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7 16:37:40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1

[关键词]安全行为科学 部队安全管理

安全行为科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与安全的问题,揭示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安全角度分析、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传统安全管理侧重追究人的责任,而行为科学在安全管理领域的运用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改革,一种创新。本文选取当前安全管理领域中的前沿视角——安全行为科学,为部队安全管理提供控制人失误、消除人不安全行为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的预防、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部队安全目标。

一、导入行为科学理论,覆盖部队安全管理盲点

部队转型中,影响安全发展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上的不清晰。把行为科学理论导入安全管理,覆盖了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盲点,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和预测官兵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控制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进而实现安全目标。在安全管理领域中运用行为科学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的理论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对激励安全行为,控制和避免不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个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个体行为理论是对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主观因素(心理因素)和客观因素(社会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分析,在试验和观察的基础上,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激励。

2.群体行为理论与安全行为。群体对个人、对组织、对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群体规范、群体目标、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等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决定了包括安全行为在内的各种个人的行为。部队安全发展、安全建设、安全工作是群众性很强的工作,与全体官兵密切相关,必须全员参与。应当挖掘部队群体内部的巨大潜力,从内因去充分调动部队广大官兵的安全行为积极性,还应规范群体目标与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目标的一致性,信息沟通的畅通是安全管理决策有效的保障。

3.领导理论与安全领导工作。领导者本身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安全工作行为和作风直接影响每个下属的官兵的安全行为,对部队安全管理效能、安全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从领导机关上探究原因,应实行“三个转变”。一是要摆脱“运动”的惯性,向“经常”上转变。摆脱把部队安全防事故工作搞成名目繁多的“运动”活动,只有轰轰烈烈没有扎扎实实的倾向,应采取依靠“经常”打基础,依靠“运动”促经常的安全管理理念。二是走出“消防”的阴影,向预防上转变。摆脱出了事故只注重事后处理的“消防”状态,应向预防状态过度。三是跳出“主管”的误区,向整体上转变。摆脱将不对安全管理工作狭义的归责于军务部门,片面强调“主管”部门的作用,应重点围绕“全、深、细”三个字的落实。

4.组织行为理论与安全管理。部队建设进入转型期,为了保证组织安全活动的有效性,实现组织安全目标,获得更好的安全工作绩效,必须进行安全组织设计和安全工作设计。依据安全工作组织设计的特性和原则,架构合理的安全组织结构;遵循安全工作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实施安全组织的控制与管理及其效能的评估;协调组织设计中部队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制定适合安全训练需要的组织变革与发展构想。

二、控制安全行为过程,精深部队安全管理内核

安全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失误问题,主要是对人失误控制理论和控制对策的研究。人失误的情况极为复杂,而它又是造成大部分事故的原因,人失误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训练程度的不同,他们的感觉、判断和行为也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刻或不同的情况下,他的行为也未必完全相同,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简言之就是“约其行”、“束其心”、“塑其身”、“铸其魂”,就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部队安全管理者应从官兵的需要、动机、激励因素、安全态度、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个性及个人社会生活背景这些因素对人失误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军人的行为、习惯、倾向与规律做出特定分析,对失误的群体和个人进行分类,针对各种失误类型,研究控制人为过失的各种行为管理理论和具体控制对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人的因素造成的事故率。

三、释放安全行为文化,延展部队安全管理视域

胡锦涛主席特别强调,加大安全工作的力度,要“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是人们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统称。体现为个人、单位、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包含了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部队安全文化建设可归纳为:内化“安全第一”的精神文化,固化“人人为安全负责”的法治文化,外化“人人讲安全”的行为文化,强化“科技促安全”的物质文化。

部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固然要注重“法治”的“强制力”,但也绝不能忽视了“文治”的“软实力”。加强部队安全文化建设,首要的是不断增强军人的安全文化意识,形成一个部队安全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目前,我军安全文化的“软实力”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要使部队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安全责任真正做到入脑、入耳、入心,发挥持久的效应,确保安全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增强部队思想文化的生机和活力。创新部队安全文化理念,活跃部队安全文化形成,拓展部队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安全观念的树立,安全知识的普及,安全行为的养成,使广大官兵形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上升到自觉认识的高度警觉,拥有安全忧患意识和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提高部队安全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严芳田.军队安全管理特点规律研究.海潮出版社.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三维模型

一、安全与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韦氏大词典把“安全”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存在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是指免除引起个人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是免除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者免除环境危害的状态。

对于安全管理的理论,其发展的过程经历了由早期“事故”论到“预防”论、“职能”论等多元化的现代安全管理思想。早期的“事故”论是海因里希(H.W.Heinrich)在1929年对工业发展初期的安全管理思想和经验进行的较系统阐述,其等同于事故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围绕着事故做文章,其效果有限;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专家学者开始从事故后管理开始向事故前的隐患管理转变,国内学者罗云把安全管理对象从事故系统拓展到安全系统,提出了“预防”论,但没有对安全管理实质进行解释。学者陈宝智提出“职能”论,把企业管理中管理的功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向安全管理进行了移植,强调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功能的一种,具有企业其它管理功能同等的属性,从管理角度为安全管理提供新思路,但没有反映出安全管理的要素与特征。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是应在遵循管理的基本职能基础上,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采取科学控制的管理过程。因此,安全管理应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应遵循一般管理的基本职能,二是针对危险源进行管理。才有可能实施系统安全管理。

二、国内主要安全管理模式

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管理阶段,对于安全法规、标准的实施及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考核等制度的落实,其作用大都发挥到了极限。

1.基于经验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类管理模式属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依靠个人的经验进行安全管理,员工缺乏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采用这种模式。

2.“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把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人的误操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如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认为强化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是维系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马鞍山钢铁公司的“三不伤害”等。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但缺少对危险源的管理。

3.基于过程的安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实行事故的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如1991年鞍钢的“0123”管理模式,即以零事故为目标;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为基础;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为对策。这些管理模式解决安全管理中的执行问题,但对于重大安全决策问题缺乏系统的分析。

从以上可知,目前我国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克服这些缺陷,从系统科学角度看,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科学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模式。

三、安全管理的三维模型建立

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了如何运用系统工程的时间(阶段)、逻辑(步骤)及所需专业(知识)来解决系统工程问题,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逻辑维提出了如何研究某个问题的步骤,专业维是指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安全管理的三维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风险源的管理、管理工作的过程及所需的安全理论及相关知识。

1.系统安全管理模型的构成。

(1)专业维。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的理论,一方面要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除了需有安全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外,还需要对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信息学、系统论、控制论、数理统计学等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

(2)过程维。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安全管理应遵循这些职能,首先企业安全目标的制定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前提,按照目标管理的方式,将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评,不断修正目标。其次,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等组织工作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基础;再次,激励和沟通机制是实现安全目标的重要保证,最后控制的手段如实行标准化管理是安全管理关键。

(3)逻辑维。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评价和控制危险三个阶段,安全管理应按照三个研究问题的步骤来实施。企业可应用多种的安全分析评价方法,如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危险评价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源的危险及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量的表示。最后提出危险的控制措施如采用法律、经济和教育手段和工程技术措施加以实施,改善企业的安全状况。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4)安全管理三维结构的基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上三维结构需要建立在一个有效的平台之上才能发挥其作用,这个平台就是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从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增强人的安全意识,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2.模型机理分析。此三维模型将过程维和逻辑维相互渗透——安全管理的各个阶段可能存在危险,需要进行危险源管理;而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危险的辨识、评价和控制过程中又需要注重管理的基本职能。在模型中加入专业维,说明知识的匮乏也可能成为安全管理失败的原因,同时安全文化是进行安全管理具备的基础,安全管理成功应在以安全文化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前提下,结全三个管理维度,才能成功进行安全管理。

此模型为企业实施安全管理指明一条路径。首先通过时间维确定所处的阶段,再从逻辑维分析所存在的危险,最后通过知识维寻找解决安全问题的知识、技能。若已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直接解决实践问题,从本质上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的提高,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因此也是遵循上述路径的。

四、系统安全管理模式的构成

以安全管理的三维结构为思路,系统安全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子系统:为实施安全计划而建立的安全计划决策(计划)子系统;为实现目标而建立起组织管理体系及其分工、权限等的安全组织制约子系统;为实现危险源的管理而采取的危险控制子系统;为使安全管理模式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具有的安全协调和激励机制子系统;为保证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力度及实施效果的安全文化建设子系统。以上五大子系统又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

1.安全决策(计划)子系统。安全决策与通常的决策过程一样,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确定目标,在保证生产安全的目标前提下,应对决策目标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如事故率、经济损失金额等可量化的指标。二是确定决策方案,依据科学决策理论,拟出几个备选方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选择。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在安全管理上重要应用。具体地,由领导根据上级要求和本组织具体情况,在充分听取广大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组织的安全工作总目标,然后层层展开、层层落实,下属部门以至每个成员根据安全总目标,分别制定部门及个人安全目标工作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全过程、多层次的安全目标管理体系。

2.安全组织制约子系统。为了实现安全目标管理,有必要建立起组织管理体系及其分工、权限制约子系统。制约子系统主要应该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建立及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机构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同时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的责任,落实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但可以贯彻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员工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而且把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考核、安全防护装置等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落实下去,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

3.安全协调和激励子系统。指安全管理需重视人的因素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的协调和激励就是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1)激励子系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保健因素如果得不到保证,将降低工作效率、质量;激励因素则唤起人们的进取心,对人的行为起激励作用。安全管理同样离不开激励机制。通过激励不仅可以使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而且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保持工作的高效率。(2)协调子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要依靠各级领导和所有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彼此取得平衡。协调原则有两个:一是平衡原则,协调各部门关系,管理工作不会在实施过程中失去平衡,造成管理效果下降;二是适应原则,使受到负激励的员工包括已存在心理失衡的人,不出现消极的思想而产生安全隐患,从而调动全员进入到安全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中去。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3

在安全生产论坛会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 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 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 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 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 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 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 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 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 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工作,发展安 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 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 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 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 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 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 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 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 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 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 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 础。 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 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 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 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 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 我矿实

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 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 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 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 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 作任重而道远,要借本次安全生产论坛会的东风,结合当前矿井百日安 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 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 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 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 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 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 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 安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到年底的安全生产,为今年的工作收好 尾,为明年的工作起好步。 谢谢大家!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4

关键词:安全管理学;教学现状;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73-02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频发的安全事故愈来愈受到国家以及人民的高度关注。在安全工程专业中,《安全管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安全领域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如果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且偏重理论,可能导致学生对此门课失去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改进的教育方法,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一、《安全管理学》的教学现状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渗透性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其内容不仅有安全工程学的知识,而且包含很多管理学上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安全管理学》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性,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我校在《安全管理学》的教学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讲课都以书本为主,所以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安全管理学》这种综合性课程来说,书本上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没有任何工作管理经验的学生很难理解书本上面的内容,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因此老师必须强化实践的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们对安全管理的理解。但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一般只是自己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三)学生对于《安全管理学》的不重视

修读《安全管理学》这一课程的学生一般都来自安全工程专业,他们因为长时间接受工科学科的影响从而对于管理类学科有误解,认为管理类学科都只是文字类的学科,没有实在的价值。因此,这造成了学生对《安全管理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考核方式过于僵化和单一

《安全管理学》教材里的内容大多数是以文字为主,很少有公式例题之类工科生易于学习的表现形式。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误以为《安全管理学》只是一门“背诵性”的课程。而考试方式也只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即老师出卷子,考查学生对于各个概念的背诵情况。因此,这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安全管理学》课程改进的方式

(一)强化安全文化教育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即安全问题要保证得到重视。要想学生对《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有足够的重视,首先必须强化学生对安全的重视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重视对学生安全文化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设计的比赛,学生们设计各种符合安全文化宣传的海报、绘画、展板、公益视频等,将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并进行评比,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一种良好氛围,让学生重视安全问题,从而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增加事故案例教学

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时,除了要注重书本理论,还要巧妙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案例讲解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使书本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互结合。比如:教师在每一次上课前,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近期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并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上课期间汇报一次国内外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老师再针对学生所汇报的案例进行补充,加入理论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独立自主地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应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无法让学生去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和学生应该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的作用,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思考,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老师可以举行一次辩论赛,q论在企业中安全重要还是利益更重要。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准备辩论材料以及辩论的过程都是一个在学习的过程,而且这也摆脱了烦琐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依靠在课堂中的学习,学生很难将知识消化吸收。因此,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开展风险排查活动,查看企业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这样不仅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应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考核选取开放性试题

课程考核可评估学生成绩,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更能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通常情况下,《安全管理学》的考核都是考查学生对于各个概念的背诵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认真学习,考前两天再临时背背书上的概念。这样只会培养出更多死记硬背的“优秀学生”。因此,课程考核应多选取一些开发性题目,这样可以较好地反应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考试的材料一般应选取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让学生结合《安全管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三、改M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及建议

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改进的教学方式极大鼓励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考试形式新颖而且很“接地气”,学生反馈的结果都充分地证明此次教学改进所取得的效果。改进后的教学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使得学生在课堂前预习准备阶段和课堂后作业完成阶段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幅度提升。比较去年的考试成绩,今年理论课成绩平均提升了17%。同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建议:(1)启发自主讨论环节中有些小组团队意识不够强,小组里面就少数几个人表现积极。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多与同学沟通,同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根据反馈情况随时调整课程计划。(2)虽然大多数同学对此次教学改进都表示很满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同学更加习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故而,实际教学中,可以精简小组,并将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职责都安排到位,确保分工明确。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强化安全文化教育、案例教学法、启发自主讨论法、企业参观学习、开放性试题考核等一系列综合教育方法,并对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次改进,结果表明,此次教学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振明,朱建芳,赵丽丽,王睿.《安全管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安全科学进展,2014,(1).

[2]马池香,刘辉.《安全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

Applic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eaching and Improving in "Safety Management"

LI Bo-bo

(1.College of Min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2.The Nation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the Utilization of Dominant Mineral Resources in Karst Mountain Area,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3.Guizhou Key Laborator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5

Abstract: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safety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s very serious, all kinds of major explosions, fires, poisoning accid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which caused significant damage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nd caused a bad social influence. While most businesse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but its management is not comprehensive. This article simply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factors in safety management,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关键词:安全;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个人因素;安全教育

Key words: safety; modern safety management;personnel factor;safe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68-01

1现代企业安全管理

1.1 安全与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①安全管理术语及概念。安全――各种事物对人、对物、对环境不产生危害。安全管理――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②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各种生产资料短缺,社会产品贫乏,导致基本的民生需求不能得以解决,因此企业更多是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经营目的,产生片面追求产量、速度和效益,轻视安全和健康,违反规则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根除。对此,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为改变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做出了空前的努力。先是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紧接着又提出了安全生产责任制,随着近些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又逐步向西方企业学习了许多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方法,渐渐使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得到了提高并取得了很大成效。

1.2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弊端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了几百年的安全文化相比,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

①口号多于行动。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口号,并且也讲“人人讲安全”,可是具体怎么落实这个口号,却并没有多少实际行动,往往以例行的安全检查和安全评比来体现。②忽视个体员工的重要作用。现在面对企业的重要组成分子-员工,大多数企业往往用各种安全教育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操作,避免安全事故,却忽视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所起到的绝对作用。③轻视安全管理,资源配给不足。尽管高喊“安全第一”,“安全重于生产”等口号,可是多数企业在生产利益的驱使下,仍本着“侥幸心理”“不一定发生”的思想,对安全问题轻视怠慢,并且该配备的安全设施不足,可配的不给配,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中的个人因素

2.1 人本主义①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道格拉斯・青格雷戈创立了X理论和Y理论,一种基于人性两套系统性的学说。所谓X理论基本上是一种关于人性的消极观点,建立在四种假设条件上即: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会逃避工作;b.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c.员工只要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d.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而Y理论则是基于一种人性积极的观点,它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下:a.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样自然;b.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的完成任务;c.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承担责任;d.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这些都会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上述这些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第一,把员工不仅看作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人人都是管理者,我们把它称作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②个人因素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人本主义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当企业的员工个体在被动的接受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时候,那么,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将会有X轴的各种表现,这样的员工将不会主动寻找问题,存在侥幸心理,即使面对看见的风险也会视而不见。而当他们具备了Y轴的意识形态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主人翁意识形态时,员工就会乐于主动发现安全隐患,主动规避高风险作业,并且会主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能够极大的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如何提高个人因素的Y轴表现①安全教育方法的多样化。a.讲授法。这是教学常用的方法。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严密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语言优美谈话法。指通过对话的方式传授知识的方法。一般分为启发式谈话和问答式谈话。b.读书指导法。是通过指定教科书或阅读资料的学习来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是一种自学方式,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c.访问法。是对当事人的访问,现身说法,获得知识和见闻。d.练习与复习法。涉及操作技能方面的知识往往需要通过练习来加以掌握。复习是防止遗忘的主要手段。e.研讨法。通过研讨的方式,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达到深入消化、理解和增长新识。f.宣传娱乐法。通过宣传媒体,寓教于乐,使安全的知识和信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职工之中。②激励制度与适当的奖励。大多数企业员工工作的目的很单纯也很简单,就是要求更好的收入与待遇。而促进他们更好的履行主人翁责任的方法就是企业要对具有良好安全行为的个人进行适当的奖励(最好是物质奖励),并且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那么大多数员工就会乐于做一个真正的企业主人翁。

3结束语

对于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任重而道远。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是构成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企业内的从业人员应当得到全面发展,这是企业管理首先树立的管理观念。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在安全领域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教育体系,仍是企业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这对企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今后的发展中希望我们企业能交上令职工、职工家属及社会都满意的安全答卷!

参考文献:

[1]陈军.安全生产管理知识[J].幻灯片.

[2]现代安全管理原理[EB/OL].

[3]安全系统论原理[EB/OL].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6

关键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原因

近些年,石油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安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的频繁发生,对该职业从事人员危害严重,从而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安全投入不足,对石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石油企业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安全卫生工作足够重视,建立“安全经济观”意识,因为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安全就是效益。

一、目前石油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尽管当前众多石油企业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石油生产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守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认真总结事故的经验教训,探求石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此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的经验,但是在石油企业生产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理论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寥寥无几,这从大学安全工程教材中就可以看出。理论的缺乏导致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系统理论支持。西方由于发展时间较长,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在管理理论上也已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总结了一系列系统的事故控制理论,如风险分析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单因素理论等,在这些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可以根据其现实情况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石油企业就事论事多,但追根溯源少

采用一系列有效的分析方法来对涉及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人和物进行危险预测分析,变安全管理中的事故后处理为事故前预防,这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对于事故的超前预防控制,需要对事故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以达到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的目的。

(三)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经验说教多,理论推广很少

作为高风险的石油企业,逐渐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从1997年起国内石油行业陆续了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标准性文件的颁布有利于提高国内石油企业的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国内石油企业尽快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节约企业成本,改善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建立HSE管理体系的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石油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我国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目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其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罚力度不够

事故隐患的存在是石油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最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源于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讲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但同时依据法律规定,只要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对于个人只能追究行政责任,通常就是限期整改或者罚款为主,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来说实在是缺少震撼感。为此相关专家提出应将安全事故隐患纳入刑法的范围,事故发生后要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加大事故的处罚力度,给予相关企业和责任人强有力的威慑,从而使安全事故发生机率降到最低,保证石油企业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石油企业日常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不够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故频发的企业,并非缺乏好的政策支持,而只是各种相关政策和法规很难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到实处。现在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在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已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也较多。《安全生产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安全法制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安全生产的法制方面建设,也是石油行业职业从业人员盼望已久的结果,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法制体系。作为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大法,《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负责人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制度、从业人员权利义务制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于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责任进行了完整、清晰的界定,对于现实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指导性等。《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对于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切实落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着重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化、规范化及制度化的进程,以防范石油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于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三)石油企业的职工权利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经研究发现,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企业的不安全状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许多职工的生产环境非常险恶。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国际劳工组织所组织的研讨会上,根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铁民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报告中系统总结了安全生产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的五个原因,是对现代化国家劳工行政一体化的任意践踏,而其中许多重大安全事故的最大受害人则是第三方即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处于被雇佣的位置,无法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意志,也没有组织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企业生产者及相关政府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保障石油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石油企业安全投入成本不足,淡化安全经济观

石油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可否认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举措之一。要实现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加大安全资金投入,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回顾近年大学校园,暴力事件、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校园内外不稳定因素频现,大学校园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除了为学生提供高层次、综合性的知识,为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等提供平台之外,如何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并逐步形成系统性的大学校园安全文化也应是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概述

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我国大学办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深化与细化,大学校园内不论是人员结构还是校园设施都呈现出动态、复杂、多变的新特征。与此同时,诸多大学上至校园安全理念下至校园安全管理均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涉及安全文化的内容,又涉及大学校园文化的部分内容。但就目前的理论研究来看,我国的学者并未明确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概念。本文认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指,在大学工作范围之内,为保障校内所有人员包含教师、学生以及行政工作人员等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所建立的、统一的安全理念、规范化管理体制以及完备的安全设施等的总和。具体而言,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因其管理内容、对象等的特殊性具有独特的内涵。

1.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大学校园安全所管理的对象除了大学生外还包含了大学校园内的教职工等人员。因此,管理对象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管理对象数量庞大。目前中国的每所大学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庞大的人员数量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其次,管理对象来源复杂。大学校园内,不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域,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日常人际交流当中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之间的协同既是引发安全纠纷的焦点,也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最后,管理对象年龄特殊。大学生是校园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时期的他们却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大学生极易冲动,感性大于理智,并且普遍缺乏法律意识,这更加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管理内容的多样性

从广义上讲,大学校园安全管理范围既应包括校园内部,也应包括校园周边。狭义上指大学校园内部,本文所指管理范围为狭义上的,其涉及的内容应包含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两大方面。具体而言,财产安全既包含私人财产也包含公共财产;人身安全则包含了生命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名誉安全、隐私安全、著作安全,等等。

3.管理工作的长期性

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管理工作应从大学设立之初延续到大学终止,而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因此不论大学内人员如何流动,在校园安全文化建立过程中上到顶层的安全理念、规章制度,下到基础安全设施的维护上均应具有前瞻、稳定以及长期性。

二、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安全文化建设是校园安全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

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健全的安全文化体系是校园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相对于大学校园内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来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密不可分。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安全人员、安全设施等硬性条件的支撑,更需要安全文化打造出的和谐、有序的安全氛围等相关软文化的支撑。而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正是致力于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让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到每项工作之中。

2.安全文化建设是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期间,他们除了学习科学知识以外,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安全意识的培养理应成为法律意识、人格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囿于传统教育观念或习惯,大学生培养中往往重视智商疏忽了情商,这也是造成当今大学生自杀、抑郁等各种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而安全文化建设中法律知识的讲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心理方面的辅导,有利于疏导学生的情绪。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重塑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又是通过安全观念的倡导,促使校园内师生员工尽快形成安全观念,树立安全态度,养成安全习惯,践行安全行为,从而形成完整的校园安全体系。其次,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出校园安全体系,进而形成的和谐、安全的校园氛围,既保障了大学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地开展,又有助于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最后,大学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大学的创新性发展,而安全文化的建设则是保障大学创新性发展的安全外壳。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既是大学培养人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性要求。

三、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8

关键词:自组织;煤矿安全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32-02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由人力资源要素、管理机制要素、安全文化等要素构成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系统,在结构及运行过程中呈现高度的复杂性,其具有自组织的特性。在这个系统中影响安全管理的各种要素需要协同发展,形成整体合力,以实现增强煤矿安全的共同目标。

1 自组织理论概述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它包括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托姆的突变论、艾根等人的超循环论等。

自组织,就是不存在外部的作用力或指令,系统内部不同要素或子系统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和条件形成一定的结构,协调地运行。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体系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体系的。 他组织与自组织是相对的,所谓他组织,是依靠外界的特定指令来推动组织向有序化演化,从而被动地从无序走向有序。自组织和他组织之间的共同特征是宏观有序化,根本差别在于他组织中的成员是被动接受的,而自组织中成员是主动接受的。

自组织的前提是系统具备耗散结构,而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的形成则至少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1)系统必须是开放的。这是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前提条件。(2)远离平衡态。平衡状态是孤立系统经过无限长时间后稳定存在的一种最均匀无序的状态。只有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才有可能形成有序结构。(3)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是系统实现有序产生新性质的原因。(4)系统存在涨落。涨落既是对处在平衡态系统的破坏,又是维持系统在稳定平衡态的动力。涨落是使系统由原来均匀定态解到耗散结构演化的最初驱动力。

2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自组织特性分析

自组织理论提供了一个更综合的视角来研究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其拥有成为自组织的四种必要条件。

2.1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自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系统能否进行自组织和自组织如何演化,系统“开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条件。所谓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能够与外界进行交换的属性,系统通过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维持自身系统结构及功能。任何系统,如果不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它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无序、退化或死亡。因为,按照热力学理论,如果一个系统是封闭的,它遵循熵值增大原理,熵在热力学中指一个系统无组织的程度,或无序的度(ds),熵值增大即系统越来越无序直至解体、死亡。一个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依赖负熵的增大,而负熵来自系统的开放性,只有开放才能引进负熵流以抵消熵流,才有可能通过自组织实现并保持有序的结构状态,实现系统的进化或发展。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否与环境存在各种要素的输入输出关系是其开放性的重要特征之一。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不是封闭、单独存在的,持续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包括人才、知识、技术、资金、资源、设备以及信息等,因此从系统论观点出发,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在输入物质、信息的同时,也为系统带来了新的资源。在满足外界输入达到一定阀值和输入平权化等条件时,安全管理系统可能打破原有平衡,推动系统走向远离平衡态,在随机涨落作用下形成新的更加有序的耗散结构,即系统向更高层次演进。

2.2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

非线性是指子系统之间不满足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原定义于物理学,这里可指在同一系统中,子系统的特性不会因其它子系统的存在而发生影响),在各子系统形成系统时会涌现出新的性质。正因为非线性作用,才不断有新质被创造出来,进化才持续下来。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并不是要素的简单堆积,而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要素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非线性作用普遍存在,并由此维系着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之所以有整体行为,也正是因为安全管理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正是由于各种非线性的影响,它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其各个组成要素功能机械相加的总和。

2.3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远离平衡态

根据系统的状态,可以将系统分为平衡系统、衡系统和远离平衡系统。这三种系统主要是按系统内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程度来区分的。体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差异越大,体系离开平衡态就越远。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和处于宏观静止状态的系统,它与外界密切联系,整个系统时刻随时间变化;而且系统内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匀和多样化的特点,其资源分布、子系统发展情况等方面都是非平衡的,是一种远离平衡系统。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由于人及其活动的介入,使其呈现出的非线性特征更加明显。如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由不同个性和能力的人组成,他们之间总会有些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安全管理系统远离平衡态,形成远离平衡态的属性。这些差异偏离了其平均值,使其远离了平衡态,而且这些成员之间差异越大,偏离平衡态就越大。

2.4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具有涨落特性

涨落是系统某个变量或某种行为对平衡值的偏离。涨落导致有序。非平衡态系统具备形成有序结构的客观条件后,涨落对实现某种情况的序起着决定作用。没有涨落,系统就无从认知新的有序结构,就没有非线性相干作用的关联放大和序参量的形成也就不可能有系统的进化。

对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影响可分为内、外因素。外因素主要是指安全管理系统以外的因素,如国家政策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安全管理;内因素是指影响安全管理系统的内部因素,如管理者的学历结构的变化、员工的素质、采取新的管理策略等。这些变化无疑都会影响到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从而使安全管理过程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出现涨落现象。在这些因素中,有的因素是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效率提高,而有的则是背离企业管理目标的。为了适应新的环境,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必定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使内外部环境走向“交融”,于是,便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3 自组织理论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

3.1 保持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外对内开放性

安全管理系统必须不断开放,以促进体系内物质、能量、信息的充分流动,建立相对稳定的开放性系统乃是保证煤矿企业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必要条件。

安全管理管理系统只有对外保持开放性,才能吸引人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才有可能从外界吸收负熵流,抵消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内部熵的增加而处于非平衡或远离平衡态,即形成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有序发展的外部条件。保持对内开放,就是不断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环节、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理顺关系,减少内耗,充分利用安全管理系统己有的资源,增强内部活力。显然,对系统内部熵的增加的抑制和减缓,其功用相当于从外部引入负熵流。

3.2 强化煤矿管理系统内部非线性作用

安全管理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表现在管理系统的竞争与协同上。煤矿安全管理要有效地利用协同和竞争,就要抛弃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形成民主化管理氛围,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改变安全管理系统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部门脱节和人浮于事等负向协同现象,合理地配置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诸要素,使其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适当。

同时需要克服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内各要素职能作用互不相干、互相对抗、互相削弱的现象。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行使着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职能,如果这些职能或职能部门的作用不到位,甚至有些职能或职能部门之间起负作用,就会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职能的正常发挥,造成整个安全管理系统功能的缩小效应。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要健全和完善职能配置,并密切配合,相互呼应,实现功能协同。

3.3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应打破均衡状态

远离平衡态是企业系统高效运作的必要条件。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必须遵循远离平衡态原则才能建立高度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要摆脱僵化的平衡态模式进入非平衡或远离平衡态、设法增大系统内部势能差、达到动态平衡形成耗散结构,就要在安全管理系统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员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保持安全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安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在管理结构上要改变机械式的管理模式,向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转变;管理方式上避免官僚作风,管理系统的权力要由集中的、等级式的权力结构逐步演变到分散的、网络式权力结构。只有安全管理系统中各要素均远离平衡态,安全管理系统才会从低级向高级、从无序向有序方向演化。

3.4 合理利用涨落

涨落对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十分的重要,如一项新技术的引进、人才的流失等,都会对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有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成为其实现飞跃的力量。

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涨落机制,形成积极的干扰机制,使安全管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有序状态。比如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新的管理方法的实施,可能使一些成员精神振奋,而使另一些人则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前一种情况―积极的干扰机制,引导员工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目标(涨)。要对后一种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消除这些不利影响(落),从而促使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跃升到一种生机勃勃的有序状态,发生结构功能突变,努力促成安全管理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

4 结论

自组织理论为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对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研究的重要启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复杂系统,它是开放性的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其远离平衡态,具有涨落的特性。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研究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推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孟祥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

[3]任志新.系统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 商业时代,2006.

[4]许国发.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5]湛垦华.普利高津与耗散结构[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安全管理重要性论文范文9

关键词:安全文化;高速公路;企业管理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和运营,高速公路的安全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地方政府缺乏经验,把普通公路的管理模式照搬到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安全管理中,但是高速公路的交通模式跟普通公路天壤地别。高速公路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交通量大,因此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就是所有人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安全文化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管理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重要性非同凡响,所以,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管理的科学化,协调好安全文化和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关系,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一、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

安全是对人类生命的保证和负责。安全可以促进稳定,促进发展,促进生产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效益。所以,安全生产是值得大量投资的项目,不管是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还是其他企业,都会制定全年安全生产重大责任性事故目标。划分安全的责任是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缜密的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处理违反规定的行为。坚持“安全第一”强化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安全问题的工作中,预防就是安全的真谛,也是整个工作中的重点。

高速公路是一个全封闭,多车道,服务设备齐全的高速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行能力大,提高了效率。交通事故每一年都会发生,对肇事者,受害者以及受害者家庭都造成了难以补救的遗憾,所以,在高速公路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可以大大的减少甚至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车速很快,一旦发生车祸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要重视安全文化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时时刻刻把安全当作第一要素加以重视,不但要在高速公路中配套安全的设施,还要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高速公路的安全是由人、车、路、管理构成的,只有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

(一)人的因素

高速公路给驾驶员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服务设施,所以驾驶员可以放心的行使,以至于有些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放松警惕,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所以一定要对驾驶员进行非常规范严格的安全文化教育,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法规的认知能力,严禁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违章等行为。

(二)车的因素

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车速很快,所以对车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车况是否良好,发动机,轮胎,刹车系统是否良好,都是汽车要严格把关的地方。因此,要对车辆时常的维修和检查,据调查,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最普遍的原因之一,占车辆交通事故的19%。在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的同时,也要在行驶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比如要注意车辆限速,要跟前面的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等等。

(三)路的因素

关于这里的路,是指高速公路的设计和道路结构,道路设计的缺陷,也是导致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因素之一,稳定性和平整性和抗滑性是道路合格的检查标准,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因此,对高速公路的保养也非常的重要。

(四)管理的因素

高速公路的管理,我国没有出台一个合格的政策,因此,在这个方面比较容易让相关政府部门相互推卸责任。而且,设备的落后,也影响着高速公路的安全,对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带来难度。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要学会运用安全文化理念,并且把安全文化理念推广到千家万户,引起公众的重视,才能更好的保障人们出行安全。

三、如何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管理中贯穿“安全文化”理念

(一)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安全度,对公众人身安全有着促进的作用。组织驾驶员学习,传达安全政策,宣传的方式也要得当,因人而异[3]。交通安全教育人群也不仅仅只包括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是要针对广大的人民群众,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都要加强这样的安全意识。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来进行不同的教育。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普及高速公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安全意识。严格把好驾驶员培训环节,并且强化驾驶员安全意识。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驾驶员管理

驾驶员是交通安全的主导,驾驶员的管理也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从开始对驾驶员的培训,到档案整理,再到宣传教育和监督,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驾驶员的管理中,重点就是要进行安全教育。所有的交通事故都是有原因的,而最多的原因就在驾驶员的身上,驾驶员经验不足,反应不迅速,违规行使等等都是造成交通事故普遍的原因。因此,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对驾驶员的安全知识教育要定期举行,才能时刻提醒驾驶员不会在开车时懈怠。

四、安全文化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的运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给人们带来了更有效率的生活环境,但,高速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就是高速公路频发的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的伤亡还有财产损失,也对双方家庭甚至更多的家庭带来了缺憾,这样的后果是沉痛的,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中,加强安全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还要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安全工作的主体是人,在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中的主体也是人,所以,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安全管理提升为安全文化,这是时代进步的成果,也是必要的战略选择,安全文化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只有加强了安全文化的理念,才能实行以人为本的安全措施,只有重视了人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五、结语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之间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时代进步的重要体现,安全文化理念的诞生,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和保护,也是为企业提供了生活生产的保障。安全文化的理念,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在这个交通事故频发的社会中,安全文化理念就像一股暖流抚慰着人和企业受伤的心灵,给人类带来了安慰和信心。因此,安全文化理念在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参考文献:

[1]杨君.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建设企业安全文化[J].陕西煤炭,2012,31(2):135-13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