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7:40:32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1

化工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对作业现场进行合理选址及布局,提高其作业区域规范化,严格按照相关防火设计标准要求规范防火间距与耐火等级,例如,对于有爆炸危险性的车间不能设置在半地下室或地下室;对于易爆易燃作业场所应独立一处,且要远离明火散发地点,一般应保持超过25米的距离。

2.厂房合理设计

2.1石油化工厂房的装置铺砌和竖向布置

在《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中,对于厂房的装置铺砌做了明确说明,适合铺砌的是检修、生产操作、消防运输等场地。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划清场地之间的位置,这样就能为检修和消防赢得时间,方便其开展工作。所以,在当前的相关规范体制中,需要增设一点,那就是“装置竖向布置设计应使泄漏危险物料和消防溅洒物在装置内滞留时间最短”的相关内容。

2.2石油化工厂房的层数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的布置建筑,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消防的重视度不足,尤其是厂房具有很多层的时候,要特别注重消防安全问题。在楼板或者平台上,要建设相关的设施,防止可燃物的下漏。设备最好不要放置在多层,避免发生火灾时难以逃离。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厂房的层数设计就有了明确的说明,目的就是为了能及时方便的疏散人群,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3石油化工厂房的高度

通常来说,石油化工企业的厂房不能高于三十二米。由于当前国内的消防设备最高的灭火高度是二十四米,所以,在建造石油化工厂房时就需要在这个高度之内,避免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进行扑救。不但如此,要考虑到消防人员的登高水平,通过考察和测试,多数的消防员在二十三米的高度是可以开展救火工作的,再往上的高度,要进行救火工作就会受到能力的限制。

2.4改进健全当前的预防火灾的相关规范体制

在当前的相关规范体制中,主要是规定了仓库的面积、消防道路,对于装置的整体面积或者是最大面积并未作出明确的限定。这样显然是不够安全的,在控制火灾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在现有的规范体制中,需要补充上述不足,再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要依据实际情况,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占地面积作出限定。

3.对石油化工工业可燃物的危险系数作出有效区分

由于石油化工工业的特殊性,许多的物质都是易燃物,虽然当前的规范体制中对于其相关的危险系数做了划分,但是依旧不够完善。火灾危险区域大小需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及环境因数决定。一般情况下,液体碳氢化化物火灾危险区域考虑从设备或液体火灾水平方向考虑6―12米,垂直方向考虑从液体表面向上6―12米。但液化石油气的容器或泄露储存区域水平方向需考虑巧米。装卸可燃易燃液体的码头水平方向需考虑30米,垂直方向考虑从水平面到码头表面。根据确定的火灾危险设备及火灾危险区域范围,可画出防火危险区域图。

4.生产过程中的防火措施

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采取相适应的防火措施,具体如下。

4.1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

加强对各个岗位人员上岗前的培训,提高其对生产工艺流程的熟悉与掌握,认识相关化工原材料的性质,了解与掌握化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基本的事故应急能力。

4.2加强对设备参数的控制

应时刻密切观察与控制化工设备与管道的压力情况,了解不同管道压力与各种设备耐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控制好设备正负压的调整,定期做好耐压检测工作,确保相关安全装置已安装好,如压力计、放空管、安全阀等。

4.3确保化工生产设备、输送管线及储存容器等封闭性管理

一旦发现有泄漏现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与救援对策,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4.4控制化工材料的比例与投料速度

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应控制好投入材料的速度,精确投入材料的数量比例,如果没有控制好投入材料的数量与速度将会致使化学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5严格控制反应物料温度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有的反应物料都具有一定的温度条件才能发生正确的反应,若反应时的温度超过所需要的温度,则会导致反应物发生爆炸或着火。

5.建立健全防火管理制度

为了降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火灾发生的几率,应建立健全防火管理制度,加强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完善防火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消防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明确分工,加强消防措施,提高生产安全性。建立加强消防体系。根据国家相关设计防火规范进行火灾危险分类,根据火灾危险类型采取不同防火工艺。做好关键、重点部位的工艺防火体系完善工作。

6.加强对化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训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中存在很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应加强对化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训,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实地演习和专家讲解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7.依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立相关的紧急装置

7.1需要增加应急消防设备的后备电源

通常来说,我们在考虑消防问题时,都是按照我们自身的理想化的思想去做出思考的。比如说,通常会考虑到,假设发生火灾,而现有的建筑或者是相关设备能在不被灭火的情况下坚持多长时间,能不发生爆炸的可能等等。假设遇到强降雨、滑坡、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消防人员不能及时的到达火灾现场,又或者是因为其它种种原因导致现有的消防设备不能有效地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考虑到后备电源的稳定性问题。而且,要确保后备电源与相关的消防设备能科学合理的链接,一旦外部供电系统停止供电,后备电源要能进行自动切换,保证能有效地进行自主消防工作。

7.2需要增加应急的切断阀门

导致石油化工工业出现重大火灾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在:首先,用于生产的油泵以及其它的相关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了石油的燃烧,最终导致了火灾的发生,这类火灾在火灾总量中占据了17个百分点。其次,由于管道系统或者是相关的阀门出现泄漏,导致许多易燃物质外泄出来,从而引起了火灾,这类火灾比较常见,在火灾总量中占据了32个百分点。在现有的石油化工工业中,依据相关的规范体制规定,在相应的设施上设立了相关的安全控制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并不能有效地、及时地切断易燃物质的外泄,主要是在火灾发生时给人们警示、紧急停车、连锁等。假设在高位设施的底部出料的位置设立应急的切断阀门,那么,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及时地切断易燃物质的外泄通道,能有效控制火势,很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2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 危险分析 安全 措施

当今企业将安全生产当做企业日常工作的主抓问题来解决,而在液化石油气(LPG)站的运营过程中,事故预防更是时刻不容忽视的大事。液化石油气站是甲类一级防火防爆部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布在县乡镇的液化石油气站的数量不断增多,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可靠性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1. 液化石油气站的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造成危害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因此,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系统中存在的能量和有害物质,确定物质的种类、状态、分布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方式和途径。

1.1液化石油气的性质

液化石油气是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易燃,闪点

吸入液化石油气的受害者,应迅速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皮肤接触液体处所形成的冻伤部位,应避免揉搓,并及时进行治疗。灭火剂应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雾状水。

1.2液化石油气站的燃烧、爆炸

液化石油气站的火灾、爆炸事故,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操作事故和非操作事故两大类。操作事故主要发生在卸液化石油气、充装钢瓶和抽残液三个环节,这几个环节都使液化石油气暴露在空气中,此时如果在空气中遇到火源,且空气中液化石油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就会导致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l)液化石油气站在卸液化石油气过程中常见事故有:①液化石油气储罐漫溢。卸液化石油气时,液位计监测不准确容易造成液化石油气跑冒。②液化石油气泄漏。卸液化石油气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③静电起火。卸液化石油气管道无静电接地、法兰连接处的导静电铜片断裂或液化石油气罐车没有静电接地等缘故,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液化石油气。④卸液化石油气中遇明火。

(2)充装油化石油气时易发生燃烧爆炸。

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大量液化石油气外泄,在充装台周围形成了一个爆炸危险区域,遇烟火、使用手机、铁钉鞋摩擦、金属碰撞、电器火花、发动机排气喷火花等都可导致爆炸事故。另外液化石油气过量充装,导致钢瓶物理性爆炸的比例极大。

(3)残液。在液化石油气充装之前,有时要把钢瓶内的残液抽到符合要求时为止,否则不仅会影响气体充装量和纯度,还会导致内壁腐蚀而酿成其它事故。液化石油气钢瓶内的残液不能随便乱倒,要用专用设备抽回到残液储罐,否则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非操作事故又可分为与液化石油气相关的火灾和其它火灾。

(l)液化石油气相关的火灾主要原因有:①液化石油气沉积。在操作过程中,会有大量液化石油气外泄,液化石油气四处蔓延把气站和外界沟通起来,将站外火源引至站内,可以造成严重的燃烧爆炸事故。②储罐、管道渗漏。由于腐蚀、制造缺陷、法兰未紧固、过压等原因,在非作业状态下,液化石油气泄漏,遇火源燃爆。③雷击。雷电直接击中储罐、充装设施,或者雷电感应作用在储罐或充装设施产生间接放电,都会导致液化石油气燃烧爆炸事故。

(2)液化石油气火灾常见的有:①电气火灾。电气老化、短路、超负荷用电、接线不规范、发热、电器使用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火灾。②烃泵房和充装台等处没有使用隔爆型电器。③明火管理不当。

1.3火派

消除火源是防火与防爆的基本措施。火源可分下列几类:①明火:它是指敞开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是引起火灾的主要着火源。如火柴、打火机、烟火、普通灯具照明、机动车的排气管、电焊等。②摩擦和搜击。摩擦和撞击往往是可燃气体等着火爆炸的根源之一。如铁锤等撞击火花及穿带铁钉鞋康擦、撞击火花等。③电气火花。如电气设备、线路的短路、接触电阻过大等。④静电放电。如液化石油气在储运过程中,要发生流动、冲击等一系列接触、分离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产生静电。

2. 事故树分析(FTA)

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评价方法可采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美国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荷兰劳动总管理局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和日本劳动省化工企业六阶段安全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液化石油气站的危险、有害因素。这里应用事故树分析,其目的是掌握引起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各原因事件间的逻辑关系。

2.1.最小割集

最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最小割集数越多,表示系统的可靠性越差,系统越不可靠。为确定系统的危险性大小和各个子事件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以顶上事件的最小割集来简化事故树,用布尔代数下行法求解事故树的最小割集:

经计算共有214个最小割集,为了简化,

写成如下:

{x3,AI,G},{x4,x6,AI,G},{x4,x7,AI,G},lx8,AI,G},lx9,AI,GI,{x5,x10,AI,G},{x5,x10,AI.G},{x2,AI,G},{xl,AI,G},{x35,x36},{x37},lx38},{x39},{x40},{x41},{x42}.

其中,

A1=x12+X13+X14+X15+X16+X17+X18•X22+X18•X20+X18•X21+X23•X26+X23•x27+x23•X28+x24•x27+x24•x28+x25•x26+x25•x27+x25•x28+X43+x29•X30+x31•x32+x33•x34

2.2结构,要度分析

根据最小割集,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的计算式:

I -n (i)/2

2.3评价结论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液化石油气站的燃爆事故由钢瓶物理爆炸和泄漏引起的。钢瓶物理爆炸是由于钢瓶的缺陷和充装过量造成的。液化石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和火源是燃爆过程中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的主要因素。条件事件G(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和Al(火源)结构重要度很大,是燃爆事故发生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在液了场气站必须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液化石油气达到爆炸极限和严禁火源。

3. 事故预防措施

3.1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1.1消除“跑、冒、滴、漏”

在实际生产中,“跑、冒、滴、漏”现象时有发生。这往往是由于设备产品质量差或选用不当,未定期进行保养、检修,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贮罐、槽车、钢瓶等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是:设备结合连接部位、动密封部位以及与大气相通的阀门密封面等处。所以,设备必须做到选用合格产品,必须准备必要备件,坚持保养、检修,严禁有故障的设备带病工作,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1.2消除人为放散

常见的人为放散现象有:充气枪、倒残枪与钢瓶阀门连接不正确时易泄漏;密封圈丢失或损坏;漏气钢瓶不及时处理;倒残液后余气余液直接向大气放散;超重瓶向大气放散;排污时放散;机械转盘灌瓶时空气压力过低而漏液;钢瓶角阀没关严等。这些现象都会造成工作场所液化石油气浓度升高,一旦达到爆炸下限,便会发生爆炸。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1.3完善工艺系统

在设备检修、烃泵气蚀、管路气塞、钢瓶检修、

槽车装卸等作业时,均需排放一定量的LPG,这时

应尽量使用火炬管线,减少直接排放量。当然,把

这部分LPG回收利用是最为理想的。

3.1.4防止空气渗人

LPG设备和工艺系统应确保密封良好,防止空气渗入容器、设备及管线中。发现密封件损坏应及时检修。设备及工艺系统在运行、检修时,应保持内部LPG压力不低于0.05MPa。

新钢瓶投产必须按规定抽真空。

设备检修后投产,应按规定进行置换,合格后方可投人使用。

北方冬季钢瓶可能会出现负压状态,若充装时,先松动瓶阀,空气就会进入瓶内,造成危险。

3.1.5设置通风装置

由于目前有些排放、泄漏现象还不能完全避免,因此安装通风装置(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是必要的。按照GB50028一93的规定,采用强制通风时,通风能力为在工作时间按每小时换气10次,非工作时间按每小时换气3次计算;当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口总面积不应小于300c时/耐地面,且不应少于2个,并靠近地面设置。

3.1.6设置测量、报警装置

在罐区、灌瓶间、倒残间等积存LPG的场所,应定时测量LPG的浓度,并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报警浓度应取爆炸下限的20%。

3.2消除着火源

在LPG站内可能出现的着火源主要有:非防爆电器产生的电火花;电、气焊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明火(炊事用火、吸烟、采暖锅炉)等。对于多种多样的着火源应采取下列措施。

3.2.1生产区所用电器必须是防爆电器,并经常检修。

3.2.2生产区内检修、施工中需使用电、气焊或不防爆电器进行危险作业时,应按规定进行。

3.2.3LPG设备和工艺系统要有防静电措施,静电接地电阻应小于1000。当金属导体与防雷、电气保护接地系统有连接时,可不另设静电接地装置。

3.2.4LPG站建、构筑物的防雷等级应符合GBJ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第二类”设计规定,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0。

3.2.5生产、检修作业中应防止撞击、摔砸、强磨擦,并使用无火花工具(如被铜合金工具或涂上黄油的工具)。

3.2.6禁止拖拉机、电瓶车、畜力车进人生产区。

3.2.7汽车、槽车的排气管必须安装消火器,不准进人灌瓶车间和残液倒空车间,不准在生产区内修车、擦车及存车,不准在有LPG泄漏时发动车辆。

3.2.8生产区内严禁烟火。

3.2.9生产辅助区要严格控制火源,保证如遇险情能及时全部熄灭。不准随意设明火点、烧纸、烧枯草、烧树叶及燃放鞭炮等。

3.3动火作业管理

需要动火时,应先由动火单位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制订可靠的动火方案,提出动火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动火人员应严格执行动火制度的各项规定,即:未指定动火负责人不动火;动火申请未经批准不动火;防火措施未逐项落实不动火。

动火负责人必须由熟悉工作环境、了解生产工艺、掌握防火与防爆知识、具有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的人员担任。危险性较大的动火作业应由领导干部担任动火负责人。

安全部门应派人参加动火作业,负责检查、监督,在不具备动火条件或有险情时,有权制止动火作业进行。

动火前,必须清除爆炸性混合气体和作业现场附近的易燃物,做好灭火准备工作,经仪器检查确认安全后,由动火负责人下令,才能动火作业。动火过程中,应由专人用仪器不断地进行监测,若发现异常,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必要时需停止动火作业。

4. 结束语

防范胜于救灾。为实现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生产,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是关键,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韩可琦,才庆祥;卢明银.矿业系统可靠性.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2版 .

[2]刘锦军等.对汽车加油站消防设计的几点看法.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第29期.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3

【关键词】石油企业 火灾 预防 对策

众所周知,石油及其产品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能源,其生产作业较为分散,存在着较多的易燃易爆点,分布面广,人员的组成十分的繁杂,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诸多的设备、机械、建筑物,常年油、气、火、电交织在一起,潜在极为严重的火灾危险,并且,燃烧和爆炸经常同时发生,所以,应加强防火,将火灾抵制在萌芽之中。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的一番论述。

1 石油企业火灾特点

1.1 爆炸性火灾多,火灾危害大

在石油企业中,经常会发生因爆炸而引起的火灾。石油企业中的生产原料、产物等均属于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其以密闭性压力容器为生产装置,生产中一旦易燃气体发生泄漏或者易燃液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碰到明火时就会产生爆炸,进而造成火灾的发生。石油企业的生产是连续性的,工艺流程中各设备间都是连通的,当爆炸发生后,会对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发生了连锁性爆炸。如控制不当,将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

1.2 易形成立体火灾,扑救难度大

石油企业火灾在初期很难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生产装置布置的立体性以及建筑孔洞间的连通性,致使诸多的易燃液体四处流淌,常常会发生立体火灾。当火灾猛烈时,火势快速蔓延,火灾中散发出诸多的有毒物质,使得火灾扑救难度进一步增大。

1.3 火灾损失、影响大

石油企业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仅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并且,倘若未及时扑救将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石油企业一旦发生爆炸,将会严重的威胁到所处城区,大大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2 石油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

2.1 石油的热膨胀性

石油及其产品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而膨胀。油品所使用的容器,如果温度较高或者被日光灼晒,将会因油品受热膨胀破裂,使得火灾危险度进一步加大。当火场及其附近的油桶受到火焰辐射热的作用时,未第一时间进行冷却,也会由于膨胀爆裂而使火势不断蔓延,灾害范围将越来越大。

2.2 石油的易爆性

如果石油及其产品的蒸汽在空气中上升至爆炸极限时,那么,一旦遇火就会发生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程度就会越高。而着火中爆炸和燃烧通常是交替进行。当空气中的石油蒸汽浓度上升至爆炸极限时,一旦接触到火源,将会造成爆炸,并且逐渐转为燃烧。如果高于爆炸上限时,接触到火源后会先燃烧,等到浓度下降到爆炸极限时,爆炸随即发生。

2.3 石油的易燃性

无论是石油,还是其产品均有着较低的闪点、自燃点以及燃点,属于易燃烧的物质。当其闪点、自燃点以及燃点不断降低,就会立即发生燃烧,危险程度高。

3 石油火灾的预防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对生产、人员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国家发生巨大的财产损失,对社会与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要想确保石油企业消防安全,就必须加强相关预防。

3.1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预防火灾事故

3.1.1全面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应将各项消防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到油气生产各环节之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以及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立各自所要承担的消防安全职责,选聘各级和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各司其责,做好相关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树立起良好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

3.1.2及时有效的整改火灾隐患

实际中,如发现存在火灾隐患,应第一时间将其消除,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备案工作。在火灾隐患未得到全面消除前,必须贯彻落实防范措施,确保消防安全。凡是随时都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的,必须立即阻止危险部位继续生产,并做有效整改。

3.1.3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对员工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以不断增强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充分认识火灾危害性,进而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及时进行火灾处置,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3.1.4编制完善的灭火应急预案

应根据厂矿危险区域,全面掌握与了解实际情况,编制一套完善的灭火预案,并且还要经常性的组织演练。演练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预案,这样,预案就能够与实战相贴近,事故处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实际中一旦发生事故,应及时高效的处置,避免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情况的发生。

3.1.5构建完善的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具体涵盖了消防安全基本情况与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制定过程中,要确保其内容详实,同时,要有相应的图表,按照情况变化进行更新,实行统一保管和备查。

3.2 加强安全设计,预防火灾事故

3.2.1加强安全设计,防止事故的发生

初步设计阶段必须在油田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根据实际使用设备和材料的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核心区域用行监测监控的自动报警手段与方法。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对最终设计中的设备、电气仪表的防火防爆和预防事故的措施与规范要求是否相符进行一番详细的检查,

3.2.2严抓防火设计审核关

具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备的设计、选材、选型、安装。在各工艺过程特点基础上,科学选择与规定要求相符的材质,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制造和安装,尤其要对爆炸危险性场所的电气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选型。

另一方面,合理布局改建、新建以及扩建的生产装置;单元设备布置,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与落实要在相关规范要求基础上进行,加强防火审核,同时,做好验收工作,为防火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3.2.3全面消除引发火灾的物质条件

贯彻落实易燃易爆场所通风设施,进一步降低油气浓度;定期吹扫、清洗、置换、切断、测爆动火设备和管线,全面消除引发火灾的物质条件。

3.3 有效控制着火源

3.3.1避免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对于机械的运转摩擦部位,应定期更换油;对于实际会发生撞击和摩擦的部位,应通过不同的金属制造;不得有穿钉子鞋的情况,使用不发火的材料建造地面等等。

3.3.2严防电火花、雷击与静电放电

对于易燃易爆的场所,应以与规范要求级别和组别相符的防爆电气设备;对电气线路与设备进行合理的安装、认真检查和维护;严格根据相关规范设计,经常性的检测与维护有效的防雷设施;不得在爆炸危险场所穿化纤衣服;将管道内的杂物全面清除,避免流动摩擦现象的发生;将注油管一直延伸到油罐底部,及时消除附加静电;科学合理的进行静电接地的设置等。

3.4 科学设置防火安全装置

具体涵盖了以下几方面:

(1)防爆泄压设备;涵盖了安全阀、防爆片、放空管等,主要安装在压力容器与管道等生产设备上,具有降压防爆的功能作用。

(2)火星熄灭器;主要安装在产生火星的设备与装置上,有效避免火星飞出造成可燃物的燃烧,

(3)自动探测器;主要对可燃气体浓度、温度、烟雾等进行详细检测,及时有效启动自动灭火设施。

3.5 充分发挥义务消防队员作用,有效控制扑救火灾

火灾发生后,应第一时间通知全体义务消防队员,根据灭火预案与日常演练要求,采用相关的消防设施器材,做好灭火工作,有效控制扑救火灾。

3.6 加强配合

消防队抵达现场后,起火单位应及时的将火场及生产流程情况做详细的汇报,参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火场指挥人员的指示办事,选用科学合理的灭火战术,详细的分工。必要时,应通知公安、物资供应、医疗救护等部门参与救助,各部门要良好的配合,沟通交流,做好灭火抢险工作。

3.7 全面细致检查,认真总结

要详细细致的检查每起火灾事故,并找出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认真总结火灾扑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获悉预防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严惩火灾责任者,如构成犯罪,应移交给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严防再次发生该类火灾事故。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唯有全员积极的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全面掌握与了解石油火灾危险性、火灾特点和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制定详细的火灾预防与发生火灾的措施,方可保证石油企业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 唐世昌.石油库安全威胁因素及防治措施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6

[2] 谢建兵,周家铭,施祖建,郁颖蕾.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4

[3] 李杰,苗德全.石油化工集散控制系统雷电防护[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

[4] 李坚.浅谈石油化工装置检修的安全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

[5] 施华杰.石油化工企业工艺防火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7

[6] 贺跃.初探石油化工企业中火灾的预防[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4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4

关键词:石油化工;火灾预防;设计;问题探讨

1.合理选址布局

化工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对作业现场进行合理选址及布局,提高其作业区域规范化,严格按照相关防火设计标准要求规范防火间距与耐火等级,例如,对于有爆炸危险性的车间不能设置在半地下室或地下室;对于易爆易燃作业场所应独立一处,且要远离明火散发地点,一般应保持超过25米的距离。

2.厂房合理设计

2.1石油化工厂房的装置铺砌和竖向布置

在《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中,对于厂房的装置铺砌做了明确说明,适合铺砌的是检修、生产操作、消防运输等场地。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划清场地之间的位置,这样就能为检修和消防赢得时间,方便其开展工作。所以,在当前的相关规范体制中,需要增设一点,那就是“装置竖向布置设计应使泄漏危险物料和消防溅洒物在装置内滞留时间最短”的相关内容。

2.2石油化工厂房的层数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的布置建筑,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消防的重视度不足,尤其是厂房具有很多层的时候,要特别注重消防安全问题。在楼板或者平台上,要建设相关的设施,防止可燃物的下漏。设备最好不要放置在多层,避免发生火灾时难以逃离。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厂房的层数设计就有了明确的说明,目的就是为了能及时方便的疏散人群,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3石油化工厂房的高度

通常来说,石油化工企业的厂房不能高于三十二米。由于当前国内的消防设备最高的灭火高度是二十四米,所以,在建造石油化工厂房时就需要在这个高度之内,避免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进行扑救。不但如此,要考虑到消防人员的登高水平,通过考察和测试,多数的消防员在二十三米的高度是可以开展救火工作的,再往上的高度,要进行救火工作就会受到能力的限制。

2.4改进健全当前的预防火灾的相关规范体制

在当前的相关规范体制中,主要是规定了仓库的面积、消防道路,对于装置的整体面积或者是最大面积并未作出明确的限定。这样显然是不够安全的,在控制火灾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所以,在现有的规范体制中,需要补充上述不足,再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要依据实际情况,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占地面积作出限定。

3.对石油化工工业可燃物的危险系数作出有效区分

由于石油化工工业的特殊性,许多的物质都是易燃物,虽然当前的规范体制中对于其相关的危险系数做了划分,但是依旧不够完善。火灾危险区域大小需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及环境因数决定。一般情况下,液体碳氢化化物火灾危险区域考虑从设备或液体火灾水平方向考虑6―12米,垂直方向考虑从液体表面向上6―12米。但液化石油气的容器或泄露储存区域水平方向需考虑巧米。装卸可燃易燃液体的码头水平方向需考虑30米,垂直方向考虑从水平面到码头表面。根据确定的火灾危险设备及火灾危险区域范围,可画出防火危险区域图。

4.生产过程中的防火措施

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采取相适应的防火措施,具体如下。

4.1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

加强对各个岗位人员上岗前的培训,提高其对生产工艺流程的熟悉与掌握,认识相关化工原材料的性质,了解与掌握化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具备基本的事故应急能力。

4.2加强对设备参数的控制

应时刻密切观察与控制化工设备与管道的压力情况,了解不同管道压力与各种设备耐压强度之间的关系,控制好设备正负压的调整,定期做好耐压检测工作,确保相关安全装置已安装好,如压力计、放空管、安全阀等。

4.3确保化工生产设备、输送管线及储存容器等封闭性管理

一旦发现有泄漏现象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与救援对策,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4.4控制化工材料的比例与投料速度

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应控制好投入材料的速度,精确投入材料的数量比例,如果没有控制好投入材料的数量与速度将会致使化学反应过于剧烈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5严格控制反应物料温度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有的反应物料都具有一定的温度条件才能发生正确的反应,若反应时的温度超过所需要的温度,则会导致反应物发生爆炸或着火。

5.建立健全防火管理制度

为了降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火灾发生的几率,应建立健全防火管理制度,加强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相关管理。完善防火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消防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明确分工,加强消防措施,提高生产安全性。建立加强消防体系。根据国家相关设计防火规范进行火灾危险分类,根据火灾危险类型采取不同防火工艺。做好关键、重点部位的工艺防火体系完善工作。

6.加强对化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训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中存在很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为了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应加强对化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培训,定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实地演习和专家讲解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7.依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立相关的紧急装置

7.1需要增加应急消防设备的后备电源

通常来说,我们在考虑消防问题时,都是按照我们自身的理想化的思想去做出思考的。比如说,通常会考虑到,假设发生火灾,而现有的建筑或者是相关设备能在不被灭火的情况下坚持多长时间,能不发生爆炸的可能等等。假设遇到强降雨、滑坡、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消防人员不能及时的到达火灾现场,又或者是因为其它种种原因导致现有的消防设备不能有效地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考虑到后备电源的稳定性问题。而且,要确保后备电源与相关的消防设备能科学合理的链接,一旦外部供电系统停止供电,后备电源要能进行自动切换,保证能有效地进行自主消防工作。

7.2需要增加应急的切断阀门

导致石油化工工业出现重大火灾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在:首先,用于生产的油泵以及其它的相关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了石油的燃烧,最终导致了火灾的发生,这类火灾在火灾总量中占据了17个百分点。其次,由于管道系统或者是相关的阀门出现泄漏,导致许多易燃物质外泄出来,从而引起了火灾,这类火灾比较常见,在火灾总量中占据了32个百分点。在现有的石油化工工业中,依据相关的规范体制规定,在相应的设施上设立了相关的安全控制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并不能有效地、及时地切断易燃物质的外泄,主要是在火灾发生时给人们警示、紧急停车、连锁等。假设在高位设施的底部出料的位置设立应急的切断阀门,那么,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及时地切断易燃物质的外泄通道,能有效控制火势,很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8.结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化工工业中,火灾的预防控制问题是十分重要,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要依照现有的相关规范体制来进行设计和生产,同时,也要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防控意识,对现有的相关规范体制做出适时的完善和改进。充分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对于火灾的预防控制做出深入的研究,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议案。

参考文献

[1] 张云波.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西化工》,2011,(2).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5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可燃气体探测器

防爆

1.概述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的原料,以及有毒可燃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危险品;在生产、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而且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则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石油化学企业尤其重要,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疏散相关区域的人员,并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应执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规定,但以上规范对建筑物内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探测报警设备的选择,火灾警报装置设置,线路敷设等问题,因场所专业性强、环境特殊复杂而未作详细规定。

作者结合多年的石油化工企业火灾自动报警的设计经历,希望通过本文的简单介绍,探讨石油化工企业火灾自动报警的设计,以便给大家对相关项目的设计起到有益的帮助。

2.火灾探测器

石油化学企业的厂区内建构筑物(如生产厂房、物品库房等),既有一般场所的,又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一般场所的的火灾探测器的选择,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相关规定选择。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火灾探测器根据设置场所的火灾形成和发展特征、房间高度、环境特点、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蒸汽的性质等因素来确定。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第7.1.1.5条“对使用、生产或积聚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场所,应设可燃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设置,线路敷设等应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2确定,在此就不在阐述。不过需要特别强调下,在石油化工行业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信号不是直接传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而是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信号能够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显示,并实现联动控制。通常按照区域分配探测器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地址码,由于可燃气体探测器误动作率高,消防联动控制采用手动控制。

除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外,在一些可能发生阴燃的场所,还应设置防爆型感烟或感烟感温复合探测器;在可燃液体火灾无阴燃阶段的场所,应设置防爆型火焰探测器。

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在建构筑物每层疏散出入口处设置手动报警按钮,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m。甲、乙类装置区周围和罐组四周道路边应设置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间距不宜大于100m。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应采用防爆型手动报警按钮,露天或敞开式场所手动报警按钮应配防水罩。

4.火灾警报装置

石油化工企业通常不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在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其位置设在建构筑物每层靠近楼梯疏散出入口处。普通场所火灾警报装置选用普通型声光报警器;爆炸性气体环境选用防爆型光报警器,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生产车间内设置火灾警报装置时隔爆型警笛。

5.消防专用电话

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在消防泵房、发动机房,门卫值班室、和各个生产车间低压配电室、控制室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爆炸和火灾危险及腐蚀性场所不应设置带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石油化工企业应设置无线对讲系统,作为消防电话报警系统的一部分,对讲系统设置在消防控制室,能与火灾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时应能切换至消防应急广播状态。

6.消火栓按钮

爆炸危险场所目前还无法选到既能报警又能直接启泵的防爆型消火栓启泵按钮。石油化工企业消防系统多采用稳高压系统:设置两台稳压泵,一用一备,稳压泵自动控制,稳定消防管网压力;当发生火灾任意一台消防栓打开,消防管网压力下降,消防泵自动启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 8.4.3款条文说明的规定,,石油化工企业采用稳高压系统时,通过消防管网压力自启动消防泵,消火栓内可不设启泵按钮。

7.消防联动

石油化工生产有连续性,化学反应复杂性,物料易燃易爆性等特点,为了避免发生反应爆炸,泄漏造成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发生火灾时,一些重要负荷应仍然保证供电,而非一刀切的切除所有非消防电源。应根据用电负荷重要性,合理设计低于配电系统,重要负荷和普通负荷分开。火灾时仍需供电的线路采用防火性电缆,单独敷设,并采用防火措施。

其他消防联动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相关规定执行,在此就不在阐述。

8.系统供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按一级负荷供电,采用双回路在末端自动切换。系统220V AC主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应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自带专用蓄电池,应保证在主电源事故时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8小时。

9.线缆的选择及敷设

火灾报警线路正常环境分别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250V的阻燃铜芯屏蔽NH-RVS型电线;爆炸火灾危险环境采用NH-KYJVP-ia本安性电缆。

火灾报警回路中信号总线、电源总线及消防电话总线分管敷设:正常环境采用穿?20镀锌焊接钢管保护暗敷,在墙内敷设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穿?20镀锌焊接钢管保护明敷,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10.模块箱设置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设备,应符使用合场所环境防爆等级的防爆型产品。

防爆型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为非编码性,均需通过提供控制模块与系统连接,每个模块为一个独立编码,每个模块后面可带本安设备的数量,根据系统厂家的要求确定,但应根据防火分区,检修的方便性合理设置数量。模块应集中安装在模块箱内,模块箱应设置在非防爆区内。

将防爆区的防爆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本安设备引接至安全区时,每一个回路须串接一个齐纳安全栅,限制本安电路的电能在安全范围内。齐纳安全栅集中安装在置于非防爆区的模块箱内,齐纳安全栅须可靠接地。

11.系统接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系统设专用接地干线,并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专用接地干线采用BV-25mm2穿硬质塑料管从专用接地板埋设至接地体。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采用BV-4mm2。系统接地与电气接地共用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12.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有大量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物质存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在火灾自动报警的设计过程中,应详细了解建筑物特征,生产物料特性;分析火灾危险发生可能性,火灾危险性质。只有充分了解这些情况,才能更有效、合理的配备火灾报警设施,使系统能最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本文仅作为石油化工企业火灾报警设计的参考,如果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5、《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2-2009;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 消防部队 化工类课程

1.化工类课程在消防人才教育中的作用

消防部队参与抢险救援的灾害事故中,化学物质及场所的燃爆、泄露是事故处置最谨慎、处置难度最大、时间最长、最需要专业知识的灾害事故。

1.1化工生产及储存行业发生灾害事故的现状

由于化工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化工生产及仓储行业的火灾及泄漏事故也频繁地发生。从1991年至2008年发生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火灾合计有240816起,2009年发生在物资仓库、厂房、加油加气站、石油化工企业等的火灾有133776起,因泄露、翻车导致的死、伤人及环境污染的事故多起。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造成原油大量泄漏的案例深刻反映了当前化工生产及储存行业的火灾危险性及抢险救援的艰巨性。

1.2消防部队的工作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部队参加的灾害事故救援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众遇险事件。以上八类事件中都有可能与危险化学品有关。

1.3我校毕业学生的去向及第一任职

我校学生毕业后到原部队担任基层一线初级指挥员。任务之一是带领中队战士处置灾害现场的初起情况。从目前消防部队出警的情况来看。化工生产企业火灾、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火灾每年都有上升趋势。仅2009年化工生产企业火灾就有349起,仓储火灾有13000多起。2009年6月19日四川阆中支队处置油品泄漏事故,2009年7月9日湖北黄石支队处置氯气泄漏事故,2009年7月18日湖南湘潭市支队处置仓库爆炸事故……由于化学品的特殊性质使其成为消防部队事故处置中的难点。为此,作为处置事故第一出动力量的基层指挥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化工知识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2.化工类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实践开展少,教师缺乏基层经验。我校开设的与化工有关的课程理论知识多,实验实践少,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另外,化工类教师基本直接来自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从未处置化工火灾、泄露事故,因此对消防部队一线工作任务、性质没有深刻认识。

3.案例教学的应用及成效

本文的案例教学是指将来源于消防部队在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中实际进行的操作方法或真实发生的事故处置过程、措施引入到教学中,用以印证理论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

3.1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消防部队现役士兵,学生总体文化基础功不扎实,理论学习困难。但他们的优点是身体素质好,在基层常常进行强度较大的体能、技能训练,大部分战士参加过灭火、抢险战斗,有一定的灭火作战经验。因此,采用案例教学对他们来说既有亲切感又有紧迫感。有些学生甚至就是某一案例的当事人,这样的案例教学更加激起学生们参与分析讨论的积极性。

3.2案例教学举例

对于应用性课程,实地参观、见习、亲手操作等实践性教学是最好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将案例教学引入教学中。从近年来的教学效果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

比如,讲到汽车加油站防火这一节内容时,以前只按照《加油站设计规范》要求,逐条解释设计理念、法规依据、防火规定。几节课上下来,学员仍然记不住、不会用。后来教师引入案倒教学法,把几个典型加油站火灾视频放给大家后,逐条分析起火原因,引出物料火灾危险性;分析起火点,引出加油站电气防火要求;分析蔓延途径,理出加油站坡道坡度要求、水封井设置高度及防火间距等防火措施。整个教学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听得兴致盎然。

过去讲到乙炔生产时,反复强调乙炔的化学性质和火灾危险性,但同学们都没什么特别反应,引入案例教学法后,我们给同学放了一个乙炔气袋爆炸视频,当同学们看到几十克乙炔爆炸竟产生那么大威力后,惊讶地合不拢嘴!相信在今后处置碳化钙火灾时,同学们会十二万分小心!

讲到有毒气体时,我们经常提醒学生在灭火时要佩戴好空气呼吸器。但很多学生经常不以为然,说戴着空呼不舒服,在基层常常不戴空呼就上火场一点事没有!当我们播放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毒气导致228人死亡的视频后,教室内一片寂静,学生们久久不语;教学内容进行到化学危险品仓储的管理规定时,课堂讲授十分乏味,学生们总是昏昏欲睡,心不在焉,老师也提不起精神。当我们以1993年深圳清水河仓库大爆炸为典型案例,分析导致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的原因、火灾后可能呈现的几种爆炸态势、处置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的灭火方案后,请同学组成小组总结分析危险化学品的仓储措施,讨论、比较现有灭火剂的优劣势,探讨新的灭火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都十分投入,踊跃表达个人观点。

讲到重质油品的沸溢和喷溅,大家一时难以想象沸溢和喷溅的样子。我们引入青岛油库大爆炸案例,同学们亲耳听到了油罐沸溢和喷溅的凄厉啸声,看到了沸溢和喷溅前夕油罐震颤不已的状态和发生喷溅后造成的巨大灾难,即使老师不再强调沸溢和喷溅的危险性,他们也会将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自从采纳案例教学法后,教学小组的多名教师教学测评都由原来的“一般”跃居到“优秀”或“良好”。

4.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防止“一竿子捅到底”的现象

因为案例引人入胜,能够牢牢抓住学员注意力。所以一些老师就尽量减少理论教授,加大案例引入量,老师缺少引入、分析和总结环节。这就违反了我们案例教学的初衷。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案例来印证理论知识,结果学生光顾看热闹而忘记了学习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4.2防止走过场现象

有些教师虽引入了案例教学,但由于对案例实际发生时的情况了解不够。在教学中对案例分析不实、不透,没能分析出案例关键点,不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台到一起,起不到预期效果。

要想使案例教学起预想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吃透案例,了解实际工作开展的程序和方法,事故发生的来龙去脉,甚至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发生的花絮和感人故事都应记住,更要把案例和理论知识的结合点烂熟于心,只有这样才能给学员营造出如临其境的感觉。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7

石油化学工业生产是对多种资源进行化学处理和转化加工的高危险性的行业,容易发生火灾、气体爆炸等事故,其事故发生后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它不同于冶金、机械制造、基本建设、纺织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危险的主要类型为物质材料和生产工艺产生的危险。

1.1物料危险

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几率非常高,人员伤亡惨重。石油化工生产中一些原料具有危险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甚至包括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各种溶剂、添加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可燃性物质。它们又多以气体和液体状态存在,极易泄漏和挥发,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如苯、甲苯、氰化钠等等,由于这些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给生产、存储和运输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1.2工艺危险

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化学反应条件苛刻,发生灾难性事故在所难免。石化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物理条件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这些苛刻条件往往成为发生事故隐患的首要原因。在生产加工环节中,对工艺严格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对石化生产设备的制造、维护以及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生产工艺上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

2石油化工产业的安全问题

石油化工产业的特点决定了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1],化工生产事故也常有发生,轻则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妨碍工厂的经济发展,重则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因泄漏、燃烧等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2]。因此了解石油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对提高石油化工安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针对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总结,分析石油化工事故的特点。

2.1火灾和爆炸事故影响

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环节过程中,通过对石油原料和天然气原料的处理和加工会产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不稳定的化学产品,同时伴有强烈的反应,一旦操作失误,就可能发生连环爆炸事故和火灾。例如2005年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硝基苯装置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同时引发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由此可见石油企业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产生的后果不仅仅是人员伤亡和经济的损失,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惨不忍睹,更是无法通过金钱来衡量的。

2.2化学事故影响

在生产石油化工产品时,各种反应非常复杂会伴有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其中一些产物的状态非常的不稳定,一旦遇到高温、高压的环境极易对企业员工产生生命威胁、严重的会发生化学爆炸。同时,石化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强,在一些大型一体化装置区,装置之间相互关联,物料互供关系密切,一个装置的产品往往是另一装置的原材料,局部的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全局误控制操作界面,导致事故。近几年,在全球性数据调查中,由于化学事故而死亡的位居榜首。由于化工生产条件要求严格,致使很多设备发生腐蚀或缺陷,如果仍进行高负荷运转,会发生灾难性的石油化工安全事故,多事故并发。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小事故会导致多事故并发,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石油化工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3石油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巨大的,不可逆的。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造成例如酸雨、温室效应以及沙化现象的产生,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这些问题都与石油化工企业的环保能力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采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大气的自净能力等措施来及时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石油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趋势为:①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②培育典型的环境保护企业和园区;③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变被动环保为主动环保;④提高生产技术和产业升级。为此,各化工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重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形象并实现长期投资效益。②贯彻落实环保工作部门。定期向上级环保部门汇报工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宣传和考核。③努力争取环保优惠政策和资金。为了提高各化工企业的环保实施力,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环保优惠政策及专项资金来帮助提高企业技术和污染治理工作,化工企业应当积极努力争取,以实现化工生产与环保的平衡发展。

4结语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8

【关键词】油库安全;火灾;间距

一、油库安全问题概述

(1)频发的油库安全问题。油库的安全问题经总结看来,主要是人为和石油自然特性两种原因。1989年4月1日,上海市延安西路的一加油站发生泄油事故,1950L的汽油流入下水道,对附近居民、工厂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该场事故由于及时采取措施,指挥得当,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1999年6月19日,山东省的一成品油经营店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经济损失16.35万元;2011年9月1日,辽宁沈阳的油库发生油罐连环爆炸的重大火灾,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损失惨重;2011年10月5日,山东某工厂的油库发生火灾,油罐顶被炸飞,巨大的火势烧毁了周围的建筑物等物品。(2)油库安全问题发生原因。油库安全问题主要是火灾问题,火灾引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首先,石油企业的原因。石油企业在选择油库地址的时候,选择了离市区较近的地方,石油的收发、转运没有严格的要求。此外,市区的人们活动频繁,挥发的油气极易遇火爆炸。其次,油库工作人员的问题。在以往的安全事故中,油库工作人员因为在工作上的懈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不胜枚举,油库工作人员的态度关系到油库运营的安全。再次,油库储存油气的自身特点问题。石油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油气自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油库的石油挥发严重,凝结在空气中的油气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油库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

(1)专家判断的方法。专家判断法是起源较早也是目前我国石化企业确定安全距离的主要办法。它主要是指在油库确定安全距离的时候,专家组成专业的小组,依据专家自身的经验来对油罐之间以及油库之间的距离做出判断。专家判断法具有简单易行、容易理解、便于改进的优点,在专家判断的过程中也可依据实验的方式来判断,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办法。(2)基于风险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指石化专家对该石化企业的油库以及油罐之间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系数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是确定油库与居民区之间以及油库之间安全距离的重要办法。专家通过对每一细小环节的危险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在一系列数据的基础上确定最小的安全距离。基于风险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准确可行的方法,该种方法也经住了时间的考验。(3)确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方法类似,都是通过预想事故的发生来确定安全距离。该种办法按照事故场景的选择,主要分为最坏事故场景选择法和可信事故场景选择法。确定性分析方法的两种办法都是在保护人员财产免受事故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模型计算出与可能事故发生无关的距离半径,在此基础上确定石化企业的绝缘距离。这种办法需要较高的合理性,对事故场景与伤害半径的确定都要合理。

三、油库安全距离确定技术的改进

(1)科学选址,远离人员活动频繁地区。油库是进行原油接收,储备以及发送的地方,石油的装卸以及储罐之间的距离都需要我们重视。油库中的油罐间距以及其他设备都要进行科学的配置与计算,减少因设备问题产生的事故。(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科学计算安全距离。无论是专家判断法还是基于风险的方法,都是人力测量计算的成分比较大,难免会出现计算不准确的情况。广大石化企业应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借用先进的设备和模型及计算工具来进行精确的计算。在油库的建设初期,确定好油库与居民区之间,油库与油库之间以及油罐之间的安全距离。(3)加强石化企业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的伤亡,还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石化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吸取以往事故的教训,加强石化企业的管理,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工作人员也要增强自身的素质,严守工作职责,减少事故发生。

石油是我国的战略资源,油库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地带。油库火灾事故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石化企业在油库建设初期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来确定油库以及油罐之间的安全距离,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油库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海霞.浅谈油库的安全和防火防爆措施[J].新疆化工.2009(3)

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分类范文9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 危险性 预防措施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液化石油气是原油蒸馏或其他石油加工工程中分离出的烃类混合物。由于液化石油气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且燃烧后对空气污染性比较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但如果使用不当,液化石油气极易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且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扑救难度大、危险性高。

1984年11月19日凌晨,墨西哥城北郊一辆装载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发生爆炸,引爆了附近10多个液化石油气储气罐,300多万加仑的液化气发生了燃烧,当时火焰达到200多米高,共烧毁附近80多栋居民房,造成死亡人数达600人,受伤人数达1800多人;此次事故使35万人流离失所,120万人被迫离开危险区,烧毁面积27公顷。1988年4月15日9时30分,天津市煤气公司,第二灌装站3000只(装量10.15千克)液化石油气瓶和一台5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卧罐在充装过程中爆炸。爆炸后,燃烧火球高达数十米,震碎附近门窗玻璃。为保护相邻卧罐不致因烘烤超压爆炸,放空燃烧贮气,长达68小时。事故中,烧毁了厂房和由丹麦进口的液化石油气自动灌装线(价值370000美元),烧掉液化石油气118吨,直接经济损失估计1000000元,7人受伤。

一、液化石油气危险性

1.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在正常情况下点燃后,稳定燃烧,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知道,液化石油气发生事故往往是在在温度较高和撞击的条件下,罐内的气体会加速膨胀,从而引起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物理爆炸,罐体爆炸的碎片会达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罐体爆炸的同时,液化石油气会迅速逸出与空气混合发生及巨大的化学爆炸。一般情况下,液化石油气爆炸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3H8,爆炸极限为2.1~9.5%)、丙烯(C3H6,爆炸极限为2.4~11%)、丁烷(C4H10,爆炸极限为1.8~8.4%)、丁烯(C4H8,爆炸极限为1.6~10%,1.7~9.7%,2~12%),随其混合比例的不同,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也不同,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约为1.5~9.5%,最小着火能量也很低,只有3×10-4焦耳,极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或火花则发生爆炸。

2.液化石油气扩散范围大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为了存储方便而普遍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液化。当它从液态变成气态时,1L液化石油气可气化为250~350L气体。再加上它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1.5~2.0倍,所以不易逸散到空气中,往往沿地面扩散,在风向和风力的作用下,会四处飘逸,蔓延扩散的范围很大,一旦遇明火或火花,即发生爆炸燃烧。如1979年12月18日,吉林省吉林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厂发生的一起重大液化石油气爆炸、火灾事故。400m3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破裂,液化石油气大量的逸出,蔓延到附近的苗圃,遇到明火发生猛烈燃烧,使方圆6万多平方米内形成一片火海。由于火势猛烈,无法控制。在大火的烘烤下,相临的液化石油气严重超压,安全阀开启,大量液化石油气喷出,助长了火势。在4个多小时的烘烤下,液化石油储罐气发生了爆炸,响声达到百余里,火焰有百余米高,重达10多吨的4块球壳碎片飞出百余米。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使整个罐区遭到破坏。大火持续了23个小时,共烧毁400m3球罐6个、50m3卧罐4个、液化石油气钢瓶3000多只,烧掉液化石油气600多吨,烧坏厂区及附近内的全部建筑物以及机动车12辆,树苗329万株,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万元。同时还烧断66000kV高压输电线路,造成3个变电所、48个工厂停电26h,由此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近90万元。此次爆炸、火灾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54人受伤。

3.液化石油气爆炸破坏性大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92114-121423kJ,比普通的城市煤气约高6倍,而它在燃烧爆炸的一瞬间就要将所有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其燃烧猛烈,爆炸威力大。据试验测定,1L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2%时,能形成体积为12.5m3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速度为2000-3000m/s,火焰温度2000℃,使具有爆炸危险的范围大大扩大,因而所产生的破坏程度也相应增加。根据计算,100kg的液化石油气扩散后其爆炸能量相当于72kg的TNT炸药。100m3的液化石油气扩散后其爆炸的能量相当于36tTNT炸药,致死半径51m、重伤半径99m,轻伤半径145m。[1]如1998年3月5日18时40分许,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一个40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泄漏爆炸,10余分钟后发生第二次爆炸,19时12分和20时01分许又先后发生两次猛烈爆炸,烈焰腾空而起,两次形成的时长10余秒的火柱“蘑菇云”,高达150~200m。特别是最后一次爆炸最为猛烈,西安市靠近西郊的街市被照得亮如白昼,附近10万居民慌乱不堪,匆忙逃离家门。爆炸事故成11人死亡(消防人员7人,4名气站工作人员),1人失踪。34人受伤,其中烧伤者中大多数终身残废;经济损失巨大。

4.液化石油气事故处置困难

液化石油气火灾具有易发性、反复性以及破坏性,所以处置液化石油气火灾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同时,液化石油气发生事故,多数都是由于泄露出后引起的。它会立即变为气体,既不能象固体那样进行搬移,又无法象液体那样进行围堵,只能是设法切断气源,阻止其进一步泄漏。而对于大量已经逸出的气体却还没有较好的处置办法,以致在它们扩散后,根本来不及采取措施,几分钟内就爆炸。通常液化石油气爆炸会发生连锁式,也就是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一起发生,有时罐体在外部高温或撞击的情况下,先发生物理爆炸,引起液化液化石油气的化学爆炸,有时由于液化石油气遇到火星等先发生化学爆炸,从而引起罐体的物理爆炸。

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时如果不能够及时关闭气源阀门或进行补漏,液化石油气会继续泄露蔓延,造成液化石油气反复燃、爆炸,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液化石油气预防措施

液化石油气场所属于高危险性的易燃易爆场所,液化石油气场所应采取防泄漏、防爆、防雷、防静电等安全措施,同时也要应用消防设施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预防保护。

1.防泄漏措施

液化石油气一旦发生泄漏,扩散到空气中不易控制。因此,防止液化石油气发生事故,关键在于避免气体泄漏。这就对液化石油气的存储容器和管理措施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要选用合适的钢材,焊接加工要完全符合技术规定,能够承受规定的压力;二是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问题,严禁带病使用。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严格各项消防安全制度落实,及时的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减少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几率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2.防爆措施

防止液化石油气爆炸,主要防止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在液化石油气可能泄漏、聚集的地方,如装卸区、机泵房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当液化石油气的气体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20%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要在液化石油气易聚集的地方设置机械排风设施,可以有效的排出积聚的液化石油气。

3.防雷措施

液化石油气场所内的液化石油气设施应按照《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设置防雷电波侵入、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液化石油气储罐应作环形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弧形距离不应大于30m。接地体距管壁的距离应大于3m,当灌顶有避雷针或利用罐体做接闪器时,每一接地点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2]。

4.防静电措施

如果不能消除静电,静电会聚集产生上千伏的电压,引起液化石油气火灾。所以,液化石油气设备和管道应当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液化石油气在管道中的流速不应超过3m/s。同时灌装方式要采用底部灌装,减少顶部灌装时液化石油气飞溅与罐内物质带来的静电的增加。

5.消防保护设施

较大的液化石油气场所应采用消防设施进行保护,水喷淋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等。水喷淋系统有手动式和自动式两种,手动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手动启动喷淋系统对液化石油气罐进行冷却;自动式可以根据温度,自动启动喷淋系统,对罐体进行降温。自动报警系统主要是气体泄漏自动报警仪,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自动报警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消火栓系统是为液化石油气罐区内设置的给水管网,在给水管网上设有地上式消火栓或地下式消火栓。

三、扑救不同储存类型液化石油气火灾的方法

1.液化石油气钢瓶火灾灭火方法

1.1断气灭火法

用湿毛巾或湿抹布盖住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出气口,立刻关闭瓶阀,火立即熄灭。

1.2灭火断气法

用干粉灭火器向火焰根部喷射使火焰灭掉,然后立即关闭瓶阀。

2.液化石油气槽车火灾灭火方法

2.1槽车胶管破裂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槽车储气罐阀门,同时,用水枪降低储气罐温度以及周围的液化石油气浓度。

2.2槽车储气罐罐体发生破裂着火。用水枪喷洒水冷却储气罐和汽车油箱,如果液化石油气火灾没有蔓延,可以让槽车液化石油气的气体稳定燃烧完毕,避免发生更大的事故。

3.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灭火方法

3.1利用消防设施冷却储气罐

利用水枪或水喷淋系统对着火的储气罐和相邻储气罐进行冷却,降低火势对相邻储罐的威胁[3]。

3.2关闭阀门,防止火灾蔓延

利用水冷却的方式,尽快关闭设备或上一段管道来气方向阀门,同时,要用大量的水冷却附近的液化石油气储罐,防止火灾蔓延。喷水时切忌直接喷射着火部位。

3.3扑灭管线火灾,消除储罐威胁

液化石油气罐的管线燃烧会危及储罐安全,冷却罐体的同时,要及时扑灭管线火灾,对管线泄漏部位立即进行补漏。

3.4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实施堵漏

组织人员根据泄漏部位、孔洞采取相应措施实施堵漏。堵漏过程中,用水驱散,加强事故现场通风降低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堵漏成功后,也要降低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彻底消除危险。

3.5攻防兼居,扑灭火灾

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在扑救时能够安全,应设置液化石油气火场安全哨。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利用水枪交叉射流未燃烧的液化石油气;同时,利用干粉等灭火剂把火灾扑灭。当发现液化石油气罐内火焰体积增加, 或噪音增大, 可能是压力升高的征兆, 液化石油气罐随时有爆炸的可能,这时要将所有人员撤退至安全地区。

四、液化石油气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1.通知相关部门,对火场进行警戒,停用加热设备、切断附近电源,使用防爆电话和无线电设备。

2.灭火人员要当时根据风向,应从上风方向接近火灾或液化气泄漏处[4]。

3.扑救液化石油气储罐火灾时,灭火人员应当站在储气罐两侧,不得站在气罐两端。

4.扑救火灾力量,在部署时应当在于精不在于人多,特别是火灾扑救前沿的力量部署。

5.遇到液化石油气罐泄漏处无法进行补漏时,严禁灭火。

6.在火灾进行扑救时,应当随时检测液化石油气的浓度,确保灭火人员安全,当火灾扑灭完后,也应当检测泄漏部位、储罐区、低洼处的液化石油的浓度。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十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42-244.

[2]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手册第五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7-221

[3]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部队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入警培训材料[Z].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