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00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1

我的毕业论文至此已全部结束,在此,我要衷心感谢给予我极大帮助以及向我提出意见和评语的指导老师XXX老师,正是由于有他的指导及建议,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此外,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朋友和同学,感谢他们对我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帮助。当然,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我的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该课题有更深的研究和见解。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B/S结构;信息资源库;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912-02

Architecture of Network-based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GE Fang-zhe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 Huaibei 235000,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the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issues and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ir basic knowledge, basic theories, is also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n the quality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herefore, thesis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we propose architecture of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and the GSM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design concept is feasibl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hesis; management platform; B/S struc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s database; architecture

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和进行科研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本科生四年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或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论文管理工作压力不断增大,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论文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人工管理阶段,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同时高校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及收藏价值,但学生论文数量多、纸制论文或光盘刻录的论文不易保存,并且增加了对往届论文检索的难度。为方便毕业论文的管理和查询,提高毕业论文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节省管理资金,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1 毕业论文管理的过程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是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从而确保学生按时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基于此,高校基本都建立了“选题开题中期管理评审”的毕业论文过程体系[3],确保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1) 选题。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一般是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选题表,提出选题,然后,开展学生选题。

2) 开题。每位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后,要充分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实验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为正式开始论文工作做准备。

3) 中期管理。在毕业论文中期,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工作进程和论文质量进行认真指导、监督、检查,与学生交流,并帮助他们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中期管理,强化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使学生顺利推进毕业论文。

4) 评审。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答辩情况、评分情况以及论文的归档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论文答辩的质量,从而确保整个毕业论文的质量。

2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本平台设计需求是利用高校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设备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管理中开放、交互、共享、协作的特征及网络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4]。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基本过程[5]。因此,本文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理论和软件理论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

本平台采用B/S结构,帮助指导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课题以及课题介绍,供学生选题,之后,系统就自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链接。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可以直接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内,同时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学生手机,达到及时通知学生的目的。学生也可以直接从指导教师的公告栏上获得导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要求。学生可以在BBS上咨询某指导教师,平台会自动将咨询内容发送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内,同时平台可以通过GSM网络,发短信息到指导教师手机,达到及时通知指导教师的目的。平台可以帮助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电子函件建立联系与帮助,以及通过电子函递名单、BBS专题组建立公共联系、讨论和互助。

3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架构

3.1 网络系统架构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创性地将新兴的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终端引入校园管理,在学生、教师和学校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沟通平台,有快捷、方便的特点。毕业论文管理平台为学校毕业论文管理提供可监督、管理的环境。

本平台的网络结构示意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与GSM的短信中心接口、校园网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3.2 软件系统架构

软件主体框架由“在线审核”、“信息资源库”、“论文交流”三部分构成,具备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学习支持及过程管理监控等基本功能。

1) 在线审核

在线审核依据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流程设计,支持毕业论文各主要环节的申报及审核管理。在线审核包括:指导教师资格审核、课题审核、答辩小组审核、成绩审核等模块。

指导教师资格审核模块: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教学经历等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对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论文指导总量进行控制,防止指导超篇。

课题审核模块:对学生或指导教师申报的论文初步选题进行审核。选题审核通过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环节。对没通过审核的选题,学生或指导教师可根据系统提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或重新申报。

答辩小组审核模块:对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答辩小组的成员构成及其资格条件进行审核。

成绩审核模块: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进行初评、由小组指导教师复评、由院校复审。复审后的成绩数据可导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需要手工录入成绩。

2) 信息资源库

建立信息资源库,有效开展管理支持服务和教学支持服务。信息资源库应包括:教师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毕业论文素材库等。

教师资源库:教师资源库包括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库、答辩教师库。指导教师信息数据,学生和管理人员可登录查询,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论文指导教师。

学生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长等信息,有助于指导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指导有目的性、方向性。

毕业论文素材库:建立毕业论文素材库目的在于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毕业论文教学全过程的支持服务。毕业论文素材库应包括:毕业论文管理文件、优秀论文、参考资料等,可以考虑按学科、专业以及课题方向来分类建设。

3) 论文交流

论文交流是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关键部分。设计的目的就是使论文的管理方便、快捷,对论文的质量管理提供帮助。论文交流应包括:师生个人专区和专业公共论坛。

师生专区:是师生间开展个别交流互动、个性化论文指导的平台。学生可在该区提交毕业论文提纲、初稿、修改稿,指导教师及时将指导意见或修改稿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查看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并通过历次指导纪录,领会指导教师的思路,使毕业论文的指导、修改过程具有连贯性。在这个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及时地通知教师和学生,使他们之间交互时间尽可能的短。管理人员可跟踪学生论文进程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系统自动形成记录文档作为毕业论文的一部分。

专业公共论坛: 是学生间的互助协作学习、信息交流的平台,以BBS的形式设计。在交流过程中,短信中心接口仍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服务。

4 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设计技术

本平台以SQL Server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浏览器、Web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组成的三层体系结构。主要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通过ODBC(开放式数据库互联技术),利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访问。系统通过与数据库连接,实现数据库的相关操作。

5 结束语

基于Internet和GSM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开放的、可监督的教学管理方式,对本科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有较大意义。目前已完成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的搭建,部分在线审核模块及信息资源库已正式启用。我们将不断完善网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建设, 逐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毕业论文管理运行机,实现毕业论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49-52.

[2] 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09-110.

[3] 黄英金.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5(9):57-59.

[4] 陶文平.网络环境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探索[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5):88-91.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77-04 中图分类号:064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个全新课题,相对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经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更强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素质,将成为网络工程领域的佼佼者。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网络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毕业成绩以及学生能否获得学位,而且对学生毕业后能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较大影响。同时,毕业设计质量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矛盾、毕业设计选题的局限性、毕业设计师资不足以及过程管理与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达到网络工程专业对于毕业设计的要求。如何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改进和提高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真正达到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目标,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身3方面的共同努力。

1 网络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不够规范,在一些主要环节上存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不予监控或监管不严,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报酬又很低,加上学生由于忙着找工作和考公务员等,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不主动联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不经常联系甚至联系不到学生,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指导不够,最后只是在设计质量和论文写作上把关,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2)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指导不到位和放松要求的问题。在分配毕业设计任务时,每名教师一般会指导3~5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生通常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或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还存在过宽、过大、过难、过虚、工作量不足、与专业方向不一致、应用性不强、重复率高、更新率低等问题。

在论文评阅和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有时指导教师出于不影响学生就业的考虑,加之毕业生数量多、答辩任务重、学校在制度上对答辩的监督力度不够等原因,就会对学生放松要求,以致出现答辩流于形式、走过场以及评分结果不客观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认为不好好作毕业设计也能蒙混过关。

3)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导致主观思想上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这个时间段也是学生就业的高峰期。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市场和各类招聘会上,对毕业设计没有很上心;更有甚者,有少数学生对于毕业设计敷衍了事,采取网上下载、改头换面、抄袭甚至雇佣“”等方式,以达到顺利毕业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校教学管理不严、教师指导不认真、学生主观不努力等原因,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低下,从而影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2 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

黑龙江工程学院是“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采用“3+1”的培养方式。具体来说,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大学前3年在学校集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后期发展潜力;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学校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在企业与社会环境下顺利工作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始在2008级学生中开展试点,在其大学本科阶段的第6个学期末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挑选约一半的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培养,另一半学生则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在“卓越计划”培养过程中,教师除了改革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外,还对实践教学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参加“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就采取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合作的方式,对毕业设计一些关键过程进行改革并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包括选题、开题、项目设计、答辩、毕业设计总结与反馈阶段。

1)选题阶段。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指导教师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既要考虑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培养和企业对于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学校落实参与合作培养的企业,与合作企业一起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共同把关,保证毕业设计课题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企业导师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通过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彼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意见和设想,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以企业工程实践案例为背景,共同为学生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

2)开题阶段。

学生在选定毕业设计题目以后,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了解项目的背景和需求。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并设计资料和项目信息,按照学校的规范共同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任务书,引导学生认识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指导学生理解毕业设计题目的含义及具体的设计内容。

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检索与搜集相关文献,向学生布置任务并定期检查。企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项目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让学生熟悉企业工程项目开发的规范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其积累工作经验;让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和相关要求,独立完成包括文献综述及方案论证等内容的开题报告,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3)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实现、测试与维护等环节。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指导任务由企业指导教师承担,院系要组织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到企业监管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检查学生前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检查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进程是否与开题报告规定的一致、毕业设计内容是否充实以及文档的完成情况等;同时,学校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给每个学生评分,评分结果按照10%的权重计入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毕业设计论文发给校内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就论文的内容和格式及时向学生反馈,以便学生在返校之前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4)答辩阶段。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给出毕业设计成绩和参考意见。对于参加“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由学校专家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学生在进行正式答辩前,其毕业设计成果必须经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审核,若有任何一方不通过,该学生就不能参加答辩。

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通过PPT和现场演示方式汇报其在企业实习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成果,答辩委员会审查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是否完成、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以及毕业论文是否符合学校规范和相关要求等,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依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企业评价、总结报告与毕业论文的质量等分别给学生打分,最后按照加权方式计算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5)毕业设计总结与反馈阶段。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完善的工程,对于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过程,学校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吸取企业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毕业设计培养方案。

3 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实施案例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目前学校已与哈尔滨、大连等地的多家知名IT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10余个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覆盖网络工程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等多个专业方向,为实施面向“卓越计划”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企业名单见表1。

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2008级和2009级部分学生为对象进行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学生在大四进入企业实习并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及企业招聘的有机结合。

4 结语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坚持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软件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中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发人员和学校专职教师为联合指导教师,他们根据关键技术凝练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在企业中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达到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业化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1-08]http:///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860/201 102/115066,html

[2]苗露,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5):15-17

[3]朱玲,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140-142

[4]龚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6):1-8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网络党支部;毕业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化管理;新途径、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328-02

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的就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深化,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成为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信息网络时代,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化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不断完善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深化毕业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建立健全基层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化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学生党员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从而使高校的毕业生党员数量也在递增。大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了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其中不少是共产党员。而这些经济体中大多数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这些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按照有关规定也就保留在原就读大学,由此他们便成为流动党员。目前流动党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就业灵活,流动性较大,流动地域范围也较广,给毕业生流动党员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高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趋多样化,有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有的选择继续深造,有的选择出国,有的选择自主创业等等,再加上各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使得高校毕业生毕业离校时间也有不同,造成了毕业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突出表现在毕业生离校后,毕业班的班级党支部自然撤销,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一直留在学校,一般由学校党委或所在院系的党总支进行管理。对此,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这些问题,对毕业生党员的管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对毕业生党员的管理难以真正落实。

(二)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转移困难

按照相关政策,党组织应及时为符合有关政策的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允许毕业生申请1~2年的暂缓就业期。由于就业状况的不稳定,许多毕业生流动党员主观上不愿意或没有合适的单位来转移党的组织关系。二是一些就业单位怕麻烦,不愿意接收临时聘用的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三是有的地方党组织不健全,无处接收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四是有的流动党员未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到接受地,学校在转出其组织关系后收不到回执,给党务工作造成困难。根据九江职业大学对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毕业生党员的数据统计,毕业时同步转出组织关系的比例仅62.7%,其中流动党员占应转出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的比例为23.9%。组织关系转移困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毕业生流动党员数量多,“五难”现象普遍存在

在高校毕业生党员中,预备党员不在少数。高校毕业生党员普遍存在“五难”现象,即“党费难收缴、去向难把握、管理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例如,在缴纳党费问题上,一些毕业生流动党员不能按时缴纳,有时缴纳有时不缴纳,有的委托他人代交;在转正问题上,部分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部分预备党员转正不及时,有的超过预备期不交转正申请,有的超过一二年后才提出转正申请;在组织生活上,有的对组织生活不闻不问,既不向学校党组织汇报,也不向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情况,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二、网络党支部:毕业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化管理的新途径、新模式

高校毕业生党员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先进分子,利用网络手段成立网络党支部来实现对毕业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亮点,也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新任务。九江职业大学党委立足学校现实,从学校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在创新毕业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化管理工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密切联系学生的学生党建工作新路子——毕业生网络党支部。毕业生网络党支部挂靠公共课教学部党总支,通过打造“四个平台”即管理平台、教育平台、交流平台、服务平台来加强毕业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科学化管理工作。“毕业生网络党支部”的成立给毕业生党员们提供了一个能够交流、及时汇报的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把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凝聚到一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交流和组织生活,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学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实现了毕业生党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一)完善毕业生党员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毕业生网络党支部的设立主要围绕如何对党员毕业生进行组织管理。如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生活、组织谈话、思想汇报和履行组织程序等。首先,制定一套管理制度。从操作层面来看,毕业生网络党支部实行“实名”注册登记制度,即毕业生党员必须先在网络党支部网上实名注册,才可以参加组织生活会、在线表决等活动。同时为了能对毕业生党员的网上学习时间、参加活动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准备试行网上动态监控机制,建立毕业生党员信息数据库,作为毕业生党员量化考核依据。其次,构筑网络之家。每位毕业生党员要在网络党支部的QQ群里、博客或微博上进行实名注册,并在联系栏上详细填写其手机号、QQ号、电子邮箱等基本信息,离校后有变动后要及时更新。

到目前为止,九江职业大学在部分院系2013届毕业生中从实习时就设立了网络党支部,组建了毕业生流动党员QQ群,党支部老师及时将党员管理的最新文件和要求等上传到群里,要求每位流动学生党员都要通过网站,积极参加网络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定期参加学习、讨论,按时提交思想汇报和缴纳党费等。

1.积极打造全新教育平台,创新毕业生网络党支部的活动内容

对党员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员毕业生网络支部”的基本职责,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化无形于有形,使党员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常态化。九江职业大学利用学校现有校园网,在校园网主页中专门设立九江职业大学毕业生党员网络支部主页,并按照要求建设好网络党支部,安排专人管理,丰富网上支部内容,如设置“支部动态”、“党务指南”、“党务公开”、“网上党校”、“党员论坛”等栏目,加强和办党组及各网上支部之间的联系,以便让大家通过网络获取最新通知、活动动态、学习内容、思想汇报等内容,引导流动党员掌握形势政策,了解国家的政策,掌握最新工作动态,保持组织生活的连贯性。

2.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创新交流平台,提高毕业生党员的学习兴趣

网络党支部通过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党员QQ群、公共邮箱、飞信、博客、微博等多个网络交流平台,与党员毕业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联系,交流工作学习基本情况,使网络平台成为组织与党员毕业生之间的桥梁纽带和政治沙龙,让党员毕业生时时刻刻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网络党支部除了通过网络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互联网交流平台,如建立党员论坛(BBS)、党支部QQ群、党员MSN、党员博客或微博等具有较强交互性、时效强的交流平台,让身在不同地方的毕业生党员都能够参加组织生活,在毕业生党员学习讨论、思想交流等各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让网络党支部成为流动学生党员温暖的家,这种模式深受广大毕业生党员的欢迎。

3.积极打造毕业生党员网上服务平台,营造毕业生党员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通过网络党支部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为党员毕业生提供各种动态服务,包括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信息、感情互动、困难帮扶以及组织关系的落户等等。如,通过网络党支部平台帮助毕业生党员解决就业问题,网络党支部可以通过QQ群、MSN等方式与毕业生党员进行在线交流,为他们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落实就业单位。同时,网络党支部通过平台开展适应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党员尽快转变角色,主动适应环境,虚心学习业务,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总之,九江职业大学通过创建毕业生党员网络党支部,进一步健全了毕业生党员的管理机制,创新了毕业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搭建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平台,增强了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了毕业生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有力地提升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6-06-29.

[2]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3]刘树良,徐超.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现状和教育管理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 网络工程; 社会需求;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体系;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5-59-03

Cultivating talent in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ased on social needs

Wang Lifang1, Wang Jingguang2, Li Yurong3

(1.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Technology,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China;

2. Logistics Services Group,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3. Software College,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 "heavy theory and light practice" existing in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network engineering, a slogan "two main lines, two unified, two binding" is proposed as a talent cultivation target. Around this target, a course system of network engineering is established to combine practice teaching and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plan of talent cultivation enhances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social needs; practice teaching link;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的专业,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增设该专业以来[1],培养了大批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滞后于产业发展,工程教育存在“学术化”取向,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有效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造成了企业需求旺、毕业生供给旺,但同时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旺两难”现象[2]。因此,在校期间让学生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掌握必要的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较快胜任工作已成为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要求[3]。众多高校纷纷提出了“工学交替型”、“订单式”等培养模式[4]。

中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院校、教育部“卓越计划”建设高校、工信部和山西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从2003年开始招生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至今已培养了6届近600余名毕业生,虽然我校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近几届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实践内容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不足,缺乏特色,与企业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关联不紧密等问题。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我校于2011年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是被列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5]中的人才培养方针,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提出了“两条主线、两个统一、两个结合”的培养目标:两条主线是一条主线培养学生的网络软件的编程开发能力,一条主线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6];两个统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两个结合是校内教学环境与企业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网络管理与维护、系统集成、网络规划设计与部署、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等基本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2 围绕“两个主线”的课程设置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两条主线,一条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一条是培养学生网络软件的编程开发能力。网络软件的编程开发能力要求学生精通1~2门网络编程开发语言,掌握Web 应用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7]。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网络软硬件设备集成、网络故障处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内容。课程结构大致分为:基础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个层次。基础通识课程主要是工科院校必学的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人文素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课程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体现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主干课程和双主线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1 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

结构\&课程名称\&理论

学时\&实验

学时\&基础通识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共任选课、体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024\&72\&专业基础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网络管理与维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640\&302\&专业课程\&专业外语、数值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备与集成、网络通讯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VC++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Linux实用技术、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452\&212\&]

表2 主干课程与双主线的对应

[课程名称\&对应主线\&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J2EE程序设计、Linux实用技术、网络通讯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开发\&网络软件

编程开发\&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与集成、网络安全技术、工业以太网、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规划

与管理\&]

从表1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学时占理论学时的27.7%,在强调理论的同时通过增加实验学时来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是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网络软件的编程能力和网络规划与管理能力而开设,通过对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教育、科研、服务业和企业等单位对网络管理、设计和网络软件开发相关的职业的人才需求。

3 围绕“两个统一”的实践环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又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8]。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功底,又要有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理论知识的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组成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实现不同的教育功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大系统内,彼此间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关系[9]。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市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构建了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该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及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组成。图1为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成。

在图1所给出的课程实验中,为了使实验内容和理论内容相统一,在教学中努力从内容和形式上使理论和实验相互融合。在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或实践环节进行介绍;在实验课上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理论背景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媒体双绞线时,介绍双绞线的当前的制作标准(如:EIA/TIA标准)及每一种标准的典型应用;在做双绞线实验时,介绍EIA/TIA的布线标准的原理。在教学形式上,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演示、课堂互动、亲手操作、课后作业等手段让学生观察、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做实验时,要求学生先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在整个课程实验中,理论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的因素,实验教学中也存在理论教学的因素,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统一。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组成

操作系统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JAVA程序设计基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net程序设计

动态网站开发

VC++程序设计

J2EE程序设计

Linux实用技术][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

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

组网课程设计

][“两课”综合社会实践

军训(含军事理论)

公益劳动

社会实践

电子工艺实习

网络工程实用技术实践

毕业实习][教学实践及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图1 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环节是对课程实验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入,可以从深度、广度和实用性上对实验教学进行扩展,更进一步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10]。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其中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和数据库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对数据库及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基本理论通过自拟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的实际项目,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题目的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使学生体会软件开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动态网站开发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动态网站开发之后,利用所学的开发方法和相关技术,开发一个实际的网站,使学生熟悉网站开发的过程,锻炼网站开发实践能力。组网课程设计要求从需求分析、网络逻辑结构设计、系统布线、网络安全、硬件设备选型到网络管理和维护,最终组建一个局域网或广域网。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来拟补仅凭课程实验无法验证或解释的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也需要理论知识来补充,两者互为补充,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学实践及实习所包含的内容如图1所示,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爱国情怀、身体素质、社会公德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两课”――综合社会实践是在学生寒暑假期间,到一些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支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军训是在新生入学后由学校聘请教官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增加学生的军事理论知识;公益劳动是学校统一安排,让学生参加校内的绿化、卫生清洁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公德;电子公益实习和网络工程实用技术实践主要在校内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实习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与我系常年合作的北京渥瑞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洛阳巨龙科技有限公司、安博教育中心进行实习,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性训练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准备。

毕业设计在大四第二个学期进行,为期六个月,要求学生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师指导下每人独立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学生也可以融入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一些学科前沿的研究,通过学生对实际项目中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的再认识,进一步补充理论教学,深化对理论教学的再认识,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4 围绕“两个结合”的校企合作

教学体系本身不是封闭系统,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开放系统,以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9]。衡量一所高校教学体系的成功与失败,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能仅仅采用高校内部教学体系的评价方法,而应该通过实践来检验,社会对这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欢迎程度是对该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最真实和最客观的反映[11]。因此,培养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广泛的联系。通过相互协同、优势互补、相互结合,可以使高校深入、系统地了解企业对人才在能力构成、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实现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同时,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到高校从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置身于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环境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校2011年实行了“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整合了北京渥瑞达、洛阳巨龙等企业优势资源,由企业和学校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企业人员和我校教师一起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校培养出100多名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经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这批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不需岗前培训就能胜任企业的工作,满足了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

5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企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术化”现象,使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校提出了“两条主线、两个统一、两个结合”的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企业和学校资源整合,加强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校企结合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龚德良.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

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2009.19(6):134-135

[2] 张永梅,马礼.培养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

电力教育,2011.27(4):5-6

[3] 张蕾,孙润元,刘,荆山.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

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4(1):79-80

[4] 孙建.实训实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09.11(11):

16-17

[5] 胡中栋,涂燕琼.网络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电

力教育,2012.10(31):16-18

[6] 马巧梅,杨秋翔,刘爽英.基于双主线结构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61(14):120-121

[7] 容晓峰,唐俊勇,赵宇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10.4(14):61-62

[8] 赵家祥.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思考――简评论实践主义倾向[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1):5-11

[9] 甄阜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1.2

(5):79-80

[10] 金瑜,赵红武,顾进广.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

机教育,2011.4(22):100-101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 如何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从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出发,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式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探讨。

0 引言

“学生就业难”是很多学校和学生都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么导致这个问题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对学校教育来说,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因素呢?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与我国的重点大学主要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为主导不同,高职教育应该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自身的目标。怎样才能使高职教育达到这样的目标呢?

本文从“改变师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备、注重行业认证”4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行业实用的网络技术人才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1 改变师资知识结构

教师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现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大多来自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这些老师大多是刚从一个学校毕业,就到另一个学校授课,对行业实际需求来说,他们的信息来源多数是来自上学时期授课老师、网站页面以及与别人的交谈,而并不是自己真正亲身从行业的体验中得到,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哪些知识是行业所需的,是必须被重点掌握的,甚至还有本末倒置的可能。对此,本文提议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式以提高师资实践能力:一是己经在校的教师,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参加行业的实践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二是对新引进的本、研毕业生,可先派遣到行业中,深入企业接受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练,以提高对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自身动手的能力;三是直接从行业中引进熟练的、真正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学历条件等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2 调整教学内容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2007年全国高职院校有1 109 所,而且大多数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专业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高职院校教育有个共同现象可称之为“蜻蜓点水式教学”,课程开设太多,导致每门课程的学时少,由于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都不能分辩出什么课程更为重要。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即使每门课考试通过了,不用说学精,就连基本的熟练程度都达不到。“样样懂,门门瘟”这样的毕业生如何满足行业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呢?据此,本文提出了网络专业教学应该以以下3个方面作为重点进行:

一是网络服务器管理。在企业的intranet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中架设的各种网络服务,大多使用的是Windows Server系列和Linux系列操作系统,在教学时,应着重规划安排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授课形式应全部以实训课的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真正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两种操作系统的应用技术,从而达到具有维护企业服务器和桌面系统的动手能力。

二是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网络设备是构建一个企业主干网络的必须设备,在教学中应按现在行业中的主流设备进行,在我国主要是以Cisco网络设备和H3C网络设备为主流。如果以一个二三线的设备教学,那适应面就显得太窄了,并且学生学会了Cisco的设备配置与维护以后,其它厂家的设备其命令和原理大多与Cisco相近,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其它厂家的设备。

三是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威胁的迅速增加,现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重点大学及本科院校以深奥抽象的理论讲解学习为主不同,应该是在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如何根据现象熟练地判断出各种网络威胁,如何进行网络安全问题的防御,如抵御DDOS攻击、ICMP攻击、木马和蠕虫的防护、利用NBRA过滤主页的演练、病毒防护以及如何使用radius服务器认证计费,数据加密,数据冗余等等,通过学生亲身实验体会,印象才会深刻,才具有完成实际的工作能力。

另外,如综合布线,这是一门要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一般高职院实践条件较难满足,因此本文建议这门课程应侧重于教会学生对线缆性能的掌握,线缆故障的判断以及测试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因此,像这类与网络相关的课程,可以在课时上安排较少而突出重点知识。

3 完善教学设备

实验设备可能对部分高职院校来说,由于资金或重视程度方面的问题,投入不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实验设备非常重要。网络专业的实验设备较贵重的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电脑,线缆测试仪等。对于资金较充余的高职院校当然可以充分的满足实际需求,而对资金紧张的高职院校,在上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和网络安全课程的时候,按照“熟悉真实备,模拟器实验”的方式来构建网络教学设施,即只需一个具有网络设备的实验室,让多个网络专业班级分时共用的方式使用。学生在实验室时里感受了真实设备的基本操作之后,到装有模拟器的计算机机房里完成实验,路由交换的模拟器有:Dynamips,Packet Tracer,HW-RouteSim等。本文推荐使用Dynamips,此模拟软件加载的是Cisco真实的IOS,所做实验基本上可以达到完全仿真。针对网络服务器的实验设备,也可以采用真实机房结合虚拟机软件实现,这样比使用真设备更便宜、更方便、更安全,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练习使用。

4 注重行业认证

针对服务器方面,有Linux的认证和微软的MCSE等;针对网络设备和安全方面,大型网络设备制造商对网络技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高职毕业生要到各企事业单位工作,像国外的思科,国内的华为、中兴、锐捷等网络设备生产商,他们生产的设备如何使用,是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前任意考取一个网络工程师认证,如思科、华为或国家的网络工程师认证,那么他在就业时就更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有这样需求的公司工作,从而获得更大发展上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 网络教育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出现了若干问题。本文运用彼得斯的工业化理论探讨网络教育的优势,以及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引言

以德国著名学者otto peters(奥托·彼得斯)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理论是基于经济和工业理论而提出来的。它把远程教育系统作为工业生产的流程来看待,借用工业生产的一系列术语来分析远程教育过程,认为劳动分工的原则是提高远程教育效率的关键。[1]将工业化理论引入远程教育使远程教育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二、工业化理论下我国网络教育的优势

(一)使教育平民化大众化,学生数量增加。

工业化的优势是使人们能够大批量生产物品,而不需要像以前一样手工制作。远程教育与工业化理论类似,它可以像流水线一样不断地产生“教育产品”,而不受传统教育中口耳相传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教学资源的限制,其结果是远程教育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2]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一课程的任一章节,因此大量的学生涌入这一虚拟的学校中学习。

(二)弥补了教育的供求失衡。

无论是古代的私塾教学还是现代的班级教学,教育资源和师资人员都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有些在职人员也希望能够继续教育,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人们渴望受教育的需求很高。传统教育不可能提供如此大的教育需求。网络教育却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3]网络教育提供的资源可以无限重复使用,一个教师能指导的学生数量比传统教育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的供少于求的问题。

(三)促进了教育消费,发展了社会经济。

教育是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迅速,人们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与工业化类似,教育的工业化——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人们可以通过网上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从1998年的4所首批试点高校发展到目前68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在线注册学生数达到近230万,涵盖153种专业。[4]网络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消费,发展了社会经济。

三、影响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若干“瓶颈”问题

我国网络教育经过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已初具规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在实现高等教育的平民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贡献。[5]但是在网络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限制了网络教育的良性发展,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数量与质量。

接受网络教育的学员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但由于缺乏监管,造成数量大而质量差的问题。有的社会办学单位只是单纯追求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在学生的学习监管、考核、考试、论文答辩等环节上把关不严,造成网络教育“宽进宽出”的“买文凭”现象,影响到网络教育学生的质量,损害了网络教育的声誉和长远的发展,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教育学历的社会认可度下降,使网络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二)疏于管理,考试制度不规范。

个别院校管理不严,出现违规办学等现象,其原因就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放松了对考生的管理和要求,考试舞弊、论文造假现象严重,且考试答卷严重雷同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有些网络院校默许了这种情况,只要学员进入了网络教育学院就可以轻松地取得毕业证书,造成网络教育质量下降,最终阻碍了网络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不适宜。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不能将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套用到网络教育中。但目前我国很多网络课程都是“教材搬家”和“教室搬家”。很多教师没有网络教育的经验,也没有受过网络教育的相关培训,仅仅将自己在传统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搬到网络教育中。这使得网络教育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

(四)网络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网络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水分”问题使得社会对网络教育的毕业生认可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网络教育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员在中途放弃了继续学习。如果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长此下去,网络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像电大、自考等教育形式一样,逐渐失去其活力与优势。

(五)公平性、平等性问题。

首先,在网络教育中有些学员可能只是想“混”到一张文凭,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追求上进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几乎与全日制学生相当的学费和精力,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但由于网络教育的缺乏监督,社会认可度不高。这对那些追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其次,相比而言,通过网络教育获得一张大学毕业证要比传统教育容易得多。这对传统教育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最后,网络教育的优势是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因此,教师应该大力推荐偏远地区的网络教育,使那里的学生也能通过网络享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但我国目前最好的网络教育局限在一些发达地区,这对那些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结语

目前,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主要是网络教育主办单位唯一能提供的,也是学生唯一想要的,只是学历。学历成为办学和求学的唯一动力。而在这种动力驱动下,网络教育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

笔者认为华东师范大学的陈伟杰教授说的网络教育应该提供的一种“非学历教育”而不是“学历教育”很有道理。由于社会的发展,学历对工作和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追求学历而不是知识成为人们进行网络教育学习的主要动力,致使网络教育成为了社会上“轻松获取”学历的一个“工具”。如果能将网络教育转换成为一种“非学历”教育。学生通过网络教育获得的是知识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那么网络教育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网络教育的自身也要随之转变,设计良好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真功夫。诚然,在开始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学生的生源可能会下降。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只有这样的网络教育才能持续发展,永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任光杰,丁新.奥托·彼得斯(otto peters)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6):40-43.

[2]刘凡丰.远程教育理论研究重点的变迁[j].远程教育杂志,2001,(2):3-7.

[3]郑勤华.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远程教育经济规律的变迁[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45.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社会网络 毕业生 就业

[作者简介]沈苏海(1960- ),男,江苏启东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轮机工程技术与航海教育。(江苏 南通 2260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9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社会网络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研究理论,为研究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是依靠社会网络理论,利用“强弱联结”和“结构洞”理论实现就业的。因此,以社会网络为视角,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着特殊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网络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网络指联结社会单位之间政治、经济、管理以及文化、传统和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而形成的网络关系。社会网络理论主要由社会资本理论和结构洞理论构成。社会资本理论指人们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洞理论源于格兰诺维特的联结强弱重要性假设。联结指各种社会关系,个人与其较为紧密、经常交往的社会关系称为强联结,反之则为弱联结。结构洞是社会网络中的空隙。空隙周围的行动者或群体之间本无直接的联结,但一部分人或单位可以在其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获得对跨越结构洞信息流的控制。因此,利用“弱联结”和“结构洞”理论,可以拓展社会网络的内涵,使信息流动具有独创性,有利于增加网络附加值。而构成“强联结”的个体或群体之间具有相似的背景、相同的成长环境,彼此间信任度较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具体到大学生就业网络中,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匮乏,也没有完善的社会网络,所以在寻找工作时,只能依靠“弱联结”和“结构洞”寻找就业机会,这使得“弱联结”和“结构洞”在大学生就业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也是他们获得职业的关键性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而对于小部分拥有“强联结”的大学生来说,我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以血缘等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关系,突出表现为以自己为中心,以家庭为核心的发散型关系圈。大学生的强联结主要是其父母和亲戚。通过父母和亲戚等“强联结”找工作仍然是目前很重要的一种手段。

二、社会网络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主要依靠本人的内在素质和外部条件。内在素质包含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起主要作用。外部条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网络、信息网络以及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的能力等,属于社会网络理论里的强联结,牢固、稳定、可信度高,所以说社会网络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一般来讲,拥有较好社会网络的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明显的优势。社会网络对于毕业生成功就业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网络有利于增进彼此间的信任。社会网络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重要作用首先体现在增进彼此间的信任上。当前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规范,全国性的统一就业市场仍未形成。所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间的信息传递不畅通,缺乏信任度。对于毕业生来说,不知道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明白用人单位的相关承诺是否可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了解毕业生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等,不确定毕业生所取得的各类成绩和证书是否真实。这就造成了双方间的信息交流障碍,利用毕业生的社会网络,双方基于对社会网络的信任,可以加大彼此间的信任度,节约了双方考察的时间和成本。

2.社会网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高校虽不像初、高中那样信息闭塞,但毕竟不同于社会,加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有限,除了传媒和网络外,就只能是社会网络了。而利用传媒和网络获得的就业信息数量有限、信息滞后,广度、深度和可信度也有限。相比而言,通过自身社会网络获得的信息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时效性、真实性都是有保障的,有利于毕业生的求职、就业。具体而言,社会网络可以起到“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所谓“间接”指通过社会网络中的熟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实现信息的自由畅通,加深彼此的信任度,双方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大大加大了;所谓“直接”指社会网络中有人是企业的负责人或高层,他熟悉你、了解你,那么你成功就业的几率也就很大了。

3.社会网络有利于减低大学生就业的成本。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具有两大特性:第一,我国的就业市场尚未成熟、就业制度也不完善;第二,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脉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很多本应由就业制度和就业市场来引导的事情就不得不转由社会网络来代行。因此,如果你拥有良好的社会网络就会降低你就业的成本。首先,社会网络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毕业生与社会网络中亲朋好友的强关系,使毕业生不需花费过多的成本就能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且高度的相互信任降低了机会主义的可能性,加强了相互促进。其次,社会网络节省了协商、谈判、执行的时间和费用。在社会网络中,合作双方是相互信任的关系,利益的共享者交换的不仅是物质,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就业工作的各项活动和举措都是通过持续互动、反复协商来实现的,有利于双方彼此信任,增进合作,从而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4.社会网络有利于毕业生的自主创业。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和各高校也纷纷出台了相关鼓励措施,但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仍很少,据统计只有毕业生总数的2.8%。创业的学生除了拥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外,还拥有优良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创业资金、良好的创业条件,也为成功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毕业生如何利用社会网络为就业服务

由于社会网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十分重要,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社会网络意识的培养和社会网络的培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注重家族、亲朋好友等强联结的社会网络积累。由家族成员、亲朋好友组成的社会网络属于强联结,这种社会网络牢固、稳定、可信度高,是很多毕业生赖以就业的保障。家族成员、亲朋好友在经济和社会上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社会网络的质量和规模。大学生就业是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的大事,家族成员、亲朋好友会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帮助其寻找好的机会。由于他们一般都分布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所获得的信息也就更多、更快、更可靠,从而为毕业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同时,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每年都会有很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此时,来自家族成员、亲朋好友社会网络的支持对毕业生来说尤为重要,能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调整心态,为日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2.注重校友、老乡等强联结社会网络的积累。同学之间本来就具有深厚的同窗情谊,加之年纪相仿、经历相近等因素,使得同学间形成了强联结社会网络,校友、老乡亦是如此。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通过相互间的联系,能够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并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取得心理上的优势。当然,要获得高质量的校友、老乡等强联结社会网络,就要求毕业生在校期间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打破院系的壁垒,扩大同学的圈子和数量;积极参加校友会、老乡会、学生会等社团活动,以认识更多的校友、老乡和同学,逐步形成一个潜在的由校友、老乡、同学等强联结所组成的社会网络。当他们就业后或他们中一部分人就业后,这个潜在的社会网络就转变成为一个高质量的就业社会网络。

3.注重与社会的交往,利用弱联结和结构洞组建就业社会网络。不是每个高校毕业生都拥有优质的强联结就业社会网络,所以毕业生也不能放松组建弱联结和结构洞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不像强联结社会网络那样牢固、稳定,但也有其优势,弱联结和结构洞中的各组成个体都拥有不同的社会关系,处于不同的社会网络中,这种网络具有异质性,虽然信息流动较少,交流活动也不是很多,但信息流动具有独创性,有利于网络附加值的增加。要利用好这些弱联结和结构洞,就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平时多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兼职,利用一切机会接触社会、联系社会。通过这些活动,展现自我风采、表现自我能力和素质,让用人单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同时,要保持与社会的联系,这样在就业时就能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机会,从而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4.提高综合素质,打造人格魅力,凝聚社会资本。建立良好的就业社会网络不能仅靠外部资源,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要形成高质量的校友、老乡等社会网络更是要经历时间的洗礼。一个人格高尚、心理健康、职业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自然会赢得很多人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持久的、牢固的。所以,高校毕业生要掌握扎实的职业技能、学会做人和做事,不断磨砺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完善人格,这是形成良好就业社会网络的重要条件。

四、对高校和社会的建议

1.树立品牌意识。由于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规范,很多用人单位在招收员工的时候都会考虑毕业生的就读学校。知名度较高的毕业生一般在双选会上可选择的机会相对多一些,同时这些毕业生也会更容易获得更多社会组织和单位的社会网络资源。因此,高校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提炼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品牌效应,要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同时,高校也要注意宣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扩大社会知名度。

2.加强就业指导。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前竟未受到任何的就业培训。为此,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将就业工作做到全程化、全员化、职业化、个性化。同时,政府和社会也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就业市场,协调社会网络的不平等性,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正当合法的社会网络渠道。

就业工作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最欠缺的环节。社会网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网络也具有其局限性。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拥有社会网络的不同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这也是社会不公平的一种象征。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政府、学校、毕业生,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学校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才能逐步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崔雅莉,罗云桂,马于强.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

[2](美)林南.建构社会资本的网络理论[J].张文宏,译.国外社会学,2002(2).

[3](美)马克·S.格拉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J].张文宏,译.国外社会学,1998(2).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师资;教学内容;教学设备;行业认证

“学生就业难”是很多学校和学生都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么导致这个问题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对学校教育来说,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因素呢?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与我国的重点大学主要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为主导不同,高职教育应该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自身的目标。怎样才能使高职教育达到这样的目标呢?

从“改变师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备、注重行业认证”4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行业实用的网络技术人才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一、改变师资知识结构

教师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现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大多来自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这些老师大多是刚从一个学校毕业,就到另一个学校授课,对行业实际需求来说,他们的信息来源多数是来自上学时期授课老师、网站页面以及与别人的交谈,而并不是自己真正亲身从行业的体验中得到,在给学生上课时,也往往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哪些知识是行业所需的,是必须被重点掌握的,甚至还有本末倒置的可能。对此,本文提议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式以提高师资实践能力:一是己经在校的教师,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参加行业的实践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二是对新引进的本、研毕业生,可先派遣到行业中,深入企业接受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练,以提高对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自身动手的能力;三是直接从行业中引进熟练的、真正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学历条件等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二、调整教学内容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2007年全国高职院校有1109所,而且大多数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网络专业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现在高职院校教育有个共同现象可称之为“蜻蜓点水式教学”,课程开设太多,导致每门课程的学时少,由于学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都不能分辩出什么课程更为重要。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即使每门课考试通过了,不用说学精,就连基本的熟练程度都达不到。“样样懂,门门瘟”这样的毕业生如何满足行业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呢?据此,本文提出了网络专业教学应该以以下3个方面作为重点进行:

一是网络服务器管理。在企业的intranet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中架设的各种网络服务,大多使用的是Windows Server系列和Linux系列操作系统,在教学时,应着重规划安排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授课形式应全部以实训课的方式进行,使每个学生真正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这两种操作系统的应用技术,从而达到具有维护企业服务器和桌面系统的动手能力。二是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网络设备是构建一个企业主干网络的必须设备,在教学中应按现在行业中的主流设备进行,在我国主要是以Cisco网络设备和H3C网络设备为主流。如果以一个二三线的设备教学,那适应面就显得太窄了,并且学生学会了Cisco的设备配置与维护以后,其它厂家的设备其命令和原理大多与Cisco相近,也可以很容易地适应其它厂家的设备。三是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威胁的迅速增加,现在网络安全问题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重点大学及本科院校以深奥抽象的理论讲解学习为主不同,应该是在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如何根据现象熟练地判断出各种网络威胁,如何进行网络安全问题的防御,如抵御DDOS攻击、ICMP攻击、木马和蠕虫的防护、利用NBRA过滤主页的演练、病毒防护以及如何使用radius服务器认证计费,数据加密,数据冗余等等,通过学生亲身实验体会,印象才会深刻,才具有完成实际的工作能力。

另外,如综合布线,这是一门要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一般高职院实践条件较难满足,因此本文建议这门课程应侧重于教会学生对线缆性能的掌握,线缆故障的判断以及测试仪器的使用等方面。因此,像这类与网络相关的课程,可以在课时上安排较少而突出重点知识。

三、完善教学设备

实验设备可能对部分高职院校来说,由于资金或重视程度方面的问题,投入不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实验设备非常重要。网络专业的实验设备较贵重的主要有:路由器,交换机,电脑,线缆测试仪等。对于资金较充余的高职院校当然可以充分的满足实际需求,而对资金紧张的高职院校,在上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和网络安全课程的时候,按照“熟悉真实备,模拟器实验”的方式来构建网络教学设施,即只需一个具有网络设备的实验室,让多个网络专业班级分时共用的方式使用。学生在实验室时里感受了真实设备的基本操作之后,到装有模拟器的计算机机房里完成实验,路由交换的模拟器有:Dynamips,Packet Tracer,HW-RouteSim等。本文推荐使用Dynamips,此模拟软件加载的是Cisco真实的IOS,所做实验基本上可以达到完全仿真。针对网络服务器的实验设备,也可以采用真实机房结合虚拟机软件实现,这样比使用真设备更便宜、更方便、更安全,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练习使用。

四、注重行业认证

针对服务器方面,有Linux的认证和微软的MCSE等;针对网络设备和安全方面,大型网络设备制造商对网络技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高职毕业生要到各企事业单位工作,像国外的思科,国内的华为、中兴、锐捷等网络设备生产商,他们生产的设备如何使用,是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高职毕业生在毕业前任意考取一个网络工程师认证,如思科、华为或国家的网络工程师认证,那么他在就业时就更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有这样需求的公司工作,从而获得更大发展上升的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