅游开发中无法真正实现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8]。反过来,若要改变上述不良状态,一方面,应该降低原住民举报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成本,并对原住民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对举报旅游企业破坏生态环境被证实的原住民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对举报行为进行适当补贴、奖励),同时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旅游企业的惩罚力度。

3结语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0-0141-02

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在企业承担责任方面已有不少规定,从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到一些具体制度的设置,都使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环境保护义务。然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问题,以期更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之责。

一、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现状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要求企业依法承担环境责任,要求现代企业在谋求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必须考虑增进投资者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为了促使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符合国家的要求,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企业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该法还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已经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规划,积极治理。”

2.除了在《环境保护法》中对企业应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立法,如《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沙治沙法》等。在这些立法中针对不同的范围对企业提出了保护环境的要求。如《水污染防治法》第22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3.在各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环境法律责任主体为“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排污单位”等,显然,我国法律规定防治污染主要是以企业为法律规制对象。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

二、企业环境责任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在企业承担责任方面的规定不少,从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到一些具体原则的设置,都使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保护环境的义务,然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立法的不足,以期更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

1.《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善,难以实现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原则。预防为主原则是人类同环境污染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环境保护法中确立该原则意义重大。作为预防为主原则主要支柱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此有详细规定。然而,在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方面,该法仅仅以罚款来弥补环境损失,并没有作出“恢复原状”的规定,但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惩罚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立法中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只考虑到经济惩罚而忽视环境整治的生态效益,无法实现环境保护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2.企业合理利用资源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废气物的回收利用两个环节。我国现行立法所规定的合理利用资源主要从生产过程中利用的角度出发,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都有相关规定,但是,这些立法规定过于原则,且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的约束机制,因而缺乏操作性。而企业对废气物的回收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6条有规定,该法第27条和第35条分别规定了强制回收和利用回收原料的鼓励措施――减征或者免征增值税,但是,相应的税费征收规定对此却不明确。

3.立法对排污收费的规定不合理,难以约束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环境责任的重要方面是清洁生产,而清洁生产是环境污染防治的核心,要求企业在材料采购、生产、包装、销售等方面减少污染的排放,我国相关环境立法对企业排污的最重要的规制是排污费的收取。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保制度,但目前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规定存在排污费征收方式不合理、未能确立“排污收费、超标处罚”的原则等问题,并且在排污费征收和使用管理上忽视诱导机制的作用,使企业在主动防治污染方面存在制度上的障碍。

三、完善企业环境责任法律制度

企业环境责任体系在法律上的完善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理论上即立法完善方面,另一方面是实践上即救济机制的完善方面。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两个方面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首先,是立法上的相关完善,对于企业环境责任,在立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企业的环境责任法律体系:(1)首先要在宪法层面上明确公众的环境权。把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之下,人们才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明确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法律位阶是越高越好,这样才能够使该项基本权利不被下位阶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所规避。因此,明确公民的环境权最好的法律当数宪法,其对于公民环境权的规定是一种宣言性的规定。(2)完善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目前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主要就是《环境保护法》以及诸如《水法》等相关单行法律法规。客观地讲,目前的法律体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对于企业环境责任这一部分内容无论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是各个单行法律法规中,都难以寻觅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相关规定。因此,我国目前的一个立法完善方向就是在法律中明确而又详尽地规定有关企业环境责任。作为最主要的污染预防法律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应当明确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增加企业受到经济处罚的同时应当承担“恢复原状”的法律规定。此外,在其他相关的环境保护立法中明确企业的环境责任,并建立相应的法律约束机制,以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3)健全资源利用制度,改革排污收费制度。健全企业资源利用制度,促进企业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利用制度,鼓励企业建设废物回用设施,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财政上的补贴,以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开发、开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对排污收费制度,在强化现有收费制度的基础上,确立“超标处罚”的原则,改变排污费的使用管理方式,改变现行的无偿拨款或贴息贷款给企业进行治污的方式,采用商业运作模式,促使企业积极防治污染,同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激励企业主动减少污染排放量。(4)完善刑法等相关性法律法规中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规定。我国目前刑法中关于环境责任的规定主要功能还是在于维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但是,随着法律的社会化运动的兴起,刑法的价值取向也应该适度发生一些转变。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体,对于环境和生态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因此,在刑法中可以考虑规定环境危险犯。这在发达国家诸如日本、德国等国家是有类似规定的。同时,应当严密法网扩大对环境的刑法保护,现行刑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文不够严密,这对于打击环境犯罪远远不够。

其次,如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是公民的环境权作为一项具有公共利益的社会性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如何得到救济。传统的权利救济主要采取损害赔偿的私法救济模式。这种救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双方当事人之间主体上是“一对一”的单一性,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容易确定侵权人和损害额,并通过一个单一的诉讼在特定侵权人和损害事实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但是,企业环境侵害的对象常常是相当地区范围内的不特定的多数人或物,涉及范围极广,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对于企业环境侵害造成的严重后果,责任当然应该由造成侵害的主体来承担。但是,企业的环境侵权案件中的权利救济却难以通过传统的损害赔偿达到救济的目的,因为主体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个人作为一方主体难以与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企业相抗衡,而且在此过程之中,国家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这就使得企业往往利用自己在信息上具有的优势,采取隐瞒信息、扭曲信息等“逆向选择”行为逃避法律的制裁。

参考文献:

[1]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黄锡生,宋海鸥.论企业环境责任的立法完善[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3).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4

【关键词】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政府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88-02

环境危机在人类社会的降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有一种能在绝大多数人心中产生共鸣的共识性理论才能真正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才能真正唤醒人们沉睡的环境意识,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因此,产生了环境责任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然而,我们不能让环境责任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来。

一、环境责任概论

在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我国环境法学者在对“环境”的界定方面出现了分歧,有学者认为“环境在法律上的定义必然是以环境科学关于环境的定义为依据的,而且在质的规定性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人类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也有学者认为,以现代生态学上的环境定义作为环境法上的环境定义的基础,更有利于贯彻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有利于实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对“环境”这一概念的界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环境责任论的研究,笔者认为,这里我们研究的环境应当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责任即职责、义务、惩罚。关于环境责任的理解,主要的争论焦点在于环境责任的对象上,学界有“对环境的责任”和“有关环境的责任”两种争论。前者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道德关系,自然环境具有道德价值,并可以成为人类环境责任的直接对象。后者则认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没有直接责任,我们保护环境资源的责任体现的是人与人或与整个人类之间责任关系。

无论用上述何种观点来解释环境责任都有其不足。笔者认为,环境责任是全人类的责任,它既是个体责任又是集体责任。同时,环境责任应当是一种社会责任,它的利益指向整个社会,是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而存在的,是一种事前责任,同时兼具部分事后责任。提倡环境责任的主要意义在于鼓励和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因此,我们应当提倡一种前瞻性的环境责任,使环境保护变得主动。

二、环境责任的特征

(一)全球性

全球性是环境责任的主要特征。环境危机扩展到整个生物、地质、水和大气的领域:它是一个围绕着我们的世界、环境和子孙后代的责任问题,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这个以划时代的方式改变着的世界形势中,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真正的全球责任问题。环境问题是个社会性的问题,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各个国家政府的通力合作和无数的企业与个人的积极参与。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获得通过,并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该公约。“它堪称全人类第一个以条约形式要求承担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义务的执行性文件”。。由此可见,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多个国家和地区尝试用签订公约等方式来落实环境责任,这也印证了环境责任的全球性。

(二)拥有广泛主体

环境责任是一种全球化的责任,任何国家及其公民、法人、社会团体、政府、以及国际组织都有应当承担环境责任。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生存在同一个环境下,我们从地球环境中获益,理所当然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对这个共同体履行责任。换言之,每一个人都是环境责任的主体。

政府是公民权力的执行者,同时是公民利益的捍卫者。公民的环境利益受到威胁,政府理所当然的要采取行动去维护公民的利益,这是政府的责任。一国政府在考虑国际环境问题、承担国际环境责任时就不应当仅仅着眼于本国以及本国人民的利益,更要考虑全人类的整体利益。

企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应当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普遍受到关注,其中环境责任问题是焦点之一。在法律领域,企业的环境责任正逐渐从传统的制裁性责任开始向环境义务的方向转化。同时,人们还逐渐认识到,企业的环境责任“不止是利用法律提供的一切手段做殊死搏斗所负的法律责任。相反,它意味着对其活动给人民生活的影响和冲击自愿承担责任。”这说明,企业应当勇敢的承担环境责任。

(三)责任对象的特殊性

传统的责任类型的责任对象都是具体的,其范围也相对有限。环境责任是每一个对于环境共同体的责任,是全人类的责任。其对象范围十分广阔、抽象、难以具体化,所以环境责任亦不能被理解为是人们对某个个体或某部分群体的责任。环境保护的对象是具体的,只要能体现人的环境利益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环境保护的对象。但是,环境保护的对象并不能视为环境责任的对象,二者不能混淆。环境保护的对象反应的是环境保护的事实性问题,而环境责任的对象涉及的是环境保护的某种价值的问题,二者即相互区别又对立统一。

三、政府环境责任

政府环境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或者职责,权力,统称为政府第一性环境责任)以及因政府违反上述义务和职责的法律规定而承担的法律后果(简称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也称政府第二性环境责任)。环境法律责任作为违反环境法律义务而承担的否定性评价,原则上必须与环境法律义务是对应的,否则由于惩戒机制的缺失而使得义务不履行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就会最终导致环境法律失灵。

(一)政府环境保护义务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对政府的环保义务作出了规定。对于政府的环境保护义务,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政府负有环境执法义务。执法不严、监管不力,一直以来都是环境治理的严重障碍。政府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切实的维护群众环境利益。二是政府应当推动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环境保护涉及到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市场主体对于环境资源的不同利益需求和自主选择、自主决定权,对于地方政府决策的参与权、监督权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政府负有推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的能动作用,明确公民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基本权利;明确公民的环境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相应的程序性权利。做到公开环境信息,给予接受公众监督的企业鼓励;对于违反环境保护义务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对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环境法律规定的予以问责,给予行政处分。

(二)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政府赋有的环境保护责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各自享有的环境保护职权以及运行方式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明确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政治责任,并予以合理的分配:同时将建立起严格的环境政治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问责制度,若未能履行环保职责或未能正确、合法地履行环保职责将受到追究,直至被追究法律上的责任。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分别体现为违宪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当政府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若直接与宪法相关规定发生冲突,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则可通过撤销、罢免等方式追究行政机关及其首长的责任。当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当然的就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政府作为环境责任的主体时也不例外,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在环境方面的刑事责任主要是渎职犯罪,包括罪、罪、环境监管失职罪等。

四、企业环境责任

企业是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主要利用者之一,企业在谋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不可推卸的应当承担环境责任。企业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享有“人”应享有的权利,也理应承担人应承担的义务。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的实现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节能减排、不断提高治污能力,也体现了低碳经济的要求。如何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使企业的环境责任得以实现,不断提高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能力,成为当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学界主要有几种观点:有学者认为,公司环境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公司企业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学者认为,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贯彻清洁生产的要求,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在促进自身经济利益提高的同时所承担的保护环境的义务。也有学者指出,公司环境责任是指公司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受到不破坏环境并积极保护环境的限制,并在违反上述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笔者认为,企业环境责任即企业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对利益相关者的环境利益和环境公益负责,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和环境法律,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关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仍存在排污侵害环境、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对企业环境行为监督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不能有效的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同时,我国统一的排污权交易市场还没有形成,现有监管机制的运行效率不高。因此,健全企业环境责任法律制度,完善现有监管机制十分必要。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5

绿色酒店重点在于找出其发展的市场机会,使之能主动采取措施。我国的酒店业在1999年走到了低谷,全行业大面积亏损。酒店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市场的状况,饭店的资金状况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酒店的运行成本很高。在这些导致亏损的原因中,只有成本问题是酒店可以自己采取措施,通过加强管理使之得以解决。同时,许多饭店缺乏特色,无个性,不能吸引消费者,缺乏竞争力,从理论上分析,绿色酒店可以就这两方面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发展的方向。

绿色酒店能带给酒店业的市场机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获得较低的资源、能源使用费用和采购费用;

(2)能获得较低的废弃物处理费用;

(3)有机会吸引新的绿色消费群体;

(4)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5)降低员工发生健康和安全问题的风险;

(6)提高员工的士气并且强化对质量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7)改善酒店与所在社区的关系;

(8)提升酒店的市场形象。

虽然绿色酒店的初衷是保护全社会的环境,但是,企业的行为毕竟是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缺乏经济效益的行为可能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因此,绿色酒店的实施必须强调对酒店的利益。然而,绿色酒店不是完全等同于节约和降低成本,在一定的实施阶段,为了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酒店需要投入。而从长期看,酒店的档次在提高,酒店产品的质量在提高,酒店产品的价格也要相应的提高,使酒店能良性的发展成为真正的绿色酒店。酒店的环境状况与酒店产品质量有密切关系,这是酒店行业与其他行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较大差异。酒店的环境,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的质量、噪声状况、绿化状况等直接构成了酒店产品是其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通过实施环境管理可以改善自身的管理状况,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创造性,使管理更规范和严格。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社会同时受益。这是企业经营和顾客消费不断成熟的结果。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70年代以后关于经济增长的辩论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历经4年研究和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就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对可持续发展作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发展,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发展这一前提。只有发展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使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繁荣。显然,当食物、住所和衣物等生活基本条件无法保证时,人们是不可能考虑如何保护环境、如何进行生态建设的,再好的环境保护计划也难以实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是做好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所以,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消除贫困和落后,是保护环境成为可能。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相协调是指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这条路使这些国家以至全人类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我们必须吸取前人的教训,在发展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酒店也是一个资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它通过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满足客人的住店要求。同时,大量的酒店建造在景区,以景区的景色为生存的基础,它们的生存和发展及利用了景观,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景观,因此酒店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天然的联系,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行业发展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问题。

ISO14001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问题,为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而颁布的,目前在世界各国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实施。ISO14001是这一系列标准中的一项可用于认证的管理标准,该标准对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管理方法做出规定,促使企业对现行的管理模式、操作制度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审定,在运行过程中更多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的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地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和管理的支持,在实践中发现,管理的支持比技术的支持更重要,而且,如果没有管理支持,技术支持就失去了基础,因此,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需要强化管理的过程。实践证明,实施ISO14001系列标准使饭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ISO14001过程控制的思想有利于饭店强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这对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陆诤岚.饭店节能与创建“绿色饭店”[J].能源工程,2000,(3).

[2]罗祥云.绿色酒店建设与环境保护[J].产业与科技论

【摘要】本文将尝试将全球“绿色浪潮”的成果应用于我国酒店业发展的思考,从环境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中看当前酒店管理理念的更新。

【关键词】绿色环境文化市场机会可持续发展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6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效益;问题;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协会最早提出环境管理会计。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引入环境管理会计的先进理念,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与实际应用。传统的财务会计只是将企业的生产、销售等业务流程进行记录与处理,只考虑了普通成本而忽视了环境成本(2010),忽视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与生态环境破坏的成本与代价。目前中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近年来,国家对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不断加大,这就使得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总书记指出:“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环境管理会计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未来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作用

在我国,环境管理会计主要用于帮助管理者制定最优决策,监管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这两个方面(2009)。企业推进环境管理会计的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有效进行成本管控。引入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将环境因素代入会计核算中,列示环境成本,从而降低环境破坏的风险,使产品的成本信息更全面。另外,由于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各个国家对产品的环境管制标准越来越严格。传统粗放式生产的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在世界舞台上难以立足,遭到诸多国家的抵制。所以,应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的优势,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生产优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善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环境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进行环境绩效考核与评价。环境管理会计和核算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环境资源与成本,及时监控企业的资源使用效率与分布状况,有助于管理者及时进行决策,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环境管理会计可以严格监视企业的生产流程、环境污染情况,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反馈,避免企业遭受环境的威胁,促进企业环境管理的自我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环境管理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理念缺乏传统的财务会计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供应、生产和销售等流程的核算。管理会计也是在最近几年才被重视,但是应用效果不明显,与发达国家的研究应用程度仍有较大差距。随着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的显现,我国也逐渐进行了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但是,在实际企业中,环境成本到底如何计算,环境的管理系统如何构建还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大部分企业的环境管理理念较为缺乏,缺少构建环境管理体系意识。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单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造成经营行为短期化,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与此同时,政府的不作为也为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对政府的管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对生产总值的追求与片面政绩观的影响,政府对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污水排放超标,空气污染严重,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破坏。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抉择中,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其主要任务,导致设定的各项环保监管制度和绿色GDP核算流于形式(2014)。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政府和企业将花费更大的修复成本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既浪费了社会资源,又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由于我国的环境问题在近十年才引起重视,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建立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由于环境成本本身就是抽象的概念,很难进行界定与量化,所以处罚措施也难以落实。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环境跨级准则,环境会计准则是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一个制度标准,缺乏标准就表明企业没有法律限制。已有的法律法规没有详细阐述惩罚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存在监管漏洞。

(三)理论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在西方研究者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在引进西方管理理念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环境管理会计发展遭受较大阻力。同时,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多是在理论层面的成果,缺乏可操作性。由于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也在发生变化,但是研究人员一般不同于企业生产的学者,对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导致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

(四)环境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环境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也是阻碍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的原因之一。管理会计在中国建立的时间不长,应用体系尚不成熟,直接导致了环境管理跨级的滞后发展。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机制中,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还只是着眼于传统会计核算的教育教学,在管理会计这个分支很少涉及,直接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在管理会计方面存在知识短板,缺乏环境管理会计的知识储备。另外,在企业中,对管理会计人员尤其是环境管理会计人员不够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与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差别不大,没有真正发挥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特长。环境管理会计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独立工作,还需要与其他各个部门的沟通,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资源的使用情况、技术研发等进行详细的了解,才可以在成本核算时做到科学合理。

四、促进建立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企业绿色管理理念只有企业自身树立起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的理念,才可以从根本上加强环境管理会计的建设。社会公众媒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在企业之间形成绿色生产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要摒弃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陈旧观念,制定保护环境战略,进行绿色生产,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手段,更新设备,建立绿色生产线。建立绿色生产的企业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管理者应专注于长期效益的取得,而不是短期效益。在保证企业可以长远发展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二)加强法律建设及政府的监管力度法律法规在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制性作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注重的是企业收入与利润的获得,追求的是单纯的经济效益,管理方式上缺乏可持续理念。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离不开环境的支持,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会计必将协调同步发展。然而,环境管理会计是新兴的核算方式,这个推广过程必定会遭受阻碍,这就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与协调。建立健全企业经营行为法律规范体系,将会对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政府在对经济效益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进行权衡时,应该将环境的效益放在首位。应摒弃个人不良政绩观,在当地环境优美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建设,确保长期稳定发展。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严格各项环境数据的检测,对超标企业进行惩戒,切实保障人民的利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2017)。

(三)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国现阶段环境管理会计发展主要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对实践缺乏指导作用。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知识要与国情相符,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时俱进。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人员必须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企业环境管理会计人员自主学习,共同推进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加强理论学习,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并且作出合乎实际的理论性创造。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知识主要是照搬西方的研究成果,而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理论创造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及时将科学理论放到实际中进行检验,不断修正,推动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当前,我国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仅仅掌握单一的会计账务处理,对管理会计尤其是环境管理会计的处理知之甚少。提高环境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新型复合人才,对我国企业环境保护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加强对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建立环境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应该鼓励会计人员的再次学习培训,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会计人员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成就新型复合人才。国家应该加大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支持力度,保障学习资源充足,学习资源先进。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得到飞跃式发展,但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在全球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这种粗放式经济建设显然不合时宜。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我国需要推进环境管理会计建设进程,加强自身竞争力,建设发展强国。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障碍,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理论研究脱离实际,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我国环境管理会计建设任重道远。企业与政府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节约,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化解矛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借助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理论上的创新,并且要与实践相结合,需要研究人员与企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飞凤.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32):210.

[2]田雪峰,刘英,彭瑞铭.环境管理会计国外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09(09):73-75+79.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7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区,左江

1.壮文化生态保护区概况:

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广西南部,区域包括宁明县的驮龙乡、城中镇和明江镇,总面积为35677.65公顷。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以宁明县的花山岩画为中心,包括珠山、龙峡山、达佞山、高山五个岩画点及其周围的区域,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10公顷。保护区地区生产总值现行价2004年53469.9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04元,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22283万元,占生产总值的41.67%,第二产业产值16952.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31.7%,第三产业产值14234.4万元,占生产总值的26.62%。该区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随着当代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它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但仍然屈居二、三位。 [1] 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保护区内的花山岩画为国家的重点保护文物,目前正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多是土壤稀少、乱石散布的石灰岩生态脆弱区,石材丰富、植被稀少是该区的一大特色,过度开发会引起整个区域的生态破坏。

2.保护区环保与经济产生矛盾的原因

2.1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生态保护区资源丰富多样,质量优良,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因素。但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受到外界干扰时,恢复能力较弱。一旦无序开发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难以自然恢复。我国长期采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低产出。造成了对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排放出了过多的污染物质,也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

2.2人口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薄弱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发展生产的物质来源。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当人口不断增长后,所必需的生存物质也将激增。当发展难以满足需求时,势将无计划、无序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经济在以环境被破坏为代价中求发展。加之生态保护区所在地一般处于偏僻位置,经济相对落后,人们普遍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发展经济往往成为首要选择,这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2.3 环境保护制度缺少创新和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的一种导向就是: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消费者和企业则是制度的被动的遵守者,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创新和补偿。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就会出现钻政策的空子情况。这说明现行部分环境保护制度确实需要完善与创新,如有严格的约束制度,一旦企业或个人的违约成本超过收益,在面临着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上,企业或个人必然会作出理性的选择。可见,增加主体的违约成本是制度创新的根本点。同时,环境破坏对企业而言只是一种外部不经济性,短期内常常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企业缺乏对环保技术需求和对环保改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实现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3.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论文格式。要严格控制人口总量,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长,同时相应要提高人口素质。目前保护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提高人口素质,可以增加他们工作的机会,有利于促进保护区的经济发展。其次可以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增强农民的产业技能、务工技能和创业技能,能很好地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压力。再次提高人口素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盲目和破坏性利用,扩大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

3.2发展相宜的产业,进行保护性开发

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实现保护区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单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去管理或单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去谈发展,最终都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环境与产业发展有着极高的相关度,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会间接影响环境系统。在对保护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独特优势,发展相宜的产业。对那些低效率、易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应该低投入或者退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自觉发展生态产业,打造出一批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这不仅有助于恢复生态循环和减轻环境压力,同时还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打造“花山岩画”为品牌开展壮文化生态旅游、以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依托丰富“四棵摇钱树”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澎润土采矿等,这些主导产业的选择和进一步发展是变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3.3创新环保制度,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调整

将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入环境保护制度,运用价格与利益机制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激励,实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对经济结构的战略转移实行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绿色消费,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论文格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必须坚决摒弃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求得的粗放型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左江壮文化保护区内的主要工厂布局在驮龙和县城,工业污水基本上直排至明江。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糖厂正值榨季生产高峰期,工厂每天排入明江的污水有1~2万吨,使明江水质下降,COD、BOD、PH值(6.6~7) 、氨氮等都明显超标。因此,政府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严禁工厂企业超标排放。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对重点资源开发区要施行强制性保护、对生态环境良好区要施行积极性战略,加速区域生态质量的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重点发展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

3.4提高环保的技术水平,加强环保意识

加大环保科技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环保的技术水平。要依靠科技,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的生态“友好型”实用技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技术水平和能力。 [2] 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使用新型能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开展清洁生产为重点的工业污染综合防治模式,走低能耗、物耗、少排污的清洁生产发展道路。论文格式。

要以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使群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参加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 .黄建清,胡衡生等.左江壮文化生态保护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J].改革与战略,2007(5):72-74.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8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道德理念;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107-03

1 引 言

近几十年来,人口急剧增长,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就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造成了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遏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环境的问题。虽然我国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并相继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如果没有完善的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环境监管依然无法有效地执行。因为传统会计并没有把环境支出与收益纳入到其核算体系之中,没有对环境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也没有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结果导致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为代价而取得收益,为企业和国家的未来带来无尽后患。因此,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反映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人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会计是环境学,社会学,经济资源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产物。由此强化企业的环保责任与社会责任。企业的环境成本的会计问题主要涉及企业环境成本范围的确定、分配和计量以及如何正确披露的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以货币价值形式来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2 我国中小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

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中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只限于披露一些简单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善,需要更多、更深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的协助,环境保护相关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判定和评价,它们的应用将会逐渐完善中小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并能够将环境保护和会计结合得更加完美,使得环境会计发展得更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与环境相协调,因此企业环境信息便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小企业应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重视并改进环境保护工作,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体问题如下: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差,对环境信息公开化程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的降低会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考虑环境的支出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中小企业一般不愿意考虑环境方面的问题,这样就不会主动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社会公众的普遍参与。现阶段我国只对上市公司做出了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单就上市公司来说,它们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也不是很理想,与欧美的国家相比,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相对较少,中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自觉性很差。

2.2 未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环境会计就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以改善整个社会环境与资源问题。目前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上缺少统一的规则、方法和专业标准,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建立与环保成本相配套的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披露方式上,对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还是结合在传统财务会计信息中披露,没有单独进行处理。二是会计处理方法不统一。由于各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同,会计处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会计处理显得比较分散。

2.3 我国中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企业应该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5大类12小项内容,而且企业不得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理由,拒绝公开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但从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看,很多重要信息由于涉及公司的财务利益和战略利益,环境会计得不到完整和真实的披露,例如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在环保投资、绿化费、排污费、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方面,而对于我国环保法规中确定的限期治理、落后工艺和设备淘汰、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内容基本没有披露。

2.4 我国中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准则

目前有关反映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只有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申请上市的公司进行了规定,且过于笼统,没有对所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做出具体的规定,不具备可操作性,对其他类型企业没有明确的要求。而在实际中,非上市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表现得也相当突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最早进入实务领域的,但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出系统的环境会计准则或指南。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研究比较晚,在环境信息的披露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标准。一些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和完整性,所披露的信息还停留在定性信息上,缺乏定量的信息披露。在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下,大部分企业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置“排污费”和“绿化费”,分别记录了按照规定缴纳的排污费和对厂区进行绿化发生的费用。与环境有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或在金额较大时作为待摊费用处理,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也暴露出其内在的缺陷。

3 改善我国中小企业环境会计现状的建议

3.1 增强我国中小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首先,加强对环境会计的宣传,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由于我国现阶段对中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仍有缺陷,有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公众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其次,树立企业环境意识。一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调整结构的转型期,对于那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的企业,理应将其淘汰;另一方面,面临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形势,可借鉴韩国确立“低碳绿色增长”振兴战略的经验,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让中小企业充分认识到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是有密切关系的,建立一个整体的环境体系,使企业主动地向社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强,有利于监督有关部门的环保行为,起到良好的社会监督作用。

3.2 加强对中小企业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针对我国实践经验还不够的实际情况,应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加强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由于环境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其核算对象的复杂化,许多问题的解决要求会计学与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数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运用,才能破解计量等环节的难题,消除环境会计在实务操作中的障碍,实现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务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建议采用主表加附表的披露方式,主表指会计报表内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部分,与传统会计信息一样,包括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利润表、环境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所有者权益等反映中小企业环境财务状况的信息在环境资产负债表中披露;环境收益、环境成本以及由此计算得出的利润则在环境损益表中反映;因与环境有关的事项发生的现金收支情况则在环境现金流量表中反映。附表中披露环境会计要素信息和环境资产减值明细表,形式可以多样化。

3.3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环境审计,增强环境核算的监督力度

环境审计对于保证环境活动及其相关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实现环境会计的审计目标,环境审计必须依据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及有关会计核算准则;为了提高环境审计质量,应借鉴国外环境审计实践经验,采用多目标的费用效益分析法,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我国的环境审计系统应由国家环境审计、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三个层次构成。随着强化环境审计权威性、加强与财会、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合作、优化人才结构等措施的实行,有助于在实践上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促进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使我国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过程上来。

3.4 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

环境会计披露的形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例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中就明确规定:国家所有的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的同时,必须附报一份绿色环境会计报告,用以监督企业环保义务的履行状况。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有关内容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其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制定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会计报表体系;建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我国中小企业环境会计在实际中具有可操作性。

4 结 论

在我国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后,环境会计的发展便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然而实施环境会计制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从长远来看,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不仅使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国内的竞争环境,而且也必须接受世界经济环境的挑战。从当前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人们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资源环境已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污染的日益严重,中小企业的环境成本和费用都与日俱增,产品定价不能不考虑环境问题的影响,投资决策中纳入环境因素已势在必行。环境会计通过把中小企业利用的社会资源成本纳入到产品的成本之中,能够较准确地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适应国际形势并增强竞争力,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环境会计,从而可以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需要环境保护学科知识和会计学科知识不断地相互渗透,在不久的将来,环境会计的研究将会逐渐走向成熟,环境会计的应用将会推动环境保护学科和会计学科不断发展,也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充分、准确的信息,同时政府的监督也不容忽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范宁.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634):167-168.

[2]张永杰.浅析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J].商业会计,2012(1):75-77.

[3]张亚连,张卫枚,邓德胜.我国企业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现状及其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2,33(175):55-58.

[4]钟丽娟.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通讯,2012(9):15-17.

[5]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2):3-9.

[6]林乐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当代经济,2011(7):130-131.

企业环境保护论文范文9

关键词:环境会计;公共关注度;会计学;企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53-02

引言

当代工业社会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各方面需求的不断增加,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其他的环境问题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我国作为一个资源消耗的大国,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同其他国家一样。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是我国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在各种环境保护工作争相开展的同时,会计界也在逐步使会计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为了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环境会计作为一个新的分支机构应运而生。环境会计的研究意义随着环境恶性事件的频发也越来越重要。

一、中国环境会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环境会计现状

1.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我国在宪法中明文规定:“国家应当保护和改善生活、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以及其他公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相继制定并颁发,如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我国在1979年后逐步的建立起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多方面的内容。国务院同时也修改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并形成了以各级政府为主导、行政相关的部门进行统一监督,各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监督管理的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为环境会计的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环境会计研究的特点与基本成就

葛家澎教授1992年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开始了我国环境会计研究的进程。但在其伊始,环境会计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术各界的关注。直到1990年前后一段时间,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暴露,以及国家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会计如一轮新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我国的环境会计发展了20余年,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的研究是循序渐进的,在最初是对环境会计基本理论进行介绍,之后又逐步转化为对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建立研究。中国会计学会是我国会计界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它推动了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将环境会计作为重点的研究课题并列入了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组织,即“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与此同时,我国其他相关的组织也积极推进环境会计的研究。

(二)中国环境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关于企业环境会计的法规我国不是很多,虽然目前暂时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环境的法律体系,但我国企业内部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制度仍然缺乏与之对应的法律约束和政策支持,造成了我国企业不能及时进行环境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再加上企业环保责任的推脱性,使得我国在环境会计发展方面相对滞后。同时,不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降低了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环境会计没有完善的体系

到现阶段为止,我国的环境会计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没有相关规范的准则与制度来对环境会计体系的制定及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统一的规范。缺乏严谨的核算方法及可行的理论体系,导致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环境会计成本与收益的计量时困难加大。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向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环境会计也是这样,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向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环境活动方面的资料,即进行环境会计报告的披露。而目前我国仍然没有统一规定的对环境会计所需披露的项目和形式,使得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方法取进行选择性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使得企业间所披露的环境信息横向不可比。

3.社会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主要是通过其在位期间的政绩来衡量官员的执政能力。那么地方经济发展无疑就成为了政绩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主要标准。于是导致了我国一些地方的官员为了政绩单纯追求执政地的经济发展,而选择性的忽视了经济发展在环境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阻碍企业环境会计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官员在忽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组织,其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一目标必然导致某些企业的领导单方面追求高利润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那么对于环境会计计量主体的企业来说,对环境方面的忽视就意味着低调对h境会计进行处理,这从实践的角度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长久以来,即使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大力宣传环保知识,但环境污染事件依然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在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里面,认为环境问题离我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对环境保护的工作也漠不关心,这阻碍了环境会计在我国的推广。

二、促进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建议

1.健全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并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各立法机关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在现有的环境会计制度之上制定健全的、完整的、合理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核实好相关的实施细则,使企业做到责任具体化,明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督促企业贯彻落实企业的环境会计,保证其实施。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会计法》中加入对环境会计的核算、监督,修改并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性质以及计量的相关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及作用;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全部列入到会计计量要素中去,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将会成为防治有关部门和单位短期行为的有效手段;环境会计制度将依据会计准则所包含的有关的环境准则来进行设计,使环境会计具有可操作性,方便会计人员的学习和掌握。这会使环境会计可以得到更好的执行,从而使其稳步发展。另外,还应该加强执法的力度,加重对违法者的惩处,不单单在民事上加以约束,甚至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2.补充完善《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准则》

在我国,尽管环境会计已经进驻到个别的企业中,但是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等方面仍然众口不一,并没有制定标准,更没有将环境会计纳入到法律准则中。这就使得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没有依据,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各式各样,没有可比性。据此来看,我国会计界应该借鉴国外现行的环境计方面的相关法律与准则,结合我国的现状,以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环境会计核算方法以及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办法;同时补充并且完善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环境会计中的各个会计要素及其确认的计量方法;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使得企业环境会计的核算操作规范化、统一化,提高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的质量,让各个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横向可比性,便于相关利益者的投资以及公众的监督。

3.加强政府、企业、公众的环保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即改变其在执政期间一味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问题,使其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官员只将眼光局限在短短几年的任期之内,让他们将眼光放远、放宽,在关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同时,把注意力分一部分放在环境、人文等各个方面。而任期内所做的政绩,也需要时间及历史的检验,而不应该只是追求一时的好评。与此同时,应该认真贯彻并落实党的发展理念,不光要在理论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要做到在实践中能够支持环境保护,并要做到自身实践可持续发展观。企业不能因为单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无视或逃避社会责任。政府应大力开展学习培训,加大力度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是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对群众应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典型人物,扩大宣传力度和声势。

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及成因的介绍,分析了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刘焕峰,魏玮.环境会计发展相关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0,(3):25.

[2] 郑雪梅.关于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若干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论版,2009,(2).

[3] 刘霞.浅议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2,(8).

[4] 牛丽华.我国实行环境会计的必要性、障碍和对策[J].经济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