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安全监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8:39

安全监测论文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

引言

监测监控系统是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产品,当将其作为一种安全预防技术设施应用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时,就称其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我国的工业安全事故中,煤炭工业的安全事故较为频发且性质严重,尤其以生产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最为突出。为此,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门制定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指导方针,由此可见,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一、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组成

根据所述及概念,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一是“测”,即检测各种环境安全参数、设备工况参数、过程控制参数等;二是“控”,即根据检测参数去控制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生产设备、执行机构等。若系统仅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当安全参数达到极限值时产生显示及声、光报警等输出,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系统;除监测外还参与一些简单的开关量控制,如断电、闭锁等,此类系统一般称为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监测控系统层次上一般是分为两级或三级管理的计算机集散系统,一般包含测控分站级和中心站级。每个测控分站负责某几路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某个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了采集、控制分散;中心站负责数据的处理、储存、传输,实现了管理的集中。中心站与分站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传感器到测控分站的数据传输、测控分站到执行或控制装置信号的传输,是通过传输信道实现的。

监测系统一般由地面中心站,井下工作站,传输系统三部分组成。地面中心站一般有传输接口装置和若干台计算机,电源,数据处理及系统运行软件,存贮、打印、显示等装置组成。为了计算机稳定工作,一般还配备了机房恒温调节,不间断电源等辅助设施。

井下分站和传感器构成井下工作站。井下分站的作用是,一方面对传感器送来的信号进行处理,使其转换成便于传输的信号送到地面中心站;另一方面,将地面中心站发来的指令或从传感器送来应由分站处理的有关信号经处理后送至指定执行部件,以完成预定的处理任务,如报警、断电、控制局扇开启等;并向传感器提供电源。

传输系统是用来将井下信息传输至地面和将地面中心站监控指令传输至井下分站的信息媒介。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监测系统大多采用专用通讯电缆作为信道。传感器与分站之间一般采用直接传输方式。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应满足以下几种信号:模拟量信号有三种,频率输出(5~15HZ);电流输出为0~5mA;电压输出为0~100mV;开关量信号输出一般有±0.1mA、±5mA和200~1000HZ等。

二、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技术指标

根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其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是以组成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技术指标为特征。

2.1测控分站容量:是输入、输出量的个数及类型。例如,模入8,开入4个接点信号、4个电流形式信号等;开出4个TTL电平、4个继电器触点输出等。

接配传感器:是指所接配传感器的种类、型号、测量范围、输出信号形式、供电电压、精度等。

检测精度:是反映分站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用满量程的相对误差来表示。数值越小,则检测精度越高。

另外,还有分辨率、转换时间、传输距离等指标。

2.2中心站主机型号及配置:CPU型号,内存容量,硬盘容量,软驱数量、规格,配置外设的种类、型号、数量等,另外,还有备用主机的情况。

容量:即系统可带分站的数量,例如,井下100个分站,地面10个分站。

传输速率:数字传输的波特率,例如,600bit/s,1200bit/s。波特率越高,传输效率越高。

另外,还有传输距离、可靠性等指标。

2.3系统信息管理软件开放性好:组态软件数据库提供了开放数据访问接口,可以实现数据库的二次开发。

安全性良好:所有的设计方案都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安全性,使用采集系统对监控系统的影响达到最小。

数据容量大:采用虚拟内存管理技术,理论上数据存储是无限制的(受硬盘空间和内存大小的影响)。

另外,还有响应速度、运行是否稳定、扩展性是否强、兼容性好等衡量指标。

2.4防爆及防爆标志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爆炸危险环境用电设备分为2类。有瓦斯爆炸危险的矿井使用的电气设备为I类,除瓦斯矿井以外的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为II类。II类电气设备又分为A、B、C三级,这是根据使用场所的爆炸性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来分的。II类电气设备还按最高表面温度的不同,分为T1-T6共6组。防爆型设备在外壳上的总标志为:“Ex”。

防爆型电气设备按防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安型、隔爆型、本质安全型、通风充气型、充油型、无火花型、特殊型等等。

三、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种类

监测系统按工作侧重点分为环境监测系统和工况监测系统两大类。每种系统又可能包含若干子系统。如环境监测系统可能配备瓦斯突出预报子系统、顶板监测子系统;工况监测系统可能配有综采监控、胶带监控等各类子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一般侧重于监测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采区主要进回风道等自然环境的参数,其主要功能为监测低浓度沼气(4%以下)、高浓度沼气(4%~10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温度、风量、风速、负压、矿压、地下水、通风设施、煤尘、烟雾等参数,除实时显示检测数据外,还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及各矿井实际情况,在一定地点及工作场所设置报警(灯光、音响)和执行装置,以便防止和预报灾害。

工况监测系统一般侧重于监测机电设备,其主要监测参数有采区产量、井下煤仓煤位、采煤机机组位置、运输机械、提升机械监控、设备故障监测及效率监测等等。但生产工况监测信息并非全部要传输到集中监控系统之中。

一些大的监控系统通常包括环境监测与工况监测两大功能,适应性更为广泛。

四、煤矿安全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结构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策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3]李燕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集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6-7.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3

关键词: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仪器选择

中图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A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为了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开始修建水利工程以达到“兴水利,除水害”的目的。

修建水库蓄水,既可调节水量,以丰补枯,抬高水头发电,又可灌溉,防洪,养鱼,且能够拦截部分泥沙,防止水土流失,收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但修建水库大坝也隐含着很多风险,大坝的修建会打破江河流域原来的生态平衡,会对水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大坝失事或溃决将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对水坝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以及监测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和控制。

随着世界各国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大坝及其它类型的水工建筑物,数量、规模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大,与此同时,大坝失事现象也频频出现。例如,五十年代末法国的马尔巴塞双曲拱坝和六十年代初意大利瓦依昂拱坝先后失事及1975年8月我国的河南板桥和石漫滩水库溃坝,1990年青海沟后水库失事等,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因此使人们意识到:要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首先要从工程勘测、规划、设计做起,做到万无一失;在工程施工阶段要对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加以控制,充分保证水库大坝的工程质量,这是实现工程安全的主要保证,但是,究竟什么才是大坝的安全?当然不只是不失事或尚未失事就算安全。W.珀储(奥地利)曾在国际大坝委员会关于大坝安全的第59号公报将它定义为:“大坝的安全表现为不存在任何可导致其损坏或破坏的条件或发展趋势。因此,为安全起见,大坝的设计必须留有适当的安全余地,必须考虑在大坝使用寿命内能抵御正常运行以及异常灾祸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情况。”

大坝安全监测即对任何施工、蓄水和运行的水库大坝及其它水工建筑物布设监测系统,通过量测坝体及基础变形渗压渗流、应力应变状态等,以了解大坝及基础性状的演变趋势,发现危及安全的异常因素,预测预报大坝安全性态,以便能把有可能发现的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进行大坝安全监测,有助于认识各种观测量的变化规律和成因机理,以确保大坝安全,能够反馈大坝设计、指导施工和大坝运行,推动坝工理论的发展,提高大坝运行的综合效益。

20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大坝安全的重要性,各国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纷纷开始对大坝安全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开发。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竟相发展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为了郑重地阐述大坝技术的专业性要求和已经发现的错误和失误,国际大坝委员会于1973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大坝的事故教训”的综合性手册,并且在1983年又附上了一份名为“大坝和水库的失效——举例和分析”的报告。这些报告和手册是关心大坝安全和从事大坝监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到了80年代大坝安全监测发展迅速,人们对安全监测的认识更趋全面,观测范围进一步扩大,新的仪器也不断涌现,观测手段更加先进,自动化监测系统有较快的发展,数据处理向在线实时控制发展,反馈分析成果丰硕。随着国产第一个监测自动化系统在东江拱坝安装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坝自动化监测已进入了实用阶段。9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渗透,大坝安全监测已经进入全面自动化的阶段,数据的采集、处理、解释分析都可由自动化系统完成,并且自动化监测逐渐趋向成熟化与实用化,如:意大利开始发展无线遥测技术;美国、加拿大利用卫星遥测谣传监测信息;2003年年底,南水大坝配置了徕卡公司生产的TCA2003全站仪(又称测量机器人),实现了测量机器人在大坝监测网测量中的应用,使我国的监测技术又迈向了一个新台阶等。监控分析的数学模型呈现多样化形式,除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外,时间序列、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有限元法和混沌动力学的分析等多种理论和方法被纷纷引入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和大坝结构性态的正反分析。监测系统的设计也逐渐趋向开放型,分布式,网络化,在大坝安全监测仪器、观测方法等研究方面均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方向,并取得喜人的进展和成果,如:大坝CT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渗流热监测技术,“4S”技术CDMA通信技术等。

近年来,许多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目前正在运行的病险水库都进行了除险加固,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得到了更新、完善,各个监测项目在检验除险加固效果的同时,监视着大坝的运行性态,部分除险加固的大坝采用了最新的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大坝安全监测及其管理现代化。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最初是从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开始的,但由于变形监测能直观地反映大坝运行性态出现异常,最终都是通过变形测值出现异常得到反映的。但是,目前在大坝安全监测方面仍存在设计布置的监测项目和测点的不合理,方法繁琐落后,仪器设备选型不当的问题,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和浪费,影响监测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解决大坝监测中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在大坝安全监测设计过程中,要提高监测系统的有效性,监测项目的确定、测点的合理布置和仪器的选型是很重要的环节,这些应在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下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同时还要确保监测系统由负责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并结合经常及定期的现场检查,对坝的安全进行评价。

大坝安全是公共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属于坝工大国,强化大坝安全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大坝安全监测作为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工程领域,其工作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专业性强;仪器仪表的埋设与安装穿插于主体工程施工之中,现场协调工作量大;对于特大型工程,由于建筑物种类多,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量十分巨大,施工时间长,给安全监测工程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在施工中经常提出一些临时需要监测的项目。这些特点增加了管理和监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对工作人员和工作方式提出了高要求,需要多方面专家共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潘家铮.国际上大坝安全监测情况的分析和评论[J].大坝与安全,1995(3).

[2]王德厚.大坝安全监测与监控[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与控制方法;国内外发展形势

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际上相继发生了圣佛朗西斯(美国,1928年)、马尔巴塞(法国,1959年)、瓦依昂特(意大利,1963年)等跨坝事件,我国也先后发生了板桥、石漫滩(1975年)洪水漫顶以及沟后水库(1993年)渗透破坏等跨坝事件。跨坝给相关国家带来了惨重的灾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坝工界对大坝安全监测的高度重视[1]。

有关统计分析表明,大坝失事或严重大坝事故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设计洪水偏低引起漫顶;地质勘探不充分造成失稳和渗漏;设计与施工缺陷导致大坝老化加速;遭遇地震等特殊荷载。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大坝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设置相应的安全监测项目,对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进行连续而全面的监测,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大坝安全性态的综合评判,以馈控大坝的安全和运行。

大坝安全监测与控制的研究工作可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观测资料的误差处理与分析;观测资料的正分析;观测资料与大坝结构性态的反分析;反馈分析与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大坝安全综合评判与决策,各个方面的研究相互联系,构成了大坝安全监控的理论框架体系[2]。

1 观测资料的误差处理与分析

在利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进行正反分析前,首先应对原始测值资料进行误差处理与分析。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误差分为粗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三类。在测量过程中,应当剔除粗差,消除或削弱系统误差,使观测值中仅含随机误差。测量误差分析的方法一般有测值范围检验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及统计检验法等。

粗差是由某些不正常因素所造成的与事实明显不符的一种误差,通常属于测量错误,这种误差较易发现,应予以剔除。目前主要采用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粗差判别和处理,较常用的方法有数据探测法和稳健估计法。此外还常用统计量检验法,如格拉布斯准则、肖维勒准则、t检验准则、F检验准则等[3]。

系统误差可分为定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一般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进行判别,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设法找出系统误差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在观测结果中加以扣除。

随机误差由随机因素造成,其符号和绝对值大小无规律且不可预料,但随着测次增加,一般认为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具有零均值。

2 观测资料的正分析

原型观测资料正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由实测资料建立数学监控模型。应用这些模型监控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今后运行,同时对模型中的各个分量(特别是时效分量)进行物理解释,借以分析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形态。根据建立模型方法不同,可以归纳为: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统计模型;应用时间序列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模型;用模糊数学建立预测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并与实测值拟合,建立确定性模型或混合模型。

意大利的D.Tonini于1956年首次将影响大坝位移的因素分成水压、温度、时效三部分,并用三次多项式表示水压分量、温度分量。1977年意大利的Faneli等提出了混凝土大坝变形的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将有限元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监控大坝的安全状况。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坝观测资料的正分析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内外大坝观测资料的分析工作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多测点建模、复合建模技术等新方法以及灰色系统、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混沌理论等新理论被引入到大坝安全监控领域中。

3 观测资料与大坝结构性态的反分析

原型观测资料的反分析,按其实际内涵包含反演分析和反馈分析,两者既有机联系,又有区别,按系统识别理论的概念统称为反分析[4]。

反演分析是依据正分析的结果,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借以反求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和地基的材料参数以及某些结构特性(简称“源项”)等,以校准影响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大坝及坝基的参数反演有两种方法,即常规分析法和确定性模型法。国内外对大坝及坝基参数的反演分析比较深入,尤其对混凝土坝反分析研究较为普遍,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在弹性问题的位移反分析中,1977年,N.Shimizu和S.Sakurai提出边界元位移反分析方法。在粘弹性参数反演方面,刘怀恒和杨林德引入基于时间的等效弹性模量,然后反推流变参数,但这种算法只局限于简单的线弹性材料。沈家荫、林炳仕等研究由位移观测资料反演分析的边界元法。薛琳、G.Gioda等也在岩体粘弹性参数反分析方面提出一些实用的计算方法。

反馈分析是综合应用正分析和反演分析的成果,并通过相应的理论分析,从中寻找某些规律和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去,达到优化设计、施工和运行的目的,并补充和完善现行水工设计和施工规范。1969年,Terzaghi提出的观测设计法是反分析思想的最早应用。

4 反馈分析与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5-6]

为了监控大坝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目前坝工界对反馈分析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拟定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各个观测量的安全监控指标及其相应的水压、温度等控制荷载;②根据安全监测资料,应用可靠度理论反馈大坝的实际安全度,以复核大坝的稳定、强度和抗裂安全度;③分析裂缝、再生缝的物理成因、机理及其对建筑物结构性态的影响,以反馈控制裂缝发生和发展的临界荷载。

安全监控指标是评价和监测大坝安全的重要指标,对于馈控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相当重要。拟定安全监控指标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坝和坝基等建筑物已经抵御经历荷载的能力,来评估和预测抵御可能发生荷载的能力,从而确定该荷载组合下监控效应量的警戒值和极值。由于有些大坝可能还没有遭遇最不利荷载,同时大坝和坝基抵御荷载的能力在逐渐变化,因此安全监控指标的拟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坝工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常对于大坝应力和扬压力是以设计值作为监控指标,而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大坝变形监控指标的确定。国外对变形监控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少。而在国内,吴中如、顾冲时、沈振中等在利用安全监测资料反馈大坝的安全监控指标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拟定变形监控指标的原理和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佛子岭连拱坝等实际工程的监控。

目前,对坝体和坝基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主要有置信区间法、典型监控效应量的小概率法、极限状态法、仿真计算法和力学计算法等。

置信区法:该法在国内外普遍采用,其基本原理是统计理论的小概率事件,即根据以往的观测资料,用统计理论或有限元计算,建立监测效应量与荷载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用这些模型计算在各种荷载作用范围内的监测量监控指标。置信区间法简单、易于掌握,但存在以下不足:如果大坝没有遭遇过最不利荷载组合或资料系列较短,则利用以往监测效应量的资料系列建立的数学模型只能用来预测大坝遭遇荷载范围内的效应量,其值不一定是包括最不利荷载组合在内的警戒值;资料系列不同,分析计算结果的标准差也不同;显著性水平不同,置信区间也不同;此外,置信区间法没有联系大坝失事的原因和机理,物理概念不明确,也没有联系大坝的重要性(等级和级别);如果标准较大,由该法确定的监控指标可能超过大坝监测效应量的真正极值。

典型监控效应量的小概率法:在实测资料中,根据不同坝型和大坝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利荷载组合时的监测效应量(Emi)或它们的数学模型中的各个荷载分量。Emi为随机变量,每年有一子样,因此得到样本E= {Em1,Em2,…,Emn}。对样本空间E,估计其特征值,用统计检验法(如A-D法、K-S法),对其进行分布检验,得其概率密度函数的分布函数(如正态分布函数、对数正态分布和极值Ⅰ型分布等),确定失事概率后,即可求得相应水平的监控指标。小概率法定性联系了对强度和稳定不利的荷载组合所产生的效应量,并根据以往观测资料来估计监控指标,显然比置信区间法有所提高。但只有当观测资料系列较长,且真正遭遇较不利荷载组合时,该法估计的监控指标才接近极值,否则只能是现行荷载条件下的极值。失事概率α的确定还没有规范可循,有一定的经验性。

极限状态法:大坝的失事模式对应于相应的荷载组合,失事主要归结为强度和稳定等形式的破坏。根据计算临界荷载组合的总效应S和大坝或地基的抗力R的方法不同,用极限平衡条件估计监控指标方法可分为安全系数法、一阶矩极限状态法和二阶矩极限状态法。如变形监控指标,可由水压分量、温度分量的最不利荷载组合,并考虑时效影响来确定。采用极限状态法所求得监测效应量的监控指标是该效应量的极值,但必须要有完整的大坝和坝基的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的试验资料,而求得的效应量极值与选用的材料本构模型有关。

5 大坝安全综合评判与决策[1,7-8]

安全监测资料的正反分析和反馈分析,一般仅局限于对单项物理量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在正分析反分析和反馈分析基础上,对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态进行综合评判与决策。综合评判与决策是指对各种资料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找出荷载集与效应集、效应集与控制集之间的非确定性和确定性关系,然后通过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或凭借专家的丰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以评判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态。

近年来,国内外对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在国外,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用SEED法及风险值概念对大坝失事的总概率进行计算。如B.C.YEN对随机荷载和抗力作用下水工建筑物系统的可靠性估算方法进行研究。在国内,吴中如、尉维斌等于1994年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自下而上的确定大坝实测性态评价体系各层元素的权重,实现对大坝安全实测性态的评判。1997年,何金平等研究了一种基于突变理论的大坝实测性态动态模糊综合分析与评判方法。2003年,黄海燕等综合考虑了影响大坝安全各因素的随机性及模糊性,对大坝进行定量模糊风险分析。

6 大坝安全监控研究发展动向

纵观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控及研究工作近十几年来的情况,主要的发展内容如下:

(1)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对大坝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监测外,还向地基岸坡和其它地质、地形复杂的区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与流域水文监测合为一体。

(2)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自动化观测仪器的研究使监测手段更加先进,一些大坝监测已经实现了自动化遥测集控。各种现代监测的先进技术,如无损探伤、光纤、GPS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大坝安全监测中进一步得到应用,使监测方法和手段更为完善,监测内容和项目更加全面。

(3)数据处理逐步由离线集中处理发展为在线实时监控和处理,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依据。反馈分析成果丰硕,有效的推动坝工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4)进一步深入研究用于监控分析的数学模型,除了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外,对时间序列、灰色理论、模糊数学、神经网络、随机有限元、波谱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研究并引入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和大坝结构性态的正反分析。

(5)在大坝安全性态评价研究方面,从单测点、单项目独立分析评价向多测点、多项目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发展,从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向健康诊断研究发展,大坝安全的风险与可靠性分析也逐渐展开。

展望未来,大坝安全监控工作任重道远,随着监测仪器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资料分析处理和综合评判方法的改进,将有力的促进大坝安全监控的自动化发展,大坝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水平会迅速提高,在减灾防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中如,沈长松,阮焕祥.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2]杨杰,吴中如.大坝安全监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18):26.

[3]黄红,周琼,华锡生.大坝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大坝与安全,2005(2):55.

[4]刘苏忠,赵广超.大坝安全监控研究综述[J]. 中国水运,2009(9):148.

[5]魏德荣.大坝安全监控指标的制定[J].大坝与安全,2003,(6):24-28.

[6]吴中如,顾时冲,沈振中,等.大坝安全综合分析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8,18(3):2-6.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坝工程;安全监测;思考

大坝安全监测是指工作人员运用一定的监测仪器,对大坝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及时找出安全隐患的过程。大坝安全监测结果为大坝施工安全的保证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能够明确容易出现事故的场所等。根据调查分析,目前,我国大型水库的数量较多,大部分运行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这些水库大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在长久运行过程中一些零件已经年久失修,而且部分已经损坏。通过监测,大坝工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是大坝的主体,大坝主体是大坝工程的灵魂,因此,大坝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就会威胁到整个大坝工程的安全,给大坝工程周围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提前将这些安全隐患找出来,这就需要发挥大坝安全监测的作用。

1、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意义

大坝建造受到水文、地质等众多方面的影响,在运行过程中承受到巨大的环境荷载和地震荷载,包括水压力、温度等。同时,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材料性能、人为影响等,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有渗漏、裂缝、变形等问题出现,如果无法及时的诊断和解决这些隐患,那么大坝的安全运行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带来较大的灾难性事故。

2、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现状

大坝安全监测被称之为大坝原型观测,指的是将观测仪器设置于大坝原型中,进行现场测量,获得一些特征量,来反映大坝结构性态变化。20世纪末,开始进行大坝安全监测。这些监测主要是对大坝的实际变形、温度、渗漏以及应力应变状态进行研究,以便对坝工理论进行改进,提升大坝安全管理水平。我国经过不断地努力,如今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主要安全设备的研制和工艺水平,在大坝安全监测中,也开始广泛应用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和仪器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电荷耦合元件等都是比较典型的,这样就对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引进一些进口仪器,并最终实现了管理自动化。此后,开始逐步完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设备,并且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大坝工程监测的内容

大坝监测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很多,大坝监测的方法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大坝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监测方法,以提高检测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使用大坝仪器设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第一,加强对大坝周围环境的监测。大坝周围的环境是影响大坝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同时,大坝周围的环境也是大坝隐患类型和隐患发生时间和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对大坝周围环境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加强对大坝形状变化的研究。大坝某个部位的形状和大坝的渗流量以及其他因素都对大坝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时间上的对比得出一定的结论。第三,加强对大坝原材料的检测。这个方面主要是指对大坝的混凝土、钢材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研究,通过对比找出这些材料在性质和外观上所发生的变化,继而找出安全隐患。这个阶段的检测重点是大坝的变形问题和水流渗出的问题。

4、大坝安全监测项目

4.1安全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大坝的安全状况,主要是对大坝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解,收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以便科学的评估大坝工作性态,进而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给应用过来,促使大坝的安全得到保证。只要及时的监测,获得可靠的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灾害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获得不断地反馈,以便对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并且对水工设计进行有效修正。总之,借助于大坝安全监测,可以对大坝安全性态进行了解,以便将实施科学管理措施。

4.2仪器检测和日常巡视检查

为了了解大坝的安全程度,通常将日常的例行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结合起来。如今越来越多管理单位充分重视日常人工例行巡视检查,并且将其普遍实施下去,将其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仪器监测指的是借助于相关的规范和要求,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各类安全监测仪器和设备布置于水工建筑物上,以便采集大坝安全运行的各类性态信息。通过处理和整编分析这些信息,结合人工例行检查的结果,就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价大坝的运行和安全状况,以便更好进行调度指挥。具体来讲,有很多的项目都需要进行安全监测,如变形、渗流、压力、应力应变等。其中,最为重要的监测项目就是变形和渗流监测,这些监测比较直观,可以将各种荷载作用下大坝的安全形态给充分反映出来。

5大坝安全监测设备的发展方向

我国有较多的水利工程,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促使安全监测的需求得到满足,国内自行研制成功了各种监测仪器。不管是从技术性能、品种还是数量等多个角度上分析,大部分监测仪器都可以促使工程需求得到满足。

如今,传统的安全监测技术逐渐的完善,但是还需要大力开发新型监测技术,部分新技术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各种新型监测仪器开发及完善的同时,由于仪器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容易造成监测数据的失真,从而影响水工建筑物监测分析成果的判断。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提高仪器设备本身在各种恶劣情况下的抗干扰能力。第二、针对不同的环境条件选用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第三、监测仪器电缆保护管选用钢管进行保护,并与地网充分连接,最终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位移监测过程中,固然可以采用固定测斜仪进行自动化监测,但造价成本较高,可以研制活动式测斜仪,利用单点探头进行自动化监测。在温度、渗流以及裂缝监测方面,光纤光栅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其多元化和智能化程度等。如今在变形监测自动化技术方面的手段和方法还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我国的大坝安全监测技术逐渐的完善,很多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一个完整的仪器系列,能够促使大坝及工程安全监测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大坝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

结语:综上所述,大坝安全监测是大坝工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按照一定的管理方法对安全监测过程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大坝安全监测更好地为大坝服务。

参考文献: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梯,检验

 

电梯是用于高层建筑中的固定式升降运输设备,泛分布于各大办公楼、居民住宅、商场等人口密集、流动频繁的场合,是人们生活中密切接触的特殊交通工具,而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我国电梯数量的增长,电梯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电梯是适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特种设备,对其进行安全检验检测,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通过加强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对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维护和谐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

1.做好前期验收工作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给电梯的定义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可见,电梯出厂时只能算是电梯部件,电梯的安装是电梯制造的继续,所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了电梯的安装过程要实施过程监检。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1.1检验依据及检验标准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明确规定,要对经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的特种设备,经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目前,检验的标准大多依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9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等标准进行。论文参考网。

1.2对以下类别进行检验

检查电梯的随机文件是否齐全;土建交接检验、机房设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驱 动 主机、导 轨、门 系 统、轿 厢等应符合标准;安 全 部 件、悬挂装置、随行电缆、补偿装置、电 气 装 置等都应保证其安全性能,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最后是整机安装验收。

1.3检查使用单位的制度和档案等管理

第二十六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应当包括:①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②电梯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③电梯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④电梯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⑤电梯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此外,还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对投入使用的电梯进行检测

2.1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可以组织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能掌握有效的电梯安全信息,方便相关部门、单位对电梯进行维护、维修,减少电梯安全隐患。特别是建议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电梯(尤以公共场合的电梯为重)进行清算,制定出合理的定期检验检测方案,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排除,未雨绸缪。

2.2检验检测

为加强电梯的使用安全系数,方便使用单位维护、使用,防止电梯出现安全事故,保护乘客人身安全,《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及其他国家标准,电梯的检验检测应当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2.2.1电梯控制系统检测

目前,电梯出现安全事故,很多是因为电梯的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其中以门锁的问题为多,门区的伤亡安全事故是电梯发生伤亡最多最严重的事故。很多时候,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是因为,控制系统故障,使得轿厢开门、关门不正常而造成的剪切伤亡事故。因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运行正常与否,对安全事故多、少有很大影响。

2.2.2安全部件检测

电梯安全部件包括限速器装置、安全钳和缓冲器三种部件。

限速器是一种超速探测装置,通常安装在电梯机房或电梯井道顶部,也有装于底坑的情况。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的要求,要对电梯限速器进行校验。论文参考网。

安全钳是在限速器的操纵下,是电梯轿厢紧急制动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是电梯保护系统中,最后的保护装置之一,也是电梯结构中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论文参考网。安全钳每月应加机油润滑1次,同时紧固,保证提拉力迅速传递到安全钳拉杆上,且不超过300N。同时检查弹簧、螺钉、销轴等零件是否松动,松动则应加紧;每月往楔块、钳座涂少量凡士林1次,定期清洗、调整安全钳楔块,保证钳块的动作灵活。

限速器要勤检查。轮轴与轴套每周应加一次润滑油,每年清洗一次,铅封处不得拆卸,离心甩动装置应定期清理上油,保持动作灵活同时。限速器的绳索伸长超出规定范围时,应截短绳索。每2年要经有关部门校验1次限速器动作速度,确保其动作速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检测人员的安全防范

2008年发生电梯事故中,主要是电梯维修保养环节事故上升,因此,进行检测、维护的人员应当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如现场检验至少由2名持电梯检验员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检验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严禁任何可能造成制动器完全释放或厅、轿门电气连锁失效的短接操作。严禁在电梯正常状态下短接安全回路。检验人员不得从事受检设备的修理、调整和电路短接等工作。检验完成后应确认所有短接线均已拆除,所有试验部件均已恢复到正常位置。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以及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安全和健康损害时,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条例进行操作,保护自身安全。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7

关键词:城市;地铁施工;监控量测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4-(页码)-页数

1.引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现象的必然选择,但是,也容易看到,地铁多处于繁华热闹的市区,地层条件和地下构筑物的不确定性及周围建筑物的复杂性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同时增加了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因此,地铁能否安全施工对整个地铁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搞好地铁施工的监控量测,主要项目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和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及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

2. 地铁施工事故及分析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轨道交通的建设高潮,工程项目管理和营运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工程风险和安全隐患不同程度的存在,发生的一系列地下工程事故的教训是惨重的。因此,从地铁的施工全程入手, 并结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在建设工程中搞好安全责任,做好详细的安全管理,尤为必要。

地下工程发生施工事故,主要原因包括:(1)对大规模、高速度、跨越式、超常规地铁工程建设发展,管理队伍上存在漏洞、疏忽。(2)对基坑较深、规模较大、施工环境条件困难、不断出现的新情况等问题的工程,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跟不上。(3)对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管理手段不了解,不知如何去适应。(4)对轨道交通这一高风险工程的管理质量安全控制方式不匹配。

所以,在面对地铁施工中的监测问题时,要认识到:(1)施工监测是地下工程的关键;(2)要建立第三方委托监测制度;(3)要明确监测单位报警的职责。

3. 地铁施工监控量测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常见的各种施工方法涉及大量基坑开挖、暗挖、降水和爆破等工程,对地层易产生扰动,有可能引起地表、附近高大建筑物变形或塌陷,危及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同时,污水管和下水井管渗漏致使土质自稳能力丧失,造成施工艰难。而监控量测在指导隧道施工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隧道设计过程中对围岩结构以及地下土层状况,包括地下水位和管网的不确定性,使得支护参数存在可变性,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主要是监测围岩与支护的变形和应力,了解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变形特征与受力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的合理性,对下一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实现动态设计与施工。另外结合隧道施工中的风险工程,如下穿既有建筑,既有河流,既有管线管网等,对其进行风险监控,达到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预控,保障隧道结构的施工安全,同时也避免地上建筑及构筑物的倾覆和破坏,保障隧道基坑开挖的安全性,使整个隧道在安全的环境下施工,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人生财产安全负责,使城市地铁施工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

4. 城市地铁施工监控量测的两个问题分析

4.1问题一:地铁永久监测基准点的设置

(1)基准点位置的选择。基准点是变形监测的基础,选择基准点位置的一般原则是: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体或变形区之外,且地质情况良好,不易破坏的地方。但就地铁建成后的实际情况来看,从经济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基准点设在地铁外是不可取的。若监测基准点设在地铁外,一方面将增加引测进地铁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引测进地铁,因测量条件差,测边短,俯、仰角大,测量的质量很难保证。若在地铁区间隧道内设立基岩基准点或倒垂基准点,将会破坏地铁隧道整体防水性能和地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是很不适宜的;同时因地铁区间是一线状的地下建构筑物,永久监测的基准点数量比较大,如果基岩基准点或倒垂基准点设在区间隧道,其设置费用将比较高。而地铁车站所处的地质条件一般较好,遇到不良地质,皆进行地基处理,所以可以将车站看作一个大的稳定的刚体,发生变形的可能极小;另外,个别车站发生变形,也可从邻车站的位置关系反映出来,不至于对监测基准点体系造成影响。因此,可以把变形监测基准点建立在车站上,如选择车站的铺轨控制基标或埋设的特殊点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点。(2)基准点确定。变形监测的基准点设置在车站及隧道内(极少部分)的铺轨控制基标,铺轨控制基标是在利用车站及隧道内一级精度的施工控制导线点和三、四等精度施工控制水准点基础上测设的,与车站的铺轨控制基标的坐标和高程有较大的误差。而水平位移监测的导线精度要求为不低于三等导线,后者在作业精度的要求方面远高于前者,即以低精度的基础导线点作为高精度测量的平差依据,虽然变形监测侧重于对两次监测成果进行比较,在保证作业路线、作业仪器、作业人员乃至作业精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导线两端控制点的精度依赖不大,但两次测量的闭合差以及其在误差分配方面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三等变形监测成果的精度,这在水平位移监测内业计算中体现出来。另外垂直位移监测是按一、二等水准测量有关要求进行的,同时地铁主体结构(隧道)在不良地质地段(如:饱和粘土、河沟等)发生垂直位移可能极大。这样同样存在以低精度的基础水准点作为高精度测量的平差依据的弊端。同时,因变形监测的基准点为车站内的控制基标,个别车站的控制基标点数满足不了监测方案的要求,而在靠近站端的区间内选择了控制基标作为基准点,这些基准点本身也有可能受到区域变形的影响,若存在变形也将影响监测的精度。

在基准点确定后,在一个合适的车站,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与车站的控制基标联测,从而推算出其它各车站基准点的近似高程;在每个车站水平位移监测基准边点与控制基标联测,推算其它各车站基准点的近似坐标(其坐标不用于水平位移监测内业工作)。这样就形成相对独立并联测的变形监测基准点系统,消除了原控制基标点位误差对变形监测的影响。

4.2问题二: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1)地铁工程现场监测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监测数据与理论值的比较、分析,可以检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在施工全过程中,通过对既有地面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各项指标的监测,将结构变形严格控制在标准限值内,保证既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积累量测数据,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参考数据;为业主提供及时信息,以便业主对整个项目进行科学化管理。(2)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的原则。系统采用人机交互式的处理方式,从业务和性能角度出发,系统设计遵循几个原则:系统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实现系统体系结构上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包括硬件网络架构、软件架构)、系统应用功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比如:可以在将来自由扩充更多的地铁线路和基坑等功能。系统可重用性:保证系统的升级维护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系统可靠性:做到系统不但能够在正常状态下完成满足需求的功能,而且能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系统安全性:充分考虑网络系统级、操作系统级、数据库系统级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保证系统安全的运行。针对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可访问的权限。(3)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系统由数据采集和监测信息管理两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采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手薄(如PDA)野外自动、半自动采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向监测系统主机发送监测原始数据。监测信息管理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处理、存储、统计分析和预警信息,本文主要讨论监测信息管理部分的相关问题。(4)监测信息管理主要业务功能划分。根据需求分析,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几个功能:数据入库、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生成报表、生成变形曲线图、变形速率图;通过回归分析对变形预报;安全预警;网上信息及信息交流。从系统最高层次的角度上,根据业务逻辑关系以及面向的用户对象,将本系统划分为地铁施工监测管理信息的数据层、数据的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三大部分,在这三层结构中,没有直接的程序接口,它们由数据共享产生的数据流联系在一起,对统一数据结构下的同一个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操作。(5)系统的功能设计。1)系统用户及日志管理。无论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是数据操作中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为此在系统的用户管理、运行日志、错误日志、操作错误预处理、数据备份与导出等方面考虑了运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问题。2)地铁线路、站点基坑管理。对地铁线路的各个站点、区间,包括名称、水文、地质、工况等现场条件的信息录入和更新。以及各个站点、区间基坑相关的监测信息浏览和变形数据可视化表现。3)WebGIS信息管理。利用基于跨平台的JAVA语言进行开发,包含了地铁全线的所有线路、站点基坑、区间、停车线等部位的监测信息的可视化信息的,提供地铁全线的所有区间相关信息的浏览和图形放大、缩小、漫游、查询等功能。4)施工监测数据管理。通过前台界面的交互操作,实现后台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包括对施工监测获取的数据的录入、更新、删除。特定权限的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将施工现场监测的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者准实时提交到本系统,对于授权的用户,可以查看并下载这些监测数据。5)预警、预报信息管理。仅仅将施工监测的数据录入系统中是不够的,还要根据不同的模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情况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提供可视化的变形监测图形报表,比如:水平位移监测、沉降位移监测、测斜监测、轴力监测、锚杆(索)监测、爆破监测,实现预警信息的多路实时,为领导和主管提供决策支持。6)信息交流。开辟一个供地铁施工监测相关各方互动的板块,交流地铁施工监测的经验、地铁主管部门的公告通知和其它资料。

总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具备一定的可扩充性,可以反映施工中的动态变化;针对监测信息反馈分析的需要,研究开发了一些施工监测可视化分析工具包括:综合过程线、施工影响分析等;针对地铁施工安全控制的需要,建立了一些实用的监控模型,包括:传统单点回归模型,因子集包括各类日期函数;改进的单点回归模型,以不同时间起点的多个多项式函数描述可能的条件变化以得到更准确的拟合及预报成果。

5.结语

地铁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位状态,并对其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3)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以确保其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4)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降水效果及对周围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5)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

总之,要了解和熟悉地铁工程施工监测的工作原则、工作目的和工作依据,并结合政府文件要求,提示参加各方的工作职责。然后,重点分析监控量测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总结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才能做出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S].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8

本文介绍了两种新方法:一种是,应用历史数据特征值统计方法对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引入了K线分析中的历史极值分析法、K线组合分析法、移动平均线分析法进行预测推断,引入了布林线法、一元线性回归线法、历史极值法对日常监测数据安全边界进行监控,当监测值达到或超过上(下)线范围时,触发应急分析预案,进行分析判断。另一种是,基于Excel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开发出专业的Excel插件,分项目、分部位开发出Word应急响应预案报告程序模板,当相关应急情况发生时,可自动搜索相关数据并修改预案报告、生成应急响应报告。快速提供给决策者和应急响应人员完整、简洁、易懂的大坝安全状态信息及处理方案。

【关键词】监测数据控制;移动平均线;假设检验;布林线;应急预案;情报用户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 data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report program template

Hu Qing-yun

(Hubei Qingjiang Hydroelectric Development Co.,Ltd Changyang Hubei 443503)

【Abstract】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of large amount of data, complex,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the workload, but reflect the dam safety data for real-time analysis, forecasting, transmission and emergencies decision maker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personnel quickly,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accurately, the complete receiving,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and difficult point analysis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 data. Especially for dam safety operation management staff, decision makers, emergency response personnel, provide visualization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 data, easy operation, easy to understand the prediction model, and clear security control line, has become the problem of dam safety oper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new methods: one is the historical data, using statistic method to carry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m safety monitoring data,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extreme K-line analysis of predictive inference analysis, K-line combination analysis method, the moving average line, introduce Boolean line method, a linear regression line method, historical extremum method to monitor the daily monitoring data security boundary, when the monitoring value reaches or exceeds the upper (lower) line range, trigger emergency analysis plan, analysis and judgment. The other is, analysis of data based on Excel platform, developed a professional Excel plug-in, sub projects, sub developed plan report program template Word emergency response, when the relevant emergency situations, can automatically search for relevant data and modify the plan report, emergency report generation. Fast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processing of dam safety decision maker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personnel complete, concise, easy to understand.

【Key words】Monitoring data control;The moving average;Line hypothesis;Testing Boolean line emergency;Information users

1.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预测、控制的问题即通过统计推断的两大类:一类是估计方法,另一类是假设检验方法,来解决。

1.1 由已知样本得出的推断。

把某监测项目测得的大坝安全监测历史数据的特征值:起始值、最大值、最小值、结尾值,在Excel界面上可以画出一根K线,这根K线即是需要分析的样本总体,由一根K线可得出多种推断。其极大、极小值常被监测数据分析人员视为历史测值临界点,作为参考[3]。

再细分监测数据,按某时间段可以画出一个K线组合,由一个K线组合可以得到相对可靠的推断。

如:比较隔河岩上游水位历年特征值统计图,即可得出“2013年数据未见异常”的推断,如图1。

再细分K线,把每根K线看作一个样本点,即可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并应用到日常监测工作中及时分析预报。

图1 隔河岩上游水位历年特征值统计图

1.2 由菲希尔(R.A.Fisher)发明的极大似然估计法。

L(x1,x2,…,xn;)=maxθ∈L(x1,x2,…,xn;)

推导得

=1n∑ni=1Xi=

表明某段样本平均值即可近似看作极大似然估计量,分别以5根、10根、20根、30根、60根或更多K线的移动平均值为估计参数,对未来变化趋势作出推断,如图2。

图2 隔河岩上游水位特征值统计图

1.3 由已知样本得出的假设检验。

(1)回归方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对于已有的历史观测值 ,可以以一定的置信度预测对应的y的观察值的取值范围,即所谓预测区间。

(2)约翰・布林格(John Bollinger)发明的布林线是以20根K线结尾值的移动平均值加(或减)2倍标准差求得上、下限值所画出的置信区间。这里将它推广到监测数据分析中,并通过历史监测数据作假设检验。

=1n∑ni=1Xi

β=±2119∑20n=1(Xn-)2

β――结尾值20月移动上、下轨值, ――结尾值20月移动平均值, Xn――结尾值

(3)例:在2003版Excel中应用插件,依据《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从隔河岩上游(水库)水位统计表中提取出每月特征值数据:起始值、最大值、最小值、结尾值,并依次计算出20月移动平均值、方差、上、下轨值,如表2。

(4)选定日期、上轨值、起始值、最大值、最小值、结尾值后点击绘图工具,选择股价图子图表类型如图3,生成图4的样式,点击图中柱状线、更改图表类型为折线图。调整左右两侧坐标为相同值及相关线型参数,则可见一条平滑曲线沿K线上边缘分布,然后点击绘图区添加数据:下轨值、20月移动平均值,即可得下轨道线、20月移动平均线,如图5。

(5)上、下轨道线沿K线上、下边缘分布,对历史数据上、下震荡幅度极值作出了有效控制。对日常监测数据分析具有检验和推断的意义。

1.4 以历史极值作一元线性回归线。

(1)首先找到历史监测数据中的最小值,以最小值为圆心作一直线并旋转,当这条直线与这组数据中另一点第一次相遇,则确定这条直线为右侧假设检验的控制线,然后,复制这条直线,点击图表区粘贴,并拖动到这组数据中与最大值相遇,即可得左侧假设检验控制线,如图6。

(2)这种分析方法涵盖了现有的历史监测数据,并以发生概率最小值为数学期望值,来控制安全风险。两平行线间包含的监测数据随时间推移,有向某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它并不是随时间变化的连续型函数,而是随时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的变量。因此,两平行线即成为风险控制的参考线。

2. 应急预案报告程序模板的开发应用

2.1 安全生产相关法律规范与涉及的情报用户体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图6 隔河岩上游水位特征值统计图

图7 隔河岩上游水位特征值统计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有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义务。第三十九条规定了信息报告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第四十条规定了对收集到的信息应当及时汇总分析,对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事件的,应当立即报告或者通报。

(4)大坝安全监测运行单位是流域水库、大坝、电站安全信息集中的部门。由于,监测数据可视化模型还没有在普通大坝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人员、决策者、应急响应人员中得到普及,监测数据的变化与应急预案报告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应急情况发生时所有监测信息还需要人工汇总,需要时间长而且难度大,决策者无法实时预测决策,更无法做出科学的应急响应。由于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以上相关法律规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落实。因此,大坝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程序模板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8

2.2 清江流域大坝安全监测分析报告的现状。

(1)清江流域建设有三个大型水库、四座大坝和三座大型水电站,安全监测工作由库坝中心集中管理。采用《清江流域水电站群大坝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进行自动化监测项目数据采集、人工与自动化采集数据管理。该系统由系统管理、数据远程采集、巡视检查、实时监控、资料整编与分析、综合评估与报警、文档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 ,实现了一站式多坝综合监控[5]。

(2)多年来,从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逐步积累了监测资料分析经验,每年编写了大坝安全监测运行年报,每月编写了月报,各大坝每五年进行一次大坝安全定检,编写了安全定检报告,对流域大坝安全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突出的研究, 为应急预案报告的编写奠定了专业基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科学分析拟定的大坝安全应急预案报告即可分部位、分项目进行编写。通常对相关数据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应作出的响应措施,在应急预案报告中可以确定、文字的格式和措辞也没有太多的变化。在Word中可应用录制宏的方式,记录完整的应急预案报告程序代码。变化的数据、做判断的文字、变化的图表则可以绑定Excel,利用VBA编写的对象变量来代替。使用对象变量代替一个对象是指不直接引用该对象,而使用对象变量访问其代表的对象。这种方法已在月报制作中应用,例如:环境量月报制作中,从数据整理、计算、绘图、形成Word文字报告,仅需点击“环境量月报”按钮即可完成,如图8。

2.3 VBA对象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VBA对象是一些相关的变量和方法的集合。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中常把各种对象用VBA程序进行调用。

2.3.1 清江隔河岩、水布垭的滑坡监测使用钻孔测斜仪监测数据,滑坡有:杨家槽、墓坪、茅坪和马岩湾、沈家坡、水井坪、大岩淌、台子上、古树包、瓦屋场、打磨沟11个滑坡体资料,由11个公文包保存。每个公文包里又有多个工作簿,每个工作簿有几十个或一百多个不等的工作表,每个工作表数据有几十行上百行和十三到十五列不确定的数据。为统一管理这些历史数据需要被分类成下述表1所示14列的数据,导入《清江流域水电站群大坝远程安全监控系统》。

依照监测单位提供的数据,保存方式和习惯,用VBA程序查找到公文包、工作簿、工作表以及指定的行与列的地址,汇总数据整理成所需格式,只需要点击一键,不需要打开每个工作表即可完成这几千万个数据的整理。

2.3.2 《水布垭人工、自动化监测数据对比》程序编写。

初看这些由《清江流域水电站群大坝远程安全监控系统》中导出数据的Excel数据表时,自动化监测数据在一天中监测次数不同,人工监测数据与要比较的自动化数据也不在同一行,监测时间也不同,列数也不同,一支监测仪器的数据占用一张表,以后要整理多少张表也不确定。用VBA开发出《水布垭人工、自动化监测数据对比程序》,仅需点击一键即可完成数十张或更多张表的数据对比统计。

2.3.3 水工建筑部门管理的清江流域滑坡监测数据, 大多是一份独立的文件资料,为统一管理、方便查询,开发出《清江流域滑坡体监测资料管理Excel插件》,利用窗体控件把各部位地图进行展示,点击流域地图上各相关控件按钮即可查询到历史监测数据[4]。

2.3.4 为统计《清江流域水电站群大坝远程安全监控系统》中隔河岩测值总数,用VBA编写了《清江隔河岩总测量值统计》程序,点击一键即可点击一键即可在《清江流域水电站群大坝远程安全监控系统》中查询并导出数据到Excel表。

2.3.5 《环境量数据整理插件》从2006年编写完成至今,使用了七年期间,库坝中心换了两套SQL sever数据库系统,现在使用的是《清江流域水电站群大坝远程安全监控系统》,这个插件被稍加改动后就可以和新的数据库一起使用。

2.4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系统的现状。

大坝安全监测目前仍在使用的嵌入式数据库,主要是通过一些硬件工程项目,添加了一些数据处理功能,打包销售给企业用户的数据库。不仅没有用户独立开发的功能,当硬件被淘汰时,硬件工程数据库也将被一起淘汰,然后做了很多的重复工作,以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对于数据和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分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用户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数据库功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决策者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如何使用新的数据库系统,造成了决策层,应急响应人员和情报系统隔离。

2.5 应用Excel插件开发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系统。

应用Excel插件开发出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系统,为管理手工监测数据,、可进入SQL sever数据库查询,并绑定Word生成Word文字报告文件,还可利用TortoiseSVN(subversion)网络平台建立云计算系统。它是与以往数据库分析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的情报系统。

(1)独立性。软件分析系统与硬件分离,不再依附于硬件工程项目。

(2)亲和力。分析系统和大多数人每天使用的办公软件是一样的应用程序。

(3)流通性。同行业间可使用相同的分析系统。

(4)延续性。 新的分析功能开发和应用后,旧的系统能被兼容。

(5)速度快。对应急预案的报告,从数据采集终端,形成word文档摘要信息可以自动的完成。

(6)可扩展性。不同类型的大坝监测数据分析是差分变量的历史比较分析,数理分析模型一样,可以管理更多的大坝监测数据。

(7)自主开发。根据实际需要,用户可自主开发更加有效的分析功能。

(8)科学管理。坝安全监测数据进行数字化、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管理。

(9)有效传播。拥有能接受信息的广大人群,能够快速接收和发送情报。

3. 结束语

(1)如上所述,使用特征值统计方法,建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模型――K线分析系统。K线系统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股市,对于大量的随机数据的长期预测分析,已形成数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判断。现在有K线判断能力的众多技术人才,普及难度小,利于普通员工来监控安全监测数据和预测数据的变化。

(2)使用VBA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系统和应急预案的报告模板程序,有利于大坝监测人员,科技工作者,决策者,应急响应人员接受大坝监测情报和应急措施的落实。

(3)从以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应急信息传输和安全相关的投资需求,可见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系统和应急预案报告模板程序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有市场需求和资金来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隔河岩上游水位特征值统计表见表2)。

参考文献

[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90~91.

[2]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01-09.

[3] 胡庆云,辛剑军,沈伟. 特征值的统计法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中的初步应用.水利水电测绘科技论文集[C].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311~313.

安全监测论文范文9

[关键词]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TV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125-01

一、重力坝安全运行的风险识别

(一)安全运行风险的基本概念

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是指重力坝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风险评价体系,可以表现为重力坝溃坝概率以及所对应的后果的乘数,安全运行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评估重力坝的安全指标以及可靠性程度,对于失事概率或者是失事后果之间如何选择风险的方案设计,建立起经济投入、重力坝安全失事等方面的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起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经济损失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安全运行风险分析体系

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体系主要是有重力坝自身的高复杂性以及安全性因素不确定性进行的,因此在进行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的内容是现场的调查、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人员之间的协调、评价指标的建立、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损失估算、溃坝及洪水演进模型、风险评价和管理等等环节,因此,完善风险评价评估机制对于保证风险评估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重力坝运行风险识别模型

在对重力坝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根据调查的结果及时的找出重力坝在正常的状态下所承受住的各种的潜在风险机制,建立起一个风险识别的集合群体,然后在进行建立风险识别的模型,对风险的程度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对于风险小的从集合群中去除掉,从而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风险防护上,这样更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有效的进一步开展风险识别的工作。现阶段针对重力坝运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事故树分析方法、资料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敏感性分析法、Delphi法、判断法以及分解法等等方法,其中,对于重力坝的风险分析上,层次分析法是一种使用的多维度的决策分析方法,能够处理一些复杂的决策系统中的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具有实用性、系统性以及间接性的特点,尤其是在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二、重力坝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一)重力坝工程安全及管理现状

为了更好的实现重力坝的安全运行机制以及风险评价机制,重力坝在坝体、坝基以及接近于坝区的方面进行了埋设、或者是进行了安装足够的监视仪器和设备等因素,同时配合监视重力坝的运行的相关情况,其中,主要的监测的项目有:第一是对于坝体变形的监测,包括重力坝体的水平运行、垂直位移、倾斜以及接缝和裂缝之间的监测,第二是重力坝坝体渗漏情况的监测,主要是主坝的渗流、坝体、坝体基部的O测以及水位的相关监测;第三,对于重力坝应力应变的监测,主要是重力坝的对作用力的适应力,钢筋、混凝土墙体以及对岩层的抗压力的监测;第四是对重力坝周围生态环境的监测,包括上下游水位、坝体处的温度,库区的温度、库库区的水温以及库区降雨量等对重力坝的影响监测等;第五是加强对整个重力坝安全运行的情况监测,为了更好的监测坝体,需要及时的安全监测人员对重力坝进行全面的监测,实时的监测。另外,要根据监测的劳动量大、计算复杂以及危险性大等因素影响,必须对重力坝监测系统进行改造,增加自动化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对重力坝工程安全的监测。

(二)定量指标风险评价值的获取

结合我国重力坝安全评价指标的丰富的经验,并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重力坝在实际的运行中对于各种风险事故进行风险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用资料法对重力坝进行运行安全风险的评价分析,该方法主要是重力坝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运用风险因素识别理论以及指标体系构建,各种指标评价集合设定和评价机制的获得、综合风险评价等四个部分,我国国内对于重力坝安全评价规范性要求分为五个等级,相应的级别设置为v1一零风险、v2一低风险、v3一中风险、v4一高风险、v5一失事风险,构成重力坝安全运行风险类别空间为:v=(v1、v2、v3、v4、v5)=(零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失事风险)=([1,00,0,97][0,97,0,75][0,75,0,45][0,45,0,09][0,09,0,00])。

结合安全运行风险评价集合的设定、重力坝相关检查项目的实现以及专家的认识和经验等,本文提出了重力坝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邀请了重力坝运行管理专家和相关负责人组成评价小组,从重力坝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出了评价标准对错动进行区间评分,然后量化统计数据,量化分结果见表1.按照同样的方法,对于巡查中的渗流现象制定了定性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了重力坝维护以及监测管理、重力坝定性评价指标的满意度量化标准,结果见表1和表2。

在进行相关定量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之前,我们必须对各项定量指标所对照的监测资料进行可靠性的分析,保障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建立起重力坝安全监测的数学模型,分离出时效性的分量,确定各项效应量的控制体系,同时,根据相关分析,采用模糊积分评价流程以及方法对重力坝运行风险进行评价,进行模糊性的求解,计算出相关指标的模糊程度以及集合模糊测度。检测出的结果如果两者之间能够吻合,那么重力坝的安全运行风险处于“低风险”的状态,重力坝运行良好。

结论

我国是世界上重力坝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病险坝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结构分析方法己经不能满足重力坝安全管理的需要,所以,风险的概念己经被逐渐引入到重力坝运行管理中来,为寻求适合我国重力坝运行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