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7:39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就业热门;专业嫁接;课程整合;电子课程;整体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能力型和就业型教育,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1]。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首先,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看,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合理配置实现的,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2]。其次,知识经济日渐凸显,高科技促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嫁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3]。

一、专业嫁接的思路

(一)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振兴,以及机构重组、人员调整的结果,各大石化单位急需补充大量人员,尤其是成本低、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技能人才[4]。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已有57年历史的石油化工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就业的质量非常高,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三年,一般情况下,在两学年还未结束时,几乎一半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导向,学院内一些非石化类专业纷纷与石化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合嫁接,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系,专业嫁接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学生既掌握了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的石化类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即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

(二)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必备知识体系

专业嫁接的效果应该达到嫁接专业(比如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被嫁接专业(如石化专业)学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体系,而嫁接专业又有其自身专业的要求,如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实现专业嫁接,必须要对嫁接专业的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基础、必须、实用、够用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了将文科类专业与石化专业进行嫁接,开设的嫁接课程有《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设备》、《石化专业认识实习》。理科类非石化专业与石化专业的嫁接时开设的嫁接课程有《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化工技能取证》。

高职教育提倡理论教学“课件化”、实践教学“现场化”,尤其在专业嫁接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并保证嫁接的目的,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已经为《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开发了适宜的电子课件,根据编写的《石化中试装置实训教程》校内讲义在学院的中试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化教学实习,完全达到了上述要求。

二、文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开设嫁接的专业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必须将嫁接的课程以恰当的形式组织,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而又能够有效克服因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僻难懂,确实使非石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嫁接掌握石化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通才”教育目标[6]。

(一)化学课程整合

人文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或学习时不得要领,《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并且对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部分进行了扩展,既是对三年高中化学的浓缩与简化,又能承接部分石化系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俗称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设一学期,40课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40课时内还要理解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如果两个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太远,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系、石化系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做一次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该课件有445MB,刻成一张光盘,《实用化学基础》共分九章,每章包含有: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课的提纲、重要知识点、例题、习题,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进行了相应链接;

flas。模拟有机物分子构型、有机反应历程、模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以节约用于实验的财力、人力、时间的投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频。课件中有40余个精心收集、制作的视频文件,比如乙醇的生产过程、有机物的性质、石油的用途等电视片、真实录像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除了该光盘中所含的视频,我们还有另外两张有机化学操作、无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教学录像改制的光盘;

图片。几百幅图片展示了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造成的可怕疾病,展示了工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展示了高分子、高科技材料,有利于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拉近;

例题、习题。每章都有与之配套的例题、习题,制作成word文档。已经链接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独立放置可以更方便查找。

(二)工艺课程整合

文科类专业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一些石化产品、石化工艺、石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

应用英语(石化方向)三个专业,就开设了一门《石油化工设备》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等知识,主要是石化专业一些应知的知识点,30课时左右就能够对石化行业有基本的了解。

(三)实践课程整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系有着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理论课时,对于嫁接石化专业的文科专业,我们专门划出一周的时间为其安排一门《石化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

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等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参观石化中试装置,加深理解所学的工艺知识,亲眼看到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设备、装置,现场认识管线、仪表、阀门等,能够在现场摸清工艺流程;

进入化学实验室亲手做1~2个实验,认识大量现代化分析仪器、小型设备。

三、理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一)工艺课程整合

理科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在学习石化类课程时就应该扩展课程,并且适当加深深度,我们针对学院内的理科非石化专业编写了《石油化工工艺基础》教材,内容涵盖石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按照石化类专业教学计划,以上前三门课程每门需要讲授两学期,《高分子化学》讲一学期。对于非石化类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嫁接时,不可能按石化类专业的教学课时进行,这样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上提炼出每门课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除了在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开发与之匹配的电子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原理》部分的单元过程和设备,需要通过模型、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规教学中还需要实验、仿真、实训,在不足20课时情况下,大致将《化工原理》主要的精髓学完,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电子课件,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收集了有关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等大量的动画、视频、照片,用于教学的效果非常突出。《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要讲解很多装置的工艺流程,常规教学利用布质或纸质挂图,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流程以动画或图片实现,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教和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扩充。

(二)职业技能取证

非石化类理科专业,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专门开设了《化工总控工技能取证》课程,课程标准与石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取证培训和考试,通过2周(60学时)的强化训练,让其掌握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仿真操作。

四、专业嫁接的效果

(一)嫁接课程教学效果

《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程于2004年秋季用于教学,连续使用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经多位老师的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效果与常规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并且在化学专题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达到的。

《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于2005年秋季用于教学,多个教师在开设该门课程的10余个班内试用,从老师的反馈和课堂上同学的反应来看,采用电子课件授课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讲课的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石化专业的知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真正达到了专业嫁接的目的。

(二)嫁接专业就业效果

根据本校招生就业办公网显示的石化专业以及嫁接石化类课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嫁接石化类课程的理科专业有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文科专业有市场开发与营销(油料储运)、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石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与学院的特色专业进行嫁接,且嫁接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在嫁接石化类课程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嫁接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

学,2006.

[2] 裴建平.有关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26-27.

[3] 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

(10):95-97.

[4] 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兰州大学,2007.

[5]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

大学,2004.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2

与欧美等石油化工行业技术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总能源利用效率低约10-1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例如:在石油利用效率方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升高一千美元需要消耗石油0.26工,约为日本的2.3倍、美国的1倍,印度的0.2倍。同时,在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业体制、资源约束、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我国对于石油化工生产节能工艺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某些先进的节能工艺仅适用于大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节能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一些节能监管部门也存在职能不到位、力量薄弱等一些现实问题,最终造成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不够绿色、节能,不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在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工作的基础管理方面,定额、计量、监测与统计等相对薄弱,在石油化工生产工艺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憾,进而造成节能工作不能够从生产源头进行控制,同样不利于全员节能意识的培养。除了上述问题以外,由于石油化工生产对于节能管理不够重视,自身对于生产工艺节能管理的研究不够深入,最终导致石油化工生产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如没有对化工生产中所产生余热进行有效回收,并未对化工生产废水中的化学品进行综合沉淀并利用、对于催化剂的过度应用等等,均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化工生产中节能管理的措施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中,余热回收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节能技术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余热主要来原于各种化学反应的放热现象,例如:高温生产工艺产生的热物流;乙烯裂解炉出口物料经催化裂化反形成的烧焦烟气;燃气轮机排放的尾气;大型蒸气锅炉、工艺加热炉等排放的烟气等等。在国内现阶段的石油化工生产中,余热多数被直接排放至大气中,不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区域的环境污染。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必须加强余热的回收与利用,将余热转化为动能投入到生。事实上,对于石油化工产业节能管理的根本在于对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研究,其主要体现于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包括催化反应的管理、系统节能的管理、综合利用能源的工艺设计等等。如今,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对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优化的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进展,如一些企业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形状,减少异相催化反应时固体催化剂对流体的阻力。如国外某公司研制的一种球形的氨合成催化剂,与不规则形状的催化剂相比,流体阻力可减小50%,由此也就降低了流体赢服阻力的动力消耗,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此外,控制石油化工生产的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能源计量、监控,并且对其进行循环吸收并且加以利用,同样能够得到石油化工生产节能的要求。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3

【关键词】化工工艺;石油冶炼;作用

一、化学反应过程和作用

凡是通过化学方法使得物质的组成或者结构以及合成新的物质的,属于化工工艺。得到的产品就是化学产品或者是化工产品。通过化学工艺创造出来了很多自然界没有的物质,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1)化学反应过程。所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化学的反应过程是很复杂的,主要表现在其过程本身的复杂性、物系的复杂性以及物系流动时边界的复杂性。它们之间不但有化学联系,还有物理联系,有时候还会同时发生,而且相互应影响着。物系的复杂性表现在有时候是气体和液体,有时候是固体,有时候还会共同存在。液体性质可以有大幅度的变化。有时在进行的过程中,物性明显产生改变。物系流动的边界性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由于设备的几何形状不同,填充物的外形也各不相同,进而使得流动边界复杂而且确定和描述起来也比较困难。物理过程是指物质不经过化学反应,而是在组成、性质、能量以及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如原油经过蒸馏的分离而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在生活中,通常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会同时发生。(2)化学反应的作用。化学反应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保护了人类的自然环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化学的科研成果和化学知识的不断应用,使得大量的新产品进入了我们的家庭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都使用着不同的化工产品,而且化学药物也给人们预防及治疗疾病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总之,化学工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发展的支柱,是工业发展的助手,是战胜疾病和改善生活的重要方法。

二、我国石油冶炼的发展

石油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化工染料是世界上消耗量非常大的世界能源。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且可以直接应用的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等以及水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是指通过对一次能源进行各种化工加工过程得到的具有更高使用价值燃料。像石油经过冶炼获得汽油、柴油等燃料。以石油作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化的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出了很多的石油化工产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些物料既是燃料,同时还是原料,二者合二为一。因此化工生产是二次能源部门。对原油进行炼制加工,使之成为各种不同的石油产品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主要包括:石油炼厂、石油炼制设计机构以及石油炼制的研究等。石油炼厂的主要生产设备有: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石油焦化、催化重整以及石油产品的精制等,其主要生产汽油、煤油、燃料油、柴油级油等各种石油化工原料。石油炼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业、工业、国防建设以及交通运输等都离不开石油产品。而且石油燃料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洁净、利用率高等优点。各种高速度、大功率的交通工具和军用机动设备都是石油炼制工业提供的。近年来,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产品的结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喷气燃料以及柴油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燃料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小,原油的深度加工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一些生产轻质油品的装置逐渐增多。同时,还开发出了很多的新工艺,有关节能环保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上,为了增加轻质油品的产量和提高油品的工艺,很多国家广泛采用了催化重整、异构化、烷基化工艺。加氢处理和精制工业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原油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化工原料的产量,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化工以及三大合成材料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已经是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

三、结语

人类的生活和化工工业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化工工业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很多基本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化工工业的。世界的石油冶炼业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断走向了成熟阶段,冶炼的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l]姜信真,李宝璋,任文坛.化学工程发展及学科内容[J].化学工程.2009(3)

[2]袁渭康,陈敏恒.化工前景[J].化工进展.2009(3)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临氢 降凝 柴油 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 TE624.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临氢降凝工艺中无论哪一种馏分的临氢降凝过程,所采用的都是具有一定孔径的沸石催化剂。临氢降凝工艺的特点是选用具有一定孔径的沸石催化剂,只允许直径小于该孔径的长链正构烷烃或支链化程度低的异构烷烃分子进入其中而发生裂解反应,产生凝点较低的产品,应用最多的是生产低凝柴油的临氢降凝工艺。

一、临氢降凝反应原理

临氢降凝是典型的择形催化裂化反应,其反应机理与催化裂化有相同之处,即裂解反应同样在质子酸中心上进行,遵循正碳离子反应机理;不同的是,临氢降凝催化剂以ZSM-5沸石为主体,该沸石是由两个交叉的孔道系统组成,即直线型孔道和之字形孔道。直线孔口为0.53nm×0.56nm的椭圆,由于受沸石特殊孔道的限制,只允许分子直径小于0.55nm的链烷烃、带短侧链烷烃和带长侧链的环烷烃等高凝点组分选择性地裂解成小分子,从而降低油品的凝固点,其余的大分子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因不能进入孔道内从而不发生反应。柴油馏分只有长而窄的石蜡分子才能进入沸石的微孔中被裂化,因此临氢降凝工艺也称为催化脱蜡工艺。

二、柴油临氢降凝技术

临氢降凝是在临氢状态下的催化脱蜡过程,也称作择形裂解。柴油临氢降凝是指在临氢条件下使含蜡重柴油中的正构烷烃和类正构烷烃高凝点组分选择性的裂解成小分子,从而达到降低柴油凝点的目的。

MDDW技术是Mobil公司早在70年代开发的一种固定床临氢催化反应工艺。目前Mobil公司已成功开发第三代催化剂MDDW-3,但此工艺一直未见工业应用报道。

Unicracking/DW技术是UOP公司80年代开发的一种固定床临氢降凝技术。HC-80是该公司80年代开发的用于临氢降凝的催化剂,但是该催化剂容易被有机硫和氮中毒,因此原料应先经过加氢处理。使用该工艺可以使柴油倾点降低30~50℃。

CFI工艺是AKZO和FINA公司合作开发的加氢脱蜡工艺。该工艺以常压瓦斯油为原料,先加氢精制,后加氢脱蜡。

三、临氢降凝工艺的技术特点

3.1 增产柴油的有效手段

我国原油大部分属于石蜡基或中间基原油,蜡含量高,因而其馏分油的凝点也高。生产柴油时,为了满足产品对凝点的要求,只能用较轻的馏分来生产,使产量受到限制。应用临氢降凝工艺,把凝点降下来,就可以按馏程的规定来生产柴油,从而达到增产柴油的目的。因此,临氢降凝是增产柴油的有效手段。

3.2 工艺流程简单 经济效益明显

临氢降凝装置工艺流程简单,操作压力为中低压。原料与氢气混合后进入加热炉,加热至一定温度进入反应器。反应产物与氢气在高压分离器分离,氢气循环使用,生成油进入分馏塔,分出汽油和柴油(或油)馏分。临氢降凝装置投资费用与中压加氢精制装置相当,经济效益明显。

3.3 催化剂可多次氢活化和氧再生

随着运转时间的延长,原料中的含氮化合物、稠环芳烃等极性物质逐渐被吸附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催化剂活性逐渐降低。当催化剂活性衰退到一定程度时,可用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吹扫催化剂床层以恢复催化剂活性。氢活化可多次进行,当氢活化效果不明显时,则用烧焦法进行氧再生。

3.4 氢耗低

临氢降凝加氢反应很少,一般临氢降凝装置每吨原料氢耗仅为10~30 m3(标准状态),有时甚至副产微量氢,氢气主要起保护催化剂活性和载热的作用,以减少催化剂床层温降。此外,还可副产一定数量的高辛烷值汽油,所以此工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3.5 产品方案灵活

临氢降凝过程中影响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空速、压力及原料。当原料一定时,反应温度是最灵活的操作因素。在运转过程中只要适当调整反应温度,即可改变产品凝点,或补偿催化剂因老化造成的活性损失。无论是柴油馏分还是油馏分,临氢降凝的温度效应都很明显。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季节市场的需求随时调整产品方案,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临氢降凝工艺的发展趋势

4.1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发展

目前国内临氢降凝催化剂主要有两大类别:一是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FDW-1催化剂;二是北京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的RDW-1催化剂。多年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这两类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均高于进口催化剂的水平,对原料的适应性也很好。由于其性能良好,适用性强,在工业装置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临氢降凝装置在工艺、原料、产品和催化剂等方面各有特点。临氢降凝工艺正向装置高灵活性和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为我国提高柴油质量,增大柴汽比发挥作用。由于临氢降凝工艺具有可在较低的压力下(4.0 MPa)操作,氢耗低,降凝效果好,技术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近年来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为了使临氢凝工艺在炼油工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发展。

4.2加速催化剂的更新和器外再生技术

催化剂是临氢降凝工艺的一个核心环节。提高催化剂对原料的适应性、降凝活性和择形裂化的选择性,使油品的收率高、质量稳定,经氢活化后活性可完全恢复,延长生产周期,这是催化剂研制的目标。催化剂器外再生能使催化剂的活性得到充分恢复,而且还可以提高装置的利用率。因此,发展器外再生技术将是提高临氢降凝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4.3临氢降凝与其它工艺的联合

对高含蜡原料和二次加工油进行加氢脱蜡的难度很大。采用加氢精制-加氢脱蜡联合工艺,既可降低原料油中的硫化物含量,又可除去对加氢脱蜡催化剂有毒害的物质,可有效地缓解加氢脱蜡反应的苛刻度,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周期。据资料介绍,采用这样的加工工艺装置运转4年后,加氢脱蜡催化剂几乎没有失活。加氢脱蜡反应苛刻度的降低有利于改善产品柴油的性质和提高收率,更为有利的是可以处理高含蜡原料和二次加工油,扩大低凝柴油的原料来源,得到凝点更低的低硫(硫含量小于0.05%)柴油,确保冷滤点等各项指标合格。

对于蜡含量高的油馏分,临氢降凝可与溶剂脱蜡工艺相结合,即先用溶剂脱除高熔点硬蜡制取各种石蜡产品,再用临氢降凝脱除软蜡,以达到深度脱蜡,获取低凝点油。这种方案既可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又可提高生产灵活性。油馏分临氢降凝时,不仅要求降低凝点,提高粘度指数也是个重要目标。

结束语

临氢降凝技术以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方案灵活而成为增产柴油和低凝点油的有效手段。临氢降凝技术与加氢精制、溶剂脱蜡等工艺联合,进而提高柴油总收率,改善产品质量是临氢降凝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5

关键词:岗位需求;石油化工;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0-02

传统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理论知识的强化,而对于工艺操作、设备保养、质量控制和识图绘图不太重视。只有对石油加工工艺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使得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达到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标准。笔者拟以《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这门工艺课程为例来介绍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石油化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的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的运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设计、最新的技术要求最终变成最佳的产品、服务、管理和效益。

我国定义高端技能人才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业者中,掌握精深专门知识,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

工艺课程在石油化工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一系列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构成,生产装置由设备、仪表等构成,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存亡密切相关。生产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取决于工艺操作和仪表调控。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工种技能鉴定标准中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需要掌握的行业通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除了行业通用知识里的部分内容在前期的基础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中学习过外,大部分行业通用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都必须在工艺课程中学习。

由于石油化工具有“易燃易爆”的高危特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很受限制,即使有条件进行现场跟班实习,作为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学生也不可能进行实际有效的操作。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常减压蒸馏生产过程实践调研,总结归纳常减压蒸馏装置对新入职员工的职业素养需求和岗位操作能力需求,使得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从事常减压蒸馏生产操作与控制以及生产管理的能力。课程设定了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程的内容设计和考核重点也是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能模拟使用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配备的安全、环保和消防器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识读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熟练手绘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根据指令打通工艺流程;能熟练进行加热炉的开停炉操作,能正确调节加热炉炉温和 “三门一板”的正确操作;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日常巡检并填写规范的巡回检查记录;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模拟仿真开停车和事故处理,使得操作过程中装置的平稳性好;能很好地将常减压蒸馏装置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控制在操作范围内;能及时发现生产异常情况并能果断正确处理;能熟练进行复杂仪表控制中的串级调节和分程调节;理解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的连锁控制,能正确投用连锁控制;能处理因连锁投用而引起的装置故障。

其次,学生应具备的方法能力:能利用维普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快速查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挑出一本操作规程(500页)中的核心内容并能用自己的方法组织内容,编写出一份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手册(30页);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给定的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原则工艺流程图;能协调常减压蒸馏装置各岗位的联合操作。

再次,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其他人清晰讲解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听众中的80%能听懂并能准确复述出所听到的70%以上的讲解内容);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具备安全生产和环保节能意识;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为了让学生逐步达到课程目标设定的三个能力目标,课程以编制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车间的操作规程为贯穿项目,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仿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熟练掌握常减压蒸馏的生产流程,生产因素分析和基本操作控制,了解常减压蒸馏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问题,不仅能够熟练操作常减压蒸馏装置,还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具备理论拓展进行常减压蒸馏技术改造的能力。教学项目是依据常减压蒸馏车间将一名新入职员工培养成为一名常减压蒸馏高级操作工的过程来设计的。

本课程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课程一共设定了六个教学项目:(1)撰写常减压蒸馏装置调研报告,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常减压蒸馏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初步了解常减压蒸馏的原料性质和产品特点以及原则工艺流程。(2)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认读,通过三步完成:第一步,认读常减压蒸馏原则流程图;第二步,认读常减压蒸馏装置模拟软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第三步,现场识读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的常减压工艺流程。(3)制定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对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危险介质分析;第二步,对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进行工艺计算;第三步,依据给定的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制定常减压蒸馏的开停车方案。(4)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分岗位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练习;第二步,分班组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交接班联合操作;第三步,由常减压蒸馏装置班组长和技师指导,进行企业现场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模拟演习。(5)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企业论证:学生依据常减压蒸馏仿真操作和企业现场模拟开停车操作修订操作规程,把修订的操作规程拿到企业,让企业的兼职教师(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班组长、技师、工程师和车间主任)进行实践论证,学生代表进行现场答辩,从而优化操作规程。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的依据是燃料油生产工——常减压蒸馏工的技能鉴定标准。表1列出了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课程的考核标准,考核分为校内教师考核(占50%)、校外兼职教师考核(占40%)、同学评分(占5%)、学生自评分(占5%)等四个方面,考核内容为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工艺操作经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单独的一门课程或者几门课程是不能达到要求的,所以,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关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展开思路应该大体一致,但培养的侧重点应该各有不同,形成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对于一些重要技能,应该在同一门课程中反复训练,不同课程中重复训练。课程的考核方法大体一致,但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掌握的程度和要求也应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宗尧,等.高级技能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常减压蒸馏装置操作工[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6

(1.大庆精神研究基地;2.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大庆石油题材歌曲在不同的时代里阐释着大庆人的家国情怀,新时期的石油歌曲创作正是在对大庆精神的诠释中不断地再现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庆人的生命意识。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创作有如下趋势:第一,在唯物史观的驱动下强化对事业使命感的宣扬与召唤;第二,生命意识与劳动美的有机结合;第三,在超越维度的情境中酝酿雄壮美。

关键词 :大庆精神;唯物史观;劳动美;雄壮美;地域文化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63

中图分类号:I2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137—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王勇(1979— ),男,吉林德惠人。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一、在唯物史观的驱动下强化对事业使命感的宣扬与召唤

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创作从油田生产的事实出发,不回避生产中遇到的困境,坚持在艺术创作中突出人的实践性、主体性,在这种唯物史观的驱动下,歌词创作在主旨上不断地强化了对新时代石油人的使命感的宣扬与召唤。

首先,这种使命感所体现的是大庆人的光荣传统以及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史观。韩福奎的《钻探工人之歌》以三段式歌词创作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钻探工人的气质和风貌。歌词开篇第一部分直接交代了钻探工人的使命——寻找石油储量。中间部分又以三个层递式的小段叙述了艰苦环境下钻探工人激昂的斗志以及这种斗志形成的思想根源,即“学马列两论起家放光明,讲科学搞革新勇于创新,学文化学技术攀登高峰”,进一步说明大庆精神的历史传统对石油工人爱岗敬业的精神感召,是大庆油田不断取得新的奇迹的思想源泉。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会战初期,32139钻井队在打“松基六井”的时候,坚持把“艰苦奋斗精神和严肃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开展群众性练兵,模拟操作,经过充分准备,于1963年3月31日开钻”。这次成功的开钻充分体现了在尊重客观规律下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我们的钻井工人用3200米的老钻机居然打了4000米的深井,刷新了钻井史上同一类型钻机的纪录。而且我们还发现,在打这口井的过程中,为了鼓舞工人斗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井队领导还组织大家学习了两论。可见大庆的历史传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历史经验的扬弃,其超越时代的界限仍具有时效性。副歌高潮部分与开篇第一部分形成照应,进而深化歌词的主题——做一名石油的“侦察兵”,在大庆精神的鼓舞下用科学武装头脑,让理想的火花勾画油田发展的美好前景。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大局面前,大庆人继承了大庆精神的优良传统,那就是在“矛盾论”与“实践论”的指引下勇敢实践、敢于创新的奋斗意志以及爱国、求实、奉献的高尚情操,所以其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不是突然萌发的,而是有其历史的传承的。歌词中体现了大庆钻探工人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史观。值得注意的是,通篇歌词注重韵律的把握,每一段的最后一个字都符合十三道大辙中的中东辙,即韵母有eng、ing,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把歌词整体所要阐释的使命感落实到押韵的几个字中,造成了一字千钧的重量,让人体会到大庆钻探工人在重担面前坚定的信念。

其次,新时期大庆石油题材歌曲创作的使命感中充满了激情豪迈的格调。在上面叙述的《钻探工人之歌》中我们从歌词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新一代钻探工人在日常实践中所培养出来的自豪、顽强、光荣的时代荣誉感。《大庆电力工人之歌》以自豪的基调展开,表现出电力工人不辞劳苦地为油田的生产与生活做好供电保障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唐元峰的《射孔作业工人之歌》中有一些激情豪迈的词句,如:“一腔热血千里油田,追着太阳扎下营盘。一群血性男儿,百年不倒的好汉,高举一把金钥匙,打开地宫要能源。”这些词句所表现的是新时代大庆人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诸如此类的歌曲创作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断涌现,特别是90年代大庆油田进入二次创业之后,这种豪迈的基调表现了大庆人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二、生命意识与劳动美的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持,因此,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词创作是充满活力的,这种活力主要体现在生命意识与劳动美的有机结合上。

《石化女工风采美》既体现了女性爱美的本性特征,也将这种美融入整首歌词的主题之中,那就是劳动美。这种劳动美的表现是石化女工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的一种外化,其将工作岗位当成家,其存在点缀着工作环境,无论其身处何处,都能给那里带来光彩。我们从歌词中不光欣赏到女性的柔美,更能感悟到石化员工爱岗敬业、奉献青春的美丽心灵。《两情依依为石油》在歌词的表达上,首先用传统的意象,譬如“柳枝”、“月亮”、“微风”表现石油人爱情的绵延与甘醇,接下来话锋一转,变为“笑语随风飘,情在心中留,人生征途千万里。两情依依为石油!”这样的组合形式将那种日常的生活情趣、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升华到劳动美的层面上,体现了石油工人在大庆精神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以事业为重的崇高境界,这类歌词创作模式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如《石油儿郎人最美》、《钻工的妻子》等借抒写爱情自然地移情到石油事业中,体现了人性的本能和本能的自我超越,对日后的石油题材歌词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启蒙’思维在一定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一方面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对具体的人来讲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与此同时,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文艺作品对人道主义思想的艺术化宣扬与传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这种作用的驱动下,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词创作者们打破了六七十年代那样只重视劳动美,而忽视对石油工人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生命意识的探寻的局限,在石油的基层中发掘出诸多生命的火花,注重对新时期石油工人典型特征的整体把握,并把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员工的个体表现联系在一体,充分地达到了此类艺术寓教于乐的功效,是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文艺领域的关照与反焗。劳动美价值的发掘是大庆石油题材的灵魂,而人的生命意识的彰显则让劳动美更具感染力,有助于艺术传播效果的扩大。

在这一时期,大庆石油歌词创作对生命意识的关照与大庆油田的内部建设和发展是分不开的。1979年,大庆正式建市,矿区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的乡土观念以及家园的感受日益增强,因此,在关注劳动美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的生活,进而创作出大量的抒写油田生活的歌词,如《油城的冰灯》、《油田小夜曲》、《大庆,我们的家园》等。

三、在超越维度的情境中酝酿雄壮美

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创作往往立足于现实,在时间维度上,一些歌词通常将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图画有机地拼接在一起,以对比的方式展现油田发展的迅猛以及石油人创业的伟大壮举,如张书宝的《中国石油工人之歌》等;在文化维度上,一部分石油歌曲承载着革命的浪漫主义与地域文化的交融,发酵酝酿出优美的旋律,充分地显示出新时期石油人在实践中对大庆精神的诠释,例如:孙翰书的《大庆赞》表现了石油人对自身开发建设的那块土地的依恋,歌词曾经这样写道:“一座神奇的城市,让千万人无悔地心心牵念。”这充分地体现了开拓者对这片土地的文化认同,作者极力表现新时代的弄潮儿的硬汉气质,不畏艰难、只求奉献的革命激情。唐元峰的《奔向同一个繁荣》创作于1992年,是首届全国石油文化节的主题歌,这首歌体现了大庆地域文明的文化特质与城市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进一步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庆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德全.大庆文艺精品丛书: 歌曲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杜显斌.大庆石油会战史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张宇宁.论1980年代大庆石油文学与人道主义文艺观[J].学术交流,2012(5).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7

关键词:石油化工 工艺研究技术

石油化工,主要指石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是当前主要能源的主要供应者,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导致石油的开采量不断加大,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只能越来越少,我们必须合理的持久的利用这部分资源,那么我们就需要在石油化工工艺上下功夫,让我们把资源利用上减少个个环节的损失。近些年,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使我们在环境保护上越来越重视,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具有很大的污染,例如:空气污染、酸雨、地球变暖、臭氧层变薄等环境问题成为我们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问题,各个化工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足,对加工工艺就必须不断的提高,来适应大环境的变化。因此可以说,石油化工工艺的开发与创新很可能是决定石油化工工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传统工艺的滞后性

目前世界上炼油工艺多数是40年代前后开发出来的,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石油化工工艺也很传统,传统的工艺已经不合符节能环保的理念。1990年美国清洁空气法(C A A)修正案规定,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 Reformulated Gasoline),减少由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烃类引发的臭氧对空气的污染。1996年4月1日开始,我国实施的《中国石化总公司油基础油标准》中对于HVIW100,HVIW150,HVIW200蒸发损失的要求是分别不大于25%,17%和13%。对于HVIS100,HVI S150,HVIS20U蒸发损 失的要求是分别不大于30%,20%和15%,以此满足内燃机油向低粘度、多级化方向发展,解决由于轻质基础油蒸发损失过大所造成的油耗增加、机油变稠和排气污染等一 系列问题。

2.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由于其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产品质量要求高;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

精细化工作为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在石油化工工艺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3.石油化工工艺发展趋势

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无论什么方向,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来考虑。近几年来,石油化工工艺方面主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更是针对以高效、节能、优质和防治环境污染为目标。在技术装备的方面,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都非常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1 节能技术

技能技术是当今一个大发展趋势 ,在石油化工上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 a.提高机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是节能环保的一个方面,减少机器的消耗。B传统的加热设备,对于加热的效率不是很高,因此在节能技术上,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加热设备的炉热效率,这样就可以减少损失,改进燃烧。c.不断开发能量回收技术。开发燃气轮机与锅炉、加热炉联合是提高燃料的综合利用率的新技术。 d.对于一些换热器被腐蚀,可以研制使用高效换热器和防腐涂料。

3.2 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简单的吃饱穿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生活环境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石化对于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石化产品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化学物质,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此我们在未来的环境保护中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a.研发出新的技术,尽量减少各种污染和工业废渣,使各种燃料完全燃烧使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充分燃烧,以此达到减少大气污染的目的,进而消除废气、废水、废弃、废渣污染。b.采用新型塔盘和新兴填料,这种技术在降低塔顶温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传热效果,以此来减少污水中的含油量。c.采用浮顶油罐,改善机泵密封,可以大大减轻空气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泄露。d.采用空气冷却器代替水冷却器,同样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污染源。

我国的石油化工开始于50年代,70年代以后发展的非常迅速。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0%,因而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在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原料为基础的石油化学工业经历两次价格上涨的冲击,由于石油化工已建立起整套技术体系,产品应用已深入国防、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各领域,市场需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飞速的进行发展,对于产品的消耗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须把节约,环保的理念贯穿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中。近些年来由于物价的增长,石油化工原料也在飞速的增长,为了适应近年原料价格波动,石油化工企业正在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生产乙烯的原料多样化,使烃类裂解装置具有适应多种原料的灵活性;石油化工和炼油的整体化结合更为密切,以便于利用各种原料;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新催化剂的采用,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过程的能耗及原料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精细化工,开发具有特殊性能、技术密集型新产品、新材料,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对石油化工生产环境污染进行防治等。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8

关键词 煤制烯烃;石化工业;乙烯;下游产品;加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Q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196-02

众所周知,丙烯和乙烯均是相当关键的有机化学工业原料,其中,乙烯工业更是评估一个国家石化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我国丙烯、乙烯工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然而,仍无法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事实上,就当前来看,我国丙烯、乙烯的产生量仅占同期消费总量的一半多,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与日俱增,采用石脑油裂解的办法生产出丙烯、乙烯的陈旧方式也面临着极大地挑战。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的资源总量稀缺,煤炭资源则比较丰富,丙烯、乙烯的生产能力暂无法达到使用需求的客观状况为煤制烯烃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大的余地。在石油高价及日趋短缺的情形下,不失时机地加快煤制烯烃的发展,进而争取得到代替石油的化工原料,适当延展产业链,提升产品的综合附加值,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有着深远意义。

1 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现况简析

毋庸置疑,相较于石油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的总量更加庞大,1000m以内的煤炭储量达1万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可开采总量超过1800亿吨。异常丰富的煤炭储量为我国煤化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原料来源,煤制烯烃产业势必成为能源规划的关键性方向,同时也是石化工业取得振兴的关键所在。现如今,我国正不断探索以煤制烯烃为中心环节的煤化工发展道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国内众所科研院所均将煤制烯烃的研究纳入重点课题。经过多年扎实攻关,并汲取和借鉴国际上现有的MTO工艺,我国成功研发出新一代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相较于传统工艺技术,其转化CO的成功率已达95%,节省50%~75%的运行与投入成本。

现如今,我国正在传统煤制烯烃工艺技术的前提下继续开发新一代甲醇制取煤制烯烃新技术,经由技术性能的日臻完善和优化,甲醇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得到了再次创新的机会。全新一代工艺技术每吨的烯烃产品耗费甲醇原料量同比下降了15%以上,凸显成本性和经济性。

另外,在煤制丙烯技术方面,我国也取得了相应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世界领先的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MTP技术,国际首套流化床工业试验装置成功启动,其转换甲醇的概率高达99.9%,丙烯的选择性已突破67%。煤制烯烃科研示范项目的顺利完成,均表明我国已具备了相当成熟的煤制烯烃工业化技术,并且开启了国际高碳能源低碳化途径发展的新纪元,必定为煤制烯烃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2 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及产品特征

2.1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

以煤炭资源为原料并经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工艺生产流程主要包含:原料煤同源自于空分单元的纯氧在仪器中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生成粗合成气,一部分的粗合成气会经由CO转变后和尚未变换过的粗合成气进行混合,直入气体的净化单元。除去粗合成气内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紧接着再进入甲醇的合成单元产生甲醇,甲醇会在甲醇制烯烃设备中完成转换反应,顺利产生含有低碳烯烃成分的混合气体,经过多级别压缩后直入轻烯烃的回收单元中产生丙烯、乙烯,同时,随机产出混合的C5+和C4等产品。

2.2煤制烯烃的产品特征

相较于石脑油裂解产生烯烃的裂解气,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产品气具备如下特征:甲烷和氢气的含量均低于10%,这样便能加速分隔乙烯;丙烯、乙烯的含量较高,通常甲醇制烯烃产品中的丙烯、乙烯含量均在70%以上;所含炔烃量相对较少;混合的C4+不包含丁二烯和甲苯等芳烃;不包含硫化氢;所生成的物质中包含较少的二甲醚和甲醇等含氧化合物。

依照上面煤制烯烃的产品特征,需选用恰当的产品气分离工艺技术,以制取得到聚合级别的丙烯、乙烯以及C5、C4等不同产品,为下游产品的后续加工供应充足的原料资源。

3 煤制烯烃下游产品的加工技术举例

3.1丙烯的加工技术要点

丙烯是国际消费量位居于乙烯之后的一类关键的基础性化工原料,2011年,我国丙烯生产能力突破1350万吨,而当年丙烯的消费量则达到1900万吨,并且截止现在,丙烯的产量及消费量仍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丙烯在化学工业上的主要用途在于生产丙烯酸、异丙苯和丙烯腈等多种有机原料。依照煤制烯烃合成气及项目产品丰富的特征,应当重点顾虑到借助于丙烯制造异丙醇、聚丙烯及丁辛醇等产品。

以聚丙烯为例,截止到2012年底,聚丙烯已成为消费量仅次于聚乙烯的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类树脂,在吹膜、喷丝、涂覆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2010年,全球聚丙烯的产量已突破5200万吨,相应地,我国聚丙烯的产量及消费量也在逐年增长。聚丙烯的加工工艺有本体法、淤浆法和气相法等,淤浆法已被逐渐停用,目前占据优势地位的是本体法和气相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气相法工艺有Novolen工艺等,该工艺借由两个串联或并联的搅拌釜反应器,反应温度高达70℃~85℃,压强在2.1 MPa~3.1MPa,可产出无规共聚、均聚产品,工艺特征是能用共聚反应器制造均聚物。

3.2 混合C4的加工技术

甲醇制烯烃的整个过程中会附加产生接近5.5%的混合C4,与用石脑油裂解的办法制取乙烯不同,该混合C4不包含丁二烯,所含异丁烯的总量十分低,主要组成成分为丁烯-2、丁烯-1,经由加工将其转化成丙烯、乙烯或者另外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进而削减煤制烯烃项目的成本。当前用到的技术工艺有烯烃裂解技术和烯烃歧化技术等。歧化反应主要是利用催化剂把烯烃混合物转换成新的烯烃混合物,例如2-丁烯、乙烯发生歧化反应之后会生成2分子的丙烯。

3.3乙烯的加工技术要点

毋庸置疑,乙烯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关键、最大的基础性有机化学工业原料,预计到2015年和2019年,全世界乙烯的产量将突破17000万吨和17500万吨。在2012年全球乙烯的消费比例中,聚乙烯耗费乙烯达到6900万吨,占耗费总量的60%以上。我国乙烯的下游产品主要乙二醇、苯乙烯和环氧乙烯等。

煤制烯烃行业的乙烯在后加工后以环氧乙烯、乙二醇和聚乙烯为最大消费量。作为我国消费总量最大的合成树脂基础化工原料,聚乙烯在我国的消费量呈现连年攀升的态势。当前,聚乙烯的合成工艺主要包含低压聚乙烯工艺和高压聚乙烯工艺,聚乙烯应用最为普遍的加工工艺有低压法、高压法和中压法三种。

4 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从环保经济,还是技术可靠性方面来看,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为此,国家需积极扶持煤制烯烃工艺技术,注重创新其下游产品加工工艺,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

石油化工工艺论文范文9

关键词:催化裂化轻汽油 醚化工艺 技术研究

前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领域的研究越发深入,研究成果都为实践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产业效益的提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技术种类繁多,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生产环节的实际效能,提出了组合工艺的技术策略,降低产业发展的成本,这也是为何石油化工行业看重此类工艺技术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原因所在。

一、催化裂化技术概要

在石油化工领域,催化裂化技术是维系石油加工环节有序进行的关键技术手段。通常情况下,要在催化裂化(缩写为FCC)催化剂的作用下,完成石油的二次加工等工艺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催化裂化技术支撑下的催化裂化设备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一是“反应――再生系统”;其二是“分馏系统”、其三是“吸收――稳定系统”[1]。对于轻汽油醚化工艺过程而言,催化裂化技术是推进整个工艺演进的核心技术。

二、浅析催化裂化技术手段下的轻汽油醚化工艺流程

从整个石油产业的运行过程来看,催化裂化是石油炼制过程之一,是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质油物质发生裂化反应,通过技术手段及相关工艺的融合,使其转变为裂化气、汽油等过程[2]。基于此,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流程也遵循其原理而展开。在催化裂化技术手段下的轻汽油醚化工艺流程较为简单,通过分馏、水洗、选择性加氢、醚化反应等环节的运作,将工艺效能提升上来,而且,各环节的联系十分紧密。相对来讲,国内催化裂化技术手段下的轻汽油醚化工艺的发展弱于国外相关产业环节,而且,很多工艺技术都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之中,技术的成熟度也较低。即便如此,也没能影响该项产业在国内市场环境中的供给水平,基本维系供求相当。但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石油化工单位要积极改换相关产业技术,深入探究有关催化裂化技术影响下的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改善策略,突出其催化效能,促进各产业环节走向现代化发展轨道中,节约生产所需资源,从而提升产业效益。

从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到,利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具备强烈的活性,由于催化剂的此项特性,被相关产业频繁使用。实践表明,该类催化物质能够提升工艺反应的效能。另外,在实践中,石油化工领域还多采用分子筛催化剂来改善产业工艺水平。与此同时,也有相关产业环节中的轻汽油醚化工艺采用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来提升生产能效,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化学材料,而且该材料在催化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软强度高和无腐蚀性的特征,这也是其应用在实际轻汽油醚化工艺生产技术环节中的突出优势[3]。总之,在各类催化裂化催化剂特性的促使下,轻汽油醚化工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等几项催化工艺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增强了我国石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探究基于催化裂化技术的轻汽油醚化工艺演进及其实践意义

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技术对于降低汽油烯烃含量及蒸汽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与此同时,还能够提升成品油类性质的稳定效能。可见,FCC技术支撑下的轻汽油醚化工艺流程更为完善,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为产业的进步发展贡献较大的力量。

总而言之,对于轻汽油醚化工艺流程的技术应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工艺生产环节的安全及其效能,通过技术的不断完善来应对生产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实际问题,以此来强化轻汽油醚化工艺设计的周密性与安全性。

结束语:

长期以来,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在迅猛的发展,在各项工艺技术升级及演变的过程之中,各类新兴产业技术及研究项目的实现,为产业低成本运营提供了切实的帮助。通过对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技术及其在近年来的进展状况的深入了解可知,工艺技术的升级有赖于科研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实质上,相对于国外的石油化工项目的研究成果而言,国内科研机构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尤其是要找到切实有效的催化剂再生方式,以此来提高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而支撑国内产业赶超行业领先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琰,李东风.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技术进展[J].石油化工,2010,05(05):529-530.

[2]孙世林,李金阳,张松显,任海欧,樊英杰,李长明.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中试研究[J].当代化工,2012,02(02):143-145.

[3]朱厚兴,宋爱萍.轻汽油醚化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分析[J].石油规划设计,2012,04(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