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7:33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并非只是表面字义“企业+文化”的结合,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中所自觉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并使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群体意识、共同信念、道德规范、文化形式和行为准则等的综合反映。它是企业的个性、素质、目标等,是企业的灵魂、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适合自身企业的制度和管理结构,是全体成员执行的综合观念。企业文化也是经过社会环境和企业成员认同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企业综合的“上层建筑”。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维模式,它如一根线串联着企业的各个分支,拉动企业的发展,捆绑着整体员工提高合作团结的意识和力量。

通过多种资料的查询,关于企业文化的叙述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自身各种精神文明之和,是企业的“软硬”实力的有机结合。硬实力是企业中一切可触摸到的材料、产品等多种实物;软实力就是企业上层建筑展现企业“精、气、神”的东西。

(二)企业文化中的各个部分也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过渡,物质文化是表象。

(三)企业的精神也需要企业的物质作为承载表现出来。这种精神可以在企业平时的生产经营方式中形成和显现。

企业文化本身又包含哪些因素呢?这些因素包含企业环境、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企业本身的价值观念、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管理自身的规章制度、企业领导层面的人物个性、企业成员的合作的团队精神、企业在经营中所遵守的职业道德、企业内部的文化网络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在社会树立的社会形象。

当然,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重大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可以促进企业内部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导向作用;激励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员工以集体为荣,为集体奉献的激励作用;将企业凝聚成一个整体的凝聚作用;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调节员工的工作压力等调适作用;企业文化是公司成员行为举止的透明的约束力,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起着约束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另外优秀的企业也会成为社会文化的内容之一,具有促进二者形成的辐射作用;当员工了解企业并与企业结合,企业才能迸发旺盛的生命力,员工了解然后企业各司其职时它也就充当着整合作用;企业文化可以修正企业错误,改善企业人际关系,发挥着优化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和与外界一次次的合作交流中,不断的提高自身价值,企业文化在此环节产生了增值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内涵和作用

何为人力资源管理?它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采用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外在看来,即量的管理,根据人力、物力的变化从而对人力进行适当的培训与管理,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发挥两者的最大效应;内在看来,即质的管理,采用先进、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进行“上层建筑”的管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完成集体任务目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同样是“以人为中心”并且尊重人性,相关工作也要围绕着人与各个因素的关系来展开。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三大资源合理配置。首先要设定一个“先进合理、科学适用、精简效率”的企业组织结构,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的工作职位,明确其职责同时发挥着支持、优化、完善、改进工作的职责。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一成不变,它打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约束,而把人看成是一种“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同时,将自身的类型和定位进行转变。比如企业应该通过经济、文化等方面优化人力资源的管理从而服务客户,提高客户对于公司产品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促进公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意义非比寻常。因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经在企业管理者中达成共识,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对于这个“第一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科学的管理。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人力、财力、物力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中人力又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它对于企业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强“第一资源”的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的管理者通过把人的活动转化成企业活动的成果,这种成果在财务状况方面来说就是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人力资源对企业最现实和有效的回报;企业通过加强对“第一资源”管理的同时对人力资本进行拓展,因为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利益,还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为公司添加新鲜血液;加强“第一资源”的管理可以保证企业的成本系统,对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其他方面也会受到这个关系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作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以人为中心”,同时发现“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当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上述作用的同时,它也是企业文化作用的一种表现。企业文化作为公司上层建筑的综合反映,它也指导着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促使企业拥有顽强拼搏的生命力和劲头迅猛的内动力。

(一)企业文化可以与企业组织结构相结合,并且企业文化能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整合和优化,有机的结合有利于企业文化在往后指导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结合的过程中又包含两部分,一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要符合企业文化,二是企业的各个分支的职责和基本素质要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在企业文化指导的作用下,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二)可以企业文化融入到招聘、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中。在招聘时要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评估,比如他们的能力是否是公司所需要的,他们的价值观是否符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他们的胜任职位的能力素质能否与公司的企业文化相结合;还有应聘者是否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大的团队合作理念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在团体协作中的制胜法宝,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察,筛选出企业最需要且最能认同企业的文化与发展战略的人才。对于培训方面而言,公司可以对于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战略、使命、愿景、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体系内容的培训,让员工了解自身工作的企业,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技能培训,如果该公司的管理层面人员能力欠缺,公司对相关人员进行领导能力方面的培训课程。除共同目标可以促进员工凝聚力之外,相同的思想理念和共同追求的企业价值观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协同合作,可以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目标,使彼此更加默契,为共同达成公司发展目标齐心协力,帮助公司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将企业文化与之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并与员工的晋升、薪酬等方面相挂钩,更进一步体现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行为都是符合企业文化的,并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指导良好的行为。最终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发展壮大,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和谐全面发展。

四、结语

由上文可知,企业文化是上层建筑的总和,它对于与企业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企业文化的多种功能也充分表明,对于公司来说,企业文化必不可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更加注重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因为它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人力资源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影响着企业内部其他因素的变化。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作用,我们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企业文化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与招聘培训、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及薪酬体系。通过这几方面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巨大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平.《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1.

[2]刘远照,孙兵,等.《玉溪矿业公司五色文化管理手册》[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5(第1版).

[3]江静.《企业文化管理:中国企业进化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

[4]《中国铝业公司企业文化手册》[M].中国铝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编印,2013,1.

[5]《云铜集团企业文化手册》[M].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编著,2014,12(第三版).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3.

[7]孟爱玲.《浅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M].网校论文中心,2009,4.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2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慨念

1.人力资源包管理实践。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包含的内容面比较广泛,针对不同的学术研究,有关实践的内容则有所不同,包括员工培训、员工在职期限、内部工作机会等。人们通常把影响员工行为、绩效、工作状态以及态度的各种方式、制度、政策叫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2.组织绩效。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中,组织绩效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一方面组织绩效指的是一个组织或团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完成任务目标的数量、质量以及效率和盈利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组织绩效是指人力方面的绩效指标,如员工的晋升、员工士气、缺勤率等。个人绩效是组织绩效的基础,个人绩效不能完全影响组织绩效。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国内知名的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获取了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有关文献。通过仔细阅读总结,就这些文献中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制造业厂商的实地调查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的差异和共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设置变量进行变量分析,根据自变量找到相应的因变量,最终得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1.样本。本次研究是以检索的科学文献和实地调查统计结果为样本的。

2.自变量。在本次研究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自变量。根据当前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时情况,本文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定义为雇员以及组织绩效的提高、组织目标实现的确保等。

3.因变量。在本次研究中因变量为组织绩效,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另一方面指财务绩效。

4.控制变量。在一般情况下检索文献的出版时限与实地调查企业的年龄和规模会影响企业的两方面绩效,因而本研究将上述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分析及结果

1.研究分析。将本研究所有检索文献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提出,并将制作业厂商调查结果中变量提出。制作数学表格将所有自变量及因变量放入对应表格,写出结论。对比所有结论,观察其中的差异性,得出研究结果。

2.结果。通过研究分析,培训、就业保障、利润分享计划、生涯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成正比的。所以得出结果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是成正相关影响的。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及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而言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的重要因素。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影响的方向及程度的不同会使现实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差异。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成明显的正相关。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经济管理;内涵;意义;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a: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随着社会形式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于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改变,提出新的要求。对此,教师就应该注重到社会需求的变化,借助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其渗透到经济管理教学中,以此促进教学活动水平的强化提升,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以及对经济管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所谓校企合作模式,其就是指学校和企业在某种基础上构建起相互合作的关系,发挥彼此的优势长处,弥补对方的短处不足,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人才的培养。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模式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开展形式,比如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实践基地的构建;学校帮助企业培训内部人员,而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企业向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等。这些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都是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使其能够在理论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对于经济管理教学而言,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意义是比较显著的。一方面,可以促进经济管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目前经济管理教学主要是以书本教材为主,而这些书本教材在编写上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讲解的还是以前的旧知识。通过校企合作,就可以将企业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产生的新成果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如此可以让经济管理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先进性。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其素养的提升。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教学中,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偏向理论,学生往往只是对经济管理的一些理论知识形成了掌握,但是却不会灵活运用,尤其是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根据所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在实践基地中进行大量的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内化,同时积累一些经验,这就可以推动其能力水平的强化。

二、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进行经济管理教学

从不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成果来看,实践基地是最为突出的成果。通过企业出资,校方提供技术支持,构建起一个实践基地。在这个实践基地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培养,也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养,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互利。在经济管理教学中,校企合作的实现也可以通过构建实践基地的形式实现。即由学院和相关企业进行商讨,在合适的条件下构建一个经济管理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中,可以设置各种经济管理模型,编制各类经济管理的素材资料,甚至可以设置虚拟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实践。在经济管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依托实践基地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带领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展开经济管理的具体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基于人员交互的校企合作经济管理教学

基于人员交互的校企合作经济管理教学,其就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人员进行的一种交互学生模式,即学校的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内化吸收。而企业人员到学校接受理论教学,将自身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经济管理教学,重点就应该放在实践上。在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时候,教师就需要主要对学生进行企业规章制度的讲授,严格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中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企业的资深员工对学生进行经济管理实践方面的经验分享。比如对于会计学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邀请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分享,比如电算化操作经验,数据处理方面的经验等等。而在市场营销方面,则可以邀请营销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分享。如此,通过这种企业专业人士分享传授实践经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获得很多收获。此外,学院还可以和企业进行沟通,从企业的实践工作中拿出一点工作,将其交由实习学生负责进行处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从实习上升到了真正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结合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企业中接受到了实践经验,将其综合起来开展实践。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的整体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三)基于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经济管理教学

除了构建实践基地或是学生和企业人员互换进行教育之外,还可以在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展开校企合作,实现经济管理教学。共享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预示着未来共享经济将会成为一个趋势。因此,基于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就可以建立共享资源的校企合作模式,展开经济管理教学。具体而言,就是将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彼此共享,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给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经济管理教学。同时共享学校和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一些资源,比如数据资源、计算机资源等等,通过这些基础资源的共享,构建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教学平台,支撑经济管理的教学活动。不仅如此,还可以共享机会,将学校或企业中的一些就业机会进行共享,以此深化校企合作,也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结语

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必须要贴合社会发展实情和企业需求,才能确保教学活动取得预期的成效。校企合作这种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各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教学中也是如此,需要对其加强运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构建实践基地、人员互动以及资源共享等几个基本点,实现校企合作,并在其中开展经济管理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谌岚.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4):379.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4

1.1企业管理知识和教材的滞后性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为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趣味性等特点,是一门集经济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对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数的教材知识点重复而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教材中陈旧的案例和应用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总是与时代滞后半拍,教材理论生硬,使得课堂教学缺少生动和活力。

1.2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虽然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应用多媒体教室采用PPT幻灯片形式取而代之,有些在课堂教学上也进行了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的改进,但授课主体都集中在理论模式或案例模式,实践教学只是“观摩”而已。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少实践性体验模式,导致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往往在理论层面,只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实际管理能力差,对企业的真实管理脱钩,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思维

2.1企业管理课程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企业管理课程仿真实训室是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能力培训、知识学习和素质养成的主战场,也是企业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地。因此,仿真实训室必须按照“环境仿真、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业务内容仿真”的原则来建设,仿真实训室要强化企业氛围,授课时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和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角色要求学生,仿真实训室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也要跟真实企业一样,建立企业管理规范和章程,尽可能营造真实企业管理模式。

2.2“双师型”授课团队培养

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否有预期的授课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决定了必须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企业管理课程全新授课模式的基础。(1)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培训。让教师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到社会大课堂,寻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到企业,一方而是接受锻炼,服务于教学。另一方而,运用所储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题,服务于企业。(2)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来,充实课堂教学。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讲课,指导学生学习,与校内教师共同商讨教学方法,并在理论中联系企业的实际案例,优势互补,不仅缩短了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距离,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授课教师向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3)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教材、授课大纲重新编写,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兄弟院校的教改经验,定期选派授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短期或长期培训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组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课程“双师型”授课团队。

2.3授课模式向项目化教学转变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任务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而不是知识的逻辑构建教学内容。因此,企业管理课程可充分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创建公司及对公司管理构建大型综合贯穿项目,再通过小项目和任务与大项目互相配合,将企业管理各章节内容如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计划和决策、市场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内容随着大小项目的进行逐步展开,全面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融为一体,符合企业真实管理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挑战性,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4校企合作进课堂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资源,以真实企业管理做支撑,把真实企业管理知识和理论嫁接到企业管理授课体系中来。校企合作是需要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合作,要求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课程的设置、校企两方教师教学组织与实施。学校可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感受真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使企业成为学生的教学基地,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企业管理教学的实际场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使进入企业学习的学生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管理理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逐步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掌握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3实践途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也在不断更新管理思维和方式,这就要求高职经管类企业管理授课模式改变以往纯“理论”的授课模式,要综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按需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将企业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教学中来。

(1)要建立课程和教材与企业真实管理接轨。

教材的知识点要与企业管理同步、管理观念同步,教学工作要随着企业实体的发展和改变灵活应对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使教师授课和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

(2)要构建一支精湛的企业管理“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方面使其在企业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使其讲述的理论知识更精准更符合企业实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建立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体系。

通过学生到企业实践和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建设,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4)要建立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

企业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实现管理目标更需要团队的精神和力量,而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热情,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打消胆怯等不良情绪,并让学生明确合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情境设计使企业管理课程更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情境中多角度的演练,熟练和巩固管理观念,全面提升学生在今后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素养。

4总结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5

1.ERP课程设置合理,理论与实践兼顾。科文学院ERP理论与实务课程属于实践教学课,利用教材、ERP软件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其中,理论和实践课时各占总学时的一半。ERP课程开设在财务管理专业第7学期,在此学期学生已完成本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ERP课程帮助学生实践、应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变,促进就业。2.ERP软件选用恰当,专人管理实验室。科文学院2012年与金蝶(中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合作,选用了金蝶K/3WISE作为财务管理专业ERP理论与实务教学软件。金蝶K/3WISE系统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商及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目标责任的明确落实、有效地执行过程管理和激励,帮助企业建立人、财、物、产、供、销完整的管理体系。科文学院建立了能容纳120人的财务管理专业ERP实验室。ERP理论及实务课程在该实验室上课。财务管理专业ERP实验室和ERP沙盘实验室由科文学院实验中心专职教师负责管理,进行日常维护。3.校企合作,开展师资培训。ERP课程由母校专职教师或科文学院兼职教师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上机练习为主。引入ERP软件之初,金蝶徐州分公司培训师对科文学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介绍ERP的基本原理与框架体系及ERP系统各业务管理模板的基本教学操作等内容,保障ERP教学的开展。4.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和ERP工业企业经营沙盘引入ERP教学体系。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理论与实务课程选择供应链和生产制造模块进行学习,之所以没有选择财务管理模块,是因为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第5学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该课程也在ERP实验室进行,使用金蝶K/3WISE财务管理模块。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使学生熟练掌握金蝶K/3WISE财务管理模块操作技能,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力。另外,科文学院引进了金蝶工业企业经营沙盘,建立了ERP实物和电子沙盘实验室,将ERP企业经营沙盘逐渐引入到ERP教学体系。

二、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复合型教师。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条件和经费的制约,师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所依附的公办高校。科文学院亦是如此。而且,ERP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需要相关教师具备丰富的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及实践工作经验。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制约及ERP教学特点,能胜任ERP教学工作的复合型教师是少之又少。目前,科文学院ERP理论与实务课程由母校专职教师或科文学院外聘兼职教师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没有自有专职任课教师,限制了ERP教学的发展。2.ERP企业经营沙盘与母校电子沙盘使用的系统不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科文学院虽建立了ERP企业经营沙盘实验室,但财务管理专业还未开设相关课程,大部分教学时间实验室属于闲置状态,仅在进行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培训时实验室才被使用。而且,由于母校ERP企业经营沙盘使用的是用友的电子沙盘,母校专职教师在培训时以用友的企业经营沙盘演示为主,学生使用金蝶电子沙盘时无所适从,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3.通用的实践案例,缺乏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首次使用K/3系统,往往需要创建一个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账套,各种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一些辅助信息等都存放在其中。金蝶公司提供的实验资料中,包括一些以实际企业为蓝本建立的账套信息。但是这些账套是适合管理类各专业通用的企业案例,各子系统设计复杂,不适用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

三、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改进措施

ERP教学,对于企业、学校和学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文提出相应的可行措施,完善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1.聘任专职教师,加强师资培训,成立专门的ERP教学教师队伍。为进一步提升科文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招聘专业教师,完善自有专职教师队伍。在ERP教师聘任中,优先考虑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教材以外的新知识,还能将实践经验融入课程学习中,使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应用场景一致。由于ERP教学需要复合型教师,所以在有了专职教师之后,学院还需组织相关培训及提供深入企业学习的机会,系统化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最终建立一支由不同专业背景老师组成的ERP教师队伍,保证ERP教学质量。2.开设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丰富和完善ERP教学体系。将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嵌入到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在第7学期开设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以便学生运用先修的专业知识辅助决策。自有专职教师担任ERP企业经营沙盘课程讲师及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培训师,充分利用金蝶ERP沙盘实验室,完善企业经营实战演练,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丰富和完善ERP教学体系。3.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设计适用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ERP教学的实践案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ERP课程需要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需要学院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和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完善ERP教学,科文学院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1)金蝶公司与学院合作设计账套信息,包括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账套和ERP理论与实务教学的账套。设计账套时,仍要注意真实性,参考具体企业。同时,要考虑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这就要求以企业为主导,学院各专业教师参与,共同设计账套信息。合适的账套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就业。(2)ERP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证书认证考试相结合。学院可将“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与ERP教学内容相结合,课程结束后,学生可自主选择“ERP财务应用师”考试。而且,学院可采用金蝶认证体系及金蝶顾问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面ERP人才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

 

当今企业如何生存?不同的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有的一味挤压成本,攫取最大利润;有的以回报社会,回报员工的态度,寻求共赢。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选择。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在管理问题上,目前已从经济就经济的圈子跳了出来,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因为人是要生存的,有生存就的需求,企业要想搞好,只有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就能迸发出最大的激情,给企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这就是当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然而,对这一新的理论,目前在认识上还存有许多分歧。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的铸造、地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上探索其道理。

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企业文化,并非企业内部各种文化的机械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科学管理理论。

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呢?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论。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思想;二是管理实践。从其管理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精心培育、倡导,塑造的一种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其实践的角度看,界定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宗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人员素质、企业形象等。这时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由于企业的情况不同,所以各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比如,我们安装公司提出的“团结、安全、奉献、创新”,只是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企业的风格,而不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全部。

企业文化是当代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来自社会文化,但又高于社会文化;它反映社会文化,但又不是社会文化在企业里的重复出现。它把社会文化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转换成增加企业活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这种理论新就新在突破就经济论经济的圈子,把人看成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上研究企业管理的问题。因此,必须打破过去那种单纯用钱管人,用规章制度卡人,用长官意志指挥人的老办法。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把管理的着眼点转移到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上来。这是当今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科学途径,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2.企业文化的管理指导思想,应该是最大限度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的活力,不仅表现在生产水平上,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企业内在因素的提高及其手段上。毛主席曾经说过,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应该是最大限度的放在如何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上为最终出发点,只有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扎实、有效的节节攀升。如何做到这些?这就是企业文化管理所在探索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下成功企业里的经验。成功的企业把员工看作是“上帝”。员工一到企业,企业先想到的是员工的吃、住、行方面的问题,并且首先帮助解决,接着培训,上岗以后还有指导,企业还在员工经常去的场所,设置了许多建议箱,定时搜集员工意见、建议。。对员工的意见、建议定期研究、回复,对有特殊意义的建议还要给以奖励,各级管理人员,按分工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手段,把员工凝聚起来。员工也为是该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这样的企业的员工主人翁意识树立了起来,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荣。工作起来不是要我干,而是我要干。这样的员工,思想境界高了,企业自然也好了,企业好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没了。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企业文化的管理实践要明确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既是管理思想又包含管理实践。。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永远是空中楼阁。为此,我们在确定是或实践企业文化时,是要把如何管理好企业的抽象思维,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即把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变为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以后,企业就能无往而不胜。为此,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在企业的目标上。企业目标是什么?包含企业的经营方针、中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具体说,应包含企业近、中、远期的产值、利润、效益、安全、技术发展方向、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内容,形成“软”、“硬”结合的目标体系。进而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班组。使员工看得清,方向明,把握得住,这实现目标而尽心尽力。第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价值观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企业价值观念来说,主要是本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的估价;二是,对个人来说,价值观念主在指对劳动价值的取向和估价。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价值观的确定同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企业就必须经常进行道德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员工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决心为企业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我们安装公司才能受到社会的关爱、尊重,从而体现出我们的价值,此时自然也就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企业精神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是因为它与企业经济工作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这是因为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管理的主体------人的主体意识。企业精神在体现企业基本宗旨,是企业的明显标志;企业精神还要体现企业特征、发展方向趋势的文化追求;企业精神还要把员工自信作为企业的支撑点和活力源泉,这就构成了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发展的内动力;通过培育企业精神,把员工的个人命运与企业的生存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渗透到企业组织的各个肌体,企业也就有了生命力。第四,企业管理标准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约束要素。企业文化要求的各项工作,每个岗位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标准,订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的具体条件,作为要求、约束、检查、考核工作的准绳,形成企业的标准体系。比如:我们在施工每项工程时,都要有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成本、安全等明确的、具体的指标。。当然实施这些指标,离不开必须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特别是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劳动纪律、奖惩制度等。在执行这些制度时,还要与前边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进行,企业管理制度才能有生机。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当代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要切实在企业实施,还必须不断努力、改进、总结、提高,才能收到实效,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

当今企业如何生存?不同的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有的一味挤压成本,攫取最大利润;有的以回报社会,回报员工的态度,寻求共赢。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选择。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在管理问题上,目前已从经济就经济的圈子跳了出来,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因为人是要生存的,有生存就的需求,企业要想搞好,只有最大限度满足员工的需求,员工就能迸发出最大的激情,给企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赢。这就是当代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然而,对这一新的理论,目前在认识上还存有许多分歧。本文试图从企业文化的铸造、地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上探索其道理。

1.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企业文化,并非企业内部各种文化的机械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自成体系的科学管理理论。

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呢?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理论。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思想;二是管理实践。从其管理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精心培育、倡导,塑造的一种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其实践的角度看,界定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宗旨、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人员素质、企业形象等。这时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由于企业的情况不同,所以各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比如,我们安装公司提出的“团结、安全、奉献、创新”,只是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企业的风格,而不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全部。

企业文化是当代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它来自社会文化,但又高于社会文化;它反映社会文化,但又不是社会文化在企业里的重复出现。它把社会文化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转换成增加企业活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这种理论新就新在突破就经济论经济的圈子,把人看成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上研究企业管理的问题。因此,必须打破过去那种单纯用钱管人,用规章制度卡人,用长官意志指挥人的老办法。企业文化管理理论是把管理的着眼点转移到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上来。这是当今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科学途径,是企业管理的灵魂。

2.企业文化的管理指导思想,应该是最大限度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的活力,不仅表现在生产水平上,更重要的是着眼于企业内在因素的提高及其手段上。毛主席曾经说过,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应该是最大限度的放在如何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上为最终出发点,只有这样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扎实、有效的节节攀升。如何做到这些?这就是企业文化管理所在探索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下成功企业里的经验。成功的企业把员工看作是“上帝”。员工一到企业,企业先想到的是员工的吃、住、行方面的问题,并且首先帮助解决,接着培训,上岗以后还有指导,企业还在员工经常去的场所,设置了许多建议箱,定时搜集员工意见、建议。。对员工的意见、建议定期研究、回复,对有特殊意义的建议还要给以奖励,各级管理人员,按分工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手段,把员工凝聚起来。员工也为是该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这样的企业的员工主人翁意识树立了起来,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荣。工作起来不是要我干,而是我要干。这样的员工,思想境界高了,企业自然也好了,企业好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也没了。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企业文化的管理实践要明确几个问题

企业文化既是管理思想又包含管理实践。。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永远是空中楼阁。为此,我们在确定是或实践企业文化时,是要把如何管理好企业的抽象思维,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即把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企业目标、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变为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要达到的目标以后,企业就能无往而不胜。为此,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在企业的目标上。企业目标是什么?包含企业的经营方针、中长远发展规划、目标。具体说,应包含企业近、中、远期的产值、利润、效益、安全、技术发展方向、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内容,形成“软”、“硬”结合的目标体系。进而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班组。使员工看得清,方向明,把握得住,这实现目标而尽心尽力。第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价值观念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企业价值观念来说,主要是本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的估价;二是,对个人来说,价值观念主在指对劳动价值的取向和估价。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价值观的确定同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企业就必须经常进行道德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员工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决心为企业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我们安装公司才能受到社会的关爱、尊重,从而体现出我们的价值,此时自然也就扩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企业精神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是因为它与企业经济工作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这是因为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管理的主体------人的主体意识。企业精神在体现企业基本宗旨,是企业的明显标志;企业精神还要体现企业特征、发展方向趋势的文化追求;企业精神还要把员工自信作为企业的支撑点和活力源泉,这就构成了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发展的内动力;通过培育企业精神,把员工的个人命运与企业的生存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渗透到企业组织的各个肌体,企业也就有了生命力。第四,企业管理标准和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约束要素。企业文化要求的各项工作,每个岗位都要有自己的工作标准,订出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的具体条件,作为要求、约束、检查、考核工作的准绳,形成企业的标准体系。比如:我们在施工每项工程时,都要有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成本、安全等明确的、具体的指标。。当然实施这些指标,离不开必须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特别是分配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劳动纪律、奖惩制度等。在执行这些制度时,还要与前边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进行,企业管理制度才能有生机。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08-0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评价等子体系。目前,由于高校扩招的原因,地方高校发展很快,2012年共有300多所高校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一般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弱项。一般地方高校升办本科专业的办学历史不长,办学经验不足,专业培养方案有待完善。结合我校实际,目前,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未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岗位。

近年来,企业不欢迎实习生成为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保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部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部门的很多资料(如员工薪酬)都是保密的。二是企业担心学生的实习安全。特别是危险性较高的一些岗位(如车间操作岗位),企业要求学校负全责。三是学生实习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带来一定影响。学校会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但学生的实习并不能为企业提供较大帮助。

(2)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

一是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偏少。地方高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或实践条件(如无专业实验室)的限制,一般实践课时偏少。如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为308课时,占总课时(2498课时)的11.8%,集中实践环节为27周(学分),占总学分(192学分)的14.1%,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为30%以上。二是由于实习经费不足等原因,在教学计划实施时缩减实践教学课时。如部分学生不愿到外地实习。

(3)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一是校内实践环节(如实验实训),由于实践场地、设备(或计算机软件)的原因,或指导教师实践技能和组织能力的欠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二是校外实践环节(如实习),由于学生不能真正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因此,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有的甚至用放录像或幻灯片来代替,没有真正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4)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认识偏差。

由于缺少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部分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他们只管实习安排,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也不管实习效果。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足,实习态度不认真,怕苦怕累,不愿意服从实习单位安排,应付了事;或者以要考研、考公务员等为借口,逃避实习。

2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的对策

(1)突出实践教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和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分析总结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修改的时间间隔一般为3~5年。如我校2005年首次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08年和2012年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主要的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并在工作分析、组织设计、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员工招聘等专业课程中设置了实验、实训或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较理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愿意指派有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指导老师的大中型企业,并且接受学生的数量不宜太多。因此,学校应采取对策,加强校企合作。具体措施有:给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经费,与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为企业提供适用的优秀毕业生等。另外,可以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为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许多实验实训项目不能开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或软件应包括:素质测评仪、职业能力选择系统、场地拓展训练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软件、人力资源测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平台等。

(4)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一般要求教师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或培训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而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较弱,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或转行的教师占较大比例。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担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或经理助理;二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活动;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调研,进行科学研究;四是鼓励教师取得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或高级培训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在校学生参加助理人力资源理管理师考试授课等。

(5)定期进行实践教学评价,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评价是确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规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定期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以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教学效果。如我校对综合实习设置了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地选择、实习计划、实习环境、实习单位管理等评价指标,对毕业论文设置了选题质量(合理性、专业性、实用性、新颖性),写作质量(理论运用、理论深度、独立见解、文献综述)、论文质量(论文结构、编写规范、论文篇幅、应用价值)等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周志洪,吴海兵,雷小凤.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6).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9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必要性;实施策略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必要性分析

1.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确保所培养出来的高职人才的质量

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如果仅仅依靠学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其大部分知识技能必须要经过实践工作才能够获得。所以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

2. 校企合作可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之势。物业管理公司不断增多,并吸引了许多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就现阶段来看,物业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都在物业管理企业中。但是高校专业教师不足,且师资力量比较匮乏,部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较为缺乏,从而导致物业管理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学内容与实践工作想脱节。而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则能够有效弥补这方面德不足。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能够有效利用企业的专业人才,并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来给学生授课,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

3. 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推动物业管理专业发展

物力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专业办学时就必须要重点考虑如何把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和操作有效结合在一起。而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该模式不但能够引进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全面的职业技术实践机会,让学生不断积累到实践经验,进而促使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不仅如此,校企合作还能够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办学活力,并能促进该专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策略

由上文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极为必要,因而各高校要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的策略确保该模式得以切实有效地实。对此,笔者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下几方面策略。

1. 科学合理地选择合作企业

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重点在于选择适宜企业,这不仅是因为后者在综合实力、管理模式与理念等方面在不小程度上决定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更会对该模式地有序开展构成严重影响。有鉴于此,这就要求各高校在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前务必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合作企业。首先,各高校物业管理专业负责人及教师应当充分对当前本地区(或周边距离适宜)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筛查,选出几家优秀的企业。其次,再选出企业后,高校应派出教师对它们开展多方面、多次的实地考察,以此为该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开展选择到综合实力强、管理规范以及理念先进的企业。最后,高校在与所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将实训基地建立起来,随后根据协议及该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此为保障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开展。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可以采取将本校部分物业管理工作交由该专业学生完成并支付相应酬劳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培养,如此一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他们专业技能水平。

2. 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不断改善

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关系着能否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其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与实践教学效果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是Q定着校企合作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设置实践课程时,必须结合该专业的特点,并对物业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以及服务进行深入分析,将专业技能培养作为重点来进行,给校企合作高效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通常在设置实践教学课程时,往往可划分为职业基本能力训练阶段、专项技能强化训练阶段以及工作能力综合训练阶段这3个阶段,并对这3个阶段进行有这么结合,从而紧密的联系其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方式

一是采取半工半读制。对于工学班的学生采取两班轮流制,也就是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来进行理论课程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星期六进行顶岗实习,并开展相关实践训练。如此一来,不但能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应用“专业模块”教学。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学校可以科学删减部分教材内容。并出“专业模块”教学。如,根据具体职业岗位来设置若干种专业模块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并从企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校任职实训教师,如此一来,不但确保学生理论基础扎实,而且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职业兴趣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

4. 规范有序的组织管理形式

第一,实行基地企业化管理。学校和企业设立“实习基地管理委会”,并制定合理的章程,对双方职责予以明确。由学校指派基地常务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管理、班级教学、实习计划的落实以及和企业间的协调。而企业主要负责指派专业人员来负责对学生进行服务管理与技术指导。第二,加大对班级组织管理力度。班主任不但负责管理班级学生,而且还负责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基地实行轮班制,例如,两班轮班制,结合基地具体情况实施大班制,两个班级的学生由一位班主任进行管理,共用一套教师队伍,使用一个教室。第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干部兼任组长,不但要维持基地的实习秩序,而且还要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所以要在学生中优选数名班组长,并让其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与生产过程中,提高其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立秋. 物业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 华章, 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