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视频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7 16:37:56

视频教学论文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1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把文本内容进行板书或者是用PPT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操作性相对较差,但是理论性很强,演示起来比较难,初中生很容易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产生厌烦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微视频随之产生了。微视频之所以称为微视频,是因为微视频短小但是内容丰富有趣。例如,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的阶段与学生实际阶段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很容易忘记操作步骤,操作起来显得很吃力,但微视频演示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它回避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把信息技术用动态的方式展现给初中生,在初中生的脑海中形成了明朗的概念,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交流平台把微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强化学习,对于没有弄明白的部分,在课堂进行讲解,使初中生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选取微视频应当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

微视频中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怎样在这品种繁多的资源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视频是十分关键的。因此,老师在上课之前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把课本中重要的知识点用微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初中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初中信息老师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史的有关知识时,只是通过单调的口头讲解是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不断讲解课本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倘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视频就能避免这种弊端,老师在选取微视频时应当尽量选择一些有历史意义的,用动态的方式把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微视频应当尽量简短精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到知识,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选择恰当的播放时机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学生没有实践的操作,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起来是很抽象的,这时,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显得十分关键。微视频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学生也对微视频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提高了。在教学过程中,微视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微视频也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然后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它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关注微视频播放的时机,把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把吸引学生注意力作为前提,不应对知识进行重复的讲解,口头的讲解没有效率就选择微视频的方式进行讲解,选择好的播放时机,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以便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达到教学目的。

四、将知识点融入微视频中

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视频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来制作微视频,从而加强对微视频的掌握,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到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制作的微视频,对于优秀的作品给予激励,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其明白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重视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安排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加上其他学科学习任务比较重,学生普遍都轻视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减轻学习的任务和压力,尽量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使学生感到轻松的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点。在播放微视频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融入其中,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五、结语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弹幕技术;在线视频课程;视频交互;交互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23-05

一、引言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在线学习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线学习最主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在线观看课程视频,这些课程视频或长或短,根据制作者和目标群体的不同,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多数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基本都采用视频信息单向传递的形式。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视频由于缺少交流活动而过于单调,不仅无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由于缺少及时的教学反馈导致教学的质量无法有效的保证。如何实现在线及时交互、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交流一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弹幕视频技术(以下简称弹幕技术)于2007年前后进入中国,前期主要流行于各大娱乐类视频网站中,一直作为一种小众化的视频播放形式而存在。由于其小众化、年轻化的群体特征,其在教育应用上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完备。在教育方面涉及的文献有赵秋锦,杨现民[1]等在其关于大学在线视频课程交互设计中把弹幕技术作为核心的技术之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个关于在视频相应时间点上加上弹幕形成“弹幕定点笔记”的功能;此外还有李海峰,王炜[2]两人将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在线视频学习新取向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介B。本文将弹幕视频技术作为核心,以构建在线视频交互模型为主要研究重点,旨在探索弹幕视频技术在日益发展的在线视频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二、弹幕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1.弹幕技术的概念

“弹幕”是个舶来词,它本意是指射击类游戏中屏幕上密集的子弹,因数量多的像一张幕布,故被称为弹幕(BulletCurtain或Bullet Screen)。后来出现了可以在原视频上用字幕形式直接评论的网站。这些多数从右向左滚动的字幕从屏幕划过时的效果看上去像是射击类游戏里密集的子弹,网民将这种用飞过的字幕形式叫做弹幕[3]。此外,因为“弹幕”最初是来自于军事上的用语,所以读音应是dànmù。

弹幕技术首先是在日本动画网站上出现的,2007年左右,国内的动漫网站Acfun将其引进国内。弹幕技术依托的主要技术核心是一种可以内嵌到普通网页的Flash播放器。它和传统的Flash播放器有着不同的地方,弹幕视频播放器里包含了加载弹幕评论、上传弹幕评论和管理弹幕评论的三个功能。此外,通过一些弹幕视频播放器也能实现视频的播放和弹幕评论。目前网络上应用较广的弹幕视频播放器主要有:Bililocal、弹弹Play等。

2.弹幕技术的主要特征

弹幕视频由于其“高效地传递信息,并通过一种‘即时反馈’的传播形式,为用户构成共享的观看经验”[4],2015年后该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目前,包括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等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都在视频上应用了弹幕技术。笔者通过对优酷视频上的一百多部带有弹幕视频的教学视频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归纳,笔者认为弹幕视频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实时反馈的动态评论机制

传统的视频网站上的视频,受众之间的互动主要依靠的是视频下方的跟帖形式,这些跟帖呈现出先后顺序,而且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无法评论并直接呈现,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弹幕技术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将评论系统直接搬到了视频上来,受众在观看视频内容的同时能够进行评论,且评论能立即从视频的屏幕上呈现出来,能动态、即时的进行视频内容的反馈,能与其它观看者进行有效的及时交流。

(2)一次评论多次重现的定点评论性

弹幕技术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特定时间点上观看者的评论并非只是一次呈现就消失的,当一个评论在固定时间点由一名观众打上去之后(未被屏蔽和刷新)是上传到了服务器端的,在视频的后续播放中,每次一到这个特定的时间点上,这条评论就会再次从视频的屏幕上出现。这种“伪实时”的一次评论多次重现的评论机制不仅能让观众看到前人留下来的评论,同时能够让观众面对自己的电脑时,产生仿佛坐在虚拟的大客厅里,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观看视频的积极受众心理。当然这种永久性呈现评论也会有因为评论过多遮挡了视频、无效干扰评论多次呈现等问题。

(3)评论的聚焦性与碎片化

评论的碎片化和聚焦性指的是弹幕视频中的评论是具有针对性的,并不是在视频的所有时间点上都会有评论,而是在具有所谓的“吐槽点”才会有聚焦性评论。“聚焦性”是指这些评论可能针对的是特点时间点的背景音乐、解说词、角色的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也可能是教育视频中知识重难点及难以理解的地方,评论呈现出细节化的趋势。“碎片化”则是由于观众的低门槛化和评论的实时进行,观众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形成的评论较多的是简短的几句话甚至是几个词,评论的逻辑性和连接性较弱。这种呈现出聚焦性和碎片化的评论特性,能体现评论者对所观看视频的整体的集中反馈,评论者能通过最终的评论汇总表来查看自己的个人评论,视频者也以通过评论的反馈修改视频和解答评论者提出的疑问。

(4)多方可控的评论控制系统

由于是从娱乐类视频中发展起来的,所以目前弹幕视频网站上所呈现给我们的弹幕评论有一部分是呈“无序”状态的,除了特有的“弹幕语言”外,时而还能看到不合时宜或者不符合情境的用语。因而,有效的后台的控制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技术核心的弹幕视频播放器,为观赏者提供弹幕的播放功能之外,还有着自动屏蔽和控制弹幕评论的集成功能。视频的观看者和弹幕的发送者可以自主的选择是否开启弹幕、设置弹幕的字体大小、数量、颜色、以及要屏蔽的内容等等。此外,视频的上传者和管理者也可以设置视频弹幕的呈现方式、刷新时间、屏蔽词和举报机制,弹幕视频的评论内容和数量等指标能得到监管和控制。

三、弹幕技术的应用分析

弹幕技术在视频播放上的兴起给在线视频课程的呈现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笔者认为其所具有的即时反馈性、多次重现机制、聚焦化和碎片化的评论特性以及可控的评论系统都可以有效的应用在在线视频课程中,去解决传统在线视频课程中所存在的情感交互缺失、即时反馈不足和学习效果不佳的三个突出问题。

1.弹幕技术在促进情感交互中的作用

教学作为一种交流沟通和信息传递的活动,是无法缺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的。曹传东,赵华新等人近期针对MOOC的研究发现,当前MOOC类的在线视频课程中由于其传统的视频模式情感交流缺失十分的严重[5]。教学形式上情感互动困难,教学过程中情感投入不足,这类问题一直是远程教育中情感交互缺失的表现[6]。弹幕技术所具有的即时反馈和多次重现的机制能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相应的评论直接呈现在视频课程的屏幕上实现真正的实时评论,并通过上传到服务器端每次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再次重现,实现“伪实时”评论。这种实时和伪实时相结合的评论机制,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及时的和教师以及同伴进行沟通交流,营造出一种类似于在课堂讨论的在线学习环境,一改以往学习者孤独的自我观看视频的学习“孤独感”。当学习者提供的观点成为群体的关注焦点、情感状态时,能够激发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者个体能够产生活动自信、主动感[7]。

2.弹幕技术在提供即时反馈中的作用

此处的“反馈”即教学反馈,包含两个方面含义,既指在在线视频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反馈,又指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给予的后馈。根据教学反馈的延时性,教学反馈可分为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8]。有效的即时反馈能及时的发现学习者在当前学习的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传统在线视频课程的教学视频无法直接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评论,也无法实现将学习者的评论多次呈现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这导致学习者无法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直接反馈出来也无法让教师及时的给予学习者反馈。在一段教学视频观看结束后,学习者可能就将刚刚所产生的疑问遗忘了,教师则也无法准确掌握每节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弹幕技术支持实时的在线评论,不仅能实现学习者及时的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立刻呈现出来,并且能够保留下来,多次呈现在相同的学习时间轴上,教师能即时的看到并给予有效的反馈。教师的弹幕还能给后来进行学习的学习者提供现成的问题和解答,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3.弹幕技术在促进知识理解中的作用

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在线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获得的。这种方式看似能让学习者快速的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却严重的缺乏主动的思考和理解,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基本都停留在最基本的“知道”和“了解”的层次上,远达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目标。在知识理解的理论中格兰特・威金斯(Grant Wiggins)等[9]提出知识理解包括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六个维度。理解的含义不仅仅是“明白、懂得意思”,更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因为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应用知识,才能创造出新的知识[10]。在传统的视频课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基本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连第一维度的“解释”都很难涉及到。而在弹幕技术的视频播放下,学习者在自发或者教师的要求下(发表问题和评论)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论,必须在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内容的同时进行思考,才能发表出对学习内容有效的评论。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在进行视频学习时不仅有知识的输入还有知识的输出,能有效的促进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升学习的效果。此外,学习者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其他学习者或者教师已经发表过的评论对于其本身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大有帮助。

四、基于弹幕技术的在线视频课程交互模型构建

我国学者陈丽在劳里拉特(Laurillard)的“学习过程会话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见图1),并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将远程教学交互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三个层次。在线视频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模式之一,其教学活动中也包括了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层次,因此在线视频课程的交互模型设计以陈丽的远程教学交互模型为参考依据,进行了重新的构建。

根据弹幕视频技术的基本特点结合陈丽提出的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的理论基础,我们提出了以弹幕技术为核心的视频交互模型(见图2)。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交互是网络学习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摩尔(Moore)[12]认为远程教育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交互,分别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在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中,教师要丝创有学生弹幕评论的教学视频,并及时做出反馈,因而在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中也强调“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因此,该交互模型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远程交互”

这里所指的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远程交互”与传统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或者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有着不同之处。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主要基于弹幕评论系统通过评论实现,是一种类似于在线和离线讨论的交互模式,它主要依托于弹幕播放器的评论功能,不同于前两者可能包含的小组协作、在线论坛等传统上的交互。在线视频课程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主要通过弹幕评论交流,实现信息、概念、情感交流。根据弹幕播放器的特点,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形式依托于视频主要包括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三种形式。一对多指的是在进行对学习内容的在线评论和交流时,学习者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学习,但是评论的对象(学习的难点、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等)和数量却是多样的。多对一与一对多相反,指的是多个个体对同一个学习内容(同一章节、同一重难点、单个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等)进行的讨论和交流,是以群体为单位和单一事物之间的交互。多对多则是在线视频学习者交互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评论时没有明确的对象,对于不同的问题的看法以群体的个人知识背景和价值观等为区分进行潜在的分组,不同群体发出不同的评论甚至进行辩论。学习者依托于弹幕视频技术实时和“伪实时”的评论特点,通过这种在线交流,o学习者带来群体归属感。传统视频教学中学习者单独观看教学视频时的单调和“孤独感”不复存在,这种参与性的群体认同是传统视频课程所不具备的。当学习者对某一群体的认同感越强,就越有可能代表那一群体参与集体行动[13],弹幕视频所赋予学习者的群体认同感,能有效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2.学习者与教学视频的交互

学习者对教学视频进行操作,实现人机操作交换。学习者与视频的交互其实也是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交互。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学习者与教学视频交互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停顿、回看、重放等基本操作交互,还包括了对教学视频的在线评论,对弹幕系统进行个性化设置等操作交互。在线的动态评论功能能够实现学习者在线提问、对重难点进行在线个性化标记、对其他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发表对所学知识的看法等功能。弹幕系统的个性化控制设计功能则可以为学习者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视频播放模式,可以控制弹幕系统的开关、弹幕的数量、弹幕内容的屏蔽、字体字号的格式等等内容,使学习者能对自己所观看的弹幕视频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性化定制。

弹幕视频通过视频和评论对教学内容进行概念呈现。弹幕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视频不再是像传统的教学视频一样,只能提供给学习者声音、文字和画面的信息,还可以将弹幕播放器服务器端的弹幕加载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在进行教学视频观看的同时能看到之前学习者留下的有用信息,有效的促进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在前人提出的问题和评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的效率。

3.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

在线视频教学中的师生信息、概念、情感的交互通过实时的在线评论问答和非实时的弹幕评论后台统计反馈实现。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种交互方式,当前的在线视频课程中学习者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学习者很少跟视频的制作者有交互的行为。弹幕技术支持下的在线视频课程的师生交互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交互的实现形式主要通过在视频的评论和视频的反馈上实现,教师通过在视频上实时评论发表观点和学习者进行交流,并解答他们的疑问,实现概念和信息交互;异步的交互则是结合弹幕评论系统后台的弹幕评论统计功能实现,教师在线下通过弹幕视频的评论系统收集整理学生的评论和反馈,发现学生普遍的问题以及教学视频制作中的问题,对视频进行二次加工和修改,实现与学习者之间信息反馈的交互。当然,教师在与学习者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同步”和“异步”的交互的同时也实现了上文所提及的师生间的“情感交互”,让学习者感受到自身与教师有情感上的交流。

4.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

教师与教学视频的交互是弹幕技术支持下的一种特殊的交互形式,教师通过对弹幕视频进行操作控制实现与其的交互。教师通常是教学视频的制作者和管理者,传统在线视频教学中教师在视频制作上传后受交互方式的局限,很少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视频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很少就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的解答。弹幕视频技术支持下,教师不再仅充当一个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管理者,教师能实时的根据学生的在线评论,通过在线对弹幕评论进行操作来回答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在视频中通过文字的提示对视频的重难点进行即时的讲解。此外,弹幕评论后台的服务器能进行学习者的弹幕评论统计,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评论的内容发现学习者反映的教学内容问题和教学视频制作上的问题,对视频进行加工修改。

此外,教师还能对弹幕视频进行管理控制。作为视频的上传者,教师对视频的弹幕系统有全局的设置权限,控制好弹幕的相关参数,能减少弹幕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教师能通过对视频的评论数量、字体大小、发表间隔、屏蔽词池以及刷新间隔、弹幕评论间隔等选项进行设置实现与视频的交互。另外,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定制不同的弹幕规则,及时删除不良的弹幕评论,规范弹幕评论的同时还能保证视频教学内容不被过多的无用信息所干扰,减少弹幕带来的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

弹幕技术的出现是信息技术时展的一个结果。跟以往远程教育领域所引进的其他新技术一样,弹幕技术要在教育领域应用和推广必须经过合适改造和一定的实验验证后才能行的通。弹幕技术在当今视频网站上的火热表现说明其在视频传播中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在教育领域中的初步探索也体现出其所具有的一些潜力,然而笔者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远程教育发展的种种趋势表明,在视频端的深度交互,包括实时的编辑视频内容、添加个性化互动、评论、表情、图片等,将会是未来在线视频教育的一个方向标。本文在此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经过进一步的改造和实证研究,弹幕技术必定会为深度的视频交互架起一座新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赵秋锦,杨现民,王帆.大学视频公开课交互设计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05):15-21.

[2]李海峰,王炜.弹幕视频:在线视频互动学习新取向[J].现代教育技术,2015,(06):12-17.

[3]陈松松,何天天.弹幕视频――小众网民互动新形式[J].新闻世界,2014,(06):168-169.

[4]谢梅,何炬,冯宇乐.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J].新闻界,2014,(02):37-40.

[5]曹传东,赵华新.MOOC课程讨论区的社会互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6,(03):39-44.

[6]周旭,,魏亮,李永珊.现代远程教育视频教学中的“情感助教”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59-62、69.

[7]陈培林.网络群体学习建构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30):14-17.

[8]吴中江.试论教学反馈的概念及其分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2):8-13.

[9][美]格兰特・威金斯,等著.么加利译.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56-61.

[10]陈明选,刘径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设计的转型――基于理解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2,(08):10-16.

[11]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 2004,(05):24-28.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视频案例法;教师教育;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2-0031-03

一、国外教师教育视频案例法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视频案例教学(video-based case teaching)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教师教育与培训领域。它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催生的产物,也是继法学、管理学和医学教育采用案例教学后对教师教育产生启示与辐射作用而形成的结果。

教师教育案例教学的研究始自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Merseth,1996;Shulman,1986) [1-2 ]。研究者试图清楚地阐述教学案例对教师教育的重要及其理据。其中达成的共识之一是: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通过联系具体的、“当地”的教学场景进行反思而学习。墨瑟思(Merseth)认为目前教师教育研究突破了对教师的传统界定:教师不再是程序化地操作“规约式”教育理论的机器人。教师知识已被定义为“随场景变化的”(situation-specific)、“情境依存的”(context dependent)和“不断成长发育的”(ever emerging)知识。“教师行为来源于对多种经验的归纳,而不是对理论原则的演绎。” [1 ]

此外,不少学术研究集中探讨了“案例”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与用途。比如,赛克斯和贝德(Sykes & Bird,1992)认为,“案例”可以用作:(1)对理论的例证;(2)提请大家注意和深入思考的“问题”;(3)发展思辨能力的材料,即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认真考虑来发展缄默知识和内在逻辑能力的材料 [3 ]。舒尔曼(Shulman,1992)把案例区分为“为理论提供支撑性阐释的事例”和“行动范例”两种 [4 ]。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种结论,“案例”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结构与内容上,更关乎对案例进行讨论的方式。“讨论什么”和“如何讨论”,两者比肩而立,相互协调。由于课堂讨论是实现“案例”价值的关键所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讨论引导者”的作用及其驾驭讨论的能力,即尽量使课堂讨论既反映引导者的预设议题,又对小组中不断涌现的新议题保持开放姿态。巴那特和泰森(Barnett & Tyson,1994)界定了引导者的三大功能:(1)充分利用学习机会;(2)培养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3)构建共同语汇与经验 [5 ]。维尔特(Welty,1989)认为引导一场面对面的教师交流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特殊技巧或技能:如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和回应技巧等 [6 ]。列文(Levin,1993)分析了她自己在主持案例讨论中的作用,即不断鼓励参与教师把评论言语归为“直接观察”和“解释性推测”两类 [7 ]。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视频案例逐渐取代文字案例受到教师教育者的青睐。由于视频能够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色彩等全方位展示案例的特点,其表达事物丰富性和捕捉细节精准度的能力是一般的文字案例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正是由于视频案例表达力的延展与提升,在一瞬间所传递的信息数量剧增,这就对教师教育者案例教学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运用可能性。如果教师教育者不善于利用视频案例,就可能导致皮姆(Pimm,1993)所描述的两种反应:看电视反应(被动观看,娱乐为主)与受惊吓反应(观看教学表演,学生自感望尘莫及) [8 ]。本文作者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引入视频案例教学,在如何将视频案例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尝试,现欲结合国外视频案例教学发展新趋势,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便教师教育案例教学爱好者予以借鉴。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师范课堂上的运用

1. 微格教学与优秀教学视频观摩

视频技术最早应用于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乃是微格教学。作者在教学中也偶尔会运用一两次。在学生进行微格教学之前,作者通常会先讲解某项教学技能,如英语词汇教学技能,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设计一堂5~10分钟左右的微型课,并以同伴为模拟学生进行教学和录像实拍。这其中的假设是:被录像的学生会更认真地听课、备课以及更好地展示对新学教学技能的运用能力。另外,通过观看拍录的视频,教师可以更仔细地分析、评价自己微格教学的成败得失。授课实录、分析录像、重新试教、重新录拍……如此循环反复,直至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教学技能为止。这就是微格教学的主要目的与使命所在。

师范教育中对视频的另一种使用方法是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录像。这是大多数教师都可能用到的、最简单的技巧。教师的功底主要体现在视频观看完毕的讨论引导环节。有时候也可以不展开讨论,而是让学生重复观看、反复模仿,极力打造准教师“模仿秀”。

和微格教学一样,教学案例观看与模仿折射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当时的教师教育者认为,教学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刺激反应过程,只要反复观看、模仿、操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掌握该教学技能的目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研究者和教师教育者逐渐认识到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远非行为主义观念下简单模仿可以习得。于是,大家把目光从对教师行为的关注转向对教师认知思维的关注。学习者常被引导去猜测、阐释教师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教师为何在此时此地做出此种决断,以及何种知识支撑他如此决断。从此,视频案例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教学实践中,作者主要尝试了以下两种视频案例使用方法。

2. 相互录像与集体评析

谈到视频案例教学,我们比较容易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一味去搜集、下载或购买现有视频资料,而较少考虑自行制作视频案例。事实上,目前声像刻录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完全拥有录拍、剪接、编辑、制作的能力。在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见习的时候,在征得实习学校老师同意后,我们偶尔也录制一些教学片段以供返校分析研习。不过,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学生相互拍摄试讲视频并评析。目前的期末检测已经摒弃了纸笔考试,而是让每位同学上交他自己最满意的20分钟左右教学视频、小组评价意见以及自我教学反思。

在课堂学习之余,学生们还组成了视频俱乐部,不但共同分享网上下载优秀教学视频,而且轮流提供个人教学录像片段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视频俱乐部的做法在国外也不多见。雪仁(Sherin,2003)曾做过这方面实验,他的结论是:俱乐部成员普遍反映受益匪浅。本人的学生也认为他们时不时地会使用俱乐部里所学到的策略进行教学 [9 ]。

3. 超媒体链接与线上讨论

超媒体链接(hypermedia link)是在图像、动画中加入链接信息,通过超级链接,可以从一张图片或动画链接到其他的文字、图片或动画等媒体上。简言之,是用超文本技术管理视频资料和多媒体信息的一种网络技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教师教育中就引入了超媒体项目(Goldman&Barron,1990) [10 ]。相对于单一的视频来说,超媒体可以为教师提供多形式、多途径获取视频资料的机会。教师可以在不同起始点通过多种路径探索案例,而且可以打破以往时间前后顺序的限制,能够按任意顺序浏览案例。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超媒体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在同一主题背景下对不同视频案例的分析、比较与鉴别能力。比如,我们在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时,就把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尼等不同国家同一主题的视频案例,连同相关的超文本信息链接在一起,以便学生在给定的框架下研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案例大多是为课堂讨论而选取或创制的,因此。如何主持讨论,以及教师在讨论中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就变成了研究者关注的课题。鉴于前文对此已有过介绍,在此不予赘述。作者现对课堂面对面的讨论避而不谈,专门探讨主持线上讨论的意义与做法。

科里森等(Collison et al.,2000)认为,线上讨论具有异步的、非共时的特点,而且通过超链接可以获得海量参考资料,因而相对面对面交流而言,其讨论内容会更丰富、细腻、深刻,甚至更富洞见 [11 ]。作者在美国读博时,常常要参与导师设定的主题线上沙龙。线上沙龙的主持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和“适时现身归纳点拨”两个环节。比方说,在学生学习了“任务教学法”并观看了相关视频案例之后,我们可以布置线上讨论问题:

* What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e video showed the u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视频中的哪些具体例子体现了对任务教学法的使用?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 about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hat you didn’t know before? 通过视频,你学到了什么以前不了解的关于任务教学法的知识?

* What implications does the video case offer you for your future classroom instruction? 该视频案例对你未来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意义?

学生们在上传答案前通常可以参考各种相关资料。同时由于所有人的答案都展示在网上,人人都能看到,也都可以质疑,所以一般都做得比较认真,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作为老师应定期浏览学生的讨论帖,必要时需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总结、鼓励和引导。

三、结 语

视频案例是师范教学技能训练中受到师生欢迎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其优势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对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和研究成果都还不多见,可供教师教育利用的优秀视频案例,尤其是超媒体案例还比较缺乏。此外,对于教师应该如何使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如何引导讨论等方面的著述也比较少见。相信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教师教育者的视频案例教学有一些参考价值,期待今后更多相关成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Merseth K. K. 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A].In Sikula,J.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C].New York: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1996.

[2]Shulman L. 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4-14.

[3]Sykes G.,Bird 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A].In Grant,G. (Ed.),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C].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4]Shulman L.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A].In Shulman,J. H(E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5]Barnett C.,Tyson P. A. Facilitating Mathematics Case Discussions While Preserving Shared Authority[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1994.

[6]Welty W. M. Discussion method:How to Make it Work[J].Change,1989,(21):40-49.

[7]Levin B. B. Using Case Method in Teac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Discussion and Experience in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Cases[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96.

[8]Pimm D. From Should to Could:Reflections on Possibilitie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J].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1993,13(2):27-32.

[9]Sherin M. G. Using Video Clubs to Support Conversations Amo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2003,(1):433-445.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视频教学 市场营销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45-03

一 视频教学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性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入门知识,也引导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状态。课程与企业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是需要大量企业营销实践案例支撑才会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课程。由于课程教学受实践条件所限,难以展开大量营销实践活动,于是案例分析成为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无论是对基本理论的讲解,还是对具体营销策略的介绍,都离不开对营销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解读,学生主要通过对各种案例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相关营销理论。然而,毕竟纸面上的案例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比较完备的案例资料也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编辑和整理,相对简单和短小的案例往往又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案例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

视频教学以其独有的视觉冲击特性以及对营销案例生动形象的表述成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手段中新的选择,它也为案例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方向。所谓视频教学,就是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定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一些相关的视频进行简单编辑并播放,以引出课程将要讨论或学习的内容,或者与课程的知识点紧密结合,用视频内容具体解释相关市场营销理论的含义。视频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活学活用市场营销学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达到了实践教学的要求。视频教学既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手段,又能够丰富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内容,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某些特定的教学内容会取得相较于其他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如何进行视频教学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视频教学绝不是播放几个学生感兴趣的视频那样简单,它应该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除了要引起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更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既要举一反三,又要不偏离主题。所以,从视频内容的选择、具体教学的设计到教学实践的有效管理几个方面都要进行仔细的研究。

1.视频教学内容的选择

互联网的发达以及各种视频节目的丰富为视频教学中视频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在现实网络中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视频内容非常多,这为视频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从视频节目的具体形式上来说,它既可以是内容丰富、播放时间较长的专题片或访谈节目,也可以是较短的事例或活动介绍,甚至是以秒计算的广告宣传;从视频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和结合上来讲,无论是营销环境的分析、企业战略的评价还是对于消费者消费行为和购买行为的研究以及对STP战略的解读和具体4P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视频资料进行视频教学活动;从视频的时效性来讲,既可以选择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或热点活动,也可选择经典的经过加工的专题类视频资料;从视频的来源上进行选择,既可以是来源于国家或省市级电视台制作的公开播放的电视节目,也可以选择企业自己制作的一些宣传视频和广告资料,还可以是通过互联网获取的公开发行或传播的相关视频资源。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视频资源,它都必须紧密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让它们灵活地出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辅助理论教学工作的完成。

2.视频教学活动的设计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辅助完成既定的课程知识点和课程理论的讲授,视频教学可以说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手段的一种演进和发展,本质上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含义,并对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和发展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特别是针对课程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如何将所选视频内容有效地穿理论教学环节中都需要仔细进行教学设计。

对于视频内容在课程教学中的“设计性”问题,可以根据选用的视频在具体教学中的作用将相关教学设计分为三种类型: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教学模式 启导——自主学习 视频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作为房地产市场法律保障的房地产法与政策、经济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故对房地产法课程的教学如采取传统教学灌输型模式,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房地产法课堂教学的要求。“启导”是教师提供学习信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愉快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自主学习”在于改变传统 的让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房地产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学生们受实践少的约束,缺乏运用法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由于没有实践的支持,反过来又影响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处于听众的位置,难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这样就容易造成教师讲授的内容很精辟,但学生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掌握所讲授的内容,更谈不上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承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法学院教师,负有传承文化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使命,为了更好地将房地产法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通过“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多元智力结构,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只重视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

“霍宪丹先生将法学本科教育在培养法学人才这个根本任务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解决做人的问题,使学生树立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具有现性精神,养成独立的法律人格。二是解决方法,尤其是思维方法的问题,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解决做事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从事法律职业必备的基本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满足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需要。”

房地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房地产法学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课堂中创设的情景的思考,综合运用房地产法理论知识解决情景中的实践问题,又通过对实践问题的思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对情景的创设,通常是真实的案例,记者对某个房地产问题的调查或法学家的评论,学生对这些情景的观看,讨论,思考,可以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自主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自始自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导,听众,评论员的角色,这与以往的法学教学中,教师的活动贯穿始末,而学生只是听众的教学模式形成极大的反差。

(一)合适的问题情景的教学设计

“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使问题情景与基本知识点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掌握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的情境,学生通过与情境的互动重组知识,在应用情境中达到认识的目的。

通过近六年的房地产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创设视频这种有视觉、听觉效果的情景,因为视频较文字、图像、音频更为直观。视频将书本中的知识通过教师对视频的采集、编辑,转化为具有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诸多元素的视频文件,视频所呈现的信息是多维的、立体的、动态的,可以从视觉、听觉、动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课时数有限,视频只能运用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教学上,教师应熟悉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对200名学生的调查,有的学生表示对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视频教学只能运用在可以以影像来展现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极为抽象的概念化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不适合采用视频教学。

由于房地产政策的多变性,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有一些法律法规仍在制订中(如土地管理法、住宅法等),故在选择视频时要注重时效性,学生亦对近期发生的事更为关注。

选择和制造视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并乐于对视频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和讨论,因此选择和制造视频时要注重视频中的例子的真实性,视频要涉及司法实践中的热点话题,最好是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有报道的话题等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例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书本知识与生活贴近,令学生信服,而且能激发学生通过视频,联想身边相类似的案例,自主运用法律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二)视频的制作方法

硬件平台要选择酷 ⅱ的mpc,带视频捕捉卡(叠加卡),因视频的素材有很多来自电视,为了实时捕捉电视信号,卡上还要有接收电视功能或另配tv卡。

为了编辑视频,还要配备视频编辑软件。

我们以windows movie maker为例制作视频课件。(windows me/xp自带的windows movie maker软件一般用来制作家庭电影,但我们只要巧加利用,同样可以制作出精彩的视频课件来。目前,微软网站提供软件最新版本的下载。)

1.将视频文件拆分、重新组合和剪裁,以适合教学需要。

2.强调教学视频中的重点和细节。

3.巧变“片头/片尾”为解说字幕。

(三)视频的启导技巧

通过对200名学生的调查,的学生认为如果教师不引导,则看完视频后没有对所涉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如何进行正确引导是“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关健。

1.引导学生由景生思。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应从传统的讲授转移到侧重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通过视频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情景进行思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前,将视频中涉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以自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的推动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就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讨论中掌握知识点,在争论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解答问题的激情。

3.通过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联想思维法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存在接近、类似或相对的特点,对关联、相似的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思考,通过联想的思考,可以扩展人们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视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通过媒体了解的事件进行联想,以巩固知识点。

对房地产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的教学效果评价

“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采用视频较为直观,且有视觉、听觉效果,视频为师生提供了课堂实践和学习的情境。视频的制作要围绕一个问题为中心,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视频题材的设计和发展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在于通过视频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视频素材的选题能否落实教学目标。视频素材的选择不仅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特征,才能具有应用价值,而且要以落实教学目标为选题方向。视频素材的选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才能达到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情境的学习和分析,解决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得出具有示范效应的解决策略。为了考查视频素材的选题能否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所选视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提问或组织讨论,学生通过回答或讨论显示学习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能否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就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运用“方法”进行联想,进而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学生能否高度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中去。所以评价教学效果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看学生能否高度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感兴趣,能否积极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能否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北京大学教育评论[j],第2卷第4期(2004年10月),p102-107。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视频教学;结合模式

1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日益完善,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日益重视证券投资等课程的教学与改革,而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也成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甚至成为非财经类专业的选修课.目前,包括证券投资学在内的我国多数课程的学习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然而,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不仅显得枯燥无味,而且也难以跟上政策的变化和实践的更新,因而难以达到培育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能力的教学目标.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播放等手段,能使学生直接、迅速了解实际经济形势,增强感官上的刺激,从而加深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和对实践的认识,是一种较为形象、高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面对快速变化的资本市场实践,我们可以引入视频教学手段,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跟踪经济实践,了解与掌握最新经济形势.

2文献述评

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步骤等方面,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周惠明(2013)探讨了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设计问题,分析并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块的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张志军(2013)分析了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李慧(2014)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内容、过程设计和考评体系.在教学方式与手段方面,杨元贵(2010)、朱林,樊国华(2010)、焦方义,杨其滨(2011)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具体实施步骤;焦霖,焦萍(2009)、蓝明(2013)论述了模拟炒股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模拟炒股的课堂组织与考核方式;严伟祥(2015)、杨凌(2007)探讨了在课堂上开展多维互动教学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陈善毅(2012)阐述了演示法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就其应具备的软硬件条件、运用形式提出了建议;康晓虹(2014)分析并提出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优势和建议.另外,郑秀田(2013)分析了“财经周评”模式的教学特点、实施步骤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陶可,张杰(2013)探讨了证券文化熏陶在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问题.上述学者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设计、方式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然而,视频教学作为一种紧密结合实际的重要教学手段,却少有学者分析.因此,本文将系统探讨理论教学与视频教学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的相关问题.

3“证券投资学”理论与视频教学结合模式实践

3.1视频教学的优点分析

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视频教学具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教学更具直观形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讲授等方法讲解理论知识,生动性不强.视频教学则将大量的投资实践、历史事件等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能更快、更有效地掌握证券知识,理解投资理论;二是教学更具实践性.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紧跟实际经济形势,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都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理论性偏强,难以达到上述目标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则可以促使学生在轻松、期盼的心态下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掌握最新投资实践知识,更好地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三是教学更具启发性.传统课堂教学主要还是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视频教学由于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践知识,加上视觉和语音上的冲击,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某一事件或某一投资实践的反思与讨论,如果配合教师正确的引导,将会很好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3.2“证券投资学”理论与视频教学结合模式

笔者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采纳了中央电视台和招商证券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华尔街》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学视频,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理论与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视频导入型教学模式.视频导入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讲授教材理论知识之前,先通过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和投资实践,随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最后再回归教材,学习理论知识.例如,《华尔街》视频中介绍了17世纪30年代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热捧,许多人卖掉土地、珠宝和房屋,甚至向银行贷款来购买郁金香,导致郁金香的价格不断上涨,最终超出了其内在价值.到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达到顶峰,随后价格开始下跌,一些产品价格甚至跌到了最高价位的千分之一,导致了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也导致了许多银行的破产.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荷兰人会如此狂热地追捧郁金香?价格不理性的上涨会导致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这会对银行乃至金融系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由此,从这次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金融危机,我们便可以引出金融泡沫、金融危机等概念,并将教材理论知识同视频中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讲解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应对策略.

(2)视频诠释型教学模式.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理论比较深奥难懂,如果只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往往较难对理论要点进行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此时教师可以事先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再通过视频教学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诠释,使学生在直接的视频感受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要点.例如,价值投资理论是证券投资学中一个重要的投资理论,在讲授这个理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讲解价值投资理论的内涵、分析方法、选股策略和投资组合理论,让学生对价值投资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随后,通过视频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价值投资理论的创始人———格雷厄姆,了解他是如何研读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以及如何分析公司资产、产品价格和利润收益等这些数字,以获取公司最真实的信息.通过格雷厄姆,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价值投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菲特,了解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投资历史,加深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认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昆西社区,其拥有的百万富翁是全美国最多的,这主要归功于他们一次成功的投资经历.在上世纪大萧条时期,当小区人们咨询投资方向时,有一位银行家建议他们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于是小区一大批人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后来一直持有这部分股票,于是他们依靠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分红而成为了百万富翁.这个成功的投资案例进一步解释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如果人们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是为了在高价位卖出而赚取差价,那么人们就不会持续地分红,正是因为人们长期持有股票而持续分得红利,才使人们持续享有可口可乐公司成长带来的成果,这正是价值投资带给人们的财富.通过将教材理论知识和视频中的投资实践案例结合起来讲解,能够让学生更直接、更迅速地理解价值投资理念和运用价值投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视频分析型教学模式.视频分析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事先讲授教材理论知识,在学生对相关概念、投资理论有了基本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投资概念和投资理论对视频中的历史事件、投资案例和投资人物进行科学地判断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讲解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点、利弊、种类、当事人、设计流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基本理论,随后,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观看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房贷证券化,让学生了解房贷证券化的产生背景、设计流程、销售过程、引发的后果,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资产证券化理论客观剖析美国房贷证券化产生的原因,其同次贷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等,使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加深对资产证券化理论的理解.在讲授资本市场的功能时,教师可以事先讲解资本市场是如何为实体产业进行资金聚集和资金配置的,有哪些投资的手段等等理论内容,随后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美国好莱坞所制作的《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风靡全球、制作费用高昂的经典影片所需的大量资金正是来自于资本市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资本市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与途径为这些影片制作提供资金支持的,其收益如何,有什么样的风险等等,以使学生更好理解资本市场在实体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融资角色.

4“证券投资学”视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将视频教学方法恰当地运用于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并做到与课堂理论教学的较好融合,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把握好度.视频教学虽然有众多优点,但不能同课堂教学本末倒置,更不能取代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穿插于视频教学,用视频教学的感官刺激调节课堂教学的枯燥,用视频教学的投资实践诠释教材的理论知识,使教学更形象、更生动,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更有效率,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同视频教学的有机结合.

(2)在选择教学视频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视频的权威性.教学视频里所播放出的信息和知识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权威、严谨的教学视频,如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财经片等等,确保学生接受到最准确的知识;二是视频的及时性.过旧过老的视频不仅知识点、信息量难以跟上时代,而且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选择紧跟时代节奏、知识与信息均能及时更新的教学视频,最好是近五至八年的视频材料,确保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实践知识;三是视频的关联性.教师选择的视频材料要同所教授的课程有一定的相关性,确保课堂上所播放的视频同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联系起来,使视频教学能更好的起到导入、诠释和运用分析的作用.

(3)视频播放时间要适中.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采取的是一堂课集中观看视频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太长的视频观看会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引起兴趣的下降,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证券投资学的视频教学过程中,教师播放的视频时间要适中,过长或过短均不是理想的时间要求.过长的视频不仅会影响学习效果,也会耽误教学进度,而过短的视频则存在信息量有限、播放不完整等缺陷,故也难以起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教学视频播放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佳,最短不要低于3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5分钟,这样既能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志军.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改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8):409-413.

[2]于丽红,兰庆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0-343.

[3]王冰.通过实践教学推进高校产学研相结合浅析———以证券投资学课程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08-209.

[4]康晓虹.基于多媒体技术开展《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61-63.

[5]周惠明.《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49-150.

[6]林丽完.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99-100.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7

西方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特点如下。

1.理论性强

在西方经济学中会涉及到很多较为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经济学原理。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开篇便提到经济学有十大基本原理。而在后续的微观经济学中会涉及到供求定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在宏观经济学中教学重点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其相关模型,等等。这些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如果纯粹使用文本案例口头讲授,可能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便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密切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很多原理就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经验和经济现象的总结和升华。比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总结归纳得出:随着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的数量的增加,其从每一单位该商品上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再比如宏观经济学重点阐述了通货膨胀、失业及经济衰退这三大经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而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实经济调控中正在被广泛应用。这说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国内外教材风格迥异

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常将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结合使用。国外教材的特点是行文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多彩,易于为学生接受。但国外教材所引用的生活案例或经济现象通常是国外的事例,与中国的国情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国内本土化的教材则通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行文的规范,但往往不阐述经济理论与日常生活及经济现象的联系,因而显得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若能吸收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视频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因而若能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视频案例,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经济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更贴合中国国情。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类型

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来看,视频案例的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日常的生活事件或者身边的经济现象;其二是契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问题;其三是能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掌握较为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唯有如此,才能发挥视频案例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以下三类视频案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

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可以是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动画片、歌曲等。这类经典视频本身就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因而若能透过这些作品反映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则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比如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事实上可以用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这一视频案例来展现。在小品中,陈佩斯吃面条时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了每一碗面条的边际效用是如何递减的。

2.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

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具有时效性强、简洁明了、事件真实的特点,是对日常生活或者经济问题的真实报道,因而贴合中国国情。若能结合这类视频讲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则会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并能体会到经济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如此密切。首先,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在微观经济学中决定均衡价格的“供求定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如果上课只是口头向学生讲解该定理,则学生感受到的是一堆枯燥的文字和供求曲线。如果能在讲解中巧妙地运用跟供求有关的新闻视频案例。其次,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更为密切。宏观经济学在重点阐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同时,也分析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问题的影响。而时事新闻中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报道不胜枚举,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比较典型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手段的视频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利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

3.知识科普类视频

影视作品类和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相对比较丰富,能综合反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之相比,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在教师讲解经济学单个定义或者概念时,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电视台为了向大众普及经济常识,会有一些解释经济学概念的科普类小节目。这些视频案例会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或者动画生动地诠释一些较为晦涩的经济学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述经济学定义或概念时适当借助该类视频案例。

三、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的注意事项

若教师期望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地运用上述视频案例,则可能有以下几点事项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1.遴选视频案例时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视频案例时不仅要关注其类型以及是否适用,同时还需考虑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视频案例的时长。通常认为视频案例应以简洁明了、不影响整个授课进度为最佳。教师应根据该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的授课地位适当地匹配视频案例的时间。若该项内容为本次课重点,则视频案例及其相关讨论分析时间可稍长一些。否则的话,尽可能地将视频时长控制在几分钟以内。从上述视频案例的类型来看,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主要针对某一个概念,因而时长可控制在5分钟左右。时事新闻类视频主要展现日常生活或者经济现象,本身也比较简明扼要,可以考虑将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主要用于说明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时长可适当放宽至15~20分钟左右。其次应考虑的问题是视频案例的时效性。对于经典影视作品及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而言,时效性可适当放宽;但对于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教师在选择时应尽量考虑时效性强且是近期发生的案例,并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随时更新,这样才不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再次,应注意视频案例的知识产权或版权问题,在尊重视频制作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适当地选择视频案例。

2.视频案例的切入时机

适当的切入时机对视频案例而言也很重要。视频案例通常有两个切入点。其一是先入法,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概念或者原理之前引入视频案例。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分析视频案例,自己对概念或者原理有一个抽象的理解。然后教师再推出重点的概念或者原理。其二是后入法。教师先给出定义或者原理,然后切入视频案例。学生根据案例去理解概念或者原理,并分析其应用条件、过程和结论,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在之后的学习中,一想起该视频就会联想到相关的概念或原理。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教师可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或者概念的难易程度、实际应用效果等考虑使用何种切入方式。

3.视频案例应用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组织

在使用视频案例时,教师应注意围绕该视频案例组织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在视频案例切入前做好铺垫工作,可以是前期概念或者原理的讲解,也可以是提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留心思考。其次,在案例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陈述观点,或者教师直接提问。第三,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得出结论。根据该概念或原理在本次课中的地位,讨论和总结过程可适当简化或者延长。最后,当然还可以结合该视频案例给学生设计作业题,让其在课后完成,从而起到复习概念或原理的作用。

4.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视频案例不仅需关注视频案例本身的质量、时长、切入时机以及如何围绕案例组织教学等事项,同时还应认识到视频案例本身也可能存在局限性。西方经济学作为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应注意授课过程中内容的连贯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视频案例只是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比如某一概念或者原理等。因而在西方经济学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视频案例与其他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

四、总结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长尾理论;网络教育视频;数字技术;“CC”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教育电视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103―04

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电视是第二代远程教育的支柱媒体。生动形象的教育电视节目集文本、声音、画面为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获得了无数学习者的青睐,在我国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教育电视却逐渐失宠,悄悄地退出了远程教育大舞台的中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教育电视媒体的教学优势仍然存在,但是其单向传播为主、互动交流不足、选择空间狭小是其面临发展窘境的主要原因所在。

web2.0是一个崇尚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网络时代,提倡共创共享与互动参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1月推出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视频用户相比2007年底净增4000多万用户,达到2.02亿。用户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总体普及率达到67.7%。其在中小学生群体的普及率是67.4%,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率是84.4%。[1]由此可见,网上存在着越来越丰富的视频资源,其在学生群体中的教育应用是很有潜力的。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电视形式弱化,另一方面又是网络视频快速发展,两者有什么联系?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否将网络视频的发展看成是教育电视的再生形式?本文从“长尾理论”出发,探讨网络教育视频成为web2.0时代教育电视资源库的可行性。

二 长尾理论概述

长尾(The Long Tail)这个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en在2004年10月的《长尾》一文中提出的。Andersen从Amazon、iTunes音乐商店、在线音乐Rhapsody等在线零售市场的销售数据中敏锐地嗅探到了新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变革,在《长尾理论》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长尾原理”:只要存储和分发的渠道足够多,销售的成本足够低,所有需求不旺的小众产品所累加的销售额就可以和热门产品分庭抗礼,甚至超过主流产品市场。[2]

如图1长尾理论示例图所示,横坐标代表的是产品的种类,纵坐标代表的是产品的销量(也可以称之为流行度)。这是一条幂率曲线,很明显地分成头尾两部分。曲线前部的陡峭部分比较短,称之为“短头”,代表的是流行度较高的少数产品;曲线后部逐渐平缓的部分无限延伸,称之为“长尾”,代表的是流行度较低的无数产品。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曲线的无限延伸,“长尾”部分的面积总和会大过“短头”部分,形成所谓的“长尾效应”。

Andersen从数字技术支持的角度总结了长尾现象出现的三个根本动力:①生产工具的普及。特别是在数字媒体产品领域,简单而廉价的设备、软件和服务使得业余化的创作轻而易举。这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个人电脑以及桌面制作工具的普及。②传播工具的普及。互联网的数字传播和宽带的渗透力使得数字媒体内容的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无限丰富的产品被集中起来。③供需的连接。网络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得产品无限丰富,给用户提供了无限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有序地组织这些丰富的产品,帮助用户找到他们的所需。

我们认为长尾现象的出现,也体现了网络时代人们从盲目跟随热门文化到热衷个性化追求的转向。而且技术的进步降低了“长尾”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这恰好释放了人们被压抑已久的热情,人们的创造力被无限激发出来了。

三 Web2.0时代教育电视的“长尾”――网络教育视频

网络时代的教育电视面对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信息交互化的机遇和挑战,走上了与网络媒体融合发展的信息化道路。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的出现和蓬勃发展体现了教育电视发展的与时俱进。在教育电视领域里,长尾现象依然存在。如图2所示,横坐标代表学习者对教育电视节目的需求,纵坐标代表节目的流行程度。 “短头”部分是收视率较高的少数电视节目,而“长尾”部分则是学习者极其分散的小众需求。这样一来,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在“短头”的热门节目中学习者很难找到所有符合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

网络教育视频则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可能性。如表1所示,从网络视频与教育电视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广播教育电视由于传播频谱的限制和交互性的缺失,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数字电视和IPTV在频谱宽度、交互性方面有了根本突破,提供了比广播电视更为丰富、清晰以及符合个性需求的节目。但是使用它们一般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经济代价。唯有廉价甚至是免费的网络教育视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满足了长尾现象出现的三个根本条件,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地创作、传播以及搜索网络视频。网络教育视频一般是相对短小精悍的离散内容片段,以多种格式在网络上传播,既可下载观看也可在线收看。并且网络教育视频可以满足各种终端要求,将来还可以做到和教育电视更加无缝地连结。因此,网络教育视频可以更加灵活和便捷地应用于教学。由于绝大多数的网络教育视频中的分散在“那条长长的尾巴”之中,可以说它们是教育电视领域里的“长尾”。而良好的“过滤器”系统可以把那些质量低下、不适合教学的内容屏蔽,同时把符合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需求进行最好的匹配。这样一来,这些由无数的制作者所创作的形形的内容恰好契合了学习者形形的个性化需求。

四 网络教育视频成为教育电视资源库的可行性分析

无限丰富的网络教育视频为解决教育电视节目的供需矛盾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以下从技术支持和网络版权两个角度对这种可能性进行评估:

1 网络教育视频的制作、传播、搜索等技术的支持

(1)视频制作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教育视频丰富多彩

首先,由于学习者对网络视频清晰度和保真度的期望值并不像电视节目那么高,因此业余水平的数码相机或和数码摄像机完全可以胜任专业摄像设备的工作。这样的数字视频摄制设备并不昂贵,而且操作简单。再者,个人电脑的普及和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广泛运用使得视频编辑更加容易。另外,网络上的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音频资源俯仰皆是,可以很好地支持视频制作。最后,视频的创作能力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拥有视频创作能力的人数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快速增长。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工具和软件,制作出无限精彩的视频内容。这就是视频制作从专业化分工到业余化融合的转变。视频创作人员既有专业人士也有业余爱好者,并且他们的界线也正在伴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而慢慢地模糊。总之,视频制作工具的普及和富有才华的人广布四方决定了网络教育视频的丰富多彩。

(2)视频传播技术的进步使得网络教育视频广布四方

首先是廉价甚至是免费的无限网络存储空间使得网络视频的传播有了“根据地”。无数的视频网站提供了上传和共享视频的服务。比较著名的有Internet Archive、Ourmedia、Prodigem、YouTube等。另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个人播客。在教育视频专业网站中有 TeacherTube、SchoolTube、the open video project、Scivee以及海盐教师优视等等。再者,视频压缩技术和宽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网络传输数据量相对文本、图像和音频等大得多的视频越来越容易。从H.261、H.263、MPEG2到PEG4以及VC-1,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使得视频压缩比率越来越大,视频格式越来越多,音像质量越来越好。还有,宽带网技术突飞猛进,光纤通信技术愈发成熟,使得网络带宽越来越大,信息高速公路越来越通畅。流媒体技术的出现更为网络视频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不必等到完全下载后再在本地电脑上观看视频,流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边下载边收看”的模式。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形式出现,解决了视频数据传输实时性的问题。最后,灵活高效的点对点文件交换技术使得对等联网得以实现,这种技术可以不经过第三方服务器直接传播视频数据,而且链接的人越多,传输的速度越快,这其中最著名的软件就是为很多人所熟悉的Bit Torrent。总之,无限的网络存储空间、视频压缩技术、宽带网技术、流媒体技术以及点对点的文件交换技术的快速进步共同铸就了网络教育视频的“集合器”,可以把分散在互联网世界各个角落的视频集中起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3)视频搜索技术的支持使得网络教育视频供需匹配

对如此丰富的网络视频海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网络教育视频供给之间的匹配是很重要的。视频搜索技术就好像是一个“过滤器”,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对所需视频准确地进行定位。“过滤器”的类型多种多样。首先最常见的是搜索引擎。无论是独立的搜索引擎如Google,还是内嵌在视频网站上的搜索引擎,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这些关键字可以是视频的标题、制作者、时间、内容类型等等。这就涉及到了“Tag标签”技术,视频制作者在上传视频时会根据视频内容提取若干个关键词作为标签,解决视频信息的分类和检索问题。其次是视频网站的推荐机制。视频网站会根据视频的实时搜索、下载以及更新情况对视频相应做出“热门排行榜”和“最新排行榜”。再加上学习者对浏览过的视频的评论,都将成为学习者寻找自己所需视频的依据。而且这种群体口头传播效应的机制对学习者往往具有很强的引导能力。最后,“RSS订阅”可以解决如何处理大量更新视频内容的收看问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对自己心仪的视频内容频道进行订阅。这些订阅会自动地更新,学习者可以很轻松地收看到,并且可以转移到便携式设备上。

概言之,网络教育视频制作工具的普及、传播能力的强大以及供需匹配的友好正好满足了教育电视长尾出现的三个根本条件。这三个条件前后呼应、互为促进,充分发掘和共享了群体智慧,是“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的web2.0精神的真实写照。

2 “CC”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带来的机会

对于版权声明方式,我们所熟悉的是“保留所有权利”的版权制度。即知识产品从得到版权的那一刻起就受到版权的保护,创作者拥有所有的权利。任何要使用该作品的人和组织都必须先征得作者的同意才行。这种版权声明方式被广泛采用。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复制和传播越来越容易,如果对于网络数字作品还实行保留所有权利的声明方式,那么任何人都有可能触犯版权法律,因为人们只知道在自己的任何大小的作品上(甚至本身也是在别人的成果基础上的再创造)都无以复加地声明保留所有权利。其结果,一方面导致原创者应有的权利得不到尊重;另一方面是很多优秀的作品(无论是艺术作品、文学作品、个人思想还是其他数字作品等)都无法得到最大价值利用或最广泛传播。[3]

因此,“CC”知识版权许可协议应运而生。“CC”是Creative Common的英文简写,其中文译名为“知识共享”。它是由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以下简称CC)的知识共享协议。该协议是网络上数字作品的许可授权机制,使用这个灵活的版权声明的作品(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除特殊说明外,允许他人免费拷贝、分发、讲授、表演。但这并不意味作者放弃了自己的著作权,而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将其部分权利授予给公共领域内的使用者。通过“CC”版权认证,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可以告诉其他人自己的作品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用于免费复制和其它用途的。这就解决了网络时代数字内容的版权问题。

网络视频如此丰富,复制传播也非常容易。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保留所有权利”的版权声明方式,不仅侵犯版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也不利于优秀视频作品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这不一定符合原创者的利益。而且原创者视频作品的动机不只是考虑经济因素,现在网络出版的便捷使得更多的人想通过网络作品提高个人声望和知名度,或者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或者帮助别人而已。原创者可以通过选择符合自身要求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将其应用到作品上。通过添加特定的HTML代码到其作品之中,可以在网页上生成特定的“保留一些权利”的符号。告诉那些接触到作者作品的人该作品适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而HTML代码则包含有元数据,使得原创者的作品可以通过知识共享搜索引擎被找到。总之,“CC”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使网络视频从版权制度层面上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为网络教育视频的广泛应用扫清了版权障碍。

五 结论

Web2.0时代,在网络数字多媒体技术和“CC”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共同推动下,个性化的网络教育视频丰富多彩、获取容易、使用便捷。作为教育电视的长尾,网络教育视频完全可以成为教育电视的巨大资源库。这为教育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但是网络教育视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具体的教育应用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这对我们充分利用教育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9:33.

[2] ANDERSEN Chris.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2.

[3] 王玉卿.从“保留所有权利”到“保留部分权利”―解析“知识共享组织”及“CC”协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22.

视频教学论文范文9

【关 键 词】 视频;英语教学;任务;Video

一、视频作为英语教学工具的意义和重要性

视频作为输入工具能够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在真实生活中都是鲜活的人在对话,对话过程中不仅包括人和声,还包括行为,但老师们却不断要求学生从他们从未见过的人录制的对话中习得语言――只有声音没有人,也没有行为。在某些情境如学习用英语电话交流的时候,播放录音是合理和必要的,然而多数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利用视频来把语言学习拓展到一个全新的维度。视频中的环境背景,人的行为、表情、姿势、情感等因素都为语言的产生和练习提供了重要的视觉刺激和促进。视频作为教学工具是最易活跃课堂氛围,最易带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在调动学生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传导文化价值,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方面,视频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合理选择视频材料,将视―听―说―写有机结合起来将大大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自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英语视频教学的方法

一般来说英语视频教学方法总体上分三个步骤:看前(pre-viewing),看中(while-viewing)和看后(post-viewing)。

看前预备阶段(pre-viewing),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活动,如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qusetioning(提问)来预热视频材料涉及的内容和话题,激活学生的词汇和语境,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预测(predicting),让他们对所看内容产生期待,使他们有意识的去观看视频。

看中阶段(while-viewing),教师要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认真而有侧重地观看视频短片,培养学生自觉搜集记录关键信息的意识和扑捉细节的能力,如人物、时间、地点、天气、方式、事件、数字、特征、原因等要素,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任务类型丰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语言水平来设计。

看后阶段(post-viewing),老师要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可以通过给视频配音(dubbing)训练学生的语音,模仿视频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role-play),还可以增加拓展型任务。

三、英语视频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1. 看听(Vision on/Sound off),教师关掉视频短片的声音,让学生先看,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短片的主要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合作写出符合短片情节的台词并登台配合视频画面的角色进行表演,随后打开视频声音让学生观看,通过比较看看哪些组的表演更有趣,哪些组更接近原始视频。该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不仅训练了听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寓教于乐,趣味无穷。

2. 看读(Video as a listening tool),利用视频进行语音教学。这里的视频既有专业的语音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跟随英语母语国家的专业讲师练习字母或单词发音;也有英语电影电视短片――学生可边听边完成学习单上的补全对话任务,补充的单词正是需要重读的词,完成后再跟随视频朗读,体会英语句子的重音(sentence stress)。这个活动往往需要重复几遍,与单听录音练习句子重音比较起来,它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结合视频里人物的情感态度、表情、举止和事态来深入体会句子的逻辑重音(logical stress)。逻辑重音在日常口语中最常见,因此学生配合视频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很重要。

3. 看记(Video dictogloss),视频听记重构法,教师先让学生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分组定任务,接着播放一段视频短片(播放两到三次,取决于任务难度和学生水平),学生边看边做笔记,各组学生记录不同的人物对话,关闭视频让学生合作交流信息,并在学习单上重现(reconstruct)刚才的视频对话。由于学生不可能完整地写出视频里的对话,因此一些语言结构势必残缺,这时他们就会用想象力和已学语言知识去尝试补充完整那些句子。最后观看视频,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正并总结归纳句子的特点和语法。这个策略在语法结构教学中效果显著。

4. 看说(Critical pedagogy),利用短片,呈现问题,组织讨论。这种活动多用于阅读理解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运用语言思维能力。教师先播放一个有关现实生活中的话题短片,学生边看边记录短片提到的内容和观点,接着教师就这个话题通过提问(questioning)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教师可指导学生概括问题(what)并阐述原因(why),让学生描述细节,引导学生认识相应行为必然带来相应后果(how),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情况,鼓励学生写出多个潜在的问题解决方案(solutions),分组交流、相互辩论、择取最优。这个活动往往会带来很多惊喜,它重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会让学生和教师都领悟到很多。

5. 看写(Observe & Write),视频可以帮助学生生成写作内容,帮助学生构思,联想,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写作前教师播放一个短片,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片中人、物、活动、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等,并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分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初稿,分组或集体评比修改以完成写作。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既可让学生将视频中的内容写成命题作文,也可以续写视频的情节或结合自身情况撰写个人情节,还可以根据短片呈现的问题让学生写出计划或方案。这个活动适合过去时,将来时作文的练习,活动前学生需要做好相关的词汇预备。

视频能够整合和提升以不同媒介和形式呈现出的信息,有视觉的、听觉的、口语上的,以及数量上的优势,在追加性输入和学生潜在习得方面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林峰. 基于学生体验的英语过程写作课案例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