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9 09:18:56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1

(一)细心洞察一切,先做后说.比如在搞卫生时如发现玻璃没擦干净,我总会先把抹布要过来,自己去擦,一直擦到擦干净为止,再如,教室地面有杂物时,我会亲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些虽然是小事,但成效是无穷大的。身教重于言教,我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二)爱心现在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缺少母爱,我像慈母一样关爱学生,给予孩子们是真诚的、无私的爱。下课时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踢毽子、打沙包、跳绳等活动,公平游戏,有说有笑。

(三)耐心一娘生九子,个个都不同。对一个班级体来说,四五十名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影响,在思想上、行为和学习习惯上都不相同。要提高班级体的整体水平,不但要做好面上的工作,而且还要重视个别学生的转化工作,只有这样“点面结合”,才能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在差生和后进生转化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对症下药,采用“重点突破”和“正面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倾注于爱心,多给予温暖,耐心的教导他们,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以达到治本的目的。

(四)信心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琐碎的工作,它涉及到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他们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一切问题。部分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管理当中,对问题学生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不可救药”,其问题成熟的根源是在平时管理中,只注重“管”而忽视了“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不但要管,而且要进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放矢的去管理,要对学生有信心,坚决不放弃每一个心灵。

二、树模立标,广泛开展评比和竞赛活动

不管是一个多么糟糕的班级,总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存在,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模范,成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标杆,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向他们学习,有了“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有形的行为准则和学习动力,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向上力。为了不使榜样和标杆淡化,我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了各项竞赛活动,如“周文明星”、“卫生标兵”、“竞选当班长”等一系列的活动,让班级充满了活力,让学生拥有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步的满足,在班上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浓厚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四、做严师,当慈母。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严格的要求,得力的措施,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有力保证。对学生教学关爱呵护的同时,绝对不能忘记严格要求他们。因为良好的管理是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堂优美的好课会因为一个学生的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留下遗憾,也会使全班同学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也会直接影响到整改班集体的利益。因而,学生的常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要让每个学生具有“绝对服从集体,严格服从命令”的思想,不能以我为中心,要有高度集体荣誉感,训练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班级成为一个“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优秀班集体。

三、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

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访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联系家长和学生的纽带。在农村,家庭文化层次普遍较差,家访可以带给家长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怎样配合老师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等。另外,适时召开家长会也是家校沟通的主要途径。在家长会上,家长可以和科任教师直接的面对面谈话,深入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科任老师能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听取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获得良好的沟通效应。交流和沟通多了,就能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学生的思想,避免其不良行为产生。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方法;小学生

有人这样评价班主任工作: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班主任就是人类灵魂的总工程师。这看似在开玩笑,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小学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我们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如何带好班级,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好、做到位是每位小学班主任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工作方法。

一、在理论水平上实现自我提升,做好理论方法上的储备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小学教育中学校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每个班主任都应有与时俱进的头脑和思维力,能够洞悉时代特色,运用现代的班级管理理念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理论学习可以从阅读教育教学类的书报刊开始,如经常阅读《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吉林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报纸杂志,学习符合我国国情的班主任管理知识;阅读理论著作,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蒙台梭利的《发现孩子》等,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理论水平,扩展视野,提高层次。同时,班主任也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与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并争取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参观,多参加全国各地的班主任教研活动,以游学的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只有掌握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理论武器,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丰富头脑,才能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小学班主任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像春风化雨一样,关爱学生。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小学班主任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研究青少年心理学,理论联系实践,通过与学生多接触,多谈心,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发育期,各项指标都需要密切关注,通过班主任的细心观察,捕捉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疏通,防止出现自闭、不合群等心理问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魏书生说过“尊重与发展学生的本等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班主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个人的经历,科学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这就需要班主任首先承让学生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的能力、性格、爱好、行为习惯以及品德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小学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要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教育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好班级组织者、管理者的作用。我们要积极从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革实践,立足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和多样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系统地创建学生自主化和社会一体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出色地完成小学教育工作服务。

四、选拔好班干部,人尽其才,建立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组织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班集体要有一个坚实高效的领导团队。因此,在选拔班干部时,班主任要下足功夫。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选择那些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身体健康、品学兼优、乐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班干部。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特点,人尽其才,安排相应的工作,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使他们能够在各个方面成为同学的榜样。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成为整个班集体的核心力量,让他们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良好的班风建设、集体向心力、团结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选拔班干部要注意科学性,注意男女班干部比例的调节,根据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具体制订选拔的标准。

在科学理论方法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理解、关怀的氛围中完成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给学生一段快乐的小学生活是每位小学班主任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云.班主任应防业角色的腔板化[J].班主任,2009(4).

[2]吴绍永.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08.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3

一、 “应然”与“实然”的背离:传统班主任培训的误区

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注重理论学习,重点在于提升一线班主任的各种理论素养,指导思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基于这样的假设:理论素养低下,理论准备不足,是制约班主任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他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尽管他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班级管理理论,熟知班级管理规律和重要原则,通晓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但一旦到真正面临实际的班级冲突情境时,常常感到这些原理与现实反差很大,有无从下手之感。

在一线班主任身上之所以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与人们对理论的两个认识误区有关。第一,理论是一种非实践性思想体系,所以有关教育和管理理论的学习过程就仅仅是通过辨别、假设、整理论点、检验假设和论据等程序,找出作为基础的普遍原理,考察这些原理背后的内容。对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的这种理解,使理论与当下的班级管理实践完全区分出来,在班主任培训的课堂和许多教育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这种高度漠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奥、玄之又玄的原则和规律。其实,班级管理和教育理论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理论,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内在逻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而是鲜活的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理论的目的或功能,不仅是提供理性的解释,更应为相关的班级教育实践提供行动准则。这就决定一线班主任的理论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推理和演绎等层面,更应高度关注与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切实有效地发挥理论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指导和迁移作用,增加理论的效度。

第二,掌握相关理论就一定能够解决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毫无疑问,班级管理理论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提供认识的框架,进而能够指导和完善班级管理实践。但现实却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班主任熟知相关理论,但却是一个蹩脚的班级管理者;相反,一些教师对教育理论知之甚少,但在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中却能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并不是具有严密体系、完全遵循逻辑法则的理性活动。

可以说,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的误区,其根本原因是混淆了“应然”和“实然”的区别。“应然”,是指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班级组织和班级管理过程,班级应该按事先设定的计划和理性的原则去运行;“实然”,即实际存在的班级组织及其活动过程,不仅具有合理规范、有条不紊的理性,同时包含大量的非理性。班主任面临的实际班级情境,具有模糊、随机和非理性特征,包含大量的相互联系的可变因素,需要班主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决策或调整。因此,像传统班主任培训活动将希望寄托在单纯的理论学习上,指望借助或照搬某些手册或管理宝典所宣扬的原理来解决实际班级管理难题的做法,无疑是幼稚和不切实际的[1]。

从这一角度看,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一座沟通班级教育管理理论与班级管理实践的坚实桥梁。将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的路径和抓手,能够有效地化解传统培训中“应然”和“实然”的冲突。教育与管理理论揭示了班级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班级管理实践却可用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来概括。当下不少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倡导的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引导班主任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对基于班级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学生转化和班级管理案例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模拟决策和判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体验,精进班级管理的水平。

不难看出,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将班级管理中真实、典型的问题和冲突展现在班主任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班级教育与管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在班级管理案例研究中,班主任必须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分析、讨论复杂、不确定和典型的教育问题,把握问题关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班级管理案例研究架设了跨越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鸿沟的桥梁,体现了对不可预期的班级教育事件的一种把握方式,对典型的班级问题的解决方式[2]。

二、 案例研究作为班主任研修路径的价值分析

当下,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以教育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已成为常识。但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开展怎样的研究,却存在不小的争论。英国教育学者斯坦豪斯认为,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者,并非要让他们承担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而是要关注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进而不断提升教育实践。因此,让中小学一线班主任完全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从事研究,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种做法既没有真正尊重一线班主任的实践优势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也没有尊重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使大多数班主任对教育研究产生不应有的畏惧感,不敢或不愿开展研究。

一线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性特征,让他们具备开展案例研究的绝佳条件。对他们来说,记录、描写、分析和反思班级焦点事件,是他们熟悉的一种言说方式。班级管理案例与一线教师的日常工作、经验背景高度契合,在记叙和分析案例时,他们能够很容易地进入角色,找到感觉,自然地运用熟悉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自如地表达和交流。而且,由于教育案例源于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其生活是与一个个精彩的班级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案例研究更是一线班主任的一种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成长方式。对他们来说,论文写作不时会有“失语”的窘迫,但进行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绝对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诸多学校的实践表明,引导一线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研究,对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容忍模糊,乱中求序

在科学管理理论和科层制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逐渐形成追求规范、清晰和有序的价值观,但现实的班级管理过程始终存在着模糊、无序甚至混乱的一面。由于案例是对真实班级教育情境和教育事件的描绘,真实地再现了教育与管理过程的现实性和复杂性。同时,案例研究是一种乱中求序的过程,一线班主任通过班级典型案例研究,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班级教育与管理实践的复杂性,提高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在案例研究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学会利用案例提供的模糊、有限的信息,进行尽可能“满意”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增强对班级管理实际情境中信息不完整性和模糊性的容忍度。

2.增加情境体验,优化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教育观念形成和决策判断的基础。拥有一个合理、多元的知识结构,对一线班主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完整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应由三类知识构成,即原理知识、专业的案例知识及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和理论学习相比,案例研究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它可以为分析者提供一个个逼真的班级教育典型事件和管理冲突情境。班主任可以分享同伴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增加真实班级冲突管理的情境体验,自觉反思班级冲突思路和行为,形成新的教育对策和实际问题管理策略。

显然,案例分析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第二、第三类知识,从而较好地弥补一线班主任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同时,案例研究还是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故乡”,可以提炼、生发新的理论观点,丰富理论内涵,优化理论品质。

3.培养反思精神,发展批判技能

通过反思提高实际的教育与管理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培训理论研究的重要发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已成为共识,其与以下两种理论的支持有关: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经验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勒温和皮亚杰等,主张学习应该从经验特别是个体问题开始,使学习者感到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更可能导致行为的持久变化。情境性认知理论会同时考虑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认为学习最好通过积极、社会性和真实性的过程来实现,使学习者极大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应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有效的学习。

班级管理案例研究符合经验性学习理论和情境性认知理论的主张,案例研究行为本身就蕴含着反思实践的方法论因素,因而是一线班主任反思自身班级教育与管理经验的绝佳载体。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虽然某个班级管理的问题被解决了,但班主任对问题解决的真正原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晰,仍然停留在经验和自发状态。通过案例研究,可以将这一事件M行记录和梳理,为他们提供进一步发现、思考问题,澄清认识的绝好机会。一旦案例研究形成习惯,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笔者与浙江省多所中小学合作开展了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案例开发、案例分析、案例研讨是一线班主任有效开展案例研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各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和班主任的实际水平,抓住关键因素,给予班主任以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专业引领。

1.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开展案例研究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文质兼优的好案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储备丰富、切实有效的班级管理案例,在校本研修中大力开展案例研究,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优质班级管理案例资源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班主任案例研究的主要瓶颈。要想在班主任研修中大力推行案例研究,学校应在两个层面树立案例开发意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一是重视学校层面的案例收集和知识管理,将班级管理典型事件收集起来,汇编成册,或上传至学校电子资源库,供班主任交流和研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将案例开发视作校本培训的校本课程开发,对本校班主任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认同感,也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是出台相应激励政策,鼓励班主任开展个人层面的案例开发或案例编写。这是指班主任将日常教育与管理实践中的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记录和提炼,以达到积累感性经验、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得失的目的。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案例分析技术

案例分析有无深度和创造性,决定了案例研究的质量。对一线班主任来说,收集和撰写班级管理案例并无太大的困难,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则普遍感到棘手。正如美国著名案例教学专家列恩所言:“由于短短几页的案例常常引发深刻而根本的问题,所以案例分析要比案例本身复杂得多。”[3]这是因为案例分析要求班主任能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原理,利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对案例背后蕴藏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系统探究,发掘真正的问题症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一线班主任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学校可以适当聘请校外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专项的指导和引领,帮助他们系统学习相关前沿理论,掌握案例分析的具体策略和技术。

比如,近年来笔者在杭州天杭实验学校、余杭区仁和中学、义乌市后宅小学等,邀请相关专家为一线班主任系统开设了“班级管理的心理效应”“人性假设与班级管理”“焦点解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的局外人和当事人视角”等专题研修活动。这些专题学习给班主任提供了案例分析急需的思想养分和有力工具,受到各校班主任的热烈欢迎。

3.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打造班主任

专业学习共同体

基于案例研究的班主任研修过程中,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研讨制度,围绕困扰班主任的焦点和难点事件,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为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渠道。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学校文化中,教师习惯于单打独斗,彼此常常是孤立的。这种“孤独”的教师文化,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案例研究中,学校通过建立案例研讨制度,有规律地开展班级管理案例沙龙活动,可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相互合作的环境、情感的支持和团队学习的氛围。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师“孤独者”文化,搭建班主任彼此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形成班主任专业学习共同体,让个体知识经验有机会为大家所共享,实现传统单打独斗式班主任所无法达成的诸多教育和管理目标[4]。从这一角度看,班级案例研究不仅仅只是班主任个体专业成长的推进器,更应该且必须成为促进学校全体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宽阔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6-98.

[2]周俊.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的技术与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6(11).

[3]小劳伦斯・E.列恩. 郗少剑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8.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 自主管理 二级管理 小组 竞赛教育教学

        目前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受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较多,生源素质较差的影响,班级管理大多都采取了"统一管理",甚至就是"专制管理",只突出一个"管"字,班主任是"警察"、"保姆"、"工头",学生就是"学奴",结果是:老师在场时毕恭毕敬,不在时秩序混乱,不能自制。长期以往,导致学生情绪紧张,不是淡漠就是带有攻击性,做事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个性,缺乏自主意识,造成了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的难堪局面。为扭转这种局面,更好的完成学校部署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为正班风、立学风、树校风,本人经过近一年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借鉴系部二级管理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班级二级管理。

        对于班主任来说,一个班的学生多者50,60,少者30几,很难做到照顾到每个学生使他们都得到很好的管理,即使有班干部的协助也有着种种的缺陷和局限性,在职业学校你很难保证在每个班都能找到得力的班干部,而且也无法确保每个班委都可以做得很好。而二级管理方式则可以弥补这个不足。

        首先什么是二级管理?班主任是一级管理,其实质是集决策、控制、考核、奖惩以及所有的资源调配等诸多权力于最高管理层,其优势是效率高,其制约因素是管理幅度有限,不能用于大规模组织;中下层都只需要执行,不需要太多的主动性。班级二级管理指在班主任管理的基础上,赋予小组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部分权力下放,将原有的以班主任为主体班委为辅的管理模式变为以小组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小组在班级总体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相对独立的学习和自管实体。

        那为什么要实施二级管理呢?管理学中有一个重要原理:管理幅度是有限的,当同一层级的子系统过多时,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只能通过增加管理层次来解决;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减小了,就需要增加管理层次。一个老师管理10个学生可能会很轻松,很有效率,但是当数字扩大到30以上,就必然会造成管理力度减弱,效率降低的后果。 教育教学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现将本人实施班级的二级管理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 、科学的选择二级管理的主体组成

        二级管理的小组的组成和组长的选择,首先为了有效地管理,每组的人数不宜超过10人,6到8人为佳,第二为了达到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目的,每组的人员构成方面可以先让学生自愿选择,自己组合,但教师一定要加以调整,以达到每组实力相对平均,不可以造成组与组之间有很大的悬殊,影响学生的竞争。组长的确定在程序上和班干的确定是一致的,自愿报名和民主选举相结合,再由班主任最后确定。二、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谨慎行事,逐步推进

        班级由一级管理走向二级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集权管理模式向分权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于小组的职能要逐步加强,逐步下放权力,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要及时解决,对于方案要适时进行微调,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期望一步到位,成熟的方案是需要时间的磨合的。班级要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和班干部会议,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有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

        三、 合理界定职责权限,科学设计实施方案

        实施班级二级管理,首先必须制定班级二级管理规程,明确小组在学习,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责职与管理权限。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规章制度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让学生自我管理,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教育教学

        四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组长和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在组与组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风气。并在班级的小组竞赛的表格上以加减分的形式体现出来,每日进行总结,明白得失的原因,促进小组的良性竞争。班级的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的自主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安排计划,选择方法,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和义务,同时要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小组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教育教学

        五 、坚持和谐发展原则,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之间是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第三,处理好组与组之间的关系,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公平竞争,不要造成小组之间的敌视和不正当竞争;第四,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彼此信任的,有问题应该及时找老师沟通。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现在中国的某些学校已经尝试性开展了学生自主管理体制,比如长春一汽一中取消了初二年级18位班主任,改为增设四位年级主任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进行辅导。这是一种教育方向,现在虽然我们不能象长春一汽一中一样全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但是我们在管理自己的班级时可以适当的实现部分学生自主管理,这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社会、为了祖国。教育教学

参考书目: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5

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班主任,我深知,班级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班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小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班集体运行的科学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班级是健康的、和谐的。笔者从事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多年,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颇有些认识和感受,文章撰写的初衷亦是以小学班级管理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为探讨基础,针对具体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对症下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棍棒至上的“权威式”管理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听到同行们围绕“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结论各抒己见。崇尚“权威式”管理理念的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为不切实际之举,现在的孩子比较难管,必须代之以严厉的管教与体罚。更有一些老师深受“不打不成器”“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推行“权威”理论,在日常班级学习中要求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

诚然, “权威式”管理确实会对班级管理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也是令人心痛的。根据日常工作的观察和调研不难看出,权威式老师管理下的班级一般会产生诸如师生沟通困难、学生不自信、学生对老师心存敌意并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等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与班主任工作的不科学、不合理性是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

二、成绩至上的重“学”轻“德”

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可以说,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新时期的老师理应适当减弱成绩至上的培养理念,转而从情意、技能、认知这三个目标入手,统筹培养。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的教授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能力的开发。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个别班主任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了知识,提高了成绩,就是一个好学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协助与鼓励,无法给学生营造安全、温暖、和谐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感。

三、制度至上的“民主化”管理

所谓班级管理制度的民主化大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贯彻;二是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深知,班级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变得更好。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让学生自觉加入到班级管理的队伍中来。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管理的问题,管理必须要形成一个主力军,那就是班干部。在班级中设置班干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让学生学会自理自治。然而,个别班主任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就可以在班中担任一官半职,完全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其在班中是否具有影响力等因素。这种管理思想使多数学生缺少了锻炼的机会。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几年前一场关于“小学班干部制度该不该取消”的讨论。2011年“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微博上明确提出,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汉奸的三个特点:为强权效力;告密;奴役同胞。微博还称,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微博一经发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反对者有,赞成者更甚。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班级管理;问题

在从事教育行业的三十年中,笔者做过六年的教导主任,十五年的校长,但是无论做什么工作,笔者都坚持在教育的第一线,从业三十年,笔者做了三十年的班主任。笔者所在的学校始建于1956年,刚开始是作为学校的教学点,在1995年之后扩建成为了完小校,学校的学生从原本20多人的教学点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400多人,该校中瑶族学生能够占百分之六十以上,随着不断的发展,成为了全乡的三大校之一。在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班级管理上,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有着新的思考和研究,下面笔者就以自身三十年的从业经验来谈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班级管理中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班级管理而言,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管理情况。就目前而言,在少数民族的教育上,由于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和思想的差异,使得常规管理的方式难以实现对学生们不良行为和习惯的整改,逐渐的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问题成为了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点。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班级管理而言,由于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班级管理不均衡、班级内部不协调、班主任的专制管理、班级管理理论的不科学、对于学生们的情感忽视和引导缺失。

(一)班级管理不均衡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本校而言,教师们对优势学生们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不足。由于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少数民族的学生们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弱势,当教师们重视优势学生们的时候,就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弱的情况表现的更为突出,使得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地增长,由于学校的这种管理环境,使得班级内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形式。不仅如此,教师们对待优等生和对待差等生的态度也会存在不同,通常好学生们犯了错了教师们都不会太过于重视,认为只是偶尔的情况,然而当差等生出现同样错误的时候,教师们就会严格的批评,并将其作为负面的典型进行班级内的批判。这种教学教育模式的偏见和失败主要源自于教师们对学生们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于教师而言,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其发展的主要工作,教师们应当透过表象看本质,要充分掌握学生们的各种特性,从而帮助学生们走出困境。

(二)班主任的专制管理

著名的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不论所教育的对象是否是一个具有良好资质的人,你都要坚信教育的对象是能够独立思考和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别人进行管控的人。”我国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也曾说过:“民主管理班级需要靠民主,需要依赖科学。”就目前而言,随着现代科学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即使是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们都有着较高的见识。班主任应当积极的迎合学生们自主意识形成的趋势,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民主的管理,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自己建设其良好的思维和意识,从而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发展更为顺利。对于学生们而言,班主任是其崇拜的对象之一,因此班主任的话就成为学生们所需要执行的“命令”。在现实中,很多孩子们哪怕不听父母的话都会听班 主任的话。当班主任将这份崇拜滥用的话,就会导致学生们对于教师们的指示和认识发生改观,不利于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甚至会导致学生们只会盲目的服从,只会接受管理和支配,使得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生们的创造性受到抑制。

(三)班级管理的方式不科学

对于班级管理而言,良好的班级管理方式能够使得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对于班主任而言,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将班级管理理论与现代教育学、学生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小学教育管理上缺乏良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而且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很多班主任的管理思想都是从上一届班主任那里学来的,教师经验处在师徒传授的水平阶段。不仅如此由于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重,班主任缺少时间去思考和研究新的管理模式,而且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未解除,班主任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的转化过来,从而使得老师们起早贪黑的抓成绩,加班加点的求高分。

(四)学生们情感教育的忽视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学生们的情感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注重学生们的情绪和态度引导才能够推动学生们的发展。在我国很多学生们都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苦难,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被一些小问题打倒,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们而言,学习汉语的难度较大,因此学生们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一些抵触情绪等等,对于这方面问题,教师们就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启发,使得学生们在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念。

二小学阶层管理策略

(一)追求教育公平,追求学生的平等个性

蔡元培说,“知识教育者,不能死板教条,要灵活的运用教育方式,在班级内要寻求团结,对待学生要显示其个性”,班主任对课堂管理的想法的建立是十分有用的,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个性,要根据其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爱好、家庭教育等不同特点来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家庭、学习背景,导致学生有不同水平的发展。

(二)阶级管理拒绝专制,促进班级民主管理

实际上,班级管理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我们坚信,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你的助手的灵魂,你也是学生助手。我们看到学生是我们的助手,无论是多么落后,顺从的学生,他的心都是积极乐观,爱学习,爱劳动的。当老师的学生进入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能力,让他们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也觉得自己是班上的老师。班级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指导和计划者,而不是强制性决策者。应该扮演桥梁和链接角色。在课堂管理中应该克服强制命令的形式,不能一出现什么问题就“呼唤父母”,“到办公室”......,这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

(三)加强班级教师管理理论的研究

缺乏类管理理论导致类管理的出现不应该是很大问题。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要重视师资培训管理理论,使教师认识管理理论的重要性,提高教师们学习管理理论的认知,自觉的学习管理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学校管理者也应该适当减少班上老师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管理理论,有更多的精力进入班级管理。

(四)以父母的角色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他们与学生有独特的关系类似于亲属关系但又比亲属更为亲密,长时间的相处,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习惯传染给学生。因此,班级教师作为班级的总管理,应该是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合理融合,教师们应当处理父母和老师这两种角色,逐步完善班级管理,然后确保健康发展的学生心理和情感。人们常说“老师是学生的第二母亲”。在课堂管理中,我们必须做到“没有教育就没有爱”。必须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还要严格管理学生,还要照顾学生。爱自己是一个驱动力,老师一定要用母亲般的心,去爱,去管理,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只有当这种爱在学生心中升华到一定程度,这样学生们才会渴望学习,主动克服,使得学生可以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老师的班级管理更成功。

三总结

对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班级管理而言,重视学生们的情感,是笔者从业三十年认为对学生管理最重要的一种办法。由于少数民族的学生,大多数的父母在外务工,长时间见不到父母,成为了留守儿童,在这种环境下重视孩子们的情感关怀对于学生们而言,十分的重要。笔者在教师的岗位上奋斗了三十年,如果可以,我还要在教师的岗位上再奋斗一个三十年,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我自己的贡献,为农村少数民族孩子们能够获得知识和走出贫穷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全春浩.延边地区农村小学空间布局调整实证研究[D].延边大学,2012.

[2]余忠淑.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班级“生本”管理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朱远来.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5]郭荣菊.广西贫困地区农村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6]周梦.云南农村小学生学业质量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4.

[7]陈仁伟.甘肃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8]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7

契约,是指师生关系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的权利和义务;契约文化,是指通过签约在规定师生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营造的一种班级管理文化。相比其他文化而言,契约文化更具体,更有规律可行,并且有一定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方式,这是关键,也是契约文化的基础。而这当中,班级舆论和制度建设,更是契约文化的载体,是契约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首先,营造契约文化,重点在于舆论建设。

班级舆论为营造契约文化奠定思想基础,它在推行制度刚性管理的同时,更能彰显人性的关怀。有很多班主任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一开始就让学生组织制定班规,结果学生要么茫然而无所适从,成为木偶,要么采取不配合政策,有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自主管理很快夭折。比如一开学,老生常谈,让学生分组,按照道理,应该由班主任拿出大致标准,然后让学生在以后分组工作中进行微调;然而很多教师却做甩手掌柜,而且不加以解释,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错误,从而给班级营造契约文化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而教师最终又回头过来说这种方式不行,其实不是制度不行,不是出发点不行,而是教师太过于急功近利,忽略了在实施制度的过程的舆论引导。因此,作为班主任,在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时,舆论建设必不可缺少。

其次,营造契约文化,需要突出显形舆论。

不可否认,在班级舆论建设中,显形舆论很关键。需要重点突出,比如教室墙上可以张贴班级公约,班级协议细则乃至体现契约精神的名人名言,还有班级口号,班徽、班歌设计等等都是显性舆论。这需要班主任精心打造,小心呵护,极力为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家”。笔者在推行“班级立宪”模式时就尝试让班长每天早上带领全班同学大喊三句话:1.我的班级我的家;2.机遇给勇敢的人准备着;3.心有多广,路有多宽。虽然这有点像口号,但是时间长了,却能在班级里营造一种精神气,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振士气,给每一天开一个好头。

第三,营造契约文化,隐形舆论更是关键。

作为一项文化的推广,班级道德建设是关键,这就是隐形舆论。它在引导时也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民主原则;三是教育原则。因此在自主管理中,需要尊重学生,需要多与学生商量,而不是因为他们无知或者错误就横加干涉,这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在把握几个原则的同时,还要注意沟通方式,很多时候可以采用“先跟后带”的方式,积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班级舆论,为班级自主管理创造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宽容,是等待,是放手,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可以放一放。毕竟学生往往第一天为了一袋辣条而争吵,而第二天却往往也为了一袋辣条而和好。如果教师过于较真,太过在意,反而疲于应付。因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稀泥。真的,这也是班主任在加强舆论建设时采用的重要教育艺术。

最后,营造契约文化,制度建设才是保障。

舆论建设仅仅是一方面,推行契约文化,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才是重中之重,也是契约文化的根本体现。作为班主任不是随意制定几条班规,也不是假借学生名义短时间内完善制度。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推行班级自主管理不是为了惩罚学生,更不是为了管理学生,而是给他们锻炼,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班级管理,这才是目的。不要担心学生犯错,更不要担心学生管理不好。与其将来走上社会犯错,不如现在就在学校里锻炼。因此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给班级自主管理建立框架,和学生一起商讨班级公约。尽可能地通过制度让学生自我去完善,自我去更新,自我去发展。这才是自主管理的核心。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重要的地位;班级管理论文交流;榜样作用;精神推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139-01

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各级各类教师都肩负着树育人的神圣职责,而班主任就是这支育人大军中的主将。可以说德育工作的成效性的大小取决于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投入大小,它包括知识、经验的投入,时间、情感的投入,工作方法、方式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改进,也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既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停止时,则班集体的德育工作就会有声有色,生动而富有成效,就会对学校的其它工作产生极大的良性的推动作用,反之,会使学校德育工作陷于被动的局面,影响学校的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提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将作用,必须做到:

一、 正确认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是班集体建设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直接参与学生活动和引导、干预学生最多,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最高。从实际工作来看,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和树立以及运用这两种优势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切实解决的问题。不少班主任只注意树立权威而乎视了情感的培养,在工作中只重管教,或者只注意情感上的投入而乎视了权威形象的树立,在工作中只重情理而少管教,造成实际工作效果都不理想。而能把这两种都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班主任总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成功。

二、 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

1、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胜任班主任工作

要看到青年教师那股不服输、不畏艰的锐气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以及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正是他们的优点和处,是他们初做班主任工作的必要基石。

2、鼓励班主任在服从学校全局的原则下,灵活自主地开展工作

学校要保护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允许他们在一定的原则内有小的工作失误。在实际工作中不影响全局的工作小失误不能过多地深究和责问,相信实践自会纠正和不断完善。

3、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

用研讨的形式重树和更新教育及管理理念,用研讨的形式去寻找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去寻找更优的工作方式和更优的工作途径。

在学校中行之有效的班主任研讨活动一般有以下行式:(1)月班主任工作会。在月班主任工作会上,可以通过总结上月各班工作和布置本月工作来不断促进班主任的工作的规范性,能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使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明显的提高。(2)班级管理论文交流。通过论文交流这一形式,不断地促使班主任在平常的德育管理中去总结经念、去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和新的工作思路、去寻找德育管中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实践理论。从而提高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重要的地位。学校有意识地收集在当前的德育管理中所反应出来的比较有共性的问题或者急须解决问题进行甄选,然后确定一个研究科题,组织和发动班主任展开相应的科题研究,在研究中去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持和行之有效地操作办法。

三、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之一。抓住了班主任管理也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管理的关键。学校在制定学年计划时,有必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校长亲自管理的几个重要工作之中,以突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对班主任的管理学校应有长期的工作计划和短期的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计划使得管理有序,目标使得管理能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德育管理的主将,对其本身及其行为的管理要切忌形式主义,切忌“口号”管理。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和现实的目标以及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四、发挥激励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在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时不能不反思作为管理者自己在班主任的激励上所做的工作。而科学适当的激励措施会促使制度转化为自我需要,会把约束变为动力。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中尤其需要学校科学合理适当的激励。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渴望获得认可、获得同事尊重、希望成功等的心理需求是激励的基本出发点。

1、注意奖惩在激励中的作用,充分停止奖惩的功效。要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进行结合。奖励是自身价值的一种社会认同。适当的奖励可以持续激发工作热情。

2、学校要创设条件给班主任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工作使其才能得到上级或同行及社会的认同。

3、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榜样既是一种精神推动力,又是一种工作方式方法的借鉴。树立榜样,既是对优秀的肯定,也是对后进的一种诫免。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9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1 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台,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我曾带过一个基础很差的班,班内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小学中的差生。这些学生一进入中学便表现出散漫的特点。刚开始的一星期,班内学生上课不听,下课打追,作业不交、卫生不做,毫无集体荣誉感可言。查找原因,大都是破罐破摔,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缺乏信心。针对此情况,我找同学谈心,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以此为起点,迈好初中第一步,确定第一个目标,塑造一个新的我。经过努力不仅达到这个目标,班集体在毕业时还成为“三好班。”

2 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我接手过一个二年级的班集体,班内学风很浓,凝聚力强,学生都有较远大的理想,可是“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们还在班会上倡议班会之后班内成立一志愿团,定期为学校、社会做好事,产生很好的效果。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3 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几年来,我胡照魏书生老师的一些做法,在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 四级管理: 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盒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4 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在上一点中提到的一级管理人员即为班内核心力量,他们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职责长的工作等。