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7 16:38:08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1

解析风险产生缘由,若是从收益角度分析,可以列出以下三个层面:其一,企业生产经营所取得的利润等收入,扣减生产经营成本、人员管理开支、推销环节成本、税费还有其他附加费用之后,所取得的收益。其二,在生产经营的基础之上扣减财务管理支出之后的经常收益。其三,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亦即期间收益。第一,若企业经营性收益为盈利,但是经常收益是亏损的状态,这就表现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有失合理性,债务繁多,利息支出成为沉重负担,一定程度上有不小风险;第二,若三者皆为盈利状态,但是仅仅期间收益是亏损的状态,这样就有发生了灾害以及售出资产损失等情况;第三,假如从经营性收益起点就出现亏损,意味着企业财务方面危机已经非常突出。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的是,假如三层次收益皆是盈利,那么为一切正常的经营情况。财务风险产生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缘由:

1、内部缘由因素

(1)内部管理中关系混乱。在企业管理中,企业与上级企业相互之间,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的复杂,使得其资金管用、利益分解等权利责任模糊、管理凌乱,进而引起资金使用不充分,流失严重,因而企业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2)企业财务从业人员对风险认识缺乏。如前文所述,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地存在着的。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产品滞销情况非常常见,为了提高市场占有,卖家采取赊销手段,这就导致各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剧增,从而致使企业资产被占用流动性减弱,安全性堪忧,进而带来一定程度风险。

(3)决策失误较多。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多为凭借以往经验和主观认识做出判断,一旦出现失误性决策,便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而对此,投资者又没有充分认识到,因此会导致大量投资损失,对投资效益产生负面影响,给企业财务造成风险隐患。

2、外部环境缘由

现代企业模式下,企业管理所处大环境瞬息万变,难以捉摸,一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与周边大环境脱轨运行。近些年来,通货膨胀持续上升,企业资金供给表现出严重不足,货币性资产贬值严重,企业成本加大。同时,利率的不稳定变动也可能会引发一种利率风险,主要包括利息开支巨大、不能履行债务等方面的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举措探析

1、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科学设置内部控制系统,着力提升从业人员风险意识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需要管理者通盘掌控各个因素,尽力降低主观性决策发生概率,减少失误发生次数。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对财务风险防范这个工作给予高度关注,明确各个职能部门权责关系,有效降低风险。企业决策可以提出一系列可以实施的方法,反复论证,分析确定,努力使最终做出的决策更加科学,达到最优化。此外,财务人员也应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发扬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财务工作各个环节关联性意识,明晰自身责任,各司其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风险发生概率。

2、试行风险预警机制预防风险发生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进步,未来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方面,风险状况分析和科学预测将成为大势所趋,这也将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科学决策参考。具体而言,这种预警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要素:一是具备真实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作为基础;二是利用企业财务相关资料及收集到的数据,放入科学模型,进行定量科学化评价,从而从中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对财务风险做出警报提示。三是科学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降低资金流动方面潜存的风险。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各企业可以尝试合理采用这种方式,以减少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风险,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确保企业财务安全稳定性,保障企业战略决策科学合理,最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3、强化资产管理环节,不断提升财务机制市场适应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当中,财务可谓是核心环节,企业运营的任一部分都与此相关,而资产管理又可谓是财务管理的心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等周期性外部环境变化则是对一个企业管理,特别是资产管理的重要考验。面对这些情况,企业应该加强合同订单管理评估,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合理配置资产,确保资金合理周转,保障企业盈利能力,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2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1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4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少平,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2000:116~17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3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形成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我国企业。但由于我国企业并购的历史尚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并购风险认识不足。本文拟就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给企业以提示。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不能达到预先设定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对企业的正当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我国企业目前并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有:合同与诉讼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劳动力风险和市场资源风险等。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财务风险。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1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

3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如果仅用融资风险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并购的价值动机。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并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偿债风险等。无论是哪种风险都会通过并购成本影响到并购的财务风险。之所以会有风险,传统理论认为是由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际上风险不仅来自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也与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认为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并购中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所以,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

1不确定

性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同时,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原因。

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由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和由成本决定的约束效应机制而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这就给决策人员带来了价值诱惑力,强化了控制负偏离追求正偏离的目标和动机;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又客观存在着导致成本膨胀的可能性,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又给决策人员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这种价值诱惑力和成本约束力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诱惑效应-约束效应机制。当诱惑效应大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正偏离,取得并购成功;当诱惑效应小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负偏离,造成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也普遍存在。例如,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致使整合失败。而当收购方采取要约收购时,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则会有意隐瞒事实,让收购方无法了解企业潜亏、巨额或有负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使收购方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上看有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行为,事后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从不对称发生的内容上看有行动不对称和知识不对称,行动不对称导致隐藏行动,知识不对称导致隐藏知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即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知识或真实情况永远少于被收购方对自身企业的知识或真实情况的了解。收购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采取冒然行动,往往会过高估计合并后的协调效应或规模效益,而对目标公司隐含的亏损所知甚少,一旦收购实施后各种问题马上暴露出来,造成价值损失。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一种决策影响,是通过并购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型

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融资决策和支付决策,而融资决策和支付决策建立在定价决策基础上并影响着税收决策。因此,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1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

2融资风险融资风险

主要是指与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等。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虽然债务融资相对于完全股权交易更能提高EPS(每股收益)的增长,但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完全股权交易风险更大。这是因为,如果收购方在收购中所付代价过高,举债过于沉重,就会导致其收购成功后付不出本息而破产倒闭。这由坎波公司收购失败的案例就可以看出。

3支付风险支付风险

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者,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如香港玉郎国际漫画制作出版公司并购案,其领导层通过多次售股、配股集资,进行证券投资和兼并收购,这一方面稀释原有股权,另一方面也为其资本运营带来风险,最终导致玉郎国际被收购。

三是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垃圾债券泛滥一时,其间114%的并购属于杠杆收购行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银行呆账堆积,各类金融机构大举紧缩信贷,金融监督当局也严辞苛责杠杆交易,并责令银行将杠杆交易类的贷款分拣出来,以供监督。各方面的压力和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垃圾债券无处推销,垃圾债券市场几近崩溃,杠杆交易也频频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总之,企业并购所具有的风险相当复杂和广泛,各种风险最终都会影响到财务方面,无论是作为并购活动中的中介机构,还是作为企业本身,以及参与并购活动的政府各主管部门,都应谨慎对待,多谋善选,尽量避免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从而最终实现并购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晓帆。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的风险与对策,2004—07.

[2]王敏。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避让.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4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从微观企业收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弥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

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光远:《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2]朱翠兰:《论股份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3期。

[3]刘惠利:《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新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5

自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以来,人们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深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由于内部风险控制的缺陷导致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案例经常发生。为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我国企业逐步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管理机构,为我国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一环,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风险的逐步增多和风险失控案例的不断增加,企业管理者逐步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要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发展的战略高度,及时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将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制定出风险管控措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强企业管理。

2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能够以货币计量反映,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而造成损失的那部分经营风险,这部分经营风险是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从企业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企业自身由于主观认识和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认识肤浅,缺乏对风险的警惕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对于一些关键控制点不能很好地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形成。在筹资方面,融资渠道不合理,筹资决策失误,企业筹集资金不能有效使用,预期效果不理想,资金流动性不强,周转速率较低,资产的流动性和质量较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缺乏。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财务决策缺乏相应的合理性,没有建立统一的决策制度,对于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缺乏科学的预见以及应有的防范,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甚至产生巨额的投资损失,为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占有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了解和控制,加大了资金的收回难度,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面临资金断裂,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生产经营风险由此产生。收益分配也会造成经营风险,为了扩大相关领域的发展,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如果分配大量的现金股利,将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经营风险,股票市值将降低,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资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外部原因主要是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供需等,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相关变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市场汇率等外部因素,这些原因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是企业难以预测和应对的,有时是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会,但也有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危险。部分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融入市场、适应市场的魄力,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及时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投资和筹资、生产经营方面的变化。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预测或把握不准确,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就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3.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3.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4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4.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4.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4.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4.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4.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6

(一)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含义。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和陷入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工程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工程建筑行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要比一般的行业高。

(二)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分类。关于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包括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筹集的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等几个方面。投标风险,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会以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施工企业,这样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这也是考验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和企业本身综合实力的时候,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往往会有多家建筑企业进行竞标,需要建筑企业管理层准确核算投标成本与盈利空间,在竞标的时候进行准确的资金估计,避免投标成本过大,有损企业的经济效益。合同签订风险,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合同签订初期,只是以当下的材料价格进行成本估算,但市场是变动的,材料价格的浮动一般比较大,可能会出现施工期间材料价格飞涨的情况,这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资金短缺风险,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一个企业如果是多个工程项目同时进行的话,难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一旦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将很可能导致工程项目施工中断,让建筑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资金筹集的风险,很多时候,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都不足以支撑工程项目的运行,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利用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办理了数额可观的银行抵押贷款,虽然能及时缓解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但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或利率提高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提高。资金回收的风险,这是当下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很多业主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拖欠尾款,使得建筑企业的资金回笼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业主的工程款一旦不能即时到账,将会严重影响建筑企业接下来的正常运作。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要素、程序和方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要素。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存在很多不可预知性的,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变化比较快。但只要通过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准确把握影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要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缓解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来说,财务风险预警包括预警征兆、预警指标、预警信号、预警度和预警源等几个方面。预警征兆,就是对预警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将快速反馈给检测人员,方便检测人员采取下一步行动。预警指标则是建筑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时候,用来反映财务预警内容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比率等内容。预警信号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时候传输的各项数据,监测人员正是根据这些预警信号进行财务风险的判断。预警源则是最开始发生预警情况的地方,预警监测人员需要在接收到预警信号后,尽快找出预警源,进一步制定并实施预警方案。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主要包括选取财务指标、设定财务变量、确定预警区间以及评估财务风险预警等四个部分。选取财务指标,这属于财务风险预警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人员可以需要从大量的财务指标中选取能够符合研究目标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设定财务变量,在财务指标选择完成后,需要设置不同的财务变量,方便监测员监测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所监测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预警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预警计划。确定预警区间,这是用数学方法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分析时得到的预警阶段性成果,缩小了预警的范围,当然,这需要分析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经验。评估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用数理模型结合财务变量指标的变化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方便下一步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方案。

(三)财务风险预警的一般方法。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一般包括定性预警和定量预警两种。所谓定性预警,就是指对建筑企业进行抽象的、概括的、感性的评估来预测,这是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一个整体性的分析,不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持。定性预警主要包括表征观察法、流程图分析法两种形式。表征观察法,是指分析人员通过对建筑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以及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中得到的异常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进行风险预警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分析报告。流流程图分析是选取企业的每一个财务流程的关键点进行分析,相对表征观察法来说较复杂,但同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其能快速有效找出每一个财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实时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定量预警方法,其要以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和数据为基础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得到的分析报告判断企业当下的财务风险预警状况,相对于定性分析方法来说更加准确,但需要分析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一)建立收集风险信息系统,并设计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企业财务风险系统的预警体系构建,最主要的首先要广泛地、持续不断地收集财务风险相关内、外部信息,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其次是要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监测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找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目前,选取最多的财务风险检测指标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投资项目报酬率等。

(二)制定风险预警时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跟踪监测关键指标成因的变化,一旦出现预警,即实施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全体成员应高度重视,将措施落实到组织,明确分工和责任,全员行动进行降低财务风险管理。为确保工作的效果,落实到位,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进行持续监控改进,并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

(三)完善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只有不断优化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才能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方便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案,从而有效降低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建筑企业的资金流通。建筑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选取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树立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观,对出现的突发状况快速有效的分析,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应急预案,避免企业蒙受损失。

四、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7

2010年国土资源部发文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将会从土地一级开发市场中退出,土地一级开发的职能将交由企业来完成,政府将从主导者的角色中退出,转而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的独立性越来越高,一级开发企业的获得空间也会因而被压缩。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房地产开发市场产能的严重过剩对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言,无疑在消息层面是极为不利的。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人民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政策不断缩紧,给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生存带来了较大压力,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因而,有必要对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相关风险予以识别,并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对策。

二、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1.筹资风险日益严峻,风险不容忽视

首先,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缩窄,可供土地一级开发企业选择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少。目前,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借款、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的筹集与使用。从各项融资占比来看,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和自有资金的筹集所占据的比例较少,债务融资占据了非常高的比例。当前,信贷政策给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额度越来越少,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从银行取得资金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对于银行资金的高度依赖,所以宏观政策的缩紧对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融资而言,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日益推升。随着房地产整个行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风险也日益暴露在投资者的视野下,使得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加之,土地一级开发并不拥有所整理土地的使用权,因而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来融通资金,进一步推高了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资本成本。虽然2015年2月28日人民银行宣布再次降息,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降至5.35%,但是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上来看,大多达到10%至20%,甚至更高。最后,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自身的债务期限结构是不合理的,资金周转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企业由于项目的需要从金融机构取得借款,并在债务期限内回笼资金是正常的做法。但是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由于项目众多,各个项目所面临的情况存在较大的不同,而且大多数项目的开发周期较长,从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大多属于一年期或者两年期,并不能覆盖项目的开发周期。企业在借款到期时,如果不能够从其他渠道筹资到所需要的资金,就会面临着较大的违约风险。此外,由于长期资金的成本非常高,资金投入土地开发中也会推升资金成本,债权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贷款的使用进行严格的限制,给资金的顺利周转带来较大困难。

2.土地一级开发投入数额较大,风险日益凸显

在之前由国土资源部门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投资由政府来决定,相应的投资风险更多的由政府买单,加之当时的市场环境较为宽松,风险没有得到公众的过多关注。在国土资源部门转变自身职能之后,土地开发更多的是由企业自身来主导,加之市场环境从紧,风险日益受到重视。事实上,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主导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投资的风险,而且风险非常高。首先,项目自身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只有具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形势下,土地一级开发的拆迁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前期的沟通协调工作和专项调查工作做的不到位,有可能使得企业面临着额外的资金支出,扩大企业在成本方面的投入。其次,由于土地一级开发的工作往往需要在远期才能显现出收益,宏观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之下,如果整理出的土地出现价格风险,投资的项目有可能会因此而遭受损失。还有可能因为土地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土地出让的困难,造成土地闲置的状况。

3.资金回笼较为困难,风险敞口较大

对于一项特定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要受到土地供应市场的较大影响。土地供应市场上存在的较大不确定性,有可能使得我国的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实际所得与预期收益两者之间产生较大的偏差。随着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日益不景气,房地产开发企业本身面临库存压力和资金方面的压力也较大。下游需求的不断减少使得土地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土地交易市场也不再活跃,这直接影响到了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所整理出的土地能否以较好的价格顺利变现的问题,如果不能在合理的价格上出让土地,企业的资金回笼一定会有偏差,这对企业的资金安排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虽然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一级开发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但是更多的规划与组织工作还是由其完成,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更多的扮演参与者的角色,项目的收益权、分配权还是在政府部门手中。关于如何分配土地出让收益,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政策的不利变动势必会对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预期收益带来不利的影响,资金的收回也会因此受阻。政策的变动会加剧资金回笼的风险。

三、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1.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融资风险的管控

在融资渠道的拓展方面,随着房地产整体行业信贷政策的不断收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缓解企业所面临的极大的融资压力。企业可以将资金的筹集向信托、债券等债务融资渠道和发行优先股、普通股等股权融资渠道转移。通过融资渠道不断被拓宽,企业的风险得以不断被分散,转而也会降低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取资金的成本。在股权融资方面,以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09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以进行危改和项目一级土地开发。通过发行股票募集到的资金,使得开发及运营阶段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得以满足,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提高了公司的净资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偿债风险得以减轻,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通过此次的非公开募股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极大改善,在增强公司盈利能力的同时,公司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强劲。面对资金成本高的问题,通过信贷等金融机构来获取资金是不错的选择。土地一级开发企业通过设立信托计划,向受益人募集项目所需的资金,在取得资金后,可以有效补充土地一级开发企业的资金需求,并通过项目信托计划与信托受益人分享项目收益。在创新型融资层面,资产证券化是值得考虑的内容,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可以通过土地证券化的相关收益作为担保发行证券,这样既使得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能够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又能将未来的收益转化成当前可以使用的资金。面对债务期限的问题,土地一级开发企业应该做长远的发展规划,制定长期的资金使用计划,为进一步资金的募集和使用预留出富余的时间,使得贷款期限与土地一级开发资金运用的时间和期限相匹配,确保土地一级开发资金链的完整。

2.土地一级开发企业投资风险的管控

投资风险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日益凸显,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成本中,被拆迁企业的成本主要发生在补偿费、安置费中,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补偿标准来对该项成本的发生予以适当控制。首先,应该明确被拆迁房屋的性质与用途,针对不同的性质与用途的房屋,细化补偿标准,并严格执行;其次,应该考虑拆迁过程中的时效性问题,针对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拆迁工作的团队或者项目组建立奖励机制。在土地价格变动层面,应与政府或者土地受让方签订协议,以最为合适的价格锁定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3.土地一级开发企业资金回笼的管控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8

1企业生产能力下降

企业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企业本身的生产链条,深化深加工技术,与其他企业进行融资,这些都会使企业本身面临财务风险。企业风险是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在一个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初期,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规划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及时拯救企业财务所遇到问题,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链的断裂,可能造成原料供应无法满足正常成品的产出,导致其企业的生产能力下降。

2企业运营出现危机

企业出现生产能力下降是经营危机的初期,在初期阶段如果企业没有控制财务危机,伴随其发展的下一阶段是其经营出现问题,当资金链条出现断裂时,企业自身的财务运作无法正常协调或者财务部门没有能力为企业生产补充更多的资金,企业就会面临财务风险。企业首先考虑的就是积极寻求外界帮助,其他一些合作伙伴也会对当前企业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估,评估该企业是否在注资后就能转危为安,并使注资企业能从中谋取利益。如果发现继续提供资金或者原材料源也无法满足企业正常运营时,其企业的合作伙伴就会放弃与其继续合作,这时的企业就会出现经营危机。

3企业面临破产威胁

面临经营危机的企业,在无法调集更多资金,调节生产模式,改革企业财务制度,以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窘境时,等待其的结果就是被收购或者破产的威胁。当企业被收购时企业就需要进一步整改,新的注资企业会重新调整企业生产方式,重新设立岗位和选择人员。一旦企业无法被收购,等待企业的命运就是破产,宣告破产的企业会有银行接受进行拍卖或者产业调整。这样,一个企业就会因为内部资金协调不力,不能很好地制订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不能够适应广阔的市场环境,使企业本身陷入财务风险的泥潭,最终被市场淘汰。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与管理

1加强内部流动资金监控

对于企业来讲,真正有意义的并不是在深陷财务风险时扭转局势而是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财政风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将财务风险防控这一理念深入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时刻谨记制订合理的企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与企业发展机关的各方面的问题,关注企业产品的市场形势和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是否有影响,而根据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或发展做适当的调整,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首先是确保企业有充足的后备资金,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就有很长时间的缓冲,就可以重新进行企业的资产评估,对企业财政调整做出相关的规划,使企业摆脱财政风险的困境。在企业有充足的后备资金的前提下,加强内部的流动资金监控,对于应用于各种项目的资金都要有明确的方向和一定的限额,做好项目策划书,预测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当一个项目出现问题时,不要盲目地向该项目注入大量的资金,一定要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评估,确定注入资金的必要性,同时要确保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不受干扰。这样就能很好地预测企业发展所遇到的财务风险,采取措施解决掉这些问题,使企业在竞争之中获得最大利润。

2调整生产模式和资产管理

如何能确保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让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有良好的竞争优势,获得高效的经济效益。规范化的生产模式和正确的企业资产管理是其获得利润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使财务人员将预防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放到首位,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监督财务在实际应用的效果,严格管控资金流动与应用,定期核算财务的流通,以保证企业财务体系的健康运行。同时在企业进行经营时要落实一系列的优化调节措施,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重组,在进行产业拓展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计划评估与预测,以防止产业链条过长给企业带来压力。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企业进行联合,构成大型企业集团,以提高对抗项目进行时其他不利条件带来的冲击的能力。制定详细的财务审核流程,加强对每一阶段的资金流向控制,总结经验。构建和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的适应能力,增强企业财政人员的防范意识,保证财务能够有序健康发展,确保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财务资金在市场资本环境中流动可能面对的风险,使企业充分适应社会发展浪潮。

3适应市场需求

积极迎接挑战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迎接来自市场变化的诸多挑战,把握市场走向和人们对产品的需求量,了解竞争对手的生产动向,完善企业自身产业结构,防控企业财政危机,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完善企业产品销售网络,加强企业产业链条强度,不要一味追求企业发展的眼前利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要确保在延伸企业链条时资金准备的充足,使企业产品更加多样化、丰富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企业要充分加强在所要经营的项目前后所要面临的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应急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追求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发挥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紧跟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步伐。这样的企业才能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收获利润。

三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论文范文9

尽管当前我国的企业均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的财务控制意识不强,重视度不高

目前,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在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发展思想还停留在老的观念之中,其管理模式还是以行政干预为主、现代化的内部制度控制为辅,使得企业缺乏科学财务内部控制观念与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企业的管理层方面,当前一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还是通过自身拥有的行政权力干预生产经营活动,令管理人员凌驾于企业的内部制度之上,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没有主动权。其次,在企业的实际发展环境方面,当前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为了自身的政绩建设,通常会对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在这种优惠环境下,就造成了企业的竞争意识淡化,无法加大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力度。

2.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体系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还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体系,首先在财务硬件方面,由于很多企业较为注重成本控制,致使其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及财务资料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也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预算,一些企业既是有预算制度,其工作的基本核算流程也具备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在预算的过程中财务功能较为不足,对于预算信息的来源与渠道都缺乏收集与整理。另一方面,在具体制定预算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部门在通常也无法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预算给予合理的调整以及评价,使得企业环节成本不断增加、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财务杠杆不断加剧,带来风险。同时,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种的财务预算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性,难以有效的指导以及执行预算编制。

3.企业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否顺利的进行有赖于审计部门能否公正的行使其财务监督的权力,但在当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其内部审计部门均缺乏一定的独立性。首先,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出于控制人力成本的考虑,或是形成了一种长期的用人习惯,在其财务人员结构安排上,通常财务出纳人员既负责企业的现金又负责企业的财务收支账,甚至还保管着企业的银行印鉴。另一方面,还有部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实际规定进行好财务的复核与核对,甚至一些财务工作人员从来不与出纳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对账,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相当混乱,坐收坐支、监守自盗、挪用挤占等财务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独立性所导致的。

4.缺乏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部门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要预防风险的产生,最终要的是建立起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机制,通过采取有的效预防和控制机制,将企业的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在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其财务风险评估方面的能力还较为薄弱,一些企业忽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性,对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缺乏识别和评估,也没有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具备一定针对性的风险评估部门,使得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即使企业发现了财务风险的存在,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评估部门,以及长期忽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绝大多数企业也缺乏依靠自身来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将影响到企业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风险导向下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

随着我国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建立一套适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从而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的关键,针对当前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来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令其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全面的落实。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业绩评价、风险管理、债务控制、债权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对外投资控制、经营项目控制、现金流量管理、企业支出管理、企业收入管理、企业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财务部门的牵制以及分离账务分离、职务分离等岗位给予明确的规定,确保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收支审批机制、岗位责任制度得到落实。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对其产品的收入、部门预算、审批报销等财务收支工作流程、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2.建立严谨的企业财务预算制度

财务预算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其严谨的财务预算制度,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控制资金的流量。企业的预算编制应该秉持略有结余、平衡收支的预算编制原则,在控制资金流量的基础上进行支出预算,防止硬缺口预留的问题发生。

(2)体现出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在进行财务收支预算工作中,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收支项目编制的数字应该以充分的资料作为依据,对相关资金合理安排,尤其是对相关支出项目进行科学的安排,应该根据预算科目的要求对预算编制程序、收支标准等给予规定。

(3)加强预算执行工作。在建立预算体系的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大考核财务预算执行的工作,使预算能够真正得到全方位的落实,构建相关制度对财务决算审计、企业年度预算执行等工作进行约束,加大预算执行监督审计的力度,避免出现违规违纪以及损失浪费等情况。

3.将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区分开

监督机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我国企业在其财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将企业的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区分开来,并建立一个专业的财务审计小组来对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的形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这一审计部门应该直接向企业的领导层负责,定期对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对账等独立的审查工作,对企业的各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性、严谨性、连续性的监督。

(2)建立财务工作评价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对自身的财务工作以及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使管理层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评价工作也应该独立与财务部门而单独展开。

4.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目的就在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企业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关键,要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专业的企业内部风险评估部门。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内部风险评估部门来对其财务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这一风险评估部门在日常应该注重对财务资料与数据进行收集,同时要定期撰写风险评估报告交由企业的管理层审理。

(2)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的内部财务以及经营方面的数据在企业内部有权限的经营者之间流通,这就能让所有人都参与到企业的风险防范工作来,提升企业预防风险、发现风险的能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